中考诗歌赏析之《使至塞上》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诗歌赏析之《使至塞上》(共9篇)

中考诗歌赏析之《使至塞上》 篇1

使至塞上

(唐王维)

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精品 《使至塞上》赏析题及答案 篇2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理解选择:

1.【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春天出塞的。

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6.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二.名句赏析:

1.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请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请赏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理解作答:

1.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描述了什么,有什么情感?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4.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B 2.D 3.B 4.D 5.B 6.B 二.1.总体:这一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描绘景色: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2.生动描绘出了塞外的荒凉萧瑟,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3.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余地。

三.1.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巧妙融入景中,侧面表露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答案见

使至塞上教案 篇3

1知识与能力: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难点】

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互助、启发点拨

【预习提示】

了解诗人并背诵诗歌

一通过预习课前自主完成

王维,字,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逸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使至塞上》就是其中极富代表性的作品。人们常用“,”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非常准确地评价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预习检测(5分)

单车欲问边,国过居延。征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长河落日圆。关逢候骑,都护在然。

三资料链接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四课内探究

(1)出使人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的?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使至塞上》原文和译文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我先让学生收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通过写作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诗人出塞时的心情,为后面感悟作者出塞心情埋下了伏笔,紧接着我采用了学生间相互问答方式来解决诗中重难点生字词的意思,完成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篇4

我先让学生收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通过写作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诗人出塞时的心情,为后面感悟作者出塞心情埋下了伏笔,紧接着我采用了学生间相互问答方式来解决诗中重难点生字词的意思,完成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赏析环节我主要是针对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针对颈联进一步进行赏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幅画面,感悟“大”“孤”“直”“长”和“圆”字的妙处,最后明晰这句话的美在何处。效果还好。

范例2《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教学反思面面俱到是我们上课的通病,生怕哪里没讲到,考试的时候学生不知道。但讲得太多,知识点太多,重点不突出,到头来学生更可能一无所得。所以很认同方芳的反思,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通过语言体会意境,应重点赏析“带月荷锄归”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并作为切入点来挖掘两首诗歌的内涵。

范例3《使至塞上》教学反思《使至塞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30课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诗。该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的一首边塞诗。该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其为“千古壮观”诗句。苏轼曾评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年间,王维被排挤出朝廷,玄宗派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访边关,访问边关与吐蕃交战的崔希逸将军。途中,诗人有感而发,作了此诗。

在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品味诗意,最终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

首联以记叙交待作者的使者身份:轻车简从,远赴边关;颔联看似写景,实则情景交融,诗人以翻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两个意象象征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政治遭遇,抒发了作者幽微难言的悲愤之情;颈联是全诗的名句,描绘了一派边关壮丽的奇景:黄沙漫漫,江水滔滔,一道狼烟,一轮红日,意境雄奇开阔,诗中有画,真可谓“千古壮观”,其中“直”“圆”二字,看似俗,实则妙;尾联,以叙事点明了边关紧张的战斗生活,体现了边关将士们的爱国之情。

总之,这首诗歌叙事、写景、抒情交相融合,诗人以开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寂的情感,对边关壮丽的欣喜。

范例4

《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1、整体感知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诗歌朗读背诵的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背诵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研读与赏析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品析来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学会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来揣摩、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

范例5《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1、由于中考文言诗词一块重在考查学生背诵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写,应工作室本节授课要有效帮助学生新旧知识衔接之要求,因此课堂导入设计时安排学生回忆学过诗句,并要求板书,旨在发现错别字加以引导、纠正。

2、诗歌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背。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

范例6《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王维在出塞途中所作的,描写广袤的塞上风光的绝句。诗的大意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简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展示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美幻绝伦的塞上风光画。

学生了解的王维的诗作很多,有《相思》、《杂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鹿柴》、《山居秋暝》、《竹里馆》等。每一首诗都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王维是居“李杜”之后,为学生接触较多t的唐代诗人。他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他多才 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我选取了不少的古诗词让学生来诵读,这不失为学习古代文学的一个好的渠道。但是,单纯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许就失去了编者的本意。应该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了解掌握与其相关的文学知识,或者以其他的方式理解诗作。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说,可以在学生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把这句诗意作为背景,让学生对其描绘的内容展开想象,改写成一篇现代文,同样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文章。学生的想象力在这里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理解记忆也得到升华。

当然,还可以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把这句诗的内容表现出来,同样是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也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检验。

总之,采取灵活多样的积累古诗文的方式,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更深,记忆更牢。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范例7《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使至塞上》说课稿 篇5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

师:1、了解作者;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生: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诗; 3.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4、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生:(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行程迢迢,终于到达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问才知都护竟在(离此还很远的)燕然! 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我们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

1、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

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3、你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颈联中这幅边塞风光图?此时诗人的心境与前两联 一样吗?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美

5、请同学们把颈联的美画出来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刚才幻灯片中的问题

活动4【讲授】展示提升

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由排挤的抑郁到慷慨悲壮之情体现英雄本色

4、“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活动5【讲授】拓展练习

了解更多的边塞诗歌

活动6【讲授】板书设计

首联————叙事交代目的、出使原因

颔联————景中含情 孤寂、愤懑

颈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改写作文 篇6

轻车简从,了无牵挂。这哪是奉旨去边疆的苦旅,简直是两袖清风的信天游。

骑着棕色的野马,我心里好不惆怅,天地让我宠辱皆忘,天地任我驰骋。望着身边飘飞旋转的蓬草,我的手不由自主的松开了缰绳,任由马儿在广阔的大地上奔跑,不知不觉中,我早已出了汉塞。这时一幅美丽的风景像海市蜃楼般壮美地呈现在远方,看!广袤无垠的.沙漠中几柱孤烟直上,湍急的黄河上落日浑圆萦绕远方。

走到了萧关中,我遇到了负责侦查的骑兵,仔细询问,才得知大将军正在前线征战。脑海中想着将士们奋勇杀敌的飒爽英态,我的心中热血沸腾,决定坚定意志,为国付出。

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篇7

⑵燕然

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⑹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相关阅读】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以及守边将士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狼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篇8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②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3、教法选择:诵读法、讨论法

4、课型:新授

5、是否采用多媒体课件:是

6、教学时数:1课时

7、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①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②介绍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边塞诗(见媒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2)出示教学目标(见上)(3)学法指导(媒体出示)(4)教学过程

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动手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或心境(媒体出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有“诗佛 ”之称。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②听媒体朗读后,反复读诗(注意节奏和感情),然后学生反复读诗。

③精读全诗,赏析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④学生齐声朗读全诗,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明确:借景写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发言(以鼓励为主)。

⑤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自主探究、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并通过你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⑥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互相检查学习效果。⑦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⑧归纳总结,适时板书。

板书本诗写作特色: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板书本诗主旨:本诗通过描写大漠奇美瑰丽的美景,以“征蓬”正比诗人,而“归雁”反衬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的失意情绪和孤寂之情。

⑧作业设置:

1、背诵全诗;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篇9

《使至塞上》全诗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

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屏展示)

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解一解

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 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

(三)释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四)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诗中有画

2.炼字精妙

3.诗的留白

(大屏展示)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明确: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明确: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五,教师总结

(大屏展示)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六、作业布置

上一篇:阳光之星下一篇:述职报告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