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2

2025-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燕子教学设计2(推荐7篇)

燕子教学设计2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舒”、“涉”,能正确认读“启程、特殊、麻烦、呼吁、车厢”等词语。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气候的恶劣和燕子处境的危险。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感受燕子遇到的麻烦。

一、课前谈话

这边的同学坐得很精神,那边的同学很自信,我们第一见面,先互相打个招呼吧!大家好!我姓杨,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出示:专

谁能给它组个词:专心、专门、专家

大家的词汇很丰富,我就想让大家来猜猜有关“专”词语。

专门卖一种名牌衣物的店叫什么?专卖店 专门出售某一种类的柜台叫什么?专家

专门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增开的列车,叫什么呢?专列 同学们,这些词语里的专是什么意思?专门、特意。是的,这些词语里的专是特意、专门的意思。

二、理解质疑课题 1.理解

出示——燕子专列

这个词组什么意思呢?专门为燕子增开的列车。解释很清楚,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来写写课题,特别注意“燕”头上不能少一横,“专”竖折折一笔到底。一起来读读课题——燕子专列。2.质疑

读完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燕子会飞,为什么还用专列送呢?看来,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值得来研究。

这是一列怎样的专列?(看来上课之前大家都商量好了,可老师心里还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出示。)

三、初读感知。

1.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好自然段。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同学们朗读课文的声音是教室里最美的声音,真是不忍心打断。接下来我要检查大家刚才是否认真读课文,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2.检查字词。

出示:欧洲 瑞士(出示欧洲地图;瑞士多山国家,冬天寒冷。)出示: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骤字读音

这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天气寒冷。像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一个吗?词语真丰富。

出示:成千上万 麻烦 长途跋涉 疲劳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麻烦读轻声 跋足字旁,表示翻山越岭;涉,出示甲骨文,中间是水,两边是脚印,表示趟水过河。濒字读音。频:靠近,临近。出示:政府 救护

3.看来大家刚才不仅用眼睛在读书,更是用心的读书,这么多生字都读准了。接下来看看写字的功夫怎样?老师把生字中最容易写错的字找了出来,出示:舒服,长途跋涉,看看这两个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舒,有半部分没有撇,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生:涉,步下面没有一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自己在作业纸上各写两个,注意要写正确,写端正。提醒坐姿一尺一拳一寸。同桌交换批改,先看有没有写对,如果对了打一颗五角星,还很漂亮再打一颗五角星。要是有问题在边上订正一遍。

4.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家把文字中生词读准了,生字写对了,真能干!那课文写了什么事呢?

指名说。说不上来,没关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来填填空,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出示词语和填空。用上这些词语,自己先说说。欧洲 瑞士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成千上万 麻烦 政府 呼吁 救护

一年春天,()突然(),()。()经过瑞士,遇到()。()得知这一情况后,()人们()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列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指名说。同学们,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用上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就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清楚。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运用。

四、学习新课。

1.学课文之前,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出示—— 这是一列怎样的列车? 为什么燕子要用专列送?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2.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

生读:出示: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3.出示: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我们的作者也提出了和大家一样的问题。

什么原因呢?或许是燕子在瑞士遇到了——麻烦、困难。

4.成千上万只燕子在欧洲瑞士境内遇到了什么困难,什么麻烦呢?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指名反馈: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生:读——“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刚才盛老师听你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长途跋涉”你读得特别有感受,告诉大伙,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那个“长途跋涉”说明燕子已经经过了很多的旅行,非常疲劳了,所以我要读得重一点。

师:谁跟她有同样的感受,“长途跋涉”表示——

生:“长途跋涉”这个词表示路途非常遥远,指燕子在路途中非常地疲劳。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燕子要飞多长的路吗?我们来看一下课外资料:燕子春天在北半球繁殖,冬季南迁到南方(非洲、澳洲)过冬。燕子春来何处,秋天又飞向何方?鸟类学家研究查明,燕子越冬期间,不仅遍及东南亚,而且远达澳洲北部。每年2月初飞返北半球。

师:从南半球飞到北半球,这一路上,它们要飞越大海、高山、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你知道五千多公里有多长,我国最北端到最南端。100多公里有多长?我们的操场有两百米,差不多是我们操场的500圈。

路那么长。你想,燕子飞得辛苦吗? 生:(齐)辛苦。

师:燕子而且还要跋山涉水,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飞过一条又一条的长河大江,肯定非常疲劳。通过课外资料的阅读,我们再来读这句话的时候,肯定对“长途跋涉”更有感受了。谁来读?

生:(有感情地读)“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是啊,路真长啊!谁再来读?

生:(极有感情地读)“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飞得真辛苦啊!

师:小燕子啊小燕子,你累成怎样了?

生:我累得站不住脚了。我累得飞不动了。我累得连支撑的力气都没了。师:这是一般的疲劳吗?非常疲劳。(板书)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师:“饥—寒—交迫”,你们为什么这么读呀?

生:因为小燕子找不到食物,再说气温也是那么的冷,它又饥饿又寒冷,所以饥寒交迫。

师:是呀,它怎么就找不到食物了呢?

生:因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冻死了。所以燕子找不到食物。

师: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读书,真好。是呀,大自然里的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你看昆虫都冻死了,燕子什么吃的都没有了,真是——饥饿极了。刚才你们说气温也是那么冷,从哪儿看出来? 生: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联系前一段时间,理解骤降。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得到当地气温的寒冷吗?(屏幕出示寒风飞雪的气候片断)

师:你们看——寒风像狮子那样狂吼,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大家都冻得受不了了。这么冷啊,小燕子是候鸟它怎么受得了?谁再来读这句话。能通过朗读让大伙感觉到天气是那么那么的冷吗? 生:(读)“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师:是不是感觉到有寒气在向我们逼来的感觉,浓不浓?有一点浓了是吗?来,谁读得再冷一些,让大伙都觉得气温是那样的低那么的寒冷。生:(读)“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师:你们的朗读似乎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中去了。大伙一起读。生:(齐读)“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燕子真是又冷又饿呀,用我们文中的一个词形容就是——饥寒交迫。生:(齐)饥寒交迫。

师: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疲劳极了。在瑞士遇到这样的天气,真是雪上加霜啊。疲劳极了、饥饿极了、寒冷极了的燕子正濒临死亡,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这句话。

师:我听出了你在为燕子着急。谁还想读? 生:读这句话。

师:我听出了你的心情很沉重。谁还想读? 生:读这句话。

师:你在为燕子担心、着急是吗?体会得真好。小练笔:

此时此刻,一只只濒临死亡的小燕子趴在雪地上,躺在积满雪的草丛里,苦苦地挣扎着,向瑞士人民发出了求救信号:亲爱的瑞士人民,救救我们吧„„。如果你是这成千上万只燕子中的一只小燕子,你会怎样向人类求救呢?请你用上这些词语写一写。学生写话。

点评。肯定,指出特别好的地方。角度,语言。

结尾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一起读读,读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政府很有爱心。

政府真是了不起。

燕子教学设计2 篇2

在编入教材时, 编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从儿童学习语文的角度进行选择, 根据其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改动后, 进入教材的《燕子》基本保留了以上特点, 语言上, 把距离儿童生活较远的生僻词语, 换成学生常用的词语, 对句式结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降低难度, 更贴近儿童, 明了直白, 一读就懂。当然, 改动后, “燕子”已不完全是原文中的艺术形象, 其艺术感染力削弱了, 文章也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笔者比较了不同教材中的《燕子》一文, 发现内容差不多, 语言修改却有着不一样, 特别是关键词句, 表达效果不尽相同。比如描写燕子外形的第一自然段: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下册)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苏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一身乌黑的羽毛, 光滑漂亮, 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原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册)

“凑成了”与“这就是”哪个更妥当,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与“一身乌黑的羽毛, 光滑漂亮”哪一句更合适, 原文更好还是修改更恰当, 笔者并不想去分析, 更不想去探究哪个版本的修改为最佳。我在想既然有这么多不同的修改, 何不拿来为我们的教学所用, 让我们的教学多一点新的尝试, 于是, 我

第一步:观察燕子, 练习说写, 比较品评

1.说一说:观看录像 (现在, 即使是农村的孩子, 想看到燕子都很困难, 只能观看录像) , 说说燕子的样子, 你喜不喜欢燕子。

2.写一写:用几句话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尽量表达自己的感情。

3.比一比:出示不同教材中燕子外形描写片段 (上述) , 让学生阅读, 并与自己的描写比较, 哪些一样, 哪些不一样。

4.品一品:都是描写小燕子的外形, 你更喜欢哪段描写?为什么?引导学生品味关键字词的意思, 如:俊俏轻快、凑。

5.背一背:将自己最喜欢的描写背下来。

一改通常的做法, 先让学生观察说写, 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在描写事物外形时, 不少学生常常用这样的句式:“燕子的羽毛是……, 翅膀是……”通过比较, 就容易发现问题, 学生才会更真切地体会到课文中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 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第二步:感受美丽春天, 学习抓典型景物描写

1.过渡:相信每一位小朋友心中都有一只飞翔的燕子。小燕子只有在春天里才能尽情飞行, 让我们和小燕子一起走进春天。

2.师:我们一起找一找, 春天在哪里?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3.出示课文语段: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 绿的叶, 各色鲜艳的花,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人教版课标本)

师:读一读, 看看作者从哪里找到了春天? (相机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4.师:雨是什么雨?风是什么风?柳是什么柳?草是什么草?叶是什么叶?花是什么花?强化感受景物的特点。

5.师:再读这句话, 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引导整体感知, 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所表达的效果。

6.师:细雨、微风、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也有人这样写, 一起欣赏一下:

二三月间,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 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 绿的芽, 各色鲜艳的花,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苏教版课标本)

7.师: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板书:赶、增添、生趣) 围绕这几个词语, 你能自己问一问, 并答一答吗?

第三步:比较阅读, 咬文嚼字中揣摩词句的表达效果

1.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它的飞行, 它的停歇都是那么富有生趣。先来看一看它的飞行。读一读课文中小燕子飞行的描写:

在微风中, 在阳光中,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 唧唧地叫着, 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 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 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人教版课标本)

师:读一读, 看看写了飞行的哪两个场景?

在讨论中板书:稻田上→柳树下横掠沾荡漾

同时指导书写“稻”“掠”“沾”“漾”。并用弧线、直线、圆轻轻地画出小燕子飞行的轨迹, 留下的痕迹。

师: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师:小燕子的飞行, 也有人这样描写:

在微风中, 在阳光下,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 “唧”的一声, 已由这边的稻田上, 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 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苏教版课标本)

师:比较一下, 这两段描写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段描写?说说你的想法。

“一转眼”“‘唧’的一声, 已……”都表现了小燕子飞行的轻快, 但表达的效果有区别, “一转眼”只表示时间短, 而“‘唧’的一声, 已由这边的稻田上, 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写得有声有色, 更形象。“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直接易懂, 把“波纹”说成“小圆晕”似乎更有情趣。

引导学生品味时,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要过多牵制, 最终让学生体会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 以培养他们敏锐的语感。

3.师:选择你喜欢的那段, 读一读, 比一比, 看谁更能表现小燕子飞行的轻快敏捷, 优美而富有生趣。

4.师:小燕子的停歇是一样的美妙, 一样的有趣, 那简直就是一幅画, 就是一首歌。出示:

几对燕子飞倦了, 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人教版课标本)

几对小燕子飞倦了, 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 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苏教版课标本)

师:分别读一读, 你看到一幅什么画面?

师:这两段话写得基本一样, 它们为什么都说“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 (板书:几痕) 请同学们品一品。

几对燕子飞倦了, “落”在这电线上, (板书:落) 从“落”字你感受到什么?

燕子是音符, 谱出了春天的歌, 这首歌会歌唱些什么?

5.师:这两段话微小的差别在哪里?如果你来写, 你打算怎样写?

最后, 将郑振铎的原文《燕子》推荐给学生阅读。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篇3

本设计凸现“用教材”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用“图”、“文”,把图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词析句的一个范例。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表达的效果。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唱一支赞美小燕子的歌或背一首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读了课题.你想了解点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歌曲、诗入手,虽简单、朴实。但这是“真功夫”,是“厚积而薄发”。“发”在哪儿?这就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巧妙引导。灵活渗透,实现新旧知识的建构。当学生面对《燕子专列》这一富有个性化的课题时,趣——自然浓!情——自然深!问题——自然也不少!可以说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自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寻找燕子,开出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燕子,专程为燕子送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自读向浅悟发展,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在对文本“预设”与“生成”的双重情境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建构起对文本的整体认识。]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标出小节,画出生字新词。

2.分学习小组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检查反馈:(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u;“骤”不要读成zou;“濒”不要读成pin。

相互交流识记生字的妙招。

(3)开火车读词语: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饥寒交迫、温暖、救护、车厢、致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5.汇报交流:①政府的呼吁;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情态,更应该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进教学的进程,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扫除阅读障碍,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

四、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小结过渡: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罢,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情感。

(2)第四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要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这三层意思。

3.指导看图,引导想象。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是怎么做的?会说什么呢?

(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

4.总结谈话: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吧!

[设计意图:攀疑入境,缘文解情,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用“爱”来凝聚学生的思绪,让学生潜心会文,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人们对燕子的深深爱意。]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描红,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2.熟读课文,上网搜集或查阅报刊资料:①了解燕子的信息;②阅读有关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文章。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超越课堂,每一节课我们都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把搜集或查阅资料看作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有惊喜,更有收获……只有这样,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听写词语: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饥寒交迫、温暖、救护、车厢、致谢。

2.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3.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4.解题、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用专列送?课文哪一节说明了原因?

5.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交流用专列送燕子的原因。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不能拘泥于简单的对词语的识记和对文本内容的粗浅认识,应该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

二、细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结过渡: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1)居民: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概括写)

(2)贝蒂:脸冻得(),手冻得(),但她一点也()。(具体写)

3.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学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先自己练习讲一讲。再指名说一说)

5.让学生看图,将课文第四节内容进行扩充、写具体。

6.交流。

7.总结过渡: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是重点。应通过析词品句,将“爱”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和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入境始与亲”让学生去品、去悟、去思、去表达,让贝蒂的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沉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三、品读欣赏,迁移运用

1.创设情境,指导写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些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话。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2.表情朗读,体会感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情感充溢而又迫切需要表达的时候.教师就要适时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与“析”的平台,思想的碰撞、语言的砥砺。必然能带来学生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1.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讲述歌曲中的故事。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2.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4.写倡议书,呼吁全世界的人们都来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一粒沙子看世界。”演唱歌曲、朗诵诗歌、写倡议书……简简单单,实实在在,不经意间学生已经迈进了保护环境的行列,因为语文的拓展就是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到这儿,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专列”?课题为什么叫“燕子专列”?

2.出示有关家燕的资料,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也写一首关于燕子的诗歌。

(1)春天的时候,家燕们随着温暖的春风来到它们的故乡。在那时,家燕们大量繁殖,遍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天气转凉的秋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向南移,飞到印度、南沙群岛等暖和的地方,再建一个新家。

(2)家燕有一个“怪癖”: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

(3)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4)家燕返回家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一个新的巢穴。家燕们不断地用嘴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没多久,一个崭新的碗型的窝便出现在你家的屋檐下了。

(5)有时,霸道的麻雀会坐享其成,强占家燕们舒适的窝,家燕可不会就此罢休,它们群起而攻之,把麻雀轰走。有时实在赶不走麻雀,家燕便会十分“残忍”地衔来泥土、树枝,封死巢穴。把麻雀们统统“活埋”了。

(6)家燕体态轻盈,一对翅膀又窄又长,飞行时好像两把锋利的镰刀,家燕飞行时似一根刚离弦的箭,“嗖”地一声发射出去,它是个捕虫能手。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伤害它哟!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因此对同一问题就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就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个情境下的刺激也就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鉴于这些.教师要恰当地利用课外资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整合各种各样的材料。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诗歌。]

[特别建议]

燕子教学设计2 篇4

——小学语文一年级《燕子妈妈笑了》课例研究

成都市红牌楼小学一年级教研组 执笔:郑燕 *** 【背景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就是识字和阅读必须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重视文化,尤其是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当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1-3年级是识字的高峰。要抓好这个阶段,应该把识字放在教学的重要的位置上。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教学中通常采用的识字方法就是随文识字。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随文识字”也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优势: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运用心理学衰退理论研究成果,实施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的机械记忆。不足: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不能成批识字,影响识字效率。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把一篇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十多个汉字的音、形、义集中在一起解决,难度大,效果差。我们认为识字教学,尤其是要求会认识的字,不过于注重字形的分析,对不同的字,认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重音,有的重形,还有的侧重于意思的理解,分散识字的重难点,有效地随文识字;同时应强调整体上记忆,个别有规律的可以分析,但适可而止。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反复与生字见面的方式让学生识字,应该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不要急功心切,不要指望着一课的生字,在一节课内都让学生掌握,允许学生之间有差异,允许在经后的学习中逐渐的巩固。

《燕子妈妈笑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真”这一主题下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要求学生会认9个生字,注意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的结合,会写6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瓜、细”两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使学生懂得做事情要认真仔细的道理。

第一次关键事件

【情景与描述】

课前,黄老师设计了两处分散识字的训练点。第一处——通过拆字的方法,识记“燕”字。

师:昨天,孩子们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燕子妈妈笑了》。请你和老师一起写写燕子的“燕”字。(师板书“燕”,生跟写)一笔横,二笔竖,三笔竖,四笔……十六笔点。写这个的时候要注意哦。

生:机械地根据老师的指导在空中画了几笔。师:请你读读课题。

生:有气无力的读了一遍课题。(反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被很好的调动起来,“燕”字究竟要注意生字的什么,教师指向不明确。是字音吗?是字形吗?还是字意?)

第二处——通过学生自读学习生字,理解“躺”和“挂”的意思。师:自己小声,快速读课文。生:自读课文。

师:自己读一读生字。生:读生字。

师:出示生字卡片:真、皮、瓜、次、细 生:齐读生字卡片。(反思:孩子们是不是都认识这些字,为什么选这几个字单独认?)生:齐读课文。

师:在这篇课文中,燕子妈妈让小燕子找什么? 生:冬瓜、茄子

师:冬瓜长在什么地方?茄子长在什么地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认读1自然段的生词:冬瓜、茄子、躺、菜园 师:课文里,冬瓜躺在地上,(出示冬瓜图)那冬瓜怎么贴呢?为什么这样贴? 生:冬瓜是躺在地上的,所以我这样贴。同样的方法学习茄子。【研究与讨论】

课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及时进行了讨论。随文识字的魅力来源于它根据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儿童的兴趣与接受能力出发,建构学习体系与内容;同时把识字与阅读及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以识字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的方式,贯串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

字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它有效地分解了一堂课要求学生认识10多个字的难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帮助,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识字任务。

我们认识到“随文识字”是我们小学语文一二年段比较常用的识字方法,但是从黄老师的这堂课中,我们用必要分散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生字。黄老师的这节课中,她有意识的把“燕”“躺”“挂”,三个字分解到课题和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学习。因此,我们把原来确立的研究主题——“怎样有效随文识字的策略研究?”修改为“分散重难点,有效随文识字。” 【初次认识】

我们在集体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共同认识到:识字教学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分散识字重难点,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生字新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字词的意思是必须教的,哪些字词的意思是不需要教的,教到什么程度;哪些字的字形与字义有密切联系需要分析字理,哪些字词可以用来作为精读教学的支撑点,哪些字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等等。

第二次关键性事件

【情景与描述】

执教的高老师在上一次集体教研的基础上,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识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本课要求会认字9个,会写字6个。其中“燕、菜、园”3个字,孩子在以往学习的经验中已经基本会认了,个别孩子甚至会写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以词语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整体识记生词“菜园、屋檐、不错、很好、燕子”。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字,“瓜、认、真、次、皮、细”孩子们早就会认了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运用。本节课只要求写正确、写美观即可。

第一处——通过分解“燕”字的字形,记忆生字。此外,老师注意在范写的同时讲解燕子的部件构成,更明确了“燕”的教学点。

师:播放歌曲《小燕子》激趣。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出示生词:燕子。引出课题。生:很有兴趣的倾听歌曲。

师:你会写“燕”吗?师生齐写“燕”字。注意,燕子的“燕”字,上面有点像草字头,可不是草字头,中间的“口”是燕子的“身子”,两边的“北”是燕子的“翅膀”,最后的四点底是燕子的“尾巴”。

生:一边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一边跟着老师认真的书空。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燕子妈妈笑了》。

第二处——通过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整体识记生词“菜园、屋檐、不错、很好、燕子”。理解“躺”和“挂”的意思。教师通过贴图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师:通过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说

师:我要考考你们生词读得怎么样?出示“菜园、屋檐、不错、很好、燕子” 生:小老师教读,其他学生跟读。

师:请你翻书P38页,看着田字格中的生字读一读。(反思:在随文的同时有必要再集中识字。)生:齐读生字

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出示第1自然段,引读。生:认读生词冬瓜、茄子、菜园、师:你能送冬瓜和茄子回家吗?出示冬瓜、茄子图。生:根据理解贴图,说原因。【研究与讨论】

这堂课后,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又进行了讨论,发现通过教师以情景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学生积极性被很好的调动,为随文识字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一次,教师把本课要求会认的9个生字,分成了几个明显的层次,对每个字的教学要求都不一样,如“燕”掌握字形,“菜园”二字整体识记,“躺、挂”运用形象的贴图来理解字义,“屋檐、不错、很好、小刺”四个词语随文认识。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字,其中区别认识“瓜与爪”,重点指导“认真”,“认”左右结构,积累言字旁的字。“真”的“肚子”里有三横。学生独立写“次、皮、细”。

【再次认识】

这堂课后,我们也及时总结了随文识字的一些策略,我们认为可以把随文识字分为四步来完成:初读感知——随文理解——复习巩固——指导写字。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随文识字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随文识字教学是识字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结合,有的放矢,提高识字效率。

第三次关键性事件

【情景与描述】

一、初读感知。

1、随课题识字,分散难度。

北师大版的课文中,很多要求认识的汉字,在课题中就出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揭示课题时,就让学生识字。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燕子图),快来给他打打招呼吧。你们会写“燕”字吗?请你和老师一起写一写。注意,燕子的“燕”字,上面有点像草字头,可不是草字头,中间的“口”是燕子的“身子”,两边的“北”是燕子的“翅膀”,最后的四点底是燕子的“尾巴”。

生:饶有兴趣地齐写“燕”。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燕子的课文,《燕子妈妈笑了》。师板书“妈”,指导“横”不出头。生:有感情地读课题。

【研究与讨论】

2、按照规律,安排步骤,朗读中反复认读。

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因此初读感知一部分我们先帮助孩子回忆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这里也可能出现以前学习过又忘记的字)。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经历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允许模糊记忆。这种初步感知阶段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学生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同桌互读(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听读识字)——教师把本课生词从课文中摘离出来让学生认读(初识字义)——把单字从词语里摘离认读(正音)——检查读——全班读。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拼拼音、联系上下文猜字、查查字表、听读识字、问别人。师相机板书。生:认真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出示生词:燕子、菜园、茄子、不错、很好、认真、一次、皮毛。①小老师教读(对比学习“瓜与爪”,纠正平舌音 cài cuò cì以及qié)②全班齐读 ③认读字卡片

生:齐读课文,读流利。

【研究与讨论】

二、随文理解

学生初步读准字音,感知了字形,但对生字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要让学生进入生字的消化。学文之后再认读生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经过了反复的读文,对字形的感知越来越加深,但对字义的理解尚欠缺;学文之前就记忆字形,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缺乏语境,认读记忆很死板。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把识字训练与阅读等其他语文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体发展中求得最佳效果。边读文边识字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运用多种方法解字义,随理解识字,感受汉字的奇妙。

师:出示第1自然段,从刚才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躺、挂”①看字的偏旁理解身字旁和提手旁②出示冬瓜、茄子图,把它们送回家,你为什么这样贴?生说原因③带着动作读1自然段

师:冬瓜和茄子今天成了燕子妈妈的考题,请你从文中找一找。指名说,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读:“你能不能到菜园里去,看看冬瓜和茄子长得一样不一样?” 师:范读课文,听一听我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生:这是一位温柔的妈妈。生:这是一位爱问问题的妈妈。

师:请你也像我这样读一读课文 生:有感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燕子飞去了,请你去课文里看看小燕子一共去了几次?师板书。出示小燕子和燕子妈妈的三次对话①指名和老师合作读课文②生评价③全班与老师合作读,思考:小燕子三次去菜园的答案一样吗? 生:认真倾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完后,孩子自发的鼓起掌来。师:小燕子三次去菜园,它发现了什么?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生:认读词语:小刺、细毛

师:当小燕子发现了这么大的秘密,它的心情怎样? 生:激动、高兴、师:为什么燕子妈妈第一次没有笑,第二次没有笑,第三次笑了呢?指名说,相机板书:认真 生: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更认真,更细心。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词语和生字,还知道了小燕子三次去观察冬瓜和茄子的故事,第一次它发现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第二次发现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第三次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它一次比一次观察的仔细,一次比一次观察的认真。让我们像燕子一样,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

生:分角色读课文

【研究与讨论】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汉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和句子联系起来,使汉字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因素紧密联系、相识字互沟通,教师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形象生动地把识字训练的部分目标,融入到读解课文中去,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

再读课文时,我们不仅可以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行字义的理解,还可以通过比较(如区别学习“瓜与爪”)、借助插图(如随课题识记的“燕”字)以及直观实物去理解(“躺”和“挂”的意思)。汉字中的每一个常用字,几乎都蘸满了文化琼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重视文化,尤其是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当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

三、复习巩固。

根据记忆的规律,是由模糊到精确的,但要经历个反复呈现的过程。学生能不能记住生字,经常复习与巩固很重要,学生记的快忘的也快。所以每隔时段教师要让学生再次认读。在操作上,可以分析完字形就认读,也可以学完课文之后,再次认读。认读的方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如采取游戏的方式(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再见面。

四、指导写字。

写字也是对生字的巩固,教学时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教材关于写字的安排,有的字是本课出现的新学的字,有的字是以前课文出现的学过的字。那么对于学过的字,孩子是不是就记忆扎实了呢?这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学过了也要注意复习巩固,可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类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的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等。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一笔要让学生看清楚。教师要注意学生写字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经常地提醒。每个字写字数量不易多,但要有质量,也就是写一个像一个。写字后,教师注意检测与评价。

1、生观察“认”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师范写

生书空后写字

2、生观察“真”,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真”的“肚子”里有三横 师范写

生书空后写字

综上所述,随文识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

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随文识字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认清汉字,所以,我们还应该在通过多次阅读文本,与汉字多次见面后,把汉字有选择地集中起来,并趁此机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最终认识】

通过执教《燕子妈妈笑了》,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在“分散难点,有效随文识字”的课例研究中,最终得到以下认识:

1、随文识字,明确识字的目标。

哪些字词的意思是不需要教的,哪些字词的意思是必须教的,教到什么程度;哪些字的字形与字义有密切联系需要分析字理,哪些字词可以用来作为精读教学的支撑点,哪些字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等等,教师都必须十分明确。

2、识字教学出现的时机多变,导出手法多样,出现频率有讲究。

就出现时机说,有的在板题时出现,有的在初读课文前出现(通过看图或谈话就可随机识一部分),有的在交流初读情况时出现,还有的要等到精读时才隆重登场。

导出的方法很多,可以以图导出,可以借情节性提问导出,可以借学生朗读教师评价导出。而且,一节课中必须要把各种导出手法加以综合运用,不要用一种手法一以贯之的刻板处理。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始终把握“识字写字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高频率的出现生字新词,让学生一次一次加深印象。但是,在检查孩子识字情况时不做苛刻要求,有的字这节课没有记住,就放到后面再反复出现,孩子久而久之自然就会认识。

3、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结合,有的放矢,提高识字效率。

《燕子》教学设计 篇5

桦甸市公吉乡中心小学 毛云鹤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一、初读课文,体会写法。

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导:由整体到局部。

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读课文。

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圈画词语。“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活泼可爱”

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这些词语中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指名读)

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的可爱。注意量词的使用。(轻声齐读)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景。

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欣赏一下。(读文)

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汇报:几阵蒙蒙的细雨,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总结:“雨”“柔柳”“草”“叶”“花” 怎么把它们练成句子?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景。

雨: 阳春三月,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柔柳: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草 青的

叶: 绿的

花: 色彩鲜艳的微风吹拂着什么样的柔柳?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拟人,柔柳也有眉眼,这样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这情景和我们学过了哪首古诗意境很相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现在你们想用跟那个词去形容这春天的?“光彩夺目”

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美景,心里迫切的想“赶”过来。

(美美的读)阳春三月,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也从南方赶过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本课是一篇图文结合的课文,观察图片,图上有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的?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有的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尾剪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这些动词都是对燕子的动态描写。描写顺序呢?“由远及近” 看燕子停在电线上的样子,这景象像什么?

巧用了比喻,写出了它们像“正待演奏的曲谱”而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又像什么呢?“一个个小音符”

这些词语描写的是燕子静态的美。作者巧用“动静结合” 总结: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显得更加矫健。

燕子教学设计 篇6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小燕子歌曲

你觉得小燕子是怎样的?------活泼可爱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燕子外形,比喻修辞,写作顺序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2.讨论交流。(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 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以大问题为学习背景,通过读、画、悟、想,让学生体会想象春天花、草、树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情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燕子的可爱。培养学生对语 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读到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对“斜、掠过、唧唧”的理解尽情的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1)辨析“几痕”和“几根”。(“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文章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作者是怎么写燕子的活泼可爱的。(填空)

看到了郑振铎先生对燕子外形的描写后,你再写动物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啊?你能做到吗?

好,让我们来尝试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好吗? 汇报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燕子为什么每到秋天就向南方迁徙春天才回来吗?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等词语,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过程, 学习、体验识字、理解课文内容及语言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们对燕子的博大爱心, 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博大爱心, 增强保护环境, 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明确目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都知道了什么?

2.明确本课探究的重点。

二、精读理解, 体会感悟

1.自由读文, 勾划重点词句, 体会感悟人们对燕子的关爱。

2.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说理解, 谈感悟, 并相机指导朗读。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 读出体验, 读出感悟。)

交流的要点:

(1) 政府方面对燕子的关爱。1) 引导学生抓住题目“燕子专列”及“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 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句话, 体会政府方面对燕子的关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坐上了专列。引导学生体会政府决定的难能可贵。2) “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车正准备起程, 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A.引导学生抓住“漂亮舒适”“空调车”“站满”“送行”等词, 体会政府的重视, 对燕子的高级待遇, 从而感受政府对燕子的关爱。B.相机指导学生朗读。3) “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 寻找燕子, 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引导学生透过政府的做法体会政府的关爱之情。

(2) 人们对燕子的关爱。1) 课件出示:“听到消息后, 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 冒着料峭的春寒, 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 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 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A.引导学生抓住“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这些词语, 体会人们了解燕子的危险境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 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 (教师相机渗透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B.练读, 指读, 齐读。2)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A.引导学生抓住“通红”“僵硬”“一点也不在乎”等词, 体会小姑娘对燕子的博爱之心, 并相机指导朗读, 加深理解, 体会情感。B.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 透过当时的环境及贝蒂的姿势、动作、神态, 体会小姑娘的关爱之心。 (课件出示插图) C.由贝蒂拓展到更多人, 进一步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爱心。D.指导感情朗读, 读出小姑娘关爱燕子之情。3) “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引导学生抓住“站满”“送行”这些词, 体会人们没有将燕子作为动物来对待, 而是将它们当作了富有人性化的客人, 更深一层地体会人与动物是朋友, 应该和谐相处。

3.自由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怎样将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出来的?

4.全班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并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一说)

A.既写了政府的呼吁, 又写了居民们是怎样做的, 在概括地写了居民们的做法之后, 又具体地写了一位小姑娘是怎样做的。B.先写了人们到车站送燕子专列, 然后才叙述事件的经过, 采用了倒叙的写法。 (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C.采用了衬托的方法。描写了恶劣气候与环境, 实际是反衬出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心。D.用词准确。引导学生结合“温暖舒适”“站满”“送行”“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等词具体讲一讲表达效果。

5.指名朗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想对贝蒂说的话写下来。

上一篇:实习护理自我总结下一篇:成语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