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读后感

2025-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精选12篇)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 篇1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理由两个:

第一个不正经理由是可以练练绕口令,譬如对于此在(即人)的作用的一句评价:“此在是一切存在论在存在者及存在论上都得以可能的条件。”这句话是要讲人是研究“存在(即欧洲哲学思想的本源问题)”的钥匙。如果将海德格尔第一章的“存在”,“此在”,“存在者”三个概念全体写在纸上,估计19页篇幅的第一章这些字眼就有可能占据6页篇幅之巨。

但是,既便如此拗口,不能不说海德格尔的思路的清晰以及逻辑性的严密,他实际上在第一章用唯物主义观点重新解释世界的本源的问题。而且竟然用存在、存在者即此在三个概念的反复论证中竟然真的就被他论证成功了。对此,我是赞叹有敬佩,虽然一天的劳累直不起腰,但是非常值得。尤其是使我的哲学思想越发清晰。这一点简直让我欣喜若狂。

为此,我特在此对他大加赞扬,并附自己阅读笔记的第一小节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第一节突出的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存在这个概念,是西方哲学考察的基础,在他们眼中,人本是什么?人来源于何处?又将去往何处是一切哲学要解答的最基本的问题,可以说,最初的哲学就是为此而生。可是,在最初希腊先哲们家热烈探究了一番之后,这个问题虽没得到结论,却因为他的难以论证变成了无人问津的问题,如海德格尔在第一小节所说:“他曾使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之殚精竭虑。所以,从那时起,他作为世纪探索的专门课题,当然就无人问津了。”之后人们所做的只是“根据希腊人对存在的最初阐述,逐渐形成了一个教条,它不仅宣称追问存在的意义是多余的,而且还认可了对这个问题的耽搁。人们说:存在是最普遍最空洞的概念。所以它本身就反对任何下定义的企图。而且这个最普遍并因而是不可定义的概念也并不需要任何定义,每个人都不断用到它,并且也已经懂得他一项用它来指什么。于是,那个始终使古代哲学思想不得案情的晦蔽物竟变成了具有昭如白日的自明性的东西,乃至于谁要是仍然追问存在的意义,就会被指责为在方法上有所误差。”

但是,在海德格尔这里,存在重新被提到了最重要的本源的位置,实际上当作为基础的本原被抽掉以后,很多哲学理论就应声而倒。从本源重新探索出来的结论或许才更加有力。

基于这种想法,海德格尔突出三个方面来探讨存在问题提出的重要性:

1.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但却不等于说他是最清楚的概念。

这里,海德格尔通过不同时期对存在的观点,来指出这些观点的矛盾,从而说明,至今,存在还是一个不清晰的概念。他这里主要论述了亚里士多德观点之后的继承(有两个例子:1他与柏拉图的联系与不同,2中世纪托马斯主义以及司各脱主义受他的影响与相互争论。)以及黑格尔对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颠覆。

2.存在这个概念是不可定义的。

这个结论从存在的最高普遍性推论出来,因此,他一定不是一个实体,因此,他不等同于存在者。但因为他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不能用定义方法从更高的概念导出,又不能由较低的概念来描述。”

感想:这一点我不认同,海德格尔之所以认为存在并不能证明,是因为他的无限,即普遍性,但是,实际上,存在只能借存在者作为实体来表现,否则就不可能有存在。因此,从存在者着手,摸索所有存在者的同一性何在,我们就可以通过理性来追寻到存在的所在。因为理性可以将实物与抽象结合,并从他针对存在而言虽然有限的主动性中得出存在本身所具有的最本质的属性,那即是万物守恒,以及万物永存。因此。如果说存在是不可定义的,毋宁说存在是不可证明的更加合适。但或许是译者的问题,或许海德格尔说得就是存在不可证明。(这里我需要查阅原文)

但是尽管存在可以被认识,但是他却不能被改变,因此,我赞成海德格尔所说:“用以规定存在者的方式虽然在一定限度内是正当的,但这种方式,亦即传统逻辑的“定义方法”――传统逻辑本身的基础就植根于古希腊存在论之中――不使用于存在。”但是“存在的不可定义性并不取消存在的意义问题,它倒是要我们正式这个问题。”

海德格尔的论证有国际意义,因为存在不只是西方思潮中的概念,而是一种宇宙客观。但是在论证中,他基本上是以西方哲学作为论证的基础,因此,他才会说:“传统逻辑本身的基础就植根于古希腊存在论之中”

3.存在是自明的概念。()

我们之所以忽略存在,是因为往往以存在者作为存在本身的替身,但是,这两个概念是不可混淆,这就使得探究存在本身有了一个前提:即存在不是存在物。由于人的身体中的神奇的理性具有比地球万物个体更加强烈的主动性,他促使人探究存在的本来面目,但是这种探究不是为了了解而探究,而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对存在的了解而探究。因为假若可以认识存在本身,就可以区分存在与存在物的不同,使得对存在和存在物的研究同时向前发展。人类也能更好的生活。从这个意义而言,存在的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 篇2

此在这个观念, 在《形而上学是什么》这本书里, 海德格尔有过一段论述:“为了用一个词既表示存在与人之本质的关联, 又表示人与存在本身的敞开状态此的本质关系, 我们选择了‘此在’这个名称, 以之意指人之为人所置身于其中的那个本质领域。”[1]439虽然如此, 此在仍然还不就是人, 不是具有现实存在的人, 或者不是传统哲学意义下的人。

海德格尔在前篇第一章开篇就说明了此在的两种性质:

1、此在的存在先于本质。

此在“是什么”必须从它怎样去是、从它的存在来理解。此在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 (这里的生存绝不等于现成存在) , 在于它去存在。

2、此在向来属于我自己。

这便意味着作为解释对象的“此在”与其解释者是同一的, 也即这个存在者 (此在) 在其存在中对之有所作为的那个存在, 总是我的存在。详参[2]第一章

由此在的两种性质出发, 我们知道, 此在就是它的可能性, 它作为它的可能性存在, 这绝不意味着它已现成存在而又还有这样那样的可能性, 而是指它的本质总是由它可能怎样存在来规定。因此, 此在可以在它的存在中选择自己, 获得自己, 失去自己, 或者说绝非获得自身而只是貌似获得自身。

这样的此在当然仅能表达其存在本身, 表达其“去是”。也让所有人能够就其存在来看存在者。

二、此在之在世界之中存在

由此在的两种性质出发, 我们暂时可以认为属于此在的一切东西就只剩下一个了, 那就是此在的去存在。

按照海德格尔的论述:此在如其所是地就在世界之中, 此在绝不可能在某个时候是无需乎“在之中”的存在者, 之后因为心血来潮才接受某种对世界的关系。“世界”也不是人碰巧附加给自己的, 而是此在本质上就以“在之中”这种方式存在, 所以它才能够明确地解释从周围世界方面来照面的存在者, 能够知道它们利用它们, 能够有“世界”[2]63

在世的此在实际上向来已经分散在乃至解体在“在之中”的某些确定方式中。

此在制作某种东西, 安排某种东西, 利用某种东西或浪费某种东西, 这些都是“在之中”的方式, 此外还有询问、考察、谈论, 诸如此类。我们把所有这些“在之中”的方式都称为操劳。这种操劳乃是作为存在论术语来标识在世的可能的方式, 它着眼于此在整体存在的“操心”性质。

其实, 我们也可以知道, 此在之所以具有在之中这个本质意义上的结构, 可以光从存在本身中得来。因为存在本质上便在于“在”, 这一“在”如何能在起来, 便就有着其“在”的条件, 因为任何一种存在方式都不可能无的放矢。

于是, 海德格尔将“在之中”分析为三个方面, 也即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在世界之中存在”:

1. 世界之中:追问世界的存在论结构和规定世界之为世界这一观念

2. (世界中存在的) 存在者:规定出谁在此在的平均日常状态的样式之中

3.“在之中”本身:提出“之中”本身的存在论建构

在这些建构环节中, 任一项各自都是整体现象的寻求。

这里我们无意追求后两项, 而仅只对第一个方面, 也即世界概念本身进行分析。

三、世界的构建

具体说来, 海德格尔描述世界现象是首先从切近此在的周围世界方面着手的, 因为最接近此在从而也是此在最能够确切感受的就是周围世界。

这个周围世界就是此在操劳寻视停留于其中的东西。海德格尔通过由操劳寻视提供出来的指引关联来处理这一周围世界的自我展现。此在在上手状态中沉浸于用具当中, 这一沉浸便将用具这一世内存在者的存在揭示出来, 这便是因缘。

对于因缘, 海德格尔认为因缘乃是世内存在者的存在。上手的东西的存在性质就是因缘。有因缘, 这是这种存在者层次上的规定。

所因指所了结之事, 即上手物的具体效用 (出发的事件) ;所缘指所因与之结缘并了结于其中之事, 即效用指向的事或物 (对于此在来说则恰恰是要解决之事或物) 。

此在为了能存在而必得有所作为, 从而先行标画出某种上手事物的何所用, 标识出上手事物的因缘联络。

因此只要此在存在, 它就总已经让存在者作为上到手头的东西来照面。存在者向之照面的何所向, 就是此在在其中理解自身的何所在。而此在在其中理解自身的何所在, 就是世界现象。而此在向之指引自身的何所向结构, 也就是构成世界之为世界的东西。

此在理解自身, 就是把自己理解为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此在向来熟悉它自我理解之所在。这种熟悉对此在具有组建作用, 并参与构成此在的存在之理解。

此在的自我理解把它所熟悉的诸种关联保持在自己面前, 以使自己在其中得到指引。我们把这些关联之间的相互指引理解为赋予意义。为能存在之故赋予某种有所利用以意义;有所利用赋予某种效用以意义;效用赋予何所因何所缘以意义。此在在这些意义之中来理解自己在世界之中的存在。

那些关联在自身中勾缠联络而形成原始地整体, 各个关联就在这个意义整体中如其所是地存在。我们把这种意义的关联整体称为意蕴。它就是构成了世界的结构的东西。只要此在存在, 它就已经把自己指派向一个具有意蕴的世界了。

此在熟悉意蕴, 这是存在者之所以能得到揭示的存在者层次上的条件。存在者总是在某种意义中来照面的。意蕴是此在能偶通过理解获得意义以及通过言谈表达含义的存在论条件, 而含义又是言辞与语言可能存在的基础。

我们就这样把上手事物的存在“因缘”乃至世界之为世界本身规定为一种指引联络。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译.背景:商务印书馆, 2000.1

[2][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 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4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 篇3

我曾说,一人即一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疆土,它区别于自己所属的疆土。同样,区别于“你属于某个单位”,每个人更应该回答的是“自己是什么单位”,“人是什么单位”。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单位之中”,道出了人类的困境或者人性的弱点。比如说,发明了汽车方向盘,司机的手就被绑在方向盘上,不可能一边开车,一边翻看《猫和老鼠》。单位同样,在意识到单位可以并可能像工具般更换以前,人所受到的这种“奴役”几乎是一辈子的事。

每个人只对自己的时间负责

一个人若要真正解放自己的心灵,就必须在时间与空间上对人之内涵拨云见日。故而我关于“人是什么单位”的回答是“人是时间单位”、“人是时间的尺度”。

為什么“人是时间单位”?且不说“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陈词滥调,我们不妨找些其他论据。比如,为什么我们介绍思想家胡适时,会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一段时间—胡适(1891-1962)?道理很简单,人是生命,有生卒年月,人归根到底是一段时间。没有时间,就没有生命。我们在时间中获得生命。

那么,胡适是不是地理(空间)单位呢?不是。胡适生于绩溪,长在上海,学在美国,死在台湾。显然,我们不能在思想家胡适后面加上“绩溪—上海—美国—台北”这样一条地理尾巴。因为这些标注既不完整也不正确。一方面,它会遗漏其他许多地理信息;另一方面,任何地方都不属于胡适。真正属于他的,只是他曾经生活过的71年。

如丹东临死前所哀叹,没有谁可以把祖国放在鞋底上带走。然而,即使我们被送到月球上去,我们同样能够带走属于自己的时间。

理解人是时间单位,而非空间单位,非“属于某个单位”的单位十分重要。即使你穷尽有生之年仍不能像梵高那样获得死后的哀名,或者像华盛顿一样收获永恒的荣耀,但是,它至少可以使你不至于沦为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或只知按部就班被动奉献(工作)的螺丝钉。

“我是单位”,“我是时间单位”,“我是时间的尺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关于生命意义的挖掘,并非忠诚于地理与环境,而是忠诚于我们自己的一生(这段时间)—正是通过这段时间我们参与并见证一个时代。

历史上那些真正留下丰功伟绩并值得后世怀念的人,其所创造的,多是“划时代意义”,而非“划地理意义”,或“划种族意义”、“划单位意义”。

人应该爱时间,而不是爱空间。时间之爱是面向个体的,是绝对的,那是我们唯一的存在;而空间之爱则是相对的,是面向公众的,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契约才得以实现的。

正因为此,我愿意以更广阔的视角将我所热爱之国视为时间之国,一种立于时间维度上的精神与思想之国,而绝非空间意义上逆来顺受的,或与生俱来的“嫁鸡随鸡”式的地理与政治之热爱。

所以我说,人应该为时间耕耘,而非为空间奔命;一个人无论占有多少疆土,如果不能在时间上做自己的主人,其所拥有的仍不过是贫困一生。真正壮美的生命,是做时间之王,而非做空间之王(或者奴仆)。以生命与时间的名义,每个人作为其所生息的时代中的一员,不应该停留于寻找地理意义上的与生俱来的归属,而应忠诚于自己一生的光阴,不断创造并享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

存在与时间优秀的读书笔记 篇4

当然,科学固然研究的是现成的可以直观到的纯概念,但是这些概念却是从此在的操劳展开的当前化而得到的。

也就是说,真实的存在比现成的纯粹概念丰富得多。科学只是截取了世界上的一个角落做研究。如果我们想拓展科学领域,那么我们就需要生存主义的视角来照亮世界。

海德格尔用现成与非现成,本真与非本真考察了作为存在之可能性的源始根据,即此在。他在现成的在世之中通过非现成的存在者即此在,来考察生存现象,以此试图通达本真的存在。

但海德格尔对真实存在的强调,恰恰是他所描述的柏拉图式的理念,一切都是从这种理念中被理解和发展起来的。海德格尔最初的概念不是现成的,而是怀疑现成的。

海德格尔的写作风格,就像德国纠缠的传统,以及使用日常词汇(生存论现象)来作概念上的使用,更多的是在阅读中纠缠,常常使人的思维断开。但是海德格尔仍然很清楚。

此译本的边码和英译本有不合之处,不知孰对孰错。作做不分,很多地方以作代做,不知道是否是照顾原文。希腊文后面都应该附上中译,否则不方便。希腊文的音标不全,如果懂希腊文的人看这个本子,怕会觉得这些残留的词语都是用来唬人的。

活着就要及时,活着就要生活。所谓传统的时间观,就是把时间看成是“空间数学的”时间,也就是说,时间可以从存在中分离出来,可以被分割,可以被当作不存在,这就是“现成的”。现成的就是以存在的形式呈现静态的东西。

《与时间赛跑》读后感 篇5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的懂得:“时间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十分可贵的,就比如:一秒钟计算机可以运行800多次,一秒钟激光可以发射600次,如果病人晚抢救一秒钟,就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所以时间不能浪费,一秒钟也不例外。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不懂得如何珍惜时间,更不时间的重要性,做作业时总是漫不经心,东瞧瞧西看看,拉琴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感觉每天都是恍恍惚惚的过去了。现在,我不管做什事情,都在加快速度,和作者一起与时间赛跑。

这不你看,自从开始,我把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写作业时,我不仅十分认真,而且不疏忽怠慢,说啥做啥,迅速解决,就连拉琴也变得十分用功,做任何和以前比起来更加有效率了。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 篇6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猪在2个猪场各选择28~30日龄、未进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的健康仔猪10头, 分别设为A组与B组。

1.1.2疫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JXA1-R株) , 购自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生产, 批号:1302027-1。

1.1.3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JXA1R株) 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购自世纪元亨公司, 批号:JR20131106P。

1.1.4核酸提取试剂核酸提取试剂盒 (磁珠法) , 购自西安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5试验器材eppendorf微量移液 器 , ABI7500Fast荧光PCR仪,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NP968核酸提取仪。

1.2方法

1.2.1免疫注射按疫苗说明书提供的免疫剂量和注射部位对试验猪进行免疫注射。

1.2.2采血免疫后每隔1周采血1次, 连续采8周;以后每隔2周采血1次, 直至免疫后第16周。无菌分离血清, 进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毒 (JXA1-R株) 核酸检测。

1.2.3核酸提取在96孔核酸提取板的第1及第7列孔中分别加入200μL血清、10μL Proteinase K和4μL Acryl Carrier, 然后将板放入核酸提取仪中, 按说明书程序进行自动化提取。

1.2.4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JXA1-R株) 核酸检测取2.5μL模板RNA、6.6μL DEPC水、13.9μL RT-PCR反应液、1.0μL酶混合液、1.0μL荧光探针放入荧光PCR反应管中, 总体积25μL。在荧光PCR仪上按以下程序进行反应:42℃5 min, 95℃10 s;95℃5 s, 60℃35 s, 45个循环, 在每次循环第二步 (60℃35 s) 收集荧光信号。判定标准:Ct值≤38.0为阳性, Ct值>38.0或无Ct值为阴性。

2结果与分析

2.1 AA组试验核酸检测结果见表1。

A组试验猪在免疫后1周疫苗毒核酸均为阳性, 持续到免疫后第4周, 第5周下降为6头, 第6周为2头, 第7周无阳性, 直至第16周均未检出阳性。说明, A组试验猪血清中的疫苗毒存在时间为6周。

2.2 BB组试验猪血清中JJXXa a1-R株疫苗毒核酸检测结果见表2。

B组试验猪在免疫后1周疫苗毒核酸均为阳性, 第2周有9头阳性, 第3周下降为3头, 第5周只有1头, 第6周却有4头阳性, 但第7周无阳性, 直至第16周。表明, B组试验猪血清中的疫苗毒存在时间同为6周。

3讨论与结论

3.1比较两组试验猪血清中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毒 (JXA1-R株) 存在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 疫苗毒存在的最长时间基本是一致的, 两组试验猪在免疫后前6周均能够检测到疫苗毒, 从第7周开始已经检测不到疫苗毒。因此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JXA1-R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毒在免疫猪血清中可以存在6周左右。

3.2比较两组试验猪免疫后同一时间血清中带毒猪的比例可以发现, A组试验猪在前4周带毒率为100%, 从第5周才开始下降;而B组试验猪免疫后第1周时带毒率为100%, 从第2周时已开始下降, 到第4周时带毒率只有20% (见图1) 。表明疫苗毒在不同猪群、不同猪个体中存在时间差异较大, 最短的只存在1周, 最长的可以达到免疫后第6周。

3.3 B组试验猪中B1、B2、B3、B9号猪疫苗毒转阴后间隔1~3周又出现了转阳的情况, 表现为间歇性携带疫苗毒。分析认为, 这可能与个别猪只免疫抗体水平低有关。活疫苗免疫后刺激动物机体产生抗体, 产生的抗体又不断地将活疫苗毒中和, 所以在动物体内疫苗毒与抗体处于一种相互斗争的状态[4,5]。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 抗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疫苗毒不断被中和, 以致无法被检测到, 表现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如果动物感染了某些疫病或饲养管理方面出现问题, 将会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导致抗体水平较低, 在与病毒的斗争中处于一种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的状态, 表现为间歇性带毒[6]。

参考文献

[1]屈满义.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 的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 2011, 1 (1) :44-52.

[2]斯特劳B E, 张中秋, 赵德明, 等.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205-230.

[3]Wensvoort G, Terpstra C, Pol J M.Mystery swine disease in The Netherlands:the isolation of Lelystad virus[J].Veterinary Quarterly, 1991, 2:121-130.

[4]魏津, 蒋卉, 戴志红, 等.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JXA1-R株) 病毒含量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药杂志, 2013, 47 (10) :39-42.

[5]黄名英, 傅安静, 刘平, 等.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早期体内增殖规律调查[J].畜牧与兽医, 2013, 45 (2) :50-54.

《与时间赛跑》读后感 篇7

时间是孩子一生都要守护的财富。时间管理对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位家长都深知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同时,不仅需要了解孩子时间认知的发展规律,还需要在过程中加以引导。就像我们故事中的熊宝,由于不会认钟表,导致来不及。这时,我们要像熊宝的家人那样,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帮助孩子进行时间认知。如果在每天的“快点”催促中,增加一些“五分钟以后……”的表述,能够使孩子对“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有更好的理解。认知了时间,了解时间概念,才能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就像故事中的大熊那样学会看表的熊宝从“追着时间”跑的宝宝变成了“带着时间”跑的宝宝!成为时间主人的熊宝成功地站到了最高的领奖台上……熊宝能做到,每个孩子就都能做到!

这本书告诉我们适地把更多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他们才能学会在成长中为自己负责,最终成为独立自信的个体。书里面并没有用过多的颜色,而只是用了封面的这三个颜色,可见作者的用心。当主角大熊奔跑的时候,我们看到只有它的周围是有颜色的,其他都是无色的,感觉好棒!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周围的很多东西都是被忽略的,也就是无色的……人的一生到底什么是重要的呢?合上书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 篇8

看《危情时速》的最大感受是,你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但这又是一个与实践赛跑的故事。观众始终被巨大的危机感所笼罩着,即使我们知道这一切最终将化险为夷,但过程中的险象环生仍能带给人劫后余生的快感。下面让我们再次回到剧情中:

时间是10月12日,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威尔金斯的清晨就像往常一样降临。铁路旁的两个维修工人正在短暂的休息中,狼吞虎咽地吃着他们的早餐,然而很快就有人打断了他们,并要求他们移走一辆停在另外一条轨道上的新型列车。工人们从容地接下了将这辆777次列车移走的任务,可让人想象不到的是,他们中的一个人却做出了一个注定要遭受噩运的错误决定,为了节省时间,选择让列车走上一条捷径……就这样,列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失控了。回到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有的时候,所谓的节省时间,却并不意味着会更加地安全。对于一切工作,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失去了安全,工作也将没有意义。

距离777次列车行驶的路线200英里的地方,一天的生活正在像往常一样进行着……1206次列车上的司机弗兰克·巴恩斯(丹泽尔·华盛顿饰)发现他的列车长竟然是威尔·卡尔森(克里斯·派恩饰),一个刚刚从行政部门调过来的新人,对于这样的工作搭档,弗兰克一点都不感到高兴,但是他却保持着自己对工作的严谨判断和主张。在这里我们要反省自己,无论我们的工作环境怎样或者和谁一起工作,只要来到工作岗位上,就要牢记自己的职责,肩负起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尽管这一天过的并不太顺利,而且有愈加恶化的趋势,可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将会在下午面临一场如此令人胆战心惊的考验……在危情中,弗兰克和威尔已不再是两个人,他们是搭档,是二合一的`一个更强大的人。同样在工作中,团队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只要公司组织里的每个人员协调统一起来,困难就会一个个迎刃而解。弗兰克曾经是1206次列车上的司机,自己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服务了28个年头了,他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在铁路的领域里,他什么都懂,这也是他在危急能够果断冷静的原因。经验是一种的财富,运用到工作中,就会转变成你的能力。哪种办法能使777次列车停下?谁也不能确定。变化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不变,事件变化之快,不可能想出一套合理的解决办法,随机应变才是制胜的法则!

时间简史读后感:时间都去哪儿了 篇9

时间简史读后感:时间都去哪儿了

高一(16)班 刘佳畅

转眼即逝,让人总有一种追赶不上的错觉。时间都去哪儿了?面对浩瀚的时间,我们的总会感觉到自己的无力与渺小。所以我常常会幻想,有一个时光机器可以带我们穿越历史与未来,体验一切存在与未知。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学校为我们放映了当时大热的影片《星际穿越》,使我对宇宙中空间与时间的相对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巧寒假的阅读课程中,学校又为我们推荐了《时间简史》,这本书也让我很着迷,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仿佛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时间简史》是英国物理学家史提芬・威廉・霍金于1988年编写的一本科普书,讲述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宇宙、宇宙发展的最新状况和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解释了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学理论。对于很多热爱科学的同学来说属于必读书目。说来惭愧,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类书籍,觉得很震撼,可以说这本书刷新了我的时空观。

霍金在这部讨论时间的科普专著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在相对论中,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都不存在。这的确让我震惊。现在大部分人都已能接受绝对运动的观点,也就是说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静止。因为缺乏绝对的静止的标准,我们无法确定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事情是否处于同一空间位置上。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这很简单――同一地点很好确定。但平常人所说的同一地点是指在目前这个星球上的相对地点,把我们置身于宇宙之中,我们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永远没有重叠的两点。因为地球本身正一刻不停地做着运动。很费力地理解了这一点,但在霍金博士的书中,时间也变成了相对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间的流逝似乎是一成不变的,按照它自己固有的规律行走,不受我们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用时间来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把时间当做一个固定的标尺,我们在这样一个统一的标尺下进行交流才不会有困难。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无情地指出不存在什么绝对时间,时间只不过是物质运动的附属品。在爱因斯坦看来,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似乎没有方向,虚无缥缈,看不见抓不到,所以面对时光的流逝、容颜的.衰老、生命的消亡,我们才会无辜地询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读了这本书,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霍金博士在书中试图把宇宙描述成一个有限但无边界的空间,它是完全自足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就是存在。比如,他创造了一个时间箭头的概念,他认为时间箭头将过去和未来区别开来,使时间有了方向。他说,“至少有三种时间箭头:第一,是热力学时间箭头,在这个时间方向上无序度或熵增加;第二,是心理学时间箭头,这就是我们感觉时间流逝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可以记忆过去而不是未来;第三,是宇宙学时间箭头,在这个方向上宇宙在膨胀,而不是在收缩。”在相对论中,时间有了新的维度,让我不再只是无名地感慨它的消逝,而是可以客观地感受它的力量。

《时间》读后感 篇10

《时间狩猎》这本书中有许多引人深思的小说,比如说《无人城》中写到探险队员到达另外一个星球,他们疑惑为什么在看起来文明如此发达的地方竟然是一座无人之城,后来,出现了一群塑料美女,于是,他们光顾享乐,最后队员一个接一个死去。《永生粮》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位教授发现了一种能自己生长的食物。于是,人们就开始了为了争夺这种永生粮而发生的不断的**,最后,这种食物将包裹住整个地球,后来,教授发明了一种能消灭食物的红霉菌,人们的生活才重新归于平静。这两篇科幻小说都告诉我们,虽然人的欲望是无法毁灭的,但是人真的不可以有太多的欲望。

在一篇篇充满神秘而又令人深思的文章当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怪物》这篇文章。《怪物》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我们地球上的人们去了另一个星球,这个星球有一个很奇怪而且残忍的习惯,就是雄性生物要每隔25天就要娶一名新的妻子,而且要把自己的旧妻打死,但是这在当地很平常的一件事,雌性生物没有因此感到任何的不公平,她们甚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于是,在人类与当地人建立一些交流以后,当地人邀请人们去他们家做客时,当地人理所当然的以为人类该打死那位女性人类了,于是就“帮助”了人类打死了那位女性宇航员。人类很恐慌,就向当地人开了枪,于是当地人就和人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战争中,冲在最前面的,不是掌握生死大权的雄性生物,而是当地的雌性生物!最后,人们离开了这个星球,当地人也开始更频繁的换老婆了。

其实,是不是怪物,残忍不残忍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一切都是因为对待事物的态度。也许,在我们看来,这么轻易的打死一个生命是十分残忍的,我们无法忍受。但是在当地人的眼中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切,并且已经向这种制度妥协了。我们都知道巴厘岛为了防止狂犬病把所有小狗注射死亡,以色列在停火时间却依旧向加沙地带发射炮弹,一个个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流逝了,难道这就不残忍吗?在他们看来,这是为了他们国人和国家的安全,所以他们做的理所当然。我们平时不断地给一个个错误找各种辩解的理由,不正是和《怪物》中的雌性动物一样,逐渐的妥协于我们的错误当中。

《时间》读后感 篇11

懒懒地坐在沙发上,拿起身旁的这本书――《偷时间的贼》。呵,多么有意思的书名,一定是个很有趣儿的故事。正想着,双手就情不自禁地翻开了书页。

暑假里,欧皮皮约了几个好伙伴去公园里玩,偶遇白头发白胡子白衣服的“神人”白爷爷。白爷爷发现了欧皮皮与伙伴们身边偷时间的贼,便派出“小福尔摩斯”周睿奇去把这些看不见又抓不着的贼捉拿归案。于是,周睿奇来到伙伴们的家里,一一抓到了各种各样的偷时间偷快乐的贼,解决了大家的烦恼。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轻轻地合上了书,回想着故事里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思考书名的意义。“滴答,滴答”钟表里的指针始终在转动。我看了一眼,天哪,在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我竟然不知不觉地看了大约一个上午。不过,我很庆幸,这一段时间,我没有浪费,而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我获得了一笔精神上的财富。

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在正确的时间里干正确的事,就不会错过一切该去珍惜的东西。

同样一分钟,我们可以去打电脑,也可以去认认真真地读一篇课文。那边更有价值?一边是玩耍,而失去了可以得到的知识,另一边是学习,则恰恰取得了知识,更有意义。所以,明白这些的人们总是常常跟时间赛跑,争取任何一个能够学习的机会。不明白这些的人,总是想起该做的事情时,已经晚了。

时间就是金钱,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一定的时间里,会一心一意去做该做的事,不浪费一寸光阴,珍惜时间,不让自己后悔。

时间简史读后感 篇12

田洁 1311090112 制药(国)0901

该本书致力于普及宇宙学知识,不过其实它更像是一本奇妙的科幻小说。实际上,这本书合理地将科幻小说家的想象与科学家对完美理论模型的构想结合起来,所不同的是科学的理论需要建立在现代观测与精确的史学推导的基础上。

1.一般人基本的宇宙观是,地球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中等大小的行星,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大约位于银河系一个螺旋臂的内边缘,而宇宙何其大银河系只是众多星系之一。在大约这样一个图像形成后,我们每个人一定都会有一大堆问题,常见比如:有没有外星人,有没有和地球相似的行星

这里有几个基本问题,是被我们人类称为物理学家去考虑的:

粒子的自旋:0,1/2,1,2.组成宇宙中物质的自旋为1/2的粒子。(需要旋转两整圈,它们才一样???)

任何粒子都有会和它相湮灭的反粒子,对于携带力的粒子,反粒子即为其自身。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构成的整个反世界和反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埃德温.哈勃同学在观察其他星系的恒星光谱时,发现特征线族都向光谱的红端移动了同样相对的量,根据多普类效应,这说明远处的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而且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速度越快,即宇宙处于膨胀状态!

牛顿理论是有局限的,是部分理论。爱因斯坦的理论也是。量子力学也是,修正后也会是。

如果你不相信宇宙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确定的定律所制约的,你最终必须将这些部分理论合并成一套能完整描述宇宙中任何东西的完整统一理论。、-

然而,这里却又一个基本的自相矛盾。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是关于物质世界的运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论述这一个原理的时候大量引用观察事例,有时候我怀疑如果仅凭观察我们是否能够得到可靠的结论?而霍金在时间简史里给了我不一样的思维途径,借助牛顿的经典物理理论,因为引力存在的普遍性,导致物质世界的物质之间永恒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因此世界处于无限运动之中。两相对比,至少我更加信服霍金的论证。

最后引用一下霍金的话:迄今,大部分科学家太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至于没工夫去过问为什

么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不能跟得上科学理论的进步。在18世

上一篇:青年志愿者残联活动策划下一篇:涂磊老师精彩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