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农业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什么是现代农业(精选11篇)

什么是现代农业 篇1

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曾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6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把“发展现代农业”单列一章。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正逐渐强化。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业部负责人表示,在政策、投入、体制、机制以及发展基础等方面,我国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各级领导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使新农村建设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生产上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引导到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上来。

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

——《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之一

武文、赵长保

农业现代化一词派生于现代农业的提法,如果没有现代农业的概念,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的说法。

那么何为现代农业?最笼统的说法是,发达国家的发达农业就是现代农业。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历史的观点,容易导致现代农业内涵的混乱。因为发达国家的农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这就使得现代农业成为了一个永无止境、不可捉摸的东西。其结果必将是在思想上陷入不可知论,在实践上停步不前。正因为如此,所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属于少数,且经常受到其他学者的攻击。

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现代农业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了研究的方便,学者们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世界农业的整个发展历程人为地划分为几个阶段。

就国内而言,盛行的是“三分法”和“四分法”,两种方法的根本差异在于所选择的分期标志不同。

“三分法”又可分为两派。主流派认为,农业发展史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出现在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类使用简陋粗糙的工具,采用刀耕火种和轮垦种植的耕作制度,依靠长期休耕的方法去自然恢复地力,而不是靠人工的栽培耕作技术去提高土壤肥力。传统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有二:一是使用的生产工具有了进步,人类在冶铁术和畜力使用的基础上发明了耕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进步,改变了在原始农业阶段只靠自然力去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土壤肥力的办法,发明了用选择农作物和牲畜良种来改善农作物和牲畜性状的技术,此外还创立了间作、套种等复种制度。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它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以商品生产为主的一种农业。非主流派认为,农业发展史可划分为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古代农业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中出现之前的农业。它使用的生产工具简单,以人、畜力为动力,靠单纯的经验积累起来的生产技能,进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的生产,经营规模狭小,没有多少分工。近代农业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期的农业。表现为作业实现了半机械化,较为复杂的畜力农机具得到广泛运用,自然科学也开始应用于农业,经营规模和商品生产逐渐扩大,生产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现代农业指的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各发达国家所出现的高度发达的农业。它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分法”即是将农业发展史划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阶段。原始农业大体上指石器时代以来的农业。古代农业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直至封建社会、殖民地社会时期的农业,其特征有四:一是以人畜力为主要动力;二是以传统的生产经验积累为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三是在经济形态上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四是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近代农业大体上是指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 40年代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其他各种农用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为主转化为商品化、社会化的生产,农业的发展速度大为加快,而农业产值与农民数量在国民经济和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开始下降。现代农业是指二战以来的农业,此时发达国家的农业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普遍采用现代化工业成果来装备农业,以机械作业替代手工操作并广泛使用化工产品和大型农业设施,这些国家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经营和管理农业.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业生产的效率空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与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此可以推断:既然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最新阶段,且有着其他发展阶段所没有的优点,那么由其他阶段向现代农业转化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农业现代化。从各国情况来看,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正处于传统农业阶段,所以这个转化实际上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迁过程,或者说是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这种理论在学术界被称为“过程论”。与此相对应的是“目标论”。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后者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过程论”者指出,“化”就是“转化”,农业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显然只能是一个过程。“目标论”者反驳认为,中央政策号召全国人民“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向四个现代化进军”,那么现代化就只能是一个可以实现、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而绝不可能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换言之,它必须有所指,否则,农业现代化将是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应该说,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过程论”是从语义学角度分析问题,而“目标论”则是从政策层面去理解问题。不过,多数学者认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提法,其本质含义还是要完成现代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当然,有时很难把一个学者简单地划分为“过程论”者或是“目标论”者,因为他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观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目标论”者所指的“农业现代化”这个目标并不必然就是“过程论”者所指的现代农业。

“过程论”者侧重于定性分析。他们认为,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有着与其他发展阶段相区别的特征。但究竟哪些可以算作现代农业的特征,学术界也是有分歧的。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农业有三个特征:一是使用现代机械技术,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二是应用现代农艺成果,有较高的单产和商品率;三是利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农业有五个特征:一是强大的技术支撑和驱动;二是向生产领域的拓展;三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四是生产组织的规模化、管理的企业化和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五是可持续发展。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农业具有六个特征:一是一整套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得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二是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借助于现代工业基础,发展农机和电力工业,以机器设备替代人力、畜力以及传统的简单手工工具;三是农业化学化,借助于现代化工业基础,发展农用化学工业,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农用塑料制品等;四是作物和畜禽品种良种化;五是农田水利化,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六是组织管理科学化。还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农业应当具备七个特征:一是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和具有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和具有较高的土地生产率;三是广泛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和具有较高的农产品商品率;四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五是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现代商品生产者;六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七是有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率。比较后可以发现,这几种看法实际上大同小异,有的侧重于生产资料尤其是生产工具的革新,有的侧重于实际的社会经济效果,有的侧重于农业产业与现代工业的结合。

什么是现代农业 篇2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5 年12 月24 日~25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 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 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鲜表述, 通过我国最高级别的“三农”会议, 首度进入公众视野。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 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 包括质量和数量, 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改革的过程就是农民要把控好自己生产质量和规模, 这个事情核心的操作主体是农民。

主要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方面是对于大众农产品进行去库存, 调整粮食供给;另一方面, 除了保障农产品数量充足, 中央目标是通过政策改革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具体包括降低成本来提高价格竞争力。与此同时, 要在质量安全上满足消费者需要。

改革方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当前, 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 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 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配合农业结构性改革, 还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 为改革提供动力。目前, 国家对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 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制度, 同时开展对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的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改革重点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会议指出, 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 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来看, 一要鼓励各地因地、因业制宜探索多种融合方式;二要壮大多元经营主体;三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与国家扶持政策挂钩的激励机制;四要强化政策支持,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此次工作会议上提出“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 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要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 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 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改什么?

第一, 土地制度改革。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 这里指的是确权、登记、颁证, 即通过实测、图解等方法, 核实农户的承包地面积和地块四至, 绘制出农户承包地块示意图,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 颁发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这次权属落实不改变二轮承包时期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和权属关系, 是对二轮承包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 这部分用地指原乡镇企业建设用地, 企业倒闭或者搬迁到开发区后闲置的土地, 要按照中央有关政策的精神, 在严格规划的基础上, 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并按照“同地、同价”的原则进行交易。三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如何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及农村房产, 使一部分举家全迁到城镇且有转出房屋甚至宅基地意愿的农民工顺利实现交易, 并获得一部分补偿用于城镇创业。四是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按照现行政策, 要探索制定土地征收目录, 严格界定公益性用地范围。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创造条件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入土地一级市场。

第二, 农业结构调整。这次结构调整的基本要点在于“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结构调整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挖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潜力,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四化”同步。

第三,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底线。根据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 要确保稻谷、小麦等口粮的生产, 既要保耕地, 又要保产能, 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

谁来改?

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宏观调控。对于过去卖不掉的东西, 中国采取的策略是用政策方式刺激它, 但是这种刺激消费的政策, 会导致某个产业产能过剩, 以至于消耗过度, 污染加重。农业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 要从供给入手, 改善供给结构, 这才有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之外, 农民也得转变发展观念。通过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 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农民还得要调整种植结构, 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来提升经济效益。

如何改?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 中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 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 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重点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调整生猪、牛羊、渔业生产布局, 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养殖业方面:2016 年将调整渔业养殖布局结构, 减少湖泊、水库和近海网箱养殖密度, 鼓励发展大水面养殖和离岸养殖, 逐步压减近海和内陆捕捞产能, 提高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拓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渠道, 加强海洋牧场建设, 坚持休渔禁渔制度。

畜牧业方面: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调整生猪生产布局, 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 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和草业。加强奶源建设, 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种植业方面:推进种植业转型升级。探索建立棉油糖果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 稳定水稻、小麦生产, 力争明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666.67hm2以上, 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和热带农业发展。

推进结构性改革, 是兴农之要。当前农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难题, 表现各不相同, 但“病根”都出在结构方面。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既能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更有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结语

“秉纲而目自张, 执本而末自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是要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 涉及到理念更新、体制改革、实践创新等方方面面。越是任务千头万绪, 越要抓关键、抓要害, 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在思想观念上, 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在发展方式上, 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经营过程中, 既要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 也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 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和动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 也是衡量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让农民不断分享改革成果, 这项改革才会得人心、见实效。

相关链接

声音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 始终把保障和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 综合施策, 多措并举, 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充分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农业供给侧改革将是今年农村改革大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三农”工作重点时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 明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具体而言, 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 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 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巡视员邱天朝:鼓励各类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政府有必要给予一些政策扶持,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但同时, 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坚持节约用地原则, 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防止工商资本圈地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数字

10亿

2016 年我国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加快推进土地整治, 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0.06亿hm2以上, 到2020 年确保建成0.5 亿hm2、力争建成0.67 亿hm2高标准农田。

23.04%

今后五年, 我国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确保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效益提升、生态功能改善。到2020 年,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 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5 亿m3以上, 林业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稳定在17%以上。

56%

农业部称, 2015 年我国农业科技在稳粮增收、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

221 亿

什么是教育现代化 篇3

办学思想人性化

办学理念超前化。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学校确定的办学理念应具有超前性,要立足孩子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幸福。

办学视野国际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要求我们办教育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因此,学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广采博纳先进的办学理念,同时结合自身的传统优势,培养出心系祖国、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专业知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办学归宿人本化。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一切教育行为和方式的中心,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天性的举动都是伪教育。因此,教育的各个阶段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培养内容和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追求的现代人,而不能让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

办学路径特色化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学校要以生为本,走特色化办学之路。

办不一样的学校。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社会需求也是多元的。学校应把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变成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形成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每所学校要正确、准确地定位办学目标,办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

育不一样的人才。由于家庭出身、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不同,学生在智力方面和非智力方面都存在差异。现实中,大多数学校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在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中挣扎,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天性,有的甚至把学生变成了“书呆子”。

校长岗位职业化

校长是一种具有相应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职业;校长既要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要具备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因此,教育现代化要求校长岗位的职业化。

注重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校长应该是一个真正懂教育、懂教学的人,要经常参加教学教研活动,掌握教学的第一手信息。面对教育改革,校长要具有前瞻性,并主动站在课改一线,引领教师突破固有思维,用新课改的思想提高课堂效率。

让校长拥有自主办学权。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把办学的自主权还给校长,让校长能按照校情、学情和自己的办学思想自主办学。

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职级制相对于现在的职务制,其本质是让校长不再是官,而是专业上的领头雁。这就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专门的考核评价组织,对校长进行科学管理。考核不合格的校长,要取消其职业资格。

教师发展专业化

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判断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要提高教育质

量,必须先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应成为学科领域的行家。教师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还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一专多通”“一专多能”。

教师应热心于教学研究。“教而不研则浅”,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做课题研究,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研究中,教师要加强同伴互助,在分享与交流中共同提高和进步。

教师应注重育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应该育人。要因材施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潜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行为、思维习惯。

课堂教学小班化

小班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原因有二:

第一,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好的教育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大班额教学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等距离的教学,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从而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

第二,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培養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必须摈弃应试教育,走素质教育之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这更需要学校根据不同的学情,提供相应的教育。

教育手段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又是教育现代化的手段。

构建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教育系统的学生、教师、经费、资产等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数字化移动校园。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信息化移动通信平台,充分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功能。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建立灵活开放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拓宽终生学习的通道。

质量评价科学化

现有的教育评价标准大多指标过于复杂,可操作性不强,且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潜能缺乏评价。科学的评价标准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可操作性原则。“大道至简”,简单易行才具有操作性。因此,评价标准需要依据不同学段的教育特点,抓住关键性因素,据此设置考核指标。

二是德育至上原则。“育树先育根,育人先育德。”立德树人自古以来是教育的根本,因此评价标准必须把对学生德行的考察放在第一位。

三是多元化原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发挥作用。加之人的潜能和禀赋各异、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不同,因此评价标准应体现多元化原则,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长,用激励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

什么是现代产权制度 篇4

意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产权问题。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

-------------------华丽丽的分割线------------------

产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就是人类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市场经济的确立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产权一直被视为仅仅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指的是财产的实物所有权和债权,它侧重于对财产归属的静态确认和对财产实体的静态占有,基本上是一个静态化的范畴。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这一法律意义上的产权概念已经日益深化,其含义比原来宽泛得多,它更侧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它不再是单一的所有权利,而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力,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

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制度

现代设备管理方法是什么 篇5

1、设备管理综述

(1)设备与设备管理

(2)我国设备管理体制

(3)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指标

2、设备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

(2)设备分类、编号与重点设备的划分

(3)设备资产的动态管理

①闲置设备的封存与处理

②设备移装

③设备调拨

④设备的借用与租赁

⑤设备报废

(4)设备资产管理的基础资料

(5)设备的库存管理

(6)设备价值的评估

3、设备前期管理

(1)设备投资规划

(2)外购设备的选型与购置

(3)自制设备管理

(4)进口设备的管理

(5)设备安装

4、设备使用与维护

(1)设备的技术状态

(2)设备的使用

①设备的使用程序

②凭证操作设备

③定人定机制度

④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⑤设备岗位责任制

(3)设备的维护

①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

②设备维护的类别及内容

③精密、大型、稀有、关键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

④设备的检查评比

⑤区域责任制

(4)设备事故

①设备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②设备损失的计算

5、设备润滑管理

(1)设备润滑管理的工作任务

(2)设备润滑管理的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

(3)润滑管理制度

(4)润滑工作岗位责任制

(5)设备润滑的目视管理

(6)润滑管理用图表

(7)润滑材料的消耗的定额

(8)润滑材料的选用

(9)润滑油的代用和添加剂

①润滑油的代用

②润滑油的掺配

③润滑油添加剂

(10)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

(11)设备润滑状态检查

(12)设备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及分析

①润滑系统故障

②设备漏油及治理

③建立合理的换油制度

(13)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与利用

6、设备诊断技术

(1)设备诊断技术与设备维修

①设备诊断技术概述

②故障模式与故障分析

(2)常用诊断技术和诊断仪器

①诊断信息的来源与 获取

②设备诊断监测系统

③常用诊断类型和诊断技术

(3)金属切削机床的精度诊断

①机床传动精度的诊断

②机床主轴回转误差运动的诊断

(4)设备在线诊断

①齿轮和齿轮箱的诊断

②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

③设备生产状态的在线诊断

(5)设备诊断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诊断专家系统

①设备诊断系统的优化设计

②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7、设备修理

(1)设备修理方式与分类

(2)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实施与考核

(3)设备修理工作定额

(4)网络计划技术应用与设备管理

(5)设备外委修理的管理

(6)设备修理的技术管理

①设备修理技术资料管理

②设备修理技术文件

③磨损零件的修换依据与标准

④设备修用检量具的管理

⑤设备修理的质量管理

(7)机床几何精度检验常用量检具

①水平仪

②自准直议

③读数显微镜

④指示表

⑤平板

⑥平尺

⑦900角尺

⑧锥柄检验棒

⑨圆柱形检验棒

⑩专用检具

8、常用修理技术

(1)焊接与焊补

(2)电镀修理

①漕镀镀层的选用

②刷镀

(3)热喷涂与喷焊

①热喷涂与喷焊的特点

②热喷涂层的机械性能

③ 热喷涂用粉末材料

④乙炔-氧焰喷涂用工艺装备

⑤热喷涂工艺

⑥喷焊

⑦喷涂层、喷焊层的质量测试

(4)胶粘剂黏接

①设备修理常用胶粘剂

②胶粘接工艺要求

(5)金属扣合

①强固扣合法

②强密扣合法

③加强扣合法

④热扣合法

9、备件管理

(1)备件管理概述

(2)备件技术管理

①备件技术资料的内容

②确定备件贮备品种的原则和方法

③备件储备定额

(3)备件计划管理

(4)备件库存管理

10、起重设备运行与维护

(1)起重设备概述

①起重设备的分类

②起重设备的基本参数

③起重机主要结构和部件

(2)起重设备的故障排除与事故预防

(3)桥式起重机的运行与维护

①桥式起重机的构造与性能要求

②桥式起重机的性能检查

③桥式起重机的修理

(4)自行式旋转起重机的运行与维护

①汽车式和轮胎式起重机的运行与维护

②门座式起重机的运行与维护

③塔式起重机的运行与维护

(5)电梯的运行维护

①电梯的分类

②电梯的主要结构

③电梯的运行管理

④电梯的技术维护

⑤电梯的故障排除

11、动力设备基础管理

(1)动力设备基础管理

①动力设备管理范围

②动力设备管理要求

(2)动力设备计划管理

(3)动力设备技术管理

①动力设备预防性检查

②动力设备故障和事故防范与处理

(4)动力设备维修管理

①动力设备维修类别

②动力设备维修原则

③动力设备维修组织

④动力设备修理周期

⑤动力设备修理定额

⑥动力设备修理内容

(5)动能生产管理与动能费用核算

①动能生产运行管理

②动能计量管理

③动能费用核算

12、动力设备运行与维修

(1)供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2)变压器运行管理

(3)电机运行管理

(4)锅炉设备运行与维修

(5)压力容器、气瓶管理与维护

(6)压缩设备运行与维修

①空气压缩机运行与维修

②制氧设备运行维护

(7)工业泵运行与维修

(8)制冷设备运行与维修

(9)空气调节系统设备运行管理

(10)风机与通风系统设备运行与维修

(11)煤气发生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12)工业炉窑运行管理

①工业炉窑分类

②工业炉窑运行管理

13、动力管线管理与维修

(1)动力管线管理要求

①动力管线概述

②动力管线的资产管理

③动力管线图的绘制

(2)工艺管道的管理与维修

①工业管道的技术参数与分类

②工业管道的技术管理

③工业管道的维修管理

④工业管道的维修技术

(3)电器线路的管理与维护

①电器线路的分类

②架空线路的管理与维护

③电缆线路的敷设和维护

④车间(工场)电气线路的维护与修理

14 、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1)设备的磨损及其补偿

(2)设备寿命

(3)设备技术改造

①设备技术改造的规划和原则

②设备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

③设备改造的实施过程

④设备改造的规范要求

⑤设备改造案例

(4)设备的更新

①设备更新的原则

②设备更新规划的制定

③设备更新的实施过程

15、设备维修的费用管理

(1)设备修理费用的管理

(2)车间维修费用的管理

①车间维修费用的组成

②车间维修费用限额的制定

③车间维修费用的控制使用

④车间维修费用的统计与核算

(3)修理车间的成本核算

①修理车间的任务及其费用考核办法

②修理车间的成本核算内容

③修理车间的成本核算法

(4)设备维修活动的经济分析

①维修经济效益指标

②提高维修经济效益的途径

16、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①数据库

②电子数据处理过程和设备

③管理信息系统

④通信与网络

(2)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地位

①企业的信息系统

②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3)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①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

②设备管理信息的采集

③设备管理信息中心和数据库

④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⑤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4)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①设备规划

②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③运行过程管理

④维修管理

⑤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改善

17、设备的目标管理

(1)设备管理目标的制定、审批和展开

(2)设备管理目标工作质量保证体系

(3)设备管理目标的检查

18、设备管理组织体系

(1)组织机构的设置

①典型的组织机构

②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的人员配备

(2)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能

什么是现代农业 篇6

在困难群体医疗保障问题上, 我们应首先明确“问题是什么”, 或者, 更确切的说是“问题有哪些”?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问题要明确, 一是困难群体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这是根本, 直接关系到所需资金数量和医疗保障水平的确定。二是困难群体急需的医疗保障内容有哪些, 以及优先提供的顺序问题, 这是关键, 直接关系到受助对象的主观感受和保障的可获得性。

面对上述两个问题, 答案是什么?一要合理界定困难群体范围和补偿标准, 积极探索支出型贫困测量方法。支出型贫困是指由于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子女就学、突发事件等原因, 导致家庭财力支出远远超出承受能力而造成的绝对生活贫困。由于这些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无法享受低保, 实际处于社会救助的“夹心层”, 一旦遇到不测, 往往比低保户更困难。根据家庭支出而非个人经济收入水平界定困难群体的办法虽然复杂, 但公平性和有效性也是最高的。上海、南京、廊坊、镇江等地已经实施的支出型贫困救助制度的有益经验值得推广。二要增加向门诊大病医保付费的倾斜力度, 尤其要提高困难群体的门诊补偿比例。对于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来说, 长期的门诊医疗费用支出对其生活影响最大、直接感受也最明显。优先提高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 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还可以减少“小病拖成大病”的人头数, 这也符合《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 》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

什么是叛逃,什么是叛国 篇7

最近,叛逃成为舆论热词,媒体纷纷解读叛逃与叛国的区别。到底什么是“叛逃罪”,什么是“叛國罪”,区别有多大?

i:壹读iRead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

在刑法上,叛逃罪与背叛国家罪有不同。《刑法》对叛逃罪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

以上,有三个关键词必须同时满足。

首先,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一般公民叛逃,并不构成“叛逃罪”。其次,叛逃必须发生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比如国家机关代表团在外访问期间。再次,就是不管怎么说,你“逃”到外面去了。

而“背叛国家罪”是“勾结外国或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不管是你否是在“履行公务”期间,还不管是你否是“逃”到了境外,只要你有勾结行为,且危害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就是“叛国罪”。

曾有媒体将二罪混淆,也有引用叛逃罪的旧条文规定,认为叛逃罪需要达到“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后果才入罪。但事实上,去年《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已将这句话删去,即只要求有“叛逃”的行为便入罪。

还有媒体认为叛逃罪的最高刑是死刑。但根据规定,本罪最高刑应为10年有期徒刑。即使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也只能在10年以下有期徒刑内“从重处罚”,而不是在法定刑以上“加重处罚”。

但背叛国家罪则最高可判处死刑——刑法“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章的最后一条中对此做了规定,而叛逃罪被排除在外。

现代通信要利用卫星的原因是什么 篇8

卫星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反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则是卫星系统形成的链路。

现代卫星通信

现代通信要利用卫星的原因

微波通信通过建立中继站实现远距离通信。 但这种方式有很大缺点,因为地球上有些地方无法建立中继站。比如,从北京到纽约,中间隔着太平洋,距离有上万千米,如果每隔四五十千米建立一个中继站的话,就得在海上建两百多个中继站,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卫星通信地面中继站向卫星发射的信号,经过卫星的放大、变频等处理后,转发给另一个地面站。一般的,经卫星处理后,微波的最远通信距离可达13000千米, 经过三次卫星通信即可绕地球一周。 通信卫星居高临下,不受任何地形限制。

什么是现代农业 篇9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1、从媒体的使用上来看:传统教学使用的挂图等手段相对平面、不够逼真,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录像、计算机等更加直观。

什么是现代农业 篇10

中国面临数个涉外战略方向

战略方向是对战争全局产生关键性影响的作战方向,无论进攻还是防御,战略方向都有主次之别,在同一时间段内,应只有一个主要的战略方向。中国涉外关系正逢多事之秋,当前面临数个涉外战略方向:

1. 疆独与境外势力密切勾联,蠢蠢欲动,有可能在西北制造事端。

2. 朝核问题积重难返,朝鲜半岛无核化无解的趋势似已不可逆转,如果在东北亚触发美、日、韩同朝鲜的紧张对峙,中国可能被殃及。

3. 在东南方向则是台湾问题。此外,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两国三方就东海油气田和钓鱼岛可能引起争端。

4. 在南方存在中国同越南及若干东盟国家就南沙群岛主权归属的争端,对方蚕食南沙岛礁愈演愈烈,并且加大了开发所占岛礁周围海域资源的力度。

5. 西南方向,中、印两国为领土主权问题争执不休,印度气焰日趋嚣张。

那么,究竟哪个是主要战略方向?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须考虑现阶段中共中央赋予军队哪些历史使命,军队经由何种途径方可应付挑战……至于围绕热点军事新闻发生的争议,看似非常热闹,其实只是读者对媒体报导的浅层次反应而已。这些争议仅值博识者一哂。

在中共中央对军队提出的历史使命(“三提供一发挥”)中,当以军队要为中共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以及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关键点。

疆独、朝核等仅为“癣疥之疾”

限于篇幅,笔者在下面将对各个战略方向予以浅析。

在新疆,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目前基本上还处在潜伏阶段。它们同中亚乃至中东的穆斯林世界有着广泛联系,发展趋势值得警惕。然而,中国通过上合组织同中亚国家一直保持良好关系,俄国出于内政理由也对中亚国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施加遏制性的影响。这些因素钳制着境外势力同新疆三股势力勾联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况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激烈冲突正在进行中。原本这两股力量都可能对中国形成巨大的压力,如今,它们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地激烈碰撞,彼此消耗了力量。只要美军尚未撤出阿富汗,不但对阿富汗,而且对其他中亚国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都是一个震慑,塔利班及其他原教旨主义势力就腾不出手来,增加对新疆三股势力的支撑力度。在这种国际形势下,疆独不大可能“揭竿而起”,直接挑战北京的权威。

鉴此,笔者认为,在可预期的将来,西北战备固然紧急,但很大程度上仍属由民族矛盾引起的、以暴力冲突形式表现出来的内政问题。中央和地方以军队为后盾,由武警出面在新疆震慑足矣。

至于美、日、韩同朝鲜的紧张对峙,由来已久,却迄今未爆发军事冲突,因为在东北亚牵掣战争爆发的因素颇多。何况,不久朝鲜恐将拥有核导弹,今后美、日、韩更不可能大动干戈了。如果在朝鲜拥核之前,美国同朝鲜发生军事冲突,无非是为了解除朝鲜的核武装而已,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衡量,美国决不可能同中国就朝核问题发生正面冲突。以笔者管见,美国似无可能为解除朝鲜核武装而对朝鲜发动猛烈的空袭。

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是否会引起风云突变,主动权操在中国手中。越南及若干东盟国家早已开始蚕食该海域岛礁了,却各怀鬼胎,无法形成对付中国的合力。中国要付诸军事手段反制,自不待今日。既然过去中国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时机,今日又何必急于用兵解决呢?

何况,南沙群岛在中国空军常规军机作战半径之外,却在越南等国空军的作战半径之内。中国军队攻占若干岛礁自无问题,长期守住却不容易。再说,东盟国家背后还有美国撑腰,是否会在关键时刻变生不测,中国实在摸不准。摸不准事态发展的趋势,又岂能莽撞地一头撞进去呢?

不妨拓展一下政治视野:南沙群岛主岛太平岛是该群岛唯一适合人居住的岛屿,由台湾军队长期驻守,在可预期的将来,这是越南和东盟国家无论如何无法取代的。这是嵌入该群岛的强有力的锲子,也是中国日后恢复行使主权时“文事”和“武备”双管齐下的基础。

无论眼前越南和部分东盟国家的气焰如何甚嚣尘上,只要它们拿不下太平岛,历史将会证明,在中国国力再上一个台阶以后,当前它们这样、那样的行动,只是瞎折腾而已。时间在中国一边,中国不必急于争一日之雄长。

谈到中、印领土争议可能在中国西南方触发边境冲突,众多网民对此表示担忧。但笔者并不悲观。

首先,出于宗教、种族矛盾,印度同巴基斯坦是宿敌,印度在巴基斯坦周边部署了70%的军力,便足以证明这一点。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尖锐矛盾尚未解决之前,不可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中国,因为两线作战乃兵家大忌。

其次,由于核武器空前巨大的破坏力,自从核武器问世以来,在两个核武国家之间就从没发生过战争,甚至连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也没有。而印、巴于1998年同时拥有了核武器,难以想象今后两国会轻易大动干戈。

试想:印度征服巴基斯坦之日尚遥不可及,要全力同中国相拼,又谈何容易?假如印度敢于同中国殊死一战,则西方学术界关于核威慑和两线作战的理论就彻底破产了。既然印度不可能倾全力對中国作战,则西南方向亦不为主要战略方向。

西太平洋才是“心腹之患”

上述任何一个作战方向发生动荡、冲突,固然令北京头疼,却只是“癣疥之疾”而已,不可能对中国产生全局性、长久性影响。因而这些方向在未来都不应是中国的主要军事战略方向。

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铁骑南下,向来是中国中央政权的大患,近、现代史情况则不同。除了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后半期,中国患于苏联庞大的坦克集群对华北平原的突袭以外,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主要威胁来自太平洋海面上外国的军事压力及摧毁力。

苏联解体后,俄国综合国力一蹶不振。迄今俄GDP远低于中国,经济活力也远逊于中国,而且受困于包括种族冲突在内的各种国内矛盾。在可预期的将来,俄国多半不足以构成对中国安全利益的威胁。

而一旦来自西太平洋的严峻的军事挑战成为现实,摆在国门前边,则足以直逼京畿,并对沿海所有特大城市构成巨大威胁。这种挑战势必对政治心脏地带造成巨大冲击,对中国精华区域的政治、经济活动带来震撼性的干扰,而且必然在周边国家引发涟漪效应,或许会形成对中国“群起而攻之”的尴尬局面——这才是中国的“心腹之患”。

笔者认为,来自西太平洋的外国军事威胁未酝酿成型则已,一旦成为现实,必然令人备感棘手。况且,在当前几个战略方向中,也唯有来自西太平洋的威胁才能动摇中共的执政地位,构成对解放军历史使命的重大挑战。

3G是什么? 篇11

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历来都标有中国特色。从笔者刚刚对三大运营商的3G发展和放号的调研情况来看, 包括3G的业务需求、用户体验和3G放号在内, 一些数据看来似乎并不理想, 3G使三家运营商基本都深陷于无奈之中, 由此业界对3G的前途看淡。不少专家从各个方面讨论这些现象产生的缘由, 一些专家甚至又提出了3G必死的论点。情况到底如何, 我们不妨具体分析一下。

从用户着急到运营商着急

当模拟和2G移动通信系统刚刚推出的时候, 运营商面对的是一个对移动通信语音有巨大需求的市场。由于有急迫的移动通信业务需求, 而系统刚推出时容量有限, 因此移动运营商不愁发展用户, 市场的主动权掌握在运营商手里, 那时候是运营商不急用户急。而到了现在发展3G的时候, 因为有固网宽带的广泛存在 (包括普遍存在的网吧) , 以及各种无线接入系统的竞争, 广大用户对移动宽带业务需求的迫切性有所降低。同时, 3G网络建设又以全网覆盖为出发点, 加上3G系统容量较大, 需要有大量的用户加以支撑, 如果没有较多的用户很快使用, 3G网络将面临亏损的局面。而且按照目前的市场格局, 三家运营商同时上马3G意味着竞争将十分惨烈, 各个运营商都在急于发展用户, 这时候着急的是运营商, 广大用户则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所以说, 3G的推出是真正考验运营商的时候了。

全面认识3G机会

个人认为3G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关键是如何把握3G的市场和策略,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3G的发展思路。

首先, 相比固网语音业务的萎缩、移动语音业务增速的放缓, 目前通信市场中数据用户的增长是最快的, 读者可以到各地的网吧去看一看, 人气之旺令人印象深刻;而且现在各行各业的办公哪个又离得了宽带呢?而就目前的宽带业务应用来看, 3G网络基本都可以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各种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所以讲, 从长远来看移动宽带是有前途的, 3G是有市场需求的。当然, 3G的一些新业务还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 目前是3G推广的前期阶段, 用户对3G的观望说明运营商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其次, 随着3G网络的推出, 通信业又面临着一次变革, 就是现代通信已从人和人的通信逐步向人和机器、机器与机器的通信方向转变, 3G及后3G的业务种类趋于长尾, 并不是用简单的移动宽带所能概括的, 因此3G网络将给公众带来更多的机会。

第三, 就是语音业务, 由于3G网络的容量大, 即使从语音业务来看, 3G也具有更低的每用户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所以将2G用户放到3G网络里来对于运营商来讲更为划算。同时由于目前移动用户规模大, 在很多地方2G网络已不堪重负, 容量饱和造成了网络质量的下降。如果用3G网络承载2G用户, 在3G网络里的2G用户 (纯语音用户) 不但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3G网络, 而且由于容量的缓解, 2G网络质量也会有所回升, 当然这种用户转移并不需要很大的成本, 因为目前很多用户的手机具有3G功能, 这些用户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到3G网络。我们在推广3G长尾业务应用的同时, 当然不能忘记龙头语音业务的应用。

目前运营商所说的“三不”政策, 即“不换卡、不换号、不需要登记”, 从广义上讲, 目前的2G用户以后都可以是3G用户。

第四, 相比2G来说3G网络性能更好, 安全性更高, 抗干扰等性能更强, 当用户在应用过3G网络之后, 自然会更倾向于3G网络。对于运营商来讲, 各方面的性价比应该还是3G更优。

由于3G系统容量较大, 同时设备成本在不断下降, 每用户的建设和服务成本远低于2G系统, 长远来看, 对于运营商来讲, 将用户完全过渡到3G网络是一件比较划算的事情, 性能好、价格低, 各方面都满意, 何乐而不为呢?

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分析一下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 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仍然会有其鲜明的特点:终端适配低、终端屏幕小、流量费太高、网速仍达不到所有用户的需求, 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环境要复杂得多, 如在车站等车、在地铁里坐车、在公园门口等人、在饭桌前等着上菜等, 使用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可能随时有外界情况的干扰, 业务应用通常也是片段式的, 每次时间短, 上下线快速, 应用内容相比传统互联网也存在不足。此外, 3G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还受到手机电池等条件的制约。由此可得, 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距离传统互联网的应用模式仍然还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 3G更需要市场及经营模式的改变。

上马3G以后, 各个运营商还需要关注2G和3G的相互协调发展。我们可以拿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的应用来举例。1920年美国开始调幅广播, 1941年开始调频广播, 并在1961年确定了与单声道广播兼容的立体声广播制式。调幅广播的传播方式有地波传播和天波传播两种, 可传播较远的距离;调频广播的传播特点是限于直线视距传播, 其传播距离较近, 但该频段内可传送高音质的立体声广播。虽然调幅广播曾经辉煌, 已被调频广播逐渐替代了, 可是目前两种制式还是同时存在, 只是在离城区较近的地方, 人们更喜欢用调频广播, 在离城区较远的地方可能只能用调幅广播了。我们看到如果两种制式各用其所长, 是可以同时存在、协调发展的。

目前2G/3G的状态也是这样, 3G网络在建设初期一般采用热点地区覆盖, 主要提供多种业务及承载网络容量, 2G网络主要是承载容量和覆盖。3G网络将与2G网络在完成网络互操作功能升级后, 形成互补, 相互促进, 长期共存, 那种将2G和3G网络割裂开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做好2G和3G的协调发展, 满足客户的最大需求, 同时获取网络最大价值, 才是3G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高一英语兴趣培养法下一篇:故乡的老井的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