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年度总结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厂年度总结(精选8篇)

食品厂年度总结 篇1

一是抓整治。我们先后开展了药品包装说明书、疫苗质量、医疗机构用药用械、“齐二药”、鱼腥草注射剂、a型肉毒素等多项专项检查。“齐二药”假药事件发生后,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核查工作,并坚决做到“三个不准”:一是对“齐二药”生产药品进行全面清查,不准有疏漏;二是对“齐二药”生产药品进行有效控制,不准再使用;三是对一旦确定是假药的,要进行彻底处理,不准出现伤害事故。在一个多月的核查中,共查封扣押9个品种、共计13169支“齐二药”生产药品,未发现国家局公布的12个批次、5个品种的“齐二药”假药。除此之外,我们对药品生产企业和医院制剂室开展了从原辅料到产成品的全面检查。进一步加强与公安联合打假的工作机制,制定了《联合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活动的若干工作规范》。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车辆近100台次,检查涉药单位139家,立案94起,端掉4个地下药械窝点。

二是抓规范。根据《药品管理法》对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准入要求,我局配合“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药”活动,规范企业的购进、验收、储存、养护、销售等重点环节。实行药械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将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于守信企业给予表扬、鼓励和政策支持;对于严重失信企业,将列为重点检查的对象。加强特殊药品监管,指导市医药公司对麻精药品临时库的搬迁和改造,省禁毒委充分肯定了我局禁毒严管牵头工作。充分发挥快检车的作用,做好快检车的运行工作,上半年完成检品279批次,不合格46批次,不合格率为16.5%。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上半年共上报adr病例报告152份,报表的质量和数量明显提高。推动规范药房建设工作,召开了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现场会,力争到年底所有县级以上医院药房、70%的乡镇卫生院药房和40%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房都达标。强化对药品广告的监测,坚持本局监管与有关部门联合监管、专人监管与全局人员监管、广告监管与稽查工作相结合,先后发现了12起违法药品广告,均已及时移送工商部门。对全市40余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全部建立监管档案,开展了多次专项检查,日常监管率达100%。加强认证后企业监管,对##药业等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确保已通过认证企业持续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运作。

眼下,正值辞旧迎新之际,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又开始粉墨登场了。于是各单位各部门拿出“浑身解术”,通过“秀才”们的浓墨重彩,总结一年来所干的工作,这本无可厚非,实属正常。但笔者认为,“年终总结”切勿脱离实际,唱高调,拣好听的说,必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客观地评说,总的来说,这“年终总结”一定要杜绝“三忌”。

一忌夸夸其谈,夸大其词。这一年来干了哪些工作,上级部门知晓,老百姓的心里也有数,自己也应如实汇报。干得好,群体心里有杆秤,自然能秤出其分量,干得好,要总结经验话得失。总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不要夸大政绩,欺上瞒下。

二忌避重就轻。一些部门、单位在年终总结时往往“好大喜功”,对成绩大肆渲染,小事说成大事,芝麻说成了西瓜,摆功臣,讲苦功,好事说了一大堆,好话说了一大箩。而在总结过失和不足时,总是轻描淡写,几句话一带而过,有的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片面地多讲客观,而少讲主观。因此“年终总结”应多讲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实际问题。

食品厂年度总结 篇2

颁奖现场揭晓了食品加工机械十大知名品牌、食品包装机械十大知名品牌、辅助设备及部件十大知名品牌、食品添加剂十大知名品牌、十大新锐品牌,以及年度领军品牌奖。“鼎业杯2009-2010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十大评选”由慧聪食品工业网主办,温州市鼎业包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独家冠名,得到了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等多家协会支持。

颁奖典礼在充满热情活力的“欢乐中国鼓”节目中开场,慧聪食品工业网总经理吴骏致欢迎词,他说:“今年的‘十大评选’已经是第二届了,在去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十大评选’由慧聪食品工业网主办,但却是属于整个食品工业行业的盛会,它连接起了食品工业行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精英企业。通过我们的全力打造,‘十大评选’将成为企业提升品牌价值、传播品牌形象的平台,将真正影响买家的采购行为。

会上,主办方还特别邀请了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何南至就2009-2010年度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的进出口情况做了主题发言。2009年我国食品工业历经“食品安全”问题考验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经过了调整、恢复与振兴后,重新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实现总产值突破4.9万亿元,提前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随着“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成为必由之路,这对食品工业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食品工业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按照工业普查数据,我国食品包装机械企业近6千家,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2010年7月,1247家企业工业总产值现价469.6亿元,其中新产品产值27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06%,工业销售产值454亿元,去年同期增长2482%,出口交货37.1亿元人民币,和去年同期增长32.23%,进口额达到6月份的数据,截至6月底,进口额1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4.33%,同期出口7.38亿美元。6月份当月出口1.54亿美元,较去年同月增长61%。虽然出口增长大于进口增长,但进出口贸易逆差呈拉大态势。从绝对值看同比逆差缩小,相对出口总额,逆差还很大。说明我行业在新产品开发上还赶不上国内下游行业发展的需求,或者说有一些设备在品种上我们不缺,但在质量和性能上不能满足国内迅速发展的

下游企业的要求。再说我们的新产品开发,往往是受国外产品的启发,或者是借鉴开发,或者仿制,形似难达到神似,没有创新就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按说中国人很聪明,中国的文字是世界最复杂的文字,经过几年学习小学就可以写作文,食品行业,下功夫钻研总会有成就。本行业有不少技术精英,但是他们忙于生产创收,没有更多精力搞创新,我们办企业首先为了发财没有什么可说,但要想发大财,要想子孙后代都发财,最根本的是不断推出创新技术、设备,让自己生产的设备好看好用,耐用,以新技术高质量战胜市场。今年上半年行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说明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但是这个数据可能有点水分,因为这个新产品是相对于本企业而言的,有的新产品对于行业不一定新。中国文字很复杂,雷同的设备可以取完全不同的名字。无论社会发展,技术发展,后人都是踩在前人肩膀上提升自己的,学习过程就是这样。

随后,上海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秘书长杜世祥就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做了剖析,并就食品添加剂相关法规进行了解读。“十大评选”独家冠名企业一温州市鼎业包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玉来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慧聪食品工业网举办“十大评选”对推动中国食品工业行业企业品牌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食品厂年度总结 篇3

通过本次征集活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餐饮服务单位,均可分享其在餐饮食品安全方面的实施、管理经验,通过向项目组委会提交案例报告的形式,展示食品安全管理成果。年会组委会将通过资料审核和实地考评等方式,针对案例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并将优秀案例在更广泛的范围分享。

“餐饮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做好餐饮食品安全工作是我们每一个行业从业者必须履行的责任!作为餐饮企业的合作伙伴,联合利华饮食策划始终关注餐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餐饮食品安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是一个平台,促进行业从业者的交流,分享成功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也对坚守食品安全的从业者给予鼓励,让更多人能够以此为荣,为此付出!”餐饮食品安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发起方之一,联合利华饮食策划中国区总裁陈意星表示。

基于联合利华全球的可持续行动计划,联合利华饮食策划通过开展餐饮食品安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食品安全培训课程以及免费为厨师提供实用工具及手册等方式,帮助更多餐饮行业从业者和厨师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的意识、知识与技能。

据悉,今年的优秀案例征集是第二届,将在10月份举办的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公布2014年度餐饮食品安全优秀案例名单。

食品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篇4

一、强化监管责任落实,食品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一)全力深化党政同责。根据省、台州市文件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温岭市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细则》,具体明确了党委食品安全领导责任、政府食品安全行政责任、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共管责任、督察督办考评追责机制等内容。通过实施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进一步落实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责任,着力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水平。

(二)持续完善基层网络。各镇(街道)均专设食安办,所有村居均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市、镇、村“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完善。今年新申请的城东、城西、横峰、石塘4个镇(街道)已通过食安办规范化验收,目前16个镇(街道)已全面完成规范化食安办的建设。结合“四个平台”建设,不断强化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今年开展食品安全协管员、网格员培训16期,参训1171人次,全面提升了协管员、网格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目前共获取食品安全动态信息11547条、排查隐患983个。

(三)继续强化评价抽检。科学制定并督促落实年度食品安全抽检计划,扩大评价性抽检种类、数量和覆盖面,及时发布全市食品安全监测情况及形势分析通报和评价性抽检情况通报。今年至今,各类食品监督性抽检2463批次,从已有结果看,合格率达97.89%,不合格52批次,不合格产品均立案查处。市农林局完成本市农产品定量监督抽检492批次,其中2个批次不合格,合格率99.59%,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种植业定性检测3800批次;畜禽养殖、屠宰场“瘦肉精”检测21227批次,合格率100%;市病死动物无公害处理中心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1304头、牛36头、羊309头和病死禽30509公斤,总重548065公斤。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开展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对

捕捞渔船、养殖池塘及海水网箱的水产品、苗种、渔业投入品开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共412批次,其中海捕水产品268批次,海水养殖水产品64批次,淡水养殖水产品15批次,产地异地监督抽检6批次,贝类划型24个,赤潮贝类监控8批次,流通环节风险监测10批次,无公害产品专项11批次,苗种和投入品6批次,从已有结果看,无不合格现象。市卫计局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监管,共出动卫生监督员72人次,抽检150份样品,合格146份,合格率97.33%,对2家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未履行出厂产品检验义务实施了行政处罚;市食药检测中心全年完成各类样品检测2257批次。

二、完善智慧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整治成效显著

(一)深推“互联网+”智慧监管。一方面,对接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着力构建农安温岭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品牌建设、消费服务、政府监管、产品追溯(“合格证+追溯码”的管理模式)和第三方服务“六位一体”机制。全市16个镇(街道)均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服务站,辖区内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应用合格证标识全覆盖,20XX年打印“一证一码”969家次。另一方面,深入实施餐饮业实时监管。市场监管局与阳光厨房网络运行公司对接,对现有的498家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纳入“互联网+餐饮安全社会共治平台”进行排查,对失效单位与视频进行清理整改,共清理失效视频38个,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阳光厨房实时监控并有效对接省人大“阳光监督平台”,充分发挥智慧监管作用。

(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了覆盖市镇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部门间风险监测结果会商机制,多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及时梳理研判风险隐患和苗头信号,及时发出预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格局。5月底,市食安办组织应急演练,对市市场监管局、市卫计局、市农林局、市综合执法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教育局等6个单位的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考评,有效促进我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三)全力开展专项整治。我市农林、海洋渔业、市场监管等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部门密切协作,完善行刑衔接模式,联合打击食品违法行为,案件查办效率大幅提升。开展了“守护舌尖春雷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绿剑”执法行动、海捕虾违法添加专项整治等行动,截止11月,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85次,行政立案196起;刑拘65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落实投诉举报制度。畅通12345投诉举报热线,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568起,均得到妥善处置;深化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热情,今年已发放举报奖励5.2万元。

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民生实事工程高质量推进

(一)民生实事有序推进。结合食品安全“五百工程”深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新建免费开放市场快检室11家,超额完成年度指标的120%;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化农贸市场12家,超额完成年度指标的140%;“名特优+示范小作坊”的创建工作圆满完成,7家小作坊被评为“省名特优作坊”,13家小作坊被评为“台州示范小作坊”,超目标数5家。截止目前,温岭已建成A级标杆型小作坊40多家。6月5日-6日,台州市级小作坊整规提升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开展百家农家乐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创建,今年已创建农家乐餐饮示范点8个,并于6月中旬通过了台州市局组织的专家团的验收。市政府出台《关于做好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实施意见》(温政办函〔20XX〕6号),明确了建设标准、验收程序、建设任务、资金补助、责任保险、后续管理等具体内容。目前,已成功创建35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全市乡厨食品安全知识业务培训工作已全面完成,培训乡厨人数共计1248人,培训覆盖率为100%。

(二)校园安全稳步提升。市教育局严格食品配送制度,推进阳光食堂建设,公办学校每日将食堂采购的食品名称、价格、份量、供应商、采购人员、验收人员等资料在温岭教育局阳光食堂网页上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开展学校食堂放心提升工程,今年教育局拨出1347.8万元经费,在暑期对37所公办学校食堂进行改造;对《温岭市民办中小学食品安全管理以奖代补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加大了奖补力度,并继续公布实施。在8月下旬,组织品牌超市进校园资格入围招标,通过专家评审录取了三和超市等6家信誉好,管理规范品牌超市作为今后三年学校超市引进对象,并重新制订《品牌超市进校园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品牌超市进校园活动。继续在全市学校、幼儿园开展“明厨亮灶”工程建设。至20XX年11月,学校食堂AB等级率达95.8%、“阳光厨房”建成率达90.5%、品牌超市入驻率达95%、中小学加热保温水直饮水系统建成率达100%等都达到并超过了省、台州市目标。

(三)摊贩食品有效管控。市行政执法局一手抓严管,在多城同创和省级食品安全市成功创建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巩固,全面落实街长制,城区一类城市主次干道62条,二类城市背街小巷34条,三类城市重要节点40处落实街长负责制,共计147名街路长。切实提高一线执法队员“见勤率”和市容“管控率”,建设全天候、立体化城市管理管控体系,实现白天与夜晚、工作日与节假日、日常与应急等管理无缝对接,确保流动摊贩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解决,实现主城区主次干道、重要节点无流动摊点、无占道经营、无马路市场。一手抓疏导,整改提升时代广场小吃疏导点、购物中心疏导点,建立疏导点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截至目前,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162人次,清理流动摊点2271摊,占道、跨门经营1329处,其中清理校园周边食品流动摊贩206摊。

(四)亮点工作有效展示。一是完成嵌糕加工技术规范的制定。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市餐饮食品安全协会共同推进,多次邀请中国计量学院专家和温岭多家老字号嵌糕店业主共同探讨工艺流程和技术细节,经实地考察和反复推敲,最终出台了《温岭地方传统名吃嵌糕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为温岭及其他地区的嵌糕行业提供了技术规范和工艺参考。二是全面推进大中型商超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今年,将规范化创建范围扩大到全市1000平方米以上的所有大中型商超和部分500-600平方米的镇级较大规模商超,全市53家规模商超已实行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6月,台州市中大型商超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温岭召开。

四、广泛激发各方力量,合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一)创新载体强化宣传有成效。继续巩固温岭日报专刊、温岭日报户外阅报栏、1036电台、户外大屏幕广告、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在全市16个镇(街道)设立了科普宣传站38家和宣传栏40个。与《温岭日报》、温岭电视台、温岭广播电台等多家当地知名媒体开展深度合作,积极邀请媒体记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开展了校园后厨大揭秘、奶茶行业专项检查行动网络直播等活动;活用“两微一端”政务平台,及时公布食品抽检信息与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对流传在朋友圈、微博等领域的食品安全谣言进行及时澄清,正确引导食品安全信息舆论导向。今年以来,在《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医药报》、《中国工商报》等省部级媒体上发表食品安全稿件24篇;通过各级媒体、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101条,利用微信辟谣23次。

(二)培训教育主体责任有落实。一是有序开展餐饮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知识培训,今年至今,餐饮从业人员已按计划培训12182人次。市教育局分期举办全市分管食堂的校级领导、全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全市培训人数超1000人。二是全面推进大型商超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对全市1000平方以上的大中型商超以及部分600-800平方乡镇加大规模商超53家开展推行企业主体责任APP的应用,对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了培训。三是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暨农药经营人员培训班,185人参训。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班,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参加省高层次人才培训。召开了全市农资管理工作培训会议,各农资经营单位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展《农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的宣传贯彻,发放宣传资料600多份。四是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市海捕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全市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暨养殖尾水治理工作推进会、全市渔业安全管理大会等,印制了“海捕虾质量安全手册”4000份,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纸巾4万份,并通过1036电台、电信宣传屏、“3.15”消费者权益日、“6.8”世界海洋日广场宣传活动等,大张旗鼓的开展宣传。截止目前,共发放各种资料6万余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畅通渠道社会监督有完善。一是成立温岭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二是发挥餐饮行业协会作用,提升行业自律。开展小餐饮第三方监测,以营业面积150平方米以下小餐饮店,包含早餐店、面馆、小炒店、饮品店、快餐店等,以车站码头、农贸市场周边及餐饮集中区小餐饮经营单位为重点监测对象,按比例随机抽查了247家小餐饮,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店家,并通报市场监管部门。

五、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们要严格落实《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大力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落实《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市创建的实施意见》,抓牢主要矛盾破难题,锁定关键环节求突破,全力以赴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提监管效能。巩固完善“统筹指挥、联动共享、高效科学”的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运行机制,通过优化配置、加强培训、公开招录等多种渠道,打造一批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强、具有实干精神的干部队伍。完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加强监管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执法能力的培训,加强食安队伍专业化建设。

二是夯实监管基础重技术保障。深化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落实市场快检室运行管理制度,不定期对各检测室进行暗访、复检,定期开展同步联动抽检,及时下架处理不合格食品,确保41家农贸市场检测室有效运行切实便民。

三是创新科技手段促监管改革。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统筹建设市、镇统一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加快农、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巩固流通电子监管平台,提高重点餐饮单位“阳光厨房”覆盖面,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乡镇食品安全年度工作总结 篇5

一、领导重视,明确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责任。

我乡领导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年初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徐武为组长,乡武装部长、分管领导曾海军为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学校、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办,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各成员单位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

各成员单位也分别明确了具体实施人员,为开展好宣传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领导小组继续完善工作制度,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制定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并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干部年终考核内容之一。

二、加强宣传,营造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氛围。

围绕年初制定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方案,我乡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通过开展宣传咨询、食品安全教育课等活动,以悬挂横幅、设立展板、现场咨询、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的宣传,以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最大程度的扩大宣传面,大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积极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的宣传活动。3月开始,我乡宣传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将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等资料,分发到各村、各企业、学校和经营户,并督促各村、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至少悬挂或张贴1条创建标语。

乡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安排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培训辅导、给xx小学学生安排食品安全教育课、组织食品安全演讲和作文竞赛等活动。使《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全乡上下一个人人关注、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三、强化措施,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有效推进。

为有效开展xx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将风险控制在安全区域内。我乡强化工作措施,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加强了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对我乡辖区内的种茶大户、养猪场、农村聚餐加大了排查力度。

一是加大了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环节的隐患排查。对我乡腊肉、蜂蜜等主要农产品是否添加有三剂(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或其他违禁物质情况进行了排查。经查,全年,我乡腊肉、蜂蜜等主要农产品无添加三剂等违禁物质的情况。

二是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以检测促进监管和执法,督促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做好产地准出检测工作,把好农产品出口关。同时对我乡辖区内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排查摸底。经查,我乡无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药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加大了对农资经营门店监督管理。通过标签检查、产品抽检等手段加大了对我乡辖区内生产销售禁用和假劣农药、兽药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捣毁地下制售假农药、假兽药“黑窝点”。经查,我乡辖区内无制售假农药、假兽药等情况。

四是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4个行政村药品监督网覆盖、药品供应网覆盖均达100%以上,群众对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满意度达95%以上。设立保民村、楠林村、建政村、双林村4个行政村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协管员,并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了年度责任目标,严格实施农村自办群众性宴席登记备案制度。

四、加强应急建设,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应急处理能力。

商务部食品安全工作年度总结 篇6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按照年初与县食安委签订的食品安全责任书的要求,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制度建设,把监管落到实处。

为加强商贸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履行商务部门食品监管职责,我局在年初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会议制度,信息汇总报送制度。成立了由局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和执法大队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分解到人到位,落到实处。

二加强生猪屠宰监管,做到三个“严格”。

为了加强全县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管理,一是严格监管规程,从生猪进厂的检查验收、生猪屠宰、屠宰检疫检验以及病害死猪无害化处理程序等经营行为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了定点屠宰企业肉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二是严格落实台账管理制度,各环节台账记录完整、准确,并要求保留2年以上,确保了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三是严格加强对私屠滥宰的监管,加大执法查处力度。肉类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车辆38台次,执法人员143人次,检查屠宰企业、肉类零售摊点817家,立案5起,销毁未经检验检疫的肉品388.2斤,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和责令整改通知书25份,依法取缔生猪私宰“黑窝点”6家,并责令业主对未经检疫进入屠宰场的12头存栏待宰生猪补办了检疫手续。同时,我局还出台了《__县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督查考评管理办法》,考核采取百分制,检查采取突袭制,考评“客观、真实、公正”,奖励及时兑现,有效规范了生猪屠宰行为。

三加速推进我县生猪屠宰行业经营规模化。

今年7月,__县A类生猪定点屠宰厂动工修建,该项目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包括存猪栏、锅楼房、屠宰车间等设施,对于确保我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加速推进我县生猪屠宰行业经营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猪肉品牌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加强酒类食品监管,取得初步成效。

在严格实施酒类流通批发许可证、零售备案登记和溯源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的基础上,重点查处和打击无证经营酒类和制售假冒伪劣、侵权含专供特供酒等非法行为,强化酒类流通市场执法监管,并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强化“酒类流通随附单”管理。要求全县各酒类批发商批发酒品时必须认真填写“酒类流通随附单”,做到单随货走,单货相符,禁止使用传统的商品调拨单。同时要求酒类零售商购进酒品时,主动向批发商索要“酒类流通随附单”。

二是严把酒类商品市场准入关。我局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辖区酒类经营者重新进行了一次排查、摸底,对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进行备案登记。对新申报的酒类批发商,县市两级商务酒管工作人员一起实地检查验收,严格把关;对经营场地不符合规定要求、堆码超高、存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的经销商,一律不予颁发许可证。

三是实行索票索单制度。要求全县各酒类经销商单位建立统一规范的酒类购销登记台账,详细记载酒品出入库数量、时间、酒品来源,销售去向,实现了酒类商品从供货源头到销售终端全过程的可追溯性监管。

四是实行酒类市场巡查制度。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大型超市、名烟名酒店、ktv等公共娱乐场所、城乡结合部、农村酒类零售点实行市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今年来,开展酒类专项执法行动20多余次,出动执法车辆50台次、共出动执法巡查人员200多人次。

查获酒类违法违规案件8宗,结案6宗,责令整改17家,査获涉嫌假冒伪劣牛栏山二锅头、红星二锅头等系列酒611瓶、不合格泸坊桶酒和百年泸坊老窖酒592箱,各类假冒伪劣酒和侵权酒达400多瓶、无“酒类流通随附单”酒品和过期啤酒共210多箱(件),行政处罚金额6万余元。

10月22日就某无证批发、销售假冒伪劣酒品一案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这是商务局开展行政执法3年多来,首次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并多次会同红星二锅头、五粮液(000858,股吧)酒厂打假办进行市场酒类专项检查。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县城新建A类屠宰厂尚未竣工,给城关地区及周边生猪屠宰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是执法成本大大高于违法成本,加上执法环境等因素,执法有些力不从心。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强定点屠宰的日常监管,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制度。

为加强肉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进一步规范完善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加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日常监管,督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全面落实各项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猪购进、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肉品流通等各项台账登记制度,严禁出场(点)未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

二)加大对黑屠宰点的查处力度,严格加强对私屠滥宰的监管。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注药肉品、瘦肉精及病害猪肉食品等不法行为。加强部门配合,对不能提供检验检疫证明,没有“两章两证”的白板肉追踪朔源,依法查处。

食品厂年度总结 篇7

■本年度报告只限暖通中央空调产业所覆盖的中央空调器产品, 包括离心机、螺杆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冷媒变流量机组、水/地源热泵机组、模块机组、单元式机组、末端设备、热泵热水器等, 不包括家用空调、低温制冷、通风设备等产品;

■本年度报告所指的2010年度为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的时间跨度, 部分品牌的销售统计与本报告划定的年度不同, 因而可能导致部分品牌的统计数据与本报告统计数据有所出入, 敬请谅解;

■本年度报告大区市场的划分为:华东大区 (江苏、上海、浙江、安徽) 、华南大区 (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 、华北大区 (北京、山东、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华中大区 (湖北、湖南、河南) 、西南大区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西北大区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东北大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 ;

■在本年度报告中, 我们根据厂商反馈意见, 对以往年度报告中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误差进行了调整, 因此个别图表并不能直接和以往图表进行对比;

■本报告仅为本刊调研数据, 是在工厂总部、工厂各地办事处、代理商、工程商、全国各区域市场主要设计院等多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 在部分区域以及对部分厂商的销售结果的统计可能有所偏差, 欢迎业内批评指正;

■本报告为本刊独立调研结果, 整个调研过程未得到任何企业和个人的费用赞助;

■本报告仅作为暖通中央空调行业的内部参考资料, 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因此任何企业及个人利用本年度报告及相关区域市场报告所进行的市场宣传行为, 以及由此出现任何形式的纠纷与本刊无关;

■本报告作为行业内部交流资料, 若有需求欢迎来电来函联系;

■近年来, 本刊接到多起相关机构肆意剽窃本报告制作成收费报告对外销售的投诉。对于上述行为, 本刊保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报告承蒙众多厂家、分公司、设计院和代理商、工程商的大力配合,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节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站在2011年全新的门槛, 沐浴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我们目送“十一五”走进历史的灿烂记忆里, 张开双臂迎接“十二五”意气风发地走来!2010年, 这个“十一五”的收官之年, 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有伴随行业发展的喜悦, 又有在征途中遭遇困难的艰辛。无论如何, 我们这一代中央空调人赶上了发展的好时代。

回望2010年的一路征程, 倾听中央空调行业前行的铿锵足音, 我们心头涌动着特别的情感:2010年, 行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市场需求增加促使行业规模扩大, 技术创新带来产品更新, 辛勤劳作最后都化为收获的喜悦, 拼搏终于获得成功的回报, 曾经的直面应对与勇于承担也凝结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与启示。这一年, 对中央空调产业来说, 是发展最好、增长最快、行业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

刚刚过去的2010年, 是业内各个品牌展示风采的一年。传统中央空调品牌江森自控约克、特灵、开利、麦克维尔、顿汉布什等发挥技术优势, 在不断提升传统技术优势的同时, 逐步从单纯的设备供应商向楼宇自动化控制的整体方案解决商过渡, 这种趋势在2010年体现得更加明显;大金、日立、东芝、三菱重工、欧威尔、WFI等品牌以各自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 不断地“攻城掠地”, 扩大市场规模;美的、格力、远大、盾安、清华同方、冰轮、冰山、海尔、奥克斯、志高、格兰仕等国产品牌, 在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消费特点进行产品创新, 加上具有熟悉国内政策与市场的优势, 做到了与国内经济同步高速增长, 目前在中央空调领域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国内外经济形势为国内中央空调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国际环境来说, 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稳步回升已是大势所趋。美国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政策, 必然导致资金的流动性进一步宽松。欧盟区域内, 虽然2010年发生了主权国家的债务问题, 但在欧盟强大的经济支持下迅速得到了化解。新兴市场如印度、俄罗斯、巴西, 加上新进入“金砖体系”的南非, 经济都处于高速增长时期, 全球经济逐步好转对于中央空调出口将有重大的意义。国内经济增长更是十分明显, 2011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为了控制通货膨胀, 央行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加息, 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适度宽松, 说明政府保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各个区域的振兴计划陆续出台, 特别是关注民生、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 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外经济环境大背景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作为整体产业链下游的中央空调产业。特别是2010年, 在刺激国内消费的政策背景下, 中央空调市场的走势与国家政策的脉络息息相关, 政策导向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总结市场, 我们必须首先从宏观层面去把握, 不仅要总结政策对过往市场走势的影响, 还要看到政策对将来市场走势的决定性作用。

一、受宏观政策调整影响非常明显

中央空调市场兴衰受政策推动明显, 这一点在2010年体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把2010年的国内市场繁荣归结为“政策市”, 这种定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十分贴切的。从2010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走势看, 中央空调市场的顺利发展主要是得到政策的推动, 但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政策推动受益的一面, 也要看到宏观政策调整变化带来的制约。国内整体经济积极向好是主流, 推动了中央空调市场的超常规发展。从长远看, 只要我国经济处于良性发展时期, 中央空调产业就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 2010年以来, 国家政策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货币政策逐步稳健回归常态, 这对中央空调产业产生了影响。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政府在刺激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投放了大量的资金, 对我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 我国GDP同比2009年增长了10.3%, 在全球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但资金过度投放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出来, 人们普遍感受到物价大幅上涨, 造成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加大 (图1) 。

政策的变化在于, 2010年上半年是以预防通胀为主, 而下半年特别是从10月份以后转变为抑制通货膨胀。当然, 国内的通货膨胀除了受国内经济增长拉动、季节、人为炒作因素以外, 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美国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至今还在谷底徘徊, 为了刺激经济快速恢复, 美联储在2010年下半年再度出台了7 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 导致了全球货币资本流动性泛滥, 特别是热钱大量涌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外来热钱推升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热钱推升型的通货膨胀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非常大, 预防、治理热钱成为2010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是防通胀还是抑制通货膨胀,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资金投放的控制, 以限制资金流动性泛滥。2010年央行在上半年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 又分别在下半年的11月16日、11月29日、12月20日3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各50个基点, 收缩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 以控制物价走高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图2) 。不仅如此, 央行还在2010年下半年采取了加息政策, 分别于10月20日与12月26日2次加息25个基点。这次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首次加息, 加息的幅度虽然不大, 但明确地表明了央行对待通货膨胀的决心, 其震慑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图3) 。

货币政策从上半年的“积极”调整为“适度”, 再到下半年回归常态, 在经济领域的影响与效果却是天壤之别。一方面, 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 资金的流通性充沛, 促使项目增多, 给中央空调产品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增长。2010年中央空调市场能够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与通货膨胀加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 通货膨胀加剧必然导致政府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 调控的手段就是减少资金供应量, 这使得资金的流动性大大减缓。

中央空调是一个对资金要求相对较高的产业, 市场上一旦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 就会降低甲方、用户对中央空调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影响, 政策调整使得消费者对今后的经济发展存有疑虑, 必然会反映在消费需求上, 减少需求、降低消费是预期降低的必然反应。可以说, 2010年的中央空调产业就是在与政策的博弈过程中前行的。

对于2011年的政策取向, 应该说已经比较明确。那就是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如何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向好势头, 这对于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0年12月3日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11年经济工作时, 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再次加以重申, 并进一步指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可见,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作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是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的需要。中央空调在这种政策取向下, 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将是大概率的事件, 这主要基于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就意味着政府在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大量的资金投放, 项目增多就会惠及到中央空调产业。因此, 我们对2011年的中央空调产业依然抱有很高的期待。

我们应该看到, 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 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同时,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 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凸显, 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我们在积极看好2011年的同时, 也要对市场的复杂性有所警惕, 否则一旦市场有所变化, 就会显得惊慌失措, 没有了应对策略。

二、增长受惠于政府诸多刺激计划

相对于2009年而言, 2010年的中央空调产业度过了一段舒心惬意的时光。在2009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之际, 国内虽然已经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但整体刺激计划是针对国家整体经济而言, 多数为基础建设项目。中央空调产业作为相对下游的产业, 必须要等到基建项目基本完成后, 才能延伸受惠于项目的需求。

因而, 从时间概念上来说, 中央空调产业受惠于政府这轮经济刺激政策相对比较晚。重大项目、基础建设以及相带动的配套产业, 如建材、运输、生活消费等都是第一轮受惠产业, 而像装修装潢、中央空调等产业则是稍后的下一轮受惠产业。

从地域概念上来说, 政府在这轮经济刺激计划中出台很多区域性的振兴规划, 比如天津的滨海新区、海南旅游岛、皖江经济开发区、新疆区域、重庆两江开发区等。这些区域性的规划不断推出, 首先带动了各区域的基础建设项目增多, 最终都会惠及到中央空调产业。尤其是内陆经济欠发达区域与边疆区域的振兴规划, 为中央空调拓展了更大的新兴市场空间。

从产品机型来看, 这次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全方位的, 不仅包括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工程, 还包括以住宅地产为代表的民生建设项目, 因此, 中央空调产业受惠到的产品系列比较齐全。重点工程诸如核电、交通、电力、航天等项目需求的产品多是离心机、螺杆机、吸收式中央空调等大型设备;别墅、住宅、写字楼等民生建设项目需求的多是模块机、多联机、风管机等小型设备。全方位的带动是这次经济刺激初期的一个基本特征。

机会对每一个企业与品牌都是平等的, 不同产品定位的企业与品牌都会从中得到机会, 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实施切合实际的策略, 根据自身的特点去抓住机会。从现实情况看, 在传统大机型上, 江森自控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顿汉布什、冰轮、远大、双良等都表现出稳健的发展势头;中小机型上, 大金、美的、格力、日立、东芝、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志高、奥克斯等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一些新崛起的品牌诸如欧威尔、欧科、格兰仕等表现出超常的发展态势, 有可能成为行业“黑马”。当然, 也有一些企业与品牌由于自身的原因, 不仅没有抓住发展的机遇, 还陷入调整之中。当今市场就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当其他品牌抓住机遇谋取发展之际, 哪个品牌停滞不前就意味着倒退, 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次超常发展的机会, 很可能这次超常发展的机会就决定了企业今后的生死存亡。

总体而言, 在经济不断回升的国内市场, 中央空调产业遇到了快速增长的外部环境, 整体行业显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据分析, 2010年同比增长幅度较大, 预计在20%~30%之间, 个别品牌的增长超过80%, 甚至达到100%以上, 属于特殊发展时期的超常规增长。

三、房地产市场走势复杂影响颇深

房地产对中央空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政策变化上, 按理应该放在宏观政策里阐述, 但是2010年房地产政策的变化对中央空调的影响实在太大, 特别是2011年房地产政策的走势, 将对今后中央空调的某些产品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有必要单独进行分析判断。

2010年房地产是政府调控最为激烈的领域。自2009年政府为了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实施刺激国内经济的政策以来, 国内房地产市场就成为游资炒作的重点对象, 房价过快上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也成为政府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政府在2010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力图强力打压对房价的炒作, 从而解决因房价过快上涨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2010年1月1日, 政府就出台二手房契税政策, 以抑制对房地产的过度炒作;在二手房契税刚出台不到10天, 政府于2010年1月10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被行业称为“新国五条”, 主要内容为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 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等5项内容, 在此通知中, 国务院明确了2套房房贷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2010年3月11日, 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十九条”, 内容主要为“严格控制大套型住房建设用地, 90 m2以下住宅用地须占7成”;温总理4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 研究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 出台了被业内解读为“新国四条”的政策措施, 提出2套房首付至少为5成;4月17日, 被业内解读为“新国十条”出台, 主要内容为“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在通知中首次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同一天, 北京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出台了贯彻落实的细则, 其中“同一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首次被提出, 这对各地购房需求起到了抑制作用;5月5日, 住建部出台“关于加强廉租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过加强廉租住房来平抑房价过快上涨;5月19日, 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发文, 规范土地增值税清算问题, 从税务源头开始遏制对土地的需求;5月底, 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简称“意见”) , 《意见》的核心就是, 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 逐步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这是被认为在上半年出拳最重的抑制房地产投机的政策;6月4日, 住建部、央行、银监会联合公布《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2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 为规范2套房认定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标准, 以确定能够抑制对2套房的炒作。

下半年, 调控政策依然没有任何松动。7月8日, 财政部、国土部等5部委出台新政, 打击囤地炒地, 明确规定拿地首付不得低于50%, 从土地源头遏制炒地炒房;8月2日, 国土部将涉及1 457宗闲置土地的黑名单公布, 其中80%的闲置土地被收回;9月4日, 政府又出台贯彻落实“新国十条”的新调控政策, 把原来“首套首付套型建筑面积90 m2以下不得低于20%”, 调整为“部分户型一律不得低于30%”, 并暂停发放第3套及以上住房贷款;9月27日, 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发文, 出重拳加强房地产建设用地管理调控, 闲置土地1年以上严禁再拿地;10月份, 央行发出通知, 要求商业银行定制对3套房的房贷。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 并逐步扩大到全国。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 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对有违法违规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要暂停其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新购置土地, 各商业银行停止对其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和贷款展期;11月3日, 住建部等4部委联合发文, 全面叫停第3套房公积金贷款, 第2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调整到50%以上, 拧住了各种贷款的水龙头;11月15日, 住建部出台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与个人购房管理意见, 对境外热钱炒作国内房地产进行了严格限制。

2010年, 上至中央部门下至各地政府, 大大小小的房地产政策层出不穷, 被专家称之为房地产的“政策年”。总的来说, 频繁出台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 对中央空调产业来说负面作用较大。但是, 在美元走软的全球经济背景下, 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硬资产被人们所看好。因此, 即便在2010年如此密集的政策调控下, 我国消费者的购房需求依然十分旺盛。只要房地产的需求在, 中央空调产业就有市场, 我们看好2011年的市场需求会有一定的增长。不过, 作为在经济结构中相对下游的中央空调产业, 政策调整的传导效应相对比较滞后。2011年上半年, 或许政策调整的效应还很难体现在中央空调领域, 但是迟早会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得以体现, 企业可能在2011年下半年才会感受到压力。

四、区域振兴带来的市场热点转移

在2010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有一项国家政策对中央空调市场区域的热点转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从2009年以来不断出台的区域振兴计划。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为了改变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 国家出台了10大产业振兴规划, 范围涉及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目前还有多个区域振兴规划尚在制定之中 (表1) 。

近几年, 国家紧锣密鼓地出台区域振兴规划, 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下滑, 扩大内需, 增加国内经济增长点, 这对恢复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全国各地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 有选择性地与国家的发展规划相匹配, 对全国资源与发展进行合理配置有着长远的意义。

在区域振兴规划中不难发现, 国家是在把资源向西部、北部与相对欠发达区域倾斜, 而不是简单地着眼某一地方的局部利益。这些规划考虑到国家全盘布局的同时, 充分体现每个地方的特殊需要, 从而避免了所有的区域规划“地方化”和全国规划“一刀切”问题的出现, 体现了各地的独特优势。因此, 对于与基础建设项目密切相关的中央空调产业来说, 区域振兴规划的实施是大大增加了需求, 只是这种需求更多的是在向原先并不发达的中西部转移。这一点我们从2010年公布的相关数据中可以得到印证, 我国包括成 (成都) 、渝 (重庆) 、西 (西安) 的西部金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率已经超过东部地区。

对于中央空调产业来说, 2010年, 一些品牌在中西部区域的增长幅度已经超过东部沿海区域。因此, 在2011年及今后的市场布局上, 也要考虑到地域转移的变化, 不要把眼光紧盯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 而是要紧跟市场转移的变化, 在布局策略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区域经济热点转移过程中寻找发展的机会。

五、节能环保政策促使产业转型

2010年国内经济发展的主题就是调结构、促内需、保增长。在此经济环境背景下, 中央空调产业也存在一个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问题。金融危机以来, 经济恢复的一个特点就是调整结构,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目标。中央空调产品作为工作、生活环境中耗能的大户, 在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上任重而道远。

从产业结构上来说, 具有节能高效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远大中央空调凭借产品优异的节能效果, 成为上海世博会主场馆的唯一供货商。整个世博园区内共分布22座非电中央空调机房, 为上海世博会所有的200多个场馆提供中央空调, 这种区域空调模式大大降低了组织者在空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和管理难度。可见, 只有节能效果优异的产品, 才能够被世界级的项目所选中, 远大中央空调为节能产品的应用树立了一个榜样。

2010年4月份, 在北京举办的第21届中国制冷展上, 主流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节能产品, 外资品牌凭借技术优势引领产品转型, 而国内企业紧跟时代潮流敏锐地抓住转型带来的商机, 显示了中央空调产业依然处于朝阳发展时期。从需求上来说, 政府采购大型工程相对集中在带热回收的风冷冷 (热) 水机组和满液式水冷冷水机组上, 这类产品都具有节能、环保的性能。另外, 政府 (包括地方政府) 对变频产品、水/地源热泵产品都设定了补贴政策, 大大刺激了市场对节能产品的需求。

在技术性相对较强的中央空调领域, 外资品牌一直占有较强的市场地位。虽说近年来国内品牌崛起之后, 外资品牌的垄断格局已经被打破, 但是外资品牌在技术上的优势依然比较明显。由于传统的大机型———离心机、螺杆机的设计要求高、制造难度大, 外资品牌掌握着核心技术, 一直以来, 江森自控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4大品牌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地位。在2010年的大型重点工程中, 这2个机型所占据的份额不少, 这也造就了外资品牌依旧能够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在冷媒变流量机组中, 大金凭借其产品品质与网络布局, 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不过从发展速度上看, 日立、东芝等品牌的上升速度更值得业内关注。2010年, 顿汉布什、克莱门特、WFI等品牌表现不俗, 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广州日立还出现多年来的首次盈利。另外, 三菱重工、欧威尔等凭借品牌与技术的优势, 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伴随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 国内中央空调品牌在近几年一直处于超速发展状态, 不仅在一些机型上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 而且在整体市场份额上也取得了明显的突破。美的、格力、海尔、志高、天加等为代表的国内品牌通过产品升级转型, 不但在产品上有所突破, 从以小机型为主向技术含量高的大型机组发展, 而且在产品系列上也已经可以跟外资品牌相抗衡;同时, 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不断蚕食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国产品牌的话语权在不断提升。2010年, 在行业排名前10的品牌中至少有4家国内品牌入围。

在中央空调产品向节能环保型发展的同时, 其在专业化、细分行业上的应用也有了趋势性的雏形。譬如, 大金、美的、格力、三菱电机在家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江森自控约克、特灵、开利在楼宇自动化方面被广泛采用, 远大、申菱在电力系统被广泛应用, 麦克维尔、顿汉布什、海尔在地铁项目中的占比较高, 台佳、欧威尔等品牌的洁净空调在面向医院等净化要求高的市场也被打开。另外, 在社会普遍关注节能环保的背景下, 克莱门特、美意、WFI、荏原、扬子等企业把发展的焦点锁定在水/地源热泵技术产品上。专业化趋势有利于中央空调这种一对一产品的特性发展, 有利于行业向更专业分工的方向发展。

六、成本上升将增加2011年的经营压力

在国内CPI不断走高的背景下, 成本压力增大是2010年国内各行业普遍感受到的问题, 中央空调产业同样也受到成本压力的困扰。一般而言, 成本压力增大可以通过产品涨价和向下游消费者转移来化解。但是, 近年来中央空调市场竞争激烈, 尤其是市场的透明度不断增加, 再想把涨价压力转移到最终市场上已经很难实现。

2010年成本压力增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涨。中央空调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是铜材、钢铁、石油、电力。这几样原材料除了电力、钢材价格波动幅度比较小以外, 铜材、石油附属产品在2010年的涨价十分明显。金融危机爆发初期, 以石油、铜材为代表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跌至低位, 随着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复苏, 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资源性大宗商品价格随之出现大幅上涨, 2010年又回到了一个相对历史性高位。伦铜 (LME) 金属铜在2010年初仅为7 530美元/t, 2010年末已经上涨到9 672美元/t, 涨幅接近30%。进入2011年, 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强势不改, 2011年1月12日, 塔皮斯石油现货价格已经突破100美元大关, 达到101.62美元/桶 (图4) 。

二是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中央空调是一个人员技术相对要求比较高的行业, 而且制造企业相对集中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2010年以来, 在CPI不断走高的环境下, 生活成本大幅度提高, 使得用人成本“水涨船高”。同时, 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监督管理, 除了支付员工工资以外, 其他的社会保障性费用也相应增加。另外, 全球经济的普遍复苏造成了各行各业都处于景气度较高的态势, 或多或少导致了用工的紧缺。一系列因素造成企业综合用工成本普遍提升, 增加了今后企业运营管理的难度。

三是营销成本逐渐加大。以往中央空调是一个供需同步增长的市场, 随着投资者的不断进入以及产能的逐步释放, 使得供需平衡的局面被打破。供大于求, 必然会加剧市场竞争。为了争夺市场, 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就需要加大营销成本。一方面是推广费用的急剧增加。包括渠道拓展建设、终端展示、宣传费用等各种费用, 在以往竞争并不激烈的时候基本没有或者占比很少, 现在这一费用的支出却非常可观。另一方面项目的垫资情况严重。以往在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的情况下, 一般项目中标采取的是签合同即可拿到1/3项目款, 设备到位拿到1/3, 安装调试完毕再拿到1/3, 最多再留10%的保证金待运行正常后即可完全收回款项。而现在很多品牌为了能够拿到项目, 除了中标后可以拿到1/3项目款外, 其余款项都要在完成调试乃至运行正常后才能全部回款。这样无形增加了资金的占用, 并且还需要支付资金的利息。此外, 不规范的操作方式也带来了经营成本的增加。中央空调市场中出现了一些“潜规则”, 不论是甲方的人员还是设计人员, 不遵守所谓的“潜规则”就很难拿到项目, 即便在是招标这样法定的过程中, 依然还有“灰色地带”。

好在中央空调产品具有针对某一具体需求的“个性化”定制的特点, 相对其他产业的成本压力相对较小。但是,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 行业品牌的不断集中, 利润回报逐渐向社会平均水平回归。要想在此竞争环境下发展壮大, 关键在于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利用高效合理的管理化解成本压力的增加, 实现在残酷竞争环境下的突围。

不过从发展的观点看, 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 资源性产品涨价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与过程。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传导到产品的生产上, 企业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否则, 很难去应对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复杂局面。

第二节整体市场特征分析

2010年是国家政策和导向明确的一年, 也是中央空调企业资源整合和转型的重要一年, “低碳节能”、“高铁时代”、“产能扩张”、“二三级市场”等作为关键词体现了中央空调市场的不同侧面。2010年, 我国中央空调总体销售额 (各品牌在全国市场的总体出货额) 约为400亿元, 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25%左右 (图1) 。

2010年, 我国中央空调市场呈现了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1) 低碳节能呼声极高。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 低碳节能已经成为暖通空调产品的基本诉求。2010年, 国内暖通空调行业在研发上面不断加大投入, 力推节能产品。各品牌围绕“节能、环保”大做文章,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节能环保政策促使产业转型, 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 水/地源热泵产品和地暖产品在市场上被广泛推广。

(2) 品牌竞争格局发生明显变化。2010年, 国产品牌美的、格力发展势头之迅猛让整个行业“始料未及”。日系多联机品牌日立、东芝的销售规模再攀高峰。一些在市场上保持低调的品牌如天加、荏原、盾安等收获颇丰。

(3) 轨道交通带来无限商机。2010年是中国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一年, 同时也是品牌在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中收获最多的一年, 代表品牌有美的、格力、海尔、东芝、特灵、开利、顿汉布什等。目前已经开通的有沪宁高铁、沪杭高铁、福厦高铁等多条轨道线, 还有10多条高铁正在施工阶段, 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和日趋完善给品牌带来了机遇。

(4) 房地产市场非常给力。2010年,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房地产投资规模持续上升, 特别是办公用房和商业用房规模的上升, 推动中央空调产品需求总量的高速增长。国内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开始转战二三线城市开疆辟土, 很多一线城市的高端房产项目被成功复制到二三线城市。

(5) 产能扩张步伐加大。2010年, 各大中央空调品牌销售业绩成倍增长,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厂的浪潮, 如格力、美的、东元、欧威尔、国祥、天加、志高、瀚艺等。产能大幅扩张无疑将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据了解, 三菱电机、盾安等品牌也有产能扩张的计划。

(6) 二三级市场开拓提速。近2年,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纷纷调整战略, 力求在市场前景广阔的二三级市场占得先机。2010年, 美的、格力借助强大的渠道网络优势在二三级市场的开拓中“如鱼得水”;东芝、日立、三菱电机、三菱重工等多联机品牌纷纷高调宣布进军二三级市场, 并采取开设专卖店、召开技术推广会等措施提升品牌影响力, 以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7) 市场竞争再次升级。近2年, 单纯靠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已经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 更为专业和系统的整合节能方案更胜一筹。2010年, 以江森自控约克为代表的几大外资品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遵循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宗旨, 从研发、设计、安装和售后服务都以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 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开利加快了扩展楼宇自控业务的步伐。

(8) 舒适家居系统集成成为市场新宠。2010年, 舒适家居以舒适、健康、环保的理念开始在我国大中城市迅速开展起来, 一时间, 很多企业和经销商“蜂拥而至”。由于缺少主导力量的引导, 该领域目前还是“一盘散沙”, 市场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但舒适家居系统集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不争的事实。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大型公共建筑会陆续增加。目前, 轨道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 房地产市场依然存在增长空间, 这也使得中央空调市场蕴藏着更大的潜力。2010年已经成为历史, 2011年的中央空调市场仍然值得我们期待!

第三节品牌格局特征分析

2010年, 外资品牌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 国产品牌“攻城掠地”扩大市场规模, 高端品牌拓展市场空间, 新进品牌加大推广力度, 众品牌在中央空调市场这个“大舞台”上各显神通, 用几个词可以简单概括, 即给力、提速、调整、收获 (表1) 。

2010年, 品牌格局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 国产品牌表现给力, 整体发展势头迅猛。2010年, 国产品牌凭借强大的渠道网络优势以及高性价比的产品成就了令人惊叹的增长速度, 不仅在中小项目上屡屡中标, 在大型项目中也“出尽风头”。不仅仅是美的、格力、海尔这3个代表性品牌, 奥克斯、志高、远大、格兰仕等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是“突飞猛进”。

2010年, 美的、格力实现了大突破, 不仅销售规模再攀高峰, 综合实力也大大增强, 并再次迈出产能扩张的步伐。在市场上, 美的和格力凭借齐全的产品线, 网罗市场上不同类型的项目, 在大型房产、轨道交通等行业中大获丰收, 并开拓医疗、教育、通信等专业市场;同时, 借助援外等手段开拓国外市场, 以全面挖掘市场潜力。

海尔在2010年进行了调整, 与三菱重工海尔重新整合, 设立大客户部, 加强竞争力, 在轨道交通等行业中树立了良好口碑。奥克斯在2010年实现了质和量的共同突破, 除保持了单元机、模块机的优势以外, 直流变频多联机和水冷螺杆机也陆续出现在中、大型项目中。志高2010年经历了人事调整等重大变革, 新的营销观念和管理模式给志高带来了活力。其他国产品牌如格兰仕等在2010年的发展也再创新高, 收获了千万元大单。

经历了几年的“摸爬滚打”, “聪明”的国产品牌在2010年更加成熟。可以肯定的是, 国产品牌在2011年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尤其在政府招投标项目中将更有竞争优势。

(2) 外资、合资品牌提速, 竞争力增强。2010年, 面临美的、格力、海尔等国产品牌的“围剿”, 外资品牌积极应对, 不断增强品牌自身的竞争力, 合资品牌依靠产品技术和对国内市场的正确把握, 有效提升市场规模。

具体来说, 江森自控约克、特灵、开利、麦克维尔等行业领导品牌凭借其技术上的优势, 在传统的工业、商业、住宅、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继续“引吭高歌”。但显然, 其他品牌的迅速壮大瓜分了这几大行业巨头的市场份额。因此, 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和系统的整合节能方案才能更胜一筹。江森自控作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楼宇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在2010年将楼宇自控、智能建筑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客户。

日系品牌2010年的整体市场表现让人“耳目一新”。除了大金, 日立、东芝、三菱重工、三菱电机、荏原等品牌都有效提升了竞争力。海信日立公司的日立变频多联机凭借产品、渠道、推广等综合竞争力, 实现了销售规模的大幅提升。东芝以其高端形象收获了全国各地的高端地产项目, 在高端市场上“风光无限”。三菱重工和三菱电机则把重点放在了市场开拓上, 通过开设办事处、专卖店和频繁召开推广会迅速扩大了品牌知名度。

提速不仅仅只体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上, 还体现在市场的开拓和思路的调整上。2010年, 外资、合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认识更加深刻, 积极应对国产品牌迅速崛起的挑战。经过摸索, 外资、合资品牌逐渐推出了更合适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更合适中国市场的销售策略。

(3) 成长性品牌突然发力, 收获颇丰。2010年, 一些原先在市场上似乎“不吭不响”的品牌开始迅速壮大, 如东元、国祥、盾安、天加、荏原、台佳、格兰仕等。事实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品牌多年来的沉淀造就了2010年的辉煌。

业内把盾安比喻成2010年行业中的一匹“黑马”。2010年度, 盾安的销售业绩取得飞速增长, 服务的客户也不断增加。2010年, 东元空调南昌基地落成, 全新的中央空调生产线投入使用, 成为东元中央空调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 同时也标志着东元中央空调在大陆市场上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天加空调品牌效应的不断扩大和各地的销售力度逐步加强, 各地分公司在2010年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天加也更多的被行业所关注。在保持原有优势产品的情况下, 荏原在2010年采取横向多元化的市场战略, 积极开拓新市场, 并推出离心机产品并加以推广。

品牌发展也要耐得住寂寞。不难看出, 成长性的品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低调务实。正是由于这些品牌多年来辛勤耕耘, 坚持一步一个脚印, 才有了2010年的收获。

(4) 主推节能产品的品牌表现活跃, 市场潜力大。2010年, 众品牌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力推节能产品, 围绕“节能、环保”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 其中, 主推水/地源热泵和热泵热水器产品的品牌表现尤为活跃。

2010年, 水/地源热泵市场继续升温, 相关研讨会议在全国各地陆续召开, 美意、WFI、克莱门特、台佳等主推水/地源热泵产品的品牌相比往年收获了更多的项目。随着政府的政策拉动以及各大品牌的卖力推广, 目前很多甲方和消费者对水/地源热泵产品的能效比和稳定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但是高昂的造价成为了甲方选择其作为空调运用方案的主要障碍。另外, 政府补贴的申请以及发放周期太长也使得不少甲方“望而却步”。

因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特点, 热泵产品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0年是国内空气能热泵快速发展的一年, 全国大大小小的空气能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4月份北京举办的制冷展上, 美的、格力、芬尼克兹、清华同方等品牌纷纷推出了新型热泵产品, 并且将其放在显著位置进行展示, 体现了其对热泵产品的重视。

目前, 市场上呈现出多家品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正说明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品牌更应抓住机遇做大做强, 才能在日后的市场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节各大区市场特征分析

受国家政策和诸多品牌调整营销思路的影响, 2010年的大区市场特点与2009年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总的来说:华东市场的二三级城市开始崛起、华北和东北市场发展较为稳定、华南市场潜力凸显、华中市场明显发力、西南和西北市场增长明显 (图1) 。

正如我们在2009年预测的一样, 华东市场在2010年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二三级市场迅速壮大, 高端房地产、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不断涌现给品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10年, 上海市场进入了“后世博”时代, 市区大型项目锐减, 郊区成为品牌竞争的重点;江苏市场容量继续上升, 南通、泰州、扬州等二级城市和常熟、张家港和江阴等三级城市的市场份额大大提升;浙江市场的增长同样明显, 温州、金华等地的项目数量剧增, 而慈溪、义乌等三级市场的表现不容小觑;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市场, 作为一个交通便利、综合商务成本低的地区, 吸引了诸多品牌在此建设生产基地, 外省大户经销商也纷纷进驻安徽市场争夺项目资源。因此, 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其他地区。

华北市场2010年的表现较为平稳。北京市场逐渐摆脱了“后奥运”时代的阴影, 市场有所复苏, 高端地产和政府项目成为品牌争夺的重点;天津滨海新区大量投资建设项目层出不穷, 大量写字楼、酒店公寓、商铺等商业地产项目的纷纷进驻给中央空调市场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河北作为能源基础较好的地区, 新能源产业发展较为迅速, 水/地源热泵产品在该区域备受追捧, 多联机产品在近2年的销量有所增加。2010年, 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等地的市场容量显著上升;山东市场发展比较稳定, 除了核心城市济南、青岛以外, 烟台、日照等二级市场的拓展成为品牌的有力增长点。

华南市场2010年的表现较为突出。得益于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这2个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 2010年的广东中央空调市场备受瞩目, 为比赛场馆提供中央空调产品的各品牌的宣传更是“铺天盖地”。除了广州、深圳这2大核心城市外, 品牌不断加大对中山、珠海、东莞等地的市场投入力度;福建市场增长迅速, 受经济因素制约, 闽南地区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闽北地区。厦门和泉州2地主要以高端地产项目和民营项目为主, 而其他地区则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政府办公项目为主;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江西市场, 纷纷落户江西投资兴业, 带动了与之关联的中央空调市场快速成长, 2010年的市场容量创历史新高。

华中市场2010年开始发力。湖北市场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进驻品牌越来越多。凭借持续增长的经济和越来越便利的交通, 武汉中央空调市场日益繁华, 二三级市场开始崭露头角;河南整体中央市场渐入佳境, 随着沿海地区工业带的内迁, 大型企业的不断入驻, 加上“中原经济区”口号的提出, 带动了河南整体市场的发展, 各中央空调品牌都借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争取突变;湖南市场包容性非常强, 中央空调品牌尤其是二、三线品牌众多, 凭借“价格战”在二三级市场中“如鱼得水”。2010年, 湖南各地区基础建设的完善带动了中央空调市场的发展。除了溴化锂和水/地源热泵产品, 多联机在近2年的市场中发展迅速。

西南市场成为2010年大区市场中的亮点, 一些品牌在中西部区域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在东部沿海区域的增长幅度。2010年, 四川市场开始复苏, 中央空调项目数量和金额都大大提升, 成都市以及四川二三级城市建设逐步加快, 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商业地产等项目齐头并进。灾后重建项目给品牌带来了有力增长点, 不过随着这些项目即将施工完毕, 不少品牌开始寻找新的突破点;2010年, 重庆市场全面崛起。随着重庆建设国家化大都市步伐的提速, 轻轨交通建设、北部新区开发、高档酒店和写字楼等项目接二连三地出现, 给中央空调市场带来了福音。

其他大区如西北、东北市场地域辽阔, 中央空调市场容量相对较小, 但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随着品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 2010年, 这些区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预测的是, 2011年, 各大区市场占比还将发生明显变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中西部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项目会越来越多。华东地区的上海市场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突破, “世博会”的召开已经提前透支了几年的市场潜力, 而南京2014年召开的“青奥会”会带来省会城市新一轮的项目建设热潮。华南地区的广州由于亚运会和残运会的结束, 市场会稍受影响, 福建、江西等地的市场容量会有所增加。新的一年, 发达地区的二三级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欠发达地区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新进高端地产项目将成为“香饽饽”, 品牌应针对市场变化制定营销战略。

第五节对2011年市场的展望

展望2011年中央空调行业走势, 对于“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 本刊十分看好新一年的发展前景。当然, 行业的发展绝不会一帆风顺, 要在克服各种复杂问题后, 才能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总的来说, 行业整体发展会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 政府会有很多项目出台。这一点我们从政府的“十二五”计划以及各区域及行业的振兴规划中就可以看出来。国内外经济机构与专家已经预测, 2011年中国经济依然会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 而且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只要基础设施项目继续保持增长, 就会给中央空调产业不断提供需求。

第二, 不要过分惧怕CPI走高对行业的负面影响。从宏观层面来说, 经济环境向好是大概率的事件, 但人们普遍对国内通胀的压力比较担忧, 担心政府抑制通胀会伤及到属于下游消费行业的中央空调产业。我们认为, 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一方面, 相信政府对经济总体的调控能力, 调控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另一方面, 在经济略有通胀的情况下, 对投资、消费下游的中央空调产业来说, 其受益的程度远大于受害的程度。因此, 中央空调产业保持持续发展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 这也是我们坚持长期看好中央空调行业的根本理由。

第三, 要关注市场热点随国内经济调整带来的转移。以往中央空调企业在市场布局过程中, 基本上都是把精力放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及沿海区域, 对中西部市场的关注度远没有达到重视的程度。但随着政府已经出台的中西部经济振兴计划的落实, 如果还是凭借以往的经验办事, 很可能就会失去一次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不难发现, 2010年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超越东部区域, 特别是成 (成都) 、渝 (重庆) 、西 (西安) 三角区域, 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企业不与时俱进, 不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 仍然固守东部沿海区域, 就有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抓住机遇而超越。因此, 在市场的布局上, 一定要跟随国家经济重点的转移, 抓住市场热点转移的机会, 顺势而上实现企业超速发展。

第四, 抓住节能环保带来产品升级的历史机遇。对办公及生活环境的耗能大户———中央空调产品来说, 具有节能环保性能的产品将是市场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一方面, 政府针对节能环保产品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比如, 冰蓄冷和水/地源热泵技术产品属于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政府对此类项目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有的地方政府也对此给予补贴支持;另一方面, 受上海世博会环保理念的冲击, 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者, 对于节能环保产品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很多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 产品是否节能环保成为品牌中标的重要因素。抓住这一热点进行技术产品创新, 才能够实现发展战略的领先, 才能够在今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五, 要关注房地产政策的走势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2010年的CPI不断走高, 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政府先后出台了诸多政策限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升温, 但效果并不明显。虽然房地产的交易量有所下降, 但是价格依然没有出现明显回落。因此, 政府始终对房地产保持着高压的政策态势。2011年这种政策态势会不会有所变化, 对中央空调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 政府出台增加保障房建设, 限制大户型住宅特别是限制别墅类的商品房建设, 对中央空调的影响更为深远。因为保障房建设基本上使用不到中央空调, 而以别墅为代表的大户型房地产项目对中央空调的需求特别旺盛。可见, 房地产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户式中央空调需求的变化。

第六, 要关注从产品供应商到楼宇自动控制方案解决商的变化。以往中央空调行业都是把提供好的产品作为第一要务, 随着约克被江森自控控股、特灵与英格索兰整合, 全球中央空调行业已经出现向楼宇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商发展的趋势。当然, 能够进入到楼宇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商的行列, 最起码应该是行业最有实力的企业之一。中国目前作为全球中央空调产品制造基地, 民族品牌如果不能进入到这一行列, 中国的中央空调行业只能停留在产品制造上, 根本谈不上向中国创造挺进。因此, 国内诸如美的、格力、海尔这样的知名企业, 应该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 与时俱进, 引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层面。

第七, 密切关注政策变化的走势。就在我们即将完成此报告之际, 2011年1月14日央行发布消息, 从2011年1月20日起, 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由调整前的18.5%上调至19%, 达到国内实施准备金制度以来的历史最高。我们不要忘记, 上一轮国内经济一直延伸到中央空调产业的高速发展, 都是在政策大力推动背景下实现的, 中央空调产业若要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当然还得依赖政策的推动。我们看好2011年的中央空调产业, 就是基于对政策基本稳定的判断。央行此次突然上调准备金率, 说明政府对流动性资金收紧的愿望紧迫, 这就增加了2011年政策走势的不确定性。因此, 对于政策的把握或许成为品牌制定今后发展战略的首要参考。

年度总结等 篇8

中国网民的关注热点

在全球经济寒冬中,中国的互联网显得异常火热。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接近4亿,网民的民意指向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中国互联网数据研究公司万瑞数据依靠其互联网全流量检测平台,公布了《2009年中国网民关注热点研究》。我们挑选出2009年中国网民最关注的财经大事和房地产行业大事等两组数据,尝试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过去的一年。

大家

世界经济LV复苏

新年就像盛了一半的水杯,有人看半满,有人看半空。全球经济将不会出现一致性的走势。欧洲是缓慢L型复苏,中国是快速V型复苏,中国与新兴国家将最富潜力。未来全球所有议题都会出现中国的角色。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人认为中国会跟日本的成长模式相似,面临可能的泡沫化,但未必。中国2009年约有9%的增长,与日本20年前类似。之后,日本再没有超越10%的增长,却进入20年停滞。

中国与日本不一样。今天中国比当时的日本要穷,政府与人民都想富起来。此外,中国土地与人口比日本多很多,需要庞大的基础建设投资。其资产泡沫可通过政府干预,能避免日本悲剧。

(作者丹尼尔·富兰克林,原载《中国时报》。本刊有编辑。)

热议

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

日中韩三国贸易关系非常紧密。日中两国互为最大进口对象;中國是韩国最大出口对象。日本则是韩国第二大进口对象。日韩贸易方面韩国存在贸易逆差,日中贸易方面日本存在贸易逆差,韩中贸易方面中国存在逆差。如果三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则可实现贸易平衡。

笔者有三点建议:首先,尽快启动产官学共同研讨会;第二,促进日中韩投资协定谈判达成妥协;第三,常设日中韩商务论坛。

(作者渡边赖纯,原载日本《经济学人》周刊)

多哈回合要失败

世界领袖承诺在2010年完成多哈回合谈判。现在看,有可能再次以失败告终,那将给全球贸易体制带来致命一击。在过去痛苦的8年里,每次会议只是把难以处理的问题用铲子铲起来,却又扔到了前方的路上。世界贸易组织最起码的信誉正面临威胁。多哈谈判可能于2010年最终彻底崩溃。

(作者保罗·布卢斯坦,布鲁金斯学会,原载《外交政策》)

中国过剩没那么严重

现在普遍认为中国生产力过剩的理由是中国储蓄过剩和汇率估值低,中国公司享有低资本使用成本,从而导致投资过剩。但资本成本并不像通常想象的那么低。认为过剩的另一个理由是当前商品供应大于需求。这个看法与显示企业利润增加的一系列数据有矛盾。不能否认中国某些行业的过剩事实。由于信贷扩张,中国资本使用成本现在大幅度下降,这最终可能造成生产力过剩。但这并不是眼下的威胁。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动物》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超经典的单身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