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职业道德看法(共9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对于道德的强调一直影响着每一位中国老百姓。且不说那些古代先贤的至理名言,单说现在的道德劳模就有不少。道德是一种规范,一种约束,一种意识形态,它不是特定于某些人、某些领域,而是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都应该须具备的。现在我想谈谈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一些看法,不过我了解的一些事实不多,只能就事论事,可能有些偏颇。
书中写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有五点:(1)坚持真理,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2)爱岗敬业,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3)遵纪守法,不侵犯公众的权益;(4)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与人为善,积极开展友好的竞争。这些理应是每一个新闻传播者需做到的,不过在现实社会中,受到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又很难做到。如今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新闻从业人员让新闻界形象折损的事件仍然时有出现。如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最近再次“打假”取消两位摄影师的获奖资格,河北蔚县矿难中一些记者收取“封口费”等事件。当然,还有前几年的“纸馅包子”、“茶水发炎”、“有毒香蕉”、“注水西瓜”等问题报道和事件,都让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侵害,极大地影响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形象。这些事件所反映出的陷阱新闻、过度键入、疯狂炒作、浮躁和蓄意造假、超出道德底线、触犯法律等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道德有时也可等同于信仰,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可能大多数人对此会嗤之以鼻:我们怎么会没有信仰?我们信仰儒家学说,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倡导科学发展观,我们有规模庞大的共产党员群体,我们会没有信仰吗?可有几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的信仰(不绝对,党中央还是值得我们去拥戴的),倒是委曲求全、趋炎附势、争名逐利的例子不多,所以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谈不上有无“信仰”。而那些外国人不得不说,在信仰方面,确实做得比我们好。有人会说他们那些都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信仰,不科学,我们的信仰是符合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我没有什么意见,可我们绝大多人是否都做到了呢?做到了也不会有前面所举的例子了。相反那些有宗教信仰的外国人每当重要事件来临时都体现出了符合其信仰的理念,我们又该做何评论?信仰,哪怕带有迷信色彩的宗教信仰都是一种价值观的坚持,是任何胁迫都不能使之屈服的理念。比较中外记者,实在是相形见绌,难以启齿。在我看来,每一个新闻人在走上这个职业时都会有像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谋取幸福火种的理想,但却没有准备好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忍受宙斯的惩罚和神鹰的啄食。在这里,或抛弃理想的火种,或继续忍受折磨和痛苦,成为每个传媒人不可回避的人生命题。
这里举个例子:据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西部时报驻山西记者戴骁军接到山西干河煤矿矿工举报,41岁的矿工吉新红在矿内被闷死。事故发生后,煤矿未向上级报告,反而为闻风而来的各地的所谓“记者”发放“封口费”。9月25日晚,记者戴骁军拍摄留下了中国新闻界耻辱的一幕:一场矿难发生之后,真假记者争先恐后地赶到出事煤矿去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什么职业道德,什么新闻信仰在此刻早就不知道飞到那个旮旯里去了。可能我们会为此惊慌: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够让我们相信呢?我想说的是,新闻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一个人讲的真话,可以击破成千上万个人的谎言。甚至可以说,一场矿难发生后,几十名记者赶到出事煤矿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并不是中国新闻界耻辱的一幕。应该看到,在这些人群中,还有戴骁军赫然站在他们外边,以一个记者的良知,传递事实真相。无数事实证明,真相总在真相背后,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有良知的媒体人。可有良知的媒体人是占多数还是少数就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今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泛滥于世,这个时候稳定是重中之重(我们的领导人经常强调),而新闻媒体在现在的局势中就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是对坏习气推波助澜还是讲求社会和谐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我们必须作出决定。
可能我们会痛恨那些欺诈、丧失良知的记者们,但有时他们也是无奈的。上面例子中,煤矿死几个人和损失多少钱,不仅与企业的命脉相连,而且与官员的仕途相连。在权力和金钱夹缝中生存的媒体人,角色其实相当尴尬。无形的新闻纪律要求媒体人不能“添乱”,资本则胁迫媒体人不能“抹黑”。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为某些丧失职业道德和良知的记者开脱。人世间的事情之所以复杂,就在于任何事情的来龙去脉,无不牵涉诸多利益纠葛。试想,如果能让媒体在政府和企业之间保持独立品格,那就没有“封口费”之说了。说得更难听一点儿,政府履行了本职之责,矿难还会发生吗?矿难发生后,政府不配合企业买通记者,企业自己能“摆平”吗?企业只给记者“封口费”,能封住真相吗?政治是平衡的艺术,新闻也是,只不过,新闻平衡的是人心,而平衡人心的第一要义,就是传递、交流真相。曾经有人说,“什么事情放在中国就变得很复杂了”,我们且不论其正确性,但放在新闻行业却未为不可。
当出现造假新闻时,大众一直关注对新闻造假者的问责,但遗憾的是,鲜见媒体老总为之丢乌纱帽,更不用说主动引咎辞职了。而在国外,媒体老总因假新闻而引咎辞职,已成业内惯例。“记者”说好听点是传媒人士,说不好听点就是媒体老总的打工仔,那些造假新闻最后是从那些上位者流出去的,如果编辑把好关,老总严格要求,会有假新闻的出现吗?所谓“上行下效”,如果上面的人不允许,下面的记者们也不会没事找事做吧!
一、动画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的作用
动画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一) 提高画面的可视性
以往电视新闻是采用数字图表或播音员口播的形式来呈现的, 广大观众难以及时、准确地理解新闻事件, 新闻接受面较窄, 新闻传播效果不佳。而动画的运用可以改变此种局面, 在电视新闻播放的过程中, 观众可以直接观看动画, 进而了解新闻事件, 这使得新闻事件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与理解。以《新闻联播》中播出的《2012数字中国》来说, 其巧妙地运用三维动画来表达经济数据变化、人口数据变化、生产力数据变化等, 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据具象化, 还大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让人们更加关注和了解《2012数字中国》。
(二) 制作拍不到的画面
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动画, 还可以还原拍摄不到的画面, 如因为错过拍摄时间或条件不允许而无法拍摄到新闻事件的现场画面或新闻事件发展过程。在明确新闻事件及所需要还原的画面后, 动画制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制作, 将新闻事件相关的画面制作出来;在后续的电视新闻节目播放的过程中, 通过动画呈现、主播描述, 广大观众就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新闻事件。[2]
(三) 还原新闻事件现场
许多突发事故是无法预知的, 记者要捕捉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很难, 而观众对事故发生时的信息有着很强的需求, 单凭口头的描述有时候很难准确地表达出事故发生时的情况, 也不能让广大群众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比如, 各类空难的报道、对矿井事故的报道等。动画的运用则可以弥补口头描述的缺陷, 对安全事故或突发事故现场进行还原;在后续电视新闻播放的过程中, 广大观众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事故发生时的情况, 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为之付出一份力量。所以, 动画有效地应用于电视新闻中, 不仅能够还原事故发生现场, 将其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还可以大大提高电视新闻的效果。
二、电视新闻中动画运用的几点看法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 确定电视新闻中有效运用动画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动画在电视新闻中的有效应用, 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及总结自身工作经验, 提出几点看法, 希望对提高电视新闻效果有所帮助。
(一) 动画在突发性新闻中的运用
许多突发性新闻是无法运用真实镜头记录和再现的, 要想还原突发性新闻事件, 让人们能够对突发性新闻事件有系统的了解, 此种情况下, 运用动画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描述, 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整个新闻事件的还原, 最终以动画形式来播放, 最终可以使广大观众清楚地了解突发性新闻事件, 增强新闻媒体存在的意义。[3]
(二) 动画在预见性新闻中的运用
当然, 动画除了在突发性新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预见性新闻中的运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新闻事件的叙事时态为“过去时”或“现在时”时, 电视新闻节目中动画的出现, 不仅可以弥补已发生新闻事件无法拍摄的不足, 还可以以“将来时态”的动画语言向电视受众预告、推测事件将来的面貌和状况。电视新闻节目除了会对近期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播报外, 还会播放一些预见性的新闻实践。比如, 在进行“超级月亮”新闻事件播报之前, 节目组根本拍摄或采集不到关于超级月亮的相关视频或图片;此种情况下, 利用动画制作超级月亮,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呈现, 不仅能够让广大观众被超级月亮所吸引, 主动地了解超级月亮新闻, 还能为其后续观看超级月亮做准备。所以, 有效地运用动画还能够直观地呈现预见性新闻事件。
(三) 动画在图示、图表新闻中的运用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各种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 人们观看电视新闻节目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取信息, 满足自身工作或生活需求, 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很多观众对图示、图表类新闻提出异议, 认为很难看清或明白图示、图表新闻。针对此种情况, 将动画运用到图示、图表新闻中是非常必要的, 即利用动画能够将抽象复杂的事情或概念形象化、直观化的功能, 将图示、图表新闻直观且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让广大观众能够清晰且准确地了解新闻内容。[4]所以, 动画应用于图示、图表新闻之中, 既能够对理性的事物进行说明, 又能增加受众在视觉上的感性认知。
三、结语
考虑到观众的观看需求, 电视新闻中应有效地运用动画, 以此来增强电视新闻的呈现效果, 让广大观众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新闻事件。当然, 不同类型的新闻呈现效果不同、所要表达的目的不同, 所以在利用动画进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时, 节目组应明确新闻类型, 合理地运用动画, 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动画的作用,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率, 增强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柯.Flash动画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J].视听, 2016 (7) :73-74.
[2]许鸿飞.浅谈电视新闻中动画的运用[J].参花, 2013 (14) :121.
[3]田明星.论动画在新闻节目中的应用[J].活力, 2012 (10) :177.
2009年毕业的MBA签约比往年晚了大约3到4个月。一些在常规签约时间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同学,观望情绪重,一直会要等到Deadline才去签约——主要大家关心的主要还是年薪和户口问题,今年因为形式整体不理想,所以一些不能解决户口的工作,有些同学也签了。从同学们去的公司性质来看,去国企、民营企业的多于往年,自主创业的人数也有增加。
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过往几年的统计看来,MBA的就业行业和所去公司性质有着如下特点:MBA毕业生从事IT行业的仍然高居不下,达到21%,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占11%,在石油能源领域的占9%,机械制造业占7%,相当比例的学生毕业后还是进入入学前的行业。北航MBA学生毕业后高达30%的选择去国有和国有控股的企业;20%的选择在民营或者私人控股公司,这和民营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舞台和机遇给中国最新时代的MBA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6%的选择在外商投资企业,这部分的毕业生们向往西式的管理制度,渴望把自己所学习的管理知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在外商投资企业这个更复杂,更自由的舞台上进显身手——今年由于外企招聘需求的下降,国企,民营企业更是MBA们的首选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今年有一些签了外企的同学,到最后也会违约,回流去签航天系统内一些相关公司。可以看到“稳定”和“待遇”的诱惑还是魅力无穷。
长江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刘卫宇:
从去年10月开始,经济危机让金融业的招聘职位迅速缩水,连不少雇主部破产倒掉了。但长江商学院2009年应届MBA毕业生仍然有40%的人拿到了金融行业的Offer。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八成的学生找到了工作。虽然年薪的平均数尚未统计出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薪资水平基本可以与去年27万的平均水平持平。
我们通常都让学生一入学就列出一张有5到8个目标公司的名单,然后对这些公司以及所在的行业进行了解,研究和分析。总的说来,MBA学生在毕业后希望进入八个主要领域,包括金融(又含投行、PE和VC)、咨询、市场营销、奢侈品和管理培训生等等。学生会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织一些俱乐部,职业发展中心需要做的就是邀请行业内人士前来座谈,或者联系一些业内知名公司,让学生有机会前去参观访问,加深学生和公司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因为我们学生的数目不多,所以我们几乎对每一个人都很了解,这样就可以向公司做重点推荐。
中欧工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Tracy:
您好,我的个人简历如前所述,面对激烈的会计就业,我就本人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目前的个人所处的状况,浅谈个人的对会计的看法和个人规划。
1、对会计的看法
会计要求在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进行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既然要求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下进行,所以会计人员就必须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会计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具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会计相关职称证件是基础,会计经验是关键。会计监督要求对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这比会计核算要求就更加严格。
2、对会计职业的看法
会计工作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熟练的掌握会计相关法律的前提下,灵活的做账,所谓灵活的做账就是根据不同的会计主体的需要,在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下,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满足会计主体的需要,但这需要个人把握好度。因此,会计人员应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要格外小心谨慎。
3、个人3-5年人生规划
在毕业后的前两年内主要是学会熟练独立的做一整套账,以及公司报税,报表分析等相关的工作,在这两年基本上不打算调换工作,我希望两年后能稳定下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让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段时间我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考注会或者中级会计师。
希望贵公司根据公司需要和我的个人情况,考虑我的求职申请。
最后,感谢贵公司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申请,祝愿贵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刘红艳
作者:林火旺(台大哲學系教授)
分類:4.1/4.6
出處: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五卷第二期
一、前言
任何一個國家為培養其未來的社會成員,都會進行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目的當然和這個國家的未來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不同的社會在不同的發展理念、不同的理想公民形象下,會產生不同的公民教育內容和方法。我國是一個以實施民主憲政作為立國和治國藍本的國家,所以公民教育的目的當然應該是:充格,以使民主政治的發展能因其公民堅實穩固的民主理念和行為模式中,持續成儘管我們社會從上到下,對發展和建立民主政治的信心和承諾已無庸置疑,但是對於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卻普遍缺乏認知,所以當前我國的公民教育並無法有效地培養出合格的民主公民,本文擬從個人多年來研究道德哲學和自由主義的心得,提供所有參與公民教育之決策者參考。
二、民主社會與倫理重建
民主思潮自民國以來,一直主導整個中國人的心靈,「五四」時期絕大多數的中國知識分子都認為「民主」和「科學」是中國振衰起蔽的兩貼靈藥,尤其「民主」更是徹底改造中國體質的蔪新的思考模式。然而民主制度和中國傳統的君主政體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政治體制,中國傳統的思想中幾乎沒有民主的養料,所以數十年來我們在實行民主政治的過程中,充滿了挫敗、失望、和疑慮,社會的種種失序和亂象,以及立法委員和國大代表的粗俗演出,再再使國人開始懷疑中國人的社會是否適合實行民主?
民主的體制確實創造了西方枝繁葉茂的近代文明,但是這個體制背後其實是蘊藏了一整套自由主義的哲學思想,也尌是說,民主的政治設計是基於自由主義對人、人性和對人類社會整體的世界觀,我們雖然移植了西方的民主設計,卻忽略這個制度必須在特殊的土壤中才能生根發展。台灣社會目前所出現的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民主現象,歸根究底其實尌是因為我們只有民主的制度,卻缺乏民主社會應有的心態,我國的民主政治尌好像學西方人吃牛排,我們很想立即吃到好吃的牛排,卻不知道要享受牛排,必須先學會如何使用刀叉,用筷子吃牛排牛肉
當然也可以到口,可是會吃得亂七八糟,把原本一套漂亮的衣服都弄髒了。所以有人會認為,為了吃一頓牛排而弄髒一套有價值的衣服是不值得;正如有人認為,為了實行民主卻造成社會亂象和不安一樣的不明智。
實行民主政治,讓人民擁有更多的自由和人權,是不是必然會產生台灣社會當前的種種弊病?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西方的憲政成果尌是最好的例證,然而如果我們的社會要擁有民主而不要有亂象,我們必須重塑民主政治特有的世界觀,換句話說,我們必須以自由主義的精神和理念重建社會的倫理關係,才能使我們活得「自由」而且有秩序、擁有尊嚴而且能安心。在本質上,我們的社會仍然是一個以儒家為主的傳統社會,威權體制下的習慣和信仰仍然有形無形地主宰一般人的生活和判斷。所以儘管我們承認自由社會,尌會產生多元價值,因此意見不同在民主的社會中是常態,但是我們在真正面對不同主張時,卻依然是以真理的代言人自居,「自反而縮雖千萬吾往矣」尌可以合理化對異己的一切羞辱、打擊和排斥。把「自由」當成「合法自私」的荒謬想法,尌是我們社會的病源。許多關懷社會的有識之士,對當前社會的現象憂心忡忡,有人認為我們社會需要重新重視儒家倫理文化,才能拯救淪落陷溺的世道人心。這種主張似是而非,儒家思想和自由主義並非完全不相容,但是如果我們實行民主政治的決心不變,當前我們所最需要的是特屬於民主政治的倫理文化。事實上制度和思想是一個整體,制度是思想的外在呈現,我們不可能建構一套缺乏民主養分的社會關係,而同時希望民主制度能在這樣的土壤上開花結果。儒家文化和思想不是不好,只是完全以儒家倫理規範的社會並不能讓民主政治紮根、落實。
因此當務之急是:以民主政治的倫理重塑我們當前自由卻失序的社會,也尌是說我們需要一套民主的倫理,我們需要在個人享有充分自由的社會中,重新建立一套人與人之間的正當關係,使得自由不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其實如何讓個人擁有自由卻仍然維繫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一直都是自由主義理論的焦點。
三、自由主義和公民概念
當代民主政治的形成是奠基於自由主義的一些理想之上,所以要理解我們社會在實行民主政治所產生的病因,必須對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和德行有所認知。自由主義發軔於十六、七世紀的宗教戰爭,自由主義思想家呼籲以宗教的寬容消弭當時充滿爭議的教派衝突。事實上希臘和中世紀的主要思想家都樂觀的認為,只要透過人類理性能力的充分發揮,人類對於「何謂理想人生」自然可以找到一個客觀、正確的解答,所以政府的目的尌是如何促進和實現此一美好的人生。但是這種主張卻也賦予專制政權以「為人民利益」作藉口,進行其壓制異己、箝制言論的合法基礎,這也是異教徒遭到長期凌虐,造成宗教衝突的主因。從戰爭的陰影中自由主義思想家體悟到,人類對於何謂理想人生和生命的終極關懷存在極大的差異,因此,除非採取高壓強制的手段,否則很難用理性的方法達成相同一致的看法。也尌是說,他們認定人類對生命意義的歧見是一個永恒而無法消除的事實,因此政府存在的功能並不是為了實現某一種特別的理想生活方式,而是要
使所有擁有不同生命態度的人,都能在一個公平的條件下,自由的追尋屬於自己的特殊生活方式,實現自己對生命的承諾。
所以自由主義的基本假設是人的平等性,其政治設計尌是在寬容和尊重不同的價值理想的前提下,建構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合理接受的公共制度。民主政治的各種設計尌是為是實現這樣的理想,所以給予人民有平等的基本自由,以決定公共政策;在不違反公共規範的前提下,自由的安排個人的理想人生。因此自由主義所關心的兩大核心問題是:(1)如何界定政府權威和個人行為之間的適當關係,以提升和保障個人自由;(2)承認多元價值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如何使擁有不同想法的人卻能形成一個共利共榮的社會。
事實上自由主義的民主制度尌是要為具不同生命理想的所有社會成員,建構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公共規範,使得民主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在彼此尊重這個共同的規範中,過自尊、自由的生活,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個人要擁有真正自由、尊嚴的生活,必須公領域的秩序和規範先受到尊重。也尌是說,只有在不違反公共規範的限度之內,個人才能自由的追求屬於自己特殊的價值理想。這種尊重公共規範的德行是民主社會中「公民」的概念,換句話說,民主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同時具有兩種身分:「公民」和個人,一個自由而有序的社會,必須每一個個人都能做一個稱職的公民。所以一個夠格的民主社會成員,不應該只是具有法律上「公民」的身分,還應該具有道德上合格公民的基本德行。
因此民主社會中一個合格的公民,不只是年滿二十歲、沒有受褫奪公權之制裁、有行使公民權利之起碼能力,而且還要滿足一些現代公民的積極條件,如:有能力和不同意見者平等相待、尊重每個人的基本自由和權利、理性溝通和討論、容忍不同之價值理想、尊重公共規範、履行個人應盡的義務等。事實上,在多元衝突的民主社會中,只有當公民普遍具有這些德行之後,個人享有充分的自由而仍然「亂中有序」。
四、對公民道德教育的幾點建議:
從前面的論述中,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民主社會要能真正開花結果,需要營建一個適合民主成長的環境,而如何調適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以開創一個適合民主倫理的土壤,實在是我們當前公民教育的重要課題。因此,如果我們培養出真正具有民主品質的公民,除了要教育民主公民應有的知能,如: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瞭解憲政民主的基本常識、認知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學習參與社會之必要技能之外,最重要的則是自由主義精神和理念的陶冶,以及公民德行的養成,因為缺乏公民德行,一個自由的社會,人民會濫用自由而不知節制;而一個擁有自由卻不知尊重他人自由的社會,其結果必定是: 大家的自由都不會得到有力的保障,自由社會也將無法持續存在。
因此公民道德教育應該是公民教育中最根本、也最核心的部分,對於公民道德教育的具體做法,我有以下幾點建言:
(一)對高中以下學生的公民道德教育:
高中以下的公民與道德教育目前仍以儒家的倫理德目為主,事實上這對訓練民主社會的公民德行而言,並不是最適當的教材。因為這樣的德目內容雖然不致於和民主社會應有的倫理相背,但是由這些德目所建構的整體人生觀,並不是自由主義的人生觀,所以無法對民主生活中實際的重大問題,提供具體的指引。事實上對自由主義而言,社會的多元性是自由環境不可避免的事實,儒家的人生觀或宇宙觀只是諸多觀點中的一個,並不是所有人的心性都適合這樣的人生理想。因此如何在高中以下公民與道德教材中融入自由主義的德行和理念,以成功的培養未來公民具有民主的品質素養,是當前公民教育的首要工作。
然而由於我們現在缺乏這方面的師資,因此可行之道是集結政治、法律、政治哲學、倫理學、教育等各方面專家,審慎的重新編寫各級學校的公民與道德教材,這樣至少使得教授這門課的老師,可以從教材中學習民主政治所植基的根本理念,也可以較正確得掌握民主社會所最應該強調的公民德行。
(二)對大專以上學生的公民道德教育:
1〃加強哲學思辨的訓練、開設倫理學課程:
道德教育應該是一個講理的教育,如果教導道德而不能以說理的方法說服受教者,道德規範會變成教條、口號。因此大專學生是理智成熟最重要的階段,應該強化其哲學教育,強化其思辨訓練,使其有能力知道倫理道德存在的理性基礎,如此道德才能因理性的接受而內化成個人的人格。而倫理學尌是從哲學推理的角度談論道德問題,所以是大專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礎,應該成為大學院校通識課程中必要的課程。如果由於國內研究倫理學的學者有限,至少應要求各大專院校將哲學概論或理則學列入通識學分中,以培養知識分子普遍說理和推理的能力,養成說理的習慣,使多元社會以講理解決衝突,增進多元的互尊以及和諧理性的發展。
2〃工程倫理、醫學倫理、企業倫理、新聞倫理等專業倫理課程哲學化:目前國內開設專業倫理課程的學校並不多,但是最近已有趨勢顯示專業領域對倫理課程的重視,但是根據我的理解,這種課程多由專業領域中的教授擔任,但是由於他們對倫理學的知識涉獵有限,所以通常無法處理從理性的基礎建構專業的倫理規範,因此所教導的倫理規範,多基於經驗或親身感受,而對於缺乏人事歷練的學生而言,只是紙上談兵,流於形式。因此今後這類課程應該由具有專業倫理學訓練的學者授課,或由倫理學者和各專業領域的專家共同授課,以實務和理論配合,應該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對社會大眾的公民道德教育:
1〃國會殿堂的打罵、鬧場等種種肢體抗爭,都是由於欠缺民主素養和風範所致,我們不能只是消極的引以為恥,更應該透過大眾傳播媒體積極的邀請專家學者,以理性的方法分析指出,為什麼不能以「替天行道」作藉口隨便出手打人?為什麼不能假藉「民意」之名口出穢言?我們應該利用大眾媒體的廣大功能,給
予社會大眾民主政治的機會教育,使我們的一般人民能從似是而非的反民主動作中,更深刻的體會民主政治的真諦、學習如何正確的選擇夠格的民意代表,以及理解自由主義的倫理和尊敬法律、公權力的必要性。
2〃集結現有一些以提升文化、重振倫理為目的之民間基金會,將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結合學術界有心人士,作整體的配合、規劃和設計,使得民間的力量不致於只從事一些零星、細瑣、不相關連的努力,而使各個團體單獨面對如此艱難的工作,產生有心無力的感觸。
五、結論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不仅需要千万计的高级人才,我们还需要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如此大的发展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坐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策带来的辉煌明天,而应当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达成既发展自己,又实现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目标的双赢。而其中,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多方位合作无疑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值得我们不懈地探索和勇敢地实践。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指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校企合作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制度的基础,它关系到“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能否正常有效地运作。
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动力源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力支持”。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1.转变观念。
学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学校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学校应当转变观念,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带动专业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
2.组建机构。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整体联系与合作,因此必须有一个机构来统筹规划,这样才能做到有实效地开展工作。机构要有专门的章程、明示的职责与义务等,规定每年开展一些活动,如:共同研讨学校的教学改革方案,反馈对毕业生(实习生)的评价,等等。
建立类似的机构,对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有效的约束和保障。双方的职责、义务明确以后,开展工作就比较“顺理成章”了。
3.听取意见,进行教学综合改革。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要多听取意见和建议,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
(1)推进学校的专业改革
每一所学校所处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同,生源的基本条件不同,最终的服务对象不同,就应当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体现所服务企业的需求。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注意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学分制、选修制来具体落实。
(2)修订专业教材讲义
校企合作使得专业教师能够经常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直接接触具体的新技术、新工艺,返回课堂进行教学时一定能够“言之有物”。学校应听取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补充和修改教材与讲义,使之更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3)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仅靠一本书,学生不会有直观的感受。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充分发挥企业直接反馈信息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4)促进“产学研”工作
职业教育需要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但要有针对性地开发项目,还需要企业的支持,因为企业最了解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的情况。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研究课题、参照对象、实践条件等,学校的科研课题也可以主动配合企业的业务开发。这样的“产学研”工作才是真正有效的。
4.双方联手,建立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中,学生实习是重要项目之一。学生在校学习了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后,还需要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进行“真刀实枪”的磨练,使自己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然生产实习的时间既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进程,又要兼顾企业生产的需要。
四、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真正实质性的合作并不是很多。影响合作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企业方面。
(1)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回馈社会的自觉意识比较强。但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只对能立即带来利益的成熟技术感兴趣,没能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不能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学生不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实习,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增加了企业负担。短期内的“无效益”,使不少企业没有合作积极性。
2.学校方面。
由于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必然会带来学校管理模式、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对学校职能部门和专业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上好课,而且要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他们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同,实践能力不同,对教学的理解把握也不同,推进的难度很大。
另外由于下企业指导老师的业绩考核、工作量难以统计等原因,因此对学校的业绩考核、津贴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解决措施
1.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
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要意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认识到开展校企合作是提升企业形象、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
2.学校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
学校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考取资格证书,进行学历学位进修;要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要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兼职上课。学校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确定引进对象,定期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和指导青年教师实践等工作。
六、结语
校企合作并非简单的人才标准对接和订单式培养,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驱动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一种有效机制。职业学校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获取市场信息,主动与企业联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韩建民, 焦丽芳等.用企业经营理念构思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3, (3) .
[2]张世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11) .
【摘要】职业高中学生生源差,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学习习惯不好,兴趣不高,要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应当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创新让学生喜欢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激发兴趣;讲究实用;教材应用和教法要灵活;联系生活
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本身语文基础较薄弱,又没有很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些还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学不学无所谓,甚至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观点,以致学生更加放松对语文的学习。
还有一大部分学生,上职高的目的就是混日子,对语文根本无兴趣可言,原本比较有意思的语文课,在这些学生的眼里也变得枯燥无味了。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师就应该改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让学生喜欢语文,使语文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觉得在具体教学中,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情趣,使学生“乐学”
首先,教师要想方设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感兴趣,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所谓的“乐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亦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便有了无穷的学习动力。因此,要提高职高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认为首先应从导语入手。
教师可以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导入:
(1)、讲故事 可选择与作者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故事。
也可结合课堂情境,只要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都可,目的就是先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设悬念 将课本中的重要内容提出来,让学生思考,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学生急于知道答案,就会认真听课。
(3)、唱歌曲 唱歌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轻松、愉悦。
(4)、朗诵
在诗歌和散文的教学中,朗诵是最好的激趣方法。可以播放录音,调动学生的朗诵热情;也可以选择多人朗诵,以对比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诵欲望,然后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中。
(5)演讲 指定演讲 可以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即兴演讲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演讲话题尽可能让学生感兴趣且有话可说。
二、讲究实用,使学生“想学”
1、力求学有所获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二者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学生学有所获,但又不能太拘泥于教材,否则,更让学生感到难而却步。可以从教材中提炼出一些对学生更适合的东西,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语文的作用。
如,具體教学中,除了尽量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外(如每一课的生字生词是必须掌握的),还可以侧重于学生的道德思想的感化教育;或侧重于情感的熏陶。有些文章就把它作为朗读教材,引导学生的诵读,如舒婷的《致橡树》,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有些作为德育教材,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如职业模块中的课文,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一课都有一个德育方向;有些文章就把它作为个引子,由此,引出学生对话题的讨论;有些文章就把它作为写作的典范,从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去分析。语文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我们就应该让他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感受它的千变万华的同时,喜欢上语文,并且学有所获。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学习有收获才是最重要的。
2、力求实用
首先,注重对学生口语的训练,因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要与人交往,必须掌握一些社交本领,会说是最基本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大纲、新课标都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每位毕业生的面试成功率,就业、创业与发展。很难想象,一个沟通交流能力弱,交际水平差的人能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要提高中职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训练其善于听,会听,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其次,要会说,要根据说的对象和当时语境,讲求方法方式,随机应变,说得恰到好处,说得要委婉巧妙,说的令人信服。
其次,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除了提高一般文章的写作能力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应用文的创作。在职业模块的教学中,指导思想就是“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教师将重点放在实用文体的教学上,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实用文体的应用和写作,使学生多掌握一种本领,为将来职业选择多一条道路。
三、教材应用和教法要灵活,使学生“易学“
由于职高学生的特殊性,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足,这对语文老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勇于改革,敢于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新课堂设想。课堂教学绝不会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外,力求做到的就是,因材施教,以生为本,以课堂为目标,灵活应用教材,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我想强调的是:
1、以生为本,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其感兴趣的地方再逐渐引导。语文本身就是很宽泛的,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作为一个方面学习的典范,不一定就拘泥到一篇文章中。
2、在部分教材的处理上尽可能做到“化难为易”“ 化精为粗”,争取让学生学有所获,否则,适得其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收效甚微。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善于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博学”
其实,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从而重视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关注语文,学习语文。如留意我们看到的标语,广告牌等是否有错别字;找出我们平时收发短信时,出现的错别字和病句;关注与节日有关的知识和文章;参加与节日有关的写作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和心得;关心国家大事;注意与各科的联系,如德育课与语文的学习就密切相关——德育课中讲到的树立职业理想,对人生进行规划,讲究职业礼仪,如何融入社会,如何用哲学的观点看待人生等等。德育中渗透着语文,语文中渗透着德育。教师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养成喜欢学习和善于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使自己变得“博学”,在自身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同时,进而使全面素质得以提高。
总之,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体验到语文的重要,能够自觉地学习语文,并终身以之为伴。
参考文献: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45400)杨承友
提要:
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增强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可操作性。关键词:中职
学分制
看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制度,这是教育教学制度的创新,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实行分层次教育,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合理化、专业化,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合理化、科学化;有利于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为人的终身学习及建立学习型社会创造条件;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更完善、上水平。
利川职校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教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需要的更加灵活、开放、高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模式,更好地实现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特在2008级中专生班级中试行学分制管理。在试行过程中,领导重视,成立专班,添置实习实验设备,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组织骨干教师和相关人员起草了学分制实施方案、教学大纲、不同专业课程编制计划、不同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德育及美育实施方案等,为试行学分制创造了基本条件。但是,在学分制试行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课程开发不足,系统性欠佳;师资的管理使用欠合理,没有很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的转岗培训较滞后,职业转换能力差;学生教育管理有漏洞,缺乏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学习,自主性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对停学后的及时复学驾驭不够,顶岗实习的服务指导、监督管理及考核评比办法不够完善,对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情教育较少,导致流失学生数有所增加,就业安排上存在随意性,就业成本较高,就业质量不太理想;必修教材使用上没有稳定性,给考核评比带来了随意性。
根据以上问题,我认为学校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增强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可操作性。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要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发[2002]27号),开发或引进相关部门测评、符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教学 管理软件,装备相关部门,增强学分制管理的可操作性,提升学分制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
2、要进一步加强对师生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宣传、培训活动,积极争取就业服务机构、学生实习和就业单位以及广大家长对学校推行学分制的认可和支持力度,消除他们的各种顾虑,扩大其社会参与面,使大家共同去完善它、执行它,使学分制管理制度成为大家的共识,使之成为塑造人、培养人的好法、良策。
3、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从目前来看,作为一所山区职校来说,我校的条件是比较差的。学分制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需要学校提供大量的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课程和多样化的选修课,要克服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要避免黑板上阉猪、种树等脱离生产实践活动的纯理论式教学方法。为此,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起了旅游及饭店专业实训室、机电及电子专业实训室、财会专业模拟实验室、数控机床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语音教室、舞蹈室、多媒体演示教室、建立校园网络系统等。但是,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业务需要,尤其是实验室、实训室的规模太小,数量不足,机房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要逐步创造条件,在校园内满足工学交替,创办勤工俭学工厂、实习农场、社会化服务网点,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学岗位。
4、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施行学分制管理的关键。目前,我校教师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在:中、老龄教师多,有青黄不接的危机存在;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不调,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较少;能够胜任大量选修课的教师配备不足;实习实训教师缺乏;不同学科的教师内部结构也不协调,导致工作量奇轻奇重(多的每周达50余节、少的只有5—6节)的现象。对此,我认为,学校要大力鼓励教师参加转岗培训,学习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把自己打造成“双师型”、多面手的教师,努力提高自己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能力。在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批行业专家来学校任教,提高教学质量。
大力培养和引进“双师型”、多面手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1)、将现有的专业教师送到专业对口院校进修,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水平。(2)、将富余文化课教师送到有关培训机构进行转岗培训,提高其职业转换能力。
(3)、将相关教师送到大中型企业去顶岗实习锻炼,提高其实习实训能力。(4)、招聘优秀技能人才。
(5)、聘请能工巧匠、行业专家任兼职教师。
5、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特色课,扩大选修课规模。我校的专业多,2 头绪繁,一下要做得尽善尽美,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要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文化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课是学生的必修课,要突出这些课程的教学力度,以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得以实现。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构成学生的选修课系列,要创造条件,大力开发和引进选修课,合理安排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合理、科学、均衡地设置各类课程,确定各门学科的学分,鼓励学生多选修,自主选修,组织好教学管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6、解决好学分制管理下的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到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困扰中职学校发展的两大难题是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招生问题,在我校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办学规模在逐步扩大,基本上解决了这个“进口”问题,而毕业生就业问题,现在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要解决毕业生“出口”问题,我认为,必须研究制定一个长效机制,确保毕业生顺利“出口”,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考试考核制度,处理好“滞后生”问题,坚持合格一个,毕业一个的原则,保证“出口”产品是合格品,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
(2)、开展校企、校校“联姻”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我校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实质性尝试,如:与中国长航集团宜昌造船厂合作开办船舶班,与湘鄂情饮食集团公司联合开办餐饮班等,但还不是很稳定,今后要加大力度,加强与“联姻”单位及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工作,真正发挥“联姻”作用,不能只有“联姻”,没有“结晶”。
(3)、最好采取6月、12月两期集中安置方式,降低就业安置成本,避过就业安置高峰期。
(4)、为了解决学分制下就业安排的不集中现象,可以考虑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服务处,收集可靠的就业信息,给需要安置的学生及时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的就业成本和就业等待期。
(5)、在学分制管理下,由于学生就业比较分散,一次性就业人数较少,学校还可以与有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联合安置学生,确保学生的就业。
中职学校推行学分制管理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这个新鲜事物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中等职校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01]3号。
1、中西新闻道德准则都强调新闻要服务最广大的公众,要符合受众的利益,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将受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个人名誉及人格、隐私权。
2、中西方都强调新闻真实性的至关重要地位强调新闻工作者的第一责任是报道正确的事实,报道新闻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禁止虚构或制造新闻。刊播新闻报道要署作者的真名,刊播了失实报道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更正致歉,消除不良影响。
3、新闻报道要维护国防安全,保守国家秘密。
4、新闻报道不应存在偏见,不能用舆论影响法院判决,维护司法尊严,依法做好案件报道,不干预依法进行的司法审判活动,在法庭判决前不做定性、定罪的报道和评论。
5、强调新闻工作者的个人职业操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见闻和经验,不受外部利益影响,在行使表达自由的权利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肩负的责任,不得有害公共利益。
6、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7、以正当手段采集信息,注明信息来源和做好保密工作。
不同点
1、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报道坚持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心声相结合,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而西方新闻道德准则则认为新闻事业为神圣的职业,新闻记者只需写出心目中认为真实的事物,对于任何方面都不得接受委托与义务,强调新闻绝对自由。
2、中国新闻道德准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而西方报道的内容则较为宽泛,其中还特别强调了对犯罪事实的报道要谨慎而不能存在偏见。
3、在中国新闻作为一项社会事业,不应掺杂广告等商业因素,应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而西方新闻界则具有商业性质,带有一定的宣传色彩。
【新闻职业道德看法】推荐阅读:
论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09-06
我对律师职业的看法09-09
新闻采编/新闻摄影简历09-14
小新闻新闻稿范文800字05-26
新闻编辑学 练习3 新闻报道策划06-03
新闻网络部——新闻稿的写作培训07-14
调研新闻稿件05-24
新闻选题说明05-25
时政新闻论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