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记叙作文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理想的记叙作文

理想的记叙作文 篇1

我的一个好朋友迷上了“算命”,成天沉溺在一堆塔罗牌与星座书中不能自拔。那天,她竟给我算了一卦。完事后推推鼻前的眼镜,神经兮兮地说:“经过我的精密计算、查阅大量书籍,断定你是一个将信仰寄托在书籍上的人。”“不会吧?”我瞪着眼睛问她,看着她信誓旦旦的样子,心里半信半疑的。

时间过去了很久,这次的小插曲早已成了落了灰色的记忆,在我的大脑搁浅啦。

当我浑浑噩噩不知所措时,我看到了中国新生代作家的文字,我觉得似乎又找到了遗失的理想的风筝。我喜欢他们那些从灵魂中流泻出的文字,喜欢他们字里行间的伤春悲秋,喜欢他们对文字的痴迷。当然,若只是因为一次迷信的算命或那些文字便草草树立了所谓的“理想”,似乎太轻率啦,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是这件事——

我见几个孩子捧着书,开怀大笑着。笑着笑着,竟笑出了泪花,更有甚者,一边笑,一边“哎呦,哎呦”的叫着肚子疼。我望着他们稚嫩的面庞,一瞬间竟有点羡慕他们。羡慕他们可以不用伪装的大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既然不能做永远的孩子,但若是能用手中的笔为他们创造欢笑,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么?况且还能让童心永驻,做一个“老孩子”。

其实我明白要当上作家谈何容易,所以我计划除了认真学习。增长课外阅读量外,更是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懂得处处留心寻找生活情趣的人。只有这样,写出的文字才是明媚的、使人快乐的。

理想的记叙作文 篇2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要改变当下高中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 也应该寻找属于它的理想支点。

(一) 体验、感受, 引入源头活水

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 并且带着情感去写, 就应当引导他们去体验、感受, 为写作引入源头活水, 因为生活永远是写作的丰富源泉。

(1)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 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如游校园赏春光、沙滩放风筝、山顶观日落等, 可按五人一组展开。活动归来之际及时整理思想, 填好观赏、体验记载卡, 并推选代表予以交流。

(2) 设计、组织班级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 有关代沟、责任的辩论赛, 为汶川大地震献爱心的捐助等等, 让学生人人参与, 展开互动, 通过活动提高其组织、联络、写作、演说、评价等综合素质, 同时培植他们人文精神的种子, 让他们的心灵开出真善美的花朵。这些班级活动无疑“厚积”了学生的材料仓库。

(3) 本着“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原则, 适时地、有计划地组织文学欣赏及艺术创造活动, 也很有必要。如高一上学期结合新诗教学, 可组织开展“读诗·诵诗”的兴趣活动;高二上学期结合古典诗词教学, 可引导开展“赏诗·评诗·写诗”的美育活动;高二下学期结合戏剧文学的教学, 组织学生成立戏剧兴趣小组, 进行课本剧的编演;为配合散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教师可挑选一组美文, 组织学生完成由“配乐朗诵”到“美文评赏”的实践创造, 让他们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 大大增添其文学素养。语文教师自身要有热情、有激情地去引领、去示范, 才能培育出一朵朵绚丽的文学、艺术之花。

(4) 根据校情、班情, 为学生设计、提供假日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也势在必行。如城区学生可参观走访社区、安居小区, 畅游水上公园等, 触摸城市生活的脉搏;乡村学生可以通过耳濡目染, 真切地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清新气息, 从家乡的饮水改造、电网改造、通信建设以及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 捕捉党和政府的惠民之光;也可以前往父母打工的公司、工地, 去近距离地体验父母劳作的艰辛, 了解他们作为一个“城市边缘人”的种种疾苦, 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

(二) 打通读写, 强化文体训练

打通读写, 要充分利用教科书。

1. 从细微处入手, 剖析一点, 练写一点, 获益一点。比如我们完成了郁达夫《故都的秋》三、四段的品读教学, 就可运用作者“借助五官感受写秋景, 让大自然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的技巧, 练习写“校园春色”“故乡冬景”之类的短文。又比如在教学史铁生《我与地坛》写母子亲情这一章节后, 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史铁生“借助细节描写, 运用朴实语言, 浓化母子深情”的表达技巧, 再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完成表达亲情、友情以及师生情的小练笔。有了课文“例子”的“读”, 再“点击”生活用心地“写”, 这种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实弹演练”, 能说没有体现“打通读写”的思想?

2. 从大处着眼, 通过课文“例子”的“读”, 帮助学生整合课本资源, 总结“写”的要领, 了悟打通读写的真谛。不妨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节选小说借林黛玉的眼睛洞窥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 体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我们能够在细“读”中挖掘以下“写”的资源: (1) 本文人物出场的艺术妙笔——既有“三春”的“形出”, 又有王熙凤的“声出”, 更有混世魔王贾宝玉的“神出”, 而人物出场与人物的性格特征息息相关, 体现出曹雪芹的匠心。 (2) 作家写人, “言为心声”——王熙凤、贾母、贾宝玉等人对林黛玉的情感态度, 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了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诚如高尔基所说的“由说话看出人来”。 (3) 映衬妙用, 虚实相生——写王熙凤、贾宝玉的衣饰, 是为了映衬其人;点示潜台人物——贾政与贾赦, 是为了映衬出场人物, 是难得的“闲笔”;写宝玉上场之前, 王夫人的一番描述, 是以虚衬实, 为了凸显宝玉不拘小节、冥顽叛逆的形象。另外还有词语的锤炼、动作神态的点染等等。这些“读”出来的课本资源, 对学生“写”活笔下的人物是不无裨益的。

3. 站在提高学生文体训练能力的制高点上, “打通读写”意味着必须遵循有序、规范的原则, 切忌盲目、随意。

语文教科书的分工基本明确:高一着重培养记叙能力, 高二着重培养议论能力, 高三进行综合表达、定向写作。为改变作文教学随意、无序的状况, 我们应建立针对非毕业学段作文训练的简明学案。

如:记叙文训练简案

第一板块 感知 表达

(1) 写一个表现自然美的片断 (借助五官感受)

(2) 写一个反映行为美的片断 (运用动作神态描写)

(3) 写一个感悟生活的片断 (记叙为主, 议论为辅)

(4) 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断 (写景为主, 抒情为辅)

(5) 写一个虚实结合的片断 (实写铺垫, 虚写升华)

第二板块 记叙事件

(1) 写出事件的情趣 (侧面烘染, 细节刻画, 运用俚语、流行语)

(2) 写出事件的独特 (抑扬结合, 运用欧·亨利式结尾)

(3) 写出事件的波澜 (设悬念, 埋伏笔, 对比, 运用误会)

(4) 写出事件的新颖 (小中见大, 由点到面, 虚实相生)

第三板块 描写人物

(1) 用几件事写一个人物 (注意几件事的详略和角度)

(2) 运用对比手法写两个人物 (注意主次安排和衬托运用)

(3) 写一个群体中的几个人物 (注意个性化的表达和人物出场设计)

(4) 写生活中真实的人物 (注意记实手法与虚构细节的结合)

应该说, 以上这个学案较好地利用了教科书的营养, 并适时拓展, 体现了“打通读写, 强化文体训练”的思想。实践也证明了它们的可行性。

(三) 搭建平台, 共筑创造妙境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翔。”正像鱼儿腾跃应借助浩瀚的大海, 鸟儿飞翔需倚赖高远的长天一样, 高中生写作要想放飞理想的鸽子, 也必须搭建平台, 构筑创造妙境。

这个平台包含交流、互动、辐射三个基本元素。

1. 交流

(1) 交流节假日搜集的作文素材

可登台演讲, 可小组传阅, 也可摘要刊于班级黑板报。

(2) 交流优秀作文

适时地组织作文自改, 同桌评、小组互评后, 再挑选一组佳作, 请作者登台朗读, 然后由学生畅所欲言, 评议高下。

(3) 交流写作的成功经验

组织一场写作经验交流会, 请拥有一定写作成就的小作者交流心得, 介绍经验。

(4) 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

一方面由学生选取精美作品, 进行朗读、品评;另一方面也可介绍学生自己阅读某一类作品的心得。

2. 互动

互动是技艺的切磋, 是思想的碰撞, 是情感的提升, 是知识的交流。而互动作文的滋味更美, 果实更甜。

(1) 生生互动

示例A:小组作文接力赛。教师拟出组合题《生活的酸甜苦辣》, 安排学生4人一组, 在小组长策划下先集中讨论, 再独立写作, 最后统一组装, 让人人都露一手!

示例B:构建互动作文网。提供一篇高分作文, 先由小作者本人总结写作体会, 再遴选两名写手从不同的视角对作文进行简要的点评, 最后由语文教师写出“互动综述”。“三位一体”的探究活动, 会美不胜收。

(2) 师生互动

语文老师勇敢的“下水”, 严格的示范, 可以营造师生互动的妙境, 化解学生作文的苦痛。

示例A:笔者出示下水散文《为女儿感动》, 组织开展“读”、“议”、“评”、“讲”系列活动。“读”——由一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朗读此文, “议”——学生互相商议, “评”——各小组推举代表上台发言, “讲”——由学生现场提问, 笔者作答。提问涉及写此文的意图、构思经过、写作感悟等多个问题。

示例B:笔者出示下水诗《母亲·烟》原稿, 组织学生开展评改活动。四人一组, 讨论修改。注意:从词语的锤炼、诗句的简洁与照应, 诗意的铺垫及点化等方面入手。学生登台交流, 明确:修改要有针对性, 说明理由;评价也要恰如其分。最后由语文教师点拨、小结。

3. 辐射

每一个创造者都是渴望成功的, 而青春勃发的高中生朋友更是期待拥有一份成就感, 期待自己辛苦打磨的作品多渠道地得以辐射, 从而收获属于他们的快乐。

高考材料作文的记叙文写作 篇3

既然要写一篇确定了“立意”的文章,人们很自然地认为议论文要好写,因为自己读出的“立意”,直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可以了,然后展开论述,一篇文章自然就写成了。那么,材料作文难道就不能写记叙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南京师范大学的何永康教授今年特别强调:材料作文也可以写出出色的记叙文,不是像中学语文界所传的那样,写记叙文得不了高分,我们要鼓励学生写记叙文。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必须过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

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出色的考场记叙文呢?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考作文可以写记叙文,写好自然可以得高分。

我们不能受别的不正确的思想的影响,认为阅卷老师只要看到记叙文,就不会给高分。

阅卷老师是公平公正的,只要是好文章,分数自然会提升。反过来说,如果写的是议论文,只是普通的三段论,只是论据的堆砌,分数肯定不会高。所以,老师给分的时候,看的不是文章的文体,而是文章的质量。

其次,根据材料作文题写出的记叙文要想出彩,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就是所给材料的“立意”,“形”就是学生们所用的材料,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相同的主题,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与所给的材料立意“神似”,而且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了,文章中不一定要出现直接揭示主旨的句子,有时,在记叙文中突然出现这样的议论句会让人感到很突兀。

其实写好记叙文并不容易,要想“神似”,不能追求“形似”,要求我们学生在写作中有巧妙的构思,“构思”更是一件难事,因为很多学生只满足于将一件事叙述完,没有“设计”文章的意识。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来就会构思,这主要来源于阅读积累,特别是精品散文和精品小说的阅读。我们从《项链》、《麦琪的礼物》、《药》等作品中品味到了构思的绝妙,所以多阅读,可以为写好神似的记叙文加分。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神似”不是简单地将材料中的故事换个汤水,如:今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是“探险者进入山洞,点燃的蜡烛改变了洞中蝴蝶栖息”的故事,对于这则材料,其中一种立意就是“不要惊扰美”,于是就有孩子写出了类似《桃花源记》的文章,讲一个人进入美丽的“仙境”,影响了仙境中人们的生活,故事与材料如出一辙,纯粹是剥去材料的外衣,又给材料加了另一件衣裳,这不是“神似”,这是照搬照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骆冬青说:“扩写,改写材料是记叙文的灾难。”真正的“神似”是灵魂的碰撞。如:今年江苏高考范文《寻找适宜的环境》,讲述的是一个老箍桶匠排除外界干扰,追求本真的故事。恰好与材料中的蝴蝶退到山洞深处异曲同工,构思巧妙耐人寻味。特别是范文《小巷深深》,用抒情的笔调描写出小巷的变化,带走了童真,带走了宁静,带走了自己淳朴的感情,借此表达对小巷所代表的文化因遭遇现代文明冲击而消失的慨叹,不仅材料立意新颖,而且意味深远,读后留给别人深深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的“神似”。

所以说,精巧的构思要立足于生活,要求学生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不能只是浮于表面,只满足于自己读过的“别人的故事”,要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才行。

记叙文精巧的“构思”还需要“语言”作为载体,语言要自然,追求特别,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属于自己的不等于现在网上流行的“网络用语”,作文写作是语文规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属于自己的语言应该是在符合规范的基础上,“自然生动”的语言。运用这种语言来表现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让改卷的老师为之一振,这就是出彩的地方。一个“癞疮疤”的外貌可以让人记住一个阿Q经典的外形,一句“穿着长衫喝酒的唯一的人”让人们记住了可怜的孔乙己,一句“生存还是毁灭”的语言让人们记住了哈姆雷特。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那些作家们总是别出心裁地运用属于自己的语言为我们描写出经典的细节。作为中学生,可能没有那样的手笔,但是可以写得让老师有“亏他想得出来”的想法,这样亮点就出现了。自然就能为精巧的构思助一臂之力。

面对现在的高考,只有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用生活充实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用生活的“灵魂”写出自己作文的“灵魂”,使之与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相吻合,追求“神似”,追求“神不散”,那么,我们的文章一定是出色的。

我理想的职业记叙文作文 篇4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作家。

小时候我每天睡觉前都要听父母娓娓动听的给我讲故事,渐渐地,我长大了,可以自己读故事了,就让父母给我买了一大堆的故事书,时不时抱上几本,去清净的地方阅读起来。

我的胃口又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了起来,《青蛙王子》、《小红帽》这些故事已远不能满足我阅读的胃口了。后来,我开始读一些儿童文学,发现自己已被书中一波三折的情节牢牢吸引住了,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悲欢离合,常常提心吊胆。

现在,我发现书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排列,它更多是蕴含着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自己心中的思想。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种成为作家的冲动,想要用文字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让他们指引我造出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

理想作文1000字记叙文 篇5

人的理想是美好的:有人想做“园丁”,去灌溉那些“祖国的花朵”;有人想当“白衣天使”,用自已的“法术”去解救那些遇难的人们;有人想当军人,保证国家的治安;有人想搞科学,为这绚丽的世界画上崭新的一笔;……每个人都有理想,而且理想都很令人神往,而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做得更完美,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想做“园丁”,就必须从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要从现在起不断学习,以便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想当“白衣天使”就必须对这方面产生了兴趣,具有一颗爱心,要不断的学习新成果,新科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做事要细心、谨慎,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严重后果;想当军人,就要从小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全人格,不断追求新知识,要有自理自律的能力;想搞科学,那就必定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有一个灵活的大脑,勇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理想,每个人都有,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呢?那人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能!”那又是为什么呢?这就与个人付出的努力息息相关了。有人十分努力,他就能实现理想;反之,有些人不付出或付出其中一部分,且只会守株待兔,只想不劳而获,那希望只会日益渺茫。在生活中,有些人确实付出了很大程度的努力,但还是未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古时候有个成语叫“缘木求鱼”,它是说,一个人爬到树上去找鱼。大家都明白,鱼怎么可能在树上呢?显然,这人是不可能找到的。虽然他十分努力,又耗力气去爬树,但是他的方向、方法错了,就不能达到目的。相反,爱迪生在一次意外中被人扇了一耳光,从此他便成了聋子,但他并没有懈气,而是找准自己前进方向,朝奋斗目标努力,最后成了扬名中外至今的伟大发明家。这就让我们认识到:做任何事都要找准方向、目标,不能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要像一只拉满弓的箭一样,对准目标,一击及中。

人生的前途也是如此。有人认为人生是一条宽敞、平坦的大道,其实不然,它是一条铺满荆棘,充满坎坷、挫折与艰苦的崎岖山路。只有我们不断努力、奋斗,那么,人生广阔的前途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知,在生活上,培养自已各方面的才能,要是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的希望也就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的希望就是祖国能繁荣昌盛,也只有我们实现了自已的理想,才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让我们为了人生的希望而奋斗吧!

我的理想记叙文 篇6

演员不是神圣的,但是他能给人带来欢乐和悲伤,剧中的人物有好有坏,演的剧情有喜有悲,喜的时候会要人开怀大笑,悲的时候会要人泪流成河。我真佩服那些演员们的演技,演什麽像什麽,演得惟妙惟肖,能牵动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哭我们就泪流成河,让我们笑我们就开怀大笑。我们还可以从电视剧里看懂一些道理。

所以说,演員非常重要,演员能把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才想当演员。

我想当一名出色的演员,我想大量地演喜剧,把欢乐带给大家。我还想多演一些有教育的喜剧让人们在快乐中得到教育。

我的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的理想也都不一样。如果合在一块儿,就成了一片五彩缤纷的天空,我的理想是天空中那一朵小小的.云。

理想的记叙作文 篇7

闫学老师《我的理想》课堂实录

(课始, 闫老师先请学生欣赏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歌《橄榄树》, 并要求学生听音乐, 看歌词。其间简介了三毛和她的作品, 展示三毛生活照。然后让学生看照片猜三毛儿时的理想。)

师:不瞒同学们说, 你们统统猜错了!想知道三毛的理想是什么吗?

师:她把自己儿时的理想写在一本书里, 请大家看这样的一段文字。 (出示《拾荒记》中的一个片段, 学生读) 现在知道她的理想是什么了吗?

生:做一个在街头拾破烂的人, 做个卖冰棍和烤红薯的小商贩。

师:同学们没想到吧?原来她的理想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伟大!她为什么要做街头拾破烂和卖东西的小贩?有什么好处吗?

生:我认为她想要自由。

师:哪里看出来?

生:引文中说她拾破烂、做生意的同时, 可以玩耍, 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 也有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和发现。

师:是的, 三毛把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她觉得只有自由, 才会快乐!每个人的理想并非得是伟大和神圣的东西, 但肯定要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它可以是我们心中那一份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个美好的心愿。正是带着这种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毛走遍世界各地, 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书里和歌里, 一如她在《橄榄树》歌词里写的一样……

(师生品味《橄榄树》歌词)

师:请大家猜猜我儿时的理想。为了公平起见, 在猜之前, 我先将答案交代给一个同学。谁来? (一生上台) 让他为大家的猜测做裁判。 (对该生) 同学猜对了你就点头, 错了你就摇头, 同学发言由你选。

(学生猜测, 台上男生摇头)

师:“裁判”, 还想让他们猜下去吗?看来他们是没希望了。请“裁判”大声地告诉他们。

生:闫老师的理想是做小卖部的售货员, 而且只卖两样东西, 一样是糖果, 另一样是点心。 (不少学生都笑了起来)

师:你们笑什么?

生:因为闫老师现在的成就远要比理想的成就大得多!

师:做一个小卖部的售货员难道不好吗?我觉得挺好!

生:堂堂的特级教师想当一个小卖部的售货员, 太不可思议了!

师:人家那样著名的女作家只想做个捡破烂的, 我还没去拾破烂呢!这有什么奇怪的?可能你们觉着闫老师的理想挺好玩的。但我觉得我们的理想只要是真诚的、真实的, 就是可贵的!我想你们的小脑瓜里也都有自己的理想, 可能更好玩, 更有意思!我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看。

生:我想当一个股票专家。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妈整天就在股市上看, 时间长了, 我也懂得了些股票知识, 有了些兴趣, 很想帮她。可我也不需要太专业, 因为那样就会抢了巴菲特的饭碗, 那就不大好了。

师:没想到我们的教室里就坐着一个未来的巴菲特!看你的聪明劲儿, 巴菲特小时候未必比你强。

(学生理想各具个性, 如做小学教师、环保大使和爱心志愿者等)

师:你们的理想都很有意思, 也很真诚, 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吧, 我们把下面的时间留出来, 将我们的理想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出示课件:“写下你的理想……”) 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可以用“我的理想”做题目, 也可以另外拟一个题目。但是文章的主题要围绕着“我的理想”来写。

(在《雨的印记》钢琴曲中, 学生作文, 教师行间巡视, 点拨初评, 并在“优作”上打上“☆”记号)

师:大家写得差不多了。打“☆”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这几位来展示一下。其他同学要注意听, 看看他们的作文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哪些地方写得好, 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生:我的理想跟闫老师的差不多, 虽然不大, 却十分美好。我的理想就是开一家便当店, 店里应有尽有……我要开成全国和全球连锁店。去干旱的地方……去寒冷的地方……去重灾区……

师:听了这些, 我不得不说他的理想比闫老师远大得多。你们知道闫老师的小卖部为什么只卖糖果和点心这两样东西吗?

生:我觉得闫老师是要把快乐和甜蜜送给每一个人。

师:我很开心, 你这么想我。但那时的我还没有那么高尚。再猜猜看。

师:闫老师不得不承认当时的自己真的就是个馋嘴丫头, 所以我的便利店就只卖糖果和点心这两样东西。但我绝对没想到要办全国和全球连锁, 而且要服务到寒冷的北方和各个灾区, 所以说刚才那位男生的理想比我的要远大得多。老师很佩服你!

生:我的理想是当个股票专家, 因为我妈妈总是在炒股, 她只要在键盘上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如果我做一个股票专家, 一定要把技术告诉老妈, 因为“上阵亲兄弟, 打仗母子兵”嘛!……而且妈妈也就能腾出时间给我做剁椒鱼头了……

师:我特别喜欢他的作文, 因为他特别真诚, 文字也特别真切, 文中的像“上阵亲兄弟, 打仗母子兵”等句子表达也很风趣。刚才没打“☆”同学如果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也很好, 也可与大家分享。谁来?

生:我要做个珍爱生命的使者, 不希望酒驾的惨剧再次发生, 希望人类能在自然状态下正常死亡……

师:你写得很深刻!老师刚才没给你打“☆”, 很抱歉, 现在给你补上。

(师相机引导学生讨论“自然死亡”的概念)

师:刚才我非常开心地分享了你们的作文, 现在闫老师也想让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一篇关于理想的文章片段。

(出示《捧起第一次的茉莉》一文中关于自己理想的片段, 引导学生配乐悟读“下水文”, 并引导学生评价)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通过刚才的交流, 老师很有感触。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写的文章想要打动读者, 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提起笔, 就要捧起心, 把心献给读者。”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再继续修改完善一下, 尤其是个别细节的地方要注意修改。

师:这节课, 大家不仅谈了各自的理想, 知道了许多同学的理想, 还知道了三毛和闫老师的理想。其实理想就是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想法, 每一个理想都是向往, 都是渴望。希望你们播下的理想的种子早日生根发芽, 衷心祝愿你们梦想成真!

虞筱熹老师《我的理想》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 还记得今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栏目的主题吗?

生:记得。这一栏目的主题是“我的梦, 中国梦”, 有好几位名人谈了自己的理想。

师:有哪些名人?他们各有什么样的理想? (学生交流)

师:是的, 无论是像完玛草那样的小女孩, 还是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大科学家, 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心愿, 而且都获得了成功。难怪有人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理想是前进的力量!” (课件出示) 这堂课, 我们就来聊聊“我的理想”这个话题。 (板书:我的理想) 请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自己的理想。

师:谁来展示一下?

生:我要成为像梅西那样的足球明星。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你做准备了吗?

生:爸爸迷上了南非足球世界杯, 只要有比赛, 他就“承包”了我家的电视。受他影响, 我也慢慢喜欢上了看球赛, 而且特崇拜阿根廷的梅西。现在每到课间、假日, 我最喜欢的就是跟小伙伴一起踢足球, 有时还会拉上爸爸……

师:你真棒!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生:希望我家拥有100平米以上的大房子!因为我家现在的房子太小, 仅有不到80平米, 靠爸妈在这几年打工的收入, 暂时无法买起大房子……

师:这是你的一个迫切的心愿, 可能也是你们全家的共同目标。

生:想让爸爸和第三任女友早点领结婚证。

师:你爸的第三任女友如何?待你怎样?

生:她非常好。有时我做错事, 爸爸对我脾气很暴躁, 而新妈妈总是耐心指出我错在哪里, 并和蔼地安慰和鼓励我, 帮助我改正错误, 所以我很喜欢她。她可关心我啦, 有时待我比爸还好!

……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你们的理想和心愿都跟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在刚才的交流中, 有的同学具体谈了自己理想产生的原因, 有的同学重点谈了自己为理想、心愿付出的努力。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笔, 把你的理想和理想背后的故事写下来, 写的时候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 。

(播放轻音乐, 学生作文, 教师检视)

师:我们先来听听同学的作文。

生:我的题目是“我想迅速长高”。我都六年级了, 还是很矮, 跟五年级差不多。为了长高, 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每天都要吃钙片, 要喝两大杯牛奶, 有时爸爸还替我拉一拉筋骨……都坚持半年多了, 量量才长了1厘米, 我大失所望, 我要是能快速长高多好啊!

师:听了他的故事, 你有什么感受?

生:他写得很幽默, 很生动。从作文流露出的失望之情, 可以看出他对长高是非常渴望的。

师:从哪里看出他的失望?请他再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

师:对他的作文还有什么建议吗?

……

师:大家围绕“我的理想”交流得非常好!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交流。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不管是大理想, 还是小心愿, 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付诸努力!

对两堂课的赏析与感悟

理想的记叙作文 篇8

关键词:记叙文、作文教学、模式、效应

· 【中图分类号】G633.34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能写记叙文、简单说明文、简单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就中考试卷而言,作文的分值是55+5,就这样一个“高分区”并未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常常是老师怕教,学生厌写;布置作文抑或缺斤少两,敷衍教学检查。纵观历年中考作文题型,绝大多数是写记叙类文体,因此,记叙文教学与写作实践应是初中阶段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师应教好最基本的记叙文理论;生当在师的指导下写出合格记叙文。

作为语文教师,笔者一直在摸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并构建了一套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教学模式:

一、模式

(一)理论的浅易化教学。

教师对理论应掌握得深,而对学生应教得浅,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教师站在理论高度,应了解写作目的:一为自己,二为别人。为自己是说写作应服从自我主体的宣泄,正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诗,其实也符合记叙文。为别人是说写作应服务于读者的摄取。宣泄得再好,而不符合读者摄取要求,这样的记叙可以断言:无人愿看,更谈不上成功之作。从这一理论出发,我曾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要写作文呢?“為了考试!”“很有道理,但不尽然。”这就是我对学生有关写作目的的浅易化教学。实事求是的说,我们教作文、学生学作文最近最重要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考试的时候能写出合格的记叙文。接着又问:如果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健康,条理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首尾不完整,详略不得当,语言不得体,阅卷老师能判及格分吗?全班回答:不能!毋庸置疑,学生的记叙文应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健康,条理清楚,语句顺畅、得体,首尾完整,详略得当,符合阅卷老师的评判水准。这样,理论的浅易化教学目的就落到了实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模式训练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了。

(二)、制定模式铺路搭桥。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是学写记叙文,正如小徒弟学木匠一样,师傅在让徒弟练好基本功的前提下,总是让他按一定的模式学做木器。只有学好了基本功,经过了大量的模仿训练后才能做到驾熟就轻,只有在继承的前提下才能创新,模仿就是继承,没有模仿何来创新?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都是精品,每篇文章都是值得学习的典范之作,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从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由此制定如下模式:

1、确定中心,要求明确且积极上进,抒情性文句也要积极健康。

2、记事二到三件,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3、开头点题,结尾呼应。

4、语言顺畅得体,避免错别字出现。

按这个模式,要求学生模仿名篇,《背影》、《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学生在优秀作品熏陶下,久而久之会形成正确的写作认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模写中,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规律、写作技巧并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不可否认,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永远都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多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爬山涉水、沐浴阳光、赏花观月,或走向社会参观访问、参加社区活动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素材,写人状物也会更鲜活丰满。

(三)、评价效果。

文章不厌百回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好的作文评价是对作文练习的总结和延伸,能有效弥补不足、巩固优点,作用不可小觑。对学生学写的文章做到细致批阅、认真讲评,采取“拔尖、培优、补弱”的方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每次作文评价前预设好讲评、修改重点。评价时初步了解学生对写作训练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当次能力训练点和写作情况确定评改点,优秀习作先挑出来宣读,共同欣赏,说说其中优点,借鉴成功经验;合格的指出不足,讨论如何修改,或自改互改,要求更上一层楼;不合格的,有针对性有目的进行个别指导,要求重写。修改后根据教学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对写作能力训练点的掌握和修改、重写情况再次讲评,依然欠缺的指出不足,并酌情要求其进行二次修改或写作,直到合格为止。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则在课堂上找准切入口重点分析,务使每位学生明白。在不断发现不足和修改中,学生会进一步明确如何写好文章,也提醒他们不犯类似错误。

二、效应:

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是学生优秀禀赋、主体意识宣泄和写作规律有效渗透的结晶。事实证明:通过上述模式训练达到了这一理想教学效果。在批阅作文时,笔者既惊讶于生活的“活水”已进入学生写作“方塘”,也惊讶于潜意识中学生处理材料和驾驭语言能力的提升。笔者所带学生在县、市举办的作文竞赛及各类征文比赛活动中,有多人次获得县市一、二、三等奖,最满意的在于大多数学生写出了合格的记叙文,当学生接触到说明文和议论文后,只要略加引导,他们就能自如的去模写说明文和议论文。这虽显得短视,但效果理想。

我的理想记叙文 篇9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赞美: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蜡烛,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却燃烧了自己;老师似春蚕,为我们无私奉献;老师像一艘大船,把我们送往成功的彼岸……是呀,哪一个成功人士,哪一个受人仰慕的科学家,不是老师辛苦培养出来的?看着老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我常常想:假如我是一名老师,那么我的生活将是多么美好啊!

我要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在孩子洁白如纸的心灵上写下做人的道理,播撒知识的种子。我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知道要实现梦想,只靠喊喊口号是远远不够的。我现在就要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上课我认真听讲,下课后我认真复习,我还悄悄地搜集资料,提高自己的修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帮助同学,敬爱师长……

理想 - 记叙文 篇10

谈起理想,我的理想虽有些普通大众,但它却在我内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基——那就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为人名服务的医生。从电视上面我们会常常看到一些患有重病的患者,在家人的眼泪和医生们的无奈中消沉着,等待着,等待他们的便是生命的终止。每每看到这样的情节我都会再心中纠葛,我想长大以后能够帮助他们,救助他们,为更多的人们带来希望,我想看到更多的欣慰的笑脸,而不是眼泪。

我的理想同时也来源于父母和家庭,虽然父母并没有从事过医药的行业,但我却真心希望他们可以永远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为此,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不仅为他人带来幸福健康,同时也实现自己的梦想,何乐而不为呢?

让记叙类作文在高考中大放光彩 篇11

近日读到一篇对国产电影大片提出批评的文章,深受启发。近年来出现的国产电影大片《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其形式上下的工夫可谓大矣,看上去很美,但却没有多少实在的内容。大片制作者的“大手笔”成了披着中国古代外衣的豪华的“视觉盛宴”,缺少的正是对社会变革时期人的描述和对当代人喜怒哀乐的书写。于是我们想,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尤其是高考考场作文,是不是与国产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十分相似?

如今大量的考场作文违背“求诚”的要求,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有些人的文字里,却犯着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有一位专家指出,“学生作文失去了与时代和人民对话的能力,是近十年来的事情,是应试教育发展到登峰造极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的必然。”《中学生》杂志副主编刘加民认为,当今的作文不关注现实,不体验生活,不思考人生,不表达真情;为了个性而消沉颓废,为了创新而猎奇逐异,为了高分而伪造抄袭,为了出名而哗众取宠。他把这些学生作文的最主要弊病表述为:时代大潮波澜壮阔,滚滚向前,我们的在校学生却集体转身,闭上眼,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报刊上的考场作文和所谓创新作文里,充斥着大量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文字游戏和文体魔方。

的确,应试教育的铁屋子禁锢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更禁锢了未成年人的健康自由的思维空间。看得到南朝北朝、时光隧道、关羽秦琼、故事新编、梦想奇幻,却看不见身边的生活,家庭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平凡。在学生作文里,甚至看不到学生个体作为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应该有的灵性、感悟、情绪,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枯燥干巴,味同嚼蜡。所以,命题作文应运而生,记叙文和散文在高考中渐受青睐,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那么,怎样的散文和记叙文才能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呢?

笔者参加了江苏2007高考阅卷分析会,专家经过多次交流,最后对好作文的认识达成一致。他们认为具备以下条件的考场作文才能得高分:要关注现实,要有生活体验,要思考人生,要表达真情,要注重自我感悟。这“五要”的标准我举双手赞成。我认为“五要”的关键是关注现实,核心是表达真情,而记叙类的文章就是一块能很好地检验学生是否关注现实,能否写出真情的试验田。2007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一些考生为了打动阅卷教师,拿到同情分,编造悲惨的故事,但故事背后却显现了他们薄弱的道德意识以及不正确的价值取向。百分之二三十的考生笔下亲人死亡,“天空”倒塌,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到父亲母亲,甚至是姐妹兄弟,仁慈一点的是父母离异,或者自己残疾,断肢、聋哑甚至双目失明。这胡编乱造的文章怎么能得高分呢?

一定要能抒发一种诚挚感人的真情。记叙文的写作目标之一就是以情动人,如果能让自己在情感化的氛围中写作,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那么你的文章一定能俘获阅卷老师的眼球的。

2007江苏高考何永康教授推荐的优秀卷《怀想天空》,从37分到54分,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种导向。这篇文章“不事张扬,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结尾处,“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一句非常感人,它盘活了全文,写出了孩子的纯朴,写出了孩子的成熟,写出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表达真情是作文的灵魂。明代宋濂说:“文者果何由而发乎?发乎心也。”意思是说:文章究竟是什么地方迸发出来的呢?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汉代的王充子则认为:“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人深。”当然,这里所说的感情并非肤浅的、表面的、敷衍的、做作的,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建立在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自我感悟。我想这正是这一位学生打动何教授的地方吧!

在牵住“牛鼻”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有“入格”的意识。要返璞归真,还记叙文以本来面目。做法很多,我在这里提出三种做法,姑且称之为三个“一”:叙述一件跌宕起伏的事件;描写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渲染一幅如在眼前的画面。

1.叙述一件跌宕起伏的事件。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如果能把一件事叙述得一波三折,跌宕多姿,那一定能紧紧攫住评卷老师的心。请看江西高考满分卷《变脸》的精彩片段:

……

“小王啊,泡杯茶过来。”小王从前是老张的同事,大家原来在一个等级,相处得倒是不错。可自从这老张升了官以后,对小王哪,还真叫颐指气使,跟使唤丫头似的。小王也没办法,谁叫人家是“科长”呢?小王这杯水刚放在桌上,办公室的门“啪”的一声就开了,不是别人,正是老张他老婆。别看老张平时在科里神气活现的,可怕老婆是出了名的。这不,刚刚还是一副老爷模样,见老婆一来,立马就把放在桌上的脚拿下来,满脸堆笑地跑上前去,问道:“哟!老婆大人今儿个怎么来啦?”“少废话,拿300块钱过来。”“要这么多钱干吗呀?”

……“干吗呀!小里小气的。”说罢,便扬长而去。老张愣了一会儿,接着叹了一口气,又踱回座位。刚想坐下,突然看见地上有一团纸,马上两撇眉毛拧成一团,大喝道:“小王,怎么干事儿的?地上一大团纸,看不见啊,到时候局长看见,你负责还是我负责啊!”

小王赶紧拿了扫把冲过去。这时,门“啪”的一声又开了,来的是隔壁科的科长,从前是老张的上司,现在两人同级了。“老张啊,这科长当得不错啊!”老张赶紧迎上前去,掏出一根烟,大脸上又出现了“一线天”。“好哇!好哇!能当科长好哇,你老张等了多少年才等到这一天呢!”老张的脸色不太好看了,“一线天”不见了,脸红得厉害,嘴角一歪:“你说的是,不还得向你学习吗?”说罢,使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白眼。隔壁科的科长并未察觉,径自说道:“那行,就这样罢。待会儿局长还要过来呢,我先过去了。”老张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科长走了,老张便开始骂骂咧咧,脸上的两块肉猛烈地抽动着,唾沫星子在空中四溅。

这时,门又“啪”的一声开了。老张当时背对着门,刚才又被科长那么一奚落,正在气头上,张嘴就骂:“他妈的谁呀!”转头一看,没把他吓着,俩小眼睛瞪得特圆,嘴微微张着。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局长!

老张回过神后,赶紧扇了自己两个耳刮子,“一线天”又回来了,说道:“哟,局长啊,您瞧您,哎呀,真是的,我这张臭嘴!呸呸呸……小王,快倒茶。”说罢,便把局长几乎是搀到椅子上,脸上的两块肉挤在一起。

小王听见吆喝,无奈地跑过去冲茶。此时,办公室的电视上正播放着川剧变脸,小王当时就想了:这老张莫非也学过变脸,他的脸咋也变得这么快呢?

作者紧扣话题,从茫茫人海中选取了老张这一生活中常见的谀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脸”来描写。面对老婆、部下、科长、局长,老张的脸变化多端,充分展示了“人生川剧”变脸的功夫,这使情节曲折生动,摇曳多姿,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2.描写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在具体描写时,可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方式强化文章的感染力。请看摘自2007江苏优秀卷的一个经典的细节描写:

“下面升国旗奏国歌。”忽然,挖土机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只见农民工们停下了手中的活,笔直地站在了原地,目光有神地盯着国旗。一个高个子农民工不知怎么进入了我眼帘。大概是来不及找个相对平坦些的地方吧,他的双脚竟站在高低不平之处。一脚悬空,可他丝毫没有摇晃,仅凭一只脚死死地抓住了地面,其费力程度可想而知。他的脸上写满了“辛苦”,可是嘴角却带着笑容。面对这位青松般的高个子,我被震撼了。

此文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该细节源于考生对生活点滴的观察和思考:“人人头顶有一方天。农民工并没有因为社会上的某些歧视而丧失自己的天空。他们,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撑起了属于他们的那片天空,明净,辽阔,深远!”生活的溪流,一旦撞上礁石,就会激起令人心动的浪花,中学生应当善于捕捉这种“浪花”。

3.渲染一幅如在眼前的画面。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渲染出一幅逼真的画面,通过画面感动读者,感动评卷老师,给人以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像2007江苏高考优秀卷写雁阵的那篇文化散文,前后两幅画面的对比就是经典范例(略)。1998年江苏满分卷《战胜脆弱》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清晨的风吹着,倒也不怎么热,其实并没我什么活,只是把整堆的土粪撒开就行了。我坐在地头看爹犁地,因为爹并没叫我走。随着牛铃声一次次由近到远,又一次次由远到近,天气也越来越热。把一块地犁完是不可能的了,我心里想。果然,在火热的太阳下,那头老牛的汗开始顺着布满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气越来越重,走得越来越慢。我抬眼望父亲,他也一脸的汗水,眼望着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关爱和感激,这头牛为我们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亲并没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地扬着,不肯放下。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着力描绘了一幅耕作图,非常有震撼力。“牛铃声”、“布满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父亲)一脸的汗水”、“眼神中……”、“手中的鞭高高地扬着”,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写出了父亲对老牛的深厚感情,突现了“我”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典型生动的细节和画面,往往是抒情的突破口,人物的细腻情感往往从一些细小的事上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抓住了这些细节和镜头,往往能达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以上陋见,纯属积累和感悟,如有雷同,但请见谅。

理想的记叙作文 篇12

一、知难而上,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出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陈继英老师一直致力于研究和解决作文教学这一重点与难点问题。我认识陈继英老师,还是在我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和编写语文教材(人教版)写作专题的时候,他在1988年写的文章《议论文写作中的矛盾思维训练》,就体现了他注重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的思想。

众所周知,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没有一种系统的适合于现行语文教学教与学实情的参考用书,来作为教师作文教学的借鉴材料,也没有可供学生自学借鉴的作文教材,陈老师认为,这无论如何,都是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教学研究的缺憾。因此,陈继英老师面对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无序、低效”的现实,不怨天尤人,也不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奋发探索,确立了“新思维高效作文教学体系研究”课题,以解决我国作文教学随意性大,没有系统,教无章法的问题,为了这一利国利民利教利学的有益课题,他研究探索了三十多个春秋。

陈继英老师认为,作文教学是高度复杂的实践性写作思维指导系统,如果没有较为明确、合理的教学程序,其教学效果、效率就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许多语文教师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写作方法,但是这些所谓的方法大多限于一般的行文技巧层面,例如,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起承转合,如何增加文采,如何结尾,等等。这些“初级阶段”的方法内容组合起来应付考试,还能起一些作用,但难以形成学生的真正作文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更是意义不大。作文教学最根本的问题在哪里?作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哪些最有用的东西?这些正是陈老师多年探索的核心问题。

他认为,指导学生写作,可教的内容很多,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选材立意到文章表现形式等均可指导,但是,如果从作文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它要符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规律,由此,它应该有本学科最基本的核心元素,有适合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的元素,有能够对学生日后的人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元素,而我国的作文教学现状恰恰在这里是一个空缺。

于是,陈老师广泛吸收心理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文章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最新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构建科学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兼具的作文教学体系。我看到的陈老师的教学专著,就是他三十多年探索的重要成果。我认为,这是近年来国内作文教育科研和实践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这对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将指导学生情感体验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陈老师认为,科学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关注写作活动的完整过程。他说,从人的写作转化原理来看,一篇好作文的诞生,要经过“知——情——意——文(言)”的多重转化,也就是写作主体(作者)感知客观事物后,产生感情体验,然后转化为大脑的主观感受,再通过头脑的加工提炼转化为较为深层的认识,最后再经过文字的加工转化为有系统的语言文字。在这个过程中,“知—一隋”这两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一般的作文教学和作文指导书对此大多避而不谈或言之甚少,这正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关键所在。

确实如陈老师所言,感知世界、触动感情,是写作者通过外界事物引起心理变化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教学体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营造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发生良性变化,对外界事物产生极大兴趣。在这样的写作状态下,学生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以及思维等才更灵敏,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当学生产生写作的激情时,其写作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感知生活和思想感情问题关注不够,研究智商问题较多,而关注情商不足,只讲求技术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对事物的感知和情感的研究,这就只关注了写作的一部分,重结果,不重过程,导致片面强调了写作的结果,使学生作文的写作动机和动力变得相对匮乏。

陈继英老师的新作文教学思想和教学体系,不片面强调写作的结果,而是注重作文的过程性规律的揭示与阐述,他十分关注写作“感知——情感”问题,注重对写作的“动力系统”——写作情感、写作动机的调控,直接把指导的着力点放在对写作情感、写作心理行为与写作思维特点规律的引导上。

例如,他曾这样说:人的感情具有神奇的威力,如果能很好地把这种天赋奇能作为对生活的吸收和释放的能源,巧妙地运用和发挥,写出优秀的作文,就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还是可见可触的现实。而巧妙地调用真情实感,发挥真情实感的威力,写出富有个性和真情实感的佳作就不是难事。

当然,懂得了“感情”在文章写作中的作用,并不等于就能写出情感饱满的文章。所以,陈老师还设计了指导学生发挥感情的天赋奇能促成写作的良好状态形成的具体方法。

例如,通过想象置身情境,酝酿写作感情,找到写作突破口的方法;寻找、提取情感体验的“生活断面”的方法;专项训练,写好作文“感人点”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移情法”引发联想的方法;现场体验写作法;现场辩论,延伸写作的方法。

这样的作文教学指导,不仅使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大大增强,而且使作文教学指导的实效性大为增强,更使学生作文情感因素的调动有了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三、突出思维训练的核心地位

陈老师认为,作文不只是技术活,而是思想感情、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乃至于人格和文化素养的综合表现。那种困守着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的机械的技术主义的作文教学指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但是,当人们打着反技术化、反工具化的旗帜去找寻作文教学的实质的时候,却迷失在了抽象的大文化概念的迷阵里,作文教学如临无形之敌,不知从何下手,于是又有人回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路子上去了。诚然,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历史也已经证明它是低效的。

语文教育及文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智慧和胸怀,汲取“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古训之后的人类智慧,汲取语文学科以外的科学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作文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操作方法。陈继英老师的新思维作文教学体系,正是具有这种胸襟的研究,他远远超越了那种不关注思维思想,只讲求技术技巧的作文教学法,也超越了那种文化论者的大而无当的难以操作的教学思想,而是从思维能力训练的核心角度着手,突出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核心地位,从人的心理和思维的角度指导学生探寻如何感知生活、如何认识生活、如何采集写作素材、如何酝酿写作情感,如何进行思维创造、如何策划成文等一些动态性的思维规律。

例如,他在《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一书的第一章“基础思维能力训练”中,将作文教学内容按照写作心理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分解为感知理解能力、作文素材采集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因果思维能力、假说思维能力、写作心理调控等十几个项目,并围绕每一项目再组织必要的语言材料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写作,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目的。这样的教学,教师依据内容项目的安排,可将心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作,有本可依,有路可循,克服了盲目状态,教学效果十分明显。这样突出作文思维训练的核心地位,抓住了中学作文教学的牛鼻子,这不仅是对学生作文的根本指导,也是对学生人生发展素养的有力培养。

再如,陈老师讲议论文写作时,就是从因果思维训练入手的,具体训练方法是,先选取学生作文的典型问题段,让学生认识分析,并做改写提升训练。

他先出示问题段,让学生阅读分析:

人生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免不了大大小小的磨难,经受住磨难则能成就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面对磨难》)

学生阅读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多数同学认识到这段文字运用因果思维技巧分析问题过于武断,未能深入分析贝多芬等人成功的关键原因,要写好这个作文片断就应深入分析贝多芬等人真正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因,那么他们成功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经过讨论弄明了道理,也清楚了运用因果思维的一般规律,在这样的讨论、引导、分析之后,陈老师又顺势让学生进行了实际改写。

下面是学生改写提升后的作文片段:

面对磨难,如何才能够成就人生?其关键取决于对待磨难的态度。贝多芬双耳失聪,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打击,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人生巨大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志向的人生态度;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能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勇于迎接新的挑战,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面对磨难,只有勇敢顽强,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前方才会是另一片蓝天。(《面对磨难》

这样的作文教学,把思维训练的地位突出了出来,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与科学、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其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十分显著。

四、读写互动,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陈继英老师认为,写作有两个基本过程——“输入”的过程和“输出”的过程。阅读、观察、体验,是输入信息阶段;写作是输出信息的阶段,没有输入的信息,写作的输出自然就会出现问题。因此,陈老师的作文教学,首先注意通过增加生活阅历和阅读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以此作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但是,陈老师认为,生活和阅读并不直接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而是“源头活水”之源头活水,心灵的感知才是作文的源头;其次,有了生活的源头,也并不必然有成功的作品,其间还有个是否被心灵感知的问题,还有感知后能不能把思想感情进行文字化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作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丰富高贵的内心世界,培养敏感的心灵,引导和教育学生把心灵的感动诉诸文字进而成为文章。

对于整个作文教学而言,这两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对此,陈老师认为,要强调阅读和写作互动,作文教学应该双管齐下,抓好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要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作为。陈继英老师强调将读书和写作紧密相连,有利于学以致用,从而构成了读写一体、读写互动的作文教学链条,这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指明了有效途径。这是陈老师进一步借鉴信息论研究成果后,对作文教学做出的可操作性的贡献。

陈老师曾说,好的作文教学,决不能离开对学生阅读状态的指导,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阅读者,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写作者;但一个成功的写作者必定是一个成功的阅读者。因此,陈继英作文教学体系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以此形成“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实现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的双赢。

为此,陈继英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读写互动”的持久的指导和要求,从高一到高三,读《三国演义》,读《红楼梦》,读《围城》,等等,每周都安排时间让学生写读书随笔,每学期都要进行专题阅读研究的小论文展示,然后结集印刷。由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认识能力明显提高,他学生的大量习作在报刊发表,在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在深圳读书月现场作文大赛中,他指导的学生接连获奖,令人瞩目。

与此同时,陈继英老师针对部分阅读与写作水平偏低的学生的实际,为其打通阅读与生活体验的隔膜,他在作文教学序列的编写上,还注意选取文质兼美的学生习作和时文来组织单元,因为这样的习作与时文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近,就便于他们借鉴与思考,这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作文的具体指导,而且还会时常有心有灵犀的切身体验的感觉。这样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的教学观,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可以自读自学和仿写,也便于借鉴和印证,符合阅读的“可接受性原则”,也符合文章写作和作文教学“模仿学习”的规律,对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无疑是严肃和务实的。

陈继英老师这样的作文教学体系打破了阅读和作文两相隔膜的教学局面,读写互动,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并以思维训练作为二者的桥梁,使阅读所得得以周转和延伸,使写作内容得以充实,可以说找到了作文教学摆脱困境的重要路径。

当然,陈继英老师不仅在理论上把“立足生活,感知生活和自然之美,作为作文的源头活水”的理念置于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他还特别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促进学生读书。甫连柯有一句名言“作家是用手思索的”,认为只有不断地写,才能触摸到语言的实质。老舍先生曾对人说,他有得写,没得写,每天至少要写五百字。学生也是这样,多写是提升写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的不二法门。写作是思维的强化训练,人的大脑有自动编程的功能,一些心灵启示和思想的火花往往稍纵即逝,须及时加以记载,这些启示与火花通常又构成一篇作文的起源。读而不写,不但不能使思维深化,而且常常会眼高手低。只有动笔写作,才算进入深入思考的状态。所以,陈继英老师坚持让他的学生写生活随笔和读书笔记,形成“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可谓深得作文教学之真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作文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也有重要意义,这也可能就是陈老师提出的“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要义之一。

五、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

陈老师认为,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语言训练来达成;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也是创造的工具;作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来完成;尽管思维的过程中语言是无声的,但是离开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就会落空,所以,作文教学要重视语言能力的训练,以语言训练促思维能力提升,以思维训练促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尽管在具体的训练中,二者可以各有侧重,但在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时,不可不启发思维,在培养思维能力时,不可不适当考虑语言训练,同时,其一方的能力之提升,对对方都是一种带动和提升。陈老师把这一重要做法和语文思想概括为“言意互转”。

他曾说,写作是语言表达,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但写作训练中不能以思维训练替代语言训练,也不能以语言训练取代思维训练。写作能力的提升依赖思维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和谐共进,写作能力才会获得快速提升。

陈老师的作文教学,是把思维训练寓于语言训练中,使思维、语言同步协调共进,并使之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

例如,陈继英老师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时,他选取《红楼梦》中一段精美的文字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语言和思维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运用其思维方法,模仿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进行写作。

下面是陈老师作文教学的这个教学片断。

他先请同学们阅读了一个语言描写片断: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观,一声不语。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後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流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学生们阅读这一文段之后,陈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师:哪位同学说说这段文字写了什么事?写得怎么样?

生:这段文字写了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吃饭时的说话引发众人大笑的事,感觉这段文字写得很有意思,很有趣味。

师:概括分析得很好。那么,这段精彩的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我们写作文有什么启发?

生:这段文字运用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和发散思维的方式。我认为,写作文时要善于发散联想,注意多角度描写场面和人物,这样可以改变我们写作文时思路闭塞,感觉没什么可写的问题。

师:说得好。作文要注意场面描写,而且还要运用好发散思维方法,注意从各个不同角度描写场面和人物的表现。下面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朗诵一首诗歌,可用夸张变形的方式朗诵,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借鉴上面《红楼梦》那个场面描写的方法,将诗歌朗诵的场面描写出来,好不好?

师:好。

两学生朗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两学生夸张地朗诵后,陈继英老师当即要求学生现场写作,写8分钟后,指几名学生朗读自己的描写片段,师生讨论,指出所写文段的优点与不足,并让学生现场修改,然后陈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课下的时间将这诗歌朗诵的场面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这是陈老师上作文课的一个课例,简洁明了,目标明确,将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紧紧结合在一起,将学生体验与思维训练以及语言训练紧紧结合在一起,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其实,陈继英老师对每个写作能力点的设计,都有思维规律和写作方式的指导,这既可印证写作规律,又可使学生在别人和自己的写作中获得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诸多启发和提升。

写作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离开了写作实践训练,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难以想象的。陈继英老师的作文教学,注重思维规律的指导,注重学生运用思维技能进行语言表达的实际训练,让思维与语言共长,符合作文教学的实际和规律,实乃作文教学的高效教学之策。

六、探讨普适性与可操作性兼具的作文教学方法

陈继英老师认为,作文教学效率不高,与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性质理解不清,定位不准,有着很大的关系。探讨作文教学的普适性规律,探讨适合班级作文教学特点的作文教学方法,是作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与作家的创作和个别作文优秀生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作文教学必须正视这种差异性。

语文教学要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抓住作文教学的本质和普适性规律,不能只强调个性和个别学生的培养方法,对个别学生应用个别化的方法和人性化的方法来指导,班级作文教学要探讨适合班级整体教学的方法与规律,使作文教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要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必须为作文教学构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和内容系统。

陈继英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注重基础性、规范性,注重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强调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和过程体验,既注重“入格”的训练,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夯实学生作文基础,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认为,抓基础阅读和个性化的阅读,运用作文教学的“思维核心,读写互动,言意互转”的方法,则是抓住了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之所以非常肯定这一作文教学方法的意义与价值,因为它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这是对我国作文教学方法论的重要贡献。

关于“思维核心,读写互动,言意互转”的价值在哪里?我认为,一在于符合班级作文教学规律,二在于教学的可操作性强。关于前者,我在前文已有阐述,关于可操作性问题,也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大问题。语文教师都知道,近年来关于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的新见解新理论很多,但都难以推广,为什么?主要是因为操作性不强。

陈继英老师作文教学的指导经验和理论,在他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业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又因其有可操作性,故其对在教学一线苦苦煎熬的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把开启作文教学迷宫的“金钥匙”。

今天,我高兴地看到,陈继英老师的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了新的长足的突破,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幸事,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幸事,更是广大中学生的幸事。阅读陈继英老师的教学著作和研究论文,使我对我国的作文教学的前景信心大增。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陈继英老师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作文教学的途径与体系构建。他的作文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体系,突出思维训练的核心地位,注重指导学生把情感体验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运用读写互动法,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形成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体系,思维核心

参考文献

[1]陈继英.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指导[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

[2]陈继英.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兼谈对《“老虎”也会技穷》的写作指导[J].语文教学通讯,1998(05).

[3]陈继英.中学生作文心理因素及其调控[J].语文学习,1999(01).

[4]陈继英.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5]程少堂,陈继英.新课程作文教学研究的代表人物[N].教育文摘周报,2007-10-3.

[6]陈继英.找到写作的情感发源地[N].中国教育报,2008-3-7.

[7]陈继英.一种新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J].语文教学通讯,2008(31).

[8]陈继英.用好感情这一天赋奇能[J]语文教学通讯,2010(04).

[9]程少堂.语文教学最高境界的探索者——陈继英的教改故事[J].语文月刊,2010(02).

上一篇:让我们的英语课动起来下一篇:校内实训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