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资助工作计划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档立卡资助工作计划(精选8篇)

建档立卡资助工作计划 篇1

建档立卡户学生资助工作宣传简报

1.学校老师在给林泽河家庭宣讲农村建档立卡资助项目:国家助学金、精准扶贫专项资助、免学费、免(补)教科书、免(补)住宿费。

2.学生家长填写《高中(中职)、高校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在校享受资助政策温馨提示卡》。

3.(农村建档立卡资助项目告知书)张贴在门旁边的醒目处

4.学校老师在给龙腾柯家庭宣讲农村建档立卡资助项目:国家助学金、精准扶贫专项资助、免学费、免(补)教科书、免(补)住宿费。

5.(农村建档立卡资助项目告知书)张贴在门旁边的醒目处。

6.龙腾柯家长填写《高中(中职)、高校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在校享受资助政策温馨提示卡》。

7.吴涛学生家长填写《高中(中职)、高校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在校享受资助政策温馨提示卡》。

8.毛老师在给吴涛家庭宣讲农村建档立卡资助项目:国家助学金、精准扶贫专项资助、免学费、免(补)教科书、免(补)住宿费。

我校为了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做到让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解除在校学生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担心“上不起学”的后顾之忧,让资助政策进班、进村、进户。首先学校老师在班级上对学生进行宣传,确保建档立卡户学生充分了解各项资助政策和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资助的情况。用板报的形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宣传,做到每个学生都知道,各班班主任还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再将资助宣传政策传达给家长,做到每一位建档立卡户家长都了解熟知孩子在校资助情况。最后我校全体教师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对这些贫困学生的家长进行耐心的解读,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

建档立卡资助工作计划 篇2

一、深刻认识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重要意义

1.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自2014年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以来,我们经历一个从扶贫对象比较精准到不断精准的过程,贫困人口数据得到了不断的清冼,数据的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去年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后,各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一系列的审核、核查、审计和巡视,贫困户识别的精准率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各地对贫困户的分布、贫困特征、主要致贫原因等进行了分析,从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帮扶政策措施,使“六个精准”落到实处,“五个一批”具体到户,脱贫规划具体到人。脱贫攻坚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可以说,精准识别贫困户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是所有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依据,是检验脱贫攻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的手段。因此,各地要把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工作作为目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力求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和录入数据的准确无误。

2.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采集信息是对党委、政府扶贫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今年上半年,国务院颁布了对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并组织了第三方对去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试评估,国家信息系统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关数据就是评估的重要依据。今年,系统中还增加了扶贫资金和项目业务管理模块,这些数据都是对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省对各地、对贫困县的考核也将以信息系统和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考核工作十分重视,决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的“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总体要求,着力在加快脱贫攻坚进度、提高脱贫攻坚实效、提高脱贫攻坚能力和创新脱贫攻坚机制上体现精准和领跑,努力打造脱贫攻坚的“江西样板”。

3.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是第三方评估的重要对象。2017年1月,国家将就对省委、省政府考核内容进行第三方评估,主要评估各地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脱贫,以及帮扶政策、扶持措施的满意度,并据此对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评分。省将于2016年12月组织第三方,对各地今年的脱贫贫困户、退出的贫困村、摘帽的贫困县,以及相关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脱贫,帮扶政策和扶持措施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估。评估的对象就是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随机抽样取得。各地要对信息系统和精准脱贫大数据系统中的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效果等各种数据,认真采集和录入,确保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成性。

二、认真组织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1.认真组织扶贫对象的动态调整。国家信息系统中2013年底有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346万人,2014、2015年全省共脱贫142万人,2015年底的贫困人口为200万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经以2015年底的未脱贫贫困人口200万人为依据,下达了脱贫滚动计划。精准永远在路上。随着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和督查检查手段的不断加强,各地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部分符合条件而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各地要利用这次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的机会,再一次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再一次清冼建档立卡信息。我们将向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报告,请求开放系统的增删功能。对增补建档立卡贫困户,各地要严格执行扶贫对象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严把认定质量关。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少,全部纳入;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坚决不纳入。

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的实施方案》,省扶贫和移民办、省民政厅联合组织开展了对全省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68.6万户200万人和农村低保对象102.7万户170.8万人进行了台帐比对。已列入建档立卡的有43.4万户、82.9万人;未列入建档立卡低保人口有59.2万户、87.8万人。未列入建档立卡的低保人口大致有四类:一是因当地低保人口数大于贫困人口数即所谓“倒挂现象”,有12.3万人。二是因识别方式不一致,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按户识别,而低保人口识别是按户识别和按人识别相结合,导致42.8万名低保人口无法列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之中。三是部分地方将低保人口与贫困人口分开,这类人群约有7万人。四是因扶贫对象一年变动一次,而低保对象每季度或半年变动一次,年中期间新增的低保对象无法及时识别,符合条件的也无法及时列入扶贫对象,这一类人群约16-17万人。省拟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继续将新增低保人口指标主要安排于贫困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并逐步适当调整存量指标向贫困地区倾斜。各地在安排新增低保人口时,要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择。二是坚决纠正部分地方不允许农户同时享受建档立卡扶持政策和低保户扶持政策的做法,并组织开展对因此而未列入建档立卡的7万名低保人口进行识别,对经识别符合条件的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是对因倒挂而未列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开展一次识别,对经识别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四是统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动态调整时间,确定每半年同步开展一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动态调整工作。因此,各地要结合这次动态调整,对不允许同时享受建档立卡扶持政策和低保户扶持政策的农户、因倒挂而未列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进行再一次的精准识别,将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纳入。

对清理不符合条件贫困户的问题,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正确执行“回头看”过程中的“七清四严”。省扶贫和移民办曾下文要求,对七类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票否决”,四类贫困户严格甄别。各地在实践中发现,确实还有一些很特殊的贫困户,既有上述“七清四严”的情况,但生活确实困难。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七种一票否决情形要进行具体的审核和甄别,不能简单化、机械化、“一刀切”地处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支出型贫困问题,要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考量。对因大病医疗、教育等大额支出造成家庭贫困的,要及时按要求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予以扶持。同时,要严防“冒进思想”,人为地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降低贫困发生率。对被清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将建档立卡和贫困户的识别政策、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原原本本、完完全全地交给群众,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各地一是要按照“上年底贫困人口数-当年清退贫困人口数-脱贫贫困人口数+返贫(新增)贫困人口数=年底未脱贫贫困人口数”的要求,分年度算清本市、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二是要做好历史年度贫困人口数据的衔接工作。各地每年的贫困人口数量和脱贫人口数量,要与市、县委书记和市、县长与省签订的减贫责任状数据相衔接。每年清理的不合格贫困人口在规模上要具备合理性,严禁人为地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退出贫困户,要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严禁“数字脱贫”。

2.认真组织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有序退出。今年2月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为我省一季度对2014、2015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开展第三方评估提供了指导意见。4月份,国家出台《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根据新的文件精神,省办对原文件进行了修改,并提请省委省政府以两办名义已于9月1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我们一是要把握退出标准。实施意见在退出标准上进行了调整,其中贫困村的退出要求贫困发生率由原文件的应低于4%修改为应低于2%;贫困县退出要求贫困发生率由原文件的应低于3%修改为应低于2%。最近省办下达贫困村退出标准,各地要依据标准审定。二是要把握退出程序。实施意见明确,贫困户的退出要经过“7道程序”,即按照预退出、精准扶持、摸底调查、民主评议、入户核实、退出公示、批准退出的程序执行;贫困村的退出要经过“5道程序”,即按照对象初选、精准扶持、调查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的程序执行;贫困县的退出要经过“5个环节”,即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申请,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评估,经社会公示,再报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专项评估检查,符合条件的由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三是要把握抽查和评估要求。对拟退出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对其进行抽查和评估。县级政府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户,抽查覆盖率不少于10%。设区市对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抽查,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村抽查覆盖率不少于20%。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根据退出计划执行情况,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户和贫困县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并结合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抽取部分退出的贫困户、贫困村进行核查。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至2020年,继续享受中央、省级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贫困村退出后至2020年,继续实施贫困村村级扶贫开发规划。贫困县退出的当年,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时加5分。四是要把握时间节点。明年1月,国家将对精准扶贫和摘帽的贫困县进行第三方评估,并据此对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考核。各地要顺排工序、倒排工期,部署并安排好贫困退出工作。省办决定,各县在10月就要启动2016年的贫困退出工作,我在9月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已经部署。各地11月底前,要完成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在市、县级层面的所有程序,并将确定的退出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具体名单报省,省将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核查。

3.认真组织建档立卡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各地要根据今天上午陆春生主任的讲话要求,以及计财处的布置,充分发挥县乡村,特别是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作用,做好建档立卡信息的采集、校核和录入等基础性工作。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做到层层审核把关,确保高标准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等基础数据精准真实。

这里要强调的是,关于国家信息系统和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管理的运行问题。加快建设我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是今年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将为资金精准投放、实时跟踪、统筹管理、科学考核提供重要依据,对进一步做好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意义重大。6月中旬,尹建业副省长主持召开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平台建设工作。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8月底完成了管理平台的框架和模块建设,9月初在井冈山市、吉安县进行了数据上线运行,预计11月初基本完成全省数据上线运行,实现对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有关数据的衔接;2017年一季度末之前,将实现全省脱贫攻坚数据共享,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信息互通。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开展有力的脱贫进展督促。通过及时掌握全省到村到户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各项扶贫政策是否做到了因户施策,并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各行业部门反馈,为其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也为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开展督促检查提供基本依据。同时实现便捷的脱贫成效网上评估和考核依据。根据各行业落实精准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量化业务和工作指标,定期跟踪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实现网上测评和绩效比对,即时掌握全省的脱贫成效总体情况和各项具体脱贫指标完成情况,为全省脱贫攻坚评估和考核奖惩提供准确依据。

大数据平台最关键的就是数据的采集、维护和运用。省办将成立专门队伍加强对数据平台的管理和维护,有的县也组建了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县、乡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优秀干部中选调,负责全县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与维护,各地可参考借鉴。

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都是重要的信息管理平台。由于今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要在两个系统中,同时更新信息数据。省将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协调,有效解决好两个系统数据的衔接问题。各地要有效地统一两个系统的数据,使两个系统的数据完全一致,不能形成两张皮。

三、目前几项重要的工作

1.关于巡视问题整改。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反映我省“有些扶贫项目认证不充分、资金闲置、没有惠及贫困群众”。为此,经省办研究,提出了以下的整改措施,一是完善规划,各地要尽快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二是要加强项目认证,从2017年起,对投资20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要召开认证会进行认证。还有就是加强督促、检查,纳入考核等措施。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资金闲置和惠及贫困群众的问题。资金闲置应该主要是指去年和前年的产业扶贫资金,今年的资金没有规定具体的投资方向及规模,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全部由县决定,应该不会有闲置的问题。各地要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到年底未支付的资金不能超过资金总额的30%,这个指标是要纳入考核的,省办也将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关于前两年闲置的产业扶贫资金,各地要结合今年的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有效地化解投资矛盾,将闲置资金在年底前全部使用完毕。

2.关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使用是一项重大的改革,省也印发了《江西省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意见》。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涉农资金整合进行进一步的督促。一是要加快制定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省要督促贫困县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规划,确保规划项目与本县脱贫需求相一致、与统筹整合资金规模相配备、与部门重点任务相衔接。在此基础上,加快制定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并按程序报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二是要加快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省要指导县依据资金统筹使用方案,加快制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具体办法,并以县级人民政府文件印发。三是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分配给贫困县的资金一律采取“切块下达”,不得指定具体项目或提出与脱贫攻坚无关的任务要求。

据了解,全省58个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试点县中很多县还没有制定统筹整合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工作进度较慢。为此,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于8月初下发了《关于抓紧制定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已经出台扶贫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编制脱贫攻坚规划,进一步细化措施,构建和完善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工程具体实施方案等政策框架体系,并将包括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在内的井冈山市和吉安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及实施办法印发给了各地参考借鉴。各地要根据国家的要求,县在11月中旬前完成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的制定工作,12月中旬前完成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的制定,还没有出台的县(市)要抓紧研究制定。

制定统筹整合实施方案,一是要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根据脱贫攻坚考核标准,在由各相关职能部门会同乡村分别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目前本地基本状况与考核指标要求差距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脱贫攻坚总体实施方案。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目标要求,结合前期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进一步明确具体帮扶政策并测算政策实施所需资金,再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调查摸底并编制到村到户项目资金需求统计表和投资概算。二是要明确整合原则和范围。强调政府落实、统筹使用,多方筹集、全面整合,精准发力、注重实施,加强协调、强化责任的原则,做好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同时结合“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将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部分资金也要纳入整合范围。三是要强化整合措施。按照“五个明确、两个打破”的思路强化整合措施,即:明确部门职责权限、明确项目申报程序、明确项目规范建设、明确项目验收程序、明确资金拨付流程,打破资金使用权限、打破资金分部门管理的限制。省里也将针对性指导地区就差异化政策视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取消废止、增减拆并、保留扩展、吸收统一等调整,从源头上把牢改革的总开关。四是要明确整合资金使用方向。按轻重缓急和脱贫攻坚需要,以全省精准脱贫“十大工程”为依托,明确项目建设规划和资金预算安排,制定详细预计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情况表和预计资金使用方向情况表。

3.关于产业扶贫。5月中旬在井冈山召开了全省扶贫和移民产业扶持现场会,就有关政策作了培训。主要是:在组织形式上,推广“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组建一个合作组织或选择一个龙头企业、设立一笔扶贫信贷通、落实一种部门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在产业业态上,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光伏产业、电商扶贫及服务业等。在经营形式上,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扶持其通过加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探索通过资产性收益扶贫,增加收入。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农户将承包土地出租给龙头企业,将产业扶持到户资金投入龙头企业,到龙头企业打工或返租倒包发展产业,贫困农户可获得租金、股金和薪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在赣州市等地,探索出了一条“扶贫工厂”、“扶贫车间”的产业扶贫模式。就是利用贫困村、搬迁扶贫移民集中安置点等贫困农民较集中的地方,建设一个“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承接较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承接外地工厂的来料加工,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有效地解决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孩子等社会问题。这是产业梯度转移在贫困农村的具体体现,是经济发展规律,我们要利用好,要发挥好它的扶贫作用。

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各地不断加强探索,有的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里要强调:一是产业扶贫要加快进度。到目前为止,有的地方还未上报2016年产业扶贫资金安排计划备案,甚至有部分地方2015年项目还没有落实。这与工作计划严重脱节,影响了我省总体工作进度。请各地回去后抓紧时间按要求确定产业资金项目,并按程序上报市里、省里备案。二是光伏扶贫要把握政策。我省光伏扶贫工作自去年启动以来,省办和省发改委(能源局)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很多地方非常有积极性。但是因为光伏项目上网电价度电补贴指标有限,竞争非常激烈。按照有关能源发展政策,目前省里只支持分户式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项目,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在这里提醒想做光伏扶贫项目的地方,要加强与当地能源部门的沟通联系,吃透国家和省里光伏扶贫的政策,按照政策要求上报光伏扶贫项目实施方案。三是金融扶贫要加大力度。截止今年8月底,我省已有57个县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受益村数4932个,其中贫困村1635个,安排风险补偿金8.2亿元,贫困户累计贷款户数9.1万户,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1.1亿元,可以说这项工作今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成绩的背后隐藏了很大的问题,在安排风险补偿金方面,赣州市占了全省89.7%;当年累计获贷贫困户数方面,赣州市占了全省90.2%;当年累计发放贷款额方面,赣州市占了全省91.8%,其它地市的工作长期在低位徘徊,甚至还有两个设区市到目前为止工作还没有启动。省办将对8月份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省通报,希望工作落后的地方抓紧时间,迎头赶上。四是保险扶贫要主动作为。作为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省办和省保监局加强了沟通协调,已经下发了《关于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还将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产业精准扶贫保险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全省贫困农户试行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保”和“金信扶贫保”特惠保险政策,通过开展产业精准扶贫保险服务,着力为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风险防范、融资增信上的倾斜支持,让其增收脱贫有可靠依托和坚实保障。为了更好地推动各地做好重大疾病商业附加保险工作,近期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印发省六单位制定的有关细则,要求各地务必在年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明年年初全面实施。各地接通知后,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协调当地保险机构做好产业精准扶贫保险和重大疾病商业附加保险工作。五是扶贫再贷款要尽早安排。扶贫再贷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里明确提出的金融扶贫特惠政策,为进一步促进扶贫再贷款政策落地落实,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国务院扶贫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立扶贫再贷款资金精准使用管理机制的通知》,对这些工作专门进行了部署,并要求每月上报工作进度。扶贫再贷款的支持对象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具有扶贫功能、承担扶贫责任的涉农龙头企业和小微企业,并突出在我省重点贫困地区。目前,省办已经和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进行了沟通,将联合发文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到时请各地认真对照文件要求搞好摸底调查,并重点把好企业挂钩带贫关口,和人民银行一起组织做好扶贫再贷款工作。

4.关于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精准结对帮扶工作。目前全省共有10160名第一书记、30万结对帮扶责任人和3792个部门单位定点帮扶2900个贫困村派驻的10656名扶贫工作队干部,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为进一步织牢帮扶网络、压实帮扶责任,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全面压实扶贫帮扶责任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覆盖全省所有贫困村的基础上,结合乡镇干部日常驻村工作,向所有行政村派驻扶贫工作队或第一书记,以解决全省约60%左右贫困人口分布在非贫困村的现状,确保消除帮扶死角,不留盲点。并要求健全管理机制,在各地现有的“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工作基础上,由挂点乡镇的县领导统筹所辖各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乡镇联系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等扶贫帮扶责任主体方组建扶贫帮扶工作团,指导各方准确掌握贫困状况,督促落实精准扶持措施,帮助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遇见的相关问题,定期研究,统筹安排,建立联动推进机制,协同推进落实。目前,赣州、抚州、上饶三个设区市已做到了向所有行政村派驻工作队或第一书记,其他地区要抓紧做好这项工作。这也是中央、省委督查的重要内容和媒体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陪同省委鹿心社书记在井冈山调研,鹿书记亲自让市领导打电话给结对帮扶干部询问有关情况。因此各地要抓好精准帮扶工作。

第一,正视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上半年,省扶贫和移民办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部先后7次对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督查调研,发现了精准帮扶工作在选派、管理、考核、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地方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数较多,影响帮扶实效;二是驻村帮扶一年一轮换,时间太短,直接影响帮扶效果;三是有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没有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未按规定时间驻村,帮扶工作留于形式;四是中央关于落实第一书记的工作经费和专项帮扶经费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缺乏保障;五是部分县对省市两级选派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没有统筹管理、统筹考核,省市两级派驻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有的处于“放羊”状态。

第二,强化精准帮扶机制。省委组织部已明确,要落实有关制度,在干部结对帮扶上,指导各地科学调整帮扶任务;在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选派上,做到应派尽派,选优配强。在管理考核上,明确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不少于2年,期间不承担选派单位工作。明确由各县对各级驻县帮扶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统筹管理,统筹考核,强化日常督导检查。在保障激励上,拟由派出单位每年统筹安排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不少于1万元,由各地在统筹下达的财政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贫困村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扶贫资金不少于5万元,列为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专项帮扶经费。在落实责任上,对不重视不支持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的单位,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对造成不良影响、干部群众意见大的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召回并问责。

第三,推行精准帮扶“一证两册”。为了让扶贫帮扶举措清清楚楚、帮扶效果明明白白,也让帮扶干部工作有据可查,省办在全省推行精准帮扶“一证两册”,请各地要扎实抓好“一证两册”的发放和规范填写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登记证》要由帮扶干部指导贫困户填写或由帮扶干部帮助填写由贫困户签字确认,《精准脱贫帮扶干部手册》由帮扶干部根据帮扶工作认真记录,《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手册》由各地梳理省、市以及本地政策,分门别类具体列出。要实事求是,切忌编造乱填,填写的内容、数据要真实、准确,经得起核实、检查。以“一证两册”为依托,基层干部、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密切掌握相关工作动态和工作对象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事件苗头,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严防和杜绝甘肃农妇杀子类似事件的发生。

特别要强调的是,各地还要切实做好搬迁移民扶贫工作,一是抓紧完成今年的项目,二是切实做好明年项目的准备工作。

今年紧张繁忙的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关键时刻,检验脱贫攻坚成果的时刻就要到来,我们将迎来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迎来国家精准扶贫和摘帽贫困县的第三方评估,迎接国家对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的考核,让我们以对党、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省提前两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本文为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书记、主任章康华11月2日在全省2016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题目系编者所加,发表时略有删节。)

建档立卡资助工作计划 篇3

为了能更好的做好贫困资助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大对贫困住学生的扶持力度,为使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帮助他们摆脱家庭经济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我校开展了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活动,现将我校“贫困学生帮扶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完善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资助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建档立卡的学生资料和信息进行了认真的查验审核。

1、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受益,学校成立由校长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等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学前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学生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2、以校长为组长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定小组对资助名单与信息表进行审核、认定,并将认定出困难幼儿名单上报学校审定。

3、上榜公示,公开透明。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举报信息。

二、建立、健全资助档案

本学期,我校共有14名学生接受捐助,资助项目、资助对象、资助范围、资助标准、资助流程等材料一一归档,随时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群众监督。

三、积极落实,帮扶到位

1、在校内和学生所在班级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

3、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在我校资助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举报信息。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资助汇总表》上报。

建档立卡资助工作计划 篇4

亲爱的学生和家长朋友们:

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是党和政府推进教育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根据《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豫政办〔2016〕120号)等有关政策规定,我省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使你们充分了解有关资助政策,我们汇编了《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供你们参考。

——学前教育。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6岁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并按照年生均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建安区执行的标准年生均600元)。

——义务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标准为每生每年800元。

——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费、住宿费,并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中等职业教育。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同时由当地扶贫部门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金。

——高等教育。对在本省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6000元、13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专科学生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由扶贫部门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金。优先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额度为:普通本专科生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2000元。对完成学业仍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各高校通过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发放特殊困难补贴等措施解决。学生可通过勤奋学习,争取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特别困难的新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新生入学资助经费,考入省内高校的资助标准为500元,考入省外高校的资助标准为1000元;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办理入学手续,确保入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三不愁”。

注意事项:户籍在建安区,而在外地上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需及时向就读学校提交由县(区)级扶贫部门出具的建档立卡证明,符合条件的学生在当地就读学校享受资助。———————————————————————————————--————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资助政策宣传回执单

(此回执请让学生签字后,以学校为单位统一保存)

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计划 篇5

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计划

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本,我镇将继续贯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密团结各界扶贫力量,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以期取得更大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年光荣脱贫XXX户XXX人。共发放产业扶贫资金XXX万元,教育补助和雨露计划XXX万元,发放务工补助、新农合补助、慰问救助金等XXX万元。

二、扶贫工作目标

扎实推行扶贫工作政策,制定创新型扶贫开发方案,多管齐下,千方百计促进贫困户增收。根据贫困户管理系统中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到20**年底,争取完成年初制定脱贫任务。最终实现贫困家庭全部脱贫,达到小康生活的目标。

三、扶贫工作措施

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规模化经营,既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又有利于农户增产增收,对提高贫困家庭收入作用明显。一直以来,我镇的土地经营模式都是以家庭承包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为主,对于有富余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而言,经营土地的投入成本较高。20**年我镇土地确权工作已施行,我镇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已形成有力条件,为确保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增产业扶贫项目。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扶贫项目对于促进贫困家庭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工作中,我镇在产业扶贫工作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在20**年里,我镇将着力于产业扶贫的发展,着力发展适用我镇现实情况的产业扶贫项目,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以经济发展来带动贫困家庭的收入。

切实抓好教育扶贫。教育扶贫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子女上不起学的贫困家庭进行教育资金的资助;另一方面是对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对于前者,也就是因学致贫的,我镇会继续推行国家的相关资助政策,协助他们继续进行贫困大学生资助和“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资格的申报。同时,我镇也会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活动,宣传鼓励贫困户前来观看学习,提高贫困者的基本素质,让其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更快更好的走向脱贫致富的大道。

强化政策扶持。我镇目前的贫困人口中,有部分贫困户属于无力脱贫的,例如因大病、因重残、因缺劳力致贫的,以及孤寡老人和孤儿等,这部分贫困户目前无法通过实施扶贫项目进行脱贫致富,只能进行大病救助、申报低保和五保等政策兜底方式进行帮扶。20**年我镇将继续强化政策方面的扶持,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政策兜底的同时继续做好牵手致富、入户送温暖活动。

鼓励转移性就业。转移性就业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够促进调整农村就业模式和经济结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对于贫困家庭而言,转移性就业是提高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鼓励其进行转移性就业,提高家庭收入,争取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强化帮扶责任。在新的一年里,我镇将继续推行实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双包政策,依托市直扶贫工作队,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制定干部考核制度,强化驻村工作队、包保干部责任意识,强化驻村工作队与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与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之间的联系,争取达到扶持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的。

奶牛建档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篇6

1 建档中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卷面书写不整洁

根据工作需要, 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对建档登记技术人员都进行了培训, 但普遍存在培训次数少、培训方法简单的现象, 有的虽举办过几次培训, 但都是老师讲, 学生听, 实践少, 学了就完了, 导致部分人员掌握有关奶牛建档标准和技术要求不熟练, 档案不能一次性填写准确, 数次涂改, 致使档案卷面不整洁。

1.2 档案数据更新不及时

从养殖实际情况出发, 奶牛养殖场、小区的档案由场、小区专人负责, 专人管理, 散养农户奶牛档案都由村上或乡镇兽医站实行统一保管。“三鹿”奶粉事件后, 很多奶农对发展奶牛业持观望态度, 甚至有的奶农对建档工作存在抵触情绪, 自家因出售、淘汰、死亡等原因流失的牛只或新生牛犊、购买牛只从不做档案变更, 或从不向主管部门申请档案变更与上报, 所以档案数据更新没有随机性, 只能靠建档登记人员分时段进行。

1.3 档案管理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对于奶牛建档工作, 各地都能积极组织实施, 也都完成了相应的工作任务。但对档案管理是否发挥作用, 普遍认识不到位, 重视不够, 宣传不够, 工作力度不大, 甚至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中, 没有和品种繁育改良、良种补贴项目、防疫体系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使奶牛档案失去了意义。

1.4 建档经费难以保障

奶牛建档工作在我区、乃至我市是首次开展, 无工作经验和工作基础借鉴, 加之建档工作涉及面比较广, 所需的人力、物力比较大, 由于缺少专项经费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奶牛建档宣传、培训、良种登记等工作的组织实施, 制约了该工作的开展进程。

2 建议与对策

2.1 抓宣传引导

奶牛建档工作是一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功能性项目, 其目的是推行选种选配、推广良种冻配、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 使奶牛理清血统, 提高品质和生产性能;彻底解决良种化的问题, 从而提高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要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到奶牛生产地区、养殖场和大户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和散发宣传单、印发宣传读本等多种形式宣传奶牛建档的重大意义。通过宣传使广大奶牛户解放思想、开阔视野, 进一步增强开展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2.2 固定专业人员, 加强人员管理

县畜牧主管部门要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建档登记工作, 并对这些人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体型外貌鉴定员、数据录入员由县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数据采集员由配种员或乡镇站畜牧技术人员担任。依法加强对奶牛配种员的规范化管理, 发挥配种员在奶牛登记建档、信息采集工作方面的优势, 为建档登记工作服务。加强人员管理, 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2.3 抓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奶牛建档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我们要针对奶牛繁殖技术、建档内容, 对包抓乡镇人员和建档负责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对乡镇站建档人员和奶场建档人员进行逐乡镇现场观摩培训, 提供其业务水平。确保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 有效地促进了奶牛建档工作的开展。

2.4 建档建卡要规范

奶牛建档建卡工作的主要依据《中国奶牛协会》的规定, 对辖区奶牛按地属、牛场、出生年度、出生顺序进行统一编号, 并统一佩戴耳标;填写奶牛系谱、生产繁殖记录、历史产奶情况、防疫情况、疫病治疗情况、奶牛转移情况等档案资料;同时, 对每一头奶牛分正面、左右两侧面照“身份像”, 贴于奶牛系谱档案资料上。奶牛档案一牛一卡, 卡随牛走, 资料由畜主自已保管。规范的档案才能对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意义。

2.6 抓督促检查

为了有效地抓好全区奶牛建档工作, 我们在加强部署和推进落实工作的基础上, 应该要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 建议成立区政府专门成立以主管副区长为组长, 以区畜牧局党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 以各科室站长为成员的奶牛建档推进工作督促检查领导小组, 定期深入到各县区对奶牛建档推进工作进行专项督促检查, 把奶牛建档工作作为一个重点工作, 长效工作来抓。

2.7 查漏补缺覆盖全面

在各乡镇完成了奶牛建档建卡工作后, 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查漏补缺, 确保无一遗漏。特别是对非涉农街道, 由于没有专门的基层服务机构, 区畜禽站派人实地走访, 了解是否有奶牛养殖户。通过查找、清理, 确保了全区所有奶牛都进行了建档建卡, 无一遗漏, 覆盖全面。

2.8 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奶牛登记建档工作是振兴我省奶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维护、管理和应用奶牛信息数据库是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 工作量大、任务重, 需要稳定的经费保障。应建立分级负担的财政投入机制。省上安排专项工作经费, 保证建档登记工作顺利开展, 并为市县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逐步完善奶牛良种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市、县应落实专项工作经费, 保证数据的采集、更新、维护和及时上报, 实现奶牛档案数据信息的长效动态化管理。

建档立卡资助工作计划 篇7

镇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拉开序幕

5月8日,镇召开25个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议。为促进该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有效开展,确保任务按期完成,镇及早谋划,制定方案,组织25个村扶贫联络员参加培训,全面拉开此项工作的序幕。

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大创新,建档立卡是前提,按照县扶贫办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镇进一步细化各阶段任务完成时间节点,坚持“客观求实、分类指导、规模控制、到村到人”的原则,明确工作方法和步骤,确定专人进行专门培训,强化责任,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全镇6283名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

建档立卡资助工作计划 篇8

为扎实开展陕西省农村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2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根据国家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在我省已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以核实原有对象、调查新增指标、更新数据信息、完善帮扶措施、建立信息档案为重点,建立完善新指标体系下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及连片特困地区的动态监管和分类帮扶机制,翔实准确掌握全省农村贫困现状,实现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确保对象精准、数据精确、措施精实、管理精细,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精准度。

二、任务原则

(一)开展四个到户

1.分级负责,数据采集到村到户;

2.规范程序,评议公示到村到户;

3.因地制宜,措施完善到村到户;

4.动态管理,跟踪监测到村到户。

(二)完成四个衔接

1.识别规模与我省已建档立卡规模相衔接;

2.调查指标与国家的建档立卡内容相衔接;

3.帮扶措施与各级各部门帮扶责任相衔接;

4.填报内容与我省的数据管理规范相衔接。

(三)实现四个目标

1.确定新标准下的全省扶贫开发对象名单;

2.完善新指标下的全省扶贫对象基础信息;

3.健全新要求下的全省扶贫对象帮扶机制;

4.建立新平台下的全省扶贫对象信息专网。

三、对象范围

(一)调查范围。我省实施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范围为98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调查的重点区域为国家片区县、重点县和省级片区县,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已建档立卡的行政村和贫困户。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二)调查标准。贫困户识别执行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75元(2010年2500

元不变价)的省级农村扶贫标准;同时,识别出国家扶贫标准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2010年2300元不变价)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识别按照我省2013年底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全省国家扶贫标准下贫困发生率为15.1%,一倍为30.2%)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全省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503元,60%为3901.8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高一低一无”标准执行。

(三)识别规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省级连片特困地区已确定,不再进行识别。依据国家标准选出的全省8808个贫困村已经省委、省政府审定,作为全省贫困村识别的总规模。省级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识别规模确定为2013年底建档立卡的575万人,国家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识别规模确定为国家核定的451万人。

四、方法步骤

(一)贫困户建档立卡

第一步:规模分解。以我省2013年底省级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的575万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基数(2013年底各市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见附件1),各市县将贫困人口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行政村,规模控制到村。同时,省上将国家扶贫标准下的451万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县(见附件1),建档立卡总量平衡到县。

第二步:核实对象。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各行政村首先以张贴告知单、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广泛告知,在农户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将其中的非贫困户调整出去,并将未纳入的贫困户纳入进来,形成村级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对在全省村镇综合改革规划撤并但未调整到位及已经撤并的行政村,由现任村“两委会”班子组织实施上述工作。合并村的贫困人口识别规模为涉及村的贫困人口总规模。

第三步:公示公告。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委、县政府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审定后在各行政村进行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5月2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在省、市人民政府组织指导下,各县统筹安排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需求,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扶贫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

第七步:数据录入。由县扶贫办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扶贫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扶贫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各县负责制发,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联网运行。由市、县扶贫办负责,将录入数据在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省内试运行。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此工作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20日前完成。

(二)贫困村建档立卡

我省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范围包括全省98个有扶贫开发任务县的所有行政村。对省级已确认的8808个贫困村(各市县贫困村规模见附件2)以外的行政村,由县扶贫办组织填写《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统一管理。

全省8808个贫困村的核实认定按以下方法步骤进行:

第一步:规模分解。对省级明确派驻扶贫驻村工作队的4485个村(规模见附件

2),以核实完善相关信息为主,名单不再调整;对其他的4323个村(规模见附件2),由县级组织对省级下发的电子版拟定名单核实认定。按照全省村镇综合改革规划,对规划撤并的贫困村,未调整到位的贫困村按原有规模及名单认定上报,已完成撤并的贫困村按撤并后的名单上报;贫困村撤并后,该县贫困村的规模相应减少。第二步:初选对象。在县扶贫办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召开全乡的村“两委会”负责人大会,介绍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在各行政村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按照拟定的贫困村名单进行评议,评选出全乡贫困村名单。

第三步:公示公告。乡镇人民政府对贫困村初选名单在全乡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经县委、县政府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在全县进行公告,同时报省市扶贫办备案。以上工作在2014年6月2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在省、市人民政府组织指导下,各县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村的结对帮扶方案,落实结对帮扶单位。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各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结合贫困村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登记表。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

第七步:数据录入。由县扶贫办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将《贫困村登记

表》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网络运行。由市、县扶贫办负责,在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全省有扶贫任务行政村信息的省内网络运行。国家网络在2014年12月20日前运行。第九步:数据更新。建档立卡的行政村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村级信息动态管理。此工作由县扶贫办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20日前完成。

(三)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建档立卡

1.工作范围。包括全省98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由县扶贫办填写《贫困县监测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统一管理。

2.监测内容。《贫困县监测表》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帮扶成效等方面内容,主要用于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资金绩效管理考核、片区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并为扶贫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3.数据监测。县扶贫办每年负责填写《贫困县监测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2013年数据于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录入并完成省内网络试运行,此后每年数据于次年2月20日前完成更新。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以对贫困人口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开展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性,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要抓紧时间,尽快组织开展,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是各地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各级要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和省上安排,成立由扶贫、统计、调查等部门参加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政策落实等重大事项。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和宣传栏、村务公开栏等进行广泛宣传,将建档立卡工作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要从各级各部门、乡镇、村组抽调人员,统筹安排、同步推进调查摸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三)明确责任分工。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扶贫办、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共同组织实施。各级扶贫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各级统计局、调查队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和城乡一体化收入调查工作。各级要强化调查人员责任,实行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确保入户调查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扶贫对象认定科学公正。各级要强化帮扶责任,完善

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对每个村都要有规划,每一户都要有计划。要设区市和各县(市、区)要组织专门督导组,深入到乡镇、村组进行指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全面核实,及时整改,不留死角。

(四)规范操作程序。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一告知、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要在村子内树立公示牌或公示墙,将贫困户信息长期进行公示,并公开乡镇人民政府及市县扶贫部门监督电话。要整户识别,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

(五)强化工作标准。各级要统一调查表式,规范调查方法和口径,确保调查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中交叉对象的调查核实工作,确保识别的准确度。要坚持规模控制原则,各级要严格按照省上核定的贫困村、贫困人口识别控制规模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五保、低保对象规模要与各级2013年底建档立卡规模衔接。要以省级印发的信息系统数据填报规范为依据,严把数据填报、审核、录入和更新关,确保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准确度。

(六)保障工作条件。市县要安排必要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必需的宣传培训、材料印刷、数据录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要根据工作需要,抽调一批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人员开展工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办法,加强对各级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充分发挥乡镇、村“两委会”及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适当招募扶贫助学项目受助学生等充实乡村两级力量,确保识别工作顺利完成。

上一篇:描写童年的作文下一篇:品《论语》有感 读后感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