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端医疗分析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内高端医疗分析(推荐6篇)

国内高端医疗分析 篇1

一、国内市场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长,需求增长来自于:

1、富裕人群对医疗服务提出新需求;

2、医疗旅游的兴起,3、高端医疗保险产品的日益丰

4、“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

5、对境外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政策门槛降低等也有利于行业发展。

二、高端医疗服务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进行:

1、高端全科医院(诊所);

2、高端专科医院(诊所);

3、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

在全科医院行业,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已经有29个品牌、近百家高端医疗机构。其中90%是合资/合作企业。其中不乏共用公立医院医生资源的医院,以及公立医院委托外资医疗机构管理的高端服务部门。专科高端医院门槛也相对较低,特别是眼科、牙科、妇儿专科医院在国内发展迅速。但面临专家资源不足,这三类医院较依赖公立医院的医师资源。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发展最早,而且形式多样——干部保健、国际服务、一般特需医疗等,然而与普通医疗共用医师资源,而且从“满足特殊需求”走向单纯的“高端化、高收费”,引来了许多争议。

三、高端医疗服务市场的扩大,外资医疗机构加快在国内的扩张;

同时,一些民营医疗机构高端化趋势明显,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建设高端医疗产业园。服务对象和内容多样化,国内高端医疗机构的目标客户从国内工作的外籍人群转向国内高端人群。

随着高端医疗行业的发展,政府和各医疗机构共同投资加强高级医疗人才培训的同时,与外资医疗机构合作引进海外医师资源,以解决医生资源不足问题。为避免公立医院的高端化,应该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满足市场对高端医疗的需求。

四、高端医疗市场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高端医疗服务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进行:高端全科医院(诊所)、高端专科医院(诊所)和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

– 本文主要分析上海,北京,广州地区的高端全科医院、诊所和专科医院 – 中国国内的高端医疗服务保险主要由三井住友海上、保柏、金盛、美国安泰、招商信诺、MSH 中国、美亚、中国平安、丰泰、安联等提供

(8 资料来源:钟恬(2011),高端医疗险方兴未艾宜量力选购,证券时报,2011年5月9 2010 年5月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七)

高端全科医院(诊所)

□ 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有29 个高端医疗品牌10,有11 个品牌已经采用了连锁经营的方式,在多地设有诊所和医院

– 新加坡百汇集团在上海已有7 个诊所(医疗中心),在成都拥有一个诊所,和

睦家在上海、北京、广州有7 个自有诊所(医疗中心)

– 北京、上海、广州之外的城市中的高端医院大多是这些医院的分支机构 □ 合资/合作是高端全科诊所和医院的主要经营方式

– 按规定,目前外资投资医疗机构只能采用合资/合作的方式,而且与本地权威机构的合作使得外资品牌很快进入国内市场

三个城市中,近90%的高端医疗品牌是中外合资/合作背景

– 合资/合作类型一:外资主导,建立独立医疗机构,拥有独立的医生资源北京和睦家医院1997 年由美国美中互利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成立,而后来建立的上海和睦家是中美互利和长宁区中心医院合作

新加坡百汇集团在中国的上海百汇华鹰和瑞新医疗中心的医师大约80%来自国外

– 合资/合作类型二:与公立医院合作,共享资源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由亚太医疗国际集团和天坛医院合资组建,许多天坛医院的专家在天坛普华坐诊

医生主要是与公立医院共用专家,缺乏独立的医生资源

– 合资/合作类型三:公立医院将高端业务部分独立,并委托外资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2010 年4 月,上海华山医院东院国际部挂牌上海国际医院,并委托和睦家进行管理,聘用的医生大多是具有国际经验的外籍医生

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由交大医学院的12 家附属医院提供专科优势资源,拟选聘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负责运营、管理

□ 与公立和普通私立医疗机构相比,这些医疗机构的诊疗费很高,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 高端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入门诊疗费(或挂号费)在200-700 元不等,药费、检查和治

疗费用也是公立和普通私立医疗机构的数倍

– 上海、北京、广州的高端医疗品牌的平均入门诊疗费约为473 元左右

– 相反,中国的公共医疗服务根据级别不同价格上也有些差异,但也低于大部分高端医疗机构的10%-20%

根据功能、设施、医疗水平,中国的医院从低到高分为1-3 级,每一级分为甲乙丙三等,另外还设有特级医院,因此共有10 个级别

– 全国综合医院的收入中,药品收入占到42%(2009 年),但和睦家的药品收入仅占总

收入的11.8%(2011 年1 季度)同__

高端医疗机构诊疗费情况

项目 诊疗费标准(元)

上海市公立三级医院普通门诊 14

上海全康医院初诊病人(20 分钟)650

上海瑞新医疗中心新病人医生诊疗(直接)510

上海森茂诊所时间内非会员初诊600

注:表中是医疗机构公示的价格标准

资料来源:上海市卫生局

□ 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客户一半以上是国内的外籍客户

– 高端医疗保险在国内刚刚起步,拥有高端医疗保险保障的多为在华外籍人员 □ 高端医疗机构受规模所限,以门诊业务为主

– 上述统计中,近一半的高端医疗机构只有门诊服务,没有住院服务,因此床位基本都

少于50 张

– 由于病床较少,上海沃德医疗中心、等机构采用日间病房、日间手术等经营方式,提供单日住院服务

日间手术:针对某些患者,在一到两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的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

高端专科医院(诊所)

□ 上海、北京、广州的高端专科医院涉及妇产、儿科、眼科、牙科、肿瘤、脊柱手术等多个领域

– 上海、北京、广州的高端专科品牌超过40 家

– 眼科、牙科和体检因为门槛较低,占了高端专科医院的60%

眼科、牙科和体检诊所的特点是,产品和服务的可选择性大,即便是最高端的诊所,也有廉价入门套餐吸引用户

–近年来,人们对妇产和儿科服务的要求提高,为了减少等待时间、享受高质量服务,愿意付出高价格,妇儿专科医院的占比为17%

– 肿瘤、脊柱手术等新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专科医院

2009 年韩国我立德医院集团和天津天士力集团合资开设了共同投资兴建中国首家

涉外脊柱专科医院上海我立德医院

上海、北京、广州主要高端专科医院的类型

牙科41%、美容5%、康复治疗5%、体检13%、眼科8%、肿瘤5%、妇儿15% 多类专科

□ 民营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门槛较低的眼科、牙科和体检领域

– 眼科、牙科和体检的高端品牌中,中资民营企业占了近一半,而在其它的专科高科品牌中,几乎全部是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

□ 高端专科医院的医疗团队相对独立,但妇儿、眼科、牙科类专科医院较依赖公立医院的医师资源

–近年来新出现的肿瘤、康复治疗类高端专科医院由海外医师和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中国医师共同创立,如上海百瑞肿瘤中心

–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的医生曾在公立医院中工作

– 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几乎全部聘请北京儿童医院的现任专家,北京和美妇儿医院也聘请了许多公立医院的现任专家

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

□ 目前医院的高端服务主要分为三类:干部保健、国际服务、一般特需医疗 – 干部保健专门针对高级别老年国家干部,国际服务主要服务大使馆外籍官员、来访外

宾等,一般特需医疗针对普通病人,提供专家诊断和高质量服务

– 针对大众的一般特需医疗在上世纪80 年代推出,一方面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

求,一方面为了提高医院收入

国发(1989)10 号文件允许医生有偿业余服务和医院进行不同档次收费,公立医院

引进医生出诊、专家服务、夜间诊断等特别服务

年代,国家卫生部门希望医疗机构能够降低对财政补贴的医疗,进一步鼓励这些

创收项目

□ 公立医院内的高端医疗逐渐从“满足特殊需求”走向单纯的“高端化、高收费”,引来

了许多争议

– 公立医院内的高端医疗与普通医疗共用医师资源,针对特殊人群,通过高收费,预约、就诊优先,引来了普通病人的不满

一般特需医疗的挂号费在100-500 元左右,其他治疗和药品费用也是普通医疗的2-3

倍,并且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

– 几乎所有的二、三级医院中都设有此类高端服务部门

– 最然国家要求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上限为10%,但具体的定义不明,是床

位、收入还是医师资源,导致很难进行管理

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中“特需中心”和“科室特需”共存,采用其他手段扩大营业

五.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新趋势

市场扩大

□ 外资医疗集团加快在国内高端医疗市场的扩张

– 2011 年3 月,和睦家宣布为天津和北京的医院扩充至少125 个床位

– 2010 年6 月,新加坡最大的私人医疗集团莱佛士医疗集团在上海经营面积达1 万3000平方英尺的医疗中心,提供多元化专科、牙科和体检等服务

– 2011 年6 月,金卫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上海东方国际医院56%的股份 □ 高端医疗市场受到关注,国内制药、医疗相关企业也开始进入,一些民营医疗机构高端化趋势明显

– 2009-2010 年,上海复星医药多次收购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公司总共25%股份,从而迈入高端医疗产业;复星医药还与百汇医疗集团合作,在国内开设高端医疗门诊

– 慈铭体检集团推出的奢侈体检中心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将于2011 年年底开业

目前暂定的会费为99 万终身免费,并初次会籍全球限额200 名

– 2011 年6 月,玛利亚妇产医院的投资方百佳(中国)连锁妇婴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广州建立了高端品牌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投资约1.5 亿元,面积近2 万平米,最豪华的产房面积

120平方米。各地围绕高端医疗机构,建立综合旅游、休养等功能的高端医疗产业园,希望借此提高医疗服务的吸引力

– 厦门计划在五缘湾建设五缘高端医疗园

用地面积约37 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30 万平方米,医疗园将引进一些成熟的高端特色医疗机构品牌,并辅之以健康检查、医疗配套、度假酒店的康复疗养区

– 广东省计划在南沙区建设国际健康城,发展高端医疗健康产业

高端医疗服务集中在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神经系统疾病防治、妇幼儿童疾病防治、生殖医学中心、整形医学中心、五官科(眼科)中心七个领域 – 泸州市拟建“西南医疗康健城”,总占地1500 亩,投资20 亿元,集医疗、养老疗养、康健、教学、科研等为一体,以医疗为主

□ 公立医院剥离特需服务,高端服务业务有望借此进一步扩大

– 上海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逐步“剥离”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将高端医疗服务集中到新建的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医学园区。

考虑利用多点执业政策,让三甲医院的专家同时在国际医学园区服务 – 在建的高端医疗园都计划邀请知名公立医院设立高端服务的分支机构 服务内容多样化

□ 目标客户从国内工作的外籍人群转向国内高端人群

– 2011 年初,上海和睦家医院推出了两款分娩套餐团购,价格相当于正常费用的八折,和睦家首次采用团购的广告模式,旨在吸引国内高端消费人群

– 一些医院提供出国医疗服务,或海外医生诊断支持,以吸引国内高端患者上海沃德医疗中心为需要前往美国医治的病人提供各方面协助服务,其中包括空中救护、签证办理、陪同翻译、住宿用膳及家庭协助等

2011 年上半年,日资医院上海森茂诊疗所宣布,为吸引国内患者,将引进远程医疗系统,使患者接受日本国内医生的远程诊断,以及帮助患者赴日就医。高端医院在全科门诊的基础上,设立以妇产、肿瘤等特色诊疗中心

– 2011 年1 月,北京和睦家医院旗下启望肿瘤治疗之家正式运营,实行门诊式肿瘤治疗

– 相比全科门诊,一些专科领域更能吸引国内高端人群

目前,上海和睦家医院75%病人是外籍人士,而妇产科、儿科中有逾50%病人为中国人11

在建立了多个全科诊所后,百汇近年来设立了肿瘤、妇产专科中心

新加坡百汇医疗在中国的大事记

年份事件

2007 与华山医院合作建立的上海百汇华鹰门诊部开业,由百汇控股70% 2007 收购上海瑞新医疗集团,后者已在上海建立了多家高端医疗诊所 2008 在成都第一人民医院建立百汇成都医科中心

2010 与上海天坛普华医院合作建立“新加坡百汇癌症中心上海分中心” 2011 百汇成都医疗部进驻成都玛丽亚妇产医院。

六、总结和建议

□ 高端医疗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并向专业化发展,高端专科医疗具有市场潜力 – 最早吸引患者前往高端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是便捷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但最近对专科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

– 高端全科医院由于规模有限,与公立医院相比竞争力很难超越,而高端专科医疗更容易通过设备、技术和服务创出特色

– 与眼科、牙科、妇儿相比,肿瘤、心脑血管、康复医疗等高端专科医院的数量还很少,但市场需求会逐渐增加

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已成为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前三大疾病(按死亡率排名,2009 年)12,这些疾病需要长期性治疗,需要私人医生式的医疗方式。高端医疗挤占公立医疗医生资源的现象可能日益严重,一方面要加强高端医疗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与外资医疗机构合作引进海外医师资源

– 民营医院在人才获得方面面临很多障碍,经常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局面

许多大型公立医院都设有教学医院,在医院内部进行学生培养、并提供实习,保证了医院人才的来源,而民营、外资医院只能通过公开招聘来获得人才 – 公立医院内部的高端服务越扩大,其他医疗部门的医师资源越紧张

高端医疗机构聘请公立医院的专家多点执业,或是从公立医院挖角专家,都不利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开展

– 国内高端医疗人才仍比较缺乏,要通过社会和医疗机构内部两个渠道加大培养力度

海南省近年来先后选派了200 多名优秀医师和护理人员,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医疗专业技术,费用由省财政、各类公益基金等共同承担

和睦家对护士开设专门的培养课程,并实行按级别晋升作为激励,并且鼓励护士全方位参与医院的运营

– 上海国际医院等通过与外资医疗机构的合作,引入了国际化的医疗人才,计划将来要扩大引入

国内高端医疗分析 篇2

中国的管理培训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 已经从最初的鱼龙混杂和竞争无序的状态, 逐渐向分层次的、规范化的产业市场方向发展。近年来, 管理培训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客户在选择培训机构和课程时趋于理性。培训机构需要通过调查研究, 根据市场中客户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选择能够为其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的那部分客户, 这部分客户就是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确定后, 可以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有的放矢地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并在实施的过程中给予流程和资源的保障, 对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分市场

确定目标客户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市场细分, 是指以一定的标志把市场分为几个明显差别的消费群体, 它们有不同的需求特点和消费行为。这个概念是美国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 (Wendell R.Smith) 在1956年提出来的。其宗旨是强调企业选择自己具有优势的市场, 而不是全部市场进行营销活动。高端管理培训市场定位的目的是找出影响客户购买课程的影响因素, 然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市场细分。

本文所有调研及数据采集, 均以参加清华经管学院E DP各类高层管理培训课程学员为样本, 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随机抽取300个学员样本进行统计, 得出学员的结构特征如下:

年龄:其中30~50岁占85%, 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则分别只有6%和9%。

教育背景:大多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本科以上学历79%, 其中研究生以上48%。

职位:学员在企业中担任重要管理职责, 其中董事长/CEO22%, 总经理、副总和总监78%。

工作年限: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员比例为88%, 并至少有5年以上管理经验。

企业性质:主要来自国有企业29%, 民营企业27%, 股份制企业23%, 外资企业18%, 政府部门3%, 其中国有企业比例较大, 近年民营企业人数上升较快。

企业规模:主要是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对高端培训的需求比较大。30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比例为67%, 3000~10000人的大企业占21%, 万人以上特大企业12%。

来自行业:学员来自的行业非常广泛, 几乎涉及了三大产业的各行各业。大多来自发展速度快和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其中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机械制造、高科技、能源、金融、贸易、房地产和交通运输等。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 可以描绘出高端培训市场的基本构成。根据高端客户的需求特点, 对高端客户进行细分, 并对每个细分市场的特点和需求特征进行描述。见表1。

二、评估细分市场

通过上述分析, 将高端培训市场细分为五个细分市场。那么针对以上五个细分市场, 作为一个从事高端管理培训的机构而言, 究竟该为哪类客户提供服务?该如何为每个细分市场提供服务?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对细分市场进行评估。通常对细分市场的评估是从市场吸引力和企业适应性 (竞争优势) 两方面进行。该项调研选择了清华经管EDP五位项目总监为调研对象, 他们分别负责代表五个细分市场的培训课程, 通过他们对市场吸引力和企业适应性的评估, 得出下列评估结果。

1. 市场吸引力评估

一个比较简单的并且可以量化的评估方法, 是通过销售额规模、复合成长率、利润前景、价格敏感顾客比例和竞争激烈程度五个方面来评估。具体评价标准见表2。

按照以上标准对五个细分市场的市场吸引力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如下:

细分市场 (1) —9分;细分市场 (2) —8分;细分市场 (3) —5分;细分市场 (4) —2分;细分市场 (5) —8分。

2. 企业适应性评估

虽然从市场吸引力评估结果来看, 其中几个细分市场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作为提供高端管理培训的机构来说, 不仅要考虑市场的成长潜力, 还要考虑这些市场与自身长期发展目标是否一致, 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否匹配。培训机构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课程研发能力、市场推广能力、资源获得能力、运作管理能力、项目的可塑性。

这五种能力, 应该是一个从事高端管理培训的机构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如果想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就必须在这些核心能力中找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 并通过差异化营销策略, 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按照上述标准对五个细分市场进行评估后, 得到的结果见表3。

0分—难以获得1分—容易获得2分—已经具备

三、选择目标市场

根据对五个细分市场的市场吸引力和市场适应性的评估结果,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目标市场选择的坐标图, 见下图。

通过市场吸引力和适应性的研究分析,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五个细分市场在坐标图中的分布。那么作为一个专门提供高端管理培训的机构, 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呢?从理论上讲, 应该选择市场潜力大, 市场适应性好的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然而, 在实际选择时, 还要考虑培训机构的长期发展目标, 如果该机构具备非常强的获得外部资源的能力, 品牌极具价值, 市场认同度高, 在核心能力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那么就可以考虑选择市场增长潜力大、进入壁垒高的细分市场。选择这样的市场容易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优势, 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而对于利润贡献大, 市场占有率高, 且资源和能力匹配度高的市场, 应突出自身优势, 提高客户满意度, 保持稳定的市场占有率。而对于不具备上述特征的细分市场, 应及时选择放弃。

总之, 对于高端管理培训行业目标市场的选择, 既要考虑各个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和培训机构的适应性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培训机构在市场中的定位和长期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以清华经管学院EDP为例, 对高端管理培训目标市场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章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据, 通过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 论述了对高端管理培训市场进行市场细分, 评估细分市场, 最终对目标市场进行选择的过程。但由于数据采集及调研均以清华经管学院EDP为样本, 不能代表所有提供高端管理培训的机构, 仅希望通过此文为培训机构研究市场细分和定位, 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高端管理培训,目标市场,市场细分

参考文献

[1]李飞.定位地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35-52.

高端医疗保险为何受关注 篇3

根据专业健康保险提供的资料,国内第一批高端医疗消费群体,主要是各类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及其家属。由于医疗保障体系、水平以及医疗机构服务内容、环境等的现实差距,这一人群选择高端医疗,并逐步由“原籍国购买、国内落地服务”转变为“国内购买、全球范围落地服务”。

之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包括一批企业高管、私营企业主、演艺明星、精英人士在内的高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工作强度大、时间紧张,其对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疗保障需求很高,加之对传统公立医院就医面临的“挂号难、等待长、环境杂”等问题难以容忍,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到环境良好的外资、私立或特需医疗服务机构就诊。

这些消费者对于保险保障的需求更趋理性,能认识到保险与一般投资、理财的区别,在当下“看病难、看病贵”的大环境下,他们对每年只需付出2万至3万多元即可获得约定范围内的高额保障比较容易接受。

健康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也是高收入群体关注高端医疗保险产品的重要因素。传统医疗险多以门、急诊及住院费用的补偿为主,由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和体系的特性,保险公司更多定位于“事后理赔”。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则提出了“事前干预”和“事中管控”的概念,尤其是“事前干预”,让这些高端客户真正做到了“防病”!

高收入人群往往对医疗服务的品质有比较高的要求。他们非常关注医疗机构的品质及专业医生的资质,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呈现高端化及多样化的特征,这与他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及与日俱增的健康意识是一致的。而高端医疗保险恰好符合这类人群的这一需求。

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生态设计 篇4

院区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

*尊重当地气候特点和基地的现状

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在规划中, 需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通过对基地自然环境的调研和分析, 包括用地的地形、地貌、日照、风向、土壤、水资源、植被等, 扬长避短, 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建成后的能耗,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比如在利于接受日照的部分规划住院部, 将污物出口设置在下风向, 等等。

*节约土地与高效利用土地相结合

规划时应理性分析基地和城市的现状, 结合周边道路情况合理规划院区内部的交通流线, 尽量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 简短各流线。这样一来可减少人员、货物流动的距离和时间, 从而节约能源;二来可以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三来可以提高患者就医的舒适度。

进行院区规划时, 还应考虑医院扩建的可能, 基于生态理念的规划应在基地内预留发展用地, 并在建筑设计时优先考虑可生长平面, 为未来的进一步建设打好基础。

*重视绿地的规划

医院院区中的绿地不仅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提升医院的治疗环境, 在规划合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降噪和夏季降温的功能, 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节省能源。

建筑生态化设计原则

*适度原则

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和普通医院不同, 挂号通常采取预约方式, 医院的人流量也明显少于普通医院, 因此不会像普通医院一样在门厅处积聚大量人流, 过于高大豪华的酒店式门厅其实并无必要。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适当减少门厅面积, 通过提升患者等候区、住院部的空间品质来传递高端医疗服务的含义。在装修时也可以通过使用环保材料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设计优先原则

提及生态建筑, 很多人就会想到各种生态建筑技术。虽然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但是生态化设计不应停留在技术应用这个层面。

建筑师应明确, 技术只是帮助我们实现建筑生态化的手段之一, 利用基本的设计方法, 有意识地对太阳能、自然通风等环保因素进行利用, 并将适合的生态技术有机融入设计方案, 才是完整的生态设计策略。

自然通风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高端医疗机构对空调的依赖, 也可以减少病患间的交叉传染几率, 促进患者的康复。自然通风可通过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洞口间位置及温度形成的温差, 来造成室内外空气流动, 从而带动自然通风。

早在19世纪中叶, 法国蒙彼利埃的国民与军人医院 (Civi I and Military Hospital, Montpellier) 在设计时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手法。为了控制通风, 在病房首层地面下设计了有效的地坑系统引入新鲜空气, 走廊上面为了增加通风效果, 设置了苜蓿叶形的通风孔。经过实践检验, 证明这种病房可以明显减少医院内部感染。在现代医院的设计实践中, 常采用中庭的抽拔效果促进自然通风。

高端医疗建筑还可以通过对阳光的利用来实现生态功能。在设计中综合考虑朝向选择、外围护构造与材料、通风措施等方面。除此之外, 在夏季通过与立面整体结合考虑的遮阳处理, 包括挑沿、遮阳膜、百叶等以及对天窗遮阳处理, 可以控制进入室内的阳光, 在夏季减少阳光进入室内;在冬季则充分利用太阳能, 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通过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型与平面形式, 减少热量损失。

近年来, 我国兴建的一些高端医疗服务机构为了突出高端和豪华的特质, 在建筑中设置了全玻璃天窗的中庭。在炎热的气候中, 这种将阳光引入室内的做法带来的能耗是巨大的。适当的遮阳处理, 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还可以提升医院的空间品质。如西班牙马德里的胡安·卡洛斯医院在中庭处理中, 以木制格栅为主要元素, 遮挡了西班牙强烈的阳光, 又突出了圆形的天窗设计, 整个空间典雅肃静。而美国西雅图儿童医院则是通过遮阳棚的设置, 减少了来自侧面的阳光。

*可生长的整体设计原则

医院随着患者需求的增加、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 往往会面临改扩建问题。和其他建筑类型不同, 医疗建筑在扩建时各功能部分需要整体、系统地增长, 而在改扩建的过程中原有建筑通常还要同步使用。如何保持医院规模的持续发展、保证良好的就医环境、避免现有功能模块的浪费是设计师应考虑的问题。

位于英国怀特岛的圣母玛利亚医院是Nucleus体系结合地形和自然环境的杰出范例, 4个十字形单元沿医院主街呈放射状布置, 与原有建筑联成有机整体。各单元间形成的楔形庭院为医院提供了较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并能抵御寒风。南向展开的平面布局获得了更多的太阳能, 加上高效的节能材料和景观处理, 使建筑整体节能达到50%。由此可见, 一个借助自然生长模式、整体考虑的平面布局不仅仅利于医院的未来扩建发展, 也对其生态、节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节能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在医院的所有能耗中, 电力约占64% (其中空调约占50%) , 其次是照明, 约为34%。如果能通过实施有效的节能技术、利用洁净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等) , 减少对空调和人工照明的过分依赖, 就会有效减少医院的能耗。

*表皮技术

建筑表皮的生态设计与建筑生态化密切相关, 可以帮助建筑实现保温、隔热、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功能, 从而实现低能耗。特别是医院中能耗最大的病房部分, 其形式应追随其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

提升保温防热性能。建筑表皮是内外空间的过渡, 起着保温防热的功能。在生态建筑设计中, 表皮则需起到节能作用。在高端医疗设施的立面设计中, 玻璃的运用十分普遍, 而门窗的绝热性能最差, 约占建筑部件总能耗的40%~50%, 是影响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主要依靠提高窗的热阻, 比如采用双层或多层玻璃、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太阳光的阻隔率, 更有隔音的功效。

促进自然通风。在高端医疗设施设计中, 建筑师可以利用双层外皮系统, 增加建筑通风, 同时增强保温隔热功能。双层外皮系统是在传统幕墙外增加一层外皮, 比如玻璃、遮阳板等。通过适时调节相应设备开关使双层外皮之间进入或溢出空气, 如此一来, 与传统幕墙相比可节能30%以上。

*太阳能的利用

利用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 可以有效减少建筑污染, 节约资源。经计算, 在北方地区一座6000㎡的医院内, 按70%的太阳能保证率计算, 一年可以节省70%以上的冬季采暖、夏季降温和热水等费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太阳能光伏板的应用, 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从而减少医院的部分电力消耗。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Meyer儿童医院就将太阳能光伏板转换的电能用于入口大厅的照明。

生态化景观设计

舒适的景观和绿化对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改善医院小气候条件, 降温降噪,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室内外环境, 还可以对人的心理、精神状态和情绪起到良好的安定作用。

基于生态设计的高端医疗设施, 可以采用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方式, 减少建筑内外的热交换, 达到节能的目的。

以生态化景观设计常采用的屋顶绿化为例, 这种方法可增加绿化面积吸收热量, 调节室内气候保护屋面及防水层, 有效降低空调耗能。据测算, 建筑屋顶绿化可明显降低建筑物室内以及周围环境温度达0.5℃~4.0℃之多。特别是在夏季, 绿化屋面与普通隔热屋面比较, 表面温度平均要低6.3℃, 绿化屋面下的室内温度与普通隔热屋面下的室内温度相比要低2.6℃。由于绿化屋面提高了建筑物的隔热功能, 可以节省空调20%的电能消耗。

结合屋顶绿化的退台式设计还可以为高端医疗设施带来空中庭院, 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可以让医院更多部门拥有绿色景观, 为高端医疗机构增加亲切、宜人的气氛,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这类处理手法的优秀实例是由美国NBBJ事务所设计的都柏林儿童医院, 退台式的屋顶花园为就诊的儿童提供了多个室外游戏空间, 同时又提升了医院各部分屋顶的保温隔热性能。

国内高端医疗分析 篇5

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硬件架构不可或缺的海量存储阵列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同时海量存储阵列的更新换代也在见证着世界领先科技的发展历程。在海量存储阵列发展初期,人们一般关注的是服务器的性能方面的提高,随着海量存储阵列的广泛使用,人们对其可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国际上在高性能服务器的可用性测试的研究还是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测试方案和统一的测试标准。

高端服务器的数据容量非常大,有的达到PB级,这样无法对其可用性进行直接测试。现阶段对单个部件的测试已经有较成熟的方法,如磁盘可以在加温、加湿的环境下测试其可用性。对系统可用性测试的一般方法是先对部件可用性进行测试,再通过马尔科夫(Markov)转移矩阵计算出整个系统的可用性,或是通过蒙特卡诺(Monte Carlo)仿真模拟出系统的可用性。

Sun公司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系统可用性基准测试的框架R-Cubed。他们的目标是定义一个可以用来在多数系统上执行的可用性基准测试框架。Software Raid是RAID磁盘的软件实现,已经成为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Linux、Windows、Mac OS中都有所实现。Berkeley大学在Software Raid的可用性测试中,使用了一种故障插入(Fault Injection)技术,提出了可用性基准和可维护性基准的概念。

1 R-Cubed可用性基准框架

1.1 可用性基准框架

可用性基准(Benchmarking Availability)采用量化的方式来度量系统的可用性,使之具有可比较性。可用性依赖于三个系统属性:

(1)故障/维护率(Fault/Maintenance Rate):给定时间内系统发生故障/维护事件的次数。

(2)健壮性(Robustness):系统检测和处理故障、维护、外部事件、故障程度等,使系统仍能正常运行的能力。

(3)可恢复性(Recovery):系统从中断状态恢复到工作状态的速度。

Sun公司通过这三个属性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分层的可用性基准框架,如图1。可用性位于最顶层,分解成故障/维护率、健壮性、可恢复性三个属性。故障/维护率可以分为故障率和维护率,采用中断源指标(Outage Source Index)来衡量。健壮性分为故障类和维护类,采用中断恢复能力指标来衡量(Outage Resilience Index)。可恢复性分为1类故障&维护和2类故障&维护,采用中断期限指标(Outage Duration Index)来衡量。这些指标都可以通过测试得到。

本文由国家“863”项目“存储产品及系统性能测试评价技术”课题(2009AA01A405)资助。

1.2 Fault/Maintenance Rate

从健壮性角度,故障可以分为三类:不可恢复故障(Non-recoverable Fault),发生了不可恢复的故障,系统将一直不可用,直到被修复。可恢复故障(Recoverable Fault),发生了可恢复的故障,系统将有一定的中断,但是系统仍然可以服务。透明故障(Transparent Fault),此种故障对系统不会产生中断。

同样地维护也分为三类:不可恢复维护(Non-recoverable Maintenance),此种维护需要系统完全停止服务,例如更换主要硬件。可恢复维护(Recoverable Maintenance),此种维护需要系统停止一部分服务能力,系统有一定的中断。透明维护(Transparent Maintenance):此种维护对系统不会产生中断,例如热插拔硬件的更换。

故障率(Fault Rate)不是一个新概念,包括硬件故障率和软件故障率。公司比较常用的可靠性验证测试(Reliability Demonstration Test)中就有测量硬件故障率的方法,在给定时间给定环境下(如特定温度、湿度)测试硬件故障次数。软件故障率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测得。对于故障率的测试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由于商业利益但都是不公开的,现在也没有统一的基准。Sun公司将故障率定义为给定时间内发生故障事件的次数,以此作为衡量。

维护率(Maintenance Rate)分为相应的两部分:故障产生的维护率(Fault Induced Maintenance Rate)和非故障产生的维护率(Non-fault induced Maintenance Rate)。

F/M Rate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OSI为中断源指标,Fr为故障率,Mr为维护率,FIMr为故障产生的维护率,NFMr为非故障产生的维护率。

1.3 健壮性

要计算系统的健壮性,先定义两个指标:故障恢复能力指标(Fault Resilience Index)和维护恢复能力指标(Maintenance Resilience Index)。前者用于衡量系统对故障事件的健壮性,后者用于衡量系统对维护事件的健壮性。对每种故障类型赋予一个故障类型因子(Fault Class Factor),用于描述系统针对此种故障的健壮性,值越大表示系统越健壮。测试出每种故障类型所占的比例PFC。对每种维护类型赋予一个维护类型因子(Maintenance Class Factor),表示此种维护类型的权重。再测试出每种维护事件所占比例PMC。这样可以得到健壮性计算公式:

wf、mw,故障和维护占的权值,和为1。FCFi,第i类故障的故障类型因子。PFCi,第i类故障所占比例,∑PFCi为1。MCFi,第i类维护的维护类型因子。PMCi,第i类维护所占比例,∑PMCi为1。

1.4 可恢复性

在R-Cubed框架中,ODI描述了平均中断事件时间间隔。根据定义,ODI是总中断时间与中断时间总数之商。如公式:

在分层框架中,可以在不同层次衡量恢复速度。可以是所有事件产生系统平均停机时间,也可以是某一种类型时间产生的系统平均停机时间。有的中断是可自动恢复的,而有的则需要人为干涉使系统重新工作。如果人为操作比较复杂,这会增加测量恢复时间的难度。

2 Software RAID可用性测试

2.1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包含三个条件:模拟故障、实际的工作负载、数据收集。模拟故障可以使用一种称为故障插入(Fault Injection)的技术,如:模拟磁盘读取错误、拔除内存、杀死进程、断电、断网等。加上实际的工作负载后才能进行测试。首先要测试的是正常工作负载下系统的反应。然后测试错误工作负载下系统的反应。错误负载可以是:负载的急剧增大、负载中包含错误的输入等。错误负载又分为单一错误负载和多错误负载。单一错误负载用于测试孤立系统片段中未考虑到的系统设计缺陷和错误。多错误负载用于评估新系统,鉴别系统的弱点。

2.2 可用性测试

首先确定可用性的度量方法。最原始的可用性度量方法是二进制的,只有可用和不可用两种状态。延伸的可用性度量是系统平均无故障率,即系统正常运行时间所占的比率。在Berkeley大学针对Software Raid的可用性测试中,将可用性的衡量标准定义为服务质量(Qo S)随时间的变化。服务质量是根据不同的系统进行选择,常用的服务质量有性能和容错度。如果一个系统在一定时间内需要非常大的计算量,在退化模式(degraded mode)下将降低精确度,这样可以选择精确度作为服务质量。

RAID-5允许一个磁盘错误而无数据丢失。当发生一个错误时,系统将进入退化模式继续提供服务。发生第二个错误时,系统将会产生数据丢失。对RAID盘硬件错误是主要的。测试中通过软件模拟一个磁盘,这样可以方便通过软件插入磁盘故障。测试中使用了6类测试案例:

(1)可更正的介质读写错误:模拟磁头因磨损而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2)不可更正的介质读写错误:模拟磁盘扇区产生了不可恢复的损坏。

(3)硬件SCSI命令错误:模拟系统固件或主板错误。(4)SCSI命令级的奇偶校验错误:模拟SCSI总线错误。(5)电源故障:模拟在SCSI命令阶段,磁盘停止工作。(6)磁盘挂起:模拟SCSI命令阶段的固件故障。

所有的错误可以是在瞬态植入,或是持续植入。在实际应用中,RAID产生的错误都是瞬态的,没有缓慢失效的过程,所以瞬态植入错误更有意义。

Berkeley大学对一台Web服务器进行了测试。整个测试分别在Linux、Windows、Solaris下进行,测量的指标是每秒命中率。采用两分钟为作为测量间隔,测试每两分钟中内的平均性能。使用的负载发生器是SPECWeb99。首先测试正常负载下系统性能,到系统稳定后,再配置SPECWeb99使之生成各种错误类型的工作负载,再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

3 不同冗余度的可用性计算

3.1 单冗余的可用性计算

用由Sombers Associates公司出版发行的Availability Digest杂志,四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系统高可用性和可靠性的研究,曾发表过可用性64条准则。在对我国自行研制的海量存储服务器进行可用性测试时,进行系统分析的同时,可以先利用可用性的相关准则,对海量存储服务器的可用性进行定量分析。按照系统的冗余度,可以定量对系统的可用性进行建模。

系统可用性可以用如下公式阐述:

A:系统的可用性。

F:系统的宕机率F=1-A。

f:在一个集群中,可能引起系统宕机的节点的组合方式数目。

n:系统的节点数。

a:单个节点的可用性。

s:系统的冗余节点(spare node)个数。

双节点,含一个冗余节点。由于存在一个冗余节点,只有当两个节点全部都失效的情况下,系统才停止工作。一个节点的宕机率为1-a,因此系统的宕机率为F=(1-a)2。即系统的可用性:

A=1-F=1-(1-a)2

假设a=0.99,f=0.01。此情况下A=0.9999,即“四个9”。

多个节点,含一个冗余节点,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当第一个节点失效的时候,冗余节点进行替换工作,系统此时处于UP状态,只有当第二个节点接连失效的情况下,系统才会处于DOWN状态。第一个节点失效的可能方式为n(即n个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失效),第二个节点失效的可能方式则为n-1,那么两个节点同时失效的方式,即系统宕机的方式为(除于2是因为这是一个组合问题,而非排序问题):

因此系统的宕机率:

即系统的可用性:

3.2 多冗余的可用性计算

多个节点,含s个冗余节点。此种情况下,只有当系统的失效节点到达s+1个的情况下系统才能宕机,此问题即为从n个节点中选取s+1个节点,根据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可得出系统宕机的方式:

因此系统的宕机率:

即系统的可用性:

假设n=6,s=2,a=0.99(即在第二种情况下增加一个冗余节点),此情况下A=0.99998,接近于“五个9”,初步可以得出结论,增加冗余节点对系统的可用性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系统的可用性评定准则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讨论在Active/active模式下的系统的节点个数,以及这些节点的使用情况;系统中的后台备份情况;还包括了整个系统的人员管理的方面,涉及的十分全面,在研究海量存储系统可用性时,可以使用这些原则先进行定量的分析,以供在实地测试时提供一些数据和方案的依据。

4 总结

系统的可用性测试先要明确可用性的基准。最常见的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L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来计算,可用性为Sun公司的R-Cubed可用性基准框架采用分层结构更具体的描述了系统的可用性(F/M Rate,健壮性,可恢复性)。以及在Software RAID的测试中使用服务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来衡量可用性。在Kevin M.Greenan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平均时间是没有意义的,提出应使用规格化数据丢失量(NOrmalized Magnitude of Data Loss)。但一个好的标准必须满足四点要求:

(1)具有可计算性,可以通过软件模拟仿真或是运用数学公式计算;

(2)计算结果具有实际意义,与可用性有直接关系;

(3)结果或其单位必须是易懂的,这必须让开发者、研究者、用户都能明白;

(4)可跨系统比较,这样的标准才具有通用性。

总之,以何种基准来衡量系统可用性还是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在大容量服务器中,如PB级容量的服务器,可用性的直接测量是很困难的,时间和花费是不允许的。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分层模式,直接测量底层部件可用性,再通过Markov转移矩阵计算或是蒙特卡诺(Monte Carlo)仿真间接求出上层系统的可用性。Markov链是无记忆的,状态从错误切换正常后系统都被重置为全新。然而这与实际是不符合的,某个部件被替换后,这个部件是全新的,全部部件被替换后,系统才是全新的。蒙特卡诺仿真时需要建立概率模型,常见的用于可用性计算的概率模型有:指数分布、韦柏分布(Weilbull Distribution)、帕雷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在选取要根据经验和特点选取适合的概率模型。不过蒙特卡诺仿真在系统可用性测试应用中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参考文献

[1]Linux Raid[EB/OL].http://raid.wiki.kernel.org/.

[2]Ji Zhu.James Mauro.Ira Pramanick.R-Cubed(R3):Rate,Robustness,and Recovery-An Availability Benchmark Framework[J].SMLI TR,July 2002.

[3]Aaron Brown.Towards Avail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Benchmarks:A Case Study of Software RAID Systems[R].Computer Science Division(EECS),January 2001.

[4]SPEC,Inc.SPECweb99 Benchmark[EB/OL].http://www.spec.org/osg/web99.

[5]Availability Digest[EB/OL].http://www.availabilitydigest.com/.

国内高端医疗分析 篇6

一、城镇化进程中国内外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成功案例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都经历了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必然伴随着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国内外在此方面有许多典型案例和成功的经验。从国内来讲,深圳在城镇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已消灭了农村人口,所属行政区域人口全部市民化。同时,深圳高新技术的引领、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极大加快了高端人才的就业。 2010—2015年,五年来累计新增就业人口47.38万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2%以上,城市等级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五年来,深圳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4620人,累计引进留学人员6万人,建立了24个留学人员创业园,设立创新实践基地228家。全市技能人才在总量已达269万人。同时,深圳这座一向被认为缺少大学的城市,将在未来几年内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中外合作大学数量最多、 水平最高、世界级的高等教育集聚区。计划筹建十所世界级顶尖大学,数万名学生入学,以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为举办主体,以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重点领域,形成一个国际大学园。这里有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理工莫斯科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等,还将引进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国际太空学院、华盛顿大学、墨尔本大学、华南师大分校、同济大学分校、暨南大学分校。同时,还将与哈工大、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合作办学。深圳在城市化过程中, 以“高端引领”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驱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走出一条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之路。

国外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有很多典型做法。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全球国家统计的GDP中,2006年,高端服务业已占全球GDP的35%,2011年已经达到40%, 其中发达国家则达到45%。高端产业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德国为例可见一斑,德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鲁尔产业经济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对我国就有很大的启示。德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鲁尔工业区实施“结构转型”的地区经济调整。主要是将钢铁工厂进行联合兼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公司,发展具有德国特色的机械设备业、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环保型工业,并鼓励服务行业的大力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鲁尔区在欧盟、德联邦及州政府的基金援助下,产业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其中高中端服务业主要以贸易、银行、保险为主,且比重持续增长。到1993年,服务部门的从业人口已经上升了55.5%,其中大部分服务业从业者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培训, 这又为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积淀了人才优势。截止2011年11月,德国的青年失业率为8.1%,为全欧盟最低水平。

国内许多城市在产业转型、吸纳人才方面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如:北京市一直致力于建立国际大都市,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延伸制造业产业链,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和集群发展水平。吸引国内外大型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北京,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研发、制造、总部一体化发展。天津围绕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地位,即坚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聚集地为目标,延伸产业链,实现集群发展。发展金融、航运、物流、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201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十大城市中,天津为91%、深圳为92%,分别高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2014年应届生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应届毕业生十大就业城市分别为:广州、北京、成都、深圳、上海、郑州、重庆、杭州、南京、西安。因此, 发达省市城镇化发展中,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人才的漏斗效应。北京市将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对入库者,凡是需要就业信息服务的,至少提供三次基本符合其条件的就业信息。

城镇化进程中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对吸纳大学生就业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江浙粤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表明,以智能化、资本化、专业化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发展, 诸如:媒介、信息、设计、会展、咨询、休闲旅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可以带动高素质、高水准人才充分就业。以美国纽约为例,纽约是一个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占优势的城市,不仅高于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也高于美国其他城市的水平。纽约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2家总部在纽约。纽约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2009年,就是在金融危机在之后,金融与保险业产值还达到占GDP的15%。仅纽约证券交易所按交易金额和市值总值这两项在世界排名为第一和第二的交易所。纽约还是重要的文化创意中心,不仅有众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拥有发达的教育、新闻、影视和出版业。日本,高端服务业虽然落后于欧美,但也有一定的特色。 目前,日本第三产业占日本GDP的63% 以上。日本东京更是形成现代服务业“一核”独大的格局。东京GDP占日本GDP的30%左右,日本近一半的上市公司集聚于此;信息发布占全国的1/ 3以上;网络服务的集中高度为80%;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金融和管理中心。东京服务业总收入不但在日本城市中排名第一,服务业就业人数为全日本的16.87%,劳动力报酬总额为日本全国的22.13%,薪酬水平达到全国服务业平均值的1.31倍。

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又能为城镇化构建起高水准的全产业链,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广东省2015年将制定 《云计算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应用指南》, 支持建设云计算资源门户网站,大力发展高技术类型的高端服务业。到2015年,云计算相关产业规模力争比2012年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其中,面向生产管理信息消费领域,支持建设工业、交通、物流、政务等云计算服务平台;而对于生活信息消费领域,则实施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云计算应用服务示范工程。同时,还要开展粤港云计算产业合作,实施粤港信息科技共享计划。

二、城镇化进程中国内外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启示

高端服务业是当代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高端服务业一般表现为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和效率化,其研究领域和分支可以细分到上百种甚至更多: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再就业教育、总部经济、金融、物流、休闲、旅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媒介、咨询、信息、创意、 设计、节庆、展览、会议、资讯、订单、商务采购、高级商务活动、企业咨询、专业中介等等。高端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已经成为人才聚集、人才吸纳的重要领域,同时,高端服务业正带动第一、第二产业与普通商业在量与质上有一个大的提升。

发展高端服务业可以加快产业链的重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端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是呈几何级数变化的。如果广东的高端服务业在GDP中再增长15个百分点,即使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也能提升效益30%以上。再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不仅能够通过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重构产业链,跻身世界级城市,同时也可以通过高端服务业带动辐射周边城市圈的发展。同时,我国有些内陆城市多年来经济发展较缓慢,其根本的原因也是没有找到拉动经济的顶层设计,没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高端服务业。所以,以高端服务业引领关键是可以全面改变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构建形态、 产业结构、地缘经济质量,尤其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可以使促我国经济从目前的区域化和比较普遍的粗放化、低效率、高耗能转变到 “未来发展型”城镇化上来。

发展高端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会深化细化社会分工,增加就业岗位,形成人口城镇化,同时也会促进中等收入群体快速形成。发展高端服务业的规律说明,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细化,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大量就业岗位。目前,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形成地区间的专业分工,一个镇一个产业环节,多个镇共同形成地区产业链,既促进了产业发展,又带动了就业增长。人口城镇化必然拉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中等收入群体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白领阶层的快速增加。

上一篇:公司合同管理规定下一篇:销售主管考核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