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共8篇)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 篇1

城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上级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现向城区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汇报我城区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的情况。

一、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情况

《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政府采购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对贯彻依法行政方针,推进政府采购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国家的经济政策目标和宏观调控目标,建立充分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廉政建设,从源头治理腐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城区自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在区委的领导和城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城区上下积极探索,开拓进取,逐步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特别是《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后,我城区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工作取得好成效。

(一)进行全面检查,发挥财政监督检查职能。我城区财政局对全城区各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0—2011年**市政府集中采购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单位主管领导是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法规、政策;单位 1的政府采购工作是否成立采购领导小组并有专人负责;单位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是否依照《关于公布2010—2011年**市政府集中采购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单位有无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行为;发票与合同是否相符;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等。财政局通过检查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城区各单位的政府采购管理工作。

(二)严格按“采管分离”原则。即是坚持采购中心的职能与政府采购监督的职能管理相分离。政府采购中心作为采购执行机构,其职能是接受采购单位的委托依法采购。我城区财政局主要职能是负责政府采购规章、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制定,负责预算单位采购申请的受理审批,负责对采购过程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进行全过程监督。“采”与“管”相辅相成,做到既分工合理,又加强协调。

(三)及时进行公告采购信息。严格监管采购信息的发布,按照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在“**区政府采购网”、“**市政府采购网”、“**区政府采购网”上及时进行公告,实现采购公开透明。

(四)采购资金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在资金支付环节上,我城区政府采购支付方式主要有两种:财政全额直接拨付方式、单位自筹资金直接拨付方式。财政全额直接拨付方式由财政部门根据政府批复的用款报告及政府采购中心采购资金拨付申请单下用款指标,再由单位自行作用款申请(直接支付申请)并打印直接支付申请书交到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最后由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采购资金到指

定的供应商或收款人。单位自筹资金直接拨付方式由单位受到政府采购中心的拨付申请书后把单位自筹资金缴入财政局开设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然后由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采购资金到指定的供应商或收款人。直接支付不仅保证了政府采购中货物和服务的优质,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城区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单位不遵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各种理由规避政府集中采购,存在自行采购和变通采购等问题;有的单位以技术特殊或者工作需要为理由,指定品牌和型号,排斥其他的供应商,依法采购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 篇2

宁河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状况

(一) 基本情况

宁河县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6家, 其中取证企业52家, 共获得57张证书, 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7家, 证照不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7家。目前, 确定的食品生产监管重点整治区域1个, 专业监管人员2名, 聘请社会监督员和信息员各10名。

(二) 呈现的特点

1、产品缺乏含高附加值, 市场竞争能力较低

宁河县食品生产企业除了泰达酒业、义聚永酒业、红星酒业、天津六和、石本调料、三商食品、中芬乳业、金芦米业、津沽米业9个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外, 其他产品销售渠道窄, 营销网络小, 对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较低, 而且, 属于粗犷型加工的企业占多数, 缺乏含高附加值的产品。

2、规模企业少, 小企业居多

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 占总数的19.1%;100-500万元的企业10家, 占14.7%;50-100万元的企业11家, 占16.2%;20-50万元的企业7家, 占10.3%;20万元以下的占39.7%。

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家, 占总数的17.6%;500-1000万元的企业3家, 占4.4%;100-500万元的企业8家, 占11.8%;100万以下的占51.5%。

3、质量安全分级状况, A、B级企业少, C、D级企业多

按照《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等级分类工作规范》的规定, 目前宁河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分级情况如下:

A级企业 (2家) :具有较强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B级企业 (4家) :具有一般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C级企业 (43家) :具有较弱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D级企业 (7家) :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采取的主要监管工作措施

为了切实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 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 宁河质监局在提高监管人员自身素质, 完善监管体系和措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一) 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对食品生产依法监管的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履行职能, 做到监管有效, 突出质监工作特点, 宁河质监局一直坚持开展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履行职能相结合,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行政相结合,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执法实践相结合,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服务经济相结合的方针。一是建立了《食品安全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和考核的机制, 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二是建立了食品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在日常监管中, 坚持巡查制度、回访制度、年审制度、产品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查制度;四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政执法;五是对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用法准确、处理恰当、程序规范、文书齐全”的原则办案。

(二) 认真履行职能, 确保食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

为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 我们在建立一个系统、完善一个网络, 深化两个制度、强化两个管理、推动两个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起“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上下了功夫。

1、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化平台的动态监管系统, 基本实现了企业基本信息动态管理, 提高了监管的可追溯性。通过动态网络化管理手段, 完成了食品企业分等分级监管。

2、进一步深化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监督企业升级改造, 加快企业食品生产许可取证步伐。特别在《食品安全法》过渡时期, 认真是按照国家和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的要求, 积极与其他部门配合, 做好食品生产许可工作, 自6月1日以来宁河质监局受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7件。

3、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全面管理, 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整体提高。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通过严格落实巡查、回访等证后监管措施, 强化了企业生产必备条件的持续保持;强化了对企业原材料进货关的索证索票、进货记录、进货检验和年审、变更、期满换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强化了对食品添加剂和委托加工食品备案工作的落实。

4、加大无证查处力度, 严格实施注销、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手段, 强化了市场退出机制。

5、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实行专项检查。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 宁河质监局对季节性、风险性、影响民计民生相关食品集中开展专项检查。重点加强了对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6、深化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 督促小作坊加强自律。引导帮助证照齐全小作坊执行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基本工作规范, 签订、悬挂质量安全承诺书, 监督完善小作坊索证索票、原辅料进货台账和产品销售台账记录等工作。严格对小作坊履行限制区域销售等质量承诺情况的日常监管。落实了市财政、区县政府扶持, 小作坊主动改造三结合的部署, 改进了一批小作坊的生产条件, 减少小作坊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自6月1日, 通过“促、帮、扶”等手段, 使2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7、与县工商局、卫生局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对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提高执法工作的有效性, 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互相支持, 有效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8、进一步加强了与乡镇政府的联系, 完善了年度汇报、总结制度, 建立信息互通, 发挥了属地监管的作用。

9、聘任10名社会监督员和10名信息员, 实行每年联谊会制度, 从而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监督员、信息员的作用, 保持信息的通畅, 进一步搞好动态管理, 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10、为预防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危害, 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维持社会的安定和正常秩序, 制定了《宁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预案》。按照预案的规定, 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搜集, 使工作有的放矢, 对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起到了积极作用。

1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企业进一步树立了诚信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 强化了企业内部质量控制, 促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不断提高了全县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 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了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对倡导人人参与食品安全, 共筑安全防线起到了推动作用。纲要实施以来, 宁河质监局共举办大规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5起。

通过以上监管工作和措施, 有效地遏止了宁河县食品生产违法行为, 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对促进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水平起到了保障。

目前食品企业和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宁河县近7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 小作坊占的比重较大, 生产者法律意识不强, 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管理薄弱, 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低下, 基本属于家庭作坊式的厂点, 不完全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工艺、设备和条件, 生产力水平不高, 产量不大。

2、一些生产加工企业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 产品出厂不能达到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一些初具规模的企业, 由于质检手段不尽完善, 质量控制措施仍不能够到位, 形不成全过程质量控制。同时, 由于我区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大多属于自产自销, 只有少部分产品进入全市、全国市场, 导致部分生产加工单位只注重发展, 忽视监管;只注重数量, 忽视质量;只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直接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3、在70余家食品企业中, 从业人员达到了近2000人, 中专以上学历的有不足300人, 且这部分人60%以上都集中于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 而占企业总数78%的10人以下小企业, 中专以上学历的仅有30余人, 其余从业人员都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 技术力量薄弱, 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从业人员未经过岗前培训、考核, 素质较低。

4、作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部门, 执法力量有限, 目前只有2名监管人员, 而辖区内食品企业较多, 监管起来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在食品企业巡查等工作中无论是人员的调配还是车辆的安排都存在一些困难。

5、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虽然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所增强, 但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预防技能,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往往容易以讹传讹, 直接影响发展稳定。一些领导和干部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责任意识不强, 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够, 理解有偏差, 对无证生产经营单位网开一面;一些食品生产人员对食品安全基本要求和常识不了解, 守法经营意识淡薄, 生产加工企业设施简陋;卫生设施投入不足, 缺少清洗、消毒设备, 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 体检率低, 着装戴帽不规范, 食品原料摆放没有隔墙离地;食品采购台账记录不全, 流于形式。广大消费者食品卫生意识薄弱, 对伪劣食物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低, 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待改变。

建议和措施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 牵涉部门多, 在目前监管体制下, 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宁河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 经过认真分析, 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 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 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 逐步普及《食品安全法》的基本知识, 提高全社会知法、守法和公民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水平。要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和社会公德教育, 熟悉并掌握必要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知晓本行业食品科学发展的动态和信息, 配备必要设备, 加强自身规范化管理, 促进依法、诚信经营。要采取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分期分批对不同人群进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让食品安全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增强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对假冒、伪劣食品鉴别能力, 自觉抵制不合格的食品, 积极举报违法经营行为。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2.建立与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关系, 集中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和执法力量, 在各镇办建立健全和完善食品生产监管多级网络, 逐级建立食品企业档案和企业生产状况台账, 通过在村委、居委聘请义务监察员的办法, 及时收集和反馈基层社区的情况, 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打击、早控制, 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和动态, 对造假窝点实施稳、准、狠的有效打击。同时, 通过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的隐患, 在预警和控制上下工夫, 形成一个快速预警系统, 提前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防止有关事件的发生。

3、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 探索食品企业监管模式。质监部门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对食品企业监管到位, 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136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即1个原则:分类管理区别对待;3个方面:整治打击、监督规范、培育服务;6个方式: (1) 整顿———治理———打击, 重点针对市镇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加工点。 (2) 整顿———引导———治理, 重点针对销售大、用量多、制作要求简单、工艺低的地方传统性食品的小家庭作坊。 (3) 宣贯———监管———自律, 针对食品企业中的小规模同行, 通过协调, 力争发挥集中优势, 合作经营, 统一取证, 相互监督, 共同发展, 形成自律性规范的小型食品园区。 (4) 巡查———整顿———规范, 主要针对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在证后监管方面下功夫。 (5) 评定———扶持———提升, 主要针对有一定规模和品种优势的生产企业。 (6) 服务———培育———创优, 主要针对本区域内基础条件好、规模较大、外源性潜力强、质量稳定的优秀企业。大力帮扶, 加速企业创优步伐, 为企业争创名优保驾护航。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 篇3

关键词:政府采购;条例;信息公开;研究

采购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作为我国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公开透明原则对任何国家来说,特别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都是给予高度重视的。自2003年1月1日我国《政府采购法》出台以后,政府采购在信息公开方面有所进展,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招标信息和中标信息实现了公开化,各个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实行了有关信息公开的政策、办法等等,对采购整个过程的信息进行了有效管理透明化。今年3月1日《条例》的颁布实施,针对政府采购的信息公开力度有所加强,从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延伸了信息公开,加快了对采购信息平台的构建,统筹规划管理采购信息,侧重了信息交流沟通的实效性,真正使政府实现“阳光下采购”。

1.信息公开在政府采购中的意义

1.1 政府采购的公开透明化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在要求

政府采购归根结底其资金的消费是对纳税人税款的消费,为了确保纳税人对税款消费的知情权,国家采取了采购信息公开化的制度。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化,可以给各类参与到采购中的供应商创造出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保障社会监督政府采购的过程。社会民主建设的步伐加快,国家财政方面的预算公开化同财政公开化都属于公共财政改革,政府采购在财政支出的范畴,随着改革的进行,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化势在必行。

1.2 信息的公开利用规范政府采购

对采购信息的公开能够为采购市场的监管创造前提,规范采购行为,优化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当政府采购的所有信息完整地、系统地面对社会公开,透明化政府采购行为,阳光下交易,构建的政府采购制度才会更加健全。

1.3 信息公开减少信息获得的差异化,达到公平目的

采购信息的整体准确性能够作为市场主体采用采购交易的依据,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作出明智的决策。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信息公开的不完整、不全面,造成了供应商对信息把握的混乱,不同主体可能获取不同的采购招标信息,这就是要对政府采购信息全面公开化,减少信息的差异化,真正达到公平的采购交易。

2.《条例》中对信息公开的规定要点

本次《条例》的实施同过去相关法律法规相比,信息公开就是很大的亮点,有关信息公开的方面可以进行简单总结归纳如下。

2.1 对项目整体采购情况的透明化

《条例》史无前例地对政府采购整体状况进行信息公开的力度加大,从政府采购信息及预算的公布,到中标、成交结果附带招标文件、竞争性谈判文件、询价通知书等的公开,政府采购合同成果签署以后要在法定规定日期即2个工作日内公开。除此之外,《条例》中对中标结果的公开相比以往力度空前,对采购单位、采购代理机构、中标内容(项目名称、规格、成交价格、数目等等)的信息要求更加详细,都要进行公开化。

2.2 对供应商的无差别信息公开

《政府采购法》中要求政府采购遵从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新出台的《条例》延续继承了这一原则,规定了一系列对供应商信息公开的有关内容,比如对供应商资格预审信息的公开,特别对来源单一的采购要公开仅有的供应商信息;严禁对同一采购项目对供应商提供不同的项目信息,实施不同的审查标准,限定他们的地域、所有制形式等等。另外,《条例》中特别要求了供应商要符合投标的法定条件而且能够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包含了过去三年中参与政府采购无任何严重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在具体的采购活动中,能够对财政部门发布的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三年内受到的财政行政处罚,政府采购违法失信行为的记录进行有效查询。

2.3 投诉处理决定的公开

《条例》的制定和颁布均是由国务院着手的,作为行政性法规,它具有的效力比一般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等要高,本次《条例》的实施是站在行政法规的高度,确定了对政府采购方面的投诉处理信息进行公开化,规范了采购活动,调动了全民积极性参与到采购监督中来,及时把握案例信息,对投诉处理过程决定等等进行沟通交流,改善不足。

3.《条例》对推进政府采购透明化的现实意义

3.1 呼应预算法的顶层设计

2015年颁布了新预算法,把“政府采购”的内容做了相关规定,一方面就整体上在政府采购方面的公开化进行了要求,对政府采购的情况,各级单位应该做到及时面向社会群众公开。另一方面对不能及时公开信息的责任追究,没有依照法律规定对预算等公开化说明,就要责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更正,而且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本次的《条例》针对政府采购在公开化的概述有了明文规定,同时也确定了政府采购方面公开化责任,与新预算法中的规定不谋而合,相互呼应。

3.2 拓展母法关于信息公开的规定

《条例》是对其母法《政府采购法》的详尽解释说明和补充,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规定,《条例》从条款内容上对其进行了很大程度地拓展,细化解释了过去相对模糊的内容,推动了政府采购从发布到结果的全过程公开透明化的进程,如今,通过整合《条例》和《政府采购法》可以总结出,政府采购面向社会公开化的信息包含了两大方面:采购整体过程的信息和采购操作管理方面的信息。加大了公开力度,扩充了公开内容和范围,保障了采购的公平公正。

3.3 对“未公开”责任追究机制的强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政府采购信息,需要在法律条款中对不公开责任的追究进行明文规定,《政府采购法》已经有相关内容规定,要求对弄虚作假,上瞒下骗的情况由上级监察机关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条例》实施后对过去相关法律的条款进行了完善,优化了采购项目整体信息达不到公开化的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了采购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公开,也约束规范了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的各类行为。

3.4 对信息公开的途径的规范化

政府采购过程的信息在《条例》实施前是由政府采购监督单位指定媒体并公开,没有限定媒体级别,这就造成了采购信息发布的混乱性,管理混乱,严重损害了采购的竞争性。另外,为了及时达到采购信息公开化的有效性,《条例》中对信息公开方面的时间限定有所确定,比如,在“供应商唯一”的状况下,采购项目信息和供应商信息公开时间不低于5个工作日;中标结果等从中标算起的2个工作日内公开等等,对采购信息公开化的途径进行了规范化调整。

4.总结

本文通过对新出台的《条例》同过去相关法律法规的对比,重点探讨了《条例》中对信息公开的规定要点,针对政府采购的信息公开力度有所加强,从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對采购信息公开有了不同程度地延伸,统筹规划管理采购信息,了解了信息公开对采购的意义,政府采购信息的规定公开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化改革的建设,对实现“阳光下采购”的目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陕西省采购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姜爱华,滕怀凯.政府采购公开透明:现实意义与未来挑战[J].中国政府采购,2015(4).

[2]黄瑞.《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关于项目信息公开规定的立法意义及落实建议[J].招标与采购,2015(3).

[3]宋雅琴.承上启下,为深化改革铺平道路——写在《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颁布之际[J].中国政府采购,2015(3).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 篇4

——2007年4月13日在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7次会议上

苏州市吴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徐和勤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下面,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汇报全区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为《安全生产法》)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基本情况

《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全区通过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关心、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区政府全年工作目标,扎实工作,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64起,与2005年同期基本持平;死亡94人,同比下降17%。其中苏州市考核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全年控制数为82人,全年实际为75人,占控制数91.5%;苏州市考核的工矿企业死亡人数全 年控制数为4人,实际为4人;苏州市考核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全年控制数为78人,实际为71人,占控制数91%。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2006年,区安监局先后获省局、苏州市人民政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区安监局有4人分别被国家安监总局、省、市安监局评为先进个人。具体工作是:

(一)明确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2006年我区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上,重点突出了二个方面。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006年年初在完善前几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从上而下,从区长到基层单位分别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安全生产承诺书,全区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了3666份,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网络。二是加大了对事故与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去年安全生产事故立案15起,行政罚款51.7万元,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8起11人,监察诫勉谈话1人。全年受理安全生产举报27件,除4例举报与事实不符外,其它23件都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了查处或督促整改到位,得到了举报人的好评。同时,我局去年在事故查处上,首次开展了“无死亡”事故立案处罚工作。全年立案处罚3起,行政罚款5.7万元,从又一个方面保障了安全责任的全面落实。

(二)完善网络,夯实安全监管基础。

经过努力,我区安全监管网络日趋完善。一是加强了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区安监局办公场所扩大到近千平方米,配置了执法用车2辆。区级安监队伍得到了增强,在区编制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区政府批准设立了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镇级安监队伍也得到了稳定发展,有专职安全监管人员53人。二是加大了安监经费投入。2006年全区区、镇二级的安全生产专项基金在上年的基础上有了明显增加。区级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区15个镇(街道)已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1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特别是2006年底,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文件,区财政专门拨出60万元资金用于全区安全监管工作的考核奖励。应该说,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有了较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三)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多年来,我区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到基层企业、学校、社区和家庭,贴近社会、贴近市民百姓,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重点抓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区围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这一主题,突出了安全文化建设。整个活动在区安监局、区委宣传部、总工会、团委、妇联、教育局的积极参与和策划下,首次开展了突出安全文化的“安全生产月”一系列活动,如“天马杯青年歌手大奖赛颁奖暨安全生产月活动文艺演出”;“安全在我心中一封家书征集活动”;“瑞红杯——安全与幸福同行演讲赛” 等。这一系列的安全文化活动得到了全区各个阶层,尤其是妇女、青年和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为安全文化的普及、深入开了个好头。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去年共举办厂长(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再培训19期,培训1957人;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安全资格培训3432人,其中初次培训1742人,复训人员1690名。上述二项培训共5389人,是历年来办班期数和培训人数最多的一年,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

(四)突出重点,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2006年,我区继续在危化品、非煤矿山、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建筑施工、渡口渡船、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等八个领域开展了安全专项整治。

1.危化品专项整治。对我区现有危险化学品41家生产企业,进行了重点整治,对7家经省、市审核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区政府已作出依法关闭的决定,进一步净化了危化品生产市场。

2.非煤矿山整治。通过专项整治安全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认真实在,连续第二年实现了矿山企业“零”死亡的好成效。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初步完成了全区职业危害普查工作,86家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各企业强化了对有毒作业场所的监控,经区疾控中心和卫监所的监控,监测场所均基

本达标。

4.建筑施工专项整治。根据我区实际,把专项整治与全年的专项工作相结合而展开,在整治中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秩序,全年对企业法人、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1360人集中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整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5.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郭巷街道马巷渡口按计划于2006年5月18日实现了撤渡建桥,完成了我区内河最后一道渡口的撤渡工作。经过整治,去年水上交通事故发生6起,比上年同期23起降低了74%;经济损失14万元,只是上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整治成效凸现,渡口渡船的本质安全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6.内河港口码头吊和浴室锅炉专项整治。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展开该项整治,首先在木渎镇进行浴室锅炉专项整治试点;在渡村、胥口、光福进行码头吊整治试点,然后在全区推广。通过整治,原有登记在册的锅炉和145台码头吊,已全部向检测机构申报检验,首次实现了报检率的两个100%。

7.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习惯性”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区消防部门牵头开展了以预防和遏止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为目标的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召开消防工作会议6次,由各级政府领导带队检查7次,部门联合执法10次;共出动监督检查人员785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4000余份,检查单位415个,发现火灾隐患275处,填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28份,下发《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182份,督促整改火灾隐患426处。全区已有1231家经营户签订了“消防安全承诺书”,有效地巩固了整治成果,去年全区人员密集场所实现不发生大的火灾事故目标。

8.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在道路交通专项整治中,由公安、交巡警牵头,加大对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交通安全形势优于上年。一是在交通冲突点设置隔离设施和警示标牌、标线、标志,有效减少事故发生。二是进一步狠抓源头管理、抓好重点车辆、尤其是校车的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取缔了不符合条件的校车12辆,取消6名驾驶员的校车驾驶资格。三是深入开展路面行车秩序整治,去年共查纠交通违法行为114966起,严重违规6500余起,查扣机动车988辆,暂扣驾驶证10本,治安拘留交通违法者55人,查扣无牌证、报废、拼装等违法机动车6946辆、非机动车1786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常抓不懈,狠抓安全隐患整改。

去年我区被苏州市列为市级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项目有二个,分别是位于木渎镇苏州吴越合成化工厂的安全间距不足和西山镇石公山快速船燃油存放安全隐患。这二个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在木渎镇、西山镇和区相关部门的合力督办下,投入整改资金347万元,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去年,还查处了3起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是3月份常林化学

有限公司,在未办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改建、扩建和开发新品;二是6月份座落于越溪街道的中石油越湖路油库拆除,未经申报,擅自雇用无施工资质单位进行拆除;三是城区的明华化工有限公司氢气输送管道周边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上述3起较大的安全隐患,都逐一进行了处置或消除。

区安委会办公室还专门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几大节日期间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开展跟踪督办。目前,去年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

(六)加强预防,抓好应急预案演练。

多年来,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

1.2003年7月,区政府印发了《吴中区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吴政发„2003‟79号)、2004年8月区政府办公室转发了我局《苏州市吴中区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吴政办„2004‟69号),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2.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去年10月27日,区政府在木渎消防支队训练基地举办了有10个单位(部门)参加的危化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按照“遵循预案、决策果断、救人第一、先控后处、降低损失、不留遗患”的原则,演练启动了Ⅰ级与Ⅱ级应急联动演练方案。通过演练,提高了企业自救能力、社会的 救援能力和政府部门的统一指挥、协调能力。

从总体来看,我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平稳态势,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双下降,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安全生产形势只是总体平稳,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工作还未达到完全可控状态,稍有放松、疏忽就有反弹的可能。目前,我区的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偏高,多人死亡的事故仍时有发生;二是专项整治工作进展不平衡,专项整治深度达不到要求,特别是镇一级还需要加强;三是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还没有全部延伸到村一级,镇(街道)层面的安全监管人员没有执法权;四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

二、落实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情况

1.自《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没有接到人大代表议案。2.区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十七号建议一次。

在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了“重视居民居住区安全的建议”,区政府十分重视,将居民居住区安全作为当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多次研讨,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现将建议落实情况作简要汇报:

(1)根据人大代表建议,居民居住区安全均在底层为隔湿层的住宅,区政府召开了“城区隔湿层住宅液化气泄漏检测协调会”,并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任务、分工及时间安排(吴政办纪„2005‟2号会议纪要)。

(2)根据《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区政府再次明确:吴中区建设局(市政公用局)为我区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区燃气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3)作为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做好综合监管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及时协调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认真监管,抓好安全生产,避免燃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发生,以确保燃气部门的安全生产,确保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用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统领安全生产工作,服从服务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责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保持和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确保实现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预控目标和区委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不断调整优化行业和企业结构,是安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我区产业档次、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然取向。1.继续严把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关。区安监局将认真贯彻区政府《转发苏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吴政发„2006‟60号)文件精神,从严把住市场准入关。一是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建设在规划的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二是禁止批准新建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企业搬迁异地重建的,按新建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标准、要求和审查程序,办理所有安全审批手续。三是对我区新设立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继续实行总量控制。四是凡需市政府作出同意设立决定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经区政府同意再向市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五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抓紧制定安全生产“三同时”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管理权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把安全准入门槛真正设立起来。今后,凡由于未执行“三同时”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将严肃追究有关地区和部门的责任。

2.加快淘汰工艺落后和危险程度高的企业。认真吸取今年“1〃13”昆山市康大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脱水梨醇硝化车间溶解反应釜发生爆炸事故的教训,全面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苏州市调整淘汰部分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意见》的情况,禁止批准属于淘汰、限制类的危化品生产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的化工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全面督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采取切实措施,关闭淘汰存在严重职业危害

的企业,提高我区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水平。

3.切实落实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要求,全面掌握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坚决查处危化品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整顿和依法关闭违规、违法的危化品企业。加快制定和确认我区危化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规划,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原则上今年年底前要全部迁出主城区;凡不在规划区域内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到2008年底前一律停止危化品生产。今年上半年,排出不在专门规划区域的危化品生产企业的搬迁计划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化品企业的关闭计划,并抓紧组织实施。

(二)突出隐患整治,强化事前安全预防监管。

在前几年隐患排查整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着力探索隐患整改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区各类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日常监管工作,从制度上确保隐患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1.继续完善各类事故隐患的排查制度。对尚未建立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的地区和部门,要求尽快制定有关制度;已经有制度的,要不断完善,把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治工作作为安全监管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地、各部门全面排查各类重大事故隐患,每年组织排查不少于一次,努力做到对重大事故隐患“心中有底”。隐患排查实行“零报告”制度,没有发现隐患的也要报告区安委办,今后抽查如发现隐患,首先列为 挂牌项目。对未列入重大隐患整治目录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决不姑息。

2.全面推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从今年起,除按规定排出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列为苏州市政府的“挂牌督办”项目以外,还将按照全区每年不少于20个,其中各个镇(街道)不少于1个、重点镇(街道)不少于2个的要求,建立区级“挂牌督办”制度。

3.建立隐患名录和“一案一档”制度。进一步规范对事故隐患的管理,保证隐患整改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于组织大排查或日常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都应当建立名录,记录在案,对于列为“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要建立“一案一档”。

4.抓紧出台《苏州市吴中区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全区各类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日常监管工作,从制度上确保隐患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下半年,区安委会将召开全区重大 隐患整改工作现场会。

(三)深化专项整治,落实重点行业主体责任。

通过近几年的专项整治,我区重点领域的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今年,将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职业危害、城镇燃气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1.危险化学品领域:完成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0%以上,以

减少重大事故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杜绝特大事故为主要目标,以整顿、搬迁、关闭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专项整治,以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为手段,进一步严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准入,以安全监管规范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基础工作,以加强调查研究为途径,进一步创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

2.非煤矿山领域:以杜绝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控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影响事故,减少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为目标,抓好非煤矿山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监督检查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

3.道路交通领域:以防止和减少高速公路、国省道和新建道路交通事故为主要目标,突出行车秩序、道路设施和执法监管等重点环节,强化对专业客货运输车辆、旅游车辆、学生接送车辆和施工车辆等重点对象的监管。认真排查道路交叉路口的警示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继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完善农村交通安全设施。

4.建筑领域:以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大型施工设备事故为整治重点,落实各类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外来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督促施工企业落实日常安全主体责任。

5.消防领域:健全各类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 安全整治,消除和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对于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小商品市场,“城中村”、成片的“多合一”、“三合一”建筑,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业、关闭。同时,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消防工作,增强广大市民的安全防火意识。

总之,各个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由各牵头部门根据市里要求,结合吴中区实际,制订出切合实际,有成效的专项整治方案,报区安委办,并牵头实施。

(四)弘扬安全文化,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意识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的治本措施之一。我们将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出成效来。

1.全面开展安全知识“三进”活动。我们将从实际出发,以丰富多彩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全民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各镇(区、街道)抓好1-2个社区安全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把活动举行到社区和群众家门口,吸引居民群众参加社区安全教育活动,努力做到安全知识家喻户晓。

2.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我们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提倡和鼓励企业把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到安全文化的层次,使企业安全融入企业文化。推选和树立一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单位,鼓励和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总结一批责任落实、管理到位、安全文化有特色的典型经验,并探索以“安全管

理者讲安全”形式,组织巡回报告会,增强企业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全区企业安全文化水平。

3.唱响“安全发展”旋律。采用设立公益性安全生产广告宣传牌、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节目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广泛深入人心。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公布重大事故查处情况,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完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与处置工作机制,鼓励市民举报各类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将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本次会议为重要契机,进一步突出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监督两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为全区实现“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关于贯彻实施一法一条的情况汇报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江苏省种子条例》(简称“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我市市委、人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加大了依法治种、科技兴种的“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力度,强化服务,发展农业,维护市场秩序,确保用种安全,促进了我市农业和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下面就我局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贯彻实施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创造了不少好经验。

1、加强“一法一条例”宣传工作,营造依法治种氛围

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利用集镇走集、广播电视、悬挂条幅等方式,对我市重点乡镇,认真开展了《种子法》、《江苏省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种子基本知识和真假识别等内容的宣传指导。每年的3月15日我们组织执法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到华地广场向农民宣传识别假劣农资的方法,介绍种子的栽培技术,发放《农民购种七大注意事项》,印发种子栽培技术资料,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肯定。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种子质量安全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农民群众辨别种子真假的能力,树立了种子安全维权观念。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媒体等现代传媒工具开展了种子法律法规的宣传,举办培训班62期,培训种子执法人员及种子企业负责人20000多人。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20000份,制作悬挂横幅131条,宣传标语114条,现场科技咨询服务76场(次),接受宣传的群众达150000多人。

2、监控供种源头,保证种子质量。

根据“一法一条例”的精神要求,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企业负全责”的要求,做到依法管理,关口前移,全程监控。一是严格证照管理,净化种子市场。加强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核发,严把办证条件和程序关。同时对照条件,对已领证单位和个人进行查验资质,对不符合种子经营条件的委托经营点,及时通知委托单位,停止其种子供应,并建议收回委托代销证。二是加强品种管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严格规范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未经审定或没有在我市进行适应性试验示范、未取得农技推广部门认可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了严肃的查处。三是狠抓质量管理,实施全面监控。对溧阳市种子有限公司的种子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进行全程质量跟踪,督促其生产的品种必须是通过国家或江苏省审定且适宜我市生态区域种植的品种,种子加工率达100%,标牌包装率达100%。并对市场上销售的种子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做到拉网式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对源头不在溧阳流入我市种子市场的种子,发现一个,检查一个。

3、强化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能。

我们在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集中力量:一是对全市供种源头—市种子有限公司分两次开展春、秋播农作物种子抽捡,二是对镇前街蔬菜种子个体经营户经销的蔬菜瓜果类农作物种子进行了抽检。然后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对抽取的种子样品逐一进行室内检测。检测内容主要是净度、水份、发芽率是否达标。到目前为止共抽检种子样品达652份,其中主要农作物种子合格率达100%。蔬菜瓜果类农作物种子抽检合格率达95.2%。通过抽捡,达到杜绝假冒伪劣种子流入生产,避免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目的。

4、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整顿种子市场秩序

我们在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过程中,尽量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档,不留死角。行动重点放在未审先推、假冒伪劣、标签标识不规范、不出具销售发票等违法行为上。在种子市场管理工作中,我站主要通过开展“八查”活动,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种子市场。对全市所有的种子经营户逐门逐店组织进行检查,一查经营证照手续是否齐全;二查经营者特别是分支机构是否备案登记;三查经营品种是否经过审定;四查种子来源是否与标签相符;五查经营品种是否符合种子质量标准;六查销售种子包装、标签是否内外相符;七查是否超区域或范围经营;八查经营者是否有掺杂使假和经营不合格种子及侵权行为。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收到了一定实效。到目前为止,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00多人(次),出动车辆594次,组织检查经营网点5500个。

5、开展种子田质量检验和确认工作,切实提高供种质量

为进一步强化种子质量监督管理,依法规范种子生产行为,切实提高供种质量,我们在每5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开展两熟作物种子田质量检验和确认工作,确认范围以近两年列入小麦良种补贴的主推品种为主,重点检查小麦、水稻大面积良种和良种补贴主推品种繁殖田,检查品种审定编号、种子生产许可证、种源、生产地点、面积、隔离情况、田间纯度、预计产种量等,同时检查种子生产是否符合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否按规定建立种子生产档案,以及组织种子田去杂、种子田收获等防杂保纯措施的落实情况。到目前为止,我们集中力量对溧阳市种子有限公司的2.5万亩涉及48个品种的小麦种子田、1.4万亩涉及52个品种水稻新品种逐一进行田间纯度检验确认,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种子生产要求。

二、“一法一条例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是主要农作物虽然主推品种明确,但品种利用上仍存在有“多、乱、杂”现象。

二是种子市场秩序不规范。从种子经销市场检查情况看,1、经营档案不全或内容不规范及种子拆零销售较为普遍,蔬菜种子包装的数量与标注的数量不符时有发生。

2、蔬菜种子假冒原种、假冒进口种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3、少数蔬菜种子经营户建立的经营档案不规范,有等改进。

4、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审定工作滞后。按有关规定,农作物种子未经有关部门审定的,一律不能销售推广,但是品种审定速度总是慢于品种更新速度,一个品种的黄金期只有2~3年,如果等到一个品种审定后再销售推广,恐怕这个品种早以过时。因此,如何加快品种审定速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种子经营者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全市有200多家种子经营单位和个人,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的经营者占50%以上,在经营过程中很难正确解答农民提出的一些生产实际问题。

四是检验检测设备较简陋,质检能力较差。目前全市种子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仅有1套,而且仪器设备尚不健全,全市检验、技术力量薄弱,质检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开展执法监管。

三、对实施江苏省种子条例的建议:

1、尽量降低品种授权费用,从而达到降低种子的市场价格,减轻农民的购种成本的目的;

2、提高种子经营者的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种子经营者的抗风险和理赔能力,确保社会安定;

3、进一步提高假劣种子的处罚力度。

种子管理站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 篇6

安全生产法》情况工作汇报

天山区翠泉路片区管委会主任 韩国锋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首先,我代表翠泉路片区管委会,欢迎区人大xx主任一行莅临翠泉路片区管委会视察指导工作,下面,就片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翠泉路片区管委会成立于2011年9月,原为碱泉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225户,55989人,其中汉族居民20519户、50828人,少数民族户数1706户,5161人;流动人口9079户、24072人,流动人口中汉族居民8385户,22000人,少数民族居民694户,2072人。辖区内下辖12个社区(日光社区尚未交接),行政事业单位25家,部队8家,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9家,宗教场所2所,综合性市场4所,商业网点1314家,物业公司32家,三合一加工厂36家,学校8家,幼儿园18家,医院4家,再生资源回收站31家。近年来,翠泉路片区管委会坚持以贯彻《安全生产法》为核心,认真落实上级要求,结合管委会实际,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着力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片区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

一、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2011年以来,我们利用现场宣讲、以会代训、文化广场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安 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今年3月安全生产服务月期间,我们根据区安监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在翠泉路片区积极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服务月”活动,举办了一期《安全生产法》知识讲座,并对片区内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逐一走访,发放安全生产意见建议问卷调查表50份,广泛征求企业对安全生产服务工作的意见,收集企业目前存在的重点难点20条,并根据重点难点问题,召开片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加强对安全管理监督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为提高安全检查和管理水平,片区管委会积极组织安监检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系统学习《安全生产法》及安全警示案例等,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职责,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工作制奠定了基础。2011年以来,共举办集中培训学习3期,培训240余人次。

三是加大安全检查、督促力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在日常监督检查时,我们始终把各生产经营单位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要求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的知法、守法能力和安全意识,据统计,2011年至今,有2000多名从业者经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

二、以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效率

管委会明确提出做好安全生产监管服务工作,必须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优化安全治理 结构,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格,才能更好的整合个方面力量和资源,更好的为片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服务,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完善制度。制度建设是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大局。我们在建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大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安全举报奖惩制度》、、《安全管理员职责》、《安全检查巡视制度》等10余项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管委会花费2万余元为社区制有《安全生产检查记录本》、《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各社区均制定了《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单位示意图》、《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工作中,对照制度抓规范,按照制度抓落实,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是充实队伍。队伍建设是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我管委会在加强安监站、社区安全管理员队伍建设的同时,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充分发挥辖区内各级各类安全监管人员的作用。每个社区建立一支由楼栋长和社区巡逻队员组成志愿者巡逻队,每天有一名责任心强的安全管理员在小区进行一次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及时报告社区。社区每周至少落实一次在辖区楼院、沿街门店进行的安全巡查。对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内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提高了网格员的隐患识别能力。

三是行动积极。结合实际,我管委会开展了“安全六进”活动,即“安全进企业、安全进校园、安全进工地、安全进社区、安全进楼院、安全进家庭”。管委会安监站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进社区”活动,将安全防范常识送进居民家庭,每个社区范围内均有安全常识的宣传展板等;每两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进企业”活动,送安全法规进企业,督促指导辖区企业开展安全宣传;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安全进工地”活动,根据季节特点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范、安全操作常识的宣传;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进校园”活动,培养和树立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我片区管委会为花费1万余元,在42中学内援建了90平米的安全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的布臵中精选了一些适合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常识,希望引起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对安全意识培养的高度关注。我们以此基地的建设为辐射,在辖区的4所学校开展了安全共建校活动,为地区5000名学生发放了《安全告知一封信》、《安全宣传画册》等。各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在社区营造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家喻户晓;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浓厚氛围。我管委会还利用“安全生产月”、“119”宣传周、安全社区创建等活动时机以及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充分调动辖区民间宣传资源,利用小广场、小舞台、小游园的形式组织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普及了安全防范常识,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

三、重点防范,扎实开展专项整治

危化企业是我片区的管理重点,现有生产企业1家,经营企业8家,为了强化危化管理,我们重点抓规范生产经营企业的行为和重大危险源管理,确保危险源在可控状态。在企业自查的基 础上,围绕“两节”、“两会”和“五一”、“十一”重大节日和重大政治活动,普遍开展综合性安全大检查,把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自查、督查、复查等多种方式相补充,对查出的隐患督促整改。去年以来,我片区重点组织各类检查65次,出动210多人,检查生产经营单位510多家次,排查各类隐患723多条,现场整改438多条,下达整改通知书62份,使一批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整改。

四、存在的困难及今后工作方向

1、联合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出现一些问题,好像人人都在管,其实人人都不管的一种现状,导致一些工作处于监管空档。建议明确和理顺各级各类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关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及监管人员责、权、利的统一。

2、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仍然比较薄弱,虽然市、区两级的安全监管机构已经建立,但管委会这级没有设立监管执法队伍,仅靠现有的专兼职力量,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建议下放安监执法工作权限,配备专职执法工作人员。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苦的工作,为真正把安全生产抓实抓好,针对安全生产现状,今后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安全生产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知法、守法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营造全片区的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二是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宣传、贯彻和落实《安全生产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深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各类制度,规范安监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任重道远,今后我们一定会在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勤奋工作,不断进取,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努力把安全生产工作推向更新的高度。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 篇7

关键词:政府采购,可操作性,制度,影响

通过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一项重要政策功能。《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8部分“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第3条提出,要“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具体内容包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协调机制。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政府实施首购政策。对企业采购国产高技术设备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形成技术标准。”

为贯彻落实上述内容要求,《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政府采购”部分提出了5条规定(见表1)。

一、《纲要》和《配套政策》颁布以来的政策响应及落实情况

1.《配套政策》相关实施细则的制定出台情况

为落实《纲要》和《配套政策》在政府采购方面的政策措施,2006—2011年有关部委出台了6项实施细则和多个配套文件(见表2),涵盖了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评审办法、采购合同管理、政府首购和订购,以及外国产品审核和国防采购等方面,以及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和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等内容,形成了较完整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体系。

2. 几项关键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

截至2009年底,全国37个省(区、市)中,大约有2/3出台了本地区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四川、云南、新疆、青岛、大连、厦门、深圳等17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区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其中北京、江苏、河北、上海、福建、广东、厦门等7个省市还发布了本地区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目录。2007—2011年间,湖北、河北、湖南、云南、青海等地也开展了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典型案例见表3)。

资料来源:《配套政策》第四部分“政府采购”。

从地方实践看,《纲要》、《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政策取得一定效果。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和政府采购实践,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节能环保企业支持明显,较好地带动了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注:2011年6月23日,财政部发布财库[2011]85号文,自2011年7月1日起停止执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办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3个文件;2011年7月4日,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国科发计[2011]260号文,自2011年7月10日起停止执行《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二、政府采购政策落实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 部分制度缺乏实施细则支撑,可操作性还需加强

在国防采购方面,截至2012年底,全军集中采购物资已达23类、654个品种,10年累计采购金额2000多亿元**,采购规模和金额都很大,但我国尚未出台国防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的专门政策或具体操作办法。从现有《军事机关军品采购办法》来看,军品采购更加强调专利品和独家制造,依照其标准,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能满足要求的很少。在政府首购和订购方面,只有2007年财政部制定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此后国家层面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条例,地方省市在落实该文件时基本以转发为主。

2. 政策采购扶持自主创新产品的制度亟待加强和完善

我国政府采购法还缺乏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据统计,2007年政府采购金额只占财政支出的9.1%,只占GDP的1.76%,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比例则更低。而欧盟15个成员国2004年采购占GDP的比例达到16.3%***,德国达到12%****,美国1984—1992年曾一度高达26%。

政府采购政策缺乏对非职务发明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社会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新产品和技术也属于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且在我国占很大的比例,如我国非职务发明人每年的3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40%以上。但目前的政府采购政策对这一部分是忽略甚至排斥的,大量的社会非职务发明人由于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无法成为独立供应商,因此长期处于政策支持之外。

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与政策采购优惠挂钩政策迫于压力停止实施。2010年1月起,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游说美国政府,要求对中国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施压。2011年1月,中国在《中美联合申明》中承诺,自主创新政策与提供政府采购优惠不挂钩。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协议进程的加快,原有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废除,国内政府采购市场进一步放宽,探讨既符合GPA协议、又支持本国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法规迫在眉睫。

3. 国货认定标准需进一步完善

《政府采购本国产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六条规定:“本办法称本国产品是指在中国关境内生产,且国内生产成本比例超过50%的最终产品。”这种国货认定标准只强调生产成本的比例,没有强调核心技术,这样的国货认定标准不能很好地与自主创新产品支持政策相衔接。

4. 进口产品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国内企业的创新的保护力度

为鼓励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应增加对自主创新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采购,但《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需要采购的产品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的可以采购进口产品,这实际上是给我国政府采购国内可以得到的非自主创新产品、三资企业新产品、已进口的外国产品开了绿灯。相反,美国在政府采购中高度重视保护本国企业和产品,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美国规定了“提高技术标准”、“增加检验项目”和“技术法规变化”等技术壁垒政策,提高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欧盟颁布的一些政策实际上也在支持自主创新产品,如爱尔兰规定外资超过50%的企业不能享受有关政策优惠。

三、新形势下对政府采购政策的有关建议

《纲要》和《配套政策》实施以来,我国采购促进自主创新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为此,许多领域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1. 改造国家新产品计划,将其作为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的主要替代政策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是国家科技体系中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策性引导文件,该计划的政策目标、实施效果等方面符合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政策替代的要求。但鉴于重点新产品计划中的有关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与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中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没有大的区别,为避免引起外方争议,建议去掉对新产品技术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要求,改为“中国知识产权”——即使是在国外获得知识产权的产品只要在中国又获得了知识产权且符合其他条件(如国内首次生产)的也可以列入,这有利于技术引进。

2. 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的采购

中小企业是市场的弱者。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建议根据现有的中小企业标准,给予中小企业投标价格5%-10%幅度不等的价格扣除,并且规定政府给予中小企业的采购项目不低于30%;改造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评审、采购合同管理等配套文件,调整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文件,加强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 完善政府首购订购政策

首购和订购政策是支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政策。要完善装备制造业发展政策,政府应当采购首台首套产品。要制定政府采购的首购和订购政策实施细则,在招投标、合同和价格方面给予首台首套设备政策优惠。对高技术含量首台首套产品,在符合《补贴与反补贴协议》情况下,允许实行后补偿式研发采购政策,即根据首台首套设备的研发成本补贴其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

4. 加强政府采购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企业的支持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企业各自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特征,出台相应的认证及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注释

1资料来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中期评估调研组系列调研报告:《配套政策与措施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2《中国政府采购报》第204期,2012年6月

3Georghiou,L.,et al.,2003.Raising EU R&D Intensity: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upport Mechanisms for Private Sec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Direct Measures 2003,EUR 20716.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 篇8

关于开展县本级政府采购管采分离及政府采购

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了解和掌握我县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和存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全县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南省2010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及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政策,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全县政府采购管采分离及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检查对象和范围

(一)检查对象:县直各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机构、集中采购机构(政府采购中心)和社会中介代理机构。

(二)检查的范围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各被检查单位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对重大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可追溯至以前。

二、检查内容

(一)县财政部门是否彻底退出政府采购操作职能。1

(二)政府采购范围内的项目依法实施政府采购情况,是否存在规避政府采购行为。

(三)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和执行情况,是否存在不编漏编的现象。

(四)采购方式选择和执行情况,有无违规行为。

(五)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执行情况,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是否都执行了集中采购。

(六)政府采购组织程序、信息发布、专家抽取等环节执行情况,是否执行了制度规定,有无违法违规行为。

(七)工程实施政府采购情况,有无规避招标等违规行为。

(八)上级专项资金实施政府采购情况,是否都执行了制度规定。

(九)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落实情况,是否严格执行了制度规定;

(十)受理质疑案件的答复处理情况。

(十一)采购代理机构财务开支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现象。

(十二)其他有关情况。

三、时间安排和检查方式

(一)时间安排:2010年11月1日至11月25日。

(二)检查方式:检查采取听取单位情况介绍、查采购合同、查招投票资料、查有关账簿、走访、座谈形式对单位执行政府采购的情况进行检查。

四、检查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由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谢卫国任组长,县纪委常委、廉政室主任唐伶、县财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谢助民任副组长,邓海祥、陈汝元、唐国生、翟振民同志为成员。由陈汝元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抓好具体工作。

(二)检查人员要按照法律、法规开展重点检查,认真制作检查工作底稿、询问记录和检查报告等有关检查文件;

(三)检查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检查保密制度,检查小组只与被查单位交换核实有关检查事实,不与被查单位交换具体检查处理意见;

(四)检查人员要坚持依法检查,公正严格,严禁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五)检查人员不得接受被查单位的吃请、娱乐活动等高档公款消费,严格收受红包、礼金、礼物。

(六)被查单位要积极配合检查小组对本单位开展的重点检查工作,在重点检查期间要明确专人协助检查小组工作,如实反映本单位政府采购工作开展情况,按检查小组要求提交合同、账簿等有关文件资料和线索,不得消极敷衍;

(七)重点检查工作结束后,检查小组应根据重点检查情况写出检查意见和处理建议上报市财政局、监察局。

上一篇:小学期末考试总结作文下一篇:抓落实 创特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