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电影学英语(精选11篇)
摘要电影是用影像塑造人物形象,写人的作文是用文字塑造人物形象。《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是迪斯尼公司与著名的CG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思合作于2003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笔者以组织学生观看《海底总动员》为契机,在作文课中结合这部影片教学生在作文中写人的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是迪斯尼公司与著名的CG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思合作于2003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影片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个新鲜人(动)物登场亮相,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海底众生相”:顽皮好奇并充满逆反心理的小丑鱼尼莫,胆小谨慎的小丑鱼父亲马林,热心、乐观而健忘、罗嗦的蓝色帝王鱼多莉,热衷于旅游、冒险的老海龟,喜欢悠哉闲逛的鹈鹕,信奉素食主义而又时时受吃鱼欲望折磨的鲨鱼三人组……每个都是活灵活现、个性鲜明。笔者就以组织学生观看《海底总动员》, 在作文课中结合这部影片教给学生作文中写人的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效果显著,本文以下做详细分析。抓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
在看完影片后的作文课上,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影片中大鲨鱼布鲁斯的出场片断:小丑鱼马林和蓝色帝王鱼多莉正说着话,一转眼看到了像大山一样堵在身后的大鲨鱼布鲁斯。巨大浑圆的身躯与小小的马林和多莉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阴森森的白牙一大堆排在身前,使人不寒而栗……再让学生说说初见大鲨鱼时的感受,学生都说是恐惧害怕。此时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影片创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达到这种让人恐惧害怕的效果的呢?讨论后指出,创作者正是靠夸张地突出大鲨鱼白森森的牙齿和巨大的身躯,并通过和两条小鱼形成的鲜明对比来达到这种效果的。此时,笔者造时总结:抓住大鲨鱼的外貌特征,恰当地夸张、对比是达到影片中那种效果的关键。在我们作文中写人的外貌时,完全可以学习这种方法,突出人物外貌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恰当的夸张、对比,笔下的人物就会更能抓住读者。
接着笔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一个人物写一个片断,要求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恰当地夸张、对比。我们来看看学生在作文练习时的一个作文片断:
(1)……爸爸的腰佝偻着,那天天工作至夜的大手早已成了“干树枝”,两鬓不知什么时候有了几根白发,映着秋日的阳光,刺着我的眼睛……(陶涛《因为有你》)可以看出,小作者已经知道了在在作文写人时要突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之处加以对比夸张。(文段(1)中爸爸佝偻的腰、如“干树枝”的手、头上的白发,特别是对白发进行了夸张,表现出了父亲的辛劳、憔悴。)可见这次作文训练收到了预期效果。
在这次作文课第二部分中,笔者先和学生一起再看电影中鱼缸世界中的小头目吉哥的出场:小丑鱼尼莫被卡在了过滤器的管道里,其他的鱼正要帮尼莫时,吉哥却要尼莫自己出来。尼莫说:“我不行,我的鳍受过伤!”吉哥回答:“那又怎样!”此时镜头缓缓掠过吉哥的身体,我们清楚地看到吉哥身上处处是伤痕……
看到这里,笔者让学生去思考:创作者用镜头来特写吉哥身上的伤痕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的答案很多:告诉我们吉哥曾历经磨难;告诉我们曾经多次逃跑未果;告诉我们尼莫受过的伤算不了什么……此时,笔者告诉学生,这一个小小的外貌细节胜过了千言万语,引起了我们这些观众的很多思考。
笔者再让学生去讨论:我们作文写人时可从影片这个细节中得到什么启发呢?讨论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写人时无须对人物的外貌面面俱到,只须突出人物外貌最与众不同的一处细节,这样写人外貌的效果会更好。
来看看课堂练习中学生的作文片断:
(2)……小女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双眼睛,那双像火一样燃烧着的眼睛……我抬头,星空中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吸引了我,它就像那小女孩的眼睛一样,散发出对生活的热情……(王双芝《那一双渴望的眼睛》)
文段(2)中,小作者写人外貌时抓住了小女孩“如火一般”“散发出对生活的热情”的眼睛,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对新生活的渴望。
在这次作文课中,笔者选取了电影中的两个片断,告诉学生作文中写人的外貌时,如果我们能抓住与众不同之处,恰当的夸张、对比,突出细节。我们笔下的人物就会如影片《海底总动员》中的那些小动物们一样让人过目难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了电影画面中鲜活的例子在前,学生兴趣很浓,思维活跃。从学生堂练的作文片断来看,教学的效果也很好。抓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
又一次作文课上,还是借鉴《海底总动员》的片断,笔者这次作文训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并会在作文中写人的语言动作时抓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
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影片中的蓝色帝王鱼多莉遇到困难和迷茫时是如何做的:影片中,潜水员的潜水镜落入了深海中,这潜水镜是小丑鱼马林找到儿子的唯一线索。面对着一片漆黑,深不可测的海底深处,马林开始害怕了,犹豫了。多莉却拉着马林的鳍,一边快乐地向海底深处游,一边唱着不成调的歌:“一直向前游,一直向前游,游啊游。”多莉用自己的热情和自信帮助着马林战胜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多莉和马林将到悉尼时,面对着前方浑浊的海水,她依然是唱着自己的歌前进。而此时的马林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懦弱,毅然前行了。
看完片断,笔者让学生讨论:从影片中多莉的简单的歌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是多莉的热心、乐观,唱歌成了她战胜困难、战胜恐惧的武器。)笔者告诉学生:这简单的不成调的歌就是创作者为多莉设计的个性化的语言,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多莉的性格。而我们作文中写人物语言时也正是要抓住人物的这种个性化的语言。生活中这种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是很多的。一句口头禅,一句无意中的自言自语,只要能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3)(听说我的考试成绩很差)爸爸霍地站了起来,脸上通红:“你这小子,就考了这种成绩,我……”……爸爸眉头一皱,抬起的手又放下了,叹了口气,说:“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怎么做,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说完,他拍拍我的肩膀走出去了。(胡捷《暴风雨》)
文段(3)中,体现了爸爸对我的那种又恨又爱的情感的正是爸爸那两段不同平常的语言,这正是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
这节作文课的第二部分中,笔者让学生再看影片《海底总动员》中的那只尊重女士的银色鱼群的表演:在和帝王鱼多利交谈的过程中,银色鱼群不停地做着“模仿秀”。说到小丑鱼就排成小丑鱼的样子,说到悉尼就排成悉尼歌剧院的样子,说到海沟就排成海沟的样子,指方向时就排成一个巨大的箭头……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已经对如此极具个性的“模仿秀”忍俊不禁了。
观看了影片片断后,笔者告诉学生,作文中写人的动作时也是一样的,抓住了人物的这些个性化的动作,你笔下的人物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时,笔者让学生去讨论生活中的人物有哪些个性化的动作。还是看学生的作文训练中的片断吧。
(4)……溪水已是这儿一滩,那儿一滩了。水中的鱼儿为了生存还在不停地奋斗着。只见一条黄色的金鱼在水面不断跃起,想要跳进前方的一个小水沟里。它先向这滩小溪的末端游去,然后又快速向前游,突然一甩尾巴奋力向上,轻盈地跃过了水面。但它只是落在了被晒干的泥土上。它没有失去信心,跳着跳着又回到了原先的水滩。它一遍一遍地重复着那为生而拼的动作……(朱正跃《触动心灵》)
文段(4)中的这条鱼却一次又一次地跃出水面,它是在向生的希望跳跃,虽经失败,仍不气馁。这个异乎寻常的鱼的动作,让我们都被鱼的执著所感动。
这节课中,笔者通过电影片断告诉学生,作文中在写人时,写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电影片断的介入,作文训练的效果之好超出了我的意料。余论
《海底总动员》绝对是一部经典的动画电影,笔者所得到的这些写作上的启发还只是冰山一角,电影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可能还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者给学生上作文课的过程中,由于引入了《海底总动员》的电影片断,学生的兴趣极高,作文训练的效果是以往的作文课不能比的。可见,将适合学生的影视作品引入课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多数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面临语言环境缺失的问题。一些语言培训学校打出“三十日突破英语口语”之类的广告, 也只是以外教授课, 人为制造了一个封闭式语言环境。而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却不具备这种学习环境, 此时, 英语电影这种廉价且易得的学习资源便成为语言环境严重缺失的一种重要补充。英文电影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语境, 可为学习者提供自然的语言学习条件, 也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充分了解英语国家人文背景和文化传统, [1]对学习者的听力、词汇与口语皆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英语电影的资源取舍问题
随网络技术发展, 如今英语电影资源异常丰富且唾手可得, 这既是一大益处也是一大弊处。如若知其利害而细心拣选, 于有限时间内尽获其精良, 则为益也;而若不知其利害而随意取之, 贪多求全, 囫囵吞枣, 则为弊也。那么在面对浩如烟海的英语电影资源时, 如何取舍呢?有研究者提出应选择内容积极、语言易懂的影片, [2]也有人提出应选择能调动学习兴趣并与学习者学习水平匹配的影片, [3]笔者认为学习者在进行影片选择时还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 新颖, 及时
许多观点认为, 英语学习者应多选取经典老片作为学习资源, 而笔者则认为语言在随时代变化不断演进, 应多选取最新颖的电影资源。众所周知, 汉语中每年都会有大量新词汇和表达方式出现, 从“山寨”、“宅”到“潮”、“控”、“给力”等, 不一而足。英语亦如此, 笔者曾就此问题询问过一些常住中国的美籍人士, 据他们所讲, 每隔一两年回国去, 就会听见年轻人们在说一些对他们而言如同密码的用词。由此可见, 在语言发展如此快的今天, 英语学习者也要紧跟发展步伐, 选择较新的电影资源进行学习。从听力练习的角度来看, 经典老片拍摄的时代过于久远, 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其录音质量远不如今日, 加上后天的保存损耗, 其音质颇不如今日的新片清晰, 不利于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 电影资源应当尽量选择贴近英美国家现实生活的新片为主。
(二) 双语字幕俱全
关于电影的字幕问题, 也有很多争论。有观点认为在英语学习观影时, 应以无字幕的原版电影为佳, 也有人认为应只有中文字幕或英文字幕以作参照。而笔者的观点是中英字幕皆有最好。若学习者的英文水平足够高, 可以无字幕的原版英文电影作为学习媒介, 但对大多数学习者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说, 原版电影有相当的难度, 若泛泛而看, 泛泛而听, 学习者收益无多。若影片只有英文或中文字幕, 仍有不少令人费解之处, 常使学习者不知所云。因而笔者认为, 应尽量选择双语字幕俱全的英语电影。
(三) 对话部分尽可能多
在剧种选择上, 一般人会根据观影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类型。然而笔者认为, 在以学习英语为目的观影中, 不应仅仅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而应尽量选择对话成分较多的影片。有一些电影, 尽管享有较高的声望, 但是作为英语学习的材料却不甚适合, 例如《机器人瓦力》、《荒岛余生》、《我是传奇》等等, 这类影片中主角的个人表演多而对话台词少, 于英文学习是不合适的。因此笔者认为, 英语学习用影视剧种应以语言切合实际的情景剧为佳。
三、如何有效利用电影资源学习英语
在选择了合适的电影素材后, 接下来就是如何有效利用的问题了。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一) 精看, 精听
英语电影若是泛泛而看, 仅通晓其剧情而不知其就里, 便看一千部也是枉然。因此笔者认为, 对于每一部学习用的英语电影, 都应当精看, 精听, 即听懂每一句话, 理解每一句话, 反复揣摩, 包括其中晦涩难懂的部分, 如俚语、习语等。
(二) 勤做笔记
在精看精听的同时, 还应当时刻做好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总是有限的, 众多的英语词汇, 表达方式, 即便理解无误了, 也还存在遗忘的问题, 因此, 在理解的同时勤做笔记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 尽力模仿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单是要能处理输入的信息, 更要能输出, 因此模仿就变得尤其重要。电影的语言较贴近现实生活, 因此英语学习者应尽量对其进行模仿。不仅要模仿发音, 更应对其用词, 表达方式等进行模仿, 当然, 模仿应建立在对原话意思及语境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否则极易在现实运用里闹笑话。
四、结论
总而言之, 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应当充分利用英语电影作为学习媒介, 然而其间对于电影资源的拣选及利用却是一个有意义而又复杂的问题, 长期以来颇有争议。望本文能对有志学好英文的学习者起到借鉴作用, 不同英语基础的学习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学习实际合理选择影片资源并在学习中有效利用, 让自己的英文学习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华.浅论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提升英语学习[J].电影文学, 2012:153.
[2]吴文琳.浅谈英语专业影视课程改革及转型[J].校园英语, 2014:40.
——《骇客帝国》
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不是真实的,这是从庄子、柏拉图等先贤就开始思考的问题。《骇客帝国》里所描写的情况是人类被机器统治,人类的感官被Matrix直接作用于脑神经进行模拟,使人类心甘情愿为机器做牛做马,这种情况让人类的自尊心很难接受。
不过模拟感官这种事情也并非只能伴随着苦难和强迫,也可以是一种享受。理科生出身,不仅是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业余程序员的王小波,在一篇杂文中曾提到: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提出过一种“紧身衣”,专门用来虚拟现实,全身只要有两万个触点,穿上后就可以模拟身体的全部感受,再加上模拟视觉的3D眼镜,和模拟嗅觉的嗅觉瓶等,就可以创造完全可以乱真的虚拟世界——“迎面走来一个美女,你能感到轻风拂面,如果是不友好的美女,感受到的就是大耳刮子”。
最适于应用这种技术的显然是游戏。我们设想一下这种技术所能达到的效果:怀念古典世界的人有福了,你可以在游戏世界里梦回唐朝,和李白对对诗;科幻迷们有福了,你可以在游戏中飞向太空,到木星找找黑石;登徒子们有福了,你可以在游戏中和各色只可远观的美女明星交朋友,坐而论道。
在刘慈欣的《三体》中,也描写过类似的模拟身体感官的游戏工具,小说里称之为“V装具”。三体组织用它来发展地下党员,今天这种东西虽然还没有出现,但世界显然已经在向这个方向发展。比如近两年开始出现的体感游戏,你的一举一动直接体现在游戏的3D世界里,怎么看怎么像Matrix的雏形。
我一直不太看4D电影,因为技术太粗糙。不过,近期一时兴起看了一次所谓4D版的《钢铁侠3》,不由得又怀念起王小波描写的“紧身衣”来。
《钢铁侠》虽不是专为这种影院拍摄的电影,但放映起来也很搭调。除了座椅的震动、喷水等效果,最有趣的是座椅本身带有触点,当钢铁侠同学被打飞,重重摔到地上时,后背上的触点就会启动,噼里啪拉打在后背上,使你感受钢铁侠同学的战斗处境。虽然还不成熟的形式可能让一般观众觉得比较小儿科,可我却不禁小小激动,因为想到了这不就是盖茨的紧身衣吗?只不过盖茨设想的紧身衣有几万个触点,而所谓的4D影院座位只有十几个触点。顺便说一句,有意思的是,电影里的小罗伯特·唐尼,正是穿着钢铁紧身衣战斗的。紧身衣外面的世界,通过信号传给了他的眼睛。
去参加过世博会的朋友都见识过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非主流电影银幕。在各种非主流的银幕中,我最喜欢的是球幕,因为球幕的画面可以完全超出人眼睛的视界,影像在人的四方上下,类似于三维空间,所以有极强的身临其境感,是IMAX所无法比拟的。
我在科技馆看过几次球幕电影,球幕电影因为银幕数太少,无法靠票房收回成本,所以只能拍摄一些成本比较低,以科普为主的短片,视觉上也比较简單。纵然如此,仍极为赏心悦目,比如在表现太空、原野等空旷移动镜头时,你感受到的不是银幕上的画面在动,而是自己的座椅在太空或者原野中飞行。想象一下,如果在这样的球幕上放一部《2001太空漫游》这样的科幻片,那绝对是科幻片迷们最幸福的事情了。
未来的电影会发展成什么样?球幕虽好,但把所有银幕都换成球幕,似乎也不太可能,成本太高,占地太大。而家庭影院则完全可能取代影院,通过3D头盔,在家享受到逼真广阔的视觉效果。而所谓的4D座椅也可以很轻易地搬回家,并最终发展成“紧身衣”或“V装具”。可以想象到那时,电影和游戏将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融合,电影通过家中的超级电脑直接付费下载,观众全副武装的进入3D世界,一定程度上从以往的电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杨德昌的电影《一一》里有一句话说:“电影发明了之后,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还多。这是因为电影使人经历之前难以经历的人生,看到难以看到的世界。而20年后的电影,给人的生命延长的也许不再是三倍,而是三十倍、三百倍。谁知道?”
有人也许会想,这样的电影太强调感官刺激,会不会沦为电子游戏式的娱乐,而它的艺术性从此消亡?我觉得这是多虑了,就像当年卓别林和小津相信有声片会使电影艺术消亡一样。艺术家一样会从新的技术形式上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这是艺术家自己也未想到的。
(本文编辑 谢宁)
Have you ever learned English by watching English DVD movies? Is that an effective English learning method for you? Why?
你有没有通过看电影而学习英语?对你来说,这种方法是否有效?为什么呢?
Watching English DVD movies is a very effective method of learning English.As a result of insufficient English speaking environment, my speaking and listening abilities were not developed satisfactorily, although my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ere quite all right.
看英语电影是一种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由于没有良好的英语环境,我的听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尽管我的读写能力非常不错。
I remember my experience during a summer vacation when I made plans to watch 10 original English movies including the classic Casablanca, Rebecca, A Tale of Two Cities, and Little Women. I persistently carried out my plan. Each of the films I watched a dozen times until I could recite most of the dialogues. At the end of that summer vacation, I found I became nearly as fluent as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有人说要学好英语,可以多看电影,不过条件是每场电影至少要学到四、五个词组。要努力的把眼睛瞪在英文字幕上,或者用耳朵去听....当然前提是中英双字幕哦....
2. 选择影片
看电影学英语的重点不在于片子的新旧,也无关乎你是否曾经看过,而是要根据个人的英语程度或特定的学习目标来选择适合的影片。比如说,你想学现代的日常生活用语,当然就不要挑古装片。一个学期可以选定二、三部片子,每周安排时间到将「看电影学英语」成为你固定要进行的功课。下面就来谈谈要怎么选片。
2.1 浪漫喜剧学生活会话
「我的英听能力普通而已,如果电影没有中文字幕,我听得懂吗?」这是一定没问题的啦!没有把握的人,一开始可以先从爱情片下手,因为好莱坞的浪漫喜剧不仅有俊男美女,而且题材软性轻松,每每受到观众喜爱;这类讨论男女关系的电影,时空背景又多设定于现代,剧中人物的生活不至于与现实脱节太大,观众很容易就能产生共鸣。此外,有些对白场景与日常生活情境相关,值得学习者留意,比方说上餐馆点菜或与人辩论等等;甚至,透过剧情还能了解英美等国的风土文化,比如说婚礼或节庆的习俗。八Ο年代末的「当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以及九Ο年代末的「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里头就有好几段对白可以拿来学习。
2.2 经典名片赏隽永对白
「怀旧老片是不是很无聊啊?」假使你把「老电影」跟「沉闷无聊」画上等号,那你就错了!事实上,现代的电影经常是老片新拍,要不然就是在电影里引述经典之作的台词。比如上述的「当哈利碰上莎莉」一片中,主角之间的对白就扯到「北非谍影」(Casablanca);而「电子情书」的故事灵感其实源自「傲慢与偏见」(Pride andPrejudice)。这类永垂不朽的老片虽然少了那么一点煽情的画面、通俗的俚语,但还是蛮有可看性的,可以看看老一辈的人遣词用字一派优雅,字里行间透露出「发乎情,止乎礼」的韵味。另外,如果你想更上一层楼,可以试试改编自文学巨着的老片,比如「咆哮山庄」(Wuthering Heights),这类文学作品通常也是美国高中程度的学生就应该要涉猎的。
2.3 其它主题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的电影之外,一般剧情片的主题包罗万象,小自人生哲理,大至国家要事,同样可以拿来当作学习的教材,进一步训练批判性思考或英语口语简报申论的能力。不过,剧情片的对白通常要比浪漫喜剧来的多,而且情节较为复杂,探讨的主题若是扯上国家社会问题,也会显得较为严肃,学习者可要有点耐性。举个例子,「天人交战」的英文片名是“Traffic”,这可不能翻译成「交通」喔!其实这是一部drug movie,traffic在这里是指毒品非法交易。片中麦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主演的法官经总统任命为全国的Drug Czar,率领打击毒品犯罪。不料,这名法官却发现自己的女儿染上了毒瘾,此时做父亲的心里想必是「天人交战」!所以全片充斥的主题除了drug dealing(毒品交易)、smuggling(走私)、drug addiction(毒瘾),还有政治权谋以及父女关系。(Czar 原指俄国沙皇,可以引申为掌权者、领导者,总统将全国的drug problems都交给他去打理发落,所以称为Drug Czar;如果是负责能源危机的最高官员,就是Energy Czar。)诸如此类的剧情片除了能让学习者接触到生活会话以外的字汇用语,还可以透过故事情节,设身处地用英语去思考,如果你是剧中人,要如何处理状况解决问题。另外,介绍自然科学的Discovery Channel Video 及National Geographic Video,这类影片的旁白(narration)并不像一般对话那样随性,而比较像是一篇文章,因此句子比较长,文法也比较复杂,不过学习者可以留意优美的句型结构,从中学习写作技巧。
3. 掌握诀窍
别以为把一部电影重复看十次,英语就能进步,你要懂得方法,重点学习,学什么呢?学剧中人的遣词用字,想想他们为什么这么说,看看他们如何将语言灵活运用于情境之中,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还要学学他们展现在语言上的幽默,这一点最为困难,即使是苦读英语十年的人也不一定学得来。照这么说来,利用电影学英语其实工程浩大,无法一蹴可几,这种自我学习是重质不重量,只要功夫下的扎实,就算你每次只花十五分钟或半小时来学习一小片段,也绰绰有余了。
3.1 准备一本笔记簿
准备一本笔记簿,可以记下你在影片中发现的关键词汇或剧中人的名言妙语,长久下来,这本笔记簿就成了你个人整理的电影名句数据库。尤其老外说话或写作时,总喜欢引经据典,同样的一句话,如果表明是出自于某某古人或某某电影,马上就显得很有水准的样子。比方说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一片中,逞强的郝思嘉即使到最后夫离子亡,她还是有办法说“Tomorrow is anotherday.”,现在这句台词已经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别人失意沮丧的时候,你就可以说,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Just like Scarlett O’Hara said,“Tomorrow is another day.”,意思是「地球不会因此而停止转动,就像郝思嘉说的,『明天又是新的开始』。」
3.2 了解剧情概要
起跑前,要做好预备动作,先大致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再进行后续的重点学习。可以用能飞英语视听学习机进行脚本学习机,标注出生词,重点句来学习。试着用英语概述情节大纲,或者针对电影探讨的主题,用自己的话表达个人看法,训练口说能力。
3.3 选择片段学习
放假的时候,妈妈和QQ群的家长们买了电影票。我和同学们就到太古城看了电影-《绿林大冒险》。 电影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老爷爷在森林里捡了一个蓝小孩,蓝小孩后来救了一个小孩--小雨。蓝小孩和小雨在绿林星球遇到了和蓝小孩一样颜色的小孩,她们遇到了危险。然后小雨妈妈叫公司老板把她传送到绿林星球,小雨妈妈拿着一把很帅气的枪来救了她们。
During the holiday, mom and parents of QQ group bought movie tickets. My classmates and I went to taigucheng to see the movie “the adventures of the green forest”. The story of the movie is like this: an old grandfather picked up a blue child in the forest, and the blue child later saved a child -- Xiaoyu. Blue children and drizzle meet children of the same color as blue children on green forest planet. They are in danger. Then Xiaoyus mother asked the companys boss to send her to Greenwood planet. Xiaoyus mother saved them with a very handsome gun.
1 电影名称英汉翻译策略
正如人类其他活动一样, 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的活动, 并非只是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任何翻译活动都要首先把握翻译任务的解决, 然后在此框架下确定翻译策略。[2]在目的论理论框架下, 目的法则是决定翻译行为的第一准则, 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 在片名翻译时首先要考虑到商业价值;其次, 片名的翻译既要忠实于原片内容, 又要考虑到译名是否会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综观2009年英语电影名的汉译, 其商业目的和交际目的的实现, 主要通过以下五种翻译策略, 即音译, 直译, 意译, 延译和改译。
1) 音译
音译主要“是将源语的语音形式转换成目的语语音形式的方法。”[3]尽管音译在影片名翻译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策略之一;它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片名的语言形式, 以其强烈的异国情调来吸引观众。
有些影片名中包含的人名或地名为中国观众所熟悉或者充满着历史文化内涵, 这类影片名一般采用音译, 例如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 Forrest Gump 2《阿甘正传2》。对于由世界名著改编的影片, 其片名中的名字翻译也适用音译, 因为很多观众已经在心理上产生了认同和接受该作品的情绪, 有利于提高影片上座率, 例如Sherlock Holmes《福尔摩斯》。当然, 英语片名中的名字并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英译, 因为如果没有名著的背景, 或该姓名并不具备特殊涵义, 那么对目的语观众而言, 该英译名字只能表明该影片的外国背景, 除此之外无法传递其它信息。如影片Amelia被简单地译为《艾米莉亚》, 这个对国人毫无特殊内涵的英译名很可能导致它失去了部分潜在的观众。
2) 直译
直译是指“根据源语、目标语的特点, 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4]功能主义并不排斥对等, 只要目的语文本能实现源语文本同样的交际功能, 便是遵循了目的论原则的成功译作。[5]在影片名翻译中, 直译可以最大限度地在形式和内容上再现原文。当英文标题非常准确地反映影片的内容和题材, 就可以采取逐字翻译的策略;同时, 该译文还能帮助观众找到内容和题目之间的完美匹配。例如:Saw VI《电锯惊魂6》;The Wolf Man《狼人》;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公主与青蛙》。不过, 翻译时应注意汉语的措辞;如果逐字翻译违反中文的表达方式和美学格调, 那么译出语在词序、结构、措辞等方面可以作必要的改动, 如:Hotel for Dogs《流浪狗之家》;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3) 意译
语言间的差异经常会导致翻译实践中一些无法跨越的鸿沟;要使目标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实现同样目的, 译者经常需要采取意译的策略。意译的目的在于寻求适当的译文以表达源语文本的精髓;其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表达源语的信息, 增强目的语的艺术性, 还可将隐藏在源语字里行间的内涵转化为显性文字, 如The Unborn《婴灵恶泣》汉语译名传达了影片的主要情节, 通过暗示影片的悲剧性气氛来点燃潜在观众的好奇心。其他译例如Coraline《鬼妈妈》, Notorious《匪帮说唱传奇》, Taken《飓风营救》等。
4) 延译
在翻译某些电影名时, 为了忠实于影片的内容, 同时考虑目标语观众的习惯和审美需求, 需要对原片名进行延长翻译, 以便增补一些必要因素。如Crossing Over《穿越国境》;The2012《2012地球毁灭》。补充进来的这些元素可以丰富标题的表现力, 给观众提供更多的内容提示。如Up汉译为《飞天总动员》该译名是在《海底总动员》和《玩具总动员》这两部影片之后推出的, 译者借鉴其成功的译名, 同时还有望借前两部影片成功的人气及观众的审美惯性, 推动该影片的红火度。The International《跨国银行》的翻译也是延译的典型译例。
5) 改译
有时无论直译或意译均无法产生较好的译文, 此时译者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创造性, 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可以采用变通手段, 摄取原作中心内容或部分内容。[6]此种翻译方法需要译者细细品味影片, 了解影片的艺术内涵及主题, 创造性地再现影片的核心意蕴。如The Lovely Bones《死不瞑目》。该影片描述了一个十多岁的少女被奸杀后的思想活动, 故事并不着重于描写激起强烈情感的奸杀案, 而重在表现受害者的内心思维, 全剧充满悲情。如果译者简单地遵从英文标题将其译为《可爱的骨头》, 其体现的内涵与影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则大相径庭。
2 结束语
鉴于电影工业的特点及其商业利益, 直接关系到票房的影片名翻译更突显出其重大意义和挑战性。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影片导演的意图, 影片内容和目的语观众的期待, 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来推动电影的商业价值及交际价值的实现。
摘要:该文以2009年引进的英语影片为研究素材和载体,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问题。探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理论和方法, 归纳了影片名英汉翻译策略。研究素材为大量最新影片名, 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影名,英汉翻译,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蒋中林, 马秀莲.从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看广告文体翻译[J].商场现代化, 2007 (2) .
[2]Vermeer J.Hans.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M].Trans.Andrew Chester-man.1989In LawrenceVenuti (ed) ,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2nd ed.New York&London:Routledge, 2000.
[3]李辉.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J].外语研究, 2006 (12) .
[4]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 (1) .
[5]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奥运圣火传递着人类文明,已经点燃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雄心,中国人一次次零的突破,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成为文化创作的精髓。我有责任,为英雄讴歌,为勇士立传,让零的突破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创新的精神基因。
谁做到了零的突破,谁就是民族的英雄
我有幸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和奥运第一夺金者,创作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和《许海峰的枪》两部电影,用银幕再现了中华民族敢于创造零的突破,实现中国人的奥运两大梦想,即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参加奥运比赛?什么时候能得到奥运会金牌?这些历史的记忆,对于当代年轻人已经成为久远的故事,今天中国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位,在各个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有人认为无需用奥运金牌来证明国家的实力和民族的自信。
世间任何物质的东西都可以消蚀,唯有精神的力量是不朽的。以史为鉴知兴替,中华民族为了摆脱贫困,不甘落后,追赶世界,赢得尊严,在参加世界奥运会的征程中激发着强烈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伟大的爱国热情和体现出民族奋争的能力,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意志,为国家尊严和民族复兴而勇敢拼搏。正如拿破仑所言,“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是能战胜利剑。”
“零的突破”,是由无数的中国人在奥运征程中,前仆后继,百折不挠,创造出来的极为可贵的精神能源。
从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起,一直没有中国人参加比赛,直到1932年,刘长春参加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一个人代表了一个民族,结束了奥运会上中国人36年缺席的历史,这是一次满怀悲壮、含血带泪的“零的突破”,世界跑道上从此有了中国人参赛的身影,一个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不再是东亚病夫,敢于参加世界赛场的激烈角逐了。
从1984年许海峰用手枪赢得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枚金牌,实现了中国人第二个梦想,用了52年时间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看一个民族,自信自强地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没有突破的民族是被忽视的民族,谁做到了零的突破,谁就是民族的英雄!许海峰实现了零的突破,突破就是成功,突破才有新生,这就是奥运会给予我们的人生哲学。
罗格主席第一次为电影题写片名
我是电影文学创作者,并不是体育爱好者。然而,我最爱看奥运比赛,因为比赛的悬念最引人,冲突最激烈,意外最精彩,高潮最激动,所有电影的戏剧性没有比奥运比赛更真实、更集中、更美妙、更刺激的,看奥运竞赛比看电影更动真情,尤其是看中国队参与的比赛,心潮起伏,期待结局,谁是英雄?
这次伦敦奥运会开幕仪式上,导演让007请出英国女王,戏剧性地将女王空投到现场,这是电影艺术的创造与突破,实现自由想象的表达,体现了自由、平等、和平的奥运精神。
艺术的表现加体育的体现,共同在实现弘扬奥运精神的目的。在我编剧的诸多电影中,不能不提到为迎接北京奥运会而创作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英文片名是由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亲自题写,无疑是中国电影值得纪念的一笔。
我在《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70期,找到刘长春回忆首闯奥运会的亲历《我国首次正式参加奥运会始末》,记录了1932年刘长春只身前往洛杉矶奥运会的往事,因为那时国家被侵略,贫困落后,没有任何随行记者,更无影视资料可存。因此,拍摄一部电影,再现当年故事的必要性就凸显出来。
刘长春曾是大连玻璃厂的工人,由于跑得特快,被张学良办的东北大学破格录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日本人用各种诱惑让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美国洛杉矶奥运会,23岁的刘长春,在妻儿家室都在日本占领军的掌控下,他不畏强迫威胁,毅然拒绝代表伪满洲国,为戳穿日本占领者阴谋,决心代表中国去参赛,张学良资助他8000银元作为往返船票,在海上漂了23天,由于旅途劳累,他在100米和200米预赛中就被淘汰了。然而,他孤胆前行,代表四万万中国人,手执大旗,步入了奥运赛场的精神,永载史册。
我经过一年多采访和调查,编剧了《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段中国人悲壮的参赛故事,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支持,他对我说:“这是我第一次给一部电影题写片名,刘长春的故事我知道,拍摄这部电影是很有意义的。”
在洛杉矶走近许海峰
我随北京市广电局到美国洛杉矶宣传电影《一个的奥林匹克》,当年刘长春首闯奥运会,洛杉矶的华侨团体给予了大力支持,没想到这部电影在美国洛杉矶进行推介活动受到热烈欢迎,美洲华侨总会联谊会秘书长黄金泉激动地说:“如今,国家昌盛了,在美国举行这么有中国特色的推介活动,我们华侨感到特别自豪!”
为了宣传刘长春的电影,许海峰被邀请来到洛杉矶,美国南加州的这座城市举办了两届奥运会,刘长春在这里没有取得成绩,甚至被画个鸭蛋,52年后由许海峰在这里用手枪打碎了鸭蛋,实现了中国人得金牌的第二梦想,把许海峰的故事写成电影,从此也成为我的梦想。
我和许海峰在第十届全国政协期间有所接触,但并不了解他的成长道路,我曾认为他有军队的背景,神枪射手没有一位不是用子弹壳堆出来的。当他告诉我,参赛两年前,还是安徽省和县供销社卖化肥的,我很惊诧,神秘性和戏剧性立刻浮现在眼前,一个供销社员怎么会走向射击之路?为什么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出在安徽省和县?他是怎样用手枪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写了中国奥运的历史?
Nowadays, people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to watch movies. They think.the big screen and the incredible sound is a treat. Somehow, I think go to the theater to watch films has a lot of disadvantages. Sometimes, these shortcomings even overwhelm the pleasure of watching movies.
First, when you on your way to the cinema, you may stick in traffic jam and cannot arrive on time. If you make it, you may have problem of finding a parking spot. As you know, not every cinema has enough places for you to park. The time you have wasted on the road can do different kinds of things. If you choose to stay at home to watch movies, you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these problems. You’re not only saving your precious time but also parking fees and gas.Second, you may have to stand in line for hours just to buy yourself a ticket. It is annoying. If the tickets have sold out, you will wait another day. Sometimes you succeed in buying a ticket, but it was not the best seat. You might seat just in front of the screen or in the last row. When you’re watching the movie uncomfortably, you will be regret that you have made the wrong choice. Maybe you should seat in your own sofa to watch.Last, the atmosphere of the theater is not always as good as you think. People around you allow eating anything they want, which means they will make a lot of noise while they’re chewing. What’s worse, you may seat next to the person who talks on the phone while you try really hard to listen to what the actress says, or a young couple who seat behind you happily discuss about how the movie will end. This is annoying, isn’t it?Due to these reasons, I think people should reconsider whether it worth to go outside to watch a movie, while we have the condition to watch at home. The problems and the hazards can be avoided if we choose to stay at home. Thus, it’s more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to stay at home to watch movies.
Learning English just like learning any other language, is hard work so my first advice is to spend much time practicing using English every day. Besides, we should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d take notes carefully in class. Go over what is learnt regularly and finish doing our homework carefully. Listen to English radio programmes, read English stories and newspapers, watch English films and TV programmes ,keep a diary in English and attend English debbates and speech contests. If we make mistakes, correct them at once and try not to make the same mistakes. Whats more, we should look up new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before class and prepare each lesson carefully before class. I believe if we work hard and have good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 we will learn English well.
学习英语就象学习其他语言一样是艰辛的。因此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每天花多点时间练习使用英语。除此之外,我们应该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定期复习所学内容,认真做作业。听英语广播,读英语故事和报纸,看英语电影和电视节目,用英语写日记,参加英语讨论和演讲比赛。如果我们犯错误,就要立刻改正,尽力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我们在上课前要查字典,认真准备每节课。我相信如果我们努力学习、有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会学好英语的。
第一步:恰当选择影片选择电影:一、语言含量;二、内容轻松,生活化;三、发音清晰地道。适当的英文电影的选择直接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要根据个人的英语程度或特定的学习目标来选择适合的影片。首先,内容要健康,最好选取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影片。另外,应选取难除了学易程度适合自己的电影,否则就很容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效果。英语初学者最好选择题材轻松、情节简单的影片,如迪士尼、梦T厂等拍摄的动IⅢ.片。这些影片配音技术精良,较少有一般电影拍摄时难以避免的场景杂音,听起来更加清晰,情节也易于理解。中级水平的学员
第二步:坚持看电影。故事情节看不懂时,千万不要放弃,看不懂也要硬着头皮看,至少能对情节有所了解。看电影学英语要循序渐进。因为这种多维的信息载体含有太多的内容,需要逐步筛选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看电影在开始阶段还是看带有中文字幕的比较好,否则会无法引起兴趣。中英文对照看看别人是怎么翻译的,有些俚语要赶快收集起来!
熟悉了基本情节以后,只需听对白就可以,这时候就可以学习其中的发音了。任何口语能力的提高都是从听力开始。由于已经对照了字幕弄懂了说话的内容,精听其中的发音就更加容易了。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俚语、方言。同时要注意特定场景和地区的发音特点。
第三步:一看前需了解剧情概要,看时要抛开中文字幕看英文电影前应先大致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先观看一遍由中文配音的电影或者故事梗概,再欣赏一遍没有中文字幕的纯英文影片,最后再进行语言知识点的记录和蓖点学习。如果觉得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可以中间穿插看一遍有英文字幕的电影。在看电影中,只要我们把握40%听力原则、勤做笔记两个技巧,学习英语就会事半功倍。在听力研究中表明,我们只要听懂40%的部分,就基本上可以了解全部的内容。所以,我们不要死记每个单词,而是要选取一个句子或段落中的重点单词,这样就大大加快了听力的效率和听力能力的提高。听力训练边听变跟读,看影片时若发现某个场景对话速度不快,发音也清楚的,不妨试试跟读,模仿局中人的发音、语调、断句和节奏。如果发现某个场景是日常对话或者工作用语等,认真听并记录下来随时练习。
第四步:反复听。电影中通常都有丰富的生活场景、社交场景和工作场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用的那些表达技巧,同学们要细心体会,认真模仿。找个适当的片段,只播放中文字幕,想想在这样的场景里该如何提问、如何表达,再把英文对白打开,认真揣摩。准备电影笔记本,重点摘抄名言佳句准备一本笔记簿,以便随时记录下在影片中学到的关键词汇或剧中人物的名言妙语。建议在做笔记时同时记录下影片的名字和使用的具体场景。不用事无巨细,但是要尽量能够激起对使用情景的回忆。这种方式可以更加形象生动、事半功倍地加深记忆,有利于日后更加准确、恰当地使用学到的表达方式,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
第五步:背诵。一开始可以用中文思考美国人的逻辑思维,边思考边背诵,大约坚持15天左右。之后可以大体上用英文思考,把美国人的逻辑慢慢变为自己的了。背诵时重视模仿。坚持下去,熟能生巧。比如,在日常交际中,中国人根据对方的身份及其与自己的关系亲疏以及场合的不同,使用不同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但是在西方,人们追求平等、亲近的人际关系,不管是在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Peter~)。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可以这样称呼,甚至子女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邻居的叔叔阿姨也都可以直接用名字称呼。这样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相反认为自己待人友好、容易亲近。
总之,看电影学英语虽然是一种受学生喜欢的方法,但也要注意如何选材,如何利用。并不是简单看一遍就能学好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学英语是个勤学苦练的过程。在看电影娱乐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听、说、写(做记录)和译同时训练,只有这样英语才能有所提高。
【怎样看电影学英语】推荐阅读:
学英语看电影02-13
学英语必看电影09-23
如何看电影学英语02-06
看电影学英语的技巧09-17
初学者学英语 必看电影06-03
英语学习方法之看电影02-07
英语电影赏析英语10-27
儿童应该怎样学英语口语02-20
英语电影名句10-03
英语电影推荐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