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精选7篇)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篇1

我从接触对联、了解对联,到爱好对联乃至创作对联,已经有若干年月了,最近出于求精的考虑,借了甚至买了对联方面的书籍,先把梳理总结的有关对联最核心的部分,即“对联的特点和要求”归结如下,以作为对联爱好者借鉴之用。

我把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联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联的要求。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对偶,此外它还具有以下几点:

(一)民族艺术

对联是只有中华民族,确切的讲,只有汉语语言才有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世界上其他民族和语言所没有的。

这种独特性又源于两点,一是形式上的民俗,即挂桃符过春节:二是本质上的汉语,即汉字是不同世界上其他各国各族的文字,是方块字,具有象形会意等特征,每个字能单独成立,且多数字只有一个音节,代表一种意思;这种特性,为对联能够形成方正、整齐、清楚、成双成对的对偶字数、章节、句式、声调、内容提供了条件,举本人拙作为例:

碧天新月穿云出,沧海征帆破浪来。

父望如天,期望儿孙揽日月;

母恩似海,施恩血脉泽乾坤。

喜相逢,把酒擎杯,应谢明月清风解人意; 兴感慨,登高望远,还劳浮云飞雁寄我情。再举前贤名作为例

三间东到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奈何之运,缺憾还诸天地,是破格完人。

由于对联最早起源于民间风俗习惯,最终又回到群众中,因此对联既是文坛看重的高雅文学,又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他还会长久流传发展下去。

(二)实用艺术

对联是一种应用艺术、实用艺术,是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以及工作学习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以不同的活动有以之相适应的对联。如春节有春联: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又如表明行业特征使用的门联: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粮店联)

巧缝千家衣,美化四季春。(服装店联)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旅店联)再如布置住室、客厅、书房的堂联: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而在交际活动中用应酬联;庆吊活动中用贺联、挽联;风景区、纪念地用名胜古迹联……总之,对联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够派上用场,加之它又以艺术形式出现,所以它是一种应用和实用艺术。

(三)文字艺术

对联的文字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用字灵活,整齐优美,字数不限,短则几字,长则千言,如天下第一长联,清人钟云舫的狱中联;二是以汉字的某些特色,构成对联艺术;三是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互相增辉。

(四)声律艺术

对联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诗词歌赋的影响,在声律上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讲究用字的平仄;二是在上下联之间,讲究平仄相对;三是在上联或下联内部讲究平仄交替;四是常常用到叠韵、双声、谐音等修辞手法。对这些的要求,目的是达到音乐美。

二、对联的写作要求

对联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要求,最主要表现在他的“对偶”,因此,创作对联时必须做到以下六点,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句式相似、内容相关、平仄相对。

(一)字数相等

上联和下联用字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成立的首要条件。作为字数较少,或句式结构单一的对联是较容易做到的。例如:

乾坤抱丽日,龙凤竞祯祥。(本人自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作)

而对于长达数十字以上的长联,要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就要难一些了。另外,还有一些用字用语险奇的对联,就更需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汉字词汇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了。又如:

三光日月星,(辽国使臣出句)

四诗风雅颂。(苏东坡对句)

四德元亨利。(苏东坡对句)

这里的对句,难就难在上下联字数很难相等上。上联是“二三”结构,后面的三个字,分别为三种类似的事物;下联也须是五个字,“二三”结构,且第一字的“三”不能重复,必须是其他数字,而即使与“三”相邻的“二”和“四”,结果各指两种或四种事物,对上去也会少一字或多一字。苏东坡的对句,妙就妙在化解了这个问题,因为“雅”是《诗经》中的“雅”,它包括《大雅》和《小雅》;“四德”本来包括“元亨利贞”,但是,由于当朝皇帝的名号中有“贞”字,应回避圣讳,故可以略去了。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苏东坡撰广东真武庙联)

上联连用了“焉”、“耳”、“矣”三个文言虚词,下联也同样用了“云”、“乎”、“哉”三字来对,险奇佳绝,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学、写作的功力,是难以办到的。

(二)词性相同

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即同类词对同类词。以往强调的“实对实,虚对虚”,不准确,应纠正。例如:

外 子规

燕市

(名)(方位)(名)(名)(形容)

柳 边

精卫 浙江

潮(浙江温州“文信国祠”联)

下联句脚的“潮”字,本来是海潮的潮,应为名词,但这里用“借对”的形式,即借形容词“潮湿”的“潮”的意思,与上面的形容词“冷”相对,除了这个字,其余的都是完完全全的同类词相对。

随着汉语言文字对偶艺术的丰富发展,对联词性相同的对偶要求,不但体现在同一大词之间的相对,还体现在同一小词之间的相对了。因有些词下面的小词繁多(比如名词又可分十四种小类),这里就省略不提。

(三)结构相应

对联的结构相应,是指上联与下联在句法结构上必须互相照应,互相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1)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例如,阳朔画山的一副对联:

水 作 青罗带,(主语)(谓语)

山 为 碧玉簪。

(2)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例如,阳朔九峰山的一副对联:

系闷 岂无 罗带水,(动)(宾)割愁 还有 剑芒山。

(3)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例如,西湖“湖心亭”的一副对联:

四季

笙歌,尚有贫民悲夜月;(偏)(正)

六桥 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4)复句对复句。对联的上下联如果联系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复句,这里指的仅是,上联内部的复句与下联内部的复句要互相对偶。例如,四川灌县离堆公园有一副对联:

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天府百流同灌;

数万顷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大有洲。

联中的“车同轨,书同文”对“水有源,禾有本”,就是并列复句对并列复句。再如下面两副对联,也是这种类型:

学好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何必读尽圣贤书,能全孝友便为实学;

纵然周知天下事,不知进退总是愚人。

在大的句法结构上要求对称的同时,在小的词组上,对联的对偶也要求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4)句式相似。所谓句式,就是指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五言”诗中,一般句式是“二,二,一”或者“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骈体文的句式是“四,六”节奏,所以又叫它“四六句式”。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不拘一格,所以没有固定的句式。但是,就一副对联来讲,上联的句式和下联的句式却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对”,也就是说,不能算作对联。举例如下:

不雨 山长润,无云 水自阴。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三”句式。

帆远 浮天 阔,江空 得月 多。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二,一”句式。

流水 当年 怀往事,桃花 依旧 笑春风。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二,三”句式。

此地 饶 千帆风月,偶来 作 半月神仙。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一,四”句式。

(五)内容相关。

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还要相关联。对偶侧重形式上的遣词造句上,关联主要表现在上下联的内容上。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上下联文字对偶再工整,也不是对好联,只是毫不相干的两句话。换句话说,对偶是一个人的衣服,上下联的有关联内容是肉体。不算对联或不是好对联的有如下例子:

子路乘肥马,唐尧骑病猪。

图书管理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上下联在内容上没有联系)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

好的对联市上下联做到内容相关,有共同性,反映一个特定的主题,例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对联还分“正对”与“反对”:上下联都正说的叫“正对”,都反说的叫“反对”。例如“正说”的对联:阅透人间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再如“反说”的对联:三字沉冤千古恨,一盒忠骨晚年香。

(六)平仄相对。

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的好,首先要搞清楚汉语音律的“四声”: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在古代汉语中,以平声字为“平”,上声、去声、入声字为“仄”;在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A)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2)长联中,分句停顿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

(3)上联与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

(B)在特殊情形下,对联的在平仄声律上,可以灵活处理,比如:(1)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可以不计较平仄是否相对。例如:

报国文章遵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老舍撰联)

直以慵疏遭物议,莫抛心力作词人。(郁达夫撰联)

(2)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上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是,如果因内容限定,不好做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例如:

悼一代巨星陨落,举世无限伤心(平);

幸满台桃李新生,梅艺万古长青(平)。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题“聊斋”联)

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平),万世一义圣人不惑(平)。

(3)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具体说,主要是:同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专用名词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文言虚词相对可以不拘平仄;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例如:

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西湖葛岭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也”“乎”都是平声)

出门一拱歪之乎。(酒店联)

德之不修,吾以汝为死矣;(“矣”“乎”都是平声)

过而不改,子亦来见我乎?(城隍庙联)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上联连用七个饮食类字)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篇2

课程描述

口译课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 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 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 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能, 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2000) 。

课程准备

从课程描述我们首先看到, 作为一门基本技能课程, 口译课设置在英语专业的高年级段, 这是因为它要求教学对象应具备扎实的中英文语言功底和一定的知识面。下面我从这两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口译学习的准备工作。

1. 提高语言能力

汉英双向口译要求译员应具备良好的英文修养和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此次比赛和教学实践都表明, 英汉口译中对英文信息的听取、理解能力, 以及汉英口译中需要的英文语感、快速准确地遣词造句的能力是同学们面临的两大问题。语言能力涉及听、说、读等各种基本技能, 包括语音、语调、句法、语义、语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同学们在一二年级基础阶段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强化这些内容。

首先, 语音语调是听说的基础。要胜任口译工作, 译员要做到发音清晰准确, 语调自然。只有这样, 听众才能听懂译出的内容, 才能增加对译员的信任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如果自己某些单词发音不正确, 听到正确的发音时就不能识别。原因很简单, 错误的发音已在头脑中扎根, 而正确的发音无法与自己熟知的东西联系起来, 造成理解障碍。另外, 为了能够听懂讲话, 译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听辨能力。要能听懂各种带有浓重口音的讲话, 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发音特点。这方面可通过多听广播和多看电视节目来适应不同的口音和说话习惯。[听力网站 (普特网) :www.putclub.com]

其次, 句法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有助于译员分析发言人的句子, 尤其是长句, 另一方面有助于译员用目的语来组织句子。同学们在基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要注重丰富自己的词汇和短语表达, 有意识地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及表达上的差异。

最后, 语义和语用知识要靠大家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保持对新语言知识的兴趣, 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翻译题材。译员平常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语言敏感性, 善于捕捉新生的语言词汇。要勤动脑, 时常琢磨、收集一些新词语的翻译。通过电视节目、报纸书刊, 了解语言结构并扩展词汇。通过感知、模仿、记忆、运用来培养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现在我们举例说明, 这是2010年4月29日CCTV9 Dialogue (对话节目) 主持人就国家出台新政抑制房地产热与嘉宾的对话。我们看看如何有效获取新的语言材料。首先, 对话的话题, 字幕已经给出:New policy set to cool the real estate fever从句法看, 如果同学们有一定的英文报刊阅读经验, 就会很快明白此标题的完整形式应该是:New policy is set to cool the real estate fever从语料角度出发, cool the real estate fever显然是生动贴切的英文表达。下面是笔者从主持人和嘉宾对话中捕捉的语言材料:

property tax[property-holding tax]房产税

例:The definition of property tax is not finalized yet.房产税的定义还没有最后界定。

high-end property vs.low-end housing高端房产和低端住宅

subsidized market补贴性住房 (即经济适用房) 市场

market-oriented property market商品房市场

1st tier cities, 2nd tier cities一线城市、二线城市

例:His wedding cake has three tiers. (这是字典 (1) 上查到的tier一词的用法示例)

moratorium:an official period of delay正式延缓, 暂停

例:The Council has declared a moratorium on the buildingof new houses. (查自字典)

Here:The gov.has declared a moratorium on the housing loans for the 2nd set of house. (这是节目中大致的用法) 政府暂停第二套住房房贷。

level off/out:stop climbing higher or falling lower and continue at a fixed height

例: (fig.比喻用法) We expect their differences to gradually level out.我们期待他们的分歧能够逐渐消除。 (来自字典, 节目中指飙升的房价得到抑制)

leverage issue指政府政策的杠杆调控作用

to dampen speculation抑制投机 (行为)

dampen:this word comes from damp (adj.潮湿的) , so its first sense is to make sth.damp, here we use its 2nd sense, that is to reduce the strength (of feelings, esp.of happiness or keenness) 减弱、抑制

land-selling is an important revenue (税收) for local governments.出售土地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

to curb the property bubble控制房地产泡沫

要说明的是, tier, moratorium, dampen对笔者来说也是生词, 笔者首先根据听到的读音大致拼出这个单词, 并且尽量同时写下它的用法, 比如1st tier cities, 2nd tier cities, to dampen speculation, 而moratorium一词当时没能记下它的语境, 而且拼写时写的是moritorium;节目结束后, 笔者通过查字典落实了这三个单词的拼写, 并且搞清楚了它们的用法 (见例句) 。查证的过程既有挑战性又有成就感, 同时也加深了印象, 现在它们已经是笔者的老朋友了。

2. 扩充知识面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如果听到的语料是我们所熟悉的题材, 我们在准确理解原文信息上就会相对比较轻松。译员在工作过程中都要涉及相当多的领域。此次口译比赛的范围就包括外交礼仪口译、联络口译、商务口译、媒体新闻口译和专题口译。我们说译员就像一本百科全书, 需要具备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法律、宗教、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称之为语言外知识。当然, 译员不需要具备与专家一样的知识水准, 只需要对众多学科有所涉猎, 掌握一些基础性知识, 能够在翻译过程中运用逻辑推理, 准确理解和解释专业知识即可。因此, 译员的知识体系具有广泛性与概括性的特点。由于语言外知识的获得需要依靠日常的积累, 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多阅读书刊杂志, 扩大阅读面, 注意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俗话说, 处处留心皆学问。记得比赛中有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扇子的对话, 其中外宾提到本国有一部戏剧就和扇子有关, 题目是Lady Windermere's Fan。由于缺少相关背景知识, 比赛选手在翻译时巧妙地略去了戏剧的名字。这是爱尔兰作家Oscar Wilde的喜剧代表作之一, 我们基础英语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课“夜莺”就是Oscar Wilde的作品, 在进行作者介绍时, 我们曾提到过这部作品。后来外宾问到中国是否有和扇子有关的戏剧, 中方回答是《桃花扇》, 并简要介绍了一番。选手这时游刃有余, 较为忠实地传达了原语信息。

应该说, 同学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始终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双语功底、注重文化学习、主动扩充知识面。

实战性——口译教学的生命力

口译具有很强的现场性和时限性。口译强调“准、顺、快”。“准”即准确, 指准确理解原语信息并即时将其译成目的语;“顺”即通顺, 指译员在用目的语表达原语信息是要通顺流畅, 符合语言表达规范;“快”即译员反应要快, 讲者话音刚落, 译员就要开始翻译 (雷天放, 4) 。另外, 译员面对讲话人和听众, 可以随时从他们的面部表情、情绪、手势和其他身体语中接收到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自己的音量、语速、用词等。

达到这些要求, 除了要具备前文提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 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口译技能十分重要。而任何技能的获得都离不开实践。一方面我们强调课堂训练要具备实战气氛, 体现口译现场的压力感, 另一方面专门从68个总学时中划出6-7个实践教学环节课时, 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实战口译模拟, 帮助学生获得口译技能。此次比赛证明, 平时提高课堂训练水平、突出实战性, 辅之以赛前针对性训练, 选手才可能临阵不乱, 展现译员应有的素质和台风, 做到正确理解发言人讲话的信息, 快速、忠实、准确地用目的语表达出来。

希望同学们重视平时的课堂训练, 把每一次机会都视为实战, 用“准、顺、快”的标准要求自己, 自觉提高训练水平。

结束语

口译并不神秘, 它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对于即将学习口译这门课的同学们,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即语音、语调的正确, 词法、句法、章法 (包括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 的规范, 词汇表达的得体, 听、说、读技能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熟练, 是大家努力的目标;其次, 自觉主动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也是译员的必备素质之一。

口译实践是口译技能获得的最重要的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 以“准、顺、快”为标准突出实战性, 提高课堂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浅谈碰焊夹具的特点和结构要求 篇3

关键词 碰焊 夹具 特点 结构 要求

一、概述

工业种类不断增多的过程中,碰焊夹具种类也随之增多,可根据碰焊夹具动力类型、碰焊夹具不同用途、和碰焊夹具工作范围分为不同种类。从具体驱动方式角度来看,碰焊夹具主要分为无驱动焊接夹具和手动焊接夹具以及气动焊接夹具。无驱动焊接夹具主要分为仅具有定位块定位组件焊接夹具和定位销定位组件焊接夹具,无驱动焊接夹具仅需进行定位操作,之后在此基础上无需施加过多动力。手动焊接夹具其动力源头主要是人力推动,手动焊接夹具运行原理为四连杆机构运动自锁原理,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气动焊接夹具动力源主要是压缩空气,此种夹具类型可有效提高机械设备自动化运转效率和加工质量,同时也可节约一定的流水生产时间,所以现在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二、碰焊夹具的特点

(1)碰焊夹具的被焊件通常是由几个不同的零件装配而成的,各被焊零件是顺次被装夹在夹具上的,它们的定位和夹紧通常是单独地执行。

(2)在碰焊夹具中,由于焊接过程的热作用会使零件产生伸长或缩短,零件的少量自由移动有时是必要的。因此在焊接夹具中常出现零件的联合装配,即一些零件是刚性装置,而另一些零件沿刚性装置作松装夹。

(3)碰焊夹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承受任何巨大的外力作用(除夹紧零件所产生的力和夹具的一部分或被焊件所产生的重力外),同时,由于焊接过程的热作用,焊接夹具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减小被焊件由于温度而产生的变形。

(4)碰焊夹具应定期检验与维修。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载荷和由于热作用而引起的附加应力作用,夹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精确度,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修和校核,检查夹具是否妨碍工件的焊接,是否影响工件的定位与夹紧、以及夹紧是否可靠,不应因零件受热或外来的震动而使夹具松动从而失去夹紧能力等。

三、对碰焊夹具结构的要求

(1)碰焊夹具的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若刚度或强度不足,夹具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变形或损坏,从而影响被焊件的精度。

(2)被焊件装夹在焊接夹具上,应有利于方便地进行焊接,并尽可能在夹具上焊接全部的所需焊缝或焊点,被焊件的翻转次数要少,并且焊接后要能方便地取出被焊件。在夹具外继续焊接时,应不致于破坏各被焊零件间的相互位置。

(3)碰焊夹具应能够一次装配和焊接一定的被焊零件。

(4)碰焊夹具应能完全或局部地防止焊件的变形,能从焊接部位迅速地散热以减少翘曲。

(5)碰焊夹具应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以便维修时可更换易磨损或损坏的零部件,并能恢复所需的精确度。

(6)根据碰焊夹具的预定使用期限及生产批量的大小,选择焊接夹具。大批量生产应尽量采用高效省力的焊接夹具,如气动夹具,而中小批量生产主要是保证焊件的位置要求,可使用简单的手动夹具等。

四、碰焊夹具的设计要点

碰焊夹具主要由基座机构、支撑机构、夹紧机构、定位机构和辅助机构以及相应控制系统六部分共同构成。需要注意的是,支撑机构部件归属基本元件范畴,同时也是焊接夹具系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元件表面粗糙度而言,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严格把控和科学调整。碰焊夹具系统中相应夹紧机构整体运行中主要运行机构为气动夹紧机构,此处对手动夹具少有涉及。定位机构和夹紧机构,其部件主要包括定位块部件、移动销部件和固定销部件以及相应旋转销部件和夹头零位面等。焊接辅助机构主要分为焊接升降结构、焊接倾斜机构、焊接导向机构和焊接后工件运送机构等。而气路控制为控制系统中的主要系统之一,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焊接夹具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等。

夹具焊接功能化的实现在设计阶段应注意人机工程学,要方便工人焊接时的焊钳操作。焊钳打焊点时应不予夹具干涉并能够顺利使用焊钳焊接。对于夹具结构复杂焊接困难的焊点位置应在夹具设置导向机构方便工人使用焊钳焊接。

现在制造业中夹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们提出了柔性焊接夹具设计的概念,并且在该领域作了大量的研究。柔性焊接夹具系统能够快速地适应不同几何形状零件的装夹要求,对不断变化的零件装夹需求能做出快速响应,以满足加工要求。夹具组成元件少,拆装方便,一次装夹能够同时进行多个表面的加工。工件的形状和尺寸有一定变化后,夹具不仅能适应这种变化,并且还能继续使用,适应加工对象的变换。夹具结构简单,元件的拼装环节少,避免误差的累加,提高装夹精度。柔性夹具强度高和刚度大,为了降低准备时间,过程中可采用大切削用量。柔性焊接夹具通用性好,夹具元件可适应于多个夹具系统,满足柔性制造系统数控加工的需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碰焊夹具的设计要求是结构简单,操作轻松,实用性强。

基金项目: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科研项目(201417)

参考文献:

[1]陈祝年.焊接简明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王政.焊接工装夹具及变位机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陈焕明.焊接工装设计基础[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4]孙丽媛.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篇4

我们首先来看看在这一KTV管理制度中关于前厅部的工作特点介绍:

简单来讲前厅部的工作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工作内容庞杂 ②工作涉及面宽 ③专业要求也比较高

①工作内容庞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它涉及KTV接待、收银、问询、预订、销售、寄存等等内容,并且每一项工作都有着相当严格的规范以及要求等内容,在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才能使我们的客人感到满意。

②工作涉及面宽,前厅部的工作在KTV的管理过程中负有协调功能,必然与各个相关部门发生联系,有时候不仅要十分熟悉本职工作内容还要熟悉其他岗位工作内容。③专业要求高这一点大家应当比较清楚,随着时代的进步,KTV大量引进了一些先进设备,这就需要前厅部的服务人员们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在KTV管理制度中有关前厅部的工作特点主要有以上这三点内容,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这一KTV管理制度中对前厅部的工作要求相关内容。

①首先要求前厅部的员工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

KTV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娱乐场所服务性场所,优质我服务首先要求员工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

②员工必须要有勤奋好学、探索求知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求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前厅遇到的工作情况千变万化,不一而足,往往是随着顾客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员工为了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必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完善自己,厚积薄发,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③前厅部的员工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前厅部员工应当是接触客人最多的一个部门,他们每天接待的客人特点不同,客人们所需要的服务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KTV管理制度中对这方面的要求是不可缺少的。④员工必须有良好的仪态,言谈举止要得体

为了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员工必须要练好基本功,注意仪表仪容,按KTV规定着装,做到干净整齐、仪态大方,给人亲切感。⑤员工必须机智灵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前厅是整个KTV的神经中枢,事务繁杂,每天必须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因此,要求前厅员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随机应变。

对联的特点 篇5

一、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 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横批对于春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 的。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对联 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有几

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如常见的一副春联: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1925 年,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要革命的靠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反映农村改革成就的春联:“除旧岁家中 储粮十担;迎新春银行存款千元。”横批“有吃有穿”。每联上下联字数都相等。

二、讲究对仗工整; 对联的对仗除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外,还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类 相同,结构相应。句式相当,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 须是二、四句式。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四三句式,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是二四句式,即

三、讲究平仄 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论”(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处于 单数位置的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 严格按平仄要求)。所谓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声,“仄”指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的平仄是指按 普通话的读音来分的,一、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如鲁迅先 生写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此联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讲究平仄,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要讲究平仄,就必然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因为如果同字了,就必然会破坏平仄相对的 规则。例如有一副旧社会戏楼对联:

四、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从内容上看,每一副对联都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特殊情况例外,如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无情对。对联上下联的意义相同、相近、并互相补充、深化的,叫

正对;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内容上互相映衬、互相对照的,叫反对。其他回答 共 3 条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 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 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 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二)内容相关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再如晚清年间,云南某地农民对地主豪绅愤慨时而作的一副春联: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可见它们内部的联系是很缜密的。再请看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 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怀古咏物,以物言志等等,在立意上象意通气,开合得当,要借助比兴手法,放得 开,收得拢。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为抒情而抒情。请看顾宪成书院门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意在写景,下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了,一句“声 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下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立意初衷。新天新地新人新事新气象 春雨春风春花春月春色美 前四点乃是分说,末尾“新气象”、“春色美”乃是总说。这是先分后总的例联。究竟什么是平仄?平仄,古代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的简称。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得好,首先要了解“四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对四声的 划分略有不同。古代汉语的四声(旧四声),分为“平声”,简称“平”;“上声”、“去声”、“入声”,三声简称“仄”。古代汉语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古汉语的上声、去声与现代汉语的“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是一 致的;古代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入声字被归入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见表旧四声平声 – 阴平′ 阳平(第二声)上声、去声

、入声 ˇ 上(第三声)仄声 ‵ 去(第四声)新四声(第一声)平声简言之,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新四声)。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四声、新四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为旧四声,当仄声用。平仄声律是诗词对联可 知律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对联。所以,创作时,一定要学会调平仄,这是基本功,不是可有可无的。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平仄规律在对联的实际应用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平仄相间,即当句内容的平声 和仄声间隔交替出现,不能一句话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若平声用“—”表示,仄声用“|”,可平可仄用“+”表示,即— — | |— — | 或 | | — — | | —,否则就“失替”,也叫“串声”。第二,平仄相对,即对句相应位置的字平声和仄声相反对立,在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联为平声,下联就是仄声;上联 是仄声,下联就是平声,即 — | — | | — | — — | — | | —如:春回大地满园绿;恩惠苍生寰宇欢(罗甸二中初二(1)何景先)。否则就“失对”,又叫“串调”。“串声”、“串调”均为对仗之大忌。一般情况下,上联最末一字(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 最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竹 | 送 — 清 — 溪 | 月松 —摇 —古 |谷 |风 —上联“月”为仄声,下联“风”为平声。但有时,上下联相同的位置上,有个别字不是平仄声相对,这是根据七言律诗平仄规律的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 明”而沿袭的,以便灵活一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一般情况下,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管,但第二、四、六字必须平仄相对。运用于下列句式(以五、七言联为例): 仄 |平— 仄 |平—平— 仄 | |平— 仄 仄 |平—但在下列句式中不适用,否则犯“三仄尾”、“三平尾”之忌,也称“三连脚”。— | — | | — — | | —若不论则为 — | | — — | | — | —(三仄尾)(三平尾)杯 腹中 内含 孕太 乾极 坤— |— | |— —|| —“含”与“孕”平仄调换就不行。七言联适用于下列句式: — | — | | — | — — | — |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在下列句式中也不适用: | | — | — | — | | |— —— —上联若第三、五字为“|”,即出现孤平又为三仄尾;下联若第五字为“—”,出现三平尾。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 为峰。“天”与“我”平仄不能调换,“无”不能改为“|”声字。因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说法只适用于“—仄尾”、“—平尾” 联句;不适用于“二仄尾”、“二平尾”联句。关于孤平及其拗救:所谓孤平,是律诗中的一种犯忌,即仄平脚的诗句,五言第 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字,否则末尾五个字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是孤平。— 春 — 风 | 惠 | 我 — 般 — 般 | 顺节 —气 |喜 |人 —岁 |岁 |丰 —下联是仄平脚句式,除句脚“丰”字是平声外,末尾五个字中只有“人”是平声字,这就是孤平,“孤”即“独”之意。孤平是 律诗之大忌,对联也应避免。若犯了孤平怎么救呢?本句自救。如田园铺锦舒人眼;商海弄潮启众心。下联除“心”是平声外,只有“潮”是平声,犯了孤平。不合平仄,犯了孤平的句子称为拗句,采取补救的办法叫拗救。拗救的方法很简单,本句自救。将“启”改为“开”就行了。避免犯孤平的口诀为末尾五字有连平。关于马蹄韵之说,首先弄清楚什么叫马蹄韵?象马走路一样,每个脚印踏两次,即— — | | — — | |这种韵脚叫 马蹄韵。关于失替,失对: | 大 人 — | 地 间 — — | |春 色 艳 喜 事 多 | | —上联第二、四字“地”与“色”均为“仄”声,左右失替。上联“色”字与下联“事”字均为仄声,上下失对。因此,在一句中不能 失替,一联中不能失对。关于合掌:词义相同或相近则称为合掌。词义相同等于重复,读起来没有新意,自然了无情趣,因为两只手掌合在一 起,变成一个巴掌,对称也就荡然无存了。九 四 州 海 飘 起 瑞 宏 雪 图其中“九州”与“四海”未拓展,属于合掌,应将“四海”改为“百业”。因此,在对创作中应避忌三点:①合掌;②不规则重 字;③上联三仄尾、下联三平尾。关于平仄宽严问题:平仄在句中要相替,联中要相对,但要做到每个字都相替、相对,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该严 须严,该宽则宽。

1、有三个关键处从严 ①上联仄收,下联平收;②词组末尾平仄要严;③长联句脚平仄要严。如沫阳水绿绕青山;罗悃山青环寨村(罗甸二 中初三(3)班廖芝婷)。一小树林茂;二中花卉欣(罗甸二中初二(3)班敖文叶)。

2、有四种情况放宽 ①词组中的平仄可放宽:含成语、新词语、外来词语等。对 牛 弹 琴、愚 公 移 山共 产 党、社 会 主 义、精 神 文 明。②末尾三连脚,平仄可放宽; 发 展 就 是 硬 道 理 ; 廉 洁 堪 称 好 作 风。③趣巧联、妙联平仄可放宽: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苏轼)。跑马灯,灯跑马,灯熄马停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④人们交口相传的对联平仄可放宽: 板凳要坐

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3、有三个观点值得注意: ①群众观点:在技艺上要总结、发展、普及;②发展观点:继承与发展;③时代观点:手机、电脑、非典、粉丝、禽 流感等新词语要利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关于调平仄的三种格式

1、按音步调平仄: 语句的平仄结构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一字或第二字,以此安 排平仄重复交替。+ — + | + — |。。。。+ | + — + | —。。。。两字为一节叫音步,用“。”表示。其中第二字节平仄不能错。有仄起平收,平起仄起。第一字即:奇数字音步可不论 ↑ + — + | ↓ 第二字即:偶数字音步重点必论 ↑ + | + — + | — + — || 紫 黄 —| 燕 茑— 歌 颂— 春 政| 晓 ; 廉。——||

2、按语意调平仄: 语句的语流节律按二字而节的常规节奏安排。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是不变的,可根据联 文表达需求、作者态度表现与诵读需要组织或划分为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 — |与 有 肝 胆 人 共 事 ;从 无 字 句 处 读 书。— | —语意节奏是: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节奏点的字是:与—人—事; 从—处—书。平仄为 | — — | | ; —。

3、上联不论,下联工对:上联只管按意思说去,不拘平仄,下联要与之严格工对。| | — — — — |雾 里 看 花 说 房 价 ; 水 中 捞 月 谋 特 权。+ — + | | | —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天赐灵湖,幅幅美景天铸就;地书华 章,张张图画地生成(彭贤伦题罗甸县烈士陵园长廊联)。(2)长联中,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一般情况下,1—11 字为短联,12—20 字为中联,20—29 字为长联,30—60 字为中长联,60—100 以上为特长联。(3)上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如生似高山仰日月;逝如流 水汇江湖(沙先贵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4)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如果因内容限定,不好做到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5)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是同字相对、专用名词相对、文言虚词相对,用字技巧奇险的字 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所讲的“如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立是使得的”)。近日人潮沸 腾;篇二: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我从接触对联、了解对联,到爱好对联乃至创作对联,已经有若干年月了,最近出于求精的考虑,借了甚至买了对联方面的书籍,先把梳理总结的有关对联最核心的部分,即“对联的特点和要求”归结如下,以作为对联爱好者借鉴之用。

我把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联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联的要求。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对偶,此外它还具有以下几点:

(一)民族艺术

对联是只有中华民族,确切的讲,只有汉语语言才有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世界上其他民族和语言所没有的。

这种独特性又源于两点,一是形式上的民俗,即挂桃符过春节:二是本质上的汉语,即汉字是不同世界上其他各国各族的文字,是方块字,具有象形会意等特征,每个字能单独成立,且多数字只有一个音节,代表一种意思;这种特性,为对联能够形成方正、整齐、清楚、成双成对的对偶字数、章节、句式、声调、内容提供了条件,举本人拙作为例: 碧天新月穿云出,沧海征帆破浪来。

父望如天,期望儿孙揽日月;

母恩似海,施恩血脉泽乾坤。

喜相逢,把酒擎杯,应谢明月清风解人意;

兴感慨,登高望远,还劳浮云飞雁寄我情。

再举前贤名作为例

三间东到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奈何之运,缺憾还诸天地,是破格完人。

由于对联最早起源于民间风俗习惯,最终又回到群众中,因此对联既是文坛看重的高雅文学,又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他还会长久流传发展下去。

(二)实用艺术

对联是一种应用艺术、实用艺术,是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以及工作学习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以不同的活动有以之相适应的对联。

如春节有春联: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又如表明行业特征使用的门联: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粮店联)

巧缝千家衣,美化四季春。(服装店联)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旅店联)

再如布置住室、客厅、书房的堂联: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而在交际活动中用应酬联;庆吊活动中用贺联、挽联;风景区、纪念地用名胜古迹联„„总之,对联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够派上用场,加之它又以艺术形式出现,所以它是一种应用和实用艺术。

(三)文字艺术

对联的文字艺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四)声律艺术

对联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诗词歌赋的影响,在声律上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讲究用字的平仄;二是在上下联之间,讲究平仄相对;三是在上联或下联内部讲究平仄交替;四是常常用到叠韵、双声、谐音等修辞手法。对这些的要求,目的是达到音乐美。

二、对联的写作要求

对联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要求,最主要表现在他的“对偶”,因此,创作对联时必须做到以下六点,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句式相似、内容相关、平仄相对。

(一)字数相等

上联和下联用字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成立的首要条件。作为字数较少,或句式结构单一的对联是较容易做到的。例如:

乾坤抱丽日,龙凤竞祯祥。(本人自撰)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作)

四诗风雅颂。(苏东坡对句)四德元亨利。(苏东坡对句)

这里的对句,难就难在上下联字数很难相等上。上联是“二三”结构,后面的三个字,分别为三种类似的事物;下联也须是五个字,“二三”结构,且第一字的“三”不能重复,必须是其他数字,而即使与“三”相邻的“二”和“四”,结果各指两种或四种事物,对上去也会少一字或多一字。苏东坡的对句,妙就妙在化解了这个问题,因为“雅”是《诗经》中的“雅”,它包括《大雅》和《小雅》;“四德”本来包括“元亨利贞”,但是,由于当朝皇帝的名号中有“贞”字,应回避圣讳,故可以略去了。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苏东坡撰广东真武庙联)

上联连用了“焉”、“耳”、“矣”三个文言虚词,下联也同样用了“云”、“乎”、“哉”三字来对,险奇佳绝,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学、写作的功力,是难以办到的。

(二)词性相同

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即同类词对同类词。以往强调的“实对实,虚对虚”,不准确,应纠正。例如:

花外子规 燕市 冷

(名)(方位)(名)(名)(形容)

柳 边精卫 浙江 潮(浙江温州“文信国祠”联)

下联句脚的“潮”字,本来是海潮的潮,应为名词,但这里用“借对”的形式,即借形容词“潮湿”的“潮”的意思,与上面的形容词“冷”相对,除了这个字,其余的都是完完全全的同类词相对。

随着汉语言文字对偶艺术的丰富发展,对联词性相同的对偶要求,不但体现在同一大词之间的相对,还体现在同一小词之间的相对了。因有些词下面的小词繁多(比如名词又可分十四种小类),这里就省略不提。

(三)结构相应

对联的结构相应,是指上联与下联在句法结构上必须互相照应,互相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

(1)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例如,阳朔画山的一副对联:

水 作 青罗带,(主语)(谓语)

山 为 碧玉簪。

(2)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例如,阳朔九峰山的一副对联:

系闷 岂无罗带水,(动)(宾)

割愁 还有 剑芒山。

(3)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例如,西湖“湖心亭”的一副对联:

四季 笙歌,尚有贫民悲夜月;

(偏)(正)

六桥 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4)复句对复句。对联的上下联如果联系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复句,这里指的仅是,上联内部的复句与下联内部的复句要互相对偶。例如,四川灌县离堆公园有一副对联: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天府百流同灌;

数万顷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大有洲。

联中的“车同轨,书同文”对“水有源,禾有本”,就是并列复句对并列复句。再如下面两副对联,也是这种类型:

学好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何必读尽圣贤书,能全孝友便为实学;

纵然周知天下事,不知进退总是愚人。

在大的句法结构上要求对称的同时,在小的词组上,对联的对偶也要求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4)句式相似。

所谓句式,就是指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五言”诗中,一般句式是“二,二,一”或者“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骈体文的句式是“四,六”节奏,所以又叫它“四六句式”。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不拘一格,所以没有固定的句式。但是,就一副对联来讲,上联的句式和下联的句式却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对”,也就是说,不能算作对联。举例如下:

不雨 山长润,无云 水自阴。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三”句式。

帆远 浮天 阔,江空 得月 多。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二,一”句式。

流水当年怀往事,桃花 依旧笑春风。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二,三”句式。

此地 饶 千帆风月,偶来 作半月神仙。

上联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一,四”句式。

(五)内容相关。

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还要相关联。对偶侧重形式上的遣词造句上,关联主要表现在上下联的内容上。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上下联文字对偶再工整,也不是对好联,只是毫不相干的两句话。换句话说,对偶是一个人的衣服,上下联的有关联内容是肉体。不算对联或不是好对联的有如下例子:

子路乘肥马,唐尧骑病猪。

图书管理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上下联在内容上没有联系)

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

好的对联市上下联做到内容相关,有共同性,反映一个特定的主题,例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对联还分“正对”与“反对”:上下联都正说的叫“正对”,都反说的叫“反对”。

例如“正说”的对联:阅透人间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

再如“反说”的对联:三字沉冤千古恨,一盒忠骨晚年香。

(六)平仄相对。

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的好,首先要搞清楚汉语音律的“四声”: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在古代汉语中,以平声字为“平”,上声、去声、入声字为“仄”;在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

(a)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

(2)长联中,分句停顿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

(3)上联与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

(b)在特殊情形下,对联的在平仄声律上,可以灵活处理,比如:

(1)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可以不计较平仄是否相对。例如:

报国文章遵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老舍撰联)

直以慵疏遭物议,莫抛心力作词人。(郁达夫撰联)

(2)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上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是,如果因内容限定,不好做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例如:

悼一代巨星陨落,举世无限伤心(平);

幸满台桃李新生,梅艺万古长青(平)。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题“聊斋”联)

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平),万世一义圣人不惑(平)。

(3)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具体说,主要是:同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专用名词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文言虚词相对可以不拘平仄;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例如:

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西湖葛岭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也”“乎”都是平声)出门一拱歪之乎。(酒店联)篇三:对联特点

对联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4.仄起平收,音调和谐 6)如何贴对联?

对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贴对联时就要分清上下。先说说门的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自然就是上,左手边的是下。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押韵的,遵循着仄起平入规则。结尾仄声(三声、四声)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1)猜对联活动

猜地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成都杜甫草堂)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武汉黄鹤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滁州醉翁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广州黄花岗)猜人物;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屈原)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曹植、李白)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猜行业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药店)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茶店)

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理发店)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

寒衣慰出春风暖彩线添来瑞日长(裁缝店)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鞋店)

四时恒满金银器一室常凝珠宝光(珠宝店)

补充对联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扫千年旧习,(迎万古新风)

学问藏今古,(文章贯中西)

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

爆竹声声脆,(满园春色好)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

绵绵春雨润万物,(皑皑白雪兆丰年)

六、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对联,并用毛笔写作一副对联,优秀者向同学们展示。

练习

1.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2.将下面古诗词中的对偶佳句补充完整。

远看山有色,()。

自来自去梁上燕,()。

五岭逶迤腾细浪,()。

茫茫九派流中国,()。

画栋朝飞南浦云,()。

四海翻腾云水怒,()。

3.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爆竹声声脆()

华夏儿女 文武双全建传业

()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4.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语文教学诗意化的特点和要求 篇6

语文是文质兼美的学科, 每一个汉字、词语、文句所散发出来的人文色彩, 足以浇灌学生稚嫩的心灵, 让学生变得更有灵性。刘勰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个“情”字是课堂上师生产生共鸣的纽带, 是审美感悟的前提。极具诗意的语文教师, 总会用充盈的激情去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 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 营造高雅的审美空间,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喜有悲的情感氛围当中, 以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 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味, 点燃深埋的心灵火花。

2. 传承文化, 超越古贤

诗意的语文还应该兼容并蓄, 引领学生去领略整个人类文化的恢弘气势、千姿百态。诗意语文更是一种超越历史的语文, 要让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否定、不断跨越、不断创新。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此豪言应当成为学生矢志不渝的学习动力, 让民族传统文化在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中焕发出它特有的光彩, 一代一代地影响和继承下去。

3. 平等交流, 张扬个性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支撑起的是学生的“尊严”, 消解的是教师的“权威”, 淡化的是“盲目崇拜”, 抛弃的是“标准答案”。诗意的语文关注与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重视师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创造, 让学生能在教学视界里与文本融合, 充分享受洋溢于生命中的浓浓诗意, 让自由精神和创新思维遨游四海。

4. 灵机涌动, 智慧闪耀

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 教师总是带着一种爱心与责任去教学。他们会张开智慧的双眼, 激活聪明的大脑, 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文气飞扬的场所, 让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在语文教学的美感当中, 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其教学风格像田园诗歌一样飘逸舒展、流转自由。同时, 教师也会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 化平庸为精彩, 使课堂在诗意的不断生成中臻于理想的王国。

5. 立足课堂, 延伸课外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篇7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特点;发展要求

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认识或见解,具体表现为:关于政治、法律、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社会学说和观点,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价值观念和思想愿望,是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社会思想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建立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受社会存在的决定和制约,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深入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特点和发展要求,有利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心、贡献力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一方面使得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思想文化交融、交流日益频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西方大国奉行文化霸权主义,借此加快了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步伐。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特点应运而生。

(一)“中国特色”成为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的意识形态建构,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解决传统与当代的平稳对接,保持意识形态的连贯性:二是围绕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努力体现当代中国的创业新形象。前者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者要求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心进行价值重组。两者在当代中国的有机结合,使“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变革,着眼点在于已经是局部的、次要的社会矛盾。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成和确立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阶级斗争就主要表现于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动权。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舆论是革命的先导,通过武装斗争取得政权是大规模发展新的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为捍卫国家主权和社会主义政权,对于国际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公开较量,如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绝不能放松警惕、放弃斗争。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终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有赖于社会主义社会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力,并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孤立地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符合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真实。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意识形态的斗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

(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成为意识形态建构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构正面临着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成为意识形态建构的根本保证;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断与时俱进,为意识形态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源泉和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党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为意识形态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思想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意识形态建构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舆论得到进一步巩固的同时,多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有所滋长,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的舆论时有出现。只有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有效避免因认识差异而引发的社会动荡;才能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相融合、相互促进,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业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

(三)意识形态的感性化和生活化趋势明显

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必然是某种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在精神世界中的反映,必然体现某种价值观念、道德追求和生活态度,也必然在传播和消费的过程中对受众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领域的复杂状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嵌入西方文化输入中国,使人民群众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化时代,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信息更新及时以及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使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更具挑战。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必须在日常生活领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给予反击,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基于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框架。在深刻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新的历史条件以及认真汲取、借鉴国内外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崭新命题,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构建共同奋斗目标;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创造适宜人文环境;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保持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连续性,又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endprint

(一)塑造富于时代特征的“当代中国形象”

“当代中国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立足中国发展、紧跟世界潮流的改革开放形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冲突的焦点,也是当代中国主导价值观不断创新发展的亮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正确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阔步前行。第二,对外和平发展、对内安定团结的合作稳定形象。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然面对加快发展的复杂局面和诸多困难;作为一个崛起中的世界大国,我们势必面对现存超级大国和其他各类国家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能否化解矛盾、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于树立对外和平发展、对内安定团结的良好形象,以此取信于国内外,为做好自己的事情营造一个有利的内外环境。第三,坚持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敢于负责形象。我们党和国家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我们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正在一天一天地好起来。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进行意识形态话语创新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中国革命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的全过程。2002年11月,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概括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爱国”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识形态安全与否,直接决定着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詹姆斯·彼得拉斯曾在《二十世纪末的文化帝国主义》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经济的,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这就把美国通过意识形态的隐性扩张,进而确立文化霸权的目的暴露无遗。它提醒我们: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有必要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高度,认真看待当今世界文化领域的安全问题,努力探索一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战略意义上的应对之策,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追求文化认同,依托文化本体,扩大文化宣传,加强文化建设,进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路径。

(四)围绕“中国梦”,构建当代中国的精神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鲁枢元认为,人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还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分别对应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他指出,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他人的关系: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自己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的精神生态,顺应了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满足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本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三部曲”。

三、顺应时代要求,加强意识形态管控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当前,世界格局深刻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特点和发展要求,各级党委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命感和责任感,及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切实履行好把握正确方向、部署指导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抓好队伍建设等政治责任。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上一篇:关于激励人心的小故事下一篇:关于65环保的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