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设计 李欣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石壕吏》教学设计 李欣(精选13篇)

《石壕吏》教学设计 李欣 篇1

【教材分析】

《石壕吏》是被誉为“诗史”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

2、反复诵读增强文言积累。能力目标

揣摩语言,在反复走进《石壕吏》简练浓缩的诗句中,感受一位饱受战火摧残的老妇人滴血的心。

情感目标

在老妇与官吏的对比阅读中,真切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身与心的双重打击,以及带来的人性的扭曲与泯灭。感受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了解民间疾苦,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归纳法、赏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人杜甫用他那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生创作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为后人树起了一座诗圣的丰碑。文学家郭沫若曾这样评价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杜甫去石壕村看看那里的民间疾苦,去领略他的笔底波澜。

板书:石壕吏

杜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并给生字、词注音。

2、思考:这首诗歌交代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仔细阅读,比较、品评原文与改文哪一个更好。“夜”:深夜捉人,百姓正在熟睡中,毫无防备,此时捉人比较容易捉到,体现了官吏的狡猾。

“捉人”比“征兵”更具有强制性,体现官吏的凶暴。“逾”是越过的意思,一位老翁不顾生命危险越墙而过,足见当时情况的紧急。而“攀”只是努力的爬,不能体现出老人拼死逃命的情景。

二、细读文本,感受民间疾苦。

一边是深夜捉人的鸡犬不宁,一边是老翁逾墙的拼死逃命,真是一幅民不聊生的画面。这跟一段历史背景有关——安史之乱。

1、简单介绍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一扫盛唐的气象,它标志着唐朝由繁盛走向没落,人民生活由安康走向苦难。于是石壕村的故事就拉开了帷幕。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老妇。用一个字概括老妇的遭遇——苦(板书)。

2、根据具体诗句,抓住关键词来谈一谈老妇之苦。

三、精读文本,体悟作者情感。!、在这个苦难的现场,诗人杜甫做了什么呢?

他只能侧耳倾听,辗转反侧,夜不能眠。在他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他既因不能挺身而出在深深的自责,又为这一家人将来的生活无限的担忧。却无能为力什么也做不了。

2、“幽咽”既指家人低低的啜泣,也写出了诗人因为极度的悲伤在哽咽。

统治阶级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不顾百姓的安危,穷兵黩武,发动战争。杜甫以安史之乱归途中的见闻写成的《三吏》《三别》以实录的笔法记载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其中诗云:“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一路走来他看到了他多的血腥,听到了太多的哭声。他为百姓的苦难,为自己的颠沛流离,为国破山河碎的现实而哽咽了。于是诗人将所有的感情凝结于最后一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体味“别”字的深刻含义。

不仅指诗人与老翁的告别,作者更想表达的是老翁与老妇这对苦难夫妻相依之情的别离。再被战争剿灭了温情的年代里,一切无法逃避的灾难都将会气势汹汹的降临到弱者的头上。他们的这一别便注定成了永别。清代袁枚评价。当人们在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落泪的时候,杜甫却看到了石壕村里这对夫妻的生离死别。他们还没来得及相互吐露,就只能带着无法承受的悲哀默默的哭泣。

杜甫用心感受着一个普通人的生命痛苦,这是他的同情之心更是他的良心。同学们,你能否从老妇一家之苦感受到广大百姓的痛苦呢?

4、请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在承受着 ……”句式回答。苦难无边,整个国家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三吏》《三别》真实的记录了这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篇篇相连,构成一幅浩瀚的历史画卷,所以,后人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呢?

5、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沉郁顿挫、忧愤深广。

四、美读文本,升华主题。

同学们如果有时间可以把《三吏》《三别》捧来一读,老师有些建议给大家:读《三吏》《三别》,你一定要读到抑扬顿挫,读到涕泪满襟,你才真正读懂了杜甫。

他悲悯的目光拂过痛失亲人的老妇,拂过在边疆浴血牺牲的将士,从一个家庭延伸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

杜甫用他一生书写着仁爱的内涵,他厌恶战争与仇恨,宣扬爱、宽容和同情。

让我们植根于大地,吸收苦难和幸福,承接光明和黑暗,最终从叶片上滴下一颗颗关于爱与同情的文字。

山东济南济微中学

《石壕吏》教学设计 李欣 篇2

一、理解背诵

理解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在学习之前,了解大意,可以为背诵奠定基础。如果学生对要背诵的文章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那么,对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一定记得快,在这个基础上去背诵全文,就会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好关键词语、句子和课文大意,理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随作者的思路而活动,从而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的程度。要让学生背诵,首先当然得让学生理解内容。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笔者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对诗句的意思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学生弄不清楚的地方,笔者再加以引导、点拨和讲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背诵,效果就好多了。如第一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交代了事件(捉人)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暮、夜)、地点(石壕村)、与之相关的人物(吏、老翁、老妇)。在师生的共同作用下,笔者先让学生明白诗句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进行背诵,学生也就很快地背下了这四句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效果的确非常好。

二、分解背诵

《石壕吏》的篇幅相对较长,为了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增强学生的背诵信心,从而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笔者根据诗歌的结构层次,把《石壕吏》按内容或形式特点进行了分解,讲几句之后就让学生背几句,逐次诵记,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以第三节为例,笔者根据诗文内容,设置了官差一再逼问的三个问题:“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抓不到男丁,我们回去怎么交差?”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每讲解一个内容,笔者就让学生背诵一部分跟问题相关的诗句。几分钟后,笔者提问,学生则背诵相应的诗句来进行回答。尽管本节诗句较多,但学生还是很快就能够背诵了。

三、首字提示

学生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诗文,来到老师面前背诵时往往在某一句(段)的开头就卡住了,这时,如果提示一下开头的第一个字,学生就能很快地往下背。这说明首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例如,让学生背诵《石壕吏》的最后一节时,笔者把每句的首字“夜”“如”“天”“独”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诗句读上两遍后,开始试背,一旦“卡脖”了,就让他们看看黑板上的提示。这样经过几次反复,最后学生不看这些字也能顺畅地背出诗句来。

四、限时背诵

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培根也说过:“读书费时过多易惰。”因此,限时就成了提高学生背诵效率的手段。限时背诵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必须背下一定的内容,其目的就是看谁在一定的时间内背得又快又准确。限时背诵加强了学生对记忆的时间意识,增强了紧迫感和学生的竞争意识,迫使具有惰性的大脑全面紧张起来,使识记效果大大提高。每次让学生背诵的时候,笔者都限定了时间,长则两分钟,短则三十秒,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学生想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一番,所以背诵的效率很高,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已经能够把要求的内容完整地背下来。

《石壕吏》课堂教学实例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过朗读、心理模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象与联想,把握诗歌的情与景。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学过程: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二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段中写了哪些人物?(学生读课文)

师:读得很好,这两段中写了哪些人物呢?

生:老妇、差吏

师:写了他们怎样的形象?

生1:老妇可怜,差吏凶横

生2:老妇凄惨,差吏残暴

师:哪些字体现出来的?

生:呼、怒、啼、哭

师:非常好。呼、怒展示了官吏如狼似虎的形象,啼、哭展示了老妇哀婉可怜的形象。一方是如狼似虎,一方是哀婉可怜,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对比

师:好!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1:差吏凶横,老妇哀婉

生2:差吏残暴,老妇可怜

生3:差吏凶暴,老妇悲哀

师:好,诗人此时对差吏是什么感情?

生:憎恨、憎恶

师:对老妇呢?

生:同情

师:非常棒!“怒”,“苦”,形成了鲜明对照,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这两句诗独立成段,也是意在强调吏之怒、妇之苦。第三段仅仅只叙述了老妇的致词。有人说,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们同意这个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我们齐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同意这个说法?(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刚才都同意老妇的致词是由差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为什么呢?

生1:三个儿子都去打仗了,家里已经没有其他的男人了,这差吏还要来抓人,说明老妇是被差吏所逼迫的。

生2:两个儿子都已经死了,家里没有其他的男人了,为了保护自己的丈夫和儿媳,老妇只能自己去服役,这也看出来老妇是被逼的。

生3:小孩的声音引起差吏的注意,老妇只得说出家中其他的人,差吏就想抓走她的儿媳,老妇没办法,才自己要求去服役。所以老妇是被逼的。

师:嗯,同学们答得非常的好。差吏绝不是一直静听老妇的诉说。“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已经上了战场,这说明了什么?

生1:战争激烈

生2:战争残酷

生3:战争时间长

生4:战争范围广

生5:征兵严酷

师:很好,三个儿子都已经上了战场,这也就说明兵役是非常苛酷的。“二男新战死”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战争残酷

师:对,战争是非常惨烈的。老妇自己说,他们家已经为这场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论理论请都不应再到她家抓人了。老妇诉说这些,想怎样?

生:博得同情

师:那有没有博得同情?

生:没有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后面的致词

师:对,老妇沉痛地诉说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高抬贵手。但是差吏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妇进一步的诉说。诉说什么呢?

生: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师:这一句说明老妇家中还有些什么人?

生:吃奶的孙子,没衣服穿的儿媳

师:老妇诉说这些有什么目的?

生:获得同情。

师:最后的结果,同学们都应该知道了,她的目达到没有?

生:没有

师:对,老妇诉说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怜悯之情,网开一面。但是凶狠差吏仍然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妇不得不说出下面的话。什么话?

生: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师:老妇为了避免年迈丈夫、乳孙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了。从这里我们就知道老妇的致词全部是由差吏步步紧逼出来的。全诗对差吏步步紧逼有没有直接写?

生:没有

师:从哪写的?

生:老妇的致词。

师:对,差吏的形象完全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的。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藏问于答”。 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并不罕见,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那我们再次齐读这两段,想想老妇的致词都是由差吏步步緊逼出来的,那她的致词包含了几层意思呢?(学生齐读)

课后作业: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石壕吏 教学设计 篇4

东阳市南马镇中 徐 宁

教材简析

《石壕吏》是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中《杜甫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本文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传诵最广的一篇。同时也是一篇通过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巧妙地叙事、抒发了情感的叙事诗。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精炼,全诗只120个字,却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诗人的情感态度。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如古今异义词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精炼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学习重点:熟读并背诵全诗,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人物画像导入,同时播放二胡名曲《江河水》。请同学们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形容眼前看到的人物。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词语:沧桑,忧郁,白发苍苍,苍老„„师得出结论刚才同学们所描述的这位“沧桑的老人”就是杜甫。

同学们眼中的老人到底有多老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杜甫的年龄,但不得出结论,留下悬念。)那杜甫的沧桑从何而来呢?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去《石壕吏》的学习,去进一步走近杜甫。回顾杜甫的生平以及杜甫诗歌代表作。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代表作品有:三吏:《新

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将诗歌读通读熟。理解词语及相关知识,准确复述课文。

听读------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复述课文:板书

(暮)(村)(有吏夜捉人)

三、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模块一:分析人物形象

1、“根据图片对号入座,说说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

(板书:老翁:逾墙走

官吏:呼

一何怒

老妇:啼

一何苦

杜甫:沉默

孙母:出入无完裙)

模块二:感受家庭命运

2、由对我最感兴趣的人物孙母“出入无完裙”的探究,引领学生了解老妪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为什么孙母连一件会客的衣服都没有?(生活贫困)为什么会如此贫困呢?(战争)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同学们学过历史,请结合课下注释,谈谈这场战争。是战争使这个家庭生活贫困艰难。老妇人一家仅仅是生活贫困吗?他们为这场战争还付出了什么?

在了解这个家庭的命运的同时,进一步在语境中落实字词。如:裙、戍、书、新、偷生、已、去等。

模块三:体察民间疾苦

3、在学生体会到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后,请同学思考,在当时,仅仅老妪一家人深受战争之苦吗?请同学讨论诗中也提到的还有哪类人?

吏。

找到“有吏夜捉人”重点赏读。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做重点分析。夜:为什么夜间出动? 捉人: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解决“丁”这个词。

“吏”有着怎样的嘴脸?(凶恶残暴,如狼似虎)说说他为什么“吏呼一何怒”?解决“一何”。

4、讨论:战争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造成生活贫困,劳动力急剧减少,给全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全诗用大量篇幅写老妪,只对官吏简单叙述,而题目却又是《石壕吏》这是否不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结合杜甫的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重点介绍杜甫的在战争期间,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写了一组诗,这就是有名的“三吏”“三别”。《新安吏》中泪眼婆娑的母亲送走未成年的儿子,《新婚别》中结婚才一天的妻子送走了丈夫,《垂老别》里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送走已七十多岁的老伴„„以及杜甫在这以后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

最后解开悬念:杜甫写《石壕吏》时年仅47岁,去世是58岁,说明看起来年逾古稀的杜甫还不满60岁的真实情况,造成学生心理极大的落差,使学生对战争造成的痛苦有更深刻的了解,也是学生体会到杜甫的沧桑是因为战争,是因为生活的不太平,是因为忧国忧民。

此时再次出现杜甫像画面,《江河水》音乐适时响起,教师深情诉说:是人民蒙受的痛苦,国家面临的灾难,深深刺痛着杜甫的心灵,我们曾学过他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刻他伫立在风中,望着前方,他忧郁的眼睛在诉说„„

请同学们动笔写写此刻的杜甫在想些什么?

五、作业布置

《石壕吏》教学设计 篇5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如走、致词、裙、前途等。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复杂思想情感。

3、了解写作背景及“安史之乱”给当时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复杂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复杂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与学设计

一、导入

1、播放视频材料。

2、导语。

二、教学

1、读一读

(1)读背景材料。让学生先读注释①,并看教材插图,了解写作背景。

(2)学生自读。让学生圈点批注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句子,学生交流后,教师以课件展示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让其他同学做评价。

(4)教师范读。强调感情。结合具体诗句做朗读指导(停顿、语速、语调方面)。

(5)学生齐读。

(6)你读出了什么?

2、理一理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读诗,教师适时讲解点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夜捉人”表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想一想

(1)读后,你对诗歌及其诗人杜甫有什么话要说吗?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你如何认为?

(3)题为《石壕吏》,作者为何不把差吏的话直接写出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讨论中探究问题。

4、练一练

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可能的话,让学生试背。

5、写一写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若有兴趣,也可改写成一幕短剧。(提示略)

三、结语

公开课 石壕吏教学设计 篇6

1积累文言字词:夜 走 去 书 绝,2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能深刻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并能结合实际有自己的感触 4 能将本诗改编成小说或短剧 重难点

重点:在弄懂文义的基础上理解战争对老百姓的残害,残暴统治的无情和和平的重要性 难点:运用想象对古诗的改编 教学设计

本文是人教版八上第25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体裁为叙事诗,较长,内容比较易懂。是杜甫在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在一节课内要完成由疏通文义到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对诗歌的改编,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拟采用 音 -词-事-景-情-评-编七个板块,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由浅入深地将诗词阅读方法展现给学生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学生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找杜甫以及三吏三别的资料 教学课时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杜甫及本诗背景资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本诗背景

是杜甫在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二、音

邺城戍

老妪

泣幽咽

三、词 夜捉人 逾墙走 母未去 附书至 语声绝 泣幽咽

三、事

开端 暮投―― 出门看

投石壕村 发展 吏呼―― 一何苦

老妇哭诉 高潮 听妇―― 备晨炊

老妇应役 结局 夜久―― 老翁别

作别老翁

四、景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有什么作用?

五、情 诗人对 小吏 老妇人 战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一个王朝。我们现在还在走复兴之路,意思是我们现在还未曾达到唐朝的水平。一场战争让唐朝如此,我们国家现在也面临各种挑战。你对于怕战争吗?你对于战争的看法是什么?

五、评 小吏 老妇人 战争 诗人

本首诗的优点

本首诗感动你的地方

六、编

运用想象。把本诗再创作,改写成一篇小说

提示:本文叙事高度概括,有很多东西都省略了。比如老妇人致辞中省略了小吏的对话。要运用想象,把小吏与老妇人的对话完整表现出来。从老妇人致辞都是对小吏的回答,所以,应该可以想象。

我三个儿子都去打战了,一个儿子写信回来,其他两个儿子都死在战场上。剩下的那个也只是苟且偷生。

是回答小吏的什么问题?

家里没其他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是回答小吏的什么问题? 我虽然老了,但还是可以帮着煮煮饭,带我去吧 是回答小吏的什么问题?

面对老妇人的自请服役,小吏会怎么回答? 改成一幕短剧

以人物对话为主,加以动作表情。对话有对白,独白,旁白,群白。戏剧开头要注明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布置等

石壕吏剧本 时间:晚上 地点:石壕村

人物:老妇、老翁、儿媳、杜甫、官吏甲、官吏乙,官吏丙,官吏丁 背景:唐后期,兵荒马乱,人人自危,鸡犬不宁

例:

旁白:在安史之乱时期,某天晚上,有一名书生,在石壕村的一家农舍前停住了 脚步。他看看天色已晚,准备在此借宿。

杜甫:(轻声敲门)咚咚„„咚咚„„

(配音)

老翁:(面色惊恐)哎呀,不会是差吏来抓人了吧?现在怎么办?

老妇:(从门缝里仔细地看了看):老头子,快过来,是个书生!

(吱呀一声,门开了)

书生(彬彬有礼鞠了一躬):小生姓杜单名一个甫,字子美。路过此地,见天色 已晚,想在尊舍借宿一宿,不知两位老丈可否应许?

老翁:快进来吧!最近差吏抓人抓得紧,得委屈先生了,就只有草舍一间!

(书生随老妇进房后,老翁立刻把门紧紧的关住了)

老妇指着饭桌说:“穷乡僻地,粗茶淡饭,还请不要见怪。”

《石壕吏》教学设计 李欣 篇7

《敕勒歌》和《石壕吏》能不能“过渡性”地建立联系?从年代看, 北朝和唐朝不算离得很远, 只隔了一个隋朝;自然环境的变迁不会太大, 两首诗可以建立起时空的联系。从内容看, 虽然差距很大, 但只要能找到相关联的概念和过渡性的条件, 一切矛盾便迎刃而解。首先我细心研读《敕勒歌》和《石壕吏》。《敕勒歌》描绘的是敕勒川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富饶美丽的草原风光, 《石壕吏》叙述的是石壕村老妇的痛苦申诉, 控诉了战乱带给人民的沉重灾难。从敕勒川和石壕村的环境对比中, 我的脑子里产生了两个概念:敕勒川———壮丽河山;石壕村———悲惨世界。

接着, 我就寻找“壮丽河山”和“悲惨世界”两个概念的“过渡性”概念。石壕村的史实告诉我们, 战乱造成人民灾难沉重, 使石壕村变成悲惨世界。也就是说, 在战乱中即使是壮丽河山也会变成悲惨世界。于是我决定用“战争”作为过渡性的概念衔接两首诗的内容, 把《敕勒歌》和《石壕吏》放在同一课时中进行教学。

怎样用“战争”使这两首诗顺利过渡?我编写了这样的过渡导语:无论是北国的草原风光, 还是南国的桂林山水, 都展示了神州大地的壮丽奇瑰, 多彩多姿。正如毛主席说的“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多娇的江山, 招引了历史上无数英雄争着去赞美它。然而, 也招引了历代群雄去争霸它, 甚至外国侵略者也想来瓜分它, 因而爆发了无数的战争。战争, 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例如, 唐朝唐太宗的孙子李隆基统治时期, 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 想推翻唐王朝自己当霸主, 于是爆发了长达八年的战乱。在战乱中死了不少人, 毁灭了不少家庭。《石壕吏》这首诗就实实在在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现在我们学习这首诗, 了解当时的历史, 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上课时, 我用15分钟指导学生学完《敕勒歌》后, 学生被壮丽河山激发起的情绪十分高涨。这时我就顺水推舟, 导入《石壕吏》。随着教学的深入, 学生的情感由喜转悲。讲读完《石壕吏》总结课文时我对学生说:石壕村的悲剧已过去一千多年了, 我们应该感谢诗圣杜甫用诗歌记录了历史, 给后人留下了很有借鉴价值的历史镜头, 那就是动乱、战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因此, 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希望同学们为祖国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而发奋读书。当时听这节课的, 除了学生外, 还有我们学校的校长和几位老师。下课前夕, 从学生的微笑中, 我感觉到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从校长和老师的目光中, 我感觉到了这节课的成功。校长跟我说:“听了这节课, 就是一种享受。”

过渡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 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节课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环节和一层一层的内容编织连缀而成的。由这一环节向另一环节发展, 由这一部分内容向另一部分内容转换, 中间往往需要“过渡”。过渡得好, 教学内容就能衔接, 知识就能连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就不会出现断层, 而达到教和学的心理同步与思维同步;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目标。

教学过渡的主要“工具”是导语。导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去设计。设计出来的导语, 应具有思想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科学性。这样, “过渡”才具有艺术色彩, 使教学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具有艺术色彩的“过渡”, 往往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参与。

李欣频文字通灵者 篇8

把地铁当云霄飞车

穿上直排轮鞋就是现代哪吒

旋转木马是村上春树的心灵马术

刺青贴纸是高龄婴儿的新胎记

芭比是最小的大人

老子是最老的小孩

梦想是不老的保养品

有好奇心才能继续长大

这是属于李欣频的文字密码。

她那些跳脱于文字之外的广袤幻想以及藏匿于其间的个性和小喜好,常常会给正沉溺于阅读路上的我带来一些见到“隐秘老朋友”的共鸣和惊喜——刚和卡尔维诺随想千年的备忘打完招呼,就看见马尔克斯正皱着眉头吃《重庆森林》里已经过期的罐头;才听山本耀司和聂鲁达谈论完关于时间的灵感,就碰到达利撇着他的两笔小胡子,从拉斯·冯·特里尔绵长的想象力中晃晃悠悠地走出来。

包豪斯。特吕弗。法斯宾达。同性恋。雷诺阿。世纪末的占星……李欣频以她的文字世界,构建了一个詹姆斯·韦伯·扬笔下的“魔岛”,其中太多的意向交织剪接得恰到好处,足以让我们一面匍读,一面随想,一面让灵魂比身体更自由。

离开策略发现创意的快乐

李欣频写的东西没什么章法可循,太多作为小女子的任性和个人的喜厌被她很好地拿去应了商业文案的景,“其实每篇文案的每个字都是我的状态,完全照着自己的心写日记,只是把自己当成读者就好了。”她说。

她说自己从来没有章法,因为章法自在心中。“你看马戏团的演员在高空绳索上翻跟头或跳舞,他大概知道那根线在哪里,可是他在跳舞的时候会仿佛忘记那条线——如果他一边跳舞一边在看下面那条线在哪里、那就不精彩了。其实换成创意策略也一样,如果你把策略一直抓在手里,所有人都看到你那么明显地在抓那条‘线’,逃脱不了模板,就很难有真正的创意火花。”

李欣频认为,只有先给自己打造一个好的生活状态,才能帮客户打造出好的、他们需要的创意作品。“怎么样能从你现在的生活里面找到一个更好的思考方法,怎么样在你现有的那种框架式的生活当中创造出一个特别的、更好版本的自己,完成了这些,你就完成了表达。”

所以她在台北的时候每天至少看一场电影:在不同的路程之间做不同的阅读,比如在火车上看《全日午夜》,在地铁看《奇迹课程》,在轮船上看《时间线》,在飞机上看《炼心术》……她每天至少有半小时的时间留给完整的自己,不是为了省思而省思,而是为了让快速掠过的风景沉淀下来而独处,为了让自己从声色犬马当中淡定而安静,她会花很多的钱去游历,至今已经去了37个国家。

她说,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不要等到要死才发现从来没有真正活过。“作为这个时代的写者,本就应该综合和吸收很多东西,要做到人生的每样事件都可以表达,且越是发现就越是觉得新鲜。”

附身创意学+变色龙巫婆

李欣频说:“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人”。她觉得,“人的定义太小,太简单,如果把自己当成‘载体’就会更自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特性存在于一个载体里面,身体只是一个工具,有的人太认可自己的长相、籍贯、性别、口音……我不是那么在意。我觉得应该把自己当成‘空’的,你今天要灌进一个18岁上海姑娘的心灵,明天要换成一个60岁瑞典老头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空’的,就可以很自由地切换。随时放空在抓,放空在抓——就好像坐云霄飞车,你不会想说我要沿途去抓住一些什么东西,而只是想经历这种感觉,然后心满意足,到达终点。”

“其实我是那种很容易活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人,所以我写文案就会相对容易进入那个情境。对这样的人来讲,创作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李欣频说。她认同那种内心“像幽灵一样生活”的状态,无论现实要求你多么见圆见方,内心还是要保持一种高度的自由。

“附身创意”,这是李欣频用得最多的文案创意方式,“假设你要写关于一部车子的文案,就把自己附身到这个商品的爱用消费者身上去,我就是这样写文案的。好比说你要写一个老人的假牙,就需要先附身到老人身上,体会他们的生活习性——几点起床,起床跟一般年轻人的起床有什么不同,比如老人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找‘我的老花镜在哪里’,然后从水杯里捞出泡着的假牙,而不是像年轻人一样,起床就去开电脑,或者看手机上有没有简讯。如果我们写文案总是抱着旧的老师教给的模式去写不同消费者的状态,那就很难打动你要触动的那群人,所以附身法是非常重要的。”

李欣频说“附身”是有讲究的,首先要“附”在爱用消费者的身上,其次还要考虑做这个商品的客户,第三就是那些还没有认识这个商品的潜在消费者,这三个加起来,才是要去附身的那个“共同体”,“要同时附身在这三个群体身上,才能写出像样的东西。视不同的环境变身成不同的人,呵呵,就好像变色龙巫婆一样。总之,把各种潜能都挖掘出来就对了,就像切换电视频道,不会因为上一个角色影响当下进行的这一幕。”她说。

字恋者的世界尽头

要成为一个好的文案,必要先是一个字恋者,要用“字”代替自己与这个世界谈恋爱,去映射和捕捉生活的影子。只有一次次地在字与字的拿捏中辗转反侧,在文字的世界尽头找寻出路,才能体会到之后就地成佛的风景,以及字和字之间不同的温度。

李欣频说,文字是她的镜子。“我的世界是由字与图所建构,但话说回来,我可以用文字与别人完美地沟通吗?似乎也不行,因为我的文字只能代表那一秒钟浮游的想法,文字永远无法全述自己……但毋庸置疑,文字是我自己建构存在的最重要机制。”

她在生命中到处搜集,扮演一个词汇抓取者的角色。就像安哲罗普洛的电影《永远的一天》里的那个诗人,向路人、穷人、孩子买词汇。“我建议文字创作者的精神疗养院应该设在市场、渔港、工厂或者机场旁边,面对滔滔不绝的俚语、粗话以及直言不讳的生动。”李欣频说,这是她囤积灵感和语汇的一种方式。

她基本不会安静地坐在桌前用完整的大块时间去写东西,太多的文案都是构建于路程与路程中间,“我会在台北的地铁上面,幻想这个地铁是通往巴黎或伦敦的一次悠闲旅行,然后就不会觉得接下来的任务有那么大的压力,就可以进入快乐的思考模式,用一种小孩子的心态去幻想和经历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我的文案。当然,除此之外,走路、洗澡、做梦……任何时刻都有产生灵感的可能。”她会随身带一个本子,记录灵感来袭时的只言片语,会在床头放置笔和纸片,以便记录睡眠临界点上的思和想。

按说这样一个时刻都有可能喷薄出妙语的人,不会有失语的时刻。其实不然,她同样会有“一个日趋成熟和拥有自己文字印记的字恋者”所有的困惑:“当看到有人写东西比我更像我时,就好像从陌生人手中收到自己的名片那样令我不安。究竟谁是我?谁写出我?谁比我还了解我?谁在同步活出我?当别人写得更像我,我开始写得

不像自己时,我该归属谁的风格?我要更换语汇吗?如果更换了那还会是我吗?”

这是李欣频内心深处偶尔闪现出的来自文字的发难,她还没有解决这些困惑,但并不影响她成为一个优秀的文案创意者。因为,语言可以复制,但是脑中相应的影像和陈述逻辑不行,创意可以复制,但是思维不行。所以,李欣频独特的构建文案的方式和其自身的阅历,让她笔下的那些字连成的句子,有了秘密。同时,让阅读者有了把玩的余地。

Q&A

Staffers:这么爱写字,是不是跟你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系?

李欣频:才不是。小时候我们家没有电视,也没什么书,虽然我爸妈是老师,但是他们希望我念好学校发的书就可以,不要念其他“外面的书”,我念教科书念得快疯掉,因此反而就对“别的书”很饥渴,怎么看都觉得不够。

Staffers:你这些创意逻辑的提法都是怪怪的,又是灵魂附体,又是元神出窍,简直像个天生的巫婆。

李欣频:呵呵,从小就这样,“你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怪”,是我常常听家长说我的一句话。比方说小学三年级时看武侠片,我很喜欢看《天龙八部》里的乔峰,他们不是穿那种长袍加长裤的打扮吗,我就把我妈给我买的长裙剪短,剪到可以露一部分脚踝的那种长度,里面穿长裤,配一把剑,然后去上学,我妈看到都快崩溃了,说你为什么不穿制服去上学,我说我今天想变成乔峰去上学,还跟我妈说你以后要叫我乔峰,她都很想把我送精神病院去。我那时总会幻想是太空船破了个洞才把我掉到地球上,这可是个天赋啊——其实今天想来,胡思乱想未必有多么不好,它也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嘛。

Staffers:感觉你看待事物的眼光,跟“正常人”不太一样。

李欣频:这个……的确是哦。我对于事件的“美与丑”、“重要性与否”这样的问题是跟别人有些不一样——第一次在北京做足疗,看到刮脚皮,别人觉得很恶心,我就觉得好像片片雪花,好美哦,感觉好像还可以吟一首诗。我朋友都说,你快疯了!再比如我去京都看樱花,漫天飞舞,在草上白白的,我就觉得好像头皮屑,跟我一起去的一个教中文的老师听了,就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

我就认为旅行比房了重要,爱情比股票重要。比说我有100万,我不会想去买房子而是去旅行,朋友说我游历37个国家的钱都可以买好几幢房子了,我说我干吗要买那么多房子,完全无法想象要那么房子干吗,每天还要烦恼这栋有没有漏水,那栋有没有租出去,那不是我的生活,也无法理解这样的生活。但是,何必要跟大家那么一样?大方向一致就可以了,相反太多人太工具化,也太结果化。

Staffers:天啊,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李欣频:大概是一个无处而不自得的人吧。我是一个会因为有5分钟好看就会推荐人家去看那部电影的人,很多人可能觉得前面95分钟的内容很差,就否定了最后很棒的5分钟,可我的理解是,既然你已经花费了前面的95分钟待在这里,为什么不能把你的注意力好好地放在最后那5分钟很棒的部分上呢?人要善于发现生命中的打动人心之处,只有对生活有一个好的觉察的人,才能写出好的文案。

不过——说实话,我私下的确是一个很三八的人,反正不同的人看到的我完全是不同的状态和形象,比如一群朋友过生日,这个人送那个人一个洋娃娃,我就把它抱过来喂奶,他们都受不了我了。

Staffers:那种你不情愿、不喜欢写的主题的文案是怎么写成的?

李欣频:我写过一个“用礼券买书”的主题文案,其实我压根对这个东西是没有兴趣的。但是,我后来居然从不认同这个商品写到连我自己都觉得它很棒。我的方法是先把这个东西不好的、不自由的地方写出来,比如只能在这家店里用、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去消费等等,列举了很多的不自由。然后我再想对应“这些不自由的自由”又是什么,比如你可以在它有效期之前的任意时间去换店里的任何一本书、你可以在诚品的任何分店使用它等等,所以就又发现它是自由的,于是就写出来了。

古诗石壕吏的教学反思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石壕吏》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

情的写作方法。

2. 揭露官吏的横暴

3. 同情人民的苦难

(二)能力目标

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础上自读“三吏”“三别”。

2 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1.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之心。

2.认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

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l.《石壕吏》中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老妇的诉说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

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l.投影片:①文学常识 ②随堂练习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学习《石壕吏》一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内背诵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

l.作者及诗的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

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

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见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

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着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

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2.教师范读此诗。

(三)教学过程

1.讲解该诗体裁:五言古风。

2.生字、词的掌握。

石壕吏(hǎo)暮:傍晚。逾(yú)走(古今异义):跑。行:走。

呼:大声吆喝。怒:凶狠。啼:啼哭。苦:痛苦。邺(yè)戍(shù)戌(xū)戊(wù)存者且偷生,死者

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更,再也。妪(yù)虽:即使,虽然。衰:衰弱、衰微。备:准备。炊:烧火做

饭。 泣:小声抽泣,啼哭。咽(yè)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途。

3.疏通文意,指导学生口译诗歌,并分析。

①故事开始:第一自然段,点明时间、地点,官吏在晚上出来抓人当兵揭开了故事的序幕,老头警觉地越

墙而逃,老妇出门应付。深刻揭示战祸之中人民不得安宁的情景。

②故事的展开:第二、三自然段,在差役的态呼,老妇的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

步步展示出来。明确一点,差役绝不是静听老妇诉说,而是不断怒呼咆哮,并没有同情她,因为如不是差

役追问不放,老妇不至于被逼到自请赴役。从老妇的哭诉中也可见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疾苦:三男全被征兵,

三男已死亡,可见战争之惨烈,寡儿媳衣不蔽体可知其贫困。

③故事的结局:第四自然段,老妇被捉,儿媳妇抽泣,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彻夜未眠。凄苦、悲

愤,尽在不言中。

控诉官府捉人的凶狠残酷,反映了黑暗惨淡的战乱现实,表现了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总结、扩展

1.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他的诗中,“三吏”、“三别”描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诗人的心与受苦受

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会有

启发。控诉官府捉人的凶狠残酷,反映了黑暗惨淡的战乱现实,表现了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布置作业

1、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

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2、课外阅读《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诗。

反思一:从多个角度设想,从课文的整体考虑,才能让学生置身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

反思二: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抓住学生心里,感知学生心里,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

李欣慰同学事迹材料 篇10

陈钰婕同学系安福县平都二小四

(二)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工作勤奋,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学生的出色品质。

陈钰婕同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主动积极地学习团的理论和著作,时时刻刻以一名优秀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不断深刻的剖析自己,修正自己思想认识偏差的地方,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她思想品德好,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报,收看收听广播新闻,使自己的思想时刻保持进步。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保护环境、迎接“世园会”等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她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勇于奉献,待人诚恳礼貌,模范遵守学校各项纪律规章,积极树立并牢固公民意识,以一名优秀小公民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遵守公共秩序,并对周围同学产生积极影响,起到了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应有的模范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带动作用。

陈钰婕同学学习上努力刻苦,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自觉,成绩名列前茅,入学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全神贯注、认真听讲,珍惜时间并能向课堂要效益,在认真听讲的同时,积极配合老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按时完成作业和练习,并保证质量,如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虚心请教。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在业余时间里,还抓紧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等课外书籍。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并勇于在学习中推陈出新,学习不僵化、不教条、不拘泥于成规,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平时的生活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并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在认真努力学习文化的同时,还能积极参加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做到了学习和参加课外活动两不误。

作为班长,她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积极配合学校老师,搞好日常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关心集体,热爱班级,主动承担班级工作,她对同学十分友好,能热心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困难,乐于为同学们服务且不计任何个人得失,和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信任她。她还很诚实、明理,深知“人无完人”这个简单的道理,只要意识到错误便会立即改正。能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心里素质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班级等各级各类活动,并在班级工作和各级各类活动中,既能积极努力,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又能发扬团队精神,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达成目标。

生活中,陈钰婕同学乐观、热情,具有亲合力。待人热情诚恳,积极主动地帮助同学,为人诚实、讲诚信,言行一致;在家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爱护幼小,关心亲人,生活节俭,爱惜粮食,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爱护班级和学校公物,讲究个人卫生,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乐观豁达,在公益活动中表现突出。

几年来陈钰婕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市、区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标兵、首届“侯宝林奖”中华青少年曲艺大赛辽宁省一等奖、首届中国56个民族青少年艺术人才大赛辽宁省儿童组表演专业金奖。

陈钰婕同学身上体现了一名新世纪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为国学习的思想态度,一种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名当代中学生良好的基本素养。在学生心目中,她无疑是一面旗帜,一个众人瞩目的学习榜样,她应当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小公民道德建设”标兵。

李欣频:过有创意的生活 篇11

李欣频曾经的梦想是当一个诗人,结果她没有成为一个诗人,却成为了一个诗一般的人。她的创意人生让所有有梦想的人羡慕嫉妒赞。

她把广告写成诗

李欣频最初与文字结缘,是因为小时候喜欢写日记。不过,写日记的问题是很容易被父母翻看,于是她就开始写诗。因为她知道,日记谁都看得懂,写诗别人常常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而且后来她发现,写诗比起写日记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有稿费拿。也许就是这样一个无意中形成的习惯,造就了后来李欣频诗一般的语言风格。

大学时,李欣频误打误撞考进了广告系。大三那年,李欣频到广告公司实习,广告创作的天分初显。大学毕业后,李欣频得知诚品书店在招聘文案,前往应征。那时诚品书店刚刚成立,书店很小,在一个地下室,里面有咖啡店和餐厅。

“海明威阅读海,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钩的鱼;凡·高阅读麦田,发现艺术躲在太阳的背后乘凉;弗洛伊德阅读梦,发现一条直达潜意识的秘密通道;罗丹阅读人体,发现哥伦布没发现的美丽海岸线;卡缪阅读卡夫卡,发现真理已经被讲完一半;在书与非书之间,我们欢迎各种可能的阅读者。”这篇名为《阅读者的群像》的文案,后来成为很多广告专业学生的必修篇章,更让当时诚品书店的管理者惊叹不已。

就这样,在李欣频极富魅力的文案的帮助下,诚品书店成功塑造了品位与个性兼具的社会形象,李欣频也一炮而红,开始在广告界崭露头角。

作为诚品书店金牌御用文案,她与诚品有近二十年的合作。被《TIME》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的诚品书店,如今已经成为台湾的文化地标。有人说:一家民营书店能开到吸引游客、刺激经济、提升当地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台湾的“诚品”,恐怕找不出第二家,这与诚品的文案不无关系。由李欣频所写的“诚品文案”,在人们对书已愈来愈失去敬意的时代,以一种转折的方式重新为书找回地位。

2007年10月,《诚品副作用》一书在内地出版,这是李欣频在内地出版的第一本简体版作品。书中有一篇她多年前为“诚品”旧书拍卖会写的文案,至今仍是李欣频的粉丝们的至爱:“过期的菠萝罐头,不过期的食欲;过期的底片,不过期的创作欲;过期的《PlayBoy》,不过期的性欲;过期的旧书,不过期的求知欲。”

在《诚品副作用》的序言中,李欣频泄露了她内心的秘密:“如果可以做一名出色的诗人,谁会去写文案?”李欣频曾经的理想是做一位诗人,后来她虽然没有成为真正的诗人,但是在诚品书店,她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她把文案写得像诗一样。一些文学分析家甚至将她的创作风格誉为一种新的文体——广告诗。

除了诚品书店之外,李欣频又帮数家知名的百货公司写文案。后来,连形象专业严谨的银行业者都找上门来。讲究创意的台北艺术节、台北莺歌陶瓷博物馆等,也都在李欣频操刀的文案的帮助下,获得不错的口碑。她还担任了台湾广告流行语金句奖评审、台湾金马奖电影节评审……

李欣频的妈妈是一位老师,爸爸是企业家,母亲曾希望她毕业后念到博士然后做大学老师,父亲则希望她去做广告,而李欣频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旅游和写作。按理说,这是三条不一样的路,可是李欣频却把这三条路叠加融合在了一起——在念硕士的时候同时在做广告,在读北大博士学位的同时在给北大的学生教课,在念硕士与博士期间在世界各地旅行,写书、写文案、写专栏。这些年里,李欣频没有牺牲自己的兴趣与生活方式,反而找到了一种跟世界相处或者可以说是愉快谋生的方式。

旅行是后天的“混血”

李欣频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之一,是旅行。有趣的是,她最初踏上旅行的路,竟缘于多年前的“末日传说”。

1989年的时候,盛传十年后是世界末日。那时李欣频才19岁,她心想,要把接下来的10年,当成人生最后的10年来过,要在自己29岁之前去29个国家。于是,她非常努力地在这10年里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只要一赚到钱就去旅行。

1999年,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她却用10年改变了自己。她真的游历了29个国家,并成为了亚洲最权威的广告人、创意专家,她在28岁那年出版了第一本书,第二年出了四本。

30岁那年的同学会,让李欣频的感触很深。因为同学们的愿望几乎都是希望在30岁的时候至少去过几个国家,但到了那一年大家聚会的时候发现,去过五个国家的人不超过五个,几乎所有人将10年时间花在了梦想以外的事情上。

而此时的李欣频,人生已经悄然不同了。

回顾29岁时去过的29个国家,李欣频说:“这些经验是我最宝贵的人生资产,是读再多书、看再多电影都没法给我的。这29个国家为我深深刻下了29層生命地质带,让30岁之后的我的任何一个反应、任何一个思想,以及任何一句话、一个字,都带有这29个国家的灵魂气息。”

所以,末日传说虽已终结,但李欣频的脚步却再未停止。

2001年,李欣频去纽约,9月6日那天她登上了双子星大楼,结果9月11日它就不见了。那一次给她的感触很深——有些地方,想去就去,等到你觉得有空的时候去可能都来不及了。这些经历和感受,让她觉得人生无常,所以最想做的事情就马上去做。

因为预算和时间有限,李欣频每次出行,经常从热带玩到寒带,或是从北半球的冬天玩到南半球的夏天,如何把四季用品全塞进行李箱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当历练了无数次“精简再精简”的打包技术之后,李欣频也悟得了在制作文案时如何在客户提供的一堆庞杂的资料中去芜存菁——能以10个字说完的事,不会用100个字去说。这也让她的文字越发富有魅力。

李欣频说,旅行是改变一个人的惯性最好的方法,比如早上几点起床、吃什么东西,这些习惯在旅行的时候一定会被打破。而且一个人从踏出家门起,就失去了习以为常的安逸,逼迫自己离开舒适圈,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在这样的过程中会收获独特的人生阅历,最大限度地打开心灵空间。

一次,在尼罗河游轮上,她看中了一个做工精美的小雕像,老板开价160美金。为了杀价,李欣频跟老板说她是一个学艺术的学生,家里很穷,她想买这个雕塑,回去画素描。没想到的是,老板真的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要她画一张他的素描……她心想惨了,自己很久没有画画了。她只好硬着头皮画,他是非洲人,光是头发卷的圈圈就画了很久。画完后,老板看了半天,觉得不像。好在旁边的人说,好棒哦,画得这么像。老板犹豫了一下,答应她以60美金成交。这个小插曲,不仅让李欣频省了100美金,还让她学会勇敢地面对各种考验,同时也刺激她去多学几样技能以应变。

“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见的世面广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与人为敌。所以,旅行永远是最好、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李欣频这样叙述旅行的意义。

对她而言,旅行就是“后天混血”的过程,让灵魂产生各式各样的质变。伴着旅行次数的增多,李欣频从原本“能不讲话就不讲”的内向状态,变得能言善道、口齿伶俐,越来越随和。她不仅改变了自己,也开始改变她身边的世界。通過旅行的“后天混血”,她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广告文案的写法,影响了整个亚洲的创意风格;她把旅行的心得通过写书的方式告诉大众,教授人们如何通过旅行变得不一样;她把自己的人生体会讲给更多的人,听过她演讲的听众百分之九十表示完全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

很多人好奇于忙碌的李欣频是怎样有这么多时间用于旅行的。她通常是在极繁忙的大型工作计划之后,安排“定点松心养身”之旅以舒缓压力;或是在小型工作计划之后,到下一个大型工作计划之前,安排一个“快速阅览当地精彩”的效率之旅,这样就可以带回满满的灵感素材与旺盛的精神活力回到工作上。这也是她“创意热情不减”的秘诀!

给自己的心灵“洗澡”

忙得连轴转,是李欣频的常态。让人惊讶的不是她的“忙”,而是她忙的每一件事情都让她裂变出一个新的身份。近年来,李欣频身兼广告创意人、畅销书作家、北大老师、在读博士生、中医进修生、职业旅行家等多个身份。不过她很清楚的是,如果拿掉了“阅读”,任何一种身份都将变得非常苍白。

当有人问她“你的灵感来自哪里”时,她的回答是:大量阅读与写作加频繁旅行与看电影。“创意都是阅读积累的果实,阅读是自己最大的资产,没有人能拿得走!”

被誉为文案天后的李欣频,那些极富感染力的创意性文字,得益于她平日的丰富积累。李欣频每年平均会看200多部电影,一部电影做3份笔记,一个是从作家角度,一个是从广告人角度,第三个是从老师角度。至今她仍保持着每天读一本书的习惯。有人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但在李欣频眼里,一天有很多剩余或零碎时间可以用来看书,“等人、等车、等餐、上银行排队……可以让你看好几页书了。我包里随时会有一本我正在读的书。快速阅读是我的生产力。”李欣频从来不会强迫自己去看什么书,感兴趣的都会拿来一读。她说:“通常来说,读第一本书和第100本书,速度一定会不一样,看书不是为了累积知识,而是为了我们的视野与观点更开阔,当你看书看到一定的量的时候,你会很快地从这本书里找到你要的不一样的观点。”

很难想象,忙碌的李欣频竟然还有时间出书,而且数量惊人,20余本著作范围涵盖广告、旅游、美食、情感等等。

当然,李欣频一路走来也并非一帆风顺。前些年,正当很多企业慕名而来、很多机构邀请她去演讲,她的事业风生水起之时,她却生了一场大病。过大的压力及不够成熟、稳定的人格特质,让她开始出现情绪问题。那段时间,她看什么都不顺眼,常常与人争吵,而且无法很好地独处。心态的不平衡让她的身体也亮起红灯。

在那段人生低谷期,她选择让自己完全放空,到印度闭关21天,不看电视,没有电脑、电话。“就像重整电脑系统,把一些无用的、有毒的档案清理掉。我假设接下来的人生是全新的。”后来她发现,那21天的独处,她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生活被其他声音充斥,比如电视的声音,别人的声音,久而久之,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就像人们每天回家要洗澡、洗去一天的灰尘一样,我们常常忘记了给心灵洗澡,而心灵的洗涤应该是每一天的例行的项目。”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李欣频学会且习惯了独处。她说,这种灵修没有必要非要去印度,每个人自己在家里就可以。“每个人可以在一天中拿出一小时,跟自己对话,不用电脑,不看电视,也不接打电话或发简讯,与自己独处。”找到了掌控自己情绪的窍门后,李欣频成为一个充满能量,内心宁静、勇敢的人。以往都是她向人求助,现在变成别人向她求助,她成为稳定朋友情绪的力量。

同时,她也希望透过自己一路走来的职业与生命规划,给年轻人一些启示。“现在的学生听到的都是单一的答案,比如你要去考研呀,要去工作呀,等等,他们比较少听到综合的答案。实际上,这些事情绝对是可以同时在一起的。”李欣频觉得,很多年轻人因为找不到定位,浪费了人生最精华的时间,“现在很多人在削足适履,牺牲自己去努力配合大家眼中的标准,结果往往无法好好走出自己的路,而且越走越痛苦,一直到走不下去为止。所以说,自己应当知道自己的脚形,然后自己给自己设计‘鞋子’。这样的话,以自己合脚的鞋走路,就可以走得很快乐、很带劲,在这样的状态下,走哪条路都好。”

如今,穿着一双舒适“鞋子”的李欣频坦言,她正享受着人生最好的状态。

不同于很多夜猫子一样的创作者,李欣频的生活规律到让人惊叹,她每天基本上9点前就入睡,早上6点起床,然后练1个小时的太极拳。她从不熬夜,因为“熬夜对大脑不好”。在饮食上,她不吃辣,拒绝油腻,李欣频说,要对自己的身体好一点,生活的状态和生命的质量才会保证。

《石壕吏》教学设计 李欣 篇12

李欣

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定海园幼儿园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绘本名称:《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

作者简介:五味太郎,1945年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工业设计科。曾从事过工业设计、印刷美术图案设计,二十七岁时开始创作图画书,至今已出版了300多本创意独特的图画书。《谁吃掉的》(《たべたのだあれ》)《谁藏起来的》(《かくしたのだあれ》)获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小牛的春天》(《仔牛の春》)获意大利波罗尼亚那国际图画书原画展奖,《时而少年》(《ときどきの少年》)获路傍之石奖。他的图画书已有几十本被译成外文,是日本在海外知名度最高的图画书作家。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二部分:故事内容

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

一条鳄鱼患了蛀牙,去看牙医,鳄鱼在心里对着自己不停滴说:“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而诊所里的牙医也在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

鳄鱼看到牙医吓得叫出了声:啊!牙医看到鳄鱼吓得叫出了声:啊!鳄鱼看着椅子:我一定得去吗?牙医看着鳄鱼:我一定得去吗?鳄鱼坐到了椅子上:我好害怕。牙医拿起了牙钻:我好害怕。鳄鱼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勇敢。牙医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勇敢。鳄鱼张大了嘴巴: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牙医把手伸进了鳄鱼的嘴巴: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鳄鱼被牙钻钻痛了:哎哟!牙医的手被鳄鱼的嘴咬痛了:哎哟!鳄鱼捂着嘴巴: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牙医捂着手腕: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鳄鱼又张大了嘴巴:不用太久„„牙医又把手伸进了鳄鱼 的嘴巴:不用太久„„

鳄鱼给牙医行了个礼:多谢您啦!明年再见。牙医给鳄鱼还了个礼:多谢您啦!明年再见。可走出诊所的鳄鱼却在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见到他„„牙医在窗口看着鳄鱼也在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见到他„„

鳄鱼说: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牙医说: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第三部分:作品特点及教育价值

作品特点:

这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以绝妙的构思,既展示了极高的美学素养,又帮助孩子链接生活经验。鳄鱼牙疼去看牙医,犹如一个幼儿对医生充满惧怕。而以常人面目出现的牙医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病人,内心同样满是恐惧。在这互相恐惧的过程中,画面逐一展示了儿童补牙所看到和所经历的每一步骤:上牙科诊所——看牙医准备补牙器具——看到补牙的冷光灯和机器。然后,坐上补牙的椅子——任凭医生磨去蛀牙层面——填充治疗龋齿药物——覆盖修补珐琅质——完成补牙。再一次翻阅图书画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儿童补牙的通常情感思考历程:害怕补牙———不得不补牙——看到补牙机器的恐惧——磨牙的痛苦和恼火——治疗时的无奈和忍耐——补完牙的轻松和感谢——知道要认真刷牙。这个情感和思考的过程,是每一个孩子都可能经历的,作者在用文字和图画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擅长调动了儿童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仿佛重新经历中理解故事,并感悟故事所包含的深意。教育价值:

作品中除了生动的绘画外,文字部分全是鳄鱼与牙医的心理活动,以完全一致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既展示了两个不同角色此时此地的真实心情,又造成了故事讲述结构上朴拙而又奇巧的美学效果。在构思和美学形态上,总是具有一种别出心裁的独创性和出人意料的审美效果。幼儿文学拥有一种单纯的美学。这种单纯同样决不是简单和粗陋,而是一种具有独创性和很高艺术智慧的美学。第四部分:指导建议

一、缺乏自主阅读

早期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还是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无法达到让幼儿人手一本地阅读,只能要求幼儿跟着老师的思路一同欣赏,从而引导她们观察理解。课堂中的教学仅作为一种指导引领,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幼儿自由发现、交流。

二、提问欠具有效性,重复较多

语言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述能力,在教学中注重的是幼儿多说、教师少说,因此,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对幼儿是一种启发,也对帮助幼儿更好的观察理解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故事演绎不够生动

李欣频:对生活起了贪恋 篇13

李欣频对生活起了贪念是从35岁开始的。

35岁之前,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作茧自缚的过程。因为工作、心理压力过大,她无法正常地生活,身心交瘁,多次感冒、咳嗽,还患上肺炎,干什么都效率不高,人际关系也紧张起来。这让她的心情阴云密布,她痛苦地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持续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李欣频找不到答案,患了抑郁症。只是,因为看过太多的书与电影,她基本上可以做自己的医生,试着寻找处方。先是远赴印度的一所灵修学校,认认真真闭关二十一天。那里没有电脑、电话,不需看电视,也不需讲太多话。一切都歇下来,仿佛坐在生命的中心,相伴的有自己的影子、心灵和精神,纷纷扰扰的东西都逐渐消逝了,过去曾经拥有和执著的东西也随风而去,周围充满透明、清新而蓬松的空气,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宛如回到最初的自己,宛如花蕾一般刚刚打开。一旦打开,就会赢得一个崭新开阔、美妙丰盈的世界,成为一枝风景,也分享到整棵树的风景。“那段时间我把一些杂音过滤掉,与自己清楚对话。这是一种很棒的感觉,没有那一段过程就不会有现在的我。”她说。

发现自己后,她把“努力”這两个字,从人生字典里刨除了。努力就会用力,用力就会强求,强求就会不快乐。所以,做快乐事——嗜电影如命的她每天会追两部电影,看一到两本书,享受一般地写书。七年写了27本畅销书,知名媒体人在读了她的书后,不禁感叹:一个人居然可以和文字做爱、和思想调情到如此深厚的地步。

作为台湾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李欣频将诚品书店打造成台湾举世闻名的文化地标,她也被称之为华语世界的文案天后。1995年9月底,台北诚品敦南店从仁爱路圆环,搬到隔壁的新光大楼,李欣频做了关于诚品搬家“喜新恋旧、移馆别恋”的文案。“今夜无宵禁,仁爱路上诚品夜未眠”——1995年9月23日上午11点至9月24日9点,疯狂涌进诚品敦南旧馆的上万人潮、小剧场表演、跳蚤市场赶集、陈明章露天演唱会及一整夜的舞会和啤酒。

李欣频借着生活在台北东区人的一点点心事、一点点留恋、一点点出轨、一点点挣扎、一点点不舍、一点点兴奋……构筑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台北人感情搬家事件。

所到之处都是目的地

美国9·11事件前夜,李欣频正在纽约飞台北的上空,到了台北刚放下行李,就看到美国世贸大楼崩塌的画面。另一次,离开印度时,正好发生印度洋海啸。

这些事件改变了李欣频的人生观,很多人延迟梦想,觉得还有时间。对照她自己——大学毕业时,同学们说最大的愿望是环游世界。十年后,去了五个以上国家的不到五个人;再过十另类的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她那群思想保守的阿尔及利亚同胞对这位女性政治家的态度也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感激她为新移民所做的一切;另一方面,他们又将其视为族群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认为她违背了自己的

年,超过十个国家以上的不到两人。二十年过去了,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环游世界,那这二十年大家在干吗?

李欣频开始行走,每年都会去一个国家长住。那里的风景、人和事以及美食,渐渐从笔端流淌出来。李欣频的游记总是让那些不能出走的人千山万水走遍,是她每行一地,都拿那里当作故乡去相处。她说,人如果这辈子只待在一个地方,久了就会无聊。通过旅行,可以换一个新的空间,换一个新的思维。旅途中,她喜欢信手画画,像一个小孩一样涂鸦。她说:那个时候我就是个4岁的小孩,而我的心智年龄也是4岁。她笑着说,三十几岁之前,我会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现在的我,已经不在乎了。而这种转变,是在与自己安静相处中慢慢得到的。“现在太多的人不懂得安静,一直在找人说话,他们没有办法容忍自己安安静静,因为很害怕跟自己在一起。”

如今,刚刚从南极归来的李欣频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她最爱的,依然是台北。台北于她,像是一个拥有世界各大城市缩影的星球:她有纽约的异国多元性,有京都的素朴优雅,有北京的古朝文明,有巴黎的人文气息,有印度的灵性氛围,有瑞典的极简设计……每个人看台北,都能找到一点熟悉的认同感。

“我爱台北的原因,不只是可以吃到全世界的美食,而是这里有全台湾最密集的影展、讲座、艺术展演。嗜看电影与表演活动如命的我,几乎每天都有一部电影要看,每两天就要出席或聆听一场演讲,每三天就有一个国际级的大型表演要看,每四天就有一场大型的静心活动要参与……台北,梦想、艺术、未来都在此大量流动———这里是知识与情报交汇的新鲜市集,也是鲜活多变的异彩空间,宛如一本翻阅不停的生活巨书;生在台北,受台北的文化滋养,长大后,就更离不开台北,一如恋着子宫的胎儿,舍不得离开。”李欣频如是说。

走心地做自己的女神

2007年,李欣频陪弟弟考北京大学的博士,结果弟弟没有考上,她却成为了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生。在校期间,李欣频担任了北大广告学专业的客座讲师。她为自己课程设置的宣传方案让她的课还未开,占座的学生就爆了棚。

李欣频的声名从北大飞出,每周都要去全国各地的大学演讲一两次。空中飞人的生活一点也没影响她继续每天读一本书、看两部电影、写东西、享美食、搞收藏——时间,似乎在她那里变慢了,变长了。而她的法宝是每天虚拟死亡——每天睡前想象自己将在今晚死去,然后回想今日种种、今天以前的时光,做个总回顾,再回想今天最感动的事是什么?想一下,如果昨天就不在人间了,那么今天会错过什么?如果明天就死了,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有没有意义?接着就开始进入虚拟死亡的过程:想象自己现在睡着了,永远不再醒来,想象自己在海中慢慢融化、在荒原中慢慢风化……就在此刻,向爱你的人感谢道别,向这个世界好好说再见,让自己的身心深度且缓慢地,放松再放松。把自己当成地球一日的过客,就专注在:今天体验到什么?能带走哪些经历?

等到第二天醒来,先不要急着从床上跳起来去忙一天的行程,先想象自己是个新生的灵魂,刚刚进入这个全新的身体,从四肢到身体缓慢地苏醒。因为刚诞生,还没有名字、年龄、行程、责任,还不知道性别……只有一张空白的纯净灵魂,与一个未染的轻盈身体。慢慢地学走第一步路、缓缓地适应地表、呼吸第一口空气、慢慢地喝第一口水——想象这是出生后的第一口水、第一碗饭、看到的第一个人类、见到的第一朵花……重新定义眼前每分每秒发现的新世界——唯有重新生出感官,才能让麻木已久的敏感度恢复。

李欣频坦言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行动者,每天都在想办法活得好。正是这种人生观才让她具备了惊人能量。迄今为止,她所涉猎的领域有:建筑、音乐、电影、文字、旅行、广告、美食、收藏、星象、中医、心灵修行、易经……

目的地

美国9·11事件前夜,李欣频正在纽约飞台北的上空,到了台北刚放下行李,就看到美国世贸大楼崩塌的画面。另一次,离开印度时,正好发生印度洋海啸。

这些事件改变了李欣频的人生观,很多人延迟梦想,觉得还有时间。对照她自己——大学毕业时,同学们说最大的愿望是环游世界。十年后,去了五个以上国家的不到五个人;再过十 ??另类的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她那群思想保守的阿尔及利亚同胞对这位女性政治家的态度也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感激她为新移民所做的一切;另一方面,他们又将其视为族群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认为她违背了自己的

李欣频将女人分为三种:剩女、凡女和女神。很显然,她要做的,是最好的那种——女神不必找完美的男神,因为她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换个比喻来说,就像是蚌可以把沙粒包裹成一颗闪亮的珍珠。蚌不需改变沙,不需排除沙,只要百分百包容它的不完美,最后就能成就珍珠的完美与光泽。“当有人抱怨她的男友无能时,我会告诉她,爱他的无能,欣赏他的无能,百分百以爱接纳如实的他,不要改变他。”李欣频说,因为她包容的爱,会把他蜕变成一颗珍珠。

最近,李欣频疯狂喜欢上一本书,里面的一段话让她感触良多:“一旦你为了爱和安全感而依赖他人,就是在索取他或她的能量,这常常导致冲突。在这观点中,你们假定痛苦原因与解决办法都在自己之外,如果以这种心态开始一段关系,最终会要求别人为你内在的伤痛负责,把自己当受害者,等于一开始就剥夺自己的权力。”

而单身的她正走心地做自己的女神。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倪匡

【《石壕吏》教学设计 李欣】推荐阅读:

石壕吏改写剧本06-27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09-17

上一篇:07年4月真题含答案下一篇: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