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练习题参考

2025-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玩出了名堂》练习题参考(精选11篇)

《玩出了名堂》练习题参考 篇1

练习题:

一、会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二、会流利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三、填一填,读一读。

细微的( ) 观察( )

全新的( ) 浪费( )

简单的( ) 欣赏( )

伟大的( ) 看守( )

四、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中的“名堂”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花样,名目;②成就,结果;③道理,内容。这里的“名堂”应选择第 种意思,列文虎克玩出

了大名堂是指 。

2、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中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句子中的“玩具”是指 ,“居民”是指 。

3、从列文虎克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玩不一定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只要,就会有收获。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美人蕉

我们学校的走廊旁,操场边,到处长着美人蕉。

春天,冰雪还没有化尽,在长过美人蕉的地方,嫩黄的、尖尖的芽就破土而出了。这嫩黄的芽迅速地生长着,很快成了小小的“圆筒”。再过几天,叶子慢慢展开,每一棵长出四五片叶子,叶片中间包着更小的叶子。叶片越长越大,由黄变绿。长大的叶子真像一把把扇子。

夏天,美人蕉有一人多高了。远看是丛丛绿叶,近看叶子包着圆圆的、一节一节的茎。茎的上端长出又圆又尖的花苞。美人蕉的花有红、黄两种,远看,花朵像女同学头上的蝴蝶结;近看,红花的花瓣上有黄色的小点,黄花的花瓣上有红色的小点。花儿发出淡淡的清香。大约半年的时间,美人蕉一直不断地开花。

冬天,美人蕉的花谢了,叶子也慢慢地枯了。花谢以后,长出一个个杨梅的果子。这果子不能吃,也不能做种子。这时候,美人蕉并没有死,第二年春天,还会长出更多的幼芽来。

1、这篇短文除第一段外,是按 顺序写的,其中表示时间的词是 、

、 。

2、春天,美人蕉破土而出以后,开始时的叶子像 ,长大的叶子像 。

《玩出了名堂》练习题参考 篇2

参加人:我和同学们

推荐指数:☆☆☆☆

没想到,我们也玩出了名堂。

课间,曾薇洛、万良珠、吴吉怡和我在教室里玩。无意中,曾薇洛打开了她水笔的笔头,拿出了笔芯……“哇!”曾薇洛惊讶地叫出声来。

“怎么了?怎么了?”看曾薇洛一边将眼睛朝空笔杆中看,一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大家急切地问道。“你们看里面!快看!”曾薇洛没说什么,只是将笔杆递给大家看。

站在她面前的我第一个抢到空笔杆,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从大头朝里看,发现里面有许多蓝色的小花。这样还不算,蓝色的小花又组成了一朵大大的花——那是一朵蓝色的梅花。可惜太暗了,有些看不清楚。于是,我便把笔杆对着阳光,又看了起来!

光线好就是不一样。有了阳光,“蓝梅花”变成了一朵璀璨无比的“蓝宝石花”!它每一片花瓣都亮闪闪的,闪着耀眼的光芒。从大头朝里看了之后,意犹未尽的我又从小头朝里看——里面一样精彩:我在里面看见了一朵银白色的大花。阳光一照,它又成了一朵光彩夺目的“水晶花”!它的花瓣大概有四五十片,圆圆的,反射出刺眼的闪亮的白光,亮晶晶的——就像眼前放着一堆珠宝似的,真让人怀疑那是不是水晶做的。“哎呀!这……这不是一个万花筒吗?”我忍不住叫了起来。

听到我兴奋的呼喊,大家呼啦一下,围得更紧了。好不容易让大家安静了下来。在让大家看完“蓝宝石花”和“水晶花”之后,我还卖了个关子:先让大家从小头往里看,然后把笔芯轻轻地放进去一小半,再慢慢地转动笔芯……

啊!大家吓坏了,因为笔杆中有无数个转动的眼珠子!

后来,我们还看到了好多好多其他的东西,大家看得直呼过瘾。真没想到,我们也能像课本里所说的那样,玩出了“大名堂”,把笔杆玩出了一个万花筒!

15玩出了名堂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他的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说出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读出玩的趣味,体会到列文虎克的快乐。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按照预习方法自学生字,利用工具自行解决生字词。

2、按照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做到能把课文语句读通顺。

3、搜集列文虎克的资料,拓展课后资料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由“玩”导入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教师板书“玩”并说笔顺),喜欢玩吗?

2、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都喜欢玩。你喜欢玩什么?

3、孩子们,其实呀,大人也爱玩,有的人还玩出了名堂。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读读“玩出了名堂”。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课题,不愿意写的可以静静看,老师有没有把字写工整、写漂亮(教师板书课题)从你们的眼睛里,我能读出你们现在小脑袋瓜里画满了一个个小问号:什么是名堂?玩怎么还能玩出名堂?是这样吗? 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个词语。

2、我能读通,读顺课文语句。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你们已经预习课文了,自己评价一下,读得怎样了?(围绕是否读流利、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来自评)要不要再放声读读?

自学指导

(一)①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八分钟后,指名朗读比一比谁能读的认真,认准字形)

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检测反馈:(教师出示词语)

清闲、阅读、固定、简单、千里迢迢、拜访、玩具、看守、磨薄、待着没事、随意调节 指名读(后面几个多音字指导读好)、开火车读。

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共同评价,并纠正学生没有读准确的地方。

4、现在我们来看,谁、玩什么、玩出了名堂? 荷兰的列文虎克通过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三、精读课文 领悟玩法

列文虎克怎样玩的?为什么他就能玩出名堂?咱就好好读读课文,看看你们能不能从中读出点名堂。

自学指导

(二)① 大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思考: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五分钟后同桌互读,比比谁读的通顺流利)

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检测反馈: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注意:一边……一边……。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别小看这磨镜片,可不容易呢~~他那时候可没有先进的机器,就靠自己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点点磨、磨平、磨细、磨薄。

后教:指导朗读。

你再读读这句话~~~~读文章,眼睛要会抓字,抓住重点的字词,读出他后面藏着的意思,那么,你对句子、对文章的理解就一点点深了。感受到了他的快乐和认真。)

四、当堂训练 必做:

1、书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选做:

课下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他的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说出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读出玩的趣味,体会到列文虎克的快乐。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按照预习方法自学生字,利用工具自行解决生字词。

2、按照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做到能把课文语句读通顺。

3、搜集列文虎克的资料,拓展课后资料袋。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玩出了名堂》

二、出示学习目标:

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学习目标:

① 我能有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我能说出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微生物的。

三、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一):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1.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小人国,居民,玩具上那个词语加了引号,这个引号的意义是什么?(五分钟后,指名回答,比一比谁读的认真仔细)

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检测:

学生汇报:(指名说)A 他是怎么玩的? 生: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

生: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个随意调节。生:············· 师小结:

同学们小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到了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那么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来他在玩中发现了什么吗?

B:他发现了什么?

生:他发现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

生: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没有见过的从西。生:······· 后教:

列文虎克真了不起,我想此时你们内心也有很多的感受,谁再读读? 指名读。请生读,感受此时列文虎克的兴奋、惊奇。C:引号的意义 后教:

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引号不不仅起到强调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试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自学指导

(二):学习第五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列文虎克玩出什么大名堂了?这大名堂是什么? 1.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测

A 玩出了什么大名堂? 生:发现了微生物

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生:········· B:玩具指的是什么? 生:做游戏用的,生:放大镜 生:显微镜 教师小结:

列文虎克是一个看门人,女王和沙皇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而且英国和俄国离荷兰可不止千里远,就因为这玩具,女王和沙皇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拜访一个看门人,看看这玩具和这小人国的吸引力大吧?这都是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

自学指导

(三)回读全文

师:孩子们,多好玩的故事呀,玩也能玩出名堂,想不想再读读这个故事?那好,咱们从头到尾把这个故事再读一遍,要读的有滋有味,请看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体会列文虎克玩出名堂原因。2分钟后小组赛读,师小结:

课文给咱们讲列文虎克的故事,就是要告诉咱们这样一个道理(出示第一段),孩子们,一齐读。四:当堂训练 必做题:

1.课本习题(小练笔)2.写出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 选做题;搜集一些有关微生物·显微镜的资料。板书设计:

玩出了名堂

显微镜

微生物 善于观察 教学反思: 在上这一课时,我想孩子们很是感兴趣,试想:都是八九岁的年龄,谁不喜欢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并不是很简单。这篇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时我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但是学生在

《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4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教材解读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堂、镜、闲、待、阅“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 、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你们知道吗,玩还能玩出名堂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玩的有趣的故事,(课件:玩出了名堂)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名堂是什么意思?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以上问题课件展示〉)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二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请带着同学们提的问题去读读课文寻找答案。

名堂是什么意思?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

(2)遇到生字 、新词 、多音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查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和句子理解,如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书旁边写出来。

2.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学生解答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三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2)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在让学生自读时动手画一画,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3)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 、课后活动

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 篇5

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想想自己到底教出了什么“名堂”?有喜有忧。喜的是:课还是比较完整的讲完,完成了教学目标,孩子们也有所收获,懂得了今后从玩中思考,从玩中动手。忧的是以下几点:

一、时间搭配不合理。

由于教授生字部分有些长,后面的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所以生字教学设计上要有所舍取,教学反思《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

二、研读四自然段中,文字训练有些显得冗长,孩子们有种疲惫感。

三、虽然孩子们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可是毕竟参与面小,好多的孩子感觉不到“乐趣”。

四、预习的不充分。

15 玩出了名堂 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首先请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玩”。说一说你爱玩什么?

(爱玩猫和老鼠、跳绳......)

2、玩,大家都爱玩,但是有的人却能在玩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例如:爱迪生从小就爱把东西一件一件拆开,然后再一件一件装上,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发明家。还有,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在田野里逮小虫子玩,还经常爬在路边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生物学家。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玩有关,出示课题《玩出了名堂》。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堂,本来是二声,可以组成“教堂、学堂、礼堂”,但是在这里却读轻声。试着读一读,个别读,齐读。解释“名堂”。在课文中名堂就是发明与研究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玩怎么能玩出名堂呢?快来读读课文吧,初读课文,拿出笔把带拼音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们边读边画都非常认真,不动笔墨不读书,以后要保持这个好习惯。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词语“阅读、固定、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俄国、随意、调节、简单、拜访、玩具、显微镜、皇家学会 ”个别读,开火车读。

3、识记生字。

出示“拜”,观察一下这个字,看一看这个字像不像两个手字,那为什么右边多了一横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在古代,拜见大人时要两手合并放在胸前,头低至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因此多出来的一横就表示是一个人的头。这样,这个字是不是就能记住了? 咱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写的,板书“拜”字,注意拜的写法,右边四横的变化。

4、再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认识了生字,那把生字带人课文中你是不是能把课文读的更好了?再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可以反复多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不破句。同时,可以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读书情况。喜欢哪个自然段可以朗读哪个自然段。

3、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列文虎克)那么他的工作是什么?(看守大门)

4、作为一个看门人,他到底玩出了什么名堂呢?

四、默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列文虎克玩什么?结果怎么样?

2、生答并填空;列文虎克玩(),做成了();又玩(),发明了();又玩(),发现了()。

3、老师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是主要段落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4、列文虎克到底是怎么玩的,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练习生字

1、观察60页田字格的生字,注意字的占格、结构。

2、说说怎么把字写的漂亮。

3、指导写字,当堂展评。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 篇7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导入课文时,在黑板上板书一个“玩”字,让学生先进行一个说话训练:你们玩时爸爸妈妈会怎么样说你?说时加上爸妈说话时的动作或表情,然后我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学生都能够答出来,可都说是做出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为了区别“发明”和“发现”,我乘机引导,我让学生补充板书,显微镜,填上一个用“发”字组成的词。突破了词语关。同时进行相关的练习,及时加以巩固。第3和第5自然段很简单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难点,我递进式的提出几个问题:怎样玩放大镜?有什么新发现,后来又有什么新玩法?结果发现了什么?在学生交流后,我出示有趣的是微生物的放大的图片,学生在看到课件上的图片时,表现得有点惊恐,我顺势追加一句:很可怕?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课桌椅里,都有很多很多的微生物呢!学生们更害怕了,有的甚至抱成一团了,多可爱的孩子呀!此时再引导学生交流资料袋,了解微生物。学生应该记得更扎实了!总结课文时,让学生体会他为什么会玩出名堂?带着赞叹的语气读文后的泡泡,最后对学生温馨提示:玩可要节制哟,否则的话就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哦。

在教学中,既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词语的理解,又进行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前的说话训练教给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表情以表现人物,实质上这是一个写作方法的培养,总结时,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读泡泡,充分运用教材,提升了学生情感。尤其是最后的温馨小提示,根据学生特点说明玩的两面性,又提醒学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来更能易于接受。

玩出了名堂名人故事 篇8

富尔顿生于美国的一个农场工人家庭。少年时代,他酷爱绘画,善于幻想。在他刚刚进入青年时期,就成了一位很有名气的肖像画家。富尔顿的爱好不仅在绘画上。他对搞科学发明兴趣更高;他在少年时代,就曾幻想制造一种不用人力和风力,便能自动在水上行驶的船只。渐渐地,他完全地陷入了这一幻想之中。

有一天,他划着船在海上游玩。划累了,就坐在船舷上休息一会儿,在不知不觉中,他感觉到船儿游动起来。没有划桨,风平浪静,船儿为什么会游动呢?富尔顿蓦然看到自己伸在水中的双脚,由于他脚伸入海水之中不停地戏耍,起到了桨的作用,推动了船儿漂转。富尔顿高兴极了,他幻想一定要造出一只大船,船只由大轮子做桨推动行驶,所以富尔顿叫他的船为“轮船”。他又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若用蒸汽机带动这个大轮子,不就可以驱动船只向前航行了吗?

18,富尔顿又来到伦敦学习绘画,但他仍把许多精力放在钻研科学技术上。使他走运的是,他结识了蒸汽机的发明人瓦特。

18,富尔顿回到巴黎,在塞纳河上又建成了一艘船。可就在他准备试航的前一天,狂风将船打成两截,沉入了河底。富尔顿伤心极了,流下了眼泪。

1807年,富尔顿回到祖国美国,他又造起一艘名为“克莱蒙特”号的轮船。人们把这个庞然大物看作是个怪物,把富尔顿看作是个疯子。富尔顿把各种奚落嘲讽丢在脑后。1807年的8月17日,“克莱蒙特”号正式下水试航。如潮水般的人群目睹着这个怪物。它长达40.5米,两侧各有一个大水车式的轮子,上面立着一个直冒黑烟和火星的烟囱……富尔顿一声令下,船体徐徐离开船座向水中滑去,由富尔顿设计、瓦特亲手制造的发动机轰鸣起来,两侧的轮子转动起来拍打着河水,“克莱蒙特”号的远航开始了。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前准备

1.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tia、dai;还可以读dia。(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文,了解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的内容。

1、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文,开拓学生的思路。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附参考资料: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具:

挂板或投影。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板书:玩,学生扩词。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3.指导:堂的上部为“尚”。扩展:还有哪些字带有这个部件?投影展示。4.齐读题目,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思考问题。2.投影展示词语,检查词语认读。

3.哪些问题找到了答案?指名答,相机板书。

三、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读,指名答: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玩?板书:镜片 放大镜。2.正音并联系上文理解:相当清闲。

3.出示句子:他把厚玻璃……找出反义词,你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小结:玩镜片,做成了放大镜。学习第四段:

1.他还怎么玩?投影出示第四段前三句,指名读。2.评议,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结:说清了想法,再说做法,条理清楚,很可信。

4.出示句子:他越玩越带劲……,介绍: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板书:显微镜。补充资料:显微镜与微生物。

5.列文虎克观察到了什么?心情怎样?齐读后句。他发现了什么?板书:微生物

6.出示句子:那是一个…… 理解:“小人国”“居民”分别指什么? 7.自由朗读本段,师生轮读。

四、小结拓展:

1.小结:镜片——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这就是列文虎克玩出的大名堂。

2.拓展训练:

A你知道科学史上还有哪些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B平常我们都爱玩,你喜欢玩什么?有哪些突发奇想的经历或意外的收获? 3.机动练习。板书设计: 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

玩 伟大的发现

镜片 放大镜 显微镜 微生物

第二课时

回顾二三四段内容,学习一、五两段,巩固练习。

附录资料 来自互联网搜索引擎 1675 年的一个雨天,列文虎克从院子里舀了一杯雨水用显微镜观察。他发现水滴中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小生物在蠕动,而且数量惊人。在一滴雨水中,这些小生物要比当时全荷兰的人数还多出许多倍。以后,列文虎克又用显微镜发现了红血球和酵母菌。这样,他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微生物世界的发现者,被吸收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显微镜的发明和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为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显微镜发现,各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细菌引起的。这就导致了抵抗疾病的健康检查、种痘和药物研制的成功。

玩出了名堂读后感 篇11

通过学习,我感到十分惊讶,一个看大门的人,如此普通,却有这么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让我对列文虎克产生了敬佩。在文中,列文虎克把一片镜片固定,另一镜片可以随意调节, 这样的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分别察看了水和牙齿,发现了不同的微生物。()他的这一重大发现震惊了全世世界,就连俄国沙皇和英国女王都来用列文虎克的“玩具”里看这些新发现的微生物。

列文虎克这种爱思考和爱试验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这习。

上一篇:脚手架操作安全交底下一篇:青春的思考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