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精选10篇)
1、三、四年级同学一共收集树种65千克,三年级同学收集6袋,每袋5千克,四年级同学收集了多少千克?
2、第一养鸡场养鸡2670只,第二养鸡场比第一养鸡场少养980只,两个养鸡场一共养鸡多少只?
3、食堂九月份烧煤300千克,十月分比九月份节约用煤40千克。两个月共烧煤多少千克?
4、童装厂九月份计划生产童装2060套,结果上半月生产1208套,下半月生产1395套,超过计划多少套?
5、张大伯家有8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用去3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6、饲养小组养灰兔75只,是白兔的5倍。这个饲养小组共养兔多少只?
7、商场有白汗衫8箱,每箱560件。有花汗衫2600件。花汗衫比白汗衫少多少件?
8、一箱桔子重15千克,一箱苹果的重量是桔子的2倍。8箱这样的苹果重多少千克?
9、供销社收购鸡蛋1300千克,收购的鸭蛋比鸡蛋多2500千克。收购的鸡蛋和鸭蛋共多少千克?
10、书法小组有6个同学,每人每天写24个大字,照这样计算,一星期,这个书法小组共写多少个大字?
(2)
11、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
12、李丽和王敏同时做纸鹤,李丽每小时做12只,王敏每小时做14只,做了3小时,两个人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
13、一件上衣65元,一条裤子28元。(1)买4件上衣比4条裤子多花多少钱?(2)用150元钱买2套衣服,够吗?
14、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15.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16、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
17.向阳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65米。小强围着操场跑了2圈,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
18、有学生31人,老师2人。每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小船?
19、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3倍。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20、一根绳子的5倍是45米,一根铁丝是这根绳子的7倍。这根铁丝长多少米?
21、水果店运回54筐水果,其中48筐是苹果,其余是梨,问苹果的筐数是梨的多少倍?
22、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数的3倍。水杉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水杉树比松数少多少棵?
答:共约35毫米。”妈妈笑着说:“我的宝贝真棒!”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在动物园里我看到了很多可爱的动物。有大象2吨、熊猫80公斤、熊400千克、马300千克„„妈妈考了我一道数学题:熊和马的重量是多少千克?我算了一下是700千克。爸爸妈妈都夸我啦!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呀!
今天,家具城的一位叔叔送我和爸爸妈妈上星期定制的一套沙发和茶几。茶几是金色的,带着玻璃。它的长是130厘米,宽是70厘米。沙发是红色的,还有很多抱枕。沙发长是200厘米,宽是95厘米。爸爸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茶几的周长是多少吗?”我算了一下:(130+70)×2=400(厘米)。爸爸高兴地说:“宝贝你真棒!”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称体重。先爸爸称,60千克;再妈妈称,55千克;最后我自己称,30千克。
爸爸比妈妈重46千克,妈妈比爸爸轻46千克。爸爸比我重30千克,我比爸爸轻30千克。妈妈比我重25千克,我比妈妈轻25千克。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1厘米=10毫米,我才知道,原来,1毫米才那么一点点,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回到家里,我复习了一下: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现在我一共学了4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和毫米。
我现在的身高是14分米,如果要和妈妈一样高,还要高2分米。对我来说其实我妈妈的鞋子一点也不会大,因为我的脚和妈妈的只差一毫米左右,或者多一点。我可比我爸爸高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上中学才长到14分米的,可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就有14分米了,我是不是比我爸爸还高呢?
昨天,我在学校里学了毫米和分米。今天,我在家里量了很多东西,我的橡皮是30毫米;笔是7厘米9毫米;书本的厚度是1厘米7毫米;笔盒的厚度是3厘米5毫米,笔盒的宽度是2分米3厘米2毫米;水杯高1分米2厘米3毫米„„通过这些测量,发现长一点的可以用分米和米,短一点的可以用厘米和毫米作单位。
今天,我正在想该怎么做数学日记时,突然望了望我的铅笔盒,量了量。铅笔盒的长是20厘米,宽是73毫米,铅笔盒的周长是546毫米。我估计我们家的长绳有3米长,因为2块砖拼在一起是1米,有6块砖。长绳比砖块多了2820毫米,长绳和砖块一共是3160毫米长。我还把铅笔盒的周长描出来了。今天做了不少事嘛!
今天,我学了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那就是吨。我回家时问妈妈说吨有多重,妈妈说大约有40个我那么重。我问爸爸1吨=多少千克,爸爸说1000千克=1吨。我想1000千克很大,1吨一定很大。我跑去问老师,1吨大不大。老师说大!跟我想的一样,1吨果然很大,以后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更大的单位。
在第二单元里,我学会了怎么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比如:在写竖式的过程中,注意数位要对齐,不要忘了横式上写上答案,横线要用尺子画,不要把加法看成减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十。
另外在这一单元,我还学会了演算。比如: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衣服和一双运动鞋,一件衣服135元,一双运动鞋48元。妈妈给收钱的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不对呢?通过演算没问题,你看,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也相当大吧!我一定要好好学数学。
今天午饭后,我和爸爸站在阳台上看花园的风景。突然,爸爸问我:“你能不能估算出海冰花园北区大约有多少住户呢?”这一问可把我难住了,我总不能挨家挨户敲门去问吧!
我想了一会儿,脑海里终于有了思路,我们海滨花园北区这边有4栋高楼,每栋有30层,每层有4户人家。列式就是:30×4=120(层),120×4=480(户),假设每户住有3人,480×3=1440(人),1440≈1500.我高兴地说:“我做出来了,约有1500人。”爸爸问:“你这个得数是怎么来的?”我连忙把我的解题思路说得一清二楚,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今天,我在学校学到了平行四边形。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条边是平行的,而且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不是立体图形,妈妈还告诉我:“千万不要画成五边形哦!”我现在才明白,一个图形里面包含了这么多的有趣的知识!
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学会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吨。一只鲨鱼重5吨,一头牛重250千克,今天又学了四边形,比如,四边形都有四个角,有四条直的边。我们家的大门是四边形,窗台和窗户也是四边形的。
我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正方形、长方形。比如桌子、床、电视机、书、盒子、衣柜„„其次的就是圆形,比如钟表、瓶子、碗、电风扇、铅笔„„
可为什么碗呀什么的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我想了想,有了一个答案,就是如果碗是正方形、长方形的话,拿起来就很不舒服,可能真是这样的吧,你说呢?
昨天,我在学校学了平行四边形,还学到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很稳定。我也在回家的时候,找了一些平行四边形,比如,学校的门,家里的窗户,家里的衣柜、地砖、防盗网,一格一格的也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对边都一样长,还有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我今天学到的东西真不好啊!
四边形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平行四边形是这样的:
四边形还包括这些: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长+宽)×2=长×2+宽×2,平行四边形也是这样的求法。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边长×4。菱形的周长公式也和正方形一样。
今天,我学会了四边形,比如说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不仅只有这些,我还学会画四边形。而且我看了一下数学书,它是长方形的。我觉得生活中常用的形状是长方形,因为门、窗、桌子„„都是长方形的。
1.根据所学知识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教育。
2.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利用旧知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过程,培养他们能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湿地野生动物。
师:这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1: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
生2: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二、探究体验新知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师根据表中信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指生列式)
生列式: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又不是整十整百的数,能口算吗?那我们该怎么办?
生:用竖式计算。
师:一起说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表扬鼓励。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一起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上进一。
师: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好!
师:比较这三个竖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第一个加数都相同。
生:我发现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就有进位也有不进位。
师:观察的真仔细,也就是说,第二个加数变化,就会出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加法。(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练习提升
1.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
(2)你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
(3)和同桌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271 271 271
+ 122 + 31 + 903
——— ———— ————
393 302 1174
【课外作业】
1.用竖式计算
126+242320+485 107+385 542+175
01填空题。
1、分针从数字1走到2,是()分,走一圈是()分。秒针从数字1走到2,是()秒,走一圈是()秒。
2、8:20小明正在看球赛,球赛已经开始了30分钟,球赛开始的时间是()。
3、4000米-2000米=()千米
13千米-6千米=()米
2吨+3000千克=()吨
1千米+800米=()米
10毫米+20厘米=()厘米
1厘米-6毫米=()毫米
8000米-2千米=()米
4、工程队挖一条水渠,第一周挖了75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25米,第二周挖了()米,两周一共挖了()米。
5、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重55千克,小老虎体重()千克。
6、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米。
7、小敏身高110厘米,小红身高139厘米,小敏比小红矮()厘米。
8、()比603少289,870比582多()。
9、超市早上8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小时。
10、一个四位数减去1后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四位数是()。
02判断题。
1、小刚的体重是35吨。()
2、0和任何数相乘、相加、相减都得0。()
3、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4、1200千克-200千克=1000。()
5、钟面上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一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
一秒钟。()
6、求279比260多多少?列式计算是279+260。()
7、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8、最大的三位数加上最大的一位数等于最大的四位数。()
9、一个数乘1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10、比11千米少1米是10千米。()
03选择题。
1、小红的身高15()。
A、米
B、分米
C、厘米2、10张纸厚约()
A、1毫米
B、1厘米
C、1分米3、2米和80厘米加起来是()
A、100厘米
B、280厘米
C、208厘米
4、文具商店有各种笔1000盒,第一天卖了252盒,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78盒,两天一共卖了()盒。
A、330
B、582
C、4185、小敏10:55分上第四节课,一节课要上40分钟,那么下课时间应该是()。
A、11:30
B、11:45
C、11:356、比较下面的质量,最重的应该是()
A、3800千克
B、3吨9千克
C、3吨900千克
7、一桶水重()
A、20千克
B、200千克
C、2000千克
8、分针走5小格,秒针走了()。
A、5圈
B、50圈
C、5小格
9、一场电影从7:30开始到9:20分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
A、2小时50分
B、2小时10分钟
C、1小时50分钟
10、()时,分针和时针重合。
A、12:00
B、6:00
C、3:00
04计算题。
1、竖式计算并验算。
308+596=
408-156=
500-453=
463+349=
940-962=
746+162=
2、脱式计算
176×6-195
9×9-67
395+72÷8
(352-289)÷7
225×5+103
593-(275+169)
3、列式计算
(1)244比700少多少?
(2)比306多95的数是多少?
(3)比520少145的数是多少?
(4)160比240少多少?
05应用题。
1、小红1分钟能录67个字,560字的文章8分钟能录完吗?
2、小红家、小丽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782米,小丽家到学校有543米,小红家距小丽家有多少米?
3、一辆小型汽车的载质量是800千克。现有南瓜464千克,萝卜386千克。估一估,能一次运完吗?
4、小明家到学校大约有389米,每天往返2次。小明每天上学一共要走,多少米?
5、400名学生乘7辆公交车去郊游。前6辆车各坐57名学生,剩下的学生坐第七辆车,第七辆车坐了多少人?
6、王伯伯家一共摘了450千克橘子,一个箱子最多装48千克橘子,9个箱子装得下这些橘子吗?
7、一台复读机287元,一盏台灯175元。妈妈想给蕾蕾买一台复读机和一盏台灯,蕾蕾估算了一下,她告诉妈妈应该带450元。蕾蕾估算的结果合理吗?
8、小贾今年五岁,妈妈35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贾的几倍?明年妈妈的年龄是小贾的几倍?
易错题复习(1)参考答案
01填空题。
1、分针从数字1走到2,是(5)分,走一圈是(60)分。秒针从数字1走到2,是(5)秒,走一圈是(60)秒。
2、8:20小明正在看球赛,球赛已经开始了30分钟,球赛开始的时间是(7:50)。
3、4000米-2000米=(2)千米
13千米-6千米=(7000)米
2吨+3000千克=(5)吨
1千米+800米=(1800)米
【3000千克=3吨,所以2吨+3000千克=2吨+3吨=5吨;
1千米=1000米,所以1千米+800米=1000米+800米=1800米】
10毫米+20厘米=(21)厘米
1厘米-6毫米=(4)毫米
【10毫米=1厘米,10毫米+20厘米=1厘米+20厘米=21厘米;
1厘米=10毫米,所以1厘米-6毫米=10毫米-6毫米=4毫米】
8000米-2千米=(6)米
4、工程队挖一条水渠,第一周挖了75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25米,第二周挖了(728)米,两周一共挖了(1481)米。
【第二周挖的:753-25=728米,两周一共挖的:753+728=1481米】
5、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重55千克,小老虎体重(180)千克。【125+55=180千克】
6、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999)米。【332+667=999米】
7、小敏身高110厘米,小红身高139厘米,小敏比小红矮(29)厘米。【139-110=29厘米】
8、(314)比603少289,870比582多(288)。【603-289=314,870-582=288】
9、超市早上8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13)小时。【早上8时到晚上8时是12小时,再加1小时就是13小时。】
10、一个四位数减去1后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四位数是(1000)。【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1】
02判断题。
1、小刚的体重是35吨。(×)
【“吨”是个比较大的单位,单个人的体重一般不用“吨”做单位的。】
2、0和任何数相乘、相加、相减都得0。(×)
【0只有乘任何数时等于0,0加0时等于0,或者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时才等于0。】
3、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比如:2×2=4,2+2=4】
4、1200千克-200千克=1000。(×)
【得数没有写单位,应该是1200千克-200千克=1000千克。】
5、钟面上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一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
一秒钟。(×)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钟面上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五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五秒钟。或
钟面上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钟。】
6、求279比260多多少?列式计算是279+260。(×)
【正确的算式是:279-260】
7、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是质量单位,不用当作长度单位来用。】
8、最大的三位数加上最大的一位数等于最大的四位数。(×)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大的一位数是9,999+9=1008。1008不是最大的四数,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几位数由几个9组成。】
9、一个数乘1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如果这个数是0,那么得数都是0。】
10、比11千米少1米是10千米。(×)
【11千米=11000米,少1米就是:11000米-1米=10999米=10千米999米,比10千米长。】
03选择题。
1、小红的身高15(B)。
A、米
B、分米
C、厘米2、10张纸厚约(A)
A、1毫米
B、1厘米
C、1分米
【一张纸的厚度一般是1毫米,10张就是10毫米,10毫米=1厘米。】
3、2米和80厘米加起来是(B)
A、100厘米
B、280厘米
C、208厘米
【2米=200厘米,200厘米+80厘米=280厘米。】
4、文具商店有各种笔1000盒,第一天卖了252盒,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78盒,两天一共卖了(B)盒。
A、330
B、582
C、418
【第一天卖的+第二天卖的。算式:252+(252+78)=582盒】
5、小敏10:55分上第四节课,一节课要上40分钟,那么下课时间应该是(C)。
A、11:30
B、11:45
C、11:35
【10:55再过5分就是11:00,然后40-5=35,所以下课时间就是11:35】
6、比较下面的质量,最重的应该是(C)
A、3800千克
B、3吨9千克
C、3吨900千克
【化为相同单位再比较:3800千克,3吨9千克=3009千克,3吨900千克=3900千克,3900千克最重。】
7、一桶水重(A)
A、20千克
B、200千克
C、2000千克
8、分针走5小格,秒针走了(A)。
A、5圈
B、50圈
C、5小格
【分针走了1小格就是走了1分钟,秒针走1圈是1分钟,所以分针走了5小格就是走了5分钟,秒就走了5圈。】
9、一场电影从7:30开始到9:20分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C)。
A、2小时50分
B、2小时10分钟
C、1小时50分钟
10、(A)时,分针和时针重合。
A、12:00
B、6:00
C、3:00
04计算题。
1、竖式计算并验算。
308+596=
408-156=
500-453=
463+349=
940-962=
746+162=
2、脱式计算
176×6-195
9×9-67
395+72÷8
(352-289)÷7
225×5+103
593-(275+169)
3、列式计算
(1)244比700少多少?700-244=456
(2)比306多95的数是多少?306+95=401
(3)比520少145的数是多少?520-145=375
(4)160比240少多少?240-160=80
05应用题。
1、小红1分钟能录67个字,560字的文章8分钟能录完吗?
【先计算8分钟能录入多少个字。】
67×8=536(个)
答:因为8分钟只能录入536个字,所以560字的文章8分钟不能录完。
2、小红家、小丽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782米,小丽家到学校有543米,小红家距小丽家有多少米?
应有两种情况:当两家在学校的同一旁,为782-543=239(米)
;当两家在学校的两旁,为782+543=1325(米)
3、一辆小型汽车的载质量是800千克。现有南瓜464千克,萝卜386千克。估一估,能一次运完吗?
464≈460
386≈390
460+390=850(千克)
答:因为850千克>800千克,所以不能一次运完。
4、小明家到学校大约有389米,每天往返2次。小明每天上学一共要走,多少米?
【1次往返表示走了2次389米,2次往返相当于走了4次389米。】
389×2×2=1556(米)
5、400名学生乘7辆公交车去郊游。前6辆车各坐57名学生,剩下的学生坐第七辆车,第七辆车坐了多少人?
【要先算出前6辆车已经坐了多少人,然后再用总人数减去前6辆车坐的人数,得数就是第七辆车坐的人数了。】
400-57×6=58(人)
6、王伯伯家一共摘了450千克橘子,一个箱子最多装48千克橘子,9个箱子装得下这些橘子吗?
【计算出9个箱子能装多少千克橘子,再比较
。】
48×9=432(千克)
答:因为432千克<450千克,所以9个9个箱子装不下这些橘子。
7、一台复读机287元,一盏台灯175元。妈妈想给蕾蕾买一台复读机和一盏台灯,蕾蕾估算了一下,她告诉妈妈应该带450元。蕾蕾估算的结果合理吗?
287元≈290元
175元≈180元
290+180=470(元)
答:蕾蕾估算的结果不合理。
8、小贾今年五岁,妈妈35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贾的几倍?明年妈妈的年龄是小贾的几倍?
【到了明年妈妈和小贾都长了一岁。妈妈36岁,小贾6岁。】
(1)35÷5=7
(2)36÷6=6
一、学生基本情况:三年级有学生28人,全部参加考试,成绩优秀。
二、具体内容分析:
本次试卷基本上涵盖了三年数学下册教材的知识体系,重视考察学生的双基础,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体现考试评价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本次考试所出习题注重基础知识,注重了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份比较完美的考试卷。无论从考试的深度还是知识面的广度,此次试卷基本上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优点:全年组的卷面达到了干净整洁,书写漂亮。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成绩良好。计算题较好,错误较少;学生分析能力提高较快,应用题列式准确率达百分之九十;画平行四边形很好,作图漂亮、准确。
不足:通过看卷子,我们找到了下面问题:
1、学生缺乏良好的考试习惯,自己检查错误的能力亟待加强。如:填空题的一些很基本的题目出错;计算题竖式正确,横式写错;应用题抄错数。
2、学生马虎现象严重:单位名称落写,横式不写得数,加法当成乘法计算,不写余数等。
3、课上听讲不好,不能深入思考后再答题,理解能力需要继续提高。上课老师讲过的题型,考试时稍做变化,学生理解偏差,说明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思维有待进一步开发、训练。
四、改进措施:
1、教师及时反思进行详细卷面分析,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
2、利用假期狠抓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及时反馈,及时补差,落实到位堂堂清。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一些同学做了许多美丽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电脑出示。)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诉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故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分析、解答。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
(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改变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②线段图怎样改?
③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改变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 没有直接告诉,所以三道题都需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诉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该用总数减3;想一想第1题是告诉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该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须先算( )。算式是:( )。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须先算( )。
算式是:( )。
2.小游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展示: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
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 生:万以内的加、减法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⑴ 出示例题1题目: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175+162= 310-207= 259+148= 985-423= 325+464= 806-774= 师: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 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出示错题:175+62=795 310-207=113 259+148= 1 7 5 3 1 0 2 5 9 + 6 26 □ 7 + 1 4 □ 9 0 7 2 4 1 1 0 3 1 ②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还回 137 245 169 现有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展示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口算题。⑷ 出示口算题 25+10= 36+ 21= 50+50= 69-48= 86-54= 46-20= 6×7= 60×7= 80×3= 54÷9= 36÷6= 38÷8=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生: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生:除法。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生: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⑸ 出示例题3 26÷3=□……□ 35除以4,商,余。
要求独立完成。
⑹ 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用。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⑺ 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三)、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四、板书设计
总复习(1)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 竖式计算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 从个位算起
余数﹤除数 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验算
五、作业设计 1.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10-52= 545+98= △387+143= △900-389= 48÷8= 67÷9= 2.估一估,连一连
289+90 682-79 420-308 624+128
603 802 379 112 3.三(2)班一共有50本课外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还剩几本?如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几本?
(2)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学生自由出题。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排(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说明:每一位孩子都要出题、做题,突出了“面向全体”参与性强。]
2、计算。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题,其他依次类推。
3、分类。师: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同时也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可能的分类有: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
笔算(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5、总结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说明:引导学生总结注意事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总结归纳效果要好。] 可能会这样提醒:我想提醒大家,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来计算。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说明:使学生体会到,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的可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己不会口算,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的才用笔算。]
二、发展练习
1、出示课本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
3、学生汇报并解答。
4、师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用数学”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几位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你准备为住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的提问: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钱?……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说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要求:
a、四人商量,选定1—2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c、列式解答。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可能汇报的情况有: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椅子。我们提的问题是: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
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问题是:买3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1000元钱够不够?算式是„„
4、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讨论解决。
5、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发小红旗。[说明: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师小结:
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
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收获: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怎样做更合适?
(3)四边形复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1-122页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会判断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3、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展开:(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刚才这些图形,全部分解后,出示上题中所有的图形,)分类板书(引导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三、回顾、整理:
1、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四个角)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板书)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3、画一画
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4、说一说
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在我们教室里很多,平形四边形较少,但他在生活利用它的特性,用处很大,在哪里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知道它们的什么?
5、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点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吗?(2)要算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标出各边的长)(3)学生口算算周长的算式
7、根据这个方法求出刚才画在点子图上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
四、实践提炼
1、求老师长方形手机的周长:
(1)出示老师的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2)要准确求应怎么办,师量出长和宽的厘米数,学生计算
(3)把这个手机翻开求周长(有什么方法)
2、出示一长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生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长A4纸的长和宽
3、剩下长方形的周长
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答)
五、小结
(4)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充分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教学过程:
一、重建知识结构
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整理: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
②怎样整理?
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
2、感受大小
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④强化:(估计、估测)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②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③单位换算
3千米=()米
2分米=()厘米
8000m=()千米
40毫米=()厘米
5000千克=()吨
2小时=()分
4吨=()千克
7分=()秒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体重是15()茶杯的高是10(),书本的厚约()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大象的体重约()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②计算:3千米-200米=()米
7000千克+5000千克=()吨
2分-20秒=()秒 ③书本作业
④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写数学短文。
三、探究生活问题
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
2、说说时间单位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并熟记了它们之间的进率。
(5)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 8/10 6/10 ②1/5 1/10 1/7 ③1/8 3/8 1/16
4、加减法
1/4+2/4= 8/10-1/10= 2/5+3/5= 1-8/10= 1/8+3/8+2/8= 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 练习并校对
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①(见小黑板)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
一、旧知回顾温故知新
1、直接讲出得数。(课件出示):
80-7
35-8
42-5
32-9 63-4
43-6
26-7
65-9
2、竖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笔算时应当注意什么?(回顾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例1
1、谈话:同学们,喜欢去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云南旅游去,好吗?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课件播放飞机飞到昆明机场动画)
2、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书上22页主题图片):
①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已经走了348千米,(1)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从大理到丽江有多少千米? 从昆明到丽江有多少千米?
从昆明到丽江比从大理到丽江多多少千米?问我们还要走多远? 师:(指导学生看线段图)旅游图弯弯的,不大好看,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现在老师把它用线段来表示这三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4)指导学生列式计算。问:要求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17-348=
3、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减法(板书:减法)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让生先估估看大约是几千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同的估算方法与 结果。方法一:把517看作是500,348看作是350,估算的结果是150.方法二:把517看做是500,348看做300,估算的结果是200.方法三:把517看作是520,348看作是350,估算的结果是170.哪个同学估得准呢,下面请同学们用笔算算一下,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先自己算算,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演。
517-348=169(千米)
.. 1 7 — 3 4 8 ————
69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提出问题(出示竖式):聪聪也算了517-348=179(千米)谁对?为什么?1 7
— 3 4 8
------------1 7 9
学生指导错误原因:十位上的“1”退了“1”给个位,还剩“0”,“0-4”不够减,从百位上的“5”退“1”,十位上是“10-4=6”。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再进行计算。
(6)引导学生与估算比较,哪个估算最接近准确答案?为什么?
把每个数看得越接近准确数,估算的结果也越接近准确值。
(7)
比较准备题与例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说说相同点:都是退位减法
不同点:例题是连续退位
根据学生发现补充课题:连续退位减法 例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被减数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而十位是0,无1可退,需再从百位退1.)
学生自由发言
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教师小结:
1、在连续退位减法衷,必须把握计算法则,够减直接减,不够减的退位减,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2、当被减数中间某一位是0时,退位后,直接用9减。
四、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出示歌诀:计算遇到退位减,本位不够向前点。前位退1变成10,再和本位 加后减,哪位上有退位点,先退1后再来减。
例3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样一道题:500-185=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算法。汇报
方法一:185分成100和85
500-100=400
400-85=315 方法二:185看成200-15
500-200=300
300+15=315 方法三:500看成485+15
485-185=300
300+15=315 方法四:笔算
师:谁能口述竖式计算的过程(生口述,师板书)集体交流:整百数减三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执教人:大河镇磨盘小学 施雯雯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的《秒的认识》
教学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引出新课,在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这一教学重难点是,采用动手实践,观察、自主合作交流的多种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感悟分秒的长短,从而渗透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教学三维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钟表图一个 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大年三十晚上的时候我们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大家都会倒计时对吧?现在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况。放映课件(新年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5、4、3、2、1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的认识
(二)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欣赏各种钟表。(点击课件,作相应的解说)请看:(1)时钟。我们家里都有。(2)秒表,它主要用来记录赛跑的时间。(3)机械钟表 ;(4)电子表
2、观察钟面,认识秒表(点击课件)
师;钟面上一般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除了我们认识的时针、分针,看,又来了一根针,它就是?(秒针)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赛跑,你认为谁跑得最快?(秒针)
师:请仔细观察钟面,秒针、时针和分针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钟面上又细又长走得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3、观察钟面模型,认识1秒
师:1秒钟到底有多长?请同学们仔细听、仔细看。(课件演示)师:听清楚了吗?再听一遍。(再次演示)
师:你听见了什么?观察钟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听见了“滴答”一声,看到秒针走了1小格。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有心,不仅会听,还能够仔细观察。小结:“滴答”一声就是1秒,秒针跳1小格也是1秒。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三、师生互动,体验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认识几秒
(1)师: “滴答”、“滴答”秒针又要走了,这一次秒针走了几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了5个小格,就是5秒。
(2)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3经过多少秒? 小结:秒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师: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来感受一下。(1)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节奏感,我们跟着秒针的节奏拍手。师示范一次,生跟着拍。(2)学生做一个动作表示一秒。
师:节奏感真不错,我们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头就是一秒。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感受,你觉得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是呀,1秒是很短的时间,眨一下眼就过去了,好像什么事都做不了,但有些事物却能在1秒里做许多事情(课件演示,老师解说)师:听了现在的介绍,你觉得1秒的作用怎样? 小结:是呀,一秒虽短,但用处极大。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要珍惜分分秒秒!
3、动动脑。
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经过多少秒? 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3经过多少秒? 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经过多少秒?
四、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师:咱们再跟着秒针走一圈,数数响了多少下?并仔细观察钟面上秒针和分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请同学们做好准备。(点击课件:秒针走一圈)师生:1、2、3,4……60。
师:我们数了60下,是多少秒?(板书:60秒)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并展开小组讨论:钟面上秒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下来,说明什么? 师:既然时间一样长,也就是说60秒和1分钟时间一样长,该怎样表示60秒钟和1分针时间的关系呢?(师板书:1分=60秒)
五、层次性活动,进行分、秒的体验
师:1分钟我们认识了,到底1分钟能干些什么呢? 小组活动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老师为每个四人小组准备了四项活动:写字、口算、数数、背口诀。请你选择喜欢的一项活动,感受一下1分钟(60秒)你能做多少事情。活动结束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完成的情况。全班汇报结果。
七、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的时间观念特别强,下面老师出些题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练习题)
八、总结全课。
师:谁知道我们一节课是多长时间? 师:请你们说说对这节课的感受。
七、布置作业
新人教版是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单元,将以往分散编排在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来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知识后移,使难度降低; 二是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不再受到乘除法知识的限制,更具逻辑性;三是集中教学用乘除法解决包含有“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
而我们使用的教材版本还是把“倍的认识”安排在了二年级。“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比较抽象,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鉴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要重直观,重观察、操作、比较,重思考、交流。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202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推荐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典型应用题01-1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12-21
北师大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训练12-06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减法07-17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掌声07-0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12-03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12-0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9-20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09-07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