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代课制度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师代课制度(精选8篇)

小学教师代课制度 篇1

1、调课分为因公调课和因私调课两种形式。凡由学校安排的开会、教研、培训、学习等情况视为因公调课;其他因个人私事而调课视为因私调课。

2、因公和因私代、调课时应首先自己拟定并协商好代、调课对象,并征得代、调课老师同意,再将代、调课结果写下交教导处备案。

3、学校原则上不同意因私代、调课,但对于特殊情况,如因病或必须由本人亲自处理的事情,可以代、调课。因病调课,必须报学校教导处备案。

4、因公调课和因私调课原则上均应在一天前办理调课手续,以便给代课教师充分的备课时间,解决教育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5、调课由学校统一安排,不能出现无人上课现象。如发现,通报批评该任课教师,并按旷工处理,出现安全事故者,由该教师负责。

6、代、调课手续必须在上课之前办理才有效。如遇到特殊情况自己无法办理手续时,必须事先通知教导处安排好相关课程。

7、不经年级组长和学校同意私自调课按违犯学校纪律处理,按旷工处理。

8、学校安排的代课,每节补助8元。经教导处同意后的代课才有代课费。

xx小学

小学教师代课制度 篇2

代课教师是指在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 他们没有任何名分却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 为“普九”和“两基”工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历史贡献。代课教师是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状况下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由于代课教师没有合法的入职程序, 加上质量参差不齐, 基于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质量提出的要求, 国家对这部分群体采取的是“清退”的政策。但通过各种途径, 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生存状况不佳, 利益保障缺失, 特别是要将他们全部“清退”, 这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他们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令人同情。从开始的承认、任用到现在的否认、清退, 国家对代课教师态度的巨大转变势必要引起关注。有来自代课教师群体的反对声, 也有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专家和学者, 他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分析该政策的可行性。大都是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代课教师产生的原因、背景等方面分析代课教师的现状, 由此提出关于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种种建议, 很少对代课教师清退政策本身用制度伦理精神去研究和反思, 本文旨从制度伦理的视角本着公正原则建构一种合乎实际、彰显德性的代课教师分流政策。

一、代课教师清退政策概述

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文件要求明确“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 逐步清退代课人员”。此决定可以看成是国家全面“清退”代课教师的开端, 各地也逐步开始“清退”代课教师的工作, 代课教师人数由1997年的100.55万递减到2005年的44.8万。该政策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包括研究专家以及新闻媒体, 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与此同时, 政府的态度也日益强硬。2005年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逐步取消代课教师, 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2006年3月又提出在短时间内“全部清退”代课教师;到2007年代课教师的数量已由2005年的44.8万下降到37.9万, 并指出还将继续加快清退并总结出两条主要办法, 分别是源头上控制和从实际情况出发, 以人为本妥善解决在岗教师。同时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坚决辞退代课教师”, 而对于具体的清退办法以及清退后的保障措施并未作详细部署。

各省均是以国家的政策为总纲要, 结合本省实际清退代课教师, 因具体实施方案各有不同, 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河南省把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合为一体, 在《河南省政府批转省教委关于清退计划外民办教师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规定“凡在1989年全省首次中小学民办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中, 没有取得省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和《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证书》被聘任中小学教师职务并在省教委备案的民办教师, 均属计划外民办教师, 都是这次清退的对象。”所谓“计划外”民办教师是由于当时师资短缺而走上教育岗位的, 同样作出了贡献, 对被清退的教师没有出台任何安置措施, 一清了之, 这势必会引发问题和矛盾。广西省在2004年面向社会人员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 主要对象是经县级部门批准录用的有教师资格的代课教师, 且招录工作与清退工作同时进行,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给予代课教师指标问题, 被清退教师后续安置问题都无明确表明, 导致代课教师对结果不满, 上访、告状等社会问题频现。最受社会关注的还是甘肃省渭源县自2006年开始大规模清退500多名代课教师, 结果得到的只是每人300到800元不等的清退费, 进而造成了联名上访的不良影响。像渭源县这样通过全面清退的办法, 且只发放少量补偿金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让代课教师无所适从。

二、基于制度伦理视角的代课教师问题反思

代课教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 草草清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矛盾, 这是不科学且缺少人文关怀的举措。代课教师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 不能享受和公办教师相同的待遇, 却长期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承受着超量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被“清退”后又没有合理的保障措施, 生存状况堪忧, 这对他们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所以对代课教师清退政策进行伦理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 制度伦理的内涵

1.主要思想。制度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撑, 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毫无偏颇地一视同仁, 即是公平的正义。制度伦理是指伦理化的制度, 也就是制度本身所蕴含的伦理追求和道德要求, 强调制度的合伦理性、合道德性, 包含三个主要原则:公正、普遍、历史。

任何一项符合伦理精神的制度必定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 社会制度的基本道德原则主要包括正义和效率, 其中首要德性是正义。“也就是关于社会基本结构即社会的主要制度在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决定社会合理的利益或负担之划分方面的正义问题。”制度公正的必要性来自制度的公共性, 是为所有人而制定的, 具有普遍性, 这也就使得公正成为制度的本质要求。“正义原则的基本内容为:第一, 必须提供每个人的基本物质需要, 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第二, 在最期望得到的社会地位的机会分配方面, 社会体系必须尽量照顾处境最不利的阶层的利益;第三, 如果要有经济不平等, 必须使这种不平等的安排能够尽量增加最贫穷阶层的财富。”所以, 一项符合制度伦理的政策在整合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和调节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时应该表现出伦理性和公平性, 并将这一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在制度所规定的准则里, 正义、平等原则处于基础地位。同时制度伦理不仅关乎对一项制度进行伦理评价, 还要将符合伦理精神的道德上升为制度以保证伦理精神的实现,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所以, 综合上述思想可以得出:制度伦理关注的是制度的合伦理性, 追求的是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2.分析框架。为对代课教师清退问题进行更全面, 客观的分析, 用一种人性化和正义的视角去反思我国当前的代课教师清退办法, 采用基于公正的制度伦理思想是十分合适的。由于制度和伦理二者不可分割, 我们研究制度伦理除了探讨其自身的定义、原则及演化外, 还必须涉及该制度本身的伦理追求, 我们认为其核心思想就是公平、合理、正义, 而这种道德的判断又会影响到制度的变革与稳定。在对代课教师清退政策概述及产生的问题的基础上, 以公平原则为导向分析代课教师面临清退时在机会、过程和结果中遭遇的种种不平等对待, 用制度伦理的精神去审视, 指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并试图提出相应的, 真正人性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代课老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 草草清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矛盾, 这是不科学且缺少人文关怀的举措。

(二) 基于制度伦理视角的分析

公平正义是全体社会成员追求的理想, 一定程度上的公正是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罗尔斯也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其实, 代课教师确切的身份应是一群“弱势群体”, 因为他们完全符合“弱势群体”的特征: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且有困难的群体;他们依赖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他们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明显处于劣势, 社会权利相对匮乏, 得到的帮助与扶持较少;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换而言之, 他们是一些需要他人帮助、支持、甚至是救助的群体。从人道主义的角度, 对于弱势群体, 全社会都应该给予扶持和帮助, 帮助他们摆脱悲惨命运, 但是现实中代课教师被清退的做法完全是南辕北辙。

1.“清退”方案不完善, 导致机会不均。代课教师是一群值得尊敬的生命体, 针对他们的政策应做到起码的尊重。虽然教育部发言人指出“对于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 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聘, 对于其中表现比较好的代课教师, 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来参加招聘, 参加招聘后, 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 这在理论上是给代课教师提供了一个重返教师岗位的机会, 但是实现这样的机会是渺茫的。代课教师没有编制, 不能和在编教师一样平等地享受教师技能培训的机会, 他们本身的教学水平和相关知识能力得不到提高, 使得原本基础薄弱的他们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 这种机会上的不平等肯定会导致“清退”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择优聘用的办法流于形式, 难以满足道德伦理要求。其次, 相关的配套措施也没有到位, 具体的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不明确, 各级政府的责任划分不清晰, 财政经费的落实问题, 相关监督机制的建构以及对代课教师的长期扶持机制等问题没有做到具体细致, 而代课教师与有编制的教师在福利待遇上不能同日而语, 在经济上不堪重负, 在这种本来就不平等的基础上还要清退他们, 这根本没有顾及代课教师的利益, 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所以缺乏制度保障的“清退”政策难以顺利进行。

2.“清退”程序简单随意, 有失公平。首先, 我们必须审视“清退”一词使用的恰当与否。“清退”的意思是清理退还, 似乎代课教师是一种不合理的存在, 这样的字眼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代课教师是被无情地赶下讲台的, 这对他们这样一群生命体毫无尊重可言, “尊师重教”不仅没能体现反而是一种莫大的讥讽。

虽然教育部官员说“清退”进程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但同时也表达了要尽快“清退”的愿望, 这必然使各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地加快“清退”进程, 盲目地“一刀切”。大部分代课教师只是收到一纸文件就不得不离开工作多年的教学岗位, 有的甚至只有单纯的口头通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代课教师惠志敏就是如此, 2006年8月, 他落选当地的中小学教师招考后, 虽然没有接到明确的清退文件, 但他被口头告知“再不能回学校上课了”。这样的做法谈何对代课教师的尊重?代课教师作为地位平等的主体在这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都处于被动地位, 毫无主动参与的权利, 这明显是不公平的, 完全忽视了他们的利益诉求。

3.清退补偿不到位, 人性关怀缺失。为中国基础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代课教师在被迫离岗时, 应得到相应的足额补偿。但在《南方周末》2008年1月10刊登的《最后的代课教师》一文中提到甘肃省渭源县的代课教师的“一次性‘清退’费按照教龄长短——15年以上的800元, 10~15年的600元, 5~10年500元, 5年以内300元。”要拿到这微薄的补偿也是不容易的, 必须经过多次的讨要才会得到, 更有甚者是一无所获。根据制度伦理中的正义原则, 在进行社会资源分配时应尽量照顾处境最不利的阶层的利益, 代课教师是一群弱势群体, 再就业必定困难重重, 但是政府“一退了之”并未给予他们政策上的倾斜或是资金补助, 失去工作后就算有少量的补偿金而缺少后续的保障机制也解决不了被辞退代课教师长期的生活困境, 他们的处境会越来越难, 这种不平等的安排也并没有增加代课教师的财富。同样是教师, 同样在教学岗位上作出了贡献, 代课教师的贡献甚至更大, 但在离岗后, 在编的教师有超出在岗工资多倍的退休金, 有一系列保险, 而代课教师的后续生活无人过问。这种结果上的极不平等明显体现了政府在“清退”过程中忽视代课教师利益, 缺少人性化的处理手法。

一项政策的实施应是最大限度的追求平等, 但是如今的清退政策不仅没有做到公平, 反而拉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 逐渐形成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这是不符合制度伦理的要求。

清退代课教师这一政策的出台, 虽然体现了国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决心, 却没有体现对离岗教师的生存与生活的人文关怀, 没有提供合理的、合乎德性的方案, 没有出台合理的配套措施 (如制订具体补偿标准的办法, 财政经费落实的方法, “清退”过程对代课教师的扶助机制等) 以体现公平的原则。代课教师得到的只是一纸通知和微薄的补偿金, 离开了教师岗位, 没有妥善的安置措施, 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们只好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 从原来处在教师队伍底层转到社会的底层, 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一项政策的实施应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平等, 但是如今的清退政策不仅没有做到公平, 反而拉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 逐渐形成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这是不符合制度伦理的要求。

三、基于制度伦理精神的代课教师分流政策

1.分流政策的合伦理性分析。正义、公平是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 要践行这一道德理想就必须使伦理上升为制度, 提高道德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又不失道德本身的自觉性和示范性。对于被清退的代课教师来说, 在物质上, 他们失去了工作, 生活将无着落, 重新就业困难重重;在情感上, 他们一腔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被浇灭, 积极性严重受挫, 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针对现行的代课教师清退政策, 我们应在遵循伦理原则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一刀切的“清退”做法有失公正, 应因人而异, 实行分流措施能更好地促进代课教师的顺利退出。

分流政策应做到从实际出发, 充分尊重了代课教师的主体地位, 代课教师最后的出路都是在社会资源合理均等分配的基础上决定的, 这样的安排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极大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减少社会矛盾。

2.分流政策的建构与实施。代课教师整个群体人数多, 质量参差不齐, 但是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类亚群体: (1) 学历层次较低的中青年教师 (约占45%) ; (2) 学历较高的中青年教师 (约占37%) ; (3) 学历较低的老年教师 (约占14%) ; (4) 学历层次较高的老年代课教师 (约占4%) 。对整个群体进行分层, 避免了陷入“一刀切”的误区, 优势的教师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也对农村地区受教育者负责。所以, 分流政策既考虑了实际又体现了对代课教师的合理安置, 是科学公正的。

总体而言, 对于代课教师要统一承认他们作为教师的身份, 而不仅仅只是承认他们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这是从心理情感上给他们以慰藉, 让他们找到身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为他们以后的权利保护及利益诉求提供一个着力点, 这也是伦理上的起码要求, 才符合公正的原则。具体来说, 代课教师有转正、同工同酬、完善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利益诉求, 所以针对不同的群体要区别对待。

第一, 本着充分利用资源、人尽其才的原则, 代课教师群体中有一部分持有教师资格证,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教育经历, 完全有资格和能力胜任教师岗位, 但一直是编外人员, 对于他们要实行“代转公”招聘考试, 择优录取成为公办教师, 能和公办教师有同等的待遇。

第二, 代课教师大都工作在边远、贫穷的农村地区, 这些地区面临严重的师资短缺, 优秀教师不断流失, 如果将仅有的代课教师全部清退又没有充足的师资来补充, 当地的基础教育将面临瘫痪的危险, 教育质量失去保证。所以, 要为那些不具备转正资格又继续在岗的代课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纳入当地的教师培训计划, 提高现有代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以帮助其更快达到公办教师的资质要求。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尽量做到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 以便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

第三, 对于经过培训之后仍不符合教师资格但有工作能力的人员, 根据实际情况, 督促他们离开教师岗位, 鼓励他们自谋职业, 自主创业。政府可借鉴有些地区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做法优先在教育领域创造一些合适的岗位, 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 在各方面给他们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帮助, 促进他们顺利再就业。

第四, 其中年老的面临退休的代课教师, 由于他们在职期间确实为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但工作期间福利待遇低, 承受巨大的压力, 退休后生活难以保证, 应根据他们的代课年限及资历发放相应的补偿金, 以公办教师的标准纳入社保及相关的医疗保险, 秉持人道主义的精神让那些终身致力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老教师老有所养, 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当然, 要真正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还需要一系列相关的补充措施。科学核定农村学校的生师比, 确定合理的编制, 改变编制设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局面, 走出“有编不补、有岗无编”的怪圈;同时为防止出现新的代课教师, 杜绝恶性循环, 在源头上一定要把好关, 严格教师资格制度, 禁止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走上教师岗位, 这样一来代课教师的数量会不断减少直至消失。最根本的还是国家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 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和教师待遇,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升专业性, 增加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防止出现大量优秀的农村教师流失现象。

代课教师:不能回避的话题 篇3

代课教师,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是特定的教师群体,无法享受与正式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劳动强度、福利,堪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特殊人群。过去,代课教师主要是指在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1984年底以前,他们被称为民办教师,在此前从教的临时教师基本被转正或清退。1985年开始,教育部为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在全国“一刀切”不允许再出现民办教师。但不少偏远贫困山区因财政困难而招不到公办教师或公办教师不愿去,这些空缺仍需临时教师来填补,他们转而被称为“代课教师”。

如今,代课教师这个称谓已经不限于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和大中小各级城市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代课教师。他们持有教师证,教学能力不差,但是因为没有编制,长期或者临时在一些中小学校担任代课教师。

案例分析

广东省深圳市是代课教师较多的地区。由于深圳市户籍人口远远低于实际人口,在编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所以不得不大量聘用没有编制的代课教师。据深圳教育招聘网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深圳有超过1万名“代课老师”。深圳对代课教师的招聘要求极高,只有在内地取得杰出教学成绩的教师,才有机会成为深圳的代课教师。这一点,从福田区教育局在网上面向全国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招聘条件上可见一斑。具体条件包括: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等称号,个别选考条件包括: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或硕士学位,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或省优秀教师……尽管这些代课教师都是来自内地的优秀教育人才,但由于编制有限,不能让所有代课教师都从“编外”变成“在编”。

薪酬和待遇可能是代课老师最不愿提及的痛楚。深圳代课教师何剑表示:“我是一位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是原来所在学校的语文学科主任,多次应邀到省市组织的高考研讨会上讲学,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可是,我到了现在的学校后,只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可能不到深圳在编同级别教师的三分之一。而那些新分来的正式教师起薪就是1万元,他们享受的各种保险、福利、奖金,我们代课教师都没份。”许多代课教师形容自己的代课生活是“爱着并痛着”。这个“爱”来自于他们对学校、对职业的眷恋,这个“痛”源自她的身份。

内地城市没有深圳那样多的外来人口,但内地的中小学也需要代课教师。在湖南省长沙市,多所小学正面临女教师扎堆生孩子、没人教课的尴尬局面。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三小学校长周满意表示,学校的女教师以80后为主,很多女教师在最近一两年生宝宝或备孕。她们休产假的这段时间,只能请代课教师来救急了。

长沙市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校长王谢平介绍,如果学校里教师怀孕的比例超过5%,将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必须招聘代课教师。大部分学校在招聘代课教师时,会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省级以上计算机证书等。同时,招聘时也要经过面试、试教、资格审查等多重考核,有教学经验的代课者会优先。

本刊点评

在大中城市里,代课教师从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到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等各种评优活动,均无法与正式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最早的代课教师的工资是列入教育部门的预算的。由于使用代课教师的成本低,教育部门曾大量使用代课教师。1985年后,随着教育部门预算逐渐增加,正式教师开始大量替代代课教师。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不再承担代课教师工资。此时,在基层还有大量代课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代课教师工资改由乡镇财政拨付。在2006年之后,代课教师被全面清退,财政不再支付代课教师工资。在中小学一线教学中,总会有一些课程需要学校聘用代课教师。所以,时至今日,代课教师继续存在,工资由聘用他们的学校承担。

临时代课教师代课协议 篇4

临时代课教师代课协议

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协商自愿确立聘用关系,签订协议,内容如下:

1、聘用期自2012年9月起,至2013年7月止。

2、受聘教师要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和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

3、受聘教师有义务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服从学校管 理,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和学校利益的活动

4、受聘教师如有违反工作规章制度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与正式人员同等 对待,情形严重者,学校有权随时解聘。

5、受聘教师应注重个人形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给学校 造成很坏影响者,随时解聘。

6、若受聘教师需调离工作岗位,应提前两个月向学校递交辞职报告。

7、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8、本协议解释权归学校所有。

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受聘教师:

学校聘请代课教师 篇5

方:五里小学 代表人:李振亮 乙

方:

居民身份证号码: 家庭住址:

五里小学为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现就聘请同志为五里小学小学临时代课教师达成一致意见,双方自愿签订本协议并共同遵守。

一、协议书的期限:本协议书执行期限为本学期,自2017年9月1日至本学期结束时自动终止;

二:工作岗位、工作量和工作形式

1.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工作。2.为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甲乙双方都必须遵守教育主管部门的关于教师工作量的有关规定。

3.乙方应根据甲方的合理工作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三、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

1.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教学用品,确保乙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甲方不负责提供乙方往返学校的交通工具,也不负责乙方的交通费用和伙食费。乙方作为成年人应注意自身人身及财务安全,由于个人未尽到安全注意事项引发的校内外任何安全事故,学校概不负责。

四、报酬待遇

1.经双方协商,遵循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甲方每月付给乙方1000元(壹仟元),包括工资人民币800元整(人民币捌佰元整)和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金共计200元整(保险由代课教师自己缴纳),执行合同期为每学年十个月(年终综合考核倒第一的发90%的工资)。

2.代课教师工资按照每学年的上学期和下学期两次分别集中发放。乙方在协议执行期内未经学校准许,私自外流、离开,扣发离开学期内的所有工资。

3.代课教师在任职期间享受联合校和中心校发放的公立在职教师的福利待遇。

五、工作纪律、奖励和惩处

1.乙方应严格认真履行教师职责,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学校规章制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护学校财产,根据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按要求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甲方负责对乙方的全面工作进行考核。乙方违反劳动纪律,无故迟到、旷工、早退、缺课等,甲方有权根据学校规章制度,对乙方给予批评教育,情况严重者给予解聘。

3.乙方存在下列情形之一者,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⑴.乙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给教学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⑵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乱收费的,经批评教育不改的。⑶品行不良,侮辱学生,触犯国家法律的。

⑷参加法轮功或者其他邪教,在师生中传播不当言论的。⑸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

⑹不团结同事,在教师中挑唆闹事、闹矛盾的。⑺不经学校允许,参加各种形式的上访的。

⑻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核位居考核单位倒第一的。(9)在合同期间,有偿补课的。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乙方可通知甲方解除劳动关系:

1.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乙方的人身自由,扣押有关证件强迫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

2.甲方不能按照本协议规定支付报酬的。3.甲方不能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的。

六、协议的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

1.本协议自2017年9月1日签订起,到本学期结束时自动终止,届时甲乙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可商定续签协议。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补充解决。

3.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执行。

方:

(签字)

方:

(盖章)

附:乙方身份证复印件

代表人:

(签字)

罗田代课教师 篇6

我们是一群弱势群体——代课教师,现在我们联名向您递交这份材料,向您反映代课

教师目前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代课教师的存在由来已久,在普九初期,也就是九十年代初,全国农村适龄儿童急增,而国家师范教育没有跟上,造成了全国农村严重缺少师资,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就从一些高

中,中专毕业生中通过聘用,选拔等方式,将他们纳入教师队伍,于是代课教师就产生了,当时我们只有十八九岁,大的也只有二十来岁,工资只有几十元钱。

我们当时都在地处偏远、教学条件不好、公办教师根本不会去的地方任教,教学任务比公办

教师还重,我们一直是学校的顶梁柱,地方教育部门也对我们的教学资格、业绩考核、学历

达标等进行了考核并认定达标,并且各种证书齐全,都是及以上学历,参加过各种函授、继

续教育等自费培训,并分别获得“模范教师”及各种荣誉证书,辅导学生的各种竞赛也分别

获得了县级、市级、国家级奖项,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口碑都很好。我们这些代课教师,代课的时间多的几十年,短的也有十几年。我们这些代课教师在农村都

是最贫困的。现在我们都快四十或四十多了,人生的美好时光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而我们

现在又面临怎样的窘境呢?

一、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代课:代替别人讲课。可是,我们在代替谁讲课?而这一“代”

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一个国家用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来代课,竟然没有人

过问,这些代课教师都是拿着极其微薄的薪水,在同工不同酬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辛勤地

耕耘着,到头来却一无所有。而我们的付出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政府的认可

二、代课教师当初走进教书育人的门槛,所在的学校都未与个人签订《劳动合同》。这一点,地方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

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的规定

三、我们在任教期间与公办教师所从事的是同样的工作,甚至更重,而工资只有公办教师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我们和公办教师同工不同酬,这一点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违反

了《劳动法》第五章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的规定。

四、我们这些代课教师中有很多人代课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劳动法》第三章第二十条

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劳动者在同

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

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五、在这个庞大的代课教师队伍里,有相当多的的代课教师都是在用那屈指可数的微

薄工资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去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等等,因为他们都有同一个梦想:就

是能早日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人民教师。他们知道并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有的持有《中专毕业证》、有的持有《大专毕业证》、《普通话等级证》,最关键的是,他们都

持有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师资格证》,这些难道不能证明代课教师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既然

是合格的人民教师,为什么要享有如此待遇?

综上所述,我们全体代课教师强烈要求政府和教育部门:

一、提高我们的工资待遇:黄冈市最低工资标准为750每月。

二、实现同工同酬,我们与公办教师承担同样的教学任务,也应享有绩效工资。

三、无条件按《劳动法》为代课教师缴纳社会统筹和医疗保险。

四、为我们购买“五险一金”。

罗田代课教师

小学教师代课制度 篇7

1 体育“代课教师”概念的界定

目前笔者能够查到的关于代课教师的解释有以下5种:

1.《教育辞典》中对代课教师的解释为“中小学教师因事或因病一时不能上课,与学校主管部门商得同意请人代为上课,以免耽误学生的学习,代课的人称为‘代课教师’”[2]。

2.张年宏主编的《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的解释为,“代课教师是临时在学校填补空缺代课的人”[3]。

3.梁忠义、车文博主编的《实用教育词典》中认为,代课教师是“临时代理正式教师工作的教师。一般是教师临时因事因病请假,由学校请代课教师代行其职。有的学校因教员缺额,请人长期代课,受聘者被称为代课教师,代课教师虽属非正式教师,在代课期间的要求与正式教师相同,要对学生全负责,教书育人,完成教师工作任务”[4]。

4.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发行的《教育百科辞典》中认为,代课教师是“代替正式或固定教师工作的教师”[5]。

5.徐家智主编的《教育统计实务》中对作为统计指标的代课教师的解释是,“指因教师缺编,长期聘请的顶编代课教师或专任教师因产、病假等而聘请一年以上的代课教师”[6]。

总而言之,代课教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相对于我国目前的代课教师特别是农村村级小学代课教师来说,上述5种表述,大致只反映了代课教师一词的原始含义和现代特征的某一侧面,并没有完全涵盖我国农村村级小学代课教师在实际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自1986年底全国统一封堵新增民办教师的口子,对民办教师队伍实行“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以来,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村级小学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师群体,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在范围上它包括除公办教师、反聘、兼任教师之外的所有在岗的小学教师;(2)这些教师的工作已不是临时,而是长期在岗,有的教龄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代课一词已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而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工作;(3)代课教师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一种临时补充形式,现已演变成一种固定形式发展到了较大的规模,其成份和关系越来越复杂,涉及面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本文将体育“代课教师”概念描述为:“不享受国家给予公办教师政治与经济待遇的小学体育教师群体”。

2 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现状描述与分析

为准确把握甘肃省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队伍的现状,深刻认识代课教师问题,近3年来,笔者对甘肃省白银、酒泉、庆阳、天水、武威、金昌、张掖、平凉、嘉峪关、陇南等地区的198名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文将以此为蓝本对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工资待遇与来源等进行描述和分析,展示和把握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概貌与特征。

2.1 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年龄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下同)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30岁及以下的青年人超过50%,39岁以下的超过84%,调查说明,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是一支年龄非常年轻的队伍,是充满朝气,年富力强,具有潜力的后备力量。如果改造和利用的好,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2.2 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教龄构成

教龄是衡量小学代课教师教育教学阅历和经验的重要指标。表2 显示,这支队伍中的大多数人教龄不太长,也不算短,正处于从生疏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与他们的年龄构成重心比较低有很大的关系。

2.3 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身份构成

表3可以我们可以看到,体育代课教师在任教之前的身份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学生占大多数。体育代课教师来源和身份的复杂,说明代课教师的管理存在问题,也说明体育代课教师的成因是复杂的。

2.4 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学历构成

学历和所受的专业教育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表中显示,代课教师队伍中中师、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已经达到98%以上。但是,受过师范教育的人不足40%,反映出代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地方没有将代课教师纳入到培训计划之内,代课教师缺乏接受继续教育的途径与机会,代课教师的职后学习处于一种自发和空白状态。

2.5 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

教师的工资水平反映出教师的待遇高低和生活水平的高低,教师工资待遇的高低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从表5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的月工资200元左右,整个收入水平是比较低的,“代课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的,但为什么还存在这么多体育代课教师呢?这里包含着许多深层次的原因。

2.6 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工资来源

代课教师的工资以村筹为主。代课教师的工资来源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既不同于公办教师的工资,单纯依靠财政拨款;也不同于原民办教师的工资由国家补贴。集体支付;而是由县、乡、村、校四级分别来筹措的。

2.7 对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政策与管理

农村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存在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对代课教师的政策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1)放任自流;(2)全部清退;(3)择优聘用。在体育代课教师的管理上,各地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体育代课教师的资格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代课教师的聘用权限不明。对体育“代课教师”的考核有地方参照公办教师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执行,有的地方则非常随意,没有考核,没有档案,有的连考勤都没有,等等,总的来说整个管理比较混乱与无序。

2.8 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稳定性

由于体育代课教师不享受国家关于公办教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针对代课教师的专门政策又未出台,“代课教师”无论是时间长短,表现多好,都始终属于临时性的性质,加上代课任务重,待遇不高、管理混乱等等,对体育代课教师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说,我们可以大致概括出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队伍分布广、年龄轻、教龄短、工资低、身份和来源复杂、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管理等特点。

3 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存在与发展原因分析

3.1 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孕育体育代课教师的土壤

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小学教师缺编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另外由于偏远的学校和教学点,其自然环境的恶劣,导致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差,不得不大量招聘代课教师,可以说,农村村级小学体育教师的总体上缺编和局部地区的特殊需求,为体育代课教师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快速发展的条件。有关研究表明,近几年来,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农民的收入速度明显减缓,从某种程度和角度上讲,生活水平相对下降。农民种田看不到多少希望,而产业结构调整也不到位,乡镇企业也不发达,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差,可供农村人特别是农村青年选择就业机会和岗位不多,相对而言,做代课教师虽然十分艰苦,但是和农民相比,一是体力上轻松许多,二是收入比较有保障,虽然许多地方经常发生拖欠教师工作的事情。因此,一些有门路的人就想方设法进学校去当教师。另一方面,许多回乡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生,既不能或不想升学深造,又不想种田去受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也没有其他就业门路与技能,为了生存,也挤进了代课教师这一行列。

3.2 农民教育热情的下降是体育代课教师出现的直接原因

通过深入到农村村级小学课堂听课,笔者发现,农村教育的内容与城市相差无几。农村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忽略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造成了农村教育的应试性、唯城市性和离农性,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

目前,新的“读书无用论”又抬头,厌学风不仅在中学而且蔓延到了小学。由于农村教育的目标错位,导致农村教育在农民家长眼里,是空洞无用、可有可无的。因此在农民看来,虽然“人才辈出”,但仍“江山依旧”。农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教育目的的扭曲、功能的单一及作用的偏差,造成农村投资教育的预期收益率较低,这就抑制了农民对普通教育的需求,使农村社会、个人对教育投资缺乏必要的热情,农民对供子女上学的动力大打折扣,由此也降低了对农村教师的标准要求,这是出现体育代课教师的直接原因。

4 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农村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存在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有助于普及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节约教育经费,稳定教学秩序,缓解农村紧张的就业形势,但从长远来看,由于体育代课教师人数多、分布广、年纪轻、教龄短、工资低、稳定性差等问题必然会给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以及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产生重大的影响,也是我国全面推行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难点和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必须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寻找新的途径与对策。

1.加强管理。

尽快出台管理办法,将体育代课教师纳入师资管理范围,逐步提高其待遇水平,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改变当前对体育“代课教师”管理的“真空”状态,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与管理办法,特别是要制定体育“代课教师”聘用标准、考核办法、辞退制度等;努力提高体育代课教师的待遇水平,使其与当地公办教师同工同酬,至少应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努力改善体育“代课教师”的生存状况,逐步将一些长期代课(如教龄在20年以上)教师的医疗、养老保险等纳入社会统筹;明确规定各地、学校聘用体育“代课教师”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聘期、权利和待遇等。

2.注重在职培训。

加大对体育代课教师在职培训的投入,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尽管许多体育代课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教育水平,但他们几乎没有得到在职培训的机会和资助。为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与教育能力,体育代课教师在岗期间应享有与公办教师相同的教育培训机会,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大相应的财政投入,将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提高纳入当地的教师培训计划,将其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大力加强对代课教师的培训。通过观摩、专家讲座、研讨及城乡教师交流、帮扶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现有体育代课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学水平,充分挖掘和培养其中的有用人才,使更多的体育代课教师能够基于其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不断提高,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最终能胜任新形势下的阳光体育运动所赋予的任务,力求使更多的体育代课教师通过培训有效提升其教育能力和专业素质,达到纳入公办教师队伍的合格标准。

3.加大转正力度。

增加农村教师编制,将合格体育代课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针对当前体育代课教师队伍中不乏合格甚至优秀人才的现状,建议中央政府与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研究增加农村教师编制,杜绝“有需无编”和“有编不补”等情况,根据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源状况和实际需要设置农村教师岗位,每年安排一些编制将在多年教育教学中兢兢业业、已取得大专学历和教师资格证的优秀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在招聘新教师时,也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聘用合格的现有体育代课教师,使这部分合格甚至优秀的代课教师能够得到公办教师的正式身份,充分发挥他们对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开展的作用。

4. 妥善的安置。

善待教龄较长的代课教师并为其做好养老保障工作,辞退部分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的代课教师,但必须采取妥善的安置和补偿措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清退体育代课教师的合理补偿标准,如借鉴企业买断工龄的做法,根据其代课年限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和辞退金,并制定实施办法,保障切实落实。同时,各地政府应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出路,为其提供再就业培训和指导。

摘要:小学体育代课教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研究和解决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问题,是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本文从体育“代课教师”概念入手,分析了农村村级小学体育代课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小学体育代课教师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代课教师,调查研究,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辞典编写委员会.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3]梁忠义,车文博.实用教育词典[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4]教育百科词典[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公司,1994.

[5]徐家智.教育统计务实[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

[6]孟旭,马书义.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国的代课教师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4).

[7]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与特点[Z].2000.

代课教师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篇8

在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务院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了“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要求。2006年3月27日,在教育部以“代课教师清退”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宣布“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由此拉开了清退代课教师的历史性序幕。自此之后,关于“清退”及清退后的安置,便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一些地方清退代课教师最后时限的临近,代课教师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2010年1月21日教育部明确表态,不规定代课教师清退时限,并强调对代课教师问题要“有情操作”,不能简单地一“清”了之。

代课教师是指在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代课教师虽然没有任何“名分”,并且没有完全享受教师应有的待遇,但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及偏远农村地区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应当说,这些代课人员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特定情况下,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和努力。”

代课教师的历史沿革

代课教师的产生

代课教师最早在学校出现,一般认为是由于公办教师因病假、产假等原因而由学校临时招聘的代课人员,数量不多,并且是短期的,是名副其实的临时代课。代课教师的主要作用是顶编代课和顶替因事或因病暂时不能上课的正式教师。也就是说,只要存在正式教师因事因病等原因不能来上课等情况,就会有代课教师存在的理由。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缺编一直是一个历史问题,解放初期尤为突出,而正式教师因事或因病暂时不能上课,又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正常教学,只能聘请相关人员代课。代课教师作为正式教师的一种临时补充形式,是与公办教师同时产生的。

代课教师的发展

根据有关教育统计资料显示:从1949年到1980年,还并未把代课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群体进行统计分析。从1980年开始,全国开始整顿民办教师队伍,一些省市规定1980年12月31日后不再吸收新的民办教师。1981年代课教师被作为独立的一项统计指标进行统计,从而使代课教师的发展状况和规律逐步显现出来。

因原国家教委下发通知,全国各地自1987年1月1日起,停止招收民办教师,并按国务院要求逐年将民办老师转为公办。因此,自1987年民办教师认定被截止之后,农村中小学校里大量补充的非公办教师,一般被冠以“代课教师”的称谓,其代课的性质也逐步发生变化,由短期代课而变成长期顶编顶岗任课,原来代替上课的内涵基本消失,甚至原来部分不能按时转公的民办教师也加入了代课教师的行列,短短几十年,我国代课教师的数量增长十分迅速。1986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代课教师为36.82万人,1990年为55.24万人,1996年上升为91.86万人,到1997年已经达到100.55万人。

代课教师的演变

代课教师的存在,开始是作为正式教师的一种临时补充形式,发展到后来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不断增多

1997年全国中小学代课教师数量突破100万人。广西中小学代课教师最多的年份也是1997年,达到15.16万人,其中小学代课教师为13.05万人,中学代课教师为2.11万人。

2.代课教师成因复杂化

代课教师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正式的或固定的教师因病或因事暂时不能上课,需要有人顶替工作;二是由于财政支出不足,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需要补充人员到教师队伍中来工作。总体来说,代课教师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比较简单。而发展到现在,产生代课教师的成因,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还有许多其他更为重要和复杂的原因,比如公办教师缺口大,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严重,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等等。

3.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

以前的代课教师是临时顶替正式的中小学教师或顶编工作的人,含义明确、范围清楚。发展到现在,代课教师的内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临时代课,而是演变成长期在岗或是一种职业了。有的教师代课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因此,“代课”一词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是变成一种固定的工作了。

4.影响越来越大

代课教师由原来的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一种临时补充形式,目前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固定形式的工作并且影响越来越大,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弱势群体、收入低、劳动强度大、责任重、迫于生计的群体等。由于代课教师人数多、分布广,整体素质不高等特点,给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增加了难度。总的来看,代课教师由最初的顶替、顶编,因事或因病等请假的正式教师,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长期在岗的工作。可以说,代课教师的内涵已发生了质变,而且其规模、影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成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些代课教师,有些地方的基础教育工作甚至根本无法进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课教师问题已经成为继民办教师问题之后,又一个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社会问题。

代课教师产生并存在的原因:

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分析

代课教师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内,由最初的短期临时性职业,逐步演变成为长期稳定的专业职业,必定有其历史必然原因和现实合理性的需要。

首先,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农村小学改变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这二者都需要扩充基础教育教师的数量,因此各地增聘了大量的代课教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人力资源的流动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包办,而是由教师自主选择。由于西部农村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及生活条件比较恶劣,公办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生活安置都是一大困难,再加上西部农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消极因素,也给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所以正规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往往选择去大城市工作,不愿扎根在西部农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一边是教师不愿去,一边却是身负“普九”压力。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要求。为在2008年完成西部“普九”的任务及满足“普九”过程中急速上涨的适龄儿童入学需求,聘用大量代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也是西部农村“普九”的现实需求,直接造成了西部农村代课教师数量猛增的结果。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编制办、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按在校学生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新标准。新标准的具体规定为:初中:农村为18.0∶1,县镇为16.0∶1,城市为13.5∶1;小学:农村为23.0∶1,县镇为21.0∶1,城市为19.0∶1。新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确实为我国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和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点布局具有分布广、规模小、学生少等特点,使得许多教学点的学生人数都少于新标准的规定人数,所以新标准的实施反而加剧了西部农村师资短缺的矛盾,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两个教学点才能配备一名老师的情况。以陕西省蓝田县九间房乡为例,目前九间房乡的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按师生比1∶23核编就超编;但山区教学点、初小(一到四年级的小学)多,大多为20~30人一个班,按班级数1∶14核编就缺编。教师供求矛盾的恶化,迫使西部农村基层政府只有采取聘请代课教师补编的办法,来维系正常教学的开展,在这种情形下,代课教师就顺理成章地登上了乡村教师的讲台。

其次,社会转型期间,我国的经济和教育政策体制发生变化。这是大量代课教师产生的主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包括教师工资在内的十几种支出下放到乡财政,为乡村和学校招聘代课人员提供了经济条件。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县、乡、村三级办学改为以县为主。以县为主的核心是建立教师工资专户,确保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一些地方为减少区县财政的负担,严把教师入口关。一方面,基础教育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无法就业。各地区县政府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以缓解师资短缺的矛盾,这也是促成代课教师增长的原因之一。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县、乡、村三级办学三级管理改为以县为主。以县为主的核心是建立教师工资专户,确保教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一些地方为减少区县财政负担,以2001年核定的师生比为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中师生、大专生不包分配,本科生严格考核,面试加试讲,考核合格成为合同制教师。制定2001年师生比的意图是以2001年教师数量为基数,三年内不再增加编制。现在的情况是,教师减员严重,而教师的工资由区县统一发放,区县财力有限,保住现有教师工资的正常发放尚有很大困难,更是无力负担新教师的工资。各地政府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以缓解师资短缺矛,这就使得已逐步退出教育系统的代课教师数量又有所增加。

第三,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的人才流失是导致代课教师存在的重要原因。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是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大量的人才流失也是促使代课教师存在并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贫困地区对教师的需求很大,但却很难吸引人才,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差距的不断拉大,导致大量的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只能由代课教师顶岗。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还长期侧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致使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投入的最薄弱一环。近几年,农村“费改税”和义务教育“一费制”政策的实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对勉强度日的西部农村政府财政来说却是雪上加霜,根本无力对基础教育进行再投入。教育投入的长期严重不足,直接造成了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条件差、教师工资水平低的局面。例如:西部某县农村小学教师的月均工资最低的只有482元,而东部某县教师的月均工资则是1771元,两者相差3.67倍。西部农村过低的教师工资待遇,使得基础教育教师岗位很难吸引公办教师和大学生前往任教,连仅有的在职公办教师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的流动现象非常严重。即使有上级教育部门派来的公办教师,当地政府也无法支付教师的全额工资,教师大量缺编自在常理之中。考虑到一个在编教师的待遇能够养活好几个代课教师,聘请代课教师自然就成为西部农村基层政府缓解财政压力的一种现实选择。

对“清退”代课教师政策的思考

代课教师退出历史舞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种必然并不一定就能演变为“代课教师短时间内全面清退”。教育政策的终结必须配之以一系列配套的方案措施,在代课教师的“清退”问题上,要突出强调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全面履行责任,根据国家“清退”政策的设计安排,结合本地实际作出政策上的回应,保证政策的实施。

农村地区“代课教师”政策终结的方式应尽量避免“一刀切”。虽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明确了“清退代课人员并没有时间表”,但同时也表达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余下的44.8万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的预期。“清退”工作中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存在的问题,在政策的执行方式、时间上都应该有相应的调整,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裁量权”,使“代课教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一刀切”的方式会使国家教育政策的威信受到损害,也不利于“清退”的顺利进行。

在此还需要反思中小学代课教师被清退后,农村地区特殊岗位以及代课教师未来的安置等相关问题。在“清退”政策实施之时,甚至在政策出台之前,必须要解决好两件事情:其一,解决好代课教师退出后,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缺编问题”。在地理位置、交通、医疗诸方面待遇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在农村教师“人心思走”的背景下,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必须考虑到边远小学、教学点在代课教师离开后能否找到公办教师的“继任者”,或以怎样的方式安排这些特殊岗位的教学工作,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不受影响。同时,师资的匮乏将可能直接引发辍学率的新的反弹,导致大量农村儿童失学。代课教师实质上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那些最偏远、贫困的地区,代课教师更是义务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在缺乏可行性补充计划的情况下,数十万代课教师的“全部清退”将很可能给贫困、偏远农村和山区的义务教育工作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大量农村儿童可能由于师资的匮乏而被迫辍学,失去最后接受教育和脱盲的机会。其二,代课教师虽然不是国家编制内的“正式教师”,但是他们的确为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做出过不可替代的贡献,对于如何合理、妥善地安置这些必须“下岗”的人员,是政府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代课教师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安置方案必须细致可行,同时要体现国家、社会对其工作的肯定和对其未来生活工作的负责。通过制度性设计,确保被清退者的权利和权益得到公正的保障。“清退政策”涉及几十万代课教师,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命运。因此,政策终结方案要精心设计,要预先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种种问题,制定出详尽的政策终结方案。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英语第一单元单词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