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管理相关制度(精选6篇)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我院感染管理工作依据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及二甲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一、根据二甲评审的检查要求,以及2012年11月全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导中,存在的不足,继续完善医院感染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流程。第二季度完成。
二、继续做好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及重点部门供应室、手术室、新生儿病室、口腔科等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督导工作。每月至少一次。
三、认真查阅出院病历,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的漏报情况。
四、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相关证件的审核,不定期到药剂部门审核有关证件是否齐全及合格。
五、监督检查各病区及相关部门医疗废物分类、运送等情况,每月至少一次。
六、加强临床科室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工作,杜绝交叉感染,严防医院感染暴发。
七、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及时临床反馈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每季一次。
八、计划在7月份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一次现患率调查。
九、对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及耐药情况进行反馈。每季一次。
十、每半年召开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十一、进行感染知识培训。
1、举办2次全院性的培训,培训内容为:①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②医院感染诊断与现患率调查。
2、对新聘医护人员和新员工的培训:内容为手卫生规范、六步洗手法、医疗废物管理、职业暴露防护。
十二、感染专职人员至少参加一次省级以上举办的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班学习。
十三、根据人员变动,重新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充实临床感控小组人力。
十四、完成医院感染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率≤8%。
2、医院感染漏报率≤10%。
3、无菌手术切口感率≤1.5%。
4、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40%。
5、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100%。
6、环境卫生学监测各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
院 感 办 2013年2月8日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在医院整体工作的统一部署下,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并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据2011年11月省卫生厅“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督导组来我院督查提出的建议,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并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2、加强监督检查,院感办人员经常下到个科室检查消毒隔离,标准预防职业暴露防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3.、进一步完善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4、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工作会议一次,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经常参加查房,前瞻性发现院感病例,特别是高危新生儿及高危病人的查房。以及手术切口的监测。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日常监测、监管。
1、对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每月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委员会报告。
3、积极开展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
4、在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对新生儿、手术切口开展目标性监测。
5、院感办须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相关产品证件,复印件进行审核,保存。
6、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管理,并按该防控预案进行工作。
7、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8、全院的手术、换药器械都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及灭菌。
9、积极参加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按时完成院感染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1、检查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回报资料,一月一次,一通报。
2、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每周检测一次,对灭菌物品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3、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4、消毒剂浓度每日检测。
5、加强内镜的清洁消毒和检测工作,对消毒后的内镜每月检测一次。
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1、每季度培训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一次
1、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
2、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手消毒规范。
3、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而受感染。
总之,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重点抓医院感染管理中各项措施的落实,依法管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院 感 办 2012年1月13日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2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今年在院领导的正确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卫生部《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为确保医疗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改进工作方法。
加强对院感专职人员、院感办监控医师、院感检验医师的工作进行指导,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消毒隔离的执行情况,以及个人防护,无菌技术操作等。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与科室主任、护长做好沟通,每月将医院感染监测情况反馈给科室以便及时整改。
二、做好院内感染的日常监测工作。
1、院内感染病历的监测:今年查阅病历8319份,全年发生院内感染22例,医院感染病例细菌培养(在感染病例中,上呼吸道感染8例,下呼吸道感染例3例,尿路感染5例,二类手术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0.26%,同比下降0.13%,漏报1例,漏报率4.5%。医院感染病例细菌培养12例,细菌培养送检率54.5%
2、一类切口目标性监测:362例,无感染发生。
3、新生儿监测监测目标性;343例,无感染发生
4、二类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520例,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1.15%,三、加强环境卫生学,无菌物品,使用消毒剂的监测工作,全年共采集标本765份。
1、采集空气标本240份,有4份超标,复查后合格,原因是消毒时间不够,合格率98.4%。
2、使用中的消毒剂100份,全部合格。
3、使用中的器械浸泡液(戊二醛)115份,全部合格。
4、物表手125份,全部合格。
5、新生儿暖箱、蓝光箱:68份;无致病菌生长,全部合格。
6、无菌物品、产包、手术器械包117份,全部合格。
四、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
本院培训内容有: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及监测方案,呼吸机,导尿管、手术切口的防控方案,发生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洗手的指征,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及个人防护知识。省内培训内容有:现代医院感染学研究新进展、现代微生物生态与医院感染学研究
五、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及多重耐药菌耐药监测。认真查阅病历,了解住院病人抗生素的使用动态,每月及时反馈信息,教育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全年共查阅病历8319份,抗生素使用率44.6%,同比下降4.9%。
六、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经常监督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的处置、分类情况,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使用后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工作。
七、在今年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我院被卫生部评为2012年度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组织先进单位。
院感办 2012年12月14日
昌江黎族自治县
2011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在医院整体工作的统一部署下,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并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据2010年12月海南省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督导组来我院督查提出的建议,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并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常规要求开展工作。
2、加强监督检查,院感办人员经常下到个科室检查消毒隔离,标准预防职业暴露防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3.、进一步完善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4、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工作会议一次,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经常参加查房,前瞻性发现院感病例,特别是高危新生儿及高危病人的查房。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监管。
1、对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每月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委员会报告。
3、积极开展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
4、在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对新生儿开展目标性监测。
5、院感办须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相关产品证件,复印件进行审核,保存。
6、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管理,并按该防控预案进行工作。
7、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8、全院的手术、换药器械都由供应室清洗及灭菌。
9、积极参加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按时完成院感染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1、检查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回报资料,一月一次,一通报。
2、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每周检测一次,对灭菌物品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3、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4、消毒剂浓度每日检测。
5、加强内镜的清洁消毒和检测工作,对消毒后的内镜每月检测一次。
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1、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
2、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手消毒规范。
3、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而受感染。
总之,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重点抓医院感染管理中各项措施的落实,依法管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2011年1月13日
2011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今年在院领导的正确和大力支持下,以2010年三好一满意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检查方案为标准,认真贯彻卫生部《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为确保医疗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改进工作方法。
加强对院感专职人员、院感办监控医师、院感检验医师的工作进行指导,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消毒隔离的执行情况,以及个人防护,无菌技术操作等。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与科室主任、护长做好沟通,每月将医院感染监测情况反馈给科室以便及时整改。
二、做好院内感染的监测工作。
1、院内感染病历的监测:今年查阅病历9319份,全年发生院内感染19例(在感染病例中,上呼吸道感染5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尿路感染7例,二类手术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0.20%,同比下降0.13%,漏报1例,漏报率5.2%。
2、一类切口:410例,无感染发生。
三、加强环境卫生学,无菌物品,使用消毒剂的监测工作,全年共采集标本1225份。
1、采集空气标本700份,有4份超标,复查后合格,原因是消毒时间不够,合格率99.4%。
2、使用中的消毒剂100份,全部合格。
3、使用中的器械浸泡液(戊二醛)115份,全部合格。
4、物表手125份,全部合格。
5、新生儿暖箱、蓝光箱:68份;无致病菌生长,全部合格。
6、无菌物品、产包、手术器械包117份,全部合格。
四、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
生物培养,全年24份,全部合格。医院充实了供应室的设备,所有器械由供应室消毒灭菌,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
五、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
培训内容有: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及监测,医院感染的概念,何谓职业暴露,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局部处理,洗手的指征,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及个人防护知识。
培训方式:以问答题的方式把学习内容复印给医生、护士每人一份,并经常下科室提问,以了解掌握情况。
六、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及多重耐药菌耐药监测。认真查阅病历,了解住院病人抗生素的使用动态,每月及时反馈信息,教育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全年共查阅病历7966份,抗生素使用率48.6%,同比下降4.9%。
七、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经常监督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的处置、分类情况,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使用后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工作。
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科主任、护长的积极配合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但由于相当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相关知识缺乏,在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1、院内感染知识有待提高及加强培训。
2、个人防护、手卫生的依从性较差。
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缺陷。
4、护士安全注射有待加强教育。
八、2012年工作设想。
1、配合医院流程化管理,完善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部门间合作,变“单兵”作战为“集团军”作战。加强与护理部、医务科、后勤设备科及临床科室的合作。
3、继续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发挥调动医务人员都重视手卫生,重视标准预防。
4、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
5、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2012年1月14日
2012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一季度共监测病例2541例,发生院内感染7例,医院感染率0.26%。病原学送检4例,送检率57.1%。其中:
1、内一科共出院345人,医院感染4例,为尿路感染,感染率为1.16%。
2、内二科共出院327人,感染总数1例,均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率0.31%
3、外一科共出院392人,感染总数2例,均为二类切口道感,感染率为0.5%。无Ⅰ类切口感染。
4、外二科共出院395人,,手术切口感染率为“零”。
5、妇产科共出院653人,无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率“零”。
6、儿科共出院465人,其中新生儿103人,医院感染率为“零”。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监测:
第一季度共监测各类标本282份,合格280份,合格率99.2%。其中急诊科空气培养二份不合格。
三、抗菌素使用率监测:
第一季度住院病人平均抗生素使用率42.3%。其中
1、内一科的使用率36.9%。
2、内二科的使用率48.9%。
3、外一科的使用率55.8%。(一级切口:28.3%)
4、外二科的使用率27.9%。(一级切口:47.8%)
5、妇产科的使用率31.6%。
6、儿科的使用率51.1%。
四、病原体监测:
1、病原体监测:
第一季度全院细菌培养标本送检总数589份,细菌检出总数66株,阳性分离率11.21%,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株,占18.2%;铜绿假单胞菌10株,占15.2%;肺炎克雷伯菌8株,占12.1%
2、前三位细菌耐药分析:
(1)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环丙沙星、左氧沙星高度敏感。
(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耐药;对磷霉素、阿米卡星敏感。
(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钠、美洛西林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药敏送检时间不合理,个别医生是在使用抗生素后才做药敏,建议临床医师对感染性疾病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2、第一季度的医院感染病例,主要为尿路感染,希望各科认真做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防控。
院感办 2012年4月16日 2012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二季度共监测病例2497例,发生院内感染6例,医院感染率0.24%。病原学送检3例,送检率50%。其中:
1、内一科共出院324人,医院感染1例,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0.03%。
2、内二科共出院343人,感染总数4例,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率1.17%
3、外一科共出院395人,感染总数1例,均为二类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25%。无Ⅰ类切口感染。
4、外二科共出院326人,,手术切口感染率为“零”。
5、妇产科共出院612人,无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率“零”。
6、儿科共出院497人,其中新生儿105人,医院感染率为“零”。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监测:
第二季度共监测各类标本280份,合格280份,合格率99.3%。
三、抗菌素使用率监测:
第二季度住院病人平均抗生素使用率46.6%。其中
1、内一科的使用率37.4%。
2、内二科的使用率51.9%。
3、外一科的使用率52.6%。(一级切口:20.3%)
4、外二科的使用率36.5%。(一级切口:41.6%)
5、妇产科的使用率27.9%。
6、儿科的使用率74.1%。
四、病原体监测:
1、病原体监测:
第二季度全院细菌培养标本送检总数699份,细菌检出总数111株,阳性分离率15.88%,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13.5%大肠埃希菌14株,占12.6%;鲍曼不动菌12株,占10.8%。
2、前三位细菌耐药分析:
(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环丙沙星、左氧沙星耐药;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耐药;对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
(3)鲍曼不动菌:对左氧沙星、头孢曲松钠耐药,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个别医生是在使用抗生素后才做药敏,建议临床医师对感染性疾病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药敏试验,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2、第二季度的医院感染病例,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希望各科认真做好病房空气消毒,经常开窗通风。
院感办 2012年7月16日 2012年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三季度共监测病例2526例,发生院内感染8例,医院感染率0.32%。病原学送检5例,送检率62.5%。其中:
1、内一科共出院342人,医院感染2例,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0.58%。
2、内二科共出院350人,感染总数1例,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0.29%。
3、外一科共出院432人,感染总数4例,均为二类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92%。无Ⅰ类切口感染。
4、外二科共出院313人,手术切口感染率为“零”。
5、妇产科共出院634人,无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率“零”。
6、儿科共出院455人,其中新生儿135人,医院感染率为“零”;普儿320人,上呼吸道感染1例,感染率0.31%。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监测:
第三季度共监测各类标本278份,合格276份,合格率99.3%。
三、抗菌素使用率监测:
第三季度住院病人平均抗生素使用率41.6%。其中
1、内一科的使用率24.7%。
2、内二科的使用率47.0%。
3、外一科的使用率50.9%。(一级切口:20.3%)
4、外二科的使用率34.0%。(一级切口:25.6%)
5、妇产科的使用率32.7%。
6、儿科的使用率61%。
四、病原体监测:
1、病原体监测:
第三季度全院细菌培养标本送检总数699份,细菌检出总数119株,阳性分离率16.28%,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6株,占30.3%;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12.6%;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10.9%。
2、前三位细菌耐药分析:
(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环丙沙星、左氧沙星耐药;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耐药;对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
(3)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头孢类耐药;对左氧沙星、环丙沙星敏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三季度由于气温高,病房开空调,因此,医院感染病例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希望各科认真做好病房空气消毒,经常开窗通风。
院感办 2012年10月20日
2012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四季度共监测病例2617例,发生院内感染5例,医院感染率0.19%。病原学送检4例,送检率80%。其中:
1、内一科共出院342人,医院感染1例,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0.30%。
2、内二科共出院324人,无医院感染病例。
3、外一科共出院426人,感染总数1例,为二类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23%。无Ⅰ类切口感染。
4、外二科共出院342人,尿路感染1例,感染率为0.29%无手术切口感染。
5、妇产科共出院714人,医院感染1例,为剖宫产切口感染,感染率0.14%。
6、儿科共出院470人,其中新生儿105人,医院感染率为“零”;普儿365人,上呼吸道感染1例,感染率0.27%。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监测:
第四季度共监测各类标本280份,全部合格。
三、抗菌素使用率监测:
第四季度住院病人平均抗生素使用率40.3%。其中
1、内一科的使用率24.6%。
2、内二科的使用率37.3%。
3、外一科的使用率42.9%。(一级切口:13.5%)
4、外二科的使用率34.2%。(一级切口:25.3%)
5、妇产科的使用率35.9%。
6、儿科的使用率59.8%。
四、病原体监测:
1、病原体监测:
第四季度全院细菌培养标本送检总数679份,细菌检出总数81株,阳性分离率11.9%,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18.5%;大肠埃希菌14株,占17.2%;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8.6%。
2、前三位细菌耐药分析:
(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环丙沙星、左氧沙星耐药;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耐药;对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
(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钠耐药;对左氧沙星、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部分医生对抗感染治疗前进行病原学送检及药敏试验的认识不足,个别医生经验性用药超过3天。建议医生高度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院感办 2012年12月26日 2013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一季度共监测病例2644例,发生院内感染7例,医院感染率0.26%。病原学送检4例,送检率57.1%。其中:
1、内一科共出院322人,无医院感染病例。
2、内二科共出院365人,医院感染病例2例,均为肺癌感染,感染率0.55%。
3、外一科共出院414人,感染总数2例,均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0.48%。无手术切口感染。
4、外二科共出院343人,肺部感染1例,感染率为0.29%无手术切口感染。
5、妇产科共出院653人,无医院感染病例。
6、儿科共出院537人,其中新生儿126人,医院感染率为“零”;普儿411人,轮状病毒肠炎2例,感染率0.49%。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监测:
第一季度共监测各类标本195份,全部合格。
三、抗菌素使用率监测:
第一季度住院病人平均抗生素使用率42.1%。其中
1、内一科的使用率20.9%。
2、内二科的使用率47.3%。
3、外一科的使用率48.4%。(一级切口:11.1%)
4、外二科的使用率39.2%。(一级切口:29.2%)
5、妇产科的使用率38.7%。
6、儿科的使用率58.3%。
四、病原体监测:
1、病原体监测:
第一季度全院细菌培养标本送检总数637份,细菌检出总数87株,阳性分离率13.66%,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6株,占18.3%;肺炎克雷伯菌13株,占14.9%;铜绿假单胞菌10株,占11.4%。
2、前三位细菌耐药分析:
(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环丙沙星、左氧沙星耐药;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耐药;对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
(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钠耐药;对左氧沙星、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个别科室在空气采样时标本被污染,造成重复采样,建议要加强工作责任心,规范采集标本。
2、本季度呼吸道感染病例较多,希望各科做好病房的空气消毒,经常开窗通风。
院感办 2013年4月12日
2013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二季度共监测病例2464例,发生院内感染8例,医院感染率0.32%。病原学送检5例,送检率62.5%。其中:
1、内一科共出院342人,医院感染2例,为肺部感染1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感染率为0.58%;
2、内二科共出院345人,医院感染1例,为肺部感染,感染率0.28%。
3、外一科共出院371人,无医院感染病例。
4、外二科共出院304人,肺部感染1例,感染率为0.33%无手术切口感染。
5、妇产科共出院585人,无医院感染病例。
6、儿科共出院517人,其中新生儿116人,医院感染率为“零”;普儿401人,轮状病毒肠炎3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感染率0.99%。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监测:
第二季度共监测各类标本192份,合格190,合格率98.9%。
三、抗菌素使用率监测:
第二季度住院病人平均抗生素使用率44.5%。其中
1、内一科的使用率29.2%。
2、内二科的使用率48.2%。
3、外一科的使用率48.4%。(一级切口:10.9%)
4、外二科的使用率41.4%。(一级切口:37.2%)
5、妇产科的使用率38.9%。
6、儿科的使用率64.5%。
四、病原体监测:
1、病原体监测:
第二季度全院细菌培养标本送检总数709份,细菌检出总数71株,阳性分离率10.1%,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4株,占19.7%;大肠埃希菌8株,占11.3%;鲍曼不动杆菌8株,占11.3%。
2、前三位细菌耐药分析:
(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环丙沙星、左氧沙星耐药;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耐药;对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
(3)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钠耐药;对左氧沙星、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季度医院感染病例以轮状病毒肠炎及呼吸道感染病例较多,希望各科做好病房的空气消毒,经常开窗通风。做好入院宣教,病人之间不互窜病房。
院感办 2013年7月12日 2011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一季度共监测病例2003例,发生院内感染4例,医院感染率0.32%,病原学送检2例,送检率50%。其中:
1、内一科共出院278人,医院感染3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感染率为1.1%;
2、内二科共出院319人,无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率“0”。
3、外一科共出院309人,无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率“0”。
4、外二科共出院334人,无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率“0”。
5、妇产科共出院498人,无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率“0”。
6、儿科共出院265人,无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率“0”。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监测:
第一季度共监测各类标本412份,合格408,合格率99%。4份空气培养超标,为标本污染所致,经复查全部合格
三、抗菌素使用率监测:
第一季度住院病人平均抗生素使用率55.8%。其中
1、内一科的使用率53.4%。
2、内二科的使用率69.0%。
3、外一科的使用率51.4%。
4、外二科的使用率56.3%。
5、妇产科的使用率29.9%。
6、儿科的使用率71.8%。
四、病原体监测:
1、病原体监测:
第一季度全院细菌培养标本送检总数373份,细菌检出总数51株,阳性分离率13.7%,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株,占23.5%;铜绿假单胞菌6株,占11.8%;产酸克雷伯菌3株,占5.8%。
2、前三位细菌耐药分析:
(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耐药;对磷霉素、阿米卡星敏感。
(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钠、美洛西林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
(3)产酸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环丙沙星、敏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季度送检率不高,以上耐药分析因菌株太少会导致不准确判断,希望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病原学检查,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院感办 2011年4月16日
2011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二季度共监测病例2167例,发生院内感染11例,医院感染率0.5%;行病原学送检7例,送检率63.6%。其中:
1、内一科共出院296人,医院感染4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尿路感染2例,感染率为1.4%。
2、内二科共出院329人,医院感染3例,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率0.91%。
3、外一科共出院332人,医院感染2例,Ⅱ类切口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感染率0.91%。Ⅰ类切口感染“0”。
4、外二科共出院301人,医院感染2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尿路感染式例,感染率为0.67%,Ⅰ类切口感染“0”。
5、妇产科共出院512人,无医院感染病例。
6、儿科共出院397人,感染率0。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监测:
第二季度共监测各类标本422份,合格422。
三、抗菌素使用率监测:
第二季度住院病人平均抗生素使用率47.6%。其中
1、内一科的使用率35.2%。
2、内二科的使用率52.0%。
3、外一科的使用率56.1%。
4、外二科的使用率36.7%。
5、妇产科的使用率31.8%。
6、儿科的使用率72.6%。
四、病原体监测:
1、病原体监测:
第二季度全院细菌培养标本送检总数366份,细菌检出总数97株,阳性分离率26.5%,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4株,占14.4%;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13.4%;臭鼻克雷伯菌11株,占11.3%。
2、前三位细菌耐药分析:
(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耐药;对磷霉素、阿米卡星敏感。
(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钠、美洛西林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
(3)臭鼻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左氧沙星、环丙沙星敏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本季度送检率仍不高,以上耐药分析因菌株太少会导致不准确判断,希望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病原学检查,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2、本季度以呼吸道与尿路感染为多见,建议做好病房空气消毒,及落实尿路感染控制措施。
院感办 2011年7月12日 2011年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三季度共监测病例2347例,发生院内感染7例,医院感染率0.3%;行病原学送检4例,送检率57.1%。其中:
1、内一科共出院286人,医院感染2例,为尿路感染2例,感染率为0.7%。
2、内二科共出院277人,医院感染3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肺炎1例、尿路感染1例,感染率1.1%。
3、外一科共出院396人,医院感染1例,为尿路感染。感染率0.25%。Ⅰ类切口感染“0”。
4、外二科共出院389人,医院感染率“0”。
5、妇产科共出院577人,医院感染率“0”。
6、儿科共出院422人,医院感染率“0”。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监测:
第三季度共监测各类标本422份,合格418,合格率99%。
三、抗菌素使用率监测:
第三季度住院病人平均抗生素使用率47.5%。其中
1、内一科的使用率26.0%。
2、内二科的使用率48.3%。
3、外一科的使用率54.5%。
4、外二科的使用率38.0%。
5、妇产科的使用率37.3%。
6、儿科的使用率76.8%。
四、病原体监测:
1、病原体监测:
第三季度全院细菌标本送检总数673份,细菌检出总数99株,阳性分离率14.6%,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3株,占23.2%;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8%;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占8.0%。
2、前三位细菌耐药分析:
(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耐药;对磷霉素、阿米卡星敏感。
(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钠、美洛西林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
(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青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敏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本季度因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较多,儿科抗生素使用率较高,希望儿科医生加以控制。
2、本季度以尿路感染为主,要求落实尿路感染控制措施。
院感办 2011年10月12日
2011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与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四季度共监测病例2595例,发生院内感染3例,医院感染率0.12%;行病原学送检2例,送检率66.7%。其中:
1、内一科共出院339人,医院感染1例,为尿路感染,感染率为0.29%。
2、内二科共出院311人,感染率0。
3、外一科共出院309人,医院感染2例,为Ⅱ类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0.5%。Ⅰ类切口感染“0”。
4、外二科共出院346人,医院感染率“0”。
5、妇产科共出院577人,医院感染率“0”。
6、儿科共出院450人,其中新生儿136人,医院感染率“0”。
二、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效果监测:
第四季度共监测各类标本302份,合格301,合格率99.7%。
三、抗菌素使用率监测:
第四季度住院病人平均抗生素使用率43.3%。其中
1、内一科的使用率30.4%。
2、内二科的使用率49.0%。
3、外一科的使用率54.1%。
4、外二科的使用率31.2%。
5、妇产科的使用率39.9%。
6、儿科的使用率64.6%。
四、病原体监测:
1、病原体监测:
第四季度全院细菌标本送检总数652份,细菌检出总数87株,阳性分离率13.3%,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6株,占18.3%;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9.2%;肺炎克雷伯菌9株,占10.3%。
2、前三位细菌耐药分析:
(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耐药;对磷霉素、阿米卡星敏感。
(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钠、美洛西林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
(3)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环丙沙星、左氧沙星敏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季度送检率仍不高,以上耐药分析因菌株太少会导致不准确判断,希望临床医生对感染性疾病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病原学检查,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破产管理人; 地位; 任职资格; 监督
中图分类号:D922.29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152-02
破产管理人,是指在破产程序的进行过程中依法负责破产财产的管理、处分、清算、破产方案的拟定以及执行的专门机构。破产管理人制度的起源可追溯至古罗马时代,罗马帝制时代以后,改破产财产总括拍卖为个别拍卖,其程序较之总括拍卖更为复杂,所需时间也更长久,更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人之必要。立法乃规定必须选任财产管理人,即相当于今日之破产管理人。各国对此称谓也不尽相同,如大陆法系国家称之为“破产财产管理人”、“破产管财人”,英美法系国家则称之为“破产信托人”、“破产接管人”。破产管理人制度是各国破产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建立该项制度的目的是在破产程序过程中由熟悉破产业务的专业人员来接管债务人财产和处理与债务人财产相关的事务从而保证破产程序能够公平、有效的进行。我国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确立的破产管理人制度,从而正式取代了原先存在许多弊端的破产清算组制度。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等司法解释也相继出台,这些法规颁布有利地保障了破产管理人制度的顺利执行。
1 破产管理人的地位
1.1 关于破产管理人的地位在法学界一直存在许多争论,国外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 代理说,认为破产管理人是代表被代理人的利益,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与破产事务的代理人。
(2) 职务说,该学说认为破产程序是债权人对破产人执行的强制程序。破产管理人类似于国家的行政人员,其行为是一种公务行为。
(3) 破产财团代表说,该学说起源于德国,实际上该学说实质上是英美法上的信托说的概括,认为破产管理人在破产人之外取得独立的地位,破产管理人是破产财团的受托人,以破产财团所有权人的名义管理、变价和分配破产财产。
1.2 国内法学界对于破产管理人的地位一直也存在许多争议,主要集中以下四种观点
(1) 破产企业法定代表说,认为破产企业在破产过程中,法人人格尚未丧失,其法定代表人就是破产管理人 ,破产管理人的行为效力和诉讼结果都归属于破产企业。
(2) 清算机关说,该学说认为企业破产后,破产管理人是以破产财产为基础成立的一种以清算为目的的法人机关。
(3)“双重地位说”,认为破产管理人兼有“清算执行组织”和“独立民事主体”双重性质。
(4) 破产财团代表说,此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虚拟的财团人格化,客体主体化。该学说认为应赋予破产管理人独立的人格和地位。
2 破产管理人的任职资格
企业的破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所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为了保证破产程序之公正和迅捷,有必要保持破产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能力,从我国企业破产法第24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有资格在破产程序中担任管理人的有:
(1)依法设立并编入管理人名册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
(2)清算组。清算组由法院从政府有关部门、编入管理人名册的社会中介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指定,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按照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派人参加清算组。
(3)上述社会中介机构中从业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取得执业资格的并被编入个人管理人名册中的自然人。
虽然破产清算组一直存在许多弊端,但我国企业破产法保留清算组是有现实原因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有很多国有企业面临破产,如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以及职工安置等问题,都需要依赖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协调配合。但是以上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加强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来解决。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编入管理人名册的社会中介机构中,指定从事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来作为清算组成员,这些人具有很高专业素质,在工作时间上也有保证,只要加强监督,就可以保障破产程序公平、公平的进行。相信随着我国企业破产制度的日益完善,破产清算组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加先进的破产管理人制度。
3 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
各国关于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主要有三种模式:
(1)法院主导模式,即法院在破产程序中处于主导地位,法院有权决定破产管理人的人选而不受债权人会议的影响。如果债权人认为法院选任的破产管理人对自己或者其他债权人有重大利害关系时,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请求法院变更破产管理人,是否更换破产管理人则由法院最终决定。
(2)由债权人会议选任,法院或其他机构选任为补充,即选任破产管理人的权力在于债权人会议,只有当债权人会议不选任或无法选任破产管理人时,才由法院或其他相关机构选任。破产清算是为了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破产管理人仅代表债权人利益。这一立法模式以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为代表。
(3)法院指定和债权人会议选任相结合即双轨制。法院在裁定债务人破产时,为防止债务人转移破产财产,损害债权人的权益,需要立刻接管债务人的财产。但此时债权申报程序尚未启动,债权人会议也无法召开,为了保护债权人的权利,法律规定先由法院选任一破产管理人,待债权人会议召开时可选任另外的破产管理人来替代法院任命的破产管理人。
我国目前关于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实行的是法院主导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效率高,可以及时的产生破产管理人,但是缺点是忽视了对债权人的利益的保护。建议我国采用法院指定和债权人选任相结合的方式来选任破产管理人,先由法院来指定破产管理人,如果债权人认为法院指定的管理人不能尽到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职责,那么债权人会议可以推荐出自己选择的管理人,申请法院替换。
4 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时间
关于破产管理人选任时间,各国一般有两种立法模式。
(1) 破产宣告作为破产程序开始。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与破产宣告同时进行。在破產宣告以前,破产程序尚未启动,债务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债务人仍有管理、支配其财产的权利,法律也没有理由设立专门的财产管理人接管债务人的财产。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时,破产程序也随之开始,此时就必须依法指定破产管理人负责其破产财产的管理。目前德国、法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均采用这种立法模式。
(2)破产程序受理开始主义,即自破产申请开始时起至破产宣告前止,尽管债务人尚未正式被宣告破产,但破产程序已经启动,对债务人及其全部财产生约束力。为了防止债务人转移、隐蔽财产,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临时托管人,正式宣告破产以后再由正式选任的破产人管理人取代临时管理人,对破产财产进行管理。英国和美国均采取这种立法模式。
我国采用的是破产程序受理开始主义的立法模式。破产法第13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这条法规明确了破产管理人指定的时间是开始受理之前,我国是在受理破产案件后直接指定管理人,这种做法能够使破产财产在破产程序的全过程中处于破产管理人的监管之下,避免了破产企业财产的流失。但是随之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债务人尚未被法院宣告破产,其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尚未丧失,因此破产管理人还没有权利接管这个企业,而且企业还有通过和解、整顿而不破产的可能。建议我国在这个问题上应适当借鉴英美法系的临时托管人制度。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由于债权申报尚未进行,无法组成债权人会议。由法院指定临时托管人接管破产企业,临时托管人负责财产的清点、日常管理和维护,直到破产程序以和解方式终结或由人民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后正式管理人产生为止。破产宣告后,在债权人会议能够召开以后,法院指定的管理人可以由债权人会议确认或者另行选任。
5 破产管理人报酬
2007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正式施行,其中第1条规定: 管理人履行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职责,有权获得相应报酬。管理人报酬由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据本规定确定。可以看出,法院在管理人报酬事项中中处于主导地位,虽然债权人会议可以对管理人报酬事宜提出异议,但这种权利很弱,人民法院仍然控制着最终的决策权。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利绝对使人腐败,法院掌握着如此大的权力,很可能為权力寻租打开方便之门。
比较合理的破产管理人报酬制度,是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实行的“债权人确认模式”。这种模式下,破产管理人的人选由债权人会议决定,报酬也由其确定。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其财产应当归全体债权人所有,破产管理人为全体债权人代为管理资产,由债权人会议来决定其报酬也就更为合理。结合我国目前的企业破产的情况,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德国关于破产管理人报酬制度的规定。如果债权人对管理人选任和报酬事项存在异议,并与管辖法院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由上级法院来对此问题进行裁定。
6 破产管理人监督
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一旦管理人滥用权利、懈怠工作,不仅会增加破产成本,还会给整个破产程序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各国都很重视对破产管理人的的监督。虽然我国的企业破产法也对破产管理人的任职资格、职责、报酬等事项做出了限制性的规定,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我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
(1)明确破产管理人义务。我国企业破产法第25条以及第27条分别规定了破产管理人应尽的职责以及义务。但是关于义务的规定过于笼统、模糊,缺乏判断破产管理人是否勤勉忠实、恪尽职守的标准。建议应适当借鉴英美法系的相关规定确定破产管理人有忠实、谨慎的义务。如违反忠实义务,破产管理人应返还利益归于破产财产,如违反谨慎义务,破产管理人在造成损失的情况下应负赔偿责任。
(2)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在法院、债权人会议、债权人委员会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监督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法院的繁重的工作压力,也可以使破产管理人的行为得到有有效约束。
(3)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破产管理人这个职业是高度开放、自由、专业和自律的,它是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破产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⑤。我国应鼓励破产管理人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可以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制订公平合理的执业过失认定标准,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督模式。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保护破产管理人自身的利益,也可以有效的遏制破产管理人的滥用权利的现象的发生。
7 结语
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引进是我国企业破产法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它取代了过去不合时宜的破产清算组制度,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虽然关于破产管理人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但是相信随着破产管理人制度在立法上的完善,其在我国企业破产程序中将会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军 《破产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150.
[2]陈荣宗 《破产法》,台湾三民书局,1986, 5.
1、如实录入病人检查信息,做好检查登记记录。
2、摆好标准投照体位、选好投照参数、严格曝光程序、严格避免曝光过程操作失误,严禁曝光不足或曝光时间过长,尽可能减少病人吸收的射线、及时打印胶片发报告。
3、对于特殊、疑难片子不能及时发报告时,可先发片子后出报告,及时向资质深、经验丰富的专家(或临床医生)共同沟通、探讨。
4、做好放射防护工作(病人、陪人、工作人员、科室的防护工作)。
5、工作区域内禁止吸烟。
6、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洁身自好,拒绝收礼、收取红包,对于私收礼和红包者严格处理。
7、对于一些病人不缴费者应拒绝检查,严格促其自觉缴费。
8、严格执行DR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开关及流程操作。
9、做好科室内环境卫生工作。
10、设备使用完毕及时关机、待到设备冷却后套上外罩。
11、UPS长时间使用后,应定期进行放电处理,以延长UPS使用寿命。
(目录)1.病理科主任(副主任)职责 2.病理科主(副)任医师职责 3.病理科主治医师职责 4,病理科住院医师职责 5.病理科技术组组长职责
6.病理科主任(副主任)技师职责 7.病理科主管技师职责 8.病理科技师职责 9.病理科技士职责 10.病理科安全员职责 11.病理科物价员职责 12.病理科档案管理员职责 14.病理科计划生育管理员职责 15.病理科考勤员职责 16.病理科卫生员职责
病理科主任职责
1.在医院党委、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业务、科研和教学、行政管理工作。2.负责组织本科业务技术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和诊疗质量监测控制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定期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对科内医、技人员进行科学分工。
3.加强科室管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实施。4.督促检查本科人员履行各级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经常进行医疗安全教育,严防事故、差错。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5.负责本科医德医风建设。掌握所属人员思想、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提出考核、晋升、奖惩和培养意见供领导参考。
6.定期主持集体读片,审核签发重要的病理诊断报告,参加临床病理会诊,并负责解决本科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工作。
7.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维修;指定人员负责登记、统计和资料积累、保管工作。
8.主持制定病理科的科研申报计划和学科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本科室在本县及国内学术地位。
9.不断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学习开展新技术,妥善安排进修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0.负责本科业务训练、人才培养和技术考核。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担任教学。
11.密切与临床科室和相关医技科室的联系,定期征求有关医务人员的意 见,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12.鼓励本科室医、技人员积极参加本市及医院组织的有关专业学术报告、病理读片会、临床病理讨论会等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定期组织技术考核。13.做好本科室各级医师、病理学专业研究生、进修医生和轮转医生、实习学生的带教任务。
14.主持外院疑难病理会诊,并签发报告。
15.副主任在科主任领导下,按分工履行主任职责的相应部分。
病理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参加本科室病理诊断、科研和教学工作,协助主任做好各项工作。
2.掌握先进精密仪器的使用。参加会诊、疑难病例诊断,解决本科复杂、疑难技术问题。
3.负责病理检查和诊断复查工作,解决下级医师的疑难病理诊断。负责疑难诊断报告的审签。
4.组织并担任教学,指导下级医师的业务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培养主治医师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
5.掌握国内外本专业进展情况,开展并指导下级医师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工作,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6.负责疑难切片和疑难冷冻切片的病理诊断,以及免疫病理和超微病理诊断。
7.参加集体读片,参与签发重要的病理诊断报告,参加临床病理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工作。
8.参与制定病理科的科研和学科发展规划及部分管理工作。
9.积极参加本市及医院组织的有关专业学术报告、病理读片会、临床病理讨论会等继续医学教育学习。
10.参与外院疑难病理会诊,并签发报告。
11.认真做好本科室下级医师、进修医生和轮转医生、实习学生的带教任务。
12.督促下级医师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 事故的发生。
病理科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正(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分担本专业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2.负责病理科外检、细胞学检查、冷冻切片、免疫病理和尸检等项病理常规工作,参加会诊及临床病理讨论会,解决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审签下级医师的病理诊断报告。
3.担任教学,培养医师解决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指导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并负责其技术考核。
4.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科研和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5.参加科室值班。
病理科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按分工,参加本专业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
2.负责病理科外检、细胞学检查、尸检等项病理常规工作。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并做好其准备工作。
3.参加教学,担任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
4.学习、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并做好登记、资料积累、整理、保管和统计工作。
5.学习和钻研业务技术,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6.参加科室值班。
病理科主管技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正(副)主任、技术组长指导下进行工作。2.熟悉各种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协同科主任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负责仪器调试、签订、操作和维修保养,解决较复杂、较疑难技术问题。
3.担任教学,指导和培养技师解决较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担任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并负责其技术考核。
4.了解国内外本专业信息,应用先进技术,开展科研和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5.负责较疑难病理切片和尸检技术,指导标本制作。6.参加科室值班。
病理科技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技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2.参加本专业仪器、设备的调试、签订、操作、建挡和维修保养。负责仪器零配件或器材的请领、保管、建帐,并做好各种专业资料的积累、保管、以及登记和统计工作。
3.负责和担任制片、活检、细胞学及尸检等相应的技术常规工作。指导和培养技士及进修人员,并负责其技术考核。
4.学习、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5.参加科室值班.病理科技士职责
1.科主任领导和上级技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2.协同技师做好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保养、建挡、建帐,和使用登记工作。
3.参加制片、活检、细胞学及尸检等相应的技术常规工作。
4.协同技师做好物品、药品、器材的请领和保管,以及各种登记、统计工作。5.学习和钻研业务技术,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总结经验。6.协同医师7.参加科室值班。
/技师进行尸检,并做好准备工作。
病理科档案管理员职责
1.病理科档案管理员由病理科医师和/或技师兼任,在病理科主任和病理科技术组长领导下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2.负责病理科日常及尸解蜡块、切片、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文字资料的装订。
3.负责科研课题和科研项目及研究生课题的登记、整理、资料收集和归档。
4.负责科内文字资料、病理切片借阅和管理。5.负责病理科各种仪器设备说明书的整理和保管。6.负责病理科各类申请单、检查单的清领。7.负责病理科各种消耗器材的清领。
8.负责病理科各级人员科研、论文、会议文章的收集、登记和统计工作。9.协助科主任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
病理科安全员职责
1.病理科安全员受医院保卫处和病理科主任委托负责病理科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2.负责制定病理科安全保卫预案及安全防范措施。
3.配合医院保卫处组织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书面形式上报保卫处,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4.维护好本科的预备的灭火器材,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5.经常督促和检查科室人员做好安全工作,做到防火、防盗;下班后关好门窗,水电、保管好室内仪器设备。
6.负责安全器材的清领。
机关科室是中心的指挥和保障机构,应具备良好的工作秩序。机关科室人员参与中心“全员目标管理考评”,以规范机关科室的管理工作。
1、根据中心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做好指挥调度和枪械使用、车辆维修、后勤保障等工作。
2、及时调研押运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3、维护良好的内部管理秩序,保持内务整洁、卫生和有序,统一着押运职业装或工作服,不得着便装。
4、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作息时间按中心制定的季节作息时间表执行。
5、各科室必须接受督察队的检查,对违反规定的现象,根据《全员目标管理考评细则》予以扣分和扣发奖金。
附:
押运中心春季作息时间安排
起床(住勤人员):6︰00
早饭:6︰20
上 午 工 作 时 间:8︰30--11︰30
午饭:11︰30--12︰00
午休:12︰00--14︰00
下 午 工 作 时 间:14︰00--17︰30
晚饭:18︰30
熄灯:21︰30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民办高校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民办高校的出现扩展了学生选择的范围。但是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民办高校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怎样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决定民办高校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课题应引起民办高校的足够重视,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民办高校属于这些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的一个社会机构,由于民办高校由这些相关利益者共同拥有,所以民办高校必须对这些相关利益者负责。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民办高校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时候考虑的只是出资者和办学者的利益,无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缺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因此其他利益相关者要么对民办高校的经营管理不感兴趣,要么采取抵制的态度对待,这使得民办高校经营管理失败。所以,民办高校的出资者和管理者应该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要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认真的分析,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实现利益相关者在学校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民办高校中的利益相关者
1.1内部利益相关者。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三方,首先是学校的举办者,其次是学生,再有就是学校的教职员工。①举办者。举办者在这些利益相关者当中处于关键的位置,他们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直接决定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②学生。学生在民办高校当中属于直接相关利益者,学生的数量以及质量决定了学校是生存还是灭亡。学生在民办高校当中属于消费者,应该拥有教育管理过程的知情权以及选择权,其人格和尊严应该得到保障,在校期间应该享有教育教学服务和安全保证。③教职员工。在民办高校当中教职员工直接参与学校的经营和管理,和学校是紧密相连的,属于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民办高校应重视教职员工素质的培养,因为这直接决定着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2外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也主要包括三方。首先是政府,其次是社会公众,再有就是银行。①政府。国家鼓励和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希望民办高校能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国家同时也对民办高校起着监督的作用。民办高校要想健康有序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的。尤其是民办高校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更离不开政府的资助,缺少政府的财政资助,民办高校很难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民办高校应该多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②社会公众。在民办教育当中社会公众属于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当下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教育阶段,民办高校只有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民办高校应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③银行。在民办高校当中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也属于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可以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资金,在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民办高校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这些金融机构的利益,要建立合作同盟。
2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
2.1筹资风险。在我国民办教育政策还不够完善,社会缺乏捐赠的意识。民办高校的筹资渠道比较单一,筹资比较困难。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的还不够健全,尤其是举债过度,银行贷款失控等现象严重。本来进行合理的举债能够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添加动力。但是向银行进行贷款加大了学校的财务负担,学校为了还债可能会出现教育资金投入不够的现象。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准确的进行收入预期,对自身的能力进行估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筹资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可能会造成办学资金缺乏,陷入财务危机最后导致学校破产。
2.2资本运营风险。民办高校的财务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这就导致民办高校的生源日渐减少,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学校的收入大为减少,学校缺少办学启动资金。第二,许多民办高校盲目追求办学规模,因此采用一些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扩大招生规模,这就使得学校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来进行招生和修建校舍上,对于教育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这些民办高校为了吸引学生前来就读,不惜进行价格战,允许学生拖欠学费,这就使得学校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第三,国家对于民办高校的监管力度不足,一些民办高校存在乱收费,提前收费和挪用教学费用的现象。第四,大部分的民办高校都属于家族企业,所以普遍存在着假公济私的现象,学校不能将学校资金用在学生教育上。比如,学校的投资者将亲属安排到学校的非教学岗位上,增加了学校的财政负担,导致学校办学效益降低。
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民办高校管理策略
3.1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民办高校虽然属于私人举办的学校,但也应该坚持非营利性本质。我国的民办高校在制定财务目标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坚持公益,把握好国家的“扶持与奖励”原则,要先想到能够产生的社会效益,而不是首先想到学校办学所能够产生的结余,民办高校应该努力保证教育成本支出,提高教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可。
3.2扩宽资金来源。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实际上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学校应努力争取政府支持,获得资金补助。我国的公立学校办学所需要的经费大多来自于政府拨款,而大约80%的民办高校却没有得到政府一点的财政支持,即使有的民办高校获得了财政支持,也仅限于减免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府不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使得民办高校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这就限制了学校的招生规模,限制了教师待遇的提高,限制了学生的助学贷款。阻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应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政府财政的直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办学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民办高校应当重视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学校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前途,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离不开这些教师的参与,民办高校应该对教师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学费是民办高校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学生素质的高低代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所以教师和学生在民办高校当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校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对学校的监督行动中来,赋予学生会和工会新的职能,使这些组织能够充分反应师生的真实意愿。
4结语
民办高校是利益相关者的一种组织,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学校的举办者、家长、政府、学生以及教职员工。民办高校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要权衡各方面的利益,不能只顾一方利益,产生矛盾。因此要重视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高校教育资金链的完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建勇,黄志兵.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董事会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09(05).
[2]高伟燚,张,聂锐.基于价值链接的高校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9(02).
[3]华灵燕.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民办高校筹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7).
[4]刘颂.民办高校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03).
[5]张辉.民办高校筹资途径的多元化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J].民办教育研究,2008(01).
作者简介:
【科室管理相关制度】推荐阅读:
科室病房管理制度02-26
医院科室日常管理制度07-12
科室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0-20
传染病科室管理制度01-14
科室应急电话管理01-03
医院感染科室管理01-12
科室教学管理总结09-20
科室医疗安全管理11-11
科室质量管理工作03-22
临床科室输血管理小组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