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汇报(通用8篇)

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篇1

2011年,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国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土法律法规政策,严格土地管理,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根据规划要求,2011年末,我区耕地保有量为521250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49250亩;全区实有耕地面积592587.75亩,基本农田面积454882.35亩,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全面实现。我区的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全区土地耕保工作的强大合力

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国土、农业、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区耕地保护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区的耕保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也专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专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土地耕保工作。同时,建立了《××区基本农田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区基本农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基本农田保护考核奖惩制度》等十三项制度,形成了全区土地耕保的强大合力。

二、切实严格管理责任,形成全区土地耕保工作的强大动力

为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我区实行严格的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各乡镇办事处行政一把手向区长递交了乡镇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507个行政村、4525个村民小组分别向乡镇人民政府、村委递交了耕地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全部按丘块将保护责任落实到户。全区共发放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13.9万份,登记造册14000册,实现了责任到人、责任到户。同时,出台了《××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了乡镇绩效考核内容,严格奖惩兑现,形成了全区土地耕保的强大动力。

三、切实加强日常巡查,形成全区土地耕保工作的强大推力

一是科学确定巡查重点区域。我区把乱圈、滥占集体土地违法建设和土地闲置、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作为重点巡查对象;把工业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重巡查区域,加大巡查力度,实行跟踪监管。二是层层分解巡查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土地执法巡查责任,区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对全区土地执法巡查工作负总责,各乡镇办事处国土资源所所长为巡查第一责任人,区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负责对全区执法巡查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充分发挥监察网络作用。充分发挥各村土地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做到“地动我知、违规我查”。通过健全土地执法动态巡查机制,全年共进行巡查100余次,发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11宗,制止并处罚5宗,依法拆除3宗,正在立案查处3宗,有效遏止了耕地违法行为。全区实现了无基本农田违法案件。

四、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形成全区土地耕保工作的强大助力

一是加大宣传,认真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知识培训。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和三级科干培训班中,把耕地保护业务培训列为重点课程,组织学员学习耕地保护政策及实务,共同保护好全区人民的“口粮田”。二是按照“批、供、用、补、查”联动的要求,建立健全台帐管理,做好了补充耕地项目报备和占补挂钩工作。三是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摸清了土地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的潜力,建立健全项目库,现已通过了市级检查验收。四是开展了基本农田划定建库工作,已落实了技术承担单位。五是按要求建设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101块,基本农田保护界桩470根。六是建立了基本农田电子基础数据,录入基本农田划定图斑面积登记表2535份,录入村组耕地保护责任登记表55502份,录入乡镇基本农田划定面积汇总统计表26份,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齐全。

五、坚持数量质量两手抓,形成全区耕地占补平衡的强大保证

一是积极实行“占一补一”制度。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落实“占一补一”制度。2011年我区完成了接履桥、石山脚等乡镇2036.25亩的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113.93公顷。正在实施的水口山等三个乡镇的土地开发项目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40%,将新增耕地160.45公顷。到目前迄止,共储备区级耕地指标90.5045公顷,市级储备指标273.442公顷,省级储备耕地指标437.9公顷。2011年,我区上报省市建设项目8个,占用耕地16.3248公顷,均与补充耕地项目对应挂钩。二是积极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近年来,我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75个,总投资3.15亿元,总建设规模8910.4876公顷,新修灌排水工程680958.5米,新修田间道路441678米,新建板桥2495处,修建泵站98座,新**闸1452座,新修涵洞2790座,新建农田护坎7474米,有效改善了基本农田耕作条件,提高了基本农田的地力和质量,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2011年,我区在石山脚、梳子铺、邮亭圩等乡镇实施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规模291.44公顷,投入资金1015.53万元,现邮亭圩镇岿山等六个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已完工,其他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2012年,我区将在邮亭圩镇、黄田铺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规模达658.29公顷,已争取资金2559.6万元。三是积极推行质量与数量并重策略。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非农建设用地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办法》和《耕地质量评定暂行办法》等文件,我区成立了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补充耕地项目的选址、可研论证、设计审查、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前,都进行了土壤样品检测和耕地质量评定。开展了补充耕地后续培肥工作,对补充的耕地施有机肥,种植满园花、**英等绿肥作物,以效提高补充耕地地力。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实现了我区耕地总量长期平衡目标,并为全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贡献。

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篇2

一、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努力形成保护耕地的强大共识

一是充分认识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靠实耕地保护责任, 严守耕地红线, 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有效维护了全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同时, 我们配合财政、农牧、水利、扶贫等部门共同实施梯田建设工程和土地整理、改良工程, 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为全省粮食连续丰收、农民纯收入持续增长乃至整个扶贫攻坚事业的纵深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 我们也看到,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 甘肃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持续加快, 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城镇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 在占用大量建设用地的同时, 也严重威胁城镇周边的固有农田, 有些还是基本农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部分耕地长期闲置并撂荒;一些国家重点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耕地, 造成局部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征收征用困难, 由此引发的信访矛盾多年来居高不下;中东南部受地形地貌影响, 多为坡耕地和山旱地, 耕地紧缺, 质量难以提高;部分地区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占补平衡落实难度大, 影响后续建设发展;有些地方也还存在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现象。这些问题, 需要我们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 用发展的思维、发展的举措在发展中来进一步谋划和解决。

二是认真学习领会各级领导对耕地保护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对保护耕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提出了明确要求。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欧阳坚副书记、李荣灿、杨子兴副省长反复强调, 要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创新驱动、维护群众权益, 不断深化和拓展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与广度, 努力走出一条节约高效利用资源的新路子。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指示批示精神, 特别是要对照指示批示要求, 进行深入的自查剖析, 找出各自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找准根源, 理顺思路,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切实加以整改。

三是切实提高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耕地数量少质量差、未利用地和难利用土地多、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耕地保护任务重, 是甘肃省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耕地保护意识, 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负起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 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 凝聚形成保护耕地的强大共识、舆论氛围和工作合力。在当前,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稳增长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 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把握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之间的辩证关系, 坚持在保障科学发展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坚持从实际出发, 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和支撑。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 有效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 及时补救建设占用耕地, 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严守耕地红线。要最大程度的实现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 形成耕地约束机制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 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依法依规, 不折不扣, 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一是靠实耕地保护责任。国务院明确规定, 地方政府是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 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 将耕地保护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当好参谋助手, 认真执行好党委政府的决策。各市州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层层分解任务, 逐级靠实责任, 强化目标考核, 严格责任追究, 确保本区域内耕地保护任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工作涉及面广, 是一项系统工程, 做好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规范土地整治、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 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助和配合,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审计、统计等部门沟通衔接, 靠实相关部门单位在耕地保护中的责任, 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构建土地管理责任机制的通知精神, 按照《甘肃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国土资源管理规定行为问责办法》有关要求, 共同落实好耕地保护责任。要建立基层耕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村社耕地保护信息员联络制度, 健全耕地保护监管网络体系, 使耕地保护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有效防范违法用地发生。省政府已经同意并授权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委农办、省农牧厅、省统计局组成联合考核组, 对各市州政府2014年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为5年一次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大考”打好基础, 也请各市州认真梳理, 积极准备, 配合做好检查考核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是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两道有力防线。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和年度计划约束作用, 强化用途管制, 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统筹各业各类用地, 提高配置效率, 依法依规、严格实施用途转用许可, 不得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扩大建设用地规模、降低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要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预审和农用地转用审查, 有效控制农用地转用规模, 控制对耕地的不合理利用, 切实防止耕地流失。要将指标分配与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挂钩, 对耕地保护不力的地区, 相应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尤其是占用耕地的指标。同时, 要有保有压, 对省政府确定的“3341”“6873”“1236”工程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切实抓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耕地保护重中之重的工作。当前,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已经制定, 并从兰州市开始, 按照城镇由大到小、空间由近及远、耕地质量等别和地力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 稳步有序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今年年底前, 将全面完成兰州市和其他设区的城市及嘉峪关市、临夏州临夏市、甘南州合作市的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家下达甘肃省、省里下达各市州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切实做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网上公布、接受监督。要将不符合划定要求的耕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范围, 对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优质耕地, 要及时划入基本农田管理, 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数量不减少。各地要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 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基本农田一经划定, 实行永久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也要同步开展, 做到衔接一致。根据多年来形成的经验, 各地在划定基本农田时, 可以多预留一定比例的面积, 用于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 这样可为下一步工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对在建设中占用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 可不视为调整规划, 但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也必须按照划定要求落到具体地块和农户。

三、开拓创新, 统筹谋划, 努力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

一是努力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目前,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依然是造成耕地流失最主要的原因, 也是造成占补平衡困难的主要因素。解决占补平衡难题, 最主要的还是要努力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要持续推进城市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 总结推广节地技术及模式, 促进土地复合利用、立体利用、综合利用, 全面推进城镇、工矿、农村、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不断提升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要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政策激励作用, 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提高建设用地供地率, 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将已批准的土地尽快利用起来, 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引导项目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 确需占用耕地的, 要避开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 并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对占用耕地100公顷以上的线性工程或占用耕地70公顷以上的块状工程, 要组织实地踏勘论证。要引导设施农业、农村住宅建设和临时用地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 不得占用耕地, 确实无法避开的, 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报批。

二是狠抓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 也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关键之举, 必须做为刚性措施严格落实。各级一定要按照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要求, 加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管理, 落实补充耕地挂钩制度, 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要严格耕地开垦费收缴使用管理, 一方面为补充耕地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 另一方面通过价格杠杆限制并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要不断拓宽补充耕地渠道, 各市州要组织力量摸清耕地后备资源状况, 充分挖掘补充耕地潜力,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 统筹安排土地整理项目, 立足本行政区域落实补充耕地数量、质量, 做到占补平衡。要全面推行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着力提高补充耕地质量。要进一步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和年度考核, 不能随意减免和调剂, 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结果和补充耕地质量与管理的检查结果将作为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是努力破解耕地占补平衡瓶颈。近几年全省共入库占补平衡指标108万亩, 目前还剩余36.6万亩, 指标虽有节余, 但各市州、县区市指标不平衡、后备资源不足, 加之3341、6873、1236项目和精准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在局部地区成为制约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对此, 我们要认真研究, 充分用活用足政策规定, 想方设法予以破解。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土地整治规划, 利用自筹资金或结合生产建设活动, 组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 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的60%可以用作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对开发为园地和设施农用地的未利用地, 经国土资源和农业主管部门共同认定能调整为耕地的, 可以视同补充耕地。要建立省内易地占补平衡机制, 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 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补充耕地, 耕地指标可通过市场有偿转让, 用于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对挂钩项目耕地等级达不到要求的, 在地方政府做出书面承诺后, 可先行挂钩并批准建设用地。对于国家稳增长重点建设项目, 在用地报批时, 确实难以提前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 在足额落实补充耕地资金的基础上, 可以由地方政府承诺在一定期限内 (即工程竣工时) 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四、齐抓共管, 持续推进, 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一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等别的有效途径。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整治工作方向,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 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 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相互统一。要抓紧编制“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 力争在“十二五”建成58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上, 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520万亩。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实施精准扶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紧密衔接起来, 创新实施方式, 全面推进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12个示范县建设。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力量, 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共同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好、保护好, 努力实现耕地增量、提质、增效。要完善和推广“以补代投、以补促建”等投入机制, 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 严格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程序,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建立日常管护制度, 明确管护主体, 落实管护责任, 保障管护经费, 按照职责做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维护、水土保持等工作。要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设立耕地质量监测点, 定期跟踪监测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强化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监测, 加大重金属、有机物排放企业和农业农村面源等耕地污染源头治理。

二是进一步抓好土地复垦管理工作。土地复垦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要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复垦义务, 凡在生产建设活动中, 已经或可能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耕地损毁的, 生产建设单位或个人作为土地复垦义务人, 必须按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局要监督指导土地复垦义务人严格执行“将土地复垦费用纳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规定, 根据批准的土地复垦方案足额落实土地复垦费用, 并在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 认真做好损毁土地的复垦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调查评价, 进一步摸清家底, 并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总价款中明确一定比例, 建立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专项资金, 用于土地复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使用新增费以外的其他资金将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复垦为耕地的, 可以作为本行政区域内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指标, 或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和调整使用试点范围。

三是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全省设施农用地面积已达59万亩, 近两年增加面积年均超过5万亩, 占全国当年新增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在全省80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中还包含300万亩左右的庭院养殖设施农用地, 设施农用地占的量已经非常大。下一步, 随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设施农业的发展势头将更加强劲, 设施农用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这对土地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耕地保护, 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另一方面, 也要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 大力支持和服务设施农业发展。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要合理界定设施农用地范围, 除设施种植、养殖所用的设施农用地外, 直接用于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农业用地也要按农用地管理, 可以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但严禁随意扩大, 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名随意占用耕地。设施农业生产活动结束后, 经营者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复垦, 占用耕地的必须复垦为耕地。要引导和鼓励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在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粮食生产发展过程中, 相互联合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兴建配套设施, 提高农业设施使用效率,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 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配合农业部门,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东丰县耕地保护工作有成效 篇3

1.抓宣传促认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十分注重宣传教育工作,着力于“三性”,注重全社会耕地保护意识的提高。一是注意多样性。近年来,特别是今年“6.25”东丰县书写278条标语、制作42条横幅、印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14台次、召开会议培训15次、政策咨询台21处等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宣传土地基本国策国情和法律政策,增强人们依法保护耕地的自觉性。二是突出重点性。我们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各级政府领导上,围绕“宣传领导,领导宣传”做文章,借国土部门协助各级政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之机,向领导宣传了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性、主要内容、考核指标,以及考核结果的奖惩措施,让领导宣传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增强各级政府保护耕地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讲究针对性。抓住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权属调查、公示公告、征求意见的机会和项目建设前后的状况对比,宣传农田整理、耕地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方法、作法成效,调动广大农民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

2.抓制度促管理。制度即规范,制度管长远,具有长效作用。一是健全了目标责任制,协助政府落实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结合东丰县实际,积极争取县政府出台了《东丰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对各项考核内容进行了细化量化。在年初召开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各乡(镇)政府向县政府递交了耕地保护责任状,明确了各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工作负总责,一把手负总责,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为加大管理力度,保护面积不低于88048.88公顷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建立基本农田听证和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今年国家级重点干道吉林至草市段公路工程项目共占用东丰县耕地232.2公顷,其中基本农田150.3公顷通过对这些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地块位置、范围、面积等情况以及调整补划方案、调整的原因、理由,对相关人和公众利益产生的影响等都进行了听证和公告,保证了基本农田与耕地数量和质量及其合理布局,做到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三是建立并实行了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加强了全县耕地的动态监测。县政府为此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动态巡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巡查的责任主体、区域范围、巡查内容与巡查工作要求,建立了耕地与基本农田增减变化台账。同时,建立了动态巡查台账登记制度,对巡查时间、巡查路线、巡查情况记录与巡查人员如实进行台账登记,并且把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的情况作为考核各乡镇国土部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主要指标,作为年度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四是落实好耕地占一补一制度,严把建设占用耕地的审批关,切实做到农田保护“五不准”。凡属建设占用耕地与基本农田的,一律先行审查耕地补充方案是否落实,占补是否平衡,项目选址是否符合规划,农田补划方案是否可行,耕地开垦费是否依法征收,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我们严格按此计划执行,未超计划批地。与此同时,今年我们还加大了耕地开发的力度,共完成了19余公顷耕地的开发复垦任务,并纳入了全县耕地指标储备库,保证了我县项目用地的顺利报批,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既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我县经济的发展。五是对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实行了统一设计、统一规格、统一内容、统一编号、统一材料“五统一”使用和管理制度。重新粉刷规范标志牌231块,完善了基本农田日常管理与维护,落实了管护措施和管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和基础资料日益完善。所有这些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东丰县耕地保护工作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社会化迈进。

3.抓建设促保护。保护耕地,不光是保护数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即以建设促保护,这是耕地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工作上,我们始终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坚持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基本农田保护相结合,以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核心,促进耕地保护工作;二是坚持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增强了农民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坚持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结合,把土地整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对村庄脏、乱、差、散进行综合整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四是坚持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农村土地政策结合起来,始终考虑农民意愿和切身利益,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以土地平整为平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优势农产品版块、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为建设特色农业与现代农业服务。今年,我们准备争取国家、省级投入资金用于吉林至草市段公路项目占用耕地的表土剥离约46.4万立方米用于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约300公顷。东丰县的表土剥离改造中低产地的做法已经得到省厅的高度重视,准备向全省推广。今年东丰县现已基本完成了东丰镇双全鸭场等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建设规模25公顷,县级资金投入213万元,增加耕地面积19公顷;我们还克服诸多困难完成了省级投资横道河水毁耕地土地整理项目的申报工作任务,增加耕地规模约227公顷,资金规模约554万元。目前我们已经完成该土地复垦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勘测、选址、立项、可研规划设计等。这些项目的顺利争取与实施,将对东丰县耕地保护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机制上,实行了管制与激励并用,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作纳入政府耕地保护目标之中予以考评,实现了单一的责任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转变;把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好坏与经济投入直接挂钩,对完成基本农田好的乡镇,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上优先安排,在建设用地指标上优先考虑;对完成不好的暂停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4.抓保护促发展。实行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是主动型保护耕地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我们始终把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与高产农田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它当作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依托项目建设,全面实施了以“土地平整,灌区整治,农田保护,新村建设”为主要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紧扣“土地整理方格化,水利设施标准化,田间作业机械化,防护林带网格化,村庄环境美化绿化”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目前,那丹伯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1250余公顷,省级资金投入1704万元,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00公顷,新增耕地42公顷,共涉及向阳、双鸭子等6个行政村。通过艰苦努力,一批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农业生态环境较优、农业生产效益较好、初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高产农田已基本形成,各项配套建设全面展开,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整个项目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村庄美、面貌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

5.抓合力促转变。耕地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法律性强,情况复杂,难度很大,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作为国土部门更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紧紧围绕“三个转变”下功夫,即如何把耕地保护由国土部门唱“独角戏”转化为全社会的“大合唱”;由责任型向责任与激励相结合的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一是樹立典型。对耕地保护工作做得比较突出的那丹伯等乡镇,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安排与建设、专项资金的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和倾斜,以此激励耕地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了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二是严格执法。各乡镇国土部门全方位地开展土地执法。通过执法百日行动,清理闲置土地、整治砖瓦窑用地等专项整治执法活动,严查非法占用耕地、破坏基本农田案件,有的移送司法机关,对捍卫法律尊严、坚守耕地红线起到了保障和威慑作用。

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篇4

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围绕县政府下达我乡耕地保有量9151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712亩的工作目标任务,针对全乡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的实际乡情,应对“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全乡各项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用地需求量大增,我乡耕地保护面临挑战的严峻形势,乡政府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深刻认识,高度重视,严格管理,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全乡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工作,通过努力,截至目前,全乡耕地面积达到9263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812亩,较为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我乡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

一、我乡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具体做法及措施

1、进一步加大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宣传工作力度。今年,我乡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按照面积、制度、责任、标志“四落实”的要求,今年我乡无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土地行为的发生,村民建房没有突破下达的目标任务。同时我乡配合曹坪国土资源所,开展了“6.25”土地日宣传活动,我们通过宣传车、发传单、印制学习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宣传,就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向全乡-1-

人民进行了多次宣传教育,使耕地保护观念深入全乡各个农户。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意识和观念大大增强,依法用地行为明显增加。

2、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能不能坚守耕地红线,关键在于责任的落实。年初,继县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之后,我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快速行动,扎实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动我乡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乡政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与各村签订了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责任书。年初,乡政府就与各村委会签订了《2010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落实到了各农户和具体地块。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网络的建立,有力的推进了我乡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扎实稳步开展。

3、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力度,切实做好耕地占有平衡工作。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既是耕地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又是一项惠民工程。今年,金星村、颜家庄村高速公路占补项目,总投资35.3915余万元,项目设计规模面积124.089亩,新增耕地112.4595亩,有力地确保了我乡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落实。

4、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今年我乡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完善了《马家台乡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乡政府还组建了34人的地质灾害抢险队伍,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明白卡全部发放到位并张贴上墙,各村也相应的成立了组织机构,完善了防灾预案,组建了抢险队伍,落实了监测人员和信号发布人员,做到汛期24小时有人值守,确保信息畅通,各地质灾害点的防灾安全地点和撤离路线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宣传到各威胁户,还组织群众进行了防撤演练。我乡今年没有发生一起地质灾害安全事故。

5、扎实搞好村镇规划。按照以人为本,节约土地,土地集中使用的原则,在今年的农村建房审批工作中我乡依然坚持“先规划,后用地”的原则,对全乡用地规划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了上级的规定。一年来,全乡共审批建房78户,其中新建53户(包括危房改造27户),翻建25户。同时我们对全乡7个村的土地都进行了合理规划,从而杜绝了乱占、乱建的现象发生。

6、积极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为了保证我乡的项目顺利实施,每个项目开工前,我们都成立了协调服务工作组,将项目建设落实包抓领导,并排出形象进度,分解细化任务目标,层层落实到各项目责任单位。县、乡领导还经常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检查、指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建设进度,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二、我乡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乡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乡耕地保护工作还面临较大压力与挑战,主要表现在:

1、建设用地需求量剧增与耕地保护工作矛盾突出。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响应国家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要求,我乡一大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全乡用地需求量剧增,这势必对我乡今后的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带来较大挑战,“保增长、保红线”的工作矛盾将日趋突出。

2、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我乡明年各类建设项目较多,相对占用较多的土地。但是,由于我乡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加之土层薄,坡度大,石砾多,可开垦为耕地的极为有限。

三、明年我乡耕地及基本保护工作打算

1、强化工作措施,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现新突破。要积极争资立项,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力争多造地,为保障全乡土地供应,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奠定坚实基础。

乡镇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总结 篇5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相关单位的精心部署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今年的各类冲击和影响,我镇紧紧围绕上级文件精神,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较好的完成了耕地保护等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落实各项耕地保护政策,耕地保护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政府始终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重要指示,重视和支持耕地保护工作,成立了以镇一把手为组长的耕地保护领导小组,并层层落实责任,分工明确。认真组织在辖区内宣传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贯彻落实耕地保护的各项政策,做到不定期巡查制度。确保全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规定面积。在镇区主要路口、路段等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宣传保护耕地的意义和目的。

二、严格实施土地规划计划,从严控制用地规模

我们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制度,切实实行基本农田的“五不准”,非农建设无论是国家建设、集体建设,还是农民建房都坚持做到了:凡可占或不占用耕地的项目一律不占用耕地;凡不可避免需要占用耕地的一律从严控制占用面积;凡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一律另行选址或撇开基本农田,因而使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压到了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我镇耕地。同时,坚持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按规划办事,对于不符合规划用途的,坚决不予办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

三、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

针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镇村镇办采取经常巡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控制,严格核定用地标准,明确界定农村宅基地使用对象,形成“地动我知,违法我管”的局面。同时以建设中心村为契机,积极稳妥地引导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由分散建房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坚决杜绝中心村以外私批乱建现象的发生。

四、规范新村建设及工业项目用地

针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镇村镇办采取经常巡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控制,严格核定用地标准,明确界定农村宅基地使用对象,形成“地动我知,违法我管”的局面。同时以建设中心村为契机,积极稳妥地引导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由分散建房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坚决杜绝中心村以外私批乱建现象的发生。

五、查处违法占用耕地情况

近年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建立了土地巡查制度,由镇一把手亲自挂帅,成员有镇主管土地副镇长、各行政村主任等组成,坚持每月巡查不少于10次,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处理。对土地违法案件能积极配合市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到位。我们通过巡查并配合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制止违法乱建占用土地行为16起,没有一起重大土地违法案件,特别是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案件,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乱建现象。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 篇6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耕地保护工作

1、按照年初省政府与市政府签定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中的有关指标,完成了十县(市、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中基本农田保有量、耕地保有量等有关指标的分解,市政府与十县(市、区)主要领导签定了《太原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

2、由我处牵头组织市局相关处室会同市农业局、市统计局相关处室组成联合检查组,于4月8日至10日对全市十个县(市、区)20xx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结果报市政府和省厅,并进行了联合通报。

3、接受了山西省20xx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和国土资源部等三部局检查组20xx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抽查,完成了接受检查的资料、数字收集、汇报材料的起草、相关部门及市政府和各县(市、区)的协调接待等工作。

4、为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按国土部新标准更新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标识,针对多数县(市、区)经费不足的情况,我处申请市政府对十县(市、区)补助资金153万元,用于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的更换和完善,经市政府批准,资金已下拨,更换和完善工作正在进行。

5、由我处起草并报市政府批准后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太原市县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为下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切实保护好耕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1、组织水利、财政、农业等有关专家对20xx年第一批市级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和预算进行了评审论证,项目总面积8911.15亩,计划总投资566.1175万元,报市政府批准后,会同市财政下达了投资计划,现正在实施中。

2、完成了对阳曲县凌井店乡东郭湫村基本农田整理申报项目和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基本农田整理申报项目的踏勘;组织水利、财政、农业等有关专家对以上2个项目的初步设计和预算进行了评审论证,项目总面积10838.7亩。

3、组织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完成了对省厅委托的万柏林区化客头街办土地整理项目799.95亩的竣工验收工作;组织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完成了对尖草坪区20xx年市级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963亩、万柏林区20xx年市级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799.5亩的验收工作。

4、会同建审处、整理中心完成了万柏林区、迎泽区申报的20xx年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现场踏勘和初步审查工作,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已确定了20xx年万柏林区、迎泽区2个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总面积647.3亩。

5、制订了《太原市用于“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程序》。

6、按照省厅要求,督促县(市、区)上报了国家级、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整改报告。

7、按照省厅新的耕地地占补平衡项目管理办法,向省厅申报了占补平衡项目立项申请。

8、组织进行了对《古交市原相、下白泉村补充耕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三)其它工作

1、为重点工程服务,积极支援省市重点工程建设。20xx年1至3月份,先后为重点工程补充耕地2558.49亩,主要包括小店区20xx年第一批次、20xx年报国务院批次等。

2、理顺了工作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局从20xx年4月耕保和建审分处后,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和省厅相关业务处室在职能上对接。为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加强组织协调,按照省厅耕保处、建审处职责分工,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我处将占补平衡项目及新增耕地的入库登记、备案、牵头占补平衡项目的竣工验收,以及易地补充耕地项目的合同管理与规范等工作移交建审处。

3、牵头组织召开了全市耕地保护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备案和信息系统应用会议。传达了省厅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市耕地保护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备案等工作。

4、牵头组织了全市10县(市、区)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初检,起草了《太原市基本农田分析报告》。

5、起草了《太原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太原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太原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规划的编制方案》。

6、随同局领导对娄烦县、阳曲县卫片案件查处情况进行了督导。

7、完成了省厅安排的山西清徐小回沟煤矿土地复垦方案的复核工作。

8、完成其他处室会审件61宗、征求意见稿6件、答复政协提案2件。

二、存在问题

1、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太原市现有未利用土地大多位于山区,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择中,一些地块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能进行开发整理,虽有少量潜力,但投资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并且大量的开发整理也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县(市、区)普遍缺少承担项目的积极性,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协调困难,项目实施难度增加。

2、依法补划基本农田潜力不足。我市半数县(市、区)已无补划潜力,多数城区在本区内无法完成重点工程占用基本农田的补划任务,全市范围内占用中高产基本农田无同质量的一般耕地可补划。

3、在本市范围内实现耕地动态平衡存在困难。符合项目立项条件,且投资少、效益高,能开发整理的地块大都已立项开发整理,集中连片的地块难以找到,有集中连片的地块,新增耕地率远远达不到立项要求。

三、20xx年工作要点

1、组织做好迎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年的准备工作。

2、组织协调县(市、区)完成20xx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新增耕地任务和基本农田整理任务。

3、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4、督促县(市、区)及时完成已竣工的省、市级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资金审核,严格把关,完成项目的验收工作。

5、基本农田上图后,择时对各县(市、区)基本农田保护标识设置情况进行检查。

浅析耕地保护与耕地撂荒之困 篇7

1耕地保护挑战

我国耕地不到世界的10%,承载了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而同时,近年以来随着城镇化进度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耕地还在每年在以约1%的速度减少。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城镇化和灾害毁损等原因,其中城镇化仅此于生态退耕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据资料显示从1996年到2008年12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约833.33 hm2。可见而知,耕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发明显,将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人地矛盾可能将更加突显。

2耕地撂荒现状

从2005年中央取消农业税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篮子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效益低下、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农村耕地撂荒的耕地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耕地撂荒面积超过200万hm2;据网络资料显示2014年,四川大竹县耕地撂荒面积2624hm2,撂荒比例约45%;山西榆林市耕地撂荒面积80 806hm2,撂荒比例约13.9;四川巴中耕地撂荒面积106hm2,撂荒比例约10.3。笔者综合已有研究资料和自身调研情况来看,耕地撂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多集中在交通不便、水源灌溉条件较差、土壤贫瘠、地块零碎的地方。二是四季性撂荒多于季节性撂荒,全家外出撂荒多于部分留守在家的户撂荒,季节性撂荒多数是水田,四季性撂荒多数是旱地。三是土地撂荒已由季节性向常年撂荒逐渐转变。四是耕地撂荒趋势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耕地撂荒直接原因在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部门人口向非农业部门进行资源转移,之所以转移,是由于从事农业劳动和非农劳动之间在生产效率(边际生产率)方面,存在差异:非农劳动生产效率高于农业劳动,即是非农劳动的收入水平高于农业劳动。最后的结果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东。

3对策建议

3.1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

耕地保护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既然农民承担了耕地保护的义务,成了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人,政府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补偿。针对耕地外部性给予农民合理经济补偿,通过经济激励调动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调查显示,由于土地产权问题的顾忌农户普遍对耕地投入不足,因此必须增加耕地投入力度,维持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耕地数量保护、质量保护与生态保护三者的有机统一。

3.2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提高农业经营收益,是耕地开发和保护的基石。农民之所以撂荒耕地,本质原因还是农业生产效益不如进程务工。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一方面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和价格保护政策;另一方面,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无序上涨,避免农业生产成本增长过快,抵消了政府农产品保护价格。

3.3推动耕地有序流转

只有提高耕地耕种效益,农民才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引入资金、科技、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提高单产和农产品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到大户手中,进行规模化集中经营,以降低成本提高比较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通过土地流转从散户耕种向家庭农场过渡,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率,并促进农民增收。

3.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特别是西部地区在水利、交通、生态、能源建设上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向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外部经济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我国耕地资料稀缺,人地矛盾突出,但同时近年耕地撂荒面积还在不断增加。笔者从剖析耕地保护面临的挑战和耕地撂荒现状入手,提出当前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撂荒,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郭贯成,吴群.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析中国耕地保护体制障碍[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4):49~55.

探析耕地保护的耕地管理新形势 篇8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管理;土地管理、新机制

1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耕地保护指的就是利用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措施和手段,保护耕地的质量和数量。近年来,我国由于非农业的建设占用而使耕地减少占耕地减少总面积的40%左右,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将对农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威胁。另外,耕地保护片面强调数量平衡,不重视或根本不考虑质量平衡或生态平衡,也导致耕地数量平衡与质量下降错位、经济效益低下、生态效益多呈负面的局面,因此协调保护耕地与经济、生态之间的关系,提高耕地保护绩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也是当务之急。

2概述

2.1国家保护耕地的原则

耕地中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国家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来执行。我国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的数量和面积。耕地一旦被征用,都要给被征收者相应的补偿。表面看只是保护农民利益的一种方式,但实质上也是保护耕地的一种手段。

2.2保护耕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耕地保护是国家实行长期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通过立法强化土地管理,保证对土地的永续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方向。

②充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能确保粮食安全。耕地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一旦耕地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就将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以及子孙后代的生活。

3当前在耕地的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1耕地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①保护耕地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一种全民参与和保护的激励机制。

②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上就不高。我国土地受偿的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受偿,但是有的失地农民并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却丧失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不到生产和生活的保障。

③缺乏对耕地进行专门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操作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出现占用、买卖等非法转让土地和越权审批、或先征后批、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占地的现象,导致农村土地流失。

3.2缺少土地利用整体规划

我国和各个地区尚未形成整体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耕地保护规划措施,对土地的使用特别是耕地征用的随意性较大。一些地方不按照实际情况,随意扩大城市规划范围,并且更改耕地位置和调整农业结构,违反规划和计划批地、用地,缺乏对征用土地用途的管控,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与浪费。

3.3耕地保护重数量轻质量

对于建设占用耕地我国往往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方式来补充耕地。但是目前不论是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还是土地整理措施,其补充的耕地在质量以及生态方面,与其所占用的耕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3.3征收导致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推进,征收工作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征收工作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不利的影响。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收益,提高土地的使用税费,将土地低价转让,这就导致大量的耕地被占用。这种不合理的征收工作不仅难以对耕地实现有效的保护,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3.4耕地后备资源贫乏,隐匿虚报耕地实有量

我国现仅有约2亿亩耕地后备资源,即使这些可开垦成的耕地得以实现,人均耕地也不足1亩。有些边远地区的乡镇以及农垦系统和军队农场之中,他们实有耕地面积大,而填报统计数量小,隐匿一部分耕地不报。

4在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和管理对策

4.1建立统一的耕地管理机构,使耕地管理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和充实

为了避免地方政府出现土地不合法转让的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好完善的分级规划管理制度,根据国土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要对耕地管理好、利用好,通过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的,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机构和体系,这对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应用是非常关键的。

4.2全面提高保护耕地意识

首先,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让保护耕地有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国家为保护耕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二者都明确规定保护耕地,并建立了保护耕地的奖惩制度和征收补偿制度。

其次,政府要执法必严,严格按法律和规定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护耕地最终还是要提高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等各种途径向市民、村民宣传。

4.3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为避免不按规定使用土地征用权以及不按流程办事的问题出现,应建立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土地的不同区域归属、规划与使用方向,建立各级耕地保护责任制,并明确责任,制定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4.4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

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大对破坏耕地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耕地的行为。尽量减少耕地闲置现象的出现,帮助那些不能务农的农民办理转让手续,让耕地物尽其用。防止耕地违法转为非耕地现象的发生,防止挪作它用的现象发生,做到占补和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制和利用。

4.5重视耕地表层土壤的保护和再利用

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大力推进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坚持不懈地加强土地管理。因此,在城市建设占用耕地时,一定要建立耕地表层土壤保护和再利用制度,保证耕地的再生产力。当耕地变为建设用地后,至少要将耕地表层土壤20厘米取出再利用,并在生态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对贫瘠土地进行再造。这项工作可以结合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的一项内容。

4.6生态环境措施

实行耕地环境质量评价,加强工业污染管理。各级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严重污染耕地环境和破坏农业生态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必须责令其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农业发展新方式。

5结语

总之,土地是我国发展的根本,保护耕地是维护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决策,必须要立足实际从根本上转变耕地的发展方式,并从生态、法律,行政制度层面做好耕地保护的工作,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 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1-5.

[2] 陈桂坤,张蕾娜,程锋等.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政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2):39-43

上一篇:入党推优自我介绍简短下一篇:政府帮助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