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孔子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课孔子(精选10篇)

第1课孔子 篇1

学习本单元内容注意把握以下方面:

1.理解一个基本的哲学原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和地位

一定的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因此,学习文化史一定要充分联系经济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理解一个观点:继承中批判,发展中尊重和创新:

人类思想文化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因此我们应学会传承遗产,同时又要批判的吸收,在继承中创新。同时,面对人类创造的多元化的文化,我们又要学会尊重。

3.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发展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归纳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把各种思想放到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

5.要与现实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及解读: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应放在孔子的思想方面。掌握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和现代),分析孔子、老子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对于老子的思想,简单阐释其思想内容和影响即可。

知 识 梳 理

一、孔子与老子

1、孔子:

(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观点 :①思想核心:“仁”和“礼”,即“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供“”和“克己复礼”。②政治观点:”,逐步改良政治。③哲学观点: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人世间的实际问题。④教育思想:教学原则上,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要老实,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3)认识: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历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被推崇为“圣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收到后人的敬仰。

2、老子: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哲学思想:①“的辨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②包含着丰富

(3)影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②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提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对其应该区别看待,对于“仁”的观点,我们的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1历史

评价是基本肯定,儒家思想历经变革,但是,“仁”的思想始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于“礼”的观点,我们的评价是基本否定的,其不适应社会的改革,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一、自主建构

二、合作探究(合作才能双赢)

1.孔子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但当时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却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为什么?

2.孔子和老子分别是中国儒道两大文化体系的创始人,相比较而言,你更赞同谁的思想,说明理由。

三、知识迁移

1.我们今天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2000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 “有教无类”

A ① ②B ①③C① ④D②④

2.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

5.老子和孔子思想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主张体谅百姓B.主张恢复周礼

C.否认”天命论”D.强调贵贱有”序”

6.2007年12月30日上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终于完成了他多年夙愿,专程来到儒家思想的发祥地——山东曲阜访问,用汉字写下“温故创新”的参观曲阜感言。它说明()①福田康夫很喜欢中国的书法 ② 孔子的思想在日本影响深远③ 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同族同根④“温故创新”是对孔子“温故而知新”的继承和发展

A ① ③ ④B ① ② ④C ② ③ ④D ①② ③ ④

7.(12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与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依据材料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2分)

材料三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3分)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3)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2分)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2分)

材料五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3分)

参考答案.(1)孔子强调人的德、仁;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智、智慧、知识。(2分)

(2)理解:维新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或: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3分)

(3)孔子死后,经过秦始皇打击和汉武帝“独尊”,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2分)

第1课孔子 篇2

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的选择

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提供有益于学生个人成长的学习环境和自我发展的平台。其活动课题要依据学习领域或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选取,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互融互通,理性和非理性、认知和情感、价值规范和内在本能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对于人教版必修1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第三目“红军长征”那个年代的事情,当今的学生了解不多,而新教材对于长征的介绍比较简单,仅六百多字。 学生浏览了这些课文内容以后,只是对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了大致的了解,对长征的总体印象还是比较抽象的,根本无法体会长征的艰巨性,无法理解长征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也就很难有更深层面的理解。让学生对长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笔者引入“再说长征”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的原动力。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的设计

对活动内容进行设计是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关系着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最终结果。高中一年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还未形成清晰的认识, 因此,教师要预先设计好活动主题,提供必要的活动建议和提示,才能使学习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随着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了解与接受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能力,逐渐减少相应提示,直至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并完成活动课题。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搜集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上网或到图书馆、书店等地查找资料,让学生亲自触摸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2.提出问题。兴趣是开启学生思维的关键,学生依据教材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保护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难是易,是大是小,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肯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确定问题。通过将问题与所获取的材料一一对应,并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分析,从而设计出中心问题。

4.探究问题。教师根据设计出的中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扎扎实实做学问、实事求是看问题的作风,使学生学会“从证据中重建过去”,强化“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每组组长负责将中心问题分为几个子问题,子问题的题目由学生自拟,进行深入探究,然后小组将已获取的材料整理总结,撰写成文,要求论点清晰,论据充分。探究成果提纲大致如下。

主课题:再说长征、重返长征路、长征故事大家说

历史概况:对手的较量、共和国的脊梁、长征意义、 长征精神

冲浪乐园:长征途中诗词鉴赏、长征组歌欣赏、长征影视作品赏析、长征学习活动感受大家谈

三、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的要求及评价

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要求以及评价。笔者是通过以下几点来要求学生提交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的:一是从培养学生知识素养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做一份小报,并且强调在小报中至少要有一篇文章是学生自己写的,要能反映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掌握了哪些知识。二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并注明出处。 三是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运用一种独具特色的方式,把在活动中探索研究的内容展示出来,鼓励创新。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多方面知识,如长征的主体、长征途经的城市、长征中的事件等以及与长征相关的诗词和影视作品,研究了《长征中的点滴记录———会宁》《重走长征路》《毛泽东长征诗词研究》 《长征影视作品赏析》《纪念长征———回首长征中的年轻一代》等。经过推荐,活动部分成果发表在 《中学政史地》等刊物上。

四、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

第1课孔子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春天来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去经历各种实践和活动,学生才能逐步培养成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小学生美感和审美观的重要课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运用以儿童的体验和认识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到春天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兴趣。

一、确定教学目标

(1)态度和情感: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大自然,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让学生体验到春天带给人们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行为和习惯:向学生教授人类在春天时的行为活动,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和花草树木的情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知识和技能: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特点,寻找春天来到的时候自然界会发生哪些变化(主要是气温、动物植物等显而易见的元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识别、感受与表现能力。

(4)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赞美春天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鼓励学生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来描绘春天,掌握与春天有关的常识。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以下材料:课件、绘画颜料与绘画工具、与春天有关的图片资料、范画。

学生准备以下材料: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中国画颜料等绘画材料,至少一种。

三、组织教学

1.引春天

首先,教师要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并让学生安静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然后,请学生听歌曲《春天来了》,并要求学生听完后回答:

(1)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听懂了吗?

(2)这首歌主要歌颂了什么?

(3)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教师: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看看春天在哪里好吗?

在“引春天”这一环节中,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歌曲来引入课题,既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找春天

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校园里气温、动植物、人们衣着的变化。

在校园中观察植物时,教师可进行以下提问:

(1)花瓣的形状都相同吗?

(2)小朋友们数数,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呢?

(3)哪一根枝条是最长的?

在“找春天”这一环节中,教師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从校园中的变化找寻春天的气息,让学生寻找春天到来的迹象,并用自己的方式大胆的表达出来。

3.说春天

“找春天”的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并展开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在校园中寻找春天,小朋友们都十分仔细。请问,你看到了哪些色彩?听到了哪些声音?闻到了哪些味道?想到了什么?学生积极发言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教育。并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1)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跟你的朋友们说说,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除了学校里的春天,你还在哪里看到春天来了?

(3)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变化?说说你印象中的春天,如草——绿绿的、嫩嫩的、软绵绵的;天——蓝蓝的;水——清清的、凉凉的;花:粉黄的、粉红的、粉白的,柳树长出了嫩芽......

(4)小朋友,你们已经看到了校园中的春天,想不想再看看其他地方的春天?

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中的相关图片,如春天放风筝的场景,桃花盛开的场景,植物生长发芽的镜头。在该环节中,学生在校园中观察完春天后,回到教室就会迫不及待的要展示,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说自己想说的,并相互之间开展交流和讨论,从中学到知识,还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经验,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此外,教师还要交给学生一定的自我保护知识。

四、引导探究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后,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继续提问以下问题:

(1)春天有哪些色彩?教师可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色彩,再与教科书上的色彩相结合,还可分组讨论。教师还可展示其他季节的图片,并让学生找出其他季节和春天的不同。也可让学生们欣赏同龄人和大师的绘画作品,分析作品中使用了那些颜料和表现手法。

(2)尝试表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画出心中的春天。学生在作画前,教师可先提问一些引导问题,如:

哪些颜色可以用来表现春天?要用那些材料?哪些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五、作业要求

让学生选择自己准备的材料,画出独一无二的春天。教师可来回巡视,辅导色彩倾向和表现方法。

六、作品展示,互评小结

学生完成绘画后,可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自己选出最美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创作思路,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最后,还可将学生的作品组合成一大幅春天图画。

课后,可进行一定的延伸,如你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现春天吗?

总结: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在教课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在授课的同时教导一些生活知识和传统美德,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为小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尹品山.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教学浅见[J].新课程(教研).2011(06).

[2]朱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认识[J].教师.2011(22).

[3]徐燕.有效预习,为学生插上会学的翅膀——例谈预习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11(08)

第1课孔子 篇4

一、课前预习

1、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伟大的教育家?

2、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有很多耳熟能详,你能说出哪几句?试试看。

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试着归纳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二、当堂检测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

A.孔子“仁”的学说B.墨子反对不义战争

C.孟子“民贵”“君轻”D.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

2.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各国的变革B.士人的四处游说

C.阶级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3.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下列哪本书?()

A.《道德经》B.《尚书》C.《论语》D.《春秋》

4.“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

5.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三、课后作业

1、(必做题)

⑴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治”

⑵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⑶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哪家学说对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最有用()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⑷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⑸下列诸子百家中,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持对立观点的是()

A儒家与道家B墨家与道家

C儒家与法家D法家与兵家

2、(选做题)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① 孔子生活在什么历史时代?

②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③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3、(思考题)

⑴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以儒、墨、道、法家的身份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一学派提一条建议)。

⑵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

思想的理解,谈谈如何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

美术鉴赏第1课 篇5

美术鉴赏第1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

2、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教学重点: 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三:教具准备:相关画册 四:教材分析

(A)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 1954 》5 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B)作品分析

第1课孔子 篇6

1. Hi ,I’m Lin Qing. Where are you from?

你好,我是林清,你是哪的?

注释:be from,从哪里来,哪的人。

2. I’m Jane Smith ,from America .Just call me Jane .

我是简 史密斯,来自美国。叫我简好了。

注释:史密斯是姓,简才是名字,朋友之间常常只称呼名字。

3. This is Jane, my classmate.

这是简,我的`同学。

4. I’d like to introduce my friend Linda to you.

我想把我的朋友林达介绍给你。

注释: I would like to do something ,“我想做某某”,这是礼貌正式的说法,是非常重要的句型。

5. John ,I’d like you to meet ny friend Lily.

约翰,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我的朋友丽丽。

注释:I would like you to do something ,也是礼貌正式的说法,是非常重要的句型。

6 .My name is Peter Jones.May I know your name,please?

我叫皮特琼斯。请问您尊姓大名?

第1课孔子 篇7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 即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及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 实现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 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 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

【理论依据】

《外语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外语阅读理解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字理解、深层含义理解、评判或创造性理解。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角度出发, 深入挖掘教材, 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 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推理判断和评判信息的阅读能力。

Wixson and Peters (1984) 曾比较清楚地揭示了阅读的实质, 即说明阅读是读者已有的知识与所读的文字信息、阅读语境之间的互动 (Read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meaning through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among the reader’s existing knowledge, the information suggested by the written language, and the context of the reading situation.)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体验使学生不断地与文本之间产生互动, 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和生成。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话题是Relationships, 属于课标话题8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单元的四课分别围绕着与父母、朋友、宠物及周围人相处展开, 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 还能帮助他们与周围的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体现出语言教学对学生全人教育的重要意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 通过宠物疗法话题, 来增强学生学会倾听和倾诉的意识。

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 所阅读的文章是一篇以实验为依托的说明文, 文中介绍了宠物帮助患儿改善病情的实验以及为何宠物能够帮助这些患儿的原因。动物辅助疗法 (Animal Assisted Therapy) 这项研究虽然看似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 但在现实生活中, 孩子对宠物话题很熟悉, 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所以容易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 从而引发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 与文本形成积极的互动。文章篇幅适中, 主线突出, 适合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和感悟等。本文有关宠物帮助患儿改善病情部分既是本课教学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在引导学生获取基本信息的基础上, 我设计了小组讨论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取相关信息, 并以建构逻辑关系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宠物特征和改善患儿病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 播放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宠物疗法的力量,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发表看法。文章最后一句wonder at the power of pets在文中起着升华主题的作用, 我将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理解。此外, 本文的标题Better than Doctors?比较特殊, 我将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评价阅读内容,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本课的输出活动是以The Power of Pets为题进行演讲, 学生将运用本课所学语言, 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完成任务。在本课结束时, 引导学生关注宠物特征在宠物疗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以此来提升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倾诉和倾听的意识, 有利于他们与周围的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此外, 我设计了扩展阅读的课后作业, 进一步细化学生对话题的理解, 增加对话题表达的语言支持量, 并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本课书第二课时是一节听力课, 听力材料是一个有关宠物话题的街头采访。因此, 可以看出来本课书的两课时是同一话题下不同技能的训练, 相辅相成, 浑然一体。

【学生情况】

一、基本情况

授课对象是市示范中学直升班学生, 英语基础好, 思维活跃, 乐于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 对知识的渴求强烈。但是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生理和心理变化很大, 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且不善于沟通交流。所以有必要引导他们学会倾诉和倾听, 与周围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二、已有话题和知识方面

(一) 话题:学生在宠物相关话题方面有生活经验, 容易产生共鸣, 但对于宠物帮助患儿改善病情的话题, 不甚了解, 基于此, 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调动学生兴趣。

(二) 知识:because和so引导的句型是本课的语法, 但是学生理解其意义, 所以对阅读不会造成障碍。第二课时将作为重点学习其用法。本课生词共16个, 通过课前调查问卷 (见附录1) 了解到学生已会12个。此前的词汇学习中, 一直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构词法及常识猜词的策略, 但本文中出现的部分词汇, 如treatment, criticize, take notes, wonder at等还需要通过教师利用图片, 释义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扫清阅读障碍。

三、能力方面

学生获取篇章表层信息没有障碍, 但真正感受宠物疗法的神奇力量, 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方面, 以及深层理解文章主题和进行批判性思维上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四、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理解本文深层信息, 并迁移到实际生活交往当中可能是一个难点,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建构逻辑关系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宠物特征和改善患儿病情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此基础上, 播放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宠物疗法的力量,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发表看法。输出活动设计了以“The Power of Pets”为题的演讲活动, 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解读文本, 让学生与文本互动, 使文章信息处处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最终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会倾诉和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达到情感和意识的升华。

【教学方式】

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

【教学手段】

Textbook, PPT, Worksheet, Video, Blackboard

【技术准备】

Computer

1.充分关注学生, 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关注到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日常交流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在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解读文本, 并与文本产生互动。

2.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教学活动围绕两条主线, 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一条主线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 来培养学生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条主线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从基于文本的口头表达到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的真实表达。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预设功能, 同时也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 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在备课过程中, 还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的生成, 并利用学生可能的生成转化成教学资源, 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 灵活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1.充分关注学生, 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关注到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日常交流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在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解读文本, 并与文本产生互动。

2.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教学活动围绕两条主线, 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一条主线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 来培养学生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条主线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从基于文本的口头表达到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的真实表达。

第1课《胡同文化》教案 篇8

汪曾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理通作者的行文脉络。

2、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通过品读,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2、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胡同的文化韵味,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教学方法:

1、跳读法。本文篇幅比较长,但是语言比较浅白,适合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2、分组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不仅训练了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互助学习的氛围。

3、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精神集中,提高学习效果。

4、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其中的一些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时间:2课时 预习:

1、2、通读全文,利用词典排除字词障碍。

再读课文,理通作者的行文脉络,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3)、作者对胡同文化有着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京味儿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和“六尺巷”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本文是汪曾祺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过去,北京每两排院落之间必会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织成荟萃的北京城。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原因。三. 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分段及段落大意(课件)

第一部分(1一5)

介绍北京的胡同。

第二部分(6一12)

胡同文化的特征。

第三部分(13一15)

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没落的感受和思考。

四.研读第一部分,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

第一部分介绍北京的胡同。那么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胡同的,胡同有哪些特点?同学们前后位组成一组,用跳读法来快速阅读第1到第4自然段,共同讨论,找出文中描写胡同特点的词句,然后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回答。

(全班同学分组讨论。)

(答: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胡同的取名奇,有各种来源。胡同数不清。胡同总是安安静静的。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的。)

总结:胡同方正、取名奇且来源多、胡同数量多、安静、与四合院是一体的。

(补充:“胡同有宽有窄。胡同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补充:“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总结: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最后总结:(出示课件)

胡同的特点:(1)、布局:方正

(2)、取名:奇

(3)、数量:多

(4)、环境:静

五.研读第二部分,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大家已经知道这部分阐述的是胡同文化。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如果你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和价值观念?

(生答:封闭、安逸、悠闲······)

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到底胡同文化是什么呢?让我们结合课文来看一看。

第六自然段讲“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那这一段讲的是胡同里的人的什么观念?

(生答:居住观念。)

第七自然段讲“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从这些可看出,本段讲的是······

(生答:交往观念。)

第八自然段讲“北京人易满足,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大腌萝卜”、“米虾皮熬白菜”等就知足了。那么本段讲的是胡同文化的什么文化?

(生答:饮食文化。)

第九自然段讲“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闹学生”、“过学生”,却“与他们无关”。那这些讲的又是什么呢?

(生答:胡同里的人的处世态度。)

第十到十二自然段阐释的是胡同文化的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作者是通过哪两件事来写胡同文化的“忍”的呢?

(生答: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件小事,打嘴巴事件。)

那么从以上的这些总结,可知道胡同文化包括以下内容:(出示课件)

胡同文化:(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居住观念

(2)、独门独院,过往不多——交往观念

(3)、易于满足,要求不高——饮食文化

(4)、爱瞧热闹,不管闲事——处世态度

(5)、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课文第六段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那胡同文化五方面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其“封闭”的?

(1)安土重迁,不愿搬家;

北京人的窝既不是“金窝”,也不是“银窝”,房屋大都很旧,甚至还经常坍塌。然而他们却不忍割舍。那是因为他们世代住在那里,住惯了,恋旧,图安逸,所以才不愿搬,不愿意离开他们那一亩三分地,最终亦会是固步自封。如此思想,是保守的、落后的,是封闭的。(2)独门独院,过往不多;

独门独院是很安静,但也不利于交通,不利于交往。“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从这两句可看到,他们的‘处街坊’,只是一种表层的来往,是一种礼节上的应酬。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封闭的。(3)易于满足,要求不高;

北京人对饮食要求不高,追求一种自在。“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哪儿也比不上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悠闲中的那份得意劲,以及“大白菜文化”这种唯我独尊优越感,另外保守深处天子脚下什么美味没吃过的狂妄。这也是一种封闭的态度。(4)爱瞧热闹,不管闲事;

“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常有学生运动”,但“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这是他们不接受新鲜事物的表现,因而他们是封闭的。(5)精义——“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 忍”作为北京人的生存法则,使其能够安然度过各种风浪,笑看风云变幻而安然高卧。然而又造成其逆来顺受的状态。“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乱,胡同里的人还是照样干嘛干嘛,“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这亦是一种封闭的状态。

六,研读第三部分,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包含的感情

全班朗读最后三段,品味其中的语言,并联系前文,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包含了什么感情?

(全班朗读最后三段。)

(一)、对胡同文化:(出示课件)

(1)、推崇与喜爱: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

(2)、反思与讽刺:胡同文化的封闭

对学生运动的态度

“忍”的消极意义

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饱含了他对北京胡同、对胡同中的市民生活的了解、同情、理解。作者一生对传统文化怀有深情,他虽然钟情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但他大半辈子都在北京度过,宽宽窄窄,大大小小如同网络般的胡同,深深地打动作者的心。市民们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也深深印刻在作者心上。作者对此虽曾有所推崇,但对这种封闭性的小市民文化,还是怀着一份清醒,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既给予了理解,又表达了无奈,他知道这是下层平民的文化,旧时代的文化,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文化,毫无生气的文化;无力抗争的文化,正在日趋消失、衰败没落的文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同情,有理解,有伤感,有批评。

(二)、对胡同文化的没落:(出示课件)

(1)、伤感与无奈:“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2)、理解与超脱:“再见吧,胡同。”

七、品味下列语句的丰富内涵。

(1)虾皮熬白菜,嘿!

一个“嘿”字,充分表现了北京市民吃虾皮熬白菜之后的那种极其满足的表情,证明了作者“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看法。(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对别人的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最后“北京人,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有着局外人的佩服和调侃。

(3)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四个四字短语,一气呵出,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感伤,其语言显示出雅致的一面。

八、课堂小结

现如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是没落了,失去根源的胡同文化也将没落。不过文化的没落不等于物质的消失,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既要创新又要继承。胡同文化的内涵,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扬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1课听话的气球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听话的气球”装备来实验学习其原理。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制作气球瓶后实验明白其中的奥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气球会听话”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气球会听话”

教学准备:长条形气球1个、大饮料瓶1个、水芯笔管1根,棉线1小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制作方法

1、在饮料瓶盖上钻一个孔:孔的大小能正好插进一根水芯笔管,笔管插进去不要有缝隙,但能上下推拉自如,当作向气球吹气的通气管。

2、用棉线将气球扎在塑料笔管的前端,再将笔管从瓶盖里面往外穿出,然后将带有吹气管的气球放进瓶子里,盖紧瓶盖(如图a所示)。

二、边做边学

1、从吹气口向气球吹气,试试看,气球能吹得大吗?为什么?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2、在瓶盖上再钻一个小孔,再吹吹看,这回你能把气球吹起来吗?吹气球时,感觉到什么了?

3、将笔管推至最底下,把气球的底部吹大,再将笔管拉至最上面?将气球上部吹大,使气球充满整个瓶子,停止吹气后,用手指按住小孔或用小棒塞住小孔(如图b所示),你发现什么了?气球会变小吗?这是为什么呢?

三、科学原理

瓶盖上没有开小孔时,气球吹不大,是因为瓶里的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没有大气球的空间了,所以吹不大。瓶盖上钻了一个小孔后,吹气球时,会感觉到小孔内会有一股气流冲出来,佛在你的脸上,里面的空气出来了,气球也就能吹起来了。

第1课孔子 篇10

1病例资料

患者, 女, 50岁。主诉:右下后牙反复自发性疼痛2月。临床检查:牙冠未见缺损, 牙根暴露约3mm, 叩+, 冷++, 松Ⅱ度, 牙龈无红肿, 未探及深牙周袋。数字化DR片示:近中牙槽骨角型吸收至根尖1/3, 远中根尖周密度降低 (图1) 。诊断:逆行性牙髓炎。治疗计划:由于患者保留患牙愿望强烈, 所以拟行根管治疗+牙周治疗。处理:患者签署根管治疗知情同意书。在右侧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 降低咬合, 开髓, 揭髓室顶, 探查到近中、远中2根管口, 显微镜下未找到其他根管, 拔髓不成形, 疏通2根管, 测长均16 mm达根尖, 机用镍钛Protaper预备至F2, 超声冲洗, 隔湿, 干燥, 置氢氧化钙糊剂于2根管内, 氧化锌糊剂暂封。患者第3次就诊时患牙无明显不适, AHplus糊剂+热牙胶充填2根管。数字化X线摄影示:远中根根管充填恰填致密, 近中遗漏根管 (图2) 。去除近中根管内回填牙胶, GG钻扩大根管口, 根管显微镜下在根管中段偏近中舌侧找到根管口, 根管测长, 预备, 消毒, 试尖 (图3) , 充填, 术后X线片显示恰填 (图4) 。嘱:牙周科就诊行牙周治疗。

2讨论

根管治疗术 (RCT) 是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方法[1], 而寻找根管口是根管治疗术成功的先决条件。遗漏根管是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调查研究, 根管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中遗漏根管占19.7%[2]。

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系统解剖结构复杂, 变异较大。下颌第二磨牙通常有2~4个根管 (即近中1个或2个根管, 远中1个或2个根管) , 或为C形根管[3]。顾永春等[4]通过透明标本法在152个下颌第二恒磨牙的研究中发现近中只有1个根管口73例 (48.0%) , 近中根管系统为1-2型17例 (11.2%) 。王瑶等[5]采用CBCT扫描评估156颗双根下颌第二磨牙, 发现近中只有1个根管口38例 (34.35%) , 近中根管为1-2型5例 (3.2%) 。Al-Qudah等[6]对355颗下颌第二磨牙进行研究, 发现近中1个根管口72例 (20.28%) , 近中根管为1-2型22例 (6.2%) 。由于地区、种族的不同, 牙齿的根管系统分型所占比例可能有所差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在行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治疗且近中只有一个根管口时, 应警惕1-2型根管系统的存在。

使用热牙胶技术充填根管, 不仅可以较好地封闭根管系统, 而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可渗入到遗漏的根管, 有助于发现遗漏根管。而术前、术中、术后全面充分的检查不可或缺。术前拍摄根尖X线片, 便于观察牙根外形和根管影像的走向和变化;术中拍摄插诊断丝的X线片, 术后拍摄根充X线片, 有助于更清晰的观察根管走向, 判断有无根管的遗漏。如果术中、术后的X线片看到扩大针或者牙胶所在的根管没有位于牙根的中央, 则应考虑是否遗漏了根管[7], 必要时可拍摄锥形束CT (CBCT) 。CBCT能对复杂变异的根管系统 (例如切牙双根管、磨牙根管数目异常、C形根管等) 在三维立体的图像上分辨根管的形态数目、走向等, 可在根管治疗术前术中术后对根管变异作出明确的诊断, 对防止根管遗漏、保存牙本质和保障根管治疗成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8]。

在临床治疗中, 容易遗漏的根管大多细小而隐蔽, 或是根管口钙化, 或是位置深在。对于位置深在的根管, 可使用GG钻扩大根管口, 结合根管显微镜探查根管。根管显微镜光纤技术的应用使医生的视野可放大2.5~30.0倍, 显著提高了视野清晰度, 各根管口和根管内部结构清晰可见, 遗漏根管的概率大大减少, 而且寻找时间明显缩短, 提高了效率[9]。有研究显示, 根管显微镜比在肉眼和外科放大镜下更容易区别钙化根管口和周围的牙本质, 更容易发现小的和根管口下3~5 mm处分叉的根管口[10]。

熟悉根管系统解剖结构是确保根管治疗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前提条件[11]。热牙胶充填技术与术前、术中、术后X线片检查相配合可避免根管的遗漏, 必要时可借助于锥形束CT和根管显微镜。锥形束CT和根管显微镜相结合对于定位和识别根管十分重要[12], 有助于发现疑难根管, 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嘉德, 高学军.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240-253.

[2]Song M, Kim HC, Lee W, et al.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failure in nonsurgical endodontic treatment by microscopic inspection during endodontic microsurgery[J].J Endod, 2011, 37 (11) :1516-1519.

[3]王晓仪, 朱亚琴.现代根管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9-24.

[4]顾永春, 皮昕.下颌第二磨牙根管的解剖形态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 18 (3) :167-168.

[5]王瑶, 郑庆华, 段星宇, 等.锥束CT评价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1, 21 (12) :687-690.

[6]Al-Qudah AA, Awawdeh LA.Root and canal morphology of mandibular first and second molar teeth in a Jordanian population[J].Int Endod J, 2009, 42 (9) :775-784.

[7]余擎, 邝容.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0, 37 (5) :497-501.

[8]刘荣森, 高飞, 石校伟, 等.锥束CT在变异根管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 9 (4) :245-248.

[9]周磊, 臧艳君, 由鹏飞.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显微镜下根管口分型探讨[J].口腔医学, 2007, 27 (10) :530-531.

[10]Yoshioka T, Kobayashi C, Suda H.Detection rate of root canalorifices with a microscope[J].J Endod, 2002, 28 (6) :452-453.

[11]Sert S, Bayirli GS.Evaluation of the root canal configurations of the mandibular and maxillary permanent teeth by gender in the Turkish population[J].J Endod, 2004, 30 (6) :391-398.

上一篇:挑山工教学设计一等奖下一篇:关于幼儿英语教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