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十项规定全文(精选10篇)
贵州省“十项规定”
24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中共贵州省委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从密切联系群众、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改进新闻报道、坚持廉洁从政等方面,对省级领导同志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出具体要求。
1、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讲、访、帮、促”等活动,定期接访,带头包案,化解矛盾。推动干部大规模下基层工作常态化,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2、要精简会议活动,压缩会议数量和规模,一次性传达、部署到基层的,不再层层召开会议传达。未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级领导同志不出席各类节庆活动,不在活动中挂名任职、参加剪彩等。
3、要精简文件简报,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要厉行勤俭节约,压缩公用行政经费支出,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4、严禁超编、超标购置公务用车,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豪华装修办公室。
5、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不得提高接待标准。要从严控制和规范检查考核活动,避免省级各部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切实减轻基层、企业和群众负担。
6、要规范出国(境)管理,严格执行中央规定,不安排无实质性内容的出访,不得以任何名义进行一般性考察和照顾性出访。
7、要改进新闻报道,压缩领导同志会议活动的报道及报道字数、时长,多推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新闻报道。
8、要严格文稿发表,未经省委统一安排,省级领导同志个人不公开出版着作,不发贺信、贺电,不得题词、题字。
9、要坚持廉洁从政,严于律己、勤政廉政,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培养健康生活情趣。
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
(苏发〔2012〕27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结合江苏实际,制定如下十项规定。
一、切实改进调查研究。省领导同志要紧紧围绕事关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明确调研主题,有针对性地安排考察路线和考察点,既要选择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和单位,更要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开展调查研究。省领导同志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两个月。要改进考察调研的方式方法,可适当采用不打招呼、不规定路线的方式进行调研,注重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全面深入地了解基层一线的实情、检查决策政策的实效、探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招,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力戒走形式、走过场。省委常委不同时到一个省辖市考察调研,省领导同志不同时到一个县(市、区)考察调研,也不要集中或轮番到一个点、一条线路去考察调研。省领导同志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的重要调研活动,应向省委、省政府提交调研报告,必要时省委书记或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可听取调研情况汇报。
二、着力解决民生难题。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健全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三解三促”长效机制,省领导同志每年安排5-7天开展驻点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听群众真心话,多交群众朋友,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了解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探索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与群众直接联系的途径和方法,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
三、大力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各类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由部门召开的会议,不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除有重要审议事项的会议外,一般不安排分组讨论;需要安排讨论的会议,要精心设置议题,充分安排讨论时间,提高讨论质量,力戒泛泛而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会议形式,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会议。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不在省辖市任职的省领导同志一律不出席各地各部门主办的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等,在省辖市任职的省领导同志出席上述活动也要从严控制。切实改进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提高会议实效。
四、大幅减少文件简报。规范公文处理程序,严格按照工作需要和职能范围发文,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文件,一律由部门自行发文或几个部门联合发文,不以省委、省政府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转发或印发。《苏办通报》、《江苏政办通报》原则上只印发省委常委、副省长在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活动上的讲话,不印发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在分管范围的一般业务性会议活动上的讲话。
五、严格规范出访活动。省领导同志出访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严格按照中央规定实行量化管理。省主要领导同志原则上不安排同期出 访。严格按照工作需要安排陪同人员。出访团组要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律不乘坐任何形式的包机。省领导同志出访抵离南京时,由相关办公厅负责同志前往接送,其他部门不安排负责同志前往接送。
六、着力简化接待工作。省领导同志到基层考察调研要坚持轻车简从,严格控制陪同和工作人员。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打电子屏滚动标语,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组织专场文艺表演,不赠送各类纪念品和土特产。省领导同志下基层,不封路,不用警车带路,不亮警灯,不拉警报,不清场闭馆,不限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扰民。除路面主要道口执勤交巡警外,不安排使用警力。
七、简化改进新闻报道。省领导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省各议事协调机构的会议,省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召开的业务性、内部性会议,省主要新闻媒体一般不作报道。报道省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的新闻,要按照精简务实的原则,简化职务称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有的可刊播简短消息,有的只报标题新闻。除项目洽谈、签约等有实质性内容的活动外,省领导同志与中央部委、企业和兄弟省市负责同志一般性的会见会谈一律不作报道。
八、从严控制文稿发表。省领导同志个人发表涉及重大敏感问题的讲话和文章,须报省委批准。除省委统一安排外,省领导同志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九、带头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严禁高标准装修办公用房。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会议活动规模及规格,严格控制会议活动经费支出。会议活动现场布置要俭朴,工作会议一律不摆放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一般性会议不制作非纸质专用材料袋,不发笔和记录本等。就餐不上高档菜肴,不安排宴请。住宿一 律安排在定点接待宾馆,省领导同志住普通套房,工作人员住标准间。
一、自觉加强学习
学习要制定学习计划,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州委常委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按照《克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州委理论中心组每月举行一次集体学习。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二、改进调查研究
调研要注重实效、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常委每年到县(市)、乡(镇)、街道社区、部门、企事业单位调研不少于60天,多到边远贫困和困难矛盾集中的地方专题调研。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调研点不搞突击性整理,不临时应景布置, 不预设发言要求,不提前定调,鼓励讲真话、讲心里话、讲实际情况,让常委听到真实情况。基层同志不到辖区边界迎送,不悬挂显示欢迎标语,不安排群众列队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刻意摆放花草,在调研现场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不摆座签,不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增加负担。
三、精简会议活动
会议活动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时间、提高质量效率、转变会风、严格审批程序。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以合并的坚决合并,能开小会的不开大会。不开无实质内容、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议。提倡采用电视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方式开会,减少集中开会和层层开会。认真清理规范和减少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清理规范和减少面向基层的检查考核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四、精简文件简报
切实改进文风,严格控制文件简报数量,凡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已全文公开刊发见报的不再发文,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可长可短的一定要短。部门或部门联合发文能解决的,1
州委、州政府不印发、不转发。
五、规范出访活动
出访活动要有针对性,注重实效,从紧从严安排控制。没有实质性任务、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出国(境)考察学习一律不作安排。到援疆省市、企业回访要控制人员,工作关联度不强的单位不予安排。出访活动不安排媒体记者随行。坚决压缩组团参加国内各类名目的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等活动。严格按照干部外出管理办法,履行请销假手续,公务活动结束后要迅速返回。
六、改进警卫工作
严格执行中央关于警卫工作的制度,规范使用警力和警用车辆。公务活动尽量缩短警戒时间,不封锁道路,不清场、闭馆,不得停止、限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七、改进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要提高针对性,减少一般性会议和活动报道。常委出席的会议活动,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出席一般性会议和活动不作报道。新闻报道要精简务实、注重效果,进一步规范版面,压缩数量、字数和时长,有的可刊播短消息,有的只报标题新闻,可综合报道的不分别报道。
八、严格文稿发表
除州委统一安排外,常委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作序,不担任社会组织和杂志刊物的名誉职务。
九、厉行勤俭节约
常委带头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创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严格控制公务活动经费。会议活动现场不摆花草、水果、饮料,不制作背景板,从简制作文件材料、文件袋、证件。要严格执行领导调研和会议活动接待工作规定, 按“能合不分、定员安排”的原则乘车,调研沿途不得加派车辆随行。不提高接待标准,对外接
待工作用餐不超过45分钟。各县(市)、各部门一律不得以单位名义订做、印制各类挂历、台历、贺年卡,州内各单位之间一律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十、坚持廉洁自律
昨天下午,东莞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对于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在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公办学校教师若违背师德,下一基础性绩效工资或可扣罚50%。
通知指出,对于违背师德要求的教师,公办学校要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一票否决,并视情节轻重,考核评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基础性绩效工资下按50%发给,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考评情况确定;民办学校要将师德作为教师奖金发放、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除经济处罚外,对相关教师还要视情节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等处分。对因师德问题不能胜任目前工作的,应调离教学岗位。
此外,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知情不报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取消学校及其相关责任人当年评奖评优资格;民办学校(幼儿园)还要按相关规定,给予年检不合格或“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的惩处。
教师出现十种行为即踩师德“红线”
如果教师出现体罚学生、侮辱歧视学生、对学生性骚扰、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索要家长学生财物、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等违反师德的行为,将受到严厉处罚。
昨日,2014年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东莞教育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师德惩处准则。
师德表现作为进入莞校第一关
近几年,教师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等违反师德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个别教师猥亵学生等违法犯罪事件。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当前,一些公办学校出现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不高、职业倦怠和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的现象,不少民办学校教师存在素质参差不齐、师德建设工作较为滞后等问题。
《通知》严格规范管理教师师德。存在有违反师德要求的,不得聘用为公办学校教师。民办学校方面,师德情况将作为招录校长、教师的重要条件,防止不合格人员进入我市教师队伍。
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存在师德问题的,不予认定教师资格。
市教育局局长杨靖波说,各中小学校尤其是民办中小学校要按要求建立教职工名册和个人档案,将师德表现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个人档案,加强教师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并提高教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建立用现代化手段记录、跟踪、处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信用信息的长效管理机制。教师师德与教师工资、晋升挂钩
《通知》明确,各镇街、各学校主要负责人为师德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各镇街、各学校可以根据本镇街和学校实际实行师德奖励。对于存在师德问题的在职教师,公办学校要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一票否决,并视情节轻重,考核评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基础性绩效工资下按50%发给,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考评情况确定;民办学校要将师德作为教师奖金发放、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
除经济处罚外,对相关教师还要按相关规定,视情节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等处分。“警告和记过处分的,公办教师由学生提建议,教育部门决定,民办学校由学校决定。开除的话,公办教师由学校提出,教育部门决定,民办教师则由学校解除合同。”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公办和民办教师都面临同样的处罚。
另外,对因师德问题不能胜任目前工作的,应调离教学岗位。违反师德要求的教师,将撤销其教师资格,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受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处分期间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受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处分期间不能重新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违反师德要求,行为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要求监管不力、知情不报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取消学校及其相关责任人当年评奖评优资格;民办学校(幼儿园)还要按相关规定,给予年检不合格或“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的惩处。
链接
违反师德要求的十种行为
何为违反师德要求呢?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违反师德要求的十种行为包括: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3、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
4、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5、体罚学生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6、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7、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8、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利益的;
9、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 由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于22日至29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反响。
鉴于多次被证明失效的“减负”指令,此次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是否切入要害,能否有效执行?记者连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十项规定逐项点评。
“阳光入学”:切断择校利益链
规定一: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记者:现在一些地方小学择校问题很严重,“阳光入学”该如何落实?
储朝晖:如果不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就不能遏止择校问题。解决择校问题,关键是要切断政府部门和学校间的利益链,改变行政力量过度干预教育的现状,形成可以实现均衡的机制。这就好比“分粮食”,一个生产队分粮食,由一个人进行分堆,并约定分堆的人最后选取所分的各堆,那么他在分堆的时候就会尽可能分均匀;同样,如果让教育主管部门的子弟和政府官员的孩子,最后选择学校,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就会因为有这样的机制而得到有效解决。
均衡编班:光靠监督难以落实
规定二: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接受各方监督。
储朝晖:分班的问题难以落实,同样是因为现存教育制度下,均衡编班难以操作,光靠监督是不能落实的。
“零起点”教学:义务教育学校无权选择学生
规定三: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记者:如今绝大多数适龄儿童,特别是城镇儿童都已接受了学前教育,强调“零起点”教学的意义何在?
储朝晖:目前的“幼升小”和“小升初”考试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和教育公平。“零起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但这条措施还不够,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 不应当依据家境、学生资质选择学生。应该完全废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选择学生的权力,也就不存在入学前招生考试的问题,“零起点”教学也就自然实现。不留书面作业:教师应掌握最终话语权
规定四:不留作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
记者:不留书面作业是征求意见阶段反响比较强烈的问题,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储朝晖:只有直接与学生交往的教师才真正了解学生具体状况,布置多少作业,什么形式的作业,教师应掌握最终话语权。“不留作业”属于政府行政强制干预教学的指令,它违背教育的专业规则,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
一至三年级不考试:建立多元评价更重要 规定五: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记者:一至三年级学生不考试可行吗?
储朝晖:只要高年级还存在考试,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不考试是没有意义的。提出不考试的初衷是好的,因为我们目前评价学生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考试分数。但实际上每个孩子的遗传基因和才华各式各样,应该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有负担。在小学阶段应该鼓励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 将体育运动、课外兴趣爱好活动等纳入评价体系。
等级评价:可与百分制同时使用
规定六: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全面取消百分制。记者:有家长担心等级评价失于宽泛,无法对学生作出差异性的评估?
储朝晖:百分制的缺点是分分计较。按照等级制评分,区分度会小一些。但是,对于学生落实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百分制更加具体。从历史上看,从等级制到百分制是评价更加具体细化的结果,在学生评价中,等级制和百分制各有优点,不能强制用哪种废哪种,建议依据实际需要和测评的目的选择使用。
一科一辅:应尊重教师推荐
规定七:一科一辅。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记者:学生使用教辅应该由谁来决定?
储朝晖:教师推荐教辅是符合教育专业性规则的。如果遏制教师推荐教科书,教辅书会形成市场垄断,在缺少竞争的情况下,教辅书可能质量越来越差,但学生又不得不买。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允许学校和教师推荐,由第三方进行审核监督。
课外补习:教育体制不改补习就不会减少
规定八: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记者: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已成为课外补习逃不出的怪圈,能禁止得了吗?
储朝晖:补习的问题由来已久。如果教育体制不改,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不改,补习就很难减少。所以关键还是要加速推进高考改革。
体育锻炼:让学生自由选择课余内容
规定九:每天锻炼1小时。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记者:现在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挤占,强制执行是不是会有效果?
储朝晖:每天锻炼1小时只是个形式,提倡体育运动不能用行政指令去强制,而是要给学生自由的课余时间和自由的内容选择。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同,他们可以自己去选择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其他兴趣组。但是现在是他们的时间已经全部被学业负担占满了,自然就会忽视体育活动。
强化督查:让专业组织开出减负良方
规定十: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记者:减负为何喊了多年仍收效不大?是不是监督力度不够?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社会福利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责。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社会福利机构应当确定一名消防安全工作专业人员为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明确消防工作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建立志愿消防队,具体实施消防安全工作。
二、开展防火检查。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每月至少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开展一次防火检查,做好检查记录,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二)每日防火巡查是否落实,是否发现并及时消除隐患;
(三)护理人员、保安、电工、厨师等员工是否掌握防火灭火常识和疏散逃生技能;
(四)起居室、疗养室、病房、活动室、厨房等重点部位防火工作落实情况;
(五)消防设施设备运行和维护保养情况;
(六)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和管理情况;
(七)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和燃气管道、液化气瓶、灶具定期检查情况,电气线路是否采取穿管等保护措施;
(八)厨房灶台、油烟罩和烟道清理情况;
(九)火灾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三、落实每日防火巡查。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安排专人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养老机构还应当组织夜间防火巡查,且不应少于两次,做好巡查记录,重点巡查以下内容:(一)有无玩火、违规吸烟和违章动用明火现象,使用蚊香、蜡烛、煤炉时是否落实防护措施;
(二)有无违规用电,使用电热毯、电磁炉、热得快等大功率电热器具;
(三)消防设施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是否被遮挡、损坏;
(四)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值守人员是否在岗在位;
(六)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
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当场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
四、配备消防设施器材。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对不需要设置自动消防系统的建筑,应当加强物防、技防措施,在服务对象住宿和主要活动场所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和简易喷淋装置,配备应急照明和灭火器。五、加强消防设施管理。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建筑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完好有效。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维护保养,每月出具维保记录,每年至少全面检测一次。六、严格消防控制室管理。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应当持有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每日___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两人,在值班时间严禁脱岗、擅离职守。自动消防设施的各种联动控制设备应当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防排烟系统应当设在自动状态,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启动开关应当处于自动位置(通电状态)。
消防控制室应当在明显位置张贴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和值班应急处置程序。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警报后,应当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确认火灾后,立即确认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同时拨打“119”报警,并立即启动单位应急疏散和灭火预案。
七、设置消防安全标识。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针对特殊服务对象特点,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重要场所、重点部位的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安全警示、提示标识,在消防设施、器材上设置醒目的标识,并标明操作使用方法。八、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对所有员工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员工新上岗、转岗前应当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所有员工应当了解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社会福利机构应当结合服务对象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教育。
九、制定预案并开展消防演练。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制定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每班次、各岗位人员负责报警、疏散、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责,并每半年至少演练一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结合单位实际,对特殊服务对象制定专门疏散预案,明确负责疏散的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并配备轮椅、担架等疏散工具,定期组织演练并及时修改完善预案。除组织有自理能力的服务对象有序疏散外,对无自理能力或者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原则上应当安排在建筑较低层和便于疏散的地点,并逐一明确疏散救护人员。
十、禁止行为。
(一)严禁使用未经消防行政许可或者备案的建筑、场所;
(二)严禁采用夹芯材料燃烧性能低于A级的彩钢板搭建有人居住或者活动的建筑;
(三)严禁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
(四)严禁在起居室、疗养室、病房内吸烟、使用明火;
(五)严禁在起居室内使用电热毯、电炉、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设备;
(六)严禁锁闭安全出口,占用、堵塞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
(七)严禁在活动室、疗养室、病房的外窗设置影响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铁栅栏;
(八)严禁违规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
为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安全,特制定以下十项规定:
1、上、下学路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正常教学期间未经班主任允许不得擅自离开校园。严禁在高层建筑、楼梯、台阶等危险地段推搡、打闹。
2、非住校生未经家长申请和班主任同意不得来校上晚自习,一旦上自习就必须正常参加,因事因病不能上自习的必须提前向班主任请假。
3、未经学校组织或家长陪伴,不得私自出游或下水游泳。
4、严禁进入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营业性娱乐场所如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不接收、不传播淫秽、迷信等不健康信息,慎交网友。
5、严禁住校生夜不归宿,查实一次通报批评,查实两次取消住校资格。
6、严禁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应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
7、严禁携带刀具、枪支、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进入校园。
8、严禁在教室、寝室等处私接电源,严禁住校生在寝室点蜡烛,使用电炉、酒精炉等自行烧制食物、烤火或生火取乐。
9、不喝生水,不吃来路不明的食物及过期、变质或不洁食物,严防食物中毒。
10、体育课、实验课、社会实践活动等严格按老师要求开展活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以上各条望全体同学严格遵守。如有违犯,一经发现,学校将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直至勒令退学或开除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肇事者将由学校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六安二中安全教育管理处宣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严禁中小学校利用节假日补课的紧急通知》(甘教明电〔2013〕5号)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一、严格规范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校历规定,执行开学和放假时间,不得随意提前和推迟。节假日按照国家规定时间统一执行,不得随意更改。严格规范全市中小学作息时间,夏季中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20,小学生不得早于7:40;冬季中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小学生不得早于7:50。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具体到校、离校时间由各区(县)教育局作出规定,向社会公布,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二、严格规范家庭作业布置。各区(县)教育局、中小学要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的指导和管理,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0.5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教师布置作业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精选”的原则,不得布置简单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替老师评改作业。严禁教师指定学生批改作业。
三、严格规范教辅资料使用和管理。各区(县)教育局、中小学要严格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教学用书目录》、《甘肃省义务教育国家
课程相关辅助学习资源和地方课程教学用书目录》范围,征订教材和精选一套高质量与教材相配套的学习辅助资料。严格禁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向学生推荐或销售学习辅助资料,不得为学生购买学习辅助资料提供服务,严禁学校、教师向学生及学生家长授意或指定书店购买教辅资料。
四、严格规范课程设置。全市中小学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规定要求,积极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要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课外活动时间等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认真组织开展体育、艺术教育等教学和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超过26节,三至六年级不得超过30节,初中不得超过34节。
五、严格规范招生和学籍管理。各区(县)教育局、中小学要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不得擅自通过举办或变相举办考试、考核、测试等选拔性考试录取学生,不得提前招生时间、超范围、超计划招生,对符合条件的片内生必须无条件接收,确保片内适龄儿童少年、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时入学。中小学不得与任何单位、集体或个人签订就读协议,不得收取与就学挂钩的赞助费。严格执行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严格学生转学、休学等学籍异动手续的审批,严禁学生非正常流动。要均衡编班,不得举办重点班或实验班。
六、严格规范各类考试管理。严格规范学校层面考试,考试命题科学合理,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增加考试次数。各区(县)教育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和运用,不得单纯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七、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武威市教育局关于严肃教师工作纪律“十不准”规定》,广大教师要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健康、确保学生安全、培育学生成长的神圣职责,坚决遏制教师不良教育行为。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准宣传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观点和思想;不准参与赌博、酗酒等违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不健康、不文明活动;不准从事有偿家教和违规从事校外教学、培训、辅导或商业活动;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歧视、讽刺、侮辱学生及学生家长;不准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商品和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托办私事;不准上无准备之课,不布置、不批改学生作业;不准迟到、早退、擅自停课、缺课;不准上课时间接听私人电话或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不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玩忽职守;不准利用工作之便要求学生为个人洗衣服、打扫卫生、做家务。
八、严格规范中小学补课行为。各区(县)教育局、中小学要严格执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严禁中小学校利用节假日补课的紧急通知》规定,全市中小学除高三年级外,其他年级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课余
时间、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组织在校学生补课,不得通过补习、辅导向学生收取费用。对于高三年级确需要在寒暑假组织学生补课的,要严格执行“三自愿”(学生自愿、家长自愿和教师自愿)原则,统筹安排制定补课计划,严格限定补课时间,暑假补课天数不得超过假期天数的三分之一,寒假不得超过假期天数的二分之一。要严格补课审批程序,确需补课的学校必须在学期结束前按照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逾期申报的一律不予受理。
九、严格规范各类竞赛管理。坚决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竞赛培训班、文化补习班。未经上级教育部门同意不得统一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活动,禁止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各中小学校不得为校外培训机构和办学单位提供学科竞赛活动场地。
十、严格规范学校收费管理。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和《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通知》(甘发改收费〔2011〕1443号)规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除代收作业本费和向自愿入伙的学生收取伙食费外,不得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除收取寄宿生住宿费和甘发改收费〔2011〕1443号规定的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外,一律不得自立名目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普通高中学校严格按照《甘肃省物价局、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规范普通高级中学收费政策的通知》(甘价费〔2008〕202号)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需要付出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工作,要求班主任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身心健康、富有人格魅力,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变化,及时改进班主任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要把学校教育目标落实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是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四是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五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不断提高进步的目标;善于发现和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始终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六是要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日常管理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事、细微处着手,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增进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七是要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指导班集体通过开展班会、团队会、各种主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八是要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开发社区、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和道德养成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九是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积极主动地与其他课程任课教师、少先队、团委、政教处沟通,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积极建立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渠道,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也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社会育人环境。
“八项规定”: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对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党中央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从中央做起,既抓思想引导又抓行为规范,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形成高压态势。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也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细化措施。这一切,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经过几年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应该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央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1.严禁以各种名义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
2.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3.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慰问困难群众职工不在此限)。
4.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必须纳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核算,严禁违规转移到机关所属工会、培训中心、服务中心等单位账户使用。5.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
6.严格控制国内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预算执行中不予追加。7.严格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支出报销审核,不得报销任何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相关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
8.政府采购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不得超标准采购,不得超出办公需要采购服务。9.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者变相指定品牌、型号、产地。
10.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严禁用公款安排旅游、健身和高消费娱乐活动。
11.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12.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13.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14.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15.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16.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17.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18.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19.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20.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21.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
22.接待单位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23.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24.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25.会议费预算要细化到具体会议项目,执行中不得突破。会议费应纳入部门预算,并单独列示。
26.二、三、四类会议会期均不得超过2天;传达、布置类会议会期不得超过1天。会议报到和离开时间,一、二、三类会议合计不得超过2天,四类会议合计不得超过1天。
27.二类会议参会人员不得超过300人,其中,工作人员控制在会议代表人数的15%以内;三类会议参会人员不得超过150人,其中,工作人员控制在会议代表人数的10%以内;四类会议参会人员视内容而定,一般不得超过50人。
28.各单位会议应当到定点饭店召开,按照协议价格结算费用。未纳入定点范围,价格低于会议综合定额标准的单位内部会议室、礼堂、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可优先作为本单位或本系统会议场所。29.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
30.会议费由会议召开单位承担,不得向参会人员收取,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转嫁或摊派。
31.会议费报销时应当提供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实际参会人员签到表、定点饭店等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
32.严禁各单位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严禁在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33.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会议用房标准,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会议用餐严格控制菜品种类、数量和份量,安排自助餐,严禁提供高档菜肴,不安排宴请,不上烟酒;会议会场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提供水果。
34.不得使用会议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本次会议无关的其他费用;不得组织会议代表旅游和与会议无关的参观;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35.未经批准,党政机关不得举办各类节会、庆典活动,不得举办论坛、博览会、展会活动。
36.严禁使用财政性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
37.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实行中央和省两级审批制度。
38.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到八达岭-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五台山、太湖、普陀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庐山、泰山、嵩山、武当山、武陵源(张家界)、白云山、桂林漓江、三亚热带海滨、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黄果树、西双版纳、华山21个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
39.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会议一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召开,不得到其他地区召开;因工作需要确需跨行政区域召开会议的,必须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
40.严禁超出规定时限为参会人员提供食宿,严禁组织与会议无关的参观、考察等活动。
41.严禁在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中列支风景名胜区等各类旅游景点门票费、导游费、景区内设施使用费、往返景区交通费等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42.出差人员应当按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未按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的,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
43.出差人员应当在职务级别对应的住宿费标准限额内,选择安全、经济、便捷的宾馆住宿。
44.伙食补助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计算,按规定标准包干使用。45.出差人员应当自行用餐。凡由接待单位统一安排用餐的,应当向接待单位交纳伙食费。
46.市内交通费按出差自然(日历)天数计算,每人每天80元包干使用。47.出差人员由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提供交通工具的,应向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交纳相关费用。
48.出差人员应当严格按规定开支差旅费,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不得向下级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转嫁。
49.实际发生住宿而无住宿费发票的,不得报销住宿费以及城市间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
50.出差人员不得向接待单位提出正常公务活动以外的要求,不得在出差期间接受违反规定用公款支付的宴请、游览和非工作需要的参观,不得接受礼品、礼金和土特产品等。
51.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出访团组。确有特殊需要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52.不得因人找事,不得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
53.严禁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严禁向同级机关、下级机关、下属单位、企业、驻外机构等摊派或转嫁出访费用。
54.出国人员应当优先选择由我国航空公司运营的国际航线,不得以任何理由绕道旅行,或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和时间。
55.按照经济适用的原则,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选择优惠票价,并尽可能购买往返机票。
56.因公临时出国购买机票,须经本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审批同意。机票款由本单位通过公务卡、银行转账方式支付,不得以现金支付。57.出国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交通工具,不得乘坐民航包机或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包机。
58.出国人员根据出访任务需要在一个国家城市间往来,应当事先在出国计划中列明,并报本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批准。
59.出国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安排住宿,省部级人员可安排普通套房,住宿费据实报销;厅局级及以下人员安排标准间,在规定的住宿费标准之内予以报销。60.参加国际会议等的出国人员,如对方组织单位指定或推荐酒店,应通过询价方式从紧安排,超出费用标准的,须事先报经本单位外事和财务部门批准。
61.外方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提供伙食费和公杂费接待我代表团组的,出国人员不再领取伙食费和公杂费。
62.出访用餐应当勤俭节约,不上高档菜肴和酒水,自助餐也要注意节俭。
63.出访团组对外原则上不搞宴请,确需宴请的,应当连同出国计划一并报批,宴请标准按照所在国家一人一天的伙食费标准掌握。64.出访团组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外交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一律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65.出访团组原则上不对外赠送礼品。
66.出访团组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等外交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一律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互赠礼品或纪念品。
67.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国库。68.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
69.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
70.各单位按照在编在岗公务员数量和职级核定补贴数额,严格公务交通补贴发放,不得擅自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71.党政机关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72.各级党政机关自2013年7月23日日起5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已批准但尚未开工建设的楼堂馆所项目,一律停建。
73.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或者装饰、超标准配置家具和电器。74.维修改造项目要以消除安全隐患、恢复和完善使用功能为重点,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严禁豪华装修。
75.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包括培训中心在内的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的维修改造。76.超过《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的面积标准占有、使用办公用房的,应予以腾退。
77.已经出租、出借的办公用房到期应予收回,租赁合同未到期的,租金收入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管理,到期后不得续租。
78.领导干部在不同部门同时任职的,应在主要工作部门安排一处办公用房,其他任职部门不再安排办公用房。
79.领导干部工作调动的,由调入部门安排办公用房,原单位的办公用房不再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