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继续教育学院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精选10篇)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 篇1

——参加浙大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11月14日,我们来到美丽的杭州城,在有着百年悠久历史、有“东方剑桥”美誉的浙江大学开始为期一个星期的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六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是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学员都有着各自的亲身体验和不小的学习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步入工作岗位以来,成天只是疲于完成工作任务,忙于事务性工作,却疏于主动思考、缺乏系统地理论提升,长期以往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已成为工作创新的最大阻碍。这次在市局的精心组织安排下,能重新走入大学校园、再次坐在课堂里进行自我充电、自我提高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既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让我在师生互动中、学员交流中收获了更多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思路,使自己对本职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浙江大学继续学院为我们安排的课程非常丰富,针对性也很强,包含了食品安全评估、公共危机处理与媒体公共、博弈思维与政治管理创新、心理调适、依法行政能力等方面。这些课程或者和政府管理、科学监管有密切关联,或者和公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有直接关系,课程的设置非常合理而且符合监管实际需要。每一位授课教授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和专 — 1 —

家,上课时各位教授专家使用了大量生动的事例,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我们的思路大大拓宽。浙大李铎教授联系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为我们讲解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预防、处理、评估;浙大熊卫平教授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公共危机处理的一般规律及应对公众舆论、媒体公关的处理方法;浙工大杜群阳教授讲授的博弈思维是个比较前沿的理论课题,通过囚徒困境、枪手对决、智猪博弈等模型的设置,为我们展现了人生智慧的无比精妙;沈爱国教授讲授的《网络舆情研判与控制》使我们对网络媒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提升通过网络媒体提升政府管理公信力的引导能力;曹立人教授的《公务员心理调适》课程,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教会我们如何释放烦恼、减轻压力,找到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方法。这样好的报告还有很多很多,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学员无不感受到教授专家的睿智和思维缜密,教授专家的授课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教我们如何思考、怎样创新思维,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六天的继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这不是理论探索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创新思维方法,主动履行好食品药品监管职责,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着眼大局,认清形势。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很多社会问题都突显出来,食品药品安

全形势更是不容乐观,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党和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众和舆论媒体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容忍度却非常低,几乎是“零容忍”,这对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必要性,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增强执政能力,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全力维护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是加强学习,自强素质。食品药品安全关系百姓身体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目前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技术标准、政策法规以及各种制度规定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注重学习,我们将无法适应形势发展和监管实际的需要,无法正常履行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工作职责,无法做到依法行政、科学监管,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正确处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带着实践问题去有意识地学习,并且注重理论总结和提炼,学以致用,切实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 篇2

为了保证粮食产量, 人类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已达到250万t。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蔬菜贸易带来了严重的挑战。目前, 控制农药残留量的办法大多局限在加强农药残留监测等方面的努力。喻景权课题组的研究第一次找到了降解控制农药残留的“天然帮手”——油菜素内酯。

喻景权是浙大蔬菜学学科负责人, 人称“蔬菜教授”。“我常被问到两个问题, 什么蔬菜营养好, 什么蔬菜农药少。这促使我去关注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对喻景权来说, 油菜素内酯并不陌生, 他的一项研究曾发现, 这种物质能够调控植物抗逆性和光合作用。一次偶然的机会, 让他发现了油菜素内酯的新功用。

据喻景权介绍, 农药被植物吸收后, 并非一直残留在植物体内, 而是会被植物体内某些酶自身慢慢“消化”。喻景权说:“只是这种过程的速度没有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迅速, 导致农产品采收后还存在一定的农药残留。”

研究人员发现, 油菜素内酯处理后, 许多参与农药降解的基因 (如P450和GST) 表达和酶活性都得到提高, 这些基因“指导”下合成的蛋白酶能把农药逐渐被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或低毒无毒物质, 有的则被直接排出体外。喻景权课题组发现, 当植物体内的油菜素内酯含量升高时, P450等基因的表达就会更加“活跃”。相反, 当油菜素内酯的含量降低, 这种基因就变得“安静”。他们以黄瓜作实验, 选取了4种代表性的杀虫剂和杀菌剂, 在喷洒这些农药之前, 先给植物喷洒一次油菜素内酯, 农药残留比未处理的降低了30%~70%。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 篇3

创建一个平台,就是要建立面向社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资源和服务平台。它包括:

1、构建科学完备的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体系。通过构建和发布分行业、分学科的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从宏观角度协调指导不同学科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指出方向,明确重点,并为继续教育的项目开发、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等提出科学有效的指南。通过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的建设,形成既与大学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相贯通,又适时追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紧密结合不同行业生产和科研实际,充分满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成长需求,真正体现继续教育本质和特点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为指导行业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为教学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开发项目、实施培训以及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学习提供科学、及时、有针对性的导航和路径。

2、建立无校界、跨区域的优质学习资源的整合汇聚机制和服务平台。实施继续教育必须最大限度地汇聚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提供有效而便捷的继续教育服务,形成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共享资源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环境和条件。

建设远程继续教育平台,把它作为优质教育资源汇聚和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主体支撑。现代远程教育也为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汇聚,为建立优质资源供给与社会教育需求的顺畅联接,为全省各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最为便利有效的支撑平台。

远程教育平台应以各类知识资源、科教资源的汇聚为基础,以多功能的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来实现远程教育架构软件的各种服务。同时,又把各类知识和科教资源随时、便捷、智能化地提供到用户面前,让用户充分享受到资源中心、资源网络和资源定位系统带来的全面的继续教育服务。所有这些,都为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学习的自主化、灵活化、群体化、终身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登记、评估及认可制度。继续教育学分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地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弹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内在要求和特点,有利于学员无校界学习和校际学分互认,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汇聚。同时也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按需学习,随时学习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建立科学的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应当成为继续教育管理的基础和继续教育发展动力的基础,也应当是构筑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和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石。

建立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应当有科学、完整的继续教育学分指标体系,在其建立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有统一的学分标准。要建立科学统一的继续教育绩效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跨校、跨域的学分互认,以利于优质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要有合理的学分构成,根据不同行业、专业科技人员的具体要求,制定通用性课程与专业性课程的恰当比例,以达到按照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来改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的实际要求。三是要有明确的学分时效,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科技人员的年度学分要求、专业技术职务聘期内学分要求和专业技术资格晋升等的学分要求,鼓励科技人员持续学习,不断捉高。

开拓一条新路,就是要开展贯通专业技术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职业继续教育。这里所说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继续教育,是指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要求进行的,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主要依托和动力机制的一种继续教育新形式。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继续教育,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总体框架和资格标准体系,构建职业继续教育体系。发展职业继续教育应当依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总体要求进行,按照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所明确的职业种类、资格标准以及考试科目、必修课程,需掌握的技能等来确定职业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专业科目、课程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方式。

2、依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机制效应,形成促进职业继续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职业继续教育的关键,是要充分地利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机制效应,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持续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在动力的形成。要与职业资格的有效管理相结合,紧紧抓住职业资格制度在资格认证、资格晋升和定期的资格注册的关键环节和持续过程,使职业培训与资格管理紧密挂钩,相互促进。要探索贯穿于职业资格管理不同阶段的不同培训形式:建立起使大学教育与从业要求顺畅衔接的职前(考前)培训新模式,以及使人才成长与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业发展培训新方式。通过紧紧依托职业资格制度的机制效应,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形成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不断学习的持久动力,保证职业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3、紧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要求,确定职业继续教育的理念、内容、构成和培训方式。职业继续教育的特点和生命力在于它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紧密关联。因此,职业继续教育要深深根植于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充分反映不同职业发展的特点和方向,并从整体上顺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改善和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的客观要求,坚持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计培训类别和内容,以研究职业发展中的问题为重点组织培训活动,以提高职业适应和发展能力为核心考评培训质量。要特别注重知识结构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倡导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体验中进行感悟性、实战性、创造性的学习,强调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精神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4、适应职业人才成长的需要,创新职业继续教育的组织方式。由职业人才共同组成个人会员制协会,是国际通行的做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也正在借鉴国外经验,推动协会组织的建设。这些协会组织经政府委托后,它不仅要承担对取得职业资格人员的注册、管理以及规范职业行为、实行行业自律等工作。同时,具体实施职业继续教育也是协会组织的重要任务:通过杂志、网站、开办培训班、召开学术会议、开展考察活动等方式,不断为会员补充新矢口识、新技能。通过组织专业小组来增加同行业之间的专业交流,相互开拓思路,创新思维。通过组织会员们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来不断提高会员的职业能力水平。这种依托会员制来组织实施继续教育的新方式,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特点和规律,反映了专业人才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愿望和要求,应是职业继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 篇4

1)每天都很热,田中先生一切安好吧。

在研修中心时承蒙多方关照,非常感谢!

来大阪之后已经有1个月了。因为只有我一个人是外国研修生,所以有点寂寞。不过工厂的人都很好,所以即使寂寞我也会努力的。

实习很有意思,但是专业词汇有点难。虽然工厂里的人会详细地给我解释,但是有时还是不懂。遇到不懂的词汇,我就马上记下来,晚上回房间后查词典。你在研修中心送给我的专业词汇词典很有用。

下个月我要去东京,到了东京想和你见个面。如果有空的话一起吃个饭好吗? 请多保重

7月28日

2)1月1日 星期五阴

与田中,高桥一起去了京都的神社。是家很大的古老的神社。人很多,很热闹。有很多穿着和服的女性,很漂亮。田中禾高桥在神社前面的箱子里放了钱,做了各种祈求。然后大家一起又是拍照,又是买土特产的。天气不是很好,不过挺暖和的。回家之后给美国的家人打了电话。大家都很好。

3)我奶奶88岁,身体很好。一个人住。天气好的时候奶奶会去医院看朋友。因为她有许多朋友住在医院。天气不好的时候,奶奶因为脚不好,就不出门了。奶奶来我家时,我给她唱在学校学来的歌。奶奶呢给我讲日本古时候的故事,还给我们做些面包和点心。

奶奶一来,我们家就很热闹。

4)我的兴趣是集邮。在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收到在国外的叔叔寄来的信中有很多珍贵的邮票,所以就喜欢上集邮了。比起日本的珍贵邮票来我更喜欢外国的邮票,但是与日本邮票相比,手头上的外国邮票要少得多。

浙大 现代教育技术离线作业 篇5

姓名: 年级:

号: 学习中心:

—————————————————————————————

一、名词解释

1、技术的含义(第一章)

包括主体技术和客体技术两层含义

2、教育技术的本质(第一章)

主体技术,主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体现在主体操作和改变主体上。

3、AECT94定义(第二章)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有两种翻译方法,两个都正确。

4、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第二章)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对各种恰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进行创造、利用和管理的研究及其合符伦理道德的实践。

5、教学系统设计(第二章)

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

6、信息设计(第二章)

主要指运用有关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传递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呈现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等。它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具体形式的设计。

7、教学策略(第二章)

对选择并安排某一课的事件和活动的详细阐述。

8、学习者特征(第二章)

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经验背景的各个方面的信息

9、开发(第二章)

开发是指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开发范畴的基础是媒体制作。

10、印刷技术(第二章)

主要指通过机械或照相印刷过程制作、发送材料的方法,包括文字、图形和照片等形式的呈示。

11、视听技术(第二章)

通过使用机械或电子设备来制作或发送材料以呈现听觉和视觉信息的方法。

12、整合技术(第二章)

是指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的几种媒体形式的材料的制作和发送的方法。

13、标准参照测量(第二章)

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技术。

14、形成性评价(第二章)

包括收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15、总结性评价(第二章)

包括收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作出利用方面的决策。

16、视听教学(第四章)

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17、个别化教学(第四章)

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可称为因材施教式的教学。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

18、解释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第四章)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把学习看成是某种行为的形成,并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实现。一个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方法,由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二、简答题:

1、教育技术包括那几大范畴?每个范畴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章)主要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等。设计范畴包括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等四个领域。开发范畴可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当然除了这四种外,还存在其它整合媒体。利用范畴包括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管理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领域。评价范畴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第二章)

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是媒体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总称,即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可理解为教学媒体的开发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的基本理论是媒体开发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3、阐释教育技术学是如何形成的?(第四章)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技术学发轫于美国。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前发展:一是视听教学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计算机 辅助教学的形成与发展;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技术学的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三个发展起源不同,但都遵循了“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的发展轨迹并逐步整合为一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

4、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信息加工理论简述(第六章)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学习者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在学习活动中,有许多不同的过程在起作用。信息加工理论阐释了人类如何把信息由输入转换成输出。它是人类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模式。人总是以信息的寻求者、传递者、甚至是信息的形成者的身份出现。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时,也像通讯中的编码和解码一样,必须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转换和加工。

5、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第六章)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十分关注学生高度的思维,注重内在的动机。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记住重要的信息。基本观点(1)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2)任何学科的知识都能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3)要学习好,必须采用发现法。

6、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简述(第六章)

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形式、方法、特征和外部条件。“最优化”就是从某一特定的角度与标准来看,是最佳的方案。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教学是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的标准看发挥最有效,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基本观点:(1)教学是一个系统,应该用系统的观点、方法来考察教学。(2)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3)教学最优化,就是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果。

7、暗示教学的基本原理(第六章)

暗示教学的基本原理就是一方面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包括教师这个最重要的信息源所发出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特别是充分调动和挖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8、教学媒体的功能(第七章)

教学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功能包括(1)传递信息;(2)存储信息;(3)控制过程。

三、问答题

1、请你谈谈你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并结合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实际情况尝试给教育技术下一个定义。(第二章)

2、视觉教育的起源(第四章)

受到夸美纽斯直观教学理论的影响,19世纪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科技的迅猛发展,20世纪初,美国的视觉教育应运而生,主要表现为1922年格拉迪斯 等编著的《满足社区需求的电影》等视觉教育专著和美国教育协会成立视觉教学部。把照相技术、幻灯机和无声电影等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

3、解释“视听与教学传播的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第四章)从整体上看,该模型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说明“视听传播设计”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传播过程的理论,信息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法确定信息运行的起点。因此,在模型中没有明确指出教学传播的起点,是合乎传播学原理的。为了便于讨论,假设在某特定的教学情形下,第一步工作是确定教学目标。其过程为:(1)明确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具体化。(2)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教学内容。(3)进行视听传播设计。视听传播设计是指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所确定的学科内容,把信息、教师、媒体、方法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传播什么”(信息)、“由谁传播”(人员)、“通过什么传播”(媒体)、“如何传播”(方法)和“在哪里传播”(环境)等因素。其中信息的设计以已选定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研究如何用图像和语言文字符号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又考虑到信息的载体---媒体工具选用的因素。(4)把视听传播设计的产物--教学系统投入教学情境中使用。这以过程是:呈现教学内容;学习者接受教材的刺激,作出反应;教师对学习者的反应作出评价。这是发生在教学现场的过程,其中,学习者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是一个内部心理操作过程。在这个环节上,学习理论与传播过程得到了有机结合。(5)对评价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学习评价数据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反馈给视听传播设计者和教师的信息,说明所设计的教学系统在实际教学中试用的效果。通过对反馈信息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能从三个方面改进教学:第一,能够了解教学系统的设计中有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改进;第二,分析的结果可能揭示学习者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反馈分析的结果也可能说明教学目标制定上存在的问题。上述过程反映了现代教学系统设计的思想。要说明的正是视听传播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联系。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六章)

创世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盛行。代表人物为马斯洛、罗杰斯等。主要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罗杰斯是人本主要最重要的影响人物。他的学习理论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浙大光华法学院研究生导师陈林林 篇6

时间:2011-05-11 10:26来源:未知 作者:浙大考研网 点击:

307次

浙大光华法学院研究生导师陈林林 姓名:陈林林

职称:教授 研究领域:

法理学、司法制度与裁判方法

现任职务:

学习工作经历:

1992.9-1996.6,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

2000.9-2005.6,浙江大学(法学博士/硕博直攻)2006.9-2008.6,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

2009.9-2010.8,首尔大学社会科学大学院(访问学者)个人主要成果:

(一)代表性论文

1.论上诉不加刑,《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2.正义科学之道德祭品,《中外法学》,2003年第4期; 3.基于法律原则的裁判,《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4.古典法律解释的合理性取向,《中外法学》2009年第4期;

5.法律方法与法治:基于纳粹司法的一个检讨,《法学家》2010年第5期; 6.在艺术与巫术之间的宪法解释,《政法论坛》2010年第5期。

(二)主要出版物

1.《裁判的进路与方法》(专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解读宪法》(译著,1/2),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3.《英美法中的形式与实质》(译著,2/3),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法律与道德》(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主持课题

1.“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10); 2.“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07); 3.“裁判方法比较研究”,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2006); 4.“裁判的进路与方法”,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06)。所获荣誉:

1.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基础理论类,1/1); 2.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基础理论类,1/1); 3.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007)。担任社会兼职: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编辑

游客浙大草坪涮火锅 篇7

对于游客在草坪上吃火锅的事情,浙江大学保卫处处长陈伟回应称,校卫队发现后劝走了吃火锅的人,接下来要以更大力度,倡导进学校的市民文明游玩和休息。陈伟还说:“浙大是包容开放的,浙大是大家的浙大,我们不会把校园封闭起来,但希望大家文明游校园。”

草坪涮火锅,“煮熟”的是文明

“草坪火锅”散场了,但其背后的尴尬和讨论还远没有终结。近年来,从学校、小区到公共体育场馆,越来越多社会资源面向公众开放,但门打开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以大学而言,很多高校每逢节假日便有外来车辆驶入校园。且不说安全隐患,很多人带着吃的喝的,扎个帐篷,放起风筝,喧嚣声、笑声不绝于耳,学生想躺在草坪上看会儿书根本不可能。并且这些人散去之后,往往垃圾遍地,保洁和学生志愿者们面对众多瓜子壳、纸屑、烟头等常常无语。

对于草坪涮火锅者,我们想对他们说,校园不是你家后花园,想干吗就干吗。春天里出门赏花散心,还能感受一下大学氛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象牙塔”里吃“草坪火锅”显然就极不合适了。浙大不会因此关上开放的大门固然值得点赞,但进入浙大校门的人也必须牢记,不能因自己任性就抛弃了文明。而且扮美和露丑不过一线之隔,玩乐和文明之间,也不过只相隔两个字——分寸。希望更多人严于律己,不要在“自嗨”的同时节操尽碎,败了别人的兴,也成了旁人眼中奇葩的“风景”。

火锅不可涮,大门不可关

草坪上涮火锅被刷屏,就在于其行为实属罕见。或许正因为少见,学校保安也就没能及时上前劝阻。何况,杭州景区内不少草坪是开放的,也有些区域可以搭帐篷并野餐。不排除这家人不知情的可能,非有意冒犯。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 篇8

《幼儿园课程论》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陈蒙蒙 13春 学号: 学习中心: 7*** 温州龙湾

—————————————————————————————

(以下两个作业任选其一)

作业一:试列出你所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表,并从课程实施的三种途径及课程内容五大领域划分等角度,分析你所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的特点。

(7:30~8:00)晨间活动

(8:00~8:30)晨间锻炼

(8:30~8:45)早操

(8:45~9:10)户外活动

(9:10~9:20)晨间谈话、点名、喝牛奶

(9:20~9:40)活动一

(9:40~10:20)区域活动

(10:20~10:45)自主活动二

(10:45~11:00)餐前活动

(11:00~11:40)午餐

(11:40~12:00)户外安静活动

(12:00~14:10)午睡

(14:10~15:10)起床、梳洗、点心

(15:10~15:30)游戏活动三

(15:30~16:00)户外操

(16:00 ~16:30)离园

分析一日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的课程必然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来落实。一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以教学内容分,有自然常识类和社会认识类;以教学组织形式分,有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及个别活动;以活动的空间场合分,有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以获取教育结果的方法分,有教师演示式、传授式教育和幼儿动手操作式、游戏式直接得到经验等。正因为教育活动有不同的分法,教师在制订一日活动计划时必须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观念。

我园的一日活动的特点如下 :

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只给教师提供幼儿在园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和一周活动内容,具体每天的活动内容由教师自主选取,教师甚至可以自行增加或减少具体的教学活动,有主宰一天教育活动的权利。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自由交往活动(自选活动)、早锻炼、生活活动(小便、洗手、喝水、点心等)、集体活动(内容及形式自定)、课间操、各类游戏活动、餐前准备及进餐、午睡、自由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

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每项活动在各年龄段的时间长短由教师按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自行控制。但根据幼儿实际生理基础,大脑兴奋与抑制是有规律的,活动中不管幼儿怎样有兴趣,最多在原来的课时规定上延伸1 0分钟左右为宜。第二,自选活动、早锻炼、课间操、进餐、午睡时间三个年龄段大致统一,在统一中又有各年龄段及幼儿个体的差异。第三,上述集体活动的自主内容、自主形式,由年级组全体成员定时研讨。研讨每周一次,在幼儿午睡时间进行,在大致统一的基础上让教师自选,以保证活动成效和平行班间的教育交流和互补。

⒈一日活动计划的制订在发展幼儿能力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制订的一日计划从晨间开始,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与过程,允许教师针对活动制订文本计划或进行内在思考,但都要有目标意识。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的制订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突出目标性

一日活动安排合适与否,取决于是否有清晰的目标去合理编排各个活动。近年来,在安排一日活动中,我们最大的进步在于注重目标的主导性,一改多年来幼儿教育先选材再制订目标的做法。我们先以课程目标,即幼儿应有哪些发展为依据去寻找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按被选内容的自身特点挖掘教材的教育性,与幼儿发展目标因素结合,写出具体的教学活动目的。由于教学内容是依据大目标中的某一点对应而选,所以内容的编排又要注重目标中的各年龄段要求,体现幼儿发展性和目标间的相关性。

◆注重操作性

幼儿的学习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强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多一些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幼儿可以多方位地认知物体,可以更真

切地知道物体自身的特征和物体间的相互联系。把幼儿在物体操作中建立起来的感情作为其理解人和物之间关系的基础,更符合幼儿自我建构学习的需要。如让小班幼儿帮助食堂理菜来认识青菜:通过对纸盒的拆装感受平面与立体等知识。在对物体的摆弄中了解、发现材料的特点、人与材料的关系,是幼儿感受性学习的最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操作不单指有工具辅助的操弄某种物体,还指幼儿到某一认知环境中去观察感受,有更多的机会亲身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对某物或某认知环境进行感知。

◆体现游戏渗透性

根据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幼儿在2~7岁时处于象征性游戏阶段。随着课程理念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我们认为游戏应该有广义的解释,只要幼儿有自己的动作并借助玩具、材料、空间、伙伴等游戏条件,快乐地以自己的理解和方式表达,就可谓游戏。这时的游戏可能没 有明显的游戏框架或游戏规则,但都有玩的过程。我们认可幼儿的这些游戏,并把它们理解为幼儿期游戏在生活中的渗透性表示。为此,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多次安排幼儿的自选活动(如晨间、区角活动时间、餐后等),配上幼儿自带玩具的要求,提供游戏机会,诱发幼儿想要游戏的动机。游戏渗透性原则重在渗透,游戏内容、形式、过程都可以比较宽松,不必拘泥于严格意义上的规定。但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各种游戏各有侧重。一般来说,小班应注重情节性,中班注重趣味性,大班注重规则性、合作性和竞赛性。◆注意动静交替

首先,动静交替原则表现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一方面体现在早锻炼和自选活动的剥离;另一方面是早操与早锻炼剥离变为课间操。按照惯常的理解,早锻炼和早操在运动量上有强弱之分,时间有长短之别。根据这些差别,结合幼儿体力、情绪、气温的综合因素,我们把清晨留给“早锻炼”,让幼儿参与较强运动量的活动,把上午较热的时间留给“课间操”。

其次,动静交替原则也表现在某一个教育活动中。如为了使一些费时较多、操作性较强的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我们采取切段的方式,即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切段,让幼儿休息片刻以调适情绪。这样既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又能使幼儿及时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感受学习快乐。特别是在操作类活动中,以切段方式体现动静交替的安排,还有利于照顾个别差异,速度慢者可利用段与段间的小憩完成任务,既能消除幼儿间最后的明显差异,也能使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此外,制订一日活动计划还应考虑到多学科的有机组合(即围绕一个内容,尽可能涉及多种学科开展主题活动)、采取内容补充的形式弥补下午教育时间较短的不足等。

总之,一日活动在对各项原则具体体现的过程中,目标是最主要的,明确幼儿发展的目标,以目标为依据,才能寻找和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然后再据内容的特点综合考虑上述编排原则,组织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各种教学活动。

2、一日活动计划的实施策略

◆把活动当课上,把课当游戏做

根据我们的课程观,把幼儿的一日活动当课上,保留了教师原有的重视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也就是保留教师对活动的认真态度和负责意识,并试图把它迁移到各类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以保证各种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有意识性。我们认为,制订计划和活动过程中的随机教育并不矛盾,关键是教师自身的观念和教育智慧。把课当游戏做主要是考虑幼儿的需要,即幼儿学习的特点,让他们在宽松自如、活泼有趣、不知不觉中获得进步。

◆两位教师同时进班

为了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效实施,我们安排两位教师同时进班。两位教师在一日中有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之分,主配班角色隔日轮流。主班教师主要负责一日各类活动的计划制订、组织与领导、完成好相应的教育任务,使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合理,活动内容丰富,活动状态愉快。配班教师并非被动地受支配,更不是随行管理纪律的“民警”,而是主班教师的助手,其主要责任是观察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需要,及时地参与对幼儿的引导、支持,甚至是直接帮助解决困难。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主、配班教师间并没有多大区别。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 篇9

四、复试形式

1.笔试:

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法学)、直博:法理学和民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笔试。2.面试:

(1)外语面试(口语)。(2)专业面试。

五、资格复审及录取

1.法学院各专业根据申请人参加推免选拔的综合成绩,降序排列,依次逐步初取,直至该专业推免计划额满为止。

2.综合成绩中,笔试占60%;面试占40%。面试成绩不合格的,不予录取

3.学院在复试后,在网上对所有复试通过的考生发出“待录取”通知,考生须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网上完成“待录取”确认。

4.本光华法学院国际夏令营中学术能力测试为A等的学生,若获得所在学校推荐资格的,原则上予以直接接收,具体操作方法及时间安排与本院保送生一致。上述同学在我校“免试申请网报系统”报名完成并取得本校推免资格后,请于9月28日直接在中国研招网“推免服务系统”报名,并按照要求在9月28日17点前完成接受并确认复试及确认“待录取”等环节的网上操作。

/tm)填写报考志愿,网上完成接收并确认学院(系)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等环节。

四、浙大光华法学院保研夏令营(启道浙大保研辅导班)

各境内外高校法科学子: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将于2017年暑期继续举办第十届浙江大学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17年保研夏令营的宗旨在于为国际法科青年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加强各高校法科学生、法律学者的学术交流。在夏令营中,来自各国、各地法科大学生之间能充分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展示自身价值和风采,增长见闻,开拓视野,进而增进全球法科青年学生间的友谊,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同学对中国内地法律制度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国际法科青年学生的交流与成长。

第十届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举办时间为2017年7月4日至7月8日(暂定),地点在风景秀丽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中国浙江杭州)。本届夏令营面向境外高校招收营员20人左右(港澳台、美国等相关高校),面向境内高校法学院招收40人左右。届时来自境内外各知名

法学院系的优秀学生将齐聚杭城。夏令营将邀请著名法学家、实务界精英莅临营地亲自指导,并开展学术沙龙、案例研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将组织营员参观世界文化遗产西湖等杭州著名人文、自然景观。营员结业后,将获得第十届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活动结业证书。

在夏令营活动中,我院将安排境内营员学术能力测评,作为2018年光华法学院免试研究生选拔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第十届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申请工作即日开始,我们诚邀优秀的你报名参加本届夏令营。

申请条件、材料、程序

一、申请条件

1.有社会责任感和公义精神;2.热爱法律专业,有志于从事法律职业;3.境内高校同学要求:985、211或五大政法类院校法学院校本科三年级(三年级升四年级)学生,成绩优异,专业排名不低于本专业前30%;境外高校法科生,不限年级;4.熟练掌握英语,并至少满足以下任一项条件:托福不低于80分、雅思不低于5.5分,或六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60分;5.综合能力强,全面发展,或者具有特殊成就或才能。

二、申请材料

1.夏令营报名表(请标注贵校放假时间、身份证号码);2.本科成绩单和专业成绩排名证明(由教务部门或学院盖章证明);3.相关证明材料(如已发表论文、所获奖励证书复印件等);4.近期五寸生活照一张;5.其他推荐材料。

三、申请程序

申请人可从光华法学院网站(,并请在标题中注明“夏令营报名:××学校×××(姓名)”。

邮寄材料请在信封上注明“第十届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字样。经组委会审核后,录取名单将于2017年5月中旬在光华法学院网站上公布,请留意查询。

浙大继续教育学院 篇10

摘要:本文根据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独特优势,从西藏人力资源的现状出发,客观分析了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改善西藏人才总量、学历、素质、结构、布局等等状况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西藏发展继续教育现实必要性。

关键词:继续教育;基本特征;人力资源;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继续教育作为21世纪新的教育形式,现已成为了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优化智能结构、提高智能素质、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挖掘人的潜能、激励人才不断显值和升值、开发人的精神动力、促使人才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事业产生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继续教育的特征

各类教育都有自己的特征,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有:

第一,从教育对象看,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是脱离了正规教育系统的社会各类从业人员,从学习者学习的年龄来看,是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其学历教育以培养高升专、高升本、专升本应用型人才为主,非学历教育以培养职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为主。

第二,从教育模式看,继续教育是面授教育、远程教育、面授和远程结合的模式,既可以克服作为传统教育的面授教育的固有弊端,又可以发挥远程教育的开放式优势,是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结合与互补。学习与职业、教育与本行紧密结合是继续教育的优点之一。传统教育的弊端往往在于面授教育与远程教育二者之间脱节,不能很好的做到所学知识和业务知识的统一。

第三,从教育内容看,学习者不仅要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学专业,还要学政治,选择实行既有业务知识的教育内容,又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既有选择学习学历教育的多科专业,又有可以选择学习非学历的单科职业技能等。通过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的学习,使学习者实现职业技能和思想政治水平的双向提升。

第四,从学习的时空看,在时间上,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实际,灵活选择入学时间,适时调整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既有业余的,又有脱产、半脱产的;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在空间上,继续教育包括远程教育,具有开放式的远程教育优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是准分离的,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现代传媒进行教与学,师生在空间上相互分离。

第五,从教学手段看,继续教育可以使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手段综合交叉使用,既可以通过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突出学习的直观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便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其教学手段的先进行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信息的较快传递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

三、继续教育有利于改善西藏的人才资源现状

我国的继续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西藏继续教育尚未全面起步,这与全国继续教育的步伐显得不协调。较其它省区,西藏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发展滞后、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少数民族边远省区,在现有教育力量与全区各族群众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普遍需求相矛盾的情况下,要实现西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全面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教育奋斗目标——造就数亿计的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仅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紧密结合西藏地区实际情况,拓宽多种形式的办学路子,才能走出适合西藏特点的教育发展模式,才能为全区跨越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从继续教育的基本特征看,由于其具有传统教育无法具有的潜在优势,这种优势与改变西藏人才状况的现实不谋而和。选择并发展继续教育,不失为适合西藏发展人才战略的一条现实、经济的人才培养途径。

(一)继续教育的开放式教育模式能在短期内解决西藏人才总量短缺的现实问题

继续教育可以克服过去的“围墙教育”的局限,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和网络技术,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受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班级授课制等制约因素小,可以使人才数量成倍增长。

西藏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从全区看,各类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人才总量与全国相比差距很大。据调查,每10万人中接受高中程度教育的人数为3395人,而全国为11146人,接受各种教育程度的人数占总人口的41.5%,而全国为82.5%。同时,西藏人才先天不足,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基本上依靠内地及全国的人才支援作为支撑,缺乏本土化的人才队伍。西藏人才总量严重不足,这将直接制约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如果人才短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使西藏和全国的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面对这一现实,西藏若要依靠现有的传统教育解决人才缺乏问题,无论是在发展教育的物质条件上,还是在人才发展的培养速度上存在着较大困难。由于继续教育能最大限度的扩大办学规模和人才数量,所以决定了西藏适合继续教育。

(二)继续教育对象的特定性能够解决西藏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继续教育主要是培养学历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和非学历教育的实用型人才,教育对象应是成人,其定位应是成人教育、远程教育。

西藏的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整体偏低。首先,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步太晚(20世纪60年代末),基本上是以语言文化学习和短期培训为主的基础上缓慢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长期以专科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前,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以专科学历教育为主,而成人高等教育一直仍以专科教育为主)。其次,由于西藏特殊地理条件的限制,区内人员到内地求学深造的人为数不多,即使区内外高校招生人数现在有所扩大,但长期以来,由于西藏经济发展滞后,基础教育薄弱(高中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3.4%,初中文化程度占6.1%,小学文化程度占30.6%,三项数据均不及全国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平均数的1/3),导致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和农牧民子女无力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西藏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教育整体偏低这一严峻事实,这与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显得极不适应,如果以西藏现有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式和力量来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在发展现有高等教育同时,发挥继续教育尤其在培养专升本、高升专、高升本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对提高西藏从业人员学历层次的现实作用,找准继续教育目的与学历层次偏低的结合点,适时发展继续教育,已成为西藏改善人才不利状况的有识之举。

(三)继续教育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时空优势能够合理调整西藏的人才结构

与传统教育相比,继续教育具有专业设置齐全、教学信息广泛、课程设计合理、师资力量强等特点。以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为例,在继续教育高度发展的条件下,由于继续教育的远程化、网络化的教学形式,它又是一个集省内外、国内外高校专业的学科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需要,即可选择国内某高校的专业进行学习,也可选择国外某高校的专业进行学习,还可选择多科专业进行学习。由于继续教育是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结构的调整起促进作用。

从西藏的人才结构看,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维护西藏稳定出发,以语言、历史、政治等专业的文史类人才较多。而经济建设的各类科技类并新型专业的开发力度非常不够,缺乏法律、经济、管理、师范、计算机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全区目前仅有6所高校,共60多个专业,而且许多专业已严重老化,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第二,在区各企业单位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大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即便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其专业知识已经陈旧。西藏地区目前高等教育专业门类的单一,决定了不能较快的解决人才结构的不合理,而继续教育教育内容的全新特点,可实现与名校名师、先进理念等的教学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人才匮乏、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等问题,在相当程度上能拓宽人才的专业知识面、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继续教育注重实现职业技能和思想政治水平的双向提升,这对于培养平安西藏、和谐西藏所需要的政治可靠、技术娴熟的专业人才十分有益。

(四)继续教育对象的特定性和教育模式的特殊性有利于提高西藏的人才素质

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主体首先是成人,其教学方式是网络教育,其教育对象和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等同于传统成人高等教育:第一,由于继续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育对象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教育对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基础,选择并接受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量,学生就像随时走进“超市”,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购自己喜欢、需要的不同量、不同质的“商品”。继续教育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方式下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同步发展的弊端,能有效地杜绝人才质量的层次不齐。第二,继续教育从本行业、本职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和确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能够把培养、训练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使教育活动对于职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一致性,使学习者的专业化程度更高,专业性更强,从而较好地消除了传统教育存在的教育与就业、学习与使用相分离的弊病及学用相悖的现象。由于学生所学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素质可以同时在理论学习中得到提高,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

西藏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强。第一,在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靠以往工作经验从事本职工作的人数较多,这些人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便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其所学专业和职业不对口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人在自身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制约下很难提高自身素质。第二,西藏高等教育由于发展时间短,加上体制不健全、信息相对闭塞等原因,使计划体制下传统教育的弊端凸显。而继续教育对象和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实践能力,有助于西藏“学习型社会”的快速形成。因此,发展继续教育对西藏人才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五)继续教育教学手段的先进性能够直接从微观上解决西藏人才分布的不均衡问题

继续教育借助现代传媒、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由于其教学形式的远程化和学习形式的网络化,使人才培养在究竟上不受地域的限制。

从西藏人才的分布状况看,由于各地区地理、交通、社会环境、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人才的分布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地理、交通、社会环境、发展基础条件优越的拉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比较集中、齐全、量大。而地理、交通、社会环境、发展基础条件相对恶劣的阿里地区,不仅相当缺乏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而且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为主)。由此看出,人才分布的不均衡,导致西藏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同时,。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较小,很难在很短期内培养大批留得下、用得上的本地人才,而且各地区人才分布仅靠政府宏观调控,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分布的不均衡问题。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在究竟上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各地方的人才发展同步进行。所以,要改变西藏人才布局的不均衡现状,有必要选择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四、结语

上一篇:大体积砼温控措施下一篇:自编的童话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