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织教学设计(精选9篇)
山东科技版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风筝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风筝作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风筝发展到今天 ,时代又赋予它崭新的内容。“北京风筝节”、“潍坊国际风筝节”表明 ,风筝几乎成了和平的使者 ,自由的象征 ,它联结着友谊 ,寄寓了人类的美好理想 ,成为现实生活史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风筝比较熟悉,无论是哪一个孩子,让他说一说自己见过或了解的风筝灯,他都能够说出很多,有了这些感性的材料和丰富的生活基础,再来探讨这个话题,学生会有较强的兴趣和获得知识的欲望,部分学生能主动的在课下搜集资料,有一定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能力。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预计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学习其造型特点及制作方法。2.能设计制作一件体现风筝特点的作品。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本课重难点:
重点:风筝的种类特点及设计方法。
难点:风筝的创意及制作方法。
三、教学策略
教法建议:实践法教学。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建议: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师生准备材料: 细竹条(不要太老的,容易折断,七八成的成竹,根据风筝的大小而定)、熟宣纸(糊面)、煤油灯(竹条折弯要在需要弯的地方烤)、包棉线(绑扎子架子)、502胶(粘架子,主要是粘风筝面)、铅笔(打画稿)、颜料(广告色,可以覆盖)、毛笔(大,小几白云及衣纹笔).五、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
好的活动方案实施起来要得心应手,引导学生从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建议: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同学们,我们来听首古诗,诗中所说的纸鸢指的是什么? 2.谁来说说风筝的来历,制作方法。3.出示课题《风筝的制作》
(二)学习与探究(10分钟)
学习指导语:
1.上节课,我们了解风筝的来历及演变过程,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是吉祥物,它的发展都与各地民间习俗联系在一起。每年农历立春之前,谷雨之后,各家到野外放飞风筝,然后切断引线,任其自由飞翔,意欲驱邪保平安。
2.风筝的制作
(1)教师展示课前制作的两个风筝及蝴蝶风筝骨架。(2)了解风筝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3)利用课件演示沙燕风筝的扎制过程。教师展示风筝的同时,请学生观察说出扎风筝的特点:左右对称,及八角风筝的扎制方法。
学生边听教师讲解,边看教师演示,明确制作过程。知道沙燕风筝扎制的步骤及如何保证左右对称,感悟制作技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本掌握了扎沙燕风筝的方法后,迁移发散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一个为中国祈福、为四川雅安祈福的风筝。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
学习指导语: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风筝的结构和制作方法的内容,结合刚才的演示,同学们亲手制作风筝,看谁制作的风筝漂亮,能够飞上天。
学生制作
1.提出任务:请同学们二人组成小组合作做风筝扎、糊、绘(装饰)。2.制作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2)扎骨架时要注意哪些?(绑线要匀称,绑结实。)
(3)做风筝面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四边要留有余地。)
(4)固定骨架和风筝面要注意哪些地方?(糨糊不能涂得太厚。)
3.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制作技巧。
(四)展示交流,评价总结(5分钟)1.学生展示合作的风筝。
2.大家畅谈做风筝的收获与感想。学生谈创作意图,最后评出扎的优秀的风筝(精巧奖、创意奖、佳作奖)。
师生共同总结:风筝骨架要对称,风筝面料应完整、粘牢,装提线找准重心,绘色彩宣鲜艳,对比要强烈,色块面要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美、评析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3.说说你还能创造设计出哪些样式的风筝?
(五)课后延伸(5分钟)
1.通过上网、书籍收集有关风筝图片,了解更多类型风筝的制作知识。2.制作精美的风筝到户外放风筝为中国祈福,或者把同学们制作的风筝一起进行义卖,为四川雅安灾区筹款。板书设计:
风筝制作
一、制作步骤: 1.骨架绑扎 2.裱糊 3.图案的描绘
二、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2)扎骨架时要注意绑线要匀称,绑结实。
(3)做风筝面时要注意四边要留有余地。
多数教师缺少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 且不分难点、重点。一学期下来, 只满足于作文练习的次数, 根本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提高。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重行文、轻过程, 重讲评、轻操作。作文批改方式单一, 没有采取一些适应实际的批改方式, 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作文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任务, 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大检查而不得不要求学生写作文, 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得不写作文。可以想象, 以这样的态度写作, 作文训练的要求一定不能落到实处。那么针对以上误区如何改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作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如果教师自身作文水准不够、写作无法, 那么就会误人子弟。因此, 教师必须刻苦努力, 不断地读书、思考、写作。教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 对学生的帮助就越大。教师可以把自己写的散文、日记、书信、教研文章读给学生听, 与学生交流写作过程中的思考、体会、甘苦。在作文课上教师要与学生同题作文, 完成作文后讲解自己的审题与立意、选材与构思、布局与谋篇, 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悟出写作的方法。
教师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在教学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角色定位直接反映教师对教学的整体认识。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引导者、交流者, 而不是指令者、权威者。学生才是教学主体, 教师只起辅助作用,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综合语言表达过程。作文教学应该是师生间的对话, 是以实现人格对等的灵魂交融及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心智启迪, 教学目标是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二、要求学生真正感受生活
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 作文写作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作要源于生活, 没有生活的创作是无味的, 更是无趣的。纵观历代闻名的作家无不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 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要注重培养他们感受生活的能力, 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作文训练对培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作文的能力很有效, 从应试这个角度讲, 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子, 但学生在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始终是被动的, 思想受到限制, 思维受到限制, 所以很难出现佳作。而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所以,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 尤其要侧重课外作文训练, 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 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 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 从生活中找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参观、采访、野游、调查等多种课外活动,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 开阔他们的视野, 使他们深入接触社会实际, 掌握更多的素材, 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 以敏感的心、细微的洞察力发现生活中的每一微小变化, 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 而这些在课内作文中均不能一一涉及。文章是心灵的产物, 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 这样既能使学生积累丰富写作内容, 丰富他们的生活, 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 学生的课外习作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 内容更充实。
三、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 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
必须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考试作文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看结果, 平时作文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 又怎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 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当然, 我们所说的学生作文的自由, 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 而是努力给他们以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自由, 他们不愿意写的不逼着他们写。更多的时候, 教师只需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 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文字堆砌”。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 就必须允许他张扬个性、表现自我。
四、注重锤炼作文语言, 打造作文亮点
通常写作语言不外乎以巧用修辞手法、妙用古典诗词或引用警句等方式增添语言亮色、展现文化内涵, 我们的文章不一定非得用上以上所有的润色方法, 能用上两种已实属不易, 当然, 能用时坚决“当仁不让”、“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反对“唯文采”的倾向, 为了文采而文采, 不顾文章的思想和题材实际, 只注重语言的漂亮外壳, 结果往往是空洞无物、华而不实。根据作文的题材、主旨, 恰到好处、不留斧迹、自然而然、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一篇佳作。
五、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改变教师评改中的“家长制”行为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师单一评改方式由于教师水平的制约、情感定势的影响、情境因素的困扰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导致作文评改产生偏差。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辛苦, 大家苦多甘少, 却收效甚微。如何变苦为乐, 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其实可以改变教师在评改中的“家长制”的行为, 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唱配角,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某种角度而言,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写出的批语、发表的看法, 较之教师所做的, 更有启发性、激励性, 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 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 才能把文章写好。”
一、结构固化,缺少见解与联结
结构固化,是指学生经过一年或者多年的训练后形成的只重外在形式的套路化结构。“一个观点,两三个例子,一个结尾”这样的模式就是明证。或者把文章单纯地写成一种“告诉式”的文章,通篇“公理、定理、大道理”。殊不知,阅卷者更想看學生思维的发散,能结合时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哪怕是稚嫩的。
二、结构散乱,缺少过渡与呼应
结构散乱,是指文章的整體思路安排缺乏逻辑性,思路不清,层次不明,踩着西瓜皮,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结构散乱,缺少恰当的过渡和呼应,整篇文章就像是“例子”开会。
纵观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本着从深化文章、可操作性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要想文章结构在规范的基础上灵动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自己的写作意识。
1.巧妙过渡,上下贯通
要想把道理说深说透,往往需要旁征博引,使用众多素材,运用论证这条逻辑纽带,把它们有机串联在一起。行文时要特别注意各素材之间的过渡,不能是素材的简单罗列或盲目叠加。为了防止出现结构上的“断层”,我们需要在素材与素材之间、段与段之间安插恰当的过渡,使上下文无缝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过渡性文字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不在乎长短,关键在于能真正起到承上启下、自然贯通的作用。如2015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扎根在土里,亦游走入天际》,文章开头先告诉我们能改变什么和不能改变什么。紧接着有这样的过渡段:
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美丽,也为我们设下很多禁限。自然规律固不可变,但犹如大树能令种子替自己走遍各地一般,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走出局限,甚至如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一般,收获许多意外的惊喜。
接着,文章就引入闵子骞的事例:
先秦时有闵子骞,无法改变拥有刻薄继母的事实,他没有抱怨,而时刻以自己的善心感化继母,不仅继母改变了以往的态度而善待子骞,子骞也通过自己的孝行感动了乡里。魏晋有囊萤映雪,家贫境苦虽不可选,但通过努力也能改变人生命运。
正因为有中间的过渡性文字,作者在明确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用一个比喻顺畅地从事物推及到人,很自然地引出下文所用的闵子骞事例。
2.合理联结,增强实效
高考作文虽然目的性很强,但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功能。所以,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联系实际,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对于议论文来讲,在论述了“为什么”之后,务必联系实际,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联系实际,即结合生活现象展开分析论证。要选取生活中的时新素材或经典素材,对文章主旨作纵深挖掘,使文章与现实生活紧密对接,体现出针对性、实效性,这才是为文的最终目的。不可忽视的是,考场作文大多缺少“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导致结构不完整,严重影响得分。
“联结”的方向有很多,或个人,或集体,或社会;或古代,或现代,或当代:或中国,或外国;或自然景观,或人类社会。要纵横驰骋,多角度、多侧面地展开阐述。如:2015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探究:路漫巧求索》,行文则在对比中展开,先是展现孩子与父亲言行的对比,充分肯定了孩子的探究与实践精神;再拿先人乐于探索的故事与我们在成长中逐渐削弱探索精神的经历对比,指出孩子积极探索思维与行为的难能可贵。紧接着联结到国外的教育。如下文:
我们都在谈外国教育优越之处。诚然,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探索的精神的确比如今中国大行其道的应试教育要强。我们盛产金牌选手,却难产诺贝尔巨匠。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应试教育当道的教育能反射出如今社会功利、僵化的思想欲求。但是,时代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进步。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虽举步维艰,但也令人欣喜:国家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实践探索,这可能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风向标。
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
作者把外国教育与国内教育进行对比,深度揭示出国内素质教育滞后的历史原因和传统根由:这样一来,论证有了拓展,结构增加宽度,观点就更加明确而有力了。所以,最后水到渠成回扣到“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的论述主旨上来。
3.首尾呼应,完美作文
所谓首尾呼应,就是前者呼后者应,首尾圆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互相关照,前面讲的内容,后面要有相应的交代。好的文章总是善于在开头、结尾上匠心独运,二者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一个完美的“同心圆”。
首尾呼应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重述开头法,即在结尾处重述开篇的语句,形成回环:变换句式法,即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以避免单调乏味;一问一答法,即开头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结尾回答问题,点明主旨。如2015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的开头和结尾: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为内外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乍一看这两段文字并不是完全一致,却都是紧紧围绕“以作品论英雄”这一主旨,首尾照应,重申强调,明确有力,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此,我们在作文时不能轻视也不能将结构简单模式化,要关注作文的“层次性”“合理化”问题,力求写出结构规范、灵动不乏深度的文章。
(编辑:于智博)
这节课我认为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快乐的美术课。整个课设计是以学生模拟四家餐馆比赛的形式参与活动,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美术课。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装扮成厨师这一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展开愉快的学习活动,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菜肴,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层层诱导深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本课教学中用到的橡皮泥是学生喜欢并熟悉的,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学生进行创作时,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
反思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还不够,特别是在描述一件事物或评价一件作品时,不会运用美术的语言去表达。而我也没能及时对学生的表述进行适当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 刘莉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 劳动技术学科(以下简称劳技学科)与中高考学科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再加上劳技学科是一门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性基础学科,这就难免会导致模仿与动手实践等机械性的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而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摆在每位劳技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尤其对于劳技这门主要以动手实践操作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学科来说,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导入环节设计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并将其保持到教学过程结束,能否让学生在兴趣的诱导下自觉地、主动地和愉快地学习。那么如何以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氛围中呢?我尝试在导入环节采用了创设情境巧-立意诱导法,下面结合《巧手扮靓“我”的家》教学片断来介绍一下情境导入的具体实施过程。
上课开始„„ 情境1: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并感受这段音乐,想象一下它会在你们的脑海会形成怎样的画面。(运用音乐情境设疑,诱发学生兴趣。)音乐播放中„„
教师:请大家先不要睁开眼睛,(教师巡视教室,对眯着眼睛好奇心较重的学生运用夸张肢体语言进行纠正,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大家都做得非常好!下面我请同学们来描绘一下你脑海中的那幅画面?
学生1:森林的早晨,清新的空气,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在身上„„。学生2:夏天的花园,花都开了,五颜六色的很好看„„。教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相信大家如果没有真实生活体验,是描绘不出这些美丽的画面的。好,下面老师也描绘一下自己脑海中的美丽画面,不过不是用语言,而是用照片,拍摄于我们家的照片(语气强调“家”,学生兴趣被点燃,有的学生眼睛已经悄悄的睁开都想知道老师的家是什么样子。)
此时教师借助大屏幕展示繁花似锦的校园照片,同时全体学生睁开眼睛,很多学生纷纷质疑老师这是校园,而不是老师的家。
教师:刚才,我可没有说是“我”的家,而是说“我们”的家,一年中我们有一多半的时间在这里工作、学习和娱乐,学校不就是老师和你们共同的家吗?(学生们纷纷表示赞同),下面就让老师带领你们来浏览一下我们的家吧!
伴随欢快悠扬的圆舞曲,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校园照片,与此同时用设问法来让学生们表达出对校园风景的感受—美。
情境1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学校既是“家”这一观点产生认同感,诱发他们情感,让他们能用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同时也为后面环节设置埋下伏笔。情境2 正在学生沉醉美妙音乐和校园美景时,教师突然将屏幕转切至黑屏,音乐随之停止,课堂中出现骚动,学生们纷纷向教师投来狐疑的目光,等待教师解释。
此情境设计的目的是制造悬念,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并为后面情境设置做好心理铺垫。
情境3:
教师:校园不仅是你我的家,它也是二南开全体师生的“家”,而对于我们八年9班同学来说,只属于我们的家是哪呢? 学生:教室,我们的教室!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可以这样说,校园是我们二南开全体师生的“家”,八年9班教室就是我们班全体同学的“家”,那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教室,相比于校园,我们这个“家”美不美呢?(教师同时展示校园的美景图片和没经妆扮教室照片,两者形成极大反差。)
学生(异口同声):我们的“家”不美。
教师:我们的“家”不美,作为这个家的主人,我们该怎么办呢?(此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发产生改变教室面貌迫切心理)学生们纷纷发言,提出要装饰布置教室。
教师又问:那我们怎样装扮我们的“家”呀?(以装扮教室的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为后面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1:做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再摆一些花草作装饰,还能净化空气。学生2:在墙上挂一些装饰画或是写有名人名言的书法条幅。
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对学生想法进行小结,(教师的赞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展示彩泥插花教具,指出这就是自己装扮教室的方法,同时屏幕出现本课课题《巧手扮靓我的“家” ——彩泥插花艺术》
情境3通过设置校园美景与没有任何装扮的教室在视觉上的巨大反差,充分调动本班学生想装扮自己教室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为后面教师示范插花步骤和学生模仿操作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开端。教学反思:
《巧手扮靓我的“家”-彩泥插花艺术》是对天津市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七年级全一册中的《花卉工艺》的延伸与扩展。教学内容是以彩泥花卉和器皿为基本素材,引导学生运用插花基本技能方法插制作品来装扮学生的第二个家——教室。整个教学活动,以巧手扮靓我的“家”这一基本线索的引导下,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巧设3个连环相扣的情境进行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插花基本操作方法演示和教具展示,教师引导并启发学生分析其形式种类的异同点和制作法方法,使学生知觉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以作品竞赛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投入到操作实践和动脑的积极思维中,这样既教会他们基本劳动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然,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还有些不足之处。在制定作品评价标准中,偏重于插花造型及色彩美感而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有一定的忽
一、亲切谈话,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猜猜看赵老师有什么爱好?看看赵老师的身材,我呀最喜欢研究吃了,特别是吃饺子,俗话说得好“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所以赵老师的身体棒棒的。你们喜欢吃饺子吗?饺子呀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爱吃饺子的人可多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巧手包饺子。(贴)
二、合作探究,动手操作
(一)联系生活,回顾包饺子的步骤
要想吃上香喷喷的饺子需要怎么去做呢?谁能按顺序说一说包饺子有哪些步骤呢?生:和面、调馅、擀皮、包饺子、煮饺子。(学生回答的同时老师贴板书。)
师:是的,想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饺子需要(师指板书生读)和面、调馅、擀皮、包饺子和煮饺子。这节课咱们就重点练习擀皮、包饺子和煮饺子。--当然还有吃饺子了。
(二)巧手来擀皮
1.学生尝试擀面皮,发现问题。
师:接下来,让我们伸出巧手来擀皮!看,老师帮大家准备了这样的面!(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彩面)这些彩面是老师用不同颜色的蔬菜汁和面做成的,猜一猜,绿色的用了? 生:蔬菜汁。
师:是的,老师用了菠菜汁。黄色的呢?一起说!生:胡萝卜汁。
师:和老师心有灵犀。紫色的呢? 生:紫甘蓝、紫薯。师:这两种都可以,老师用了紫甘蓝这种蔬菜。这些彩面呀不仅颜色漂亮而且营养更丰富。老师已经把大面团做成小面剂,压圆放在 托盘中了,看一看。大家课前已经把手洗干净了,(学生观察)还等什么?拿起一个面剂试着擀面皮吧。学生尝试擀面皮
师:站起来擀皮比较舒服,你们可以站起来试一试。
师:面皮擀得怎么样了,孩子们,说说看,(生动作停)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了?生1:面皮太粘了。师:谁有好办法呢?生:撒点面粉。师:她告诉大家擀面皮前要撒适量面粉。谁还有问题? 生3:面皮擀不圆、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
2.教师示范擀皮,师生共同总结出擀皮要领。
师:这可能是用力不均匀的原因。老师还发现有的同学用两手滚动擀面杖擀面皮,这样也能擀出面皮,不过速度有点慢,老师有一种方法能把面皮擀得又快又好,想不想学? 生:想!
师:那你们可要仔细看啦:擀面皮需要双手配合,习惯上我们左手拿面饼,右手掌心滚动擀面杖的一侧,用另一侧压面皮。压面皮时要注意用力由大到小,这样擀出的面皮中间厚边缘薄。注意:擀面杖向上推时压面皮,向下撤时转面皮,像这样 推压、撤转;反复几次一个圆圆的面皮就擀好了。(实物投影演示擀面皮)
师:请你摸一摸老师擀的面皮,中间?边缘? 生:中间厚边缘薄。
师:用这样的面皮包出的饺子肚子才不容易破。所以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双手配合要协调,用力由大到小,一手擀来一手转。(贴)推压、撤转 同学们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3.学生再次练习擀皮,互相评价。
师:来,给你们点时间,自己再来练习擀面皮。学:练习师:巡视指导。师:请小面点师们停下来,擀面杖放入工具盒。看这位同学擀的面皮,第一次擀的,第二次擀的,有什么不同?(展示进步大的同学两次擀的面皮)生:第一次擀得不圆,第二次擀得圆了。师:进步大不大?生齐:大!
师:有进步就是成功!你们擀得面皮都有进步吗?来小组内互相评一评。
(三)巧手包饺子 1.初步体验包饺子
师:现代人提倡素食健康,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韭菜)馅。(展示给学生看)同学们谁在家包过饺子,谁自告奋勇,到前面来包饺子给大家看?请你拿面皮上来。你能边包边解说吗?
生:把面皮放在手中,用勺子挖不多不少的馅放在皮子中间,这样两手捏,如果捏得不紧,就从一边一点一点捏到另一边。这样饺子就包好了。
师:从他的动作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他把饺子捏的很紧。师:是的,捏紧饺子很重要,想想捏不紧的饺子下了锅会怎么样? 生:破了。露馅了。师:我们就吃不到美味的饺子了。师:这位同学用了两种方法捏饺子,一种是用双手十指一捏,另一种是从一边捏到另一边,这两种方法都能把饺子捏紧。那放多少馅合适呢?
生:不多不少。师:是的,通过这位同学包饺子老师发现:当对折起来的面皮能轻松的捏在一起,肚子还鼓鼓的,说明馅量正合适。这位同学包的饺子好不好?生:齐:好!
师:谢谢这位心灵手巧的小面点师。那包好一个饺子要做到什么呢?
师:包好一个饺子呀需要做到:捏合紧实、放馅适量。(贴)(课件出示要领)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包饺子?生:想。
师:听老师要求:如果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包好的饺 子还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动手包饺子吧。生小组内合作包饺子。师巡视指导。
师:过年的时候呀人们习惯把饺子排成圆形,寓意把福气圈起来,你们想把饺子排成什么形状呢?可以边包边排边设计。
生:老师,饺子皮捏不上。师:谁来帮她看看是什么原因?要怎么办?
生:馅放多了,拨出一点再捏。老师你看我包得好不好? 师:不错,让其他同学看看,评价评价。2.老师示范包花式饺子,学生尝试包创意饺子。
师:小面点师们,停下手中的活,大家都能包出成功的饺子了。看到你们热火朝天地包饺子,老师也想露一手!哎,可要仔细看啦,优秀面点师的功夫可不轻意外露的约!边包花式饺子边解说(实物投影):迅速擀好面皮,放入适量馅,注意,老师要捏饺子了!(用绿色面皮包,两边捏辙)看,这个饺子像什么?
生:树叶。师:树叶饺!还像什么? 生:刺猬、小船。师:刺猬饺、小船饺。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给老师的饺子取了这么多好听的名字。(生掌声)师:谢谢鼓励,老师还想包一个饺子。看,这是个普通的饺子,稍微变一变,创意就实现!(师包元宝饺,把两边的面皮捏到中间。)这里还有呢!看!(端出事先包好的花式饺子)送给你们看一看。
师:老师包的饺子漂亮吗?还有更漂亮的呢!(配乐欣赏花式饺子)
生:哇„„ 师:在面点师的巧手创意下,饺子变成了艺术品。你们想不想包出与众不同的饺子?生:想!
师:那就展开想象,伸出 巧手,试着包一个创意饺子。还可以像老师一样给饺子取个好听的 名字。开始吧!生:动手包饺子,师巡视指导,选出两个优秀作品展出。师:同学们的创意饺子都包好了,停下来。这两位同学的饺子创意十足,咱们一起来欣赏。这是谁包的请你来介绍介绍吧!。
生:我包的饺子是太阳饺,希望同学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健康成长。师:说得多好啊,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生:我包的饺子是天鹅饺。
师:同学们看像不像?真是惟妙惟肖。感谢两位同学。同学们包的饺子也非常好,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请组长把你们组的饺子端到前面来。
3.展示、评价成果。(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同伴包饺子的质量,以及小组合作排列等方面。)4组组一起上来,欣赏完个人再组欣赏。
师:这是一组包的饺子,他们包的饺子捏合紧实、肚子鼓鼓的,馅量合适,排列的也很整齐,真不错!谁来说说二组包的饺子怎么样?
生:他们组包的饺子捏得很紧,摆放很有特点。师:摆得像个什么?
生:笑脸。师:二组同学为什么要把饺子摆成笑脸形状,谁来说一说?
生:我们组包饺子的时候都很开心,所以摆成笑脸,也希望大家吃到我们包的饺子能开心。
师:二组真是充满正能量的团体!再看三组包的饺子,谁来评价? 生:三组包的花式饺子很特别,捏合很紧,放的馅正合适。师:是的,看四组包的饺子好不好? 生:好!
(四)开开心心煮饺子
1.了解煮饺子的窍门。学生分工收拾物品。
师:经过自己努力劳动包出了这么多饺子想不想吃呀?那咱们就开开心心煮饺子!因时间关系,老师事先烧了水。我想请一位煮饺子 高手来帮忙,谁在家经常煮饺子?请这位同学。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做。
师:(加动作)看,水已经沸腾了。可以下饺子了。(老师解说,学生煮饺子)下饺子时,饺子要沿着锅的边缘轻轻放入锅内,不要离很远就扔,虽然老师准备了烫伤药,但不希望你能用上。饺子下锅以后,要用漏勺的背面贴着锅底朝一个方向轻轻推动饺子,防止饺子粘锅。所以煮饺子要做到轻推、轻放子,还可以撒一点盐。好,在等待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收拾桌面。看看哪组收拾的又快又好。工具放入工具盒,没用完的面粉回收放入托盘,这也是包饺子的一个过程。
2.聊关于饺子的俗语。
师:孩子们,看水开了,我们北方习惯给饺子打水,也叫点饺子,舀一勺凉水倒入锅中,一般素饺子需要打水一到两次,肉饺子需要打水两到三次。民间有句俗语:盖锅煮皮,开锅煮馅。我们盖上锅盖耐心等待。关于饺子的俗语、谚语、歇后语你们知道哪些呢?
生:饺子开口——露馅了。师:有意思的歇后语。生: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生: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生: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师:饺子最早是药用的。生:过年吃饺,天天进宝。
师:真是个好彩头,你们喜欢吃饺子吗? 生:喜欢。生: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师:开开心心吃年饺。3.分享、感恩教育。
师:孩子们,水又开了,我们第二次打水。饺子马上就要熟了,你想把亲手包的饺子分享给谁? 生:给爸爸妈妈。
师:为什么想给爸爸妈妈呢?
生: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包饺子,这次也让他们尝尝我包的饺子。师:真是懂得感恩的孩子。还有呢? 生:给爷爷奶奶。师:嗯,同学们都懂得跟家人分享,可以给谁分享? 生:给我们组的同学,因为我们一起劳动很开心,要一起分享劳动成果。
师:真是懂分享的孩子。
生:我还想把自己包的饺子分享给老师。师:老师吃到你亲手包的饺子肯定特别欣慰。
师:水又开了,当一个个饺子浮在水面上,肚子鼓鼓的还朝着天,说明饺子熟了。谢谢你帮大家煮饺子。咱们关火捞饺子吃饺子喽!(师捞饺子)请组长到前面端饺子,自己拿筷子。孩子们,不着急,饺子还很烫,夹起一个饺子吹一吹再吃。(学生品尝饺子)
师:你吃到了什么特别的馅吗? 生:老师,我的饺子是甜的。师:吃到甜饺子代表生活甜甜蜜蜜。生:老师我吃到花生!师:恭喜你!花生又叫长生果,祝你健康快乐!也祝同学们健康成长!过年的时候,人们还会在饺子里包金桔,寓意生活吉祥如意!饺子的文化源于生活。
1.交流实践收获。送学生一副对联。
师:饺子好吃吗?自己包的饺子当然好吃啦!原来,劳动是能创造快乐的!亲自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只要多实践,你就会包出更多好看好吃的饺子。送对联一起读:上联:小巧手包出小水饺,下联:大课堂传承大文化。横批:劳动真好
2.拓展延伸活动。
总结:孩子们,饺子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课件)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没有结束,课下:请同学们做到第一:了解更多与饺子相关的文化, 小组合作做一期“饺子文化”主题手抄报。第二:继续练习包出更多更美的饺子,来传递劳动的快乐!
一、江苏编织工艺
江苏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传统手工艺资源极为丰富, 至今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项目的就有五十多项。江苏省编织手工艺历史悠久, 资源丰富。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 镇江扬中的竹子品种丰富, 有淡竹、榉竹、水竹、黄石竹等十几个品种。扬中竹编行业起源于宋朝, 开始作为家庭日用品出现, 直到民国初年扬中篾匠郭国兴编制的艺术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 竹编工艺开始往艺术品的道路发展。中国当代民间工艺美术家耿月新从事竹编行业半个世纪, 多年的篾匠实践经验让他逐渐感到编织日用竹器的单调, 开始追求编织品种的多样化、艺术化。他受到书法中堂画的启发, 决心编织“竹帘画”, 由于竹编功底深厚, 又加上勤奋好学, 他精心钻研出一套自己的技法, 他把竹篾劈成丝, 篾丝细如头发, 再染上色, 半隐半现地编在本色竹丝中, 加上绘画和书法, 立体感十分强。耿月新也将竹编工艺延伸到更多的领域, 在更高层次上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除了日用品之外, 竹编的艺术品题材也极为丰富, 名人书画、头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帝王将相、神佛众生都能够通过竹编展现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情态。扬中竹编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但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人们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逐渐被塑料制品和机制品所取代, 竹编产品如竹席、竹篮、竹篓等渐渐远离现代人的生活, 加之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 扬中竹编生产也日渐萎缩, 如何传承与保护成为新的课题。
我国的藤编工艺历史悠久, 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采集来的藤条编制古朴、实用的家具和用具。三国时期西南蛮荒之地的能工巧匠将藤条编织成盔甲, 又以桐油浸泡而成, 此甲又软又坚, 善能防箭, 遇水不沉。而诸葛亮在南征之时用火攻之法大破藤甲军, 留下传世的故事。在苏州的胥口镇流传着“一把刀, 一支笔和一根藤”的说法, 其中“一根藤”指的就是这里曾经很有名气的藤编工艺, 这里的藤器编制技艺可以追溯到明朝, 在清朝中后期已经形成很有影响力的产业。胥口镇藤编技艺非遗传承人顾招兴是胥口藤编的活历史, 今年72岁的老人经历了胥口藤编的兴盛与衰落, 而今他又想重开藤编厂, 将传统的手艺传承下去, 但他也知道不能再整天做那些篮子、椅子, 要创新去迎合现代人的需求, 设计新的产品。
二、现代工业设计理念
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带给人们一种新的技术文化, 在这种新的技术环境下,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而相应的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追求个性、回归自然成为很多人的消费需求。工业革命以前, 在纺织业、家具业、陶瓷业、小五金业以及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其他行业, 产品设计基本上以手工为主, 手工艺人的设计思想能够完整体现在其作品中, 个性化设计需求得到满足。工业革命后,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机制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手工艺设计的痕迹在很长时间依然保留在产品设计中, 而不可忽视的是, 在快节奏、高技术的现代社会很多古老工艺和传统器具被遗弃。
工业设计是在19世纪末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 是科技和艺术综合的交叉学科。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和实践的发展根植于传统手工艺设计的理念, 在这个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文化并存的时代, 如何将现代工业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手工艺设计中是一个新的课题。
(1) 绿色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 是一种国际设计潮流, 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 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它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设计全周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传统手工艺根植于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生产和生活之中, 体现了原始的、自然的生态理念, 这与绿色设计的内涵不谋而合。
(2) 产品系统设计理念。产品系统设计是工业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业设计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内容。它继承了传统手工艺“设计、制造和使用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 将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 加以认识和研究。同时, 随着现代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产品系统设计包含的内容又有了新的扩展, 从项目认定、产品企划、造型和工艺设计、产品制造、商品营销都纳入到产品系统的研究中, 这就要求传统手工艺产品也需要进入现代化设计制造的管理流程, 与机制产品进行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讲, 传统手工艺品设计需要有更突破性的创新。
三、传统编织工艺的再设计思路
传统编织工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传承, 必须要跟上时代步伐, 运用现代工业设计的理念进行再创新设计, 包括材料、工艺的创新、审美理念的创新以及设计理念的创新。
首先, 再设计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第一, 现代审美理念中非常注重以表现为主的抽象风格, 产品以简练、抽象的几何造型为主, 不能有过分的装饰;第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 各国各民族的的艺术风格得到相互的认同与肯定, 许多现代设计在向传统学习、汲取养料, 带有浓郁的民族风;第三, 现代设计在突破传统模仿形式基础上注重个性化的审美趋向。
其次,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应体现工业设计发展的前沿。工业设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物质文明水平, 工业设计的成果也成为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工业设计发展的前沿方向是软硬件结合的同时融入互联网思维。以前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已有被基于互联网的企业所取代的趋势。编织手工艺的设计应该跟上前沿的设计发展趋势, 在保留传统编织元素的同时, 关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设计。
最后, 再设计不能脱离“手”。传统手工艺设计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人与物的关系, 一件成功的手工艺品蕴含着匠人与器物之间的情感对话和交流, 通过手工技艺带给产品以生动的人文情怀, 这是现代机制产品所不具备的。编织工艺的再设计可以结合现代流行设计元素, 但不能被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所支配。
四、总结
传统编织工艺需要匠人们集中心神进行创作, 产品凝聚了匠人的智慧、温度以及所谓的“匠人精神”, 产品具有生命的灵性, 这也正是现代工业产品所缺失的。同时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效率、智能, 产品设计的多样性等优势也是传统手工艺行业所不具备的。现代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在两者之间需求一个平衡点, 为解决发展阻碍提供新的思路, 既能充分挖掘传统造物思想, 保持原生态的创造力, 又能够结合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 创造更为丰富的产品, 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达成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摘要: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 是一种实用性而非装饰性的艺术, 主要形式有竹编、藤编、柳编、草编等。传统的编织工艺孕育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朴实的造物观念, 值得现代设计借鉴。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编织工艺的产品逐渐走向式微, 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面临发展困境, 单一的编织产品已经与现代生活形态不相适应。传统编织工艺的继承与保护不仅要靠政府机制和政策, 更要主动融入现代工业设计和美学的理念, 以更加创新的手段和方法走出一条传统手工艺的活化之路。
关键词:编织工艺,工业设计,再设计
参考文献
[1]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南京林业大学, 2006.
[2]范大伟, 王新燕.江苏传统手工艺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J].设计, 2015 (21) .
[3]臧晴.建国以来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研究 (1949-2010) [D].南京艺术学院, 2012.
《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编织网袋》
教材分析:
《编织网袋》是河南版《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编织模仿制作类教学内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编织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并让学生掌握一些手工编织的基本技法,自己制作出一些小作品。而《编织网袋》这一教学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其中的一种技法——绳结编织法,在编织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设计思路: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学科总目标,结合《编织网袋》这一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想象,使学生感受劳动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激发学生编网袋的兴趣,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最基本的绳结编织法,编织一个小网袋。
2、在学习、交流、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及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绳结编织法,编织小网袋,注意相邻打结、等距操作是关键之所在。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到绳结之间的距离能控制网袋的大小,并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网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网袋成品,多媒体课件,塑料瓶(瓶身较粗),编网袋的线绳。
2、学生准备:书中所示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知
1、去超市购物用什么做购物袋?用网袋做购物袋有什么好处?从而让学生对网袋产生兴趣的同时渗透环保的意识。
2、在学生产生浓烈兴趣时,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编织之乡”——李堡的一个网袋收藏人的陈列室里的一系列作品,同时介绍网袋的历史,让学生欣赏感知,在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之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些精美的网袋是如何编织成功的?你们也想学吗?
3、通过激趣揭示课题《编织网袋》,小孩子好奇的心理会使他们的注意力充分的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
二、讨论—探究
1、看书上的示意图,拿出准备的工具、材料比划比划,弄清它们的作用
2、小组讨论,理清编织思路。
3、接着,老师的示范操作和学生的模仿操作同步进行,即教师示范操作一步,学生就模仿操作一步。每排绳结的距离要相等,这是操作中的一个要点,教师要突出讲解。
4、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编一个网袋的基本步骤。(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配合与交流,在交流与沟通中,激活同学们的思维。
三、实践—展示
1、在学生对编网袋的方法步骤已经稔熟于心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参加 “制作竞赛”,每组由老师发给一个物品,编织适合放此物品的网袋,并提出要求:美观、实用。同时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为背景音乐。
2、学生自主编网袋,教师加强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3、编织到一半时,请学生暂停。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互相观摩一下,及时发现自己编织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及时修改。(这一环节可以明显地提高编织的实效,融洽了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格外轻松愉快。)
4、编织到尾声,给网袋结扎余下线绳,将须坠修剪整齐。
5、在学生完成比赛之后,教师用“抽取幸运组”的游戏方式选出部分小组的作品,用实物投影出示,师生共同评价。对于好的作品给予 “优秀作品奖”,同时该小组的同学获得“制作小能手”的称号。
6、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网袋作品,想一想:(1)、为什么有的小组的网袋大,有的小组编的网袋小呢?网袋大小取决于什么?(2)、为什么有的网袋的网眼大?有的网袋的网眼小呢?怎样掌握网眼的大小?
7、学生在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师生形成共识:网眼的大小是由绳结之间的距离决定的。
四、延伸—拓展
1、师:刚才我们编织的是普通的网袋,其实网袋的种类很多。
投影出示:网上搜集到的各种网袋资料。
2、请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体会。
3、自然过渡:你们想自己设计新的网袋吗?(学生肯定回答:想)
4、伴着音乐,学生画想象中的网袋图。
5、课后作业:用自我准备的材料编织新网袋,下节课进行展示。
河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
编 制 网 袋
-------教学设计
灵宝市大王镇第一小学
第1课《巧巧嘴,巧巧手——输入并保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启动word 2000软件、认识word 2000的操作界面、学用该软件创建word文档、在文档中输入文字并保存。其中,认识word 2000程序和文档的保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两部分的涵盖面比较广泛,实际上学生能够掌握的方法是有限的。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便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材从在Word 2000中,每人输入一首儿歌,并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中的任务入手,根据以前曾在“写字板”、“画图”等软件中输入过汉字的经验来使用word 2000软件。最后让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制作一份心得,并针对他们的作品及表现进行具体的评价。
二、教学设计建议
本课教学时,可以从在Word 2000中输入一首儿歌的任务出发,或展示几篇已经整理好的带插图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教师需要强调:要真正学会word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头学起,首先要认识操作界面,学会文字的输入和保存文档,然后再逐步加深。以此来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明确任务之后,就要考虑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三种途径:第一,获取文字。对于网上搜集资料的方法,由于学生对网络已经很熟悉了,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第二,就是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征集;第三,与小伙伴们共同回忆。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本课的评价主要从三方面进行:(1)文本素材丰富。丰富的素材能增加锻炼的次数,使练习不会觉得枯燥。(2)素材的简单处理。包括“复制”、“粘贴”、退格键、Delete键、回车键的运用能力。(3)操作熟练。文字的输入和处理是制作文件基本阶段,学生要有熟练操作的基本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勿一味强调工具软件的掌握程度,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能够主动地探索习惯,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并进行合理处理之后再对信息进行发布。
教学目标:
1、启动、并认识Word2000程序。
2、会输入儿歌。
3、会保存儿歌文件。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Word2000程序,会保存文件。
课前准备:在记忆的海洋里搜集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儿时曾经唱过的各种儿歌。
搜集途径: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征集;查阅各种课外读物;与小伙伴们共同回忆。
教师准备:儿歌《馋猫和懒猫》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让我们参加儿歌协会的征集活动,把曾经唱过的儿歌记录下来。不过这次不用纸笔,而是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
二、认识Word 2000
1、启动Word 2000程序
第一步: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然后指向“程序”。第二步:选择Microsoft Word选项,即可启动Word 2000。
认识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标尺、光标插入点、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
要求: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熟记它们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二、输入文字。
2、巧巧嘴,巧巧手——输入儿歌 以《馋猫和懒猫》为例。念儿歌的同学,要把每个字念清楚,听儿歌的同学,要把文字输入准确,比一比,谁的嘴巧,谁的手巧。
第一步:单击任务栏上的按钮,选择中文输入法。
第二步:在光标插入点后面输入文字“馋猫和懒猫”,按下回车键换行,光标移到下一行的行首。
第三步:继续输入“庙里头有只白猫”。
(1)、这首儿歌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有几个字,有几个相同?(2)、第三行和第四行呢?
(3)、在画图的时候,如果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你会怎么做呢? 第三步:拖动鼠标,选定“庙里头有只白猫”,单击工具栏中的“复制”按钮。
第五步:取消对文字的选定后,按回车键,光标移到下一行,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
第六步:修改文字。使用鼠标或键盘上的光标移动到错误文字处,用退格键或Del键删除光标前或光标后的文字,然后输入正确的文字。
三、练习输入文字。第二课时
一、保存儿歌文件。
操作过程:在保存文件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专用文件夹,并保存文件。第一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或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选项),出现“另存为”对话框。
第二步:在“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D盘,单击“新建文件夹”按钮,在出现“新文件夹”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夹的名称:“XXX”(可以是本人姓名)后,单击“确定”按钮。
第三步:不改变默认的文件名,单击“保存”按钮,检查Word窗口的标题栏,看看文件名是否已经修改成功。
记录儿歌文件的保存情况:(磁盘)(文件夹)(文件名)
二、练习保存文件
三、制作心得
在Word中同样可以使用“复制——粘贴”操作。
在保存的文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磁盘,新建个人文件夹,将自己的文件保存在这个文件夹中。
四、知识链接
1、文字处理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文字进行输入、编辑、排版、存储和打印,使用它可以写作文、做请柬、制作电脑小报等。
2、标点符号的输入
在中文状态下,可以使用键盘直接输入中文标点符号。要背诵过来。
3、想一想:
“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的效果有什么区别。操作步骤:(1)选定对象。
(2)执行“复制”或“剪切”命令。(3)确定插入点的位置。(4)执行“粘贴”命令。
4、什么是儿歌?
五、展示学生作品,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集体评价。
教师适当引导:(本课的评价主要从三方面进行:(1)文本素材丰富。丰富的素材能增加锻炼的次数,使练习不会觉得枯燥。(2)素材的简单处理。包括“复制”、“粘贴”、退格键、Delete键、回车键的运用能力。(3)操作熟练。文字的输入和处理是制作文件基本阶段,学生要有熟练操作的基本功。)
2、教师点评。
3、填写评价表。
六、布置作业,智能延伸。
有条件的同学研究在“写字板“和”Word 2000“中输入文字的区别。板书设计思路:
一、儿歌的搜集
1、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征集;
2、查阅各种课外读物;
3、与小伙伴们共同回忆。
二、启动Word 2000
三、输入儿歌
四、保存文档
【巧手编织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巧巧手》优秀教学反思09-29
巧巧手活动方案06-06
妈妈的巧手优秀作文10-30
手工编织社团教案10-03
编织活动课教案05-23
演讲稿“编织梦想”11-12
编织兴趣小组活动计划09-14
编织袋生产岗位操作规程11-13
我的中国梦演讲稿:编织老年梦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