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精选12篇)

优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1

二、特别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

(二)护理要求:

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三、一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二)护理要求:

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四、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查一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五、三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二)护理要求: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二次,掌握病人的生活,思想情况。

3.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二次。

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优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2

1 分级护理单位质量标准

特级护理:安排专人24h看护,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按照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进行,及时准确填写各项特级护理记录单,备好急救所需药物及用物,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一级护理:15~30min巡视1次,观察其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的发生,满足患者身心要求。

二级护理:每隔1~2h巡视1次,观察病情变化情况,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其身心要求。

三级护理:每日巡视患者2次,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患者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满足其身心要求[4]。

2 现行护理分级制度的问题

2.1 分级护理制度部分内容执行困难

分级护理制度有些内容过于细化,有的过于笼统模糊,执行有一定困难。例如一级护理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而部分一级护理患者不需要每30min巡视1次,而危重、病情不稳定者又要随时巡视。又如一级护理中规定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实际工作中有些一级护理的患者无需提供饮食、排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但如果不做就违背了工作制度,上述问题在临床第一线工作者中普遍存在。

2.2 医护对分级制度认知存在差异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医生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 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护理需求有差异时, 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 医生医嘱开具一级护理, 并不是因为患者病情危重, 需绝对卧床休息, 而是怕其病情发展形成脑梗死;而护士在执行过程中则是以当时患者的病情以及自主活动能力来判断的。由此可见, 医嘱分级与患者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 分级护理等级存在差异性, 这是评估者对分级护理制度内容认知不同所致。

2.3 医疗收费的困难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区对护理工作的价值的认识也不同,从而使物价部门对分级护理制度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一级护理费用多于二级护理费用,二级护理费用多于三级护理费用。现阶段多方面因素普遍认为医疗护理收费价格偏高,患者及家属往往会手持一日清单找护士来解释何为分级护理及其标准,并质疑护士没有落实相应级别的护理内容,从而要求不收费或少收费。还有部分患者或家属认为自己根本就不需要一级护理,认为医院是不合理收费。因此目前的分级护理收费标准与护理劳动价值不匹配。2.4医患纠纷诉讼问题当医患纠纷发生时,患者往往会按照分级护理制的书面治疗质疑护士未按标准做出相应护理。如一级护理要求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地填写护理记录单,而临床工作中且不说没有统一的记录格式,单是目前的护患床位比,就使护士无法既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又认真细致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而对一级护理的患者护士无法为其提供饮食、排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就违背了工作制度,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分级护理所制定的标准就会置管理者及护理人员于非常被动和尴尬的境地[5]。

3 完善分级护理制度的对策

分级护理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对护理质量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价值不容否认和低估。但任何制度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进步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或被新的制度所取代,针对目前的分级护理制度,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3.1 病情观察级别和护理级别分别开具

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确定观察级别,对护士提出要求,规定多少时间巡视病房1次,进行病情观察,由护士长根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ADL) 分级来规定护理内容,使护理更有针对性。

3.2 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的重要依据

ADL是指人日常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和独立活动的基本能力。内容有:运动、自理、交流等。ADL评定建议按Barthel指数评定法,该表简单、可信度高,其分为4个等级:一级是100~60分,生活基本自理;二级60~40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帮助;三级40~20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四级20分以下,完全瘫痪,生活完全依赖[6]。因此根据ADL分级制定护理级别及相应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标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3 综合病情观察和护理级别进行收费

以不同等级的护理工作量为依据,综合病情观察级别和护理级别调整收费,合理收费,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公平保证患者、医院的利益。

3.4 借鉴香港医院的分级护理方法

香港的护理级别分四级,一级护理要求最低,四级护理要求最高,护理级别由护士决定,护理标准比较客观、详尽,涵盖了患者心理、ADL、治疗情况、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其原则性和操作性均强,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值得我们借鉴。

摘要:目前我国实行的分级护理制度内容相对陈旧, 已无法适应临床护理的要求和发展, 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内容临床执行困难、医护认知存在差异、易引起医疗收费的困难、医护纠纷诉讼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级护理制度, 针对其缺陷采取对策, 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制度, 借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工作,分级护理

参考文献

[1]梅祖懿, 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25~29.

[2]王晓梅.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 2002, 2 (2) :16.

[3]左月燃.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55.

[4]殷磊.基础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1.

[5]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 2006, 23 (12) :44~45.

护理分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篇3

【关键词】护理分级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对策

1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1.1据统计,至2005年底,我国护士总数已达134.96万名,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26%,但临床护士队伍数量仍严重不足,护士人力配备远不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2005年初,卫生部调查了全国400多家综合医院,其中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最低的为0.26:1,没有达到卫生部要求的0.4 的标准。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这一比例为1:1以上。目前我国的护理人才十分紧缺,专家认为医护缺口至少还有7万多人。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缺口大等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实际需要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一些。由此可见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成为阻碍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瓶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研究成为护理管理科研究的当务之急。

1.2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由于我国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临床护士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缺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少差距。美国200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77%的护士接受过高等护理教育。另一方面,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还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继续教育不足,不少护理人员毕业较早,由于继续教育不足,又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无法站在专业和学科的最前沿,因而缺乏应有的创新能力。②多数护士注重技术操作,忽视专业能力;注重医嘱落实,忽视病情观察;注重治疗措施,忽视健康教育、心理与康复等护理的提供。总之,我国的护理现状是护量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年龄结构存在一定危机、知识结构不完善、不合理人力队伍的能级结构及人力资源学历结构偏低等。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层次管理,合理利用这些护理资源,以便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对护理的需求。

2分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一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已接近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水平。然而在许多城镇医院,病人看病难、住院难的情况依然存在,由于医院转率的加快,疑难及危重症病人数量的增加,按照以往的护理人员配备、排班模式及工作分工很难满足病人的需求和保证护理质量。因此,保证護理质量,合理配置现有的护理人员是摆在当今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几年,因护理教育的层次结构模式发生变化,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呈上升趋势,现行的用人模式和人员配置欠合理,护理工作定位及岗位职责不明确,护理工作直接相关的辅助支持系统不完善,导致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过达;护士职称晋升、个人发展、科研存在很多困难,这些因素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身心压力,导致护理人才流失严重。例如,AIKEN等的研究显示护患之间的比例与外科病人死亡率以及护理人员辞职情况高度相关,另一方面,当被护理外科病人所需工作量超出护士平均工作量时,外科病人死亡率将增加7%。同时还发现,15%护理人员的不满和23%的辞职与这种超负荷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充分发挥护理人力资源潜能,实施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以便持久有效地调动护士的能动性,发挥每一位护士的优势,最终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及培养、留住人才.

3分级护理管理在国内的应用进展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实施按职称上岗,部分医院开始对护士分层次使用。例如,某医院利用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机会,在科室的护理单元中实行了护士分级管理办法。在实施了护士分级管理后,护士的自觉性及主动性增高,护理质量得到了保证,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不断提升。尤其对三级护士奖励,突破了以往人事制度对职称和工龄的限制,低职高聘,极大地鼓舞了护士,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传统的ICU护理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护理人员的相对不足,因此,许多单位通常采用轮班护理工作方式进行护理管理,使护理质量缺乏完整性、连续性、科学性及护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等特点,采用分级管理后,依据ICU护士的资力及实际工作能力,将护士分为专科护士、执行护士、助理护士(未取到护士执照的新护士)三个层次,然后制定各岗位职责,如专业护士职责、助理护士职责。结果通过2年的分层次护理管理,各层次护士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在最初的92%提高到99%。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由89%提高到98%,而且在院内护理部组织的“三基”考核中,科内平均成绩名列前茅。通过分级护理管理,实现了人才与最佳岗位有机结合,护理质量层层把关,并且有专人负责,保证了动态的评估与护理措施的及时修正,从而保证了护理质量。

4开展分级护理管理的对策

护理分级管理模式是针对我国现阶段护理人力资源状况而提出的新护理管理模式。目前医疗改革仍处在过渡时期,且受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的影响,因此,如何制订出一套有效成熟的护理分级管理模式,真正实现护理人员分层次上岗,优化护理队伍的整体结构,还仍需时日。

4.1从理论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前期“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护理质量的关系,可以摸索出一套较成熟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从而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例如。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将人员结构分层,由注册护士进行指导与检查,杜绝部分基础工作由护士替做的现象。其作用在于第一,从根本上做到使基础护理工作层层把关、层层落实,相对稳定地保持在较高水平,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第二,将不同学历、职称、年资的护士按照其实际的能级层次上岗,才能使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并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和有序,而不只流于形式;第三,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模式使护理危险系数明显降低;第四,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也保护了护理队伍相对稳定,护士对职业的忠诚度有所回升。

护理分级制度考卷 篇4

姓名 时间 成绩

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和(),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四个级别:()、()、()、()。

2.护士对不同护理级别做出标记(一览卡、床尾卡)。特级护理为(),一级护理为(),二级护理为(),三级护理()。

4.特级护理的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3)();(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5.一级护理的护理要点(1)()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和()护理。

分级护理制度计划 篇5

2017年

护理安全工作计划

1.重新学习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重要制度,并将这些制度放在人人皆知的地方,便于经常学习和查阅。2.实行首问负责制。

3.严格三查七对,双人核对执行医嘱。

4.医嘱班班查对,错误医嘱未查对发现,查对人与处理人承担同样的责任。

5.及时发挥总查对医嘱的监督作用,每天总查对一次,医嘱内容全面查对。

6.每月一次安全会议,分析本科室本月护理安全情况,做好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时追踪评价整改效果。

7.严格执行医嘱处理流程,非抢救时间不执行口头医嘱,督查管理到位。

8.出现缺陷、事故、纠纷及各种安全隐患,按制度规定及时上报,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护理安全组 组长 组员 2017年1月1日 护理病历书写质控计划

护理文件不仅反映了对病人病情的观察记录过程,也体现了护理质量及至管理水平。护理书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我科的护理文件书写主要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的记录和一般护理记录、血糖记录单。为了规范护理书写,提高护理质量,每月由书写质控小组成员抽查病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积极整改。具体要求:

1、各项护理书写均要求眉栏齐全,字迹清楚,无涂改、刮擦现象。

2、体温单无漏描记及漏项,心电监护使用及危重症患者的心率、呼吸、大便次数,须与护理记录单符合。

3、医嘱单签名要及时,无漏签,多签,代签及错签。

4、护理记录要求病情描述简明通顺,运用医学术语,重点突出,记录及时,与病情相符,有特殊用药、治疗及病情变化时要及时准确地记录。

5、每月由质控组人员抽查10份病历,如发现有书写记录存在问题,及时组织科内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有记录。检查结果与个人行为考核挂钩,护理书写各方面较好者由护士长在护士会上给予表扬。质控小组:组长 组员 2017年1月1日

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质控计划

1、在科室护士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根据科室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实行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质控工作,并按照医院统一的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检查。

3、每月对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根据上月检查的结果突出重点。

4、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在护理质控会上反馈,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记录内容及时间,做好评价。

5、总结一年的专科护理、危重护理质控结果。分析汇总后修改下一年度质控计划。

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组长 组员 2017年1月1日

基础护理质控工作计划

做好基础护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病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在感觉。当病人精力充沛、心理稳定、心情舒畅、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时,治疗效果也随之增加,从而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体现我们的护理效果。具体要求:

1、晨间护理要求做到床单位整洁、平整,床头柜物品整洁,凳子定位整齐,由责任护士负责。

2、引流管放置合理,固定正确,各种导管通畅、观察记录并符合要求,每周二、五更换,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口腔护理使病人口腔清洁、湿润,保持口腔粘膜的完整性,每日1-2次。

4、责任护士做到患者人人三短(指、指甲、须发短),六洁(头发、口腔、皮肤、会阴、指趾、床铺),床头卡分级护理标志相符,饮食单、床头卡与病人饮食种类相符,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饮食要求,协助病人进食。

5、每周二生活护理,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生活护理质量。

6、皮肤、口腔黏膜、引流管等认真做好交接班,因交接不清楚发生缺陷,由接班护士承担责任。基础护理组 组长 组员 2017年1月1日

护理操作组质控工作计划

通过护理操作质控小组对科室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及平时护理工作中的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心理素质、业务水平及抢救工作效率。具体要求:

1、按计划完成护理部及科室的指定性任务:护理部每年1-2次,科室每半年至少1次的操作培训和考核。

2、根据本科特点进行1-2次的急救技能培训与考核。

3、每月不定期检查操作的规范性,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整改。必要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重新进行规范培训并组织考核。

4、每年进行科室现有仪器的培训。

5、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积极性和潜能,提升护理操作能力,每项操作由护士按操作规程示教,护士长考核及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护理操作组 组长 组员 2017年1月1日 药品管理组质控工作计划

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我科医疗质量重要环节。药品质控组成员分区域负责每日报告,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具体要求:

1、药品分类放置、专人管理、专册登记。

2、每月定期清点药品种类、数量,如有沉淀、变色、近效期、标签模糊等情况,及时给予更换。

3、每天药品领回后清点数量(仔细核对药名、剂量等),保证备用药品账务相符,有效期内。

4、药品根据种类和性质,如内服、外用、针剂分类放置,标志明显,每日检查,相同颜色的同类口服药和不同剂量的同类针剂不得混放,对包装相似、药品相似、一品多规或多剂药品的存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5、高危药品按高位药品管理制度执行,有专门的存放区域、标识、储存方法正确。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篇6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护理要点:

(1)安排专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3)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药物。

(4)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严防意外发生。(5)实施床旁交接班。一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新入院病人。

(2)精神症状丰富、处于急性期的病人。

(3)具有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逃跑及剧烈兴奋躁动者。(4)各种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者。

(5)年老体弱、儿童、痴呆等自我保护能力低下者。2.护理要点

(1)重点监护,注意安全,防止自杀、自伤、伤人及逃跑。必要时可安排专人护理。凡需保护者按约束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

(4)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检查,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给予心理支持。二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急性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仍需继续治疗者。(2)生活可以大部分自理的患者。2.护理要点

(1)注意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病房,注意安全,发现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

(2)关心观察病人生活、衣着、饮食和大小便等情况,对病人的生活给予督促和协助。(3)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组织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和工娱疗。三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恢复期的患者。

(2)生活完全可以自理者。2.护理要点

(1)经常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及情绪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生活功能的恢复。

(2)督促病人遵守病房制度及作息时间。

优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山西省34名医疗、护理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要求:①在其研究领域从事工作10年以上,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③具有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④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性。要求①~③符合其中2项。

1.2 方法

1.2.1 成立专家协调小组

本课题专家协调小组共有4人,其中医疗教授1名,护理教授2名,护理研究生1名。专家协调小组的主要任务为编制专家咨询问卷并对调查结果分析讨论和处理等。

1.2.2 自行设计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

在我国大陆,大部分医院的分级护理是由医生决策,只有北京协和医院是由护士独立决策。课题组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及就分级护理制度到北京协和医院现场考察的基础上,编制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相关管理制度问卷初稿,结合专家协调小组的意见,在进行6名医护专家参与的预调查后,形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相关管理制度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问卷包括:①致专家信,向专家简要介绍研究目的及致谢词;②介绍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国内外决策现状及北京协和医院考察情况;③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相关管理制度问卷主体,介绍填表说明,要求专家在“同意”“不同意”中对各条目进行选择,在相应的空格处打“√”,专家可以对表达不准确、有需要删除或增加的内容进行修改,在问卷的最后设置开放性问题,以了解专家对此咨询问卷的其他意见;④专家基本信息表及对此问卷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以分析专家的权威程度。

1.2.3 开展专家咨询活动

将编制好的第1轮专家咨询表亲自发给各位专家,第1轮问卷回收后,运用率剔除有关项目,并结合专家意见,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整理、汇总与统计分析后,拟订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第2轮问卷中请专家对相关管理制度中每个条目的重要性赋分,分值为1~5的任意数,分数越高,说明该条目越重要。回收第2轮问卷后,遵循指标筛选原则[3],即同时满足重要性赋值均数≥4.0,变异系数≤0.25的指标,参照满分比≥0.10(作为均数的补充指标),并结合专家意见,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整理、汇总与统计分析,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时结束咨询。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和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对专家基本情况、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均数、满分比、变异系数剔除有关项目,计算条目权重进行排序,最终确定相关管理制度的内容;计算专家的积极系数、专家的权威系数等进行可靠性分析。

2 结果

2.1 专家情况

本研究咨询专家年龄39岁~55岁(47.84岁±7.14岁);学历: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9人,本科20人,大专1人;工作年限只有2名具有博士学历的医生是在10年~15年,其余均为15年以上;职称: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1人,主任护师9人,副主任护师8人,主管护师2人;工作领域:分布在临床医学、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科研等多个工作领域。

2.1.1 专家积极性系数

专家对本项研究关心、合作的程度。本研究第1轮咨询发放问卷35份,回收34份,有效回收率为97%;第2轮发放问卷34份,收回有效问卷3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1.2 专家权威系数

根据专家对此咨询问卷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调查结果显示专家熟悉程度权为0.788 2,判断依据权为0.941 2,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864 7。

2.2 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相关管理制度咨询结果

2.2.1 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

在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中,描述的统计分析指标是专家同意率,有≥51%专家认为同意的条目予以保留,进入第2轮咨询问卷[4]。第1轮问卷中,专家对各条目的同意率最低为88%,经过第1轮咨询后相关管理制度部分删除0个条目,修改8个条目,增加1个条目。

2.2.2 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

在第2轮咨询中专家提出,护理部应由专人负责分级护理相关工作;“评估与督查制度”条目下增加“护理部制定分级护理专项考核标准”子条目;专家对一级条目“参与人员学习”进行表述调整,改为“培训学习制度”;对其他条目没有再做修改,说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采用Delphi法计算第2轮中专家对每项制度概要及其具体制度内容的重要性赋值的平均分数,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各制度概要及其具体制度内容的分权重,再用乘积法计算组合权重,最终得出5项制度概要权重值由高到低为0.206 0、0.202 2、0.199 8、0.198 5、0.193 5,即依次为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值班交接班的管理、查房制度、评估与督查制度、培训学习制度。最终形成的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相关管理制度见表1。

3 讨论

3.1 专家的代表性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专家选择是Delphi 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咨询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科学性与咨询专家的代表性与权威性密切相关[5]。本研究所选择的专家分布在临床医学、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等多个工作领域;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至少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多数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具有学科代表性和学术权威性。通常专家权威系数大于等于0.7可接受,大于0.8则表明专家对内容的选择有较大的把握性[6]。本次咨询专家的平均权威程度为0.864 7,说明专家具有较好的权威性,有效地保证了咨询内容的可靠性。

3.2 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相关管理制度的确立

经过2轮专家咨询后,最终确定了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统计分析专家对各项工作职责的权重结果,排在首位的是完善组织管理制度,说明专家们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组织构建的重视,提示医院应重视组织构建,完善护士决策分级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紧急上报机制;其次为值班交接班的管理,专家们普遍认为决策护士必须认真与责任护士交接病人的级别护理的下达及落实情况,以有效保证决策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和判断,从而保证护理级别的准确性;参与查房制度位列第3,决策护士需从护理角度了解病人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但同时也需要从医疗角度参加主管医生及主任查房能有效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情况。

制定并规范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相关管理制度,可为护士决策分级护理工作提供操作标准,为其在临床的规范化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使分级护理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为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临床试点工作提供依据。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还未试行由护士决策护理级别,关于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管理制度仍属空白,因此,本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形成的相关管理制度所涵盖的内容可能不够全面,仍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旭梅,韩世范.护士下达分级护理护嘱的可行性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2A):292-293.

[2]曾光,李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3]姜惠敏.本科临床护理学教材编委学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8:15.

[4]徐志晶.关于建立上海市护理人员分层分级使用管理制度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L1.

[5]张倩,韩世范,程金莲,等.应用特尔非法制定分级护理决策护士培训提纲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0,8(7A):1693-1695.

优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内科护理管理;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26-01

内科是医院中患者疾病种类最多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1],因此,本院选取40例内科护理人员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护理人员40例,接受管理的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并将内科护理人员进行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其中20例为观察组,20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内科护理人员全为女性,年龄20~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67±2.45)岁,其中中专的有7例、大专的有6例、本科的有7例,工作时间为1~5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3.21±0.15)年。

对照组;内科护理人员全为女性,年龄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14±1.98)岁,其中中专的有6例、大专的有7例、本科的有7例,工作时间为1~6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3.75±1.21)年。

观察组对照组内科护理人员性别、学历、工作时间,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内科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观察组:观察组内科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

(1)管理小组:由内科护理人员组成优质护理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成立后对管理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完毕后由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以及工作时间和经验进行分级管理,考核结果满意且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则担任责任护士,考核结果一般的护理人员则担任助理护士。

(2)职责划分管理:护士长应对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管,并制定护理制度;①首先,明确内科护理人员护理常识、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评定标准,②制定内科患者突发事件等对应措施,③要求内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护士长应告知责任护士每日应做好内科患者基础护理,每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工作应着重于患者的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方面。

(3)护理质量管理:护士长应每周对优质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并总结,在每周五开展护理总结讨论会,针对内科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意见,每周对优质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绩效挂钩,给予考核结果优秀的护理人员奖励。

(4)护理管理理念:护士长可通过定期开展内科护理知识讲座,加强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并在管理工作中应提倡人文关怀护理,以人文关怀理念为导向,加强护理人员对人文关怀护理的认知,使内科护理人员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内科护理人员管理后的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两组内科护理人员管理后的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进行统计处理,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内科护理人员管理后的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对比存在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管理后,观察组内科护理人员在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的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在内科护理中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2]。一项良好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减少护理纠纷事件,还能增加内科护理人员综合评分。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主要优势为;(1)能有效的保证内科护理人员工作质量,避免护理纠纷事件与护理中潜在的医疗风险,(2)能有效提高内科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3)护理人员管理后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佳护理服务,还能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3]。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内科护理人员经过管理,观察组内科护理人员在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的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夏春香,姚启燕.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51-4053.

[2]彭贵芝.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理念[J].中国卫生产业,2015,2(13):81-82,85.

内分泌科分级护理制度 篇9

一.一级护理:

适应对象: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病发症终末期,内分泌危象,严

重电解质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

(一)每小时巡视病人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患者神志,情绪的变化。

2.观察患者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二)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三)根据医嘱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指导专科用药,观察用药的滴速及药物反应,病人的主诉。

(四)加强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1.保持病室安静、温湿度适宜。

2.保持床单位清洁。

3.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足部护理

4.保证病人安全,加用床挡

5.根据病情准确记录出入量

6.加强与病人的思想交流,减轻心理负担。

(五)提供疾病的健康指导:

1.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2.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嘱病人遵守膳食原则。

3.要求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取得合作,以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

确无误。

4.危象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设专人护理,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等不良刺激。

5.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二.二级护理:

适应对象:糖尿病平稳期调血糖的患者、内分泌疾病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

(一)每两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观察自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指导专科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四)加强基础和专科护理

1.保持床单位整洁,做好各项宣教。

2.做好会阴护理、足部护理、皮肤护理。

3.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运动指导

(五)对患者提供与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

1.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饮食指导。

2.根据病种及病情为患者制定简单的运动计划。

优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10

科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

1、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2、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3、各专科根据本专业患者的疾病特点细化(分级护理标准)。

4、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适应于(一)级护理。

5、一级护理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6、二级护理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安全)措施。

二、问答题,每题

分,共

分。

1、特级护理适应对象有哪些?

答:(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答:(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END

优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认知程度;护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59-02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提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各地护理工作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继建立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及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现就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护理管理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10年7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病房责任护士100名进行问卷调查。样本中护士的纳入标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责任护士。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的调查问卷,两个问卷所调查的内容相同。分别于“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之前,以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之后6个月,按照不同时间段对每个子项目重要性的评价程度,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共5个等级,依次赋予5、4、3、2、1分。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之前,以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之后6个月,两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组认为最重要的优质护理内容的前10位。见表1。

两组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的差异,根据分值对两组调查问卷的认知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对以下4个问题的认知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组研究发现,护士对以下观点表示认同:护士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护理工作,使患者获得相关的医疗护理知识,尽快康复。研究表明,在“经常巡视病房”“基础护理扎实认真”两个问题上,护士重视程度非常高。通过医院和护理部对护士的培训,责任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认知,一致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应当用心服务,关怀患者,态度亲切[2]。

通过研究发现,护士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到位的。但是由于有关人员学习、理解、领会不到位,认识不深刻,部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认知存在误区[3]。部分护士认为该活动是“取消陪护的工程”,是“洗头、洗脚工程”。还有人认为,要开展这项工作,必须有总务、后勤、设备、餐饮、洗涤、消毒供应、信息、药剂等全院的支持,事实上任何一家医院都不可能实现圆满的、理想的支持,这绝不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决定因素。

严格准确地执行医嘱,细致入微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上的沟通,这几项对于一般医院的护理条件均可以完成。所谓“优质护理服务”,除了上述几点基本护理要求外,保证患者正常的生活健康才是最终目的,虽然护理人员陪侍患者时间过多会对医疗护理造成主观或客观的麻烦,但优质护理绝不是单一的、硬性的取消陪侍环节,而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与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和心理辅导等交流,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减轻精神上的压力,更为迅速、高质量地恢复健康。只有让患者从自身建立信心,才能让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充满信心,可以放心地离开病房,免去其他需要护工护理的工作,让护士还原其本来职责[4]。

在开始实施优质护理阶段,来自农村的大多患者因为传统观念比较严重,即使护理工作能够到位,陪侍人一般也不愿意离开。所以,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应加强,坚决做到有陪而无护,让患者看在眼里,信在心里。加强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是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科学、客观、全面地提出了标准细则,明确规定了分级护理的要求[5]。第1,不是让给每个患者都洗头或洗脚,也不是只给患者做洗头、洗脚护理。一级护理及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由护士完成,对其他患者护士可督促、指导、协助患者完成。第2,洗头、洗脚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患者搞清洁工作,而是利用洗头、洗脚、翻身、口腔护理、尿道护理的时机,更多地接触患者,更加详细地观察病情[6]。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的、意义,认真学习标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不断学习他人经验,注重交流,是避免活动走进误区,促进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2] 余可斐,高倩倩.“优质护理示范病区”限制陪护认同度调查[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2):29-30.

[3] 燕雪琴.优质护理对护生素质要求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6):45-46.

[4] 程继霞,闫淑霞,武文翠.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护生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37-38.

[5] 陆皓,张华,李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6(6):1206-1207.

[6] 胡新莲.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12-113.

优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48例, 女性患者32例, 年龄均在63~87岁, 包括糖尿病24例、高血压18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病12例和心律失常10例;排除了具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疾病且不能进行言语交流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 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取常用的防跌倒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设施, 及时进行防跌倒的知识教育;在住院区域内的光滑地面放置警示牌;保证病房地面的干燥和清洁, 加强日常巡视, 发现危险因素时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排除[1]。

实验组:对该组患者采取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护理措施,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措施, 主要方法如下:

1.2.1Ⅰ级跌倒风险护理:对此等级的患者首先要进行防跌倒知识的宣讲, 并向患者介绍相关的防范方法, 使得患者能够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对于患者进行散步和打太极等运动的持续时间要控制在20min范围之内;其次, 要保持住院区域和病房内部的光线明亮, 当地面出现水渍的时候要及时擦干;再次, 嘱咐患者在如厕和洗澡的时候不要反锁房门[2]。

1.2.2Ⅱ级跌倒风险护理:在此等级内患者的活动区域设置颜色鲜明的防跌倒标志物, 如橙色, 并尽可能的使得药物和水等的放置地点距离靠近患者, 以方便患者进行接触;保证患者在有监护人的情况下进行活动锻炼和自我护理, 根据患者自身平衡能力和稳定状态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协助工具[3];另外还要对患者的家属做好安全教育。

1.2.3Ⅲ级跌倒风险护理: (1) 在该危险等级范围患者经常活动的区域内放置红色防跌倒警示牌, 并将坐便器设置在患者的病床旁; (2)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教育, 确保患者的任何活动都必须在由监护人看护的情况下进行; (3) 将引起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向同病房的患者和清洁人员进行告知, 得到他们的帮助[4]。除此之外, 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1.3指标与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跌倒发生次数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防跌倒知识进行评分, 其中分值范围在0~100分, 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和认识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率用%表示, 并用χ2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 表示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所示, 实验组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了跌倒的情况, 护理满意度和防跌倒知识得分分别为 (92.7±6.0) 和 (93.9±5.9) 分;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出现了跌倒问题, 其护理满意度和防跌倒知识得分分别为 (86.5±6.2) 和 (80.1±4.5) 分, 两组相比较差异十分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据相关调查发现, 心内科的住院患者的年龄结构偏大, 其一般情况下都会合并多种疾病, 再加之患者长时间的服用降压和降糖等药物, 使得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程度明显增高;且老年人的体质都比较弱, 当出现跌倒后极易出现骨折、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一方面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加重家庭负担;另一方面还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因此必须要全面的掌握引发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 对患者发生跌倒问题的风险等级进行合理的评估, 并以此为根据积极做好相关的防跌倒措施, 切实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实际上就是将患者可能出现跌倒的危险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和等级划分, 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并针对不同等级的患者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防跌倒护理措施, 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已经在很多医院进行了实践研究, 结果均显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风险等级由低到高所放置的防跌倒警示牌的颜色分别为黄色、橙色和红色[5]。在本次研究中,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了跌倒风险分级的护理措施, 经过对比分析, 实验组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了跌倒的情况, 护理满意度和防跌倒知识得分分别为 (92.7±6.0) 和 (93.9±5.9) 分,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进行应用, 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发生跌倒的次数,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而且经过必要的安全教育, 使得患者掌握了防跌倒的自我护理知识, 形成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6]。

摘要:目的 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8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组采取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出现跌倒2例, 护理满意度得分为 (92.7±6.0) 分, 对照组中出现跌倒患者13例, 护理满意度得分为 (86.5±6.2) 分, 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心内科住院患者采取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跌倒出现的次数, 且明显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风险分级护理,心内科,跌倒,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木娇, 罗丽琼.前瞻性分析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护理方案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3) :19-21.

[2]朱国英.风险分级护理措施在心内科病人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23 (10) :100-101.

[3]梁旺颜.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康复科跌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学, 2014, 42 (8) :959-961.

[4]张春江.浅析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 (5) :1415-1416

[5]魏霞.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5, 11 (31) :1817-1818.

上一篇:人口普查志愿者倡议书下一篇:集团公司总经理XX年春运动员大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