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功能分析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为功能分析

行为功能分析 篇1

案例:在哥哥面前炫耀一番,但倔强的哥哥也不甘示弱,仗著其结有一天林叔叔拜访陈家,他带来一部电动玩具做礼物,陈家有两个孩子,这两位兄弟都想占有此玩具,由于弟弟年纪较小、体弱多病,因此母亲裁决将玩具送给弟弟。

但是弟弟是一位独占性很强的孩子,从不主动把玩具借给哥哥,甚至故意实的体格,非把电动玩弄到手不可,从此以后陈家兄弟就经常争吵打闹。

每次哥哥均借故推倒弟弟,或强夺弟弟的玩具,弟弟就大哭一,妈妈一听到弟弟的哭叫声,就不问原因地把哥哥责骂一顿.行为功能分析的主要目地是针对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的解析.分析的焦点在於确认问题行为在什麽条件下产生,在什麽条件下持续出现, 以及确定问题行为的具体影响层面。

一、以下是针对“妹妹的哭闹”这个行为的行为功能分析:

S刺激条件:每次有新玩具的时候,妈妈都将玩具送给妹妹,然后哥哥每次均借故推倒她,或抢夺她的玩具

O个人条件:年纪较小,体弱多病,妈妈比较偏爱,也认知到妈妈比较偏爱自己这一事实

独占性很强,从不主动把玩具借给哥哥,甚至故意在哥哥面前炫耀一番

R行为反应:

认知:

1、这是妈妈给我的玩具,是属于我一个人的

2、被哥哥欺负了,很生气,但是仅凭自己又无法和哥哥抗衡

3、我要哭,宣泄情绪,申诉对哥哥的不满,引起妈妈的注意,让妈妈来为我“主持公道”

情绪:生气、有属于我的东西被抢了的感觉 行为:大声哭闹,引起妈妈的注意

C:短期:情绪宣泄出来了;得到了妈妈的关怀和呵护,但妈妈的护短助长了妹妹的哭叫行为;妈妈呵斥哥哥让她有一种胜利的感觉

长期:独占性加强,难以与人分享,不利于兄妹关系的协调,也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养成坏的行为习惯;对妈妈的依赖性增强,可能会丧失独立的能力,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

二、以下是针对“哥哥抢夺玩具“这一行为的行为功能分析: S刺激条件:妹妹不将新玩具借给他玩,还故意在他面前炫耀一番

将此情境评价为挑衅和宣示家庭地位(尤其是在妈妈心中的重要性)O个人条件:个性较强,体格结实 R行为反应:

认知:妹妹的这个举动是在挑衅我;妈妈不问原因就责骂我,果然是偏心妹妹;妹妹哭了,我能感受到“征服“和”报复“的满足感

情绪:对妈妈的偏心和妹妹的挑衅感到难过和生气,非把玩具弄到手不可 行为:和妹妹争吵打闹,借故推倒妹妹,或抢夺妹妹的玩具

C:短期: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了;被妈妈不分原因的责骂,让他更加肯定自己不如妹妹重要,自己在妈妈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形成了负面的认知和自我评价 长期:妹妹的哭叫却更加助长了他的好斗行为,因为他每能尝到“征服” 与“报复” 之满足感,会让他形成畸形的价值观,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有失公正平等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也会影响他的价值观等的形成,不利于他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不利于他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父母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一般可以运用行为矫正法。如:

正强化法

通俗地说就是奖励,在儿童表现出某一良好行为以后,加以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增加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正强化的方法是父母可以经常运用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解决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当妹妹将她的玩具和哥哥分享之后或哥哥爱护妹妹,用和平的手段说服妹妹和他一起玩玩具时,父母可以并应该对妹妹或哥哥的行为及时进行称赞、鼓励等,或者是根据孩子们自己的兴趣、特点和教育情境来恰当的选择和运用强化物。当期望的行为建立和巩固后,父母应该逐渐淡化和降低外部的奖励和强化,促进孩子们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控性,引导外部他人强化向内部的自我强化转化。负强化法

负强化是指当孩子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时,减少或消除他(她)不喜欢的刺激或情境,以促进该孩子以后此种良好行为的出现.如,当妹妹在哥哥想和她一起玩玩具的时候哭闹,父母可以过去协调,但不能按妹妹的期望,不分原因的责骂哥哥,还可以将玩具收走,一旦妹妹和哥哥可以和平地一起商量好解决方案后再将玩具归还。

示范法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许多行为可以不直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强化或惩罚来建立或消除,而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父母最好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技术,用现场示范、参与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或参考,让孩子亲眼看一下在某种情境下不同的行为方法及其不同的效果.如当哥哥想和妹妹一起玩玩具却不知怎么正确的做而去抢夺时,父母就可以用示范或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改变孩子的行为。

其次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问题行为观,从而科学、有效地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我们可以从生态系统角度来解释学生的问题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并不是个人的缺点或不足,不少问题行为是学校和家庭中人际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要减少的问题行为,父母可以采用生态系统原理来分析和处理问题:

(1)重拟技术.即家长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做一种新的拟定,把某种往常认为是消极的、不合情理的行为,拟定为积极的、合乎一定情理的行为.将妹妹的哭闹看作是是想要积极解决和哥哥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的表现;把哥哥抢夺玩具的行为视为只是想要玩玩具的表现,当父母把妹妹和哥哥的这种行为看成是积极的行为后,对待孩子就会是另一种态度和教育方式。

行为功能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10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精神分裂临床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8.4±10.7)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8±10.8)岁。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通过不确定健康教育为主,具体来说就是只有当某例患者出现问题时或者主动提出需要时护理人员才会去给予相关指导。观察组给予心理行为护理,具体如下。

①入院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初期要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引导患者去到医院各处观看,了解医院的整体布局等,还要介绍住院的相关制度,患者的住院期间应该注意的事情,患者的责任医生有哪些,日常用药有哪些,用药的具体剂量和时间[2]。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入院初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做一个综合评估,针对患者的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内容。

②护理人员要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的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集中的讲解,包括慢性精神分裂的诱发因素、主要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患者自身应该注意的事项,保证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缓解患者的担心,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多用正面语言鼓励患者的进步,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③向患者介绍疾病好转的规律和具体表现,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的因素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对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回顾疾病所产生的具体表现,帮助患者分析不合理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规避的方法,指导患者正确宣泄内心负面情绪,逐渐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患者对社会的适应力。根据患者的爱好和兴趣来安排患者的日常活动,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

1.3 效果评定

护理效果判定[3]:显效:认知功能基本恢复,社交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能力大为改善;有效:认知功能大为改善,社交能力有所提高,生活能力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发生恶化,认知功能没有好转甚至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X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2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显效29例,对照组显效21例;观察组有效20例,对照组有效16例;观察组无效仅1例,对照组无效13例。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74%。比较2组护理效果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7.0791,P<0.05)。

2.2 认知功能评分

利用PANSS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观察组阳性症状评分为(9.8±3.7)分,阴性症状评分为(16.6±4.9)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为(25.4±4.6)分;对照组阳性症状评分为(11.4±3.7)分,阴性症状评分为(18.2±3.9)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为(27.2±4.9)分,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261,P<0.05)。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人群发生抑郁症的几率高出正常人群很多,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出现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原因主要自身心理反应所致[4]。对于精神分裂患者的用药要特别注意,虽然药物能控制疾病发作,但是由于其药理作用难免会产生不良反应,长久下来可能会导致患者症状加重[5]。某个层面来说,相对于治疗,良好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心理行为护理,对比护理效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74%;观察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行为护理用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20):336-336.

[2]姚凤云.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4):139-140.

[3]陈灵肖.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探究[J].医学信息,2014,(21):486-487.

[4]彭红.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4):99-100.

行为功能分析 篇3

关键词分散试次功能分析;经典功能分析;挑战性行为;问题行为

分类号B841.4

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8.0011引言

在行为矫正领域,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偏离常态并给他人或者自己的身体、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危害甚至危险的行为(昝飞, 谢奥琳, 2007)。在积极行为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更倾向于用“挑战性行为”这一名称来指代问题行为。Emerson(2005)认为,挑战性行为就是行为的强度、频率或者持续的时间偏离社会常态,使得个体或者他人的身体安全处于严重危险之中的行为,或者是可能严重限制、剥夺个体接触日常社区设施的行为。

人们的行为都具有功能性,即使是挑战性行为也有其功能。行为的功能就是行为服务的目的或原因,比如,小明在课堂上大声叫嚷是为了获得老师的关注。而当干预方法与挑战性行为的功能一致时,效果最佳。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 简称FA)是确定挑战性行为功能的一种方法,在实证研究中已经受到极大关注(Hanley, Iwata, & Mccord, 2003)。功能分析分为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 analysis)和实验性分析 (experimental analysis)两部分(Kratochwill & McGivern, 1996)。描述性分析包括功能访谈与自然情境下的直接观察;实验性分析是操纵不同的实验情境,对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如经典功能分析(Traditional Functional Analysis, 简称TFA)、分散试次功能分析(DiscreteTrial Functional Analysis, 简称DTFA)。行为功能实质上就是行为与环境事件的关系,而实验性分析则通过对环境变量的操纵来确定行为的功能。

1982年,Iwata等人发表的具有里程碑作用的实证性研究论文首次采用经典功能分析程序来鉴定9名发展障碍儿童的自伤行为的功能。结果表明,基于功能分析结果的干预比随意选择的治疗方法更为有效。然而,这种程序较为冗长,需要密集的劳动力和时间,且一些一线人员(如教师和特殊教育工作者)很难掌握这门技术,所以在应用情境的实施和推广上遇到了阻碍(Iwata, Dorsey, Slifer, Bauman, & Richman, 1982)。

为适应更多类型的挑战性行为和应用情境,在过去的30年间,功能分析程序的变式在不断地发展并被评估。这些变式包括回合长度的修改(Mueller, Nkosi, & Hine, 2011)、条件的修改(Rispoli, Camargo, Machalicek, Lang, & Sigafoos, 2013a)、情境的变换(Lang, Davis, Oeilly, Machalicek, Rispoli, Sigafoos, et al., 2010)、实施者的变换(ThomasonSassi, Iwata, & Fritz, 2013)和前事变量的修改(Fahmie, Iwata, Harper, & Querim, 2013)。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讨经典功能分析程序的另一种变式,即把评估条件构建到单个试次里,然后这些试次由实施者分散在日常生活中,这个程序被称为分散试次功能分析,也可叫作基于试次功能分析(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is)(Sigafoos & Saggers, 1995)。如同TFA一样,在DTFA中,前事(antecedents)和后果(consequences)都被系统地操纵,但这些操纵会嵌入到被试日常生活的情境中。

DTFA近几年在研究中越来越受大家欢迎,与之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其操作方便又不失严格的评估特点正好符合应用情境的需要,因而受到大量临床实践者的关注。通过采用一般的文献搜索手段,目前未找到国内有关分散试次的研究和实践。DTFA出于TFA,又不同于TFA,下面将在与TFA的比较中介绍DTFA的特点和优势。

21TFA的具体操作

在TFA中,研究者把模拟的情境放置在回合里,并以事先规定的程序重复地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情境,从而确定行为的功能。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具体界定靶行为。对靶行为下一个可观察、可量化的操作定义,是实施所有功能分析首要且必需的环节。

第二步,因变量的测量。常用事件记录和时距记录两种方法来收集行为数据,之后转换为靶行为发生的次数或靶行为发生时距数的百分比。

第三步,收集描述性分析资料。可通过访谈、功能评估量表和直接观察这三种手段在较短时间内收集与靶行为有关的信息。

第四,评估喜爱物。此步为可选环节,即研究者若选择了得到实物条件,则需在第五步之前鉴定被试的喜爱物。可通过观察法、问卷法和有限选择法确定喜爱物(黄伟合,贺荟中,2013)。在随后的得到实物条件中,可通过给予和移除喜爱物来观察靶行为是否发生。

第五步,设置评估条件。TFA最初的程序包含4个条件:(1)关注(Attention),旨在评估靶行为是否由正强化即关注的形式维持;(2)任务要求(Demand或Escape),旨在评估靶行为是否由负强化即逃离厌恶的任务或要求的形式维持;(3)独自一人(Alone或Ignore),旨在评估靶行为是否由自我强化维持;(4)自由游戏(Play),为控制条件。经后续的发展,又增加了一个实验条件——得到实物(Tangible),即评估靶行为是否由喜爱的实物(如食物、玩具)而维持,也是一种正强化功能。条件的具体设置可详见相关书籍(黄伟合, 贺荟中, 2013; 昝飞, 2013)。

nlc202309091103

第六步,实施评估。研究者需选取一个房间作为评估点。评估一般每天安排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小时,其中又被分为4个为时15分钟的回合,来分别测试4种不同的条件,每个条件评估10次(黄伟合, 贺荟中, 2013)。

第七步,分析评估数据。根据收集数据的类型,绘制成曲线图或柱状图。分析图表资料时,主要进行几类条件间的比较,详见相关书籍(杜正治, 2006)。

22DTFA的具体操作

DTFA最先由Sigafoos和Saggers(1995)提出,它把TFA中的回合化为更简便的试次,分散在日常生活中。单个试次大多数会被分成测试阶段和控制阶段两个部分,测试阶段呈现建立操作,如不给被试关注,而控制阶段撤除建立操作,如给予被试关注,然后分析刺激事件对行为产生的影响(LaRue , Lenard, Weiss, Bamond, Palmieri, & Kelley, 2010)。换言之,DTFA由许多个试次组成,而试次又被分为测试和控制两个阶段,这些试次以正在进行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操纵特定的前事和后果,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具体界定靶行为。同TFA。

第二步,因变量的测量。常用时距记录法或时间抽样记录法来收集靶行为资料,之后转换成靶行为发生试次数的百分比。

第三步,收集描述性分析资料。同TFA。

第四步,评估喜爱物。在实施试次前应评估被试的喜爱物,找到有效的强化物。如在得到实物试次中可放置最喜爱的项目,控制试次中放置第二喜爱的项目;而最不喜爱的项目放置在关注试次里(Kodak, Fisher, Paden, & Dickes, 2013)。评估步骤同TFA。

第五步,设计试次程序。试次分为实验试次(关注、得到实物、任务和独自一人)和控制试次(自由游戏),实验试次又分为测试阶段和控制阶段两部分。依据上述资料,选择需评估的试次,并确定试次在何时何地嵌入进去。如,被试的父母和老师报告其经常因喜爱的玩具受到限制而发生靶行为,所以在游戏时间嵌入了得到实物试次(Kodak, Fisher, Paden, & Dickes, 2013)。

第六,实施程序。如若实施者非专业的行为分析师,则需在实施前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在如何培训方面,可借鉴现有的一些成果(Kunnavatana et al., 2013a, b; Lambert, Bloom, Kunnavatana, Collins, & Clay, 2013; Rispoli,Ninci, Burke, Zaini, Hatton, & Sanchez, 2015a, b)。单个试次的持续时间为1~6分钟,每个条件中包含的试次数为3~20次(Rispoli, 2014)。Kodak, Fisher, Paden和Dickes(2013)认为在评估期间进入到下一阶段的标准是,在这个阶段最后两个回合中测试和控制试次之间靶行为水平已产生差异,抑或在测试和控制试次中至少有3个回合有同样的靶行为水平。

第七,分析评估数据。以试次的类型为横坐标,挑战性行为发生试次数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成柱状图。分析图表资料时,主要进行试次内的比较和试次间的比较,详见相关书籍(杜正治, 2006)。

从两种行为分析的具体操作步骤中可以看出,DTFA与TFA的最关键区别在于第五步设置评估条件和第六步实施分析的过程。前者利用成对设计的方法把评估条件改编为试次的测试和控制阶段,并分散在生活中进行实施。

3DTFA与TFA相比,效果上无显著差异DTFA在操作上有所改变,那么它的行为分析效果又会如何呢?有研究者采用这两种范式对同一个被试进行功能分析,由此来比较它们分析效果的差异。如,Wallace和Knights(2003)的研究中,共3个被试,2个被试鉴定的行为功能完全一致,还有1个被试结果只是部分一致;LaRue等人(2010)的研究中,共5个被试,4个被试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还有1个被试由于挑战性行为被多种功能控制,只有部分一致;Bloom等人(2011)的研究中,共10个被试,6个被试鉴定结果完全一致,1个被试部分一致,3个被试完全不一致。

这些结果表明,两种范式的分析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对于那些结果不一致的个案,可能是因为在TFA或DTFA中没有抓住相关的建立操作(Bloom, Iwata, Fritz, Roscoe, & Carreau, 2011; Rispoli, Davis, Goodwyn, & Camargo, 2013b)。这意味着由TFA改编而来的DTFA仍能有效地评估挑战性行为的功能。

4DTFA与TFA相比,临床情境上更具生态性由于操作的设置不同,使得DTFA与TFA相比产生了以下四点独特优势,其中生态性是因操作不同而衍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第一,评估过程更分散、更简便。TFA整个过程平均需要花费6个半小时的时间,其中还不包括分析之前访谈所需时间、回合之间的间隔时间、训练人员所需时间(Iwata, Dorsey, Slifer, Bauman, & Richman, 1994);而DTFA创造性地把连续长时间收集数据的过程分为许多小的试次,分散在日常生活事件进程中。

第二,对实施者专业要求更低。为成功实施程序,对实施者专业程度要求之高也是TFA的一大弊处(Northup, Wacker, Sasso, Steege, Cigrand, Cook, & DeRaad, 1991);而DTFA可以由非专业一线人员(如父母或老师)操作,对实施者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程度要求较低,大大突破了功能性行为评估(Functinal Behavior Assessment, 简称FBA)需要专业人员实施的限制,这也是该程序的实施者大多数是教师的原因(Bloom, Lambert, Dayton, & Samaha, 2013; Kunnavatana et al., 2013a, b; Lambert, Bloom, & Irvin, 2012; LaRue et al., 2010; Rispol, Dawis, Goodwyn, & Camango, 2013b; Sigafoos & Saggers, 1995)。

行为功能分析 篇4

动物求偶喂食行为的生物学功能与进化

本文以各种昆虫、蜘蛛和鸟类为例论述了动物求偶喂食行为的概念、生物学功能和进化,并介绍了动物界鲜为人知的`各种欺骗行为.

作 者:尚玉昌 Shang Yu-cha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刊 名:自然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年,卷(期):28(3)分类号:Q95关键词:求偶喂食 蝎蛉 舞虻 欺骗行为 进化

行为性格分析 篇5

1.船锚模型: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作一艘停留在海上的船。船锚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气质——一旦锚定,不会移动。性格是链条,链接船和锚。

2.基因和气质决定了你行动的原点,性格决定了你行动的范围,刻意练习决定你的能力水平。昨天的预告里我们也说了,在生活中,我经常会听到很多关于性格的说法:

“我天生内向!所以我一到公众场合就会非常害羞,经常说不出话来,更别提演讲了。” “我俩处不好!不因为别的,就是性格不合!”

“不好意思迟到了一会儿,我们白羊座就是比较随意。”

在这些人身上,性格好像真的决定了他们的能力和做事的方式。但我们也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情况: 很多伟大的演讲家比如丘吉尔、林肯,都是内向者。好的关系都是反复磨出来的,没有所谓的性格不合。守时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后天养成的。

到底性格多大程度决定我们的能力和成功?我会用一周的时间来剖析这个问题。

今天我要帮你区分一些容易跟“性格”混淆的概念,其次给你介绍一个“船锚模型”帮你正确理解性格的作用,以及如何科学地塑造自己的性格。最后,我想谈谈看,性格真正决定的是什么? 首先,讲讲经常混淆的一些词:

当普通人在说性格的时候,其实他们在说一堆混淆的概念,我给你说说这些词的区别: 气质、性格、行为习惯。

区分气质、性格、行为习惯

1.气质是最底层的:一个人行为心理中间稳定的、和先天相关的那些部分。气质往往和遗传有关,比如抑郁症、神经质、乐观都有明显的遗传因素。2.性格是“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中的相对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来源于气质和后天社会文化和教育。虽没有气质稳定,但是比行为稳定。重大的人生经历和社会事件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比如说经历过生死,性格一下子就开朗起来;或者脑部受创伤的人性情大变,但是性格大部分是独特又稳定的。

3.行为是一个人的行动,习惯是自动化的行动。

有一些自动化的行为——比如有人一开会,腿就和通了电一样一直抖——这就是习惯;有人习惯于说话快、有人习惯于关注人多过事,这就是行为风格。其实我们经常说的技能,也是自动化了的行动。比如别人是一开会抖腿,你是一听音乐就有规律地抖腿加扭腰,这就是舞蹈的技能。

本期联合策划人胡洁云老师,用一个“船锚模型”,为你说明了这个关系。

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作一艘停留在海上的船。船锚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气质——一旦锚定,不会移动。性格是链条,链接船和锚。性格和气质都在水下,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船的移动,这就是可观察的行为习惯。大海的洋流,则是不同情境。行为倾向性:可塑性

如果行为和气质相近,这时链条就比较放松,性格自然舒展。你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修船上,也就是改善行为上。如果行为和气质差得远,链条就崩得很紧,你要花一分精力在控制链条上,产生内耗。所以,每个人都有一套天生的、自然而然的行动方式,这种状态下,效率最高。这就是行为倾向性。

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做性格以外的事情呢?因为海上的高价值区,有时候不一定在你的舒适范围内,这时候就不得不绷紧链条去那些领域工作。这时,对性格的张力的控制就很重要。时间一长,链条会变长,性格也就有所改变,这就是性格的另一个特性——可塑性。不过也不是无限度的可塑——如果行为实在离原有的气质和基因太远,搞不好就翻船或者断链子——精神崩溃、行为失调了。

所以,基因和气质决定了你行动的原点,性格决定了你行动的范围,刻意练习决定你的能力水平。行为和性格不一定有关系

船往哪里走,是洋流、船锚、链条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你在海上看一条船,想猜测他的海底船锚和链条在哪,你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洋流之下观察好一阵子,才能隐约猜出船锚的中心。

同样的道理,一个行为背后,有气质、性格、情境的共同作用,是个非常复杂的结果。如果真的要测量一个人的性格,需要综合很多情境下的非刻意行为规律。所以所有那些“因为你„„,所以你就是„„样的人”的人的判断方法,都是伪科学。性格到底决定了什么?

今天商业社会中大部分技能,都是人类在近300年发展出来的,没有谁有太多基因优势。除非在特别高水平的阶段,性格并不是主要限制因素,刻意练习才是。——只要认真学习都能60分,努力则能有80分,只有到80-95分才需要性格的配合。

人总是对于“自我”保护得很好——做得好的,总觉得是后天努力;做不好的,往往就甩锅给性格、星座、八字„„当时说的舒服,其实也把自己限制住了。

那么性格决定什么呢?性格决定的是能力练习的路径——内向者也许倾向于提前准备,反复独自打磨;外向者者喜欢边讲边改,共同讨论。同样是销售,而小额销售则主要靠激情,需要外向热烈,一下子成交。百万、千万级的大型机械销售往往都是内向的,因为对于这种重要决策,往往需要大量思考、技术知识以及感觉销售的人要靠谱,内向人正好合适。

如果下次,你身边有人说——我内向所以做不会演讲,你可以告诉他,你不是内向,你是害羞;你不是害羞,你只是缺练;你不是缺练,只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的练习方式和拉伸自己的动力。

今天我们谈到了船锚模型,气质、性格、行为、能力的关系;大部分技能,都能练到80分,别把缺能力归咎于性格不合。你要找到的是最适合自己性格的修炼方式。今日思考题

先分享一个我身边的案例:

“我有一位朋友,长得其貌不扬,有思考者气质、对人不敏感。他性格内向,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当众即兴发言对他来说更是如临大敌。有一次公司会议,领导让他说说自己的看法,他直接就懵了,支支吾吾没憋出一句话来。

但他希望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他需要在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他开始练习表达——学习相关的书和课、打磨自己的演讲稿、操练大量的工具模板。每次发言他都录下来自己回去研究。几个月以后,他的演讲技能已经很不错,在公众场所发言已经从容不迫,还组织了一些内部的分享会。”

另外,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原来丘吉尔性格很内向„„”的有趣例子?在留言区分享给我吧。参考答案:

喜欢思考和独处是气质;内向、不爱凑热闹不爱即兴发言是性格;学习和打磨演讲稿是行为,而演讲水平是能力的体现。如果你准备成为顶级演讲家,性格根本不是你的限制,练习的程度才是。MBTI: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分类工具35-2 今日新知:

1.MBTI: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分类工具。

2.荣格提出了人脑的四大功能:感知、直觉、情感和逻辑判断。3.面对性格的副作用,要遵循一个规则:利用> 弥补>克服。

如果我问,辛苦了一周,周末准备做什么?你会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回答。有人会说约朋友啊!多找点人,唱歌聊天,热热闹闹; 有人就会说——天啊,我就想一个人安静地待会。

这不是宅不宅的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自然的能量补充方式。昨天说过,性格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

MBTI : 性格分类工具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分类工具:MBTI

MBTI是以瑞典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为起点。荣格是心理学界响当当的元老级人物——他刚出道便成为弗洛伊德指定的精神分析流派的 如何区分计划型和应激型?

计划型的人倾向于定计划、做决策、喜欢掌控和有序;计划型的人是长而软的橡皮筋,一头在自己手上,一头锚定在目标上,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拉向目标。

应激型的人则倾向于找可能、喜欢灵活;他的释放机制是硬弹簧,一开始都是放松的,只有目标压在他身上,他才开始发力。

计划型是掌控的空间越多,能量越大,总希望尽可能赶在进度前完成工作;应激型的人能量是压力越大,能量越大;总是最后一秒能量才爆发。

计划型的人周末出去玩,周三就做好了计划,一整天下来,在安排的时间点上到了家,感觉很有成就感;计划性的人总说:“让我们开始个计划吧”。(我们称这类人为 J)应激型的人则喜欢探索、开脑洞、跳跃性思考,最开心的时候,是常规事情有了新可能的时候。他开着车,突然停在路边,然后看人钓鱼一下午,晚上满意地回家。P型的人(我们爱称为大P)总说,“让我们再看看”。

如何恰当地释放能量?

计划型的人更加喜欢以做计划、盯进度、安排流程等方式来工作;他们更加适合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中工作。应激型的人则在头脑风暴、开脑洞、探索新事物中更加享受。他们更加合适在不确定、变化的领域中工作。一个组织需要同时拥有计划型和应激型的人才。

谈完了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很多人都会觉得找到了自己,但是副作用也就来了。性格副作用:

认识到自己性格能更好的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方式,但是也有很多副作用。

我们调录音机的时候,如果波段没有调对,就会同时收到信号和噪音,听不清楚。这个时候发射功率越大,听起来噪音越大。

信号就是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频段,这种频段往往与他的行为风格相符。如果不在这个频段内,往往就是噪音。这就出现了沟通的悖论——你讲话,其实对方听到的都是噪音;你以为对方没听见,增大功率,对方觉得噪音太大,干脆关闭了。

比如,老头儿老太太吵架。在外人看来,老头吵翻天了,而且不近情理,老太太却会很平和地告诉你:“别管他,他就这样一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太太已经自带了信息过滤器,能过滤老头儿的一切噪音。很多沟通中,彼此讲了半天,信噪比非常低,谁都没有收到对方的信号。要影响一个人,就要先找到他的频段,主动调频到他的频段。

如果这个上司注重逻辑,那在汇报时,最好多用“因为„„所以”,然后通过1、2、3的顺序分列出来,最后强调下这个方案的局限性,上司对你的印象一定加分。

如果对方是视觉型而非听觉型的人,那就清晰地描述画面感,花更多时间做视觉导图和PPT,更能让对方快速get到点。

每个沟通高手都是快速调频的发布机,“快速调频”的能力来自于对他人行为风格的敏锐感知能力。常见的4种管理者风格

管理者的行为风格可以分成: “快”和“慢”;“关注人”和“关注事”。节奏快的,喜欢说话尽快切入重点;节奏慢的,那你先先谈谈感受,聊聊风月;

从关注点来说,如果对方关注人,你就跟他说清楚这个决定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他关心的人;如果对方关注事,就更多地跟他讲这个推论为什么是严谨的,为什么是客观的?为什么是有逻辑? 一旦你了解到人们的行为风格,在和人交流的时候,难度就会降低很多:你首先可以给人分类,找到相似之处,提前预测可能性。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影响他。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Dr.William Moulton Marston)根据2个维度,把行为风格分成了四类,发展出来一套管理行为风格理论和测评,叫做 DISC。

霸道总裁是D支配型,他喜欢A方案,更重要的是他说A的时候外向独断,不喜欢别人反对。好的沟通者会先说:“A方案非常好。”(你要先传递——“我懂你”),然后再说,“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是这样,B方案是„„(发挥影响力)当然,最后到底怎么做,您说了算。(我真的懂你)” 你可以通过DISC先给别人调好频,降低了信噪比,才有可能加大沟通音量。

也许最后领导还是会选A。但不管采纳与否,你都没有损失:你多提供一个信息、你多展示一次自己,你也多练习了自己的调频能力——你有能力和机会更深层地影响更多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懂比爱更重要,先调整频段,再传达信息。

谁需要主动改变?

也许有人要问——凭什么是我要变?而不是他要变?

如果这份关系对你很重要,那么就需要你先调频;如果不重要,你需要找重要的人去影响他。

沟通的本质,就是交换不同的信息,而不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频段的人那里——只要你希望影响更多人,就需要学会调频能力。

性格有稳定性和可塑性,真正的超级个体是这样的:

对自己,关注性格可塑性,在发挥优势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掌控范围。对别人,关注性格稳定性,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影响他,降低自己沟通成本。你的掌控圈就会变大。最糟糕的则是你天天盯着自己的稳定性,却期待人家性格的可塑性,这样你的掌控圈就变小。

这个和产品思维很像——对客户,把他们想象的越傻越好,越懒越好;对自己,思考地越深入越好。这样你的内在价值越来越高、你的交际界面越来越好,你就是一个高价值产品。精于心、简于型——超级个体是人群中的战斗机。

今天我们提到了一个概念:“沟通信噪比”。理解了信噪比我们就知道,沟通的关键是快速调频。这两天我们理解了性格的概念,提到了MBTI的性格分类,DISC的行为风格分类,当这些概念越来越清晰,可能另外一些概念就会越来越模糊。到底是环境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还是选择决定命运呢? 明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今日思考题

本周主题的联合策划人李海峰老师,提供了一个DISC的详细描述示意图。行为风格是相对外显好判断的。所以,对照下面这个表,观察你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看看他们各自是什么风格?你该如何影响他们? 选择决定命运,什么决定选择?35-4 今日新知:

1.人按照对自己的觉察程度,可以分为三类:环境决定、性格决定、使命决定。

2.我们普通人的自我成长之路,就是从 这过程非常痛苦,很多时候需要逆着自己的天性来,但是因为他们目标感足够强,价值感足够大,所以他们也愿意跨出这一步——不怕痛苦,就怕痛苦得没有价值。

有人可能在吃穿上毫无所谓,是个“环境人”,在玩乐上随心所欲,是个“个性人”;但是在自己真正看重的事情上,马上精光四射、认真死磕、差不得分毫,这一面就是“使命人”。这三类人,一种是环境决定命运、一种是个性决定命运、一种是使命决定命运。

这种迷茫来自缺乏有效的思考路径:很多人的思考模式是混乱的—— 现在内容产品能赚钱,所以要做内容;

做什么好呢?我觉得幽默很受欢迎啊,那就做幽默吧; 怎么有优势?要多看书,多学习,多认识人;

谁在和我竞争?哇,没有竞争耶!我发现了一片大蓝海!

每天这种想法冒出来,兴奋极了。但是 的最好动力。比如说帮小编提高点赞率,也许真的可以,但是小编愿意交费吗?你怎么知道哪一部分是你的功劳呢?这些需求都是伪需求。真正的客户价值需要回到场景去:

想看幽默的表演——相声、脱口秀、开心麻花; 幽默的文字——网络段子手、写手; 幽默的微信公众号——各种“段子来了”; 幽默的视频——冷笑话; 幽默的电影——周星驰。

如果你轻松的认为自己遇到了一个蓝海,你最好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没有看到“场景”这个限制条件?一旦回到场景,你发现这哪里是蓝海,分别是血红的红海,只是你原来忘记摘下偏光镜,看不到场景。仅仅培训一个人变得幽默,却不告诉他使用情景的内容产品,其实没有真正的价值——这就是大部分培训、内容产品看起来很有趣,一旦收费,人就走光的原因。你的价值仅限新鲜,并没有提供客户价值。如果希望把笑声卖到100万,那么你需要思考笑声在什么时候变得特别有价值,找到这些场景,就找到了客户价值,创业密码组的 当找到客户价值,商业模式也变得很清晰。在网上做视频反而是绕远儿,针对企业的培训、咨询都是不错的方式——当然,更多更好的商业秘密就不公开了。有了客户价值和商业模式,优势和竞争者也很清晰,知道该怎么做了。那组4个密码,也许还有几个不清晰,但是能试出来的几率已经很大了。

做出价值、打通闭环、打造优势、保持优势。这是任何一个内容创业者一定要走过的思考路径 ——如果你觉得自己进入蓝海——没有人竞争,往往是因为你没考虑场景;如果反过来很多人竞争,那就要思考自己有没有竞争力;如果你看到一个东西很有价值,但是也没有人竞争——你一定要看看商业模式,也许这就是一个没法商业化的领域。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创业也是一样,思想上躲过这些坑,至少你会提高50%的成功率。

张春豹同学准备用幽默来为企业创造营销价值,如果有足够好的产品,他的脱口秀同学们会成为重大资源,而如果笑声营销可以切入,能延伸的领域有很多——笑声文案、幽默菜单、逗比指示牌„„

当然,这条路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是记得这四步,尤其要记得客户价值场景化,就会慢慢走通的。他未来的计划是准备带着自己的脱口秀去给很多企业提供欢乐,同时推广自己的服务。我想,有一天,他真的能把笑声卖到一百万。李海峰: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案35-6 这周的成长导师,我邀请了著名的DISC研究者李海峰老师,他研究行为科学很多年,是多家公司的董事,特别懂得沟通。年前我们还以“超级个体”的名义在各地做了很多公益讲座,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我本来邀请他来写点东西,他说自己讲的比写的好,所以我说不如来录制一期音频,然后我们把它整理成文字,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声音和文字。

接下来听听海峰老师的分享——凡事都有四种解决方式。DISC研究者:李海峰

文稿和音频会有点差异,建议分开学习。李海峰: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一般会用到2种测评工具:

一种是评估类,判断你行还是不行,它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依据是你的过去,他要解决的是你是谁,比如MBTI。

一种是评测类,认为你各种特质都有,但就是使用程度的不同。它的理论依据是组织行为学,面向的是你的未来,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协助你成为谁,比如今天要讲的DISC。

说到DISC,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摩顿·马斯顿,他研究人类的行为多年,出版《常人之情绪》一书,创立了 DISC 理论。除此之外,最近电影院很火的《神奇女侠》也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影片中的真言套索也是他发明的“测谎仪”的一个原型。

DISC 具体是什么,古典老师在本周三时有讲,它根据”关注人“和”关注事“,“快”和“慢”两个维度,可以分成目标明确的D特质、受人欢迎的I特质、善解人意的S特质和思维缜密的C特质,如下图。你属于哪种类型?

你可能会选不出来,或者觉得不同情境下,四种特质都会出现。其实,DISC理论的前提假设有3个: 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只是比例不同。DISC四种特质,不是优点不是缺点,只是特点。

DISC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而且,这四种特质还可以被训练和掌握,需要的时候都能拿出来。

DISC四种行为风格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了解这点后,你会发现转变对人的描述方式:描述特点而不是优缺点。就像别人描述你的同事使用的是“小气”这个缺点,而你看到的是她“关注成本”这个特点,进而看到她“节约”这个优点。

了解DISC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案”。比如遇到问题时,我用S方式拿不到结果,用D方式会不舒服,那我就切换成I或者C,让自己舒服地拿到结果。要知道往往不是事物本身决定了最后的结果,而是你选择的回应方式。生活中案例特别多,比如以下三种: 一.心情不好时,你有四种解决方案 当你希望调整自己,你可以用: D 特质:选择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者运动; I 特质:选择参加朋友聚会或者 Shopping ; S 特质:选择回归家庭给家人做顿饭; C 特质:选择静静看书或者玩数独。

越成熟的人越能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的方式,独处时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更幸福。

二、拖延时,你有四种解决方案

I 特质:调动想象能力和说服能力,激起自己做事的兴趣; D 特质:必须得拿到结果,自己才舒服,要立马行动;

C 特质:分析究竟是哪个环节阻碍了行动,然后解决,程序开启; S 特质:找朋友聊聊,给自己赋赋能,然后开始做。

三、面对不同的工作,用不同的特质

当你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时,就需要发挥 D 的特性。以结果为导向,注重效率,主要以这件事为主,尽早完成;

当你从事的工作是需要与人打交道,长期处在与他人交流沟通中,就需要发挥 I 的特性。多与人互动,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一名朋友遍天下的外交者。

当你在工作中需要更多的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多为他人着想,同时也需要耐心地解答他人疑问时,就需要发挥你 S 的特性;

当你从事的工作是追求精细度,更要全盘掌控时,看重全局,也关注细节,要求物尽极致时,就需要发挥出你 C 的特性。

当你熟练掌握DISC这个工具时,就会发现它能大大提高我们的人际敏感度,而人际敏感度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你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经过训练还是没有经过训练,你都在使用。一个一辈子都要使用的技能,值得你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人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格、行为风格健全的过程。学完这四种解决方式就要常用,然后在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校验效果、修正。

比如DISC四个行为风格在与人互动中的使用:

D 风格用的好就能捍卫自己,没用好可能会变成侵犯他人; I 风格用的好就能激励内在,没用好可能只是在表扬外在;

S 风格用的好,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但没用好变成放纵了对方行为; C 特质用的好,是能够如其所示,但没用好就钻牛角尖,变成如我所想。

持续学习和练习,有意识进行调整。相信你的人际敏感度就能快速提升。最后我们祝福大家把自己的幸福快乐成功建立在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运气上。超级个体,超级幸福!今日思考题

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篇6

最典型的当属全球电子商务的创始者亚马逊(Amazon.com)了,从 1995 年首创网上售书开始,亚马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颠覆了从图书行业开始的很多行业的市场规则及竞争关系,10 年之内把很多像 Borders 以及 Barnes and Noble 这样的百年老店被逼到破产或濒临破产。亚马逊在利润并不丰厚的图书行业竞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数据的战略性认识和使用,在大家还都不太明白什么是电子商务时,亚马逊已经通过传统门店无法比拟的互联网手段,空前地获取了极其丰富的用户行为信息,并且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

何为“用户行为信息”(User Behavior Information)呢?简单地说,就是用户在网站上发生的所有行为,如搜索、浏览、打分、点评、加入购物筐、取出购物筐、加入期待列表(Wish List)、购买、使用减价券和退货等;甚至包括在第三方网站上的相关行为,如比价、看相关评测、参与讨论、社交媒体上的交流、与好友互动等。

和门店通常能收集到的购买、退货、折扣、返券等和最终交易相关的信息相比,电子商务的突出特点就是可以收集到大量客户在购买前的行为信息,而不是像门店收集到的是交易信息。

在电商领域中,用户行为信息量之大令人难以想象,据专注于电商行业用户行为分析的公司的不完全统计,一个用户在选择一个产品之前,平均要浏览 5 个网站、36 个页面,在社会化媒体和搜索引擎上的交互行为也多达数十次。如果把所有可以采集的数据整合并进行衍生,一个用户的购买可能会受数千个行为维度的影响。对于一个一天 PU近百万的中型电商上,这代表着一天近1TB 的活跃数据。而放到整个中国电商的角度来看,更意味着每天高达数千 TB 的活跃数据。

正是这些购买前的行为信息,可以深度地反映出潜在客户的购买心理和购买意向。例如,客户 A 连续浏览了 5 款电视机,其中 4 款来自国内品牌 S,1 款来自国外品牌 T;4 款为 LED 技术,1 款为 LCD 技术;5 款的价格分别为 4599 元、5199 元、5499 元、5999 元、7999 元;这些行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户 A 对品牌认可度及倾向性,如偏向国产品牌、中等价位的 LED 电视。而客户 B 连续浏览了 6 款电视机,其中 2 款是国外品牌 T,2 款是另一国外品牌 V,2 款是国产品牌 S;4 款为 LED 技术,2 款为 LCD 技术;6 款的价格分别为 5999 元、7999 元、8300 元、9200 元、9999 元、11050 元;类似地,这些行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户 B 对品牌认可度及倾向性,如偏向进口品牌、高价位的 LED 电视等。

亚马逊通过对这些行为信息的分析和理解,制定对客户的贴心服务及个性化推荐。例如:当客户浏览了多款电视机而没有做购买的行为时,在一定的周期内,把适合客户的品牌、价位和类型的另一款电视机促销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主动发送给客户;再例如,当客户再一次回到网站,对电冰箱进行浏览行为时,可以在网页上给客户 A 推荐国产中等价位的冰箱,而对客户 B 推荐进口高档价位的商品。

这样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往往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客户购买的意愿,缩短购买的路径和时间,通常还可以在比较恰当的时机捕获客户的最佳购买冲动,也降低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对客户的无端骚扰,还能提高用户体验,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手段。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电商企业,对用户行为信息的分析和使用,无不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做大量投入。他们对数据战略性的高度认识和使用,非常值得国内的电商学习和借鉴。

团购的尴尬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每天电子信箱中都充满了这样的邮件,但是从来没有打开过。

很多团购公司都会虔诚地每天发给订户各种各样的促销信息,坦率地说其中很多都的确非常优惠,非常吸引人,但是这些团购公司忽略了一点用户体验。

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两个团购邮件,来分析里面的问题:

1,美食的推荐不分地域:一封邮件中,从五道口到王府井,从苏州桥到簋街,可能有人会因为一个 3 折或者更低的团购感兴趣,但是真的会从东五环开车去西四环吗?

2,娱乐的推荐也有类似的问题,丝毫没有考虑用户的地理位置,价格等因素

3,更有甚者,不分收信人的性别,有没有考虑可能带来的尴尬。

其实,所有这一切现象都表明现在的团购网站在 EDM 的思路上,基本上还是粗旷式的,把所有客户当作一人,彻底把电商的优势放弃了,回到了传统零售门店和邮寄销售模式的阶段去了。不仅如此,其实在电商的环境中这样的 EDM 有时候比没有还糟糕,因为它们恰恰带给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客户的人们一个非常负面的用户体验,用长期不相关的占用大量篇幅的邮件占领用户的邮箱,长此以往,他们离“讨人嫌”只一步之遥了……,而对他们的惩罚可能是既简单而又残酷的,鼠标轻轻一点,他们的邮箱地址送到垃圾邮箱,从而再也无法给这个潜在的客户推送促销信息。

如果看看你的用户们的垃圾邮箱,当你看到你辛辛苦苦设计的促销直邮,规律地,全部地,在垃圾邮箱中按时报到的话,你做何感想?据专业人士分析,对一个 500 万会员的电商来说,每次 0.5% 的退订或者放进垃圾邮箱,意味着近100 万元的营销费用打了水漂。

那么,团购网站应当如何做呢?个性化是最基本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1, 对客户进行多维度地分析:以用户的地域、性别、年龄等人文属性建立分析维度,把所有的团购信息进行筛选,这样可以简单地把 EDM 的相关性大幅提高,起码用户收到的邮件是基本在住宅、工作场所附近,和自己的普通属性相关的,可能有一些兴趣的商品。

2, 对客户过去是否有点击,是否有购买,购买的产品价值,购买的频率,最近一次什么时候购买等属性进行量化,产生客户价值的评分,把客户分出价值的高低,对推荐的接受难易程度作出评估,依据这些评分来决定多频繁对该客户进行 EDM 操作,以及推荐的商品的细类,以提高反馈率。

3, 对购买过商品客户的购买记录,以及点击过的商品记录进行分析,对团购的折扣比例,商品原价,折扣金额,团购时间长短,能否退款,是否单人使用,口味(餐饮类),风格等等分别打分、统计、归类,以对客户的可能兴趣点进行“预测”,这是一个相对高级、相对复杂的过程,但是运用得好的话会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4, 考虑在所有推荐的商品旁边增加一个“不喜欢”的按钮,收集客户不喜欢的东西对个性化推荐来说具有几乎和喜欢的商品一样重要的价值,假设一个客户告诉你他不喜欢一款 49 元的西餐厅的双人午餐,可能比他点击甚至购买另外一个 99 元日餐双人套餐给你透露的信息还要多。

比如我观察到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一个旅游网站对客户之前的浏览、搜索行为进行了跟踪,并以此进行了有效的推荐,注意:该推荐中体现了客户的目的地、价位、旅游诉求等多方面的需求。按照这些方法,业界专门从事 EDM 优化的公司可以把 EDM 的点击率从传统意义上的 1% 左右提高到近10% 的点击率,5000 封 EDM 产生 370 个人,510 个点击,最终共产生 800 个订单。

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电子商务和团购都还有大量的优化空间,我相信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个性化营销则是帮助电商在这场红海大战中赢得战役的利剑。

[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行为功能分析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深圳市某工厂密闭空调环境作业工人86名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一企业的非空调环境作业工人102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视听功能障碍,无手部运动障碍,且测试前4 h不能饮酒或服用镇静剂类药物。在两组工人的生产环境中均无影响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噪声、重金属等。

1.2 方法

1.2.1 基本情况调查

按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对所有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询问,并记录调查结果。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史、疾病史、自觉症状、吸烟、饮酒等个人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措施实施情况等。

1.2.2 神经行为功能测试

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2]。测试内容包括情感状态问卷、简单视觉运动反应时(采用NB-Ⅲ型视运动反应仪,北京科电高技术公司)、数字广度、圣他·安娜提转敏捷度、数字译码、Benton视觉保留、目标追踪测试Ⅱ。为保证测试条件的一致性,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测试时环境安静、舒适、无外界干扰,光线充足。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5.0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经统计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观察组—空调作业环境人群;对照组—非空调作业环境人群。两组比较,均P>0.05。

2.2 神经行为功能测试

对两组人群神经行为进行多项测试,结果表明:5项消极情绪状态(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劳-惰性、困惑-迷茫),观察组的测定结果得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积极情绪状态(有力-好动)的测定结果得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简单反应时平均值非常显著慢于对照组(P<0.01);数字译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错误打点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观察组—空调作业环境人群;对照组—非空调作业环境人群。

3 讨论

接触一定剂量职业有害物质的人群,在机体尚未出现明显的症状和生化指标改变以前,即可出现神经行为功能障碍,表明行为功能是一种敏感的亚临床指标[2,3,4]。而且行为功能的测试方法简单易行,无创伤性,易为受检者接受,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安全性评价和职业筛选,并可作为修改和制定卫生标准的依据[5]。

本次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空调环境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5项消极情绪状况(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劳-惰性、困惑-迷茫),观察组的测定结果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积极情绪状态(有力-好动)的测定结果得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长期空调环境可使作业个人的心理情绪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空气质量对人群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无论室外或室内空气污染, 均已构成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同时,神经行为功能其他测试项目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简单反应时平均值非常显著慢于对照组(P<0.01),数字译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错误打点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空调环境对作业个人的短时记忆力、感知运动速度、手部快速运动的速度、准确性及眼手协调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这些结果与国内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7]。

空调环境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保护在空调环境中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建议在空调车间内改善通风系统,定期进行车间环境监测与工人健康检查,确保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祝学礼,刘颖,尚琪,等.空调对室内环境质量与健康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1,30(1):62-63.

[2]梁友信.介绍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7,13(6):331-337.

[3]李忠民.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方法的指数评价初探[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5,12(2):77.

[4]郑玉新.神经行为学方法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7,24(5):257.

[5]杨晨芸,邹建芳.职业性汞接触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1,27(2):152-153.

[6]李慧平,吴永兵.某体温计厂汞作业工人健康状况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8):33-34.

行为功能分析 篇8

关键词:认知功能;执行功能;性别;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5-0079-04

Abstract:Poor executive function has been linked to increased antisocial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clinical and nonclinical populations, but no research has examine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sport from a neuro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fill this gap in the literature by investigating how cognitive function, especially executive function, relates to antisocial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athletes. 104 participants were selected from football and basketball teams. Cognitive function was assessed in young adult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using the Cambridge Neuropsychological est Automated Battery (CANAB). Antisocial behavior in sport and aggression were assessed via self-report instruments and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executive function scoring of male athlete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tisocial behavior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2) the athletes with high antisocial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might not have low cognitive ability; and 3) gender may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ve function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athletes.

Key words:cognitive function; gender; antisocial behavior; aggressive behavior[K]

1问题的提出

反社会行为是重要的社会问题行为,它会对教育、工作等产生重要影响。青少年时期的反社会人格会持续到成人期,并可能使个体产生吸毒、暴力等犯罪行为,进而影响个体的工作、生活等。反社会行为包括一系列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1)临床精神病学诊断的行为失调和反社会人格;2)侵犯法律或社会规范的行为;3)攻击或侵犯行为[1]。运动情境中的反社会行为是指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针对对手的反社会行为(意图伤害对手)和针对队友(言语辱骂队友)的反社会行为。在以往的研究中,反社会行为往往与攻击行为相联系,攻击被看作反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2-3]。

已有文献表明,社会或心理因素是促使运动情境中反社会行为发生的重要变量。某些个体变量,如同情、道德认同以及任务定向等,均与运动中的反社会行为有关,运动员在这些变量上得分越高,报告的反社会行为频次则越低。性别是反社会行为的有效预测变量,研究显示,男性的反社会行为高于女性[4]。

执行功能是指高秩序的认知能力,它管理着对未来目标定向行为进行自我调节的基本认知功能。执行功能中的认知加工主要包括抽象推理、注意控制、认知灵活性、假设生成、抑制、序列反应、系列转换、策略目标计划、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运用等[5]。

为了进一步了解反社会行为的神经学基础,有研究者检验了前额叶功能与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来自于临床病人和健康群体的研究结果均表明,执行功能与反社会行为呈负相关。部分认知功能紊乱会导致反社会行为,使个体无法控制社会不允许的行为、冲动行为以及消极行为等[6]。临床脑损伤的研究也显示,执行功能和行为控制之间存在相关,当前额叶被破坏时,病人会表现出较大的行为改变。有研究表明,没有脑损伤或创伤史的病人,如果执行功能得分低,也会表现出反社会行为。由此可知,反社会行为和执行功能缺失、前额叶功能紊乱存在密切相关[7]。

尽管关于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已有大量研究,但没有研究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考查运动情境中的反社会行为。本研究拟检验运动员的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功能与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的关系,来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缺失。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从某省足球队、篮球队共选取110名运动员,剔除有脑损伤、阅读障碍、糖尿病、严重吸烟(每天吸烟25支以上)、每天喝5杯以上咖啡,以及未完成测试的被试,有效被试104人,其中男50人,女54人,运动年限M=10.37(D=4.96),年龄M=20.43岁(D=5.41)。

2.2测量

2.2.1执行功能测量

[JP3]选择《剑桥自动化成套神经心理测试》(the Cambridge Neuropsychological est Automated Battery,简称CANAB)的4个分测验:空间广度(patial pan,简称)测量被试的空间记忆广度,空间工作记忆(patial Working Memory,简称WM)测量被试的视觉空间信息保持和操作能力,康桥球(tockings of Cambridge,简称OC)测量被试的空间计划和工作记忆,内外空间成套变换(Intradimensional / Extradimensional hift,简称IED)测量被试的视觉辨别、注意保持和注意力转移能力[8]。

2.2.2反社会行为测量

使用Kavussanu(2009)等人编制的《体育运动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问卷》中的两个反社会行为分量表,分别测量针对对手的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 Behavior owards Opponents,简称ABO)和针对队友的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 Behavior owards eammates,简称AB),共1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量表计分,1(从不)-5(经常)。两个分量表的科隆巴赫α系数为0.84~0.86、0.79~0.83。

2.2.3攻击行为测量

使用Raine等人(2006)编制的《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行为问卷》,问卷共23个条目,分为两个分量表:反应性攻击行为(Reactive Aggression,简称RA)和主动性攻击行为(Proactive Aggression,简称PA),采用Likert 3点量表计分,0(从不)、1(有时)和2(经常)。两个分量表科隆巴赫α系数为0.86、0.84。

2.3测试程序

实验在某省科研中心实验室实施,被试先填写知情同意书,然后完成CANAB,随后完成反社会行为测量和攻击行为测量。

2.4数据处理

4讨论

执行功能和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已在反社会人格障碍、脑损伤及创伤和健康人群中得到检验。尽管运动情境中的反社会行为已有大量研究[2-3],但是目前为止,没有研究检验反社会行为和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群体性项目运动员为被试,检验了执行功能和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的关系。

4.1执行功能和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男运动员的执行功能与两种反社会行为、两种攻击行为均呈负相关。执行功能通过3种认知任务来评价,信息保持和操作,空间计划和工作记[JP2]忆,规则获取和逆转。在比赛中有反社会行为及攻击行为的男运动员,难以根据外界反馈进行调整、转移注意、计划行为、灵活应对。这些执行功能的缺失,反映了认知的非灵活性和对挫折的低忍耐程度,并导致运动和其他社会情境中的反社会行为。执行功能失调会导致行为抑制降低,需要即时的奖赏,并表现出冲动行为。

4.2执行功能缺失对行为的意义

与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相关最强的是规则获取和计划表现的得分,完成得分和错误得分均与行为得分有较高相关。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执行功能中注意转换和灵活性、大脑前纹状体区域对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均有影响,这也与Ogilvie等人的元分析结果一致。Ogilvie研究发现,执行控制通过对任务相关信息的加工和转换,与反社会行为产生强相关,如果注意的转换和灵活性缺失,在社会行为中会导致额外的认知损耗[6]。此外,注意执行功能的损伤,会导致个体行为的攻击性、冲动性等,并使得个体难以对外部反馈进行行为调节[9]。

本研究表明了执行功能和反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但不能得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执行功能失调是否导致反社会行为以及如何导致反社会行为,仍待进一步研究。

空间工作记忆得分与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呈中等程度相关,这之间可能存在第三变量,影响认知-行为之间关系的强度。

空间广度测量的是工作记忆能力,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和空间广度之间没有相关。因为空间广度被看作是视觉空间记忆,反映了瞬时获取、操作空间信息的能力,并不包含执行过程,所以空间广度和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不相关。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高的个体,认知能力不一定低。

4.3性别差异

本研究还揭示了性别差异。在女运动员中,只有对队友的反社会行为与空间计划的步数呈高度正相关,这表明与队友争辩、指责队友、辱骂队友的女运动员,执行功能中的空间计划和工作记忆更差。因为执行功能有助于认知操作之间的合作,执行功能缺失可能导致行为控制低[10],得分低的女运动员对待队友时缺少控制和自我调节。与身体行为失当相比,女运动员言语失当与执行功能失调的关系更强。这表明女性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更间接,反社会性为和攻击行为的伤害性更小。

本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但Ogilvie等人的元分析发现,性别不能调节执行功能和反社会行为的关系[6],这可能与元分析采集的研究样本有关。

本研究还发现,与女运动员相比,男运动员报告的对对手的反社会行为和主动攻击行为更多。这些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无论运动中还是日常生活中,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11-12]。

4.4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研究得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结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局限性。

首先,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使用自我报告来测量,而非直接观察。以往研究显示,自我报告和观察的反社会行为之间有高的正相关。然而,以后的研究还应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测量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也应包括同伴和教练或者老师的评价。

第二,认知测试仅包括4项执行功能测验,其他执行功能,如抑制、注意控制,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检验。因为运动员的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中也包括了情感成分,所以也可以采用其他认知任务检验执行功能,如troop任务等。

第三,以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来检验认知功能对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

5结论

5.1男运动员的执行功能与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有强相关。执行功能低会导致男运动员控制冲动的能力低,不能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反馈,从而导致伤害他人。

5.2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高的个体,认知能力不一定低。

5.3在运动员群体中,性别能调节执行功能和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参考文献:

[1]Rutter, M. Commentary: Causal processes leading to antisocial behavior.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3, 39(2): 372-378.

[2]Kavussanu, M., tanger, N., & Boardley, I.D. he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 in port cale: Further evidence for 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Journal of ports ciences, 2013, 31: 1208-1221.

[3]Kavussanu, M., & Boardley, I.D. he Prosocial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in port cale. Journal of 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009, 31: 97-17.

[4]Kavussanu, M., Boardley, I.D., agar, .., & Ring, C. Bracketed morality revisited: ow do athletes behave in two contexts?. Journal of 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013, 35: 449-463.

[5]Alvarez, J.A., & Emory, E. Executive function and the frontal lobes: A meta-analytic review. Neuropsychology Review, 2006, 16: 17-42.

[6]Ogilvie, J.M., tewart, A.L., Chan, R.C.K., & hum, D..K. Neuropsychological measures of executive function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Criminology, 2011, 49: 1063-1107.

[7]Krmer, U.M., Kopyciok, R.P.J., Richter, ., RodriguezFornells, A., & Münte, .F. he role of executive functions in the control of aggressive behavior.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1, 2: 152.

[8]邹志礼. 暴力行为青少年执行功能与童年受虐及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9]Moreau, D., & Conway, A.R.A. Cognitive enhancement: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computerized and athletic training program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13, 6: 155-183.

[10]Elliott, R. Executive functions and their disorders.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 2003, 65: 49-59.

[11]Archer, J. ex differences in aggression in real-world settings: A meta-analytic review.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4, 8: 291-322.

上一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培训下一篇:节粮、防震减灾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