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讲堂三年级作文

2025-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讲堂三年级作文(通用9篇)

科学讲堂三年级作文 篇1

星期五下午,我和我们班的八个同学,去听科学家讲的科学讲堂。

科学讲堂的话题是“世界上最稳定的大陆——南极”。这次讲堂的科学家姓林,是亲身到过南极勘测的一位科学家,由于他五十多岁了,所以我们把他称为林爷爷。

林爷爷讲的东西有很多,但是我笔记下来的`很少,这是我记下来的:一、南极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晚的大陆,它位于地球的最南边。二、在南极点上,太阳一年只升落一次。有时上半年是白天,下半年是黑夜。三、在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北方。四、南极的面积是一千四百万平方千米。五、南极有十个世界之最,是:世界最冷之极、暴风雪最强之地、水雪量最多的大陆、最干旱的大陆、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最荒凉孤寂的大陆、最长昼夜的大陆、最洁净的大陆、海洋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臭氧耗损最为厉害之地。

科学讲堂三年级作文 篇2

对于三年级生物单元的教学, 笔者认为应该让科学课堂植根生活, 把握生命教育的活动的点、线、面、体.

一、开展零距离观察, 调动科学课堂兴奋点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 “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 才能显示成效.三年级是小学《科学》课初始阶段, 小学生对这门新课极感兴趣.

教材中, 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观察实践来进行, 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 再联系课内所获知识, 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教室外面, 与所观察研究的对象零距离接触, 开展研究活动.

科学课的观察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感知活动的观察, 要求观察者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感知.二是作为科学方法的观察, 要求观察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 想各种办法进行观察, 其中包括运用工具进行观察.如果观察大树,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来到室外, 来到大树下, 让学生在与大树的近距离接触中, 通过多种手段、方法开展观察活动.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绳子测量树的粗细, 用放大镜观察在树下活动的虫子, 还要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到的事实, 收集实物标本, 拓印树皮图案等等.

对蜗牛的观察, 我首先指导学生开展寻找蜗牛的活动.学生们在寻找时发现:蜗牛都是在比较潮湿、阴凉的地方找到的;或者待在比较嫩的叶上, 叶子上还有缺损.这些来自于自然生态的问题, 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回到教室后, 我们同样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对蜗牛进行研究, 如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身体的构造, 用尺量一量蜗牛的大小, 甚至用电子秤称量一下蜗牛的体重等.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他们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实验, 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 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 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走进自然的怀抱, 让学生开展零距离的观察,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奋点, 而且能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获得刻骨铭心的探究经历, 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观察活动中去.

二、创设情境实验, 架设活力课堂中轴线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教学做是一件事, 而不是三件事”.这些话语的核心意思是强调“做中学”.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 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创设有情境的实验, 是激发和诱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有效手段.什么是有情境的实验?我想应该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生活单元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实验“情境”因素, 营造“生态场”, 让学生来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

在研究蜗牛的运动方式时, 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旧光盘、笔芯、明胶片、钢丝等材料自制的“蜗牛竞技场”, 让孩子们观察蜗牛在“竞技场”上的表现.教室里顿时热闹开来:有组织蜗牛赛跑的, 有让蜗牛走钢丝的, 有让蜗牛爬竿的……十多分钟“玩”下来, 孩子们意犹未尽, 汇报时的收获自然也是精彩的:孩子们已经会用“爬”、“慢”等词汇描述蜗牛的运动;知道蜗牛是用腹足作波浪形前进的;在爬行过程中有粘液留下的痕迹……

在认识蚂蚁的身体时, 我给每组学生提供了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各一个, 从网线的内芯剪了八断长短不一的细电线, 让每组学生用这些材料来拼一拼蚂蚁的身体, 然后进行交流, 相互纠错.通过拼图的游戏来组织课堂, 每位同学对蚂蚁头、胸、腹的大小比例, 三对足以及触角的生长位置就不会忘记了.同时, 又把枯燥、平淡的交流活动变得活泼生动, 富有情趣.

在教师指导下, 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 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了积极的影响.创设情境实验, 放手让学生“玩”, 则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玩”中感悟生命之奇妙.

三、组织实地考察, 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 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在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结果,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求证的过程, 懂得了方法, 这是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因此生活才是教育第一课堂.实地考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调查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调查, 也是让学生进行“生态体验”的有效平台.

如教学《水生植物》一课时,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边上的小河边去看看, 了解一些常见水生植物, 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态体验机会.让学生亲自看看, 整个河道基本都被水花生覆盖, 就像一片草坪, 河的两边也全都堆满了厚厚的水花生, 已经看不见河水;只有被围栏围起来的地方, 有少许的浮萍, 但是水底下看起来却是黑压压的, 一点儿也不清澈.看到这样的情景, 学生自然会想, 这些植物有哪些好处、哪些危害呢?

考察活动中, 我们还可以找找周围有没有水葫芦、金鱼藻等其他水生植物, 然后各小组收集一些水生植物装在保鲜塑料袋中, 带回教室进行观察、研究.这样的活动, 才能触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体验科学探究的“科学味”.

科学源于生活, 生活蕴含科学.把生活科学带入课堂, 是一种比较适合现代孩子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会感受到科学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觉得科学其实就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让学生们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与社会交往, 与自然接触, 与人交流, 在这样很现实、很客观的互动中, 懂得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探究空间.

四、建设生态场馆, 关爱生命资源联合体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 使人性向善, 使人胸襟开阔, 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科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进行科学探究的生态环境, 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教材的特点, 开发学生身边的环境, 把各个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化资源与科学结合起来, 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悟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

如上了《蚯蚓》一课, 我在实验室里开辟一角, 放上一个小水缸, 成立了一个管理小组, 让同学们为蚯蚓建立了一个家———栖息地.学生们亲手为蚯蚓建立栖息地, 并不断地给予照料, 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 从而大大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的意识.学生们通过对小动物生活环境的布置, 既运用了所学的知识, 使知识在体验中得到了升华, 又产生了某些情感, 特别是增强了对生物生存环境的高度关注.

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班级中建立一个生物角, 让学生把一些花草等植物带到教室里, 把家里饲养的小金鱼带到教室里;在校园里开辟一个小小植物园, 带领学生亲自种植一些花草, 并进行管理维护;在校园里种几棵桑树, 方便学生采桑养蚕.蚕是学生们容易亲近、愿意亲近的小生命.当学生们用心去呵护蚕宝宝、养育蚕宝宝的时候, 其意义早就不是单纯的养蚕了;当学生们通过蚕来体味生命存在的时候, 珍爱生命的教育也就孕育其中了.

通过开展小种植、养殖活动, 学生可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动植物的生长规律, 体会生命科学的奇妙.当然, 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精心指导, 必要时作示范.这部分活动大多是由学生课外完成的, 培养他们自觉地长期观察记录生长变化的兴趣尤为重要.

三年级科学作文 篇3

有时我睡的很晚,妈妈不让我看书,而我坚决要看,我要向《睡前15分钟》的威廉﹒奥罗斯爵士学习,就算他研究工作进行到晚上2点,也要看15分钟的书才睡觉,不然他就睡不着。我一旦提起威廉奥罗斯爵士,妈妈就让我看书了。

《科学探索号》让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比如航天员必须具备没有脚气,口腔没有异味等条件,这时我心想我当航天员的梦想破灭了;还有泰坦尼克号掉入海洋中,引起很多人关注,成了一则爆炸性新闻,这时我也想像他们那样关注泰坦尼克号的情况,可惜我要上学去不了那里;书中介绍的各种各样的恐龙:梁龙、沧龙、长颈蛇颈龙等都是我以前没听说过的,我看得如痴如醉;远古时期海洋里最厉害的鱼:恐鱼,它居然能把鲨鱼吃掉,让我大吃一惊。这些知识都是我从这本书上学到的。

如果让我和朋友讲的话,我整个白天什么也不干,只讲这本书上的知识,也讲不完。因为这本书上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

科学中心三年级作文 篇4

我一下车,一个巨大的建筑物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的上半部分是半圆形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正方体。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天文观测台。它的外面全部是用玻璃制成的,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好像披了一层金黄色的大衣。

走进里面,“啊!这儿可真大啊!”我不禁惊叹道。我们排好队,老师说:“散开!”我们就像脚下踩着风火轮,飞快地奔向最喜欢的一个馆。我们到一个叫“科学的乐趣”的馆里,里面有一个叫镜面迷宫的游戏很吸引我们,镜面迷宫到底是怎样的呢?于是,我们就跟了上去。

管游戏的阿姨发给我们一个探路道具,让我们进去,于是,我就进了里面。啊?怎么有这么多个自己?于是我就拿着探路道具左弄弄右弄弄,终于搞出了一条路,我兴奋极了,连忙冲了上去。哎,怎么是死路?于是,我又拿着探路道具左弄弄右弄弄,经过千万次的折磨,终于,我走出来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三百字 篇5

实验前,老师笑眯眯地问大家:“你们有什么办法让点燃的蜡烛熄灭?”同学们说:“吹灭!”、“水泼!”、“踩灭!”、“扇灭!”……。老师听了,说:“我今天做一个小实验,让蜡烛自己熄灭!”

实验开始了,老师拿出一个碟子,往碟子里倒水,然后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里。只见火越来越大,这时,老师用一个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不一会儿,火灭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氧气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蜡烛燃烧完了杯中的氧气,所以灭了。噢,我恍然大悟。

科学实验语文作文三年级 篇6

故事的主人公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她受母亲的影响,也很热爱科学。一次,科学家彼得在课上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把一条金鱼放在一个装满水的鱼缸里,用另一个空瓶子接住溢出来的水,可是溢出的水的体积却比金鱼的体积小,为什么呢?”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却在思考着,她明明记得母亲说过,体积应该是一样大的,难不成有人在说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女儿回到家做了一个试验。结果出乎意料,它们的体积一样!大女儿第二天气愤地找到彼得,问他:“您昨天为什么骗人?我做过实验了,它们的体积是一样的!”科学家满意地笑了,对她说:“好孩子,我的目的就是要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并不一定是对的,只有实验才是真理!”

读完了这则故事,我心里很有感触。生活中,常有一些有权威的人说出一些没有依据的话,而人们却不假思索地相信和服从。只有那些真正的勇者敢于说出真话,而这些真话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是科学的,严谨的。在这些人中,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成功,大部分人被认为是异类,甚至遭受了残酷的迫害。我们应该尊敬他们,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有了进步。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大姨家用几个塑料瓶装水养了几棵兰草,瓶底的水是淡淡的蓝色。我看到后就很好奇,为什么是蓝色的呢?难道是营养液吗?或许是兰草的作用吧。我找不到答案,就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拿了一小块白色的纱布,轻轻地放入一半,浸到瓶子的水里。过了一会儿,拿上来一看,咦?纱布没有变色,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仔细观察了一番,啊!原来瓶子本身就是蓝色的呀,所以水看着才是蓝色的。

科学实验作文三年级300字 篇7

老师先拿起白醋,扭开盖子,让我们闻了闻,喜欢的同学说它像苹果醋的味道,不喜欢的同学一闻就觉得刺鼻子,有的同学还觉得辣眼睛,不禁皱起了眉头。闻完了之后,老师拿起了矿泉水瓶,把白醋倒进了矿泉水瓶里。

接着,老师又拿起了气球和漏斗,把漏斗插入了气球里,再把小苏打倒入漏斗里,让小苏打随着漏斗进入了气球,然后老师把气球套在瓶口上,将气球捡起来,白醋和小苏打碰面了,顿时产生了许多密密麻麻的米粒般的小气泡,几秒后,小气泡又变成了珍珠般的大气泡,气泡们疯狂地向瓶口冲去,气球也开始慢慢变大,同学们的心里越来越慌张了,有的捂住了耳朵,有的身体往后直缩……

最后,气泡渐渐消失了,气球也不再变大了。老师告诉我们,白醋和小苏打碰面了,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气球变大了。

科学幻想作文400字三年级 篇8

会飞的鞋子

早晨七点半,我一看手表,喊道:“糟糕,上学要迟到了!”“快点快点!”妈妈催促道,看到我心急火燎的样子,妈妈又说:“急也没用,安全第一!难道你还能飞去学校不成?”

一路上,我都在心里琢磨:要是真能设计一双会飞的鞋子,那不就能“飞”去学校了吗?对,我就要设计一双会飞的鞋子。

我设计的“会飞的鞋子”,样子很炫酷,鞋身是星空的颜色——由淡紫渐变为黑色,还缀满星星。鞋跟有些隆起,平时走路的时候有点像增高鞋,可一旦遇到堵车或时间紧急的情况,只要一按鞋帮上的按钮,它就会伸出一对像“翅膀”的螺旋桨,立刻让你飞起来。

如何控制飞行呢?让我来教你吧!起飞之后,你可以像控制平衡车一样,通过身体的前倾、后仰来让它加速、后退;你要是左脚微曲,右脚发力,它就带你向左转,反之则向右转;你要是双腿并拢,保持平衡状态,它就停下来。要是你技术足够好的话,每小时四十公里的速度,根本没有问题。

对了,我还要给它升级。升级版一,在鞋身上安装射灯,这样在飞行的过程中,遇到墙壁或建筑物,可以投一个炫酷的造型,给平淡的生活增加一点乐趣;升级版二,配套发行超人、哈利波特、蜘蛛侠等服装,穿着这么炫酷的服装,登上飞行鞋飞在空中,一定是这条街最亮的仔。

做一次科学实验作文三年级 篇9

我刚回到家,和妈妈商量了一下,妈妈说:“你想看看纸屑跳舞吗?”我非常好奇。我想是不是纸屑跳着舞。我看像妈妈点着头:“要。”妈妈说:“要一根吸管和一张纸巾,还有一些纸屑。”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我先把纸撕成纸屑“嘶、嘶、嘶”越来越多的小纸屑堆积在桌子上,我马上就迫不及待的使劲搓。妈妈说:“不要停,加油,一气呵成才能成功。”我不想说话,一说话我的速度就可能就会慢下来,就会失败。在我满怀期待的停下来的时候,我失败了,因为我搓得还不够不久。只有一点点纸屑,不多,所以我实验失败。我想:不做了,一次都不行的,如果有第二次和第三次应该也不行,不行就不做。不行,可是妈妈说:“失败就是成功之母。”我慢慢的有一种再来一次的感觉。我又使劲搓了一会儿我的胳膊要酸了,马上把纸巾扔掉把吸管迅速放在纸屑上,我惊喜的发现才一瞬间吸管上就吸附上了好多纸屑,像一只大的毛毛虫在跳舞,我高兴的大叫。“妈妈,妈妈我做到了,”妈妈看着我笑着说:“你生真棒!”

我知道物质都是由很小很小的微粒组成的。我们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每个原子都是有带正点和带负电的粒子构成的,平时这两种这两种带电的粒子相等。正负电荷与相抵消,所以不显电性。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是其中一个物体带负电的离子会跑到另一个物体里,得到这种例子的物体负电增多,用负电而失去这种离子的物体正点相对显得较多,就带正电。这种带电的物体就能够吸引别的物体了。

上一篇:党建工作会议下一篇:减肥成功的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