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习题(共4篇)
•1(单选题)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反对教条主义错误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2(多选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有BCDE •A经济建设中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B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E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3(单选题)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D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单选题)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D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地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6(多选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DE •A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7(多选题)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ABCD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C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判断 •D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
•8(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D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执政为民 •9(单选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D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0(单选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单选题)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3(多选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BD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4(多选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BCD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15(多选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A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答案:1A、2BCDE、3D、4D、6ADE
•7ABCD、8D、9D、10C、11D、12A、13 BD、14 ABCD、15 AC
第二章习题
•1(单选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有利于”标准 •2(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3(多选题)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注重协调性
•答案
•1B、2A、3ABC
第三章
1(单选题)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C 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 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
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
•2(2001年单选题)导致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它天生的(A)•A.软弱性
B.动摇性
C.妥协性
D.不彻底性
•3(多选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ABC)•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 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 一部分
•4(单选题)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C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多选题)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基本问题是BCE •A革命转变问题
B统一战线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E党的建设问题
•6(单选题)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B •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7(单选题)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工程”是指C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政权 •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8(多选题)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有ABCDE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敌人的强大
C人民军队的弱小
•D共产党的领导
E土地革命的开展
•9(多选题)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有ABD •A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E艰苦奋斗的作风
•10(单选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根本目的是(D)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 人民共和国 •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11(单选题)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 事件是(B)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受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12、(论述题)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各是什么,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13(单选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中心内容是C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4(多选题)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有BC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E机会主义
•15(单选题)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A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16(单选题)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B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17(多选题)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AC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大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18(多选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DE •A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9(2005年单选题)“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A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0(单选题)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21(多选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ABCD •A党的理论长期准备不足 •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23(单选题)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C)•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5(单选题)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A)• •
A.党指挥枪 B.官兵平等
C.拥政爱民 D.一切行动听指挥
•26(多选题)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富农身份的界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ABD)•A.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B.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
•C.自身不劳动,出租土地并放高利贷 •D.对雇农的剥削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
第四章
•1(2001年文理科多选题)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ABE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2(2002年理科单选题)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5(2008年单选题)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D)•
A.赎买 B.统购统销 •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第五章
•1(多选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单选题)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单选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6(单选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路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7(单选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9(2004年多选题)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0(多选题)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 矛盾是 •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6(多选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7(多选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答案 1D、2略、3D、4D、5ABDE、6B
7C 9AB
10BD
11ACDE、12AD、13ABCDE、14ABCDE、15D、16ACD、17ABD
(2008年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八章
2(单选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3(单选题)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应该是
•A计划
B金融
C市场
D财政 •4(单选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
5(单选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10(多选题)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形式有 •A改组
B联合、兼并
C出售
D租赁、承包经营
E股份合作制
14(单选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C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17(多选题)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飞跃有
•A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
•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农业建设
•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E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18(单选题)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金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19(多选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要发展个体经济,因为它: •A是不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 •B是解决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一条途径 •C能增加社会产品和繁荣市场
•D有利于满足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 •E能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20(多选题)现阶段,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1(多选题)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分配、经营收入、资产收益等多种分配方式,其经济依据是:
•A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C公有制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D土地、资产等是创造国民收入的要素 •E现阶段生产力的状况及发展要求
22(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23(单选题)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24(多选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25(多选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28(多选题)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经济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与公有经济可以共存
•D与公有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E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0(单选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31(多选题)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32(多选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
•A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C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D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E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6(单选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
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37(单选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绩是(B)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38(多选题)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有 A.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B.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库 C.实施物价补贴
D.调整再贴现率
39(多选题)为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基于A.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B.要素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 C.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D.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答案
•1略
2A
3C 4C 5A
10ABCDE
14B
17BD 18B 19BCDE 20ABE 21ABCE 22A
23A
24AB 25ABCDE
28CDE 29略
30B 31ABDE
32ABCDE •33ABCD
34ABC 36A
37B 38ABD •39BC
第九章
•1(单选题)“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理解为
•A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2(多选题)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 •A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前提,后者体现前者的性质和要求 •B前者指国家性质,后者指国家机构 •C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D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 •E前者是国家性质,后者是政治制度
•6(多选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在于 •A经济基础不同
B阶级实质不同
•C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D宗旨不同
E主体不同
•8(多选题)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
•A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
•B历史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政体是多党合作制 •D国家结构是单一制 •E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11(单选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
•C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13(多选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B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E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14(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5(单选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6(多选题)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理论命题的含义是 •A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D民主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E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
•17(多选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个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BCDE •A无产阶级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B双方有长期合作团结的历史
•C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D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领导 •E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18(单选题)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
•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
•19(单选题)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论是
•A.依法执政
B.科学执政 •C.民主执政
D.理性执政
•20(多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21(单选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答案:1A
2ACE
6ABDE
8、ABE •
11C
13ABCD
14C
15B
16ABCDE
17BCDE
18B
19C
20ABC
21A •
第十章考研已考知识点
•第十章
•1(多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C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
•D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原则 •E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
4(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爱国主义
D团结互助
7(单选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8(单选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9(多选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表现为
•A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B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10(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可信
D爱国主义
11(多选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A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B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E它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12(单选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
•A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D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13(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14(多选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5(单选题)“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16(单选题)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答案
•1BC
2A
3ABD
4A
7A
8C
9ABCD
•10A
11ABCDE
12C
13A
14ABCD •15A
16A 第十一章
1、和谐社会的含义、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案见教材
第十二章
•1(单选题)“一国两制 ”的前提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2(多选题)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BDE •A独立的外交权
B行政管理权
C独立的防务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E立法权 •3(单选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A •A台湾问题开始的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4(单选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B •A实现两岸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5(多选题)2005年,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原则性意见是(ABCD)•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答案:
•1A
2BDE
3A
4B 5ABCD
第十三章
•1(单选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冷战思维的实质是
•A恢复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
•B瓦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 •C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D加强军事联盟,强化国际干预 •答案:B
第十四、十五章考研已考知识点
•1(多选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ACD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E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2(单选题)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C
•A爱国主义性质的B政治联盟性质的 •C社会主义性质的D人民民主性质的
4(多选题)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ABE
•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B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C国家结构的特点
•D政权组织的特点和优点
•E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5(多选题)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BCE •A精简结构,转变职能
•B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C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D加强马克思理论教育 •E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6(单选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案:
•1ACD
2C
3ACE
4ABE
5BCE
6C 2010年考研已考知识点: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A)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D)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12.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C)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要是(A)
A.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ACD)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32.2008年6月20号,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在线与网民进行了交流,最近有很多的政府官员,利用网上跟百姓沟通,这种网络表达体现了什么()A.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B.反腐倡廉的新通道 C.民主政治体系的新形式 D.密切干群关系的新方式 答案:ABCD 3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妇女联合会 答案:ABC 28.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ABD 27.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A.“毕其功于一役” 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答案:ABC 2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表明处理效率公平的关系,就要()A.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C.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答案:ACD
18、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答案:ACD
1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制定和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公私兼顾、劳资双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 答案:B 8、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答案:D 2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ABCD)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BC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一、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答案格中,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3页)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3页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C.工人运动的发展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是:(C)3页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 B.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C.新文化运动和马列主义的传播 D.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6页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社会主义建设 D.第三世界的兴起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B)9页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
6、全面深刻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C)11页
A.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 B.2000年江泽民视察广东时 C.2001年七一讲话中 D.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15页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8、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是在:(B)20页 A.1929年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中 B.《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C.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 D.《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58页
A.消灭剥削 B.实现共同富裕 C.发展生产力 D.消除两极分化
10、我国的立国之本是:(B)71页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四项基本原则
C.上层建筑建筑的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口与资源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11、提出改革的理论基础是:(D)78页
A.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12、邓小平认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主要看:(B)78页
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B.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C.是属于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 D.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还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
1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B)
A、理论创新 B.对外开放 C.维护稳定 D.发展生产力
1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改革是:(B)80页 A.目的 B.动力 C.基础 D.条件
15、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90页
A.控制力上 B.实现形式上 C.人数的多少上 D.企业资产总量的大小上
16、我国的国体是:(B)98页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
1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99页
A.民主集中制 B.党的领导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18、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B)106页
A.有法可依 B、我国的宪法和法律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19、“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B)135页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内战问题
20、世界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大概是在何时才出现的?(D)149页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
1、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是:(BCD)6 A.统一战线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群众路线 E.党的建设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BD)8 A.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 B.新的社会实践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D.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 E.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CDE)8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改革开放理论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三个代表”理论的具体内容包括:(ACD)11 A.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党要始终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
C.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E.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C)32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E.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BCE)34 A.无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封建主义 D.农民阶级 E.官僚资本主义
7、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BDE)36 A.理论联系实际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武装斗争 E.党的建设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的社会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E.我国还没有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9、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E.一条线
10、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的含义包括:
A.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现代化建设的先锋队 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先进生产力的先锋队 E.先进文化的先锋队
三、辨析题:(先辨正误,然后分析。每题5分,共10分)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2、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什么?
3、怎样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5、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复习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答案格中,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毛泽东思想形成于:
A.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围绕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如何发展?
4、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一大 B.党的四大 C.党的六大 D.党的七大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自力更生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6、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解放、发展生产力 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D.推翻官僚买办阶级和推翻三座大山
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阶段 C任何国家进入共产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D.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
9、“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中,四项基本原则是:
A.执政之基 B.立国之本 C.立党之本 D.兴国之要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C.解放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宏伟目标是: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2、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的必须是: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 D.能源工业
13、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
A.发现资源和利用资源的关系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 D.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4、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 C.人民代表大会 D社会救助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宪法和法律 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人民群众 D.坚持党的领导,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17、香港回到祖国的时间是:
A.1992年 B.1994年 C.1997年 D.2001年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B.马克思主义 C.共同理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民主法制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以人为本 20、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是:
A.政党制度建设 B.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C.思想建设 D.党的理论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以上正确答案填入答案格中,每题2分,共20分)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渊源是:
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吸收 C.对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D.对儒家文化的继承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历史条件包括:
A.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B.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
C.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E.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2、近代中国人民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实现现代化 D.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E.完成祖国统一
3、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革命的主要动力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官僚资产阶级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总结世界发展的经验教训 5、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了: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 B.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 C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 D.关于先富、后富、共富思想 E.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的社会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E.我国还没有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E、按需分配
8、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范畴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新产生的社会阶层 D.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E.民族资产阶级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或总要求是:
A.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 E.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我国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互相尊重主权 B.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E.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三、辨析题:(先辨正误,然后分析。每题5分,共10分。)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2、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
2、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怎样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大特征。
2、怎样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复习题
(三)一、单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答案格中,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题1分,共20分)
1、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A.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发展
5、马克思主义理论化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7、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 B.解放生产力 C.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
9、我们党提出改革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10、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B.继续深化改革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 A.经济体制方式 B.经济增长方式 C.经济成长方式 D.经济发展方式
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 A、市场 B.政府 C.政策 D.法律
1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A.基本经济制度 B.基本制度 C.生产方式 D.基本经济体制
14、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
A.精神文明 B.生态文明 C.物质文明 D.政治文明
1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
16、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艺术的方针是:
A.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7、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等价交换原则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制 E、统筹兼顾
19、台湾问题是:
A.中日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20、在改革开放时期,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是: A.消除两极分化 B.反对腐败 C.消灭剥削 D.反对封建主义 E.反对官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以上正确答案填入答案格中,每题2分,共30分)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E.统一战线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包括:
A.中国特殊国情需要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C.马克思主义必须民族化 D.马克思主义必须具体化 E.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E.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E、改革开放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官僚资产阶级
6、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A.实事求是 B.统一战线 C.解放思想 D.武装斗争 E.党的建设
7、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包括:
A.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B.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C.尽一切可能地放飞我们的思想 D.坚持实事求是 E.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8、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C.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9、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思想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质
C.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E.是否有利于实现小康社会
10、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 B.是对抗性的矛盾
C.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D.具有相适应有相矛盾的特点
E.基本矛盾包括两种性质的矛盾
11、我国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但这种小康是: A.平均主义很严重的 B.不全面的 C.低水平的 D.发展很不平衡的 E.生产力极其落后的
1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理论联系实际 E.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
13、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做到:
A.要解放思想 B.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C.要全面地看问题 D.要发展地看问题 E.要把现象当做向导,揭示事物的本质
14、近代中国人民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D.建立小康社会 E.完成祖国统一
15、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包括:
A经济手段 B.市场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E.制约手段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
4、简述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
5、简述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我国目前面临的三大挑战。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选择题
1、按劳分配是(D)
A.一切社会共有的分配规律 B.公有制社会的分配规律
C.商品经济社会的分配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规律
2、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D)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3、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体现(C)
A.国家的利益 B.人民的利益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鼓励先进,带动后进
C.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A)
A.共同富裕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社会公平
6、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7、社会保障的核心层次是(A)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A)
A.按劳分配 B.劳动和经济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资产收益
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A)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公平与效率兼顾 D.效率为中心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
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
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D.生产力发展水平
1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B)
A.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B.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C.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D.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
14、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5、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指(B)
A.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全部劳动量
B.被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C.创造商品个别价值的劳动量
D.以复杂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劳动量
16、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B)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风险分配 D.按经营成果分配
17、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
A.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调节分配收入,防止两级分化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加强调控,稳定社会
18、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A)
A.分配关系 B.交换关系
C.消费关系 D.协作关系
19、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 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20、社会保险费用应由哪方面共同负担(D)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国家、企业和个人
二、辨析题
1、先富不会带来共富。
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
②帮助作用。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错误。
2、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
应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一,效率与公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第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第三,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
错误。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公有制的内容要由公有制实现形式来体现,公有制经济的质的提高,也必须通过适当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来实现;
(3)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
答:正确。
三、简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形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此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要获得相应的收入。
(4)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因为只有承认其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投入,以劳动的价值分配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地流动,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3、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是什么?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居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2)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社会稳定功能;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经济调节功能。
四、论述题
1、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有那些特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有很多不同,主要的特点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它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也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总之,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主体形式的按劳分配,它的实现是同所有制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规律密切联系的,它作用的范围、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不但受公有制成熟程度的制约,也受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的制约。
2、怎样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答:“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是:
(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
①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②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
③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2)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广义者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困;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有客观必然性,也有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由于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势必然影响左邻右舍,推动他人向他们学习,从而使国民经济波浪式前进,走向共同富裕;
②帮助作用。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不仅通过交纳税金或通过国家的财政活动这一中介环节,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和人们走上致富之路。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这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先富起来的这些作用,邓小平说它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4)邓小平提出先富和共富思想的意义。①我们党落实邓小平先富思想为一种导向性政策,很快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牵动效应,激发了各阶层人民勤劳致富的愿望、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②同时,由于允许一部分地区、企业或个人先富起来,一些符合市场需要、经营管理得好的企业,能力强和勤劳的人就能得到较高的收入;反之,那些不符合市场需要、经营不当的企业,收入就会少些。这种收入差别成为一种杠杆,一种激励手段,促进了市场需要的部门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勤劳致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3、怎样认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
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关系是:
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定义:效率主要是批量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与效率相比,涵义更为宽泛一些,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公平包含着自由、公平和平等等多方面的内容。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在生产关系占有关系上处于平等地位,构成社会成员经济权利平等垢基本前提;公有制提供了解决生产资料归属和个人消费品分配不公问题所需要的制度条件。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④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提高。
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和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总之,我们要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两极分化。
(3)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五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并且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
①依法保护合法收入,保护人们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一切收入。
②取缔非法收入。即坚决取缔、严加惩处以非法手段牟取利益。
③整顿不合理收入,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理收入的因素。
④调节过高收入,主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分配结果进行调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毛邓三样卷 问答题部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答案:(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分左右)(2)基本内涵: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等。(8分左右)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答案:(1)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5分左右)(2)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5分左右)
3.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答案:(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分左右)
(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2分左右)
(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3分左右)
(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3分左右)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答案:(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3分左右)
(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4分左右)(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8分左右)
2.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资料来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不以GDP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
材料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1日电)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答案:(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12分左右)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8分左右)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5分左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5分左右)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答案: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5分左右)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5分左右)
3.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答案:(1)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3分左右)(2)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3分左右)
(3)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分左右)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1.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分左右)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分左右)
(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分左右)
(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分左右)
(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3分左右)
2、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具体数字。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 答案: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10分左右)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10分左右)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分左右)2,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5分左右)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分左右)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答案: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1.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案:(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5分左右)
(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5分左右)(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5分左右)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2.下面是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的材料: 材料1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材料2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材料3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怎样?(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答案:(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5分左右)
(2)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
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基本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因素,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相反,反革命等敌对分子是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10分左右)
(3)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5分左右)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分左右)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2分左右)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左右)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分左右)
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答案:(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3分左右)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4分左右)(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4分左右)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答案:(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3分左右)(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分左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分左右)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