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计划表

2025-0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晨读计划表(共10篇)

晨读计划表 篇1

一、指导思想: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黄金时间,“晨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多背,还有助于更好地锻炼记忆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让“晨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提升素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天天诵读就是一种快乐的积累,天天的积累必然实现厚积,厚积必然有朝一日薄发。因此本学期的晨读计划如下:

二、晨读内容安排:

3月:1.《三字经》选(辽与金,帝号分)2.《杂诗》3.《弟子规》选4.《赠刘景文》5.《声律启蒙》选6.《寄扬州韩绰判官》7.《笠翁对韵》选8.《萧皋别业竹枝词》9.《训蒙骈句》选

10、《近试上张水部》

4月:11.《千字文》选12.13.诗经.曹风.蜉蝣14.《春望》15.《礼记.学记》选16.《孟子》选17.《池州翠微亭》18.《溪居即事》19.《论语.述而》选20.《老子》选

5月:21.《公子行》 22.《淮村兵后》23.《幼学琼林》选.24.《孝经》选25.《锦瑟》26.《汉乐府.梁甫吟》27.《画菊》28.《宿新市徐公店》29.《汉乐府.古歌》30.《题破山寺后禅院》

6月: 31.《游山西村》32.《苏小小墓》33.《感怀》34.《黄鹤楼》35.《蝶恋花》(欧阳修)36.《蝶恋花》(柳永)37.《临江仙》(秦观)38.《浪淘沙令》39.《一剪梅.舟过吴江》40.《临江仙》(李清照)

三、必背古诗:

晨读“激战” 篇2

随着“叮铃铃”的晨读铃声响起,一天的学习生活拉开了帷幕。语文委员张颖慧大步流星登上讲台,开始了她的领读生涯。前排几个见风使舵的小个儿马上高声朗读起刚刚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实,我们的读书声根本谈不上声声入耳,只能叫鬼哭狼嚎,让人听了浑身不自在,起“小米疙瘩”。好在这一切大家都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讲台上,张颖慧用鸡毛掸子掸掸讲桌和板凳,坐下来,双手捧着课本,大声领着同学朗读。可屁股没有坐热,下面已是人仰马翻,不可收拾。前面两个同学吵起架来,后面的同学,说话的说话,打闹的打闹。咿,是谁在引吭高歌?那曲调分明是《发如雪》。没法子,张颖慧只好站起来,顺势抄起一根教杆。先对前排的进行“暴力整治”,近水楼台先得月,张志鹏的胳膊被教杆不

轻不重的“冒犯”了几下。

就这样,张颖慧看见“不法之徒”就“赏”他几下,一路走来,纪律大有好转,许多同学捧起了课本。

处理完这一切,张颖慧正欲结束“扫荡”,忽然一条“漏网之鱼”进入她的视野——王著金,这小子正沉浸在漫画故事的紧张情节之中,他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张委员勃然大怒,当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王著金桌前,手中的小木棍果敢坚定地落在王著金的手臂上,“哎哟哟——”只听一声惨叫,回过神来的王著金夸张地大叫一声,迅速收回“赃物”,丹凤眼眯缝成了一条线,笑嘻嘻地说:“哟,张大妈,到这儿来串门也不说声儿?”这一下好了,原本沉默的教室爆笑起来。几个擅长特技表演的学生趁机浑水摸鱼,模仿动物的叫声:“嘎嘎”“咯咯”“呜呜”地怪叫,教室成了动物大合唱了。

张颖慧霎时羞得面红耳赤,自知不是王著金的对手,把怒气撒向嘲笑她的众人:“笑什么笑,读书,快快读书!”全班稀稀疏疏的有几个响应的,哩呀哇啦地读起书来。王著金还在嘟嘟囔囔:“关你什么事?想管我。”惹得同位鲍英杰发话了:“我说王头儿,你能不能安静点儿,是吧,张姐?”此时的张颖慧看谁都不顺眼,见老鲍不“老实”,巴结也不看时候,“啪!”教杆扬起又落下……行为的实施者扬长而去,受害者不失时机地拣起一块粉笔头。“原子弹的干活……”话音未落,便传来“哎哟”一声,张颖慧回头看去,鲍英杰早已当起了“良民”,中规中矩地读书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颖慧直接在黑板上记名,可粉笔还没落下,有人跑上去把那三个字迅速擦去,气宇轩昂地走下讲台。张颖慧无奈,只好搜寻下一个目标。但凡有人开了头,就有跟着学的,诸君如法炮制,结果黑板上一个人名也没有落下。张颖慧一筹莫展,众人有恃无恐。场面越加不可收拾。

“老师驾到——”门开了。瞬间,全班的读书声又响了起来——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晨读计划表 篇3

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继续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宪法晨读”活动,十多万所学校、千万师生通过现场和网络直播同步参与、共同诵读,组织优秀选手进行展演,营造仪式感,让青少年感受宪法的尊严。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学习自己国家的宪法,严格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每一个公民学习宪法的意义在于:一是,学习宪法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知道:我们是什么国家?我们的国家基本制度有哪些?为何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和维护宪法权威,从而坚定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学习宪法有助于公民了解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观点,明白既没有脱离权利的义务,也没有脱离义务的权利,更好地运用宪法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三是,学习宪法还有助于每个公民积极投身到推进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进程中去,为实现依宪治国的目标,端正自己的宪法观和权利观,牢固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理念。

在我心中,宪法是神圣的,它像是一块盾牌,可以用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伤害。它使重男轻女的父母们明白了人人平等的重要性;它让遭受虐待的儿童可以保护自己;它使年迈的老人不至于孤苦无依;它使失学的儿童可以重回学校······通过“宪法晨读活动”,我从各位演讲者的演讲中对宪法有了更加具象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宪法存在的重要性、必要性与意义。

以前一说起宪法,我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可是在各位小学组演讲者的演讲中,我却发现宪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她时刻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我们,也约束着我们的行为,让我们不至于走错路,走歪路。

宪法晨读 篇4

一、活动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推动法制”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增强全民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我校法治建设。

三、时间安排:从2018年11下旬开始至12月上旬结束。

四、宣传重点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最根本保证,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内容,推动宪法学习,让宪法深入师生心中。

2、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全会的重大意义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理念、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推动全社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落实好“十三五”时期各项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3、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宪法以及有关《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律服务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五、活动形式:

1、认真组织参加全国开展的“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登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同步跟读活动。

2、在12月4日举办全校师生学习宪法知识,组织宪法知识竞赛活动。

3、开展生动丰富的宪法宣传。在校园悬挂宣传标语,大厅播放法治专题片等,开展“全屏宪法宣传活动”,利用班级多媒体,集会等,宣传宪法知识,播放宪法宣传标语。

4、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开展“向宪法宣誓仪式”活动,在“12·4”当天,开展晨读宪法、利用升旗仪式“向宪法宣誓”等活动。

六、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准确宣传解读十九大会议精神,准确宣传解读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宣传活动要形式多样,务求实效。从实际出发,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精神,防止形式主义。要积极动员全校师生的力量,充分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宣传合力,营造浓厚校园学法用法的氛围。

3、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帮助师生解决身边的涉法问题,引导师生参与法治实践,依法开展教育教学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满足师生的法律需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4、宣传标语要简洁明了,表达准确。可把“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阜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作为宣传标语。

语文晨读(一) 篇5

语文晨读

(一)【晨读美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

于胜海

读书可以修身,可以养性,可以怡情。真正的读书人,一卷在手,平添几分儒雅,字里行间,阅尽人间沧桑。腹有诗书,其品自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腹有诗书,其德自谦:“淡泊名志,宁静致远”;腹有诗书,其身自正:“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腹有诗书,其志自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正的诗书人,即使富可敌国,富甲一方,也不会满身铜臭,俗不可耐;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会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真正的诗书人,不为苦而悲,不会因升迁沉浮而耿耿于怀,不会为门前冷落而郁郁寡欢。

读书是通过阅读书籍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手段之一,是自学成才的一种方法。读书的境界,就是通过读书汲取知识的同时,使人得以怡情养性,净化心灵。读书无止境,但读书有境界。古人将读书的境界概括成三种:少年读之,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之,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之,如台上玩月。

读书可以增智,可以博采,可以长才。“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者,必是勤奋苦读的典范:孔子纬编三绝,苏秦发愤刺服,匡衡凿壁偷光。爱因斯坦遍读伽利略、牛顿之书,提出了相对论;马克思穷尽前人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孙中山“一生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存”,毛泽东 “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书却不可以不读。”博览群书,就拥有了世界;博览群书,就掌握了直理;博览群书,生命的意义就会升华到崇高的境界。李大钊为求真理不惜慨然赴死;朱自清自尊傲然拒吃嗟来之食;毛泽东以一个书生之身敢当天下,为救国救民独上井岗山,历经千难万险百折不回;邓小平三起三落几次沉浮,饮尽孤独仍苦思强国之道。正是由于诗书的熏陶,圣贤先哲才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价值的意义并躬知践行,他们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启迪。

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才能和气质。读书学习,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做好一切工作的迫切需要。21世纪是一个以高科技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决定了一切,知识就是明天。世界范围内,谁掌握了高科技、新知识,谁在政治上就会有充分的发言权,谁在军事上就会处于不败之地,谁在经济上就会繁荣昌盛。在这个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快得惊人,知识总量在迅猛增长,知识的掌握如果不与时俱进,必然就会落后时代,甚至被时代所淘汰。时代呼唤我们读书,时代要求我们读书,站在时代的潮头,肩负着历史的重托,我们只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舍此以外,我们别无选择。

善良

王蒙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故事。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东郭先生,农夫和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者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中,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冻僵者或是重伤者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是恶狼。我们还要问,宇宙万物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和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guīniè),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还可以问一下,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如果说,面对毒蛇和恶狼而一味善良便是农夫或东郭先生;那么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成了什么呢?

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是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是多么强大呀。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施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她属于人,她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她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她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代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一种乐观。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切。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 利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渗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我以为即使自以为是百分之百地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滥恶本身就不是正义了。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在例如“文化大革命”当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么?凶恶不是披尽“迷彩服”了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读书要诀

【宋】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自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文章要多做

【清】唐彪

学人(求学的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借助别人,“藉”通“借”)之工夫,多做乃切实求己(研究自己从而发现不足)之工夫,其益相去远矣(益:好处。去:差距。)。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疏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亦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又不可因不佳而懈其心,懒于做也。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

【诗文赏读】

秃的梧桐

苏雪林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⑵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些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作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⑶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⑷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两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⑸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⑥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⑺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⑻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⑼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⑽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上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⑾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 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 冷香里!

⑿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⒀“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地说。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⒁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⒂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⒃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秃的梧桐》赏析】

本文旨在颂扬体现在普通生命身上的坚韧顽强的品格力量。

文章以人们叹惋秃梧桐“难得活”开头,看似平平之笔,实匠心独运:既写出秃梧桐目前生命的衰微,也写出它一直以来折难不断的命运;既写出人们的同情与惋惜,也写出人们对它生命韧性的怀疑。为下文张本,亦欲扬先抑笔法。

从⑵⑶段开始用白描笔法,具体描写秃梧桐。第⑵段交代其位置。第⑶段写它本能给人带来清阴和诗意。欲抑先扬。

第⑷至第⑼段,主要用拟人、对比手法,写秃梧桐遭受灾难,更写它坚韧顽强。

第⑷段主要写这株梧桐为蚁所蚀、被雷劈折的灾难,但“亭亭有如青玉”之形态,也写出了其生命的顽强。第⑸及第⑥段先描写后议论,写半身梧桐长出新叶。“居然”一词,表现其生命之倔强出人意表。

⑺⑻⑼段,写秃梧桐所受的另外两种灾难——风劈,蚁咬,但它不懈努力,用尽春夏两季来萌芽长叶。用拟人化和反衬手法,生动写出风和蚂蚁的嚣张可恶,更传神地写出秃梧桐的坚韧顽强。

第 ⑽、⑾段,笔触由秃梧桐宕开去,用生动的白描和拟人化写法,写到秋风中的其他植物和动物,有老柏、香橙、老榆、薜荔、大理菊、牵牛花、麝香连理、凤仙和玉 钱蝴蝶等。运笔看似闲散,实际上颇具匠心。这些生命,无一不身负苦难,但也无一不坚忍倔强:老柏和香橙形色沉郁,但绿着;老榆青叶将尽,但苦苦持守;薜荔 久受遮蔽,现在终于酣饮风霜,陶然自足;大理菊倾倒歪斜,但挣扎着开花;牵牛枯萎纤弱,遭冷风凉露,但泛满小花;麝香连理和凤仙失去从前的繁盛,但仍留几 朵残花;玉钱蝴蝶心怀幽情凄恋,但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在文中这些生命只是宾,但写主写宾,意旨都是褒扬普通生命的坚韧顽强。这样写,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基本特征,拓展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

后五段,宕开之后收回,写秃梧桐。回应前文,再写它生存状态之惨淡艰难,再写人们对它生命力的怀疑,但更强调:来年春天秃梧桐将再次焕发生机,何况它已将种子留在了土里——秃梧桐不死!

(柳州高中韩建平)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风格古雅闲淡,语浅情深,言简意长,韵味悠远。诗的前两句写作者自己,后两句写正在隐居学道的邱丹。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季,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是彼此映衬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这两句写实,写出了诗人因怀人而在秋凉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诗人思绪飞驰到了远方,想念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虽是想象之辞,但是从前两句生发,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全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5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6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7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8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9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0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1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2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3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4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5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6

————朱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积旦夕之功,以成百年之业。

婕珞芙

http://news.shcaoan.com/zixun/4633.html

cu74Z4dFOsI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晨读偶记四则 篇6

《列子》一书的署名作者列御寇资格极老,庄子曾多次提到过他,据说其人“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汉书·艺文志》著录了《列子》八篇,但此书后来长期失传,直到东晋才忽然由张湛提供出来,他还为该书撰写了注释。由于来历可疑,一般认为这一《列子》文本乃是伪作,作伪者很可能就是这位張湛,或者是比他略早一点的人,总归应在汲冢竹书被发现(咸宁五年,279)之后,因为《列子》第三卷《周穆王篇》十分明显地从汲冢竹书本《穆天子传》中多所取材,作伪者应当了解新近出土的《穆天子传》。《列子》书中又有些佛教生死轮回的思想,清儒钱大昕云:“《列子·天瑞篇》: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列子》书晋时始行,恐即晋人依托。”此说单刀直入,最为通达可取。

所以不妨笼统一点说,作伪者当是晋人。当然,传世本《列子》中也将一些晋人可以看到的原本《列子》之残存片段整合了进来,有些地方颇近于杂凑;先后参与重新编撰作伪者当不止一二人,书中思想颇为驳杂的原因应在于此。

张湛(字处度)是东晋中期人,孝武帝时任中书侍郎、光禄勋,曾经注释过《庄子》和《文子》,又通医学,撰有《养生要集》、《延年秘录》等。《晋书》无传,但在《范宁传》中提到过他。其人应是杂凑之伪书《列子》的最后完成者。

集中地显示《列子》书中多晋人思想的部分是卷六的《力命》篇和卷七《杨朱》篇。

“力命”中的“力”指人的努力,“命”指天命,亦即“必然之期,素定之分”。《力命》篇开头一段安排“力”与“命”双方进行辩论,最后“命”胜出——这很像是一场清谈。下文列举若干故事,反复论证命运是前定的,无论人如何努力,结局早已由“命”前定了:“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今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日去日来,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

中国先前的古人也讲“命”,但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它,例如行善积德,就可以争取好的结局。而《列子》之所谓“命”乃是自然的法则,完全不因人的意志和努力而有丝毫改变,遂主张无所作为,委运任命,这就是消极的了。

人生中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偶然性,将难以解释的偶然性以及一切合力运作之结局称之为“命”,并提倡安于这个命,确实是一种足以安慰自己取得心理平衡的人生态度;晋代作家中戴逵、陶渊明等均在作品中大讲这种命定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一类思想和提法仍然很流行。

杨朱其人本是先秦思想家,主张“为我”,《淮南子·氾论训》云:“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杨子之所谓“为我”指的是清静无为,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去为别人活着;但《列子》书中的《杨朱》篇所讲的意见,是赞成恣意纵欲,寻求物质享受,与历史上的杨朱大异其趣,反映的乃是晋朝人的流行意见。在天下纷乱多年之后,西晋达成了一度短暂的和平安定,世族享有大量特权,于是追求当下享乐的奢侈之风大盛,石崇、何劭之徒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杨朱》篇写道:

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腐臭、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晏)平仲曰:“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沉)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之沟壑亦可,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

这就是说,活着就要好好活着,尽量享受生活;死了就一切结束,不必去管它了——这样的思想过去虽然也曾经有过,但远没有《列子》讲得如此系统、透彻,富于理论性。晋朝人讲究享受,谢绝崇高,专重当下,非常现实,而谓之“自然”。此种人生哲学与儒家提倡的“闻道”、“行道”、“知其不可为之”、“未知生,焉知死”等原则大异其趣,而影响于后来者甚大,不少晋代作家受此种思想的浸润很深,其余波至今不衰。

所以《列子》虽然不能算纯文学作品,但与中国人的思想影响甚大,与文学关系亦复不浅;要认清晋代文学,非了解此书不可。读《列子》一书,过去用得多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书局的《诸子集成》本(后有上海书店、中华书局的影印本);新的有杨伯峻先生撰写的《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后列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这是目前最好的读本。

二、《〈国风〉今译》

半个世纪前问世的金启华先生撰《〈国风〉今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63年2月版)是一本非常好的普及读物,至今读去,仍然能得到很多知识和启发。

本书体例甚佳,书前有一内容相当充实的前言,对《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十五国风”作了简而得要的分析,并就古诗今译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考虑到现在的读者对于诗三百时代的地理状况不容易有明确的概念,正文之前又安排了一幅地域示意图,使人一目了然地明白这十五国风都产生于什么地方,例如《周南》和《王风》产生于洛阳附近一带,《召南》产生于陕西的岐山、渭水之间,其他各风基本也都在黄河流域。

正文的设计也非常之好,“十五国风”之前各有简短的说明,各首诗之前用一两句话点明其要旨。例如关于《周南》,这里指出其地区在洛阳附近,“实际上它和《王风》的地域相同。不过《王风》是当地的诗歌,当地的音乐;《周南》则是音乐的南方化,并且采集有江汉流域的诗歌,所不同者在此”。其中第一篇的《关雎》,过去说写的是什么“后妃之德”,固然是牵强附会,后来有学者拘泥于诗中的琴瑟钟鼓,就一定说成是贵族的情诗,也很未必,仅凭个别名物来决定诗歌的性质是危险的事情;本书定性为“男子慕念女子,想和她结成伴侣的恋歌”,这样就圆通无碍了。又如说《周南·汝坟》是写“女子对远役丈夫的怀念”,《召南·行露》是表现“女子不屈于强暴,坚决大胆的反抗欺侮”,如此等等。本书各诗前的说明都是这样要言不烦、一语破的短序,从学术史的角度说,皆能打破汉、宋门户之见,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择善而从,而且通俗易懂,对读者帮助很大。

nlc202309032351

本书的今译与原作一一对应,非常忠实于原文,做到了一个“信”字,且又能做到文字流畅易读,质朴清新。试看如下二例:

墙有茨, 墙上长蒺藜,

不可埽也。 不能扫它哪。

中冓之言, 闺房说的话,

不可道也。 不能说它哪。

所可道也, 要是说它呀,

言之丑也。 说也真丑哪。

——《鄘风·墙有茨》

匪风发兮! 那风啊,呼呼响!

匪车偈兮! 那车啊,飞一样!

顾瞻周道, 回头把那大路望,

中心怛兮! 心里真悲伤!

——《桧风·匪风》

用新民歌的格调翻译古代的民歌,读来朗朗上口,是非常好的译文。

作者的功力尤其表现在一些象声词和叠字的翻译上,例如《卫风·硕人》末章的这样几句:“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鮪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可以说是相当的难译,而金先生举重若轻地译为:

河水呀浩浩荡荡,

滔滔地流向北方。

水里的渔网苏苏响,

鳣鱼、鮪鱼泼泼地游荡,

芦苇长得长又长。

姜家少女们都盛装,

哥儿们英武又强壮。

流畅而极能得原作神韵,堪称绝妙好译。金先生的有些译文,如《陈风·东门之杨》等篇,甚至可以离开原作去单独地欣赏,这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高水平。

由于受到若干旧注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文化气候的双重制约,本书对某些诗的解说相当强调对统治者的讽刺,其实有些诗中未必有这样的意思,试举一例以明之。金先生为《卫风·芄兰》写的短序说:“讽刺不称其服的统治者”,而诗的原文是:“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按“觿”和“韘”乃是骨制的工具兼装饰品,成年男子佩在身上随时备用;而诗的抒情主人公却称之为“童子”,骂他不懂得爱(“知”),不知道同自己亲近(“甲”,通“狎”)。看来这是一首位情窦初开的姑娘责备与其相熟的小男生的诗,她说对方看上去好像长大了,其实什么也不懂!这里没有统治者什么事儿。在《诗经》风诗中,成熟较早的姑娘往往称她的心上人为“童子”,又有“狡童”、“狂童”等等提法(详见《郑风》中的《狡童》、《褰裳》等篇),喜欢骂他们糊里糊涂不开窍。这些诗所表现的无非是真诚的单方面初恋,不必与政治挂钩。

三、《千载佳句》

距今一千多年之前日本大学者大江维时(887~963)编纂的《千载佳句》(二卷)一书,先前是听说过的,但始终未见其书。关于此书的介绍,耳目所及者大约以陈尚君先生说得最为简明扼要——

大江维时,醍醐天皇至村上天皇间在世,历任大学头,式部大辅及《白氏文集》侍读官。本书为专选唐代七言近体诗句的选本,共收唐诗人一百五十三家的七言诗句一千零八十二联,按内容分类编次,共分七十五部、二百五十八门。我国在南朝至唐代曾有多种诗句选本,但全部失传。本书是今存最早的此类选本。书中白居易诗选录最多,凡五百零七联,约占全书之半。其他收诗较多的有元稹、许浑、章孝标、杜荀鹤、(刘禹锡——顾农试补)、杨巨源、方干、温庭筠等(以收诗多少为序),可知日人对唐诗接受的状况。书中多存唐人佚诗,市河世宁辑《全唐诗逸》时即据采《全唐诗》未收的逸诗二百六十三联。新见作者七十三人,但仍有遗漏。日本有多种抄本流传,宫内省图书寮藏1942年金子彦二郎校本较善。(陶敏、李一飞著《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82-383页。据后记可知本书中“域外汉籍”的部分是陈尚君先生撰写的。)

正因为《全唐诗逸》利用《千载佳句》补辑唐诗佚句尚不彻底,所以当陈尚君先生本人在从事《全唐诗续拾》时进一步从此书中补辑了若干,所得也以白居易的诗句为多,陈先生曾介绍其资料来源说:“以上所据《千载佳句》,系据日本东京大学所藏森鸥外所赠抄本。此本系由王水照教授影印携归。此本有校录异文。《文史》二十三辑刊严绍璗同志《日本〈千载佳句〉白居易诗佚句辑稿》,系据金子彦二郎校本,今亦予以参校”(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中册,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088页)。可知日、中两国学者业已先后注意到《千载佳句》抄本,并利用此书所收录的珍贵资料来给《全唐诗》拾遗补缺。

此书的蕴藏十分丰富,市河世宁(1749~1820)用之而未尽,陈尚君用之已将尽而仍然偶有未尽之处。而《千载佳句》一书的价值还不仅在于材料丰富,为辑佚之渊薮;它还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例如可以据此了解唐诗的传播特别是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接受的情况,了解唐诗在流传过程中的某种变异(包括正文、诗题和作者)从而具有相当高的校勘价值,如此等等。对于广大研究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将《千载佳句》的全书引进国内,整理出版,这样大家就可以各取所需,纵意渔猎了。这样一个理想现在已经实现了,一本经过宋红女士仔细校订的《千载佳句》,2003年12月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取读非常方便。

宋红校本不取曾经被诸家都认为比较好的金子彦二郎校本(其底本为帝国图书馆藏本)为底本,而用岛原图书馆松平文库本为底本。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宋红在仔细研究过诸本后发现此本佳字较多,而帝国图书馆藏本由于原抄者水平略差,错误比较多。她在得到松平文库本的1997年、2001年兩个影印本以后,决定用该本为底本,而以《千载佳句》帝国图书馆本之金子彦二郎校本的增订本(东京培风馆1955年版)、《全唐诗》以及所附市河世宁《全唐诗逸》(他所依据的《千载佳句》是一个家传本,现已难以踪迹)为主校本,又取中山忠敬旧藏本《千载佳句》(京都临川书店2001年版)以及陈尚君《全唐诗续拾》、明朝人张之象《唐诗类苑》等为参校本;采用底本附校勘记的方式记录校勘成果。所以,一卷在手,不仅松平文库本全在眼前,而且兼得其他诸本之长,读起来非常愉快。将海外汉籍引入国内校订出版,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nlc202309032351

宋红的校勘一方面简要地记载了诸本异同,而且着力于定其是非,提出了大量的中肯的意见,举两个例子来看。第二百零八条:

晚收红叶题诗遍,秋待黄花酿酒浓。许浑《长庆寺题皇甫秀才院》

收,帝图本作“秋”。“收”字是。题,[全]作《长庆寺遇常州皇甫秀才》。

这里可以明显地感到松平文库本的确有高于帝国图书馆藏本的地方。诗的标题《千载佳句》与《全唐诗》稍有差异,足以引起进一步的思考。

又如第七百二十四条:

乐可称心应不谬,酒能陶性定无疑。白居易《听法曲霓裳》

称,帝图本作“珎”,乃辨字有误。[全]作“理”。定,[全]作“信(一作‘定’)”。题,[全]作《卧听法曲霓裳》。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帝国图书馆藏本错字比较多,而《全唐诗》并载异文,确有他的道理。当然,在某些条目中,帝图本也有佳字,宋校本也颇有加以肯定者;唯求其是,并不搞一刀切。

四、《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

上世纪二十年代只办了短短几年的清华国学研究院(1925,9—1929,6)成绩斐然,影响很大,修业期甚短而人才特盛,大约只有黄埔军校可作类比。该院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水平特高,名声极响,近年来出版了不少介绍和研究他们以及研究院主任吴宓诸先生的著作;但是一个教学单位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再强,如果教不出优秀的学生来,那就没有太多意义了,而介绍研究清华国学研究院学生的书却很少,甚至有些基本情况都不是那么清晰明朗,这未免是一大憾事。最近高兴地读到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一书(夏晓虹、吴令华编,三联书店2009年7月版),颇获新知,深受启迪,十分兴奋。

这是一部内容非常充实的资料集,全书计分三辑,其一是关于国学研究院四届毕业生之半数(三十五人)的传记和有关回忆文章,大抵出于诸君本人、他们的同学以及后来的学生之手,学术内涵很丰富;其二是当年的清华同学回忆研究院生活与四大导师的文章;第三辑则是吴其昌先生于丁卯(1927年)初夏编成的《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之影印本和1937年本《清华同学录》中有关国学研究院诸君子的记录。

我最感兴趣的是《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此录传世者甚少,近乎海内孤本,其中包括1925、1926这两个年级,极其珍贵,这是因为编者本人就是国学研究院首期即1925级的高材生,而编辑成书的时间又非常之早,当时还有不少同学少年仍然在校,已经毕业离校的与母校、与同学联系也都很密切。这里充满了所谓现场感,那些事后特别是多年后写成的回忆文章无此鲜活,无此真切。

这里每人有一帧照片,一个个充满青春的活力;旁边的一段文字有些出于本人之手,也有别的同学为他写的小传、印象记和评语,其中主编吴其昌先生执笔者尤多。诸篇长短不齐,言之有物,辞章讲究,都非常好看。

这里的诸篇传论,文言的居多,也有少数用白话文写的,比较起来还是文言文的写得好。作者都是当时国学院的英才啊。试举几段来共赏。出于本人者如谢国桢先生的自传(文中的标点是我拟加的,下同):

谢国桢字刚主,河南安阳人。少钝,十岁读书尚不能辨句读。十六,从彭城梁云孙先生游,授以古文词、公羊家说,恒私心德之。及入京肆各校,此业旋废。乙丑以还,家居多暇,乃得重理旧业。及考入清华研究院,专治清代学术史。君治学喜博,好沉思,见人之长,辄喜趋之,故卒一无所得。惟性之所尤嗜者,则学术源流文献掌故之学,于名人逸迹,恒津津乐道之不置;其次则嗜文艺诗歌之属。近则感学识之不足,拟力祛餖飣之学,专致力于古籍及哲知之书。生平遇人浑浑不见圭角,人恒目之如愚,然亦每踽踽独饮狂呼,若不能自已者,故年未三十,而发童然已秃。倔强之性为世所淬厉,向之所谓刚而方者,今复易为圆而柔矣。然自数载以来,迫于人事,几不能读,由学而仕,由仕而学,变迁者屡矣;而君读书不辍。人有问其人生之旨者,则曰:其于己也,不惧跌踬;其于人也,宁人负我,我不负人。倘亦所谓痴人也欤。因而为之自传。

谢先生晚年(1981年)写过一份《自述》,大可与早年的这份自传对照着看。

周传儒先生的小传则出于吴其昌先生的手笔:

周君名传儒,字书舲,四川江安人。吴其昌曰:观于周君然后知吾辈自命为读书人者,皆天下无用之废物也。君卒业成都省立第一中学,又卒业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又卒业师大研究科,又卒业清华大学研究院;中间任安庆高级中学教员、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北京师大附中教员、师大预科讲师,足迹及十五行省。当“五四”、“六三”诸案起时,君被推为师大学生会主席,继又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主席,继又被推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其所至无大小,人必推以为长,亦惟君为克能长之。今之人在平时俯仰吟啸,若天地间惟我辈者,一处繁剧则惶惶不知手足之所措,此天下所通病,而君不然。人但见其丛务猬集,案件填积,奔走喘息不需臾暇,若无力兼顾及学;而不知君以静际变,以理衡物,从容谈笑,而事无不得其序,稍暇即纵恣坟典。家本清贫,卖稿以自活,而除所卖稿外,其丛稿亦已盈数箧,皆精力所萃而反不示人者,则治学亦莫若君勤。世但知喜事,目为肆应之才已尔。世不知君不足怪,余与君交二年,视君若绝不能文者,一日君出诗一帙示余曰:“子试评之。”其诗乐府学李长吉,五言学孟浩然,皆逼似,成一家。余惊服,君笑曰:“此余十八岁时在成都所作也,弃已久矣。”核其甲子,固然。余木然不敢发一语。吴其昌曰:周书舲,振古豪杰之士也。良贾深藏若虚,吾不知其所止也。

周先生晚年(1980年)写过一份自传,但见其温良恭让,与吴先生早年的印象记完全大异其趣,对照起来读,足以让人想到很远。一笑能狂是少年!

亦有个别小传情况比较特殊,例如关于姚名达(显微)先生的一份,署名黄心勉(姚夫人),文后且有一段评论,说是:

与吾夫结婚七年矣。居间相察,无以异人,所最为余所倾爱者,惟诚耳。为学待人,无或不诚,然有时乃受诚之罪:诚於待人,人或欺之;诚於为学,学岂必有所成,成岂必有所用。且吾夫拙于才辩,余甚虑其不足以应变理乱。抑天下事业孰非仁人君子心力之所为,吾夫诚心所届,努力从之,倘终无所成耶?黄心勉谨述。

据说黄心勉女士是一家庭妇女,识字不多(详见王咨臣《爱国学者姚名达生平及其史學思想》,本书第166页),似此则此传此论大约皆出于姚先生本人的手笔。由此颇可考见姚、黄伉俪情深,以及他们故弄狡狯的风趣。黄夫人英年早逝,姚先生再娶巴怡南女士,姚先生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后,巴夫人作《姚显微烈士事略》(本书第153~159页),内容非常感人,正可以同“黄心勉谨述”那一段评论前后辉映。

这样肆无忌惮地充当文抄公,无非是因为这些短文实在有趣有味,不抄可惜,盖从中不仅可以想见其人,也可以见到其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还可以触摸到当年的时代风云和学人襟抱。此中值得关注的信息甚多,视某些蟒袍玉带式的煌煌巨著实在无可多让。这些珍贵的资料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晨读心得 篇7

英语,是一种语言,在世界上广泛的应用。学习英语是为了能说话,所以我们必须常以说之。晨读应运而生。

来到大学之前,我以为大学的生活是轻松的,甚至可以说是放纵的,但是当大学生活真正开始之后,我才发现并非如此。现在,我们每天都有晨读,要阅读课文,背记单词,总之,晨读就是要我们大声说出来,巩固英语。晨读对于我们经过一个大假期归来的孩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早起,是十分不爽的。但,不去晨读是要扣分的。

晨读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是饿着的。因为没时间吃早饭,每次都抱怨晨读太早。但是后来,随着一天天的进行,晨读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发现那些厌恶慢慢消失了。生活变得有规律了,晨读,貌似也有感觉了,慢慢感受到晨读的重要。要学好英语,必须要有晨读。要重视英语,重视晨读。早晨是人的记忆的高峰期,这个时候读英语,拼读单词,背课文是事半功倍的。这个问题在晨读期间已经得到证明了。

晨读有感 篇8

伴着朗朗的读书声,我走进了教室。

耳边回荡的是一个有一个的英语句子,眼前是一张有一张认真的面庞··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我们同学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

早上,我们的心里最清净,也最容易进入状态,最容易记忆。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普遍不高,面对着温暖的被窝和层出不穷的网络游戏,没几个人是愿意去上课的。但这一切只是我们青春的坟墓,埋葬我们的梦想,消磨我们的斗志。

其实,早读的好处很多,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好的读书习惯……古往今来,学校都重视早读课,连家庭教育也重视。“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正如古语所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朱作仁语);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早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朗读是美的,朗读是一种艺术,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受到美学熏陶,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早读还有利于身心健康。大声朗读可以排泄胸腹中的郁闷之气,使人心神气爽,在新的一天调整一个

良好的状态。因此,开设早读课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视朗读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合理利用晨读益处多 篇9

关键词:晨读;积累;写作 从教十八年来,一直将早读时间全部给了背诵字词,朗诵文本,背诵本学期的课外古诗词。最近,发现学生早读情绪不高,优秀生早读时间居然在写其他课的作业。反思后觉得,早读内容一成不变,早读任务太过轻松,听写过关率并未达到百分之百,极少的背诵篇目完全背熟的也未及三分之二。说明早读时间的分配急需一改,早读内容的增加刻不容缓。和备课组老师交流后,有老师提议将下学期的背诵篇目提前印发给学生,开始提前背诵。我斟酌后感到此做法虽有可取之处,但并不理想。在我认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应该夯实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注重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读写能力的提高。而阅读时间的稀少和阅读环境的不良是直接导致学生写作能力原地踏步的根本。所以我认为,晨读时间可以花样化。限定时间完成学期背诵任务后,可进行中考或初中优秀作文阅读,摘录背诵积累经典语段,也可以进行名著阅读,梳理人物表、理清故事情节、罗列重要事件、分析经典环境描写的作用、勾画精彩语段背诵积累、归纳主题、学习写作技巧等。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限时、限地、限内容的真实阅读,防止了学生在业余时间读一些于近期提高作文无关的文章,遏制了学生偷看、偷读等影响健康的不良习惯。也能增加阅读量,有效提高阅读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早读改革”初,教室里一片寂静,背诵任务没完成的学生也很尴尬地低声呢喃,不敢放声。而看作文书的学生也是迟迟不见动手勾画、动笔记录、出声诵读。两节课后情况让我十分惊喜:每个学生都很忙碌,有聚精会神读的,有买了新的积累本做记录的,有读读想想的,也有大胆地放声朗读的,甚至还有人开始跑到老师面前探究写法了。此后我的两个班里背诵关过得很轻松,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开始大幅度提高。真是可喜可贺啊!

更让我欣慰的是,班里的书从仅有的各类中学作文书开始发生着变化,有了《读者》《意林》《少年文艺》《小小说》《科技画报》《青年文摘》等杂志。就连平时坐不住的甘泽贤、杜国红、包发宏、马晓宇、马雪亮、祁俊学几个同学也像模像样地捧着一本书全神贯注地读着,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晨读趣事作文 篇10

大家把门窗关得死死的,几个同学拿起厚厚的书,想把鸟打下来。小鸟像个没了头的苍蝇在结实的玻璃上“碰壁”。

组长们也急得团团转,企图把同学们拉回晨读,可有些同学却“唯恐天下不乱”,大声呼叫其他同学来捉鸟,声音很快盖过了组长们,组长们也只好放弃了。

鸟儿在教室四周转圈圈,似乎还是想找个空隙逃走。我同桌甲找到了鸟儿飞行的范围与规律,趁鸟儿再飞过来的时候,把书一丢,没打中。书的一角只在空中擦碰到鸟儿的羽毛罢了,可鸟儿却像受到了极大的惊吓,无法保持有规律的飞行了,开始乱飞起来。有的同学不甘心,还拿起书想丢它,甚至站在凳子上,两眼紧紧盯住鸟儿,四处搜索最好的偷袭位置。因为他长时间拿着书,手心都出汗了,忍不住换了只手,在衣角上擦了擦。看似不累的事情,却因为他的紧张,两脚直打哆嗦,像发生了大事情一样。

突然,他一个定神,咬紧牙关,用手一丢,书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嘿!没打中。可他身子一斜,脚一抖,倒从上边摔下来了。他在那儿“哎哟——哎哟——”呻吟着,摸着屁股,大家笑的眼睛成了月牙弯儿,嘴巴大得可以塞进一个大柿子。

大家有的.手捂着肚子笑,有的跪在地板上笑,有的扑在别人身上笑。他用尖利的眼光扫视每一个人,眼睛里冒出一团团火焰,像是要把我们烧个精光。这时老师来了,不知谁告的密。老师看了看那晕头转向的鸟儿,对我们说:“假如你们都是鸟儿,别人也用书丢你,你会怎么样?”大家沉默了,甲说:“我错了。”大家也一起说:“对不起!”甲打开了窗户让小鸟回家。

上一篇: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措施下一篇: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