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反思(通用11篇)
1.直观启发。在实施上往往从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理解的事物出发,结合具体的事物和实例的过程中利用已经相对熟悉的知识给学生进一步讲解和示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充分联想,这样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内容将会有更好的把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包括图片、幻灯片等手段,也可以在户外教学中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教学内容,在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讲解动作要领,这样通过亲身的比较,同学们对于主动掌握篮球动作的要领的就更有兴趣,也更愿意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效果会事半功半。
2.提问启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大家思考的问题,只要能够适合同学们来解答,学生往往会乐于思考并积极解答。提问式的启发方法就是合理的利用了中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讲授体育课的一些动作要领和原理的过程中,有些重点和难点的问题需要同学们重点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例如在讲解“前翻滚”这一动作时,可以问问同学们什么样的动作能够使得这一动作的完成更顺利?车辆的轮胎为什么都是圆的?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的方式使得同学们自发的思考,并且在这种思考中逐渐的领悟到“前翻滚”的动作要领,相信通过这要的教学方式的掌握,知识在脑海里也会有更加牢固的映像。
引言
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其非常独特之处, 一方面强调理论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又强调学生分析、设计和编程的能力, 而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然而大多数高校对于软件开发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 也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谓填鸭式是指教师把学生当做盛装知识的容器, 向其灌注大量现成的概念、原理、公式之类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 学习的特点是接受和记忆其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少, 但是灵活运用和发现创造的能力差, 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和损害。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软件工程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通过近三年的C++Builder的课堂教学进行摸索和思考, 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基础上提出“三步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以期与同行共商讨。
1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标准答案式”启发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标准答案式”启发教学。所谓“标准答案式”启发教学,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具体的问题, 教师通过所谓的“启发式”提问, 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引导到自己预先准备好的所谓“标准答案”中去。
这种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启发, 容易造成教师课堂提问的个人偏向性和狭隘性, 教师往往是想到提什么问题更加能够引导学生靠近标准答案, 就提什么问题。从表面上看, 这种“一问一答”的课堂气氛比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算是很活跃的了。但是, 这种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 实际上只是要求学生机械性地模仿和生搬硬套老师的例子。学生学到的东西只是照“葫芦”画“瓢”, 甚至是照着“葫芦”画“葫芦”。换句话说, 当有老师向他提问时他就会答, 而离开老师提问他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久而久之, 学生很容易养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和碰到问题乱猜的习惯。这对于复杂多变的软件工程需求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因为学生要面对的是实际应用, 他们最迫切需要培养的应该是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 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 不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而妨碍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三步启发式”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 总结出“三步启发式”教学模式,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步:展示应用实例,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是最主要的。只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 他们才会有热切的追求解答的渴望, 才会想方设法解答疑问。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 与“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把学生看成容器进行灌输知识的被动式学习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和探索,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认为程序设计之所以难, 一是觉得太抽象太难, 二是不知道如何应用, 三是认为学了也没用。因此,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的方法是展示实际应用的编程问题。
例如, 在给学生讲授Edit (输入框) 组件的应用时, 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两个应用实例:一个是登陆窗口, 另一个是商场结账窗口。两个窗口的实现都非常简单, 只要写几行源代码就可以了。大部分学生看了以后都认为输入框的使用非常简单, 而且实际应用值很高, 因为这些都是笔者们平时常见的窗口。几乎同学都想试一试自己做一个这样的窗口。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2.1 首先引导学生“照葫芦画瓢”。
可以这样说,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天生就是编程的天才。因此, 在灵活使用C++Builder进行编程之前, 有必要让学生先学会照着需求进行编程, 换句话说先要学会将老师的例子重复。下面主要针对商场结账窗口的实例来介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首先了解一下结账窗口的需求:用户希望在窗口中“数量”一栏输入购买数量之后, 按下“确定”按钮即可以计算总价;按下“清除”按钮就可以将“数量”和“金额”两栏显示的内容清空;当按下“结束”按钮时程序终止。根据需求, 大部分学生都照着老师的要求完成编程。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 能够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 这样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下一步骤的学习。
2.2 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将上述的程序实现以后, 引导学生去思考该程序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 部分同学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例如:实际应用中, 商场结账系统是不需要按下“确定”按钮就能直接显示总价的;只对单一商品计价不符合实际;能否实现动态的商品和价格映射等等。这时, 对于同学们的意见, 合理的意见要给予表扬, 同时不合理的意见不能马上提出批评, 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发挥想象力。因为, 对于软件工程来说, 客户需求是多变的, 甚至某些需求是不合理的, 作为程序员在所难免会遇到类似情况。
根据同学们“自动计算总价”的意见, 提出一个Edit的On Change事件函数。只要将原来按钮下的计算价钱的程序代码加在Edit的On Change事件函数中就可以了。通过比较, 同学们会感到学习的成就感, 也比较容易理解C++Builder“事件驱动功能”的原理。对于“多商品多价格”的意见, 建议同学们利用下拉框的来实现, 并借机会介绍了下拉框的用法。
2.3 进阶学习与指导。
随着问题的深入, 能够提出意见的同学可以说是基础比较好的。因此, 对于此类同学, 笔者一般采用专门辅导的形式, 对他们进行进阶指导。对于上述例子, 又有几位同学提出以下意见:能否动态地生成商品的下拉框列表, 甚至可以添加和删除商品?当顾客购买了多种商品之后, 能否将购买商品清单列出来等?
以下是笔者的指导意见:
2.3.1对于动态添加删除商品的想法:a.可以通过类或数组的方法来实现;b.可以通过数据库编程来实现。2.3.2对于列出商品清单的想法:a.通过几个Label控件输出;b.可以使用Form的Canvas->Text Out () 方法输出;c.通过数据库和报表编程输出。
通过这样的指导, 这几位学生在学习Edit控件的同时学到了很多其他相关的知识, 也极大地激发起他们对程序开发的兴趣, 同时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布置相关的精选作业。通过上面两个步骤的学习, 下一步就是要布置相关的精选作业进行巩固, 并且对下一课的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总结, 把结账窗口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详细给同学们分析, 提出思考问题并作为作业题要求学生完成:
a.虽然已经实现通过输入商品数量即可自动计算总价, 但是仍存在修改数量会出错的问题, 这时该如何处理?
b.数量的输入由于没有限制, 当输入的为非数字符号时, 系统将无法转换, 从而出现转换出错, 又该如何处理?
c.在细节处理上, 当购买多样商品时光标的插入点如何设置?
最后,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建议同学们使用键盘事件和激活控件的方法来完成。这样, 同学们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完善本次程序设计的同时预习下一次课程的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由始至终都保持着探索的欲望。
结束语
“三步启发式”课堂教学模
参考文献
[1]席卫文, 张春晓, 李光明.C++Builder 6程序设计与实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
[2]余明兴.C++Builder 5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唐宣宗李忱“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语可见其影响之广。对于《琵琶行》的教学,如果笔者照本宣科地满堂讲授来完成教学重点可以说是“分分钟”的事儿,但如果这样,教师讲得再热火朝天,学生还是冷若冰霜、麻木无感,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笔者在教学《琵琶行》时对“启发式教学”法进行了一番尝试。
在落实“音乐描写技巧”这个知识点时,笔者通过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比如,“音乐声虽听得见却看不见,摸不着,假如是你,准备怎么去表现”?引导学生思考表达,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诗句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巩固思考成果;再如,“你通常怎么形容鞭炮声响”?“噼里啪啦”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回答,进而引出学生对“拟声词”的探讨。这样去引导会花费很多时间,但是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总结却是笔者得到的“千金不换”的大收获。
“启发式教学”带给笔者的另一大收获是教师应大胆突破教条,放开思维,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运用课文资源引导学生构建积极的“三观”。在《琵琶行》中,笔者注意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的特殊性。琵琶女年少时技艺超群,红极一时,且又容貌出众,可谓才貌双全的奇女子,但结局却很有一些凄凉,原因何在?学生应该很感兴趣。一开始还有点担心“离题太远”,不是主要内容,怕引导得“旁逸斜出”,孰料把这个问题抛向学生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思考,纷纷发表观点。
有学生认为是琵琶女不读书,缺少思想,不能把生活过得有滋味、有内涵、有深度,太肤浅才导致如此结局。
有学生认为因为琵琶女年少时过得非常奢靡,“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是一种狂热无极的画面,丝毫没意识到一分一厘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下场凄凉理所应当,未必不是“因果报应”。
有学生认为她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在年轻有才又有貌有钱的情况下没有为未来“颜色故”时无所依靠做好准备,目光太短浅。
还有学生认为是她的性格所致,她喜欢被人追捧的感觉并且放纵自己的这种感觉,有些“任性”,“暮去朝来颜色故”了还在怀念昔日的繁盛,执迷不悟。
还有学生认为她心态不好,不懂得调适自己,过去的已然过去,她却无比沉迷,“梦啼妆泪红阑干”只能徒增伤感,折磨自己,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数。
甚至还有学生认为她嫁人嫁得太晚,荒废了自己的青春,找不到欣赏自己、真心爱慕自己的另一半过上幸福的生活是她自己的错误。
…………
有很多学生虽然没有结合特殊的历史背景来看待琵琶女的凄凉晚景,但笔者还是被学生独特的见解“惊呆”了,感到了课堂无限的活力,这种活力是须要去“启发”“引导”的。在学生的热烈参与下,笔者不禁融入其中,跟学生一起分享了叶芝的经典诗歌《当你老了》,席慕蓉的诗歌《一棵开花的树》,笔者年少时的成长经历,还有一些被华丽的光芒掩盖了痛苦悲伤的明星等,一节课下来,没有教条,没有“老三样”,师生畅所欲言,共同拥有了意想不到的“别一番天地”。
其中一篇《简单的课堂,不简单的精彩》让我知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刻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看到的别人的课堂,有助于我们学到对方的长处,促自己成长。作为反思教学方法的途径之一,不妨将自己听到和看到的教学心得写下来,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次通过学习这本书,我知道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格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性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第三,就是我们教师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激励,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激励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而,不少学生由于不被老师关注,于是学习的动力不强,反思会让我们意识到对哪些学生的关注不够,激励不到位。这不但可
以让我们反思问题,也让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模式是自古以来各国、各个时代的数学教育实践证明的基本教学模式.简要地说,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相应的结果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原则,它是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基本模式之一。
一、启发式教学的渊源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其又称“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简单的传授、记忆、模仿、练习,在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当遇到类似问题时,不能调动已有的生活或者学习经验,对于所学知识没有应用的过程,只能纸上谈兵,所以实施启发式教学是必然选择。
三、启发式教学的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根本要求是要组织好学生,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预先准备好的方法让学生从做事中发现所需要的知识并在其脑子里组织起来,并使学生按引导的方向进行脑力活动和思维操作,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在国外相当流行。60年代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又称探索法), 是问题教学法的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习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建立问题“情境”从而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以寻求问题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其实施步骤是: 第一, 给学生设置一个能产生疑问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兴趣;第二, 疑问中引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第三, 让学生阅读资料, 进行观察,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在学某一原理和概念时, 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事例)和问题, 让学生去积极思考, 独立探究, 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 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问题教学法(包括发现法)思想认为: 学生不但要学习学科的知识, 而且要在教师引导下或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 了解科学家的思考方法和思路, 理解、发现科学的形成过程。而这些正是我们的大学教学中常常注意不够的。
问题教学法的某些思想甚至具体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借鉴。例如对一问题的讲授, 我们可以从过去学过的知识中, 或者从实际中引发疑问, 提出问题, 以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可以向学生介绍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 可引导学生和老师一道提出多种可以解决问题途径, 和学生一道进行分析、探讨、判断, 最后导出所要的结论。如果这其中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学派, 不同的理论, 教师也应作适当的介绍, 以开拓学生眼界和思路。如果得出的结论中有不足之处, 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在讲授中对各种问题, 教师也可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分析判断, 提出自己的看法,也许这些看法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能让学生开阔眼界。有时教师可留一部分内容或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 也可组织讨论。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天衣无缝的, 而是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不同理论, 不同学派的见解, 甚至给学生留下了疑问和悬念。但这样不仅不会引起学生思想混乱, 反而会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 眼界更开阔。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认为学生的内部条件很重要。而求知欲,也就是学习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以中国生物学本能。当环境出现新异刺激物时,任何动物就会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而朝向刺激物的方向,机房生的探究性定向反射。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探究性形象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学习需要也是简历在这种原始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的。求知欲同好惨个表现为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新的学习需要首先产生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色号你过来就有的一种探索新异环境和操纵新奇课题的需要。对于学生而言,好奇心大多源自于一定的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需要学生解决但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一定举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出现,只要单独适当,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循环小数的教学过程时,有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说老师先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老师说了几遍?四遍。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说下去,什么时候能说完?说不完。学生边笑边回答。这个小故事不仅让这节课的基调就定的很轻松很愉悦,而且先从意识上让学生知道了有限与无限的区别。
四、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导入问题化,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采取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对学习内容可以产生很大兴趣。
在教育学中有一种教学叫先行组织者技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所以在具体实施启发式教学中,预设启发情境很重要,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表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的再现出来。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去知识才会鲜活起来,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中,老师就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题:我有一位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教我休息和学习,真是我的好朋友。这个谜语部分同学能猜到谜底是钟表,还可能有部分同学没踩到,还没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滴答滴答的声音,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感官刺激,更多的同学都能才出谜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猜到谜底,解释这节课的主题,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知识生活化,应用数学,带着问题活动。赞可夫曾经说过:“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加温的知识,将使人感到冷漠。”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中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诱起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2、灵活处理教材,使例题生活化,易学易懂。
1.学时较短。虽然英语是成人教育的必修科目,但是每学期的学时较短。英语语言学习,学的不仅仅是单词和语法,还应该涉猎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对这些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掌握语言的深层内涵意义。短短的学时,很难对这些语言文化背景进行系统学习。
2.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模式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很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本就基础薄弱的成教学生,无法提起对英语的兴趣,英语能力很难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走出成教学生英语学习困境的`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成教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成教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增加求职筹码,拥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无论成绩好坏,都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同时,也有的学生因为对英语完全没有兴趣,消极地应对英语课堂。而英语学习兴趣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为了使学生能自觉学习,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灵活多样地施展教学技能。启发式教学就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经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答案,从而解决问题,能动地获得知识。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传递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多媒体利用现代科技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传播媒介灵活地组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很多抽象的概念影像化。例如,课文中所提到的人物介绍、时代背景、节日情景等等,用原汁原味的影像来呈现,显得更加直观。它使成教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也非常有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传统课堂上,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倾向于老师直接把知识点讲透彻,而这种方式的不利之处,就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可能完全没有思考,只是消极接受,课后很快就忘记。再次,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传授一些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大部分成教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科学方法,死记硬背单词语法,效率很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单词方面,给学生讲新单词时,可以运用到词根词缀法、谐音法、联想记忆法等一些有效的记忆方式,进而让学生也学会自主运用这些方法。而在口语方面,除了在课堂上发言,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通过跟读英语有声小说、选取某个主题相互自由对话等方式,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口语。成教的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其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培养极其有益,科学的学习方式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受用终身。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学”为教学中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脱离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成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时自觉性。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2.鼓励成教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合作性学习成教学生的课时较短,真正要提高英语,还需要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学习。一旦教师在课堂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在课后进行合作性学习就更有效果了。这里的合作性学习主要是指让成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QQ等方式进行活动。每次或隔次课后,教师布置小组作业,作业不必太复杂,由个人作业和小组共同作业组成。个人作业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利用自己的时间自由完成,共同作业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这是考虑到成教学生时间不充裕的特点而采取的措施。同时,在实施合作性学习还要注意:
(1)合作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因此组长非常重要,他/她必须是一位具有组织能力,责任心强,英语学习成绩好,好学上进的人选;
(2)合作性学习的形式是小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互补性;
(3)合作小组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学习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和全组成功的方法,只有全组的成员都达到了学习要求才算达到了目标;
(4)小组成员必须合作互助,每个成员以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学习,同时为了小组的成功,小组的成员又必须合作,共同努力;
(5)强调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激励,教师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只有真正利用好合作性学习,才会事倍功半。
三、结语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自古以来各国、各个时代的数学教育实践证明的基本教学模式。简要地说,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相应的结果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应运而生,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更显出其重要性。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谈谈本人的一些浅见:
首先,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是:引导学生解决教师提出的某个学习问题,并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然后教师再提出一些前述问题有关的问题,进一步引导,逐步解决,从而形成整体经验。
其次,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根本要求是要组织好学生,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预先评价的方法将学生从事发现时需要的知识在其脑子里组织起来,并使学生按引导的方向进行脑力活动和思维操作。
在这一点上,教师应注重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即坚持做到:一是课堂提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二是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本节课内容的重点;三是提的问题要明确;四是提的问题要符合教学思路,并注意层次性和连贯性;五是提的问题要在培养能力方面下功夫。
总之,有价值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做题技巧的提高。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时应力求实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不乱。
再次,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大致有四种方式:
1.归纳启发式,它是以归纳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其明显的特点是从具体到概括或从特殊到一般,在归纳启发式的作用下,学生运用直观法(和一些逻辑方法)把他们所观察到的一些具体事例、有关条件、技巧或者解题方法的共同性质加以概括、形成新知。如在总结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时,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回忆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和抛物线的定义,并注意定义中的异同点和限制条件。
2.演绎启发式,它是以演绎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其特点从概括到具体或者从一般到特殊,在演绎启发式的作用下,学生运用逻辑方法(和一些直观方式)去构成一个以抽象概念和其他概括为基础的概括。演绎启发式首先指明欲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自己的问题空间,然后运用预先评价方法确定学生是否具备进行演绎启发所必要的技能、知识、概念及原理,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最后着手引导演绎。
3.类此启发式,它是借助类此思维进行启发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确定各种对象或者现象之间在某些特征关系的相似为基础的,它是从相似一方到另一方,是以具体到具体,以特殊到特殊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引导出所要研究的数学对象的类比物 (依据某类相似性),进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并组织学生运用类比进行探索活动,引导他寻找相似的现象,属性和性质,并查明结构的相似性,然后进入类比推理,建立假设,进而加以检验。
在数学教学中,可用于类比启发的内容很多,如分式的性质可由分数的性质类比出来;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由等差数列类比得到,同样,立体几何中许多定理可由平面几何类比出来等。
4. 实验启发式,1986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提出“有必要去选择那些鼓励和促进实验方法的数学课题或领域”。的确,有些课题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结论是很有效的。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度量、拼补或旋转),学生可通过数学实验研究问题。再如在学习椭圆、双曲线(指原始定义)和抛物线的定义时,可以应用画板,借助教具(自制的),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相应图形,并从中悟出其定义,使抽象的定义具体、明了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学习,忽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体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彻底改变注入式的教学,倡导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作为教育者有责任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观,更多的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引路人。恰当的引入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教学方法的适宜程度与教学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直接相关,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法有它的现实价值和实用价值。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认为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习主动性、独立性的统一,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发展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世界上最早提倡启发式教学思想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欧洲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具有浓厚的启发式教学的色彩。从那时到现在,人们对启发式教学思想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探究从未中止过。
下面就谈谈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方法
1.举例法。教师通过对具体形象的事例进行分析、讲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使学生想学愿学。政治课中的概念和原理从理论上讲,枯燥、乏味,学生认为太大、太空洞、太抽象,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用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说明就可变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例如讲“矛盾”这一概念,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自相矛盾”这则寓言讲起。再如讲到要求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可以举三国时代的刘备临终前嘱咐儿子刘禅的例子,还有甘做革命螺丝钉的雷锋,人民的公仆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运用这些实例,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加深了对概念、原理的印象,轻松地接受下来。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之中见异同,比较之中见真伪,将两个或几个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印象。例如讲解“规律”这一概念时,就可以与“规则”进行比较,在比较之中,不仅容易记住概念而且记住了规律的特征。再如“个人主义”与“个人利益”进行比较,“本质”和“现象”进行比较。总之,在政治课的教学中经常使用比较法,可以增强知识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教师通过小组教学形式,围绕某中心问题发表各自见解,通过讨论和争辩,思想碰撞,可以到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明辨是非的目的,锻炼了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例如讲解“金钱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思想异常活跃,各抒己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在青少年中滋生,对青少年的腐蚀很大,有部分学生信奉“金钱万能”暴露了青少年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真伪,把教师“一堂课”变为学生“群言堂”,把教师的“灌道理”变为学生的“晓道理”。
啟发式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累述,总之,启发式教法符合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二、注意事项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 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为求知欲,兴趣发展为对政治的爱好。如在教学过程中,讲述政治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政治学家刻苦专研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认证学习的态度;利用政治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提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步步设疑,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学生成功的喜悦,及时加于总结表扬,以巩固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揭示政治概念、政治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把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的能力。揭露矛盾以后,要引导学生去分析矛盾,启发他们运用比较与判断、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一系列手段,去寻求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的途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选择一些课题,在提出待解决问答题后,教师只提供素材,提出要求,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半独立地或独立地进行探索,自己去发现真知。这样有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4.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的技能是最大的技能,只有懂得怎样学习的人,才能独立的获得新的知识。要指导弄懂哪一些使应该掌握的,那些是应该识记的,哪一些是应该理解的,哪一些使应该运用的知识。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归纳知识要点。从而消化一堂课,一课书乃 至全学期的政治知识。
“问题——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评价总结”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问题——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挖掘问题并引导转化,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即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技巧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
1、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怎样从问题开始,是运用好“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第一步。只有选择好适当的问题,并使用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的语言来讲述,才是成功的第一步。首先,应从生动的、典型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入手。例如,笔者在讲授行政领导艺术一章的内容时,首先列出一个部门行政领导者一天可能要处理的多项行政事务,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待处理的行政事务进行先后排列。对这个实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排列方式,自然会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且此实例能够引发学生互相比较个人的排列结果,进行激烈辩论与再思考。
2、展开问题,理清知识脉络。将学生吸引到问题上来后,他们必定会对问题进行主动的分析思考,寻求答案。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尤其是对新知识还是一片空白,此时讲授应采取启发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笔者在讲授《行政管理学》这门课程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有:第一,以实例为靶子,对其进行解剖。如前例,我通过简要提示行政工作任务的安排需遵循轻重缓急原则,使学生对行政领导艺术中的授权艺术、用人艺术、处事艺术等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修正最初的排列顺序,重新对上述工作任务进行排列与完善。第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有些问题较为复杂,难以理解,此时应该寻找问题的切入点,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析方式对问题进行剖析。例如,在谈及“为什么许多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找不到就业单位,而许多基层单位、企业却找不到适用的行政管理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时,结合行政管理学教学内容,我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经济结构与政府体制过渡与制度衔接等方面详解答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同学们对问题的认识,并得出了积极的结论。
3、在问题展开过程中,要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积极地而不是怠慢地接受知识。通过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课堂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组织互动式讨论。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笔者会不时以点睛的方式,给学生以启发,特别是在思路上,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发展去想像,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认真回顾《小学(初中)语文“教与学”微课展播》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热爱学生是我们做一名教师的天职,也是人格。台湾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认为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应改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是因为动物也爱自己的“孩子”,但它未必是个人,如果能够做到爱别人的孩子的确是多么的神圣。一切对教师的要求,都集中到教师的人格。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魅力主要是通过人格来体现出来的。历代教育家所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等的说法,它即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的人格体现。在学生的心目当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是人类的楷模,是父母的替身。他们把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看成他们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一个班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班主任人格的扩大与再现,一个学校的校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校长人格的扩展与体现。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有形的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够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也正说明了这一点。由此也可以看到教师人格的力量。在教师的人格因素中,我最喜欢的是四个字:豁达、勤奋。我之所以认为豁达与勤奋是人生发展的两个不竭的动力,是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提倡的就是豁达与勤奋。特别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更离不开它。豁达,主要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勤奋是我们做事的表现与态度。对人要豁达,要团结协作;处事、做事要勤奋,尤其是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处于萌芽与发展的阶段,难免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气人,就更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时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在这期间就更能体现我们教师的一种人格修养。我们还要勤奋,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从早忙到晚,上床就做梦,梦到学生在晃动。”只有这样做、这样想,才能把在校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换得桃李满天下。因此,我要用我的座右铭——豁达与勤奋与广大教师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关键词:启发式;创新思维;误区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巧妙地提出一些问题,使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观察本人生活经验去得出新的概念和法则。它是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主动参与、自主启发、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經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道德,促成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切不可任何问题都要讨论,那只能走向了伪启发式学习的误区。那么怎样进行启发式学习呢?
一、主动参与是启发式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是从少年到青年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化的特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是矛盾的、不平衡的,渴望独立自主与成人管教的矛盾,个人活动的欲望与集体行为的矛盾,个人活动能量大与其认识水平低的矛盾。初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有一个转变与适应期,也是对新的学习充满了渴望与新奇感,教师必须抓住实际,设法使学生改变原先对数学学习的不良看法,唤起并留住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启发式学习摒弃了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做法,这正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如果教师只从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惰化。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切入:
1.抓住热点、敏感问题
启发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数学课堂与社会生活相接壤。如果教师能经常在课堂上引进时代活水,抓住热点问题,那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2.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启发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如果能不时地变换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这样的课不愁没有学生喜欢。完全可以断定,一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他们的智慧与才能是无法估量的。
3.引导学生质疑、提问
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不断地弘扬人地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学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自主探究是启发性学习的灵魂
布鲁纳提醒我们,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去发现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既不故步自封,也不率性而为,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亲历实践,对问题做出合理、客观地分析与解释,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自主探究是启发性学习的灵魂所在。这时,教师不再是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设计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多样化地获取知识的渠道。
1.提供相关材料
如果启发性学习只局限于从课本到课本,那么学生的视野仍将被限制,学生的思维仍将被禁锢。只有把学生从教材地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不断地去引进新的知识信息时,学生的潜在智能才会在这些信息的刺激和触发下活跃起来,从而始终处于积极地思考和行动中,并且获得深刻的情绪体验。
2.指明启发方向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知道性教学”。他认为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一切教学工作都应围绕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进行。当然,“非指导”不等于不指导,而是指导的另一种特殊方式,它强调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以区别传统教学中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式的指导。启发性学习也不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自己学习的内容,创设某种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建立一个启发方向,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围绕一个角度、一个目标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3.创设矛盾观点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了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人对数学的理解也是如此。启发性学习的目的与途径之一就是开发学生独特的接受个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因此,教师不妨常给学生创设一些相悖的、有冲突的观点。有冲突,就会有争论;有争论,就会有思考,就会有提高。
三、自主创新是启发性学习的条件
学生最终要面向社会,在培养学生掌握已有材料的基础上,我们要帮助他们善于从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寻找热点,对种种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现象进行搜寻、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创造性的见解,这应该是启发性学习的提高阶段,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中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创造出全新的产品,那显然不现实。但如果我们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把观点重新组合,把独一无二的看法以及充满个性色彩的评论都归入创造性产品,那么中学生人人都具有创新产品的能力。确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批判、选择和存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数学课堂启发性学习的落实,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还有评价机制的转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规范与创新、阶段与整体、接受性学习与启发性学习的关系。
【启发式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启发式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10-15
启发式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11-02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7-23
经济学的启发06-01
名著《金银岛》启发10-13
一颗土豆的启发10-28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启发10-31
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启发09-21
路易莎《小妇人》启发06-23
西游记的人生哲理启发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