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印信管理制度(共6篇)
1.公司印章的种类
1.1公司印章。是行使法定职权的印信凭证。由行政办加盖公司印章。
1.2公司合同专用章。公司对外经济往来合作事项等方面签署的合同、协议书,由公司法律人员审核签字后,由行政办加盖合同专用印章。
1.3部室及经营单位的印章。公司各部室、非独立法人经营单位刻制的专用章不代表各子公司的,不具备法律效力,仅限于各子公司内部使用;作为独立法人刻制的专用章,具有法律效力,由公司行办统一管理。
2、刻章手续
各类印章刻制前,由各部室、经营单位以书面形式递交刻章申请,并报主管领导审批后,交行政办负责刻章并备案。
3、印章的管理
3.1公章应当妥善保管。因使用、保管不善造成损失,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人员一定的经济或行政处罚;各部室出现问题,追究各部室负责人的直接责任。
3.2使用印章要严格履行用印登记手续。对不符合规定的用印,印章管理人员不得擅自用印,并有权拒绝用印。
3.3不得在空白公函上加盖公章。特殊情况携带空白公函者,须经行政办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加盖公章并做好登记。
4、印章的缴销
4.1由于机构名称变更等原因,印章停止使用,须将印章交行政办封存或销毁,并作交接手续记录。
4.2领用印章时,要填写“印章启用”报告,经相关领导批准后交行政办。
4.3销毁印章必须经行政办审核及相关领导审批,印章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并记录监销人姓名及日期。
5.记录
近日, 管道公司工程公司穿越处在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施工工地, 推行“5S”管理, 确保施工安全。
该公司穿越处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S”管理, 目的是促进施工现场管理文明化、科学化, 达到高效、优质、安全施工。为使“5S”管理能够较好地得到实施, 该公司穿越处对职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让职工了解“5S”管理理念, 加大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管理力度, 经常性地做好督查工作, 该处还通过开展先进个人评比等活动, 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营造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实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开颜摘自中国石化新闻网)
一、公司金融理论的现状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越来越远离基于公司财务管理的方向的初衷, 而从经济角度来看, 可以被视为一个公司融资微观经济学理论。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向。下面我们分别对三个方面进行简单评述:
(一) 金融契约理论
由于契约理论的发展, 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探索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 即企业获得投资者的资金时, 决定金融契约的具体形式是什么, 最优金融契约的表现是什么。通过研究融资过程中的各种行为, 可以得到某些具体的规定从而确定融资的契约。所以契约是由双方的最优选择行为决定的。对于公司管理来说, 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公司内部的控制权该按照怎样的原则进行适当分配。相比较而言, 短期债权对控制经理的道德风险行为有一定的作用, 而长期债务对支持企业扩张有一定的效应。因此对于企业来说, 最优融资结构应该是二者适当的权衡。
(二) 战略公司金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 产业组织理论以及金融理论从刚开始相分离的状况逐渐变得统一起来, 产业组织理论曾经单纯的认为可以通过研究市场结构, 确定不同的竞争决策, 公司应当根据市场结构来确定竞争策略。但是它却忽视了融资政策的影响, 因为, 公司资金来源的不同会明显影响到公司采取的竞争战略。相比而言, 公司金融理论明显考虑的因素要多一些, 例如, 公司金融理论逐步认识到了债务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债务水平应当有个上限, 市场的需求、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数量、竞争对手的动机以及市场上的各种其他因素都会对这一上限产生影响。公司的融资选择不是简单的从财务成本计算考虑的, 公司融资决策还要考虑面对的竞争对手公司资金存在怎样的影响, 为了避免公司在竞争中由于资金问题遭受到各种不利影响, 因此出现了所谓的战略公司金融。
(三) 行为公司金融
经济学家们在行为经济学发展过程中, 对市场和企业管理者作出了各种假设, 例如双方谁是理性的, 谁是非理性的, 或者两者都是理性的, 亦或者两者都是非理性的。在这些假设中企业财务决策显示和主流金融契约理论完全不同的特征。基于这些理性的假设公司金融研究被称为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行为公司金融当前的研究主要针对一些不同的融资实践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基于行为的角度解释, 目前还没有形成我们所期待的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
二、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
在确定转轨经济公司的管理理制度时, 经济学家必须根据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每个公司治理结构操作模式的具体情况。因此, 在对我国公司管理研究中, 也不能离开中国的国情制度。
(一) 公司金融理论研究中两大因素
公司的管理结构。在我国的公司中, 因经济转型中存在国家整体的制度安排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英美市场主导的公司治理机制模型, 股权的集中程度较高, 在许多有利益关系的主体之间, 缺乏相应的平衡机制, 贷款银行和中小投资者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代理问题, 这些问题对企业的金融环境、企业的金融行为以及要达到的财务目标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公司管理中要注意金融理论的影响。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在转轨经济背景下, 我国股票市场背景和定位成为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融资, 以减轻解决方案的工具, 各种转换系统的合作的结果是资本市场功能失调, 投资强, 很难和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 这将对公司的实际金融决策产生一系列影响。
(二) 公司金融理论的作用
在我国, 金融行为的解释性研究和最优金融决策研究是公司金融研究主要的两个方面。
(1) 金融行为的解释性研究。
通过对公司金融行为的解释性研究, 根据公司的治理结构来确定特定的金融行为的决策者, 推导公司财务决策。而西方的经典公司金融理论把公司当成是理想的公司治理, 能让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成了公司决策者的任务。在我们的国家, 约束条件是公司治理结构在对方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实际条件, 这可能决定最终的金融决策行为。
(2) 最优金融决策研究。
金融决策的目标函数首先得确定, 其次才是公司的理念, 这在公司的最优金融决策研究中必须要注意。在古典的公司治理理论中始终强调“股东中心主义”。在实际情况运作当中, 公司的股票市值最大化以及股东利益最大化已经不再是公司的目标, 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成了需要考虑的对象, 这就产生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上市公司的最佳金融决策研究中, 金融决策目标函数是什么要首先被确定, 然后确定不同公司治理的概念。所以, 股东利益最大或股票市值最大都不再是公司的目标, 而是要与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
三、公司管理中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
虽然公司金融理论刚刚开始发展, 但已经有很多文献通过建立模型来解释传统金融理论, 解释了异常的投资和融资行为。金融理论研究发现, 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偏差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类理性造成的缺陷, 特殊的制度因素也会导致投资者行为偏差。政府经常为达到目的来出台各种政策刺激股票市场, 上市公司股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环境和供需关系的影响, 而不仅取决于公司的财务状况的经营业绩和分配政策。所以上市公司的股票有虚假的价格可能是非常大的作为一个新的金融研究领域, 行为公司财务本身也存在广泛的研究空间, 真正的资本市场公司的资本配置行为研究也将推动行为金融理论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开发过程短和不成熟的特点, 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环境和传统的理论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面临特殊的市场环境和企业治理结构, 在中国背景下的市场参与者普遍存在不完全理性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应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公司管理是描述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和结果, 并没有一个主流国际公司管理模式。我国家现在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 在公司管理结构和公司管理的发展方向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不确定的。西方公司是基于金融研究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其实质仍然是投资者为核心, 并且由于它的股东对所有已发行股票, 债券的债权人也可以贸易流通, 所以最大化公司的价值本质就是最大化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但我们的国家有完全不同的条件:首先, 公司债务主要是银行贷款, 不能交易循环, 债权人都在追求企业财务安全的本金偿还性;其次, 大多数股票的股东只有有限的协议转让权利, 转移价格大约等于净资产, 所以, 这部分的不可转让股东如果想最大化其价值, 必须拥有净资产价值最大化;可交易股票的持有者在市场流通转让、股票价格最大化成为追求的目标。以上三个部分公司投资者的目标不同, 决定了公司的财务决策优化的目标函数有不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任佳宁.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金融经济, 2012 (2)
[2]李艳荣.公司金融理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J].财经科学, 2006 (12)
[3]李心合.利益相关者金融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发展现状,模式
一、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综述
资产管理公司, 是指在批准的范围内, 接受政府或企业的委托对其受托资产进行管理的机构或组织。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通常可分为两类, 即正常资产管理业务和专门处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业务。在我国众多企业类型中, 资产管理公司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其投资品种较丰富, 投资渠道多种, 投资区域广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 无论何种单位类型, 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运营与发展的基础。而对资产数量大、资金占用量高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当前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已不再仅局限于分析与核算, 以及简单的监督与披露等工作, 其还包括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的全面预测、分析、决策、控制。
二、我国当前资产管理公司及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 特点一: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多为集团制
目前,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基本都是集团制, 其内部包含各类与资产管理相关的公司类型。正因为此, 在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包含着许多复杂的交易与合约。交易的发生势必会产生交易成本, 而合约的签订也必然会存在合约风险。而降低交易成本与合约风险离不开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也可以说, 财务管理活动在资产管理公司的高地位, 有一部分原因是由公司结构的复杂性造成的。对集团制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 凡是与集团具有利益关系的相关者, 都是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参与者与实施主体。
(二) 特点二: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复杂化, 财务决策多层化
由于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组织结构的特殊性, 使其财务管理工作也不同于一般企业, 具有自身特点。资产管理公司组建形式的特殊性, 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的复杂化与财务决策的多层化。在集团式的资产管理公司内部, 母公司是其核心, 下属各个子公司分属于各个不同管理层级。不同的管理层级造成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内容与决策权利各不相同, 间接使得集团式的公司整体的财务决策具有多层次化的特点。
三、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 资产公司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欠缺, 财务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 在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内部, 基本都设有财务部门。但是, 财务管理部门的设置却并不统一。笔者调查了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截至2013年6月)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除了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设置了财务管理部门之外, 其他三家并没有设立, 财务管理部门的设置情况仅占25%。财务管理部门设置的缺位与公司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相关。很多管理者依旧认为财务管理是一项财务工作, 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事项。并未将财务管理上升至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 也并未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公司的一项整体管理行为。同时, 财务管理重视程度的相对缺乏也间接导致了公司财务管理能力的不足。
(二)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少监督
目前,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少监督。主要因为大多数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机制较分散, 下属单位基本都独立核算, 可自行在银行开设账户, 只是在每个会计期末向公司集团提交财务报表。这种分散模式的财务管理体制不仅容易造成资金占用量高、难以集中利用, 同时, 还容易造成统一集团内部账目混乱, 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集中进行。此外, 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相对缺乏, 大多数公司依旧是将财务管理局限于财务工作本身, 而依靠财务审计予以监督, 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而且, 这种审计模式属于事后行为, 对资金运用过程难以起到真正的约束与监督作用。
(三) 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缺少预警机制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整体活动, 关系企业的运营与未来发展。因此, 财务管理需要随时针对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做出应对。但是,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中的财务管理活动并无法及时根据客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做出分析与应对措施, 尤其是当面临突发性的经济环境变化时, 分析与应对能力极为不足。财务预警机制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而言, 基本处于空白。
(四) 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行为亟待规范
除上述问题之外,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行为尚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存在“账外设账”的情况, 即使财务人员知道这是违规行为, 但更多的还是选择“依领导眼色行事”;其次, 很多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工作流程并未落实于“制度”层面, 存在财务人员随意简化会计手续的情况;再者, 资产盘点成为“例行事项”, 形式主义严重。不定期盘点更是被忽视。同时, 债权债务以及银行存款等不经常核对, 存在不符情况;此外, 凭证审核工作不严谨, 财务人员缺乏责任心。
四、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可选用的财务管理模式及其比较
上文已述,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大多采取集团式的运作方式。根据这一特点, 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可选用的财务管理模式大致有三种, 即:“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三种模式的特点与比较详见下文。
(一) 资产管理公司可选用的三种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所适用的公司范围主要有三种:第一种, 处于初建期的整体规模不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第二种, 子公司对集团公司而言极为重要, 使集团公司无法对子公司进行分权;第三种, 子公司的管理能力与实际管理效果较差。在这种模式下, 财务管理决策权掌握在集团公司里, 由其对下属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集中部署、统一管理, 子公司没有财务决策权。该模式的特点是财权与控制权高度集中, 全部集中于集团公司手中。
其次,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 控制权与决策权的划分依据重要性原则在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进行适当划分。在这种模式下, 集团公司不干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与经营活动, 只考核子公司经营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相比之下, 集团公司更侧重于公司发展方向及战略规划等的把握, 财权与责任下放至各子公司。无论是在财务, 还是经营管理方面, 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都保持相对松散的联系。
最后,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除了集权式与分权式之外, 还有二者的混合模式, 即“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 也称“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通过集权与分权的交织配合, 使得各项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也能推动整个集团的利益目标不断完成, 并激发各层次管理者的协调性与积极性。
(二) 三种模式的各自特点与比较分析
首先,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拥有其明显的优点:母公司对于企业资金的掌控高度统一, 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集中达成;具有完备一致的公司财政政策, 政策方案贯彻较为彻底;由于资金的统一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运营成本;有利于现金管理和纳税管理等等。另一方面, 集权式财务管理也存在其固有的缺点:由于资金的使用和运作权全部在母公司, 所以子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变性较差;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缺乏积极性;若母公司的战略失败致使子公司破产, 母公司很容易由于连带责任使财务状况迅速恶化, 使两者的财务关系很难理顺。
其次,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集权式管理模式的诸多缺点, 但同样存在诸多的管理弊端:子公司资金管理灵活性的加剧使得母公司对总的资金运作很难做到整体掌控, 子公司往往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忽视母公司的整体利益, 母公司的调控能力受到大幅度的削弱, 使公司集团整体目标的完成受到影响。由此可以看出, 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更加明显, 这是企业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
再者, “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所谓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将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相互结合, 使其各自发挥各自优点, 而将缺点尽可能的最小化。但是, 每一个集团公司都存在着其各自的特点, 这家公司适合使用的方法不一定另一家公司也同样适合, 这就需要公司管理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找出适合自己公司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 财务的集权或者分权对每一家企业集团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集权过度容易抑制子公司的灵活性, 分权过度则会造成集团财务资金的失控, 影响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企业在选择管理模式时一定要审时度势, 根据企业现状随时关注各种模式的优缺点, 使各种模式的优点得以发扬、缺点得以抑制。
参考文献
[1]潘秀芹.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积极的母子公司财务管理体制[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5
[2]邓德军, 袁仕喜, 任汝娟.WTO环境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之创新[J].现代企业, 2010;11
[3]黄瑞玲.集团公司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构建[J].广西会计, 2011;4
[4]李军.中日大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航天工业管理, 2009;1
[5]肖艳.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J].辽宁经济, 2010;8
1 云南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预算管理的现状
当前, 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已经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 并且经过几年的努力, 全面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精细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加强公司资金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产运行质量和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在预算管理理念、预算编制精确度和预算管理的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
1.1 预算管理理念还存在一些误区
虽然我公司编制预算已经有6年多时间, 但部分单位或编制人员的预算管理理念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全面预算就是财务预算, 编制预算就是一种计划, 一种奋斗目标而已, 对预算管理的内涵还不能真正理解, 导致无法摆脱单纯财务预算的观念, 最终为预算而预算。这种理念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对待预算的编制态度不够端正、编制行为不够严谨, 编制预算的精确度不高, 导致业务与财务的脱节, 预算数据不够精确, 直接影响了预算管理控制的效果。同时, 部分管理人员认为预算管理的目标就是执行下达的预算、完成预算目标而已, 被动编制和执行预算的现象比较突出, 这种结果实际上违背了预算管理的初衷, 目前, 我们的预算总体目标是围绕“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 按照“围绕目标、全员参与、倾斜基层、科学编制”的总体要求, 其核心就是需要全员主动参与, 侧重于基层预算项目数据的采集, 侧重于实际业务的收支预算, 把费用的可控性和灵活性向生产一线倾斜, 只有这样科学编制预算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预算管理控制的导向性才能发挥其效能。
1.2 预算编制时间短、较为粗糙、精确程度不高
自2004年公司开展预算管理以来, 我公司一般是在上年11月才确定下年生产经营任务和利税指标, 各单位在12月开始编制企业预算, 1-2月份就进行预算审核。全面预算的实际编制时间不到1个月。由于时间的仓促, 加之部门间沟通少, 无论是领导进行决策还是具体编制人员都无法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全面、合理。往往在众多细化的预算编制项目面前, 数据指标没有时间落实到个人, 更无法去充分的验证, 这样情况下编制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没有充分的保证, 导致全面预算的精确度不高, 使全面预算难以有效发挥对企业管理应有的作用和约束力。
1.3 预算管理的适应性和可调整性差
目前, 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侧重于销售收入和费用预算的编制, 而且预算的编制行政特点比较明显, 一般都是一级向上一级申报, 经总部批复后就执行, 如果需要修改预算, 仍然需要相同的申报和审批程序。而烟草行业直接面对市场, 内外部经营环境、市场形势经常处于变化中, 这样就使执行预算的单位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 企业在经营环境变化时, 如果仍按原编制的预算执行, 就将面临生产不适应市场新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 如果适时的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原来的预算, 由于申报和审批程序复杂, 调整耗费时间多, 且审批困难, 加之如果频繁调整预算, 又会使预算失去严肃性和连续性, 使得预算的动态调整功能最终流于形式, 失去作用。同时, 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 公司虽然已经全面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和办公自动化, 但预算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还不够, 从而不能完全满足全面预算管理对预算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需求。
2 对财务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向精确化管理转变的探讨
当前, 我国烟草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烟草行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联合重组后的企业资产越来越多, 业务流程越来越复杂, 这就为烟草行业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 国家局党组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局的重视和推动下, 全国烟草行业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精细化预算管理向精确化预算管理转变初显。那么什么是财务预算精确化管理?财务预算精确化管理就是要强调预算管理控制要用数据说话, 并且数据不能大而言之, 而需要精确。在编制预算的时候, 不能用估计或大概等手段, 而需要通过很精确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实施考核、进行控制。如何有效实施财务预算精确化管理, 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探索。
2.1 树立全新的烟草企业预算管理理念
理念的不断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首先, 要确立烟草行业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 企业在编制和创新预算管理方法之前, 要根据行业的宏观发展战略, 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以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以此为基础编制各年的预算, 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其次, 要树立节约发展观念, 增强节约发展意识, 倡导节约发展模式,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切实降低成本费用水平, 促进公司集约发展。再次, 要确立全员参与预算的理念, 从源头和过程上控制好预算的执行, 全面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2 以战略为导向, 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灵活性
战略管理是烟草行业预算管理的重心所在, 烟草行业预算管理要侧重于应对烟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提高预算的适应性和可调整性, 强化预算编制的动态管理, 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灵活性。因为预算管理的好坏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而如果缺少必要的战略导向, 会使预算管理失去方向, 偏离重心, 最终导致预算管理编制和执行失败。同时, 要加强信息化手段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搭建专网或依托互联网络的便利, 构建能让不同层次的预算管控人员实时参与预算管控执行的一体化平台, 并可通过电子邮件、在线呼叫、移动短信等方式就预算执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交流, 确保预算的动态管理变得可行。当市场行情、业务量等关键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 能够根据滚动预测确定的业务量来动态地进行中期预算的调整, 使预算控制保持灵活性, 预算考核能够符合烟草公司的实际情况, 确保预算管理编制、执行的有效。
2.3 要全面落实精确化预算管理的目标
一是积极推行零基预算。用零基预算的办法可以改变现有的“基数+增长”的预算格局中动态调整不足的矛盾, 强化预算的中期调整功能, 使预算管理精确化目标变得可行。在零基预算编制时, 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 分项分析和判断每项预算支出是否具有支出的必要性和支出数额的大小, 不但可以压缩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而且使实时预算控制得以实现, 从根本解决原有预算中指标虽然细化但预算精确度不高的问题。二是在预算管理的方式上。采取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负责、归口管理”原则, 采用上下相结合的方式, 可以充分考虑到公司整体情况, 逐级负责可以在充分讨论协商的基础上对预算进行平衡, 归口管理可以防止“一言堂”后下属对预算执行的抵触情绪, 确保预算编制有依据、预算执行有压力、预算考核讲客观的实现。三是强化预算的控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烟草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要负责跟踪调查, 对预算执行情况要进行差异分析, 确认其发生原因、重要性以及处理方法, 确保预算执行的质量和预算控制的效果。
总之, 烟草企业预算应成为一个系统的过程, 依据烤烟生产、“两烟”经营计划和部门工作计划, 按项目、定额标准和控制目标编制预算, 忽略其中任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预算作用的发挥。因此, 要想预算管理从精细化向精确化转变, 就必须预算从编制、跟踪执行过程、差异分析到预算调整都应建立规范的流程。要树立全局意识, 精打细算, 力求在预算编制的精确化上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隋云飞.浅议全面预算管理在烟草商业企业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 (下旬刊) , 2008, (6) .
[2]潘美娥.论烟草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4) .
1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概念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 是集团公司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财经制度, 并结合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和财会管理的要求制定的, 调整集团公司内部财会关系的财会管理体制和书面文件规范。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在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几乎都与财会活动和价值范畴相联系的特征所决定的。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 是指集团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在学习市场经济知识, 自觉转变和更新观念的基础上, 遵循市场经济规则, 尊重经济规律要求, 以国家财经法规和统一的财会制度为依据, 结合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实际和管理要求, 对集团公司现行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审视, 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合理、规范合法、便于理解、易于操作的财会管理体制和制度的过程。能否适时地进行财会管理制度的创新, 事关集团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2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1)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是促进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各个联合企业都统一按照国家的指令生产产品, 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由下级按规定申报, 由上级统一调配。盈利上交国家, 亏损由国家弥补。因此, 在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生产成果分配的管理上, 同一所有制的所有企业执行着相同的制度和规范, 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计量和确认的标准都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制度进行统一规范。财务会计对所管理和核算的对象, 一般只需翻开上级的“本本”就能操作, 财会人员在工作中一般用不着进行职业判断。因此, 管理和核算中的价值只是一种形式, 这种价值形式并不反映商品的真实价值。在这样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 企业内部的财会管理制度没有创新的条件, 企业没有经营的理念, 企业管理没有科学性可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 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规范, 体现价值规律要求的价值形态越来越被各个企业和集团公司的各级管理者们所重视, 使他们或先或后, 或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对市场变化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上, 而且, 更为重要的是, 要看企业经营的决策者们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 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不断加强内部管理, 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一方面, 通过企业的科技攻关和对新产品开发的不断投入, 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 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多品种、多规格的合格产品, 扩大市场占有率, 在市场竞争中, 形成一种竞争优势的态势。另一方面, 以改组、改制、改造为手段, 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组织;以重组、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 实现资本的迅速扩张, 把企业不断地做强做大。
勿庸质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集团公司内部的管理要体现及时、准确、高效的要求, 必须在内部财会管理制度上实现不断创新, 才能使集团公司内部管理机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自觉、及时和准确地作出适度的反应, 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2)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是加强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
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 是指集团公司对财务政策、标准和资金的管理。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核算, 是指集团公司各单位在会计核算中, 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确认、计量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处理原则和规范。集团公司应当在国家财务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等法规出台时, 以积极的态度, 及时学习和加强研究, 以扎实有效的工作, 及时修订完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规范体系, 实现最先执行;同时, 通过及时调整和完善集团公司财会管理信息系统, 把企业为适应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所进行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新规范固化于信息系统, 这既有利于提高集团公司财会管理信息的质量, 加速集团公司财会信息处理的速度, 又有利于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相关财会信息的比较分析和及时提供考核所需的财务会计指标, 也有利于相关各方正确理解和使用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的财会信息, 使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地进行正确的管理决策。还可以为集团公司不断强化资金的高度集中管理, 更新控制手段;为内部为各单位创造相对公平的经营环境, 调动各单位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显然,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 就要求集团公司在内部财会管理制度上, 随着国家政策和制度的调整, 内部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和强化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地创新。
(3)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是保证企业有序管理, 提高运营效率的需要。
国家每次对财会法规和制度改革的力度和涉及面有大有小, 当国家财会法规和制度改革力度大且涉及面较广时, 集团公司财会管理制度的创新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在主要财会制度修订实施后, 一方面, 要安排专人负责主要财会制度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 及时掌握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当存在的问题较大、较急的情况下, 应当及时研究, 采取统一的措施, 补充部署, 加以完善;另一方面, 对执行主制度的配套办法的修订完善作出全面部署, 安排人员, 深入研究, 及时修订完善执行主制度所需的配套办法。只有这样, 方能使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促进集团公司在新制度基础上的有序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企业的全体员工, 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工作, 保证集团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经久不衰。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集团公司应当及时进行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 及时实现内部各项财务会计政策、标准与国家最新的政策和标准相对接, 使企业全体员工在国家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得到国家经济改革所带来实惠, 只有这样, 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工作, 提高集团公司运营效率才有持续的内部动力作支撑。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每一次创新, 无论制度修订者预先安排如何周密, 主制度实施后的补充规定和配套办法如何周到, 随着形势的发展, 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 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要求集团公司经常注意调整内部财会管理制度, 使财会管理制度起到促进先进, 鞭策落后, 奖勤罚懒, 堵塞管理漏洞, 促进协作的作用。
3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
(1)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要体现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市场经济规律是市场经济中各种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虽然市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 人们可以通过经济管理实践认识它, 利用它。目前, 人们认识并利用的市场经济规律就很多, 最主要的是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宏观调控规律、微观管控规律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体现经济规律的要求, 以最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 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才能保证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为此, 集团公司在制定内部财会管理制度时, 就应当使所制定的制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以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作为制定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则。
(2)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应当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现代集团公司都是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组织群体, 要使这个群体协调健康地发展, 就应当处理和协调好集团公司内部的各种关系, 在处理这些关系时, 不但要反映经济规律的要求, 而且也要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要实现生产作业过程的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要体现生产经营决策过程的公开化和民主化;要贯彻管理标准、政策、方法的统一规范;要体现员工招聘、工资分配、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的透明度, 等等。显然, 要处理好社会化大生产中的这些关系, 在财会管理制度方面实现不断创新, 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3)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要符合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的要求。
由于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中进行的, 因此, 任何一个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不能不受内外部生产经营环境的影响, 并形成与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大致协调的, 具有地缘特色和企业特色的生产经营氛围。关键是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者要准确把握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的特点, 并善于利用对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利的内外部条件, 注意规避对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不利的内外部条件, 适时推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健康发展。毫无疑问, 集团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是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而变化的。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要适应生产经营实际的变化, 就应当实现不断创新。
4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依据、时机、组织和基础
(1)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依据。如前所述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依据是、而且只能是国家财务会计法规, 而不能脱离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闭门造车。那种脱离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闭门造车, 设计出来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再完美无缺, 也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从一出台之日就存在先天缺陷, 必然是行不通的。因此,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依据是、而且只能是国家财务会计法规。
(2)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时机。
如果是一个新设立的集团公司, 那么, 集团公司酝酿设立之时就是该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最佳时机。在集团公司酝酿设立的过程中, 在设立公司组织构架的同时, 也必须包含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设计。只有这样, 才可能在财会管理方面保证公司设立后的有效运作, 保障新公司的资产安全和完整, 以便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本增值。
如果是一个已运行多年的集团公司, 那么, 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之时就是该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最佳时机。如前所述, 集团公司要保证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 就必须紧跟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 集团公司只有紧跟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 及时、持续地修订和完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 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
(3)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组织。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工作, 必须把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 及时抓紧抓好。为保证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质量, 应成立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工作组, 将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位修订者。同时, 参与内部财会管理制度修订的主要修订者必须具备对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学习能力, 以及丰富的财会管理制度设计知识和经验。
(4) 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对于一个新设立的集团公司而言, 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设计本身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 因此, 新设立的集团公司必须以国家最近发布实施的财务会计制度为依据, 设计一套适应新公司管理需要财务会计制度。但对已运行多年的集团公司来说, 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以原有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 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家即将发布实施、最近发布实施的财务会计制度, 依据最近发布实施的财务会计制度, 对集团内部现有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逐个梳理, 对现有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体制进行认真审视。只有这样, 才能使所创新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既符合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 又适应集团公司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
综上所述, 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很不成熟。因此, 从整体上看, 我国集团公司的管理和运作还很不规范, 致使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创新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 主要依靠集团公司各级管理者, 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国家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 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来解决, 同时也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有关集团公司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规范。但是, 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充分认识到实现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学习, 加强对国家财经政策和财会制度的研究, 一定能够通过各级管理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 及时实现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创新。
摘要:在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中, 财会管理制度占有重要的地位, 甚至可以说, 财会管理制度在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中处于核心位置。因此, 拟对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创新的必要性和实现集团公司内部财会管理制度的创新所要遵循的原则发表一些个人的见解。
【公司印信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职权管理制度09-15
总公司管理分公司措施06-14
餐饮管理公司新年公司工作计划10-03
国企公司管理制度05-23
公司管理制度论文06-01
电缆公司管理制度06-23
公司福利管理制度07-04
公司节能管理制度07-04
停车公司管理制度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