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4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方案
河南省虞城县刘店乡宋关庙小学 杨茂才
一、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学习目标任务
1、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和运河历史、雄伟的特点。
(3)了解建造长城、运河原因和过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学习难点分析
1、了解长城和运河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原因。
2、理解每小节最后下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长城和运河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蜿蜒盘旋、雄伟壮观的长城和运河图片及文字C、媒体显示:长城和运河的建造过程。D、媒体显示:视频长城,感受无比的雄伟壮观,聆听着激扬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雄伟的画卷。E、媒体显示:“流动的运河及河上的航船”:这么宽阔的运河是如何挖掘的呢?F、媒体显示:人们挑着担挖掘运河的景象。G、视频“人们建造长城的过程”及文字讲述人们有时会利用扛竿等原理来搬运巨大的大石块。H、中国地图,了解长城运各自所在的位置,和后人对这两伟大工程的评价。(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展示区(网上学生有关对长城运河的感受)
4、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八达岭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长城、运河的图文介绍。D、长城、运河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雄壮的 “歌唱祖国” 乐曲声中,课件播放长城及运河的图片有视频,师指引学生细看长城的建造的专业运开凿的不易,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雄伟,这样壮观?(课件:长城运河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长城运河,去收集有关长城运河的资料吧。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长城运河的雄伟、壮观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长度、高度、宽度、的数字及感受)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四)、交流评价,获得真知
交流第一、二小节
1、自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方式和节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体会到:长城很长且城形复杂。从哪里体会到的?(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媒体显示: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北京八达岭长城:是呀,据资料统计八达岭就高400多米。把长城长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体会到:长城的长。请学生听师范,读边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雄伟的长城。媒体显示视频“长城全貌” :长城,远景、全景、特写。
师:长城很长,据资料统计长城有一多华里。“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女同学齐读句子。
(3)理解句子C:“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读出崇敬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长城的雄伟壮观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比仿、写出了长城雄伟壮观。媒体显示:视频“长城”徘徊在这雄伟的镜像前,聆听着雄壮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壮观的画卷。长城真雄伟啊!
4、默读课文第二小节,套用第一小节的读法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宽广且繁忙的京杭有运河师生对读,再次感悟。(劳动人民的伟大)小组赛读。指导朗读。
分析: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构类型。如学生第一小节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朗读体会,通过读书、探讨、查资料,领悟到长城的险峻、雄伟、壮观。当教师显示长城蜿蜒的形状时,学生的发表欲特强,他们说,长城像……。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五)、拓展学习,升华感情。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课件
一、写景美文集锦;
二、八达岭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风土人情、民间传说;
三、京杭大运河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
四、有关长城运河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
分析:Internet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学生在网海里尽情遨游,获取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得到升华。
(六)、练习巩固,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完成)
1、测试卷。(见上)
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赏析,我相信长城和运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长城或运河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请同学打开写一写,点击回复进行发挥。
1、给你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读。
2、写一首赞美长城或运河(或家乡、或任何一处雄伟工程)的小诗或一篇美文。
3、试着在网上发部一下
(1)、家乡美景展。
(2)、家乡的有关历史记录的文稿。
分析: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体现“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看了录像,阅读了大量课外材料后,教师组织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七)、作品展示,体会成功。
分析:学习是过程而不是终结,学习是体会快乐而不是寻找难过。学生带着创作的激情、成功的喜悦在作品的展示、交流过程中学会赏析、评价别人的作品,同时也学会评价、总结自己的作品,争取在下一次的学习中超越别人,超越自己。这就是成功教育,也是教与学的终极目的。
一、唱段《来生来世把你爱》简介
《来生来世把你爱》是一首咏叹调,描写的是水红莲深处险恶之时,为了救心爱之人秦啸生,毅然的引燃了船上的油灯,最后自己化为运河上的烈焰。此咏叹调是女主角水红莲演唱的一首高难度富有强烈戏剧性和表现力的唱段,同时也为整部歌剧的高潮部分奠定了基础。表现了一位敢为爱情而牺牲的刚烈女子的形象。这首咏叹调对演唱者的吐字、咬字、情感表达以及剧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和形象塑造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歌唱者的演唱也是很大的考验。
二、《来生来世把你爱》唱段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从曲式结构上来看,《来生来世把你爱》运用了我国传统民族曲式与西洋曲式相结合的手法。全曲四个乐段组成,按照中国民族歌剧独特的划分方式,像是民族曲式中的多段体结构。第一段描写的是主人公水红莲在烈火中引吭高歌,表现了一个柔弱女子在面临生死时所表现出的淡定和从容。第二部分表现出水红莲对秦啸生的痴心一片与恋恋不舍。第三部分描述的是水红莲对她心爱的人秦啸生的祝福与牵挂。第四部分描述了水红莲为了爱情而坚定的牺牲,表达了她对秦啸生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二)旋律特点分析
从旋律上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民族化的曲调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本土气质。此作品吸收了板腔体戏曲传统音乐、地方艺术的风格,采用了戏剧性咏叹调的写法,还有一些具有地域特征的抒情性咏叹调。第二、以中国文化为载体,借鉴民间音乐风格,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旋律和音调。加之对国外咏叹调的借鉴和吸收,更好的展现出戏剧性特点。
(三)调式调性分析
从整曲来看,调式布局比较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可以看做“起、承、转、合”。第一部分的调性是降E宫-F商,烘托出一种澎湃激昂的氛围,属于“起”的部分;第二部分是降E宫-F商,乐曲的情绪进入抒情的表现氛围,属于“承”的部分;第三部分是降B宫-C商-F徵,这一段落结构是两段重复的乐句,属于“转”的部分;第四部分是降E宫-F商-降B徵,与之前的音乐氛围形成强烈对比,调性回归,属于“合”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全曲运用民族五声调式写作,民族和声更加强了音乐的悲剧性色彩。
三、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演唱与审美
(一)注重分析歌曲特征与角色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唱段《来生来世把你爱》中,首先应了解此歌剧的故事情节、创作背景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其次,还需要对水红莲的角色及音乐表现进行分析。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演唱要随着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变化而调整,才能使演唱更完整。
在学生掌握了歌曲特征与角色特点之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不应仅仅局限于声音的表达和传播,还应注重人物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的表现,帮助学生设计相关人物的动作、眼神等,使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以达到一定的审美价值。
(二)注重情感教学
声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把情感的培养放在首位。唱段《来生来世把你爱》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主人公的情感纠葛让我们看到了复杂情理与逻辑的碰撞。水红莲是底层老百姓的写照,为救所爱之人不惜牺牲自己,体现了老百姓的大爱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不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例如:观看不同的优秀民族歌剧进行多方面的对比、排练歌剧选段亲身体验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情感表现欲望,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演唱中。
(三)注重声乐技巧训练与审美的结合
声乐教学中一切美的因素都直接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强调作品的吐字、咬字和行腔。例如:在作品前四小节,多处运用了长音和强音,还有贯穿几个乐段的附点节奏音型,并运用了传统戏曲中的跺音和流水板式,在长音位置塑造出拖腔的色彩效果,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对比。在咬字上需要把握字头、字腹、字尾,特别是字尾的归韵,如“腾”“湃”“了”,归韵要自然、圆润。此外,在行腔的过程中由于大量拖腔,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对气息的支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训练学生练声时,应多加强连续长音的练习,以巩固气息的支撑能力和控制能力。
四、结语
总之,好的演唱是建立在扎实的唱功和演唱理论之上的,而这一切都离不来审美。声乐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发挥声乐审美的重要保障。只有每个歌唱者积极探寻,潜心研究,才能积极发挥声乐的审美价值。
摘要:声乐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体性特点更利于人类情感的表达。演唱者在演绎作品的过程中,一字一腔都传递着内心的情感。对于声乐教师来讲,这一切美的因素都直接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歌剧《运河谣》唱段《来生来世把你爱》在国内各大声乐比赛中被广泛传唱。因此,研究这部作品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教学以及提高歌者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歌剧,《运河谣》,《来生来世把你爱》
参考文献
[1]廖向红.民族气韵与现代风貌的统一与融合.歌剧,2012,08.
可谁曾想到,运河曾经有过一段痛苦的回忆。经过大量的资料调查,我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它们似乎在控诉着那段历史。瞧,运河两岸的房屋年久失修,日益破败;运河河水上漂浮着许多垃圾,它们是居民们乱扔的生活垃圾;运河流域上污水任意排放,有工厂的工业污水,有居民的生活污水,辉煌的大运河变成了一条臭水沟,鱼虾几乎绝迹。
细细地浏览着这些图片,我的心紧紧地揪着。原来这条伟大的运河曾经遭受过这样一段不堪的折磨。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人已经从那段岁月中觉醒过来了!如今运河可真是大变样了!瞧,运河两岸的建筑星罗棋布。西湖文化广场规模宏大,时尚气派;胜利河美食街热闹非凡,美食林立;香积寺古朴幽雅,芬芳馥郁。运河的夜晚更是流光异彩,美仑美奂。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遏制教育乱收费,根据省市关于集中清理中小学教育收费行为的通知精神以及区教文体局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签定本责任书。
1、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制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和范围,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不得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
2、不准在区教育局颁发的订书目录之外,强迫学生统一订购教学辅导材料、知识读本和各类报刊,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关于免除家庭困难学生教科书费用的相关政策。
3、学校各部门不准向转入我校的学生收取择校费、捐资助学费或以其它名义变相购买实物赞助,教职工严禁接受学生家长馈赠等。
4、学校教师不得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公休日组织学生补课并收取费用,不得与民办学校合作或以民办学校名义变相补课收费。
5、班主任是本班学生收费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好上级收费政策。有文件规定的代收费,严格按公示收费通知收取。
6、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制发的“河北省中小学收费专用票据”,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定期公布学校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7、认真执行学校收费公示制度,将开学后的收费内容,向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公示,在学校醒目位置张贴经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收费通知,接受社会监督。
8、凡出现乱收费现象,经家长向学校、报刊、上级相关部门等进行投诉后,经查实,该教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检查,退还所收费用,并取消当月的绩效考核,当年不参与评先、评优。
治理教育乱收费,事关教育形象和依法治教的大事,每位教职工必须高度重视,严格自律,如有违犯,将依法追究责任,进行严肃处理。
学校校长学校教师
签字:签字:2011-9-1
我们穿过序厅,进入了“茶史厅”。经过这次“穿越”,我终于知道唐宋元明清的茶文化各有千秋。
唐代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团饼茶是当时的主流茶品,由采、蒸、捣、拍、焙、穿、封等七道基本工序制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记下了当时的煮茶场景。陆羽的《茶经》更使茶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
宋代则只分两类:单纯茶和混合茶。斗茶也很有趣:《若园赌市图》上,一位刚刚喝完还在品味,一位正举起碗喝,一位在向碗里倒茶,最后一位在擦嘴巴。他们个个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
明清明期,出现了蒸青、炒青、烘青等种类茶品。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和现在的泡法十分接近。这个时期的茶具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讲究“至精至美”之境。明代的文人雅士创作了许多关于茶文化的作品: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等。
我们还参观了茶萃厅和茶事厅,了解了茶的分类和茶的各种泡法。比如西湖龙井就是绿茶的一种,最适合用温润泡。
我最爱的是大王庙。在这里, 运河展现了她最初的光彩。吴王夫差和广陵王刘濞这两位建起扬州城的大王, 至今仍深情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他们的坐像日夜注视着缓缓南流的运河水。
华灯初放, 橘黄色的灯光投射在运河上,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运河边, 百多个老年市民伴着音乐跳着集体舞, 舞步整齐, 精神抖擞。也许你会感慨高矮不齐的他们竟能排出这样整齐的方队, 也许你会惊叹不再年轻的他们竟能将如此复杂的舞步烂熟于心, 舞出如此的青春活力。
其实, 这不难理解。因为运河水的哺育和滋润, 扬州人才有了这样的心灵。这舞蹈何尝不也包含着运河对扬州的恩情?这健康不衰和青春活力的舞姿何尝不也代表了运河母亲的姿态?
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使运河与我们的距离更近, 而且使运河与我们的感情更深。
河边的观景带上, 一个约摸五六岁的小女孩同她的妈妈提着一缸金鱼来到码头边。只见小女孩将手轻轻一抬, 小鱼缓缓流入河水中, 漾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妈妈, 小鱼真的会找到它的妈妈吗?”那母亲笑而不语, 只是深情地望着河中荡开的涟漪。
我注视着那对母女, 又看看消失的涟漪。不, 那涟漪永远不会消失, 它荡漾在人们的心底, 留存在任何有情的人的心中。那千年不倦的运河水承载着人们无尽的希望与祝福。
浓浓运河情, 依依在我心。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运河边的餐厅吃饭,推开古朴的木窗,一条美丽的大运河跃入我的眼帘,在灯光的点缀下她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我对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正赶上小记者活动去杭州大剧院欣赏舞台剧《遇见大运河》,我更好奇的是舞者们会怎样把大运河的文化历史用舞蹈表现出来。
第一幕开始了,时间倒退了上千年,台上的舞者穿着土黄色的服装在泥浆里翻滚,他们流着汗水正努力地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从北京通向杭州,沿途一片繁华景象,一艘大货船准备靠岸,很多纤夫使劲背着纤绳把船拉到码头。搬运工把一袋袋的粮食从船上搬到粮仓里。一群宫女簇拥着穿戴华丽服饰的娘娘在运河上观赏风景。
到了现代,运河怎么就变成了垃圾河?河面上飘着各种垃圾,有的工厂还往运河里排放污水,使水变得又脏又臭很混浊,运河好象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终于有一天人们又想起了运河,怀念她美好的往昔,人们开始打捞运河里的垃圾,保护水质,通过努力运河的水慢慢的又变清澈了。舞者们纷纷脱去了捆绑在身上的灰黑色的`破布条,扯掉脸上黑色的面罩,白色的衣裙显现出来。
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作了充分的预习。上课时,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先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并教给学生如何整理资料。由于文章比较简短,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看图和一遍遍走进文本,具体形象地感受长城和运河的绵长及其雄伟壮观,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古代劳动人们的勤劳与智慧。
在感受了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观之后,我又让学生把一、二节诗对照起来,学习文章反复的写法,并以文本为依托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交流“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并说说他们的奇异景象。”
水利工程遗产是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构成, 包括自然的河流、湖泊, 也包含人类工程技术痕迹的水道、闸坝塘堰等。无论在国内的文物保护工作中, 还是在世界遗产申报中, 真实性是遗产价值信息来源可靠性的基础, 是引导保护措施制定的风向标。 运河遗产始终处于变动中, 特别是中国大运河已经延续了两千年, 且南方河段至今仍在使用 (如图1) ,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 以往的真实性概念是否还可以作为判定的标准?如果不能, 体现运河水工遗产价值的对象应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筛选? 这是我们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大运河扬州段为例进行探讨性研究。
中国大运河扬州段, 简称淮扬运河, 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开凿的运河, 运道南自长江, 西至淮河, 北有几尽夺淮入海的黄河, 其间160公里 (如图2) 。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 至宋代淮扬运河相对成独立体系。从串联湖泊群的人工河道, 发展到全线隔湖开凿的河道, 淮扬运河的生长与自然水体的变迁及水工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二、真实性概念的解读
关于遗产真实性的探讨一直是遗产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 解读的方式一直在完善与深入。1994年的奈良会议, 基于《威尼斯宪章》的精神, 从文化与遗产多样性的角度, 第一次丰富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有关真实性的概念, 指出当原真性涉及文化遗产时, 应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1995年于捷克召开的欧洲国际古遗址理事大会, 强调加强运用动态保护的概念对文化景观和城市遗址的真实性进行分析。1996年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召开的真实性会议, 商讨了奈良概念的应用问题, 讨论了遗产真实性特征、历史、材料、社会价值、动态与静态遗址、管理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扩充了真实性“证据”的相关建议。
具体到运河古迹, 在1994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 (TICCIH) 主持拟定的《国际运河古迹名录》 (The International Canal Monuments List) 中提出以往的真实性概念可能并不适用于运河这类功能型的结构或形态, 因为建造这类结构或形态的首要目的是不断满足经济需求, 他们总是不断得到维护或部分翻新。作为判断价值信息来源的基础, 要以一个新的视角解读运河遗产的真实性问题。
三、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淮扬运河
1. 长江和淮河水位的变化导致运河水流趋势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自吴王沟通江淮2, 长江和淮河就作为淮扬运河的两个端点, 联系各湖, 湖水既为水源又为航道, 史称“湖漕”。宋代开始在湖东沿线筑堤, 减轻湖泊风浪对船只的威胁3。宋代黄河夺淮以后, 湖身淤垫, 淮高而运河低, 运河水势逐渐改为北水南流, 加上西高东低的自然地势, 汛期洪水极大威胁着里下河地区人民。明清时期, 减河、引河应时而生 (如图2)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使主动的沟通江淮转换到疏导江淮, 再到今天主动的引江济淮。环境转变是河道和水工设施复杂变迁的主导因素。
2. 引蓄水的难度促使淮扬段水工设施的不断创新
淮扬段水工设施的发展在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淮扬运河局部中段河床高于北面的淮河和南面的长江, 水源匮乏问题一直存在。隋唐间, 依靠湖泊和陂塘济运。唐初于伊娄河上所建的二斗门船闸, 是我国最早的船闸雏形;宋代真州闸位于仪扬运河与伊娄河入江口, 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935年所建的邵伯船闸, 是中国第一个新式船闸。这些技术上取得的成就与淮扬段运河水源保护的艰难关系甚大。从埭堰、斗门至船闸等过船技术的发展, 解决了淮扬运河段河床变化带来的缺水问题, 使运河保持畅通, 也是水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治水保运所带来的水工设施的动态变化
淮扬段运河开凿于蜀冈的淤积滩地上, 极易淤塞, 疏浚从未停止。自黄河夺淮后, 上游的入水总量明显增加, 而下游的排解能力未变, 而河水携带大量泥沙沉积, 水患频发。明代潘季驯提出:“水分则势缓, 势缓则沙停, 沙停则河饱。”。堤岸承受泥沙的巨大压力, 势必带来周边湖泊的扩展和减水河道的丰盈。明清时期, 为治理水患, 对运堤、湖堤不断加固, 利用天然水系或开挖新河, 扩大入江入海的通道, 归海五坝、归江十坝以及大量减水河的格局产生 (如图3) 。建国后, 这些设施陆续封堵废弃, 在河道的关键位置重新建设新闸, 今日的万福闸 (如图4) 和太平闸分别代替了凤凰坝和壁虎坝、湾坝和西湾坝, 保证着航运的通畅与安全。
四、 动态更替过程中不变的因素
1. 贯通南北的目标与努力从未改变过
自春秋沟通江淮, 再今日南水北调, 稳定性的纵向航道起着重要作用, 所有的横向支河, 沿河湖泊都在为这样一条骨干航道服务。虽然骨干航道从单线到复线, 从并列到有主有次, 但骨干航道的核心地位从未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的持续努力和付出的沉重代价无不在维护着这条能够反映人类改变自然魄力的人工水道。
2. 引水工程、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所体现出的水利平衡体系不变
所谓的水利平衡体系是一种类似能量守恒的规律, 即指上游进水量和下游的排水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要维持这种平衡体系需要有效的水利系统。 宋元以前, 主要靠引水和节水系统控制这种动态平衡。引水工程主要在入江口, 湖泊、塘、闸等;节水工程体现在堰坝堤的建设;自黄河夺淮以后, 水流南注, 起到防洪角色的是横向泄水河道、归海五坝、归江十坝等水工设施;灌溉系统相对稳定, 主要依靠主航道两侧堤岸和小涵洞等水工设施。淮扬运河水工设施的建设及格局形成, 与各时期的水利平衡体系保持呼应。
3. 保证重要城市的纵横联系, 满足人类经济联系的航运工程至今不变
无论是从运河开凿的初衷还是从后来的功效来看, 保证重要城市的供需和经济联系是其航运的主要职能。运河在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中占主要地位。负责南北运输的里运河和三阳河, 在淮扬运河处于主导地位。而该区域内的横向联系, 即今天的盐宝线、盐邵线、新通扬运河, 是地区性的重要航道。骨干航道以及横向三线共同构成了今天淮扬段“两纵三横” 的格局, 体现了淮扬运河功能延续的真实性。
五、近代水工设施的优化更新是运河系统运作的保证
近代以来, 运河一次较大的改建是1954年, 运东堤涵闸通航、灌溉、引导泄水, 加大淮扬运河向东的通航能力。运西解决农田灌排和运河与高宝湖、扬州市城区的航运交通。南面扩大入江水量, 加固河堤, 洪水改道, 保障运河正常运转。并依具体状况分段修整, 新开运道, 加固利用老堤, 封堵明清时期归江十坝, 并在原坝河道上建设新闸等。 今天的淮扬段南北主航道主要为1950年代以后扩建, 发挥重要功能的水工设施也主要在1970年代左右建设。运河主水源也不再依赖水塘、湖水和江潮水, 日常洪泽湖水经各闸控制保证运河水位, 枯水期江都水利枢纽调集长江水补运。大运河航道还成为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输水道。
结论
运河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既有和突变的环境状况。作为持续使用的活遗产, 运河在动态发展中, 伴随着河道、航运、水工、管理等诸多要素的更新或重组。淮扬运河各要素近乎总是围绕运输、 灌溉、泄洪三个主要问题, 在利用与改造该段运河与周围江、淮、海、河、湖的关系中, 保持着长久的发展。技术变化的核心是功能的延续, 即价值的延续。运河遗产是活的遗产, 其真实性恰恰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运河所经历的技术变迁正是水道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 《大运河 (扬州段) 遗产保护规划 (2010-2030) 》, 2010
[2]《宋史》李溥传, 卷二九九, 北京:1977
[3]姚汉源, 《京杭运河史》[M], 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 1998.
[4]清刘文淇撰, 徐炳顺点校, 《扬州水道记》[M], 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2003.
一、多种形式诵读,体会感情
在学生们自由读完课文之后,再请几名代表来读课文,学生们选出了陈浩然和吴梦琪,他们两个都是班级里平时读书最有特色的。这两个学生感情充沛地读完课文后,学生已经基本能体会文中对长城和运河描述的不同了。接下来,我请学生们比较这两部分文字的异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每小节的头尾相同,我告诉孩子这就是现在诗歌的特点,文字往往是一咏三叹。对于诗歌中不同的部分,我们师生对比读。学生们人多,读长城部分,我读运河部分,在读中学生们明白了异中有同。这样几番读来,孩子们不仅把课文读通读畅,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初步感受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动人,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的整齐的节奏和韵律。读过,我通过学生前言搜集到的长城、运河的资料,激发他们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再激情澎湃地朗读了,诗中的感情自然就理解了。
二、发现写作特点,迁移写作
《长城和运河》这首小诗,共分为两小节。每小节的第1、2,两句“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和7、8两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都是相同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诗歌这一重复的特点。另外,每小节在写法上还都有共同的特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如写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写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对比这两个用在诗歌中的比喻句,同样是字数相同,形式相近。抓住了诗歌的这些写作特点,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
课后的练习,我让让学生也来模仿这种形式,自己写一写小诗歌。课堂上学生们还真写出了不少的好句子,这样对句式分析再迁移仿写,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这篇诗歌背诵了,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备课思路:
本篇课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由此导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凭借补充的资料深入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或插图)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民族 创造奇迹 不朽 天堂 杭州
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蜒 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四、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五、指导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这样看长城?
2.阅读探究:(1)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2)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你觉得长城怎样?可用哪两个词概括它的特点?“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 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4)“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较句子: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5)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5.指名读, 生评议。6.齐读。
7.学用结合,延伸拓展。
让学生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写一段话。
三、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作者在蓝天中除看到了长城奇异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奇异在哪些方面?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有关句子。2.探究: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7.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
具有三万平米的室内外天然温泉更有运河苑度假村自身的独特优势。取自地下1800米蕴藏了上万年的温泉含有多种矿物质, 让您无不感到物有所值的享受。水上世界有雪橇落水、三彩滑梯、儿童乐园等多种娱乐项目。另外, 度假村还有六千平米的垂钓园, 可满足宾客的不同需求。这里宁静清新的空气, 以及远离都市的喧嚣返璞归真近似原生态的花园式度假环境。
运河苑水世界是京东地区最大的室内水上健身活动场所, 室内面积3万平米, 温泉沐浴用水采自地下两千米深处的天然地热水, 出水口温度近50度, 含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内设有海滩式中心冲浪池、人工造浪高达1.2米。漂流河、速度滑梯、三彩滑梯、炮筒滑梯、疯狂大滑坡、儿童戏乐园, 充满了惊险与刺激, 其乐无穷!
度假村的6000平米钓鱼池, 是喜爱钓鱼的朋友们的首选, 休闲时光享受鱼儿咬钩, 甩鲜捉鲜的乐趣。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潮白河畔, 荷塘柳岸。如诗似画的景色中, 垂钓真的是绝妙的美事, 而且垂钓回来的鱼还可以让餐厅的厨师们精心烹调一下, 亲自品尝劳动的收获。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师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城运河。
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赞美长城运河的诗歌。出示课题:长城和运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丽、创造、中华民族”。
(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
(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近字“状”进行比较区别。
(3)词义重点:壮丽(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习中进一步理解。)
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
(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再次理解“壮丽”)
(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
5、男女生比赛读,挑战读。
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板书:不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运河又谱写了怎样的诗篇呢?
自由读第二节,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丝带、首都、北京、天堂
指名读词语。
(2)出示实物“丝带”,感受银光闪闪。
2、比一比,第二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出示填空:京杭大运河像飘落在大地。
(2)看图体会“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板书:像丝带
(3)师补充: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在她的哺育下两岸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运河的感激之情读课文的第二节。
3、小组比赛读第二节。
4、找好朋友读。
5、师引读:京杭大运河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百姓,浇灌着万亩良田。她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板书:动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小结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驾驶、壮丽、中华民族、首都、北京、天堂
2、写字指导“壮”。(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小结: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一刚一柔,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一)拓展
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也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出示媒体:人间奇迹)
(二)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到课外了解一下。
附板书
长城和运河
不朽动人
像巨龙像丝带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9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会在田字格里写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熟读这首诗歌。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特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近年来,随着运河整治规划的实施,运河两岸建设了大量的绿地及运动休闲设施,运河逐渐成为杭州市民休闲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本研究从人的需求及运河文化的内涵出发,对运河沿岸休闲健身环境进行分析,针对目前休闲健身环境的现状及市民的需要,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杭州城市建设的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目标尽一份力,以推进提升城市品位、延续历史文脉、改善生态环境。
2 现状分析
2.1 概述
通过调研得出在人文环境上:“南新北旧,东西岸相对均衡”,北有千余年历史的拱宸桥,南有现代西湖文化广场,南北交相呼应。运河中段亦有小河直街、信义坊、半道春红、夹城夜月等体现运河文化的历史片段。休憩设施上:“南多北少,东岸稍多于西岸。”另外,运河文化广场、半道春红、稻香园、西湖文化广场等节点成为人流聚集之所。环卫设施上:“均匀布局,节点相对密集。”健身设施上:“南多北少,东岸稍多西岸,布局不均匀。”
2.2 休闲健身的构成分析
2.2.1 休闲健身人群构成分析
调查得出在运河沿岸参加休闲健身的人群年龄层次丰富,但以46岁以上居多,占61%。工作日与周末又有不同,其中工作日46岁以上的比例比周末高5%左右,而31岁~45岁的比例提高了14%。对参与人群职业分布的分析,发现参与者的职业分布范围较广,其中比例最高的是离退休人员,占41%。在资讯和网络发达的今天,参加休闲健身的人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步增加。
2.2.2 休闲健身时间构成分析
活动人群的参与人群天数的调查显示:占绝对比例的是7天,几乎全部是附近的居民;排在第二位的是1天,大多是上班族、学生和游客。运河沿岸居民为休闲建身的开展提供了稳定的人群。在时间段分布上,早晨参与的占60%以上,其次为傍晚,下午最少。大多数参与者选择的休闲健身持续时间为0.5 h~1 h,占44.4%,其次为1.0 h~1.5 h。
2.2.3 休闲健身辐射范围分析
运河作为杭州市的公共活动空间,其辐射范围在时空距离上辐射作用不够强,尚不能体现全民健身的功能。
2.2.4 休闲健身意向分析
在当前已有的休闲健身场地条件下,人们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分析表明对设施要求较为简单的散步、慢跑位居第一,器械健身位于第二,而需要开敞空间的活动如气功武术、体操舞蹈等也位居第三位。散步、慢跑适合大多数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需求,而且可以承载大量的休闲健身人群,但需要增强场地的可通过性,便于活动的更好开展。
2.3 休闲健身场地环境分析
2.3.1 自然环境与活动气氛成为选择的主要原因
调查得出57%的人认为运河沿岸的自然环境较好,其次为活动气息浓厚和人文气息浓,分别占16%和10%。
2.3.2 健身运动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对参与者针对运河休闲健身开展制约因素的调查中,选择的前四位依次为:缺乏管理和组织、缺乏场地设施、缺乏指导、缺乏安全感。同样免费开放的西湖却远比运河做得好,不管是场地设施卫生还是组织管理。这一方面得益于市政府的大力宣传与扶持,另一方面也是西湖的规模效应造成的。
3 问题与对策
3.1 运河沿岸步行系统缺乏整体的连贯性
根据现场踏勘以及居民的反映,运河沿岸上有多处断头路,给休闲健身活动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调查显示,目前在运河沿岸开展的活动中,散步、慢跑占65%以上。因此,在运河沿岸休闲健身环境的营造中,应特别注重人的步行以及慢跑适宜距离。运河武林门至拱宸桥段长达5 600 m,在运河中应设置回返设施,增加步行桥。可以参照法国塞纳河的步行道设置方法,在小河直街规划步行桥。
3.2 信息导向系统的欠缺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初次来到运河周边进行休闲健身活动的人对运河休闲健身环境中信息导向系统有很大的意见。对此,我们总结如下:1)入口的导向性不明显;2)公共设施导向系统缺乏,运河沿岸,很多的公共设施,例如:公厕、人文点、景观节点等,其指向性不够明确。具体做法可以参照西湖景区的做法,在适当间隔的距离设置引导信息,内容包括当前位置、出入口、人文点、最近活动设施及公厕等。
3.3 设施布局不合理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
3.3.1 健身器械的分布与人的需求不对称
运河沿岸很多区域拥有大量的活动场地和健身器材,利用率却不高,因此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休闲健身人群的活动方式和器械的使用习惯,调整现有设施在整个运河沿岸的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锻炼与交流的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3.2 部分地段环卫设施设置过密,造成浪费
在运河沿岸青莎公园一段,垃圾桶的设置过于密集,因此应根据人流量的大小及使用频率来布置配套设施,而不应按地块面积大小或节点的重要程度来决定设施密度。
3.4 配套设施设置不当,导致在使用上的不便
3.4.1 景观灯设置的位置和角度不当
很多老年活动者反映,运河沿岸的景观灯在夜间照射时给途经的人造成眩晕的感觉。因此,1)调整景观灯的位置,将埋在地上的景观灯取出系在被照射的树上。2)调整地面景观灯照射的角度,使其照射的光线与人眼正常高度有一定的距离。以上具体做法可参照西湖景观灯的设置方式。
3.4.2 座椅和垃圾桶的安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座椅紧靠垃圾桶,据粗略统计, 75%的这种座椅都没有人光顾。而在两相近的区域中,靠着垃圾桶的座椅明显使用率低得多。因此将运河沿岸的休息座椅和垃圾桶分开设置,垃圾桶与座椅保持2 m以上距离。
3.4.3 运河沿岸栏杆的设置存在安全隐患
据周边带孩子的家长反映,运河边上的栏杆侧间距和高度都太大,小孩在此活动比较危险。因此在儿童活动密集处,栏杆的中段应用绳索或是铁链作防护。
根据以上分析,总体建议和对策为:
1)协调功能,聚集人气。在继续加强拱宸桥、信义坊、武林门等几个地块发展的同时,应尽快促进桥西、青莎公园、东南面粉厂等地块的开发。安排人员定期组织市民参与团体活动,也可与社会组织如健身协会、老年协会等合作;同时,加强网络、媒体宣传,既能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团体活动,又可以强化运河承载的全民休闲健身的功能。
2)信息引导,架步行桥。做好信息引导工作,绘制运河游览地图;增强时间、空间的可达性和回返系统,在小河直街与青莎公园之间架设步行桥;增加适合中老年人的休闲健身设施,研究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大宣传力度,如继续推广“运河健身,走向健康”活动,使之真正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休闲健身活动的盛会。
3)以人为本,考虑细节。应当增加适合于中老年人活动的休闲健身设施,特别是休憩设施;场地设施的安排要考虑到年轻人的需要。同时建设单位应考虑市民活动方式和使用习惯,根据人流量及使用频率,调整设施分布;在有高差的步行道的出入口设置无障碍设施;居住区段增添配套设施,以摆放物品;座椅结合遮雨(阳)篷一起设计。在运河沿岸的交通组织上要特别考虑散步、慢跑人群的需要,增强场地的通畅。
4)减少不和谐因素。调整景观灯的位置或者其照射的角度,避免直射;休息座椅和垃圾桶分开设置,保持合适的距离;儿童活动密集处,增加防护设施;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应标准以控制沿岸污染物排放,接下来的整治过程中要多挖掘文化资源。
摘要:基于杭州运河沿岸的休闲健身人群与环境,对基础设施与场地设施的管理维护以及区域的可达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寻求人们对休闲健身环境高品质需求的症结所在,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从而创建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运河休闲健身环境。
关键词:运河,休闲健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周雁红,常健.城市室外休闲健身空间的初步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2,23(2):23-25.
[2]宋旭生,唐魁玉,李跃年.我国老年人社区体育休闲问题研究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6):13-14.
[3]沈满洪.运河杭州段的环境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J].经济地理,2001,21(7):36-38.
[4]金平斌,沈红.京杭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及其旅游功能开发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29(1):136-137.
[5]韩幼叔.整治与保护中的文化建设(运河杭州段究)[J].杭州科技,2007(1):96-97.
[6]吴贻刚.中外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3):3-4.
[7]张福金.老年人6 min步行的生理、心理和健康预示[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24(1):110-111.
【运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16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05-31
1.长城和运河(教案)06-21
运河旅游开发策划书07-02
京杭大运河相关文章07-15
爱护环境保护大运河作文05-27
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09-12
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论文10-15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