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工作职责文件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两基工作职责文件(精选6篇)

两基工作职责文件 篇1

平两基迎检„2011‟2号

关于开展全市两基迎国检

督查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根据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两基”迎国检省级督查评估的通知》(甘教明电„2011‟47号)要求,2011年9月6日开始,省政府“两基”迎国检督查组将对我市“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督查评估。为了扎实做好“两基”迎接省级预检工作,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本次督查评估顺利进行,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督查评估内容

1.“两基”国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特别是核查劝返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和当年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

2.“两基”迎国检工作的主要举措、工作实绩和经验。3.对今年七月十五日印发的《全市“两基”迎国检工作百日会战方案》中提出的指标差欠整改情况及当前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完善措施。

二、督查范围

全市各县(区),每县随机抽查3个乡(镇);每乡抽查4所学校(含初中、中心小学、村学、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同时随机抽查县有关职能部门和县属学校。

三、督查时间

本次督查评估时间为2011年9月3日—9月5日,为期3天。

四、督查组人员组成及分工 第一组:(崆峒区)

组 长:魏晓波 市政府督学(***)成 员:段志刚 团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学奇 静宁县政府督学(***)联络员:白荣君 市教育局财务科科长(***)第二组:(泾川县)

组 长:扬 帆 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成 员:吕玺盛 市审计局行政事业科科长(***)

王立功 区教育局干部(***)

联络员:柳红星 市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第三组:(灵台县)

联络员:胡智军 市教育局招办副主任(***)

五、相关要求

1.各县(区)按市上“两基”督查评估的程序、内容、要求准备本次督查评估工作,要全面翔实地总结汇报和展示“两基”迎国检工作实绩、达标水平,客观真实汇报存在的问题。

2.根据督查的内容所列项目,逐项检查,做好记录,填写有关表册。

3.督查结束后,各督查组要形成较为详尽的督查情况报告(内容含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工作亮点、存在问题、整改意见),并交市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县、乡、校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

平凉市“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代章)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日

主题词:教育 两基迎国检△ 督查

通知

平凉市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9月2日印 共印30份

11.学校反映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教育教学质量等状况的相关资料。

12.学校日志。13.会议记录。14.各项管理制度。

15.德育工作制度、计划和活动资料。16.学校安全工作的相关资料。

17.扫盲领导机构和扫盲专兼职人员配备情况,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或教学点的建立情况。

18.扫盲工作的各种表册。19.成人教育报表、档案材料。

两基工作职责文件 篇2

张掖一中:从点到面, 夯实校园“两基”路

“‘两基’迎国检不仅是对学校发展的一次高规格评估, 也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机遇。”基于这样的认识, 张掖一中把“两基”迎国检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从组织领导小组到建立领导机制, 从员工培训到外出参观学习,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对外宣传, 该校对各项工作都作了全面周全的部署, 确保“两基”迎国检各项工作不走过场。

走进张掖一中校园, 印有“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积极迎接‘两基’国检”字样的大幅标语格外醒目。浓厚的迎国检氛围让我们感受到, 该校师生一直都在致力于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绿色教育, 提高巩固“两基”成果。

为落实“两基”迎国检工作, 该校从健全组织机构入手, 成立了“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 按照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工作要求, 建立了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责任制。

为使全校教师尽快熟悉“国检”要求, 该校开展“迎国检”全员培训工作, 让参加了全区培训的领导和老师担任培训主讲教师, 对学校“两基”迎国检知识进行系统培训, 并组织工作人员到兄弟学校和外县参观学习, 借鉴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两基”工作的重点之一, 该校针对图书室、微机室等基础设施不达标的现状, 立足实际, 通过挤、筹、赊等方式, 克服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 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 该校共筹集资金3.5万元, 购置了高质量的书架。在添置图书方面, 在学校购书的基础上, 学校鼓励师生把喜爱的图书捐出来一些, 供大家阅读, 教师人均捐书15册以上, 学生人均捐书5册以上, 图书室藏书量基本达标。另外, 在电子教学方面, 学校已投入24万元对微机室进行升级改造。目前, 教学条件已得到进一步改善。

近几年来, 张掖一中对“两基”工作常抓不懈, 利用橱窗、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学校电子屏幕等宣传媒介, 全面宣传“两基”知识, 并在校园网上开设“两基”迎国检专题, 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和“两基”迎国检的相关知识。课余时间, 同学们也自发组织“两基”迎国检义务宣传组, 担任义务宣传员, 以“两基”知识为主要内容, 通过图画、手抄报和知识问答等形式, 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宣传, 营造了浓厚的迎检氛围。

北街小学:幸福教室、幸福学生、幸福学校

2007年3月31日, 北街小学校长张立海等14名师生应邀做客中央电视台, 参加全国百所学校文化建设风采展播活动, 成为甘州走进央视的第一校。近年来, 北街小学强化“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 回归教育本真, 不断提升“两基”水平, 步入了合力创建师生幸福家园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所好学校一定是文化特色鲜明的学校。96年的办学历史, 积淀了北街小学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办学品格。特别是实现“两基”以来, 该校在提高巩固上下工夫, 在实施制度化、人文化管理的同时, 积极提升和丰富文化内涵, 秉承“育合格人才, 为人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思想, 加强“三风建设”, 形成了“减负增效、和谐发展, 书香校园、共育经典, 个性张扬、特长培养”的办学特色, 基本构建了优美的环境文化、优雅的书香文化、和谐的管理文化、和美的活动文化等多元文化框架。该校发挥文化磁场效应, 以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做合格小公民”为抓手, 坚持家、校结合,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条块育人模式, 扎实开展了学生创“五好小公民”、班级创“五好班集体”、学校创“五好学校”的“三创”活动,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 其经验在全省进行了交流。目前, 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

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没有幸福的学生。一直以来, 该校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锁定在校本研修上, 以“研”为突破口, 以“修”为着眼点, 启动“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读书工程”;搭建了具有北街小学特色的提升专业素养、培养职业信念、提升专业情怀的三大成长平台。在北街小学, 教师人人是研究者, 主动参与课例研究、事件研究、差异研究等, 个人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行动中研究, 在传帮带中习得, 在书香中修心”成为北街小学教师成长的一大亮点。目前该校有65%的教师受到省、市、区级表彰奖励, 8项课题获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教师主持参与出版论著8册、文集22册。目前有省市级骨干教师23人, 市、区级拔尖人才3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取得本、专科学历的有69人, 占教师总数的86%。

如果说教师的幸福成长给北街小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那么“打造幸福高效课堂”则为北街小学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找到了目标和方向。一直以来, 该校积极构建和谐、赏识、激励的课堂文化, 以“幸福高效”为出发点, 围绕“低年级注重学习习惯、中年级注重学习方法、高年级注重自学能力”的渐进式培养目标, 制定了《北街小学幸福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意见》, 提倡学生探索学习、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探究新知中享受快乐、在互相鼓励中分享快乐。该校还坚持把时间留给学生, 把快乐还给学生, 开展大课间阅读改革, 并整合资源, 开发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适应学生成长需要, 使特色活动课程化, 先后开发了《小学英语歌曲大家唱》等10多种校本课程, 分别在低、中、高年级开设, 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花寨乡中心学校:谱写乡村教育之歌

步入花寨乡, 你丝毫感觉不到是在偏僻的乡村, 一栋栋现代化的教学楼、宿舍楼, 宽敞明亮的餐厅, 功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 堪与城市学校媲美。近年来, 该校秉承“学校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 以情感管理为动力, 以队伍建设为重点, 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努力打造绿色、平安、数字、和谐校园, 抒写着巩固提高“两基”水平的发展之歌。

20世纪90年代, 在“普九”时, 花寨乡群众无私奉献, 7所村办学校成为当时全乡最美丽的风景, 每一所学校都凝结着群众的汗水, 教育是花寨人民渴望幸福的期盼。开展“两基”工作期间, 一代又一代的花寨教育人不甘落后, 奋力打拼的脚步一刻不曾停止。

近年来, 随着“以县为主”办学体制的落实, 花寨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春天。2003年, 根据全区布局调整的需要, 该乡党委、政府大胆实践, 在原花寨中学的基础上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次性撤并5所学校, 形成了“一校三点一园”的办学格局, 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 学校步入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几年来, 花寨乡多方筹资, 引进“侨心”等项目, 新建了西阳侨心小学、余家城小学、滚家庄教学点, 为每一个孩子上好学奠定了基础。

发展永无止境, 为了让每一个山里娃留得住、学得好, 学校积极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 于2003年修建了中心学校教学楼, 2004年修建了宿舍楼, 建成了锅炉房, 同年修建了师生食堂, 借助市区政府的支持, 配备了高标准的厨具, 投资20万元, 结束了长期以来“冬天教室烟熏火燎, 吃饭蹲墙角”的历史。

2007年, 利用国家“农远”项目建成可容纳30人同时上机学习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功能厅;2009年又自筹资金新建成计算机教室, 师机比达到2∶1, 生机比达到10∶1;2010年中心学校建成了“班班通”, 争取捐助的计算机24台, 建成了西阳小学、余家城小学计算机教室。大山再也阻挡不住孩子的视野, 实现了“同在蓝天下, 共享优质资源”的梦想。

学校能否得到长足发展, 学校的师资力量是保障。基于这样的认识, 该校从师资培训入手, 做足做强校本培训, 利用名师课堂、网络资源, 广泛开展远程培训。同时启动教师专业成长读书活动,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 促使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 先后有24名教师赴兰州、酒泉、宁夏等地学习, 129名教师参加骨干教师远程研修和国培计划。有40多篇论文、散文随笔在省市报刊发表;多项课题研究获得市区级奖;27人次获得市区级优质课。目前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文化是学校的发展动力, 特色是学校的第二生命。花寨乡中心学校以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契机, 深入开展“说好话, 走好路, 读好书, 写好字, 健好身, 唱好歌, 扫好地”为主题的行为文化实践活动, 学校步入特色发展道路。值得一提的是, 花寨乡中心学校实施的“弯腰工程”初见成效, 在任何地方, 该校师生见到果皮纸屑等就会顺手捡起。近三年来, 通过实施“有效课堂”、建设“书香校园”、开发“艺术课程”等, 不断丰富了学校发展的内涵,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自启动“两基”迎国检工作以来, 花寨乡抢抓机遇, 严格按照“迎检”的目标要求, 全面启动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目前花寨乡中心学校综合楼建设已立项, 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开工在即。引进资金25万元, 计划修建改造校门、围墙。符合规定标准的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已建成, 中小学体育、卫生、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实验设施已补充完善, 目前生均图书小学15册、初中20册的目标已实现。

龙渠乡中心学校:乡村最美是学校

步入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中心学校, 雅致而新颖的建筑群, 朗朗的读书声, 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1983年, 校舍是群众集资修建的土坯房, 2001年一场沙尘暴, 餐厅都倒塌了。”该校校长杨吉儒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心有余悸。龙渠乡将消除危房、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提上了乡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议程。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经费困难的现状, 乡上采取向上争取一些、政府出一些、群众给一些等办法, 先后投资600多万元, 修建了功能齐全的综合教学楼和标准化操场, 配备了多媒体教室……

当时龙渠乡有12个行政村所属的12所小学, 这些小学规模小, 农村学校布点分散, 办学效益低, 这不仅仅是龙渠乡一个乡镇的问题, 而是影响甘州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2002年, 甘州区开始实施布局调整:撤并村小, 在乡镇中学建立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 创造了甘州区布局调整“一校一园”的理想布局模式。

在2010年乡镇教育督导反馈会上, 甘州区教育局局长向在座的乡镇领导、群众起身鞠躬致谢。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 教育局长的鞠躬是有深意的。在合班并校期间, 龙渠群众积极响应, 给予了大力支持, 因为部分学生离乡镇中心学校较远, 学校又很难一下子全部解决寄宿问题, 年龄小的必须要接送。冬去春来, 不论是严寒, 还是酷暑, 群众无怨无悔, 用人力车接送学生上小学。“不能再给农民增加负担。”区委、区政府下了决心, 教育局下了决心, 乡党委、政府下了决心。2009年6月, 45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划拨到龙渠乡, 不到1年时间, 一幢总面积3394平方米集住宿、餐饮于一体的高规格五层学生宿舍楼交付使用, 六百多名农村娃告别低矮的平房, 高高兴兴地搬上了舒适的“新家”。

住宿楼负一层是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在阅览室里, 记者看到100多种杂志、上万册图书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 “放学后, 这里学生最多。”该校杨校长说, 住宿楼内, 一楼是829平方米的学生餐厅, 一次可容纳600名学生就餐, 学生全部刷卡吃饭, 在餐厅的正面, 贴着一周的食谱, 面食、米饭、馍馍、炒菜等价格写得明明白白。二、三、四层都是学生宿舍, 宽敞明亮, 每一间宿舍住着8名学生, 来学校了解学生住宿的城区高中老师都啧啧赞叹:龙渠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宿舍比城里寄宿学校都管理得好。

“现在学校和过去有着天壤之别, 孩子在这里上学, 住宿基本不掏钱, 我们很满意, 很放心。”家长如是说。家长放心满意是对教育最好的评价。近年来, 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初中生毕业率达到100%, 初中生升学率达到91.6%, 自2007年以来, 先后有135名初中毕业生考入省级示范性高中。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行走在“两基”迎国检的路上, 甘州区广大干部群众、教师, 谱写着一曲曲“乡间最美是学校”的优美旋律。

马神庙街小学:“快乐教育”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四五个一组, 吟着童谣, 整齐而轻快地蹦跳于起落的跳绳之间;三两个一堆, 手握小石子围坐在长凳上“围和尚”……这是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开展传统游戏的一个情景。近年来, 该校围绕“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办学目标, 以开发“乡土游戏”课程为突破口, 提供“菜单式”游戏项目, 让学生在传统游戏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按照传统体育游戏进校园这一理念, 马神庙街小学确立了“打造快乐团队、创设快乐课堂、营造快乐活动”为主题的快乐教育模式, 在2005年~2007年中实现了办学条件、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三级跳”的目标, 使得“两基”水平不断巩固提高。

教师乐教是学生乐学的前提。该校以“扬教师之长, 修自身之短”为抓手, 广泛开展了“名师工程”“教育教学研讨会”“快乐教学大比武”“快乐十分钟”等活动, 积极推进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体的校本教研。目前, 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有省市区级骨干教师8名, 20多人次在省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奖, 100余篇论文在省市报刊发表。

一直以来, “尊重”、“体验”、“探究”成为马神庙街小学追求“快乐教育”课堂的三个亮点。该校通过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 拓宽认知途径,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状态中接受知识, 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 避免了课内损失课外补现象, 保障了快乐教育的推进。

回顾“两基”之路, 该校校长感慨万千。在2004年, 该校还是一所城区薄弱学校, 校舍破旧, 设施短缺, 学校面临生源危机……2005年, 国家实施危房改造工程, 校舍改造纳入规划, 当年安排资金460多万元, 改建了教学楼, 校舍面积扩增2000多平方米;投资70多万元, 添置了办公和教学设备设施, 更换办公桌椅和课桌椅1000多套;同年修建了幼儿园教学楼, 完成了改厕工程;2009年, 配置电脑55台, 开通城域网, 建成校园广播系统, 实现了“班班通”。今年, 抓住“两基”迎国检机遇, 学校主动作为, 整合资源, 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实验室、卫生保健室等功能室, 图书“下移”, 班班建立“书吧”, 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 生均图书15册, 音体美等基础设施基本达标。

“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不在于它地处何处, 而在于学校的办学质量;不在学生多少, 而在学生是否在教育中感受到快乐。”马神庙街小学在“快乐教育”实践中, 使每一位学生都从快乐中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 学校也迈入了文化带动、特色发展的道路。

南关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不是硬件的现代化, 而是思想的现代化、观念的现代化。对于这一点, 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的领导心知肚明。学校秉承七十多年积淀的文化, 完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 开始了“生本教育”的实践探索。

为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 2007年8月, 主管部门从张掖一中、四中、青西中学选调11名教师组建了南关学校初中部。从2005年5月征地至2006年5月5日搬迁使用, 一所占地80.5亩、总投资达2800余万元, 集幼儿、小学、初中教育于一体, 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校区进入人们的视野。127名教职员工, 艰苦创业, 不辱使命, 扬起了3260莘莘学子的希望之帆。

如果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是发展之源, 那么课堂就是立校之本。该校严格落实“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生本思想, 坚持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课堂教学理念, 使学生主动探究, 在相互尊重和欣赏中享受学习, “生本教育”成了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2010年首届毕业生升入示范性高中的比例达到了60%;在管理之中, 该校注重制度约束的同时, 注重了人文管理, 注重过程评价, 制定了《班主任手册》《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 构建了严宽相济、责权分明的生本管理体系。教师是实践“生本教育”的主体, 该校以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为途径, 全面开展了模式推广课、师傅指导课、徒弟汇报课、单元精品课、优秀教案展评、学法指导等多种活动, 激励教师在实践中构建新思想、新方法。

近年来, “两基”迎国检再一次成为南关学校发展的机遇, 该校按照区“两基”办的统一部署, 立足实际, 改善办学条件, 添置了高标准的理化试验室, 为51个教学班配置了“班班通”, 采取购一点、捐一点的办法, 生均图书基本达标,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张掖市素质教育特色校”“张掖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全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是对南关教育人最厚重的奖励。社会的需求没有终点, 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没有终点, 迎着“两基”迎国检的东风, 南关学校“生本教育”的旗帜别样红。

沙井镇:打好教育基础, 办“放心教育”

近年来, 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各项政策, 目前, 全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师资力量逐步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该镇对教育的投入、支持也是显而易见的。自1994年实现“普九”以来, 该镇党委、政府健全“五抓四保”控辍保学工作责任机制;2006年, 该镇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基金, 加大贫困救助力度, 并与86307部队结成军民共建贫困家庭学生帮扶对子, 救助学生123多人, 发放救助金1.3万元, 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留得住、学得好。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 该镇各村累计投入教育经费300多万元, 硬化校园场地3250平方米, 购置计算机120台, 建成了“班班通”56个;2007年, 镇政府还设立了教育专项奖励基金, 对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以来, 该镇建立了本科生奖励基金, 共奖励学生72名, 发放奖励金36000多元;慰问退职民办教师154人, 累计发放慰问金30800元。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该镇专门制定了《沙井镇教师职业道德实施方案》, 开展师德标兵和师德效能建设评选活动;制定了《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细则》《沙井镇校长考核方案》, 组织开展新任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中小学校长等培训;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切入点, 制订教师专业成长读书规划, 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 全镇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

长期以来, 除了支持全镇中小学教育外, 该镇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全镇人力资源存量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职业中学、镇劳动力培训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等基地的优势资源, 分时段开展科普知识、种子繁育、节水灌溉、产品加工保鲜等农科教培训, 培育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

小满镇:小满不满永攀山巅

1990年11月10日, 原甘肃省教委主任王松山到小满镇检查工作, 题词勉励:“小满精神光照祁连, 小满不满永攀山巅。”小满人不辜负老领导的期望, 以永不满足的精神抓教育, 使全镇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末, 张掖大地掀起了捐资助学的热潮, 小满镇干部群众捐钱、捐物、投工, 率先实现了“两无一有”、“六配套”,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小满小学在原校长任建基的带领下, 以农村孩子行为习惯教育为突破口, 从学生坐、立、行等方面入手, 全方位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 形成了养成教育的特色。

小满小学只是一个开端, 一直以来, 该镇党政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义务教育实现“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后, 该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 把提高巩固“两基”水平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 群众兴办教育的积极性不减, 控辍保学的责任不减, 经费支持的力度不减, 全镇教育事业步入均衡发展的道路。

2005年, 小满镇投资260万元建成中心学校教学大楼, 全镇各学校均设立了标准化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阅览室;2009年, 中心学校投资80余万元扩建操场一个, 满足了体育教学的要求, 投资70多万元新建面积522.6平方米的餐厅一幢;目前共拆除D级危房240平方米, 争取远程教育项目支持, 中心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2个, 多功能厅2个, 全镇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近期向上争取省投资金20余万元, 扩建高标准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图书室;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自筹资金的措施, 配备图书6万余册, 小学生均图书达到13册, 初中生均图书达到22册……

一项项教育设施的完善让大家看到了小满镇的希望, 在巩固“两基”的过程中, 镇党委、政府领导针对“两基”工作中的“控辍保学”, 作出“坚持一个不少”的承诺。镇政府、村委会、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 制定了《小满镇“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意见》, 把适龄儿童入学同扶贫项目、退耕还林、农村低保等各项优惠政策挂钩, 对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家庭, 停止兑现一切优惠政策, 从而依法保障子女入学。同时, 建立“控辍保学”信息报告制度, 继续采取了入户动员、真情劝返、项目救助等措施, 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确保了学生一个不少。目前, 全镇有学校13所, 在校学生1869人, 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9.8%;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8%, 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100%, 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率控制在0.3%以内。

两基工作职责文件 篇3

一、“三具两基一抓手”对信访工作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

“三具两基一抓手”是便于掌握、行之有效的务实理念,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方法。在当前社会矛盾关联性、多元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强,信访行为的无序性、聚合性和对抗性明显加剧的情况下,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因此,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对信访工作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

从信访工作的职能看,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的窗口、渠道,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直接、最密切。通过信访工作我们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履行好执政为民的职责。卢展工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多做为民惠民之事。这些都是具体问题,都是具体抓落实的生动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时,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具体。

从信访工作的作用看,信访工作在维护基层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信访工作只有密切关注社会矛盾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及时排查基础性、源头性、倾向性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才能有效减少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打牢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三具两基一抓手”指出抓工作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这既是工作路径,也是工作要求。落实好各项信访工作,抓好基层是重要途径,实现信访工作创新发展,打好基础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既注重解决基层突出性问题,也要注意解决基层体制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多做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信访工作的原则看,信访工作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具体细化了开展信访工作的方法。它强调了属于哪个地方的问题,就由哪个地方的党委政府负责管理、解决、教育、稳定;属于哪一级的问题,就由哪一级党委政府负责管理、解决;属于哪个部门的问题,就由哪个部门负责管理、解决。这些都把信访工作的内容、方法、标准、对象等进一步具体化,与“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的内涵是一致的。

二、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妥善化解影响河南社会稳定的信访突出问题

当前,河南信访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比较脆弱,主要是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特定背景下形成的历史性问题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引发的现实性信访问题呈明显增多趋势、社会管理缺失引发的矛盾纠纷表现十分突出。 “三具两基一抓手”为我们深入实际妥善化解信访难题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有效方法。

(一)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妥善解决各个时期特定背景下形成的历史性信访问题

当前,河南的历史性信访问题主要涉及原民办教师、企业军转干部、非法集资等问题。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就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具体的项目带动形成工作的合力。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努力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上下工夫、求实效。对于符合政策但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作出承诺,限期解决;对于没有政策依据、经过研究确定不能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群众不能解决,并认真制定答复意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对于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引导信访人走法律途径;对于生产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要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活动,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于特殊疑难复杂的问题,有关部门要主动调研,提出处理方案,报请党委政府研究,推动历史性信访问题的妥善化解,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引发的现实性信访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引发的现实性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劳动社保、土地征用、城乡建设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就业、环保、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的信访问题也大量增多。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就是要深入实际,将工作具体化,把对每项工作的要求具体细化为实实在在的措施,要求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在哪里发生问题就在哪里解决,哪一级出现的问题就由哪一级解决,哪一个部门出现的问题就在哪一个部门解决。要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大格局,落实好有关部门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主体责任,坚持好督察督办和通报制度,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引发的现实性信访问题得到及时、稳妥解决。

(三)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妥善解决社会管理缺失引发的信访问题

当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纠纷大量增多,加之社会管理体制缺失,使大量民事主体之间的矛盾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这些问题大都发生在基层,也能够在基层解决,因此做好基层基础工作非常重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就是要深入基层,从基础环节做起,从具体问题抓起,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基层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构筑起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信访工作的大平台;要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坚持好信访评估制度,发挥基层网络的前哨作用,对群众反映的各类利益问题,及时介入、尽早解决,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基层和当地,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水平

卢展工书记特别强调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窗口、渠道、桥梁、纽带、传统、协调、监督、为民“八项职能”和畅通渠道、着力疏导、发挥优势、依法依规、协调合力、提升素质“六项要求”。“三具两基一抓手”为我们更好地落实信访工作“八项职能”和“六项要求”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以“三具两基一抓手”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水平。

(一)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机关干部下访,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机关干部下访活动,面对面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个别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作为,接访流于形式,一些属于诉求合理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在基层得到及时处理,导致群众对基层干部不信任,出现接访后又发生重复上访。下一步,要从抓好公示、接访、包案、办理、回访等具体环节入手,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做好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听取群众诉求,协调解决问题,实现“案结事了、息诉息访、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主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二)坚持开展信访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要进一步落实好关于涉及群众利益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信访评估的要求,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通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科学论证进行信访评估。对因不开展信访评估、工作失职等引发的信访问题,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要立足于“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原则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统一协调、良性互动、功能互补、程序衔接、多元高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健全维护稳定责任分解制度,对各类不稳定问题逐项分解,明确到单位到人员,确保事情有人管、工作有人做,出了问题有人负责,努力形成集中资源、协调联动化解不稳定问题的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三)坚持落实督察督办制度,切实解决疑难信访问题

强化信访督察队伍建设,发挥好督察作用,从群众来信来访提供的线索入手,加大对有关信访问题的督察力度,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当好解决问题的“督导员”、推进工作的“监察员”。加大解决问题的协调力度,不断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好处理信访问题的主体责任。对于复杂疑难信访问题,要明确责任部门跟踪督办,切实使问题得到稳妥解决。

(四)坚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营造重视信访工作的良好氛围

坚持把责任追究作为推动信访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强化各级各部门做好信访工作的主体责任,对因决策失误、工作不力等引发群众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逐案进行责任倒查,并把责任追究的重点从以往追究稳控责任转到追究制造矛盾的责任上来。通过责任制的落实,营造全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坚持抓好信访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做好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把加强信访部门自身建设与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省信访系统大力开展向优秀信访干部李海景等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围绕建“工作一流、群众满意”部门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队伍素质;发挥好信访部门的“第二研究室”作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搞好服务;大力弘扬“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精神和“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努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有思想、特别能作为”的信访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扎实开展两基工作 篇4

全面提高术布学区教育教学质量

2011年5月17日,术布学区2011年“两基”迎“国检”暨教育工作会议在术布中心小学的四年级教室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乡政府王振副乡长、各村委委会书记及学区的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由学区副校长马志明主持。

在这次会议上,学区靳校长和乡政府王振副乡长作了讲话,靳校长和王副乡长的讲话从全乡教育发展的高度出发,针对术布学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阐明了“两基”迎“国检”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巩固扫盲,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学区靳校长传达了2011年临潭县“两基”迎“国检”暨教育工作会的文件,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对迎“国检”工作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安排部署。全面回顾了我校在“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对2011年教育重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安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充分体现了强化管理,提高质量,攻坚克难,迎接国检,实现术布学区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坚定信念。乡政府王振副乡长指出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教育发展的合力。通过加大“两基”工作宣传力度,使全乡上下对“两基”工作家喻户晓,路人皆知,对“两基”常识了解,对表册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掌握情况,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两基”专家,这对工作的全面推进会有很大的作用。并且还强调职责要明确,措施要到位,教师工作要积极、热情,动员全乡力量群策群力,形成全乡人民迎接“国检”工作大局的合力。学区袁主任宣读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决定,对综合考核取得优异成绩的江可河学校、术布中心小学和在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2010年教育教学综合考核优秀的的曹俊同志和杨永红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在会议上,学区冯建平主任对术布学区的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工作的实施方安做了详细的阐明,从它们的指导思想和内容,工作步骤,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和要求,成员等方面,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对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说明。马志明副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大力推进校园“四化”建设,确保把校园变成一所安全、美丽的学习环境。

会议最后学区靳校长与各村学负责人签订了《临谭县教育局2011年维稳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且对我学区“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了强调,指出:一是各村学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多方协调,为“两基”迎“国检”顺利通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各村学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安全,维稳工作的同时,从学校管理,后勤保障,硬件建设,校园“四项工程”实施等方面花大力气,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全力完成“两基”迎“国检”工作。

这次会议是根据省、州“两基”迎“国检”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例会,会议的召开,将迅 速动员全乡上下抓紧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进一步推动术布学区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临谭县术布中心小学

两基工作计划 篇5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两基”的巩固和提高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对青壮年文盲的排除,高标准、高质量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为全面实现此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对本学期“两基”工作计划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两基”工作落实到位。目标:按照“两基”标准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全面整理资料,完善工作,有创新地展示我校“两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各级领导专家组的复查验收。

二、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蒙文星

成员: 全体班主任、科任。

组长负总责,由李国锋具体办公。

三、目标任务

1、开学初认真制定好“两基”工作方案。

2、查缺补漏,整理好表、卡、册、簿。

3、按上期工作要求,根据本乡农业发展壮况,加大农技培训力度。

4、做好职成教育宣传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完成招生任务。

5、督促教师搞好保学控辍工作,并与班科教师签定相关的责任书。

四、具体措施。

1、开学初,学校与各班签定保学控辍责任书。

2、收集、整理好学生报名册等相关资料。

3、对学校“两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整改,制定相应措施。

4、强化责任,明确目标,加大“两基”工作力度,确保“两基”水平巩固提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控制学生流失力度,学校要依法控制、管理,以稳定巩固率。

5、全面清理核实青少年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及普及装备摸底登记造册,建立规范的学龄儿童名册。

6、各项资料要按时归档、自查、更新、完善;

7、加大“普实”力度,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加大电教和现代化实验室建设力度,更新、换代、补充图书和实验器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要求师生上机要有登记记录,运用电教教学有记载,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要按标准去进行并要求达标,此项工作由电教、实验负责人组织实施落实。

8、做好电教、实验器材的归类整理,清洁卫生以及仪器借还的软件资料;做好图书的归类、整理、清洁卫生的打扫工作及图书借阅登记、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收集。

9、做好各功能室、教室的美化、净化工作。

10、抓好学校“亮丽”工作的建设力度。

11、加大力度继续抓好农教工作。

12、继续抓好宣传工作。

寨乐乡中心完小

“两基”工作资料 篇6

-----博孜达克农场“两基”工作展板

基本情况:

博孜达克农场建场于1953年,是自治区建场最早的国营农牧场之一。全场总面积200平方公里,总人口5190人,由汉、哈萨克、回等13个民族组成。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六年制民族小学1所,教学点2个,在校学生411人。我场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以德为首、以创新教学为理念,以巩固“两基”成果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民汉合校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为加强教育工作的领导,突显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场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把教育工作做为“双文明”考核的主要内容,与村队签定责任书,进一步增强村队干部抓“两基”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在“两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快了我场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为加强对学校的管理,我场实行农场领导干部包校制度,每个学校和教学点都有一名场领导负责,帮助学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学校加强管理,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注重法制建设,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聘请法律工作人员在学校开展两次普法教育讲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法制意识。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努力为教育工作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我场是国有农牧企业,多年来,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拨款逐年增长。一是建立场聘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了场聘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逐年增长。二是建立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保障机制,将维修和新置办公设备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三是建立教学经费保障机制。为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实行单独建户,专款专用。

农场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和校园整体规划布局,努力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创建花园式学校,促进学校发展抢抓机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三年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20万元。新建农场中心校围墙、大门,硬化篮球场;解决中心校和畜牧队民族学校用水问题;对中心校及各教学点房屋进行维修,添置桌椅、器材等设备;帮助中心校协调资金5万元,解决学校音、体、美、劳等短缺设备;我场也采取了积极措施,捐赠价值8630元的图书1300册,投入资金5000元为学校卫生室添置卫生器械和药品药具。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水平

我场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主线,以教师培训、校本研修为重点,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实现了我场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继续抓好教师的职业培训和自学进修学习,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结合校本培训,加强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以老带新、外出学习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青年教师骨干。四是不断增强全体教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远教资源运用的理念,教学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强化“控辍保学”措施 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坚持依法“控辍”,强化领导责任。加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力度,实行场、村、校三级负责制。二是把“控辍”工作的重点放到对学生家长思想教育和扶助困难学生家庭上来。针对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从抓育人环境入手,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着手,不断改善学校内外环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对教学不得法的教师进行培训。三是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对贫困生给予补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够正常就读。

发挥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作用 巩固提高扫盲成果

上一篇:六一节一年级亲子游园活动方案下一篇:以难忘的消防知识讲座为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