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负责人法律责任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公司负责人法律责任

分公司负责人法律责任 篇1

紧急程度: 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川XXX司字[ 2006 ] 360 号

签发人: 邓昌

关于印发《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的

通 知

各市州XXXXXX公司、专业公司、直属单位及直属分公司:

为了加强对四川XX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各市州XXXXXX公司、各专业公司、直属单位及直属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推动和规范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四川XX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中国XXX集团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中国XXX[2006]379号)对原企业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原《四川XX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主要负责人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川XXX司字[2005]002号)同时废止。

附件一:四川XX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主要负 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附件二: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图

二○○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主题词:印发 任期 经济责任 审计 办法

四川XXX实综合办

2006年12月15日

附件一: 四川XX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主要

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四川XX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各市州XXXXXX公司、各专业公司、直属单位及直属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中国XXX集团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中国XXX[2006]37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本办法适合四川XX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的各市州XXXXXX公司、各专业公司、直属单位及直属分公司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以下简称企业负责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任期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对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重大经济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XXX集团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应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中国XXX集团相关规定,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第二章

审计工作组织

第五条

企业负责人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时,以及在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国有资产重组的同时,由省XXX公司委托审计机构对其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未经审计不得解除任期内的经济责任。

遇有特殊情况需要暂缓审计的,由省XXX公司审定。第六条

对企业负责人逐步实行任职期间定期审计制度,通过任中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七条

对所在企业发生债务危机、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质量较差以及其他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企业负责人,省XXX公司可以组织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第八条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遵循重要性原则,并充分考虑审计风险,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资产量一般不低于被审计企业资产总额的50%,被审计企业本部及重要子企业应当纳入审计范围。

第九条

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中国XXX集团的规章制度和本办法,对企业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碍审计。

第十条

省XXX公司纪检监察、人力资源、审计等有关部门

建立联系会议制度,交流、通报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解决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

审计工作内容

第十一条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任职期间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规性;

(三)任职期间企业主要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四)任职期间资产质量变动情况;

(五)任职期间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六)任职期间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

(七)任职期间企业负责人本人及企业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中国XXX集团相关规章制度的情况;

(八)任职期间群众反映强烈和职代会评议的与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有关的重点问题及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规性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财务收支管理和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以及中国XXX集团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财务决算是否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实问题;

(二)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合并范围、方法、内容和编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故意编造虚假财务决算报告等问题;

(三)企业是否正确采用会计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随意变更或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故意编造虚假利润等问题;

(四)企业收入确认和核算是否完整、准确,有无截留、转移、多计、少计收入等问题;

(五)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中国XXX集团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有无多列、少列或不列成本费用、虚列成本费用套取资金、工资福利性支出挤占成本费用等问题;

(六)资金管理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中国XXX集团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有无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资金账外循环、私分挪用国有资产,以及违规对外拆借资金、对外资金担保和出借账户等问题;

(七)企业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有无账外资产、潜亏挂账、劳动工资核算不实等问题。

第十三条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在全面核实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损益真实性的基础上,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赢利能力、资产运营状况、债务风险、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第十四条

企业资产质量变动情况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各项资产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改善,是否存在严重损失、重大潜亏或资产流失等问题,企业国有资本是否安全、完整,以及对企业

未来发展能力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及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二)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及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三)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有效资产及不良资产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不良影响;

(四)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第十五条

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情况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做出的有关对内对外投资、经济担保、出借资金和大额采购等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XXX集团相关规定,是否造成重大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审批手续、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效益等情况,以及是否造成重大损失;

(二)企业对外担保、出借资金、大额采购与租赁以及重大资产处置等经济行为的审批手续、决策程序、风险控制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情况;

(三)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手续、决策程序、风险控制、经营收益或损失情况等;

(四)改组改制、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破产、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等情况等,有无造成企业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第十六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是指企业重大经济决策、资产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第十七条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认真检查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中国XXX集团相关规章制度的情况,核实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以权谋私,贪污、挪用、私分公款,转移国家资财,行贿受贿和挥霍浪费等行为,以及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蓄意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等重大问题。

第十八条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范围:

(一)凡明确任期的,原则上审计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事项;

(二)未明确任期的,原则上审计企业负责人离任前2至3年的经济责任事项。

必要时,审计范围可适当延伸。

第四章

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九条 省XXX公司下属各单位企业负责人因本办法第五、六、七条所规定的事由需要被审计的,由省XXX公司决定具体的审计时间,经省XXX公司主要领导批准,拟定审计委托函;

第二十条 审计委托函经省XXX公司主要领导签发后送交审计机构,并同时通知被审计企业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 审计机构接受委托后,成立审计组。在实施审计

五日前,向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本人。

第二十二条 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应为审计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及时、全面、如实地向审计组提供有关资料,包括:

(一)企业基本情况,如组织结构、资本结构、人员配备等;

(二)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历年财务会计资料;

(三)企业年度预算、统计资料、生产经营分析以及年度工作总结等有关资料;

(四)省XXX公司下达的企业效绩考核指标及完成情况;

(五)与重要经济活动相关的合同、协议及办公会议纪要(记录);

(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内部控制评估有关资料;

(七)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情况、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及原因说明等;

(八)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检查报告、处理意见及企业自查、纠正情况等资料;

(九)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报告;

(十)审计组认为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其他资料;

(十一)企业需要向审计组提供的其他资料。

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应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第二十三条

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如隐匿、毁损和

拒绝提供审计组所需资料或提供虚假资料,审计机构应予以制止并有权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行政处分,或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应向审计组提交本人签字确认的书面述职报告,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承担相应责任。述职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企业负责人职责范围;

(二)任职期间各项效绩指标的完成情况及资产质量变动情况;

(三)任职期间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中国XXX集团有关规章制度情况;

(四)任职期间建立健全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五)任职期间贯彻执行省XXX公司战略决策及重大体制改革情况;

(六)任职期间的重大经济决策及实施情况;

(七)应向审计组说明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五条

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召开员工代表大会,会议由接任者主持。大会主要内容:

1、宣读审计通知;

2、宣布审计组成员名单;

3、宣读审计方案、调查方案;

4、被审计者述职;

5、接任者代表被审计单位签署承诺书;

6、工会组织员工对企业负责人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提交审计组。

第二十六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可采取向单位、个人调查等方式,充分听取纪检监察、工会和职工反映的情况和意见。

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构实施企业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同财务审计、内部控制评估、经济效益审计等其他审计工作相结合,在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相关审计资料和结果,避免重复审计。

第二十八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向审计机构提交审计报告。提交审计报告前审计组应与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交换意见,并将审计报告和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的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构。

审计机构对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应进行复核,并就复核后的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的意见,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应在收到审计机构征求意见书10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审计机构,逾期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同意审计报告。如提出异议的,审计机构应予以核查。

第二十九条

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实施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

(二)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及所在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

计的企业负责人的任职时间、分管工作范围和所在企业的业务范围、组织结构、资本结构、财务状况等;

(三)审计评价。即在审计核查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历史沿革、发展战略等,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的经济业绩与经济责任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并明确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四)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即审计中发现的应由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承担责任的问题及其处理建议;

(五)管理建议。即对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提出的改进财务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建议。

第三十条

审计机构审定审计报告后,应向省XXX公司主要领导提交审计报告,并和省XXX公司主要领导交换意见后向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下达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抄送省XX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审计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计评价;

(二)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三)管理建议;

(四)对被审计企业反馈审计意见执行情况的时间要求。第三十一条

省XXX公司指派专人或委托被审计企业负责人所在单位工会将审计意见传达给员工。

第五章

审计工作结果

第三十二条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在审计的基础上,分清企业负责人对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不真

实、重大经济损失或经济效益下降,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等问题应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一)直接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因对主管的资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事项未履行或正确履行职责,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由于决策失误而事后又处理不力以及违规操作等,造成所在企业经济损失或经济效益下降应负的经济责任。企业负责人对其任职期间的下列行为应当负有直接责任:

1、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以及中国XXX集团有关规章制度的行为;

2、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以及中国XXX集团有关规章制度的行为;

3、失职、渎职的行为;

4、其他直接违法违规行为。

(二)主管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在其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第三十三条

省XXX公司人力资源部可根据任期经济审计结果,与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进行谈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作为对企业负责人任免、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列入企业负责人人事档案和廉政档案。

第三十四条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因经济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或企业资产状况不实、经营成果虚假等问题,应当视其影响程度相应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并予以经济处罚。

第三十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中发现企业主要负责人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应移交有关管理机构予以处理:

(一)企业负责人承担一般经济责任的,移交相应管理部门予以处理;

(二)企业负责人违反党纪政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予以处理;

(三)应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六条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所反映出的有关管理问题,企业应及时进行整改,堵塞管理漏洞。省XXX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企业有关整改工作做好后续跟踪审计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XXX公司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二: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图

省实业公司确定审计时间

一、确定审计事宜 省实业公司主要领导批准 省实业公司拟订审计委托函,省实业公司主要领导签发

1、送交审计委托函给审计机构;

2、同时通知被审计企业负责人

二、审前准备工作(省实业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审计机构接受委托,成立审计组。在审计实施前五日,向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被审计企业负责人本人。

1、被审计人单位按审计机构要求,及时准备有关资料;

2、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写出任职期间与经济责任有关的述职报告,于审计工作开始之日送交审计组;

3、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参加被审计单位全体员工或员工代表大会,听取企业负责人述职报告;

4、被审计单位工会组织员工对企业负责人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提交审计组。审计组实施审计 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向审计机构提交审计报告。提交审计报告前审计组应与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交换意见,并将审计报告和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10日内提交对征求意见书的书面意见,逾期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同意审计报告。如提出异议的,审计机构予以复查。

三、审计实施 并就复核后的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审计机构审定审计报告后,向省实业公司主要领导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机构与省实业公司主要领导交换意见后,向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下达审计意见。省实业公司指派专人或委托被审计企业负责人所在单位工会将审计意 见传达给员工。

分公司负责人法律责任 篇2

一、资金乱象引发的思考

2014年11月7日上午,河北省召开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动员暨警示教育大会。会上通报,秦皇岛市科级干部马超群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在其家中搜出现金约1.2亿元。

2014年11月,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证实,从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搜出2亿余元现金,当场烧坏4台验钞机。

同年,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被查处。据目击者称, 纪委查抄这座别墅时,搜出了大量黄金、钞票,装满十余车。

资金俨然跑出了制度的牢笼,犹如脱缰野马、洪水猛兽,东奔西突,泛滥成灾。会计的对象就是资金运动,资金如此无序流动,试问会计监督在哪里?单位负责人肩上的会计法律责任滑掉了吗?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来说“失灵”了吗?

二、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律责任的梳理

1、85 版《会计法》中的相关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于1985年1月21日签署了第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从1985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九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认为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单位行政领导人坚持办理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执行,同时必须向上级主管单位行政领导人提出书面报告,请求处理,并报审计机关。第二十七条中规定单位行政领导人、上级主管单位行政领导人对明知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决定办理或者坚持办理,情节严重的,给与行政处分;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93版《会计法》中的相关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于1993年12月29日签署了第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对85版《会计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九条中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办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认为是违法的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处理。单位领导人应当自接到书面意见之日起十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并对决定承担责任。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领导人接到会计人员按照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提出的书面意见,对违法的收支决定予以办理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作出处理决定,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99 版《会计法》中的相关要求

199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署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为现行的会计法。现行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十一条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 整。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六条皆有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现行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律责任体系的尴尬与局限

1、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律责任不明确

《会计法》虽然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是由于《会计法》没有明确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也没有明确什么是完整的会计信息,使得单位负责人无法负责。浙江省财政厅会计处副处长周克俭就曾经认为:“不同人对会计信息的取舍不一样,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另外,对于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现行《会计法》也没有清晰的规定。再则《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但财务会计报告失真了,单位负责人又“逍遥法外”。

2、对单位负责人惩治手段缺乏

现行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惩治手段较多采用的是行政处分,而且较多规定由本单位给予。

3、单位负责人与会计负责人会计法律责任错位

现行《会计法》规定,会计负责人对会计工作不负责任,由单位负责人负责,导致了会计工作当中,会计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不完善,同时会计负责人的地位也很尴尬。

4、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会计法律地位不对等

现行《会计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存在主仆身份阴影。

四、完善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律责任体系

1、明确单位负责人规范单位内部控制的领导责任

包含内部审计的单位内部控制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性的高低。单位领导人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并规范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单位经济事务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筑牢会计监督的先头阵地。建立单位内部控制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2、建立单位负责人维护会计人员独立性的组织管理责任

会计人员客观上的非独立性无法使会计监督有效实施!单位负责人掌握和决定着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端谁碗、服谁管”,会计人员一味坚持原则,又担心受到其“直接的甚至致命的”打击和报复,迫于压力、只能“我听你的”敢怒而不敢言了———“未成年人”很难阻止“家长”的出轨。这就要从机制上破拆会计人员监督的“顶得住的靠不住、靠得住的顶不住”的两难夹墙境界;明确会计人员对出资人负责,而不是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创建由会计主管部门评价和考核的会计人员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希望做出“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表决的不是单位负责人这一票。建立单位负责人带头维护会计人员的独立性的管理责任,破除单位负责人随意干预会计工作,指使、逼迫会计人员编造假账的陋习。

3、健全单位负责人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负责的会计法 律责任

单位负责人仅仅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还远远不够,更要紧的是要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负责。否则,谁来负责资金滥用!保证资金的经济性或效益性亟需用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实践中应建立单位资金效益性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考核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与单位负责人切身利益直接挂钩。

4、加大对单位负责人违反《会计法》的处罚力度

我国《会计法》规定的对单位负责人的惩罚较轻,与国外相比,可以说是不痛不痒。如法国刑法规定:如果公司负责人故意毁灭或隐匿会计文档的,将被处3年监禁和30万法郎的罚款;如果伪造或滥用伪造凭证的,将被处3年监禁,个人并处30万法郎的罚款,同时公司处150万法郎的罚款。再如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如果公司负责人对外提供虚假报告或者在公开通告中对公司资产状况作不真实的陈述或隐瞒事实真相者,将被处3年以下徒刑。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欧阳宗书也曾经指出现行会计法对违反《会计法》的处罚力度不够。因此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应在现有的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基础上,增加对单位负责人的民事处罚,让单位负责人“不想、不敢、不能”滥用资金。

五、结语

分公司负责人法律责任 篇3

关键词:单位负责人 会计法律责任 风险

《会计法》中第4条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人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由此可见,本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是承担本单位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提高法制观念是单位负责人防范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基本前提;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单位负责人防范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有力保证。因此,单位负责人应当未雨绸缪,对潜在的会计法律责任风险进行防范与规避。

1、提高法制观念,摆正单位负责人的位置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法人代表,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以身作则,带头执法,要认真负起会计的责任,切实履行法律职责。会计人员为单位内部管理机构的重要成员,受单位负责人领导。单位负责人应加强对《会计法》此类法规的学习,了解《会计法》所提出的要求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会计法》在规范会计行为、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法律法规,及时规避责任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单位领导为追逐经济或政治上的一己私利,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许多政府官员为完成其经济指标,强制其下属官员虚报、瞒报实情。这些都表现了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法律责任面前难辞其咎,再也不能以任何借口,来推卸或减轻其责任。所以,鉴于单位财务部门对财务事项最为了解,依据财务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单位会计档案进行有效保管,使其各项程序符合单位具体业务要求与规定,并以文件形式公布,避免业务事项违反财经法规的现象。单位负责人应当认真学习会计法,提高法制观念,摆正单位负责人在本单位会计工作中的位置,正确履行其会计责任。

2、加强财会知识学习并检查会计人员责任指标

在中国,大部分单位负责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财会知识教育,这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重要参与者,各种会计政策的贯彻执行,各种重大会计事项的决策等,都离不开单位负责人的参与。会计又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单位负责人首先应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学习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只有熟悉掌握了这些财会知识,才能提高辨别、区分违法会计行为的能力,才能保证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才能充分掌握单位经营管理的全面情况。

单位责任人要求执行部门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实施考评。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计算成本差异。责任部门应加强与有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确保相关业务的执行情况,能够相互监督、核对一致。各部门应充分收集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反映各部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潜力。

3、重视会计人员配置并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除了自己遵守《会计法》,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外,还必须防止会计机构内部人员的作假舞弊行为。 单位负责人需关注会计人员的配置,本着“以人为本”原则,聘用素质较高的人才,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单位负责人因会计人员的败德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再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并通过正常的途径了解制度的执行和会计工作相关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保证在各个环节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意识得到执行,保证办理会计事务的规则和程序得以有效防范和控制。

单位负责人应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制度,并按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授权的批准程序、方式、责任、权限和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工作要求和职权范围,定期检查货币资金的支出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并且及时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以及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从规避会计法律责任的角度来看,单位负责人应高度重视会计的监督职能,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单位内部将通过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和实物控制机制的建立,使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使单位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明确,并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工作。

单位负责人应充分发挥其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能,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才能使单位负责人严苛自律,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对违反《会计法》行为进行检举和查处,规避潜在的会计法律责任风险。

参考文献:

[1]吴少珍.浅议单位负责人如何防范潜在会计法律责任风险[J].财务与管理,2013(01).

分公司负责人法律责任 篇4

企业安全责任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四十四条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第四十八条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第七十一条 建筑施工企业违反本法规定,对建筑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八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

(四)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第八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

(二)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三)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九十三条

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七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 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特大事故调查组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已发生的特大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期限的;

(二)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阻碍、干涉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特大事故调查组查询或者拒绝提供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第六条 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的规定

第十六条 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报告期限的,故意破坏现场的,阻碍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无正当理由拒绝调查组查询或者拒绝提供与事故有关情况、资料的,以及提供伪证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第九条 建筑企业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或者构配件生产,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工作的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费,保证职工在施工或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施工整顿、吊销施工许可证,并可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而擅自开工的;

(二)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符合规定或者管理不善的;

(三)施工现场的生活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四)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符合保卫、场容等管理要求的;

(五)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处以罚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无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的;

(二)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或者特 种作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者经考核不合格即从事相关工作的;

(三)未在施工现场的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

(四)未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的;

(五)未按照规定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合格后登记的;

(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的。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施工前未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说明的;

(二)未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或者在城市市区内的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未实行封闭围挡的;

(三)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

(四)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

(五)未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采取专项防护措施的。

施工单位有前款规定第(四)项、第(五)项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未经查验或者查验不合格即投入使用的;

(二)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

(三)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

(四)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未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或者专项施工方案的。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接受转让的,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冒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中建四局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六、具体责任追究: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伤亡事故和严重后果的,追究事故单位及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1、不严格执行或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安全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

3、对重大安全隐患的治理和整改不重视、不布置、不要求,致使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

4、对职工未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或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上岗证分配职工上岗作业;

5、管理混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规章制度;

6、只重视生产和利益,忽视安全生产且连续发生重伤、死亡事故的。

(五)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追究有关单位及有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及刑事责任:

1、违反规定迟报、谎报、漏报,或隐瞒重、特大安全事故不报的;

2、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3、阻碍、干涉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4、改变事故性质或庇护事故责任人的。

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四十四条 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

第五十条 房屋拆除应当由具备保证安全条件的建筑施工单位承担,由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对安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八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 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第九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分,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报告和处理事故

第十七条 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施工单位停业整顿;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按照管理权限给予撤职处分;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四年十二月一日)

(一)集团公司:1人/百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或每十亿施工总产值·年,且不少于4人。

(二)工程公司(分公司、区域公司):1人/十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或每一亿施工总产值·年,且不少于3人。

(三)专业公司:1人/十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或每一亿施工总产值·年,且不少于3人。

(四)劳务公司:1人/五十名施工人员,且不少于2人。

建筑工程、装修工程按照建筑面积 : 1、1万平米及以下的工程至少1人; 2、1万-5万平米的工程至少2人; 3、5万平米以上的工程至少3人;应当设置安全主管,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按照安装总价: 1、5000万以下的工程至少1人; 2、5000万-1亿元的工程至少2人; 3、1亿以上的工程至少3人,应当设置安全主管,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四年十二月一日)

(一)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企业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三)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中建四局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作全面负责。

第三十九条 公司(局区域性公司)经理(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局长领导下,是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政策、法规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主持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签发或审定有关安全工作的重大决定,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奖惩;

2、负责督促检查同级副职、公司各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落实为实现安全生产要求的责任制度;

3、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充实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定期听取同级安全生产分管领导的工作汇报,不定期听取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或审批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4、组织审定批准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按规定批准筹集和使用安全措施费用;

5、与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年终考核后实施奖罚;

6、不得将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7、接到本单位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局报告,同时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8、组织参加一次死亡2人及以上或重伤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及以上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督促实施。

9、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

中建四局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二、各有关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承担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和责任,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六、具体责任追究:

(一)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追究有关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人委托人)的责任:

1、本单位一年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超过年初与局签定承包中安全管理目标控制数的;

2、本单位一年内发生的安全事故,累计死亡2人的;

3、半单位一次重伤5人以上(含5人)、死亡2人以上(含2人),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

4、因工作渎职、失职,致使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

5、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造成严重后果的。

项目负责人安全责任相关法规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报告和处理事故

第十七条 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第八条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并根据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建立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并组织实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施工单位停业整顿;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按照管理权限给予撤职处分;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中建四局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六十九条 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其负责施工的项目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项目上贯彻落实;

2、负责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和考核制度;

3、严格安全管理,认真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编 制施工计划时必须将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实施同时纳入计划;

4、组织对项目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保证本项目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

6、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必须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7、定期组织项目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对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立即停工,并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进行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组织施工;

8、项目上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9、项目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项目经理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紧急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中建四局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四、各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坚决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安全管理,认真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所需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六、具体责任追究:

(四)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造成伤亡事故和严重后果的,追究项目经理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不及时贯彻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和要求;

2、项目经理不严格执行或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3、项目经理未认真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使安全生产所需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得不到保证;

4、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以及没有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的;

5、管理混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规章制度;

6、安排没有特种作业资格的职工或对新入场工人没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安排作业的;

7、私招乱雇,违反用工制度;

8、工作玩忽职守、欺上瞒下、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

9、本项目一次死亡1人,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的(含5万元);

责任书科室负责人签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城口县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城委发[2014]15号),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两个责任”,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规范自己的从业行为,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利,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责任内容

1、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修订完善部室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

2、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暨县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和县纪委各次会议精神,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3、加强教育监督管理。加强对部室职工的教育管理,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廉洁从政;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提醒、早纠正;对发现的违纪行为,要亲自过问,积极支持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4、加强公司作风建设。带头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持续纠正 “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低调务实、少说多干的作风,勇于担当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我公司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责任考核

对各责任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履职情况,一并纳入全年综合目标考核,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将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公司分管领导和各部室负责人各执一份。

城口县鼎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各部室 分管负责人:

责任人:

****年**月**日

某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篇6

一、基本情况

2014年,根据T市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联合发布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T市Z医院作为A类单位要求任中必审,离任必审。当年,T市Z医院院长的离任审计项目纳入审计机关年度审计计划组织实施。旨在通过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和评价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揭示该医院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重大经济决策、财政财务收支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决策机制,推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监督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审计组由4人组成,1人为组长,1人为主审,2人为成员。审计实施时间为2014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审计时间范围主要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审计总体内容为Z医院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

二、审计过程、方法及成果

(一)基本思路

根据中央两办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审计确定以下重点内容和基本思路:

一是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法律工作方针政策情况。

重点审查任职期间提出的工作发展思路、措施及其执行情况和效果,单位核心业务工作发展状况,取得的重大突出业绩及其社会影响,地方党委和政府、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二是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

重点审查是否建立健全了“三重一大”等经济决策管理制度。了解医院重大预算分配管理事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重大对外投资项目、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数量和涉及金额并进行抽查。

三是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重点审查有无隐瞒收入、转移资金、擅自设立资金账户和科室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等问题。执行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政策情况,有无未经批准自行收费,超范围、超标准、超时限收费等情况;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虚列支出、转移支出,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是否存在职工薪酬与药品、检查收入挂钩现象;有无在往来科目列收列支,应收款中有无个人长期借款;应付款中有无长期债务等;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重大资产采购是否招标或进行政府采购,资产处置行为是否履行规定程序等。

四是内部管理情况。

重点审查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重点关注预算、财务、资产、物资采购、业务等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并对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测试。

五是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个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重点审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关注领导干部有无经济问题;在审计职权范围内,对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有关的信访和举报等事项进行核实;

六是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二)取得的主要资料

1.综合资料。如:单位“三定方案”、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等文件,AH省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或规定,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和有关议事规则,党组会议、办公会议、等会议记录或纪要;

2.相关规章或制度。如: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AH省《关于进一步规范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的通知》, AH省《关于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以及其他医疗保险相关文件、制度,《AH省医疗价格目录表》等;

3.业务资料。如:医院与药品配送企业签订的合同,医疗设备招投标资料、采购合同、付款凭证等,重要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付款等资料;

4.财务会计资料。如:任期内财务收支账、表、据,医疗收费票据,职工岗位薪酬、奖金发放依据和花名册等资料,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明细账等资料,房屋租赁协议等资料;

5.电子资料。如:药品账簿分类和价格字典,药品出、入库单数据库电子表,门诊病人处方及诊疗费用数据库明细表,住院病人费用数据库明细表等资料,医院自制药剂品种清单等。

(三)审计步骤和方法

1.审前准备阶段。

审计组走访了该院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与部分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相关业务现场,围绕医院管理体制和执行的法律法规,机构设置、职能和主要业务流程,财务收支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和业务信息系统情况这五个方面开展审前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实施方案,确定审计实施时间、范围、重点以及审计组人员职责分工。

2.现场审计阶段。

(1)关于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和单位事业发展情况。

梳理任职期间采取的具体措施,调阅年度工作总结、年度业务统计资料、相关部门的检查考核结果等资料,结合财务指标分析医院资产运营、成本管理、收支结构及发展能力等情况,重点检查和评价目标责任制落实和完成情况。

(2)关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法律工作方针政策情况。

一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从药品入库单中查询药品进价、销价,检查药品进价的真实性;二是关注医院药品在医改前有无按规定标准加价销售,医改后有无按规定实现零差率销售;三是从门诊和住院病人费用明细表中筛选销售量排名靠前的药品,与AH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上的中标目录进行对比,判断有无药品标外采购行为;四是根据医院自制药剂品种,结合财务门诊收入,查找有无自制药剂对外销售情况;五是关注在提供医疗保险服务时,有无“挂床”住院行为;六是有无降低入院标准等行为。

(3)关于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收集、查阅现行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梳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并抽查一定数量的事项,检查和评价其总体情况,以及有关会议记录和纪要是否完整。

(4)关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一是对照收费目录和医改文件,抽查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进行筛选、汇总,重点关注医疗收费合规性;二是在检查收入、支出原始凭证的合规、合法性;三是抽取任职期间医院建设或购置的重要医疗、办公、交通设备等资产,检查是否经过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是否履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程序以及款项支付情况;四是结合内部管理制度,抽查重点业务事项,检查和评价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5)关于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个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走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了解掌握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相关的信访和举报事项。通过个别谈话,组织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和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

(四)审计成果

1.审计查出问题

(1)药品采购进行“二次议价”。2012年至2013年,该院通过“二次议价”等方式获得药品让利(折扣)共*万元;

(2)部分药品未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2013年一季度,该院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纳注射液等少部分药品未及时调低价格,未按中标价零差率销售;2012年至2013年,该院曼吉磁铁、万邦笔等少部分纳入药品管理的卫生材料未按中标价零差率销售。

(3)少数药品违规标外采购。该院销量靠前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少数药品非中标药品,也未进行网上备案。

(4)对少部分病人降低入院标准。该院存在将可在门诊治疗、或门诊观察治疗的病人收治住院的降低入院标准行为。2012年至2013年,该院共有*名住院病人入院期间除药品、检查、理疗、床位等费用外未发生过任何注射、输液费用,有少数病人“挂床”现象明显。

(5)存在违规收费行为。一是吸痰护理、一般专项护理、重症监护费等*项收费标准超过核定单价;高频电刀、一次性硅胶吸痰管、等*项卫生材料加价比例超出核定标准;二是新生儿洗澡、脐部护理、担架服务费、陪护床等*项费用系自立收费项目;三是在收取注射、输液、洗胃费用之外又收取了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采血器、一次性硅胶胃管费用,属分解收费行为;四是部分门诊常用医疗服务项目未按要求以单项内容计价,而是用“治疗费”、“体检费”、“镶牙费”等不规范统称项目代替。

(6)部分财务收支原始凭证不合规。一是收取病历费、妇检费以手工填列的《业务收入汇总日报表》作为收入凭证;二是收取农机人员体检费、批发尿素脂收入以已经作废的1996年版的《医院门诊医药费收据》作为收入凭证;三是支付职工除工资之外的部分奖金、薪酬,缺少个人签字领款或银行打卡发放的具体明细清单;四是医院工会收取院财务拨付的工会经费,仍使用已经作废的1988年版《AH省T县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收款收据》。

(7)部分重要医疗设备未实行政府采购。本次审计对该院2012年至2013年新增固定资产中*项重要设备合计*万元的采购管理情况进行了抽查,其中排队叫号及自助打印系统等*项合计*万元的设备采购均为该院自行招标或集体研究以确认供货单位。

(8)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根据该院提供的各项制度文件来看,***同志任期内市*医院业务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但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仅提供了《工作餐管理制度》、《外出培训制度》。

2.审计成果

《审计结果报告》获协管副市长批示。“医院医疗收费和药品管理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一文被《AH审计》杂志采用。市审计局下达《审计决定》将违规收费等****万元收缴市财政。医院采纳审计建议,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本项目被评为滁州市审计系统2014年度表彰审计项目。

三、体会与启示

(一)要重视审前培训和调查

医院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它有专用的会计制度和特殊的业务流程。在医改实施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许多政策问题。所以,加强审前培训和调查尤为重要。接受审计任务后,应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审计组。审计人员要集中学习相关会计制度、财务规则、医疗系统政策文件、医药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相关法规规章、先进的审计经验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审计调查不能走过场,要充分了解医院机构设置、职能和主要业务流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医疗保险服务相关制度等情况,要事先熟悉医院财务收支基本情况,要收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岗位绩效管理办法,还要了解会计和业务信息系统情况并采集相关业务数据。

(二)要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

医院审计重点之一是药品价格和医疗收费情况,这两部分内容较多,数据量大,只能由计算机辅助审计完成。审计人员要按照审计方案,拓宽审计思路,把审计目的转化为计算机查询语言,来实现查询、分析、汇总的目标。审计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分工协作,可参考上级部门组织或AO系统中的社保审计专家经验及方法。可以先从少数门诊、住院病人的收费流水中查找疑点,再以此为基础扩大范围查找全部违规行为。

(三)要加强审计现场审理

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探析 篇7

一、我国进行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 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促进农村安定和谐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 审计机关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

1.开展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近年来,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 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一方面, 少数村干部法纪意识淡薄, 乱支乱用集体资产和资金, 违法违纪案件日益增加;另一方面, 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村务不公开, 农民群众对村干部意见较大, 导致干群矛盾激化。对村级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有利于促进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增加工作透明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

2.开展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村级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基础, 村干部是处在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层, 村级干部能否正确履行职责, 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对村级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可以有效的监督检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3.开展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是新时期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纪委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任务分工, 明确提出审计部门配合农业部门完成建立村级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任务。审计部门应着眼大局, 提高认识, 在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展村级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有利于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促进农村综合改革。

二、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现有模式

从组织实施形式上, 目前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由市、县 (区) 委、政府领导同志直接安排或组织部门书面委托, 由市、县 (区) 审计机关牵头, 财政、农业等部门配合, 对村级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2.由乡镇党委、政府或办事处党委委托, 由乡镇、办事处财政所和审计所等职能机构实施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3.将村级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纳入日常监督。为规范村级财务公开, 推进民主理财措施, 对村级财务先后实行了“村账乡管”、“村账乡监”, 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管理, 乡镇财政所集中记账等不同的管理形式, 按照本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每年开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

三、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现有模式的不足

从实践情况看, 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稳定性和统一性, 更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内容仅限于村级财务收支、库存现金、债权债务、财产物资等的审计。乡镇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是市、县 (区) 委、政府领导同志直接安排或组织部门书面委托, 由县审计部门牵头负责, 乡镇由财政所直接具体协助实施。

1.审计工作缺乏专门机构负责, 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大部分乡镇已经撤并乡镇农经站, 有关工作人员移岗。审计经费无保障, 有些乡镇村级负责人审计具体由乡镇财政所、农委、民政办协助实施, 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审计人员, 缺少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 不能很好发现负责人经济责任问题, 严重影响审计预期效果。开展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 没有必要的工作准备、程序和时间安排。这些都是阻碍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客观因素。

2.审计工作缺乏相关法律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是受托审计, 在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中, 并没有为审计机关明确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职能, 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机关应该担任什么角色?在工作中应当如何定位和操作?基层审计机关很难把握和操作。

3.审计结果缺乏责任追究机制。乡镇财政所、审计机关向司法等机关移交的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行政案件, 往往以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者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予立案、导致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追究其责任, 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对违反财经纪律的村级负责人处罚并促其整改。

4.审计内容太单一。大部分审计工作内容都是以财务收支审计内容为主, 并没有把体现其经济责任的绩效审计作为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缺乏完整性, 严重影响审计的预期效果, 不能达到负责人经济责任问题查处的目的。

5.审计结果没有有效利用。审计结果并没有形成标准的审计报告, 只是查处某些财务收支上的财务问题, 没有给出审计评价。并且审计结果一般是交由该乡镇党委、纪委处理, 没有明确的报送部门和责任追究部门和没有给出整改意见。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也缺少档案保存机制。

由此可见, 乡镇现有的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 影响了预期审计效果的实现。

四、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改进建议

1.创新审计方法, 提升审计效应。审计机构应该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 制定工作计划和程序, 保证审计工作内容的完整性, 提高审计效率。第一, 搞好“四个结合”: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 突出任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账目审计与账外审查相结合;清理不规范行为与查找根源、落实整改相结合。第二, 把握“三个原则”:一看资金的投入是否有利于农业发展;二看农民是否得到实惠;三看是否存在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第三, 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审前调查;注重风险防范;注重整体把握。此外, 还应在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制定、审计内容确定、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环节实行分级负责、相互牵制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同时, 严格执行审计工作三级复核制度、审计回访制度、审计廉政责任制度, 以确保审计质量。第四, 达到“三个效果”:公开审计结果, 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接受群众监督;利用审计结果, 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促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村级经济健康发展;运用审计结果, 揭示村级组织在经济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

2.成立专门审计机构, 培养专业审计人员。第一, 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村级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 成立由县纪委、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农委、县民政局组成的村级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 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和文件, 监督检查、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协调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县审计局, 负责处理日常工作。第二, 乡镇应成立由党政领导、纪委、财政所、等负责人组成的村级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具体组织实施村级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乡镇内部审计人员应熟练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专业知识。

3.建立健全法律规章, 制定责任追究机制, 依法追究经济责任。国家立法机关应建立健全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 审计部门拓宽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进行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纪检监察、司法等相关部门负责对个人经济问题追究处理。乡镇审计机关向司法等机关移交的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行政案件, 由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负责对个人经济问题追究处理。要求相关部门做好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保存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和村级经济负责人任期的工作资料, 制定后期经济责任追究机制, 以便以后发现其任期经济问题, 进行经济责任追究。

4.完善审计内容, 财务收支和绩效审计并存。结合村级组织的实际, 其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设计应注意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二是真实、合法、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勤政和廉政并重的原则;四是突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原则。按照上述原则, 提出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同时并存。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应涵盖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 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情况;

第二, 集体资产、负债的真实和完整性情况;

第三, 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效益情况;

第四, 村委会较大投入项目的管理、效益情况;

第五, 土地、林木等资源使用权的出售, 出让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情况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收支情况;

第六, 国家发放给农民的粮食、低保、医疗保险等补贴资金实际到位情况;

第七, “村官”勤政廉政等绩效情况需要审计的事项。

但在实际操作中, 村级组织的经济结构、规模、形式大相径庭不一而足, 审计内容应该根据审前调查所了解的详细情况有所偏重, 抓住实质内容, 比如对经济规模较小的村级组织可以偏重于财务管理和本人廉政情况等方面的经济责任, 而对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就要兼顾重大活动决策等方面的经济责任, 以利于节约审计资源, 保证审计效果。

5.有效利用审计结果, 撰写专业审计报告。经派出审计组审定审计报告后, 依法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基本情况、审计评价、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与处理意见、审计建议和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村党支部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向乡镇党委提交;村民委员会主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向乡镇政府和村民代表会议提交;其他部门委托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向委托部门提交。为了更好的实施审计工作, 应制定审计工作办法, 规范审计程序, 保存审计底稿, 撰写审计报告, 明确审计工作责任和追究责任。

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应该设立专门部门负责, 制定相关法律规章, 明确责任追究, 拓宽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进行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陆国相.通过内部审计促进农村财务制度管理的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 2012 (03) :76

[2]陈百明.我国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33) :238

[3]章赤贞.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现状及改善措施[J].决策与信息, 2008 (08) :51-52

[4]危荣北.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让审计效能卓著[J].中国商界, 2008 (11) :92

[5]白海峰, 杨少峰.浅谈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J].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0 (1) :30-31

[6]许俊香.明光市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综述[OL].安徽先锋网.http://www.ahxf.gov.cn/

[7]李世宏.“村官”经济责任审计初探[EB/OL].中国审计网.http://www.iaudit.cn/

[8]赵金楼, 李曼静.面向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村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研究[J].商业研究, 2009 (1) :139-141

[9]耿中太.村官审计:面上好看背后困难[N].中国县域经济报, 2007-05-21

[10]刘圣东.乡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效应[J].中国审计, 2007 (21) :16-17

[11]石言弟, 沈柳.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J].农村经营管理, 2005 (12) :26-27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法律责任问题 篇8

[关键词]行政首长负责制;法律责任;现状;完善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责任内容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首长全面领导本机关的工作,对本机关的事务依法享有最高决定权,并对本机关的全部工作向权力机关或人民承担政治等方面责任的行政领导制度。其在赋予首长最终决定权的同时,要求他最终承担责任,包括对一般事项行使决策权失误时应承担的责任和对重大事项经讨论后,行使决策权失误时应承担的责任,体现了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对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责任内容,其主要集中于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政治责任,也叫宪法责任。纵观各国宪法,行政首长承担的政治责任主要表现为:一是报告工作,有的国家称为“国情咨文”,在我国称为“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回答质询;三是提出辞呈;四是接受罢免。法律责任,也叫个人责任。它是指行政首长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道义责任是指政府公务员在执行职务时必须承担的道德意义上的责任。政府公务员应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自我反省或悔过。在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中的政治责任和道义责任在我国宪法和公务员法都有规定,对于法律责任,虽有规定,但是大多集中于规章、办法,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在仅有的规定里透视出来的还是不完善。

二、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现状

法律责任是公务员在违反法律规定时所应承受的法定后果。这种责任以公务员明确的违法行为和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责任的法定条件,它具有明确而又严格的归属性,只能由能自主决定实施违法行为的权力主体承担,而不能累及他人,也就是说法律责任不具有连带性。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目前,我国对于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追究,主要集中于行政责任,其表现为行政处分、纪律处分,而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比较鲜见,具体表现在:

(一)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构及其他公共部门的公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通过对自身职责的履行为人民谋利益,否则将承担相应的后果。那么,行政首长的行政责任就是其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直接表现为受到行政惩罚和行政处分。“制度化的严格,严肃的追究制度,问责官员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而且也形成了一种惯例,只要有公共事件发生,必然有官员承担责任,主动辞职或者被上级政府免职。”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样描述目前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度。

可以印证的是,从2004年7月1日《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施行以来,成都市、长沙市、南通市、大连市等城市相继都建立了行政首长问责办法。其中《深圳市人民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首长被问责的,采取下列方式追究责任:(1)责令限期整改;(2)责令作出书面检查;(3)责令公开道歉;(4)通报批评;(5)责令辞职;(6)建议免职。以上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采用前款第(5)项、第(6)项方式问责的,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第十八条有问责情形的行政首长引咎辞职的,不再依照本规定追究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追究其他责任的,从其规定。其它问责办法对行政首长的责任追究也主要集中于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公开道歉、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等,其也都规定了,有问责情形的行政首长引咎辞职的,不再依照本规定追究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追究其他责任的,从其规定。由此可见,这些问责暂行办法对于行政首长的责任追究,主要集中在行政责任,基本不涉及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民事责任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民事责任是指行政首长的行为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依法应承担的责任,这一责任主要是以行政首长为代表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而引起的责任,表现为赔偿损失,恢复原状,停止侵害等。对于行政首长的民事责任,主要基于其是公务员,按照《公务员法》、《赔偿法》追究民事责任,如公务员法第第一百零三条规定,机关因错误的具体人事处理对公务员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国家赔偿由本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第十四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专门规定行政首长的民事责任。

(三)刑事法律责任

行政首长负责制中的刑事责任是指行政首长严重违法,并触犯了刑事法律,依法应承担的责任,这里主要是指行政首长职务犯罪,表现为司法机关追究行政首长的刑事责任,判处各种刑罚。行政首长首先是公民,其应遵守法律法规,作为公务员,其也应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其违反法律,就应该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现行法律对于公务员的刑事责任追究,主要集中于刑法第七章的危害国防利益罪、第八章的贪污贿赂罪、第九章的渎职罪中,如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贪污罪,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受贿论罪等。可喜的是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对有违法情形的公务员,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法律对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追究可以认为是对行政首长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文。但是,目前我国的刑法对于行政首长刑事责任的追究还不多,也不明确。

由此可见,我国对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责任,对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还缺乏完善规定,对于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制度化的设计缺乏制度性设计和相关完善的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行政法治原则的要求、不利于行政首长和其领导下的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对行政首长法律责任的追究。因此,完善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体系是极其重要的。

三、完善行政首长法律责任的建议

现行宪法虽然确立了行政首长负责制,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法治化程度较低,要将这一制度真正付诸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需要人们就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中碰到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法律化规定,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对上述问题的立法工作相当薄弱,进展十分缓慢。笔者试图对完善行政首长法律责任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法律责任追究的法制化、规范化

目前,我国对于行政首长的责任追究仅有的一些规定还主要停留在批示、 决议、决定或者法规上,没有上升为国家的法律,而且其规定也过于原则。这种情形,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权威性、有效性和追究责任的确定力和执行力。因此,笔者认为,要发挥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越性,创建责任政府,提高行政效能,都离不开行政首长负责制法律责任追究的规范化和法定化。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奖惩严明的法律制度。就其内容而言,就是个人法律责任认定规范化、责任范围明析化、责任方式明确化,这样就能使行政首长在其工作范围内有章可循,使责任追究机关有法可依。

(二)运用诉讼手段,监督行政首长

运用诉讼手段监督行政首长是行政法治原则的要求。依法行政是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因此行政首长的行政行为及其领导下的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不作为)都必须合法、合理。运用诉讼对行政首长的监督是监督机制的最强有力方式,其主要有:一是行政诉讼程序,即人民法院通过对具体行政案件的审判,来确定行政首长及其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合理等等,从而监督行政首长的行政行为是否要追究法律责任。二是宪法诉讼。虽然我国目前还没确立宪法诉讼、但是就行政首长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核心,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宪法的实施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地位来看,对行政首长的行为开展宪法诉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三)建立多元化的行政首长的责任监督、权力制约机制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对于行政首长,由于其地位、权力的特殊性,对其加强制约和监督增强其工作责任感的要求,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的要求。现在很多学者都提出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要建立以人大、政协及各群众组织的监督职能为主的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下级接受上级监督、党内接受党外监督、领导接受群众监督以及司法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方式相结合的监督体系”{1}。此外,笔者认为还应加强对行政首长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制度应注重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加强其法律责任规范化建设。

(四)以过错责任追究为归责原则

对于行政首长的法律责任追究,笔者认为应参照国家赔偿法,以过错责任追究为原则,只有在其有故意和重大过失,给公民、法人、社会组织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情况下才追究其法律责任。如《广西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对行政机关决策失误、执行不力、效能低下、违法行政、滥用职权、行政首长公开发表有损政府形象的言论,或者在公众场所行为失于检点、举止不端,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等11种情形,追究行政首长的行政过错责任就是一个好例子。

(五)做到权责统一

依据行政科学的基本原理,行政首长拥有的职权及其行使都有严格的限制。其职权的大小受所处的行政管理层次、行政首长职位的高低和所负职责的轻重的限制;职权的行使受职务范围、行政区域的限制;组织、推进活动受政党组织、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等。因此,要求其对行政机关的所有行政活动都负责任是欠妥的。毕竟,其个人知识能力有限,况且处理问题也受其它一些外在因素影响。因此,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应当注意其权力和责任统一,有权必有责,权责统一。对于追究其法律责任,应当根据其损害程度、社会影响和情节轻重不同,确立明确的法律责任,或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或者并处。

[注释]

{1}王申成,常中青.决策也要法制化[J].理论界,1998,(3).

[参考文献]

[1]肖萍,黎晓武.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更新与发展[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2-4,33(2).

[2]黄贤宏.论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J].中国法学,1999(3).

[3]张立荣.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4(2).

[4]李书娟.论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发展与完善.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学位论文.

[5]田志毅.行政首长问责制的原理与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学位论文.

上一篇:高二物理阶段检测二下一篇:我的理想环游世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