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研修总结(共8篇)
商丹高新学校 董小锋
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数学教学目标需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的由来,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这一目标完成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一节好的数学课就是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自主习惯差;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不能按时完成。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每周发的周周清不能认真完成,加之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要求纠错,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没什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甚至抄袭了事。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想方设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在家越来越被宠,使得现在的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那种盲目惧怕,绝对俯首贴耳的学生已不多见。要想让学生“信其道”,必须要让他们喜欢自己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等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的老师,他们也最敬佩这样的老师。所以开学初我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老师该怎样“教”和学生怎样“配合”,了解学生所喜欢的讲课风格,经过讨论,最终学生集体通过。当学生都认定了需要这样的课堂,他们就会有激情的参与。
(二)、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在教学方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经过自己的教学经历,我发现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奥秘。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以大风天行走为例,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行走觉得很轻松,逆风行走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行风是一回事,只是所产生影响因素的不同,一个是水流速度,一个是风的速度。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最后得到: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2)、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比如,分式方程实际应用——打折销售这一知识点,我想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所以我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2、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师生、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形成兵教兵、兵带兵、兵促兵的合作学习局势的开展,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会从中感到轻松自由,自然地成为交流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例如我在讲八上第十五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时就用了很多小组讨论的形式,同学们接受的效果非常好,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清晰的掌握了知识。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学生圆满地完成了某一项任务时,要给予奖励,使学生真正地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思维方向往往也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和指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之更有效地、合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在研修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在研修过程中我也存在着不少失误,但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始终做个有心人,存在的失误在今后的研修中一定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一、制道———学校管理的方法
走进安徽铜都双语学校, 李成凯校长的学校管理方法介绍让所有参加研修的校长耳目一新, “扁平自治型管理”———两委四中心八部委共同构建成了年级发展共同体。两委:即学校教师管理委员会 (由校长、中层领导和教师组成) 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由学生组成) , 分别负责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管理。四中心:即学道中心、德道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 中心负责人由教师担任。学道中心即负责课改研究和学科发展, 由“教学校长—主备校长—学科组长—教师”组成;德道中心即负责学生常规、路队文化、课间文化、仪容仪表、出勤、班级及公区卫生等管理考核;生活服务中心即负责就寝、就餐和学生零用钱的管理;学生发展中心即负责学生心理情感和文化建设。八部门:课研部、质评部、风纪部、运动卫生部、生活部、财政部、文化部及情感部, 每部配一名指导导师, 由学生担任部长, 以建设“八好班团”为抓手, 每天发检查通告, 即时点评。两委四中心八部委的构成让学校首先成为服务型学校, 然后才是学习型学校。这种管理模式让学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成, 让教师们有归属感、优待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课道———课堂的常规
“五环大课堂”是安徽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主旋律, 主要由五个环节策略组成:一是在课前准备阶段, 以周前预习和日前预习为方式, 让学生在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完成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二是课堂导学阶段, 以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的方式,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合理安排“学”、“教”、“练”, 积极引导, 提高课时效益;三是课后训练阶段, 以晨读、课外阅读、日日清检测、大自习自练等方式, 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并适当拓展训练的广度和深度, 巩固学生知识, 实现“知能转换”和“知能并举”;四是在课后培辅阶段, 以自主反思、个别培辅、集中培辅等方式, 以“面向全体, 尊重个体”为原则, 做好培优辅差;五是在课后检效阶段, 以单元自测、周清过关检测、培辅绩效月验收、月度考核验收等方式, 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定和结果性评定, 加强目标管理。
三、学道———导学案的运用
导学案是教学的抓手, 导学案设计的好坏决定了一节课教学的成败。首先由教师先进行课程的导入, 在教师的引领下齐读学习主题, 明确学习目标, 这属于新课前的热身活动。
自学要求:学生做到静、专、思、自。静是安静, 专是专心, 思是思考, 自是自主。进行自学环节的时候要先引导学生用30秒的时间浏览教师归纳出的自学要求再开始独学, 学生根据独学情况在书上做标记, 把自研成果填入随堂笔记中。整个过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 了解学情,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看完成情况, 不看完成结果 (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完成情况) , 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后就可以开始读教材。独学结束要根据标记, 完成情况和独学过程中是否做到静、专、思、自进行评价, 评价自学环节时, 教师要做到表扬到个人, 批评到小组。
对学要求:真实有序。尽量同桌对学 (也可突破地点, 与同质同学任一组成对学小组) 交流时两份导学案重叠露出笔记部分, 进行时要先齐读对学要求, 交流独学的问题和笔记答案, 先完成的学生举手示意后就开始读教材。对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看他们是否能够结合导学案进行交流、补充。
互学要求:由小组长负责, 学生快速找到自己的站位, 组员围成半圆面对组长, 互学进行的时候要先齐读互学要求, 组长负责调控顺序, 按组长安排的顺序交流答案。结束后由大组长抽签确定展示组次。
群学要求:群学可以分为三种情况:2人、5人、10人, 即2人对学, 5人互助, 10人共同体。在10人共同体时, 先要进行任务划分:板书组、预展组、过关组。其中板书组设有2-3人, 内设一名副组长, 安排版面, 版面要做到有色彩、有内容;预展组3-4人, 内设一名组长, 结合板书进行任务分工;过关组2人, 由一优等生一学困生组成, 由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学习较难的知识点, 也就是说这一优一困组合再次进行了对学环节。群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板书及互动过程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在群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到学生当中, 适当点拨知识点。
板书要求:提纲式, 要有单元名称, 合理运用彩色粉笔 (白, 书写内容;黄, 书写重点内容;红, 改错) , 要先写内容后装饰。板书进行之前, 组长要带领组员先齐读展示单元的要求, 再进行展示。值得注意的是板书时展示同一方案的两个组要安排在相邻的版块进行板书, 便于比较和补充。
展示要求:精彩、有创生性。进行时预展组的同学要有开场白和过渡语, 一般由组长负责。要设计互动吸引班内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如大家要仔细听我们的展示, 一会有一个问题等等。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间, 展示结束后要有质疑解惑的环节, 这个环节中组长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 也可以是其他小组针对该组的展示提出疑问,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及点拨。质疑结束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打分, 并说清给分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展示时学生不要完全按照黑板上的内容念, 也不可照着书本读, 要讲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介入也可分为及时性介入和总结性介入两种方式, 一般情况下, 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教师都应选择及时性介入, 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最后是同类演练 (相当于每节课的课堂练习) , 演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正确答案, 用红笔修改自己的练习成果, 最后由小组长负责检查。
邓广柱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到实践的深入学习和不断探索及对高效课堂模式的诸多体验,我深深的认识到高校课堂的实践意义,体验到了在教学中实现高效(学生高效、教师高效、课堂高效)带给师生的快乐,这更加触动我在教学实践中以高效课堂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高效课堂的科学形式和内容灌注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学习的前置性、主动性、互动性、高效性。期间我积累了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高效课堂不是形式而是内容
高校课堂开展之初,我个人心存芥蒂,以为这又是华而不实的形式炒作,“五步三查”、“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哑巴也能成为好老师” 这些就能使课堂高效?我充满了疑问,所以最初的学习和实践只是简单的应付而已,估计和我一样心理的人肯定有,然而当深入其中,慢慢学习,不断实践,我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那么肤浅,而是真正收到了“实惠”原本很累很繁琐的课堂,变得简单轻松起来,而这其中唯一的秘诀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是向导,是舵手,学生是主人,是船长,课堂由他们来主宰,精彩由他们来主宰。所以我认为高效课堂只是看才是形式,而如果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转变思想去做那才是内容,但形式并不绝对,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理性看待,科学创新,为我所用,所以高效课堂的实践转变思想是前提。对于十几年或几十年从事传统课堂灌注模式的同行们,转变思想无异于“大换血”,但不管转变有多难,我们总要相信: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有多远!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摸索、探讨甚至是争论,直到高效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惠及到每一个课堂师生。
二、高效课堂学生是主体
高效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彻底解构传统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话语权的“统治者”教师是课堂的的参与者、引导者、倾听者、建议者、学习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实践者、主宰者、受益者。学生以各自的小组为单位,以讨论、合作、交流为手段实现过程的快乐化、知识的最优化,效率的最大化、能力的最强化。学生将获得“新生”教师从传统中解脱,一切皈依自然,自然而然,滴水穿石,水到渠成,所以每一个课堂的引导者、领路者,都要紧紧围绕学生细致钻研学生,分层分步,循序渐进、挖掘教材,化腐朽为神奇,“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尽最大可能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尽最大可能的促使其在课堂上释放自我,大胆表达,着重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自主学习、学习自律、团结互助、乐于学习。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不再死寂沉闷,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和展示的舞台,有效的去除学生学习的垃圾知识和垃圾时间,低投入、高回报。让每一堂课能能成为生命的狂欢,让每一个青春到能绽放精彩。所以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重塑课堂的精髓。
三、高效课堂唤醒学生的合作意识
孟子有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的就是“和”的重要性,高效课堂的“和”就是“合作”即小组成员间合作、不同小组的合作、师生合作,社会离不开合作,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合作,同样课堂更学要合作。古语有“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今人有“团结就是力量”“柴多火旺,水涨船高”所以高效课堂中的合作意识是高校课堂开展的前提,更是学生获益的前提,合作的前提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有合作的潜质,他们活泼好动、机智敏捷,合作中彼此建立友谊,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让学生“以课为媒,立足课堂,从问题入手,以方法解决”合作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成长的主人。所以通过高效课堂的系列观摩和学习,我觉得高校课堂唤醒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他们在合作中树立自我,建立自信,增加了知识的厚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真正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堂——幸福的课堂。
四、高校课堂因展示而飞扬
每一个人都有展示的欲望,展示可以历练自己、证明自己、提升自己,而对于高校课堂而言,因学生的展示而越发神采飞扬,激情碰撞,星光灿烂,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舍我其谁”的气势,各组精彩纷呈,质疑和补充相得益彰,掌声笑声此起彼伏,有时还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样的课堂经历一次就不想再放手,老师不再挥汗如雨,学生不再昏昏欲睡,大家在展示中彼此建立默契,心在动、身在动、神也动,动中有静,静极思动,动静结合让展示充满了魅力,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让生命充满了动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身在心中,心在其中、乐在其中。
总之高校课堂已悄然改变我们对教书的理解,做新教师、新学生,建立新学校、新课堂已是大势所趋,顺应时代是无悔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只要彻底改变,全心投入,锐意创新,不断前行。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是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骨架。关于小组课堂活动,很多农村的确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探讨。
1、很多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发言不积极,甚至不发言。这就牵扯到小组内发言顺序的问题,相对差的学生往往不愿首先发言,而听了优秀组员的发言后,又多感自愧不如,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相对欠缺的想法。按指定原则发言,首先指到相对差的学生,会拖延小组讨论的进程,延迟讨论结果的形成。按自愿原则发言,很可能发展成按学习底子优劣发言的惯例。当然小组主持人可以询问不愿发言的同学是否赞同某个组员的意见,让他(她)复述之。可能该生复述得也不理想。相比而言,还是按自愿原则发言好一些。
2、小组主持人的选定。选定小组主持人可以大大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多数老师往往引导小组选出优等生作主持人。主持人往往最后发言,因综合了其他同学的意见,他(她)的发言往往是组内最好的,顺利上升为小组意见,因此主持人也大多垄断小组发言人的任务。这套模式容易造成主持人一枝独秀的局面。如轮流担任主持人,其他组员对表现较差的主持人多有干预和不满。
3、发言人的选定。固定发言人会使其他组员丧失锻炼的机会;轮流发言,表现较差的发言人又会影响小组得到的评价,往往遭致其他组员的不满。
4、三五分钟的小组讨论在基础较好的班级能取得一定效果,在很多农村班级却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进而老师不大愿意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
5、小组讨论的应付和扭曲。有一名后进生,在老师、组长的多次要求下,勉强完成了一个较为简单课上交流的任务:找出课文中最喜爱的一句话。他只是临时找定课文的第一句话,根本谈不上喜欢,也根本没读完课文,仅仅为了应付老师。次数多了,组长有些生气和无奈,告诉了老师。老师为了鼓励该生参与小组讨论,说了肯定的话:第一句很好嘛,万事开头难啊!从此,这名后进生每次遇到找文中喜爱的句子这类的任务,直接就逮住第一句了,关于理由还振振有词:老师说的万事开头难,我找的最难的一句呢。同样的问题,有一名优等生却尽量直奔课文中心句。本来前置学习中找到中心句可喜可贺,可次数多了,总有点不对味。该生可能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所谓自己的喜好。对于那名后进生的此一问题还好解决,学完课文,再让他说说最喜欢哪一句就可以了。那名优等生的问题颇为难办。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对话,理解和创新。有效提问教学就更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农村教育现状,有效提问教学在语文课堂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转变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主要途径之一是课堂提问,这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提问教学中的民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师生互动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资料
21世纪社会要求未来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不断求知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学钻研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许多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仍以“板书”加“讲授”为主,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以至于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抑制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过分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一)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下,探索凸现师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有效提问。
2、通过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情趣、激活思维、能动创新的教学促进师生观念系统、方法系统、能力系统的更新,培养创新型学生与创新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
学生“学”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我们提出并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彻底废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以便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能够有科学而合理的应对措施。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课内课外活动,教师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效果等原因。从教师教和学生学入手,寻找与学生学好语文、应用语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
3、教学中通过激励语增强课堂活力,增加作业中激励语的数量。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学习的经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应用意识。
(二)课题的确定
1、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课题管理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课题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着眼于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的变革,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善于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实践活动,从而增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前瞻性。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为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和课时研究计划顺利实施做到以下几方面:(1)、领导到位:课题组领导带头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认真落实课题方案。(2)、人员到位:课题组所有成员务必积极投入参与课题研究实验,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教学活动。
(3)、指导到位: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阶段性研究工作会议,部署、规划、讨论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审核、指导课题组工作,评定阶段性研究成果。
2、为确保课题研究质量通过以下四方面完成:
(1)、加强课题组织管理:课题组成员要做到对课题心中有数,把课题研究
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2)、加强课题计划管理:课题组成员要严格按方案、计划实施,杜绝盲目工作和随意现象。
(3)、加强实施课题管理:课题组成员做好课题设计、论证、实施、鉴定等相关工作,并进行全过程管理。
(4)、加强课题资料管理:建立和健全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数据和个案收集、积累和整理工作。如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力求材料真实、准确、完整、系统以及科学和适用,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
3、加强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操作技能
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掀起人人参与学习研究的高潮,为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学习内容上,重点学习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把握初中生心理特点理论,理解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原则和方法;通过学习,从理论的层面上,认识到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观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特征之一。
四、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以前上课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很被动,现在课堂非常“热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各种新问题、新思路不断涌现,经常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紧追老师不放,问个不停,出忽意料之外的创造性想法常给老师新的启迪,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性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成了师生追求幸福的“天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培养了“三不”精神:敢于向老师、向课本、向资料说“不”,勇于向困难、向权威挑战!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老师从不批评,课堂气氛宽松。
2.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课堂活力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悄然转变,过去的“师道尊严”现象已荡然无存。课堂上常会听到教师云:“你回答得很好”,“别紧张,不要紧”,“请你坐下来再想一想”,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是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尝试探究,质疑释难。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学会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能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课堂教学已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3.课堂教学中 重视情感教育: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情感是动力因素,它对创造性思维发生推动、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愉快、合作、竞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善于探究,勇于创新。
激励评价。学生参与行为始发于“爱的需要”,满足后又追求“尊重的需要”,希望有成就,能胜任,获得赞识与高度评价。马斯洛特别指出:“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而这一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软弱、无能之感觉”。因此,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免励,注意从失败中挖掘部分成功,并继续帮助学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月18日—2月20日,我参加了由安定区教体局举办的“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专题”培训会。2月21日—2月25日,学校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高万祥、张四保、李炳亭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智慧型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和《高效课堂行动研究》等讲座。这些讲座从案例和高效课堂的概念、特点和基本结构出发,引用并生动地解读大量课例,让全体老师对教学案例和教育教学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培训结束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现就学校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工作提出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和原有认知基础
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
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四、积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步消除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的现象,也就是说,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担当“引桥”和“路标”。我很认同张主任提出的“时间短、效率高、学生愉快的学、教师有幸福感”的教育教学目标,如果学生不能快乐的学习,他就会讨厌学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能摧残人才。“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
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才观。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五、有效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即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即“高效教学”,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现将从事高校课堂教学以来的一点心得做一小结。
(一)有效备课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只有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才可能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一备学生。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唯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可以取得有效的教学。“备学生”首先要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来设计课前的预习提纲、课堂中的探究题、课后的巩固题等,并且充分考虑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从而实现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备教材。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从微观上看,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考动态、教科书及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攻克疑点,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进程,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目的性。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与目标,强调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某些章节的教材中内容相对较少,教学中则应有意识的充实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第三备教法、备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性,启发性,活跃而又充实整个教学过程。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也就是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在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时,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否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因学定教。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地理课堂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有效性的良好开端。
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课堂气氛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宽松的、愉快的、积极的课堂气氛对学习者的心理安全和知识的建构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学习者对学习的焦虑,课堂教学效能也能随之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强大原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激发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关键。
巧设新课导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设情境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语,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以旧拓新式、承上启下式、设疑提问式、声像式、谜语式等多种形式。利用课本插图,增强直观性。“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也容易接受。诚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起热烈持久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有利于增强直观性、欣赏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能较好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2、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地理问题,而且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我们提出要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既要注意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问题,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置疑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里的关键首先就是要有“科学的问题”;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反应对教学设计的问题作有效调整,要体现课堂重心由“教”向“学”转移。同时,学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可探究性。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自学指导贵在设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疑应设何处?一般说来,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衔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加强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地理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地理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之间的联系比较,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地理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把有关联的地理人物、地理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地理概念。如在学习“我国的铁路干线”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环节:学生8人一组在操场上画“我国的铁路干线”,用白、黑、红、蓝、黄五种不同的颜色表示“五纵三横”的铁路干线,用字母表示重要的交通枢纽及起止城市;接着就请学生们“乘火车,走铁路”;每组学生依次排列成火车车厢形状,分别走完所有的铁路干线,并依次报出沿途经过的干线名称及主要城市;最后请学生回答:“从西安到上海,走最近的铁路线,先后经过哪些干线和枢纽城市?”
又如在讲初二《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时,感到本节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中国地理非常关键,但记忆各省行政区的位置与轮廓难度很大,死记硬背的效果又很差。怎么办呢?可发动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法。
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湖北省的轮廓图形,然后说:“1911年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哪里打响呢?”其他学生回答说在:“武昌。”又问“武昌在我国的哪个省份呢?”其他学生想了想,回答说:“在湖北省”。指着黑板说:“这就是湖北省的轮廓图,你们看它像不像一支手枪?”同学们齐声回答说:“像”,说:“我们再看一个图形。”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黑龙江的图形,说:“黑龙江省有我国珍贵的小天鹅,它的轮廓像不像一只小天鹅在飞翔呢?”其他学生又大声地回答:“像”接下来,又启发其他学生说:“大家可以根据刚才我的方法进行记忆吗?”其他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拿出地图册,积极地思考和讨论。几分钟后,其他学生积极举手回答:“云南省在我国的西南边陲,那里是孔雀的故乡,它的轮廓图正像一只开屏的孔雀;陕西省有著名的秦兵马佣,它的轮廓图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 „„”不知不觉中,学生们找到了十几个省区轮廓图的特点。让学生在游艺中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获取学习的自我成就感。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教师应当“蹲下身子,听学生的声音,走到学生中去”这也是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有效的教学评价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息息相关。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适时、有效的运用,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及其他评价主体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在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态度要真诚、中肯,语言要新颖、独特、幽默、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要适时,要恰如其分,不过分夸张。地理课上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学生发表观点,如果老师善于引导,由浅入深,利用真诚、中肯、幽默的评价,学生的激情定会被激发出来。一组精心设计的讨论题配合以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只要教师真正爱学生,对孩子们寄予期望,这些学生都会进步。一种信任鼓舞的眼神,一句关怀安慰的话语,一个会心满意的微笑,都会使被期望者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浪花,从心灵深处汇聚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三)讲练结合,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再好的教学如果不落实到学生身上,都是无效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因材施教。在设计练习作业时要做到难易适度,既具有一定挑战性,又确保大多数学生能成功完成。同时,可设计课外探究活动题,引导学生课外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延伸地理课堂教学,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从实践中摸索 在反思中提高
——开展高效课堂活动的工作总结
中学数学组方涌波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围绕校数学教学工作要点和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意见,立足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为目标;加强研究,以活动开展为龙头,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依托3个集体备课小组,以组内研讨为主要阵地,强化过程实践和研讨。全体数学教师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务实求真的态度投入工作,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善教善研,探索自己高效课堂模式,现将本学期开展这一活动的情况进行汇报:
一、这次活动的过程回顾:
期初,林校长在校职工大会和教研组长会议上,都明确地提出了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我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思路,分三个阶段开展了高效课堂研讨活动。
第一阶段(2月9日至2月25日):理论学习、自我探索
2月份作为了活动启动月,这个阶段以理论学习为主,每一位老师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查询等各种途径理解什么叫高效课堂,在一堂课上如何做到高效等,初步构建高效课堂模式。2月10日和22日,组内进行了两次教学常规学习,集中探讨了讲练结合、引导探究、讨论交流、指导自学、复习总结几种教学模式,形成了七年级以数学概念教学为主的课型,八年级以数学原理教学为主的课型、九年级以数学习题教学为主的课型。
第二阶段(2月26日至5月20日):专家指导、自我提升
这个阶段以开展公开课活动为主,每个人开设了一节自己认为最为高效的展示课,全组老师共同听评课,研讨高效课堂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我们的林校不辞辛苦,与我们一线老师一起,并且从理论层面、实际教学、注意细节和活用教材、重视学生智慧资源等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对展示课进行了细致、严谨、高水平的评论。3月15日,我们还邀请了杨必成教授到我校作了《中学数学教育研究方法》的专题报告,高屋建瓴的和我们做了指导性交流。两位老师起到了专家指导作用。
第三阶段(5月21日至5月31日):反思升华、形成教风:
这个阶段时间较短,但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第二阶段高效课堂活动成果,所以我们组老师都整理出上交精品展示课教案一篇,教研组长整理本活动各项资料,形成本次活动资源库,汇总高效课堂研讨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这次活动的预设与达成成果:
初中主要是以讲练结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研究。活动之初,我们预设了活动的目标:
(1)以“展示课”为载体,转变教师观念、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2)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努力克服长期凭经验教学形成的不良教学习惯;
(3)形成比较成熟的初中数学讲练结合型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堂;
(4)通过展示课去认识什么是一节好课,初步形成我校的初中数学优质课评价标准。
通过这三个多月的教研活动,我们的预期目标基本达到,教研氛围明显浓厚,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老师们在上课时都在考虑如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不再片面的注重教了什么,而更加注重学生学会了什么。当然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将把这个研究课题长期进行下去,争取更显著的效果。作为活动最核心部分的展示课,现摘录教师的评课,与老师们交流:
2月29日,吴卫平老师上了《整数指数幂》一课,本堂课对幂指数扩展到全体整数进行了探索,培养了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合理运用了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
算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有两个个特点:
1、以探索为主线。根据自己学生学情精心编制例题,采取层层递进、小步走的教学策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精心地编排,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性质。同时,吴老师还注意及时小结,使学生牢牢的把握住这节课的重点。
2、立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整数指数幂到有理数指数幂的扩展,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纳。引入负整数指数幂的时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水平,在练习的安排上更能体现练习的设计坡度等。通过这节课以及之后评课和吴老师的反思,使得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更加深刻,更加能关注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对于自己的今后教学很有参考价值。
3月21日,夏晏艳老师上了《用坐标表示平移》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究图形在坐标系内平移的变化规律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经过点和图形的平移的观察、画图、猜想、验证、归纳、比较、分析等活动,最终探究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体验坐标平面上点与有序数对一一对应的关系。主要有三点:
1、内容处理上,注意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注意了新旧知识间的区别。顺利的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2、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独立思考,形成主见并进行交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3、注重学法指导,本节课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完成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操作、分析、归纳总结的一个过程,经历知识产生、运用、升华的过程,自主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3月28日,金斌老师进行了《分式方程复习》的教学,整个设计合理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金老师既做到了精讲精练,又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让学生有发表解题意见的机会,而不是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学会,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化归思想的渗透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发挥了灵魂的辐射作用,由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培养学生具有转化的思维能力,辨析解分式方程时为什么会产生使分母为零的现象,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通过转化思想的渗透以及转化时产生增根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全面分析,整体思考的积极性情感功能。作为初三老师和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平时教学中起到传、帮、带作用。这节课还有两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未知数的系数是分数形式的整式方程,也学习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及通分;教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
4月11日,张杰老师上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是初一下册的一章内容,以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的公式及公式的推导探究过程为重点;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 从多种不同的方法和角度推导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为难点。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中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这节课有三大特点:
1、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讨论后,发现结论,展示成果,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引导”为基本特征,张老师对学生的思维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提问”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
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4月18日,陈强老师上了一堂《勾股定理》复习课,“勾股定理”是几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密切地联系起来。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这节课:
1、课堂准备特别充分。
2、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整个解题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了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思路指点准确到位。
3、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教学方法选用适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法符合八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这些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5月2日,戴百耀老师进行了《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复习》一课的教学,可以说非常成功。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构思新颖,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本节课几个亮点:亮点一:由于本节课综合性强,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高。戴老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解题思路分析和方法引导,善于引导学生寻找图形中的数量关系,选用适当的知识和方法正确解答问题。亮点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戴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亮点三:板书条理分明,布局合理,文字与图形完美结合,板书设计不仅让学生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一目了然,而且也便于揭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体现了板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真正使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月16日,方涌波老师上了《菱形1》一课,采用了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菱形的概念采用了直观操作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性质采用了剪纸、折纸互动和几何证明相结合的探究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建模思想。通过折纸、实践探究使课堂成为有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让学生从感官到理性、从观察探究到证明应用,由浅入深地了解、领会、应用菱形的知识,通过对数学活动的设计,尽可以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但是这节课时间上把握不是很好,导致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没完成。而且这节课学生的反应慢,气氛一般。
三、这次活动的几点体会:
1、以学习为基础,提高了理论认识。
作为民办校,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我们只能以教研组为中心,在内部开发自己的资源,平时多听课,多写论文,多查资料,提高理论水平。从目前来看,我们组是学校的生力军,主要得力于我们大家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善教善研,探索出适合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
2、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开展了高效课堂研究。
本学期我们大家都积极实践,基本形成了我们教研组的研究风格,即: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乐于研究,适时总结。对于一堂高效课堂,我们要能做到:(1)“四个优化”引领。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的四个方面的优化。(2)改变教学理
念。达到“五个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发展为主旨。
(3)精美教学设计。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4)精炼高效讲课。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5—10分钟,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5)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7)增进了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8)理想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8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3、以活动为契机,锤炼了教学技能。
本学期我们组开展的听课活动,前后一共有7位老师上了7节研究课,并及时作了点评和研讨,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活动的深入、规范展开。我们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锤炼了我们的教学语言和教态、板书、情境创设、课堂提问、课堂调控、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技能、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探究式学习技能,大家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四、这次活还存在的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我们老师讲课水平很高,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但我们就是没有形成文字的东西,只研究不学习,研究只停留在表面,难于形成理性认识。
2、对高效课堂研究的认识不深刻,总怕改变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绩有影响,这样认识肤浅,领悟不深,把握不了精髓,导致搞出来的东西质量不高。
【高效课堂研修总结】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 汇报课总结07-12
高效课堂竞赛精彩总结10-08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阶段总结07-17
高效课堂赛讲工作总结06-02
初中历史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总结09-20
语文组高效课堂活动年工作总结10-10
语文教研组高效课堂教学总结11-14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情况总结10-26
抓好高效课堂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