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精选8篇)

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 篇1

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我们遵循“生产、创新、研究和构思”的理念,本着“严谨筛选1类新药,重点开发2类及以下新药,大规模开发基本药物”的开发思路,使企业在稳中求发展。

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依据新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制定迪沙药业产品开发管理制度。.一、产品筛选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和论证,以期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前期调研:(责任部门:产品合作部、知识产权部及相关部门)

1、调查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额、技术现状和发展动向;

2、调查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市场、不良反应情况、疗效等;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专刊、文献、专利情况,特别是临床试验及临床用药方面信息;

4、到3家及以上医院进行同类产品调查,获得第一手信息;

5、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可行性分析:(责任部门:产品合作部及相关征集信息部门)

1、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2、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生产车间、设备、检测仪器及原辅料来源等);

3、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4、进行开发成本核算;

5、综合以上信息,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得出总结性建议,必要时先开会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待报总经理、董事长。

(三)决策:

(1.)企业从产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技术改造方向、赶超目标以及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和可行性分析,确定待开发产品;

必要时需要相应开发部门从技术及成本、风险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最大可能地规避风险,合理选择新产品;

(2.)由相应部门制定产品研发进度、科研规划,交产品注册部核准,并报总经理、董事长签批,进入产品督查程序。

二、工艺研究管理(责任部门:相关工艺研究部门、知识产权部、科研检测中心、相应生产部门、产品注册部及相关审核部门)

(一)工艺

1、尽可能多地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国内外标准、专利等,立项研究;

2、提报特殊设备及仪器;

3、避开专利,掌握法规指导原则,在工艺打通的前提下,需要对有关物质进行系统研究,并按要求纳入标准(同时提报所需标准品、对照品),必要时需对辅料成分进行研究,对于原料药合成后三部及精致用溶剂应谨慎选择,定量研究;

4、核实工艺收率,改进工艺,提高收率;

5、根据加速及影响因素数据制定合理的包装、贮藏条件及有效期;

6、工艺确定后,转生产部门(需将对照品一并转交),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中试放大工作。

7、分析合理的专利项目,报知识产权部进一步分析,提出可以申报专利的项目,报总经理、董事长签批后申报;(哪个部门?)

(二)中试放大(相应的生产系统、研发部门)

1、按照处方工艺提报原辅料采购计划,物料量需要考虑现场考察所需;

2、按照提供的资料编写SOP及生产记录;

3、按照GMP要求投产并做好记录;

4、生产相应的检验部门对中试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同时对中试放大后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及留样;

7、对于申报生产的产品,生产部门需要完成工艺验证工作,并对样品留样;

8、中试放大的全部资料及合格样品转研发部门统一整理;

9、研发部门整理好全套上报资料后,连同样品转产品注册部,产品注册部按照现行法规要求,对资料进行形式审核,有关内容需要请内部或外部专家给以初审,符合条件后准备报批;

9、生产部门继续完成稳定性数据;

10、留样样品保存至获得生产批件后,确认能够生产出合格样品后,方可按照审批程序申请销毁,特殊药品需要按照合理的方法处理,做好销毁记录;

11、所有工作需按照GMP要求做好记录。

三、注册申报

1、产品注册部按照既定的产品研发进度,每周调度一次,敦促进度,对于出现的问题,由产品注册部牵头开会分析,或咨询专家,以求解决问题;

套资料(产品备应晒四十套,发设计、工艺、全质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装配、零件加工车间、总师办、存档).(3)随产品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鉴定结论表见附表一),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b.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评价).各阶段庆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四)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工厂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工厂自筹资金中按规定拨给经费;

3.工厂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4.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经总工程师审查,厂长批准后,由研究所掌握,财务科监督,不准挪作他用.(五)新产品证书办理:

1.新产品证书归口由总师办负责办理.2.研究所负责提供办理证书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3.在新产品鉴定后一个月内,总师办负责办理完新产品证书的投批手续.四、新产品开发周期

(一)对于简单产品,工厂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以及由基型派生出来的变型产品,允许直接从技术设计或工作图设计开始,开发周期定为1~3个月.(二)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设计和工艺(含工装)的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对于这类产品,开发周期定为2~5个月.(三)属于老产品在性能和结构原理上有大的改变的研究以及新的类别产品的开发,开发周期一般规定为6~7个月最长为一年(特别情况不得超过一年半时间),具体程序周期规定为:调研论证和决策周期:一般产品1个月;复杂产品1.5个月.产品设计周期(含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1~2个月

工艺(含工装)设计周期:1~2个月

产品试制(含工装制造)周期:

样试1~2个月(含样品鉴定)

批试2~3.5个月

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周期:1个月

五、新产品成果评审

(一)新产品(科研)成果根据鉴定级别,按照国务院、国家科委有关科技成果与技术进步有关奖励条例和我厂 “关于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议”办理报审手续.(二)为节省开支,新产品(科研)成果评审会应尽量与新产品鉴定会合并进行.(三)成果报审手续必须在评审鉴定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四)成果奖励分配方案由总师办研究所共同商定后报总工程师批准执行.六、新产品的注册申报

七、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一)总则

1.新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具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建议书),由设计部门进行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经批准,审核、会审、会签后进行样试,样试图标记为 “S”,批试图标记为 “A”,批生产图标记为 “B”.A和B的标记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会议确定.2.每一项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3.产品的主要参数、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4.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来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试、批试均由总工程师主持如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确定投产后与否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

投产的手续.5.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如开有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质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凰,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6.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7.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附表二),经备方签字.(二)技术资料验收:

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要求.2.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4.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5.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研究所负责.八、新产品的技术改进与再评价

九、科技成果的申报及研发经费的申请审批

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 篇2

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管理的意义

当今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企业必须以创新求发展, 能否不断开发新产品成为企业生存兴亡的关键。“创新理论”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当时“创新理论“主要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也就是说, 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 熊彼特的追随者使创新理论更加趋于完善。创新就是创造和革新的合称, 就是淘汰旧的东西, 创造新的东西, 它是一切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一种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 是一种原则以及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创新是企业生命之所在, 如果企业不致力于发展新产品, 就有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危险。

市场营销学中所指的新产品概念不是从纯技术角度理解的, 不一定都指新的发明创造, 其内容要广泛得多。凡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能给顾客带来新的满足、新的利益的产品, 即视为新产品, 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类:新发明的产品、换代产品、改进产品、新品牌产品 (仿制新产品) 、再定位产品、成本减少产品等。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实质是推出不同内涵与外延的新产品。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 新产品开发的过程离不开创新。在新经济时代, 大规模定制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敏捷制造、流程再造等创新方式在新产品的开发与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新产品开发与制造能力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传统的观点认为所谓新产品是指通过发明创造所形成的产品,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 新产品是企业向市场上提供的过去没有生产过的产品, 并能为社会带来新的利润的产品。新产品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广义概念, 它是指一切新开创的产品, 包括产品线的取得, 现有产品的改良, 竞争产品的仿制等。按新产品的创新和改进程度可分为四种:一是应用科技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制造的前所未有的全新产品;二是适合新用途, 满足新需要, 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制造出来的换代新产品, 例如黑白电视机革新为彩色电视机, 盘式录音机革新为盒式录音机;三是对现有产品的性能, 质量、规格、型号、款式等作一定改进的新产品, 例如新款式的服装;四是市场上已有的企业为了竞争的需要而仿制的新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要求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及其获利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种变化的规律就像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历程一样, 从出生、成长到成熟, 最终将走向衰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 任何产品不管其在投入市场时如何畅销, 总有一天会退出市场, 被更好的新产品所取代。企业如果能不断开发新产品, 就可以在原有产品退出市场时利用新产品占领市场。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改造旧产品。创新与新产品开发是使企业永葆青春的惟一途径。

二、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管理策略

新产品开发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 企业获利为目标, 遵循“根据市场需要, 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根据企业的资源、技术等能力确定开发方向;量力而行, 选择切实可行的开发方式”的原则进行。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很多, 根据不同划分标准, 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策略是指企业为提高竞争能力在产品开发问题上所进行的选择。

1.树立创新管理理念, 实施正确的新产品开发管理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 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已成为国人的意识。一个企业没有创新, 它将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淹没。创造和开发新产品所需要的是多渠道、多角度的思维, 因而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功能, 敢思、勤思、巧思, 多角度地思考, 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新产品开发可采用引进技术、自行研制和引进技术与改造技术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宝钢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在高起点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以“三个创新”相结合为基本途径。为了使新产品尽可能取得成功, 在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时, 除了上述应遵循的程序外, 还应运用创新理论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新产品开发策略。应有针对性地选定目标市场, 努力开发用户满意的新产品,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 要运用创新原理, 综合协调地实施抢先策略、紧跟策略、最低成本策略、市场服务策略等新产品开发策略。采用何种策略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根据市场情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当然与企业决策者的个人素质也有很大的关系, 开拓型与稳定型的经营者会采用不同的策略。

2.实施绿色管理, 运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产品设计

绿色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和方式, 是指企业在开拓绿色消费市场过程中, 重视保护地球资源环境、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充分利用并回收再生资源以造福后代为指导思想, 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 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 对人、财、物、信息、形象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有机地结合, 产生绿色效益, 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绿色产品的开发是保证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塑造绿色企业形象的关键性、战略性问题。在对环境的末端治理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 从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包装等各环节、全过程着手, 来开发能减少乃至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绿色产品已成为时代的呼唤。运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设计是开发绿色产品的重要内容。迄今世界各国已相继开发出了许多绿色产品, 如美国开发的绿色能源、绿色计算机、绿色纸、电动货车;德国开发的绿色电视机、绿色轮胎;我国也开发了无氟冰箱、无铅燃料、低毒涂料、可回收再生纸等。企业实施绿色管理, 进行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就要构建绿色管理体系, 将绿色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3.开展创新教育培训, 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能力

“创新不是一种责任, 创新是一种理念。”美国3M传奇般的注重创新的精神已使公司连续多年成为美国最受人羡慕的企业之一。新产品都不会自然诞生。3M公司创新的战略就是努力创造一个有助于创新的内部环境, 不仅包括硬性的研发投入。所有新加盟3M的员工, 在头两个月内必须全面接受公司文化培训——创新理念是培训的核心。在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过程中, 要有高质量、高效益的新产品问世, 需要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完成, 运用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各种方法去实现, 而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潜藏于人的大脑之中的, 其发挥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和开发新产品, 这又是后天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 是通过教育、训练才能开发出来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之所以有那么多发明创造, 是与他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开发创造性思维分不开的, 因此, 我们要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训, 培养创造和开发新产品或新事物的能力, 创造和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产品开发贵在创新。古人曰:人无我有则新, 人新我精则妙, 人妙我奇则智。企业若能以此为原则, 不断开发新产品, 定会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新产品研制出来以后总要推向市场, 接受消费者的品评。如何将新产品推向市场, 进行市场扩散,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同样要讲究策略。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 应考虑、分析与其它同类产品的差异性, 从而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明显特色的新产品, 给消费者一种标新立异的印象, 以此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

[2]姜宪利.论变革时代的管理创新[J].经济论坛, 2001 (21) :4-7, 25.

[3]苗雨君, 李青山.企业经营创新探析[J].发明与革新, 2001 (3) :22-23.

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 篇3

关键词:流域开发;流程管理;BPM;必要性;管理模型;管理体系

一、流程管理及其发展

“流程”问题始终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和重要课题,因为再好的制度设计、战略构想只有最终落实到企业的运营流程中,才可以得到实现和验证。在更短的产品生命周期、更快的客户服务响应的信息化时代,流程对于现代企业的价值更加凸显,“流程管理”成为管理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构建“流程型组织”成为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热点。

流程管理(BPM,Blm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以规范化地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黄艾舟、梅绍祖,2003)。

BPM认为,流程是企业运营的基础,流程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从而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优点主要体现为:在吸纳BPR思想和工具的前提下,采用更综合、有效的方法来强化组织战略分解和有效执行、规范和精细化业务操作、关注客户和市场、提高内外部响应速度、降低成本、减少会议和协调工作量,使组织的持续改进和绩效的持续提升成为企业的一种常态或制度。

考察流程及其管理的发展过程,流程管理将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最核心的概念,而流程管理技术则成为管理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主流技术。流程管理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与平台化的趋势。

在技术层面,BPM被理解为一种企业应用集成技术和新的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代表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外的著名IT厂商,如IBM、微软、Oracle、SAP等都已经开发出较成熟的BPM产品,世界500强企业中约90%都应用BPM产品管理企业业务。

二、流域水电企业实施BPM的必要性、现实性探讨

1、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以“厂网分离、竞价上网”为基本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以及国家的电价管理政策对水电企业提出了较高的管理要求,“怎样降低发电成本(管理成本)”、“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如何提高企业执行力”等问题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建立满足这些要求的新型企业管理体系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BPM正是这样一套使企业规范、协调运作,并透过流程效率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

2、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构建适应流域开发的企业管理体系的需要。企业战略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保证其实现,企业最终赢在有效的“执行”。流程管理关注构成企业运营基础的流程,具有资源配置、实现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整合等企业运作的关键功能,建立了一套以流程为线把业务、管理融合的完整的运作体系,这一体系正是创新的流域开发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较之其它管理理念,流程管理的“端到端流程”思想强调企业总体价值的实现和企业不同功能域以流程为核心的整合,这种整合有助于流域水电企业协调复杂的利益相关者,有助于协调多项目的开发和多电站的联合运营。

3、水电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要。水电企业当前信息化的状态是:先进的生产控制系统,落后的企业管理系统。而现代企业的效益归根于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将成为水电企业管理变革的方向。“流程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企业变革的核心内容”。流程管理模式既进行了组织、流程的变革,同时又考虑了邛的融合与支撑,是企业信息化的一种务实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工业界的强大支持,绝大多数管理软件均是以流程为核心的;诸如IBM、SAP、炎黄盈动等国内外著名公司都提供了成套BPM相关解决方案。这些都为BPM的实施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4、构建多项目管理及集中控制平台的需要。多项目管理及集中控制所需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①提供不同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平台,②提供业主进行项目实时监控管理和统筹优化调度的平台。其实质是一个协同工作系统CSCW和流程管理系统BPMS,它既强调传统的数据、功能的集成,更强调端到端流程的整合,实现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无缝连接,以服务于企业战略。而目前的一些多项目管理系统,其本质仍只是部门级的应用,没有从流程管理的根本理念上去进行整个企业体系的构建,仍然存在着与其他部门系统不相协调,需要进行二次集成的问题。

三、基于BPM的流域开发运营模型暨管理体系构建

基于水电企业实施BPM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尝试运用BPM相关理论和技术,建构基于BPM的流域开发运营模型暨管理体系。该模型体系的总体策略是:以流程(理念)为切入,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建立持续改进的流程体系以及有力支撑流程运作的管理配套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力支撑流程运营的IT应用平台,同时将其他经济组织的接口问题纳入工作范围。

该体系的总体架构如图1示。其核心是从流程策略到流程实施的完整的流程体系,另外还包括了流程体系实施所需要的管理配套措施及与其它组织间的接口。

1、战略指导。企业管理体系设计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因此企业战略自然成为指导管理体系设计的总指挥棒。BPM作为一种强调组织战略分解和落实的方法,它不仅充分肯定企业战略在管理体系建构中的首要作用。更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和方法,使企业战略在具体的流程、IT应用当中得到真正落实。

2、流程体系。建立清晰的流程体系是流程管理的切入点和重要目标。更是基于BPM的管理体系的核心。一个支撑管理体系的流程体系包括了从流程策略的设计到具体实施技术选择的完整框架,该框架应有清晰的层次和分层次的明确目标。涵盖企业不同层面的流程,它还应具有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和良好的可操作性。

围绕这些目标,设计了三层次递进的整合流程体系:流程策略、流程设计优化和控制、流程操作。这一体系反映了从流程框架的制定(流程策略)到对卓越流程的设计和控制直到将策略和设计落实到具体的可操作平台上的过程。这一体系是完备的、全面的。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流程体系的构成。

流程策略是最高层,是对流程体系总体框架的设计,它关注企业的战略,分析和识别企业的战略经营过程,主要包括流程创新和流程体系结构的设计。流程创新要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流程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策略。流程创新还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手段。对流程的创新。由于

瞄准的不是有形资源和难以逾越的条件,而是透过对流程的重组实现企业当前内外部资源的重新配置,进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较之其它的创新方法所需资源更少、时效性更高、操作性更强。流程体系结构是流程体系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图,采用层次型的结构方法,每个层次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功能,同时通过接口与上下级层次沟通,接受来自低层的服务,同时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次功能的集合即是实现整个流程系统的总体功能。

流程体系的第二层是流程的设计、优化、控制。该层是在流程策略和总体结构的指导下。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流程的具体设计,以进一步指导企业实际操作的过程。在此层次,通常采用标杆管理的方法,透过比较,找到和标杆之间的差距。找到改进的方向。

第三层是操作层。即将设计、优化的流程体系及方案具体实施。这既包括了流程体系的细化、规范和组织结构的调整(这一点将在管理配套中详述),也包括了流程体系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固化和物理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已经大量应用了各种支撑不同业务的信息系统,在面对全球化及较短的产品生命周期的趋势时,如何实现这些系统的资源共享和集成以更好、更快地为顾客创造价值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而这也正是BPM跨职能流程集成思想的内在要求。

操作层将按上层优化后的流程方案对各种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流程管理引擎为中心,对企业应用集成EAI、流程自动化BPA进行配置,对EAI要集成的CRM、ERP、SCM等进行定制和生成,开发必要的接日系统。同时。流程操作透过绩效衡量、过程监控,反馈信息给第二层,实现对流程的控制和优化。

目前,EAI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或阶段,即:基于数据的集成、基于功能的集成、基于代理的集成、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SOA由于其对跨平台应用集成的良好支持,成为目前最主流的集成平台技术。下一些研究把BPM也视为一种集成技术,以流程为核心,在SOA的架构下协同不同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实现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支持。

3、管理配套。管理配套是流程体系到企业运作体系的落实,是流程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组织职能调整。以流程为轴心的组织运作方式突破原有职能部门的界限,形成了新的团队形式、新的职能定位,原有组织职能需要调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原来仅负责信息传达的职能被裁撤,各级组织的管理幅度增加,其职能范围同时扩大。这种变化要求建立专门的流程管理机构,逐步用流程管理图取代传统企业中的组织结构图。

(2)岗位设计。流程的分析和优化确定了企业中的主要流程,流程上的具体节点如何来做工作以达成流程目标,这就需要岗位设计,形成类似于“岗位操作手册”一类的规定。可以借助“岗位标准化工作工具箱”对岗位进行设计和标准化。之后用IT技术固化。保证各岗位工作的产出是标准的、一致的、可监控的。

(3)绩效考核。与目前三大既有绩效考核模式(KPI、BSC、EVA)相比,面向流程的绩效考核强调对协同团队的考核。而三大既有体系则将考核落实到岗位和个人,从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冲突状态和价值取向:三大体系往往造成部门之间的对立鸿沟,而后者则可以促进跨部门协作。在操作上,面向流程的绩效考核所考察的对象和内容并不是全新的东西,可以将面向流程的绩效考核作为一个应用原则。渗透已经比较成熟的三大体系中去。即形成面向流程的KPI、BSC、EVA。

(4)制度规范。组织职能、工作标准等需要制度加以明确和规范,以形成组织的行动向导和检查标准。流程管理视角下的制度有更广义、清晰和有层次的含义。是一个制度体系,或者称之为“制度金字塔”。这一体系包括位于塔尖。即企业战略层面的宏观制度,对跨部门流程运作进行协调的中观制度,以及对各具体岗位进行详细描述的微观制度,上层制度指导下层制度,下层制度落实上层制度。处于中观层面的流程制度不是企业制度的全部,因此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它既需要指导,也需要落实。

4、其他接口。流域水电企业的开发工作及其运营涉及与众多组织的协作关系(如图2示),这种协作对企业效益有很大影响甚至决定项目的成败。在电站投入运营之后所涉及到的与电网企业、直接售电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有类似的特征。这种紧密协作型的供应链要得以实现,基于流程的协作管理和技术(主要是SCM、CRM)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

四、结论

适应流域开发需要的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梯级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等问题是雅砻江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高瞻远瞩的视角,把握管理研究和产业实践的最前沿。积极转变观念。引进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工具和技术。实现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的有效提升和持续改进。

农垦开发公司企业管理经验总结 篇4

拓宽渠道强化管理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发展

***农垦禹洪水利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调整,水利市场的份额出现了僧多粥语少的现象。几年来,我公司产值由原来的两千万元迅速下滑到了几十万元,公司的发展和走向乃至生存成为了大家的焦虑,如不及时扭转这种颓废的现状,必然造成人员流失,机械闲置,企业面临破产。在压力和困惑面前,在生存和发展面前,我们坚定地选择了“拓宽企业经营渠道,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奋斗改变命运”的道路。

一、构建和谐团队,努力让好的人才留下。

一个企业能否崛起发展并良性循环,人、技、机、财、物管理是关键。在一个公司处于低谷时期,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才共享和人才交流市场化,传统的限制人才流动的手段无法再挽留能人,社会上更有吸引力的机会随时向每个人招手。为此,我们为了让好的人才留下来做了一些努力。

第一,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感召人才留下。公司在人员管理上,实行了全方位目标管理,每项工作都量化指标,做到人人有职责,层层有签约,改变以往经济指标领导扛,技术指标员工扛,赢利指标无人扛的现象,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奖罚指标人人有,年初拿出一笔钱,兑现激励每一位员工去自觉努力工作,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把大家的心思和力量凝聚到一起,共同谋发展、人人干实事、人人干成事。

第二,创造优越条件吸引人才留下。首先,高薪面向社会广招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公司技术顾问,发挥其在社会上各自联系成员的力量,为公司揽活和提供市场信息,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收获颇丰。其次,全力为员工办理晋升职称事宜,从各个方面时刻关心员工自身利益问题。2006年,公司拿出10余万元,补贴购买公司承建的鑫地怡园小区房屋的员工(每人约1-2万元),为此让近20的员工住上了自己盖的房子。迅速培养有潜力的年青人,采取出钱培训、给机会、加担子等方法锻炼他们,使其尽快成长并走向管理岗位。对脚踏实地并在工作中取得效果的员工,给予物资奖励,对耗时不出活、耗能不见效的员工给予末位淘汰。

第三,优胜劣汰适应人才留下。当今及未来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保证是优秀人才的争取和管理。我们公司在多年的经营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人才标准并在用人上得到全面落实。那就是:“品质好的,有才能的提升;品质好的,才能差的培养;品质不好,才能再高的走人!”按照这样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标准,凡应聘到公司员工均按《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书”,确定合法身份,享受一切应有的待遇,同时每年考核履约情况,有意和严重违约的坚决辞退,从源头上把住用人质量关,企业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适者留”的用人机制。

二、全面打造一流的工程,在竞争中占稳市场

打造一流的工程关键是靠先进的技术和严格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在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多年来,我们公司始终坚持三级技术把关和质量控制模式,严格履行“三检制”,做到了“立足本班组,监督上班组,服务下班组”,这些做法已成为公司质量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狠抓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不放松。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质取胜是禹洪人始终不渝的追求。公司在确定全年总体目标管理时,将质量管理指标列为一票否决,即工程质量不达标其它各项指标全被否决,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同时,我们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我们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几年来,公司上下员工牢固树立了“重合同守信用,创建精品工程,靠科技与诚信实现持续发展”的方针。使每个员工的头脑里都形成“只有打造精品工程企业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只有诚实守法经营企业才能持续发展”的理念。公司明确要求“合同履约率要达到100%,顾客满意率实现98以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争取100,工程优良品率力争在50以上”,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的禹洪人正是靠这种理念,在市场竞争中初步站稳了脚跟。

第二,狠抓质量第一的责任制落实不放松。我们公司在强化质量观念的同时,加大了质量目标的落实工作,每年初公司都与员工签定责任状,将所有责任状的项目细化成百分制,在实际执行中与工资、奖金挂钩;与提拔重用到重要岗位挂钩;与年终奖励分红挂钩。并采取“重奖成绩突出者,考核末位淘汰制”的办法,从主管经理到普通员工,层层签订质量管理责任状,并实行质量与劳动报酬挂钩的管理考核制度。员工在工作中根据公司的质量目标、方针以及自己的责任目标,严于律己,严把质量关。

第三,狠抓质量第一的考核与评比不放松。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公司严抓质量考核,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杜绝质量事故发生。在材料的选用上,我们

坚持选用大厂产品,并且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料试验单,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还要进行二次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用于工程,以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实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穿于企业施工的始终。几年来,公司各项目部施工的所有工程,都达到了优良标准,受到了多方的认可,使公司承揽施工过的嫩江

干流堤防富裕牧场段消险加固工程、黑龙江省克山农场水土保持工程,获黑龙江垦区水利水电优质工程;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客运站工程、查哈阳农场交通综合楼工程,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优质样板工程;鑫地怡园小区工程,被齐市城乡建设魅力鹤城争创十佳评审委员会评为“十佳精品”楼盘。

三、强化经营管理理念,在竞争中降低工程成本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管理是大事,大事要做细、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则,通过强化管理,企业收到了显著效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第一,全面强化了机械管理。施工机械是施工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工具,没有施工工具,人是无能为力的。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公司共拥有各种施工机械355台套,价值达3177.1万元,我们为每台套设备建立了完备的档案,做到机械施工有定额,大、中、小修有计划,对操作机械的驾驶员签订专项《劳动合同》,从资格认定到劳动效率都有严格考核制度,使之做到既有高效率的劳动成果,又有精心的维护与保养,避免拼设备,一招烂的现象发生。在企业施工任务少的时候,防止机械设备过多的闲置,我们实行了集中有偿租赁,公司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高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全面强化了财务管理。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扩大,关键在于财务的管理。我们在财务管理上,利用财务软件辅助企业管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如:在资金管理方面,实行计划管理,一切财务活动,都必须编制计划按计划进行;在成本管理方面,实行分口管理,按照业务分工统一由有关职能部门归口管理,费用支出有明确的负责人;在核算管理方面,实行报帐制,二级管理一级核算;在内部审计方面,实行总会计师定期到各项目部审核。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管理,财务部管理水平有了较高的提升。

第三,全面强化了物资管理。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物资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材料等物质的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全面实施“采购有计划,出入有手续,使用有标准”的原则。在采购材料时,先由项目部制定采购计划,上报审核后,再由采购员进行统一采购,为降低成本,要求采购员要全部实行比价采购;材料在出入库时,严格按照出入库手续办理,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材料使用实行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竣工库存砂石、水泥不超定额的1%,木材、钢材不超定额的5‰。我们将工程材料预算数与材料实际支出数节约的差额与项目部实行五五分成,实现了节约必有奖的承诺。

第四,全面强化了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经营管理及施工管理的首要任务,一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安全生产制度,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每年初,公司都与各部项目经理签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各项目经理部依照《安全法》组织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及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格规定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创造了连续五年未出现过安全生产事故的业绩。1998-2002年连续五年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分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四、努力抢抓机遇,在竞争中拓宽经营渠道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垦区水利施工任务越来越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困境。如果不拓宽经营渠道,扩大市场触角,企业经营将会亏损或倒闭,抢抓机遇,开拓市场奠定了我们的希望。

第一,拓宽经营渠道,顺应市场需求。我们公司的运营支柱是水利水电施工,单一化的经营使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拓宽企业经营范围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由禹洪公司控股,投资1157万元,于2002年6月组建了***鑫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利用禹洪公司的良好信誉,2003年在查哈阳农场开发了1.3万平方米商品楼,当年顺利竣工,使公司在建设领域迈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2005年,鑫地公司又在***市龙沙区民航路地段开发了“鑫地怡园小区”,现已全部竣工,由于商品楼户型好、质量高、外型美观,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高度评价,被齐市城乡建设魅力鹤城争创十佳评审委员会评为“十佳精品”楼盘,在首届***百行百业服务质量满意度民意评价活动中被评为“百姓口碑最佳服务单位”称号。

为开拓多元化经营渠道,我们还把施工重心倾向于其它建筑施工,2005年与***市交通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设立***市交通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八分公司,承建施工了省农垦总局太平湖分场至拉甘公通乡路项目。尽管此次是公司初次踏进公路领域,但工程的质量却被建设指挥部和监理看好。今年9月,公司又在垦区农村公路泰来农场段招标一举中标,再次验证了公司的诚信和实力。

第二,立足垦区建设,开拓地方市场。在走出垦区,拓宽垦区外水利市场方面,公司积极地参与了地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亚行贷款项目松花江堤坝肇东段消险加固工程,创造产值670万元,上缴税30余万元。公司的查哈阳分公司积极参与克东等土地复垦项目、甘南等农业开发项目、查哈阳农场等、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共创造产值1,387万元,上缴税金63余万元。

在风险、期盼和拼搏中,我们公司以诚信经营的理念一路走来,几年来,不断强化管理水平,内强自身素质,外树企业形象,使企业各项管理水平呈直线上升,多次被评为先进施工企业:1999、2000年被总局水利局评为垦区水利施工先进企业;2002年在农垦总局第九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获“先进企业”称号,同年被黑龙江省建设厅、集体建筑企业协会授予全省建筑业“先进企业”称号,被农垦总局建设局、人事局评为垦区建设系统“先进施工企业”;2003年被黑龙江省建设厅、集体建筑企业协会授予全省建筑业“先进企业”称号,同年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设局评为垦区建设系统“先进企业”;2004年被黑龙江省建设厅、集体建筑企业协会授予全省建筑业“先进企业”称号;2005年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人事局、建设局评为垦区施工企业先进单位。

我们公司发展的实践证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敢于面对挑战,奋斗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企业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论文 篇5

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作用

因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而对于企业的工作人员来讲,通过开展定期培训来不断完善其自身的知识技能与生产技巧,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增强产品生产效率与质量,使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而企业实力提升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正面的影响,能够带动社会经济实力的提高,并且推动各领域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必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所需的资源。在企业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之下,两者共同进步,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形成的社会效益也是无穷无尽的。经济全球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所以,要想不断强化国家经济实力,最关键的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使得企业能够与世界相互接轨,而通过人才对于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分析,也能够确保企业与世界变化的形式相吻合,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通过对生产技术的创新,企业也逐渐形成自主品牌,其科技含量也随之提高,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不断提高,确保企业得到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分析

(一)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效果不佳

以往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通常是利用组织招工的方式,必须要服从命令来完成生产任务,进而获取福利与酬劳,享受到养老与医疗保障的服务。因为企业员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与竞争的意识都相对薄弱,且工作环境对于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存在负面影响。另外,因为激励制度不合理,仅仅凭借个人资历与关系得以晋升。而企业人才素质并不高,且管理工作人员始终遵循原有的管理方式来决策,对于现代管理思想的认识并不全面。在此基础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缺乏创新能力,无法合理创新知识与理论,而年轻的工作人员则基础技术不牢固,所以,很难强化个人的知识。目前阶段,企业劳动力结构中,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不多见,而中低档重复性员工却很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来讲则十分缺乏,基础工人的数量偏多。

(二)人才开发与配备机制不完善

当前,企业内部的主要领导配置始终听命主管部门,而对于中层领导干部而言,竞争方式始终不完善,而选择的标准也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很容易因为个人行为而对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地方与企业间的交流与沟通不顺畅,且人才档案并不健全,而地区人才规划与企业自身现状并不吻合,没有采取相应的人才规划与保证措施,在开发并引进人才方面的制度管理工作不完善。

(三)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投入不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重视,而且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严重不足,在中后期的追加投资不多,导致企业出现亏损,难以开发并利用人力资源,使得优秀的专业人才不多。这样一来,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就会逐渐下降,所以,要想实现密集生产存在极大难度,导致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三、新时期背景下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人本管理思想

在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且经济实现了增长,企业制度也随之更加成熟,而这也使企业不得不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提高重视程度。在企业内部,人是核心组成,所以,人力资源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其他基础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来讲,应当重视培育,而将引进这一方式作为辅助手段。根据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始终都是将内部培育作为主要的方式,而把引进外部员工当作辅助方式。站在长期发展角度思考问题,应当重视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工作,确保企业在发展规划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可以互相促进,根据不同的类别与层次来开展培训工作。在企业内部,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突出员工主体性地位,推动企业员工队伍的全面建设,进而构建人力资本。

(三)重视企业员工能本管理

所谓的能本具体指的就是根据能力与业绩的表现对企业员工进行考核,并不完全根据经验或者是学历等方面内容评价。而企业管理层实施能本管理,可以使很多没有工作经验的管理工作人员产生危机感。在科研部门开展能本管理工作,能够使有职称的工作人员提高警惕感,使具有实干性的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个人水平获得认可。

(四)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与奖励制度

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个人劳动与智慧创造财富并获取经济利益,完善个人的生活质量。为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表现优秀且对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使其工作的积极性得以提升,全面推动企业的发展。而在企业内部,应当将工资标准划分成相应的等级,以劳动为主的工作人员或者是生产车间管理工作人员和技术创新人员,应当在确保其基本工资的同时根据贡献大小来给予相应的奖励,针对贡献突出的工作人员则应当给予额外的奖励。企业对员工价值进行评估,而后给予奖励,使其感受劳动有所价值。当明确划分员工贡献标准以后,应当增加工资弹性,使得工资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实现紧密联系,一旦企业效益不理想,也应当在员工工资方面体现出来,而企业效益理想的时候,也需要让员工切身感受到。企业奖励制度需要始终遵循公平透明原则,而这也是确保企业人才评估与奖励制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其中,在确定员工贡献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地核实,并经过高层管理工作人员的认可,确保奖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且效果显著。若评估价值不公平,很容易引起员工议论,对员工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一定要遵守公平原则。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经济集体,所以,企业员工工作效果与企业自身获取的利益具有直接关系,为此,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给予高度重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与此同时,应当不断完善制度内容,保证所有员工利益得以保障,有效地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而企业员工也应当将公司利益放在首位,获取个人利益,以集体主义的思想开展工作,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获取一定的幸福感与成绩感。文章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问题分析,希望能够提供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张琼.简析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J].科学与财富,,8(1):112.

[2]孙亚娜.新时代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17):53-54.

[3]颜银.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模式的构建[J].经济视野,(14):92-92.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初探 篇6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初探——如何建立良好的培训系统 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如何发掘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培训系统的建立则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日本的有关资料统计,员工文化及专业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技术革新者的人数就增加6%,员工提出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而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因创造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成本30%。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调查统计分析认为,对员工培训每投入1美元就能得到50美元的经济收益。在我国,据苏州市一项调查,经过培训的员工同未经培训的员工相比,完成产量高出10.8%,产品合格率高出6%,工具损耗率低40%,创造净产值高90%。这些足可以说明,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对企业的回报率是很高的。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培训系统?通过笔者对所在企业的培训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及参考一些其它企业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既是明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而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笔者所在的企业,每年都会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供给预测和需求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企业技术工艺发展、市场供给、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欠缺。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培训目标,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相关人员开展系列培训,确保企业用人需求,也为弥补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2.建立培训评估系统,选择适宜培训方式建立培训评估系统是培训管理工作必备的程序,是完善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发现培训过程和方法上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和更改,使下次培训做得更好。然而,由于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的差别显而易见,培训项目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却很难通过一个公式进行计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培训时机是否合适、培训目的是否准确、培训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培训方法是否有效等环节,对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企业培训的方式有多种选择,除了采用脱产学位培训外,在职培训、讲座、案例教学等方法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笔者所在的企业,除了一些专业的外训,每年也会开展多种多样的基于员工角色的培训,象班组长培训、计算机、GMp、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界定员工的工作角色,以使员工能够更好地胜任角色。3.完善受训人员选拔机制,营造培训转化环境选择合适的受训人员也是保证培训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组织选派员工参加培训项目,尤其是参加时间长、费用大的高层次培训项目,应除考核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外,还应重视对员工忠诚度的考察。同时,培训项目的成功,还取决于受训人员是否可以持续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即培训的转化程度。影响培训转化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内容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受训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需求评估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培训需求等。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企业应该为受训员工提供充分发挥其知识技能的工作环境,包括有竞争性的薪资待遇;如果不能提供,就不应该支持其参加相应的学位课程培训项目。4.建立违约处理机制,搭建心理契约,防止人才流失企业在设计培训方案过程中,为确保双方的利益,要求受训人员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由于多数情况下是企业承担培训费用,合同中应该规定受训员工培训结束后在企业内部服务的期限;如果员工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将根据服务期按比例补偿企业支付的培训费用。一些管理完善的公司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机制防止培养的人才流失:比如首先要求员工在接受培训前签订培训合同;同时做好人才储备,避免因个别人跳槽而造成业务中断;此外,给关键岗位的人才以市场化报酬。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解决员工流失问题。为此有人提出了通过企业与员工共建“心理契约”减少培训员工流失。“心理契约” 表述了这样一个意思: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这将有效减少培训活动中的违约现象,降低培训员工的流失率,提高培训效率。

论开发企业现场签证管理 篇7

一、现场签证的概念

本人认为这一工程费用称之为现场签证费用比较妥当。若称之为预算外费用, 则其范围大, 涵盖面比较广泛, 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 现场签证费用只是它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 确切地说, 现场签证费用是指施工图及施工图预算以外, 在施工过程中因工程实际需要而必须进行的各项工程及其耗用的工料和其它费用。一般是由施工企业详细做出记录, 并有现场监理人员签证, 以此作为编制预算办理结算的依据。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 现场签证费用属于预备费的范畴, 一般来说不能超过工程总价的1%。

二、现场签证与设计变更的严格划分

施工图由于受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 往往会存在某些不足, 这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加以修改、完善, 所以要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但须注意的是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是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的。属于设计变更范畴的应该有设计部门下发通知单, 所发生费用按设计变更处理, 不能由于设计部门为了怕设计变更的数量超过考核指标或者怕麻烦, 而把应该发生变更的内容变为现场签证。

另外, 工程开工前的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程完工后的余土外运等费用, 严格说来也并非属于现场签证的范畴, 而是由于管理方法和习惯的不同而人为地划入现场签证范围以内。

三、现场签证的管理

开发企业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有关现场签证费用随时做出详细的记录并加以整理, 即分门别类、尽量做到分部分项或以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分开。开发单位或监理公司的现场分管监理人员认真加以复核, 办理签证并签字注明日期, 若有改动部分要加盖私章, 然后由主管复审后签字, 最后盖上公章。

一般现场签证均是由开发公司管理人员 (或监理公司的监理人员) 负责, 要求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整个基建管理程序以及各项费用的划分原则, 把握住哪些属于现场签证的范围, 哪些已经包含在施工图预算或设计变更预算中, 不属于现场签证范围。以“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为活动准则, 使现场签证准确无误, 如实反映工程的实际。其次,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制约, 使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防止扯皮现象的发生。在签证过程中尤其是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准确无误原则。

工程量签证要尽可能做到详细。不能笼统含糊其辞, 以预算审批部门进行工程量计算方便为原则。凡是可明确计算工程量的内容, 只能签工程量而不能签人工工日和机械台班数量。

2、实事求是原则。

凡是无法计算工程量的内容, 可只签所发生的人工工日或机械台班数量;但应严格把握, 实际发生多少签多少, 不得将其他因素考虑进去以增大数量进行补偿。

3、废料回收原则。

因现场签证中许多是障碍物拆除和措施性工程。所以凡是拆除和措施工程中发生的材料或设备需要回收的 (不回收的需注明) , 应签明回收单位, 并有回收单位出具回收证明。

4、现场跟踪原则。

为了加强管理, 严格投资控制, 凡是费用超过万元以上的签证, 在费用发生之前, 开发单位应与现场监理人员以及造价审核人员一同到现场察看。

四、现场签证费用预算的编制原则及处理方法

1、因为现场签证费用是整个工程

投资的一部分, 所以该费用预算的编制及结算应与正规的预算编制原则和程序相一致;其中执行的定额、基价及取费标准也应与主体工程所签合同规定相吻合。应该克服那种不管合同, 只根据施工企业等级制定一个综合系数, 而且几年不便的做法。

2、工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设备,

其供应原则及办法也应与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相一致;其材料价差的处理也应符合约定的合同。

3、按照国家的规定及国际惯例,

现场签证费用的审核应由现场监理工程师负责。但根据我国的现状, 由于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还是应由开发单位造价管理专业人员把关为宜。

4、对拆除性工程的旧材料、旧设

备以及措施性工程中所发生的一次性使用材料、设备, 原则上应有建设单位的材料和设备供应部门回收;且回收所发生的费用由回收部门承担。施工单位凭回收证明, 与预算审核部门处理其相关费用。

综上所述, 只要在工程建设中开发单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就一定能管好用好现场签证这笔费用, 真实反映工程的原貌。

摘要:作为开发企业为了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必须加强现场管理, 而现场签证是现场管理的重要环节, 故建立、建全现场签证制度、完善现场签证流程、确保签证及时、有效、准确。下面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 谈谈有关的看法。

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篇8

【关键词】 港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人才制度;继续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的因素是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也不管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中的人都将决定其兴衰成败。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

随着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我国港口业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伴随着港口业的快速发展,港口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一些外资和港资港口企业采用高薪和灵活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我国港航系统国有企业中聚集一批优秀的港口管理和技术人才,但是这些企业的人才外流现象比外资或港资港口企业严重。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但流动过快则是不正常的。港口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当今港口人才竞争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大面积的人才外流。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因此需要从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全面考虑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 港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招聘与使用脱节

一些港口企业的人事管理人员不熟悉码头操作,使人才招聘与使用相脱节。由于我国多数港口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只管招聘,不管使用,未真正了解应聘者是否具有工作经验,在编排岗位时又仅凭学历进行判断,导致岗位设置不合理,达不到岗位匹配、人尽其才的要求。

1.2 人才结构不合理

岗位编排过于偏重学历,使人才结构不尽合理。许多港口企业倾向于招聘本科院校毕业生,而对这些毕业生对于港口行业的熟悉程度却并不关注。这些毕业生多数会被安排在行政、人事、商务、市场等部门,而从社会上招聘的具有港口工作经验但学历相对较低的人才,多数会被安排在操作类部门,其结果是各部门间人才结构不合理,出现同一部门竞争过于激烈,丧失晋升信心,或有经验的人才因为得不到重用而辞职跳槽等情况,影响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其实,操作类部门也需要高学历的人才,如船舶计划、调度等职位就需要就职者有一定的外文水平。此外,在码头现场工作过的员工更了解码头情况和市场信息,与初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相比,在市场拓展方面更有优势。

1.3 偏重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质奖励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激励手段之一。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一味依赖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作用,则是不可取的。必须充分认识员工在情感、自尊、荣誉等方面的需求。

1.4 管理思想相对陈旧,企业文化宣贯不足

许多港口企业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事管理制度,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先进港口技术的引进,旧的人事管理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港口发展的需要。缺乏企业文化认同感,也是港口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2 完善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管理的措施建议

2.1 完善人事制度

环境和机制对人才的成长十分重要。港口企业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做到唯才是举,才尽其用。应“不拘一格用人才”,将先进经验融入公司管理,充分发挥人才的效用,才能提高企业效益,保持企业发展。

2.2 岗位设计遵循“因岗设人”原则

人才在流动中才能形成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所以各部门的岗位设计应遵循“因岗设人”原则,形成有效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满足现代化港口生产发展的要求。

2.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克服平均主义。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及贡献大小,适时进行工资调整,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使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使有能力的员工看到自身发展空间,激发人才的潜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2.4 调整职工队伍结构

从专业、年龄、组织及性别等角度循序渐进地调整人员结构,通过调整使港口人才实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作用。

2.5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

人事部门应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定期对各岗位进行培训、考核,人事干部要主动经常地深入业务部门进行调研,了解生产环节、流程、机械设备和操作工艺。只有熟悉企业情况,才能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并适时调整岗位。

2.6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继续教育是企业给予员工的福利之一。港口企业应充分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尽快构建人才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继续教育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养、引进以及知识更新,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能力。

2.7 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通过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缓和作业时的紧张状态,增加集体凝聚力,使员工以企业为家,以企业为荣。

3 结 语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下一篇:道德银行经验介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