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精选8篇)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日益成熟,以及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并称为现代金融支柱产业之一的信托业,在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次贷危机的逐渐释放,我国国民财富也在持续稳定的增长,对于已经富裕起来的人来说,迫切需要更多新的、有效的理财方式使他们的财富能够积累下去,个人信托无疑是个非常适合的选择。因此,根据我国国情选择和开发合适的个人信托产品,促进信托业的长远发展是我国信托公司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个人信托自身的特点、分类客观分析我过个人信托业务的发展现状,并从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信托公司自身实力方面对个人信托市场进行分析,在结合个人信托业务发展瓶颈的基础上对个人信托业务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信托;市场分析;发展瓶颈;建议
一、个人信托
(一)个人信托业务
个人信托业务是指以个人作为委托人的信托业务(以家庭才参的转移和处理为目的)。个人信托对委托人而言,本身除有法令的明确保障外,还有其以下信托特点:目的多种多样;受托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个人;受托人承担的不仅是对信托财产的责任,有时候也要承担对受益人的责任;既有营业信托,也有非营业信托;可以做到合法节税。
(二)个人信托业务的种类
1、财产处理信托业务
财产处理信托业务是信托机构接受个人的委托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运用的一种信托业务。按设立方式可以分为合同信托和遗嘱信托,按设立时间分为生前信托和身后信托。
2、财产监护信托
财产监护信托是指利用信托的方式,由信托机构对某类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行为。主要分为未成年人监护信托和禁治产人信托(该中心托为法律上规定丧失了独立掌握和处理自己财产能力的人设置的)。
3、人寿保险信托
指是人寿保险的投保人,在生前的保险信托契约或遗嘱形式委托信托机构代领保险金并交给受益者,或对保险金进行管理、运用,再定期支付给受益者的信 1
托。
4、特定赔与信托
该信托以资助重度身心残废者生活上的稳定为目的以特别残废者为受益者,由个人将金钱和有价证券等委托给信托银行,作长期、安全的管理和运用,并根据受益者生活和医疗上的需要,定期以现金支付给受益者。该信托的财产必须是能够产生收益并易变卖的,故限定如下财产作为其客体:金钱、有价证券、金钱债权、树木及其生长的土地,能继续得到相当代价的租出不动产,供特别残废者(受益者)居住用的不动产。这种信托业务在日本比较普及,我们目前尚未开设此类业务。
(三)我国个人信托业务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个背景下,仅仅依靠股权类和债券类的金融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处置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有从事财富管理的专业化机构,这就决定了必须充分运用信托机制来完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
当前我国信托产品绝大部分局限于法人信托,个人资产信托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我国个人信托主要以资金信托为主,即信托公司通过发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个人投资者购买的形式。基本上是属于一种投资型的自益信托。就信托产品而言,国内仅推出了一些银信合作的个人理财产品,如2006年10月兴业银行推出的“A+3”理财挂钩信托计划、民生银行推出的T11、T12和T13个人理财产品等,这些都是信托公司借助银行众多的营业网点来销售其资金信托产品,且收益高于银行储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居民个人收入和储蓄存款也在高速增长。而在实际上人们更需要的是对个人财产的理性投资,以达到保值增值,逐渐积累财富的目的,我国个人信托业务将会在强烈的市场需求下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到2012年底为止,我国信托业的总资产已达到7.47万亿元人民币,已有13家信托公司的规模超过千亿,但是只有云南信托可进行证券投资,其他信托公司都要通过阳光私募进行投资。
二、我国个人信托市场的分析
(一)个人信托市场的外部环境逐渐完善
1、市场需求
目前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为信托机构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社会闲置资金大量存在,而巨量的社会资金因缺少可选择的投资渠道和项目而难以充分有效地运用;而另一方面,各种大型实业开发项目、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创业投资企业等又因财政支出的逐步淡出和银行信贷的种种限制而缺少必要的支持,严重影响正常发展。这说明充实新的金融工具,拓宽新的投融资
渠道,缓解资金的供需矛盾,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已经成当务之急,而能担当这一重任的信托机构就具有独特优势。
2、政策和法律环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境内外信托关系的增加,需要有信托的法律来加以规范。加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信托关系较为混乱,人们对信托这一新生事物尚不太了解,也亟需法律来规范、调整。自2001年以来,《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法》的相继出台,改变了我国信托业长期以来无章可寻的状态,为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的开拓和经营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和法律基础。《信托法》对信托关系做出了详细的界定,给财产管理做出了新的制度安排,《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则让信托公司能回归本位,按照信托法的规定开展真正的信托业务。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国家政策对信托业发展的支持,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外环境,这也为个人信托业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与《信托法》有关的法律和规定的颁布与修改,将为个人信托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动力。如在审议中的《民法》里,对物权将做出系统规定,明确规定私人所有权与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这将会是一个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对个人信托业务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从国外信托发展来看,承认私人财产的合法性是信托制度的基础。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属大陆法系,因此,在将信托制度引入和运用时,必然会碰到很多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世界的全面接轨,这些影响个人信托业务发展的外部因素将逐渐消除。
(二)形成我国个人信托市场的内部条件已初步具备
个人信托是在个人拥有私有财产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个人的财产权为中心,为其各种不同的信托需求,由受托人提供量身订作的专业财产规划。因此,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和信托原理,个人信托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内部条件就是具备个人信托需求的委托人(包括受益人),信托财产和管理信托财产的信托公司。
(三)信托公司自身实力逐步加强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只有金融信托机构既可以涉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依法受托进行证券投资,又可以涉足实体经济,依法进行实业投资。信托机构应当而且可以在完善和活跃资本市场,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促进资产有效流动,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方面,发挥其他金融机构难以发挥的作用。
从业务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法律体系给予信托业的发展余地已经相当宽泛,目前我国信托公司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在管理的硬件和软件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我国个人信托业务发展的瓶颈
(一)公众信托理念不强,财富管理观念普及不够
由于信托产品不得公开宣传,再加上集合资金信托是我国目前各信托公司开展的最主要的信托业务,公众对信托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信托投融资职能上,尚未将其看成是灵活机动的财产管理工具。
(二)受托人信任问题
长期以来信托公司的“清理整顿”现象,使得信托机构普遍信誉不足,致使公众和监管机关对信托公司能否忠实履行诚信义务产生了怀疑,使信托公司整体面临社会信任危机。另一方面,我国信托公司的信托服务能力也十分有限,缺乏专业能力强、可信赖的专业受托人。
(三)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
信托制度的核心在于信托财产独立从而达到破产隔离,而我国对信托财产公示仅在《信托法》中有原则性的规定,相应的信托财产公示制度细则却迟迟没有推出。这使得信托公司推出的一些信托产品先天不足,信托计划的设立缺乏法律效力和法律明确认可的财产过户登记。这使得受托人的信息披露缺乏公信力,当事人的利益无法获得保障,也使得受托人无从判断委托人信托财产的合法性。
(四)信托税收制度的缺失
重复征税是中国信托业务税收制度存在的“最突出”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托重复征税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上:一是信托设立与终止环节,信托设立时信托财产名义交付产生的纳税业务,与信托终止时信托财产真实转移所产生的纳税业务相重复,如契税、营业税、印花税等;二是信托存续环节上,信托经营过程中信托收益产生所得税的纳税业务,与信托终止时或信托收益分配时产生的所得税纳税业务相重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托目的完全实现,阻碍了信托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社会信用环境问题
信托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信用活动,在信托业务中,“信”贯穿始终。我国尚未建立普遍的社会征信机制,在缺乏相互信任的前提下,信托难以发展。
四、发展个人信托业务的建议
(一)加强个人信托品种的研究和创新。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托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个人信托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为个人信托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信托公司可根据不同的阶层设计不同的个人信托产品,针对富有阶层的,主要体现为投资理财和财产规划;而针对普通居民,主要为保障性品种,例如子女的教育信托、养老金信托、储蓄性信托等。要明确发展
战略,制定个人信托业务的发展规划,在努力提高金融理财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突出自身比较优势,实施特色战略,实现规模经营。
(二)加强信用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对信托公司而言,信用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早期的信托行为源自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而现代信托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广泛且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如果缺乏这种社会信用基础,个人信托业务也就无从发展,或者只能是畸形发展,但最终必将陷入困境。由于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时期,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信用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信托公司还缺乏信用意识,在经营过程中不守信、不对外提供信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种信用状况将给个人信托业务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信用建设,为企业更健康地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风险管理,努力提高信托公司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就个人信托业务而言,从信托开始到终止,就要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投资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及道德风险等。特别是在信托公司为了适应不断激烈的竞争而提供新的个人信托产品和服务时,就会发现要对这些新的产品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经营需要遵守许多新的法律和法规。若缺乏灵活的对应机制,信托公司将可能因潜在的损失和法律诉讼而遭受实质上的财务上的曝光,从而对信托公司的信誉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信托公司在开展个人信托业务时,要特别重视信托风险的管理,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灵活应对机制。
(四)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信托理财能力。
个人信托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信托公司是否有信誉、有能力来承担社会资财的保值和增值,而这些需要靠精通信托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来实现。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信托业的人才储备还较欠缺,信托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最大的资本就是人才。因此,下功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知识才能、有发展远见、有创新意识并勇于实践、有丰富信托实践经验的信托人才以增强信托公司的理财能力也是当务之急。
(五)加强信托理财宣传,提高全民的财产信托意识。
个人理财绝对不是简单的存钱和投资, 而是根据需求和目的将所有资产和负债进行积极主动的策划、安排、置换、重组等使其达到保值、增值地目的。它是一个评估客户各方面财务需求的综合过程, 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 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 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
二、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期, 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就已经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 可以说是我国理财业务发展的开端。2004年9月, 银监会正式批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等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加入到人民币理财市场的争夺中去。2005年初,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获得银监会批准, 经营人民币理财产品。各家商业银行竞相推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财产品。2006年、2007年,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呈现逐年成倍增长的趋势, 随后, 受到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问题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 个人理财业务曾一度陷入短暂的停滞而后转入稳步发展阶段。
三、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近几年来已有了一定发展, 而且理财产品的种类也日益丰富, 但从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可以看出,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仍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分业经营金融政策对个人理财业务有一定制约我国现阶段采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 银行理财服务受到政策限制, 不能涉足证券、保险领域。银行、证券、保险这三个行业, 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 业务不能交叉, 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 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 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 银行除了存贷业务, 只能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因此, 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方案设计上, 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 使客户的财富资源得到保值、增值地目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2. 理财市场细分化不够, 理财业务门槛相对较高个人理财业务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 服务门槛过高, 造成客源稀少。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几乎都在20万元以上, 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 对市场细分化程度不够, 缺乏针对普通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的理财产品。
3. 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才, 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 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 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 还应掌握金融、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 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和公关能力。目前, 国内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能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理财服务的人才稀缺。
4. 商业银行受到客观技术条件的制约, 电子化规模小, 网络化程度较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我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 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 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借助先进网络平台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成果, 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服务水平。从长远来看, 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办理个人理财业务, 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克服的问题。
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1. 加快我国银行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混业经营是当今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 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 也是拓展自身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需要。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 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而且, 也应该从现阶段的相互业务代理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 国内的商业银行可以适当考虑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 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加便利的产品营销模式,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个市场实现理财目标。
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分, 设计合适的理财产品。根据生命周期理论, 可以将人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单身阶段。单身阶段主要指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结婚的这段时期。年轻的单身男女大多有自己独立的收入, 尽管收入水平一般不高, 但没有什么经济负担, 可支配收入较多。他们较愿意满足自身的消费愿望, 因此其消费和开支会比较大。商业银行应该针对这类客户可承受风险的能力强的特点, 为这类客户设计有一定风险的理财方案, 投资组合中股票比重可占很大的比例, 甚至可用一部分做投机用途以增加收益, 也有人偏好投资外汇、期货和期权, 储蓄和债券所占的比例可以很小。成家阶段。成家阶段是指刚刚结婚的新婚时期。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 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为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有一些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 如购买房产、购买汽车等, 处于这一阶段的客户, 其理财目标的选择可能更着重在家庭的建设和为未来生育子女准备资金积累。
摘要:本文通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据此提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才, 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分, 加强个人理财健康意识的培养等对策。
关键词:个人理财,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昕平.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 2006
[2]张丹.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广西师范大学, 2008
[3]张舒.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2014
摘要: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对策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与内容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二、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普通居民的理财需求持续膨胀,银行在业务转型中开展理财业务的压力持续加大,而且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为理财产品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投资工具,银行理财业务继续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2012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规模稳升、收益下滑、创新频出等几大特点。
1.理财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23889款,较2010年增长75.3%,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21474款,占据全部发行总量的90%,较2010年增长86.63%。
2.理财营销渠道及模式不断创新。2011年银行理财营销渠道推出iphone、安卓等手机银行平台、3D网上银行、理财夜市等创新不断。2011年银行理财业务模式也不断创新, 推出“转融通”开辟私人银行与阳光私募合作新模式、“彩票定投”等新业务。
三、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近几年不断发展,呈现着一片大好的趋势。但在发展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确的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理财业务。
1.居民个人理财定位不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更多的人将自己的存蓄投入到理财业务中。但人们的对于理财业务领域不甚了解,容易被误导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
2.商业银行理财团队专业素质不够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团队专业素质有所欠缺,可能造成客户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誉受到损害、居民对理财业务失去信心。
3.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由于监管机制不健全,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现象,给客户的个人资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理财业务风险及制约着理财业务的发展。
四、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何才能让商业银行更好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呢?
1.提高居民对个人理财的信心
进一步转变个人理财观念,鼓励居民接受新的理财方式。作为商业银行则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努力降低理财的风险,加强管理及开展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业务。
2.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信誉
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商业银行的理财信誉。(1)加强理财专业团队建设。我国的商业银行应主动积极的吸收专业优秀的人才来加强专业理财团队的建设。(2)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客户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银行应为各级客户提供真正的优质服务。(3)开拓新型理财产品市场。新的市场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利润,新的市场占有率。
3.加强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发展趋势,作为国家代表的政府则有必要与金融机构加强联系与沟通。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的债务偿还及开拓政府项目筹资渠道问题,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以及在其急需帮助时给予必要的政策与财政援助。金融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可以提高居民投资的信心,使得个人能更加积极参与理财业务的投资。在这样的机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理财事业将会走的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杨鹏志 赵 越:《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2012年第1期.
[2]阮银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金融与经济》,2012.02.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个人投资意愿以及理财观念、理财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但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与国外银行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明显落后。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风险日趋增大,外资银行步步进逼的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深刻反思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财产品;理财营销宣传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136
个人理财业务,简言之,就是将个人资产委托银行打理,实现个人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偏好程度,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历程较短。我国的理财业务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脱颖而出,而且个人理财业务也已经步入了品牌化、标准化、个性化、系统化服务的新阶段。商业银行通过设立理财中心、理财室和理财窗口,建立和完善服务网络;通过培训,建立优秀的客户经理队伍;通过信息整合和软件系统开发,提供较强的信息和技术支持;通过产品、渠道、流程的创新和整合,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从而逐步形成不断完善的理财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全方位、个性化的理财服务。但是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反映了各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不足及限制因素
2-1 商业银行的政策体制制约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适应性无能为力,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等中间业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个人理财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
2-2 理财业务的服务门槛偏高
随着居民收入与个人财富的增长,按理说个人理财的需求应该相当大,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多数个人理财项目定位于少数的高端优质客户,服务范围狭小,服务门槛过高,没有适用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产品。例如,有些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需要达到10万元甚至20万元、50万元才能办理,通知存款的起点也要在5万元以上。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50万元;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20万元等。而目前我国80%的居民仍属于低收入阶层,从现有品牌来看,能满足这一门槛条件的客户比例并不多,使得理财业务有效需求不足。
2-3 理财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不断增加,但各家银行推出的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特殊需求。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大多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没有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要设计产品,缺乏个性化服务。由此看出,目前银行针对普通人的“个人理财中心”的服务还处在较低的层次。
2-4 理财营销宣传不到位
目前,各商业银行理财人员缺乏主动营销意识,营销观念不强,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大多通过网络、电台、短信等渠道把理财产品的信息传达给客户,等客户主动上门,然后通过专业人员推荐以进一步吸引客户,达到销售理财产品和留住客户的目的。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不少客户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片面了解,有些人尽管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又普遍存在“财不外露”的保守思想,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水准心存疑虑,对此业务持观望态度。
2-5 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匮乏
目前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是原来银行储蓄所的员工,对证券投资、保险业务不甚了解,所以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力度,但多数理财经理参加理财专业培训机会较少,即使参加了理财业务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而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学问很深、操作技术性很强的业务,理财涉及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和实物操作,若不具备全面的财务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就很难确保服务质量。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及对策
3-1 加强跨行业的合作,创新理财业务
在目前我国仍然是分业经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通过与证券、保险、基金等合作来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效益,逐渐形成以中等收入客户为主体,高端客户为核心的新个人客户群体。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代理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随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变化,银行有必要开发混合型的金融产品,例如银行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基金信用卡、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保险储蓄卡等。
3-2 营造品牌效应,实行个性化服务
个人理财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是个性化的服务。因为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服务,这才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真正方向。另外,商业银行在服务好高端客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因此要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客户的理财产品,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实施差别定价策略,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不同需求。
3-3 提高营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商业银行在传统宣传的基础上,要采取更为主动的营销手段,通过各种媒体、各种宣传渠道把理财产品介绍给广大客户,讲明利弊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客户自愿选择。商业银行也应该充分利用广泛的有形的银行网点进行理财产品和专业服务的宣传,同时加大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网点的渗透率,使客户既能享受到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又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的理财服务。
3-4 加强理财知识培训,打造专业理财队伍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银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商业银行要不断拓展个人理财,打造知名理财品牌,当务之急就是要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
摘要
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内容,那么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如何发展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又面临着何种问题呢?在本文之中我会为大家一一道来!
关键词: 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发展;现状;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各商业银行之间群雄逐鹿的竞争局面。近几年来的经济大热使得人们手中的资金占有量增加,如何更好的运用这笔钱,使它发挥更大的效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是绝大多数人最为关心的。也是各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而个人理财业务也就在这种状况之下孕育而生了!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我认为,要想研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就必须先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和含义上入手,只有先了解了什么叫做个人理财业务,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的去研究!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根据客户所确定的阶段性的生活和投资目标,按照客户的实物性资产、现金收支流状况,围绕客户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家庭情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预期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及心理偏好等情况,形成一套以个人资产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人生不同阶段(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个人财务安排,并在财务安排过程中相应地提供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化差异性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是一种一种综合金融服务。
(二)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认识
个人理财业务是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出现的。在农业经济的时代,人们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得绝大多数的人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生存。而在封建社会,“重农轻商”、“君子不言利”的观念使人们不敢或者说是羞于谈论钱财。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大锅饭, 铁饭碗的时期, 在商品极度短缺的年代,绝大多数老百姓一辈子的最大奢望也不过是吃饱饭,填饱肚子。也许人们唯一能将自身与理财联系起来的字眼也无非就是把钱存到银行去, 再接近一点, 说到理财人们自然想到的也不过就是炒股赚钱。然而, 在发达国家, 人们从小就要接受理财的训练。比如英国政府规定, 一个儿童从5 岁上学开始, 学校就必须让学生接受以“善用金钱”为主题的理财教育, 初级的课程包括: 钱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用途?等等,而7岁以后,学生便要逐步的学习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金钱,如何通过储蓄来照应日后的各种需要以及可以影响人类使用金钱、储蓄金钱的各种因素,务必使他们学会如何合理的运用自己的零用钱、控制预算和善用金融服务。所以说理财是人们适应商品经济,是进一步社会化所必须的因素,理财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理财应当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目标为终极目的。在这其中财富的增加只是一个方面,财富的安全,个人现实的社会责任等等都是理财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个人理财是一个时髦的词儿,大家只是简单的知道这个词汇,然而一般人对理财的认识通常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认为理财就是生财, 也就是今年投下10万,明年就收获12万,也就是所谓的投资赚钱。二是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儿,普通老百姓没有几个钱,无所谓理不理财。实际上,这两种理财观念都是狭隘的。理财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 是每一个人的人生规划。所以理财不仅仅是富人的事,一个有钱人不善理财总会有一天金钱会耗尽,相反的没钱的人通过系统的人生规划,科学的理财方法,同样可以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概况和现状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概况
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的初期只是各个银行用来吸引客户和强化客户忠诚度的一种免费促销手段,并没有盈利的目标。但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大家对个人理财的认知度普遍提高,理财服务的需求不断的扩大,各商业银行这才转而需求该业务的更大发展,以期望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快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了居民个人财富的迅速增加,当财富开始不断流动和沉淀时,个人金融服务市场的需求层次也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从以往简单地通过银行的储蓄存款而获得利息同时以求的安全的保障,已经过度发展到了综合理财的多层次服务需求。商业银行也顺势而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金融新产品,而这其中,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各家银行争相推出新产品。其实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的起步较晚,商业银行开展这项业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挂出“私人理财中心”的牌子,这成为了国内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最早的例子,客户只要在这里保证存有最低的10万元存款,就可以享受到该行所提供的个人财产保值增值方面的咨询服务。随后逐渐“升温”,尤其是近年来外资银行开始介入我国境内个人理财市场,各大银行都认识到了个人理财市场的潜力,个人理财这一业务也逐步得到了重视并逐渐的发展扩大起来,越来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之一,成为其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短短数年时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人理财产品的不断丰富,从单一产品发展到“组合套餐”,出现了诸如个人理财中心、个人理财工作室、金融超市等各种各样的机构形式;各家银行也纷纷创立自己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牌,如招行的“金葵花”、工行的“理财金”、中行的“中银理财”等;而在我国当前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行通过个人理财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与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比如代销其他非银行金融产品以及为客户提供资金转移等服务,使客户在个人理财活动中得到了更多更便捷的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1、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进入新世纪以后,国民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节节攀升,消费水平进入“小康”阶段,于此同时百姓手中节余的闲钱数量也急剧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局限于即期消费,手中的资金也从原先仅仅为了“应急”和“防老”,慢慢转变成了具有“生利”功能的资产,以期在将来获得更多、更优的消费。与此相适应,随着金融新产品的不断发展创新,金融机构推出的个人理财服务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一度出现了产销两旺的井喷势头。据统计,2004年11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07款,到2008年,59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多达5928款,发行规模超过万亿元,发行品种和规模都是数十倍的增长。
2、理财产品品牌化和系列化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系列,如中行的“中银理财”,工行的“理财金账户”,招行的“金葵花”等,成为理财市场的一大特色。其中以招商银行的“金葵花”为例:2002年10月10日,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各分支机构全面推出针对个人高端客户理财的零售金融产品——“金葵花”理财品牌及服务体系。“金葵花”理财品牌及服务体系一经推出,即在国内银行业界掀起波澜,实施客户分层服务策略、争夺高端客户迅速成为国内金融服务的竞争热点。“金葵花”理财推出后短短的2个月中,贵宾客户就达到3.07万户,比推出前增加了21%;“金葵花”贵宾客户的存款占储蓄存款的比例提高到了28.9%,对存款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9.8%,“金葵花”贵宾客户的交易占整个零售业务交易的比例超过了60%,“金葵花”理财成为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3、产品设计以创新为理念,趋向多样化
如光大银行推出一款以“呵护宝宝健康,陪伴宝宝成长”为设计理念的联名卡。就体现出了产品的创新以及多样化的服务。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蓬勃的发展了起来,但从目前我国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这一市场的发展。下面我主要通过外部因素和商业银行的自身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我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因素
1、从政策的角度来看,经营政策层面的限制
主要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可以交叉,3个行业的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的状态,三者都只能在各自的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进行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行业的市场实现增值。因此商业银行不能涉足保险、证券、基金等,无法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的管理,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理财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的去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实现办理,这从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目前商业银行也只是在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产品,自己无法推出的特色产品进行金融创新。所以,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就呈现出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2、资金运用渠道的限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财资金的运用渠道狭窄,主要就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少、市场容量小,并且市场的成熟度较低,再加上外汇市场开放程度较低,所以国内的货币市场就一直是人民币理财资金的主要投资渠道。
3、理财需求和理财文化的制约
截止至2010年,中国居民目前有71.3万亿多元的储蓄资产,而且随着人民收入和个人财富的提高而逐渐增长,按理说百姓对个人理财的需求应该相当大,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当前个人理财的实际需求很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来中国个人财富的拥有不均衡,财富的配置不合理,贫富差异大,将近中国储蓄资产的60%都集中在了20%的个人手中,其他的80%的居民属于低收入阶层,在他们眼中吃饭穿衣才是重中之重,所以真正有理财需求的只是少数人;二是老百姓一贯以来缺乏投资意识和理财意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普及性金融教育水平严重滞后,造成老百姓的金融知识严重匮乏,居民对个人理财的内涵、业务及业务流程不了解,再加上商业银行理财营销过分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大多数居民对风险与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只看到利益没有认识到风险,造成了损失,从而对商业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缺乏信任;三是由于百姓受到文化的影响,普遍有一种“财怕外露”的思想以及不愿把财产交给他人打理的心理和习惯使得老百姓更多的认同银行传统的存款类业务,觉得存钱拿利息才是最稳妥的办法,即使是选择了理财产品也是偏好具有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对风险程度相对高、没有硬性承诺的产品“敬而远之”,难以接受,更鲜有通过资产组合来规避风险的需要,从而导致现阶段市场需求只能是一些低风险的简单理财产品,阻碍了个人理财向更高端,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二)从商业银行自身因素
1、受传统的经营模式的限制,个人理财业务的起步较晚
由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公司业务为主体,以对公司的贷款利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
了公司业务之上,忽略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可是通过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们发现,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致,很难再有所突破,于是个人金融业务就成为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来的经营模式根深蒂固,并没有及时的发现这一变化,等到我们发现到的时候,国外的商业银行早已走到了我们的前面,所以也就造成了我们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晚,水平较低的现状。
2、个人理财产品同质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和创新以及个性化
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产品,其他商业银行就立刻跟进,尽管名目互不相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有几十种几乎都是证券、外汇、基金、保险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大多数产品都只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稍作改进,如为客户代缴各项费用,定期提供国内外经济形势及金融政策、股市行情等信息,做出“理财建议书”等,而不是按市场细分设置服务内容,使得各家银行在产品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趋同。而且没有体现银行自己的特色,对个人客户来说也缺少实际吸引力。这种无差异性竞争不能满足广大客户和金融市场的需要,也不能促进商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而这种现象在国外却极为少见。国外的理财产品种类非常多,银行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针对客户提出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一份非常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当然,这也和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体制的、技术的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金融创新的意识、能力不强,金融创新几乎是一片空白有关。虽然近几年来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所起步,但总的来说,金融创新的层次较低,范围较窄,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运用效果差,尤其是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更是非常落后,这也是导致个人理财产品同质性大的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都侧重于推销银行现有产品,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重视不够。其实理财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的理财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及实际财务状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理财规划,推荐适合该客户的投资组合,并跟踪客户的整个理财过程,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服务中对客户细分策略,以及对个性化产品的设计方面做得还不够。比如中国银行,它对个人客户仅根据其综合金融资产的余额来进行划分,并没有将客户的职业、年龄、性格、金融产品需求考虑其中。这样设计出来的理财产品自然缺乏个性、不具吸引力。
3、个人理财产品的体系不完善
我们一般把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分为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个部分。其中生活理财主要就是通过帮助客户设计一个将其整个生命周期考虑在内的终身生活及其财务计划,而投资理财是指在以上客户的生活目标得到充分满足后,追求投资于诸如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黄金、外汇、不动产以及艺术品等等等的投资工具的最优回报,加速个人及家庭资产的逐渐成长、累积,从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国外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通过客户告知其财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能力,就能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个适合客户的、独一无二的理财方案,并代理操作,并在理财计划的每个阶段都进行监控以便及时的发现计划方案的漏洞或缺点,进而不断的优化计划方案。而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只是简简单单的在储蓄产品上进行功能的扩展,把存贷资产组合起来,通过结算工具帮助客户的资产保值或增值,或者对购买国债、基金的客户提供简单的咨询建议的服务,至于综合理财、证券买卖等事项,很多还得由客户自己进行操作。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技术服务,而不是智能服务,这就导致了我国的个人理财产品一来是档次低,只停留在服务式的理财阶段,缺乏智能化高档次的理财产品,二是理财产品结构极其不合理,功能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服务需求,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的中间业务,如咨询、资产评估、资产管理等所占份额很低。所以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的体系就表现出了低端产品扎堆,但是中高端产品少之又少的畸形现象。
4、专业人才的匮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专业理财师的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集知识、技术为一身的综合性业务,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以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并具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经统计,全球通过严格注册认证的专业金融策划师接近7万人,而目前我国银行虽有不少的AFP/CFP持证人的专业理财人员,但是大多数只是简单的考过了证书,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师专业人员队伍,而且我国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一线员工也就是各银行所称之为的客户经理,都是各商业银行筛选出来的,其综合素质虽然要高于营业网点的一般柜员,但离客户和社会的期望及西方金融策划师的距离相差很远。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国内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给从业人员分配的任务太重,所以导致了从业人员并不能真正做到从客户的角度去选择适合客户的产品,只是一味的为了推销而推销,这就违背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初衷,改变了个人理财的真正意义,从而使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有所降低。二是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需要拥有全面及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涉及面逐渐变广,对所需要的人才的知识储备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要求的更高了,所以国内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而具备国际职业资格的理财“高手”更属凤毛麟角。因为理财离不开人的打理,但是由于没有高素质的理财人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
5、硬件设施以及技术备件不完善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要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金融网络做为依托和前提条件,尤其是像个人理财这种附加值比较高的中间业务,更需要一系列的相关技术的支持,并且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而我国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水平比较低,相应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陈旧,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而造成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与国外相比在方便、快捷和效率上都大打折扣。虽然我国的一些银行也开始成立了理财中心或个人业务部,但在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以及网点布局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有的银行机构设置及布局没有充分论证,结果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浪费。
结语
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完善、成熟与否,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经营的成功与否,也从侧面体现出了我国经济与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大小,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个人理财业务里面包含了诸如我国的经济制度、商业银行的发展层次、全体国民的金融素质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等等等等。所以说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各个方面一同出发,一同提高,到时我们所收获的就不是一个优质的个人理财市场了,更是国家经济的有一次飞速的提升!
摘要: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逐渐的壮大发展,使得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快速增加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国内各家银行也相继加快了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理财产品与服务,特别是在个人高净值客户市场和理财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行业竞争。本文运用金融学理论相关知识,对高端客户理财状况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商业银行在高端理财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迹象,内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我国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变化,加快建立新的经济发展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高端客户规模,增加此类客户的利润贡献度。那么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高端客户的资产投资要求、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研究创新性的理财规划方案将成为银行考虑的重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理论概述
(一)高端客户理财的概念
高端客户①,即高净值客户,指政府部门、金融、铁路、公路、电信、电力等垄断性行业以及信誉度好、资金充足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大企业的高层人员。对于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根据“帕雷托法则”可以理解为占客户总数量的20%,但提供的利润却高达总利润80%的客户,这所谓20%的客户即高净值客户。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特点
2.特有的品牌认知度。商业银行开展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关键就是要让客户在体验中不断深化对品牌的感受,这也是进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趋势。各商业银行逐渐完善自己的高端客户品牌,呈现出完全竞争的态势。例如中国银行创立了“中银财富管理”,交通银行创立了“沃德财富”,浦发银行创立了“浦发卓信”,光大银行则创立了“阳光理财”等等。
3.特别的理财目标。高端客户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服务,它不仅满足客户当期需求,更要满足客户未来需求,帮助客户合理安排之后的生活消费,实现财富累积。客户需要的不仅是对某一阶段的解决方案,更需要一生的整体解决方案,需要银行提供系列化的专业服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二)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各商业银行最初推出的理财产品尽管在种类、内容及收益方面不完全相同,但却存在以下的共性,这也正是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于高净值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现状。
1.理财产品均设置有最低购买限额。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推出各理财产品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均设置有不同的购买限额,面对高净值客户的理财产品限额也不同。正如表格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银行对自己的理财产品都规定有一定的最低限购金额。
2.理财产品所对应的预期收益率水平较高。高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一般的理财产品略高。一般来说,高端理财产品中结构型理财产品其认购门槛比较低,预期收益率较其它类产品有明显优势,预计可达5.5%到6.5%。例如中信银行的一款一年期理财产品“慧赢1557号”年化收益达到了5.85%,而一年期的定期利率却只有3.0%。
四、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往往大同小异,几乎都是存款、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并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虽然各银行都提出了“贵宾理财”、“贴身理财”的业务发展理念,其建立的“金融超市”声称可以提供储蓄、保险、基金、债券等“一站式”服务,但实际上只停留在概念的推广和形象的宣传之上。
(二)客户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管理
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财富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客户信息档案资料充分了解和完全掌握之上,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也有利于建立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和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
(三)专业、个性化的理财顾问稀缺
高端客户的理财经理不仅要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而且要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品,对国家税收政策、移民政策、信托计划等要熟知,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有足够的从业经验。
(四)理财业务风险约束机制差
由于银行忽视风险提示,对产品的风险揭示不具体、不醒目,对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缺乏透彻的解释与分析,没有结合产品揭示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五、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种类
创新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样如此。因此,要加快对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创新工作。金融理财产品不仅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使客户建立起对该产品的信任,而且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设置技术壁垒,防止对手的不良模仿。进行产品组合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二)创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贡献率
在针对高端客户进行关系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管理及服务的差别化特征。建立集中、统一的个人客户信息档案系统。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对不同的客户要实施差别化的定价策略,在此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面向高端客户可以提供利率优惠、信用卡年费优惠、贷款利率优惠等各种价格性优惠措施。
(三)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强化理财服务的风险控制
完善与个人金融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新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发展。要建立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做好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六、结语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 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 构成了潜在、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2005年国内储蓄率高达51%, 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可见, 我国居民储蓄率水准之高已为世界之最。2005年户均资产总额35万元, 其中金融资产12万元。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大约300万户, 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客户人群为30万人, 预测2009年富裕家庭的流动资产总额将从2004年的8250亿美元增至1.606万亿美元, 增幅将近一倍。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京、津、沪、穗四地的专项调查显示, 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 41%的被调查者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在上海, 大多数市民认为“未经专家指导的自发理财方案有很大风险”, 87%的被访市民表示会接受银行提出的理财建议, 其中32%的市民“最感兴趣银行的理财咨询和理财方案设计”, 40%的市民认为“应增加代理客户投资操作、提供专家服务”, 并“希望能与银行理财专家建立稳定和经常性的业务联系”。在广州, 33%的市民对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的优化组合感兴趣, 22%的市民要求银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些数字说明,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对个人理财业务重视不足, 规划不够, 主动营销意识欠缺。当前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还仅仅是为了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 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高收益, 将个人理财产品演变为变相的高息揽储工具。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 以其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 缺乏对理财业务的长远规划, 导致投入不足, 市场营销观念不强, 广告宣传设计过于专业化、抽象化, 不易被广大客户理解和认知。多数银行理财人员“闭门待客”思想严重, 缺乏主动营销意识, 不善于通过常规业务发展与客户的关系, 致使理财业务开展不起来。
(2) 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尽管各商业银行已推出了各种个人理财服务, 但忽视品牌建设, 缺乏特色, 使得理财为民服务的效率和功能大打折扣。银行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 产品附加值低, 造成理财收益偏低。目前, 我国银行理财基本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 还作不到代客进行全方位的资产运作。如在投资领域, 几乎都是外汇、证券、保险、基金、债券等, 产品组合方面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 并没有针对不同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而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方向却恰恰是它所能提供的个性化的服务。因为有一定财富的个人, 在他生命的不同阶段, 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风险的承担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根据客户不同阶段、不同偏好、不同投资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 进行产品创新, 才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方向。
(3) 政策上的约束限制了理财业务的开展。目前我国金融业是分业经营, 银行尚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 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产品, 而对这些产品的适用性无能为力, 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而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方式仅限对传统储蓄、贷款、外汇业务的简单罗列、堆砌和整合, 且限制条件多, 这并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服务, 客观上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4) 组织机构不健全, 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多数商业银行尚未设立独立理财业务管理机构, 缺乏对业务的条线管理和长远的科学规划, 无法充分发挥专兼职理财队伍的合力。从理财从业人员组成看, 多数客户经理仍是从基层金融岗位上临时抽调出来的, 即使参加了由银行内部组织的业务培训, 其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 未经过权威机构的培训及专业资格认证考核, 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准尚未达到专业理财师的标准, 银行理财业缺乏整体公信力。2004年9月, 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名义发起成立了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 并于2005年8月加入国际CFP (Certified Financia Planner) 组织, 首次在国内引进国际CFP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但培训及考核地点分布极不广泛, 致使从业人员求学无门。从国外情况分析, 个人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证券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 大到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支出, 无不包括在内。且不说如何投资、节税, 使财产保值增值, 单纯是个人资产负债表或财务预算的制定, 若不具备全面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都很难确保专业服务质量。而外资银行的理财人员在遴选过程中, 都是经过学历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考验, 即使成为客户经理后仍需接受财务分析师培训。因此, 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1) 提高认识, 健全机构, 发挥职能作用。要充分研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殊性要求。银行在组织架构和业务分工的重组中, 应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求, 专门指定一个职权相对独立、职责比较明晰、专业结构比较综合的业务部门负责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规划和发展。
(2) 创新产品, 贴近市场。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服务内容的研究及客户个人理财业务产品个性化需求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适合其愿望特点、保证业务内容充实、理念更为科学的理财服务, 使客户资产最大化地得到保值和增值。同时, 应降低门槛, 扩大需求。细分市场, 实行差别化、个性化、分层次的服务, 并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主动出击, 引导市场, 创造市场需求。
(3) 多层次、全方位培训人才, 实现差异化服务。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简单化、表面化阶段。因此, 从为客户提供以差别化服务为手段的理财建议, 到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投资咨询业务, 代客户投资理财, 不仅需要得到政策上、技术上、环境上、人才上多方面支持和配合, 还需要做好客户经理的培训工作。商业银行应优选一批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员工, 进行证券、保险、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基础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 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 既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 懂得营销技巧, 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还应与境外机构积极合作, 引进国际经验, 逐步完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 规范中国金融理财业的发展, 全面提升理财师的素质。当前, 由于市场上普遍缺乏精通多项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 商业银行培养熟悉多方面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显得尤其迫切。
(4) 创新服务实现从“以市场为导向”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长期以来, 个人业务仅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 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 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以目标客户为基础, 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 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 根据客户的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风险偏好, 设计符合其个性化的理财计划, 并协助客户操作实施, 而不是借理财之名行推销产品之实。
(5) 加强跨行业金融机构间的合作, 加快战略转型, 丰富理财业务内涵。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 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 为此商业银行目前要做的是: (1) 加强合作。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证券、基金、保险、期货等跨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 从现阶段相互业务的简单代理发展为更广阔的业务融合, 如2007年5月, 吉林交行以办理银证三方存管业务为契机, 先行将柜台入主市内各大证券公司, 为股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仅一个半月时间, 即办理银证三方签约近7000户, 占已办理三方存管股东签约总数的65%, 存管资金达16亿元, 在总行排名第八, 发展“O T O”黄金及白金客户100余户。 (2) 加快战略转型。如交行作为首家综合经营试点银行, 其正依托自身丰富的综合化经营经验, 按照整体战略逐步采用设立或并购的方式, 积极涉足其他非银行金融领域, 如计划将湖北国投更名为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交银国信) ;2007年5月份, 通过业务重组和整合原有的交通证券有限公司等业务的基础上, 又在香港成立了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交银国际) 。目前, 以交通银行为主体, 包括交银保险、交银国际、交银信托、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交银租赁在内, 交银金融控股集团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未来, 交通银行必然将进一步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租赁等各类金融业务资源, 提升产品交叉创新能力, 深入挖掘市场潜力, 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 向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方向不断迈进。
目前,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由萌芽到快速成长阶段。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增加、金融市场的改革、监管体制的建立, 个人理财业务已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新焦点, 随着外资银行的大批涌入,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也势必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未来几年中国理财市场一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创新
一、引言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历史悠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1996年中信银行开始开办算起仅有十几年的历史,可以说还处于初创阶段。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家庭个人进行投资理财的需求日益旺盛,推动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的迅速扩大,给银行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快速發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及时分析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对促进个人理财业务更好更快的发展十分必要。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注重产品销售,风险提示不充分
目前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营销时普遍注重产品的销售,过分强调产品的销售成果,导致很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对预期最高收益大肆宣传,以此为卖点,但对风险的提示则较为笼统,有的对风险的提示比较含糊,容易引起歧义,无法体现高收益高风险的原则。与此同时,有些银行客户经理在营销产品时,为了追求短期业绩的最大化,往往片面强调低风险和高收益,未就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向客户进行充分提示,有些甚至故意误导客户,从而严重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二)个人理财产品品种较少,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较少,和国际主流商业银行开办的包括存款服务、个人信贷服务、投资理财服务、制度服务、保险服务、私人银行服务等多样化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明显处于下风。
此外,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与国外同行相比,普遍功能落后,整合度较低,理财新品的开发滞后于市场需求,其理财产品大多仅是将原有的银行存、贷款产品及中间业务进行重新组合,或在理财服务上稍做提升,在观念和内容上有实质性突破的理财产品很少。
(三)个人理财产品投资渠道狭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比较保守,理财产品以短期、利率类产品为主。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其投资领域均锁定为货币市场,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家债券、金融债券及央行票据等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强、风险小的金融产品,投资渠道狭窄。正是由于个人理财产品投资对象的安全性,导致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不高,对投资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四)理财品牌影响力不够
近年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创立了自己的理财品牌,比如农业银行的 “金钥匙”,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等。但是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品牌建设的观念仍然有待加强,缺乏强烈的理财品牌意识,没有对理财品牌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维护。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营销时仍然以推销自己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为主,没有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导致理财品牌的影响力很有限。
三、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为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改革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品种简单、创新不足虽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与我国现行的金融分业经营有着直接关系。由于金融机构只能在各自分配的业务范围内经营,商业银行就无法为客户提供涉及证券、保险、投资等领域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客户的理财投资资金就无法利用其他市场实现增值,严重制约了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限制了理财业务的发展。因此,改革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打破目前的分业经营限制,朝着金融混业经营方向发展,是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制度性保障,也符合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当然可以先进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试点,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
(二)加强理财产品的风险信息披露
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与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联系密切,因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必然存在。但是不同客户在不同时期的风险偏好不同,不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对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明确的划分与标识,让投资者清楚每种产品的风险状况。即商业银行要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实事求是地揭示该款产品的风险情况,要明确预期收益率不等同于实际收益率。另外理财产品的名称要“名副其实”,避免误导投资者。
(三)扩大个人理财业务的宣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很多居民对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理财是富人的事情,与自己这样的工薪阶层无关。有人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就是低风险、高收益,如果实际收益比预期低就难以接受等等。为了壮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客户群,各大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个人理财业务的推介宣传。比如利用银行广泛的营业网点和发达的网络优势,通过柜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开展理财业务的宣传和营销,或借助于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向社会公众传递银行个人理财方面的信息,刺激投资者的购买欲望。
参考文献:
[1]张兴夏.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析[J].科技视界,2012年9月
[2]何树红,扬世稳,陈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模式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10(5)
[3]史静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探析[J].经济研究,2012年1月
【论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推荐阅读: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全文07-15
个人理财发展现状06-22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07-23
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06-21
证券公司理财业务问题06-20
关于个人理财的知识07-14
个人理财规划的案例11-08
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09-09
个人理财计划06-12
国外个人理财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