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厦门大学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985大学--厦门大学(共13篇)

985大学--厦门大学 篇1

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曾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形成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先后有33位校友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专业学位授权,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2 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300人,其中专任教师1950余人,教授、副教授1270余人,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4名,“千人计划”33人,“万人计划”学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4人,湖南省“百人计划”学者34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8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0800余人,研究生14000余人。

学校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和国家理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5门。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近900项,其中包括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SAE方程式赛车新秀奖等。

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与研究中心、1个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部省级工程中心、1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机械工业重

点实验室、17个湖南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近十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1000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

学校还建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 个省(市,自治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目前,学校已与世界上14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聘请的长短期外国专家达300多人次,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1000余人。与韩国湖南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成为湖南省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3.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3.33万平方米。拥有藏书620余万册,其中中外文数字资源本地镜像76TB。全网支持下一代互联网IPv6,万兆骨干地面有线网已覆盖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无线校园网已同步覆盖,校园网联网计算机达3万多台,出口带宽4.5G,结合移动技术实现多渠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服务,数字化校园已初见雏形。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正在筹建之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刘少奇、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等领导同志来到学校视察,留下了“湘楚人才的摇篮”、“惟楚有才,今斯更盛”、“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等赞誉。

985大学--厦门大学 篇2

关键词:“985”大学,留学生,SWOT

我国的“211”、“985”大学是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 绝大多数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到“211”、“985”大学进行学习。本文将以我国“985”高校为分析对象, 并运用SWOT的方法对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SWOT分析是指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 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 通过调查列举出来, 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 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 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本文拟以此研究方法对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进行分析, 发挥我国“985”大学的优势, 合理利用机会, 避免我国“985”大学发展的劣势, 正确面对威胁, 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留学生事业。其中SWOT中的S代表优势 (strengths) 、W代表劣势 (weaknesses) , O代表机会 (opportunities) 、T代表威胁 (threats) 。

一、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的优势 (strengths) 分析

现在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的优势主要有:

国家财政支持。国家对我国“985”大学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2009年到2014年的公开数据显示, 全国七成的政府科研经费分配给了只占全国高校总量14.3%的“211”和“985”高校。从2009年到2013年, “985”高校获得财政拨款的52.7%, 约为1394.94亿元。[1]其中给目标定位“世界一流大学”的清华、北大的科研拨款分别为43.52亿、24.93亿, 给目标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哈工大、北航、西北工业大、中科大等名校的科研拨款分别是24.59亿、23.33亿、18.53亿、16.46亿, 除此之外, 给目标定位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高校的科研拨款也相当丰厚。[2]国家的财政支持既为“985”大学的科研、师资、基础设施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也为其发展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低廉的学费。目前我国高校向来华留学人员收取的学费年平均标准约为本科20000元、硕士25000元、博士32000元。相比欧美高额的学费, 低廉的学费是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的动因之一。除此之外, 我国财政部、教育部在2015年1月21日发布通知, 为了完善中国政府对来华留学生的奖学金资助体系, 决定提高对来华留学生的资助标准, 对全英文授课的研究生和进修生, 额外提供每人每年5000元的教学补助。[3]

二、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的劣势 (weaknesses) 分析

现在我国“985”大学大学招收留学生的劣势主要有:

国际知名度不高。由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发布的2013年世界大学排名显示, 排名前10名的美国大学有7所, 排名前50名的美国大学有29所, 排名前100名的美国大学有47所, 其中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英国排名前100的则有11所大学, 分别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根据2015年美国教育媒体USNews联合汤森路透发布的2015年全球顶尖500所大学排行榜显示, 中国共有27所进入了全球前500名, 而进入前100名的“985”大学仅有北大和清华, 北京大学排名第39位, 清华大学排名第67位。随后的是复旦大学 (排名108) , 浙江大学 (排名128) , 中国科技大学 (排名143) , 上海交通大学 (排名148) , 南京大学 (排名185) 。[4]面对如此多世界名校的压力, 我国“985”大学并不能在世界争取到排名靠前的名次, 这是我国招收留学生的劣势之一。

吸引到较少高学历留学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尤其在对高学历的学生培养上面。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教育强国能够招收到的留学生水平普遍较高, 并且留学生主要以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为主, 本科生和进修生其次。我国“985”大学所招收的留学生有大量的语言生、进修生, 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我国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相比发达国家仍然较低。2014年接受学历教育的来华留学生总计164, 394人, 占来华生总数的43.60%, 其中硕士研究生35, 876人, 博士研究生12, 114人, 非学历留学生却高达212, 660人。[5]

三、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的机会 (opportunities) 分析

目前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的机会主要有:

国家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有一些鼓励和支持留学生交流活动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比如为了治理和协调来华留学生的相关工作, 调整来华留学生的结构与布局, 国家教委在1989年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今后外国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意见》, 在1993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高等院校事》并公布了符合条件的200所院校的名单。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对外交流的深化和发展, 我国颁布的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也更加科学、开放、全面。为了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推动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政府2010年颁布了《留学中国计划》。这些政策都为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国际留学热潮。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 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更加频繁, 国家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出国留学人员也快速增长, 逐渐形成了国际间的留学热潮。2003年英国议会发布“2020愿景”, 称2020年世界的留学生数量将增加到580万, OECD更是预言2025年全球将有800万留学生。目前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入国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 其中单独这5个国家就接收了世界上超过半数的留学生。1978年到2014年, 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总数已达到了351.84万人。虽然来我国留学的人数较之更少, 但趁着国际的留学热潮, 我国还有很大的潜力接纳更多的外国留学生。

四、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的威胁 (threats) 分析

目前, 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的威胁主要有:

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世界每年都有几百万的留学生, 但留学生半数选择在英、法、美、德等发达国家完成自己的学业, 更少的学生选择到发展中国家留学。而且国际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 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的留学趋势, 给我国招收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比如日本超过半数的留学生会选择到美国留学, 其余主要选择在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等国留学, 美国近半的留学生会选择去加拿大和英国, 其余选择去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新西兰等。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留学生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会选择到美国留学, 之后才是澳大利亚、法国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留学理想国度都是发达国家, 这让发展中国家想要吸引高水平、高质量的留学生频频感到竞争压力。

来自学位互认的压力。学位互认是指签定的国家 (地区) 间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和文凭的双边协议。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部长讲坛上表示, 截至2014年9月1日, 我国出国留学人员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华留学的学生的生源地国家和地区达到200个。1983年我国同第一批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马尔代夫等20个国家签订学位互认的协议, 目前我国总共与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存在的不足在于我国出国所遍及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人员以及来华留学的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仅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的学位能得以互相承认。这大大降低了外国留学生选择在华攻读学位以及中国留学生选择到除这41国之外攻读学位的可能性。

结语

我国“985”大学在招收留学生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 客观分析我国“985”大学招收留学生的现状, 学习并借鉴国外招收留学生的经验, 发挥我国“985”大学招生的优势, 合理利于我国国家政策支持并乘着国际留学热潮的机会, 提升我国“985”大学的国际知名度, 招收优异留学生, 扩大我国与世界大国的学位互认的范围, 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促进我国留学经济的发展以及提升我国的国际知名度, 更好的促进我国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后“985”“211”时代如何打破高校身份壁垒[E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4/1124/c1053-26079353.html, 2014-11-24.

[2]搜狐教育.中国大学年度科研经费排行榜出炉[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51014/n423259653.shtml, 2015-10-14.

[3]人民网.我国提高来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E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5/0122/c1053-26430315.html, 2015-01-22.

[4]人民网.2015全球高校排名公布北大、清华进入前100名[EB/OL].http://edu.people.com.cn/n/2015/0221/c1006-26586328.html, 2015-02-21.

985大学--厦门大学 篇3

这是新华社提供的调查结果,直观反映出985、211身份对高校获取经费的影响。对此数据,有些人可能不服气:清华科研实力强,获得更多的国家课题经费很正常。在国外,哈佛大学获得的学术研究经费不也高于普通院校吗?问题是,国外大学获得更多经费并非靠行政计划安排,而是通过正常竞争,前者引导学校面向行政指标办学,后者则是从学术规律出发。

985、211应是激励手段,

而非评判依据

985和211工程,本是国家重点资助学校、学科建设的战略。国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也曾有国家重点资助计划。从逻辑上讲,政府拨款是为提高办学水平,因此国外普遍强调投入的效果,而不会把入选项目作为评价依据。但在我国,入选工程、计划本身却变为荣誉,导致重点资助战略严重异化。

拿985工程来说,若是把入选985而非利用工程所获资金获取绩效,当作办学地位提升的标准,那它必然引导学校把精力用错地方。所以可看到,我国高校合并潮出现在985、211工程评审期间。而科研中存在的“重立项、轻研究”风气,原因也在于此。

高校教育与科研,先得抢工程,有工程才有身份有资源,而教学和研究则被置于教育次序末端。在此情况下,985、211也就成划分等级的符号。它能人为制造出学校的三六九等、学者的身份之别,而这又会影响到招生、就业等。这跟国际上的大学分级依据的“市场导向—自然分层”,完全是两码事。而拨款体系的扭曲下,无论是高校发展机制还是行政评审指标,都会偏离学术本位。

政府战略计划不可妨碍

学校自主办学

说到这,问题来了:政府制订战略规划只会南辕北辙?有些人结合日本制订的“50年内培养30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宏伟计划,来论证我国推进教育工程、人才计划的合理性。可事实上,日本为发展基础教育研究,设立国家资助经费,任何学者都可平等申请。注重绩效考核与倡导平等竞争,构成政府投入的基本取向。

这无疑可资借鉴:归根结底,要理顺政府计划与学校自主办学的关系。政府加大投入可以,但不能嵌入到资源分配枝蔓上来,而应建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定教育拨款预算并进行专项监督。

在具体工程、计划上,它着眼“长期规划”的同时要加强“动态管理”,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并根据检查考核结果对有关学校建设项目和分年度预算进行动态调整。在绩效评估中,形成让数据说话的证据文化,也拓宽评审指标内涵,并建立“绩效不佳退出制”。

而在自主办学的环境中,学校办学不能高度依赖政府部门的资金,而应拓宽社会办学资源。很多高校现在把科研项目分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把政府部门的纵向课题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横向课题则被视为含金量不高。这类偏颇的评估方式必须改变。

说到底,要消除集结在985、211上的问题,重在消除它背后的行政计划思维,这不是说国家该取消一流大学战略,而是说应在保障投入的基础上,推进校际与学科间公平竞争,把绩效考评提上更重要的位置,而与之对应的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作为一揽子举措也应加快步伐。

985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篇4

192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创办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全国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大学之一,此后学校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如今,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坐落在中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同时在威海市和深圳市分别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校以适应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为主,拓宽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汇聚、培养了以两院院士为带头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中青年骨干为代表的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学校实施了“首席国际学术顾问计划”,聘请国际著名学者和管理专家,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发展经验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础科研和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发展建设提供指导。同时,学校还广纳海内外贤才,聘请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他们中80%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科学园、实验中心、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馆等各类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条件。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国防、航天优势,紧密结合工业、信息、机电、能源、材料、资源环境、土木建筑等领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力,解决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内一系列创新性好、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学校积极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4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始终保持航天特色,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4年和2008年,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卫星一号”和“试验三号卫星”,创下了国内高校两度研发小卫星、连战连捷的纪录。2013年9月,我校研制的第三颗小卫星“快舟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在举世瞩目的“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2011年,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学校提供了20多项技术支撑。为此,哈工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的高校单位。2012年,哈工大荣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奖牌”。“先进微小卫星平台技术” 项目入选2012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3年,由我校牵头组建的“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2011计划”首批启动的14个中心之一。

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哈工大坚持个性化培养与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遵循课程学习与项目学习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结合等原则,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造就了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个人和集体。2011年,学校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

有哪些大学是985 篇5

其创办于18,原名为京师大学堂,在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时创立,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于19改为现名。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九校联盟及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重要成员。

厦门大学

985大学--厦门大学 篇6

近日,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楚天工业园为“211”、“985”工程大学研发类人才举行了专场招聘会。来自湖南周边省份“211”、“985”工程大学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制冷设计及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研发人才共计40名应邀参加了该场招聘会。经过5轮应聘流程后, 最终有20名天之骄子与楚天科技“喜结连理”。

此次招聘的岗位涵盖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视觉算法工程师、光学工程师及系统软件开发工程师。为确保公司录聘到合格人才, 在招聘会的前期筹备过程中, 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就招聘渠道、岗位工作描述、任职条件、面试官人选及面试流程等关键点进行多次商讨, 确定了“高标准、严要求、科学合理”的原则, 确定了查验成绩、结构化面试、专业水平测试、职业素质测评和无领导小组讨论5个面试流程。

经过10多年的发展, 楚天科技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现有技术研发人员200余名。根据楚天科技上海研究院、楚天技术研究院的规划及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年内仍将继续补充100名储备技术研发人才。

985大学--厦门大学 篇7

@赵跃宇(湖南大学校长):“985”“211”对于促进大学快速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一定时期内支持一部分高校发展,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总体上看,这些重点工程让整个教育界受益,让整个教授队伍和学科队伍受益,不能因为局部的不公平就轻言废止。

@罗 胜(学生家长):将一些优秀的学生送到好的学校去培养,有利于培养更多尖端人才。如果将教育资源不加区分地分配给所有高校,实质上是在浪费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985”和“211”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不能武断地废除。

@常洪生(时评人):当前我国最缺乏什么?缺现代化的高尖科学技术。这已成了我国科技、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因此,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一批学校,加快这些学校的发展,并将最优秀的学生送到这些学校培养,对我国培养急需的现代化人才,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反方:这两项工程带来了诸多问题

@孙 强(教育学者):入选“985”“211”的院校,从推荐、评选等环节来看,多是行政主导,甚至专项经费的拨付也因过多行政参与而显得过于固化。这些问题,都导致进入“985”“211”的院校缺乏更多的自主权,在创新方面尤显不足,从而影响了它们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司林胜(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985工程”“211工程”使教育资源分配更加不均。这些高校获得大量资源,但是资源冗余问题比较突出,不少“985”“211”高校到年底或者考核期到时,全校动员想办法花钱,哪怕是这样也还可能滞留大量沉淀资金,实际使用效益并不高。

@薛文俊(中国教育改进研究院院长):“985”“211”的设立,已把“就业歧视”提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高度。不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中明文规定只要“211”“985”的高校毕业生,非此类学校的毕业生就遭遇了“就业歧视”。

深入:重要的是改进与发展

@陈 光(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不妨引入竞争机制,在现有的“985”“211”学校中以10%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第三方教育绩效评价机制,同时鼓励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其他高校通过竞争进入“985”“211”建设序列。

@熊丙奇(教育学者):废除“985”“211”的实质,是改革教育拨款方式,探索建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部门拨款及高校具体使用情况。如果拨款还是由政府部门说了算,行政办学就难以改变。

@李 庚(国际教育专家):当前更需要关注的,是对学生的学科基础与特长进行分流,引导学生寻找到更适合自己、更适应社会、更有发展潜力的受教育途径。真正的公平,不是对所有学校一视同仁,而是学校和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各偿所愿。

@张颖宏(教育学者):虽然“985”“211”没有必要取消,但今后应逐步减少中央专项经费投入,更多地增加以学生数为主要依据的政策拨款,同时逐步改善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使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结语:坚持特色,强调引领

@微言教育(教育部官方微博):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中国特色,强调战略引领,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985重点大学什么意思 篇8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

12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表示,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同时为了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985大学--厦门大学 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985”高校

【作者单位】 周兵,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基金项目】2015年度CALIS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预研项目(课题编号:CALISGX201507)。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1月22日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增长率为6.1% [1],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2]。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借助网络能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实现个体与特定群体的全面沟通[3]。随着微信在政府部门、新闻、教育、医疗和商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内众多高校图书馆纷纷注册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平台上开展移动信息服务。调查图书馆微信平台现状,对扩大图书馆影响力、拓展图书馆服务模式和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大有裨益。

一、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使用现状调查

1.调查方法

本文根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中国大学”栏目的“985工程大学”学校名单,对“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平台进行调查。笔者使用Android5.0.2操作系统和6.3.13版微信的智能手机,以39所“985”高校图书馆的全称,如“兰州大学图书馆”为关键词,在微信平台 “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进行搜索,利用百度、谷歌搜索各个图书馆开通微信平台的有关情况,有34所“985”高校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账号,见表1。调查时间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

2.现状分析

(1)开通情况。从表1看, 985高校中已有34所高校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32所已开展服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两所图书馆虽开通了微信号,但未在微信平台上开展图书馆服务。30所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号进行了认证,4所高校图书馆微信号未认证。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5所高校图书馆尚未开通微信公众账号。

(2) 微信账号的外部特征。微信公众账号的外部因素有账号头像、微信平台名称、微信号和微信功能介绍等。在账号头像设置上,以图书馆建筑为头像的有8 所,如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以“图书馆馆微+名称”为头像的有16 所,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在微信平台名称上,以“院校全称+图书馆”命名的有28所,如天津大学图书馆等;以“学校简称+图书馆”命名的有6所,如北航图书馆、哈工大图书馆等;以其他方式命名的如“华电小图、华图小微”。在微信号设置上,采用“英文简称+lib”,如“Thu-lib、sysulib”;采用“学校汉语拼音+ lib”的有“tongjilib,”;用“学校汉语拼音+tsg”的有“rmdxtsg”。微信功能介绍,有总体介绍,如“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享受随时随地的资源服务”;也有偏重图书馆功能定位的,如“读者服务、宣传推广”。

(3)微信发布数量。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1-3月微信的发布数量。山东大学57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8条、湖南大学47条位列前三甲,这三所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了订阅号每天可群发1条信息的权限,为用户们带来了大量宝贵的信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条、北京理工大学4条、华中科技大学5条、西北工业大学6条和大连理工大学6条,这5所高校图书馆没有利用好服务号每月可群发4条信息的权限。

(4)微信平台的服务形式。在“985”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服务形式主要有“信息推送”“菜单导航”“命令查询”“人工答复”等一种或几种类型组合[4]。“信息推送”是最基本的服务形式,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南开大学这3所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未认证,只能将“信息推送”作为唯一的服务形式。“命令查询”是用户按照服务内容指令,输入系统设定的字母、数字后,系统则回复用户的咨询信息。西北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1所高校图书馆提供“命令查询”服务。“菜单导航”位于微信平台界面的底端,便于引导用户了解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其中29所高校图书馆提供“菜单导航”, 5所高校图书馆未提供“菜单导航”服务。“人工答复”是有专人关注用户信息并给予答复。笔者提出“学校图书馆何时开通微信平台”问题,先后有10所高校图书馆在平台上给予明确回复。

(5)微信平台的服务内容。 “985”高校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服务类型有:用户信息、资源检索、信息快递、参考咨询、资源推荐、宣传推广、服务指南和特色服务等,见表2。信息快递、资源检索和培训讲座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的服务,而深层次的学术活动、云阅读和微服务也在逐步开展。极少数图书馆尝试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人图微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的“校车时刻表、天气、快递” 信息可谓别具一格;同济大学图书馆推出的“同心云·图书馆”则为国内高校首例。

(6)微信平台的宣传推广。由于微信公众平台不能主动加好友,只能让用户被动加关注,所以微信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则显得特别重要。笔者通过对34所高校图书馆的网页进行调查,各馆网页上发布微信公众账号的方式主要是:公告(通知)、首页显示微信账号二维码和移动图书馆链接。为了进一步了解各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推广活动的情况,笔者进行了专项调查,17所高校图书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推广活动。例如,同济大学图书馆的“搜索吧,达人!”检索大赛活动;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关注微信“挑战不可能任务,羸千元大奖”活动等。

nlc202309082330

3.存在问题

(1) 微信公众号功能介绍不准确。微信公众号功能介绍是在用户关注时需要展现的信息,是对公众号的功能、内容和资质的大体介绍。笔者发现,10所图书馆的功能介绍模糊,如天津大学的“欢迎关注图书馆”, 清华大学的“百年文化,源远流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官方服务号”,厦门大学的“南强学府,卷帙飘香”,中国海洋大学的“图书馆的订阅号”。这些功能介绍太过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现微信公众账号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读者扫描微信二维码或添加图书馆微信后,最感兴趣的是功能介绍。微信功能介绍要准确、清晰,才能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关注微信。

(2) 信息发布频率不稳定。微信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订阅号每日可群发1条信息,服务号每月可群发4条信息。“985”高校图书馆中,采用订阅号的微信公众账号有22所,采用服务号的微信公众账号有12所。从2016年1-3月中所发信息情况看,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等15所高校达到了订阅号或服务号所规定的发送信息量要求,其余19所高校则没有达到,这说明信息发布频率极不稳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两所高校图书馆自开通公众号后没有发布1条信息,形同虚设。

(3) 服务形式和内容单一。笔者逐一查看34所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的历史信息,推送内容最多的是通知公告、新书介绍和专题讲座等。图书馆将微信平台简单地当作发送通知公告的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多样化、综合性功能,服务形式以发布文字和图片的信息为主,音频、视频信息不多,缺乏地域特色。微信发布信息有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形式。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只有发布信息形式多样化,推送的内容精彩纷呈,才能在众多的微信平台中脱颖而出。在内容为王的微时代中,高校图书馆如果忽视微信内容建设,势必降低读者黏度,致使公众平台逐渐失去对用户的吸引力,直至被取消关注。

(4)不同的服务形式之间缺乏协作。根据调查结果,34所开通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中,有34所提供“信息推送”;29所提供“菜单导航”;11所提供“命令查询”,10所提供“人工答复”。这表明大多数图书馆微信平台都采用单一服务形式,不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不同服务形式间的合理组合。从调查情况看出,在微信平台提供有实质意义的“人工答复”服务的图书馆为数不多。换言之,微信平台上的“人工答复”服务形式与其他服务形式结合不多。

4.创新微信服务的研究

(1)准确定位平台服务功能。笔者发现,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普遍存在着服务内容单一、含糊不清的问题,探究其原因是这些图书馆在开通微信平台账号前,对图书馆的性质、任务、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缺乏深入的调研,即使开通了微信账号,也对其服务功能把握不准。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对平台的经营建设和宣传推广具有导向性的作用。我们只有科学、准确定位微信平台服务功能,才能提高微信服务质量,减少重复性劳动,给用户提供良好的微服务体验。

(2)了解微用户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不管是实体的图书馆服务,还是网络图书馆的微信服务,都要履行图书馆“一切为了用户”的服务理念。在微时代下,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利用微媒体中的微博、微信和QQ来获取信息是他们的喜好。图书馆在开展微服务的实践中,应了解大学生用户需求,对加入到微信平台中的用户,可按年龄、专业、性别和爱好等特征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推送信息,使每个用户都能接收到感兴趣的信息,以便达到精准的信息传播,切实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3)完善平台的运营管理机制。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基本包含了实体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微信平台服务是实体图书馆服务的“升级版”。微信平台上的各项工作需要图书馆办公室、采编、流通、咨询和网络等部门协同参与。一些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运营管理不尽如人意,平台开通后没人打理,内容更新很慢,形成僵尸账户。图书馆必须建立微信平台服务的业务规范及运营管理考核机制,做到微信公众账号运营流程标准化,明确各部门职责、人员分工,促使平台的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迈向良性轨道。

(4)加大平台宣传力度,吸引用户广泛关注。微信是大众化的社交网络工具,用户使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快速、便捷地了解到图书馆的各种信息,给自身带来更多、更全面的服务体验。用户关注度的高低是检验微信平台服务效能的试金石。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只有吸引更多用户成为平台的粉丝,才能把微信品牌做大做强。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大微信平台的宣传力度: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读者了解图书馆各项服务;将二维码植入图书馆官网首页及学校其他相关部门的网页中,在读者证和馆藏新书上印制二维码,还可以运用微博、人人网和移动图书馆等新媒体进行推广。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

[2]姜力维,张东东. 微广告传播初探[J]. 出版广角,2016(2).

[3]郭军.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985”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15(4) .

[4]唐海萍. 新媒体微信在高校图书馆微服务中的角色研究[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4) .

985大学--厦门大学 篇10

一、“985 工程”概述

1998 年12 月教育部颁布 《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挑选国内若干所优秀高校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对象, 并根据1998 年5 月4 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100 周年校庆讲话, 将该国家战略规划定为“985 工程”。 “985 工程” 分为1999—2002 年和2004—2007 年两个建设期。 《计划》颁布当年,首批入选“985 工程”的高校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1999年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7 所大学入选。 一期建设结束时, 共有34 所高校入选 “985 工程”,二期建设有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等5 所高校加入“985 工程”。

下文我们将按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Science and Evaluation, RCCSE) 的指标(见本文第二部分),从地区和类型两个维度分析“985 工程”高校的科研竞争力。

二、RCCSE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概述

1. RCCSE评价指标体系。 RCCSE从2005 年开始做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十多年来我们根据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评价指标的适切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微调评价指标,“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力一级评价指标由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网络影响力四个部分组成[3]15,具体构成见表1。

2. RCCSE评价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论文数据每次使用的均是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总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数据。 ESI是2001 年美国科技信息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 推出的一项文献评价分析工具, 它是一个基于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 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 数据库所收录的全球11000 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 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 其收录的期刊在各个学科有显著影响力,收录的论文均经过同行评议,所以相对来说,这些论文质量较高。专利指标使用的是美国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的数据,它是由全球最权威的专利文献信息出版机构(Derwent)推出的基于Web的专利信息数据库, 这一数据库将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World Patents Index,WPI)与专利引文索引(Patents Citation Index,PCI)加以整合,以每周更新的速度提供全球专利信息。 它收录了来自全球40多个专利机构(涵盖100 多个国家)的1 千多万条基本发明专利,2 千多万条专利情报, 数据资料可回溯至1963 年。

注:限于篇幅,本文第四部分仅分析收录论文数,论文被引次数以及发明专利数。

为使不同类型指标和学校(例如:收录论文数和论文被引次数,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大学等)能够进行比较和评价,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计算每项指标的分数,即:令每项指标数值最大的评价对象为100 分,而该指标下其他评价对象的分数则通过除以最大值后乘上100,得到其相应的最终分数。 如果存在分布明显异常的数据,需核实原始数据后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对之进行处理。然后,计算每所学校的综合分数,即:将各项指标加权,再令总得分最高的大学为100 分,其他大学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乘以100 后得到最后分数。 最后,按学校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名。

3. 世界一流大学的界定。 自2005 年开始做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以来,我们每年评价的世界大学数量为1800 所左右,我们将前600 名(即位居全世界前千分之五的大学)定义为世界高水平大学,结合国内一些大学对自己的定位与规划,又将世界高水平大学分为三个档次:前100 名为世界顶尖大学;101~300 名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301~600 名定义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其中世界顶尖大学和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称为“世界一流大学”[3]。

三、“985 工程”高校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

竞争力评价是将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网络影响力得分乘以各自的权重后得到的,它可以反映“985 工程”高校在世界上的整体水平。 由于各高校每年的绩效存在差异,某一年的评价不足以摸清高校的竞争力,因此,我们选取 “十二五”规划五年期间 “985 工程”高校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来进行分析,见表2。

数据来源:RCCSE注:波动=2011年位次-2015年位次。鉴于保密导致完整数据不可得或未进入ESI排名的原因,本文分析上表中36所“985工程”高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围内。

从表2 中5 年排名波动来看,除3 所不在本文分析范围内的高校外,36 所“985 工程”高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升514 位,上升幅度为“十二五”期间“985 工程”高校之首。 从是否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来看,根据我们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界定,即“世界顶尖大学和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称为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前300)”,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早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就已跨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2015 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高校新增了中山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 东南大学、 南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 2015 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高校共18 所。

总之,“十二五”期间,36所“985 工程”高校竞争力综合排名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至少在46位以上。“十二五”规划期间“985工程”高校的总体上升趋势促使“985工程”高校的世界一流大学从“十二五”规划开局年的7所增加到收官年的18所。

四、“十二五”规划期间“985 工程”高校竞争力一级评价指标分析

“十二五”规划期间,RCCSE《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由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网络影响力四个一级指标组成,由于网络影响力指标基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站规模、学术文件数、文档丰富度、被链接数以及显示度的表征[3],主要涉及社会服务和社会声誉的测量,而本文主要分析“985 工程” 高校的科研竞争力, 因此, 我们不分析“985 工程”高校在网络影响力指标上的表现,只分析其余三个一级指标。

1. 科研生产力。 RCCSE科研生产力指标由ESI数据库收录论文数来表征,下文我们将从“985 工程”高校所在地区和所属类型两个维度来分析 “十二五”规划期间 “985 工程”高校在ESI数据库的收录论文情况。

(1)地区维度 “985 工程”高校ESI数据库收录论文数分析。 各地区“985 工程”高校ESI数据库收录论文数见图1。

从图1 的5 个周期7 大地区“985 工程”高校ESI收录的论文总数来看,华东地区“985 工程”高校每个周期被ESI收录的论文总数位列7 大地区之首,各周期收录论文总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华北地区位居第二位,东北和华中地区数量接近,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数量接近,即:华东>华北>东北>华中>西北>西南>华南。5 个周期7 大地区“985 工程”高校被ESI收录的论文总数总体呈偏态分布。 那么,这种偏态分布是否是由我国“985 工程”高校地理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呢? 由图2 可知,“985 工程”高校集中分布在华东(11 所)和华北(8 所)地区,东北、华中和西北 “985 工程”高校均为4 所,西南和华南地区“985 工程”高校各为3 所和2 所。 因此,我们可以说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的“985 工程”高校数量明显大于其他5 个地区导致了其ESI收录的论文数(即科研生产力)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但是图1 和图2 也告诉我们地区的“985工程” 高校数量不是科研生产力的唯一决定因素,因为西北地区的“985 工程”高校数量与东北和华中的数量一致都是4 所,然而其科研生产力却明显弱于他们,反而与“985 工程”高校数量少于它的西南和华南地区接近,这说明“985 工程”高校数量不是地区科研生产力的唯一决定因素。 因此,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注重地区量的均衡发展的同时更多要考虑质的发展。

数据来源:RCCSE注:ESI收录的论文数是一个以10年为周期的阶段累计数,我们每年评价取的数均是评价当年至前9年的数,例如,2011年的华东地区170151篇论文数是2002年至2011年该地区“985工程”高校被ESI收录的论文数,其他年份的数据依次类推,下文涉及周期的数据同本注释。

注:未包含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所不在本文分析范围内的学校。

(2)类型维度 “985 工程”高校ESI数据库收录论文数分析。目前,按高校的学科范围属性,我国高校类型可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和军事类。 “985 工程”高校各类型ESI数据库收录论文数及类型分布见图3 和图4。

注:未包含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所不在本文分析范围内的学校。

由图3 可知,5 个周期内理工和综合类 “985 工程”高校被ESI收录的论文数明显大于师范类和农林类,四类“985 工程”高校被ESI收录的论文数遵循理工>综合>师范>农林的规律。 此外,各个周期内理工类与综合类的总数量接近,师范类则与农林类的总数量接近。 这是否是由 “985 工程”高校类型分布导致的呢? 结合图4 可知,我国“985 工程”高校类型分布差异大,理工类的“985 工程”高校数量(20 所)最多,其次为综合类(12 所),师范类和农林类各仅有2 所。可以说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985 工程”高校总体确实偏重理工和综合类高校的发展。 尽管如此,这也不是完全由“985 工程”高校类型分布规律造成的,因为师范类和农林类“985 工程”高校数量均为2 所,5 个周期内它们各自被ESI收录的论文数近似是无可厚非的,但理工类“985 工程”高校比综合类“985 工程”高校数量多出8 所(20-12=8),而5 个周期内它们被ESI收录的论文数仍然近似,这足以说明我国理工类“985 工程”高校的科研生产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985 工程”高校数量在地理和类型上的分布不均衡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不同地区和类型高校科研生产力的不均衡。 其中, 华东和华北地区“985 工程”高校的科研生产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和华中地区,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的“985 工程”高校的科研生产力的差异较小。 理工和综合类“985工程” 高校科研生产力明显高于师范和农林类“985工程” 高校,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理工类“985 工程”高校的科研生产力却并不优于综合类“985 工程”高校的科研生产力。 师范类和农林类“985 工程”高校的科研生产力较小。 因此,下一步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注重地区均衡和类型多样化发展。

2. 科研影响力。 RCCSE一级指标科研影响力由论文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和进入排行学科数3 个二级指标构成,限于篇幅本文只分析最能体现科研影响力的论文被引次数指标。

(1) 地区维度 “985 工程” 高校论文被引次数分析。 各地区“985 工程”高校论文被引次数见图5。

从图5 可知,5 个周期7 大地区“985 工程”高校论文被引次数分布规律与ESI收录论文数分布规律一致,即:每个周期华东地区“985 工程”高校论文被引次数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华北地区“985 工程”高校被引次数居第二位,东北和华中地区“985 工程”高校被引次数接近,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985 工程”高校被引次数接近。 此外,从周期来看,各地区“985 工程”高校的被引次数呈上升趋势,说明“985 工程”高校的科研影响力在逐年提高。

(2) 类型维度 “985 工程” 高校论文被引次数分析。 各类型“985 工程”高校论文被引次数见图6。

从上图各类型“985 工程”高校总被引次数来看,5 个周期内综合类的“985 工程”高校在被引次数上位居四类高校之首,理工类“985 工程”高校位居其次,师范类“985 工程”高校名列第三,农林类“985 工程”高校被引次数最少,即:综合>理工>师范>农林。 这一分布规律与图3 各类型“985 工程”高校ESI数据库收录论文数的分布规律有相同之处, 但也产生了差异。 相同之处在于在图3 中理工和综合类“985 工程”高校ESI数据库收录论文数明显大于师范和农林类“985 工程” 高校的数量, 因而理工和综合类 “985 工程” 高校的被引次数也明显大于师范和农林类“985工程”高校;不同之处是理工而非综合类“985 工程”高校被ESI数据库收录论文数位居四类高校之首,综合类位居第二,但是理工类“985工程”高校的被引次数并未超过综合类“985工程”的被引次数,也就是说对理工类和综合类“985工程”高校而言并不是被ES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高则其被引次数也高。

数据来源:RCCSE

数据来源:RCCSE

总之,在地区维度上“985 工程”高校论文被引次数遵循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华南>西北>西南的分布规律,与其被ESI收录的论文数分布有差异。其中,华东地区“985 工程”高校每个周期被引次数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华北地区“985 工程”高校被引次数居第二位,东北和华中地区“985 工程”高校被引次数接近,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985 工程”高校被引次数接近。 在类型维度上,“985 工程”高校论文总被引次数分布与其被ESI收录的论文数分布也产生了差异,总体上理工和综合类“985 工程”高校论文被引次数仍然大于师范和农林类“985 工程”高校,但ESI收录论文数少的综合类“985 工程”高校总被引次数反而大于ESI收录论文数多的理工类“985 工程”高校。

3. 科研创新力。RCCSE一级指标科研创新力由发明专利数和热门论文数两个二级指标构成,限于篇幅,本文只分析最能表征科研创新力的发明专利数指标。

(1) 地区维度“985 工程”高校发明专利数分析。 各地区“985 工程”高校发明专利数见图7。 由图7 可知,5 个周期内各地区“985 工程”高校的发明专利数与ESI收录论文数的地区分布(见图1)类似,华东地区“985工程”高校的发明专利数仍位居各地区之首,其次仍为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第三, 华中地区仍为第四,但西南地区位居第五,华南第六,西北第七(华东>华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西北,除2013—2015 周期西北地区“985 工程”高校专利数反超华南地区外),也就是说五个周期各地区“985 工程”高校的发明专利数与ESI收录论文数的地区分布仅体现在西北地区的分布差异上。 由此可见,华东地区的“985 工程”高校科研创新力较强,华南和西北较弱。此外,除华东地区2011 周期发明专利数大于2012 周期发明专利数,华北地区2012 周期发明专利数大于2013 周期外, 其他各地区5 个周期内的发明专利数均呈上升趋势。

(2)类型维度 “985 工程”高校发明专利数分析。各类型“985 工程”高校发明专利数见图8。 由图8 可知,5 个周期内理工类“985 工程”高校的发明专利数最高,2015 周期达到86807 件, 综合类“985 工程”高校的发明专利数第二,农林和师范类“985 工程”高校发明专利数较少,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位(理工>综合>农林>师范)。 此外, 除理工类 “985 工程” 高校2012 周期数小于2011 周期数,综合类 “985 工程”高校2012 周期数大于2013 周期数外,5 个周期内各类型“985 工程”高校发明专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总之,在地区维度上5 个周期内“985 工程”高校发明专利数与ESI收录论文数的地区分布类似;在类型维度上,“985 工程” 高校发明专利数遵循理工>综合>农林>师范的规律。 因此,我国“985 工程”高校科研创新力的主力是华东地区理工类“985工程”高校。

数据来源:RCCSE

数据来源:RCCSE。

五、结论

本文根据“十二五”规划期间RCCSE《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及评价研究报告》分析“985 工程”高校综合竞争力及其一级指标下ESI收录论文数,论文被引次数以及发明专利数。 分析“985 工程”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后,我们发现除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3 所高校未进入RCCSE排行榜外,其他36 所“985 工程”高校科研竞争力综合排名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至少在46 位以上。 总体上升趋势促使 “985 工程”高校中的世界一流大学从 “十二五” 规划开局年的7 所增加到收官年的18所。 从地区和类型两个维度分析“985 工程”高校ESI收录论文数、论文被引次数和发明专利后,我们发现在地区维度上“985 工程”高校ESI收录论文数和发明专利数遵循类似规律,即:华东>华北>东北>华中>西北>西南>华南,也就是说在地区维度中“985工程”高校被引次数与其发明专利数呈近似正相关关系,科研生产力是科研创新力的基础,只有保证科研生产力,才有可能促成科研创新力。此外,地区维度中“985工程”高校的论文被引次数遵循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华南>西北>西南的规律,其分布与ESI收录论文数和发明专利数分布规律差异较大。在类型维度上,“985工程”高校ESI收录论文数遵循理工>综合>师范>农林的规律,论文被引次数遵循综合>理工>师范>农林的规律,发明专利数遵循理工>综合>农林>师范的规律。我们得到的结论是:“985工程”高校数量在地理和类型上的分布不均衡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地区和不同类型高校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创新力的不均衡。因此,下一步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注重地区均衡发展和类型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32).

[2]陈学飞.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定——“985工程”政策过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5).

985大学有哪些学校名单 篇11

第三层次23所(副部级):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副大军区级)、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第四层次7所(正厅级):东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985大学有哪些专业可选 篇12

现在很多人都通过网购来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物流这一个新兴行业开始了发展,目前很多公司正缺少物流专业的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它们开出的薪资通常都不太低。但是这种工作太过琐碎,正常下班都是一种奢求,所以还是谨慎选择。

新闻学专业:

这个专业也是一个同样考验脑力和体力的工作,遇到社会问题,往往他们仅次于警察等应急部门赶到现场,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法定节日,他们都不停地工作,但是看着自己手中的薪资,也觉得值了。

导游专业:

做一个导游,可以免费游览各种美景,薪资高,往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但是却不知道做一位导游,要在大热天为游客讲解名胜古迹的艰辛,每次节假日都是最忙碌的时候,都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临床医学专业:

这个我不用说,大家都了解一点,这个专业实在非一般人可以学下来的,毕业以后从事医生这个行业,医生虽然工资高,地位好,受人尊敬,但是工作量大,而且所肩负的责任重大,所以一天工作下来,基本上累成了狗,所以说,学医虽然以后工资高,但是会很累,身体有可能吃不消。

计算机类型专业: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大大小小的事物都会与信息,网络,大数据相关联,未来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也一定会继续需要信息技术,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如果你是计算机类型的毕业生,我相信会更容易地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加班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不少人难下决心选择这个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

985大学--厦门大学 篇13

从目前的关于高层管理团队特征分析的文献研究看, 团队规模、年龄、任期、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专业背景等几个方面与团队绩效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基于这一特点, 本文以“985”高校 (其中剔除了资料缺乏程度高的9所高校, 剩余为30个高校团队。所有“985”高校统计数据来源为各高校官方网站, 数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 为例, 从团队的规模、年龄结构、任期、男女比例结构、教育背景、专业背景、职业背景七个方面, 讨论我国高校校长团队的人口特征。

规模相对适度———高校校长团队的组织特征

高校校长团队的规模就是一个团队中成员的数目。毫无疑问的是, 团队的规模必定是以适度为原则的, 团队规模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管理体制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规模是因校而异的, 关键是规模不可过大或者过小。虽然规模大的团队比规模小的团队拥有更多的资源, 但是规模大的团队可能导致团队内部的分化以及职责的重叠;而规模过小则使团队成员的精力分散和决策以及执行效率的低下。已有研究, 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 构建多主体仿真的NKC模型, 发现高层管理团队的规模存在着临界范围, 大于或是小于这个临界值都会对组织绩效产生消极的影响。[2]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30所“985”高校中13个团队的规模为7人, 9个团队的规模为8人, 6个团队的规模为9人, 2个团队的规模为6人, 团队规模集中在7-8人。库尔特·卢因认为, 当一个团体的主要任务是做出高质量的复杂决策时, 最恰当的规模是7至12人, 并且有一个正式的领导者。从中美两国的高校校长团队规模来看, 基本都符合这一规模特点。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有学生21000人左右, 教师2100人左右, 其校长团队人数为9人, [3]斯坦福大学有学生16000左右, 教师1995人, 团队人数也为9人。[4]我国的复旦大学2010年有学生30000左右 (仅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 , 教师2346人, 团队人数为9人, [5]上海交通大学有学生40000左右, 教师2873人, 团队人数为9人。[6]相比美国的两所高校, 若从校长团队所管理的学生和教师数量来看, 我国的两所高校校长团队的规模并不算大。事实上, 大学副校长的职位都是出于实际的管理分工需要而设置的, 副校长往往负责学校运行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 如科研、教学、基本建设、后勤、产业、人事等。因而, 从整体上看, “985”高校校长团队规模是相对适度的。

梯队性不明显———高校校长团队的结构特征

高校校长团队的年龄结构属于人口特征变量的一个方面, 它包括团队中各成员的年龄均值和其异质性。异质性强调团队人口特征的差异性, 同质性强调相似性。Blau (1977) 认为异质性是从人口统计属性角度说, 某一群人分散的程度如何。Mc Grath, Berdahl和Arrow (1995) 将团队多元性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形成的团队, 其团队成员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有所不同的一种属性。校长团队年龄的异质性便指团队成员间年龄差别的大小。对于高校校长团队而言, 其成员年龄的异质性与否更加影响团队的效率和关乎高校的发展。

高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团队成员理想的年龄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发展类型上, “985”高校定位为研究型大学, 处于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一方面, 需要有丰富经验和阅历的管理者稳定高校的发展, 保持学校在发展中坚守传统;另一方面, 也需要具有变革和创新意识的管理者抓住学校发展机遇, 拓宽并加强与校外主体的合作。正如研究机构发现的,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人的各方面能力均呈下降的趋势, 进行决策时整合信息的能力也在变弱, 更多地是在依靠过去积累的经验, 不愿意尝试改变。[7]在研究高层管理团队方面, 已有研究认为, 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应保持合理性和高效性, 才能提高团队效能。[8]对于我国“985”高校来说, 居于统筹地位的校长团队应该是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员组成, 这样既能稳定发展, 也能抓住机遇, 从而更好的去迎接挑战。

事实上, 我国30所“985”高校的团队中有13所均由中年及老年人组成, 14所全部是由中年人组成, 只有2所含老中青三代, 1所由青年和中年组成, 如表1所示。

这体现出绝大部分团队的年龄结构同质性显著, 青年在团队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即绝大多数团队的年龄梯队性不明显。一般而言, 异质性能使团队成员获得多种认知资源, 进而提高绩效, 而校长团队年龄结构异质性较弱, 这从长远来看, 将不利于“985”高校的综合发展。

任期差异化———高校校长团队的任期特征

高校校长团队的任期是指团队中成员的平均任期和其异质性。一方面, 大学组织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校长团队的平均任期是不宜过短的, 因为文化建设是大学的目标之一, 而文化的形成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校长团队需要较长的任期将其办学理念转化成校园文化;另一方面, 校长团队平均任期与团队内的社会整合程度密切相关, 是团队内实现知识共享的关键, 团队平均任期越长, 则相互间的合作越稳定。高层管理团队任期是管理者作为一个群体成员工作的时间, 或者理解为成员在高层团队中的任期, 研究发现, 团队任期的长短影响了团队内交流的性质和深入程度。[9]国外学者通过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高层管理团队任期越长, 人员流动率越低, 高层管理团队越为稳定、内部冲突的频率也越少。[10]当考虑成员间任务差异性时, 一般认为, 团队任期的同质性促进了团队内的整合, 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而团队任期的异质性越高, 则不同任期的校长团队成员对学校发展的战略决策的看法是不同的, 这样就难以达成一致, 易造成内部的分化。

按照同样的对任期的理解, 本文所研究的校长团队任期具体是指校长团队现有成员从任职以来至2012年4月份为止的这段任职期间, 这是鉴于数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份。由于少数团队中个别成员的资料不全, 所以在统计团队的平均任期时, 剔除这部分成员。平均任期最高的团队为9.06年, 最低为2.37年。15个团队的平均任期在5年以下, 另外15个团队的平均任期在5~10年之间。而团队中成员任期差距最小的为3年9个月, 最大的为16年8个月, 任期差距在3年9个月至5年之间的仅5个团队, 差距在5年至10年之间的为17个团队, 差距在10年至16年8个月的为8个团队。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校长团队中成员任期的差异化。

女性校长偏少化———高校校长团队的性别特征

关于管理者性别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管理风格、价值观、对问题的认知度等方面。[11]女性管理者与男性管理者对于战略的改变的看法是不同的。[12]这种差异导致不同性别的校长对问题的认知不同, 进而制定不同的决策, 其最终执行效果以及对高校的影响必然是不同的。现代大学组织更需要柔性管理, 而高校女校长在管理中体现出的“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等柔性特征, 恰恰就具备柔性管理的全部要求。[13]女校长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高校校长团队会更加具有凝聚力。

从各个团队的男女结构比例来看, 仅有11个校长团队有女性参与, 且仅有一所“985”高校由女性担任正校长, 19个团队没有女校长 (包括副校长) , 团队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最高为16.70%, 具体见下表2。与美国的大学有较大差异, 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团队有11人, 其中有2名女性副校长, 女校长占该团队总人数的比例为18.18%, [14]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团队有13人, 其中有3位女性副校长, 女校长占该团队总人数的23.08%。[15]这两所学校均超过我国的最高比例16.7%。至于我国高校女性校长偏少的原因, 涉及“目前中国女性领导力的培养依然任重道远”以及目前社会中“女性社交不被认可”等。[16]已有研究认为由于多种原因, 高校女校长很容易面临性别特征与社会要求之间、家庭与事业之间因承担“多重角色”所带来的矛盾冲突。[13]

高学历化、专业背景同质化———高校校长团队的文化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 校长团队成员受教育水平的层次越高, 获得的信息也就越充分和全面, 能够对高校目前的发展阶段做出准确定位, 因而制定符合高校当下的发展战略。个人的教育水平通常能反映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技巧。[17]而专业背景与个人的专业技能紧密相关。在高校中, 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校长所组成的团队有利于增加团队整体知识信息。教育家是校长的本体论身份, 协调者和管理专家则是校长的第二身份, 随着大学的综合化和巨型化发展, 学校与社会关系愈来愈紧密, 大学校长应是多面手, 具有较强的经济、外交、宣传和公关能力, 对外协调好大学与政府、社会、公众等的关系, 对内则需要营建优良的物质环境, 营造求真的人文环境, 并且妥善调节校内各方利益关系, 这不仅需要文科校长宏观的管理能力, 也需要工科校长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者, 校长团队中的副校长往往主要负责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 而不同的工作对副校长的要求亦不同。总之, 一个由不同才干的校长所组成的团队是高校所亟需的。

在“985”高校校长团队中, 9个团队中博士所占比例为100%, 15个团队均由硕士和博士组成, 其中团队中博士所占比例最高为87.5%, 最低为66.7%, 就学位层次来看, 这15个团队的平均教育程度较高;剩余6个团队博士所占比例最高为88.89%, 最低为66.67%。从整体来看, “985”高校校长团队大部分成员均受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其平均教育水平较高。另外, 超过一半 (包括一半) 成员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团队为19个。此外, “985”高校校长团队成员的海外求学经历较高, 在调查的30所学校中, 超过一半 (包括一半) 成员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团队为19个, 有研究表明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对于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8]

虽然以上数据均显示我国“985”高校校长团队成员的教育水平较高, 但却不能忽视团队的专业背景异质性较低这一现状。若从整体分布来看, “985”高校校长团队中, 7个团队中其成员都没有人文社科的专业背景, 说明这7个团队中成员的学术专长单一;15个团队中具有人文社科专业背景的大都集中分布在10%~30%之间, 占整体“985”校长团队的大部分, 说明这部分团队成员学术背景略微呈现多样化。整体而言, 我国“985”高校校长团队中具有人文社科专业背景的成员占团队的比例不高。如下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团队成员有人文社科教育背景的人数占团队人数的百分比, 纵坐标表示团队个数。校长团队成员人文社科教育的欠缺将影响校长团队及大学的发展。因为团队成员多元的专业背景能够促进团队整体治校理念和办学理念的多元化。大学校长的学术背景有可能影响大学社会批判功能的强弱, 因为人文学的精髓之一就在于其“独具的批判精神”。[19]

工作经历非单一化———高校校长团队的职业特征

如果一个管理者全部的职业生涯都是在一个组织中完成, 那么他的见解会受到限制[20]。而一个团队中, 其成员的工作经历如果是多样化的, 那么团队则更容易对事件或者问题有全面的考量, 处理的方式会多样并高效。同企业中一样, 校长团队若是由具有不同工作经验的成员所组成的, 那么团队能够利用丰富的经验和认知方式对高效各方面进行管理, 便可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最佳的效果。

我国“985”高校校长团队中, 9个团队中, 其成员曾经在政府、企业、高校三类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工作过, 这一类团队占所有团队个数的29.03%, 这些团队成员的职业背景多样化, 异质性凸显;16个团队中, 其成员曾经在政府、高校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工作过, 团队中成员均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 这一类团队的所占比例为51.61%;1个团队中, 其成员曾经在企业、高校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工作过, 这一类团队的所占比例为3.23%;5个团队中, 其成员都来自于高校, 所占比例为16.13%。从整体看, 绝大部分团队中其成员的职业背景是非单一化的, 并不限于高校。

摘要:校长团队是高校实现专业化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础,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第一梯队, “985”高校在校长管理团队的特征上具有显著的示范性意义。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 “985”高校校长团队规模相对适度, 具有高学历化的倾向, 但也呈现出年龄结构异质性弱, 女性校长偏少, 任期差异化, 专业背景同质化以及工作经历非单一化等基本特点。

上一篇:银行党员廉政教育党课下一篇:春节快乐的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