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土木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精选6篇)
一、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一次应用性的实践设计过程。通过对某基础的降水设计与土方计算,或者对某个具体工程的混凝土模板设计,或者对某个具体工程的脚手架设计等,对学生一学期来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情况进行一次综合的考查。其目的与任务是:
1、检验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相关章节的知识的了解情况,并及时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加以个别辅导。
2、训练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基本内容
1、方向一 基坑工程
某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基坑长为70m,宽40m,深6m。坑内箱型基础的体积为16000m3。地表下2.0m以内深度为杂填土;2—9m为黏土、粉土,中间有中沙、粗砂夹层。箱基底板一下为硬塑黏土(地基),总土质位于情况较好。潜水层位于地面以下2.5m,图层渗透系数K=12m/d。土的平均可松性系数Ks=1.15,Ks’=1.08。完成如下任务并阐述选择或确定的理由。
(一)降低地下水位(1)选择降水方法(2)进行降水设计
(二)基坑开挖(1)确定开挖方法(2)选择开挖机械(3)计算土方量
(三)基坑回填
(1)选择回填机械、夯实机械
(2)确定回填方法,提出夯实要求和质量检查要求。
(四)参考资料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3)《基坑降水手册》(4)《土木工程施工》
2、方向二 模板工程
1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属于结构;地上 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0天。
(一)模板工程(1)模板材料选择原则
(2)模板的加工,组拼,定位,支设(3)施工缝,后浇带模板的施工工艺(4)拆模的施工方法。
(二)计算说明书(柱,梁,板,墙模板计算书各选取一个)(1)模板体系构造设计(2)荷载收集(单层荷载)(3)必要的计算书
(四)参考资料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6)图纸
(7)《土木工程施工》
3、方向三 脚手架工程
1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属于结构;地上 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0天。
(一)模板工程(1)脚手架类型选择(2)脚手架支设要求(3)脚手架拆除要求。
(二)计算说明书(外脚手架算一个立面,内脚手架取一个标准层)(1)脚手架体系构造设计(2)荷载收集(单层荷载)(3)必要的计算书
(四)参考资料(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8)图纸
(9)《土木工程施工》
三、基本要求:
(1)图用CAD画,文字、计算可以手写或打印;(2)必须有封面、目录;(3)装订成册;(4)按时完成、提交;(5)内容针对性强;
(6)为完善方案,其它必要、相关的内容可以补充。
四、时间安排
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
第1天:熟悉相关资料,明确设计思路,初步确定各参数。第2、3、4天:计算。第4、5天:结果整理。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以最终完成的图纸及说明书作为课程得分的重要依据,平时成绩占30%。
六、指导教师
【关键词】工作任务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27-01
前言:在职业教育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职业教育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使是进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也应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设计时,要以工作任务为基础。
一、《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定位
尽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来说,该门课程起着核心的关键性作用,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可以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的知识,一是模拟电子电路知识,二是数字电路知识,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会学习到电路相关的知识,还能够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使自身具备更好的职业素养。在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从而收到优质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
二、基于工作任务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选择
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时,工作任务为电子电路的组装和调试,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考虑教学目标,进而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基于此,《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内容总共可以划分为六大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其所特有的知识点及技能点,比如在调光台灯电路的组装和调试单元中,主要包含两大知识点:晶闸管和单结晶体管的结构、特性、使用常识,调光台灯电路分析,技能点是与知识点相对应的,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应的技能。以工作任务为目标而设置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动手技能,同时还能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整个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为行动导向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实施主要包括五个环节,以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组装和调试为例,对五个环节进行阐述。第一环节,明确任务,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直流稳压电源的电器设备,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找出使用该电源的设备,将相应的电路图收集到一起,随后,教师在课程对这些电路图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及不同点,让学生有一个简单的认知;第二环节,制定计划,根据相应的知识点,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及工作计划,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制定的计划进行学习及工作,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及启发,并帮助学生及时的修订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第三环节,组织实施,根据电原理图,将所需的材料在教师处全部领取,随后对领回来的元器件进行检查、检测,检查无误之后进行工作任务;第四环节,检查控制,这个环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巡视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第五环节,评定总结,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学生自查、组间互查以及教师评价,学生通过自查及组间互查可以发现存在着差距,教师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自身存在的疑惑,从而使自身所具备的操作能力有效的提高。
(三)课后评价
对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设计来说,课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后评价,教师可以发现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及操作上比较薄弱的地方,进而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合理的优化及改进。在本课程的节后评价中,采取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一种是形成性评价,一种是终结性评价,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与阶段性学习的质量有机的联合在一起。通过这种课后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从而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提供指导。
结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子电器应用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了符合培养目标,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并锻炼出操作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而且,毕业后能够更好的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韦晓阳,陈莉,李乃夫.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设计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18-21.
[2]谢阳玉.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18):121.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班级:土木工程 071 学号:070601133 姓名:姚君明 指导老师:刘老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施工方案----------------------------5 三.施工进度计划----------------------10 四.施工准备工作计划----------------10 五.资源需要量计划表----------------11 六.施工平面图-------------------------13 七.主要技术组织措施----------------13 2 3 一.工程概况
1.建筑概况和结构概况
某学院数理楼是一栋五层教学实验楼。一层有教研室、实验室、消防控制室、配电间、门厅、卫生间等;二至四层主要有教研室、实验室等用房;该楼由一条
宽 800mm 的后浇带将整个建筑物分为 A、B 两个区。该工程长 70.5米、宽 33.8米,外型造型简洁大方、轮廓分明,建筑的样式和装饰与周围建筑极为协调。
该建筑主要是为教学、实验活动提供活动场所, 教学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 架结构。一到四层单层建筑面积为 1425㎡、五层建筑面积为 1204㎡、屋面建筑 面积为 1204㎡, 工程建筑总面积为 7412㎡。层高分别为一层 4.2m、二层为 3.9m、三至五层为 3.6m。框架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粉饰采用外墙涂料,内 墙粉饰采用白色乳胶漆。地面、楼面大部分房间采用玻化砖, 卫生间采用防滑地 砖,设备房采用细石混凝土。踢脚为玻化砖,墙裙大部分采用白色乳胶漆和 801胶素水泥浆, 卫生间采用饰面砖。顶棚大部分采用白色乳胶漆和混合砂浆及水泥 砂浆, 卫生间采用铝合金扣板吊顶。屋面一为上人保温屋面, 屋面二为不上人保 温屋面,屋面三为楼梯间、电车房,屋面四为走廊屋顶。木构件采用一底二度调 和漆、铁构件为醇酸调和漆。门采用夹板门、窗采用铝合金窗。
建筑概况和结构概况见表 1和表 2。表 1•建筑概况一览表
表 2•结构概况一览表
砼强度等级
2.自然条件和技术物资供应条件 2.1地质水文资料
该建筑拟建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场地地势平坦, 地貌属于长江二级阶地, 地 下水的埋藏类型为上层滞水, 主要赋存与结构松散, 空隙联通较好, 大气降水及 地表生活用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地下水位较浅,据场地附近有水文地质资料,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地质状况:地质为坡地回填土,表层为杂填土,厚度 1m ,中间为素填土, 厚度为 2m ,最底下为黏土,厚度未被揭穿。
2.2气象资料
气候条件: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 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
15.8℃~17.5℃,极端最高气温 41.3℃(1934年 8月 10日 ,极端最低气温-18.1℃(1977年 1月 30日。年无霜期一般为 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 1 810小时~2 100小时, 年总辐射 104千卡 /平方厘米~113千卡 /平方厘米, 年降水量 1 150毫米~1 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 6月~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40%左右。
2.3 施工条件
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具备开工条件,主要表现为:道路、水源、电源都已经接 通到施工现场,场地已腾空,初步整平。
二.施工方案 2.1施工流向
一、设计题目
本课程设计安排两个设计题目,同学们可根据题目特点和自己的具体情况,任意选定其中一题。
A、数字电子钟
B、数字频率计
二、设计任务
A、数字电子钟
设计一个有“时”、“分”、“秒”显示,且有校时功能的数字电子钟。
B、数字频率计
设计测量频率范围1HZ~9999HZ,以及可将频率范围扩大10倍、扩大100倍的数字频率计。
三、设计内容
A、数字电子钟
1、振荡器电路设计;
2、分频器电路设计;
3、时、分、秒计数器的设计;
4、时、分、秒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
5、60进制电路,24进制电路(或12翻1电路)设计;
6、校时电路设计;
7、定时控制电路的设计;
8、仿电台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B、数字频率计
1、振荡器电路设计;
2、分频器电路设计;
3、计数、锁存、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
4、计数锁存控制电路的设计;
5、门控、闸门电路的设计;
6、波形整形电路的设计。
四、设计要求
1、画出系统电路的框图,画出系统的逻辑电路图;
2、完成设计内容的各电路组装和调试;
3、按照学校统一格式和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五、设计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总时间为两周。第一周设计电路、组装电路。第二周电路调试。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主要在课外时间穿插进行,在设计结束时交指导老师。
六、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占总成绩的30%。
业务考核成绩(含设计任务的完成质量和课程设计报告)占总成绩的70%。
七、参考资料
[1]梁宗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朱定华·电子电路测试与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朱定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朱定华·现代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5]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陈大钦,罗杰·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罗杰,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设计题目一:二氧化硫吸收
成员:王曦,张琪,王亚萍,罗鸣,王军超,张红娟
设计内容和要求:
1、进行吸收工艺设计,考虑工艺中的处理量;
2、确定并绘制装置及吸收工艺流程图;
3、详细叙述每个流程的原理、相关设备及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成果:
① 设计,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关键操作说明。② 设计说明书一份。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二:湿物料的干燥装置
成员:杨明明,王晓维,侯晓东,郑瑶,宋青
设计内容和要求:
1、进行干燥原理设计,考虑干燥中的处理量;
2、确定并绘制干燥装置,并绘制干燥工艺流程图;
3、详细叙述每个流程的原理、相关设备及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成果:
关键词:钢结构;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TU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10303
作为钢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钢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阶段性专业技术训练,是对前期所学习理论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它要求学生应具有较系统的前期课程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钢结构原理、钢结构设计及建筑制图等,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所学的设计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制图能力,了解现行设计规范、标准及使用方法
,使学生掌握钢结构的设计方法,并能根据其设计结果绘制施工图。
一、构建课程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钢产量的不断提高,用钢量已不再是制约钢结构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筑钢结构由于其材料性能优良,制作安装工业化程度高以及结构形式新颖灵巧,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钢结构人才短缺日渐凸显,企业急需大批钢结构设计和施工的专门人才。
钢结构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次较为全面的设计训练,是钢结构原理和钢结构设计课程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钢结构设计能力的基础性教学环节。它是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的延伸,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将为毕业设计以及工作以后的钢结构工程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各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相对薄弱。就学生而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普遍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大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对于以学生为主的课程设计环节,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探索钻研和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学习动机功利化,热衷于考取各种资格证,从而忽视了对专业课的学习,特别是相对自由的设计环节,如果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或者监控体系,设计时间、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课程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课程设计质量并且督促学生按时独立认真完成课程设计,是一项紧迫而必要的工作,也是钢结构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课程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山东科技大学钢结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钢结构课程设计质量监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设计题目多样化
在2006级以前,学校钢结课程设计通常做法是进行钢屋架设计,设计题目单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课程设计绘图也由原来的手工绘图变成了计算机CAD绘图,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前一届学生存储的设计资料流入到下一届学生的手中,出现跨级抄袭或者拷贝的现象。为此,课题组集中编写了三个题目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钢屋架设计、工作平台设计、门式刚架设计。自2006级以来,三套课程设计任务书轮流使用,并根据设计过程跟踪指导情况适时对设计内容进行添加或者修改,有效避免了跨年级拷贝现象。
(二)设计方案多样化
对于同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在编写任务书时,在教学要求完全一致的基础上,给出多组设计条件和设计参数供选择,尽量做到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设计方案。以钢屋架设计为例,通过给出厂房的跨度、屋面情况、积灰荷载、屋架坡度及钢号等多组参数组合,保证每个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案,具体安排见表1。
下达设计任务书的同时,下发课程设计指导书,详细说明要完成的具体内容,设计图纸的要求以及设计计算书的内容。另外,为了便于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和检查,设计指导书中还要给出设计内容的时间安排。钢屋架设计时间具体安排见表2。
课程设计集中在两周内完成,由于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结束若干天以后的期末进行,学生表现比较松散,指导教师要随时检查学生整体的进展情况及每个人的完成情况[2]。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过程跟踪指导,并分三次进行集中检查和指导答疑。第一次安排在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完成以后,主要检查结构的布置是否合理,荷载及内力的计算是否正确。第二次安排在构件和节点设计完成以后,主要检查构件设计是否合理,验算过程是否完整,计算是否正確,节点设计是否合理。第三次安排在屋架施工图绘制完成以后,主要检查图面布局是否合理,尺寸标注是否正确,是否达到施工图要求等[3]。
通过过程跟踪管理和指导,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能力和质量,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
(四)完善考核办法
传统的钢结构课程设计考核主要以设计成绩为主,适当考虑20%的平时成绩。设计成绩主要考虑设计图纸的质量和设计计算书的内容。平时成绩以考勤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往往无法兼顾到公平和合理性,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也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改革了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将原来以设计成果为主的考核方式变成多方面多指标的考核方式,主要从平时成绩、设计计算书、施工图纸和课程设计答辩四个方面综合考核,对应到具体每一方面,给出相应的量化评价指标,见表3[4]。通过实施这种多方面多指标的量化成绩评定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的主动性有明显提高。
(20%)考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进度是否达到要求,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设计计算书
(30%)概念是否清晰,计算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层次是否分明,条理是否清晰,文字表达是否流畅
施工图纸
(30%)图幅是否饱满,制图是否规范,布局是否合理,图纸内容是否完整,尺寸标注是否正确
课程设计答辩(20%)自我介绍情况,个人应变能力,回答问题是否完整准确
自2006级实施改革实践以来,特别是2009、2010、2011三级,完全按照上述课程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实践证明:设计质量较以前有很大提高,
设计计算更条理、更完整;从成绩来看,2009级优良率42%,2010级优良率52%,2011级优良率47%,较过去的25%~35%有明显提高;此外,学生也普遍认同该质量监控体系和课程设计实训系统,普遍认为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入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钢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构建钢结构课程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提高钢结构课程设计质量对于培养优秀的钢结构设计和施工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近几年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在下达任务时,设计题目和设计方案要尽量多样化,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保证设计质量的真实、有效。参考文献:
[1] 孙德发,李刚,刘俊英.关于提高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教改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8(5):139-141.
[2] 郭吉坦.如何提高钢结构课程设计质量的实践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2(1):39-40.
[3] 赵根田.钢结构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81.
【11土木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推荐阅读:
土木施工实习总结10-23
土木工程施工重点12-06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06-04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日记11-29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论文10-11
土木工程施工调研报告12-06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日记完整版12-06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论文12-13
土木工程概论11讲09-18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目的要求任务内容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