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共13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篇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 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 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 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 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具体谈谈 个人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 氛围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 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 教学观,关注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主 体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生动活泼的 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师生间在 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理 解和宽容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 关系,让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 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另一方面,教 师在课堂上要用平等、民主、和谐的思 想引导整个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师 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 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课堂上 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真 正做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

数学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 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 安全,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 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 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 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 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 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 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 的,我要学数学,我能学数学”。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 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 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 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 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 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 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

鑫源中学(2863546456)21:15:07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 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 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 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 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 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 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 的,我要学数学,我能学数学”。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 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 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 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 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 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 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 决的问题,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

如讲授“灯光与影子”(第二课时,九 上)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当我们乘车在公路上往前行驶时,前方 那些高的建筑物好象“沉”到了位于它们前 面那些矮的建筑物后面去了,当经过它 们之后,又逐渐“冒”出来,这种现象如何 解释?面对这一他们熟悉的题材,学生 们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而 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却要涉及到本课所 要学习的“视点、视线、盲区”等与投影有 关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 生活体验出发,创设引入数学情境,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良好效 果。

三、个性化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 异。学生个体间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 异,特别是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 能力上存在差异,这些都影响学生参与 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广度,面对学生多样 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加强开放性 问题的训练,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 应的发展,也能很好地面对学生多样化 的学习需求。

如:学习完“探索勾股定理”(八上)内容后,可安排这样的训练题:如下 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有是正方形,所有 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请在图中找 出若干个图形,使得它们的面积的和恰 好等于最大的正方形面积。尝试给出两 种以上的方案。

此开放性问题不同于在固定条件下 研究固定结论,学生在寻求多种方案的 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 解。

对此类问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既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又能 进行适当的数学交流活动,让他们感受 到彼此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以改变 自己在认知上的单一性,从而大大激发 学生的思考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 间,培养学生求异、求变的创新意识。

四、开展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 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非常重视学生 活动的开展,尤其重视操作能力的培 养,因为它具备知识综合性强、趣味性 强、知识容量大等特性。因此,老师要 充分利用户外测量、制作活动等,让学 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如:学习完“相似三角形”(八下)后,指导学生开展“测量我校旗杆的高 度”的活动——

第一步,分组讨论测量的方法;

第二步,小组分工,分别用以上讨 论得出的方法进行测量;

第三步,讨论比较上述各种测量方 法,找出最好的测量方法(见下图);

第四步,推选代表在全班介绍解决 这一问题的过程和结论。

利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逐步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 阻隔,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 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 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重视应用教学,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 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 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 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缩短数学课程与 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1密切相关的、有价值的数学呢?这就 需要我们重视应用性问题的教学,培养 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以求 得问题的解决。

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 数”(八下)后,我安排这样的训练题: 某信公司有甲、乙两种手机收费业务,甲种业务规定月租费25元,另外每通话 1min收费0.4元;乙种业务不收月租

鑫源中学(2863546456)21:35:

21(1)分别写出甲、乙两种收费标准 下每月应交费用y(元)与通话时间 x(min)之间的关系式;

(2)选择哪种业务对顾客更合算?

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把学生 置于决策者的地位,需要学生借助函数 关系,建立不等式模型,然后根据计算 结果作出决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 意识和科学态度都是十分有益的。

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 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 问题的钥匙。加强此类问题教学和训 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 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 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 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数学 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 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 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直 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 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 和数学方法。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也为 教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教师在教 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强 大的资源进行数学学习,如在学习“黄金 分割”后,我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黄 金分割”的应用,从结果来看令我赞叹不 已。如:(1)“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中 的应用。如,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作底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就是该 边的“黄金分割”点,这样的三角形叫黄金 三角形;(2)“黄金分割”在建筑中的应 用。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雅典的他 依神庙,印度的泰姬陵,巴黎的埃菲尔 铁塔等等,这些世人瞩目的建筑中都蕴 藏着“黄金分割”;(3)“黄金分割”在美 术方面的应用。如,世界名画“最后的晚 宴”中犹大的位置就处在“黄金分割”点 上;等等。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篇2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在教学中不敢大胆地、有效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该“主导”的不“主导”,任由学生“自主探究”,由此,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削弱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自主学习不是一种随意的自由学习,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正确、及时引导对于自主学习仍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实际教学中,存在为了体现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看书、讨论、互相提问,教师过少讲授和参与讨论的现象,导致学生真正思考、探究的不多,变自主为自由,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2、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传统的板书

笔者发现有许多老师在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在教学中如果不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结果为了能够制作一张张五彩缤纷,吸引学生眼球的PPT,许多老师常常耗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来制作课件,对于如何把知识整理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等重要的问题倒没有时间去思考。多媒体教学固然能够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容量,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许多学生反应的问题:多媒体教学让他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教师和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互动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在讲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应该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吸收、消化前面讲解的知识。通过笔者的观察,许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会不自觉地加快讲解的速度,整堂课下来,很少与同学有互动的过程,更别说留有学生们的思考时间了,这样教学就成了单纯的演示,课堂上知识是讲解了很多,但学生们却没有很好的理解,长此以往,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必将受到影响。

3、情景创设忽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重视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将教学融入教学情境中。通常,教学情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问题的现实背景,二是问题的知识背景。而很多教师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学活动就应该直接与实践联系起来,教学的出发点就应该是学生现有的实践经验。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却忘记了学生的一部分知识的获取是在自己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而将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即“以旧代新”。而且这种学习方式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加强,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多开端性,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因此教师在情景创设教学前,就应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们连一些与情景创设有关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情景创设教学的效果往往就体现不出来,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常让他们感到很迷茫,这显然与新课改的精神不一致。

4、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积极的方法和手段仍然可以为“我”所用。因对课改理念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出现否定一切传统因素的现象。实际教学中存在片面追求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而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由过去的“人灌”变成类似于“机灌”的情况,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往往不利。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精神,也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对一切传统教学方法都予以否定,总是在听一两次培训,听别人讲一两节示范课就认为掌握了课改精神。无论什么课都让学生自学、讨论、探究学习,教师主导作用基本上不能体现,甚至认为用传统教学方法就等于不成功。其实,新课改是要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革除其弊端,是对以前成功经验的推广,对存在问题的改正,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并非否定一切。

5、教学思维转变不够,不能适应新课改

现有的初中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师讲,学生听、“重教轻学”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教学相对滞后,内容偏窄,偏深,偏旧;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重书本知识,轻学生情感关注;教学围绕教师、课堂和书本走,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

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需要正确的应用与对待才能发挥应有功效。而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为了进行教学评价,片面鼓励、吹捧,走形式主义的道路的状况。一些教师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微差的学生,不能正面指出其不足之处,片面地赞扬其某些优点,不客观评价学生的问题,由此,导致学生问题最终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郭新爱.我看新课改.中学教学参考,2010,(3).

[2]张华.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评价.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12).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篇3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15-01

0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展开,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英语教学要结合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把着重点放在学生整个身心的发展上。以下是我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老师观念和角色

新课程要求必须彻底改革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关系,将学生的学习从教师的教中解放出来,同时增强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交流性,即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勾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实验过程中,有些人认为新课程好像不注重双基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双基”的处理犹豫不决:一方面担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的培养偏手偏脚;另一方面担心加强双基教学与新课改的精神不符,在课堂上不敢强调基础内容。事实上,这都是对新课改要求的片面。然而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和升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则倾向于前者。其实,我们应该对“双基”有新的认识的定位,应赋予它更丰富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内涵。

在刚使用新教材时,大多数教师看到它,无从下手,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读和记单词呢?我们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没有学过英语),从26个英文字母,48个音素和固定字母给合发音的教学中,我们没有集中学习,而是分阶段学习。每单元中,哪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出现率较高,我们就先学哪些,结合着单词,再举出一些新单词,让学生们自己掌握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一年内,学生们把48个音素和一些固定字母组合的发音就掌握好了。学生就可以自己自学新音单词。在记单词方面,我们常常将一引起方法传授给学生,他们很感兴趣,能有效地提高记单词的速度和效

三、讲解语法要有策略

新课改下的语法教学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语法学,而是为了取得学习目的语的工具。因此,教师应改变“注入式”的语法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新教材的一大特点:语法无处不在。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集中出现的语法知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语法规则内化,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把知识隐含在语言中,把语言寓于活动中,学完本单元后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避免了单纯地进行语法分析,学生枯燥无味的学习现状。

四、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老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

五、尽量多用英语课堂用语,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多用英语授课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于我们农村英语来说,还是应大力提倡。在农村英语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师讲的是英语,说的是汉语,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尽量地多使用英语,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自学及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及语感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第二,引导学生在不违背学习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遵从自己的意愿来选取学习方法;第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继而帮助其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要认识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模式的高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是影响英语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多元化学习思维方式等方面着手,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建立生本课堂,真正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2]俞月琳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篇4

应急管理宣传工作的几点体会

调兵山市应急办 王善文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刚刚起步,万事开头难,而此时能够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应急管理宣传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要求领导先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加强重视。一是在思想上要加强对领导的宣传和沟通,要让领导将应急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一同研究部署,一同检查落实,一同考核表彰。自我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以来,每年都召开两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和部署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每年的应急管理宣传周之前,市政府分管领导还亲自安排宣传周期间的各项活动。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应急管理宣传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是和市政府领导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的。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相关部门领导责任制。要把应急管理宣传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我市从2007年开始将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百分考核,其中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占30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了宣传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几年来,我市在 1

应急管理宣传上入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市本级、各镇(街)和各有关部门每年的宣传投入都在十万元左右,为做好应急管理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创新形式,形成格局。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运行有着独自的特点和运行方式,我们应结合本地工作的实际,不断改革和创新宣传形式,全面普及应急管理的各种知识,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是要要注重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积极搞好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切实发挥主流媒体覆盖广、受众多、公信力强的优势,有力引导社会舆论。调兵山市现有两个电视台,一个是调兵山市电视台,一个是矿区电视台(隶属铁煤集团),几年来我们一直注重与矿区电视台合作,每当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活动时,两家电视台同时播出,宣传工作面基本覆盖了全市的城区和乡村。二是要形式多样,内容要新颖。应急管理全宣传教育的载体除了报纸、刊物、书籍、图片外,还包括墙报、黑报板、通知、备忘录、宣传栏、应急工作手册、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授课、演讲、报告和文艺形式等宣传形式都很具有亲切感。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一定要寓教于乐,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三是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应急管理宣传工作的新路子。几年来,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在全市已经深入人心,一方面,各镇(街)和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各类学校、社区和

2村屯广泛关注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基本形成了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应急管理宣传格局。

三、营造氛围,面向基层。通过几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我们深深感到突发事件侵害的往往是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因此,加大对基层的宣传工作力度,是我们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工作中所负有的刻不容缓的责任。一是要注重对基层领导干部宣传队伍的培养,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安危系在心上。我们每年都要通过采取考试答卷、定期培训、政绩考核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应急管理宣传队伍,为搞好基层应急管理宣传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要提高镇(街)、社区和村屯广大人民群众自我防范意思。应急管理工作开展以来,针对农村和社区的宣传一直是我们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工作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宣传应该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每年在宣传周期间都采取了设立宣传站、张贴标语、组织秧歌队、散发宣传单、文艺汇演等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基层群众深刻体会到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安全教育。针对中小学生自我防范意思差的特点,我们常年坚持开展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发放应急手册、制作应急知识宣传片等活动,几年来,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不但使全市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观念不断增强,也使他们逐渐成为了应急管理宣传工作的义务宣传员。随着应急管理宣

3传工作的不断深入,被宣传人群受众面的进一步拓宽,全市基本形成了人人关心应急管理,人人参与应急管理的良好局面。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篇5

呼兰区杨林中学汪娟

我市新课改已如火如荼的展开,许多教师都有不少的心得和体会。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决大多数教师仍推行着一套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教师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形成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学生的人格不能健全地发展;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课依然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等等。这样,将本来应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一篇题为《枯坐听讲》的文章中,认为学校教育中“枯坐听讲”的结果是:“疲惫、厌倦、疲惫、厌倦,像两道纠缠无已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怎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初中历史课程历史跨度长、内容多、范围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作为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历史教育工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一种内部动因。因此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如何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肤浅的需要变成实实在在的需求,就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历史教科书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是历史学家们根据历史文献和物质遗存对历史的再现,并以现代语言的叙述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与我们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同学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便被激发出来。而且在尝试中,我发现在一堂课的导入部分,如能有效地创设一种学史的情景和氛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上初三历史《为民族独立而战》时,课一开始我就播放自制小电影《波士顿枪声》,并让学生结合小电影畅谈他们所了解的美国情况,学生们争相发言,还有的出示图片,内容涉及到美国近代、现代各方面的知识。有的同学还找了些插科打诨的滑稽材料,再配以幽默的讲述,不时地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欢乐的、轻松的笑声,使全体同学都能自然地进入到对美国历史的学习中去。有了这种积极向上、乐于学习的心态,我便趁势将学生引入正题。而学生的思维阀门一旦打开,他们的学习劲头、思维的敏捷度便会提高好几倍。因而这节课从头至尾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去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来的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比较注意这一点,我从日常生活开始,尊重每个学生。我们对学生的思维结果尽量肯定,无须要求他们遵循一成不变的答案。只要能消化、吸收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中心意思明确即可。如果只靠死记硬背却不愿花时间来吃透问题,那只能停留在认识的表面上。所以我们应追求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在课堂教改实践中,对学生的踊跃回答,我就经常加以赞赏、鼓励。如在回答“公元前221年为什么很重要?时,教参的表述是:因为这一年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而学生是这样说:“因为这一年战争结束了,天下太平了,所以老百姓欢欣鼓舞。”我认为意思相近,予以肯定。又如在讲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原意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学生这样解释:“封建社会只推崇儒家思想,而排斥其他各家思想。”从字面上或意思上也可以说得过,所以还是要给予表扬的。当学生的思维结果经常被肯定后,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也会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是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或者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把学生分组(一般情况:5-6个学生为一组),根据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边在教材中收集信息资料,边在小组讨论中分析判断。在学生讨论时,我作为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并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最后由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其他成员也可作修正补充。在设计问题时,我会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区别指导,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由于这些讨论题都是在一段精彩的录像或是学生生动的朗读之后进行的,因此在小组讨论时,学生的情绪高昂,各层次的学生都很投入。这样,加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让学生在唇枪舌战中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如:笔者在上“拿破仑的文韬武略”时,把学生分成“功大于过”和“过大于功”的正反两方学生,让学生参加辩论,学生们为了准备辩论,广泛收集资料(到学校图书室,电子备课室等等)。在辩论中,两方围绕本方的观点列举了许多事例,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和掌握了历史知识,通过双方的辩论学会了怎样分析历史人物。在辩论中,发展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自然也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篇6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关键词

新课改 实验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对于大多数的中学来说,实验教学的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基于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将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探索在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对策。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实验员

化学实验教学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要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其中关键因素之一,是化学教师与实验员要相互合作好。当前,中学化学教师队伍配备基本完整,能够基本满足学校化学课程开设的需要。但化学实验员队伍配备一直不完整,都由任课教师兼任。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也只有落到了任课教师身上。而化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钻研、准备和指导实验,不做化学实验也是预料之中的事。2课时紧张

目前,新课改要求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但学校、家长和社会看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众所周知,开展实验教学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九年级的化学课一周也不过四个课时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教师得保证学生掌握所有的化学理论知识。这就导致一些教师能少做实验就少做实验,或者是用演示实验的方式代替操作实验。

二新课改下如何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 1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而且也缓解了新教材中对实验教学的压力。如蜡烛的燃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不同等试验作为家庭作业学生也会感到新奇,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家庭小实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

目前很多教师已习惯了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看实验的上课模式,因为这样的课堂不会偏离教师设定好的轨道有序地进行。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缺乏了动手能力。因此,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也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简单的操作由学生来完成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检验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当前,虽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但是只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学校积极行动起来,广大化学教师、实验员只要沉下身子,深入教学第一线,脚踏实地,诚心服务学生,用心教授化学和服务化学教学,潜心研究实验教学,精心转化实验研究成果,相信一定能开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万长江,王后雄.一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验设计探 究课[J].化学教学,2006.[2]熊言林.化学教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理论与实践.化学教育.2009,30(2):43-45

化学组

许金芳

许家坊土家族乡中学

427200 教师

电话号码:***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篇7

一、收获与喜悦

1. 根据对课本的理解,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

本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延续,又是向近代社会转型,在教材中的地位很重要。以往教材的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内容多而浅,而今专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精练,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但鉴于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太少,而教材内容的综合、时间的跨度过大,我觉得教材的标题和子目学生不易理解,吃不透,所以我重新处理了课本,首先把标题改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子目改为“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和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究,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和丰富地想象,才能创造性地学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巧设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投入到认知过程中,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书本新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追根究底。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以《宰相刘罗锅》这部古装电视剧为引子创设情境,步步设疑,巧设悬念,做到了教学与现实结合。如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剧中我们都很熟悉的和珅和刘墉两个人物在当时是什么职务?什么时候设立的机构?为什么设立?它们有什么作用?又如,在讲内阁的地位时,我让学生拿内阁首辅大臣同宰相比较,让学生思考:内阁首辅大臣是不是就相当于宰相?他有没有决策权?是不是法定的?能不能统帅六部百司?这些问题使学生明确了解了内阁与宰相的区别。

在教学中,能否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至关重要,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感染,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幽默,使枯燥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3. 深刻理解三维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集中反映了新课改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认真钻研才能理解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进而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恰当的历史资料,巧用多媒体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例如,在讲第一子目内阁制的形成时,我先使用多媒体出示朱元璋的头像,有很多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上来了。然后,我充分运用教材中资料卡片、学习思考中有关朱元璋的介绍引出为什么要废丞相,什么时候废的,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去思考。而后,我又给学生介绍皇帝因政务忙不过来所以设立了内阁,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时候设立的?内阁的地位如何?职权有哪些?设立的影响是什么?又如,在讲军机处的设立时,我投影了一段材料,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军机处的职权如何?从中说明了什么?(可强调说明: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如何认识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影响?(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皇权,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因为加强君主专制再无更好的选择了。)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习方法。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恰当地插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如在讲到清朝的边疆政策、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新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问题与不足

1. 初高中教学脱节

由于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对初中历史的学习要求过低,甚至个别学校根本就没有展开教学,所以造成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太少,甚至连朝代的更替都不清楚,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进行。再有高中新课改打破以往教材的整体性与时序性,采用专题式教学,教材内容“繁、难、偏、杂”,对于刚刚起步学习历史的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考验。我个人认为,专题学习应该是在对历史知识充分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使自己已经熟悉掌握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进一步理论化。然而,目前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高中与初中教学严重脱节,使得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历史教学。

2. 学法指导不到位

很多学生还没有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面对高中课本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道怎么学习这一学科。教师虽然在课上有所渗透,但还是不到位。比如,课前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课上不会主动记笔记,课下不知道及时复习巩固。

3. 课堂环节中补充的内容过多

新教材的内容像压缩饼干,含含蓄蓄,再加上学生基础差,教师总是不放心,生怕学生理解不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补充了很多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讲清朝的边疆政策改土归流时,有的教师给学生介绍了土司制度的内容、土司制度的特点、废除的原因等等,这样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与课改精神相背离。

三、改进与解决

1. 改革考试模式

要想解决初高中历史脱节的问题首先得改变中考的考试模式。历史开卷考试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可现实与愿望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素质不但没提高,连基本的史实都不能够掌握,而且这样的基础教育考试模式,使得初高中教学严重脱节,无法实现课改的目的,课改似乎成了一句空话。

2.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法的指导,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3. 改变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更新教育理念,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要加强集体备课,更好地解决新教材中诸多问题,做到补充、删减合理,详略得当,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新课改。而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阶段,我们应当以新课改为背景,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必备属性。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其受欢迎程度,一个积极向上而又充满正能量的老师往往是更加受学生欢迎的,学生也更倾向于接收其传授的知识。老师如果能够通过自身的独特方法,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新知识,培养出高素质。这样,原本漫长的上课时间也变成了一种享受,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得教师受学生喜欢。

2.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应当在新课改下,适当开展课外活动,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走出课堂,走向室外,体验不一样的现代化教学。在室内教学中,学生们接受到的是理论知识,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们学到更多的则是如何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这对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有吸引力的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定期开展课外活动还有利于学生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维护课堂秩序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则相对被动,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在现代化教学中,我们应以新课改为背景,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能动性学习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

2.积极发挥干部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的骨干力量,培养筛选出来的较为优秀的班级干部,让班干部协助自己的教学管理活动。这既能够提高语文教师自身工作的效率,又能够提高班干部们的管理能力。同时,由于班干部往往同班级同学更为亲近,也更了解班级同学,更易于同全班同学一起寻找出一条适合本班全体同学整体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

三、倡导启迪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对于特殊学生因材施教

对基础较为薄弱,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应有足够的耐心,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并不断鼓励,使之慢慢进步。而对那些成绩优异或者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则应当着重培养,将他们任命为班级干部或者活动的组织人员,在班级管理或者活动中委以重任,使之成为学习和活动中的带头人。

2.巧妙点拨,引导多方位的思考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主观性和发展性,鼓励学生采用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并能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模式来引导学生来培养这种能力。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可采取小组教学的模式,分组观察、分组思考,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一文时,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及“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产生疑问。因为前两句的意思是说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难以相见;而后面的两句似又在说河汉清浅,相隔不远。针对这样的疑问,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多方位解读文中的意境,也可以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也可以从中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前文说牵牛星和织女星相相距遥远,后文又说河汉清浅的意义在于突出牛郎和织女的深厚情感,虽然他们相隔甚远,但是由于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感,使得心灵之间的距离被缩短,故有“河汉清浅”的感叹。通过教师这样的多角度引导,再加上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学生就能够对课文的内涵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们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学才能为现代化社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龙.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

[2]赵苏英.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

作者简介: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篇9

双口中学

冯 玥

【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导学论的理论和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下是我针对此问题而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并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关键词】新课程

教育理念 循序渐进 启发引导 实际出发

自主

探究

合作

学习

我校地处北辰区的边远地区,在我们学校有很多学生的心里没有目标,考多少分就上什么样的学校,家长更是对孩子没有要求,只希望老师帮他们看住孩子别惹祸。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向课堂要效率,想方设法让他们回家看书复习。并且我一人要教八年级4个班的课,和全区其他学校相比每周每班都要少1 课时,这便更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我绞尽脑汁想办法怎样能使我的教学效果要赶超那些比我课时都要多的同水平的兄弟学校?怎样能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怎样能使学生回家后想着一定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是直接去网吧?怎样能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最终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物理,让他觉得物理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变讲为悟,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思索中体验、感悟

我们都知道,一个不爱问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说,下课就是玩,当然也有个别几个学生会来问问题,因此对于我来说,鼓励学生课间来问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起初学生都不来问,于是我就每天上课表扬那些问问题的同学,而且我还为学生建立保证册,在每次考试之前,找一些学生分别来办公室立下保证,要学生自愿写下自己要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中达到什么分数,并写明如果达不到就课间来办公室问问题几次,这样即激发了学生要好好复习的斗志,又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伏笔。由于这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听话的,所以在考试后就能自觉自愿的来办公室学习。而且这种无形力量是可以传染的,一个人带着她的好朋友来问了,其他人看见了也来问,致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还有些胆小的学生让他们两两组成学习小组,来办公室解决问题,并共同研究问题,致使学生学习气氛相当浓厚,每个课间都要有两三层学生围着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但是,期中后当我拿到成绩单后,却发现并不理想,全区14所中学我们物理仅排名第10位。这时我知道学生很努力,我也付出的很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我的观察和考虑之后,我发现因为盲目鼓励学生问问题,造成学生不习惯独立思考问题了,拿来一道题就来问甚至有的同学连题还没读懂就来问了,致使做了很多无用功。因此我便开始改变方法,让每个来问问题的学生先给我讲他思考到了哪一步,从哪里开始不会的,然后我再给解答,或者让学生们互相讨论问题,这样印象便会深刻,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我们学习看电路图连实物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就觉得有一定难度,我交给他们方法后仍然无法自己独立连电路,于是我为学生出了一张练习卷,课下很多学生就在那思考如何连接,其中有两位女生还是不会,于是他们利用中午在办公室里两个人研究一道题足足用了30分钟终于连对了,当时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兴奋。

二、物理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切中他们的脉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在课上记笔记,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使得他们在课上不会因为手中无事可做而走神儿,提高听课效率;第二,就是让学生记下书上要求背下的定律,可以熟悉一遍,并且记下书上没有说到,但练习题当中却出现的内容,方便学生查找,这样也对于他们回家后可以更好的完成作业打下基础。

在上每节课之前我都要去试验室,尽量给学生多找一些可以做的实验,尤其是一些和他们想象的现象相反的实验,例如:在学声音的那一章里,我给学生讲到老试唱片机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我把家中的一个八音盒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并说明原理。在每节课上,只要有实验的就一定给学生演示,可以做分组试验的,就尽量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做,以便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第四章物态变化时,我每节课都给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认真观察试验现象,总结试验规律。

习题课对于我们理科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怎样能让学生把老师讲过的题目由不懂到听懂,由不会到会,再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记住,这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课下不会在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到家基本是不会写作业的,都等着转天早来再抄作业,所以课上吸引他们注意力,认真听课是相当重要的。于是我便让学生来给学生讲题,把他们不会的题我负责抄在黑板上然后找那些我给讲过此道题的学生上讲台来给大家讲,讲的不全面的地方找别的同学再给补充。这样既能够吸引那些不爱听课的学生还能锻炼讲题学生的能力,记住知识点。

这样无论对于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还是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都在课上可以有事情做,并且能够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知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

我在每节课上都尽量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参与进来,而且形成一种爱上物理课、课上勤思考的氛围。

经过我以上的努力,在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我的物理成绩在14所中学中位列第6名,比期中进步了4个名次。是中考学科中成绩最好的。

以上是我在这一年里的一点工作心得,从中我明白了教学的本义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篇10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标准》中的物理教学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真正落实《标准》提出的要求呢?我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浅谈以下几点:

一、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每次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例如:演示“液体压强特点”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上台来演示: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可用气球)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④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演示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紧接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演示实验猜想(时间可长些),然后提出

用心

爱心

专心

如何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题,待学生明确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后,利用压强计来演示(可以是多个学生),教师指导。

①保证密度、深度相同,方向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 ②保证密度相同,深度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 ③保证深度相同,密度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 ④分组讨论实验结果;

⑤上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分析。

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脸上洋溢成功的喜悦。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二、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湿度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甚至有的组提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弹簧测力计匀速不易控制。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可以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无论从操作性还是误差方面都得到改进。操作性方面,长木板可以是变速的。误差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

用心

爱心

专心

华。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分组合理、分工明确(可轮换);②组长相当于小老师,一定要培训好;③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④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三、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丰富实验资源

《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其实,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物理资源。

课改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想想做做”内容,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改变活动方式,保证学生有足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例如:塑料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用的,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指导和启发学生做很多的物理实验,其演示效果明显,为教学服务。

①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②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③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用心

爱心

专心 3

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④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此外用塑料瓶做的实验还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声音与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潜水艇模型、土电话、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验装置等。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当然,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初中物理教师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初中物理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用心

爱心

浅谈新课改中的几点感受 篇11

一、课改意识对课改实施的影响

实施新课改,首先要有一定的课改意识。也就是说,课改意识的确立大大促进了课改的实施。所谓课改意识,就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特定课程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论,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正是由于长期受传统课与教学论影响,在新课改实施中,曾经一度出现了用教学论角度去解释课改实施中的问题,给课改实践带来许多困惑。比如,在对新课改目标的理解上,常常混淆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希望在一堂课上充分体现课程的“三维目标”,所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欠缺了学科特点及课型特色,目标欠具体,内容重点、难点不清楚,把理想的课程目标当成标签,使教学陷入困境。在课程实施中树立起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放到一个“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去认识,去处理好教学中各种矛盾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只有确立了课改程意识,才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不再是课程方案计划的忠实执行者,不再把教材看作是“圣经”一般,也就获得了一种教育的觉醒,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视野,不再把课改看成是静止的、完全预设的、不能变动的要素,认识到课程在预设之外还有创造与重建,教师不仅要创造性利用教材,而且还要开发大量的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

二、课改实施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老式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改突出强调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开展活动性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这为课程实施以及让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然而在课改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片面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义与作用,把自主变成自刘,有的课堂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己选,喜欢怎么学就怎么学,课堂乱哄哄,有了活动但缺乏真正的体验;二是在摒弃了“满堂灌”的做法之后,换成了“满堂问”,问题缺乏启发性,缺乏思考深度,不少教师在运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时候,忽视课程内容的需要,忽视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的需要,不顾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习内容的特点,不加区别地一律把“探究”“讨论”“互动”派上用场,割裂了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之间的联系,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出现了课程实施中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弱化了教师指导作用的倾向,影响了课程实施的实际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实,人类的学习方式有许多,各类学习方式无优劣之分,它们之间互为补充,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运用什么学习方式是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而定的,而且在学习中经常是综合运用的。只有灵活地、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老师驾驭课程实施的能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很多好的课程理念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落实。另外,我们需要从课程层面去理解与运用学习方式,不同形态的课程在选择学习方式时是会有所侧重。比如,经验性的课或习题课常常侧重于自主探究、实践体验;而对于新授课较难的部分,接受形式仍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尤其是有意义的接受能够使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为这首先应该从课程角度去选择需要,如果就从教学(甚至只从一节课)层面去理解和操作,会使我们的教师陷入困惑之中而不能自拔。

三、新课程实施中我的一点感悟

最近数学学习空间几何,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感和平面基础知识。而男生的空间思维明显优于女生,所以女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在我把一些基本定理告诉学生后,我就让学生试着讲题,起初我挑学生,而且多挑男生,效果还行,就是效率太低,一节课解决不了几个问题,而且很零散。同类型的题目刚讲过再遇到,学生又有疑问。于是我把学生划组,每组保证有男有女。课上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15分钟组内讨论,并且推荐一人上台讲题。同时组内讨论时还要把同类型的题目归类总结,由一人执笔写出。若归类总结简单易懂,由讲题之人直接念出。若不易,随后再贴到教室后墙让学生慢慢消化。这样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也没人睡觉了,个个兴致勃勃,争得面红耳赤。效率高了,学生也记得清了,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由最初的只男生参与到后来的抢着讲题,归纳总结,也达到了举一反三功效。待到晚上辅导时,再针对某些接受较差的个别解决。所以我感觉我们得有课改的理念,平常中逐步尝试,完善,总结经验。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把老师的主导作用放在合适的时间。把“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衡量老师的一个标准,才能对课改实施进行价值判断,这才是一条有意义的课改实施取向标准。

新课改实施,更多的时间要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我们争分夺秒地找些多余的东西灌给学生,侵占学生的时间。我们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我们不要再做一个纯粹的教书匠了,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工程师。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篇12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 讲一堂好的历史课, 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 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 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 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 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 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 学生听, 听后背的教学模式, 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 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 变为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

(1) 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 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 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体上感知全文。

(2) 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 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 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 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 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 我参与我快乐。

(3) 剖:剖析中考的考点, 做到教学有针对性, 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 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 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 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 (赏识教育) ,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 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 对知识有自己的想法, 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 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 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 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 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 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 学生少做题、做精题, 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 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 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 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不仅要多听课, 多评课, 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 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形成学科思想, 去引领学生学习。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 的几点体会 篇13

刘垣衍

目前学生写的能力贫乏,语法错误甚多,而且缺少写作热情。况且农村中学的“超级大班”让英语教师不堪重负。因此老师在学生写的能力方面的教学只是流于形式,根本不可能落到实处,那么如何解决之一难题呢?本人总结、整理了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学生写的教学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将写融入到“听说读”的教学中去

新目标教材明确要求,要充分开发外语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块整体。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听、说、读所涉及的信息资源来设计与写作相关的任务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1、利用“听力训练”练写作

平时,我们经常开展听力训练。其实,在听短文回答问题,听短文写信息进行之后,我们不妨把听力资料抽掉一些重点词汇、短语,甚至句子让学生们再进行填空,还可设计成若干问题,先让他们用完整的句子进行回答,再将答语进行串连,形成一篇短文。

2、让写作来整理说的内容

我们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书面表达也同样出色,有专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我们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己阐述的话题目,或组织对话,然后让他们课后整理成一篇文章,作为作业交给老师批阅。把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3、读后再写,升华教学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阅读练习。而其中有不少的材料,教师只要稍加变化,就能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我常采用的形式有:

①利用故事性的阅读材料,进行仿写。

②文章体裁进行改写。如把对话改成叙述。

③阅读英文报刊或上网阅读,拓展写作空间。

除教材外,要适当增加课外阅读量,笔者倡议学生订阅《英语周报》、《学英语》,《英语辅导报》等刊物,并要求他们把报刊上喜欢的文章剪贴到自制的剪报簿中;摘录好词佳句,利用词典查询常用短语和句型;有能力的同学还可发表感言和看法,之后同学间再进行交换阅读,互改文章,这样既巩固了语法,锻

炼了写作能力,又能感悟不同的观点,开拓思路。也可以网上阅读或查询英语资料,同时要求他们把所获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张贴在教室墙报里供大家欣赏。

二、创新教学活动,激发写的热情

随着教材的难度增加,学生每天所接触的内容多,容量大,容易感到疲劳,产生厌倦情绪,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笔者常常采用以下方式来激发写作热情。

1故事接龙比赛。我给每列学生同样的开头,每个学生写一句,在规定的时间内看那一列学生最先写完整并达到了规定的词数。

2、值日报告。我经常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作汇报。汇报的内容广泛,并要求他们提前准备(家中趣事、校园新闻、国家大事等,能力不够,还可请同学帮忙),开心一刻(鼓励学生将课外看到中文小幽默改写成英文,在课堂展示)

3、开英语party:利用一些西方节日,适时组织一些晚会,让学生在晚会上自由发挥,可以讲英语故事,笑话,编英语小品,相声等来激发他们的英语写作兴趣。

4.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既体验了社会生活,也提高了兴趣,这样避免了写作时的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学习习惯也是同理, 对于书面表达习惯的培养,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养成保持卷面整洁习惯

经验证明,干净整洁的卷面,美观大方的书写,会给每一位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既反映考生认真严谨的答卷态度,同时又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所以, 面对这样的试卷, 阅卷老师往往是比较有耐心读下去的, 自然, 好文章就会被发现。反之,如果字迹潦草,胡涂乱改,这样的卷面恐怕内容再精彩,结构再严谨,也不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当然也就不可能拿到高分了。

2、养成列提纲,打草稿的好习惯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管是在平时的训练还是在考试中,不列提纲,不打草稿,一写到底。所以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诸如“to made,can made”等低级错误,有的学生的作文主题干脆找不到;还有的学生在卷面上修修补补,导致整个卷面惨不忍睹。但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能够养成列提纲,打草稿的好习惯,以上问题是完全可以杜绝的。中考高分书面表达中也不是一点儿错误都不允许的,毕竟是学生的作品,所范错误在老师的理解范围之内,也同样可以得高分。在列提纲,打草稿之后,还要进行耐心的修改和整理,将一些简单句改写成复合句、特殊句,让老师觉这个考生的基本功相当扎实,再适当运用一些顺畅的连接词,再加上短小精悍的开头和结尾,定会是一篇不错的书面表达。

四、技巧批改书面表达

老师在平时的写的作业批改上很多只是浮光掠影,根本没落到实处,80%以上的教师都是教两个班,对我们农村中学的超级大班来说,工作量更大。然而教师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批改书面表达。所以,书面表达批改就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既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又能及时进行作文讲评,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有以下三种方法供参考:

1、全批法。全批法是英语书面表达批改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教师工作量太大,所以我们在初中起始年级阶段对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的多批细批,到了九年级则采用月批法,而且批阅和讲评工作都应及时。在批阅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摘录习作中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为讲评课的“病句诊断”环节做好素材收集工作。在讲评课前将病句抄写在黑板上或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分析和讨论错误。上课时,教师先把发言机会让给病句的制造者,并要求说明出错的原因。如果出错的学生找不出错误,可以向同学求助。然后老师再详细分析,总结错误原因,避免今后现类似的错误句子。

(2)认真摘录习作中的精彩文句,同时注明其撰写者,然后课上师生共同分析佳句。

通过展示,写出这些佳句的学生有了成就感,从而能激励他们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积极尝试创新。而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羡慕心理,暗下决心要多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以提高写作质量。

(3)定期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张贴在教室“优秀习作”栏中,让其他学生课后仔细品味这些佳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互批法。先组建7人互批小组,按2优3中2差的层次合理搭配,每周进行一次课内互批。具体教学过程:写作前热身5分钟(审题目)——写作15分钟——批改15分钟——互评10分钟。评分标准可以参考荆州市中考的书面表达的的评分标准。

3、面批法。面批法是书面表达批改中最有效的方法,但面批一个学生至少要5分钟,既费时又费力,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轮流面批法”,每周次面批10人。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面批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此时,教师把面批的对象缩小为一少部分学生身上,即在写作上还有潜力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在面批时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应重点指导他们用简单句把要点写全,尽量避免出现不该犯的错误;对中等程度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确保写出所有要点的基础上,尝试用所学的各种从句、分词短语、固定句型等,力争向高分档靠拢;而对于优秀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使用较高级

词汇,比如主从复合句,谚语等,引导他们在书面表达方面向更完美的方向努力。

上一篇:法院书记员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写景黄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