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精选8篇)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 篇1

(修订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及定义)

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实施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以下称质量检测),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设计文件,对建设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工程实体质量、使用功能等进行测试确定其质量特性的活动。

第三条(管理部门)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质量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并负责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批。

市、县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检测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检测活动管理

第四条(机构行为要求)

检测机构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检测机构对检测数据、检测结论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检测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五条(检测委托)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同一单位工程中的同一检测项目不得委托两家及两家以上检测机构。第六条(检测费用)

建设单位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支付、收取检测费用。没有收费标准的项目由双方协商确定。

建设单位应将检测费用列入工程概预算,专项用于工程质量检测活动,不得挪作它用。

第七条(检测见证及见证人员要求)

质量检测的取样、送检及现场检测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见证人员的监督下见证实施。提供质量检测试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试样的真实性、代表性负责。

见证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建设工程施工试验知识,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考核认可。

第八条(检测回避制度)

检测机构不得与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不得推荐或者监制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第九条(禁止转包)检测机构不得转包检测业务。

对于检测项目中的个别参数,属于检测设备昂贵或使用频次低、需要由其他检测机构进行该项目参数检测业务的,不属于转包。

第十条(检测报告)

检测机构应当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经检测人员、检测审核人员、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签字人签署,并加盖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测专用章后方可生效。检测报告经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确认后,由施工单位归档。

实行见证检测的,检测报告中应当注明见证人员的单位及姓名。

第十一条(禁止伪造数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数据。

第十二条(违规行为报告制度)

检测机构应当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以及涉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不合格情况,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检测争议处理)

检测结果利害关系人对检测结果发生争议的,由双方共同认可的检测机构复检,复检结果由提出复检方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跨省检测)

检测机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检测业务的,应当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检测档案管理)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检测合同、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应当按统一编号,编号应当连续,不得随意抽撤、涂改。

检测机构应当单独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第十六条(信息管理)

检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受理检测业务、采集检测数据、出具检测报告、上传检测信息。

第十七条(人员行为要求)

检测人员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做到方法正确、操作规范、记录真实、结论准确。

检测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检测机构。第十八条(检测人员考试)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建设工程试验检测知识和能力,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

检测人员考试的组织实施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第十九条(检测机构禁止行为)

检测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出资质范围从事检测活动;

(二)转包检测业务;

(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

(四)未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

(五)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六)使用不符合条件的检测人员;

(七)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检测不合格事项不按规定上报;

(八)不按规定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盖章;

(九)档案资料管理混乱,造成检测数据无法追溯。

第三章 检测机构资质管理

第二十条(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和机构性质)

从事本办法规定的质量检测活动的检测机构,应当依据本办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检测业务。

检测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第二十一条(资质分类分级)

检测机构资质分为综合资质和专业资质。综合资质设甲级、乙级,专业资质设甲级、乙级和丙级。

检测机构资质等级标准和各类别等级资质机构承担检测业务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资质申请和主项)

检测机构可以申请一项或多项检测资质。申请多项资质的,应选择等级最高的一项资质为主项资质;申请有综合资质的,应选择综合资质为主项资质。

第二十三条(申请资质应提交的材料)申请检测机构资质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

(二)工商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三)与所申请检测资质范围相对应的计量认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主要检测仪器、设备清单及满足检测工作的设施环境的有效证明;

(五)检测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和岗位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其中注册人员还应提供注册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六)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七)业绩证明材料;

(八)资质标准要求的其他有关材料。

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由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式样。第二十四条(资质受理和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即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受理资质申请后,应当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组织专家到现场对检测能力进行核查,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并作出书面决定。

第二十五条(首次申请资质)

检测机构首次申请资质或者增项申请新的资质,不考核检测机构业绩,其资质等级按照最低等级核定。

第二十六条(申请资质升级)

检测机构取得资质满三年,方可申请晋升上一个资质等级。

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升级,除提交本办法第七条所列资料外,还需提供机构原资质证书正、副本,机构的财务决算年报表。

第二十七条(合并、分立、改制的资质申请)

检测机构合并的,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立的检测机构可以承继合并前各方中较高的资质等级,但应当符合相应的资质等级条件。

检测机构分立的,分立后机构的资质等级,根据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按照本办法的审批程序核定。

检测机构改制的,改制后不再符合原资质标准的,应按其实际达到的资质标准及本办法申请重新核定;资质条件符合原资质标准的,可承继改制前的资质。

第二十八条(有禁止行为不予许可)

申请资质升级、资质增项、重新核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在申请之日起前一年内有第十九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第二十九条(资质证书管理)

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应当注明检测业务范围,分为正本和副本,由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式样,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检测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为3年。第三十条(证书延期)

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检测机构需要延续资质证书有效期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30个工作日前,申请办理资质延期手续。

对在资质有效期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等满足资质标准要求,信用档案中无不良记录,且无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经原审批机关审查同意,资质证书有效期延期3年,由原审批机关在其资质证书副本上加盖延期专用章。

第三十一条(资质变更)

检测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应当在3个月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监督检查制度。

第三十三条(监督检查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主要检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质标准;

(二)是否超出资质范围从事质量检测活动;

(三)是否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行为;

(四)是否按规定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盖章;

(五)检测机构是否按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

(六)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三十四条(监督检查措施)

建设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检测机构或者委托方及相关方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施工现场或检测机构的工作场地进行抽查;

(三)组织进行比对试验以验证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四)实施检测信息化监控;

(五)发现有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检测行为时,责令改正。

第三十五条(监督检查取证)

建设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为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对有关试样和检测资料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该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试样和检测资料,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有关试样和检测资料。

第三十六条(日常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按规定权限进行处理,并将检测活动责任方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资质动态管理)

检测机构取得检测机构资质后,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撤回相应的资质证书。被撤回资质的检测机构,可以申请资质审批机关按照其实际达到的资质标准,重新核定资质。改正期间不得承接新的检测业务。

重新核定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第三十八条(投诉)

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质量检测投诉受理和处理制度,公开投诉电话号码、通讯地址和电子邮件信箱。

检测机构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检测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建设主管部门投诉。建设主管部门收到投诉后,应当及时核实并依据本办法对检测机构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于30日内将处理意见答复投诉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对无资质检测的处理)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相应资质擅自承担本办法规定的检测业务的,其检测报告无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对弄虚作假申请资质的处理)

检测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检测机构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

第四十一条(对以不正当手段骗取资质的处理)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撤销其资质证书,检测机构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对有禁止行为的处理)

检测机构有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二)、(三)、(四)、(六)、(七)、(八)、(九)项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改正期间检测机构不得承接新的检测业务;情节严重的,暂扣1年以下资质证书,暂扣期间检测机构不得从事检测业务。

第四十三条(对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处理)

检测机构篡改或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的,予以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改正,暂扣3个月以上、1年以下资质证书,资质证书暂扣期间检测机构不得从事检测业务;造成重大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撤销其资质证书;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对检测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理)

检测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改正期间检测人员不得从事检测工作;情节严重的,收回其检测人员考试合格证:

(一)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二)篡改或伪造数据的;

(三)未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规定实施检测的;

(四)其他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对检测相关单位违规行为的处理)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委托未取得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

(二)明示或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篡改或伪造检测报告的;

(三)弄虚作假送检试样的;

(四)未按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取样、制样和送检试样的;

(五)未按要求实施见证的;

(六)其他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行为。第四十六条(对违反回避制度的处理)

检测机构与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承担该项建设工程的检测业务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暂扣1年以下资质证书,暂扣期间不得从事检测业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检测机构违反以上条款规定出具的检测报告不得作为该工程的技术材料。第四十七条(对责任人员的处理)

依照本办法规定,给予责任单位罚款处罚的,对责任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收回检测人员考试合格证。

第四十八条(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颁发资质证书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颁发资质证书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颁发资质证书的;

(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专业工程检测)

水利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等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项目的质量检测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条(地方可制定实施细则)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实施日期)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 篇2

材料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安全, 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为此, 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需要有某种机构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正确评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就是这种接受客户委托,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对建筑材料和结构项目进行检测, 向社会出具客观可靠、具有证明作用的检测数据和结果的中介服务机构[3]。这里, 需要指出的是, 实验室是从事科学实验、检验检测和校准活动的技术机构[2], 即是说检测机构是实验室的一种形式, 称为第三方实验室或社会实验室。

当前, 检测机构内务运作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国认实函[2006]141号) (以下简称《评审准则》)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局长令) 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27025-2008) , 这些都是对无论从事任何方面的检测机构都适用的通用标准, 对此, 笔者结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具体情况, 又鉴于现阶段检测机构大多数是公立的 (隶属于当地建设部门) , 以建筑材料检测为例子, 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运作管理归纳为行政管理层和技术运作层, 再从这2个层面展开分成13点要素作一浅析。

2 行政管理层

笔者把该层面分为6点要素, 即组织, 管理体系, 文件体系和控制, 采购, 合同评审,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⑴组织。任何一间检测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的人员状况、规模大小等特点构建组织结构。设计和建立合理的、条理化、系统化的组织结构, 需要领导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在《评审准则》中提到的要求, 不再赘述, 这里笔者需强调以下3点: (1) 组织结构要有稳定性, 不要总是轻易变动;但是又要随着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根据长远目标适时地调整, 以使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 组织结构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应组合成最适宜的结构形式, 使事情办得简洁而正确, 减少重复和扯皮。应该注意到, 并不是人越多越好, 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发生故障的因素, 正所谓一加一可以等于二, 也可以大于二, 还可以小于二。 (3) 应做到职、责、权、利相对应。如权大于责就容易产生瞎指挥, 滥用权力的官僚主义;责大于权就会影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组织缺乏活力;再如苦乐不均、忙闲不均都会影响工作效率和人员的积极性。按照《评审准则》第4.1.11条要求, 实验室应设立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 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 因此, 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一般作为主任 (最高管理者) 的助手的形式行使职能。检测机构组织架构一般采用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 如图1, 某机构组织架构情况。

⑵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可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 如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等。检测机构应当建立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和与其承担的检测活动范围相适应的质量体系, 按照认定基本规范或者标准制定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并有效实施[2]。《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管理体系文件化的表现, 其目的在于有章可循, 规范管理。我们在编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时应注意:结合实际, 写到做到, 宽严有度;其执行需要依赖于一是领导宣贯, 二是员工理解。

⑶文件体系和控制。文件是一切管理和技术活动的依据。检测机构文件体系的组成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如图2, 各层文件分述如下:

(1) 质量手册:是第一层次的文件, 是将《评审准则》转化为本机构, 规定本机构的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2) 程序文件:是第二层次的文件, 是提供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是《质量手册》的具体展开和落实。

(3) 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是第三层次的文件, 是用以指导进行某项检测活动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操作性文件, 主要为技术操作人员使用。

(4) 记录: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分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1]。

文件控制的目的在于防止误用无效或作废文件, 其作用是传递信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因此, 实验室应对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各个环节实施控制和管理。笔者认为, 文件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眼: (1) 文件的批准发布应有修改状态和分发控制清单; (2) 所有作业场所能得到文件的授权版本; (3) 及时从使用场所撤出无效作废文件; (4) 定期评审, 适时修订文件; (5) 出于法律、历史等需要保留的文件应作好标识; (6) 文件变更应在原审批部门进行。

⑷采购。所有的活动离不开外购的物品, 每一项的检测工作都必须消耗材料。材料的供应是检测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物品,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难以保证。如我单位曾出现购买的液压油质量问题, 导致当试验机使用一段时间后, 到达一定荷载值就不能继续加荷的现象。采购合格的物品, 一是依靠从合格的供应商名录中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二是依靠验收。只有经过检查, 证实物品符合要求后才投入使用。需要指出的是, 采购的对象不仅是消耗性材料、仪器设备, 还包括检定校准服务、培训教育等。

合同评审。为达到客户的要求, 实验室要与客户沟通, 明确客户的要求。笔者认为, 在明确客户的要求时, 需从以下2个方面考虑: (1) 客户的要求, 包括检测所用的方法, 应予充分规定, 并形成文件。 (2) 本机构有能力和资源满足这些要求, 并选择适当的、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检测方法。合同评审的方式, 对常规合同 (如建材检测) , 一般采用提供委托单 (表格) 客户填写并授权样品接收员进行评审;对特殊合同 (如桩基检测) , 一般采用提供固定格式的合同并领导评审批准的方式。

⑹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这是实验室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一种机制, 并借此得以持续改进。笔者认为, 审核人员持证上岗, 检测机构一般是可以做到的, 但更重要的是, 实验室应设立专职的内审员, 即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1]。如有的机构组织一批检测技术人员进行内审, 由于这些人员或受部门领导的压力, 或与同事关系较好, 很难做到客观全面地指出不符合的地方, 一般都是落入“熟路”。

管理评审简单地说就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管理评审一般采用会议讨论的方式。评审考虑的方面, 笔者认为, 除《评审准则》第4.11条列出11个方面外, 还需要增加考虑近期质量目标, 以审查之前定下的目标实现情况和结果分析, 并根据实际情况, 设定下期目标。

3 技术运作层

笔者把该层面分为7点要素, 即人员、设备、样品、方法、环境、记录、数据结果与报告。前5点即人们通常说的“人、机、样、法、环”。

⑴人员。人是机构里最活跃的要素, 是第一控制要素, 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人作为知识的载体, 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人最大的特点是有主观能动性, 是有感情、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对人员的控制应做到以下4点: (1) 确认人的能力。 (2) 安排培训和教育。 (3) 定岗定责。 (4) 实施监督。按照《评审准则》第4.1.4条要求, 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笔者认为, 还需要补充监督核查人员, 是指从事数据和结果的校核、审核, 监督技术的运作的人员。

⑵设备。仪器设备和人员一样, 是实验室最基本的资源。没有仪器设备, 就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仪器设备性能的好坏、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器具, 均实行强制检定[4]。对于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使用的仪器设备, 温度计、天平、称、压力表属于强制检定器具。使用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要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后, 方可使用[3]。此外, 按《评审准则》第5.4.6条要求, 所有仪器设备 (包括标准物质) 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有的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虽经过检定, 贴有检定“合格证”标签, 但没有贴“准用 (绿色) 、限用 (黄色) 、停用 (红色) ”标识 (俗称“三色”状态标识) 来表明其状态。这容易产生两方面问题: (1) 因设备检定周期较长 (一般为半年或一年) , 如设备中途发生故障, 设备管理员可使用“停用”或“限用”标签加以识别以免误用。 (2) 有的辅助性工具不需要检定, 如混凝土钻芯机、钢筋冷弯机、混凝土抗渗脱膜机等, 如没有贴“三色”状态标识就不知道是否可用了。笔者认为, 检测机构应设立设备管理部门, 专职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期间核查等工作, 这可以使设备保持稳定性, 降低因设备中途出现故障而产生数据不准确的风险, 这是何等重要。需要指出的是, 期间核查不等于是两次检定 (校准) 期间进行的核查, 可以是三个月或每个月一次, 更有的是每天一次, 如我单位对电子称 (天平) 采取每天用标准砝码进行核查。

⑶样品。在国家或行业颁发实施的检测标准规范中, 对样品的抽样方法、抽样数量等, 都有明确规定, 只要按章操作就可以了。需要指出的是, 检测机构应有样品接收员 (即收样员) , 专职负责样品的接收、登记、检查样品的外貌特征、数量、贮存要求、保质期、并明确客户是否要求退样等。对样品应建立惟一性标识, 通常采用数字编码的方法, 以防止不同样品的混淆。此外, 收样员要具备较全面的检测样品知识。如检验钢筋重量偏差时, 规范规定:钢筋长度≥500mm, 数量不少于5根, 如收样员收了其中一根只有450mm长的钢筋, 该检验就不能进行了。

⑷方法。工程质量检测使用的方法一般都是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需要指出的是, 如有新标准规范颁布时, 可能出现新的检测方法, 而计量认证尚未到期, 这时实验室必须进行确认[1]。如何确认?按以下4个步骤进行: (1) 对同一种样品按照新、旧的方法进行检测, 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2) 对同一种样品采用新方法, 找2~3间实验室进行检测, 所得结果进行比对。 (3) 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4) 记录所获得的结果, 该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声明。

⑸环境。工程质量检测通常在室温下进行, 对温度、湿度、大气压、灰尘等一般没有特殊要求。但是, 对于水泥、混凝土成型过程 (即养护环境) 要求非常严格。此外, 对环境控制需要采取2个隔离, 即区域隔离和人员隔离。所谓区域隔离是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 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如电子称、天平等易受震动影响数据的不能与震动的设备同时使用。所谓人员隔离是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其目的是保护客户和检测机构的所有权和机密, 也是保护人员安全的需要。对人员进行隔离, 一般实行划分“受控区”的方法。

⑹记录。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记录是文件体系的一部分, 要使检测工作有迹可查, 就得做好记录。评审专家进行现场评审时, 要找出该检测机构是否符合要求的证据, 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查阅记录得到。所以, 全体人员应养成“凡是执行过的工作必须有记录”的良好习惯。我们做记录时应做到:原始当时、客观准确、清晰明了、信息充分、责者标识、纠错划改、分类识别、安全保密、规定存期。还需要注意, 记录要尽可能采用表格的形式, 这是因为: (1) 记录格式固定, 能保证记录规范、有序, 避免随意性; (2) 按规定的内容栏目填写, 既能保证有充分的信息满足要求, 又可使内容一目了然, 便于使用和查阅。

⑺数据结果与报告。数据结果是检测人员通过检验得出的结论, 必须做到客观、准确、真实;报告是数据结果的载体, 是我们最终成果的体现, 是对社会承担着法律判决作用的文件。可以说, 实验室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完成报告———一份客观、准确、真实的报告。笔者之所以再一次强调“客观、准确、真实”, 是因为这六个字实在太重要了, 它是检测机构得以存在的根本。报告的形式可以由检测机构设计成各种各样, 但报告至少应包括的内容, 《评审准则》第5.8条有所规定。现时, 我省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建材检测报告均统一采用广州粤建三和软件提供的报告格式。

4 再谈两点要素

⑴关于“申诉”和“投诉”。由于现阶段,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大多数是公立的, 客户的申诉和投诉事件很少。这样, 检测机构缺乏与客户的沟通, 直接影响着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更加有效地得以改进。应该来说,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及持续改进更多地来源于与客户的沟通, 甚至是客户的申诉或投诉。这是因为“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原则,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 应理解客户的需求并争取超越期望, 根据客户的要求和期望做出改进, 以取得客户的信任。

⑵关于“复检”问题。笔者认为, 不管是检测结果利害关系人对检测结果发生争议的, 还是第一次检验不合格需双倍取样复检的, 复检应由双方 (原检测机构和客户) 共同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检[3], 检测结果以复检为准。这样, 既可以保护客户的利益, 又避免检测机构或因某人权力集中而容易产生腐败的现象。这需要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建立复检检测机构的名录, 使各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可以互认。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笔者把检测机构的运作管理归纳为2个层面共13点要素, 2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技术运作层是所有活动的主过程, 行政管理层是对技术运作层的服务和支持, 具有保证作用。有这样譬喻, 所有控制要素中组织是线, 管理体系是思想灵魂, 而其它要素好比一粒粒的珍珠, 有了线, 有了珍珠, 还需要有一双巧手把各种要素穿起来, 这双巧手就是领导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从事检测工作中总结的13点要素, 这并不是说, 检测机构的运作管理仅局限于此, 而是强调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 并且还有许多和需要注意的点点滴滴还举不胜举。希望读者从以上粗枝大叶的论述中, 可以进一步加深认识, 从这最基本的要素中, 不断地向其他方面深入和扩展。

摘要: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结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具体情况, 又鉴于现阶段检测机构大多数是公立的, 笔者将检测机构的运作管理归纳为行政管理层和技术运作层, 再从这2个层面展开分成13点要素作一浅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控制要素

参考文献

[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国认实函[2006]141号)

[2]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局长令)

[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1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5]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6]沈平子.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讲义 (内部讲义) .北京: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委托合作) /北京列伯实验室认可技术交流中心

新时期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篇3

【关键词】:工程质量; 检测; 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110048-03

1. 前言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上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因此建筑业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正处在十分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处在市场竞争极不规范,问题丛生:首先是导致压级压价、回扣、垫资"三把刀"盛行,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抬头;二是建筑领域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法律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不配套,与国外先进模式相对差距较大;三是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建筑队伍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整个建筑业的冲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事业是入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房地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以及与建筑领域相关的各项中介服务。在WTO协议中建设事业所属领域属于服务贸易协议的范畴。从服务贸易协议的内涵看,目前我国建设领域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基本处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从总体上讲,差距比较大。我国加入WTO,必须按照WTO 有关协议中关于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在转变的阶段,应该认真从行业发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成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成长发展。

2. 行业概述

2.1 行业背景

2.1.1 检测行业现状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市场分额约20%。

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

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使其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最早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2.1.2 检测行业特点

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

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检测行业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独立性。

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

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检测行业体制单一

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3. 行业困境

3.1 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

3.1.1政策风险

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3.1.2入世的挑战

从行业形成到发展到今天,检测机构中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还没有形成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导则25来管理实验室,而对于国内的检测机构来讲导则25的管理要求不仅仅是陌生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中的管理思想是完全全新的体系,我国的检测机构在这种管理模式的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整个行业正面临着行业升级转型的阶段。

3.2 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作到有的放矢。

3.2.1 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3.2.2 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在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3.2.3 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

4. 行业对策

建筑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全国质量意识提高,检测行业充满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同时会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作为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必须作到。

4.1 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4.2 树立服务观念,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检测市场化的推进,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4.3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4.4 树立人才观

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国外同行一旦进入我国首先展开的就是人才争夺战。作为我国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5. 小结

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篇4

一、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根据其检测内容分为地基基础专项检测和见证取样检测。

(一)地基基础专项检测机构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取得独立法人营业执照,且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2.已通过计量认证;

3.单位从事质量检测、施工、监理、设计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低于总人数的70%、并且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且从事工程桩检测工作3年以上的不少于4名;

4.有符合开展检测工作所需的试验室、仪器、设备和工作场所;

5.有健全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二)见证取样检测机构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取得独立法人营业执照,且注册资金不少于80万元人民币;

2.已通过计量认证;

3.单位从事质量检测、施工、监理、设计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低于总人数的70%、并且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从事检测工作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4名;

4.有符合开展检测工作所需的试验室、仪器、设备和工作场所;

5.有健全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二、检测业务内容

(一)地基基础专项检测

1.地基及桩基承载力静载检测;

2.桩的承载力和完整性高应变动力检测;

3.桩身完整性低应变动力检测;

4.桩身完整性声波透射法检测;

5.抽芯验桩检测。

(二)见证取样检测

1.水泥、骨料、掺和料、外加剂及混凝土的性能检测;

2.钢筋及钢筋接头(焊接与机械连接)力学性能检测;

3.砌筑砂浆、砌墙砖和砌块检测;

4.防水材料检测;

5.涂料、胶粘剂等有害物质检测;

6.钢结构防腐涂装检测;

7.混凝土预制构件检测;

8.钢材化学性能分析。

三、检测机构资质申报程序

1.由申请资质的检测单位向注册地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申请材料,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提出初审意见并全部报建设厅审批; 2.省级注册的检测单位申请资质,直接向建设厅报送申请材料;

3.检测单位申请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可单独申请地基基础专项检测或见证取样检测,也可申请其中一项作为主项,同时申请另一项作为增项。

四、受理时间及审批时限

1.建设厅每双月前5个工作日受理各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级注册检测单位的申请材料;

2.检测单位报送申请材料时,应提供所有证明文件的原件,以便受理部门进行核对;

3.建设厅自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五、企业申请材料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可登陆陕西建设网()免费下载。

(二)附件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计量认证证书;

3.单位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证明文件;

4.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资料(包括职称证书、聘用合同、身份证、从事专业经历证明等);

5.主要仪器设备、检测设备证明资料(发票、调拨单等);

6.工作场所证明。

(三)说明

1.申请材料包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一式三份,附件材料一套;

2.附件材料为有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应按照以上附件材料内容用A4纸复印并按顺序装订成册,附件材料应设目录和页码。

3.企业向资质受理部门报送申请材料时,应提供所有证明文件的原件,以便受理部门与附件材料进行核对。

4.《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封面不得使用硬皮或塑料皮,建议附件材料不要使用硬皮或塑料皮。

六、资质证书变更

单位名称、地址、经济类型、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内容发生变化,需要在资质证书上变更的,按以下程序可随时到建设厅办理:

持原资质证书、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及工商局出具的变更证明、变更批准文件(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或任命文件、有关职称证书和经企业注册地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变更的申请报告等证明材料,在发生变更后一个月内办理。

七、资质证书遗失补办

单位遗失资质证书申请补办,应持在省级综合类报纸上刊登的遗失作废声明(声明中应注明企业名称、遗失资质证书编号、原发证时间)、遗失资质证书复印件或企业留存的经批准盖章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经企业注册地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补办的申请报告,到建设厅随时办理。

八、检测机构的资质复查: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铁路客运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工作,依据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有关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工程验收试验的规程规范以及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结合铁路客运专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是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过程中,按规定对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以及单项工程、隐蔽工程等工程实体进行检测试验,采集有关质量指标或数据的活动。

第三条 工程质量检测试验类型

1.外观检查项目,以目测检查为主要手段; 2.实测项目,应用专门的仪器设备检测。第四条 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质量检测试验体系 1.施工单位的检验试验; 2.监理单位的检验试验; 3.客专公司委托的检验试验。第五条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检验试验内容、技术要求及检查频率,包括工序开工前的质量预控(含料场检查和原材料检验),按有关铁路客运专线施工验收标准执行。第二章 施工单位检测试验

第六条 施工单位的检验试验任务由检验试验室或其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试验机构完成。

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建立满足承包工程需要的检测试验室,并具备相应资质。

第七条 施工单位检测试验室根据工程检测和试验业务需要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施工实践经验,熟悉设计、施工、试验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责任心强的专业检测工程师。

第八条 所有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人员均需通过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第九条 施工单位开工前,将其检测试验室详情报送监理单位审核,其内容包括:

1.检测试验室设置情况;

2.检测试验室的资质文件(包括资格证书、计量认证、相关委托书、承担业务范围等); 3.检测试验室人员配备情况;

4.检测试验仪器设备清单(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完好情况及其主要性能),仪器仪表的标定及检验合格证;对于检测中所使用的特殊设备还应同时附送其操作说明书;

5.各类检测、试验记录表和报表的表样; 6.检测试验人员守则及试验室工作规程;

7.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或监理单位要求报送的有关材料。第十条 凡检测试验室新建、调整、变更、扩充时,施工单位于上述情况出现的20天以前,将检测试验室变化的详情报送监理单位审核。

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检测试验室的任务:

1.开工前的原材料质量检验工作。对建筑材料(包括库存材料、新购材料、建筑成品与半成品、路基填料)和砂石料场、填料取土场等按要求进行检验,并按国家和铁道部铁路客运专线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提出检验报告送监理单位审核;

2.工程施工前完成本批、次的材料试验,含钢筋和混凝土试验,作业工艺试验、施工参数试验; 3.对所有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按有关技术要求、质量验收标准和检测规定的检测项目和标准,逐项检验;

4.收集、整理、保管各项检验试验原始记录,提供隐蔽工程验收所必需的有关资料;

5.配合和协助监理单位进行对照检测、试验或抽检工作,并为此项工作提供各种方便;

6.将经过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指定负责人)签署的试验成果、检验报告、检测资料报监理单位审核。第三章 监理单位检测试验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设置工地试验室或委托第三方试验,检测试验室应具有相应资质资格,配备专职检验监理工程师和相应的仪器设备,满足监理现场检验试验工作需要。

委托检测试验的项目,应报客专公司批准。第十三条 监理单位检测试验工作内容 1.按照验标规定监理进行平行试验的项目;

2.对验收标准规定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验有怀疑的试验项目; 3.及时报告在检测监理中发现的问题; 4.客专公司授权的其它检测试验工作。第四章 客专公司检测试验

第十四条 客专公司为强化客运专线工程质量管理,对施工、监理单位的检验试验工作进行抽检和验证,应设立中心试验室或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试验。

中心试验室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资格。第十五条 公司检测试验工作

1.按照公司规定对施工、监理检验试验项目进行抽检和复检;

2.对有争议的检验试验结果进行检测试验。

第五章 检测与报验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各自的试验检验工作,各阶段的检验试验工作应该按照工程报验程序完成。

施工单位所有报验报表(报告),经监理单位复验合格,完成所有签署手续后,除留存一份外,均应及时返回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检测部分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分类整理归档,作为基本资料和验收依据。

第十七条 不得以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实施抽查和复验代替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的检验。第六章 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试验

第十八条 材料检测试验

1.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各种建筑材料按规定批、次进行取样试验,并按有关要求,将试验报告随单位工程开工报告报送监理单位核备。

2.监理单位独立取样试验,对施工单位的取样试验应按照规定旁站监理。

3.监理单位在对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进行检验检测前详细检查施工单位提供的该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厂家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或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是否齐全合格。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提交建筑材料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时,施工单位及时提交。

4.监理单位按照平行试验、抽检的频次独立进行工程所必需的各项材料试验。

5.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均应严格遵守铁路客运专线施工验收标准(材料、设备检验试验及工程试验)的规定。

6.公司中心试验室对建筑材料及半成品进行抽检。第十九条 《建筑材料质量检验表》申报签证程序: 1.单位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对用于开工工程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并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按规定填写《建筑材料质量检验表》,并报监理单位检查。

2.监理单位在接到施工单位申报后一至三日内完成必要的检查,确认合格后予以签证。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 篇6

册数规格全四卷+1CD 16开精装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优惠价450元 定价998元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与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及典型案例解析实务全书》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与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及典型案例解析实务全书》 详细内容: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笫141号(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一部分 质量检测标准 第一篇 专项检测

第一章 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 第二章 桩身承载力检测

第三章 桩身完整性检测第二篇 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 第一章 混凝土、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 第二章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第三章 钢结构工程检测第三篇 取样检测 第一章 简易土工试验

第二章 水混物理力学性的检验第二部分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招标投标基础知识 第一节 招标投标概述

第二节 招标投标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招标投标方式.种类及其规则 第四节 招标的适用范围

第五节 招标投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第二章 招标

第一节 招标准备工作 第二节 招标的组织方式

第三节 落实资金来源及有关的招标方式 第四节 编制招标文件

第五节 招标公告.发售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 第六节 标前会和现场访问 第三章 投标

第一节 投标准备工作 第二节 购买招标文件

第三节 投标报价和投标保证金 第四节 编制投标文件

第五节 投标文件的提交和开标 第六节 签订合同及履约

第四章 建筑市场与建设工程招标投标 第一节 国内建筑市场

第二节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目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类别和范围 第四节 建设工程招标的条件 第五节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代理

第六节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管机构第二篇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 第一章 编写招标文件的依据和要求 第一节 编写依据和基本要求 第二节 招标文件编写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招标文件的管理和审定

第二章 招标文件范本介绍及其基本内容 第一节 国内的招标文件范本介绍

第二节 几种国外贷款的采购程序、采购指南介绍 第三章 招标文件的标准化介绍

第一节 从FIDIC国际合同条件看文件标准化的必要性 第二节 IEC61366水力机械招标文件的范围和目的 第三节 IEC61366系列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内容 第四节 IEC61366系列招标文件的应用和意义 第四章 招标文件的编写 第一节 招标文件的基本范围

第二节 招标文件各部分的详细内容 第三节 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 第五章 招标公告及其发布 第一节 招标公告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招标公告发布的方式和途径 第三节 招标公告的典型实例 第六章 政府采购及其招标文件 第一节 政府采购的方式和程序

第二节 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第三篇 工程建设项目投标 第一章 投标的程序、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投标操作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投标文件的编写原则及关键 第三节 投标的前期工作 第二章 投标文件的编写

第一节 投标文件的鳊写依据和基本内容 第二节 投标商务文件的编写 第三节 投标资格文件的编写 第四节 投标技术文件的编写

第三章 招标文件有特殊要求的投标文件的编写 第一节 要求提供出口信贷的投标文件的编写 第二节 要求以调整价报价的投标文件的编制 第四章 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写

第一节 资格预审文件的作用和内容

第二节 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依据及实例第四篇 工程建设项目开标.评标及定标 第一章 开标

第一节 准时公开开标 第二节 记录

第三节 投标人确认 第四节 开标基本程序 第二章 评标

第一节 评标的基本做法 第二节 评标的准备与初步评 第三节 详细评审

第四节 推荐中标候选人 第三章 授标及签约 第一节 授标 第二节 履约保证 第三节 谈判、签约 第四章 履行合同

第一节 招标人履约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招标代理机构在履约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三节 招标人在履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验收 第一节 验收概述

第二节 验收注意事项第五篇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检查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 对于违规的处罚及其依据 第二章 行政监督

第一节 行政监督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行政监督的类型及内容 第三节 行政监督的基本程序及方式 第四节 行政监察 第三章 经济监督 第一节 经济监督概述

第二节 经济监督的程序和形式 第三节 审计监督 第四章 社会监督

第一节 社会监督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人民政协监督 第三节 社团组织的监督 第四节 公民监督 第五节 舆论监督 第五章 其他监督

第一节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第二节 党的监督 第三节 检察监督

第四节 审判监督第六篇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文件及合同范本 第一章 电力工程材料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范本 第二章 电力工程设备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范本 第三章 发电主机设备合同范本

第四章 机电产品采购国际竞争性招标文件范本

第五章 工商领域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标文件范本 第六章 聘用服务合同范本

第七章 货物采购国际竞争性招标文件 第八章 货物采购国内竞争性招标文件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 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忽略,措施

1 工程检测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

1.1 对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直接受到建设工程检测水平的影响。在施工建设中, 如果技术水平较低、检测水平不够先进, 就很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致使施工项目的验收受到影响, 甚至不得不返工, 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施工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如果没有先进的工程检测管理作为辅助, 就很可能损毁施工设备或者施工原材料, 直接导致成本的巨大浪费。同时, 产品的质量也很可能因建设工程检测中的疏忽而受到影响, 并给以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

1.2 对建设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性

项目的工程质量同建设工程检测的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建设工程检测标准较为落后, 对于施工人员的约束力就较差。施工人员对于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不了解, 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同时影响了工作效率。更为严重的是, 不规范的施工, 还会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先进的建设工程检测技术是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选择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流程时, 同样需要良好的检测过程来支持, 而一旦技术管理出现问题, 就会影响到后续的施工过程。施工方案选择不当, 不仅会影响到工程质量, 还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此外, 还应实行有效的监督和跟踪, 及时进行技术指导。

2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2.1 检测标准执行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 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逐渐应用到建筑行业, 而国际上对于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还没有相关的国际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这就给工程检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企业必须提供有效的标准作为检测的依据, 还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 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可以依据的情况十分普遍, 影响了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随着建设要求的逐渐提高, 一些国外进口新材料的使用率明显提升, 如果企业不能提供可行的国际标准, 就会导致检测工作无法进行。

2.2 检测人员专业水平的影响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 一些检测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对评定标准和检测规范了解不透彻, 平时的检测培训不够重视、不到位, 或者培训工作不够系统化, 这就很容易导致漏检、误检等问题的出现, 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 使检测结果失真。同时, 检测人员的个人经验, 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2.3 检测人员综合素质

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样是影响质量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经济利益等外界因素的驱使下, 一些检测人员背离了检测的根本原则, 在检测过程中选用错误的检测方法, 检测不认真、不负责, 甚至出现故意制造失真结果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检测的科学性和公平、公开、公正。

2.4 检测设备不能满足检测要求

适宜的工作场所, 以及相关的设备和仪器是开展检测工作所必需的。尤其是一些计量器具, 属于强制检定的器具, 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开展质量检测工作, 还需要先进而可靠的技术设备, 检测的数据结果直接受到设备性能参数的影响。然而, 用于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设备的价格通常是十分高昂的, 新购置的检测设备一般要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检测市场发展的速度却是非常迅速的, 因而出现了检测市场和检测设备不同步的矛盾, 进而影响到检测的能力和水平。同时, 计量测试单位会在检定仪器设备之后, 给出一个校准值, 然而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 并没有将校准因子计算在内, 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数据存在偏差, 无法做出正确的判定。

2.5 施工工艺的影响

建设工程的检测质量还与所采用的施工工艺有关。目前, 我们所采用的一些施工方法同当前的施工要求不符, 方法较为落后。此外, 还有一些工作人员, 没能准确把握施工工艺, 从而留下安全隐患。

3 加强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关于标准执行的解决办法

在建设工程检测中, 应明确规定工作人员应遵守的章程和工作流程, 使工作人员能够各负其责, 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在检测室建立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对于标准执行的问题应重点关注, 成立技术小组, 及时讨论和研究在检测工作中出现的标准问题, 确保标准选用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3.2 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技能

注重检测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 做好培训和考核的工作。新入的员工和老员工, 所需的知识是不同的, 因此应根据新老员工的不同特点, 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对于新员工, 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其操作的技能, 加深其对检测原理的掌握, 以及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对于老员工, 则需要提升其在检测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使其加深对检测工作的理解, 提高其判断能力。

3.3 加强员工素质教育

目前, 已有相关的文件和管理办法来规范检测人员和检测机构的行为, 对于检测人员可能受到的经济、行政等方面的不正当干预, 起到了警示和制约的作用, 并且有相应的处罚条例可以作为依据。因此, 检测人员应深入了解相关的规定和办法, 出具真实的检测报告。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 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罚, 以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检测设备的性能

首先,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资助审核时要把好关, 保证申请人要有符合开展检测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作场所;其次, 作为检测机构要力所能及的使用高新的设备和技术, 并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保证设备性能可靠。对检定合格的仪器, 根据检定报告将校正因子引入检测数据中, 保障工程质量。

3.5 加强施工工艺的检测

加强施工工艺的检测, 是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建设工程检测机构一般是对工程使用的成品和半成品进行检测, 而大部分工程送往检测机构的加工样品基本都是单独制作的, 完全不符合抽样规定。因此, 建设单位或者督促监理单位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见证送检。此外,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 要积极采用一些新的施工工艺, 对施工工艺不断进行创新, 检测人员同时也要把握好工艺, 并熟练地运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工程检测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 才能及时指出项目在建设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并且督促其尽快做出改善, 建设工程检测只有高效实施才能为工程项目真正做好监督, 从而为我国的工程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田茂勇.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城市建设, 2011 (14) .

[2]张玉范.建筑检测分析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5) .

[3]张晓芳.简析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4 (16) .

[4]周荣华.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检测质量控制[J].建设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3) .

[5]苏宏.探究加强建设工程检测工作质量的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8) .

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管理的探讨 篇8

【关键词】质量检测管理;水利工程

0.引言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检测工程施工中的检查、测量、度量及试验等项目,将检验出来的结果与实际规定的要求作对比,从而保证每一项检测都在规定范围内。水利工程具备的经济、安全、美观、使用等特性,且都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前提下。只有在施工人员的共同配合下,才能使水利施工的质量得以改善。本文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

1.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发展的状况

1.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目前,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技术的复杂程度也相应地提高,水利工程检测人员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和检测,从而改变传统的质量检测的做法,只凭一把尺子,一把榔头,一双眼睛进行检测。而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设备具有多领域和多视角功能特性,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可以准确地估判工程质量的现状,有利于为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1.2现今的工程检测行业制度比较单一

有相关技术的门槛比较低。最近几年,因激烈的政府色彩检测行业主要依靠国有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所以,行业制度的体系比较单一。又因检测在市场上的程度较差长期附属在且长期以附属部门的形式运作,没有一套自己独立运做的发展形式,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在管理方面缺少科学合理管理经验,从而使工程技术门槛比较低的现象。

1.3进一步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建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和工程质量检验体系是同步进行。水利工程部根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的相关条例,科学地规范了工程质量检测行为。

1.4检测行业受地域的约束性强

水利工程检测机构是在工程质量的管理规定中油然而生,相关的政策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检测市场的发展形成。地方政府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有:①行业资质管理,②工程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且政府质量管理政策也决定着水利工程检测市场的大小,所以,工程检测市场不是随意开放的市场,且工程检测行业是个政策导向性比较强的行业。由于这个行业的政策性较强,所以地方政府根据不同的各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尤其是检测行业部门要建立资格审查注册制度,使所在地区的检测服务机构在规定的范围内,如果外地机构想打入本地市场是无法实现。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2.1检测体制不适应

大多数工程检测单位长期依赖于国企事业单位,没有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和独立的行为能力,导致了检测结果不能公正公平。现今有一小部分检测单位已经脱离了这种思想观念,但以后的生存给他们带来了困扰。另外,地方政府有关的法律法则对那些独立的检测机构进行管理。如果工程检测机构不能向社会承担责任,那么它的執业质量及职业道德就完全失去了保障。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来改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要想把它推进规范化及市场化是目前的难题。

2.2超范围及跨行业检测现象较为严重

各检测行业的检测机构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普遍存在一些跨行业、超范围的检测现象。目前,全省只有几家单位具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格,这些所在地区的水利工程机构分布不太平衡,又加上市场竞争的因素,从而造成了许多不具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格单位承担工程质量检测的失误责任。如果这样子的话会造成工程检测市场的混乱,给检测行业造成了困扰,以至于给水利工程质量带来了隐患。

2.3水利工程在施工中资料准备不全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的管理、监督、施工等项目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恰恰相反的是,不重视水利工程资料的整理及准备。比如一些施工单位没有专人来管理这些资料,是工程资料的管理不规范,导致了在使用是找不到或者丢失了。像这些因素都会给水利工程企业在管理上带来不便。

2.4工作人员的监管制度不足、法律法规认识不全

目前没有一部关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条例,更不用说从法律法规上对工程检测人员及检测机构的行为进行约束。虽然水利工程质量检验有利发布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及《水利水电工程与产品的安全质量检验测试机构管理办法》等法规,这些条例对工程质量检测人员、机构行为进行规范。

2.5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中,部分检测诚信的缺失和无序发展

由于政府部门还没有制定水利工程检验市场有序发展的相关文件,导致了工程检验市场的次序比较混乱。相当一部分的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意识淡薄,且工程检验单位在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不是主动而是被动,所以在检测与被检测之间,不仅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且也是检测与被检测的关系。从经济关系上看,两者之间是相互矛盾,如一部分检测单位不守信,从而使检测机构丢失了诚信。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检测单位凭借工作质量的标准,且还要看检测的数据是不是能够满足委托方的要求。

3.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采取的措施

3.1加强引导水利工程管理的责任制

要想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在于领导的引导。水利行政部门要重视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对广大人民的人身安全和生命产财产负责,把水利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落到实处。政府领导要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的责任制,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责任,全面落实他们的责任制以便于加强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政府按照水利工程检测行为的技术要求及规范,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就可以追究去责任,为避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对质量检测的大意,也避免发生水利工程出现问题逃之夭夭的现象。

3.2建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工作人员强化法制观念,遵守水利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用以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自觉性。为全面地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有关部门要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利用这个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明确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职责,且可以对工程质量检测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工作人员在施工中自己量能够得到保障。工程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及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及实施的效果。

3.3加强对水利工程部门质量检测队伍的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重视质量检测人员在配备上的工作,不仅要按照配备在一定比例的监督人员及质量检测的规定,还要对工程监督及检测员工的培训,且相关政府要全面开展交流互动的话题,从而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得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能够全面地进行发展。

3.4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责任,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对质量检查、质量评定、验收、质量监督。所以,水利工程检测管理对监督部门起着主要作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加以对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监督管理的手段主要有飞行检查、年检、抽查等,便于提高工程检测机构的检测意识及管理水平,使得工程监督部门为检测机构提供有利条件。

3.5工程检测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便于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工程检测单位开始从事业属性向企业属性进行转变,且水利检测机构从依赖于事业单位开始向独立法人单位进行转变,这一转变决定了工程检测机构的重要地位是以技术服务型企业为目标,所以,对于检测机构来讲,树立全面质量意识便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借鉴各个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方法及手段,从而使工程检测机构能够持续发展。

3.6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检测行业人员

政府要全面重视水利工程检测行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相关人员要有目的、规划选拔人才,然后去深造,便于适应市场需求及企业单位需要,企业单位要鼓励员工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实现水利工程人力资源的保值做出贡献。适当地对有技术的水利人员进行分工,熟练掌握每个人的业户的方向,尽快地培养一批水利工程管理的检测人员,能够很好地为水利工程检测管理服务,也能承担起他们的工作责任。

3.7加强水利工程技术校核

在进行对水利工程施工时,对比较重要的技术工作、关系整个工程的核心的工作,工作人员要加强水利工程的校核,以免水利工程出现重大的差错,为了使水利工程质量及使用,除了对工程质量标准的规定外,工作人员在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前,要全面地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比如模板、混凝土、标高、砂浆、中线、钢筋等,相关人员要严格检测,从而保证整体结构尺寸及强度得到控制,使整个工程项目在施工是能够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周铁桦.对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探讨.水利技术监督,2009,(1):18-25.

[2]袁晓红,王君,谭玉伟.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浅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30.

[3]岳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及管理.北京农业,2011,(3):183-184.

[4]黄晓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初探.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272.

上一篇:家长会准备材料一下一篇:教学信息员反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