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考纲要求的文言句式。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

教学重点:宾语前置(《考试大纲》特别提及)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项。这“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我们教材必修五的梳理探究模块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里,对其中一些加以了介绍,词类活用大家可以课下自己去看;判断句和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大家觉得很容易确定,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句式在现代汉语中都有专用的一些判定词语“是”“被”,但他们在文言文中判断或被动意义的表达还是略有不同,为此,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规律,课前已经发给大家,也让大家去预习了,在此就不加多说。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在考试大纲中未作说明,我们也暂且略过不讲,今天,我们重点是来解决宾语前置的问题。

二、明确概念

1、什么叫宾语?

(1)、动词性谓语中的宾语。

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叫宾语。

现代汉语:他‖写文章。我‖帮助同学。我‖捡起贝壳。古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2)、介词宾语。

介词以及其后所接的一个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这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是介词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目的、方式、原因等。

现代汉语: 在教室 从明天 在新的岗位上

(其中“在、从、在”是介词,“教室”“明天”是名词,“新的岗位上”是名词性短语。)

古代汉语:不赂者以赂者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在介词结构中,介词后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介词的宾语。

2、什么叫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二、规律探究

探究问题: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1、例题: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客何为者? ——《鸿门宴》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格式:主 + 宾 + 动

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常见的疑问代词:【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的条件: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2、(1)例题: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问:“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问:“何以战?” ——《曹刿论战》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格式:主 +[宾(疑问代词)+介]+ 动

规律2之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2)、例题: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逍遥游》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格式:宾+介

规律2之②:有时为了突出介词所介绍的对象,便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的前面(不同于前面所说的疑问句中介词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这种情况,以介词 “ 以 ” 和 “ 于 ” 为常见。

3、例题: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逍遥游》 格式:否定词十宾十动

规律3: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

常见的代词:【余、吾、之、自、汝、尔、是】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4、例题: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逍遥游》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唯利是图 ——成语 唯命是听 ——成语 格式:宾十之(是)十动

规律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小结:宾语前置共有四种情况:

①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②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为强调介词的宾语,也可把宾语前置 ③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④用“之”、“是”作标志把宾语提前。

四、练一练

刚刚大家一起探究出了这些宾语前置的规律,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请找出下列文段中的宾语前置,并注明类型。

1、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手。

译文: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

2、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乞丐便对他表示同情。乞丐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啊!”乞丐叹息道:“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同情我的。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

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4、《师旷撞晋平公》①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③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④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⑤,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⑥之言也。”左右请除之⑦。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选自《韩非子》②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③师旷(名乐师)④太师——师旷。⑤言侧——言于侧。⑥君人者——统治者。⑦除之——除掉他。

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一边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5、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窃谓管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译文: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押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请他吃食物。因此私下里,这个防守的人对管仲说:“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处死,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假如真像你说的,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这个防守的人因此怨恨管仲。

6、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译文:(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

7、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平常喜欢唱著《梁父吟》的曲调。诸葛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的才华确实这样。

8、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译文: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等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

9、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 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10、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①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注:①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②徼福;求福。

春天,齐桓公以诸侯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军逃散瓦解,于是又攻打楚国。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诸侯军中。诸侯军队稍稍退却,驻扎在召陵。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光临,向敝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承蒙收纳敝国国君,这乃是敝国国君的愿望。”桓公说:“以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抗他们?以这样的军队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以方城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城河,君王的军队虽多,也没有地方使用他们。”屈完于是同诸侯缔结了盟约。

六、结语

这节课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一下文言句式,并重点探究出了宾语前置的四种规律,我希望以后同学们能把这些规律运用到文言文的学习当中,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辨别这些句式。

七、作业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篇2

1.让学生整体把握文言倒装现象;

2.探究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

3.通过课内、外练习对宾语前置的规律加以巩固并能熟练翻译宾语前置句。

教学难点是学会分析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并将所学规律运用到文言文翻译中去。

二、教材地位

本课所选取的教材是人教版必修5,到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学完五册的古文,对文言句式有较系统的接触。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倒装现象掌握得不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中的倒装句。一旦几种倒装混合使用,这部分学生就无法顺利翻译古文。因此本课通过宾语前置的规律探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系统总结文言文语法特点,让他们举一反三,也能理解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这两种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文言文翻译中,反哺学生的古文学习。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语法学习是严谨系统的,如果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各种语法规律,学生难免会对古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本课通过大量例句,对比翻译,让学生自主探究宾语前置的种种规律,使他们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感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以练代记。归纳文言句式的终极目标是要运用到文言文翻译中,因此本课配套了大量练习,让学生以做代背,熟练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文言翻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现代汉语之句子回顾

请同学们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对PPT上的这几个句子进行句法成分分析,每个小组把结果写在小黑板上,并派一位同学准备讲解为什么这样划分。

我喜欢书。

我喜欢(语文)书。

我[非常]喜欢(语文)书。

(好学的)我[非常]喜欢(语文)书。

定+主+状+谓+定+宾

请一位小组代表讲解为什么这样划分,要求讲清楚他们是如何识别该句子里的主谓宾和定状补的。根据刚才这位小组代表的发言,引导大家思考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的要点

句法成分歌诀: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运用所学规律,再次划分一个现代汉语句子的句法成分。邹忌不相信自己。比较: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同学们发现哪个句法成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把这类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文言句式称为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要有三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搭载语法的时空快车,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人是怎么说话的。我们尤其关注古人是在什么情况下颠倒宾语的位置,这也是本节课的主题——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

(二)探究规律——否定句里的宾语前置

小试牛刀——翻译下列句子:(1)古之人不余欺也译:译:古代的人没有我欺骗?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2)莫之夭阏者译:没有什么它阻碍?没有什么阻碍它。学生迅速指出两个句子都应该采用第二种翻译。那么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呢?古人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宾语前置呢?请小组自主讨论。学生经过观察发现两个句子的共同点:否定句;宾语都是代词;宾语前置在动词前。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这类句子一般含有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练一练。(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译: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译:时间像流水一样消失了,年华不会等待我。(3)不吾知其亦已兮《离骚》译:不了解我就罢了。这三个句子,我们应用自己发现的规律,较准确地进行了宾语位置的语法归位和句子翻译。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古人还会在哪些情况下,把宾语提前呢?

(三)探究规律——疑问句里的宾语前置

小试牛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乐夫天命复奚疑!译:乐天安命还疑虑什么呢!(2)之二虫又何知!译:这两只虫子又知道什么呢!(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那么万物与我都是无穷无尽的,你又羡慕什么呢?同学分组讨论,并总结句子特点:都是疑问句;宾语“奚”“安”“何”“何”都是疑问代词;这些宾语都前置。规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

练一练:(1)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译:还驾车出游追求什么呢?(2)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译:你将要去哪?(3)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沛公在哪?(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译:为什么匆匆忙忙地想要去哪里?以上句子都是疑问句,同学们都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较好地进行了文言翻译。但最后一个句子,有较多同学感到棘手。为什么呢?这个句子的宾语比较特殊,它有两个宾语“何”和“胡”。“何”是动词“之”的宾语,而“胡”是介词“为”的宾语。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小试牛刀——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句子特点、(1)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译:子卿尚且又为了谁呢?(2)何以战?《曹刿论战》译:凭什么作战?请同学分组总结句子特点:这两个句子都是疑问句,宾语都是代词,都是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请同学找出前置的规律: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练一练(1)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不这样,我凭什么会这样?(2)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译:凭什么知道它这样?(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没有这个人,我要和谁一起归去。(4)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凭什么了解他?(5)何为其然也?《逍遥游》译:为什么箫声会这样?

(四)探究规律——疑问句里的宾语前置

小试牛刀——分组翻译句子并找出句子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3)何陋之有?《陋室铭》译:有什么简陋的?分组讨论这三句并总结句子特点:这三句都有“之”,宾语都在“之”的前面,谓语动词都在“之”的后面。“之”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语法意义。规律: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是”也可做提宾的标志)

唯利是图:图利;唯才是举:举才;唯马首是瞻:瞻马首;唯命是从:从命;唯你是问:问你。以上不能算句子,只是一些成语,但现代汉语的成语保留了古代文言的语法习惯。因此这些成语中“是”仅仅是提宾的标志,在明白了语法规律以后,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现代汉语的成语不能按照现代汉语习惯来解释。

(五)总结规律

根据PPT上的这些句子,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内交流,总结宾语前置句的几种主要类型,如果你们有更好的例句,也可以补充。古之人不余欺也。忌不自信。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总结:在古人讲话的句子中,并不是所有的宾语都要提前,而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宾语提前。(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3)以“是”“之”为提宾标志。

五、翻译选段并找出宾语前置句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桓公(桓温)北征时,途径金城,看到他任琅琊内史时种的柳树,已经十围粗了,感慨说道:“树木的变化尚且如此,人又凭什么禁得起岁月的流逝呢。”手握枝条,潸然泪下。

谢公云:“贤圣去人,其间亦迩。”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谢安说:“圣人、贤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也是很近的。”他的子侄不同意这种看法。谢安叹息说:“如果郗超听见这话,一定不至于不相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忽然间,雪下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好似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了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也明白了古人到底在哪些情况下会把宾语提前。宾语前置只是倒装句中的一种,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探究一下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是否也有一定的规律呢?

七、作业

宾语前置句分类详解 篇3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否定词(莫、不、未、毋等)+宾语(余、之、自、尔等)+动词

(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伺候你多年,你却不肯顾念我。

(2)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3)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否定副词)有:不、毋、未、莫、弗、非、、匪、糜、罔、无、勿。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

注意: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即句子中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莫、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宾语(何、曷、焉、胡、谁等)+动词(介词+动词)。

(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6)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译文:大王问:“绑者的人是干什么的?”

(7)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呢?

(8)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9)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

(10)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搂记》)

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孰、安、曷、焉、胡、谁。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三、陈述句中介词宾语提前

格式:宾语+介词+动词

(11)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12)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楚国的士兵没有谁不是用一个抵挡十个的勇气来拼命地作战的。

四、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格式:主语+宾语+之(是)+动词

(1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国,有什么能满足它呢?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15)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16)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

译文: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群臣。

【提示】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是”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

注意:有些句子“是”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而是它本身就作了前置的宾语,不可将二者混淆。例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我要责问这件事)。

五、特殊词宾语前置

特殊词有两个:一是“相”,当它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一是“见”, 当它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的“相”“见”是用作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翻译时应将它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

格式:相(见)+动词

(17)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她。

(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地服侍她。

(19)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译文:兰芝我才要回来的时候,府吏叮嘱我。

(20)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我出生才六个月,父亲就离开了我。

【提示】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篇4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介+动

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成人高考网络在线视频学习http://edu.21cn.com/kcnet1100/

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⑤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

①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②唯弈秋之为听(《弈秋》)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④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

⑥唯马首是瞻(《冯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

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 篇5

1. 掌握宾语从句的构成和用法.

2. 正确运用宾语从句:重点掌握注意宾语从句的三类引导词,从句的语序及主从句的时态呼应关系,不能忽视宾语从句的一些特殊情况.

二、 教学重点

目标1和目标2

三、教学难点

目标2

四、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T ask: Do you know this teacher?(point to a teacher)

Ss:

T say: I know the teacher.

I know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T ask: Is she a beautiful girl?(point to a girl)

Ss:

T say: I think she is beautiful.

T ask S1: How old are you?

S1: I am...

Then ask Ss: What did she say just now?

Ss: She said that she was...

板书 I know the teacher.

I know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I think she is beautiful.

She said she was..

(叫学生划分这些句子的成分,引导学生明确理解宾从的概念)

Step2、练习、归纳、总结

1、 让学生把第一题A的各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宾语从句,并观察合并后的每个句子的结构(注意引导词和语序)

2、 Check the answers.

1、 She says that she likes English.

2、 Do you know what her name is?

3、 Can you tell me if/whether he goes fishing every day?

(引导学生归纳三种宾从的构成,注意看连接词和语序)

3、 让学生再做的三组句子,叫学生要特别留意这些句子的时态.

4、 Check the answers.

1. We don’t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2. The teacher asked me if/whether they had finished their homework.

3. Father told me (that )the earth goes round the sun.

(引导学生归纳主、从句时态的呼应关系)

Step3 中考考点练习

1、 让学生做近两年部分地区中考中出现的有关宾语从句的单项填空题,对宾语从句进一步巩固.

2、 对答案,师生一起分析点评,注意一些特殊的地方.

Step4 完成句子.

1、 让学生完成有关宾从的几道翻译题,对宾语从句进行灵活运用.

2、 对答案,师生一起分析点评.

宾语从句专练

一. 合并句子

A.

1. She says. “I like English.”

2. Do you know? What is her name?

3. Can you tell me? Does he go fishing every day?

B.

1. We don’t know. What are they doing?

2. The teacher asked me. Have they finished their homework?

宾语从句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中考必考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是宾语从句的三要素和定语从句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本节课适于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的开始,利用脑筋急转弯,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于让学生有学习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过程的步骤意识。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热身,回忆所学的知识,并小组讨论,来尽可能多的总结宾语从句的连接词,语序,时态的用法,定语从句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让学生在练习和总结中,自己去体验。我认为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比教授知识更重要。之后,通过设计一些任务,来系统归纳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用法,并通过小组竞赛,通过生生互动来促进组内学生的掌握程度。生生的相互学习,相互教授,比教师主讲这个知识点,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让绝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在课堂上思考,通过学做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做事情。

不足之处:没有让学生做练习,因为时间把握不够精确,本课设计欠缺的地方有些环节时间上不够充分,会出现走马观花,匆匆而过的现象,学生做练习的机会尚少,这点需要改进。下次一定得做好充分准备,小细节也得注意。

with+复合宾语结构 篇7

A.As B.For C.With D.Through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C。句中的“With+宾语+宾语补足语”结构作状语,表原

因。全句的`意思是:由于生产增长了60%,这家公司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with +复合宾语”结构中的宾语补足语通常由介词短语、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不定

式、形容词、副词或名词充当。它在中学英语课本中多次出现,现将其构成与句法作用归纳

宾语从句练习题 篇8

1.  I think he ________ (come) back soon.

2.  He told mw his father ________ (read) the newspaper this time yesterday.

3.  I want to know if he ________ (go) fishing with me.

4.  I didn’t know who ________ (break) the window.

5.  He told me his father ________ (fly) to Beijing the next day.

6.  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light ________ (travel) much faster than sound.

7.  He asked if the girl ________ (find) her lost bike.

8.  He said he ________ (go) to Beijing three years ago.

9.  He asked who the girl ________ (look) for.

10...I asked him whether it ________ (snow)in winter in Australia.

Ⅱ.将下列句子改成宾语从句。

1.  My father will come back in two days.

He sai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Does your uncle live in Beijing?

He asked 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Have you finished reading the novel?

He asked 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ill you go to the park with me?

He asked 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Who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in English?

He ask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What’s wrong with the boy?

The doctor ask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What is the man doing?

He ask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Are the foreign guests going to visit our school?

Nobody kne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Is the shanghai library open on Sundays?

Do you kno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Who does he want to see?

Didn’t he tell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选择填空。

1.Have you decided ________ for Australia?

A. when will you leave       B. when do you leave

C. you will leave when       D. when you will leave

2.Can you tell me _________ ?

A. where does Tom live       B. where Tom lived

C. Tom lives where                     D. where Tom lives

3.The old man asked me ________ .

A.  where was the cinema          B. where is the cinema

C.      where the cinema was        D. where was the way to the cinema

4.I think _______ you will like him.

A. that   B. if     C. why       D. how

5.I didn’t know _______ he will come or not.

A. that     B. whether       C. weather         D. how

6.I wonder _________ .

A. how much cost these shoes     B. how much do these shoes cost

C. how much these shoes cost            D. how much are these shoes cost

7.She asked me _________ .

A. who he was      B. who was he        C. who is he        D. who he is

8.Ask him _________ .

A.  whose cup this is   B. whose cup is this  C. this is whose cup  D. whose is this cup

9.I don’t know _________ .

A. what time the movie starts              B. what time starts the movie

C. the time to start the movie        D. the movie what time starts

10.The doctor asked me how long ________ .

A. was I ill        B.  have I been ill C. I have been ill   D. I had been ill

11.The weather forecast doesn’t say _________.

A. if it rains tomorrow              B. if does it rain tomorrow

C.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D. if will it rain tomorrow

12.Do you know _________?

A. whose pen is this          B. whose pen this is

C. whom does the pen belong to D. whom the pen belong to

13.Could you tell me where _________?

A. the tape was     B. was the tape      C. the tape is         D. is the tape

14.They want to know _________?

A. where is the hospital           B. how old are you

C. when the train will leave        D. why is the boy crying

15.Tony wanted to know _________.

A.      what had Father Christmas put in his stocking

B.      when Father Christmas had put in his stocking

C.      what Father Christmas had put in his stocking

D.     where Father Christmas had put in his stocking

16.No one knows ____ the professor will come to our school tomorrow to give us a talk or not.

A.      when       B. whether     C. where       D. if

17.July didn’t know_________.

A. where is Tim’s father                  B. when was the first watch made

C. who the old man is                    D. what was wrong with her watch

18.No one told us _________, so we need your help.

A. how should we do   B. what we should do   C. what to do   D. what should we do

19.We don’t know _________ with the rubbish and it pollutes out land and sea.

A. how do it          B. how to do          C. what do it    D. what to do

20.He asked me _________.

A.      whether I find out the sender of the money B. whether did I find out the sender of the money

B.      whether the sender of the money found out D. whether I found out the sender of the money

【宾语前置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目的07-25

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总结06-29

上一篇: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专业求职信下一篇:班组长的工作流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