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精选10篇)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篇1

一、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运用全息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课型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

新课改以后,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内容方面转变到物理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全息教学理论,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课型合理地选择与搭配,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重演在现,激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静电屏蔽时,首先带领学生对静电屏蔽进行了实验,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用电吹风吹头时,电吹风其对电视信号有影响,那么是不是静电屏蔽不完全成立?”于是带领学生们又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手机放在一个密闭的纸盒内,用另一部手机呼叫,学生们听到了响声。再让同学思考,如果将手机放在前面做过实验的金属笼内,是否能听到铃声?多数学生根据静电屏蔽原理猜测肯定不能。然而将手机放进铁笼后,仍能听到铃声。学生们都感到疑惑,难道静电平衡理论有误?针对这种现象让大家思考了“静电”二字,然后向学生们解释手机信号是一种电磁波而不是静电,其属一种交变的电磁场,遇到金属网时,金属网会感应出同频率的电磁波,只是强度变小,因此在仍能听到笼中手机铃声,也解释了,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吹风机对电视信号有影响。这样通过对物理知识重演再现与对比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物理教材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物理教材中的安排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各个知识点都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会掌握的相对熟练,而对于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其似懂非懂,这样就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样物理教师在运用全息理论时,不要一味的按照一个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另外,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掌握的好一些,有些学生掌握的差一些,因此物理教师要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方式,既要照顾那些掌握知识差的同学,也要让掌握较好的同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向同学讲解“测量”的知识点时,对与学生来说这个相对知识点相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因此教师在运用全息教学论时,可以先向学生对所要内容的主旨,主要思路进行讲解,然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仔细讲解,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很容易对测量知识进行掌握。而在向学生讲解“光学规律”时,学生对其中的规律和容易混淆,如果物理教师还按照讲解“测量”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既要向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也要带领学生对个规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学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3.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重要,有的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的兴趣,而有的.评价方式可能使学生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全息理论,并且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对了要给与肯定的评价,而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要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去评价,用全息理论去告诉他,其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再去进行探讨,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了不足,也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结束语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篇2

现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根据全息教学理论来严格地审视现行的物理教材,教材中安排的知识与例题和现在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从中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各个地区之间,不论从人口素质、经济发展,还是从师资配备、学生来源等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差距。那么一本物理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覆盖这些差距很大的地域和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怎样去使用教材,怎样充分地发掘现行的物理教材中所蕴含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现行的物理教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初中物理教师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物理教学的思想来看,问题是物理的核心,然而现行的物理教材在编排上也是按照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去进行解决问题,得出理论,再安排例题和习题来对理论进行运用的模式进行编排的,一个章节是这样,一本书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章节都按这样的模式去编排呢?

这正是符合了全息教学理论中所提出的发展重演的问题。因此,现行的物理教材在编排上大体上就是在简明地演示着人类探索、认识和发展物理的历史。再从初中物理教材的整体安排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物理知识点的选择还是知识的编排,都与全息教学的观点不谋而合,其发展重演的特点非常明显。由于物理教材的编排,是在重演着物理知识发展的历史,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去全面领会到教材的编写的意图,要根据全息教学理论的要求去引导学生们简明、高速地去认识人类探索物理的过程。

二、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运用全息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课型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

新课改以后,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内容方面转变到物理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全息教学理论,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课型合理地选择与搭配,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重演在现,激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静电屏蔽时,首先带领学生对静电屏蔽进行了实验,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用电吹风吹头时,电吹风其对电视信号有影响,那么是不是静电屏蔽不完全成立?”于是带领学生们又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手机放在一个密闭的纸盒内,用另一部手机呼叫,学生们听到了响声。再让同学思考,如果将手机放在前面做过实验的金属笼内,是否能听到铃声? 多数学生根据静电屏蔽原理猜测肯定不能。然而将手机放进铁笼后,仍能听到铃声。学生们都感到疑惑,难道静电平衡理论有误?针对这种现象让大家思考了“静电”二字,然后向学生们解释手机信号是一种电磁波而不是静电,其属一种交变的电磁场,遇到金属网时,金属网会感应出同频率的电磁波,只是强度变小,因此在仍能听到笼中手机铃声,也解释了,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吹风机对电视信号有影响。这样通过对物理知识重演再现与对比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物理教材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物理教材中的安排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各个知识点都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会掌握的相对熟练,而对于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其似懂非懂,这样就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样物理教师在运用全息理论时,不要一味的按照一个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另外,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掌握的好一些,有些学生掌握的差一些,因此物理教师要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方式,既要照顾那些掌握知识差的同学,也要让掌握较好的同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向同学讲解“测量”的知识点时,对与学生来说这个相对知识点相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因此教师在运用全息教学论时,可以先向学生对所要内容的主旨,主要思路进行讲解,然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仔细讲解,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很容易对测量知识进行掌握。而在向学生讲解“光学规律”时,学生对其中的规律和容易混淆,如果物理教师还按照讲解“测量”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既要向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也要带领学生对个规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学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

3.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重要,有的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的兴趣,而有的评价方式可能使学生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全息理论,并且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对了要给与肯定的评价,而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要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去评价,用全息理论去告诉他,其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再去进行探讨,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了不足,也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全息教学论是一门用全息理论来研究教学系统本身固有的全息规律的新学科,它将会开拓出教学理论研究的一片新天地。而全息教学论在初中物理科学中的应用,将会使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完善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的认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全信息教学理论能够有效的帮助师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传递,知识的传递。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全息教学理论与物理教材处理,探讨了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要求。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篇3

一、全息理论与小学品德学科教学

1.全息理论简介

全息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全息”。所谓全息是指整体上的任何一部分或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包含着整体或母系统的全部信息。1848年,德国物理学家盖柏(Gabor, D.)和罗杰斯(Rogers, G. L.)发现波前再现的两步无透镜成像现象,从而提出了全息(Holography)概念。全息现象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所有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中。因此,研究一切科学领域的全息现象与全息规律的理论,就是全息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着能映射整体特征的信息,这个部分就被称为全息元。全息元是整体的缩影,具有胚胎性、发育性和重演性等特征,它通过各种确定性关系或是通过继承母系统的某些信息去反应整体。基于全息元,全息理论所探讨的全息规律包括以下三大方面:(1)客观世界的任何系统都是全息系统;(2)整体缩影率,即指在全息系统内部,任何子系统都包含着母系统的全部信息;(3)重演进化率,意指各全息元的发育过程简明地重演着整体系统发展的历史;同时全息元又以自己的进化促进整体系统的进化。

2.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全息性

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活动的全息性具体表现为品德教材自身所具有的全息性。教材作为一种文化资本,传递和复制社会文化,同时也受其规范和制约。小学品德学科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课程的主要载体,它以螺旋上升式的编排设计,寓时代现状、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信息于教材之中,是当今社会和时代生活的整体缩影。对品德教材的激活,意味着教师要把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元素融入课堂,把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想法引进课堂,避免在使用教材时存在的“照搬照抄”“看图说话”等误区。此外,品德教材的全息性是由课本中的文字、图片、留白、情境等各类文本素材的全息性决定的。教材中,每一篇德育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课文中又生成多个小话题;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的主要思想和观点;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情境对话则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还有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形式的图标,是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讨论、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任何部分都是整体中的部分,都反映整体,就是一句名人名言,一张照片,甚至是一个词也都是全息的。

二、基于全息理论的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策略

全息元的三方面特征在小学品德学科教学中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该理论,品德学科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新策略:

1. 资源提炼,寻找全息元

全息元是构成系统或整体的基本单位,它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还是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当我们把一篇德育课文看成是一个整体时,该课中的文字、图片、情境等素材则成了该系统的部分,其不止能折射知识与内容方面的信息,还能成为“能力元”“情感元”“价值元”,且随学生主体的个体差异而相应变化。我们的教学若能紧扣这样的全息元,就能以最佳的视角将德育素材有血有肉地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达成有效教学。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不说话的“朋友”》一课,课题中的“朋友”一词,就是激起学生关心和保护公用设施意识的情感元;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初步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几乎都囊括于“朋友”这个看似寻常却内涵极其丰富的全息元之中。

2. 遵循“整体缩影”,开发德育主题

根据全息元的胚胎性与发育性特征,每一课的品德教学内容总是按照全息的规律而产生的,是对比它更高一级的系统的“整体缩影”。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教材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局限性的,教材不能穷尽所有信息;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也不能全面做到与时俱进。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使用课本时可对教材内容和编排顺序作适当调整,要不失时机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来充实教材。这就需要教师提升学科教学敏感度,学会从“整体”理解“缩影”与从“缩影”理解“整体”,在教学中适度挖掘和拓展课本中的素材,引领学生与多个文本信息精神交汇,促进富有个性的教学信息的生成以及课程资源的全息开发。我们利用品德课程资源的胚胎性特征,就可以以“一斑”窥“全豹”,扩大德育素材信息域,进而让课堂教学发育“丰满”。

如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可爱的家乡人》一课,可将其与同一单元的课文有效结合,亦可融入地方课程中的内容,组成一个教学主题,之后教师再紧紧围绕主题,带领学生高屋建瓴地学习教学内容,提升品德教学有效性。

3. 重视体验性学习,完成高速重演

根据全息元的重演性特征,学生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学习过程应该就是对德育素材的高速重演。学生只有亲历某件事,从中获得真切感受,才能激发起相应的道德情感。小学“品生”“品社”课中的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及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促进道德成长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信息领悟过程中,努力建构有意义的理解。而建构的前提是对文本的激活,激活各类文本素材所映射出的关于生活和社会的信息,让学生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中,开展“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与自己的好伙伴拉钩许下承诺,帮助孩子们重演真实的诚信生活。

4. 全息建构,多角度探究学习

信息的提取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全息视野下的教学信息重构,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世界,形成兼容的整体。对于学生来说,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学生必须调动自身的已有经验来学习它。教师可以将文本看成一个研究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究的思维向四方辐射,进而获得更好的全息元。学科知识、方法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可以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得以全息地建构与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同样是学习》一课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调试出紫色。在活动中,有的学生多加了一些红色,有的学生多加了一些蓝色,还有的同学多加了一些水,结果每一小组调出的紫色都不一样;学生就在这样的探究中完成对本课“做一做也是一种学习”的德育主题全息建构。

全息理论思想丰富,并逐渐运用于教育领域。本文仅是对全息理论与品德学科教学的结合做一粗浅的尝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品德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的讨论与探究,从而为品德学科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单位:南京市双塘小学

江苏南京 210004)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篇4

“全息”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现代全息理论是以“全息”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其核心思想是“整体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子系统)都包含整体(母系统)的信息”.随着全息理论的发展,教育领域内以现代全息理论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全息教学论,其已成为现今应用最广泛、最有影响力的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相对于语文教学是一个“子系统”,阅读文本中的字词相对于句段也是一个“子系统”.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得多,学生阅读得少,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的目的不是灵活地运用知识,而是为了应对考试、提高成绩。这不仅降低了阅读的实用性,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息理论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独立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全息理论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背诵和默写;督促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全息理论要求教师转变思维,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实践落到实处,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时,对贾雨村充发门子这一情节,大多数学生认为贾雨村是个阴险毒辣、过河拆桥、背信弃义的人。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由于门子过于精明,且喜欢乱卖关子,贾雨村这样充发门子是否也能够被理解呢?过于片面地说贾雨村阴险毒辣是否冤枉了他呢?通过创设这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可以激发其自主探究和创新创造的精神。

二、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

全息理论关注的重点是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具体到阅读教学中,则是学生能否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只有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才能学会阅读。比如,学生喜欢默读,喜欢在阅读过程中查字典,而这两种阅读方法隐含的要求是逐字逐句地读文章。其实,纠结于文章的生字生词难点既不利于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又容易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大声地读出来,尽量少查字典,注重筛选有用的知识,忽略不重要的生词和难懂的长句子,侧重理解文章整体的意思。对于那些生词,可以根据构词法进行推敲,然后根据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来推断其意义;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长句子,可以把其分解成一个个自己能理解的短句,然后根据上下句确定其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误解一些词汇和句子,对此,教师不应直接指正其错误,而应引导学生对误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反复的分析和推敲,直至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对于那些学生很难理解或经常误解的词汇,教师应在课堂上专门拿出时间,鼓励全班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开展“头脑风暴”,发散学生的思维,最终解决问题。

如教学屈原的《离骚》时,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晦涩难懂。若从字面上来看,读此诗确实障碍较多,学生的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可采用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对学生逐步引导,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反复朗读,主动鉴赏,着重理解难词、难句。

三、加强快速阅读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主要在课堂上开展,由教师给出文章和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其中,文章的选择和时间的控制是关键。文章要难易适中,确保大多数学生能看懂;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学生必须查字典去翻译文章,以锻炼学生猜词和分析句子的能力。不过,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在开始的时候选择的文章可以简单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逐步增加文章的难度。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用文章中的词语或句子来阐述观点,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在提问结束后,教师应着重讲解文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理解错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

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一位老画家贝尔曼为了激发生病的琼姗的生命意识,竟半夜冒着风雨在窗外画上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叶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使学生初步了解小说主人公贝尔曼舍己为人的精神,感知其深刻的世界观及人生观。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扶弱济(j)ì困”“窗槛(kǎn)”等字词的正确读音及含义,并找出文章中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初步感知主人公的形象特征,进而对“贝尔曼”给予重新审视,归纳其形象的典型性。

四、建立真实的场景

语言是一门工具,传承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所以说要想阅读得好,除了提高阅读能力外,还应积极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全息理论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通过图像、声音、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加强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而要想建立真实的场景,单纯地依靠多媒体远远不够,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刊物,比如优秀的书籍、杂志和影视作品等。此外,我们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允许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适当地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训练课程。通过阅读训练课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接受程度。比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理解文章主题。

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时,笔者将全班学生分组,四人为一组,并挑选学生扮演文中人物,让他们自己琢磨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征,思考如何表演才能生动形象。剩下的未参加表演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边看表演边质疑,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全息理论释放了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瑜“.全息式阅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1D)。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篇5

学校: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金英外国语学校)姓名:陈夏云 学科:初中物理 电话:***

邮箱:xiayunchen2008@163.com

虚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进入物理课堂,引起物理教学方法的革新。利用多媒体仿真实验技术制成的虚拟实验有着真实实验无法比拟的优点,在物理课堂的应用,是物理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成绩。节约了节约资金,提高了办学效率。但虚拟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也有不足,而克服它的不足的有效方法是,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虚拟实验; 模拟实验室;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学困生; 整合;高效学习。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实验教学十分重视,但是 由于实验仪器的短缺,一些实验不能做,有些实验做起来复杂效果不明显,网络的普及,中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广泛,教师做的物理实验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有效的整合,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恰当的运用虚拟实验可以解决许多传统实验中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物理虚拟实验

初中物理虚拟实验,根据物理教学要求,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进行模拟实验,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室和flash课件。虚拟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使物理实验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解决学校因设备欠缺而无法开展实验的问题,对提高实验教育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虚 2 拟实验能够很好地模拟真实实验情况,使实验更直观, 虚拟实验有着真实实验无法比拟的优点.(1)虚拟实验弥补实验设备不足。传统实验需要借助于具体的实验设备,而设备价格昂贵,损耗大,实验成本高.而虚拟实验中的虚拟设备不存在着磨损、破坏,可反复使用.既满足了教学要求,有节约资金,又能提高办学效益.(2)虚拟实验学习时间不受限制具有开放性.虚拟实验打破了传统实验的模式, 实验者不再受到时间、空间上的制约,可随时、随地进入虚拟实验室网站,选择相应的实验操作.实验者还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实验伙伴,共同完成实验.(3)虚拟实验节奏具有可控性.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动画效果、虚拟现实等技术能够实现缓慢过程的快速化或快速过程的缓慢化,使学生加深理解.实验者还可随时控制实验的进展,实验中相应的数据也可以按其需求反馈给操作者.(4)虚拟实验具有安全性.一些实验危险性比较高,若操作疏忽,容易对操作者造成危害,而虚拟实验却无任何危险.对有毒有害、污染环境和破坏性实验,也可在虚拟实验室内完成.(二)

虚拟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1)虚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物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对于无法完成的实验,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即使一些能做的实验,由于学生大都接触网络,兴趣爱好的转移,物理实验已经不能激起兴趣,学生在教师的约束下被动的学习,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的仿真虚拟实验充满高新技术的气息,颜色搭配恰当,画面精美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实验仿真生动、形象,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如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我采用虚拟实验,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境,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虚拟实验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虚拟实验能够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视度。

虚拟实验能够提高实验可视度,降低实验难度,节省教学时间。物理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所以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经常用的教学方法,实物演示实验教师在前边做,由于教室较大、学生多,只有前面的学生看的清,影响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仿真实验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再讲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时,把演示实验制成flash动画,在屏幕上显示,学生观看后很容易得出影响摩擦力两个因素。再讲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时,利用动画演示小桌不同情况下在沙子凹陷程度,学生非常容易得出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通过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学生都能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难度降低了,节省教学时间,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3)虚拟实验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物理课堂中,用实验来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因而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开发功能可弥补其中不足,现在我们可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可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讲电流时,电流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在初三电学中是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导致在电路分析和计算经常出错,课本中虽然有许多幅相关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让学生有电荷流动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动态软件(Flash)设计;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导线中正、负电荷流动的画面,这样把微观粒子夸张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再如,在介绍船闸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时,课本画了船经过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过程中四幅插图,也可用动画、设计、演示阀门打开,船随水位下降而下降及船运动的效果。还有许多现象及应用我们在课堂上无法做的实验;我们也可参照类似做法。虚拟实验在物理课堂的应用,学生心情愉快,重点难点易掌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降低了,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

如下做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可以看到电路中的电流流向,当滑动变阻器滑动时可看到小灯泡的亮度变化以及电流电压的变化。

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

(4)利用虚拟实验室,弥补课上实际实验的不足

老师要求学生先通过虚拟实验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和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进行虚拟实验,得到数据后进行处理,并回答思考题,做过虚拟实验后,学生做真实实验时可以避免出现盲目操作,防止仪器损坏。例如:在做电路连接类虚拟实验时,如果连接错误, 虚拟实验系统会发出警告,并提示需要重新连接,只有线路连接正确才能进行下面的内容,这样的实验安排,使学生实验思路较清晰,缩短了做真实实验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第三种教学模式是只做虚拟实验,这主要是针对受到学校实验条件限制无法开设真实实验的那部分物理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投资较大,暂时没有条件开设的或者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 用虚拟实验替代真实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未能开设某个真实实验的不足。例如讲托里拆利实验时,实际做实验有危险(水银有毒),实验不易做,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过程,就可以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虚拟实验可以成为真实实验的补充,从上述教学模式可以看出,该模式是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造而得出的,它继承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优点,又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5)利用虚拟实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会造成部分学生物理成绩差。帮助学困生也是教师必须做的,当今学生接触社会实践少,平时也不注意观察,所以做物理实验很费劲,还有部分学生不注意观察、不动手做,对物理知识难理解,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下降。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就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因此就要从实验开始培养他们的兴趣。传统实验他们感觉没意思,就把实验制成精美的动画,有时在加上音乐来引起注意提高兴趣。对于上课学不会的,利用虚拟实验室来帮助他们的学习物理知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光学、力学、电学实验室,安装在学校计算机上,课下让学困生练习。当今计算机普及,把这些仿真实验软件传到邮箱上,让学生在家里下载后练习,再通过QQ对那些学困生进行指导性监督。例如再讲电路的串并联时,有几个女生上课时从她们的表情看出她们有困难,下课一说不懂,不会画,也不会联。把她们叫到实验室计算机旁,打开电学实验室软件,给她们演示如何选器材、选导线的颜色,如何连接电路,如何确认电路是否正确,学生看后都想试试。告诉她们回家后在我的邮箱里下载后安装使用。晚上有通过QQ给她们进行指导练习。

第二天上课练习连接电路时,这几个女生争着举手,叫上其中一个,很快联对了电路,找到了自信,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后来我把虚拟实验室软件上传到QQ群上,让有电脑的下载下来,每学到实验提前练习,若课上还不能学会的,课下在练习。一个学期下来,期末考试全班物理成绩普遍提高,尤其学困生成绩提高幅度更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6)通过虚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养成,学生的学生兴趣是前提,动手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过程,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在真实实验活动中,学生由于害怕弄坏实验仪器等原因,不敢大胆开展实验,在虚拟实验环境下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体验科学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例如再讲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的实验时,课上实物演示,课下让学生在家里利用虚拟实验室练习,第二天有一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兴冲冲跑到办公室,让我看他利用变阻器、电压表、灯泡、电源等设计的测风速的电路,电路设计的正确当场以肯定,并在全 6 班表扬他,从这以后他学习刻苦了,和其他同学一起设计出许多创新小实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鼓励学生利用电脑上的虚拟实验室,多做实验,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小创新给予鼓励,不但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无形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虚拟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物理虚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虚拟的环境也有它明显的不足。如完全虚拟,没有实物,缺乏物理实验的氛围;实验过程理想化,对真实实验中一些细节,特别是易出现的实验故障等问题缺乏模拟,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采集具有统一性,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学生的实际操做能力得不到锻炼。只是按了几下鼠标,而没有实际操做。这样做实验的目的只是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结果,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较难做到教。教学中不能盲目的用虚拟等手段去替代物理实验,因为实验比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因此,可以实际操作的实验还是要实事求是的做,但对于一些难以实际演示的实验,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适当利用仿真实验也无可厚非,要做到虚拟实验与实际真实实验的相结合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虚拟实验是对真实实验的模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校实验设备硬件不足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虚拟实验绝对不能完全取代真实实验,因为学生在真实实验中可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而这正是虚拟实验缺乏的。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虚拟实验应以真实实验为依托,真实实验也应以虚拟实验为手段和辅佐,使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在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目的方面相得益彰、优势互补。

信息时代到来,网络的普及,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把信息技术引入的物理课堂,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做到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恰当、合理的使用虚拟实验来完成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懂得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重视信息的收集、加工、应用,制作出适合学生的实验课件和软件,学习制作更完善、科学的虚拟实验室软件,应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虚拟实验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到达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为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而努力。以下是NB物理实验室的截图

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

凸透镜成像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3] 李欣.虚拟现实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年

[4] 张茂军.虚拟现实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年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篇6

摘 要:本文从积极心理学概念入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简要介绍积极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途径,旨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初中物理 教学

在初中各个科目中,物理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尚未形成学习习惯及模式,此时面对难度水平较高的物理知识,学生极易出现兴趣下降的现象[1]。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在教学之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物理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动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积极心理学中十分注重个体的情绪与潜力,通过不断激励个体,促使个体形成强大的内在驱动力,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荣格等人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发现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干预方面具有极高的意义[2]。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利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及手段,对学生心理加以干预,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使学生获得物理学习的满足感与自信心。

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W中的运用途径

1.初中物理角色扮演教学法

积极心理学与教学中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过于陈旧,难以应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致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学生形成物理学习兴趣与经验。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物理教学相互结合,采用角色扮演模式进行教学,为学生设计与教学相关的角色扮演题目,学生对物理角色扮演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较高,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其教学效果得以保障[3]。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知识的全面掌握,并充分解读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实施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学生活动中实施积极心理引导,促使学生产生物理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积极、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物理学习自信心,对学生未来的物理学习和探究起到了积极影响。例如,在“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教学之中,物理教师可根据这一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题目,要求学生扮演电路设计工程师,为一幢房屋设计电路图,电路图中应具备若干盏电灯、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细化电路图内部需求,针对不同电灯采用不同方式控制。学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之中,学习兴趣得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强,在角色扮演过程之中,学生能够掌握并联及串联电路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2.初中物理探索实践教学法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物理课堂教学应加大实践部分比例,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培养创新型实践类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因此,为凸显出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效果,教师应将物理实践教学与积极心理学相互结合,带领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技能,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物理课堂教学局面[4]。在实际教学之中,物理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实践水平,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与性格特征,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适应性的物理实践活动,并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物理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物理实践活动与实验课程并不完全一致,实验课程主要针对初中物理体系中的实验环节,而实践活动则能够应用于初中物理的各个层面,无论是物理概念、公式、定理教学,还是物理理论、实验教学之中,均能广泛应用物理实践活动,教师应不断提升其实践活动设计能力与技巧,引入积极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物理学习动力。例如,在“运动和力”教学之中,由于“力”并不能直接通过肉眼观察而来,学生接触物理学的时间较短,难以真切感受到不同力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针对这一现状,物理教师可采用实践展现二力平衡状态,教师可要求两名体态相仿、力量均衡的学生分别站于教室门两侧,一名学生拉门、另一名学生推门,学生施加于教室门之上的力量几乎一致,此时,教室门没有发生任何位移现象。教师可向同学们介绍,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二力平衡。随即,教师可要求第三名学生加入到拉门队伍中,教室门被轻易拉开,教师继续介绍,在二力平衡条件下,其中一方力有所转变将会造成物体的位移。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上述两种力的不同情况,画出简要的平面图,通过这一形式,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运动与力的知识,其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对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3.初中物理互利互惠学习法

积极心理学理念之中,对人类个体积极取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比重较大,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应主要针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予以重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学习和自主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在研究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互惠互利的学习氛围,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物理教学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水平较高的学优生与学困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引导学优生在物理学习中帮助学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定期要求学生针对帮扶小组情况形成书面的心得体会与成绩汇报,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同窗之间的深厚情谊,并引导学生在互相帮助的基础之上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物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形成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动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采用积极心理学各项方法培养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物理知识,进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篇7

究》心得体会

水塘中学唐性国

我于2012年2月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虽然在此之前对网络并不太熟悉,但在当今世纪,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不得不紧跟上时代的步伐。经过两年半年的研究运用学习,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及得到的收获,使我感触颇深。

经过这两年时间的研究、学习和运用,我知道了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是太少,应该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我们古人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而通过远程教育课题研究,我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虽然不是做得特别好,但我依然觉得很有进步。因为我在这歌过程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课题研究,它是完全靠自主自觉的一种研究学习方式。我认为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必须有端正的学习目的。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为了让自己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为了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一直摸索着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我所以选择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可以自主的分配时间,可以随时穿插在教学之中。以前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压力面前,我们都疏于学习,而课题研究恰恰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动力,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合理的安排研究运用,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从人才培养上讲,课题研究因为在教学、管理、学习方式等教学环节上与一般教学不同,从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经验等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种包括各种网上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效益。研究过程中的疑问可以得到本组老师的帮助,因此我尽力掌握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辅助课件,把自己在平时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上网查询相关内容、发送电子邮件在网上与老师、同学们对学习内容进行相互交流,掌握最新的学习动态,对于象我们这样的上班一族来说,学习的时间分配更容易把握。

两年半年多的课题研究学习,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首先是自学能力:课题研究学习当中主要是依靠自主,由于我们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在系统学习时集中交流,本组老师集中探讨,这半年来充分地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其次是业务水平:从事教育不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那就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通过课题研究学习运用各种专业知

识,我掌握了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篇8

浙江乐清市虹桥镇一中 梁太国

类比和类比方法是从两个或两类对象中有某些共有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导出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经具有的属性,利用已掌握对象的某一属性去理解把握另一个对象的类似属性的思想方法。

客观世界具有相似性和统一性,如九大行星运动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电荷间相互作用和磁体间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统一性的启发,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因此,类比和类比方法作用的意义是很大的。而将类比方法动用于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顺利地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打通各部分知识的横向联系,达到举一翻

三、触类旁通、启迪思维的作用。

初中自然科学中,不少物理概念的建立和方法有着很大的类同性。如:密度、比热、电阻等都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们的引进和描述都是非常相似的。在教学中,只要牢固建立“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这一重要概念,使学生正确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这一概念,则在以后教学电阻和比热等相似的概念时,教师只需略经点拨,就能顺利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较好地把握“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和“比热与热量、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的概念。又如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功率和压强等物理量的意义的理解,只要讲清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含义,则对于某一速度数据15米/秒的意义就是速度的定义的具体化,不要把定义与数据的意义两者割裂开来死记硬背,则如2000牛/平方米、7800千克/立方米、9.8牛/千克、5600 焦/秒等物理量数据的意义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又有利于这些题的计算。又如只要掌握了速度定义式中V、S、T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公式的三个变形,则压强、密度、重力、功、功率等三个量之间关系的计算公式的变形,学生就能顺利掌握运用。

初中自然科学中很多规律具有统一性和相似性。如杠杆、滑轮、滑轮组、斜面等,其机械原理是统一的。将动力和动力臂与阻力和阻力臂的关系:“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对学生讲清并使学生牢固掌握,学生就能很顺利地掌握其他几种简单机械的机械原理。又如,产生大气压的主要原因和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因此,类似地液体压强的有关性质适用于大气压强,教师只需稍经点拨即可解决问题。自然科学中很多量所比较的物体或物质某一方面的性质都是非常相似的:如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压强是比较压力效果大小的物理量,功率是比较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等。

现行自然科学教材是将生物、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合成一科的,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是类似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挖掘这方面的潜力,如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实验时先固定受力面积的大小,看压强与压力的大小的有什么关系,然后再固定压力的大小,看压强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归纳。类似的导体电阻的大小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欧姆定律的实验、溶解度的引进等。都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运用类比和类比方法既能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较好地学到手科学研究的方法,起着的一举多得的作用。

自然科学中有些实验的理解也比较困难,我们也可用类比的方法,可使学生顺利掌握。如用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少于200 毫升的实验来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这个实验学生很难理解,本人是这样进行的:准备一种较细的砂子和一种较粗的砂子,实验时分别用200 毫升的烧杯量取细砂和粗砂各满满的一烧杯,然后将它们均匀混合,再用这200毫升的烧杯去量取,两满烧杯还差很多,原因是细砂钻进粗砂的空隙中去了,最后再做水与酒精混合的实验,这样非常直观,学生就会很好地理解。

有些物理量、知识点不易理解和记忆,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可采用类比方法。如密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引进,可采用:两块地,甲地块2亩,栽种玉米3000棵,乙地块3亩,栽种高粱2400棵,则甲地块植物的密度比乙地块的密度大,类似的1立方米的铜的质量是8900千克,而1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800千克,所以铜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又如学生初学电路时,对被短路的电灯不亮很难理解,可以这样来解释:一批同学从甲地到乙地,有一条平路和一条山路,如让同学们选择,山路还有人走吗?因此被短路的电灯中没有电流通过,灯不亮。

类比和类比方法有其局限性,由类比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都是可靠的,因此由类比得出的结论,必须由实验证实或论证。学生会使用类比去乱解题,从而造成错误,这也必须引起每个教师注意的。学生限于生活和知识,目前接触的都是成正比例等线性的数量关系,因此他们认为所有都是成正比例的,从而造成错误。如下面一类题:某物体的质量为48克时,体积是20立方厘米,该物质的密度是___。将该物质切去二分之一剩下质量24克时,此时该物质的密度是___。生错答为:“1.2 克/立方厘米”。又如:一用电器两端电压为10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2A,则该导体的电阻5欧,当该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V时,该导体的的电阻是___。生错答为:“10欧”。

类比法还可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运用得当同样可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数学中的多项式除以多项式: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篇9

丰县中学

苏培敏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没有信息甚至信息量不足,将一事无成。这无疑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以助老师们一臂之力。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构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鲜明特征。笔者在教学中,深度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初二物理“透镜”一节的多媒体课件,谈谈多媒体计算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

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透镜”一节,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可以运用Power-Point的制作幻灯片功能),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通过“透镜”,大胖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二.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从心理和思维来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是习惯于静态分析,而对

于许多“瞬变”的物理现象,一些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的概念感到比较困惑。因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则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从而变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比如:“透镜”中透镜成像作图是难点,它的焦点在哪里,透镜有多大,平常在黑板上的画图,以及在实验装置上比划,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然而,笔者用AUTHORWARE事先画好相应的光路图,燃后再分成若干块,并排列好先后顺序。播放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一块或几块地播放,而且块与块之间时间可以随意控制。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物体上反射光线通过透镜的这个瞬变的物理过程,以慢镜头的形式,用静态形式进行阶段性分析、观察和研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种既可表现宏观又可表现微观的方式,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

三.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容量大,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色并茂,形象鲜明,再

现迅速,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所以尽管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

比如在“透镜”一节中,用粗细适当的红线表示物体的反射光线,用激光声伴随着光线延伸,图画上或者附近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经过图、文、声、色的共同刺激,各种器感都处于最佳状态。另外也节省了平常课堂上仪器搬来搬去的麻烦,免去下课之后沾一身粉沫的尴尬。从而使教学结构更合理,使学生在娱乐中“消化”了关于“透镜”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四. 运用多媒体机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计算机管理 1.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对物理教师的

要求。教师必须能熟练驾驭计算机,也就是强化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

2. 加强学校对计算机的管理。计算机的管理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

学的基础保障。主要在于供电正常,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维修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教师能否正常使用计算机,而课件制作问题,则要花费老师大量时间和精力,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应成立课件制作小组。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 篇10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教学

摘要:充分发挥利用远教设备及资源进行备课,并对现成的资源进行修改加工成适合当前的学生使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并优化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正文:随着班班通工程在我市启动,多媒体教学也进入了普及阶段,多媒体技术由于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的图文界面以及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传统教学形式的重要补充手段,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但是,常规教学也有其特点和优点,也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也存在不够完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何正确的使用优化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仍然是我们物理教师研究和探索的课题。经过我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及远教资源进行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传统物理备课教案,都是用文字描述的。而许多表现物理实验、现象等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无法用文字贴切地表达出来。即使用语言描述出来,但因为没有体验过,因而有的学生想象不出、感悟不到。而使用多媒体进行备课,但是制作课件对大部分农村教师来说是有难度的,可以使用现成的远教资源进行一些简单的修改,只要利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所提供的编辑功能,如复制、粘贴、查找与替换、多窗口操作等等,就能非常快捷实现教案课件的修改。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应用,特别资源库到先进教育资源共享环境建设,能使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更上一层楼,让教师能很方便地利用许多优秀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教学,将最好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课件,演示物理实验,再现物理过程,由于时间、观察条件、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例如一些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讲述时枯燥无味,抽象空洞,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的结合就能模拟实验,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时空、微观、宏观对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进行观察。诸如:原子的内部结构,扩散现象,摩擦起电的原因等等。自然界中很多物理过程转瞬即逝,不易细致观察,而多媒体技术却可以把快节奏变为慢镜头,甚至于把一个过程分成几个片段放映,例如:讲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时,多媒体动画可把它四个冲程用慢镜头模拟展示,有利于学生想象和分析。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一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显现出巨大的优势。讲电路问题时,用动画演示短路引起火灾,不但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正确连接电路的重要性。总之,由于电脑多媒体提供的教学素材更生动,更真实,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针对难以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物理概念、模型,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十分直观形象地解释、演示出来,被学生充分理解,做到重点突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用电脑多媒体模拟物理现象、过程,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电流的形成原因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由于它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难于理解。利用多媒体动画,可动态模拟电荷由无序运动到定向运动的过程,这样学生更容易难解。比之老师花费大量语言进行讲解效果好得多。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以模拟实验操作代替实际实验操作。利用微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模拟实验,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验可熟悉各种元件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任何模拟实验都不能代替的。在教学实践中,模拟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应有机结合,兼顾使用,以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2、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和谐发展进步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就会将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新时期的“电灌”。

3、以“辅助教学”代替“主要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4、以模拟实验操作代替实际实验操作。利用微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模拟实验,甚至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但是,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会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验可熟悉各种元件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任何模拟实验都不能代替的。再就是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结果必须由真实实验来验证,因此在计算机模拟演示过程中,教师辅于真实的物理实验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实物演示实验,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实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模拟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应有机结合,兼顾使用,以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5、信息量过大。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教师绘图、板书、画表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过快地更换屏幕内容,将使学生丢失教学信息,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认知水平。有的课件制作者为了使课件操作简便,将课件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师只要按键或鼠标,课件就会顺利“放映”。这种课件很难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灵活应对,导致教学信息一晃而过,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上一篇:库房培训总结下一篇:初三家长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