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七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造价、建筑劳保管理等中心工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推手,进一步深入推进“两场四化”工作,全面夯实建筑管理基础,从而全面提高我市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力争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增加值35亿元;完成建筑劳保统筹4600万元;杜绝直接损失100万元以上的质量事故、较大及以上等级责任安全事故发生,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2.0以内,力争省优质工程8项,市优良工程20项,省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20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建筑业管理标准化年”活动。
将2011年确定为娄底市建筑业管理标准化年。制定出台《娄底市建筑业管理标准化年实施方案》。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全面启动施工现场安全达标验收和施工企业安全认证工作。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组织市内一级建筑业企业完成省级安全认证,二、三级建筑业企业做好市级安全认证的宣传发动、项目实施全过程安全生产评价、认证条件的准备工作,组织学习《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图集》等,制定编印《娄底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为推进标准化提供技术标准。
2、组织开展全市质量、安全标准化知识竞赛活动。
3、全面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在全市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全面使用省统一的监督记录本,落实表格化监督,规范监督内容和监督深度,定期组织抽查和考核。组织开展全市监督工作规范化竞赛活动,组织参加全省竞赛。
4、以标准化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管理工作。通过市场和现场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全市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配备管理办法。按照《湖南省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动态考核暂行办法》的规定,以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为重点,上半年、下半年
2各进行一次资质动态核查,核查企业数不低于企业总数的5%,完成20家以上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动态考核工作,重点核查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现场质量安全隐患突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无工程业绩、超过一年未取得(或未延期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差别化管理、挂牌督办的企业。
(二)以全面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为契机,组织全市建筑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一是到省内监督规范化先进地区学习取经;二是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由县市质量安全监督站推荐,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组织工程质量安全一线监督人员到市质量、安全监督站跟班学习。
(三)进一步深入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治理,消除薄弱环节。对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管理混乱、事故易发多发的地区、企业、项目,实施重点监管,加大差别化管理力度,完善差别化管理退出机制。年内重点开展工程监理、检测试验专项整治。
(四)进一步深入开展打非治违活动。重点规范城市规划区内规模以上私人建房、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行为、质量安全提前监管的项目建设行为,逐步实现城市规划区内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
(五)继续开展在建工程季度集中检查讲评工作,改进检查方式。检查的重点由重“实体检查”,向“实体检查”、“行为检查”并举,既要检查实体的质量安全状况,又要检查各方责任主
体的履职情况。
(六)进一步完善施工现场的关键岗位人员考勤考核方式。从原来的单一指模考勤,变为以指模考勤为主,兼顾质监、安监人员现场抽查考核。克服原来的单一考勤、各责任主体关键岗位人员重出勤率轻工作履职的状况。
(七)积极开展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创优争先活动。开展“建筑业示范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项目经理”、“优秀总监理工程师”评选活动,在抓好省下达给我市20个省级安全示范工程、8个省优质工程创建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现场交流等形式,奖优罚劣,在工程招投标、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通过新闻媒介、互联网等加大宣传、监督力度,努力提高行业地位。
(八)大力发展建筑劳务经济。开展建筑劳务经济发展调研,提出加强建筑劳务经济发展的措施。培养和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市场,促进建筑劳务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建立建筑劳务供需信息平台,促进建筑劳务有序流动和成建制输出。以建筑工地农民工学校为载体,抓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
⑶大力推进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我省低碳绿色城区、绿色小区和绿色建筑的标识认定, 逐步完善我省一、二星绿色建筑和绿色小区评价标识项目库,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局 (委) 负责当地绿色建筑发展的具体工作, 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⑷加大对绿色建筑的考核机制。将绿色建筑的目标纳入全省各级政府节能考核指标和建筑节能专项考核, 并作为每年一度的全省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
⑸加大力度推广绿色建材, 鼓励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开展绿色建材的研究和生产。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绿色节能产品技术的推广目录及相关扶持政策, 开展我省低碳绿色节能产品技术推广目录的发布工作。
⑹组织召开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培训及全省建设主管部门绿色建筑知识推介会、培训等。各地负责组织辖区内有关单位做好推进绿色建筑推广宣传工作。
三、继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目标:抓好节能改造试点工作, 鼓励各地大胆创新, 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按照全省“十二五”目标, 2012年完成既有建筑改造面积300万平方米。
具体措施:
⑴各地应选择能耗较高的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作为改造重点, 建立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策体系和用能系统管理制度, 积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扶持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的发展, 完善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创造条件。各地应在10月底前分别确定5个以上项目作为改造试点, 进行改造跟踪。
⑵选择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筑为突破口,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用能系统管理。开展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商场、宾馆、医院、高校建筑节能改造试点, 带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鼓励并推行既有建筑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的改造模式, 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点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四、新型墙体材料革新
目标:2011年全省城镇建筑应用新型墙材比例达95%以上。切实巩固全省“禁实”成果, “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实现从禁止实心粘土砖向禁止粘土类墙材的过渡, 按国家发布的“禁实”名单推进全省县城和县级市的“禁实”工作。
具体措施:
⑴认真贯彻落实好《广东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充分发挥墙改基金对推广使用新型墙材和建筑节能工作的经济杠杆作用。
⑵加强监督检查。把“禁实”工作纳入全省建筑节能监督检查一并检查。
⑶12月底前各地要按要求完成一年一度的墙材革新统计工作, 并将统计结果上报我厅科教处。
五、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目标:具备条件的建筑应当安装太阳能光热设施,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取得较大的进展, 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有较大的发展。
具体措施:
⑴组织做好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县的申报工作。
⑵组织对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县、示范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⑶完善我省太阳能建筑应用标准体系, 组织编制全省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标准及相关图集。
⑷各地要制定完成当地的太阳能建筑应用的条件和实施办法, 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 全面推进推广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建筑的应用。
六、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目标: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7]245号) 的要求, 做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公示和监测平台的建设。
具体措施:
⑴发布实施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实施细则、能源审计工作手册。
⑵各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在辖区范围内积极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和能效公示, 统计对象为各地级以上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指除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之外的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 2011年年度建筑能耗, 统计建筑数量应不少于2011年统计的数量。要求10月前完成统计和公示, 并通过书面报告以及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电子信息统计系统将统计结果上报我厅。10月15日前, 技术支撑单位完成全省统计数据的汇总工作。
⑶广州、深圳、佛山 (含顺德区) 、珠海、惠州、东莞、中山要求各完成12栋建筑的能源审计工作, 江门、肇庆要求各完成8栋建筑的能源审计工作。
⑷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东莞、中山等7个市在能耗统计审计和公示的基础上推进两类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建设。广州今年实时监测的建筑年底前要求新增30栋以上, 深圳市按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要求推进, 确保完成试点任务。佛山、珠海、惠州、东莞、中山实时监测的建筑年底前要求新增5栋以上。
七、积极推进规划建设用地用电指标的核定工作
目标:研究我省规划建设用地用电约束性指标导则, 研究我省公共建筑用电限额标准。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会同电力部门制订当地不同类型用地和不同类型建筑的建设用地用电标准, 并开展规划用地用电指标核定工作的试点。
具体措施:
⑴组织编制我省规划建设用地用电约束性指标导则, 研究我省公共建筑用电限额参考标准。
⑵各级城乡规划部门依据国家和省相关规范, 制定本地区规划用地用电指标定额, 并开展规划建设用地用电指标核定的试点工作。
八、其他重要措施和任务
⑴启用《广东省建筑节能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并通过该系统定期上报建筑节能数据。
⑵组织召开全省建筑节能信息管理软件培训, 积极推广节能信息管理软件, 提高我省建筑节能工作效率。
⑶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实现年度建筑节能工作目标。各地级以上市要在9月中旬前组织完成本地区建筑节能和“禁实”工作的大检查, 9月底前将检查情况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10月组织全省建筑节能和“禁实”工作大检查, 12月迎接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大检查。 (来源: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工信部公布2012年19个
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工信部4月26日在其官网公布了2012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其中, 炼铁1000万吨、炼钢780万吨、焦炭2070万吨、铁合金289万吨、电石112万吨、电解铝27万吨、铜冶炼70万吨、铅冶炼115万吨、锌冶炼32万吨、水泥 (熟料及磨机) 21900万吨、平板玻璃4700万重量箱、造纸970万吨、酒精64万吨、味精14.3万吨、柠檬酸7万吨、制革950万标张、印染28亿米、化纤22万吨、铅蓄电池2000万千伏安时。 (来源:中国玻璃网)
■广东中山首批市内高速公路
将启动规划投131.02亿
4月25日, 从广东省中山市2012年全市干线公路工作会议中获悉, 中山市将启动市内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 为实现“镇镇通高速”创造条件。据了解, 首批市内高速公路项目规划有望在原中顺快线、纵一线等公路项目中升级立项。
据了解, “十二五”期间, 中山全市干线公路建设预计总投资343.76亿元, 其中高速公路投资131.02亿元。今后中山的重点公路项目规划将向市内高速路倾斜, 将包括中顺快线、纵一线、横一线等在内的公路项目提升为快速公路, 以争取省级资源的支持, 缓解融资压力。
根据计划, 中山将优先启动中顺快线的小榄快线路段和纵一线的高速公路前期规划, 其中中顺快线将提升为中顺高速公路、纵一线为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 两条高速路总长约80公里, 若完成立项, 可争取省120亿元的投资。 (来源:数字水泥网)
■华润物流总部落户广州虎门港
最近, 广州虎门港与华润水泥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物流总部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悉, 华润水泥投资有限公司计划落户在虎门港的是集码头仓储、水泥包装生产销售及混凝土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物流总部项目。
虎门港有关负责人称, 华润物流总部项目落户虎门港, 是虎门港大力引进培育总部经济项目的重大突破。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2007-02-02 23:04:20
关于2006年的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培养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纳入“城中村”开发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部落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拥军和企业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指导各区做到重点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加强安置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帮助已经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化。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妥善搞好孤残儿童安置;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800张。四是大力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福利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福利企业年检,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坚决予以撤消,全面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完成招商引资、争创“双拥模范城”、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三个目标。一是全力争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服务于军地建设,针对部队科技练兵的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题
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双拥共建活动,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突出抓好基层的双拥优抚等基础工作和社区双拥等群众性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营造双拥社会环境,带动社会双拥工作的开展。加强督导和工作体制建设,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二是全面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能创新的干部队伍。努力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着眼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创建“学习型”民政,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现场执法等重点人才,全面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
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民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实现民政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在开掘潜能、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中尊重人、提高人,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努力实现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突出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提高管理水平,使彩票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全年发行量有新的增长,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局属各单位要用市场化的思路办法改革管理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墓建设,加快殡葬改革进程;要鼓励和引
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历届全会精神,加大对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坚决整治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和违规插手经济纠纷、逐利执法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努力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及其法制部门要以公安中心工作为重点,以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管理现代化为目标,认真组织、规划、协调、推动法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推动严格、公正、文明、高效执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谋划推动法治公安建设
1.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法治公安建设根本遵循。立足公安职责,全面落实中央印发的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坚持立法、执法、监督、保障一体推进,不断完善公安法治体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执法资格等级考试重要内容,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通过全警培训轮训、法制练兵、普法宣传等活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系统全面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治理社会的能力水平。
2.统筹谋划新时期法治公安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公安建设,大力宣传、推广基层执法示范单位的成果和经验,帮助执法示范单位进一步深化、总结、提高,从中打造一批执法优秀品牌。
二、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为主线,全力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保障
3.为重大安保维稳活动提供法治保障。全力以赴做好党的二十大安保工作的法治保障,并以此为牵引,统筹做好各项重大活动安保工作的执法保障。充分发挥法制部门职能作用,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政策依据和法律政策参考。
4.为专项工作和重大案事件处置提供法治保障。积极参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打击跨境赌博等专项工作,做好疑难执法问题攻坚和专案法律审核。对重大突发案事件以及新技术新业态等带来的执法难题,及时研究法律对策,为一线执法提供精准高效的法治保障。对疑难复杂、涉案人员较多案件,从受案起提前介入,切实为公安机关依法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执法服务。
5.为服务常态化防疫提供法治保障。密切关注疫情走向和防疫政策变化,紧盯社会关注的涉疫执法问题,审慎把握执法导向,为依法妥善处置涉疫案事件提供法治保障,最大限度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以“三项工程”为牵引,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6.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使用提质增效。按照部、厅要求进一步规范办案中心管理使用,将派出所办案场所全部接入执法办案中心进行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基层所队案管室与办案中心的工作衔接机制。在全市范围选树“标杆式”办案中心,探索创新规范管理、智能化应用、合成作战、辅助功能拓展等经验做法,切实发挥安全规范集约高效的功能。
7.排查整治受立案突出问题。建立案管中心常态化开展受立案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严把刑事、行政案件受立案环节和案件证据关联,彻底扭转超期受立案问题、起诉率偏低的局面,严格规范行政处罚案件的受案、查证、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违规操作、随意执法、久拖不裁等问题的发生。结合xx公安实际,有针对性加强建章立制,巩固整治成效。完善执法案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化解和减少执法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
8.深化执法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用“xx公安智慧警务综合生态平台”办理案件、单轨制案件办理及电子捺印,升级改造xx公安警务监督系统、执法办案系统及配套信息系统,完善常见多发执法问题的动态监测、数据对比、自动预警等功能,提升执法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
四、立足公安工作实际,加大立法和执法制度供给
9.发挥法制统筹牵头作用。认真总结2021年执法工作的短板,剖析主要问题、问题方向,紧紧围绕现实执法需要,领导带头学法、用法、守法,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方式,用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全警。特别是修改后的《行政处罚法》等一批新法律法规的实施,进一步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切实提高各警种、各部门民警的专业执法能力,真正做到规范执法、执法规范。
10.加快推进公安立法工作。积极推进《xx市城镇养犬规定》修改立法调研起草工作。做好涉及公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确保法治统一、政令畅通。深入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切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为公安执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五、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1.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认真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公安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意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工作分工,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完善刑事案件统一对口衔接、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网上协同办案等机制,稳步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建设。
12.积极推动执法责任体系改革。严格执行《xx省公安机关受立案工作指引》,立足法制部门职责权限,以受立案管理、执法办案场所管理使用、案件法制审核等环节为重点,对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发生的过错行为及时界定责任,逐错进行追究,倒逼提升法制工作质量。
13.严格履行行政复议应诉和国家赔偿职责。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应诉和国家赔偿案件,严格纠正违法和不当执法行为,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完善办案制度机制,进一步提升行政复议应诉和国家赔偿办案质量。深化拓展办案效果,全面梳理、深入剖析办案中发现的执法问题,通过案例点评、情况通报、下发意见书等形式促进规范执法。继续落实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定,健全办案民警旁听庭审制度,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应诉水平,绝不容许冤假错案等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全市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六、突出政治建警,努力建设高素质过硬公安法制队伍
14.加强法制队伍政治建设。将筑牢政治忠诚放在首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增强法制队伍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案件审核、执法监督等法制工作中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教育引导法制民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净化政治生态。
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贯穿高质量发展“一个主题”,推进健康xx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两大战略”,聚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奋力谱写xx卫健事业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科学精准,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
1、强化常态化防控组织体系。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坚持“四早”措施,压实“四方”责任,精准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方案》、《疫情防控补短板行动方案》,健全完善平急转换的应急响应机制、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平战结合的医疗救治机制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会动员机制,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2、强化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开展补短板提能力专项行动,扩增市中心医院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检测能力,在高新区新建6万管/日的核酸检测基地,升级改造全市核酸检测信息化系统,每个县区至少要有一个公立医疗机构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达到2000管/日。健全疫情防控专家队伍、流调溯源应急队伍、核酸采样检测应急队伍、院前转运应急队伍、志愿服务应急队伍、信息化支撑保障应急队伍和隔离酒店专班队伍,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
3、强化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加强医疗机构入口管理,把好人员、车辆和物资“入口关”。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充分发挥发热门诊的“哨点”作用,加强预检分诊和住院病区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定期核酸检测制度,规范院内消毒消杀和医疗废物处理,扎实开展全员院感培训工作,坚决守好院感防控底线。
4、强化医疗救治和宣传引导。积极推进方舱医院建设,不断提升救治能力。开辟疫情期间就医“绿色通道”,精心做好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新生儿及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工作。加大防控知识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固化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良好习惯,广泛宣传疫情防控面上工作经验和点上典型事迹,努力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预防为主,扎实推进健康xx建设
5、推进健康xx建设。修订健康xx考核细则,加强对主要健康指标的监测,加大综合评估考核力度。统筹推进“三高共管”省级医防融合慢性病试点,完成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和危险因素基线调查。推行行政机关工间操制度,年内健康机关、健康社区、健康村庄、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企业、健康军营建设率不低于60%,健康家庭建设率力争达到20%以上,每个县区建成各类健康细胞(健康军营除外)省级示范点不少于4个。
6、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发挥卫生健康管理员、365天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全人群慢性病分类精准干预三项机制作用,推进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教和义诊活动,全市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9%。
7、加强重大疾病预防。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80/10万以内。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推进尘肺病等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健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病早期干预机制,指导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心理等学校健康工作,支持相关县区争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8、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加强公共场所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确保2023年国卫复审高线通过。设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逐步在企事业单位推广卫生员制度。
三、聚焦优化体系,全力加快卫健重点项目建设
9、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委领导包抓制度,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年内,市中医医院分院建成投用,市中心医院港务区分院(市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体封顶,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人民医院高新科技新城分院开工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新建城区布局。精心做好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立项。实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夯实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10、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市妇幼保健院高新科技新城分院等更多项目进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盘子”。继续抓好专项债券申报,加强专项债券到位资金使用监管。瞄准生物医药和中医药种养殖等领域,精准招商,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亿元。
四、聚焦强基固本,大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11、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整优化支持乡村振兴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卫生领域惠民政策体系。落实30种大病及4种重点慢病人群的分类救治。加强因病致贫返贫监测,精准化解因病致贫风险。
12、加强县域医疗能力建设。建强县级医院“五大中心”,持续做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创建三级医院,遴选一批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
13、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强化项目绩效评估,将考核结果与项目经费挂钩。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对口帮扶和医疗援助,开展老专家进基层活动。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医废处置。开展新一轮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优化点位功能。
五、聚焦提质增效,持续巩固深化医改成果
14、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临床专科和质控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二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注重考核结果运用。
15、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学习借鉴福建三明医改经验,推进医改“xx模式”再创新。召开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会,推广眉县、岐山、凤翔3个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经验,年内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
16、加强医院规范管理。总结推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经验。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充分保障短缺药品供应,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80%的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供应监测。在9家市级医院开展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逐步扩展到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持续开展“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推动社会办医健康发展。
六、聚焦科技赋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
17、加强信息共建共享。整合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诊疗数据资源,推进xx健康云建设和区域数据互联互通,推行电子健康档案跨机构调阅和向个人开放,推广应用健康xx微信小程序,实现全市医疗机构“一码通用”、“一网通办”。
18、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实施“1+N”全民健康信息化项目建设,完善远程医疗云平台,抓好岐山县“智能临床辅助诊断平台示范应用”省级试点。
七、聚焦应对老龄化,全面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19、保障老年人健康。制定《xx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50%以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达到80%以上、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达到80%以上。开展老年友好社区创建,做好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发放和监管,实施居家照护、失能预防、口腔健康、安宁疗护等示范项目。
20、做优妇幼健康服务。增加妇产、儿科优质资源供给,建成1-2个“妇幼保健特色专科”。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推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两癌”筛查、“双筛工程”和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建成0-6岁儿童保健和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市级示范基地2-4家。
21、积极发展托育服务。大力宣传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推进实施公办托育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引导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延伸开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每个县区建成1-2所普惠型托育机构。
八、聚焦守正创新,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2、弘扬xx中药文化。建设岐山岐伯纪念馆和眉县王焘纪念馆,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宣传活动,办好“名中医谈健康”等栏目,积极推介“岐伯故里”“秦岭药谷”“太白七药”等中医药文化资源。做大中药材种养殖规模,打造一批省级“定制药园”。
23、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指导渭滨区等4个县区巩固国家中医药先进县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复审。建立中医疗效评价机制,抓好省级中医馆建设,年内力争建成2-3个市级中医康复中心、10个中医重点专科。
24、培植医药健康产业。制定《xx市生物医药和健康设备产业链发展规划》,发挥牵头作用,定期研究安排,开展招商推介,推动生物医药和健康设备产业发展。
九、聚焦强弱补短,精准施策提升发展后劲
25、加大人才招培力度。年内市级公立医院招聘10名博士研究生,选送100名业务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学习深造。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招聘医学类毕业生150名,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推广“县聘镇用、镇聘村用,县镇一体、镇村一体”,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待遇,探索解决村医养老问题,逐步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转变。
26、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推进疾控体制改革,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在公立医疗机构设置公卫科室,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专兼职疾控监督员制度。加强卫生监督、采供血能力建设,改造升级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27、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紧盯群众看病过程中的“三长一短”等问题,开展“比学赶超”优化医疗服务行动,让患者在停车、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全流程都有更舒心的体验感、更满意的获得感。
十、聚焦多元共治,保障支撑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
28、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成二级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和院长分设。把党支部建在科室、学科上,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由党员主任兼任或业务骨干担任的比例达到85%以上,召开全市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现场会。严格落实行业“九项准则”,开展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和收受“红包”、欺诈骗保、非法行医等专项整治。
29、抓好普法宣教。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机关、法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建设。聚焦党的二十大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多层次、高密度宣传卫健工作的成效亮点,办好“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0、深化改革监督。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市级权责清单。推动行业分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实施卫生监督专项行动,促进行业自律和机构自查。
我国肉类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肉类市场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各类进口肉数量大幅增长, 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2015-2024) 》称, 未来十年我国猪肉进口将由2014年的50万吨提高到2024年的100万吨左右, 增加一倍。而国内猪肉人均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
2013~2014年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丹麦、法国。美国进口猪肉占全国进口量20%左右, 为第一大猪肉进口来源国。为何这几年我国进口猪肉的数量一直在增加?首先, 近几年国家持续执行临储政策, 保护了农民利益, 但过高的粮食价格, 导致饲料原料成本快速上升, 生猪养殖平均成本飙升至3.15~3.4元/千克。而美国生猪养殖成本仅为2~2.1元/千克。与此同时, 和其他战略性农产品不同, 中国进口猪肉没有配额限制, 加上巨大的成本差价, 使进口猪肉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很多专家都说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不是进口猪肉引起的, 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但它应该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 而且对市场也并不是一点影响没有。当生猪市场产能过剩的时候, 进口猪肉的增加无疑是雪上加霜, 加上进口猪肉与国内猪肉相比具有价格优势, 生猪市场的价格会被进一步抑制, 对生猪市场的的冲击不是一点半点。而猪源紧缺的情况下, 进口猪肉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上的猪肉空缺, 缓解了猪源紧张的情况, 但同时进口猪肉的大量增加会平抑猪价的高峰, 也许以后的猪市场高价越来越难了, 即使有高价, 也会昙花一现, 因为进口肉就像一个调节市场高价的蓄水池, 而且这个量很大。这对养猪行业的利润是个沉重的打击。
年全市人防工作要点
20XX年,全市人防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防空系列重要指示和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掌握新时代人民防空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国家、省人民防空任务,坚持改革创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提升能力,在新的起点奋力推进人防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推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
(一)注重规划引领发展。
依据国家人防办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省人防办“十四五”发展规划和XX
市百姓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领,进一步修改完善全市人防“十四五”发展规划,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各市(县)、区要在本级住建局的“十四五”专项规划中单列人防章节。市本级、XX
市、XX
市结合领土空间规划同步编制人防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着重优化战时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工程布局。
(二)注重改革创新突破。
要牢牢掌握国防发动体制改革的机遇,积极应付,主行动为。积极做功德业单位改革实施,确保平衡过渡。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7项权力事项下放,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结建人防工程建设相关审批全面融入建设工程审批系统,做到一网料理。增强人防工作创新,积极寻求工作突破,打造特色亮点项目。
二、深化人民防空军事斗争准备
(三)抓好组织指挥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各市(县)、区人民防空预案和重要经济目标防备预案,常态化推进指挥机构编成实名制。高质量完成省人防办在我市召开全省人防指挥所使用管理现场会,继续推进锡山区基本指挥所信息化后续建设,指导梁溪区、滨湖区完成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推进重点乡镇(街道)指挥所建设和部分重要经济目标指挥所建设。
(四)抓好通信警报体系建设。
大力增强指挥所信息化建设,推进省人民防空综合信息平台运用。XX区、XX
区完成机动指挥通信系统
4G
图传升级改革,XX、XX
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北斗
4G”的接入工作。进一步增强人防警报建设管理,加大巡检和维护管理力度,增强多媒体警报器升级改革,圆满完成“9•18”全省防空袭警报试鸣任务。
(五)抓好实战化训练演练。
贯彻落实《江苏省人民防空演习管理暂行规定》,市本级在三季度组织人防指挥部演习或室内推演,组织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跨区联训不少于次。各市(县)、区组织人防指挥机构、重要经济目标防备或人员疏散匿藏综合演练不少于
次。结合“9•18”防空警报试鸣,组织社区、学校、企业和政府机关人员进行防空疏散演练。完成人防专业队整组任务,注重伪装设障、心理防备、信息防备、平战转换等新型专业队和人防志愿者队伍的充实、调解。抓好支援
XX
合成救援专业队的拉动训练,做好参加长三角人民防空综合演练的准备。
三、增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管理
(六)全面完成人防工程建设指标。
全市新竣工人防工程面积不少于万平方米,其中
XX
市不少于
万平方米,XX
市不少于
万平方米。结合人防工程建设新增社会停车位
8000
个。结合地铁
号线、锡澄轨道交通建设抓好分身设防工作。增强自建人防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心理防备等专业队工程建设,XX
市宜城防保所、XX
区清晏路停车场人防工程竣工,XX
市法院、XX
区蠡园经济开发区创意园人防工程开工建设。推广
XX
区学校人防智能接送系统实践经验,各市(县)、区结合医疗、教育、市政、老城区改革等项目修建自建人防工程不少于
个,并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完善疏散(训练)基地有关设施,增强管理力度,积极发挥XX
人防训练基地作用。配合质量监视权力下放,增强对市(县)、区的指导监视。全市新竣工人防工程
次合格率达到
90%以上。
(七)增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
抓好《XX市住宅小区人防工程修理资金监视管理办法(试行)》落实,70%住宅小区的人防修理资金单独列账,全市人防工程完好率
90%以上。抓好人防工程使用登记管理制度,新建人防工程使用登记率达
100%,全市住宅小区人防工程登记率达到
80%以上。抓好人防工程的标识标注工作,往年已竣工人防工程完成总量的70%,新竣工人防工程全覆盖。抓好自建人防工程维护和改革,安排专项资金对防备设备进行修理保养,金匮公园人防工程启动改革工作。
(八)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进一步落实安生产领袖责任制,增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系统安全意识,研究制定人防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制度,定期开展人防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针对面广量大的住宅小区人防工程安全管理,切实落实好维护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市、市(县)区、街道三级监管体系,从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经费三方面着力,提升安全工作。四、深化人防依法行政和宣传教育工作
(九)增强规则制度建设。
推动《XX市人民防空规定》修订和宣贯工作,组织对往年的配套文件进行清理,做好立改废工作,及时将清理结果汇编成册。
(十)严厉行政执法监管。
结合“放管服”要求,对人防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行梳理,对上级下放取消的权力事项进行调解。根据“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制定执法检查筹划。积极探索诚信管理办法,建立信用监视体系。增强执法人员学习,组织前往兄弟单位学习行政执法工作经验,不停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十一)做好社会宣传工作。
结合“5•12”组织一次全市范畴的宣传活动,完成6月份的“作风面对面”节目,营造良好社会气氛。根据全市“八五”普法工作要求,部署开展人防系统“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人防宣传“五进”工作,常态化推进社区、学校人防宣传教育。继续做好市人防科普教育体验馆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基层部门建设人防宣传教育场合。充实发挥新闻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宣传作用,广泛宣传人防执法规则和各级人防部门的工作成效。
五、增强人防机关自身建设
(十二)增强财务和审计工作。
做好易地建设费征管划转工作,积极与税务部门相同调和,完成政策文件、征管业务和数据信息的交接。严厉根据预算安排支出,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加大对重要领域、重点偏向、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提升经费使用效率。组织对市(县)、区人防建设经费筹集和使用情形内部审计,及时上报审计工作报告。增强对人防行业资产管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十三)抓美意识形态工作。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引导,指导、帮助人防系统党员干部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清晰认识,筑牢意识形态防地。结合人防文化建设促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及时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人防建设的目标政策和指示精神、党的最新理论结果、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光辉光耀成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四)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全面运行“阳光人防”平台,升级改革XX
市人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审批、经费征收、竣工验收、自建工程建设使用实施统一在线实时监管。增强干队伍
2011年,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落实党建责任制为抓手,以农村、社区党建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推进全市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围绕中心和大局,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1、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推动“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点抓好党性教育,推进党群共建,开展夺旗争星,深化认责承诺。
2、组织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承德基层党建工作经验,集中展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果。从年初开始,大力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做好“七一”前党内表彰工作,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暨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
3、抓好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建立群众工作站,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平台,实现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短信互动。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立基层组织建设信访工作台账,推行季通报制度。对信访比较集中的县区进行重点管理。
4、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优化党组织设置,推动村居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推行支部建在楼上、支部建-1-
在产业链上、支部建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点上。深化和拓展“万村帮扶”活动,集中党政机关、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优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帮扶。
二、加强乡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5、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配合做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完善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机制制度,对乡镇党委书记实行重点管理。总结培树、宣传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典型。
6、实施“领头雁工程”。鼓励和支持创业有成的党员民营企业家,回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七一”前,对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宣传、表彰奖励。村“两委”换届前,召开经验交流会。落实“一定三有”政策,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公开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继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妥善做好有序流动工作。
7、推进农村干部“素质工程”。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工程”和“万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本着分类指导、分层培训的原则,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依托旅游学院、电大、农广校开展正规化学历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适当调整和充实基地数量。
8、实施治难转后工程。抓好农村后进党组织整顿和建设,按倒排8%的比例建立整顿工作台帐,实行领导联系、部门帮扶、驻村指导等制度。加强督促检查,落实整顿责任。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规范产权登记、房屋布局、标示
牌的悬挂,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室多能”的作用。做好村“两委”换届准备和启动工作。
三、围绕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9、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提高组建率,增强影响力。探索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动态台账,实行党建工作目标规范化管理。调整党组织设置,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四、围绕落实“四有一创”,切实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
10、大力推进“四有一创”。建立健全社区投入保障机制,把办公经费和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及保险等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召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会议。建立社区党建基本情况资料库。举办社区党建工作者培训班,重点培训区、街主管社区工作的部长、组织委员。
11、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对全市社区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面向广大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面向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及时总结推广社区党建先进典型经验。
四、统筹抓好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12、加强机关党建工作。落实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导党委(党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落实经费、编制保障机制,关心机关党务干部成长进
步,加大党务干部与其他岗位干部的交流力度。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履行“认责承诺”,开展“全面对标、夺旗争星”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3、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以律师、会计师事务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为重点,加大在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创新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党组织设置,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召开新社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建立行业抓党建工作机制,形成抓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合力。
五、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领导
14、完善党委(党组)管党制度。建立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抓党建工作情况制度、党委常委会(党组会)定期讨论研究党建工作情况制度、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联系点(创先争优联系点)制度。明确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推动党建任务的落实。指导县区健全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
15、落实基层党建专项述职制度。1月底前,召开县区委书记和部分省直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基层党建职责述职会议。建立党建述职跟踪问效制度,对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对承诺事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007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荣誉的申报年,是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的深化年。做好2007年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帮
您找文章]2007年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全局,深入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为目的,以“文明仙桃”建设为总抓手,以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和谐创建和文明创建活动,为建设实力诚信生态和谐新仙桃作出新的贡献。2007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创建和谐仙桃为主题,深入推进“文明仙桃”建设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广泛开展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学校创建,把“文明仙桃”建设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着重解决主要街道、公交车站、宾馆饭店、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存在的不文明现象,整体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围绕倡导文明言行、普及礼仪知识、广泛开展礼仪宣传实践活动。认真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工程,集中整治城市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乡村集镇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努力创造干净有序、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组织参与全省“文明湖北”建设电视展播活动,展示“文明仙桃”建设亮点,营造和谐仙桃良好环境。
二、以提高公民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继续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六进”活动。组织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挖掘普通人群中的道德楷模和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力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形成“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浓厚氛围。积极引导群众对身边发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评议,扬荣弃耻。针对当前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城乡环境、旅游出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进行整治,重点开展使用文明用语、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市容环境、当好文明观众等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以细胞创建工程为基础,着力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做好清洁美化城市、提高市民素质、为民办实事三篇文章。抓好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创建这三个细胞,进一步推动创建向背街小巷延伸、向“城中村”延伸、向城乡结合部延伸。抓好文明经营、文明施工、文明言行这三个环节和街面、路面、墙面这三项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用水用电、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厕所维护等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满意度。认真做好2005—2007省级文明城市和各级文明社区的申报推荐工作。
四、以“百镇千村”工程为契机,强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百镇千村”工程为契机、以治“五乱”、刹“三风”为主题,按照“四改”、“四通”、“四进家”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明新村创建。广泛开展“文明新风户”、“文明信用户”、“文化中心户”、“文明家庭”、“文明使者”等创评和“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努力培养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扩大文明新村创建试点,各镇办要确定3-5个建制村进行试点,适时召开全市文明新村创建工作现场会,交流总结各地典型经验,推动文明新村创建。以“双百里文明长廊”沿线为重点,加大以彭场镇为代表的重点镇,以沔城镇为代表的示范镇和以毛嘴镇为代表的口子镇文明创建力度,形成一批文明城镇新亮点,带动文明新村建设,继续抓好联片创建,推进区域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做好2005-2007省市文明村镇的申报推荐工作。
五、以规范办事程序为主体,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以“改进服务、便民利民”为主题,在全市重点窗口行业广泛开展“六比六看”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即:比便利措施,看谁的服务优;比奉献社会,看谁对公益事业贡献大;比关爱未成年人,看谁办实事多;比扶贫济困,看谁为群众送温暖多;比服务新农村,看谁为农民办事多;比行业形象,看谁文明创建
活动抓的好。以“共铸诚信”为重点,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活动,着力在涉农服务、家庭装修、食品保健、医疗服务、教育培训、商业零售、广告宣传、旅游出行等方面加强管理,规范服务。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加义务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精心组织2005-2006省市文明单
位的命名表彰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组织市直新闻媒体对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先进典型集中开展一次“文明单位巡礼”,打造我市精神文明创建的品牌,提升放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为文明创建营造浓厚的氛围,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再上新台阶。
六、以“两行”教育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全面推进“孝行”、“雅行”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两行”为主题的读书竞赛、演讲比赛和文艺表演活动,认真组织好全省未成年人“两行”教育研讨会,评选表彰一批文明使者。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继续抓好市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责任单位的述职考评,建立市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责任单位联系点制度,健全中小学校德育考评体系。精心组织暑期集中行动,切实抓好农村“留守学生”和城市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继续抓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推荐评审工作。
(2006年1月16日)
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开局年、推进年。综合宏观和微观各方面因素考虑,2006年经贸和外经贸工作有挑战、更有机遇,有困难、更有希望,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2006年,全市经贸外经贸战线将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务实苦干、开拓进取、争先进位,为实现五年增速全面超省均、总量再翻番,加快工业化、经济国际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总体思路
2006年全市经贸外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和“外向突破”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贸外经贸工作全局,突出招商引资主线,狠抓规模企业扩张,立足大项目支撑,坚持外向经济带动,着力企业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升工商业和开放型经济层次,加快工
— 1 — 业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为全市“十一五”开好头起好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今年全市经贸外经贸主要奋斗目标是: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2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突破1000户;
3、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出口2.2亿美元;
4、实际到帐外资4500万美元;
5、境外劳务输出3600人;
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亿元;
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
8、宿迁海关开关,宿迁商检力争获得国家批准,保税仓库、监管场地开始启动; 9、5个工业园区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10、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以上十大目标确保完成,其中规模企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到帐外资及工业用电量增幅力争连续保持全省领先,招商引资力争继续保持在全市领先。
三、工作措施
今年将紧紧围绕“十大奋斗目标”,强化七项重点措施。(一)创新思路,再造招商引资新业绩。
一是全力突破外资。抢抓日韩资金“南下”、欧美资金向
— 2 — 我国加快转移的机遇,用足用好市境外招商引资基金,组织不下5次大型国外招商活动,主攻日韩,抢滩欧美,成立欧美招商局,打破坚冰,突破外资,确保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协议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外资大幅增长,新批商投资企业达60户,协议注册外资2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500万美元。二是在招大商上下功夫。围绕市下达的4000万元招商任务,成立7个招商局,其中1个涉外招商局,分别由7名分管主任局长具体负责,每局选派2-3名业务精通、招商能力强的处长担任正副局长,明确任务,包干经费,集中主要精力、财力、物力主攻大项目。积极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业化招商、网上招商等各类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以商引商和增资扩股。三是服务全市招商。依托全市经贸外经贸系统外语人才,整合社会资源,成立涉外咨询翻译服务中心,为全市涉外招商提供优质低价的公共服务平台。编印英、俄、日、韩四国语言的招商引资投资指南和《宿迁经贸外经贸必读手册》,为全市招商提供第一手资料、必备的基础知识等等。继续建设好市、县《商务之窗》,全方位宣传宿迁,推介宿迁,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搭建好信息平台,力争信息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四是坚决兑现奖惩。严格按照市和委局下达的招商引资奖惩决定兑现2005年招商引资工作,同时,修订完善出台《2006年度委局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进一步确立鲜明的“第一政绩”导向,根据引进项目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确定第一引资人作为市级党政机关后备干部的排序,— 3 — 并优先考虑外出考察学习特别是出国考察。对于引进外资项目的将以形成固定资产的两倍计入考核,对引进项目的集体和个人可同时获得两种先进的评比资格,等等。
(二)主攻项目,搭建工业投入新平台。
一是推进投资总量持续扩张。认真分解“十一五”期间500亿元工业投资项目年度计划,以省每年的技术改造等专项扶持资金引导、鼓励全社会加大工业投入。围绕今年8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的奋斗目标,积极开展“项目推进年”和“有效投入年”活动,借助各开发区晋位升级的契机,形成加大工业投入的竞赛高潮,以大规模的增量投入来拉动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组织实施“4080”工程,即40项省市重点技改项目、80项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为加快我市重大工业项目的实施建设创造条件。启动“十一五”期间92个总投资1亿元上以上、20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促进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三是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重点工业项目管理库,加强工业技改投资的信息管理。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建立新型融资洽谈机制,采取定期不定期发布融资项目信息、全年组织不少于4次银企项目洽谈,并邀请市外的商业银行如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与宿迁一些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项目进行对接,与本地国有银行形成有效竞争,不断改善宿迁的金融环境,同时组织企业参加全省的银企洽谈会,确保全年融资额不低于20亿
— 4 — 元。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改制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激发活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担保资金规模,创造条件加入省担保体系,全年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力争达到2亿元。同时加强与银行间的互利合作,选择2家以上服务态度好、工作效率高、愿意承担风险的银行,扩大担保比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服务企业。
(三)夯实基础,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新空间。一是全力扩大出口规模。组织好 10次境内外展销会,其中1次华交会,2次广交会,7次境外专业展览会。对多届参加华交会、广交会但成效不明显的企业进行动态调整,让更多新获权、开拓国际市场意识强的企业参展。强化人才培训,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上广交会,阿里巴巴等网站,推动企业网上交易,缩短交易时间,提高效率。力争组织 4次以上的外经贸知识培训,及时为企业建立贸易磨擦及纺织品配额等方面的预警机制。加强企业质量认证,扩大农副产品出口。与农业部门一起,加大对农副产品出口政策扶持工作。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力争达到250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由去年的5.6%提高到11.3%。同时,着力培育服装、木材制品、玻璃、机电四大出口产品板块。二是着力推动境外劳务输出。帮助2户企业申报外经经营权,发挥市国际公司主渠道作用,争取直接外派500人以上,组织召开1-2次“走出去”座谈会和研讨会,重点指导苏玻、泗绢、双沟集团到国外投资办厂。力争建成一个市级境外劳务技能培训
— 5 — 基地。三是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加强税贸、银贸、关贸、财贸等业务主管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建立并完善涉外部门定期会办制度。加快5个工业园区正式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的步伐,力争宿迁海关年内开关,宿迁商检获得国家批准,配合筹建保税仓库和监管场所,尽快就地开展海关、商检服务。
(四)抓大活小,谋求规模企业新扩张。
一是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指导50强工业企业明确投资重点领域,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经营素质和竞争能力。全面推广苏玻经验,促进靠大、靠外、靠强。实施倾斜扶持政策,引导优良资产、优势资源向50强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加快洋河、双沟、箭鹿的改制步伐,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二是促进微小企业升级进规模。制定出台《加快微小企业进规模的实施意见》,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年销售收入在300-500万元之间的小企业、小项目通过追加投资、扩大销售迅速晋级规模企业。2006年,确保全市微小企业进规模200户以上。三是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学习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活动,加大创业辅导力度,鼓励引导各类人员创新业,创实业,创大业;积极帮助民营企业参加省局组织的各类经贸活动(省局有费用补助),扩大交流合作,不断开拓市场;加强民营企业培训工作,举办企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培训班,不断提升企业素质和水平;发挥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激励作用。在县区局申报的基础上,建立宿迁民营企业重点技术
— 6 — 改造项目库(每年更新一批),并积极向省局推荐申报项目。围绕“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确立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开通并运行宿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网,做好维护更新工作,记分发挥其政策引导、交流工作、沟通信息等作用。四是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研究政策措施,引导各地加强集聚区(乡镇民营工业区)规划,鼓励跨区划合办产业集聚区;鼓励项目企业向集聚区集中、转移;树立典型,加大扶持力度。公布全市乡镇企业产业集聚集区前20强,开展创建市示范产业集聚区(集群)活动,做好申报省重点产业集群(100个)准备工作。2006年形成营业收入上亿元的集聚区30个,5亿元以上集聚区3个。五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全力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调度,保障全市工业企业生产需求。认真履行电力行政管理职责,继续加强有序用电管理,推广实施电力需求侧项目,做好煤电计划衔接、煤炭订货、重点电厂上网电量计划等工作,服务全市招商和地方经济发展。加大国电宿迁、苏源热电和宿迁热电三家地方电厂电煤运输协调力度,保障运煤船只享受苏北运河优先过闸计划,同时加强原材料和大宗工业品的运输协调,保证企业重要物资运输,建立快速通道。
(五)科技强企,着力提升企业新形象。
一是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全年确保建设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实施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
— 7 — 二是加快新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10项国家、省、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提高我市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力争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00个,新产品销售率达28%。三是实施品牌创新战略。引导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著名品牌,形成一批行业“单打冠军”。2006年,力争新创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各20个以上。四是走资源节约、内涵式增长的路子。积极落实“十一五”循环经济“2211”工程,今年组织实施20项清洁生产审核项目,重点推动绿陵化工园和耿车废旧物资回收利用2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加大贯标力度,推动全市所有规模企业贯彻实施ISO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
(六)培育市场,实现贸易流通业新跨跃。
一是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按照推进“连锁企业规模化、规范企业连锁化、连锁门类多元化”的要求,重点培育苏果、华城、普马特、五星等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连锁企业,2006年力争连锁业占商贸流通业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二是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商业设施建设咨询论证联系会议和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听证制度,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稳妥推进车用乙醇汽油实施工程,不断完善对成品油、煤炭经营、拍卖、典当、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特殊行业和特殊商品行业的监管,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和酒类流通管理。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组织赴外地学习考察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经验,组织全市现代物流实务培训班,重
— 8 — 点培育2家现代物流企业,促进传统的运输、仓储、物资、货代等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积极打造第三方物流,降低社会运作成本。四是整规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知识产权、商业欺诈、农资打假、安全、房地产、建筑市场、税务市场、食盐市场和电信市场等11项专项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五是巩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进一步实施信用“四个一工程”、“重合同、守信用”、“消费者信得过”、“百城万店无假货”、“争创价格诚信单位”、“建设金融安全区”、“企业信用三项制度”等主题诚信活动,着力推动全市企事业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七)苦练内功,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持“学习、服务、创新、廉政”八字方针,努力创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四型”经贸外经贸干部队伍。一是加强学习,抓好培训。广泛开展“读一本好书、作一次讲座、撰一篇调研报告”“三个一” 活动。进一步完善每周一课、培训交流、推荐选送等学习培训制度。重点培训职业经理人、报关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师等各类急需人才。将培育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实用人才三支队伍作为“实事工程”全面推进。逐步建立经贸外经贸系统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激励、保障和信息管理等六个方面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努力提高机关干部为经济发展服务、为项目建设服务、为外地客商服务三种本领。二是强化服务,优
— 9 — 化环境。进一步完善联系重点企业、联系“三资”企业、联系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制度。在抓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服务事项一次性告知制、重大事项(政策)公示制和项目申报半日办结制,努力实现项目收费标准最低、服务功能最全、服务效率最高“三最”目标。进一步推动政风行风热线和服务“窗口”建设,积极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微笑服务和公平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不断创新服务措施,从实际出发,研究并推动市县出台加快区域工商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扶持配套意见。在系统内建立健全信息发布、信息快速反应、数据调查反馈等机制。增加宿迁经贸网、外经贸网两网信息,以及上报两办、省经贸网和省外经贸网信息,力争保持领先地位,大力宣传全市上下在“工业强市”和“外向突破”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三是勤政廉政,塑好形象。积极开展创建“五好”党组织和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大力弘扬务实苦干和无私奉献精神。坚持“四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防腐能力。进一步完善干部述廉、勤廉公示以及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等教育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廉政跟踪督查卡和廉政档案建设。四是完善体系,强化管理。在全市经贸、外经贸系统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对各县区经贸局、外经
【2024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要点】推荐阅读:
2024年全市建行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05-25
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07-16
2024年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09-07
在全市重点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要点)09-15
2004年全市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计划06-14
09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工作总结06-30
XX年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讲话稿10-30
市民政局2004年上半年全市民政工作总结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