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律内容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再到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直至到你的儿女,又重蹈你的覆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婚姻家庭便成为一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位机智幽默的作家说到:“保持婚姻美满就像跑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当你终于到达终点时,你已经疲惫得不想庆祝了。”“婚姻不能真正消灭孤独,但它并非没有用处——它可以用烦恼来代替孤独。”可是,在当今变迁的恋爱婚姻领域,的确已是问题多多,危机重重。
人生的婚姻,自古都不外乎两种方式,我们的父辈以及祖辈们大多用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这时候,也许择偶的标准是以双方父母的满意为最终结果,这千百年来的封建婚姻在传统的中国一成不变,虽然婚姻过得如一潭死水,更谈不上什么激情,但几乎都能到所谓的“白头偕老”,婚姻裂变的不多。虽然偶尔也会出现因抵制这种包办婚姻而“叛逆”的男女,但大多以无果而告终。到了我们这一代,旧中国的枷锁已基本打碎,婚姻自由,让我们享受到了少男少女自由自在的恋爱时光。我们曾经憧憬爱情,我们身在婚姻,我们扮演着夫妻和父母的角色,延续着生命,传承爱,一切凭的是自己的感觉,没有人指导我们,没有人为这人生大事给我们指点。一切似乎水到渠成,无师自通,而这背后有多少亲情的.伤害,有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我们的孩子在憧憬爱情,也将走过婚姻,延续生命,传承爱。一代代人就这样成长着。一代代人就这样苦恼着,从憧憬爱情到经营婚姻,再到去做称职或不称职的父母,去影响着自己的儿女和后代。
有人说,爱人的心是相通的。可是这个“相通”需要的并不是几天的卿卿我我,而是要长长久久的朝朝暮暮。每个围城里面正在上演的故事,都大不相同。在围城外的恋人,每天所能见到的是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所有的缺点就会忽略不计。恋爱总是让人甜蜜无比,而婚姻更多的是一种由柴米油盐堆积起来的现实生存,但从恋爱到婚姻的这条道路,每一个欲使自己成熟的人都必须经历。当你一旦步入婚姻的围城,婚姻成为了一种责任,也相对成了一种负担。现实不仅代替了浪漫,也粉碎了梦想。生活,总是青睐于成功者,经受住考验的人,也就成了婚姻的成功经营者。相反,没有经得起考验的就成了失败者。进入失败领域,此时的爱情早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曾经的锦绣良缘已经不尽,剩下的只是一声叹息!当爱己经变成习惯,你是否还能潇洒地离开?每次受到伤害,女人们都会想到离婚,可是女人们有没有注意过,在生活中,到底是什么蛀蚀了你们的婚姻呢?一栋因地基没有打牢而出现裂痕的房子,你是修补还是拆掉?一桩破裂的婚姻,你是维持还是摧毁?修补破裂的婚姻比摧毁它要困难得多。
人生短暂,夫妻有缘,生活中的琐碎是很正常的。爱情从来都是残酷的,否则这个世界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情所苦。婚姻关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宽容,也许是夫妻之间相处最根本的原则。如果真的已经没有感情了,那就好合好散。恩爱也好,分手也罢,都只是我们面对生活去追求幸福的一种抉择而已!但是,请你相信,无论结果如何,伤口迟早会愈合,再怎么深刻的爱恨最后都会被收进记忆的相册里。毕竟我们相爱过,所有真实发生过的爱情,都会如童话一样,带给我们甜蜜的回忆!
一、西周时期国家对婚姻的管理
夏商时期奴隶的民事行为包括婚姻嫁娶都由奴隶主指定的, 奴隶没有决定权, 在西周奴隶获得部分权利和自由以后, 在婚姻方面奴隶主也无法干预了, 此时婚姻国家进行管理。西周专门设立了媒官和媒官府, 媒官是专门管理婚姻嫁娶的官员, 媒官府是进行婚姻管理的行政机构, 行使着相当于今天的婚姻介绍所的职能, 只是当时的媒官府是国家机构而已。《周礼》当中对媒官府的记载:“媒氏, 下士二人, 史二人, 徒十人”, 可见媒官府也是一个不小的行政机构。《周礼·地官》当中的记载, 媒官对个人婚姻管理的工作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 一直到结婚方终止。按照周朝的法律, 小孩出生在三个月以内就必须到媒官那里登记生日、姓名和性别, 孩子长大成人结婚了也要到媒官那里报告予以注销[1], 这样媒官就对每个地方的适婚男女情况就非常清楚了。同时法律还规定了法定的适婚年龄为男子30岁, 女子20岁 (这一数字在《周礼》当中有所记载, 但是与其他很多地方的记载不完全一致, 笔者认为这个年龄应该是最晚的要求) , 到这个年龄还不结婚父母和媒官就要组织婚姻介绍了。在《礼记·月令》中记载, 每年春天, 在媒官的组织下还仲春二月男女相会, 就是为青年男女提供恋爱的机会。可见, 周朝国家对人民婚姻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
二、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原则与程序
1. 婚姻缔结的原则。
西周是一个以宗法等级制度构建的社会, 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在社会制度的管理上都努力维护这种宗法的等级制度。在婚姻制度上, 就要求一夫一妻制和同姓不婚制。一夫一妻和同姓不婚是西周婚姻缔结的两个最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一夫一妻制, 是指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正妻, 允许有多个妾, 但妻与妾的法律地位完全不同, 妻与妾产下的子女的地位也非常悬殊。西周的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 是因为在西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 一个家族的财产往往是经过多代积累下来的, 这些家族既是经济体又是政治体, 维护着周朝的政治经济的稳定。如果允许多妻制, 那么一个男子的具有继承权的子嗣就有很多, 这样不仅不利于家族财产的积累还会使原来已经积累的财产因为继承而分散, 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同姓不婚是为了保证产下的后代能够更加健壮, 西周时期科学还不发达, 但是人们对生活经验非常注意总结, 人们认为同姓同家族之间的婚姻后代往往孱弱多病, 影响人口的兴旺, 因此西周法律就明文规定同姓不得婚配。同姓不婚的要求也使得各个家族之间加强联系, 通过婚姻血亲巩固社会的稳定, 进而加强周族的优势力量[2]。
2. 婚姻缔结程序。
(1) 媒妁之言与父母之命。在婚姻缔结上, 无论是“中春之月令会男女”还是“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都是在媒妁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婚姻通过“媒”, 是当时多数男女结合的必由之路[1]。西周时期的婚姻除了极少数的私“奔”成婚的以外, 都是要通过明媒正娶的。在《诗经·氓》当中, 女子在埋怨男子的时候就有“匪我想期, 子无良媒”。西周的婚姻非常重视形式, 婚礼举行的也非常繁琐, 这样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这对夫妻已经结婚。在《诗经》当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描写男子抛弃妻子的故事, 可见那个时候社会风气是比较开放的, 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里要想保证夫妻间的亲密长久就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同时隆重繁琐的仪式也会让婚姻双方都能够对婚姻重视和忠诚。按照上文所述, 绝大多数婚姻都要经过“媒妁之言”, 这既是礼的要求, 也是国家法律的直接规定。
与媒妁之言同等重要的还有父母之命, 同样是婚姻缔结的前提。父母之命就是说婚姻的缔结要经过父母双方的同意。西周的法律之所以这么规定根源在于西周国家统治的基础, 即家国一体的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以一个家族掌握政权而统治众多家族为其特点。掌握政权家族的家长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因此中国国家形成伊始即具有“家国相通”的特色[3]。在西周时的观念上,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 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是两个家族的结合。西周的统治基础是宗法等级制度, 就是说周天子就是一个国家的大家长, 在他的统治之下不是一个个零散的国民, 而是一家家结构完整, 家规严格的家族, 家、国、天下在本质上只是量的变化。西周的统治者格外重视家族关系的管理, 这是他们进行统治的基础。如果在婚姻缔结时双方父母不同意, 不但不能加强家族之间的关系, 还可能会造成社会矛盾, 进而引起更大的纠纷, 影响国家安定。因此, 西周婚姻缔结时就要求要经过父母的同意。
(2) 六礼。在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后, 双方家庭就开始着手操办婚姻, 从双方父母同意以后一直到婚礼的举行结束要经过六个基本程序, 在西周时这六个基本程序就叫做六礼。六礼分别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 就是指男方向女方赠送彩礼。婚姻送彩礼自古就有, 这也是在中国古代的夫权制度之下, 女子嫁到男方家就成为了男方的家人, 从此开始侍奉男子及其父母。男方向女方家长送彩礼一方面是女方父母对女儿的养育之恩, 另外也是为了向女方父母表达求婚之意。六礼之二为问名, 问名就是男方向女方问清楚姓名。西周的婚姻观受古代天命观的影响, 认为婚姻也是由天定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 如果两个命运相冲的人在一起就会带来灾难, 而命运相合的人则会带来幸福, 因此缔结婚姻都要经过占卜, 而占卜的依据就是双方的姓名, 问名就是为了占卜吉凶。六礼之三是纳吉, 纳吉就是报喜。在问名之后男方要拿着女方姓名去进行占卜, 如果占卜结果为吉就可以结为连理, 这个时候男方就可以拿着占卜结果向女方报喜, 以示有结亲之意。纳吉以后就进入第四个程序纳征, 纳征就是男方拿着彩礼到女方家, 双方家长见面定下婚约, 这时的彩礼一般比较贵重也比纳彩之时更加贵重。这个环节就是订婚。六礼之五为请期。在订婚之后, 男方就选择完婚吉日, 选定吉日以后征求女方家的意见, 这个过程就是请期。六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亲迎, 也就是婚礼, 男方把女方接到家中完成婚礼仪式。
(3) 祭祖。六礼完成以后, 婚礼完毕, 但此时女方只是取得了男方配偶的对外宣示资格, 要想在家庭内部得到承认还有很多程序。首先要在婚礼举行完毕的第二天, 女方盛装沐浴, 向男方父母处请安, 得到男方父母承认其在家庭的地位。最为重要的一步是祭祖, 祭祖就是婚礼举行完毕三个月后, 新妇要在家庙中祭拜祖先, 取得祖先的默认, 至此新妇才算正式加入夫宗, 成为夫家家族中的一员, 并获得相应地位[2]。此时, 婚姻缔结完备, 女方正式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
三、西周婚姻解除的法律程序及其条件
西周婚姻缔结要经过严格的程序, 才能合法有效, 婚姻的解除亦有严格的限制。在宗法制度下, 家庭稳定是国家稳定的保障, 因此, 国家严格限制婚姻的解除, 婚姻解除的条件非常苛刻, 甚至有些婚姻是不能够解除的。西周对婚姻解除的规范为“七出”和“三不去”。“七出”就是其中可以解除婚姻的事由, “三不去”是对七种解除事由的限制。具体地说, “七出”包括“妇有七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大戴礼记·本命篇》对“七出”有详细的解释:“不顺父母, 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 为其乱族也;妒, 为其乱家也;有恶疾, 为其不可与集盛也;口多言, 为其离亲也;盗窃, 为其反义也”。可见, 七出的理由都是破坏家庭和睦以及纲常伦理的, 也都是对女方的要求, 没有对男方的要求。因此说这些规定也体现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状。
“三不去”就是三种不得休妻的情形。《大戴礼记·本命篇》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妇有三不去, 有所取, 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意思就是说如果在结婚的时候女方娘家还有人, 但是在提出休妻的时候女方娘家已经没有人了, 这种情况女方就没有地方去, 因此男方不得休妻;第二种情况是, 女方同男方一起为男方家守过三年的丧孝就不可以被休;最后一种是之前夫妻生活很困难, 后来发达了也不得休妻。
从“七出”与“三不去”的标准可以看出, 一方面体现了夫权主义和对宗法制度的维护,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统治者的伦理道德的维护。我们知道宗法制度和道德伦理是西周时期两个统治基础, 一个是有形制度, 另外一个是无形的价值体系。西周的婚姻解除制度体现的也并非是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而是对统治者的统治地位的维护。
西周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在制度上体现了过渡特征。西周国家以宗法等级制度和道德礼仪为统治基础, 因此在婚姻的管理上也充分体现了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和道德伦理的特征。
摘要:西周的婚姻制度一方面国家有专门机关和专门制度进行管理, 同时国家制定的规范和礼仪调整着西周的婚姻关系, 在婚姻缔结和婚姻解除上都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和条件要求。
关键词:西周婚姻制度,缔结,解除,宗法制度,礼仪
参考文献
[1]刘祥成.周朝的婚姻制度[J].四川师大学报, 1981 (4) .
[2]孙平.西周婚姻法制考[J].河北大学学报, 1999, 24 (4) .
按照全名为《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下称“司法解释三”)的规定,朱丽拟主张权利的一半房产和自己并无关系。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使得此案遂被网络炒为“新旧司法解释规定冲突第一案”,而这部新规也在社会上引发激烈争论。
“‘司法解释三从文本上显示了法律意义上的公平,但是由于整个婚姻法体系中补偿制度等缺失,没有可操作性,使得这种公平显得苍白无力。”北京市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周伟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被物化的婚约
之所以引发广泛争议,是由于“司法解释三”中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等与以房产为典型的财产相关的规定,因其更多强调出资人与产权归属关系,以至于“净身出户”成为热词。
所谓“净身出户”,也就是在婚姻双方决定离婚时,婚姻的一方要求另一方退出婚姻时不得到任何共同财产。有网民戏称为,“除了身体带走,其他一无所有”。
“关于‘净身出户说并不客观,显得过于简单。”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明舜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应从整个婚姻法体系内考虑问题,因为婚姻法以及前两个司法解释是相互补充的,“司法解释三”集中解决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但不意味着以前的规定全然失效。
在我国婚姻法立法进程中,曾于1980年和2001年两次修改该法,当时很少涉及婚姻中的财产问题,2001年底和2003年底,先后出台两个婚姻法司法解释,其中涉及婚姻财产的条款才逐渐增多。
李明舜认为,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规则渗透到婚姻中,使婚姻家庭问题物质化,司法解释在这样的条件下出台,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规则和财产法的影响。
另外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比翼鸟”“双飞燕”的美好爱情观念也已经更多代之以附加品,家庭纠纷及离婚率随之逐年增高。根据最高院提供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共计128.6万余件,2009年为134.1万件,2010年为137.4万件。2010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离婚案件116.45万件,其中涉及婚约财产纠纷案件24676件。
“案件中相对集中地反映出婚前贷款买房、夫妻之间赠与房产、亲子鉴定等争议较大的问题,亟需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标准。”最高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以传统家庭伦理约束为主的婚姻观遭遇严重物质化的现实,难免迷失,当然就会越来越多地将家庭问题诉诸法律,这成为“司法解释三”出台的现实背景,同样也成为其出台后相关条款引发轩然大波的重要导火索,以至于产权变更顿成热潮,房本“加名热”迅即频见报端。
至于新解释对于未来离婚率的影响,李明舜认为值得关注和探究,但是“目前下结论尚早”。他认为,就目前的条文来看,既有推高因素,也有降低因素,现在并不能断言。
引发争议的规定
除了“净身出户说”,“司法解释三”在相关规定上同样引发争议。其中第五条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该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的孳息和自然增值部分只能归该财产所有人单独拥有。“也就是说,婚前一方有一头牛,婚后牛生的仔和另一方无关。”李明舜认为这一条规定“有问题,和《婚姻法》相关条文有冲突”。
作为基本法,《婚姻法》对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在第39条至42条做了原则性规定,其中对于子女、女方权益,以及对抚育子女和照料老人等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要求给以照顾或补偿。同时,规定生产经营所得应归夫妻共同所有。
李明舜认为,财产孳息和自然增值部分也属于夫妻共同理财的一部分,并不能简单化处理,否则会在实践中使很多问题的处理更复杂。
该规定是我国婚姻法制度中首次明确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是共同财产。孙军工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说,“司法解释三”的征求意见稿曾作出“另一方对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贡献的,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但是多数意见以“‘贡献一词不是法律用语,理解上也会产生歧义,审判实践中很难把握”为由表示反对,后经反复斟酌,才做此修改。
另外引起专家质疑的规定是关于亲子鉴定的推定原则。司法解释三第二条规定,亲子关系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拒绝鉴定将导致法院推定另一方主张成立的法律后果。此类诉讼属于身份关系诉讼,主要包括否认婚生子女和认领非婚生子女的诉讼,即否认法律上的亲子关系或承认事实上的亲子关系。
这样的推定原则在李明舜看来不仅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也显得过于简单和草率。“这一条应有例外规定,最极端的例子如强奸犯导致女方有了子女,也会产生亲子鉴定问题”。
孙军工则表示:“从征求意见的情况看,多数意见认为,对亲子关系推定认定的规定符合社会常理,且便于实践操作。”
有待完善的操作标准
纵然引发诸多争议,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律师均认为,结合现实问题,“司法解释三”还是从文本上实现了公平,但是在现实操作层面,许多相关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认为新解释仅仅是实现了法律形式上的公平,比如财产分割制度没有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周伟伟认为,我国一些婚姻法律制度直接移植自国外,缺乏对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与现实的考量,因此导致文本看起来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使得律师、法官等直接在操作一线的专业人士常感头疼。
据悉,现实中因第三者插足、家庭暴力等诉诸法庭的案件,多因证据不足而被驳回,其中多数是由于男方有了第三者或与第三人同居等过错被女方发现,但女方举证困难,选择离婚也难以寻求法律补救。
“整个婚姻法律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对离婚弱势方及无过错方的补偿制度。”周伟伟说,同时还要明确和细化对离婚无过错方的赔偿标准以及夫妻共同财产财产多分的标准,“目前这些标准都没有,因此操作起来很困难”。
她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因重婚、与第三人同居等过错行为,举证过于困难,往往得不到法院支持,因此,还应增加离婚过错范围及司法程序上的可操作性。
心理专家表示,婚姻心理治疗是以夫妻关系及婚姻问题为主要目标而进行治疗的方法,是心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开展得相当普遍。
婚姻心理治疗的适宜人群
在临床上,婚姻问题主要以“婚姻动机不健全”、“夫妻性格不合”、“夫妻角色认识不同”、“父母影响和干扰”、“缺乏维护夫妻关系的技巧”、“婚外情”等最为常见。心理专家表示,应用婚姻心理治疗技术,能够将包罗万象的各种原因分清楚,有利于夫妻双方从重重矛盾中认清问题所在。
一般来说,婚姻心理治疗最适用于一方有心理问题的夫妻;或者夫妻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和冲突,但双方主观上都愿意保持婚姻关系者;又或者性生活不和谐的夫妻,
婚姻心理治疗方法的步骤
治疗前先了解夫妻状况。面对一个矛盾,夫妻可以冷静沟通,但当问题多起来时,两个人可能就无法客观地看清全貌,进而会陷入僵局。这时候,就需要一套成熟的婚姻心理治疗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正式的婚姻心理治疗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心理专家充分了解夫妻双方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然后心理专家通过沟通,了解夫妻关系状况。最后心理专家确立治疗方法和方向,夫妻双方定期按医嘱接受心理治疗。
一般而言,一些当事人由于对未来婚姻不确定性的担忧,往往会在办理法定的婚姻手续之前签署婚姻保证书,以此来增加婚姻的稳定系数,这时的婚姻保证书无意义,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效力,其中以约定的夫妻忠贞条款居多。
在婚后的生活中,夫妻难免会产生矛盾,在出现危机时,当事人双方往往首选的解决途径当属私下协商,以达成婚姻保证效果。而重归于好的情况屡见不鲜。此时的婚姻保证书中会就夫妻相互之间的忠贞、家庭责任、孩子问题及惩罚措施进行约定。这类婚姻保证书的效力需要酌情而定。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权属进行约定。由此看来,当事人一方在婚姻保证书中约定有“净身出户”的条款也并非全都为法律所禁止。若签署此类保证书时系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可以视为夫妻双方对其所属财产的约定,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背叛婚姻方不得探望子女、不得做孩子的父(母)亲”等条款是否有效力针对这类保证条款,法律的态度很明确,此类约定概属无效。因为涉及到子女的探望权及子女与离异父母的关系属身份关系,当事人不能约定予以排除相关当事人的权利。
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当事人认为非得要找公家评理,例如,向法院起诉。在法官的见证下,一方当事人书写的保证书会抚平对方的心理伤痕,也会促使对方反思自己的行为,其便以不伤和气的方式化解了婚姻危机。此种情形下的婚姻保证书多是一方给对方一次改过机会的书面见证,法官往往也会积极地调解促成当事人和好,此种方式当事人一般也乐于接受,在法官的见证下,其法律效力当然也有所保证。
◆禁止包办、买卖等于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包办婚姻主要是父母等无视当事人的意志,强迫其结婚离婚的行为。
买卖婚姻是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强迫他人结婚的一种包办婚姻的行为。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和落后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买卖婚姻日益增多,拐卖妇女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其表现形式也很多,例如:父母干涉子女婚姻、子女干涉丧偶或离异的父母再婚、干涉离婚自由、干涉复婚自由、干涉男到女家落户,等等。
对以上行为《婚姻法》第3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严重干涉婚姻自由的,将受到刑法制裁
我国《刑法》第257条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婚约法律无规定,处理不好惹纠纷
◆婚约引发人身关系纠纷,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对婚约不予保护,不强制履行。双方同意解除婚约的,可自行解除。一方要求解除婚约的,也无须征得对方的同意,单方就可以解除。因此,如果订婚的一方当事人到法院去要求法院保护或者解除他们之间的“未婚配偶关系”,甚至是要求强制履行“结婚的义务”,人民法院是不会予以受理的。
◆赠送的财产,酌情返还
对正常的因婚约引发的财产纠纷,一般的解决原则有以下几点:(一)对以结婚为目的而赠送的财产(包括订婚信物),价值较高的,应酌情予以返还;(二)对订婚期间,当事人双方一般性的经济往来或者是赠送的价值不高的物品,受赠人可以不予返还。
◆“青春补偿费”,法律不支持
所谓的青春补偿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也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当然,如果由于过错方的原因,给无过错的一方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其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但绝不是精神损害赔偿。
◆骗取财物,将受法律制裁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不法分子假借谈恋爱、订婚的手段骗取当事人的财物。对此,一经发现,不但骗取的财物要返还受害者,对行为人也要给予一定的制裁措施。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据此,行为情节严重的,将受到刑法的惩处。
三、只办酒席、不领证,能算结婚吗?
大多数人都把一个盛大的结婚仪式当作是自己婚姻生活的开始,但是只举行结婚仪式而没有领结婚证,却不能算法律意义上的结婚。
◆必须要进行结婚登记
我国《婚姻法》第8条明确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结婚登记是使婚姻合法有效的程序,只要是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取得了结婚证的,婚姻即告成立,在法律上就是合法夫妻,受法律的保护。如果没有进行结婚登记手续,即使双方都认为相互之间是夫妻关系,包括已经举行了婚礼、两人已经同居、财产共享,这些都不为法律所认可,当然也就不能享受到法律对夫妻关系的保护。
四、办理结婚登记,要迈几道门坎?
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在结婚的过程中,婚姻登记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办理结婚登记需要履行哪些手续呢?
◆结婚登记申请须双方亲自到场
当事人双方进行结婚登记,必须双方亲自到场,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结婚登记的申请,结婚登记申请时应持有下列证件:
(一)本人的身份证和户籍证明;
(二)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写明本人出生年月和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的证明;
(三)离婚后申请再婚的,还须持有离婚证件(离婚证或准予离婚的判决书、调解书);
(四)实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地区,须持有指定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健康检查证明;
(五)如果申请结婚的当事人是在一方父母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的,还须持有该父母所在单位或村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身份关系的证明。
◆教您一招:如何补办结婚证?
领结婚证要迈几道门坎不容易,结婚证丢了还真让人头疼。其实不用头疼。我国《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当事人遗失或者损毁结婚证、离婚证的,可以持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出具婚姻关系证明”,所以,可申请出具夫妻关系证明来代替结婚证。夫妻关系证明书和结婚证的法律效力是相同的。
五、结婚也要符合条件,不合条件法律禁止
结婚不但要经过必要的登记手续,而且结婚的双方也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只有符合了条件,婚姻登记机关才会予以结婚登记。那么当事人要符合哪些条件呢?
◆结婚须达法定年龄
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是我国法律对结婚年龄的基本规定。
婚姻法所规定的法定婚龄,适用于所有中国公民以及在中国境内结婚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及外国人。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法律也允许作特殊的规定。比如说,少数民族地区可适当降低婚龄,但是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与此同时,出于一些相关因素的考虑,一些行业对业内人员的婚龄也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民航的飞行员(包括飞行、领航、通讯、机务、乘务等)因工作需要,适当提高婚龄,男不得早于26周岁,女不得早于24周岁;解放军战士在未服满现役期间不准结婚;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也不许结婚。这些特殊的规定都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同性、几类近亲属禁止结婚
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结婚必须是“一男一女”,但是婚姻法多处提到“结婚的男女双方”。据此我们认为,我国的法律不允许同性婚姻,结婚的双方必须为一男一女。
近亲结婚的危害在此无须多说。法律明确规定的不允许结婚的近亲的范围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具体来说,直系血亲包括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伯叔与侄女、姑姑与侄子、舅舅与外甥女、姨与外甥等。
◆特殊的疾病禁止结婚
目前,根据我国的《母婴保健法》的规定,禁止结婚的疾病主要指:
(一)麻风病和性病未经治愈的;
(二)严重遗传性疾病;
关键词:法律角度,解读婚姻
有学者认为婚姻是一种自然现象、因此具有自然属性, 作为自然现象的婚姻, 是男女两性的结合, 在男女两性的结合中实现了人类自身的繁衍, 这种雌雄结合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所以从自然的属性看, 婚姻就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性关系。但是我们认为单纯将婚姻的本质理解成一种自然现象, 理解为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现状了, 婚姻涉及的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性关系, 而是涉及了夫妻双方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无论是结婚或者离婚都会产生人身和财产性的变动, 涉及的范围远远超过单纯的性。
婚姻同样是一种社会现象, 具有社会属性, 如今的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当事人之间的事情, 而且其辐射面涉及两个家庭、两个家族甚至整个社会, 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康德认为, 婚姻是社会情况的反映, 他的这种力量使个人从教会支配下解放, 促进了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相互尊重, 功绩不可磨灭。[1]社会对于婚姻制度的选择和规定不仅受制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而且反过来也作用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一夫一妻制度是现代绝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同一个人, 可能会得到许多异性的爱, 同一个人也有可能爱慕许多个异性, 个人如何进行选择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婚姻制度。[2]
有学者认为婚姻的本质只有在哲学范围内才能解决。黑格尔认为: 婚姻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黑格尔强调婚姻的伦理性, 他的最终立足点在于爱。他认为“爱”是对立统一的, 当事人既否定了自己又在其中实现了自我肯定。[3]笔者认为, 婚姻固然是神圣的和崇高的, 是与伦理道德紧密联系的, 但是一个社会的秩序若只是通过伦理道德是无法维持的, 既然我们无法仅仅在伦理道德的框架内解读婚姻, 那么就必须找到一个有效地、稳定的方法对婚姻关系进行调整, 只有这样才具有更符合现实的实际意义。
因此, 笔者更愿意从法律的角度来解读婚姻关系, 将婚姻关系理解成一种合同关系。什么是合同, 合同是一种协议或合意, 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 自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并最终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婚姻的这种契约精神来自于罗马法, 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中写道: “契约是由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产生相互间法律关系的一种约定。”[4]我国《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则符合合同的本质特点, 在我国婚姻的主体是男女双方, 其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家庭经济体, 同时对有关家庭抚养、财产管理、照看自由的部分达成一致的协议。[5]双方一旦达成协议, 就在夫妻双方之间产生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 并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变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 这些都与合同的本质相契合。说明现代人们的婚姻, 从缔结至接触均以婚姻主体的内心意愿为发生、变化的依据, 婚姻当事人主体的意思表示贯彻婚姻的始终。[6]
从法律的角度看待婚姻关系实质是历史的一种进步。英国著名历史法学家梅因在《古代法》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概括为从“身份到契约”: “所有进步的社会中, 到此为止, 是一个‘身份到契约’的运动。”[7]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说的, 如果除了法律之外没有一个体系或者框架可以持久、稳定的维持社会的婚姻秩序, 那么就必须尽快完善我们的婚姻制度。另一方面, 将婚姻关系看成是一种契约实际赋予了人类更大的自由, 人们在这种契约关系中被当做理智的生物。我们有理由相信婚姻双方在这样一种关系中会进行最有利的考虑, 最终所权衡的结果在客观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或者不对等, 但其中必然有其另外的情感上的考虑, 只要合乎法律就不应当禁止, 所以说婚姻关系最终仍要回到法律的框架内来进行衡量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婚姻关系已经受到了各界学者极大的关注, 将婚姻关系视为一种契约关系也已经为资本主义国家婚姻法学界广为接受, 当然婚姻契约论也受到了各种质疑, 至今在我国仍然不能成为婚姻法学界的通说。
总之, 在大力倡导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 我们不得不承认法律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虽然不是所有社会关系均由法律所调整, 但是任何关系, 一旦上升到应当被某种制度、规约的程度, 就必然会催生相关的法律。婚姻关系作为一种合同关系, 有赖于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催生了更为完善的法律和更为法治化的国家, 而在日益强调自由、平等的法治化 国家, 法律的视 野则显得 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史尚宽.亲属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2]李璞, 王林敏.中国法律文化视野中的婚姻契约[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7 (1) .
[3]康德.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4][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M].张企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5]郁光华.从经济学视角看中国的婚姻法改革[J].北大法律评论, 2007 (8) .
[6]刘引玲.婚姻契约之特性分析[J].人大法律评论, 2009.
关键词:彩礼由来;高价彩礼;对策
一、农村高价彩礼的由来
“彩礼”制度是我国传统婚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彩礼”这一习俗可追溯至西周时的“六礼”婚姻制度,这就是“彩礼”习俗的来源。所谓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亲迎这六个礼仪。其中,纳币,就是指男方派人送彩礼到女方家。在《周礼》中,记载的“采择之礼”实际就是对婚姻“六礼”中“纳征”礼仪的一种沿袭。西周的六礼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后世的结婚程序虽然不一定会全经过六礼的仪式,但六礼的名称一直相传下来。辛亥革命以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送彩礼仍然作为中国民间老百姓订婚礼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未对彩礼作出规定,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冀南地区农村,婚前给付彩礼的现象在还比较普遍,并且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社会习俗。
二、农村高价彩礼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我国农村,自古以来男女婚姻,男方都会给予女方一定数额的彩礼,而当下的冀南的农村地区,彩礼逐渐向实用的物质化转变,彩礼的花样越来越多,数额也越来越高。甚至也有攀比之风,高价彩礼层出不穷。以冀南各县为例:在河北石家庄赵县农村:结婚彩礼最高13万没个30万娶媳妇基本是空谈。在当地流行“三金一响”指的是三斤百元大钞,三斤百元人民币称重约15万元。“一响”则是小轿车。在河北邯郸:一场喜事耗尽10年收入结婚成邯郸农民最大负担,在邯郸魏县一农民为儿子娶媳妇耗尽了10年的收入。而在邯郸的魏县、馆陶、大名、成安等各县农村,都存在这种情况,一个男青年的结婚费用约在20万至25万元之间。在河北保定曲阳县某村,单单彩礼就给了20万,一场婚礼花费几十万,全家为娶媳妇不惜借高利贷结婚。婚姻已成为农村农民的巨大负担。在河北其他的农村地区,高价彩礼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三、农村高價彩礼的应对对策
为了应对农村日益高涨的彩礼问题,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法律和政策手段综合来解决这个问题。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控制犯罪以保障自由、维持秩序、实现正义的目的而制定、实施的准则、策略、方针、计划及具体措施的总称。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1.完善相关立法,形成具体的婚礼制度
政府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针对复杂的实际情况出台符合国情的移风易俗法规、政策和规定,从法律和政策上对农村彩礼现象做出硬性的约束、干预和处罚措施,形成具体的制度,邓小平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偿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样使得这项工作有章可循。例如我国《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婚姻法》执行力度,完善婚姻登记制度,规范结婚、离婚办理程序,充分发挥离婚调解职能作用,依法坚决打击低龄婚育现象和干涉婚姻自由、买卖婚姻、婚姻诈骗行为,对因高价彩礼婚姻引发的案件,要严肃认真查处,根据情节和后果予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制裁、刑事处罚等措施,切实遏制高彩礼婚姻蔓延。根据冀南农村地区的经济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法律层面上的彩礼上线,对不切合当地经济实际,索要高价彩礼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并对双方父母进行教育,保障婚龄青年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2.加强宣传教育,维护婚姻自由
在广大农村索要高价彩礼的行为还是比较普遍,高价彩礼已经演化为根深蒂固的社会痼疾和顽症,必须依靠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首先要加强舆论宣传,舆论声势朝着正确方向大力引导。有关部门要通过行之有效的舆论宣传,造成移风易俗光荣的社会新风尚。对农民进行教育引导,逐步使农民树立起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婚姻观,造就适合我们伟大时代的新农村婚姻文化。农村干部、党员家长、党团员青年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加强法制宣传,宣传、司法、妇联、团委、民政、文广等部门要在广大农村,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民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使之遵纪守法并自觉与高彩礼婚姻、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行为作斗争。引导农村家庭把精力用到勤劳致富增加收入上,逐步改变传统不文明的婚嫁习俗,有效地制止高彩礼婚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圣义.“天价彩礼”为哪般?[J].心理与健康.2014(4):22.
[2]曹兴华.婚姻法与继承法[M].法律出版社.2002:87.
[3]何秉松.刑事政策学[M].群众出版社.2002:12.
作者简介:
(三)》的新闻发布稿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 孙军工
(2011年8月12日)
各位记者:
大家上午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向各位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
(三)》)的有关情况。为更加准确地体现立法本意,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处理婚姻家庭纠纷的意见和建议,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15日至2010年12月15日,通过中国法院网和人民法院报公布了《婚姻法解释
(三)》的征求意见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共收到反馈意见9974条,书面来信181封。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等17家单位专门召开了有关研讨会,形成了书面修改意见。经过三年多的调研起草和充分论证,并征求了立法机关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意见,这部司法解释于2011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下面,我把《婚姻法解释
(三)》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向各位作一简要介绍。
一、制定《婚姻法解释
(三)》的背景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施行后,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同年12月24日出台了《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针对婚姻法修改后的一些程序性和审判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出解释,包括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处理程序及法律后果、提出中止探望权的主体资格、子女抚养费、离婚损害赔偿等问题。2003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主要针对彩礼应否返还、夫妻债务处理、住房公积金及知识产权收益等款项的认定、军人的复员费及自主择业费的处理等问题,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依据。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共计1286437件,2009年为1341029件,2010年为1374136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离婚案件1164521件,受理抚养、扶养关系纠纷案件50499件,受理抚育费纠纷案件24020件,受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24676件。案件中相对集中的反映出婚前贷款买房、夫妻之间赠与房产、亲子鉴定等争议较大的问题,亟需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标准。最高人民法院遂于2008年1月启动了《婚姻法解释
(三)》的起草工作。经过充分论证,特别是在广泛征求、认真汇集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后,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婚姻法解释
(三)》,重点对结婚登记程序瑕疵的救济手段、亲子关系诉讼中当事人拒绝鉴定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收益的认定、父母为子女结婚购买不动产的认定、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不动产的处理、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效力的认定等问题作出了解释。
二、《婚姻法解释
(三)》的主要内容
这部司法解释共有19个条文,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其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首次明确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主张撤销结婚登记应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现实生活中,常常有当事人以结婚登记程序中存在瑕疵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如一方当事人未亲自到场办理婚姻登记、借用或冒用他人身份证
明进行登记、婚姻登记机关越权管辖、当事人提交的婚姻登记材料有瑕疵等。在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时,如果同时欠缺了结婚的实质要件,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内,可以被人民法院宣告无效,但对仅有程序瑕疵的结婚登记的法律效力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以婚姻登记中的瑕疵问题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只要不符合婚姻法第十条关于婚姻无效的四种规定情形之一,法院就只能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如果将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结婚登记程序上有瑕疵的婚姻宣告为无效,不仅扩大了无效婚姻的范围,也不符合设立无效婚姻制度的立法本意。
从征求意见的情况看,多数观点主张应当本着司法便民、利民的原则在司法解释中增加指引性规定,以方便当事人解决纷争。据此,经研究认为,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结婚登记在性质上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即行政确认行为。当事人对已经领取的结婚证效力提出异议,虽然不属于法院民事案件的审查范围,但当事人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解决或提起行政诉讼。据此,《婚姻法解释
(三)》第一条第二款作出规定:“当事人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撤销结婚登记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二)明确规定亲子关系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拒绝鉴定将导致法院推定另一方主张成立的法律后果。亲子关系诉讼属于身份关系诉讼,主要包括否认婚生子女和认领非婚生子女的诉讼,即否认法律上的亲子关系或承认事实上的亲子关系。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DNA鉴定技术被广泛用于子女与父母尤其是与父亲的血缘关系的证明。亲子鉴定技术简便易行,准确率较高,在诉讼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全世界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DNA技术直接作为判案的依据。在处理有关亲子关系纠纷时,如果一方提供的证据能够形成合理的证据链条证明当事人之间可能存在或不存在亲子关系,另一方没有相反的证据又坚决不同意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2002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做出处理,即可以推定请求否认亲子关系一方或者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而不配合法院进行亲子鉴定的一方要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婚姻法解释
(三)》第二条对此予以了确认。从征求意见的情况看,多数意见认为,对亲子关系推定认定的规定符合社会常理,且便于实践操作。
(三)首次明确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是共同财产。一般而言,夫妻一方财产在婚后的收益主要包括孳息、投资经营收益及自然增值。婚姻法规定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生产、经营收益及知识产权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2004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也明确规定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所得的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对孳息和自然增值这两种情形如何认定未予明确。在《婚姻法解释
(三)》(征求意见稿)中曾作出了“另一方对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贡献的,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但多数意见认为,征求意见稿中的“贡献”一词不是法律用语,理解上也会产生歧义,审判实践中很难把握。经过反复斟酌,《婚姻法解释
(三)》第五条明确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四)明确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从《婚姻法解释
(三)》公开征求意见反馈的情况看,作为出资人的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均表示,他们担心因子女离婚而导致家庭财产流失。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出资为子女结婚购房往往倾注全部积蓄,一般也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势必违背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和意愿,实际上也侵害了出资购房父母的利益。所
以,房屋产权登记在出资购房父母子女名下的,视为父母明确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比较合情合理,多数人在反馈的意见中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处理兼顾了中国国情与社会常理,有助于纠纷的解决。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按照双方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更为符合实际情况。《婚姻法解释
(三)》第七条规定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产权登记主体与明确表示赠与一方联系起来,可以使父母出资购房真实意图的判断依据更为客观,便于司法认定及统一裁量尺度,也有利于均衡保护婚姻双方及其父母的权益。
(五)首次明确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离婚案件中,按揭房屋的分割是焦点问题之一。如果仅仅机械地按照房屋产权证书取得的时间作为划分按揭房屋属于婚前个人财产或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标准,则可能出现对一方显失公平的情况。根据《婚姻法解释
(三)》第十条的规定,一方在婚前已经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向房地产公司支付了全部购房款,买卖房屋的合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即在婚前就取得了购房合同确认给购房者的全部债权,婚后获得房产的物权只是财产权利的自然转化,故离婚分割财产时将按揭房屋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相对比较公平。对按揭房屋在婚后的增值,应考虑配偶一方参与还贷的实际情况,对其作出公平合理的补偿。在将按揭房屋认定为一方所有的基础上,未还债务也应由其继续承担,这样处理不仅易于操作,也符合合同相对性原理。婚前一方与银行签订抵押贷款合同,银行是在审查其资信及还款能力的基础上才同意贷款的,其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相对人,故离婚后应由其继续承担还款义务。对于婚后参与还贷的一方来说,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六)明确规定当事人协议离婚未成则事先达成的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不生效。双方当事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达成离婚协议,并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作了约定,但该协议是以双方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或到法院进行协议离婚为前提条件的。实践中,主张离婚的当事人一方在签署协议时可能会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债务承担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让步,目的是希望顺利离婚。由于种种原因,双方并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或者到法院离婚时一方翻悔不愿意按照原协议履行,要求法院依法进行裁判。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双方事先达成的离婚协议的效力问题,往往成为离婚案件争议的焦点。离婚问题事关重大,应当允许当事人反复考虑、协商,只有在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到民政部门登记离婚或者到法院自愿办理协议离婚手续时,所附条件才可视为已经成立。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当事人一方有翻悔的权利,事先达成的离婚协议没有生效,对夫妻双方均不产生法律约束力,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处理离婚案件的依据。
经综合考虑征求意见的情况及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婚姻法解释
(三)》还对夫妻之间赠与房产、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作为原告提起离婚诉讼、生育权纠纷、夫妻一方擅自出卖共有房屋如何处理、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权利人等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在《婚姻法解释
(三)》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积极建言献策,充分表达了对婚姻家庭审判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婚姻法解释
(三)》的出台,是人民法院准确适用相关法律规定,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人民法院将紧密结合婚姻家庭纠纷审判工作实
践,及时关注事关民生的法律适用问题,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为依法促进家庭关系的和睦幸福、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附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5、《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婚姻法律内容】推荐阅读:
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06-15
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内容10-18
婚姻经典名言07-12
婚姻调查09-25
婚姻登记证明11-14
障碍婚姻幸福11-20
婚姻法期末07-19
婚姻承诺书09-11
关于婚姻心得随笔10-22
我国无效婚姻制度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