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高考备考计划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理综高考备考计划(共8篇)

理综高考备考计划 篇1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夯实基础,跟准节奏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此阶段主要是一轮复习尾声和二轮复习初始,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高效复习计划,以考纲为准绳,考点为中心,题型示例为指引,变式为手段,知识能力构建为出发点,提升能力和分数为目标组织学科复习。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考生要认真听取老师对考纲、样题的分析,对高考中物理试题的命题规律做到心中有数。灵活运用物理解题的三个观点:力的观点(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结题)、能量观点(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题)、动量观点(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题);

常用方法多熟悉:排除法、图像法、函数法、极限法等;

重点模型模块重点练,如滑块木板、传送带、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天体运动等。

逆袭建议

建议1:基础知识要扎实,一二轮复习最关键。

建议2:思维方式要适当发散,不能仅仅局限当前的方法和思想,也应该去关心当下的前沿技术,这些往往是出题的来源。

建议3:计算能力要加强,多动手算,少拿计算器。新课标1卷几道题计算量较大,但题目本身难度却不大,很多学生到此都望而却步。

建议4:平时上课笔记一定要记,隐含很多高考考点与题型,譬如选择题14题、16题、19题、20题在平时上课都曾出现过类似图像或问题。

化学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学生如果不熟悉教材,有知识点遗漏,应重温教材,尤其是教材中以前没有重视的点,如教材中的实验、资料卡片、科学探究、图片图表、小字的注释等等。这些都是高考可能的考点。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化学选择题的考查是有规律可循的,必考内容为:

1、有机物的性质、类别和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推断;

3、化学与生产、生活常识;

4、电解质溶液或原电池与电解池;

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另外,元素化合物、反应热或化学平衡或NA是轮考。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老师要对二轮复习资料进行合理的取舍,对于高考不常考,分值不大的专题可以弱化,而对于高考的必考、重考的点要适当地强化。

逆袭建议

将知识梳理一遍,然后把高考真题、模拟选择题作为重点练习,要注意覆盖面的同时,适当集中对准近年考点,难度以近两年高考题为标准。

生物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回归课本,掌握个人节奏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最后阶段,考生要认真回顾课本知识,找到个人知识遗漏点。先看课本,再“精”做题目。做完题后,针对性地翻教材找到相应知识点加以理解记忆。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正确处理作业练习,利用好每一次考试,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后阶段复习要学会从题目中找关键词、主次分明,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平时训练时要尽量使用规范实验术语和生物学专业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遗传、代谢、调节和生态板块的知识,考生可多留意,这四个板块在历年高考题中占的比重相对比较大。

高考149天倒计时逆袭计划在平时理综训练时注意分配好时间,高考生物一般30至40分钟完成。考生应该给最后两道大题留点时间。遗传题属于体现考生水平的题目,考生不要轻易放弃。

逆袭建议

建议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观察近几年的全国卷生物试题会发现,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而考生的失分往往是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深或“懂了”但不能正确地表达。

因此,在复习时要夯实基础,注意主干知识的积累,理顺知识脉络,全方位覆盖所有考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

(1)明考纲读教材,

(2)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要一味追求高难度。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某些问题进行适当的拓展深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建议2: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生物学科思维的培养

理综高考备考计划 篇2

纵、横比较四套试卷, 可见:知识点的考查范围、分值分布等都相似, 差异极小。这反映出了高考命题的原则是:稳定为首, 变新为次, 即“稳中求变, 稳中求新”。2011年重庆卷生物试题的考点与2010年全国卷Ⅰ基本相同。由此, 可以大胆展望2012年理科综合生物命题。

1、题型与分值

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5个小题, 每个小题6分, 共30分。非选择题3—4个小题, 共4 2分。生物部分共72分。

2、突出主干知识, 加强科内综合

考查的主干知识依然是:

新陈代谢: (1) 光合作用; (2) 细胞呼吸; (3) 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4) 微生物的代谢。

调节: (1) 神经与激素调节; (2) 稳态; (3) 免疫; (4) 微生物的调节。

遗传变异: (1) 遗传的基本定律与伴性遗传; (2) 生物育种; (3) 基因工程。

生态:侧重于生态系统, 包括结构、功能、稳定性。

细胞: (1) 细胞结构与功能; (2) 细胞分化、衰老、癌变; (3) 细胞工程; (4) 生物膜系统。

每一个试题都是多个知识点综合而成。有章内综合, 跨章综合, 必修与选修间综合。

3、基础题为主, 个别难题拉差距

5个选择题的灵活度或难度:1个—2个为小, 3个为中, 1个—2个为中偏大。非选择题的总体灵活度或难度都是中, 可能个别小问是中偏大。

4、多个图、表、曲线题, 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生物学学习和研究都离不开图、表、曲线。图文转换 (获取信息) 的能力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必要条件。除了试题中出现图、表、曲线外, 还有可能出现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绘图、画曲线、列表格、写遗传图解等考查形式。

5、实验与探究, 高考必考

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学习生物学理论时, 常常需要学习科学家所做的经典实验。培养生命科学素养离不开生物学实验。2012年高考, 实验与探究试题仍然是必考题。命题方式可能有对实验步骤的正确与否进行评判, 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等, 而繁杂的实验设计类试题应不会出现。

6、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与科学发展前沿

与人类遗传病、农业生产、发酵工程、污水处理等方面结合的生物学知识会加大考查的力度, 特别是与中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有关生物学知识, 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转基因生物、转基因产物、提高光能利毒等) 疫苗的研用率、人类的食物与健康、减肥、病毒 (手足口病病毒、禽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制和应用、内环境与稳态、艾滋病及其防治等。诺贝尔奖、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与生命科学相关奖项可作为试题背景。

二、对2012年生物高考备考的建议

(一) 研究考试大纲、考题、教材, 认准命题方向

考试大纲和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了考试大纲和教材, 认真研究高考试题, 才能抓住教学与复习的范围、重点和难点, 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 才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效率。

(二) 落实基础知识, 挖掘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重视对教材的回归, 包括对概念的落实、横向联系;基本原理、生理过程的理解、阐述;实验设计原则、实验操作的熟悉等。注意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挖掘其内在联系, 把所学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 有助于学生在解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因此, 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三) 落实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复习

近两年的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在“新陈代谢”“调节与免疫”“遗传变异”“生态”四个部分, 所占的分值超过了80%。因此建议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 在第二轮复习时对这四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设专题进行重点复习。

(四) 重视对图形、图表、曲线的分析

复习时, 要引导学生读懂各章节的结构图、模式图、流程图、关系图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 并努力将教材中的某些生物学的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生理过程和规律等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表, 培养学生能利用数据、图表和曲线提供的信息来解决生物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加强常规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可以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以及图表识别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是高考考查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复习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训练学生能根据背景材料恰当地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 在实验方案中自觉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会用简短的文字, 精练、准确地表达实验过程和结果及结论。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长期不懈的渗透、磨练, 更需要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归纳总结强化。

(六) 科学讲评试卷, 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 对照参考答案进行反复分析, 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问题及时点拔, 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正确选用生物学专业术语答题, 提高答案的科学性、规范性, 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题。最后, 梳理答题要点, 提高叙述的简洁性。只有平时加强了训练, 在高考中才能在文字表达方面抓住答案要点, 节约时间, 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只要教师肯下工夫, 认真备课, 及时讲评, 学生会受益匪浅的。

理综高考备考计划 篇3

2004年广东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并自2010年开始,高考实施3+理综(文综)考试。化学学科试卷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占分值也由单科试卷的150分变为理科综合试卷中的100分。高中选修模块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不再考查,选修模块的《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为必考内容。试题题型主要变化是将原来的不定项选择题改为双向选择题,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化学学科总题量的减少导致选择题的综合性增强,非选择题将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广东高考理综化学学科试题基本达到既体现为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中学化学教学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1. 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知识结构。

纵观近三年广东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基本遵循了化学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的要求,从题型分布及分值的分布来看,满分为100分,其中7-12为单选题,22-23为双选题,30-33为填空题。详见下表。

2. 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命题内容研究。

表二数据显示近三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知识与能力考查的融合统一。选择题注重对化学学科基础性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初级能力;非选择题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特别注意情境与问题的设置,主要考查信息重组能力与化学实验探究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化学试题主要考查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注重化学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双基知识。

化学试题的命制能依据考纲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和常用的物理量,溶液和胶体,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电解质溶液等等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规范答题,突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知识与能力考查的融合统一,体现新课程理念。例如,化工工艺流程图就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命题主线,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注重联系社会热点和工业生产实际,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生活、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实际问题,注重考查学生接受新信息与加工信息等综合能力。

(3)注重有机化学基础,考查学生的建构能力。

化学试题一般以有机代表物及其相互转化、官能团的性质为载体,将有机合成、推断及简单计算结合起来,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网络化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例如,考查考生对乙烯、乙烷、乙醇、乙酸、多糖、蛋白质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的了解,常见有机反应类型(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等)的认识。在非选择题中则要求考生能整合已有的有机物的知识体系,以及题中信息,解决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中反应出的一系列有机物结构及性质的问题。

(4)注重科学实验探究,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

化学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常用仪器的重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探究题注重考查考生对物质的分离、对实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运用正确的化学术语与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2012年做了较大改变的是实验探究题,即以有机化学反应实验作为载体,改变了一贯的无机反应作为实验载体的命题方式。

二、广东高考理综化学复习与备考策略

1. 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考试大纲的说明》和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蓝本,复习备考要依纲扣本,抓住常考点、能力点、应用点(ESTS),有针对性的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从而提高认知水平。认真研究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力争能够运用学科术语,有层次的、规范的进行描述和阐释。例如,研究近3年的高考试题,规划高三这一年中三轮复习的整体思路(一轮知识整合,二轮能力提高,三轮得分训练)。

2. 关注主干,把握重点。

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强调主干知识的掌握,因此,复习中要筛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轻重关系,敢于合理取舍,主动帮助学生减轻负担;要加大主干知识的复习力度,细致入微,力求深刻理解和掌握,并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

3. 科学训练,抓好规范。

复习备考中要充分发挥高考经典题型和样题的作用,有针对性的选题、做题。要进行规范训练,仔细审题,规范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表达。答题要简洁清晰,做到科学有效的限时训练,并不断反思、总结答题技巧,提高复习实效。

4. 强化实验,提高能力。

新课程高考化学命题已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最容易让考生丢分的是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性试题,因此,要对教材中出现过的实验进行全面的分类复习,把实验方法与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等内容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要掌握一套装置或一些仪器的多种用途;注重对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注重把化学原理与生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周密考虑实际问题的背景,要重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灵活地运用实验基本技能,正确选择实验步骤、控制条件,并处理好实验安全等问题,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5. 相信学生,有序备考。

相信学生,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甚至可压缩复习范围,突出精讲精练的精品意识。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分工合作,有序备考,减负增效。

(作者单位: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

高考理综复习计划及复习技巧 篇4

一、高考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不在于每天的题海战和疲劳战,在于的是高三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从高三的暑假开始就全力以赴的坚持是完全可以的,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高考,就要全身心的投入。高考理综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高考理综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起步、强化、冲刺和临考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这一阶段各科目都在进行一轮复习,基础差的考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补上自己的短板,合理分配时间到薄弱科目,从而达到各课程之间的平衡;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全面检查自己的相关知识点,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主要目的是重点专题突破。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总结出常考、易考知识点,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4月中下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调整心态,回顾错题本,劳逸结合;二是适应理综答题顺序和时间的合理分配。物理、化学、生物的冲刺复习,购买最新的权威模拟试题和预测题,保持住答题手感。

官方网站:http://客服QQ:9439990

42(5)初试临考阶段(第四轮复习)

6月上旬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

二、复习技巧

(1)第一轮复习(8月份~12月份)

①物理:重点是力学大版块和电磁学大版块,这两大版块占到80%左右,同时,高考对于实验创新的能力也逐步加强,每年高考大纲虽然有所修订,但变动不大,因此可以找本前一年的《大纲》先看着,在一轮复习跟住老师的前提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晚上的时间补齐自己的短板。这段时间可以用除全国卷一、二外的历年高考真题来进行分章节的联系。

②化学:重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这三大版块,这三大板块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第一轮复习在紧扣课本复习的同时注意概念的理解记忆并不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尽量把晦涩的概念转化为自己易懂的语言,不但这样方便理解,而且记得会更牢。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很重要,但是切记不要题海战术,适当的练习即可,但是练习之后对于错题要及时总结。

③生物:生物分为细胞与代谢,遗传变异,生殖繁育,新生物技术这四大板块。争取做到知识主干清晰,枝叶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扫除知识上的遗漏。此外,适当回顾初中相关内容,不留知识上的断档。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争取在第二轮复习前不再有知识上的盲点和大的障碍。

(2)第二轮复习(1月份~4月份)

① 物理:在这一阶段,新的考试大纲刚刚下来,考生要根据最新的大纲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新增和修改考点要给予关注,这往往是当年命题的热点,此时开始进入章节复习,分专题、分章节把握,要注意跨章节的综合类大题的处理,此时可以用全国卷一、二的历年高考试题来进行训练。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② 化学:化学首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是紧密结合的,而且这个时候是考试大纲公布的时刻。此阶段重点之一是提炼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结论,以及考试知识点,特别是新增考点和新修考点;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综合。二是进行专题训练,并对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这时对真题进行总结和研究

③ 生物:生物方面,应该在已经大体掌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在考试大纲的指导的前提下开始深入研究真题,尤其是非选择题,掌握各种答题方法和要点,本阶段必须进行相当量的题型专项练习,通过做题来巩固。

(3)第三轮复习(5月份)

这一阶段已经十分接近高考的时间了,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对于做过试卷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分类,第二是带着问题再次回归课本,这一阶段已经不需要大规模的做题,主要就是调整作息,保持住手感,解决错过的题目。

(4)第四轮复习(考前一星期)

6月来到,战时!注意营养,调整生物钟,看错题本,信心满满迎接挑战!免费赠送《2012最新绝密高考策略大全》

以上内容由高考秘籍大全网整理 http:// 进到官网里面

就可以问客服拿资料了。免费索取方式,真的是免费的哦~ 客服QQ:943999042

高考备考计划 篇5

第一,储备要宽。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要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材料。只有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才有了创新的基础。

第二,审读要准。无论是“话题”还是“材料”,审读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对“话题”或“材料”的准确把握,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在教学和复习中,要提高学生审读材料的能力。审读能力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因此,培养思维能力乃是关键中的关键。

第三,要求要严。一方面,要给写作以自由度,由“戴着镣铐跳舞”变为“放飞的风筝”;另一方面,对写作的基本素质诸如标题、书写、用词、标点等各方面要严格要求,字要规规矩矩书写,词要反反复复推敲,句子要认认真真组织,苦练写作基本功。此外,质量要以数量为基础,作文训练必须达到相当的数量。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9月至11月中旬)

应届班上完第五册课本及读本。

补习班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

第二阶段(11月下旬至次年2月底)

应届班上完第六册课本及读本。

补习班进行文言文阅读、翻译及古代诗歌鉴赏训练。

第三阶段(3月初至4月底)

应届班进行考点复习,其重点是:语言表达、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

补习班复习现代文阅读部分,并对语言表达、文言文翻译和古代诗歌鉴赏进行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5月初至高考前)

处理信息、“保温”训练、综合训练。

其他要求:

1、文学常识的复习适时穿插其间,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自始至终穿插其间。

2、作文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的始终,训练要在文化、文气、文品上下功夫。

3、每周至少安排两节自由阅读课,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和作文材料。

4、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5、选择题的训练要扎扎实实,确保有较高的通过率。

6、要特别重视第二卷所涉及的内容,复习时间要占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亿上。

[策划二]

20xx年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

指导思想:查漏补缺,攻破难点,狠抓热点,强化训练;调节心态,沉着应考。

20xx年考纲及其说明解读:

夯实基础:与去年相比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增加了内涵,缩小了考查的范围,将考查的对象限定在2500个常用字的范围内。这种变化体现了不鼓励考生钻研冷僻字、繁难字,同时也引导考生不追求偏题怪题,多关注常用字,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态势。

提高能力:《考试大纲》仍然体现了对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视,对写作的能力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比如在“有文采”一项中,原来有“词语生动”“文句有意韵”的提法,很笼统。现在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一方面降低了难度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写作语言的表达能力的重视,体现了反对追求华美,追求词藻堆砌的不良文风,要求考生努力做到语言与内容的统一。

高考地理复习备考计划 篇6

为更好迎接 高考, 实现高考预期目标, 以“注重积累, 夯实基础, 放慢进度, 细处入手”为复习理念, 力求做到指导有针对性, 训练有实效性, 复习有整体性。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高考地理试题的基础上, 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 我们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做如下计划:

一、基本情况

从课堂反应和学生交谈中了解, 由于长时间没有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失分较多;遇到难度稍深的题目便不易得分; 地图定位还不准确;要冲击高分层, 没有起色。从目前情况分析, 由于没有知识的积累, 回答没有深度,缺少训练, 往往不能准确地审题。

二、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二轮复习, 每个点要训练到位。在依托课本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对知识点进行复习,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本的基础上,结合学案的重难点点拨,把握知识点的侧重方向。利用学案的自我综合测评题和一轮材料有选择的进行训练。严格按照考点要求, 狠抓落实, 努力抓好各个考点, 不贪多求快, 力求一步一个脚印, 逐一达标。

第三轮复习,依托专题,综合重难点和考点,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和规范答题能力的训练。在第二轮复习的基础上, 紧扣重点复习, 查漏补缺。做几套综合、模拟试题, 巩固或检测专项的掌握情况, 加强“回头看”, 有针对性地弥长补短, 提高正确系数。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三、时间安排

复习分为二轮:第二轮(3、15—

5、10)重在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第三轮(5、12—

6、4)紧扣重点复习, 查漏补缺。

四、复习备考的几点要求:

1.两线共进。即课本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 以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 以课本复习为辅线。课本复习主要利用早读时间, 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 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专题复习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两线并进, 有主有次, 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2、关注高考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各种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高考研讨活动, 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考信息交流活动;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 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以指导备考工作。

3、落实培优补差。针对学科的偏科现象,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 查陋补缺, 对症下药, 采用不同的形式, 进行辅导。

4、讲究复习方法。复习知识重要, 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 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 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参考答案”上, 要让学生自己练, 自己讲答题的思路, 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 不仅“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掌握答题的规律, 以不变应万变。

理综高考备考计划 篇7

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实行3+文/理小综合的高考模式,2009年是由单科到大文大理的第一年,所以要做好2011年高三理综化学备考,首先要分析2010年全国高考(广东卷)理综试卷化学试题。试题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具有“稳中求实、体现课改”的特点,对今后的中心化学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如第7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第8题考查阿弗伽加德罗常数;第9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第10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第22题考查基本化学实验知识;第23题考查原电池基础知识。

(二)注重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知识贴近生活”的特点。

这几年,随着高中课改范围逐步扩大,高考题也逐步体现“课改”趋势,重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注重知识的运用,扩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高考题考得越来越“灵活”,要求考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后,再学会灵活运用,对考生能力要求提高。如第30题是有机化学题,重点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会灵活应用;第33题是实验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总体来说,因为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第一年,题目不难,且没有考查较怪较偏的知识点,考查的仍然是重要的知识点,而且几乎没有遗漏。

二、2011年理综化学备考的着手点

通过认真分析2010年的理综化学试卷和认真学习2011年的理综化学考试大纲,我们要搞好2011年理综化学的备考,须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树”。

主干知识以金属元素为例,它的单质、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重要的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转化、制备等。以金属Na为例,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等物质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制备等,考生都要一一系统掌握,在脑海中构建起“知识树”。在复习时,不妨以某物质纵向展开,以组成—结构—性质—制备为线索,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同时注重采用类比、类推、归纳等逻辑方法,对知识重新组合,强化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另外,考生要多思、多问、多交流,勇于质疑,展开讨论。

(二)在化学实验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从高考命题来看,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难点。因此,考生要将实验目的、实验要求、需要掌握的技巧、实验用品、器材、试剂,以及实验原理、定理、概念,等等,一一梳理清楚,还要懂得化学实验中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 实验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例如,鉴别Na2SO3和NaI,在试剂的选择上就不宜选用硝酸等具有氧化性的酸,在操作程序的设计上,应取少量固体先溶解,再取少量配成的溶液并加入试剂,而不能将样品全部溶解或在溶解后的全部溶液中加入试剂。

2. 实验的可行性原则。

实验方案应切实可行,实验条件实验室中能达到,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3. 防倒吸原则。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分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一般来说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4. 防漏气原则。

实验中为保证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实验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反应中漏气造成实验失败或环境污染。

5. 尾气回收原则。

反应产生的尾气大多能污染环境,实验中必须对尾气进行回收,如Cl2、SO2、NOx可用NaOH溶液吸收。

(三)在选择题中要注意“陷阱”。

在中学化学高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纠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怎样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大家参考。

1.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

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

例1.下列物质是非电解质的是()。

分析:此题很容易错选A,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明确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A选项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在被选之列,本题答案应为B。

2. 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避开“陷阱”。

物质的性质不能只停留于记住,更关键的是会灵活运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每一个“陷阱”,以不变应万变。

例2.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分析:该题利用稀硝酸的性质,设下了“陷阱”,很多同学只考虑到Cu与稀硝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很快写出了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Cu在反应中过量,按稀硝酸计算,生成的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这样,就恰好掉进了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错选了答案A。

事实上,Cu与稀硝酸反应后生成的硝酸铜中还有硝酸根离子,在硫酸中仍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和过量的Cu粉反应生成NO气体。该题最好写离子方程式计算:

从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时按Cu、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2进行,而题中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6∶4。显然,H+不足量,按H+计算,生成的NO气体物质的量为3mol,因此,该题答案为B。

3. 准确把握限定条件避开“陷阱”。

例3.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A.4种B.5种C.6种D.7种

分析:题给的5种基团两两组合后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CH3-COOH、C6H5-OH、OHC—COOH、C6H5-COOH、HO-CHO、HO—COOH共6种,因此易错选项C。如果认真审题,把握题给限定条件即有机物,就很容易将HO-COOH(碳酸)排除,选出正确答案为B。

例4.某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还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则此有机物中一定含有下列基团的组合是()。

分析:要特别注意选项A,氯乙烯水解它只得到一种有机物,所以只选C。

4. 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避开“陷阱”。

人们往往习惯用固定了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命题人根据同学们的这一弱点,常常在命题中偷梁换柱或弱化信息巧设“陷阱”。

例5.100g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约为()。

分析:该题很多同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考虑H2S04分子中的O原子,却没有考虑到水中同样含有O原子,而掉进了“陷阱”,错选选项B,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

例6.(1)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

(2)4FeS2+11O2=2Fe2O3+8SO2反应中+2价铁和-2价硫都被氧化;

(3)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电子数与氧化剂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这3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分析:该题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和-3价,而(2)、(3)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被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已成了不变的事实,所以错选人其实只要仔细审题就会看出问题,(2)中的硫元素并不是—2价,而是—1价,(3)中的还原剂也不是得电子,氧化剂也不是失电子,而应是还原剂失电子,氧化剂得电子,因此在解题中要注意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该题正确答案为D。

三、其他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重视知识的“灵活迁移”,注重能力培养。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淡化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弱化了解题特殊技巧,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试题的内容考生很熟悉,入门容易,但要获得高分并不容易。因此,考生要学会灵活运用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都是比较经典的题目,考生不妨细细研究,这对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帮助。

例7.(2010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第30题)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CO2与化合物I反应生成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反应生成化合物V,如反应(1)和(2)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molO2。

(2)由通过消去反应制取I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

(3)II与过量C2H5OH在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V能与CO2发生类似反应(2)的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任意一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分析:(1)的分子式为C8H8,耗氧为10mol;(2)根据卤代在NaOH、醇溶液作用下可发生消去反应,可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酯化反应原理可写出结构简式;(4)根据反应(2)可以理解为加成反应,O=C=O断开一个碳氧键,有机物也断开碳氧键加成。由此可类比化合物V的两种产物。

(二)书写规范,表述严谨。

从平时的考试来看,考生在审题、符号的正确书写等方面,容易丢分。因此,在平时复习时,考生就要注意“规范书写、表述严谨”。

比如解题首先是审题,明确已知和未知,然后是分析推理,应用不同思维方法解决所设问题,最后是答题。此外,对概念、规律的描述要有条理,要科学严谨,切忌随意;对化学用语、化学专用名词的表达要准确,书写要规范。

对于简答题,答案不但要准确,而且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宜简洁,要紧扣题中的基本观点和要求,并用规范的化学术语进行答题。对开放性试题可以大胆采用多种方法解答,但应使用规范性语言。

(三)重视强化查漏补缺。

考生要回归教材,不留知识盲点,突出重点难点。如理论部分的电离平衡、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电解原理、原电池等。

总之,学生在备考期间除要下工夫夯实基础、掌握知识外,还应该注重考试时心理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2010年(理综).化学考试大纲,2011.

理综高考备考计划 篇8

一、2012年广东卷化学试题特点评析

1. 试题总体特点分析。

理综化学试题在延续着广东自主命题以来的理念,以能力考查为首要目的的特色显著,把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要求摆在很重要的位置。

考查内容具有合理的覆盖面和比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互为补充,立足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个别试题虽然新颖却没有任何偏题、怪题。试题紧紧围绕“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组织信息和设置问题,通过术语填空、简答、列式、描述解答过程、画图等多种回答方式的组合运用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非选择题均取材于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的真实情景,试题表述清晰简明,问题的开发围绕基本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运用,设问角度灵活多样,具有独创性和公平性,较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跳出题海、回归基础。每道题的思维容量和答题量搭配较为合理,问题兼顾知识的考查和能力层级的设置,层层深入梯度明显,能有效区分各种水平层次的学生。

2. 知识要求的基础性和深刻性分析。

8道选择题的考点依次为“生活中的化学”“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检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可以看出,重要考点的重现率极高,这些内容基本代表了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虽然总体难度不大但在这些知识的考查中体现出化学学科的一些核心观念,如微粒观、过程观、守恒观等。第7题的命题取向从简单的有机物性质再现转向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化学的应用性;第12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时应从化学原理上融会贯通,不能孤立地记忆;第22题是选择题中的一个亮点,信息的呈现方式要求学生对元素结构和性质的周期性有深刻的理解,那些记住了元素周期表的“形”而不领会其“神”的学生解答此题比较困难。

第30题有机题的知识落点是“简单的结构简式识别”“烯烃、卤代烃、醇的典型性质”,其要求完全在考纲和教材的重点知识以内,但由于是放在全新的有机物背景中考查,学生只有从教材实例的学习中抽象出其中的实质,才能在解题时快速排除大量无关信息。

第31题反应原理题的知识落点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而本题第(3)小题从头至尾并未出现“速率”二字,显然是命题者有意为之,可见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几个简单实验的宏观现象及其结论上,需要强化反应速率原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借助反应过程的图像表征认识物质的转化方向和快慢。不论是什么特点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都能用图或表去表征,这个化学反应就是一个反应物有剩余的非可逆反应,其图像与平衡图像相似,但每一处的化学含义却又有所不同,这是一道很精彩的试题。

第32题化工题的知识落点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常见阴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本题与2011年第32题的共同点是所涉及的元素均为中学化学重点学习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也是考纲所列举的重点元素),两年的试题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广度有明显的控制,但对这些物质的性质背后的化学原理有深刻的追问,这与落实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十分吻合。2011年第32题实际上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处理物质转化中的灵活运用,而今年第32题实际上是考查离子平衡在处理物质转化中的灵活运用。

第33题实验题中有实质性考查的基本操作是“过滤”“分液”“蒸馏”“结晶”“Cl-的检验”,这些基本操作是最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而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些实验操作都能在普通条件的中学实验室可以实现,命题专家多年来呼吁学生要亲手做实验、要动脑筋地做实验并非口号,其试题一直在顽强地引导着中学教学向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探究的新课程要求努力。另外本题对实验技能的考查主要不是“如何进行操作”,而是“何时需要进行操作”,因此不应该脱离具体任务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和复习,这是高考实验题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3. 能力要求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分析。

能力的种类、层级和分数分布是近年广东卷理综化学试题能力立意的具体表现,各个大题分别承载着不同维度的能力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或许仅仅感受到的是试题的综合度和问题的难易,但备考中如果能准确把握试题的能力落点,对于选择何种难度和风格的题目为主要训练材料有重要意义。

第30题有机题主要是以考查原子成键特点和官能团性质为载体,承载“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其特色是体现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层次性。一些设问定位于基础知识的再现和辨认,如第(1)小题从结构简式书写分子式,第(2)小题直接提出书写碳碳双键与卤素单质发生加成的产物;另一些设问则需要对多个信息点进行有序存储和加工才能作答,如第(3)小题需要根据反应条件和陌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分析发生什么反应、在何处发生反应,再推断未知物的结构,又如第(4)小题需要整合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结构特征等多个信息点才能正确作答;还有个别设问必须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提取实质性内容,重组为新知识块后进行迁移运用,这是该能力种类中较高层次要求,如第(5)小题学生必须从一个全新的碳-碳偶联反应中提取出反应的实质,并立即迁移用于书写另一个新的碳-碳偶联反应。第30题作为二卷第一道化学试题,总体能力要求属于四个题目中的偏低层次,因而中等以下的生源应将有机题作为保分的首选。

第31题反应原理题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载体,承载“图形、图表的观察并进行加工、有序存储”“用正确的化学术语、文字、图形等作出解释”等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图表在化学研究中的工具作用,也能较好地体现实验条件控制的学科思想。第(2)小题分为两个空,体现了命题者的独具匠心,第一空只需要学生具备实验条件控制的基本意识结合表格显性数据即可作答,而第二空则需要学生对此处控制的实验条件进行深入解析,将表格中显性的试剂体积的信息提炼为反应物浓度的信息,仅围绕体积这一表面信息作答属于能力不到位。

第32题化工题以杂卤石制备硫酸钾为载体,承载“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图形、图表的观察并进行加工、有序存储”等能力的考查。理解和把握试题情境的难度明显提升,这是命题意图和目标决定的,因为没有新的问题就没有整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考查。第(1)(2)两个小题针对的是同一个化学过程,先问结果是由于表达要求低而且可从溶解性作推测,大多数学生可以拿分,再问原因则要求整合全面的信息、分解问题、综合分析以及作出解释的能力。图像工具性的考查有三个层次:描述图像信息(或用图像描述)、解释图像信息、运用图像信息解决新问题,本题第(4)小题属于第一个层次。

第33题实验题以苯甲酸的制备、检验和测定这一系统性任务为载体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的学科思维,理解和把握试题情境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得以尽情施展。第(1)(2)小题是实验方法的简单运用;第(3)小题充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实验操作经验以及整合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实验经验的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感知不会发生跳跃、断层,在作答实验步骤时描述准确且不遗漏;化学计算一直是近年考题努力呈现的一个重要要求,缺失定量分析的化学是不完整的化学,以物质的量和元素守恒为基本方法的计算应予以足够重视。

二、2013年备考策略

1. 跳出题海、夯实基础,纵横贯通、优化思维——各大板块的复习。

反思涉及元素化合物的高考试题的解题思路,有两大特征:首先要超脱已经熟悉的反应事实,反应背后的原理已然凝练为思维的工具;其次要完全进入试题呈现的微观世界和物质体系。因此,元素化合物复习的灵魂不是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具体事实,而是基本的物质结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元素复习的定位不能过低,元素化合物复习是以复习整理运用典型物质性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认识物质性质、分析物质变化的思维方法为核心目标。老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方法指导和框架搭建,具体的整理工作应以学生为主。学案不要搞得太细,学案主要是搭架子,这样学生才能关注到方法而不是事实本身。老师的另一个工作是提供合适的问题和应用情境,尽量科学、真实,创造机会让学生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解决问题。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虽然是处于整个复习的前期,但却是优化学科思维的最重要时期。

电化学的复习应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原理为内核,从铜锌原电池和电解氯化铜两个简单范例中抽象出电化学应用的两个基本模型(如图1),再用它们解读和统整教材中其他典型的电化学应用实例(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精炼铜、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模型、外加电源阴极保护),如此一来学生可以超脱个别的事实,体会解决电化学问题的“钥匙”终究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化学平衡板块的复习应反复运用定性推理、数据分析和图像描述等三重表征分析化学反应的进程,而且要经常用不同的坐标体系表征同一个反应进程,以此深化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认识,在使用图像的过程中实现图形、图表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实验题的综合度最大,对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任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实验板块的复习如何进行才能适应这一形势?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回归实验室认真做好实验,创造机会让学生遭遇一些真实的实验问题并解决之,才能真正提高实验能力,构建化学实验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建议用若干个典型的实验任务为载体带动实验板块的复习,具体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以“在用中学”的方式落实。“海带中碘的提取”“用KCl和NaNO3制备KNO3”“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以及以广东高考试题为蓝本的物质检验实验都是非常适用的复习载体。

有机化学板块的复习时间有限,而内容和分值都不少,因而该板块的复习必须准确领会广东卷有机试题的能力取向,直击有机化学核心知识和特征思维方式。笔者提出从基础考点和结构素养两个层面进行实施,第一个层面以“官能团的结构→有机反应的分类和微观结构特征→两者相结合梳理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为主线掌握有机物一般性质的方法,第二个层面以“碳原子成键特点深化认识→同分异构体书写与判断→复杂的有机物结构变化的分析”的主线突出对结构分析方法的自主领悟。

2. 主干先行、搭建框架,能力分层、三环推进——经典试题的使用。

题海战术已不再适应命题趋势和教学现实,如何将一批经典的、严谨的高考原题用好用足是实现高效备考的关键。笔者在此向同行推荐2012届广州市第三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的一套经验。

所谓“主干先行、搭建框架”是指在高三复习的最初几周内,用几十道在主干知识上最具代表性的选择题唤起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内容的记忆,唤醒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思考方式。用简洁的材料聚焦中学化学的几乎全部主要知识,使学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板块划分、内在联系形成认识框架,学生对接下来的一年将要在哪些问题上付出努力有了初步判断。与此同时,这几十道选择题的反馈情况可以使老师对学生的基础和知识缺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新接手的老师意义更大),有利于系统复习阶段做到对症下药。

所谓“能力分层、三环推进”是指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规律,在高三复习的三个阶段赋予同一试题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第一阶段在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板块时,从试题内容与复习内容知识点相吻合的角度选择主观题,反馈时仅注重知识和原理的讲评,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在高考题中的考查形式,借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第二阶段在二轮复习时,对于同样的试题,反馈时主要是引导学生从考点分析、作答思路和程序、表达规范等方面解析试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第三阶段在三轮复习时,再拿回这些经典试题,引导学生尝试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审视试题的形成,体会题目的内在逻辑和问题背后的立意,令学生在遇到很陌生的试题时依然可以保持镇定,准确把握试题的意图。广州市第三中学一位刚走出高考考场的学生说“今年33题是有机的载体、化工流程题的形式、实验的本质”,面对如此陌生的试题能有这样大气的心态显然是长期熏陶的结果。

3. 解剖试题、探寻本质,高效审题、程序合理——四道大题的解答。

“好学生不一定是好考生”,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化学科郭飞红老师一语道破考场上应试策略的重要性。扎实的基础、细致的审题、灵活的方法、规范的作答缺一不可。笔者在前文对二卷的四个题型考查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就如何高效审题和合理解答提出建议供师生们参考。

有机题的信息分布在题目各处,第一遍可以粗读试题,了解信息的大概分布,不必立即进行实质性内容的提取;解答每一个设问时应分辨一下能力要求层次,其编排不一定是由易到难,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第二遍的针对性审题,而且不同的考点聚焦的关键信息也是有区别的,例如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就必须聚焦反应条件、反应物的量、主要及次要官能团等,方程式的配平聚焦O、Na等原子的守恒效率更高。对于较复杂的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应打草稿,不容有任何微小的错漏。

反应原理题的审题有几个重点:试题研究的是不是一个可逆体系?如果是可逆体系其设问所指的状态是不是平衡状态?表格数据信息或图像信息首先要读懂的就是研究什么自变量和因变量,领会它描述的是反应全程的情况还是其中某一时刻的情况。具备上述审题思维,一般不会在思考方向上出差错,而且能避免物理量含义的混淆。化学平衡问题中常常要求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释实验结果,回答这类文字表述题,一要关注反应的进程和状态,二要有严谨的实验条件控制意识,考生应时刻提醒自己这两者是否要说明清楚。

化工题的特征是信息呈现形式多样(文字、流程图、坐标图、数据表等),信息较为分散,因而整合分散信息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化学过程既是考题的立意,也是这类题的审题要领。所以不论化工题的呈现形式如何,考生都要找到一个可以有序收纳分散信息的对象,最好利用的是流程图,即在审题时动笔将获取的其他有用信息都简略而准确地登记在流程图中,下一步带着问题再作分析时就不再需要重复提取信息,效率大大提高。笔者将这种审题方法称作图示化审题,物质转化、电子转移、实验步骤的图示化是高效审题常用手段。

实验题究竟会抛出什么任务、题目有着怎样的外观无从知晓,我们只能紧扣广东卷实验题的理念——考查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实际上在实验室或纸笔测试中完成真实的实验任务确有一个基本思路,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个基本思路转化为一套分解问题、分散困难的较为可靠的工具教给学生(如图2)。这套解决实验问题的程序可以有效缓解试题内容的复杂性带来的压力,可以将分析任务和表达任务合理分散开。其中实验原理的分析与试剂选择联合进行,并在稿纸上图示化;实验操作分析则是将图示化的实验在头脑中进行模拟;整套思维程序都是在实验目的的统领下展开并最终回归。有兴趣的师生可以用近年广东卷实验考题检验该工具的合理性。

总结之,2012年高考广东卷理综化学试题实现了能力立意的平稳延续,命题方式渐趋完善,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将更为理想。2013年的备考应继续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复习全过程,将夯实基础、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作为能力形成的基础,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为核心目标。

(作者单位: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上一篇:蜂窝的奥秘作文下一篇:十星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