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升初语文试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
mào wū rǔ guī jǚ fù jì diàn è hào
外( )( )( ) 天( ) ( )( )
二、在正确的读音上打勾。(2分)
1、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老汉。(mò méi)
2、炮弹在您的身边爆炸,您倒在血泊(pō bó)里……
3、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jiáo jué)的样子。
4、重(zhòng chóng)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8分)
杯( )车( ) 不( )代( ) 势( )可( )
( )不及( ) ( )( )忘食 美( )美( )
写四个表示磨砺意志的成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下面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楚王看见了 问他们 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 他是哪里人
五、请根据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6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请把下列的诗句、名言、对联等补充完整。(4分)
1、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易老学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这道小升初考试题暴露的问题
(一) 不适合考小学生
我们先来认识试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知识”与“命运”。“‘知识’是:1.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命运’是:1.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2.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这两
入社会, 从没品尝人生酸甜苦辣的小学生来说, 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尤其是对这两个词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理解与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要想他们很好地作答此题, 是不现实的。不要说那些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学生, 就是成人, 或是饱经沧桑的耄耋老人, 对这个问题都难以做出较为科学而全面的回答。人们常说,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由此可见, 能够真正领会“命运”内涵的人, 必须是成人, 或具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 让一些乳臭未干的小学生来谈“知识”与“命运”的关系实在太离谱。将那些考大学生, 抑或考职业人群的内容拿来考不谙世事的小学生, 可想而知, 这样的试题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作为“思想品德”学科考试题, 就更显得荒谬了。
只要在网上键入“命运”一词, 网友们对“命运”的解释或理解五花八门, 各不相同。笔者想问一下这道题的命制者:你们能结合社会实践、现实生活、国家政治制度和教育方针政策等科学而全面地阐释那道题吗?如果作为已经经历社会风风雨雨的命题者 (成人) 都不能对那道题做出科学而全面的阐释, 甚至感到模模糊糊, 却将它拿来考那些乳臭未干的小学生, 岂不荒唐可笑?
所以, 这道题不适宜小学生作答, 是一道考错了对象的考试题。
(二) 缺乏思想性和科学性
命制试卷是一项神圣而严肃的工作, 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如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 既要体现试题的效度, 又要确保试题的信度, 尤其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力避和远离消极、腐朽的试题内容。至于小学生试题, 更要注意思想性和科学性, 因为小学生的是非观念还未形成, 辨别良莠信息的能力差, 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信息的影响, 因此, 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等。
笔者特意询问过几个考生, 问他们是怎样作答的, 有的说知识能改变命运, 理由还蛮多。——这些小考生大部分是平时聆听了一些心怀“知识能改变命运”思想观念的老师的说教而产生的一种“鹦鹉学舌”般的模仿行为, 并非对问题有了切身体悟和实质性的理解;有的说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因为“命运”是上帝制定的, 人是无法改变的;有的说, 一个人仅有知识, 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身体等, 知识是无用的……真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这是因为试题内容远离了考生——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等缘故。可见, 让小学生来谈“命运”, 而且还是在神圣的升学考试题中谈“命运”, 难道不是有问题吗?尤其是“命运”一词带有一定的“消极”和“迷信”色彩, 试想, 这样“阴暗而灰色”的问题叫小学生来思辨, 难道不怕这些“阴暗而灰色”的因素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小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与其将这道题命名为“知识能改变命运吗?为什么?”, 还不如将其命名为“读书有用吗?为什么?”将“知识”改为“读书”, 贴近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 显得直白, 易于理解, 便于作答;将“能改变命运”改为“有用”, 题目意思显得更具体, 更大众化和口语化, 尤其是没有了迷信色彩。这样一改, 既有助于学生对试题第二问的“为什么”的作答, 还增强了该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三) 传递的思想观点有碍教育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可是那道试题第一问的“标准答案”是“知识能改变命运”。很明显, 试题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种错误信息:“知识是万能的, 只要有了知识, 就万事大吉了, 人生就衣食无忧了。”所以, 该题的思想内涵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法规相悖。依照那道题和该题第一问的“标准答案”来推理, 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只要向学生灌输“知识”就行了, 没必要进行道德、情感、意志和个性等的教育, 也不必关注学生的身体;学生也不需要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丰富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等。
笔者斗胆地说, 我国教育经过了数十年的改革和发展, 各种各样、各类名目的改革此起彼伏, 耗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得不偿失, “穿新鞋, 走老路”, 是每次教育改革的最终“收获”, 甚至还有“今不如昔”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 《礼记·学记》要求教育活动“不陵节而施”等等) 之嫌。在“知识能改变命运”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的教育, 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命运, 教育不讲“个性”, 漠视“差异”, 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 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 成年累月被“知识”撕扯着灵魂和肉体, 久而久之, 学生的灵性被死记硬背的“知识”吞噬殆尽, 失去了创造力, 成了外国人眼中的“标准学生” (只会背标准答案的学生) 。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失去了自尊, 丧失了自信乃至生活的勇气和兴趣, 走向了沉溺网吧、早恋、酗酒、抢劫、杀人或自杀的道路, 使社会、家庭陷入痛苦的深渊。在教育的世界里, 科学、理性和人性已经渐行渐远。究其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 就是“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一原始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捣鬼。。
“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的刘道玉看来, 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 状元不能代表什么。”“北大清华几乎招去了所有的状元, 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么样?如果继续争状元, 过去让我钦佩的北大清华就没有前途没有希望。”所以, 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
(四) 试题命制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责任心存疑
由上可知, 这道试题的命制者, 要么是专业素养问题, 要么是工作随意性问题, 这是当今社会教育越来越变得“混乱”或“无视科学”的例证。
为验证当下教师的专业素养, 主要是教育思想观念和专业水平, 笔者特意咨询过二十几位中小学教师, 笔者问他们:“知识能改变命运吗?”绝大部分教师回答:“能”, 只有少数几个教师回答:“不能”, 都列举了一些实例加以证明, 在这里不复述, 我们可以想象到。由此可见, 我国教师队伍的教育思想观念停滞不前或倒退现象严重, 专业化水平低下, 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教育思想观念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模式, 具体包括教师对教育和学生的认识及态度、对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
二、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知识是死东西, 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符号系统, 需要人的智慧系统来激活, 只有激活了的知识系统才能与人的智慧系统一道活动 (工作) 起来, 知识才能转化成生产力, 才能成为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否则, 知识只能像那些堆在废品仓库里的破铜烂铁一样, 只有将破铜烂铁投入炼钢 (铁) 炉里冶炼之后, 才能变废为宝。可见, 缺少了人的智慧, 知识毫无用处。
每次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赛, 一等奖都是非我国中学生莫属, 为何我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钱学森生前多次向温家宝总理质疑:“我们的学校为何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的话可谓寓意深刻。难道是我国的地理位置风水不好、不吉利, 影响了贵人的诞生?绝对不是!原因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与管理体制制约了人才的发展,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诞生和孕育杰出人才的环境和条件, 一是体制和制度的制约, 二是恶性循环的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制约。
战国时期的赵括饱览兵书, 说起带兵打仗头头是道、满腹经纶, 可是他父亲死后, 赵王叫他带兵打的第一仗, 四十万将士全部被秦军活埋, “知识”最终带给赵括怎样的好“命运”?还如近些年高校频发研究生、博士生杀人或自杀事件, 能说这些人没知识吗?但他们为何自毁美好前程?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缺乏心理调控能力;二是私欲 (如虚荣心) 得不到满足;三是极端个人主义;四是漠视生命, 情感缺失等。所以, 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在自杀前留下遗言:“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男子研究生毕业未找到工作回家种田, 父亲气急服毒”。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李昌平早就说过, 农民的贫困是制度性贫困, 科技未必能够帮助农民致富, 反而会让农民更加贫穷;教育也未必能够让农民在未来致富, 却极有可能让农民在当下致贫……在社会底层的某个个人因为苦心读书, 龙门一跃, 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从而命运得以改变。这些故事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个人, 可能是成立的。但是, 一个山村的整体, 却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改变。正如一个打工妹, 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打工女皇, 居于跨国公司副总裁的高位, 但是打工妹这个阶层的整体, 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命运”。
由此可见, 知识是不能改变命运的。唯一能改变命运的, 是重视知识, 尊重人才, 不折不扣、一以贯之的国家政治体制和管理制度。
三三、规范教育行政决策和行为的设想
为了使教育行政部门真正起到监管、指导、引领教育的作用, 使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行为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教育规律, 提升教育行政部门自身形象, 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效能, 国家和有关部门务必着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提升教育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
命制中小学毕业或升学考试题的人一般是当地教育科研部门的教师或管理者, 要想各种考试的试题尽可能不出问题, 使每一个试题都具有价值和意义, 实现试题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激励性、有效性等和谐统一的目的, 党和政府必须建立教育科研人员学习考评制度, 促使教育科研人员边工作边学习,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提升专业素养, 确保教育思想观念和专业能力等与时俱进, 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成为当地教育队伍中的领头羊, 具有引领所在地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水平提升、教育实践能力提高的本领, 不至于沦为一般教育工作者, 甚至落后于一般教育工作者。
(二) 进一步完善教育监管法规
时至今日, 我国仍然缺乏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行为的监管法规, 引发了诸多教育事故, 给教育带来了不少损失, 但由于追究责任人责任的法规缺失, 事故责任人即使有错, 甚至犯了罪, 也毫发无损, 助长了教育行政部门某些人的乱作为或不作为恶习, 扰乱了教育秩序, 本是维持和确保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教育行政部门, 变成了扰乱“师心”、制造教育混乱、阻碍教育与师生共同发展的帮倒忙者。因此, 进一步建立健全针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法规, 对一些教育事故, 如前面谈及过的地方教育科研部门随意命制试题以及后面谈及的教育行政部门违法违规审批、兴办义务教育阶段重点中小学等, 要有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 以此严肃和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决策和行政行为, 促使其科学决策, 严谨办事, 最终促进教育的正常化和科学化。再就是国家要建立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监督举报机制, 赋予社会、家长、学生对教育行政部门的乱作为行为的监督、举报权利, 给社会、家长、学生提供监督、举报教育行政部门乱作为行为的平台及路径。
(三)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选拔性入学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依据上述法律规定,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审批或默认兴办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 更不能带头或亲自操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选拔性入学考试, “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和民办中小学都必须均衡编班, 不得通过入学摸底考试、面试等手段, 对学生进行分等次编排所谓的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据笔者所知, 不少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提升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等, 置国家法规于不顾, 或亲自督办, 或睁只眼闭只眼, 大办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 主要是中学, 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前面说的那个试题就是出自该县小学毕业生升该县的重点初中 (这个县有两所重点初中。该县每年近两万名小学毕业生, 两所重点初中每年共招生五百余名新生, 升学率只有25%左右, 比当今考重点本科还难) 的文化测试题。初中阶段分重点学校 (班) 和非重点学校 (班) , 这样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好学生放在一起, 自然会更好;差学生放在一起, 只会越来越差, 因为他们失去了榜样和目标, 已经被学校和社会贴上了“差生”的标签, 自尊和自信失落, 加之缺乏优秀师资和应有的教育资源, 这些学生还能“优秀”起来吗?此等教育, 严重侵害了青少年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所以, 国家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和惩处那些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的审批部门的责任人, 迅速取缔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 (班) ”, 这是为学生减负, 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摘要:今年我国南方某县的小升初考试“综合科“”小学品德”部分有这样一道题“:知识能改变命运吗?为什么?”该题第一问的“标准答案”是“:知识能改变命运。”一看题目和“标准答案”, 就觉得这是一道既不适合小学生作答, 又缺乏思想性和科学性的试题。“知识能改变命运”的传统思想观念, 长期以来制约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及规格。制定和完善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行为的监管法规, 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是实现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知识,命运,试题,问题,小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2006 (6) .
[3]中青在线.北大教授: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DB/OL].
[4]张淑玫.男子研究生毕业未找到工作回家种田, 父亲气急服毒[DB/OL].
[5]田松.什么知识, 改变谁的命运[J]领导文萃, 2009 (2) .
关键词:中差生;学习态度;良好的习惯
N多年来,国家三令五申强调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导下,在各级部门的特殊考核下,学校有了普通班和实验班之分,学生、教师都被分成了三六九等。那些中差生就成了学校的弃儿,而他们这部分人是以后社会的绝大部分,他们的素质也就成了以后社会和谐安定的要素之一。这样,他们的语文学习就很关键了,语文将伴随他们一生。然而,进入初一年级,课程难度大副提高,学习课程增多,学习方法也与小学大有差距(同学们要从小学“保姆式”的管理和学习方式向中学“自主式”学习方式过渡)。另外还存在着心理过渡的问题。在这一形式下,如何做好中差生小升初语文的过渡呢?
根据《大纲》要求,初中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训练一般的吸收与表达能力。阅读主要学习课文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一些词语,分清段落层次,了解写作特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几方面的引导:
第一,抓好起始阶段,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不难,它在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与人聊天说话、工作记录等都是语文),从而树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思想,思想包袱祛除了,学习也就轻松了。古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抓好这一点,就为初中三年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养成良好习惯。人生的每一天,都要学习新的事物,良好的习惯受益无穷。所谓的中差生,并不是智商差,而是习惯差,因此初中语文学习要培养以下习惯,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小升初:
1、规范书写的习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字要规范工整”。可采用每天临摹二十分钟的字帖,作业中的生字词的抄写如不规范工整就重抄的方法进行,这样就可避免作业的“脏乱差”了。
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很大一部分学生看到不认识或拿不定主意读什么的字,怕麻烦,懒,都采取了跳过的方式,久而久之,字不会认,读书也就没兴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或生活中随时要纠正字音,在生字词的抄写中,要强调注音。
3、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有利于提高课堂听课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时可做好以下几步:先读课文最少两遍,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疏通文章;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后练习;不懂的地方做上“?”,第二天留意解决。
4、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教材所编选的课文,都是经典篇目,里面的情感不读不会体悟。因此,早读不能忽视,一定要放声读,多读,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课后多背,为写作打基础。
5、认真听课,做好书头笔记的习惯。初一的学生,知识少,课堂上不认真听答题方法技巧,课后自学很难,答题就会无从下笔了,因此听和笔记很关键。那么,如何做笔记呢?讲课时老师反复强调的、着重指出的地方,就该做笔记了。可以要求学生学会用符号做书头笔记。如:(1)用“——”线标出作家、作品。(2)用“﹏﹏”在“预习提示”标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或主题等。(3)用“〈〉”标出精彩语句。(4)要在字里行间做好眉批。(5)在课头或课尾做些总结性的笔记,如“线索”、“主题”、“写作特点”等。
6、记日记的习惯。学生最怕作文,因为无材料,日记能帮助他们积累材料,因此,从进校开始要求他们每周写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日记,记记自己的喜怒哀乐、学习生活中的收获、看到的景物等都可以,只要能写出事情的经过、景物的完整就行,等他们写顺后,就可规定字数,要求写具体、细致、准确、有真情、有生活气息,这样就能为作文打基础了。
7、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课外读物可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专注听人说话的习惯。我想,只要养成了这些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帮助学习插上翅膀,非锝更高,更快,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做人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尽点教师应尽的义务。
第三,教师在平常学习、生活中,不能总是强调师道尊严,高高在上,让学生望而生畏,应该给学生一点亲和力,多与他们交流,有一点进步就给予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感到学习的乐趣。
第四,常与家长联系,切忌告状式的联系,要让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
总之,我相信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可以发挥的,特别是这些孩子,不能因为他们是中差生而放弃他们,这样,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只踏踏实实的做到了以上几点,我相信他们对语文会产生兴趣的。
亲爱的老师,相信吧,每个孩子都是棒棒的,我们要力所能及地让他们成材。
一、填空题
1、
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字并改正。
暇不掩瑜( ) 穿流不息( ) 搬门弄斧( )
契而不舍( ) 再接再励( )
二、材料题
1、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我写的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梧桐树”在作文竞赛中获奖了。晚上,我激动的心情翻开日记本。 回想着发奖时的情景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亲切地对我说:“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就。”
三、实践题
1、
修改病句,在原题上改。
(1)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2)李小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2、
指出病因并改正。
(1)《三国演义》中,曹操中了反奸计,致使赤壁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赛场上,甲乙两队正在争夺冠亚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荣获了“十佳主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是一位初一同学写的日记,请你帮助他修改。
①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中有一个别字,应该把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 ___”和“ ___”互换。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
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字并改正。
暇不掩瑜( ) 穿流不息( ) 搬门弄斧( )
契而不舍( ) 再接再励( )
解析:
暇一瑕 穿一川 搬一班 契一锲 励一厉
试题分析: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拼音:xia bu yan yu,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易错写法:穿流不息、川留不息、穿留不息、传流不息、传溜不息、串流不息、创流不息,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车等往来很多 。一般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用来形容时间。比喻时间就像川流奔腾不息一样,永不停止,一去不返。班门弄斧,读音bān mén nòng fǔ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灯谜: 木匠修教室;老师傅面前显本领。锲而不舍,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再接再厉。接:接战、迎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二、材料题
1、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我写的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梧桐树”在作文竞赛中获奖了。晚上,我激动的心情翻开日记本。 回想着发奖时的情景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亲切地对我说:“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就。”
解析:
《我爱故乡的梧桐树》 竞赛 怀着激动的心情 翻开日记本后面改逗号“回想着”删除 出现改浮现 成就改成绩
试题分析:
1、掌握几种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的方法(语感审读、缩句、造句类比、逻辑判断等) 2、懂得判断常见的句子语病(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指代不明、不合逻辑) 3、懂得常见的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删、换、调、简) 4、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规律总结: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三、实践题
1、
修改病句,在原题上改。
(1)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2)李小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解析:
(1)他经常回忆有趣的往事。(2)李小光被评为“三好学生”。
试题分析:
(1)回忆和过去,相冲突;(2)李小光荣获“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规律总结:怎样修改病句: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④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巨资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2、
指出病因并改正。
(1)《三国演义》中,曹操中了反奸计,致使赤壁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赛场上,甲乙两队正在争夺冠亚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荣获了“十佳主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l) 主语不明,删去致使,“奸”改为“间” (2) 语义不明,去掉“亚” (3) 用词不当,“沧海桑田”改为“;壮丽河山”,并将后面改为“陶醉于眼前的美景”(4) 和真实情况不符,“荣获了”改为“被评为”或:在句号前加“的称号”
试题分析:
(1)《三国演义》中,曹操中了反奸计,致使赤壁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主语不明,删去致使
(2)赛场上,甲乙两队正在争夺冠亚军。语义不明,去掉“亚”
(3)我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用词不当,把“沧海桑田”换为“山水”
(4)他荣获了“十佳主持人”。和真实情况不符,在最后加上“之一”
3、
下面是一位初一同学写的日记,请你帮助他修改。
①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中有一个别字,应该把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 ___”和“ ___”互换。
解析:
(1)学习
(2)毅 意
(3)将来都希望自己
试题分析:
(1)七年级是学习,根本不通,应该删除学习(2)毅志是错的,虽然字典中可能毅字的意思更像毅志,但是毅志是错的。意志才是对的,大家要懂意志的意的意思,11版字典应选第2种:心愿、愿望。(3)搭配不当:“将来”“自己”互换。
规律总结:修改病句:⑴常见病句类型。
①用词不当。
如:狮子是一种猛烈的动物。 无论什么人违反纪律,就要受到批评。
改:狮子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无论什么人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②搭配不当:如:战士们冒着雨和泥泞继续前进。 改:战士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③成分残缺: 如: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改:我们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④重复嗦:如:他经常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改:他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一、看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5分)
听完队长的 fēn fù( ),我们立即赶往灾区。汽车行驶在qí qū( ) 的山路上,不时有山石滚落下来,司机 jǐn shèn( )驾驶,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救灾地点,我们看到 xī rì( )充满欢声笑语的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 fèi xū( )。
二、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香飘十里 别出心裁 呕心呖血 与众不同
B 风期雪压 倾盆大雨 千篇 一律 低头折节
C 天长日久 浮想连翩 如饥似渴 心安理得
D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念念不忘 守望相助
三、词语大本营。(共12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5分)
惊心动( ) 力( )狂澜 ( )不犹豫 安然无 ( )
再接再( ) 夜以( )日 不容争( ) 同仇敌 ( )
句子:经过他( )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以后能( )。
2.请另写四个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4分)
( )( ) ( ) ( )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即使……也……
A、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 )愤怒,( )悲哀。
B、( )困难再多,他( )会完成这项任务。
C、( )鲸的体形像鱼,( )它不属于鱼类。
四、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10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2. ,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 。
4.我本来看好我们国家的男子篮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一直是
(填写歇后语) ,令我失望透了。
5.写一副对联:
五、按要求变换句子。(6分)
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六、本学期学了不少的古诗词,请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4+1=5分)
七、根据下列语境,诉说你的真情。(6分)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辉煌令我们无比自豪,可是却在短暂的时间内被可恶的侵略者给毁灭了,此刻你最想说:
。
2.通过学习,大家对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一定有了很深的认识和了解吧,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扬毛泽东,你会说:
。
八、阅读,回答问题。(22分)
(一)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华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2分)
(1)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
(2)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 )
2.梅花与______、_____被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按分好的层次写出层意。(3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空虚),词汇(空乏、贫乏),她心里非常(焦急、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 是报纸、杂志、小说, 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选择( )里恰当的字和词。(3分)
2.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3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2分)
“费了好大劲”的“费”:
“词汇贫乏”的“贫”:
4.用“ ——”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1分)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动笔墨”。(3分)
九、习作练习。(30+2分)
①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得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miǎo)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对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②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叫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我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③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④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⑤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⑥“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⑦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⑧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⑨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⑩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然。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追着,跑着,挥动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本文贯穿全篇的线索是 。(1分)
2、现在的“我”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叫自己的小名? (2分)
(1)
(2)
3、作者是用哪一具体事例来说明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不超过15个字。(2分)
4、“我”曾两次抗议妈妈喊“我”小名,这两次抗议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妈妈的表情如何? (摘引原文回答) (4分)
第一次抗议的语气 ,妈妈的表情 ;
第二次抗议的语气 ,妈妈的表晴 。
5、为什么妈妈在送别“我”的时候脱口喊出了“我”的.小名? (2分)
6、结尾一自然段中的“什么东西”应该是指什么? (1分)
(二)竹 石(5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字义。(2分)
任( ) 尔( )
2、“咬定”这是 手法。(1分)
3、这首诗着力表现竹子 的品质。(1分)
4、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出了作者 的风骨。(1分)
(三)孩子和书(13分)
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拔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 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她( )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她( ),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她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十 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年×月
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 )就是当年的孩子!
“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是二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 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选文相应的括号里。(3分)
俨然 依然 竟然 茫然 当然 赧然
2、2、填进第②自然段中横线上最合适的喻体是:( )(1分)
a.湖水 b.泉水 c.秋月潭水
3、第②自然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3分)
(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2)
(3) (4)
4、如果将第⑨自然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2分)
5、联系全文,第⑩自然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 。(2分)
1.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 )。
A、拜伦 B、培根 C、福楼拜??? D、 莫泊桑
2.贪婪总是没有好结局,好下场的,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怎么样的结局?(??? )
A、 渔夫的妻子变成了国王 B、 金鱼变成了人
C、 渔夫的妻子死了 D、 渔夫和他的妻子住在破房子里
3.在《海底两万里中》海底航海的巨大潜艇名为(??? )
A 、鹦鹉螺 B、 鹦之嚎 C、 铁达尼 D 、安东妮
4.《天方夜谭》是属于(?? )的民间创作。
A、中国 B、冰岛 C、阿拉伯 D、前苏联
5.下列诗句后面与其代表的季节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春)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秋)
6.农历201X年是乙未年,那么农历201X年是(D )
A、乙酉年 B、丙戌年 C、丁亥年 D、丙申年
文
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
成绩_________第一卷 [A卷60分,B卷40分,满分100,测试时间70分钟]
A卷
(60分)
一、珠海拾贝。(2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黝黑(yōu)胆怯(què)馈赠(kuì)深恶痛疾(wù)....B.执拗(niù)裸露(lù)媲美(pì)期期艾艾(ài).....C.缄默(qiān)酬和(hè)招徕(lǎi)相形见绌(chù).... D.睿智(ruì)鄙夷(yǐ)拮据(jū)恪尽职守(gè)....2.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油光可鉴
B. 冥思苦想 C. 一视同仁 D.影影绰绰
抑扬顿挫
粗制烂造 诚惶诚恐
不可名状
精巧绝伦 莫中一是
心无旁鹜
通宵达旦
重蹈复辙 睡眼惺忪 鳞次栉比 原驰蜡象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我们把汉字组合到一起时,所产生的魅力是动人心魄的。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就那么一堆普普通通的汉字,在诗人的笔下变幻无穷,演绎出无数动人的诗篇、乐章、画卷,①把我们带入那大漠孤烟、小桥流水,沧海明月、目送归鸿的画面中,使人久久地陶醉其中,受益无穷。正如一位语言学家所说的,中华字像一条看不见的魔线一样,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血统不同的人的心声缝在一起,成为一种自觉的中国人,组合成一幅幅绚丽的画卷。……②汉字仿佛一朵朵开放在宣纸上的素梅,姿态万千。
A.文段中①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B.仿照②画线句再写一个句子(不能照搬文中的语句)。(2分)
汉字
4、读《红楼梦》片段,写出其中谈及的四位诗人姓名。(4分)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陆放翁
王摩诘
老杜
李青莲
5.名著阅读。(5分)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
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①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作者是。
②文中的“玄德”指。此故事用一个成语概括是
关于诸葛亮,后人对他有很多评价,“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
③三国指的是、、吴,在这三个国家之间发生的故事你一定很熟悉吧,请写出两个:、。
6、按要求写诗句。(8分)
(1),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2)夜久语声绝。(杜甫《石壕吏》)(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4)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7),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8)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经典品读(6分)
鲁人有好钓者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② 纶:钓鱼绳。③ 是:正确。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三、美文欣赏。(29分)
(一)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
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轨铁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小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铁轨边上,丝毫无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⒈给加点字注音。(2分)
趋之若鹜()
扳道工()..⒉“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此句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⒊“卧倒”故事的情节可分为四部分,请概括写出。(4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4、在面临“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的选择是,那位扳道工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⒌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观点和方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心灵的栖息地
肖复兴
①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常带他去的地方是美术馆。那时候,他很爱画画,许多个星期天,我们都是徜徉在美术馆里。
②北京的美术馆在闹市区中,但走进美术馆,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凉爽了下来,喧嚣被遮挡了,阳光被遮挡了,温柔的光线只能透过天窗细微地折射进来,那情景像是走进浓荫匝地的树林,让你的身心沁透着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仿佛滤就得澄净透明。
③在美术馆里,我和孩子一起看过李可染的牛,吴作人的骆驼,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看过吴昌硕的山,林风眠的花,郑板桥的竹,看过八大山人的傲骨铮铮的莲;也看过伦勃朗的肖像、莫奈的睡莲、米罗点彩的抽象和毕加索夸张的变形……
④走在那里,我们不说话,但心里涌出的话却有很多很多。那些美术大师和那些绘画,都在向我们说着许许多多的话,碰撞在我们的心头,像水流激荡在礁石上,迸溅出湿润的雪浪花。
⑤如今,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他没有学成绘画,但美术并没有离他而去,而是铭刻进他的生活和生命里。那些缤纷美好的色彩永远挥洒在他的眼前,那些绘画所洋溢的生命气息,永远流动在他的心里。
⑥他曾经不止一次对我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坚持把画学到底,要是学会了绘画,那该有多好!我问过他:你后悔吗?他摇摇头:毕竟我是真诚地喜爱过绘画。不见得所有喜爱绘画的人都能会画画,但美术培养了我的素质,让我懂得了一些怎样去欣赏美、珍惜美。
⑦我带孩子进音乐厅听音乐,是很晚的事情,到了孩子读中学的时候。起初,他不大喜欢去,他说他听不大懂那些没有一句歌词的交响乐。到音乐厅去,不如买盘磁带又可听音乐又可看歌词。我对他说,听磁带和到音乐厅听音乐是两回事,这就和看画家的原作,同看画册里复印的画是两回事一样,就和走进开阔的原野,同走进公园人造景观里是两回事一样。⑧许多事必须身临其境,人才会明白而变得聪明一点。
⑨在这个世界上,人心越来越浮躁,情感越来越粗糙,道德越来越动摇,信仰越来越苍白。是因为我们刚刚经历着从政治时代走进商业时代这样新旧交替的阶段,我们渐渐变得只会低下自己的头看得越来越实际、实惠与实用,而忘记了应该仰起头来看看头顶的蓝天;我们已经折断了自己飞翔的翅膀,而成为只会匍匐在地的爬行动物;我们把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已经削足适履只适合世俗的口味。•••• ⑩但是,我告诉我的孩子,也告诉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染上了功利甚至铜臭色彩,包括艺术在内,只有音乐除外。真正的音乐不靠语言,不靠外在的一切东西,只靠心灵。一切的艺术,只有在音乐的面前,人和音乐一样通体透明。好的音乐,并不在乎你真的能听懂听不懂,而在乎你是否真心去感受;好的音乐,让你的心净化,让你的精神飞翔,让你的眼泪纯净得露珠儿一样晶莹,让你觉得你的周围再物欲横流、再污浊窒息、再庸俗不堪……毕竟还有着美好与神圣的存在。
⑾在越来越繁华热闹的都市里,商厦会越建越多,饭店会越建越多,酒吧和咖啡馆会越建越多……美术馆和音乐厅不会很多。但它们两个是城市的双胞胎,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在繁忙之余,在嘈杂之时,在污染之际,在种种诱惑与侵蚀扑面而来包围之中,走进美术馆和音乐厅,会让我们的心稍稍沉静下来、纯净下来,起码暂时得以逃脱和安歇,是同走进商厦、宾馆、饭店、酒吧、咖啡馆里绝对不一样的感觉与感受。
⑿常到美术馆和音乐厅这样两个地方去的人,和常到饭店酒吧歌厅洗脚房去的人,和常到银行证券交易所的人,内心深处泛起的涟漪是不一样的。
1.说说你对文章题目“心灵的栖息地”的含义的理解。(3分)
2.通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走进美术馆、音乐厅?(2分)
3..品味语言。(6分)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分析第⑨段中加点词语“削足适履”的表达作用。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4.右边这幅《潇湘风竹图》为“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所画,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说说你从画家这幅图画中倾听到画家怎样的心声。(3分)
B
二、写作部分
卷
(40分)
请以“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珠海拾贝。
1.B.评分意见:本题2分。
2.D .评分意见:本题2分。
3.①把我们带入那大漠孤烟、小桥流水,沧海明月、目送归鸿的意境中 ..
评分意见:此句搭配不当,只要修改的搭配恰当即可。
示例:汉字的读音仿佛一个个摇曳在晨风中的响铃,明亮悦耳。
评分意见:恰当运用比喻修辞,写出汉字的特点即可。
二、经典品读
2.钓鱼的关键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译句中重点实、虚词任何一个没解释、解释错误、均扣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3.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求实效。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喜欢钓鱼的人,他把桂花当做诱饵,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因此说:‚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三、美文欣赏。
⒈Wù
bān ⒉对比
更鲜明地突出《卧倒》这部作品的震撼力。⒊ 扳道工为即将进站的两列火车扳动道岔
儿子正在铁轨一端玩耍
命令儿子“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道岔
火车过去,儿子丝毫无伤
4、他的选择是“避免一场灾难”。可以看出他忠于职守、无私、忘我的品质。5.能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心灵的栖息地
【精选小升初语文试题】推荐阅读:
小升初精选语文试卷10-25
小升初满分作文精选:母校12-11
小升初语文的摸底试题07-16
小升初语文试卷模拟试题10-16
小升初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1-29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09-16
小升初语文考试模拟测试题10-17
小升初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训练试题11-10
小升初的语文测试题11-27
2024小升初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