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共8篇)
在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2年5月11日)
同志们:
因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覆盖的是农村,涉及的是农民,依靠的是农村干部,所以会议开到了村一级。会前,区委、区政府进行了专题研究,区四大班子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调研活动,区农办等有关部门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稍后,请张书记做重要讲话。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城镇化的战略方针和根本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农业农村工作,早在十五届四中全会就正式提出了“城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是“十二 五”期间的的重要任务。作为城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对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和创新,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举措。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为了有效破解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难题,拓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空间,省委、省政府立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制定了鼓励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号召全省各地市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于4月14日召开了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动员大会,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到2015年建成新型农村社区40个,人口达到20万;到2020年建成新型农村社区80个,人口达到40万;初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有序、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环境优美舒适的城乡统筹发展新局面。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振兴我区农村经济,实现率先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主城区,我区仍然有8万多农民,“三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制约着率先发展步伐。近年来,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拉大的趋势。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46:1,已相当接近3.3:1的临界点。如果达到了这个临界点,势必加大贫富差距,城乡二元结构更加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必然增多,农村经济发展将趋于缓慢。要想振兴农村经济,真正实现率先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区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整合优化农村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农村土地。据初步估算,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迁村并点,我区可以有效节约土地7544亩;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实现占补平衡,有效满足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有效推动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农民过上城市人一样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和迫切。但目前全区部分农村基础设施缺失、服务功能短板;大多数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住房投入越来越多。推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把农民从 农业中解放出来、分离出来,既可以在家就近当农业工人,又能进城务工经商,收入不但没有降低而且有望大幅度增加,真正实现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会得到显著提升。浙江沿海发达地区和我省的新乡、许昌、济源、平顶山等市几年前率先启动,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濮阳县的西辛庄村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于5月8日正式挂牌开始筹建全国第一个村级市,目的也是为了让村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因此,凡必干之事,越早干越主动,越晚干越被动,晚干不如早干。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推进我区率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讲政治、讲大局,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开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局面。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迅速掀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潮
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区把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是组建了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7名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澶东社区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业小组,推行了早餐会制度。工作小组成员牺牲了节假日,风 雨无阻常驻工地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科学制定了规划。根据《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依据全市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聘请省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岳村乡新型农村社区总体建设总体规划》。目前,澶东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图已完成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了领导和专家审阅;金岳、东干城、辛田等3个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三是先期启动了澶东社区建设。澶东社区成功通过了省级重点项目申报工作,一期10栋居民楼已按照工作台账开工建设,另外20栋楼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当中,有望在近期开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宣传发动不够。部分村民存在着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宅基有点舍不得、抛弃单门独院的居住方式有点不习惯、住上高楼感觉有点不方便、牺牲眼前利益有点不情愿的心理状态,加之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方法、规划和远景认识不到位,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个别村组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坐等 观望,不去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群众,带动群众。三是规划相对滞后。4个新型农村社区中只有澶东社区完成了详细规划,其它3个社区的布局规划、详细规划还没有编制完成。四是机制还不够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拆迁安置、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建设速度。面对这些差距和不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立足于早干、快干、实干,迅速掀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高潮。
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功能集合构建,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和就业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走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建筑美观、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社区。2012年要启动4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三年时间建成; 6 五年时间全部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我区新型城镇化布局的重要支撑。
基本原则是:科学规划,严格审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尊重主体,保障权益;发展产业,强化支撑。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要科学制定宣传计划,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农户,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和意义,特别是向群众讲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为群众谋利益,是为了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通过广泛宣传,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提高群众主动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在全区形成浓厚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氛围,为下步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科学制定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一是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标准规定,统筹考虑社区布局,确保设置科学、交通便利、产业配套、用地节约、规模适度。在编制社区建设详细规划时,提倡多层、鼓励高层、限制低层,低层住宅占地原则上不得超过社区用地的20%。人 均耕地不足1亩的行政村,社区人均用地指标不得超过70m;人均耕地超过1亩的行政村,社区人均用地指标不得超过80m2。二是社区规划坚持整体向西南靠拢的方针,使社区建设更贴近城区和工业区,方便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三是将两个乡土地规划为数个区域模块,明确发展工业、现代农业、杂技文化产业等各个模块的功能,为招商引资、发展规模农业和安置农民就业等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四是在社区规划中统筹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原则上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建一个农贸市场,以此带动规模农业发展,推动规模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方便居民生活。
(三)积极拓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筹资渠道。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筹资形式,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学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地区“土地指标漂移”的成功经验,在澶东社区西、产业集聚区外围、龙乡路以东、城市规划区以外拿出部分地块引进开发商,让开发商在规划区域内建社区居民楼,土地出让金区级收益部分全额返还,各种规费区级权益部分全额免除。对于能够商业化运作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采取出售、出租、代建、转让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开放。二是区财政设立新型农村社区专项建设资金,用于社区建设的启动周转、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建房贷款贴息和规划编制。区政府专项建设 2资金投入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并随着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凡推进速度比较快的新型农村社区,区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助。三是积极研究国家政策,在路网建设、体育场、水利、学校和卫生室、文化室等设施建设上谋划包装策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四是鼓励机关单位、大型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结对帮扶,通过捐资捐物、投工投劳,支持和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引导村民和村集体自筹资金自主建设,允许有条件的村民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
(四)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先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推进X008线拓宽提升工程,早日开工锦湖路东沿工程,争取濮台路纳入今年市政府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在路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电、气、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让广大农民看得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的好处,体验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的实惠,让农民进的来、留得住,切实提高农民搬迁的积极性。
(五)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一是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确保社区建设用地。社区建设需要占用耕地的,优先配置建设用地指标,纳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程序申报审批。二是严格宅基地审批,凡列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需要 迁并的村庄,一律停止审批新的农村宅基地,一律禁止村民在原有宅基上自建新房。凡擅自建房的,一律按违章建筑强制拆除。三是坚持建新拆旧,确保土地节约。凡购置新型农村社区安置房的村民,必须提前签订旧宅拆迁合同,在迁入新型社区之前拆除旧房子,交还旧宅基地。要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标准,对拆除旧住房、交还宅基地的农户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四是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新增耕地可以变更为经营性用地或调剂为建设用地的,优先满足本社区建设,或有偿调剂到城区、产业集聚区及重点项目集中使用。节余土地采取招拍挂方式,获得的收益拿出一部分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金,统筹用于社区建设和拆旧复垦。五是坚持土地流转,确保土地集约。鼓励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回乡创业者等经营主体以不同方式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多种经营和规模经营。对流转面积大、期限长的经营主体,区政府给予一定奖励,符合相关条件的,优先安排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农产品基地等建设项目和农机补贴项目。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可优先享受就业、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土地流转农民的合法权益。
(六)通过培育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就业致富。按照“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的要求,积极培育新型农 村社区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创业。一是通过培育本地区的工业园区、花卉和蔬菜种植园、杂技文化旅游园区等产业园区安置农民就业。二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由政府牵头积极协调濮东产业集聚区和市工业园区,为农民入企务工架设桥梁。三是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并充分利用岳村乡出国务工培训基地的优势,培训出国务工人员。四是在新型农村社区合理规划三产服务业,建设商场、商业街、酒店、温泉疗养馆等设施,提供一些服务业岗位,方便群众就地就业。五是在新型农村社区留出一块区域用于拆迁农民自主创业,建设农民创业园,每个拆迁户可用宅基地作抵押,在创业园免费置换到一处创业房,用于农民自主创业或转租增收。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为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已经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力团,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都成立了指挥部,配齐了班子,配强了队伍。希望各相关领导、各相关部门要科学谋划,精心筹划,科学安排,有序运作,及时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强化责任。坚持实行县级干部包工作谋划、包问题协调、包方法指导、包督促落实、包实际成效、包群众工作的“六包”责任制,充分凝聚智慧、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孟轲乡、岳村乡的党政负责人都是第一责任人和组织者,每个村的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也是具体责任人和实施者,希望各社区建设指挥部把责任细化到各小组、各有关人员,真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
三要强化督导机制。坚持实施“台帐化”管理,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督查工作采取集中观摩和日常督导相结合,集中观摩由合力团督导,日常督导由业务部门督导,并组织有关单位对列入台帐管理的工作进行跟踪问效,多管齐下形成督查合力,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四要严格考核奖惩。在农业农村综合考评中,对于能够按时完成任务、质量标准高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表彰奖励;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予以表彰;对未能完成任务、质量标准差的单位通报批评;对工作落后、未完成任务和严重拖工作后腿的,按干部管理权限予以责任追究或调整工作岗位。
五要开拓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积极创新。要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政策,大胆探索,敢闯敢试,努力打造工作亮点,创新工作机制,体现工作特色。对外地成熟的做法,大胆借鉴,结合实际,为我所用。善于总结 经验,培养树立典型,以身边典型引领示范,整体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六要团结协作。各部门一定要强化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更要统一协调、密切配合,决不能互相推诿扯皮。区财政、审计、农办等部门要本着“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优化投向”的原则,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去;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措施,强化服务指导;纪检委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效能监察,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注入活力;其他各部门也要立足实际,主动倾斜,积极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支持帮助。
省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今天召开第六次会议,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特别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纲。与此同时, 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安排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初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 对今年全省“三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提出了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刚才, 红民同志汇报了去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 王义同志对今年试点工作安排意见作了说明。省发改委对兰州、金昌、嘉峪关3个试点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修改完善情况作了汇报。对今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和3个试点市的《总体方案》, 我的意见今天审定通过。这项工作由省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请伟平书记组织领导, 红民同志具体来抓。
去年是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第一年, 总的看, 试点工作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体现了中央精神, 贯彻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反映出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强, 规划编制和资金整合等工作的力度还不够, 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城乡统筹等工作切入点还需认真研究探索, 这些方面的工作在今年的试点中要切实加强。
今年, 中央的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到新的高度。在二月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 中央又提出要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任务, 其目的就是要紧紧围绕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进一步统一思想, 统一行动。今天会议部署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是全省“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实现全省“三农”工作目标服务的。
下面, 我就做好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
2004年以来, 中央连续印发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这既是风向标, 也是我们整个“三农”工作的导向, 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及“三农”工作的新形势, 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省委、省政府的一号文件, 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主题突出、部署明确、含金量也很高、针对性很强。我们要认真学习, 深入贯彻,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 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 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突出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把深入试点示范与推进面上工作结合起来, 把农村制度建设创新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 毫不松懈地抓好新农村建设。
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 既然是试点, 就要允许大胆去试, 大胆去闯。要学习安徽小岗村的做法, 只要是能促进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法, 就要千方百计去试、去闯。农村现在搞小城镇建设, 这是拉动农村消费,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 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实事求是讲, 要让农民仅靠几亩地实现小康、富裕起来, 是不可能的。要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加快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 大胆的试, 大胆的闯。
一是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中央的总体要求已经很明确。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 按照各地不同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 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分层推进, 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在2008年底, 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确定了3个市、11个县开展试点工作。去年7月, 又部署3个试点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并要求3个试点市制定总体方案。11月30日, 省委、省政府在金昌召开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 并要求兰州、金昌、嘉峪关3市试点工作要做到与全国同步, 率先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其它市州各抓好1个县 (市、区) 的试点。要求把规划编制作为推进一体化的首要前提, 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关键, 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着力点, 把建立一体化制度体系作为保障,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管理,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能力和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基础建设投入支持力度,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劳动就业统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以说,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统筹城乡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对公共服务, 要按照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把人均财力、人均支出水平作全面深入分析, 财政转移支付要做到心中有数。省财政厅和省统计局要对人均综合指标尤其是财力支出作分析, 着力寻找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还有新时期的扶贫工作, 究竟如何搞, 也要深入研究, 既要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 又要立足实际做好自身工作。这里, 我想重点强调两个问题。一个是要推动资源要素合理配置。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理念, 也是方法, 更是要求。我省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资源配置要着重体现城乡统筹和相对集中, 应该从县城、小城镇特别是有条件的建制镇、中心村三个层面做起, 把县城、小城镇、中心村统筹规划, 把人口分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统筹考虑, 带动人口向县城、小城镇、中心村集中和靠拢, 促进资源要素聚集, 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框架。另一个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要协调推进。努力探索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村户籍转变为城镇户籍的相关政策。省公安厅要积极主动地在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上提出意见建议, 把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放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市县来进行。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吸纳就业的能力。把促进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作为城乡联动的切入点。要点面结合,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 让农村居民安居乐业, 同时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努力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是要继续大力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把农民增收摆在新农村建设首要位置, 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农村的战略思想。促进农民增收是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 试点市县要在实施“六大行动”上起带头作用。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试点市县统计, 新一轮11个试点县, 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预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首批省上重点抓的100个试点村, 2005年试点前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 低于当时全省平均水平330元, 经过几年试点和巩固提高, 去年预计平均达到4327元, 高出全省平均数1277元, 增幅高出0.3个百分点, 显现出了试点促进增收的效果。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 只要路子对, 措施实, 农民增收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要继续把促农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 进一步实施好“六大行动”, 努力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确保今年农民增收12%预期目标如期实现, 试点县农民增收幅度要力争高于全省和所在市州的平均水平。要大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 采取集中扶持和减免税收等政策, 支持大中型骨干龙头企业兼并、联合重组, 加快发展。大力扶持围绕主导产业的农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要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从近几年我省农民收入情况看, 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具有显著的增长潜力。在3个试点市11个试点县中, 兰州市和西和、永靖等7个试点市县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到纯收入的35%以上, 这充分说明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进一步加快劳务经济发展, 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 落实有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 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要加大培训力度, 整合培训资金, 拓展培训渠道, 大力宣传通过培训促进致富的先进典型。
三是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中央的要求, 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继续增加“三农”投入,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大争取项目资金的工作力度。认真研究落实中央政策, 高度重视“三农”领域和城镇化建设方面的项目, 谋划论证一批农田水利建设、电网改造、生态改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 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尤其是抓好农村“六小工程”项目, 争取中央资金。要按市场机制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调动各地积极性。
四是要抓好扶贫开发。要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 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注重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行业扶贫和专项扶贫有机结合, 统筹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 积极探索基本生活靠最低生活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转变扶贫开发方式, 促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向集中连片和重点地区扶贫开发转变, 落实完善倾斜政策。今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还要进一步扩大。
五是要协调推进各项建设。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 科学规划和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配置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资源, 注重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布局调整务求要搞好配套建设, 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完成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省委组织部、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要做好村干部报酬的督察调研工作, 这几年省财政连续预算投入, 也有量化的指标, 目前落实的情况怎么样, 要分片抓好落实。
二、围绕阶段性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目标任务。实现目标任务, 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 准确把握工作重点, 抓主抓重。
一是切实抓好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是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一定要取得新进展。省直各部门要按照支持试点市县创新发展的要求, 根据自身职能, 能简化的程序要简化、该下放的权力要下放, 鼓励探索试验, 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去年第五次领导小组会议提出, 凡涉及农村改革的相关试点都要向试点市县相对集中, 截止目前, 已有以县为单位的5项试点工作和4项单项重点工作对1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给予了倾斜。各试点市县要抢抓机遇, 充分发挥试点的平台作用, 用足用活政策, 从关键问题入手, 从深层次突破。要充分运用制度建设和创新成果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特别是要按照省上推进城镇化的要求, 从改革户籍制度入手, 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养老、医保、低保等配套衔接制度, 探索建立城镇化制度体系。
二是切实抓好规划编制与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的要求, 第五次会议部署了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任务, 目的是节约资源, 发挥后发优势, 少走弯路。去年, 各试点市县全部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所有试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及村镇建设规划。部分市县的规划工作抓得紧抓得实, 如瓜州县编制完成了全部行政村的建设规划;武山县完成了全县344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和158个行政村的建设规划;泾川县完成全县70%的乡镇规划和47%的村庄建设规划。但从面上看, 规划工作还远落后于发展的需要。按照领导小组对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 到2012年要完成全省所有乡村的建设规划。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重点支持, 规划经费对新农村建设试点给予扶持。今年, 3个试点市、11个试点县和其他市州所在地的区以及有条件的县 (市) ,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要编制完成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70%的村庄建设规划。其他县 (市、区) , 要编制完成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50%的村庄建设规划。特别是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环境治理以及乡村清洁工程等建设项目, 都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衔接。执行规划要做到制度化, 要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项目, 通过项目实施推动资金整合, 形成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整合资金新机制。要注重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框架,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制度, 把转变城乡分割的思想观念体现到新的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城乡生产生活, 高起点高标准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积极探索建立各项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价机制。
三是切实抓好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社会化服务,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今年, 各试点市县要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城市社区双进工程”、“农村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工程”和“新网工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构筑城乡流通网络。加快实施农村广播电视、电话、邮政、网络通达工程, 实现广播电视、电话全覆盖。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 促进信息消费, 达到“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供销社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 在农产品收储、农资供应等方面要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农村沼气后续管理的相关补贴政策, 制定村级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工作评估管理办法, 把沼气这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办好。这里, 我再强调一下, 各试点市县要带头完成省上下达的农田基本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旱作农业增产计划等重点工作任务, 带头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四是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整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建立在抓好培训的基础上, 培训的重点放在培训资源整合上, 切实提高劳动力的培训率和培训效果, 提升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技能素质。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部署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后, 全省共确定了1个市、22个县开展试点工作。两年来, 各试点单位采取“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探索培训形式、完善培训网络”等有效措施, 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开发, 进一步加强领导, 理顺管理体制, 初步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新格局。今年, 要坚持以就业和增收为导向, 创新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 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集团化办学。尤其要针对当前东南沿海农民工短缺的机会, 抓好短平快劳务培训和输出。
五是切实抓好村庄整治。借助于基础设施建设来整治村容村貌, 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 在一些试点县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把行路、饮水、垃圾污水处理、村庄建设统筹起来,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了村容村貌整洁。要继续坚持这些好的做法。目前, 乡村道路只规划建设到村头, 村内道路建设属于“盲区”, 有一些已经硬化了通村道路的村, 村外村内道路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群众要求改造建设的愿望很迫切。这项工作在部分县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成效, 群众十分欢迎。从今年起, 要把村内道路纳入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 交通、财政部门要有投入, 安排到试点村进行,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同时, 要拓宽思路, 采取多种途径开展村内道路建设。
六是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试点工作目标任务涉及方方面面, 如何去抓, 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首批三年试点和新一轮试点一年来的情况看, 工作做得有成效的试点单位,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选准了试点工作的切入点, 找到好的工作方法。有了切入点, 就有了推动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如有的试点单位把群众急需解决的村庄道路硬化、改善基础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受到了群众欢迎;有的立足实际, 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近期效果明显、长期关系重大的问题入手, 从中心村、小城镇、县城三个层面部署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 把推进中心村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着力点, 创新了做法, 取得了成效。今年, 试点市县要在找准着力点、找到好的工作方法推进试点工作方面, 下功夫研究探索。通过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部门的积极性, 改变面貌, 提升形象, 进而赢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三、加强组织领导, 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 也是克服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省委、省政府对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寄予厚望, 在去年成立了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地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 目前已有10个市成立了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具体抓这项工作。今年, 要以试点工作中期检查评估为重点,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顺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 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级领导小组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 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主抓试点工作的职责, 加强协调、督导和服务工作。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去年,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资金项目和工作重点上对试点市县给予了倾斜。省委组织部通过实施“百乡党建整推”计划, 加大了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实施力度。省委宣传部加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省财政厅把试点县全部纳入省财政直管县范围。省交通厅对试点市县部署的试点村安排了通村道路专项补助资金。省新闻出版局优先安排了试点市县的农家书屋建设。农牧、扶贫、教育、卫生、文化、民政、国土、建设、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也强化了扶持措施。今年,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 要继续把各类涉及农业农村的试点向试点市县集中, 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等各类涉农项目都要向试点单位倾斜。同时, 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帮助试点单位抓好制度建设和创新。各地要对照省上制订的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和量化考核体系, 切实抓好城乡一体化工作, 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要牵头抓好考核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3个试点市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从今年起, 省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给予扶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 抓好村内道路建设、培训资源整合、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危旧房改造工程。
全省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组建起来的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工作体系。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同时,各地新农村建设也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呈现出了新亮点、新特点。具体说来:长春市从粮食主产区农业大市和大城市、大农村的区域特点出发,按照“三化”统筹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的主推模式,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推动领导联乡包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了粮食主产区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活条件设施化、农民素质技能化、组织经营专业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吉林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党政主要领导高位部署、高位操作、强力推进,加大了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导,汇集各方力量、集中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机制,打造了样板,树立了标杆。延边州立足于边镜、民族、山区的实际,按照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稳步推动土地流转,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框架,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四平市着眼城乡统筹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通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全民动员,合力推进,打响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化市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水平建设。通化县160个行政村整体推进,集安市结合打造旅游大市对公路沿线、旅游线和村屯进行了全面建设,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以整治院墙、修建村路、排水沟等为重点,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样板。白城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把民生建设作为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走出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辽源市按照市县乡共建、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行动在村的工作思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分类指導、梯次推进的建设原则,“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走平坦路、住安全房、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松原市以巷路硬化、街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四化”为标准,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为目标,启动实施四县两区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白山市立足市情,突出山区特色,本着试点先行、规划先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先行,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白山管委会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打造旅游景观和城市化建设紧密结合,坚持高标准、大投入、建机制、创一流,新农村建设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新农村办主动站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分不开的。概括几年来工作成果,主要有六点:
1.1建立了科学规划指导体系 几年来,省市县三级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分四个层次进行规划编制工作。第一,省级规划。省里先后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纲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吉林省中部城镇群规划》、《吉林省新农村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指导标准》等文件,规划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近、中、长期建设目标,明确了工作的原则,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第二,部门行业规划。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单位围绕农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和推进政策措施。第三,县级规划。全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第四,村镇规划。完成了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1.2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体系 全省上下都组建成立了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主要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织,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在省里的推动下各级新农村办机构得到加强。
1.3建立了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 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办积极推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各类资金项目有效捆绑、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五年来,省投专项资金9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236亿元,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6.22。
1.4建立了有效的帮扶制度 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探索形成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全省共有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家企业,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要求,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构建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合力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1.5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从建立投入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1.6建立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 在宣传培训上,省里加强了《吉林农业》、《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新农村建设网站等固定宣传平台建设,举办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活动,尤其组织实施的万名村干部培训,效果之好,在全省反映强烈。在项目监管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考核、审核、批复、项目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一整套监管制度措施,保证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高质量建设。在督导检查上,每年省里都组织1~2次专门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市(州)组织互检和联合检查,较好地起到了督促工作作用。在调度统计上,省里制定一整套新农村建设统计报表,建立了半年报、年报制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表彰奖励上,省市县三级都建立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对有关部门单位、村镇、有功人员奖励的政策,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总体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形势是好的,各级新农村办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开创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总结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第一,积极发挥工作部门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办公室工作主动、工作热情高昂、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地方,那里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就重视,上得就快,两三年时间新农村建设就能够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反,有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作为,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死气沉沉、打不开局面,甚至出现了滑坡。第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不能墨守成规,延续和推广前几年的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点还要抓面,既要抓产业发展还要抓民生改善,既要抓先进典型还要打造标杆。这些都需要很好地总结和研究。第三,培育典型、加强学习、深入借鉴、大力推广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方法。到今年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第6个年头,无论是省内各个地区、各个县市乃至各个示范村,还是国内其他省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都探索了新的思路,制定了新的政策,积累了新的经验,需要我们相互学习、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增长才干。通化地区就是学习山西夏县的经验,把新农村建设由点及面、由弱到强、由差到好、由低到高开展起来的。而我们有些地方到现在也没有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去研究,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始终没有突破。第四,积极参谋、当好助手、献计献策、超前谋划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应该说,各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摆到了统筹城乡、协调推进三化的战略高度进行落实。关键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门能否积极当好参谋,让党政主要领导动真心、下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拿出主要精力抓新农村建设。我们参谋到位了,领导就重视到位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到位。第五,强化机构、完善职能、充实人员、保障经费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保证。一个好的事业要有一批好的人来谋划和实施。同样,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职能,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提供必需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履职尽责、尽心竭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否则就很被动,甚至难以作为。
2.深入贯彻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
推进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了深入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树立信心,明确方向,部署任务,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在吉林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同志,副省长王守臣同志都作重要讲话,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要求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不是集体经济壮大,就是农民收入很好,二者必居其一,核心是有产业的支持,有自主投入的能力,有自身造血的功能。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把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和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中,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2.1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面临着提升认识、调整思路、巩固成果、进一步调动农民及各方面积极性等现实挑战,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坚决克服工作推动上的忽冷忽热、目标方向上的短期行为、信心态度上的畏难厌战、职责分工上的与己无关等四种错误倾向。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当前要正确处理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统筹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3大胆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思路和政策创新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
2.4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推动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備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投入。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扎实做好民生实事。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沥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全面完成任务,努力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成农民满意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做好下半年工作
当前农村各类项目建设正值高峰期,有的已经接近竣工。现在距离上冻时间还有2个多月,有效建设期已经非常有限,希望各地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和做好下半年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3.1扎实做好示范村项目建设 一是抓紧推进项目建设。8月15日省财政厅以吉财乡指[2011]701号文件对今年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批复下拨。经过上半年的积极协调,其他帮扶项目也陆续到位。各地要抓紧组织示范村对已落实的项目尽早开工,确保今年省级示范村所有建设项目在上冻前完工。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手续,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省里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要削减下一个年度的专项资金扶持规模。二是抓好专项资金管理。今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已列入第一批省级投入专项绩效科目,按相关要求,省里将统一安排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凡是不按规定使用,或出现违规、违纪的省里绩效评价直接计为零分。大家一定要与各级财政部门做好衔接,确保省级专项资金按照省级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规范使用。同时,做好市(州)、县(市、区)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资金的监管工作。三是努力增加投入。各地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整合资金、以物抵资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增加投入。各地要继续争取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和表彰奖励的形式,激励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提高建设标准。要按打造样板村和标杆村的要求,高标准地推进示范村各类项目建设。省里年初就提出了每个县(市、区)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打造2~3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样板村群要求,年终省里要抓好检查验收。
3.2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示范村建设,另一个是所有村屯的环境整治。各地要把环境整治摆在与示范村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谋划、科学安排、重点实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开展好秋季环境整治月活动。利用秋收前后,突击攻坚,全面开展“四清、四改”,重点对柴草垛、屯内垃圾、牲畜粪便、边沟污泥、乱堆乱建、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二是推行集中连片整治。要按省里的总部署,继续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的“三线”整治,实施集中连片整治,突出全线、整村整治。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三是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四是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和推进长效保洁制度和“城管下乡”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
3.3切实搞好村屯规划布局 一是把握规划方向。要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农村“四化”发展,即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经营方式合作化。二是抓好示范村规划。目前省级1000个示范村规划大部分已经完成。但还有一少部分还没完成,下半年要继续推进。同时各地要自查自纠,规划不合格的抓紧修改完善。三是推进示范村分区建设。要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旅游等功能分区建设的思路,调整完善示范村建设规划。
3.4继续强化帮扶工作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度,是集中全省各方面力量,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做法,必须坚持实行。一是督促落实帮扶责任。今年省委实行了“三帮扶”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特别重视,对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促动作用。目前各级领导都纷纷深入到党建点、扶贫点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帮助协调资金项目,帮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努力使新农村帮扶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直接到农村投资兴业、建设基地、经销农产品、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和直接参与兴办农村服务业,为农村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农村发展“造血”功能。鼓励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建设,社会能人通过各种方式捐资捐建新农村,继续大力推行军民共建模式,增强新农村建设合力。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和衔接。着力抓好帮扶工作的对接、项目的落实和资金的到位。各市(州)、县(市、区)要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要主动协调,及时跟踪,与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大专院校、有关企业做好情况沟通、信息交流,用真情带动帮扶,用服务促进帮扶。
3.5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网和新农村简报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要紧密围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參与新农村建设。要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好部分干部群众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海波书记、君文市长都作了专题调研,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几次专题研中国文秘之家究,今天上午,海波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万发副市长作了工作报告,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谈一些看法,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提
几点要求。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熟悉的话题。我国先后三次提出建设新农村。第一次是在上世纪3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等学界精英就开始了以教育农民为核心的新乡村建设实验。第二次是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也提出过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当时的农民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来描绘新农村的图景。第三次是去年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中央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全国上下都在关注、谈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已成为公共财政倾斜的重点、社会各界关注的视点、干部群众期盼的热点。学术界相继举办全国新农村建设论坛、第三届中国村官论坛、第二届中国农村改革论坛、新农村建设龙头企业高层论坛等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新农村建设也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议题,全国人大代表们关注的九大热点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在首位;全国政协收到的4500多件提案中,有三分之一涉及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话题。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本文来自中国文秘之家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因此,建设新农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长期的事业、渐进的过程,切忌盲目冒进、切忌强迫命令、切忌短期行为。
为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我提四点要求:
1.要解决好宣传发动问题。从各个方面反馈的情况看,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热了,而是热得不够。因此,这次会议后,各地各部门要迅速掀起大学习、大宣传、大发动、大讨论的热潮,努力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一是要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原原本本传达到农民群众中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调动广大农民和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要组织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开展农民素质培训,赠送支农物资,免费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等。干部入户率要达到95以上。三是要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讨论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精神,形成人人有责、人人有为的思想观念,增强机关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要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广泛开展各级各层次的培训班,重点培训好各级领导和骨干队伍,使他们吃透中央的政策,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五是要组织工商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等有经济实力的老乡老板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共建新农村。六是要动员一切舆论宣传力量,运用电视、电台、网络、报刊、杂志、板报墙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做到宣传有标语、电视有图像、报刊有版面,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
2.要解决好统一思想问题。高度统一全党全民的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统一思想首先要统一领导层的思想,就常德而言,重点要统一市县领导集体的思想。一要把思想统一到亲民的执政理念上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最大的特点就是亲民爱民,而且这种亲民理念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农民这个基本群体的关心与爱护上,特别是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开历史之先河。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研究工作、指导实践都要坚持这个理念。二要把思想统一到多予的惠农政策上来。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农民始终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主体,要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新农村,但是,不能把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与国家扶持对立起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很多方面都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本应由国家提供,但过去由于国力原因,只能是农民的事业农民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应当比以前更多地承担起建设责任。我们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强调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就是这个本意。”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在多予上下功夫、出实招,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倾斜力度。三要把思想统一到农民的国民待遇上来。今年北京市在调整基础建设预算时,将用于郊区基本建设的资金规模提高到51,首次超过城建资金,这充分反映了北京市决策层把落实农民国民待遇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市各级各部门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也要高度重视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四要把思想统一到各级的真抓实干上来。看是否真抓实干标准有三个,一看领导出心了没有,是不是象抓防汛、抓城建、抓招商一样抓新农村
建设;二看财政出了钱没有,是不是真正向农村倾斜了;三看部门出力了没有,是不是把工作重心向农村下移了。
3.要解决好规划布局问题。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规划上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指导原则上要把握六条,即坚持因地制宜,便于生产生活,兼顾三个文明,做到长短结合,尊重群众意愿,实行稳步推进。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特点,防止用城市规划的理念编制村庄规划,用单纯住宅集中的理念编制村庄规划。二是基本内容。建设新农村,重点要围绕三个网络和三个布局来编制规划。三个网络就是交通网络、水电网络、通讯网络;三个布局就是农民住宅布局、公用设施布局、农业产业布局。三是基本要求。要发动群众,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农民在规划制订中的参与度;要先抓试点,全市首先抓好100个示范村的规划,其他有条件的村也可以先行编制规划;要财政负担,示范村的规划坚决不能要乡村和群众拿钱,市县财政应当全部承担,市里主要负责10个明星村的规划经费;要逐步建档,所有文字和图表规划都要建立档案,明确专人管理,便于查阅和修改。
章 来源
这次会议,市上四大班子的一把手和班子其他同志都参加了,充分体现我们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已接近三年了,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深化了我们的认识。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如何在原有工作基础之上更加扎实有效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胜利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化认识、研究办法,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如何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两个关系全局的问题。比如,蛟龙工业港就是在缺乏资金、招商引资缺少竞争力的情况下,在办好开发区、抓好工业发展、解决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上探索了很好的办法。又如,作为全省试点的蒲江县复兴乡土地整理项目,或者叫“金土地工程”,以及郫县创造的拆院并院,邛崃市开展的较大范围的“金土地工程”,主要解决的也是在农村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另外,还有综合利用政策,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问题。
刚才,几个单位交流了经验,红林和邓川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五点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今天《人民日报》的社论有这样一段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深刻论述。我们的认识必须统一到这个高度上来,其中,我们要深刻领会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现在是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之上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认识,市委准备在2006年1月4—5日举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研讨班,就是要在原有基础上,按照我们对中央的部署和实践中形成的新认识,对科学发展新阶段进行研究和部署。按照安排,全市市级领导和各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有关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的一把手要发言,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到时没有安排发言的要注意听,认真学习,不能白白坐两天没有收获。安排发言的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现在就要认真准备,理清思路,注意发言不是理论探讨,而是关系到你那个区(市)县或部门在未来若干年的长远发展,是涉及全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就是要通过举办研讨班,使大家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必须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思想
省里在举行研讨班时,我讲了一个观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基本认识。新农村建设我们搞了半个多世纪,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也解决了不少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但现在“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应该说还是没有走出去。中央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过去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城乡统筹”四个字。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统筹,和中央精神完全一致。只有这么做,我们才能完成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接近三年了,大家都是直接的实践者,应该有很多很深的体会,在这个问题上就更应该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不应该是摇摆不定的。但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有的领导同志老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大家都比着说,看谁说得好。这些话看似精辟深奥,实则百无一用,到头来耽误工作。因此,我们统一认识,首先就是要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思想。如果不这样,就无法走出新路。这是我们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的。如果不是按城乡统筹的思想,我们今天的良好局面能走得出来吗?在当前这个阶段,城乡统筹主要就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个方针,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大功夫,全面落实“四位一体”和“二十个字”的要求。
第三,努力提高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水平
一要深化对“三个集中”的认识。虽然现在推进“三个集中”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好的成效,但是我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还在不断深化当中,家松同志将要发言讲到的规划工作就是市委、市政府关于“三个集中”的一些新认识。实际上,无论城乡都还有一个深化认识、大幅度提高集中度的问题。为什么呢?我们在城市发展建设上容易自觉不自觉地跟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走,而这些观念很多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比如,欧美的楼房都修得很漂亮,城市密度也不大,欧洲到处都是乡间别墅和农场,旧金山高于四层的楼层都很少。这些看起来很美,然后就自觉不自觉地学着做。这种规划理念其实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因为我们国家是人多地少,比如成都1000多万人口,1.2万平方公里土地,只有40%是平原,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要永久保留、永续利用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建筑不高起来、不密起来是不行的。而且只有高起来、密起来才能够创造需求,聚集商机和人气。否则就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铺面,家家都卖东西,卖给谁去?那怎么高起来、密起来呢?二要提高“三个集中”的规划水平。按照科学的办法把规划做好,包括土地整理、拆院并院等都要按照规划来做好,并坚决执行。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导向,就是谁的规划做得好,“三个集中”的水平提高了,就给谁配置政策。指标用不完怎么办?谁做得好就给谁多点。谁没做好规划,那就对不起,回去重新做规划。否则的话怎么控制,怎么能引起大家对规划问题的重视呢?三要真正把“三个集中”统筹起来,而且在比较大的范围内统筹起来。
第四,下大力气抓好“加快产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
一要严格按照产业集中发展的规划上项目。二要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如果我们把农民都集中起来了,又没有工作,缺乏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行不通的。就业工作是带有根本性的一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搞现代农业,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是和过去抓发展不同的地方,过去有项目来了,就千方百计上马,就业问题却很少考虑。说是按市场化配置资源,但实际上脑子里没有就业这根弦。但现在不行了,就业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把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里,如果不能实现就业,就无法有效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那就是“假城市化”,就是“拉美陷阱”!到头来是走不通的。我还是这个判断,就是成都市总体上完全有能力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键在于我们的工作。未来若干年,成都市的规模应该远远超出现在的实际人口,需要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会更多。如果现在这点人口就解决不了就业问题,那我们就发展不了。三要积极探索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这个问题很重要,但容易被忽视。成都是特大中心城市,是都江堰的自流灌溉区,虽然城区这方面的问题不那么重了,但其他区(市)县仍然面临这个问题。邓川、冷刚等同志正在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希望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我们的区(市)县能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取得进展。
第五,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学习。工作做得越多,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真是感到学无止境。比如“三个集中”,包括城市规划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应该说我们都还没有吃透。现在,我们认识到应该更加集中,城市建设应该高起来、密起来,那么随之而来市政基础设施该怎么办?相关的政策该怎么制定?如何解决承载能力和吸引力的问题?如何避免大城市病,既有效扩大城市规模,又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就是具体到一个区(市)县,也是如此。大家不要以为当书记或区(市)县长已经很长时间了,在区(市)县也工作了很长时间,就什么事情都知道,那也不见得。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实践都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有很多问题需要学习,不加强学习是绝对做不好的。
今天我再强调一下,推进城乡一体化没有局外人。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区(市)县的事,只是劳动、社保、教育、民政和卫生这几个部门的事,其实各个单位都有分内之责。昨天我看了有关方面草拟的关于研讨班的通知后,就要求通知工、青、妇方面的负责人一起参加。因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城乡统筹、“四位一体”是显著的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的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推进城乡一体化人人都有份。比如要建成更大规模的城市(这里先不说多大规模,这还要好好研究),户籍怎么办?现在中心城区对外来人口的落户是有限制的,必须投资多少或者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落户,有些县城也制定了一些限制措施。要扩大城市规模,就必须取消这些限制性政策,大量吸引外来人口,那么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比较合适?这就需要研究怎么放开的问题了。同时,人来后就会产生吃饭、教育、就业以及治病等一系列需求,那相关的部门、相关的工作如何适应这个要求也需要研究。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两年多近三年了,现在应该是深化和提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只希望大家不掉队、紧紧跟上,而且还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都能结合实际有所创造。
二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干工作不是为了给谁看。如果有了这个心,工作就可能做不好。为了要指标,为了尽快见到效果出成绩,一些地方可能就会注重短期影响而忽视长期效果,一些指标倒是上去了,还挺漂亮,但最后产生不少遗留问题。我们这方面应该说还是有教训的。前天有关方面的同志报来了全市经济普查的情况,普查数和快报数比较,调增用红色表示,调减用蓝色表示。结果只有五个城区是红色的,其他地方都是蓝色的,也就意味着GDp都调减了,最多的减到了48%。当然这是比较长的时间积累下来的,但这也提醒我们要汲取教训。有的地方GDp很高,但人民群众生活非常困难,这有多大实际意义?难道就只是为了追求这个数字吗?我多次强调我们要看数字,但更要看大家干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实际效果。通过这次经济普查,大家都应该认真反思,怎么样才能够更加扎实、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实在在地造福一方。
三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办不成也是不能办的。金牛区的王越川同志给跟我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一个非常好的观点,叫做“三个不能丢”,其中的第三个“不能丢”就是群众工作的法宝不能丢。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在看应该说得到了群众拥护,否则我们的干部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工作推进也没有这么快的速度,同时老百姓也会因为我们不尊重他们的意愿强行推进而不予理解和支持。我们要绷紧群众工作这根弦,坚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特别是有些地方矛盾虽然没有爆发出来,但仍然是存在的。比如有的地方虽然农民集中居住区盖起来了,但农民的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好,潜在的矛盾很多,现在就必须下力气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强化群众工作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把群众的合法利益保护好,要明确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群众过得更好,坚持能给的、该给的都交给群众。我们不要算计农民,是要帮助他们走上新的富裕道路。有了这样的思想,很多工作就好做了。
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件事情。日前,省里对今年以来各地的信访情况进行了通报,成都市基层的信访量大幅增加。通报引起了我的注意,就请宏建同志牵头研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我还在宏建同志提交的报告上作了批示。主要意思是,从信访大幅上升和纪委系统设置的84444444举报电话来看,一是很多问题在基层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群众的问题在基层解决好了,他就不至于到省里去告状。二是由于一些问题在基层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群众就对基层党委甚至对市级党委缺乏信心,否则也就没有必要到省里去寻求解决。对这个问题,我可能看得比较重,但这件事情看重一点没有坏处。因此,纪委系统要作出专项部署,各区(市)县要集中整治,查办一批突出案件。这件事情涉及基层基础建设,而且可能涉及拆迁安置等和当前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群众意见也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单由纪委来抓是不行的。全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都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本单位的真实情况,专门研究部署解决好这类问题,给群众以信心。
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入手,我们走上的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希望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把工作当事业去追求,当学问去研究,努力开创成都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ww w.Y k j.CoM文一、要抓住建设用地复垦机遇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用地复垦是缓解用地矛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方法。为什么说建设用地复垦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极好机遇,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在没有此项政策之前,我们建设新农村,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完全要靠政府补助农民的拆迁安置费用,这是政府财力所不能承受的,也是不现实的。有了政策,我们可以通过对节余土地指标的市场化运作,筹集相当资金补助农民的拆迁安置,如果运作科学,还可以有部分节余。二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土地保障。农民异地安置需要一定的土地指标,在国家土地政策异常严格的形势下,如不进行建设用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地复垦,农民异地安置土地指标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2003年我们就在梅溪、高禹进行了异地致富工程试点,但到现在还没有成效,主要就是无法解决异地安置土地指标问题。有了建设用地复垦政策后,我们就可以拿出整治中的一部分土地指标用于农民异地安置。比如:杭垓中潭宅基地整治项目就拿出20余亩土地指标用于农民安置。三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续支持。通过建设用地复垦获取的土地指标将全部向县城和周边城镇集中,用于城镇的工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国土资源部门的预测,如果今年6801亩的建地用地复垦能全部完成的话,可获得指标1800亩左右。并且建设用地复垦指标是1:1可以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明年全县的用地矛盾。有了土地指标,我们可以落实更多的工业项目,通过发展工业,增加财政收入,我们又可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新农村建设。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建设用地复垦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极好机遇,在当前政策明朗稳定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用好这次机遇,切实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力度,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扩大建设用地复垦面,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的工作量。
二、要站在民心工程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们不要简单地把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理解为土地指标和利润的获得,要拔高工作思路,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利用建设用地复垦这个平台来实施新农村建设是为农民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将是继村庄环境整治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因为,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做好了,可以很好地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异地致富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地处偏僻、农民生活条件差的自然村整体搬迁到靠近中心村或城镇的地方,实现下山脱贫、异地致富。比如:杭垓的七管、章村的高二等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都可以实行整体搬迁。二是地质灾害防治问题。通过建设用地复垦一次性把地质灾害区农户进行异地安置,不但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能省却县和乡镇在每次台风或暴雨来临时所做的大量辛苦工作。三是农村危房改造问题。我们的农村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危房,这些危房也基本集中在偏僻、条件差的自然村中。今天看的中潭村小溪口自然村就有很多泥巴墙的房子,这些房子一经雨淋都很危险。通过异地安置可以彻底解决部分农村危房。四是可以增加村庄环境整治的受益率。村庄环境整治到目前为止人口受益率已经达到57%左右,剩下的一些未整治点几乎都是一些整治成本高且分散的农户。通过宅基地整治将这些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可以在不增加整治点的基础上增加人口受益率,这个思路肯定会成为今后几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建设部门要积极做好建设用地复垦与村庄环境整治的结合衔接工作。五是可以推动中心村建设。目前,我县有2400多个自然村,其中需要逐步撤并的20户以下的自然村有400多个,宅基地整治项目基本上也是涉及20户以下的自然村,并且基本上向保留的自然村和中心村靠拢。因此,通过宅基地整治可以有效推进中心村建设,进而可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六是可以大幅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异地安置的农户基本上都实行集中安置,并且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都作了很好的安排,其他一些公用设施也能做到资源共享,农民的生活条件可以得到大幅改善。另外,宅基地整治还可能有效增加乡镇财政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理解,以建设用地复垦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都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具体行动,得民心,顺民意。
三、要切实凝聚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以建设用地复垦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我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是乡镇或某个部门一家的事,它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重大工程。更为重要的事,聚合力能有效防止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重复投资和建设浪费,聚合力能加快工作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改进工作作风。关于合力问题,我主要讲两个方面。一要加强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由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不再设立新的领导小组,但要成立专门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议放在县农办,相关部门都要参与。乡镇要成立专门班子,一把手要亲自抓,要保证一定的力量。年底县委、县政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府要对建设用地复垦工作进行检查,看看各乡镇贯彻县委、县政府决定的实效如何。二要形成合力。相关部门要确定一个目标,要协调好,要抓落实。宣传部门要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宣传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方方面面好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县农办和国土局要继续承担牵头协调作用,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体把握工作进度,并将乡镇的一些好做法及时加以总结推广。建设部门要及时指导,及时研究调整规划,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同时还要防止工程腐败问题。财政近期要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复垦的首批预付启动资金。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先期介入,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要提早了解,并加以研究解决。广电、供电、电信等部门要有高姿态,树立一个指导思想,即对建设用地复垦及异地安置中涉及的线杆移位,要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运行。建议由电信、广电、电力、农办、审计五个部门成立一个五人小组,核算线杆移位的成本,不要因为开价太高而影响了乡镇的积极性。计划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列入“十一五”规划,分步实施。县委办、县政府办要抓好督查。其他未尽事项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具体的方案,由两办联合下文实施。
同志们,以建设用地复垦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按照年初的目标要求,我们目前的工作还有一定的距离。相信今天现场会后,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一定能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方案、落实措施、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好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
同志们:
今天几个部委一起召开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 主要是学习贯彻中央对于农村危房改造及扩大试点工作的要求, 部署今年的工作。
今年, 中央在2008年末支持贵州省级危房改造试点2亿元的基础上, 再拿出40亿元, 补助改造近80万户农村危房。国家对农民住房改造建设这么大的投入, 在建国以来是第一次。中央资金的补助范围, 经过反复的论证、协商, 扩大到了中西部950个县, 将近全国县 (市) 总数的1/2。当然, 我国农村危房量大面广, 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危房改造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所以今年的工作仍只立足于试点范围的扩大。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试点年工作的重要性, 如果试点年的工作出现偏差, 将会影响到三年工作计划的制订和中央资金的后续投入。
当前, 我国上下正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国家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 希望通过这项工作能够解决农村贫困农民住有所居的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寄予很大的期望。在农村, 有“三座大山”的问题是贫困农民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的。一是疾病问题, 农民得了重病后生活会非常困难, 所以现在要进行医疗保障的城乡一体化改革;二是住房问题, 少数农村贫困户可能一辈子都住不上比较坚固实用的房子, 有的就是搭个棚子, 居住条件非常恶劣;三是自然灾害, 一旦遇到自然灾害, 一些农户可能就要返贫。国家推动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之际会产生“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搬掉“三座大山”的前两座, 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二是能增加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三是进一步推动农村民生问题的改善。
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 要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 兢兢业业地把好事办实, 让中央满意, 让老百姓满意。要坚决克服过去和现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出现过的问题, 不要让老毛病重犯。我们在多次会议上都强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方针, 但不少地方的实践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原因在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 让不少基层领导误读误解:以为新农村就是要将村庄建成崭新的面貌。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如果我们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再出现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 就会把好事办坏,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恐怕也难以继续深入下去。所以这次会议首要的是解决统一思想的问题。
一、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及试点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今年的这项工作, 要具体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点, 一定要按照最贫困、最危险的原则来严格确定补助改造对象。
要把农村危房补助改造的对象框定在比较小的范围之内。这个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经济上最困难的农户, 比如农村低保户、五保户;二是居住在最危险的房子中, 按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 (试行) 》, 经鉴定属于整栋危房 (D级) 或局部危险 (C级) 房屋的。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如果仅仅是房子很破, 但不是最贫困的农户, 就不能被列为补助对象。大家不要为了好开展工作, 为了领导参观方便, 就搞一个村一个村的整村改造。这样做是滥用和浪费中央补助资金, 要犯大错误。
农村危房改造绝对不能搞普惠制。我们为什么请民政部门帮助把关?原因是确定补助改造对象, 民政部门的资料比较准确。建设部门要尊重兄弟部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少数地方, 一些本来有能力建房修房的农户, 一听说中央有补助就停下不建了。本来有能力修房的也不修了, 把“等靠要”思想暴露到了极致。搞普惠制势必会激发农民的等待、观望情绪, 推迟自行的房屋改造和建设。如果是这样, 那这个政策就起反作用了, 反而遏制内需了。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本来就有这种“等靠要”的思想, 搞普惠制会进一步助长“等靠要”, 让艰苦奋斗靠边站了。还有的地方觉得政府补助资金比较缺, 又急于出形象, 就擅做主张, 改为补助经济实力中等的农户改造住房, 觉得这样做短期内容易出形象效果。但这些做法, 跟中央政策的精神背道而驰, 是完全错误的。
有些地方确定补助对象的工作做的比较好。例如, 由民政部门确定对象并且全部上网。农户姓名、家庭人口、房子改造前的照片等一系列的材料都在网上公布, 改造以后的照片可以对号入座。上网了之后人人都可以查询, 等于信息公开, 可接受社会监督。如果这样做了, 国家部委和地方监察部门随时可以核查改造对象的情况。
第二点, 按照最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建设标准。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的是最困难农民最基本的居住安全问题, 而不应理解为帮助困难农户全面改善居住条件。为什么新建翻建住房标准确定为40平方米, 而不是60平方米?道理就在这里。我们主张, 政府补助主要用来建一个较小面积、安全的框架结构平房。40平方米, 每间20平方米, 可建两间。今后有钱了上面再加盖一层, 再有钱了两边接出去。农村习惯上都是这样做的, 先做最基本的基础。维修加固的农房可将面积扩大到60平方米, 但是新建的要控制在40平方米以内。
这次我们提供图纸就是提供一个框架图纸, 至于以后农民怎么盖难以预测。跟以往的操作方法不一样。对于D级危房, 我们要推荐的是单层框架图纸, 特别在地震活动区域要推荐有圈梁构造的框架房, 让农民一看就明白的框架图纸, 与当地农民传统建房程序完全一致。以往的做法是发整套的设计图纸, 让改造农户按这个图纸建房子, 这样做容易犯搞“跑步进共产主义”的老毛病, 是绝对要防止的。通过推荐的框架图纸, 让老百姓自力更生一次性地建成40平方米的框架, 至于框架里面是填充砖头、木头还是土坯、稻草砖, 由老百姓自己选择。以后顶上加房、两边建配房那也是农民自己的选择。过早的提供全套的图纸农民也看不懂, 也没有钱去那样做, 更不是这次农村危房改造要做的事情。
大家要注意在建设标准上不能走过了头。面积偏大或者建设标准要求太高, 都可能导致农民借高利贷盖房子, 使贫困农民进一步陷入贫困的漩涡。这个错误以前曾经犯过。北方某地急于出形象, 县里、乡里干部要求农民房子必须要往高里盖, 要建楼。但农民的经济能力只能盖到一层, 结果在干部的强制要求之下建了很危险的“单坯墙”。“单坯墙”被风一吹, 倒下来是要砸死人的。这里要再次强调, 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最困难农户最基本的居住安全问题, 不能搞条件扩大化, 对象扩大化。
第三点, 结合当地的实际确立改造的方式。
传统工艺, 传统风格, 传统建材, 这是农民建房最容易接受的。要用传统的农村个体建筑工匠, 避免采用城市里的施工队伍帮助农民加固、维修危房。要尊重传统、地方、民族风格。西北地区农民传统上住窑洞里, 不顾实际地要让农民从窑洞里搬出来是不对的。上次去延安考察, 从窑洞里搬出来的农民向我们反映, 在根据县里的要求搬出窑洞后, 仅冬季取暖费就增加了3倍, 一户农民一年最起码多支出1000-1800块钱, 取暖费增加了, 政府也不可能给予补贴。相反, 外面的旅游者却住进了窑洞, 当地旅游公司把农民窑洞收购后, 改造成宾馆接待外面的游客。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给农民造成了很大损害。
农民跟市民不一样。市民有文化, 有组织, 信息又通, 如果干部布置错了他们自己就会纠正, 或者不理睬。但农民却经常成为错误政策的受害者。过去的人民公社大办食堂, 农业学大寨, 小四清, 农业机械化都犯了错误, 但农民没有能力纠正, 就要受害。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四点, 坚决贯彻原址就近就地改造的方式。
《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但是, 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长远的工作, 这里要强调坚决贯彻原址加固, 就地重建, 就近翻建的方式, 坚决防止趁机撤村并镇, 大拆大建。在这点上, 干部们有两个思想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农村危房改造一定要让领导考察参观时能看得见“新村形象”, 所以就把危房都集中在一起重建。搞危房改造是惠及最困难的农民, 而不是光顾着让干部看着舒服, 否则就是指导思想错误。第二个是把农民集中起来, 把零散的村庄合并, 还美其名曰节约了宅基地, 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这些干部可能是没有当过农民, 没有在农村呆过。真正当过农民的人都知道, 农房边上的庭院是产出最高的, 农民用来种蔬菜、种果树等, 它相当于农民的冰箱。零星的宅基地如果没有了, 农民庭院经济不存在了, 收入也会相应减少。农民不同于城市居民, 买菜都去小市场。如果把零星宅基地都变成了一排排农房, 前后都是道路, 这对农民实际上是损失。
农村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重合的。农地、农房在空间上是合二为一的, 合二为一的模式最节约。如果一定要把农房集中, 搞成城市建设模式, 让生产空间跟居住空间分离, 这不仅导致农民生产生活成本大大提高, 而且也使循环经济无法形成, 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为什么农户要分散居住?传统农居, 院子旁边可以养两头猪, 剩菜剩饭可以喂猪, 院子邻近农田, 猪粪还可就近还田用作肥料, 形成一个微型循环圈。农房集中后破坏了原有的系统, 农村就不再是循环经济模式了。在这方面, 一些干部在认识上有巨大的误区。北方有的地方把农村的危房改造搞成撤小屯建大屯, 这就走错了方向, 不属于这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范围。我们再三告诫大家, 在这些问题上绝对不能犯这一类的错误。
原址就近就地改造还涉及到边境一线农房改造的问题。今年的试点范围包括了全部边境县, 边境县的危房改造如果出现了让农民下山或者从边境一线退回来的情况, 要通报批评。所有国家都有边境安全方面的法律并鼓励农民到边境一线、到荒凉的小岛上居住。边境线上是否有村庄、有人居住是涉及领土完整、国防安全的问题, 是国家民族生存命脉所系。最近西沙群岛的领土争议日趋激烈。如果这些小岛上原来都有我们的居民居住, 怎么会有现在的问题?过去黑龙江的珍宝岛事件, 如果有哪怕一户居民在岛上居住, 也不会发生此类冲突事件。有些干部不知道边境安全的重要性, 认为这些边远地区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很大, 打着推进城市化的旗号, 鼓励农民搬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国家安全意识, 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县委书记。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法律规定居民和村庄不能从边境线后撤并给予经济补助, 因为这涉及国家领土安全问题。对此, 有些干部思想还缺少这根弦, 需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
为什么农村危房改造强调要通过规划来统筹?规划是统筹手段, 有了合理的村庄规划, 县一级单位的统筹能力就强了。通过规划统筹就是要在危房改造过程当中, 主动地通过村庄建设规划协调水利、民政、农业、交通、卫生等等部门的资源, 统筹推进危房改造中的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等工作, 把为最贫困农户办的好事办的更好。因此, 文件里要求统筹这些资源, 这对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点, 三北地区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示范工作。
我国农村的生活用能近年来急剧增加, 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能耗占到生活耗能的80%。在这方面, 城市和农村的情况类似。三北地区建筑面积仅占全国建筑总量的10%, 但城市、村镇冬季取暖占整个建筑能耗的40%。所以这次在农村危房改造中, 要推进农房建筑节能的示范工作, 提倡使用草砖、草板、水泥空心砌块等对改造的农房进行节能保温处理。三北地区改造费用高一些是必要的, 因为要改造贫困农户住房的节能性能, 长远看也是为他们节约开支。这些贫困农户自己没有能力进行节能改造, 冬天室内的温度仅有零上5度左右, 这样的室温下感觉会非常冷。与南方相比, 北方的气候条件下对建筑节能保温的要求更高。通过草板、草砖等改造提高农房的保温性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一些地方的试点表明, 农房通过草砖、草板、水泥空心砌块、聚苯乙烯板等节能材料进行改造后, 在保持室内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户一个采暖季可以节约两吨标准煤。例如, 北京郊区农户改造前每个采暖季最多用8吨煤, 改造以后大大地节约了耗煤量, 普遍可以节约2吨左右标准煤。按照现在的价格, 2吨标准煤相当于每户每年节省开支约1000元。因此, 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要多加重视。
二、下一阶段要抓紧做的几项工作
为了贯彻好前面讲的五项原则, 下一阶段要抓紧做好四项工作:
第一项, 抓紧编制本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规划。
会后, 各地都要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 抓紧核查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户危房底数, 制订好今年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 并在6月20号前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在6月底将要对各地规划进行检查。各地注意不要按自己报的数, 而要按中央下达的计划数去编制规划。比如今年的计划试点县是改造占需改造农户总数10%左右的农村最贫困且居住危房农户, 但如果地方提出要改造15%, 超出部分的补助资金由地方承担, 中央将不会给予补贴。要防止“改造数量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 如果自行规划确定一个巨大的改造数量, 那将超出国家现有的财力。在这个方面, 绝对不能犯基本错误。以前各地上报基本农田时有过教训, 一些地方报了很大的数字, 把盐碱地、滩涂地都报成了基本农田, 结果没法落实, 这个教训不要忘记。
第二项, 抓紧落实配套资金。
今年中央拿出40个亿, 地方配套资金的规模也会相应更大。今年又是近年地方财政最困难的一年, 土地出让金、税费收入都是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 地方资金配套难度极大。各地制订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困难。凡是不能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的, 中央补助就不予安排。过去有些地方通过把项目做大套取中央资金。例如, 污水处理厂本来是建5万吨的规模, 上报的规模却变成20万吨, 中央补贴的一半实际就够整个工程的造价了。省级相关部门要认真核查, 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地方一定要落实好配套资金。
第三项, 抓紧落实技术服务工作。
农房改造加固要采用地方工艺、地方工匠, 要就地取材。各地要做好工匠培训和技术服务、指导工作, 要结合历史文化名村, 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的建设推进这项工作。加强农村个体建筑工匠的培训、管理和建设技术力量的组织调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单位农房改造大量发放花花绿绿的图纸,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不能简单套用富裕户新建住房模式, 套用城市人的思维。农村危房改造要坚持本地材料、本地风格、本地工艺, 要建设农民最需要、最基础的房子。
第四项, 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督促检查。
督促检查就是要查是不是符合前面说的五个原则。各地要定期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 对照改造农户的原有资料进行过程跟踪。要在网上开辟专门的网站, 把改造农户的相关材料补充进去, 材料中起码要包括三张照片, 一张是改造前的, 一张是建设中的, 再有一张是改造完成后的。这种方式有利于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三部委也将在下半年对各省的督促检查工作进行抽查, 对于疏于管理、进度缓慢、配套资金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批评, 对不符合前面说的五个原则的更要通报批评并限期纠正。这次抽查的结果将与2010年的中央补助计划挂钩, 我们绝对不能犯过去经常犯的低级错误。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危房改造工作的精神, 为下一步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奠定基础。
最后, 我非常诚恳地希望大家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建设部门这次牵头抓这项工作, 一定要避免犯过去非常容易犯、已经犯过的错误。不能再一心想着搞大工程, 不能搞把成片村庄推倒重新建设、集中建设, 不能再一心想着出新面貌, 迎合地方主要领导的个人偏好。这些都是非常低级的错误, 非常浪费的做法, 这次一定要注意避免。这次如果哪个地方再犯了这类错误, 有关责任人就要引咎辞职。当然我希望不会出现一个人辞职。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把好事做的更好。
一、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
破解“三农”问题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关键是要落实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从吉林实际出发,协调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具有吉林特色的“三化”统筹之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以做大做强县城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以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为主要工作抓手,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工作落实。
二、要突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
做好2010年全省“三农”工作,既要统筹兼顾,更要突出重点,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财力增强、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确保农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确保农村好形势巩固住发展好。
三、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在国家投入方面,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定提高,确保“三个优先”,即财政收入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补贴方面,强调增加资金、完善办法,明确“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在金融支持方面,强调增加农村信贷投放、改进金融服务,出台“三个措施”,即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要求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强调抓住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突出“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强调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凸显“三个亮点”,即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在推动城镇化方面,强调推进制度创新、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受当地居民同等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和财税等政策。另外,还提出了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开拓农村市场、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四、要扎扎实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从当前工作抓起。一要认真抓好粮食收储工作。要正确判断粮食市场走势,适时提供粮食市场价格信息,引导农民把手中的余粮卖上好价钱。同时,各类粮食收储企业和农民群众要做好安全储粮工作,坚决消灭安全隐患,防止火灾发生,防止霉变。有关县(市)一定要解决好“地趴粮”问题,减少损失浪费。二要抓好备耕工作。今年是春节前立春,春脖子短,节后各类农活催手,备耕任务相当繁重。从现在起,各地各部门要立足高标准高质量搞备耕,立足抢前抓早搞备耕,立足抗灾减灾搞备耕,早动手,早准备,早筹集各类物资。尤其要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生产资金准备,为搞好春耕生产,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奠定基础。三要认真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四要组织好冬春农业生产。五要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各级干部要深入到受灾地区、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中去,加大救灾救济工作力度,帮助他们解决好吃、穿、住以及过冬保暖等实际问题,努力丰富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要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确保他们及时足额拿到工资。六要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09-08
关于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现状与思考09-19
彬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与思考09-11
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创新经验材料06-19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11-04
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及启示05-25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11-11
在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