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产业现状(共8篇)
自90年代逐步开始发展有机基础农业到如今逐步形成有机产业链条,中国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有机产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得到了包括高端消费者、重点销售商和众多前端生产企业的重视,而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机产业的发展予以了保护和支持,众多地区政府将发展有机产业列为区域发展计划,同时由于中国有机产品在目前主要市场在国外,成为国际主要的有机产品基地,而正在成为资本努力介入的新兴行业。
整体来说,有机行业的发展每个环节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上游:中国有着大量的有机生产农场,形成以京、沪周边、东北三省、山东、江西、浙江、江苏、广东、云南、新疆为主要核心区域的有机产业集群,此外还有很多处于转化期的农场。随着资本的介入,部分农场成为相对长久有机生产基地成为可能。
中游:大量公司依靠前端产品,逐步形成面向消费者的成品和半成品。他们的努力,促使了消费者对有机的认识与认可,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而其中占有相对优势的部分企业,已经获得资本的高度关注,在注入资本后,有对有机品类中某些特定产品进行垄断的趋势。下游:在有机行业的终端建设中,目前存在着多类终端并举的格局,一种通过常规的超市卖场形成对广泛人群的影响和诱导;另一种通过自建销售专卖终端的形式,形成在区域销售布局,从而逐步稳定的把控区域人群。在终端建设的过程中,单店的盈利和多店的布局正在成为下游企业竞争的主要方面。
对于历史过程中,有机行业的发展可以做两点概括:
1、有机是朝阳产业,目前认同有机的人群数量还有限,但是随着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加,有机产品正在成为高端人群的高关注类别。对于有机行业来说,是一个在已经认同有机品类的人群中细分和维护忠实消费者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市场进行教育,以让更多的有能力有意识消费的人群进入到有机消费者的行列,这是一个扩大市场规模的过程。
2、目前的有机产品,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生产、物流、终端和消费者意识等多方面的限制,有机产品在现阶段还是属于高价格产品的类别。也正因为如此,有机企业的利润还较为充分。可以这么说,目前的有机行业,是一个还没有充分竞争的行业,是一个属
于只要具有资源和拥有部分消费者,就能获取较高利润的行业。这对于很多产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商机。有机食品作为安全级别最高的食品,发展空间和利润都是可观的。美辰网说:有机行业的发展,必然保持着几类特征:
稀缺特征:
中国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有机产品供应基地,大部分的有机产品都用于出口,国内销售的产品数量相对有限,而同时,由于前端资源的稀缺,有机产品在中国普及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成为少数高端人群的消费品,稀缺性体现了有机的价值。
美辰网提醒:
很多的消费者不是已经知道了有机产品,懂得了有机产品对于自身的价值,而是对于有机的概念模糊甚至毫不知情。因此,如何让目标消费者知道有机,并认同有机,这是一个需要教育的过程。中国在对有机教育的过程里,目前没有专有的途径,仅仅是依靠少数终端企业的教育和具有国外经历的人员的意识带动,这个过程是原始和落后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众多的消费者对于有机的理念不能接受,这成为行业快速增长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消费者垄断:
由于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消费有机产品,如何找到高端人群并垄断他们,形成他们对有机和有机企业的忠诚,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在现阶段,各有机企业和终端机构都在努力为找到自己稳定的高端消费者而圈地,从区域形成地理位置的实质圈地,到通过专项推广,形成目标消费者意识中的稳定概念都已经在展开,这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速度的竞争。未来,只有在对消费者的接触方式,教育方式和服务方式上产生独特差异,并在实质上实现对高端消费者的价值体现,才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霸主。而这个行业那时将进化成为:掌握稳定高端群体的“圈子行业”,以有机为持续发展和稳定的基础,而通过其他产品的配比和服务的增值,获得其他的超额利益。接近VIP客户并掌握他们,可以成就更多的上市公司,而有机行业的发展,也必然成为中国高尚生活的组成部分。未来,有机行业的目标群会从高端人群逐步辐射到有消费能力和意识的中端人群,也会成为特定人群的常选用品类,同时也会影响到中国的礼品市场格局。
有机行业的发展是一个自动升级的转型,企业扩大盈利的机会来自市场基础的扩大和掌控高端消费人群的增多。在目前消费者教育不足的情况下,有机企业需要主动求变,以获得更大的空间。变化的重点在,如何实现对消费者的影响和教育手段。可以预期,网络的运用,将使教育和影响的过程缩短,也会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未来有机行业的发展,会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下而快速变化,形成实体终端与虚拟终端配合的格局,除了少数生鲜类的有机产品不能通过网络及时订购外,其他标准化和定制化的产品,是完全有可能成为网络定制的品项,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说,具有本质的变化。而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增加,产品的追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这对于产品的安全体系的认证,具有有效的帮助。
有机产业目前还是一片蓝海,竞争低下,盈利模式落后,整体的格局尚未形成,这是一个极其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端产业。
1 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现状
我国自1990年获得第1个有机食品认证以来,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有机食品获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0年底, 仅由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总数已达到1 202家, 产品总数达到5 598个, 产品实物总量333.73万t, 认证面积248.71万hm2。但是与有机食品强国相比, 我国有机食品无论是规模还是发育程度都很低, 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1,2]。
1.1 生产规模小, 产品结构不合理
虽然有机食品的数量逐年增加, 但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相比, 其发展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所占比重仍然较小。此外, 有机食品的品种单一, 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料显示, 我国有机食品产品中, 70%以上的产品是蔬菜、水果、原粮、野生采集物等初级产品, 只有不足20%的为畜禽肉类产品, 深加工产品更是少之又少, 有机食品市场多样化程度低, 无法满足需求。
1.2 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的技术措施还不完善, 配套服务体系未形成。一方面, 有机食品生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产品开发及技术推广能力弱, 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 病虫害防治能力较弱, 生物防治产业化程度低;肥料施用量及方式仍不科学。另一方面, 有机食品的市场组织管理体系和标准尚不健全, 科学规范的生产流程和销售体系还未真正建立。
1.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食品生产的政策支持不到位, 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较少, 有机食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积极性受挫, 严重阻碍了有机食品产业的壮大。二是缺乏财政扶持, 迄今为止, 中央政策上并无针对有机农业的专门补贴;有关有机食品项目建设的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投入也较少。
1.4 公共认知与诚信体系缺乏
一些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重认证、轻监督, 导致一些有机食品获证单位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在现有的20余家从事有机认证的机构中, 其执行标准的差异较大, 认证标准混乱、不统一。某些认证机构为争取客户, 人为降低认证标准。还有部分认证的有机食品达不到国家基本标准的要求, 质量不合格, 诸如此类事件引起社会对有机食品公信度的质疑, 严重影响有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优势
我国有机食品产业虽面临着一些问题, 但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将会为国内有机食品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1 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
一方面, 国际上对我国有机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 我国的有机稻米、蔬菜、茶叶、杂粮等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据统计, 2006年, 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为3.50亿美元, 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 但是近几年来, 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额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据专家预测, 到2015年, 中国的有机食品出口额将达到10亿~20亿美元, 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3.0%, 甚至更高。
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国内居民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据统计, 2006年, 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为56亿元, 占常规食品的0.1%, 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相差20倍。尽管有机食品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还很低, 但综合分析有机食品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 国内市场仍具有很大潜力。
2.2 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有机食品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 且劳动力相对低廉, 能够满足有机食品生产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3]。
2.3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环境多样, 生物种类繁多, 品种资源丰富, 且绝大多数动植物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为开展有机食品生产提供了天然条件。
2.4 具备有机农业思想基础
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机农业思想, 这为有机食品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4]。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有机食品的发展空间将会逐年增大, 中央及各级政府应因势利导, 充分挖掘自身优势, 争取将我国建成有机食品强国。
参考文献
[1]阎凤娥, 赵丽芹, 白洁, 等.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3) :13-15.
[2]常璟宇.解读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J].中国食品, 2011 (3) :24-27.
[3]王国成, 曹娴.有机农业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3) :77-79.
南谯区围绕优质粮油、蔬菜、茶叶、滁菊、草坪苗木、乳制品、畜禽、名优水产等八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和区域特色经济,建设特色有机食品农业基地39万亩,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个。先后有杨饭店、井楠两个村被省农委命名为全省特色产业示范村,34个村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有机食品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发展主导产业过程中,这个区还大力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有机食品,特别是最具滁州特色的有机食品——滁菊,近几年得到长足发展,不仅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还广泛开展了基地创建、品系改良、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工作,催生了施集杨饭店村、燕李村,南谯办城西村,章广镇章广村等一批滁菊特色示范村典型。区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扶持各地大力开展标准化种养殖基地建设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工作,全区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滁菊、茶叶等国家、地方标准14项,建立了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万亩,9个农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6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其中有机食品5个。目前,“金玉”牌滁菊已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绿一”牌粮油产品、施集牌茶叶、琅琊牌乳制品、琅琊山牌草鸡等具有南谯特色的有机食品品牌产品,如今纷纷走向大中城市,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信誉度和市场知名度,成为南谯特色农业闯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
为打造绿色有机食品特色农产业基地,强区富民,区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扶持各地大力开展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工作,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滁菊、茶叶等国家、地方标准14项,建立了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万亩。
南谯区还以圩区镇办优质水稻示范村为主体,成功创建了15.2万亩全国绿色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极大地提升了全区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
摘要 :中国有机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有机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东北三省,有机产品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类产品缺乏,以初级产品为主,缺少加工产品。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有机农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产品将趋向多元化畜牧业和水产业产品比重将增加中国有机农业产量将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消费地区。从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记述了有机农业发展在政策、技术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现阶段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对策, 即从政策扶持、市场开拓、理论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策略。关键词: 有机农业; 现状;发展;对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 生产现状
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正式起步至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截止2007 年底,全国约有约有 2 51 2家有机生产企业,总共有机面积358.6 万 hm2; 转 换 面 积 1 5.82万 hm2;合计约 374.42 万 hm2;中国以农业立国已有几千年,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却能长盛不衰,并以占世界 6%多一点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令全世界瞩目。究其原因,就在于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一套既会种田、又会养田,通过农牧结合,善于 “永续经营农业”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为现代有机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国通过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开发,一些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推广,也为现代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据统计,中国目前开发和认证的有机产品品种数量已超过300 种,如中国的豆类、茶叶、花生、蜂蜜、野生及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核果类(如板栗、核桃等)、蔬菜等众多的品种资源,中国许多地方的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尽管中国还有一些经济不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如果将有机农业作为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也具有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地方资源优势,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云南、西藏、内蒙古等地区)。目前,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经有约 30 大类,300~400 个品种,但以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加工产品少;种植业、野生采集产品多; 水产(开放水域)、畜牧(放牧)、加工品少。到2005年底,中国约有 2000 家企业获得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其中有机认证面积 169.4万 hm2(包括水域、放牧面积),产量达到 307 万 t,转换认证面积 61 万 hm2,产量 181 万 t。野生采集 208 万hm2,产量5 万 t。有效认证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近年来,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产品开发加快,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全国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绝大多数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同时,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有机食品企业中,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上海、北京、浙江、山东、江苏等东部省份较占优势。发展较快的地区,如江苏、江西、内蒙古、吉林等省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而相对滞后的地区,如青海、宁夏、陕西、山西等省份正在加快发展。
2.2 市场现状
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研,北京的超市中销售的由 COFCC 认证的有机蔬菜价格是常规蔬菜的 3 倍以上,上海的超市中销售的由 COFCC 认证的有机蔬菜的价格为常规蔬菜的 2~3 倍,而且销售状况相当不错。当然这是因为 “物稀为贵”,真实地反映 了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初期,在最发达城市中有机食品的价格定位。根据对南京的有机蔬菜的市场调查,其价格为常规蔬菜的 l.5~2.0 倍左右,明显低于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和上海的价格。在全国各地销售的由 COFCC认证的有机大米的价格为同等级常规大米的 1.4~3.0 倍。在不同地区逐步形成了以高级知识分子、白领阶层、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为主的消费群体; 集团消费也占有了很大的有机食品市场份额。中国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只占常规食品销售额 0.08%,是 2003 年的 4倍,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 相比,相差 25 倍,可见中国的有机食品产业即使只从国内市场分析,也可以说是大有发展前途的。由于世界贸易的发展,一个国家生产的有机产品不一定只在本国消费,发达国家间的有机产品贸易也 相当活跃,如美国就向欧盟和日本出口大量有机产品。国际权威部门对全球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的预测,2003 年全球仅欧洲、北美、日本和澳洲的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即可达到 203~250 亿美元,如果加上其他国家则应在 250~260 亿美元。根据预测,2005 年有机食品销售额高达 290~310 美元,如加上其他国家,估计可达320~350 亿美元。市场前景还是相当乐观。总体来说,中国的有机农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总量及市场份额不足0.1%,远低于 2%的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 产品以出口为主,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市场,产品主要是有机茶叶、杂粮、杂豆类和蔬菜等。有机农产品的国内消费需求呈现强烈增长,中国将会成为欧盟、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市场。但诚信体系的不完善、食品污染事件的出现以及国家法规、标准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的相对落后又影响了有机农业出口和国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3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论是中国有机产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都把目光放在了国际市场,而怎样开发国内这个隐藏着无限商机的巨大市场,还没有在有机农业的推动者中得到认真的思考。在市场上我们已经发现了不少从国外进来的有机产品。将中国自己的有机产品推向国内市场是有机农业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发展中国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
就目前来看,不少从事有机农业的人员对有机农业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有机农业起源于欧洲,在欧盟的有机农业的定义上,保护生产区域的自然生态是取得有机农业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点上很多涉及有机农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现尤其突出,他们理解的有机农业就是“不施化肥,农药和添加剂”,这是急需要得到纠正的。
3.1 有机食品在产业发展中的定位
中国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顺应国际有机农业发展的潮流,结合中国国情,于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推动起来的。特别是 2000 年以来,有机食品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以有机农业方式生产的安全、优质、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 迎。但是有的部门或机构片面夸大有机食品在整个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将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称为是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的目标。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和农产品的生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其独有的特殊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既面临着耕地减少、环境污染的矛盾,又要满足庞大的消费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相当规模和适度的增长,另一方面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3.2 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到 2005 年底,有机食品企业数近2000 家,但企业及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数达到 4000 多个,生产面积230 万 hm2,食物生产总量已达 488 万 t。但是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 0.1%左右,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据资料显示,2005 年,在中国有机产品中,农林产品86.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市场质量安全现状最令人担忧的畜禽肉类产品仅占 7.1%,加工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加之消费习惯和地域品牌的影响,无法形成多样化的有机食品市场。
3.3 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 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中,对付病虫害的能力还比较弱,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肥力投入的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在市场管理上,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规范销售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开发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促进中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及经济配套的鼓励性政策还比较缺乏。发展有机食品要从基地抓起,土地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经过 2~3年的转换期,而转换期间的产量一般不高,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相对增加,这些都会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与科研开发缺少经费,国内鲜有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特别是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
3.4 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食品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主要体现在: 一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够,二是缺乏科技项目扶持。迄今为止,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食品项目建设的很少。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扶
持企业开发有机食品。发达国家为鼓励有机农业,利用WTO绿箱政策,制定本国对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扶持[2]。
3.5 公共认识与诚信体系的缺乏
部分有机产品存在质量隐患,有机认证的公信度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已有可从事有机认证的各类机构28 家,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检查员,执行标准的差异性很大,已经导致认证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有的产品原料还未达到有机的要求,其加工产品却被认证为有机,并在媒体炒作,误导消费者; 还有部分认证的有机食品质量不合格,达不到国家的基本标准的要求,引起社会对有机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度的质疑。农业部在前一时期对国内部分大中城市的知名超市的有机蔬菜进行抽样检测(执行标准为GB2762和GB2763),样品中的重金属或农残的超标率十分惊人。长此以往,将会动摇有机食品认证的根基。
3.6 有机认证的规范性亟待加强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鼓励认证机构之间通过正常的竞争相互促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认证的价值。但是,目前有的有机认证机构通过恶意的竞争手段去争取客户,既有不惜牺牲认证质量为代价不经过转换期、任意缩短认证周期、恶意压价,也有利用企业迫切想获得有机认证而又不知情的情况下,恶意斩客,给认证企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有的通过贿赂来获取合同; 有的甚至于恶意诋毁其他机构,忘记了自身的职责与本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能会争取到一部分眼前的客户,却降低了有机认证的公信度,降低了认证的价值,严重地影响了有机认证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
4.1 科学把握定位, 发展有机食品需因地制宜
由于中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差,生产个体多,规模小,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不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意识薄弱,农产品生产的商品率低,农产品认证的市场拉动力有限,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选择和推进方式的确定,一定要适应中国国情、农情和农产品 质量安全实情,不能脱离中国实际照搬国外模式。农产品认证不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和合格评定措施。因此,自 2002 年起,农业部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局出发,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 “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政策背景下给有机食品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
活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部在2005 年 8 月发布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意见》,科学地把握了有机食品的水平定位、方向定位和重点定位,要求 “有机食品发展的重点是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在政府的指导下,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 [3]。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有机农业不会完全取代常规农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在有需求的阶段有机农业应该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搞 “运动” 的做法只能破坏有机农产品发展的大环 境,有机农产品将会丧失其发展的优势。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中国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的在未来10 年的发展规模将达到 1%~3%的耕地面积。
4.2 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政策
有机食品的生产对技术、管理及周围环境的要求更高,其投入的劳动力、技术、认证、营销成本也比一般食品要高得多,而且在当前的条件下中国农民尚不能自发地生产有机食品。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主要是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财力又十分有限,许多企业还没有外贸进出口权,并受到国内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的限制。为此,国家应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支持的力度,尽快落实全面扶持有机食品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财政方面的产业政策包括补贴、税收、认证费用减免支持等形式,建议中国充分利用世 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采用灵活的经济手段,保证有机农业产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
4.3 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机食品开发原则
中国有机食品的开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建立基地、循序渐进的开发原则。应选择基础好、容易转换成有机食品和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如杂粮、杂豆、茶叶、放牧性畜产品、开放水域的水产品等),发展精深加工,开发系列产品(有机大豆—如酱油、豆奶粉、黄豆芽、豆腐; 有机奶及其制品、有机茶饮料等); 在市场开发上应以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为主,销售对象应面向孕产妇、婴幼儿、高级知识分子、高级白领、大型企业的集团消费。
4.4 加强对有机食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
有机食品的生产以有机农业为基础,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不同于传统农业,它引入了农业产业化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 现代育种学、新型生物科学; 土壤培肥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而且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加工过程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防腐剂和保鲜剂,因此,要利用现有的理论和高新生物技术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展新型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攻关。只有 应用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生物肥料技术等,才能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加强这些方面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重要保证。
4.5 切实加强监管, 保障有机食品的健康发展
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认证农产品的生命线,有机食品的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如果产品质量出问题,市场秩序不规范,不仅影响到整体形象,而且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动摇有机认证的根基。目前,有机食品的质量总体状是好的,品牌信誉也是高的。但必须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诚信” 危机的现象。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隐患,部分企业放松质量管理,部分认证机构不顾实际求发展,一些地区的市场有待规范。为了保证有机食品的健康发展,今后,需要把加强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确保质量,提高水平。要严格按照 《认证认可条例》 的要求和国家认监委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调整、规范和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保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4.6 健全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组织管理体系
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认证、销售等整个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这就需要农业、环保、海关、技术监督、认证认可、工商等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建立以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国家认监委、科技部、海关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技术研发等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4]。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景展望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中国地域辽阔,传统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和品种丰富的优势,面临快速增长的国际市场和已经开始启动、有巨大潜力的国内市场,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光明。未来将呈现下面几个趋势:
3.1 有机农业生产逐步规范有序,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认证标准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在完善和发展,政府和社会的监管、监督力度不断增强,有机农业生产企业行业自律意识在增强,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进入规范发展时期。在国内外市场巨大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有机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6 年,中国有机农业面积为 230万 hm2,位居世界第二,2008 年将超过 300 万 hm2。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有机农业面积将可能达到 600万~1000 万 hm2,保持作有机农业面积世界第二的地位,由于澳大利亚主要是有机牧场,中国将成为有机农业产量世界第一大国。
3.2 有机农业产品将向多元化发展,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
中国将逐步改变种植业独大有机农业格局,特别是有机畜牧业和有机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后 中国有机畜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新疆贵州 云南 吉林 青海 江苏 浙江等地先后开展了有机畜牧业的生产和加工 目前 通过认证的有机畜禽包括鸡 羊 猪 牛 马 骆驼 驴 鸭和兔等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 未来十年 将是中国有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年 中国有机水产总产量接近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预计未来十年 这一比重将超过国内市场走向规范 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市场规范化是未来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有机农产品国内市场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有机农产品预计未来十年 中国有机农产品销售将达到农产品消费总量的 将成为美国 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 有机农产品出口有望达到 10亿~ 37亿美元。
参考文献
摘 要: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既有巨大成就,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尽管10年前规模很小,经过多年快速发展,2005年全国销售额已经达到1200亿元。这个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规模小、质量差、寿命短,多头管理、监管滞后、执行不力,虚假宣传、炒作概念、市场信任度差。但是,中国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根据专家预测,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动下,“十一五”期间中国健康食品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到2010年全国销售额将达到2380亿~2780亿元。
关键词: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展望
一、现状喜中有忧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营养健康产业的含义不完全一致,有两种产业分类法比较有代表性。一种是以各国立法为依据的分类标准,把膳食补充剂和功能食品作为营养健康产业的组成部分。另一种分类是《营养商务杂志》(NBJ)提出的,即把营养健康产业看成是膳食补充剂、功能食品、天然/有机农产品和个人护理品四个行业的综合。我国的营养健康产业与第一种分类法比较接近,但有自己的特点,它包括营养补充剂产业、健康功能食品产业、强化食品产业、富营养食品产业。在营养健康产业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膳食补充剂和健康功能食品。从产业规模看,健康功能食品 1 和膳食补充剂的总量最大,全世界年销售额都超过600亿美元。2005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估计销售额为1200多亿人民币,其中:营养素及营养素补充剂约为150亿元,健康功能食品约为350多亿元,强化食品约为220亿元,奶类及新型豆制品等富营养食品约为550亿元。
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起步晚、基数小、成长快,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市场品牌的认同度有所提高。①健康功能食品产业经过几番周折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我国健康食品的发展历史,由20世纪80年代的“无知阶段”(以三株、中华鳌精等产品为代表),到90年代的“过热阶段”(以脑黄金、脑白金等产品为代表),随着对脑黄金等违法违禁产品的查处和打击,健康食品一度处于“低谷时期”。现在触底反弹,开始回升,正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只有100多家企业,年产值16亿元,现在企业有2000多家,产值增长20多倍,产品也由第一、二代进入到第三代。②营养素及营养素补充剂发展迅速,其中维生素C、E、D3在世界上占有垄断优势。③营养强化食品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国民的关注。④牛奶和新型豆制品的营养健康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还存在不少的问题:①规模小,质量差,寿命短。以健康功能食品为例,呈现典型的“一小”、“二多”、“三低”、“四短”的现象。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开发能力低;企业寿命短,2 既使是一些名噪一时的知名企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于是“太阳”落山了,“巨人”倒下了,“三株”枯萎了,“飞龙”落地了……。②多头管理,监管滞后,执行不力。中国没有专门的营养健康食品的监督法规和条例,相关的监管被分成四个部分,都管都不管,执行起来问题比较多。③虚假宣传,炒作概念,市场信任度差。健康功能食品历来是假冒伪劣的“重灾区”,一些企业的虚假、夸大宣传和概念炒作,导致消费者对整个营养健康食品产业产生了信任危机。
二、前景无限光明
据专家预测,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将会走上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2010年预计产值将达到2380亿~2780亿元。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拉动
1、经济成长带动消费升级。权威部门普遍认为,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未来5年,中国GDP增速可保持在8%以上。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可用于营养健康食品的支出也将逐步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但中国消费者平均用于健康品方面的花费只占其总支出的0.07%,全国城乡人均健康食品消费支出仅为每年31元。而欧美国家消费者健康品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我国健康品花费是美国的1/
17、日本的1/12。这说明中国健康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 3 大。
2、人口城市化创造巨大的需求。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0%,到201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45%。人口城市化带动生活方式变化,为营养健康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消费观念变化拉动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与膳食相关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造成的危害不仅被国家、社会关注,也引起了普通消费者的注意。在美国,85%的国民食用膳食补充剂,1/3的人愿意采用天然食品疗法维持身体健康,68%的人选择以各种自助形式包括营养食品、强化食品等来预防感冒。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采用“健康寿命”指标来评价国民的健康状况,营养产业发育最好的日本国民平均健康寿命为82岁,居191个国家排名的首位。这使营养产业的发展超出了产业发展的架构,与一国人力资源的增长关系密切。因此,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营养健康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据PNDC调查,我国38.8%的城市居民有营养健康消费经历,80.73%的城市居民对营养素有所了解。营养消费观念的形成,将成为拉动营养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4、老人和儿童市场快速成长。据PNDC调查,42.5%的中国家庭最关心老人和孩子的营养状况。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婴儿的数量为2000万,0~3岁的婴儿共计7000万人,对高质量儿童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4亿,据分析,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还将持续以年均约3.2%的较快速度 4 增长。这一人群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会拉动相应的营养产品市场。
5、“亚健康”人群迅速增长的需求。“亚健康”人口的比率越来越大,约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亚健康人群对营养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推动。“大病住医院,小病上药店,无病先健康”,随着“送礼送健康,花钱买健康”时尚的流行,许多人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健康投资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古人说:“上医治末病”,得了病以后也是“三分治,七分养”。大科学家爱迪生说:“未来的医生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人类结构、饮食的保养,以及疾病的引起和预防”。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项目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收到“个人少受罪,家庭少受累,节省医药费,回报全社会”的效果。这一“营养健康经济学”的观点,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也特别重要。
(二)科技推动
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是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加工工艺、新的质量控制标准、新的科学证据揭示新的营养成分及健康功能,需要新的信息手段把营养健康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因此,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堪称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营养健康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营养学、食品工业学、食品学、医学和化学进步的结果,具有研发先导的特征。目前,在生物技术、医药、5 食品、营养学方面都有许多技术储备,对产业发展构成一种有利的科技支撑。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磨砺积累,中国食品工业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素质已有较大提高,已经具备生产营养健康食品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自从20年前,日本厚生省首次将“功能食品”正式定名为“特定健康用食品”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探求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其中科研开发作为健康食品发展的关键内容被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将是营养健康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譬如“冬虫夏草真菌发酵法”专利技术,已被卫生部批准列入“可用于健康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利用新技术生产的冬虫夏草菌丝制成品,具有天然虫草等同的健康功能,而价格仅为天然虫草的十分之一。
健康功能食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评价功能食品健康声称的生物学标记及其有效性;②食品及其组分的安全性;③食品组分的健康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和发现;④开发新的活性物质。健康食品不是药品,但它不是一般的食品,而是具有健康功能的食品。目前,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功能食品可以具有经过科学认证的“功能声称”。功能食品除了具有传统的营养功能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健康、调节心理状态,以及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声称”,以区别于一般食品。健康食品功能声称划分一般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关增强机体健康和调节心理状态的功能声称,包括增强机体免疫、缓解机体疲劳、美容养颜、抗氧化等;另一类是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声称,特别是与降低生活方式相关 6 的慢性疾病的风险。
健康功能食品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最被人们所关心。按照健康食品的成分划分,健康食品分为以下6类。①以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营养型健康食品。这类健康食品主要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素是人体所需要的,有些容易在人体中缺乏,或不易从普通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量,还有的是老年人、病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增加用量的。②以天然或珍贵植物为原料提取出有效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这些健康食品主要是把天然植物中最有用的营养精华提取浓缩,如从大豆中提取蛋白,从红豆、黑豆、银杏叶等植物中提取营养物。这类健康食品大多适宜老年人吃,但有些含有药性的健康品不适合孕妇或儿童吃。③以名贵中药或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补养型健康食品。如人参、鹿茸、灵芝、银杏、乌鸡、鳖等。这类健康食品适合老年吃,但大多数不适宜儿童吃,孕妇最好也不要选择这类健康品。④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健康品,如深海鱼油等。海洋生物,尤其是深海生物肝脏中提取出的鱼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胡萝卜素、卵磷脂、牛磺酸等营养物,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改善、保护心脑血管功能,稳定细胞膜,减少和延缓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但有的深海鱼油中含有类雄激素作用的物质,不适宜女性和儿童吃。⑤以动物初乳为原料制成的健康食品。动物初乳中含有优质蛋白和免疫蛋白,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老年人比较适合,但女性孕期最好不吃这类健康食品。⑥ 7 以膳食纤维为主的健康品。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膳食纤维不但能加速肠道废物排出,还有清理人体内环境的作用,所以,它又被称为“清道夫”。老年人最合适吃这种健康食品。以上6类健康食品也是我们研究开发的方向。不久前,“十五”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功能食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在北京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对全面提升我国营养健康功能食品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科研开发指明了方向。
(三)管理带动
科技和管理是企业腾飞的两个翅膀,加强管理是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政府监管。是发展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保护神。国家食药局、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通过政策法规,有力地促进了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
2、行业自律。中国健康协会等是政企之桥、企业之家,通过行业管理,建立行约行规,保证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首届中国健康品公信力品牌推选活动大会上,健康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决不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决不夸大宣传,更不做虚假宣传,不添加任何违禁物,诚挚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2001-11-12
有机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1、生产基地在最近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
2、种子或种苗来自于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
3、生产基地应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划;
4、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风蚀及其他环境问题;
5、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6、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新开荒地、撂荒地需至少经12个月的转换期才有可能获得颁证;
7、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有机产品加工/贸易的基本要求
1、原料必需是来自已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和野生(天然)产品;
2、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95%;
3、只允许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和香料等辅助原料和《OFDC有机认证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物质》,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
4、有机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5、加工/贸易全过程必需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认证程序:
(1)申请者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中心或OFDC)索取申请表。
(2)申请人将填好的申请表传回中心,中心根据申请表所反映的情况决定是否受理。若同意受理,则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向中心交纳申请费后,中心将全套调查表及有关资料寄给申请人。
(3)申请人将填好的调查表寄回中心,中心将对返回的调查表进行审查,若未发现有明显违反有机食品颁证标准的行为,将与申请人签订审查协议。一旦协议生效,中心将派出检查员,对申请人的生产基地、加工厂及贸易情况等进行现场审查(包括采集样品)。
(4)检查员将现场检查情况写成正式报告报送OFDC颁证委员会。
(5)颁证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检查员提交的检查报告及相关材料依照有关程序和规范进行评审,并写出评审意见,通常有以下几种不同的颁证结果:
a.同意颁证。申请者的产品若全部符合有机食品认证要求,可以分别发给“OFDC有机(生态)食品原料生产证书”或“OFDC有机(生态)食品加工证书”以及“OFDC有机食品贸易证书”,在此情况下,申请者申请认证的产品可以作为有机产品销售。
b.有条件颁证。在此情况下,申请者的某些生产条件或管理措施需要改进,只有在申请者的这些生产条件或管理措施满足认证要求,并经OFDC确认后,才能获得颁证。
c.不能获得颁证。生产者的某些生产环节/管理措施不符合有机生产标准,不能通过OFDC认证。在此情况下,颁证委员会将书面通知申请人不能颁证的原因。
d.如果申请人的生产基地是因为在一年前使用了禁用物质或生产管理措施尚未完全建立等原因而不能获得颁证,其他方面基本符合要求,并且打算以后完全按照有机农业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则可颁发“有机转换基地证书”,从该基地收获的产品也可作为有机转换产品销售。
1. 有机食品和有机农业的含义
“有机食品”这一名词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 是指生态环境未受到污染, 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并通过认证的一切食品。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采取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
有机农业起源于二战后世界各国为减缓常规农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压力而进行的探索。它有别于化学农业和传统农业, 但又源于自足的传统农业, 它是完全不用人工化学合成肥料、农药, 借鉴传统农业但应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而从事的农业生产。1972年国际最有影响的有机农业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IFOAM) 在德国成立, 正式拉开了全球有机农业的序幕。
2. 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
(1) 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概述。我国有机食品起步较晚, 但发展较快。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OFDC) 成立, 标志着我国有机食品的开发和认证管理工作全国展开。在2003年我国的OFDC正式获得IFOAM认可, 标志着我国标准已与IFOAM基本标准完全接轨, 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保证。
(2) 我国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目前, 国内有三条有机食品认证主渠道:一是农业部系统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二是国家环保部系统中由南京环保所组建的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三是其他认证机构。
(3)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有机食品起步晚, 还处于逐步规范、快速发展阶段, 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不足:
现行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我国有机产品标准参考了国际上的有机食品标准, 又考虑到中国农业特色, 创造性的提出了:“有机产品的农药残留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产品限值的百分之五。”而现实生活中, 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滞后于农业生产, 许多农产品都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政府鼓励性政策不足。有机食品的生产需要较大的资金, 而我国的鼓励性政策还停留在政府文件中, 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中。
认证机构良莠不齐。我国目前只是从理论上统一了各有机认证的标准, 但在实际操作中, 部分认证机构为了开展有机食品认证业务, 未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其认证的产品质量也相应的打了折扣。
获证企业自律性不强。由于有机食品监督管理有待完善, 政府鼓励政策偏弱, 有机食品获证企业面临着转型期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巨大风险, 常常会以次充好, 严重损害了有机食品的品牌形象, 也阻碍了中国有机食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机食品的互认进程。
二、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前景
1. 我国发展有机食品的意义
发展有机食品生产是人类饮食发展进程中返璞归真的必然。在我国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可提供富营养、无污染的安全食品;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 我国发展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
我国国土辽阔, 沿袭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有自然生态优势;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我国农民具有精耕细作使用有机肥的良好习惯和丰富经验;有机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会产生巨大利润,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对我国现阶段发展有机食品的几点建议
健全相关法律和法规, 对假冒有机产品要严惩。加强科学指导和强化过程管理。整合资源优势形成规模发展, 克服小农经济分散性, 建立“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规模发展, 形成几个有实力的大集团。
4. 前景展望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的生态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有机食品的出口额,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足100万美元, 到2005年增加到2亿多美元, 而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
食品安全安全问题是目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有机产品生产总量仅占我国农业生产总量的百分之0.1左右, 预计未来十年, 中国有机食品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有机农业是协调生产和环境关系的最好的生产模式, 必将得到群众和政府的支持。目前我国不少省、市、县政府从解决“三农”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出发, 制定了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的政策, 对其生产加工实行补贴。
总之, 尽管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 有中国传统生态农业技术的支持, 有丰富的劳动经验的劳动力资源保障, 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有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国的有机农业和有机产业必定得到健康的发展。
摘要:文章介绍了有机食品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了国内外有机食品的发展概况, 进而说明了发展中国有机食品的重要意义及前景。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食品
参考文献
[1]《发展有机食品—21世纪我国食品工业的必由之路》常燕平, 张鸾, 生产力研究, 2005 (10) .
目前,多数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比较普遍地使用了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而食用安全无污染、高品质的食品已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共识和追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应时而生。出于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食用有机食品,专家也认为,有机食品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
欣和企业是一家专业生产高品质调味品的美国独资企业,以生产和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提升中国消费者的饮食品质为目标。从2002年始,欣和企业便致力于生产国内调味品界的高端产品——禾然有机酱油,满足消费者健康、天然的时尚需求!
东北862农场是禾然有机产品万亩有机原料种植基地,为有机酱油提供安全、健康、天然的有机酿造原料——大豆和小麦。
原料的种植、生产过程完全遵循了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绝不使用任何的化学合成物质,如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包括在本系统内的作物秸杆还田,人畜禽粪尿经发酵腐熟后利用、种植绿肥,采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草害等,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禾然有机原料种植基地,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完全达到以下标准:
3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
种子和种苗皆来自于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
已建立长期完善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计划;
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
种植前经过两年以上的农业转换期。
让消费者享受到欣和企业的有机果实,以及对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承诺。
禾然有机酱油为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更是国际一流的高盐稀态发酵工艺6个月自然酿造的特级酱油;
原料基地达到在最近3年内未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的标准;
所需原料中的有机大豆和有机小麦来自于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
【有机食品产业现状】推荐阅读:
有机食品概念09-24
有机食品的认证09-25
有机食品市场研究12-06
如何申请有机食品认证01-07
有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11-02
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07-11
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09-22
食品添加剂行业现状11-20
国内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11-15
有机农业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