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资料内容(精选8篇)
(一)、考试的结构
1、积累运用25分
2、理解感悟35分
3、表达交流60分
注意:各区都应该尽量吻合中考的试卷标准
第Ⅰ卷:3道大题
一、基础知识――6道小题,均为单选
1、汉字的读音――期中后3个单元的生字(13-25课)均出自课后词语表+文言文3课《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中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zhàn) 教诲(huì)情不自禁(jìn)
B、畸形(jī) 辐射(fǔ) 得不偿失(shǎng)
C、膝盖(xī) 机械(xiè) 满载而归(zài)
D、勉强(qiáng)允许(yǔn) 称心如意(chèng)
期中:
A、拮据(jū ) 恣睢(suī) 玲珑剔透(tì)
B、惬意(qiè) 惘然(wǎng) 鞭辟入里(pì)
C、苍穹(qióng)t望(liáo ) 怡然自乐( yí)
D、俨然(yán) 社稷( jì) 生意盎然(àng )
考核类型:生字、习惯误读、多音字、2+4形式
2、字形――同上
考察形式:
①直接罗列
期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篝火 玉帛 融会贯通
B、转徙 竣工 一筹莫展
C、阑珊 褴褛 浮想联翩
D、阔绰 阴晦 物竞天择
②句子中辨析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有一年,十月的风翻动起安祥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这么大.”
B.这是一条幽辟的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C.一个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一个不敢正视自己的人,注定是不可救要的,这也许正是贪官们从来不愿向百姓忏悔的`原因所在.
D.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
③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汉字 预测:该题型会在一模中出现!
中考:根据解说,在横线处选填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________
霄,“雨”(雨字头儿),与雨或雪有关;宵,“宀”(宝盖儿),与房屋有关。横线处应填写“霄”。
B、________藏
贮,“贝”(贝字旁儿),与财物有关;伫,“亻”(单人旁儿),与人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贮”。
C、________山涉水
跋,“足”(足字旁儿),与脚有关;拔,“扌”(提手旁儿),与手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跋”。
D、张灯________彩
节,“艹”(草字头儿),与植物有关;结,“纟”(绞丝旁儿),与丝有关。横线处应填写“节”。
错误类型:
生字、形近字、同音字
先看初三、高三“诗歌鉴赏”复习课, 它们在教什么呢?结果发现它们都在教“诗歌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首先明确考点, 归纳几种常考题型, 明确常用的提问方式, 接着重点讲解答题基本步骤, 最后是课堂演练。初高中复习模式基本一致:明确考点, 归纳方法, 讲练结合。与初三诗歌鉴赏复习课相比, 高三只是在诗歌分类上更显复杂些, 手法运用更广些, 选择的诗歌更难些。“散文阅读”复习课也基本一样。它们都在教“散文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几堂复习课归纳出散文阅读“概括类”、“含义类”、“作用类”、“探究类”各种题型的基本答题步骤, 明确基本答题套路。比如, 回答“作用类”题目, 一般就是“运用修辞手法, 写出对象怎样的特征, 表达作者情感”, 在解答“含义类”题时要满足“定对象”、“定位置”、“定分数”等三“定”原则。
有些阅读方法, 确实能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但需要不断训练。初三教这些, 如果高三也只教这些, 语文复习就有些不对路了。从初三到高三, 这期间要经历无数次的考前指导和考后讲评, 有些知识、技巧不知道教师已经重复讲了多少遍, 不知道学生已经训练过多少遍。难道这些内容学生真的需要那么长时间才能掌握吗?很明显, 这些解题步骤, 远没有物理、化学、数学那么复杂。况且, 有些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真那么管用吗?事实上, 许多教师自己做题也未必用那些方法。有些为了教学的方便提取出的语文解题方法远没有物理、化学学科那样科学有效。在高考复习关头, 语文课堂为什么固守这点教学内容不放呢?
复习课需要总结点解题方法、归纳答题技巧和实战演练, 但这绝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固守这点复习教学内容, 实际反映出的是语文复习教学内容的迷失。复习课到底该复习什么?哪些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哪些内容不应该盲目地重复?这个问题还没有弄清楚。
首先, 语文复习是从技巧、方法出发, 还是从语文出发?或者说答题方法和语文何为本?这是复习时常常犯迷糊的地方。当我们回到语文基本任务上来探讨复习教学内容时, 语文复习迷失的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基本出发点。语文复习课始终不能偏离这个基本出发点。一旦离开这点求其他, 就是舍本逐末。只有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复习效率才能提高。语文复习课, 集中射击“考点”这个靶子, 同时也是在借这个靶子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其次,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又是靠什么来维系和支撑的?李海林说:“在语文教学中, 任何缄默知识的获得, 都是以外显知识为导引的, 外显性知识牵引着学生, 学生顺着外显知识暗示的方向, ‘意会’到缄默知识, 并最终实现缄默知识向外显知识的转化。”根据知识的表现, 知识可以分为外显知识 (言述性知识) 和缄默知识 (无意识知识) , 前者是“知道, 而且可以说出来”的知识, 后者是“知道, 但说不出”的知识, 如语感。阅读文章的时候, 我们要运用一些语文知识, 比如, “传统小说比较喜欢使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能不能读懂文章, 能不能回答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语感。语文能力的提高, 包括应试能力的提高都是以语文知识为保障的。任何脱离知识的语文教学都是站不住脚的。高三复习课更不能缺失语文知识。
语文复习教学的许多内容还是陈旧僵化或不成系统的知识, 有的语文知识明显缺失, 有的语文知识含混模糊, 有的语文知识与“考点”毫不对路。复习课到底该落实什么知识, 教师不清楚, 也没有底气, 有时教的知识不一定对, 也不一定有效。这是语文复习低效的根本原因。
复习课上, 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一些语文知识掌握不够, 知识欠缺, 不全面。不管是诗歌鉴赏还是散文阅读, 有些学生对基本术语也不熟悉, 缺乏必要的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来支撑。比如, 在回答表达效果时, 不能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角度去思考, 许多学生头脑中没有“虚实”、“动静”、“渲染”等基本知识概念。另外, 许多学生虽然储存了一些知识概念, 但是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储存的这些知识很不系统, 知识之间结构混乱。比如, 试题中常提到“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概念有怎样的区别?彼此之间有没有交叉的地方?各自具体包涵哪些内容?这些都还不清楚。还有, 学生死记“比喻生动形象, 排比增强气势”等“万金油”式的套话, 所学知识僵化, 不能灵活运用。他们只知道“是什么”和“怎么样”, “做什么”和“怎么做”却全然不知。考试时, 当然也就不能灵活运用。
知识有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策略性知识之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是什么’的知识。”在语文课里, 就是一些如“比喻”、“排比”、“过渡”等概念知识。这些概念是做题的前提, 复习时, 必须弄清楚, 不能混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这是语文复习主要的知识, 即如何运用的问题。比如, “比喻”怎样用, 或者判断文字运用了“比喻”修辞, 有何具体作用。另外,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学习策略的知识, 即如何确定‘做什么’、‘如何做’的知识。”复习课上就是学生应该明确考点, 该怎样解题, 如何组织语言等。复习课上, 如果把重心落在陈述性知识和似是而非的策略性知识上, 而不是程序性知识, 那么, 显然是语文复习教学内容的偏离。
“做什么”、“怎么做”这类程序性知识是语文复习的核心部分。程序性知识的首要特点在于“用得上”, 其次是“用得好”。比如,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办法有两点, 一是从作者直接的陈述中领悟, 二是从作品的语气语调中把握。这种程序性知识对于怎样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大有裨益, 这就是复习课“用得上”且“用得好”的程序性知识。还有, 阅读散文回答问题时要锁定“对象”, 抓住关键词, 把握核心句, 领会主旨。理解某个陌生词语的含义要关注围绕这个词义的比较熟悉的词语, 这些围绕着的词语, 就是用来解读那些不懂的词语的上下文。这些程序性知识与“考点”紧密结合, 也是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最有效的方法, 可以说是“用得上”、“用得好”的程序性知识。复习课上有很多解题技巧、方法是一些经不起检验和推敲的“知识”, 是教师有意概念化、过程化的“知识”, 或者简单问题复杂化, 是一些不怎么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剔除。
“‘用得上’、‘用得好’不是‘知道’即可以实现的, 必须要在‘知道’后用它一回两回, 才能实现。这里的关键是‘用’, 即把知识用于实践。”比如, 我们向学生介绍了“在句段中, 指示语可以代替所指示的事物或前面已经出现的语句, 从而使表达更为简洁, 使文意更为连贯, 语意重心更为突出”这一程序性知识, 然后请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写一段利用指示语使文意更为连贯的话, 或具体分析一段话, 指出它是如何使用指示语从而使文意更为连贯的, 这种训练使知识即刻得到落实, 形成能力。
另外, 为避免语文复习教学内容的迷失还应该适当分析教情、学情。教师自己教过什么?用什么教的?复习的程序性知识有没有系统性?知识的前后间有否勾连?复习是围绕“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主旋律吗?语文知识落实情况如何?文章和试题都有代表性、有针对性吗?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这些内容经常要有全盘的教情分析, 做到心中有数。一节语文复习课抽出来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 对应一个考点, 同时也是一个能力点, 放在教学系统中又是系统支点。更为重要的就是学情分析。学生学过什么?学过多长时间?掌握情况如何?选择复习教学内容, 尽可能地了解学生情况。教师要清楚, 学生的自由阅读与考试阅读有什么不同?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学生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有这样的思考?必要的时候进行个案分析。还有, 教师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 或者自己摸索出的阅读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吗?再用这些方法去解答问题是否有效?要求坚持训练有效的阅读方法, 摒弃无效的阅读方式。坚持动态发展的原则, 从学生角度研究复习应考策略, 教给学生一些“有用”的教学内容, 并“用好”这些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复习效率。
第一,整块复习与常规复习相结合
语文分专题可分为积累与运用(字词、古诗词默写、标点、病句、排序、虚词、名著、综合性学习)、阅读(古诗词阅读、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
这些知识点中字词和古诗词可以常规复习,每天按册复习两个单元的字词,六册共24个单元,用12天复习完。然后每天复习3首古诗词,前一天留作业,第二天默写,不合格的重测,10天可以复习完。为了丰富学生的好词好句积累,我们的常规作业还有每天背一个好段,让学生抄写在小黑板上摆放在教室前边。教师可以从网上搜一些优美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或中考满分作文优美段落,从里边挑选适合自己学生背诵的。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长检查组员,老师检查组长。常规复习贵在坚持,教师首先要坚持。作文课是最难坚持的,作文课不好上,作文多不好批改,但作文占得分值是最高的50分,要想得高分必须重视作文课。
在专题复习中像标点、病句、古诗词阅读、排序、虚词、名著、综合性学习等我们也是按重要和次重要分先后复习的。这些专题主要是利用周六补课的时间集中复习,语文都是两节连着的课,差不多能复习一个专题,下一周再在平时的做题中涉及一些就差不多了。
在这些专题中古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一块。从2005年到2010年除去06年的分值达到18分外,其他五年所占分值都是13、14分,所以古文的复习非常重要。这一阶段对于古诗古文的复习可以采用横向复习法,就是将19篇古文34首古诗按册复习这样呈现阶梯状,循序渐进,让学生对六册书有一个整体感知。有的老师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每节课前5—10分钟先把复习的那册书的古文古诗背一遍,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借鉴。还可以采用纵向复习法,就是前面我提到的按朝代复习也就是考试说明中的顺序。这两种方法整体性都比较强。还可以打乱顺序,先复习自己认为重要的篇目。
通过这几年送毕业班我发现复习之初老师和学生的情绪比较高涨,做事效率高,记忆比较深刻,随着复习战线的拉长学生和老师都会疲倦,产生厌烦心理,所以重要篇目先复习更有利于掌握,而且在复习完后在日后课堂上可以随时巩固。也就是教育心理学中所说的“分散复习”。教育心理学中有这样一段话对我很有启发,我介绍给大家听听。书中说: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其他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几次觉得这个方法很有效,大家可以试试。
古文复习的原则是以课本和教参为主。教师一定要把课本课下注释、课后习题把握准,把教参吃透,分清重点和非重点。在这基础上再做一些其他省份的中考题或其他资料上的题,但如果最根本的沒掌握一味贪多,就是舍本求末了。
第二,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优化课堂结构。
到了初三,学生白天要上9节课,下午放学后休息半个小时还要上1个半小时的晚自习,课下的时间少得可怜,所以要想出成绩,关键是课堂。我们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有人做过实验,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能坚持25分钟,那其他15分钟怎么办?我们可以把课堂分成几块,课前5—10分钟可以小测前一天的重点,然后讲练结合,讲背结合等,总之教师要充分备课,让学生在40分钟里做更多的有用功。
第三,让学生明白复习任务,树立学生信心,争取更上一层楼。
不管是每轮复习之初还是每节课前都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完成任务,还要让他们知道完成这个目标的不容易,这样学生才不会轻易放弃。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对学生说一些激励的话。
这些话对大部分学生还能起到镇静剂的作用,我觉得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同时开始做其他地方的试卷。这一阶段学生还在不断地调整状态,老师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第三轮复习就是试卷强化,达到轻车熟路。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重点注释: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具:全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咸:副词,都,全。问讯:打听消息。不足:不值得 未:没有。果:实现。未果:没有实现。寻:不久。终:死亡。为:给。尽:消失
小石潭记: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醉翁亭记: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潺潺:流水声。而:表承接。
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回:回环,曲折环绕。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的样子。临:靠近。于:在。作:建造。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渔:捕鱼。辄:就。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字来命名)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记承天寺夜游: 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曹刿论战: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再:第二次。三:第三次。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扁鹊见蔡桓公: 益:更,更加。
望桓侯而还(xuán)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还,回转,调转。走,小步快跑。故:特意。(另解:于是。)
汤(tàng)熨(wâi):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
及:达到。
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22.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
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索:寻找。恐:恐怕,担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之]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天时]包括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非人力所能及的条件。[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心志:意志。
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体肤:肌肤。
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所为:所行。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恒:常常,总是。过:过错,过失。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恒:常常。亡:灭亡。发:起,指任用。鱼我所欲也:
春暖花开,却是初三学生最紧张的时段。如何开展语文的教学与复习工作?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为此,我们经过集体备课,认为在复习阶段我们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一-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分析命题依据,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抓”,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4、递进复习,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分册复习(4月上旬——4月中旬):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关知识;
二、分专题复习(4月中旬——5月初);
三、模拟冲刺(5月初——6月);
四、梳理调整(考前一周)。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以学科为平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具体安排与措施:
第一阶段
分册复习(约五周)4.3----4.15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学生理解与记忆。
复习顺序是:一模前复习6、5册,一周一册;此后是1、2、3、4的顺序。
2、1共一周;
4、3各一周。
复习要点:
① 课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记忆。
② 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与区别。(落实到一至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的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
③ 古诗文的相关知识与背记。
④ 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了解与运用。
⑤ 课后附录的古诗词、名著和语法知识的熟悉与掌握。
⑥ 课文中的补白。
⑦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
第二阶段
专题复习(大概用时四周)4.15----5.05
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分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专题。
(二)阅读专题。1.现代文阅读专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古诗文阅读专题(主要复习课内讲读文言文)
3.图文表述题专题(结合历年中考题型进行复习)
(三)作文指导与训练专题。
(四)名著导读(考纲要求篇目)
复习措施: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专题
这部分内容范围广,内容多、难度较大、分值较高,考点比较多。如: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
3、根据语境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
4、正确运用句式,根据语境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对对联等,做到语言准确、简明、连贯、流畅。
5、辨识、修改常见的语病。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了解〈〈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8、正确默写古诗文的精彩语句以及其他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考纲要求篇目)
9、根据情境,准确、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根据活动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复习方法:知识梳理与强调——例题分析与讲解——巩固练习与检测——查漏补缺与反馈。
(二)阅读专题
1.现代文阅读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现代文阅读选文特点:1)注重文体规范(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语言优美等);2)折射时代气息。(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与人缺失的;时代呼唤的;表现现实危机与科技发展的;传承文化与文明的。)3)贴近学生生活。(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起引领作用的赞美美好的人、事和物,有利于夯实人文底蕴,构筑精神家园的事件。)
复习原则:按文体复习。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精选课外材料,作为复习资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发现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讲练。
复习步骤:
1、回顾文体知识,明确阅读考点,掌握解题对策。
2、对不同文体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与讲解。(各地中考试题)
3、选不同文体的题型作模拟训练。(当代名文时文)
4、解题方法指导:整体阅读——了解内容——领会主题——仔细审题——明确考点——筛选信息——找准语句——组织语言——落笔答题——回顾检查。
2.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考试要求与现代文阅读相似,但要重视字、词、句翻译的落实。
《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学习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在复习教学中题目的设计上“言”“文”并重,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句的理解翻译,也考查学生对文意(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文言文阅读开始重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及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复习教学时也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复习步骤:
1、将古文按篇制定进度计划表,将任务分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进度整理。(如常见的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一般句式。)
2、进行专项检测与讲解。
3、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引导阅读程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
复习方法:注重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方法——背诵与理解并重——训练与考查同步。
(三)作文指导与训练专题
作文是整份试卷中分量最重的一道题(60分),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每年在写作教学上花的时间最长,投入的精力最多,可收效甚微。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总的原则是稳中有变,变中出新。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还注意突出地方特色。
而学生作文当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优劣悬殊,差距特大。二是在中等程度的作文中雷同题材多,“老面孔多”;三是审题不清,不符题目要求;四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五是缺少真情实感,无病呻吟;六是认识模糊,立足点不高,思考不深。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还存在情趣低俗、格调低下的问题。
作文复习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尤其是要重视中下学生的作文指导。
我们采用“四线并行”法:
1、储备素材——指导学生如何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实学生的材料,为考试蓄能。适当讲些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形式技巧,注重学生材料的积累与交流,以及书写水平的提高。
2、专题辅导——就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专题辅导。挑选一些优秀作文和近年中考优秀作文让学生研读,探究作者是如何审题、立意、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的;如何做到角度新颖,取材鲜活,笔法独到。
3、集中训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历史文化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或“选题作文”让学生训练,要求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当堂作文,并作定时的交流与讲评。
4、自我补充——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语言和一定的章法技巧。
第三阶段
模拟冲刺(约三周)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开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综合能力。通过让学生做模拟试卷,营造考试情境,检测所学,提高心理素质。
教师要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精心讲评,注重方法和技巧。
第四阶段
梳理调整:(考前一星期)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消化,梳理知识,查漏补缺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
鸳大九义校吴华兵
烟花三月蜜蜂忙,初三学生最紧张。如何搞好初三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课题。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决定或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更肩负着光荣而沉重的使命。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我市近年来中考语文遵循的“ 重视积累 , 突出读写 ,强调运用 , 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 ,进人总复习阶段 , 要提高语文学科复习的效率 ,应当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 , 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 采取灵活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 , 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 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 , 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 , 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 , 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 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学生积累的内容主要有:
1、字词积累,2、古诗文积累,(3)名言警句积累,(4)名著积累,(5)语文常识积累等。(6)美文美段的积累。学生在积累方面主要的问题是记忆不清晰、不完整,表现在试卷上,要么是写不出,要么是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等等。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 在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 :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 , 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 , 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 , 要用红笔圈点出来 , 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 , 可边背诵 , 边用笔写出上下 句或句中的关键字 , 以防 “ 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 “ 三清 ” “三不”,“三 清” 就是卷面清洁 , 字迹清楚 , 笔画清晰;“ 三不 ” 就是不写潦草字 , 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 不添减笔画。
为了提高识记效果 , 采取如下措施 :
1.分块切割 ,化整为零。可将要求背诵的诗文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切割成若干块,然后规定自己几天完成一大块 , 这样化整为零 , 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
2.定期检查 , 强化落实。让学生自记、自测、自查 , 也可让他们互查,然后教师抽查。
(二)突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始终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因此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 , 从中产生一些顿悟 , 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 , 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1、阅读训练的策略。
(1)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 “准确 ”。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 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2)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 , 激发潜能。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 , 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 , 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
(3)阅读分项训练:
2、写作训练策略。
(1)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 , 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该属于 “ 创造 ”。文章一旦被写出来 , 不论其水平高低 , 只要不是抄袭 , 都可以看作是同学们的一种创作。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 , 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 , 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
(2)在复习阶段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因为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有的还有材料)的内容 , 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题方面得与失的,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 , 研究一下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 , 怎样开拓思路 , 怎样精选材料 , 怎样构思谋篇的 , 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 , 想象奇特 , 构思巧妙 , 材料新鲜 , 细节鲜活 , 情感独特的。
(4)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 , 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5)本学期在上学期已经成功修改学生作文三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学生作文,达到每人手里至少有五篇作文,重点教会学生作文的迁移。
(三)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语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基本的语言知识, 主要不是指概念性知识 , 而是指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 ,即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 , 又用来指导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知识。包括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 , 怎样辨识错别字 , 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 , 怎样仿句 , 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 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2)基本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是靠总复习训练形成的 ,而是长期语言实践与积累的结果。总复习训练的任务则是在平时的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归纳方法,提高基本语言知识运用水平。基本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核心是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子 , 而所谓的正确使用 , 除了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子,主要指的是恰当搭配与组合。因此 , 总复习训练中要下气力训练词语与词语、词语与句子、句子与句子的搭配组合能力。让学生把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交流,从中发现问题,然后修改重写,如此反复多次,形成基本技能。
总之,要抓住尖子,保住底子。
如何搞好语文复习,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初三语文教研组一直在积极探索。只要我们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语文复习,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具体安排
4.5——4.8阅读专项训练:概括文段内容
4.9——4.13阅读专项训练:赏析题
4.16——4.20阅读专项训练:描写
4.23——4.27阅读专项训练:感受题
4.30 《公输》《孟子》
5.8 《鱼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
5.9 《邹忌讽齐王纳谏》
5.10 《愚公移山》 《 陈涉世家》
5.11《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5.14 《出师表》 《与朱元思书》
5.15 《送东阳马生序》 《五柳先生传》
5.16 《小石潭记》《满井游记》
5.17
5.18
5.21
5.22 《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核舟记》 《短文两篇》 《大道之行也》 《三峡》《湖心亭看雪》
5.23 《短文两篇》《观潮》
5.24 《口技》《孙权劝学》
5.25 《夸父逐日》《狼》
5.28 《童趣》 《世说新语》
5.29 《论语十则》 《山市》
5.30 改错字练习
5.31 改错字练习
6.2 修改病句练习
6.4 修改病句练习
6.5 ——6.8 修改作文、考场作文迁移
6.9 开始 综合训练
一转眼两年过去了,今年到了初中的最后一年。我也继续担任本班的班主任工作。初三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时刻,对学生来说,取得好成绩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现在的十一班班风比较稳定,学习成绩在全级也是不错,所以这个学期我们班就要在班风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学风建设,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继续抓好班风建设,带动良好的学风。
1、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足的常务班级干部队伍,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锤炼,实行值日班干部负责制。
2、加强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设岗位,定人员,定工作,把班级工作分成若干岗位,每个岗位专人负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
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建设管理小组,由学习委员带头课代表、组长为骨干,全面负责班级学习工作;
二、加强中下生的辅导转化工作。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这是提高全班成绩的关键所在,所以这个学期一定要抓好对中下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制定好计划,在班中全面铺开,平时尽量多下班,了解中下生的学习困难,尽可地提高中下生的学习成绩,从而进一步提高全班总体成绩。我还计划加强与各任课教师的联系,以对学习困难者联手帮助。针对各科的特点,我要经常性地与各任课教师讨论各科的学习方法,并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以完善其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教给其点石成金之术。另外,继续开展“一帮一”活动,尽量提高中下生的学习成绩。
三、进一步提高卫生、两操水平,继续开展“每月一星”的评选活动
卫生、两操是良好班风的体现。因此,每一个班都必须提高对这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我打算在这个学期一开始就制定出有关这两方面的更加详细的奖罚措施,以便在以个台阶。
上个学期后对学生的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案可依,使这两项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再上一通过评选“每月一星”的活动,激发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所以这个学期要继续并完善好这个制度,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认真抓好活动课程建设(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今年是升学的关键,所以我准备利用活动课开展各类的学科趣味竞赛或游戏,这样不但对学习有好处,而且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我还要多召开关于理想,前途教育的主题班会,使他们能以最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中考。
五、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坚决执行学校制定的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经常性地深入学生间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加强学生在诸如教室、校园、回家途中甚至在家中等地点的安全防范意识,消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六。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初中毕业班复习时的教学任务就是教师通过复习阶段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 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由于最后学生将会面临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 所以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尤其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由于语文能力没法在试卷中完全体现出来, 所以, 教师往往就会在复习阶段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是语文能力偏偏又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因此, 在初三语文复习阶段, 教师要从语文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去感悟语文、体会语文, 形成自己运用语文的技巧和方法, 从整体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初中最终复习阶段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 一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顺利提升, 学生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高中学习, 缩短了他们在高中语文学习的徘徊期,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因此, 我们一定要坚持好复习的原则, 采取积极有效的复习策略, 增强语文复习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
一、复习原则
无论是做事还是教学都要讲究原则性, 这样才能够拥有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 我们就来谈谈语文教师在初三复习阶段应该坚持的原则。
1. 复习要结合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很多教育专家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的最科学的教学标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的知识复习。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复习, 不能漏掉最重要的语文知识, 并要以语文中最突出的语言文字为复习主线, 来巩固和拓宽学生已经学到的数学知识, 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
2. 在复习阶段坚持查漏补缺的原则。
教师首先要清楚地知道我们所处的教学环节是复习阶段, 因此在教学引导和教学设计上就要有别于新课的传授环节。复习阶段, 教师不能像新课传授那样引导学生去全面探究和学习知识, 因为在复习阶段学生已经牢固掌握了很多语文知识, 如果再次全面开展学习过程就会给学生带来无聊、乏味的感觉, 让学生对语文复习产生厌恶的心情, 导致最后复习效果很差。因此, 在语文复习阶段, 我们一定要坚持查漏补缺的原则, 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来发现学生遗漏的知识, 查出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教师应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或是以讲述的方式把漏掉的知识及时加以补充。学生在弄懂自己的疑难问题之后, 会更加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 而且记忆也很深刻。也就是说, 教师一定要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实际情况入手, 设计和实施比较有效的复习策略。
3. 复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新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旧知识的复习过程都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来顺利完成语文学习。因此, 在初三语文复习阶段, 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开展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让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复习环节, 找到自己遗漏的知识, 并且自己主动寻求解答。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品德。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各种能力, 努力把语文知识补充完成, 让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教师还要把复习的主体时间和主体活动都放在学生身上, 不能自己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 忽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主动权。
4. 讲解和练习同步进行。
只讲解印象不深刻, 理解也不透彻;只练习容易缺乏科学的知识依据, 让学生机械性地做题。为此, 教师在语文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让讲解和练习同步进行, 二者相互帮助, 相互依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练习, 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知识的遗漏点, 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补充, 最后再巩固练习的方法;或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容易被学生遗忘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并在学生练习中进行检查。这里的讲不要只局限于教师自己, 有些语文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讲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复习策略
有了复习原则, 接下来就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策略, 开展复习教学的环节了。在初中语文复习中,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复习策略进行有效的复习。
1. 学生质疑, 教师帮助解决疑惑。
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善要比他人发现再去改正的效果更加理想。因此, 在语文复习阶段, 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出复习的范围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然后组织学生看书复习这些内容, 使学生经过生生或师生之间的讨论后发现自己知识的遗漏处, 从而开展积极有效的补充和复习。在这个复习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质疑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自我质疑习惯, 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 教师也要传授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科学性的原则, 不要去胡乱质疑, 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对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并且, 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指点, 让学生顺利排除疑点、解决问题。
2. 教师分类整理法。
语文包括语言基础、阅读和写作等多种类别。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按照相应的类别把其中的重点、难点讲述清楚, 组织学生开展训练, 检测学生的掌握现状。然后,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达到巩固训练的复习目的。这样的复习方法,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语文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较高效率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 命题互测法。
在这个复习方法中,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限定试题的数量、范围或是试题的要求和分值分布情况, 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我复习时间。然后, 教师应让学生按照要求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测试题, 并让学生交换测试题进行答题。最后, 教师将试题收回, 全面分析学生掌握这部分语文知识的具体情况, 以便进一步开展复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三语文;心理疏导;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初三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再加上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导致很多学生在初三复习中感觉力不从心。在这个阶段,初三学生的思想比较复杂,面对升学的压力,他们容易对未来产生忧虑,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分散,对自己能力不自信,与父母、教师、同学存在沟通困难等问题,导致不良心理情绪的滋生,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隐患,应引起初中教师和班主任的广泛关注。
一、在初中语文复习中学生容易形成的几种心理状态
(一)焦虑、浮躁的心态
随着中考的迫近,学生心理负荷不断加大,就很容易使学生出现焦虑、浮躁情绪。由于升学愿望强烈,学生急于提高成绩,往往费尽心思多写多看,却失之急于求成,反而得不到好的效果。当现实和愿望产生矛盾的时候,学生便很容易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情绪,容易引发失眠、厌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等问题,需要长时间调整。这种心理状况一般在中等学习成绩水平的学生当中比较普遍,他们的心理状态容易随着成绩的波动,学习时紧时松,影响了学习效率。
(二)易激动的心态
毕业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情绪比较浮躁易激动,同学之间易发生矛盾冲突,一旦有了矛盾,往往容易引发争吵甚至斗殴事件,严重者会发生恶性事件,既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分散了师生的精力,还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
(三)渴望倾诉的心态
初三复习阶段由于学生学习负担比较繁重,课外活动少,生活方式比较单一,缺少与旁人的交往和交流,而他们又有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以及很强的倾诉欲望,渴望和老师交流,不少同学主动找老师交谈,希望能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得到解释、安慰和激励。
(四)保守的心态
初三阶段是考试最多的阶段,随着各种考试的增多,学习竞争也日益激烈,有部分学生害怕别的同学学习成绩会超过自己,导致逐渐形成保守的心态,不仅不能积极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且自己有了疑问也不会主动问他人,逐渐把自己也封闭起来。这种保守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了合作,不能激活学习,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初三语文复习渗透心理疏导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由于种种原因,重理轻文在初三阶段是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语文答案具有不确定性,且不容易像数理化那样经过某一阶段的复习就提高分数,导致原本对语文感兴趣的同学也对语文学习失去热情。而初三语文教师由于课时紧、任务重,出现给学生大量阅读资料,挤占学生课余时间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直接、有效的因素,因此,在初中语文复习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尽量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其次,应该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快乐。应尽量留给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对于那些学习落后、性格自卑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热心,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要尽量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从枯燥与压力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
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难免会出现心情紧张、心理负担重等情况。学好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坚持的过程,在初三阶段,有些学生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很容易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因此,教师在初三复习指导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当学生复习期间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使他们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再结合自己的学习水平,制定切实的复习提高计划,按照计划执行并做好阶段性总结,通过总结,学生能够及时找出自己复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下一步的复习计划。
(三)积极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
初中学生大多好奇心和好胜心比较重,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搜索一些与重点知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等,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知识。如在讲解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的相关内容时,就可向学生播放《威尼斯商人》的相关戏剧或影片等,激发学生热情。还可以在复习过程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美文朗诵表演比赛、即兴演讲比赛、答题竞赛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知识,加深记忆,这比单纯的题海战术显然更有效果。同时,还可开展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等。
三、结论
初三阶段是学生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环境有重要影响。在初三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在压力之下有放松的空间,从而保障语文复习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仇文丽.巧用心理素质促进语文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5).
[2] 刘玉婷.再议中考语文复习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2(8).
[3] 陈瑜.如何有效激活初三语文复习课[J].广西教育,2012(14).
作者简介:邓静,女,1967年生,大学本科学历,中教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三年级汉语言文学、历史教学工作。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内容】推荐阅读:
初三语文复习05-27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字词09-30
人教版初三语文复习教案06-03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06-20
初三语文复习指导二10-25
初三语文的中考复习计划11-30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南12-11
初三语文周记12-02
天一中学初三语文07-27
初三语文辅导计划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