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辉煌历史(精选8篇)
“十一五”是我国铁路技术创新实现重大跨越、大步迈入高铁时代的5年。我国铁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
高速铁路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通过京津、武广、郑西、沪宁、沪杭、京沪等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在工程建造、高速列车、列车控制、客站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领域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机车车辆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掌握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成功搭建了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技术平台,研制成功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系统掌握了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6轴7200千瓦和9600千瓦大功率电力机车,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机车产品系列。自主研制了载重70吨通用货车、80吨煤炭专用货车、100吨矿石和钢铁专用货车、450吨大型专用货车,研发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全面掌握了现代化大型养路机械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五年来,全路共投用480列动车组、3676台大功率机车,均表现出良好的运行品质。
高原铁路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在解决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创造了一流的运营业绩。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以来,累计完成客运量1426万人、货运量12288万吨,有力地促进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通过2007年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全面掌握了既有线时速200~250公里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运营管理等成套技术,在提速干线大量开行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列车,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大秦铁路作为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创新的成功典范,在世界上首次将机车无线同步操纵技术与GSM-R技术结合,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运量逐年大幅度增长,2010年超过4亿吨,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在既有繁忙干线普遍开行5000~6000吨货物重载列车,大幅度提高了铁路货运能力。
运输调度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全面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列车运行控制技术(CTCS-2),构建了GSM-R移动通信平台,研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时速350公里及以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和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列车调度指挥系统、供电综合远动系统、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客票发售与预订、货运大客户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并提升,铁路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如今,随着十七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新五年规划建议的通过,一幅美好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等等,“十二五”规划建议描绘的蓝图鼓舞人心,令人期待。
几十载沧海桑田,看神州人间巨变。弹指之间,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已经过去了60多年。逝水般的岁月流去,当年英勇奋斗的那一代人大都作古。对今天在工业化、信息化和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来说,那场改变祖国面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已是那样遥远。不过,今天都是历史的沿续,懂得昨天才能明确今天的前进方向,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最形象、生动的历史学习方法,就是重温影像资料。
如今新一代人读书时注重“图文并茂”,适应新时代的这一需求就必须调整出版业,珍贵的老照片在此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的世界上,各地的博物馆、档案部门、出版社等机构,都将过去拍下的镜头视为展示历史记录的最佳资料,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图像。此次后浪出版公司出版了《红色影像》这部历史相册,向读者展示了堪称时代绝版的历史照片。通过阅读,人们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昔日的烽火年代。
历史是逝去的光阴,无法重现,也无法再生。老照片恰好是对历史面貌最真实的回眸,又是对事件原貌最朴素的再现,还是对时代变迁最自然的温故。古代的人缺少光学技术,若想留下自身形象和所处时代的面貌,便只能借助于画笔,虽然有些效果,却毕竟难以达到完全逼真。自19世纪上半叶照相技术问世后,留住历史瞬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通过浏览摄影者留下的一张张照片,人们可以看到欧洲、北美的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了世界,能目睹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日俄战争乃至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场景。可以说,自19世纪中期至今,讲历史就离不开照片,老照片就是鲜活的历史!
中国古语道:“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夫画兼而有之者鲜矣。”一幅好的画作,的确兼有载道、言志、抒发心声的功能。一部好的摄影作品,不是简单地记录所遇场面,而是要以深邃的思想认识去构图,掌握好光线和角度再去拍摄,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就相当于“光画”。靠着这些真实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光画,能让观看者感受到那个时期的脉动,听到当时人们的心曲,并呼唤人们奔向拍摄者引导的方向。
回顾中国革命斗争中的摄影工作者,他们不仅是使用照相机的拍摄者,同时又是勇敢地冲在第一线的宣传战士。旧中国由于经济落后和国家贫弱,照相器材和冲洗影印设备都依赖进口,摄影业很不发达,当年的革命者仍然设法找到相机,记录斗争的画面,并洗印出来鼓舞军民的斗志。在红军时期,身为军团政治委员的聂荣臻便曾亲自用相机照相,由于根据地内没有冲洗条件,还要派交通员冒生命危险将胶卷送到敌占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土地革命斗争中留下的照片很少却格外珍贵。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到陕北苏区时,拍摄下的多卷胶片成为记录红军生活场面最多的资料,他还用16毫米摄影机拍下了那个时期唯一的纪录电影胶片。
中央红军长征时,有“情报之王”之称、时任政治保卫局长的李克农是唯一身背照相机的人,途中拍摄的几个胶卷到陕北后却无法冲洗。他担任八路军代表到国民党统治区后,将其带去准备洗印出来,可惜在特务查抄办事处时遗失。我过去同一些党史界的前辈谈到此事时,都深深感到遗憾。如果这些胶卷不丢失,如今记录中国革命的画卷上肯定会增加许多极其宝贵的真实场景。
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照相器材不易得到,现场拍摄到好的画面更难而又难。1938年,在国内拍摄过多部电影、已小有名气的摄影家吴印咸来到延安,八路军随即成立了电影团,由他担任摄影队长。吴印咸到八路军三五九旅拍摄《南泥湾》纪录片时同我父亲相识,日本投降后他们又一同去接收长春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由于上一辈的关系,我在少年时代便曾拜访过这位前辈,1994年在他去世前还最后去看望过。毛泽东在延安室内讲演的众多照片,大都出自于吴印咸之手,拍摄水平之高让今天的人还感到佩服。
我曾问过这位多年间兼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会长的前辈,在没有电灯的延安中央大礼堂中拍那些照片时有闪光灯吗?老人笑着说:“那个时候哪里有闪光灯,全靠根据室内光抓拍。我拍摄时快门按一秒手都不会抖,洗出来看着也不虚。”懂拍照的人听到这个,不能不感到格外敬佩。
吴印咸还去过抗日作战前线,拍下了国内摄影界知名的照片《白求恩大夫》。据他讲,那是在八路军火线医疗所抢拍的作品,当时耳边就能听到不远处日军的隆隆炮声。在后浪这次出版的摄影集中,也收录了吴印咸这位中国革命队伍中的摄影宗师的作品。今天我们看着这些珍贵的照片,不仅能学习其中表现的革命斗争史,也能感受到当年拍摄者忘我的奋斗精神。
如今的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拍摄手段到处可用,炫丽多彩的图像终日环绕在人们身边,不过那些黑白老照片的魅力却不会减弱。尤其是那些纪实性摄影作品,随着时光的流逝更会显现出历史价值。任何一个强调民族精神的国家都重视历史教育,中老年人通过温故知新更能认清社会的正确导向,青少年通过继承光荣可以树立人生信仰,军人则要从当年的英勇奋斗中汲取尚武精神和确立荣誉感。那些历史老照片在今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将发挥出继承先贤、启迪后昆的重大作用。
作为一个业余的摄影和美术爱好者,我由衷地祝贺后浪出版公司的这部影集面世,希望广大读者喜欢它,也希望这些珍贵影像中表现出的精神能如同万里长途赛跑中的接力棒,一程一程地传给为实现民族利益而奋进的人们。
鸟儿了天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了海洋,它有能游水的尾巴;骏马了奔驰千里,它有高大矫健的身姿;历史了,的有团结的力量!19xx年的是黑暗,国无宁日,民不聊生。险恶,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了xx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了新。就在19xx年,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终于重新站了!像巨龙,以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但的,民生凋敝,严重落后,事业百废待兴,和千疮百孔的面貌,并畏缩,勇往直前。用了三年的恢复,国民好转,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我国落后的农业国,产品均量远远低于发达。有计划地建设,我国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的五年计划。第五年计划从19xx年开始,它我国化的起点。第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化是极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车,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叫它“洋钉”。的人见过新奇的东西,也造,从西洋传的。艰苦的年代,我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的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光阴如水,岁月如梭。时光来20xx年,我电视机前,收个南极科考站落成的新闻。
我们不会忘记,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响起了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引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之火;升起了一轮红色的朝阳,驱散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照亮了黎明前的海洋和东方巨轮航行的方向。从此,无数的革命先烈在砸碎铁牢的斧头与收获秋耕的镰刀的辉映下,胸怀“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追求,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都给我们留下一串串感人肺腑的故事。正是这些无数的英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汇聚出吹沸热血的赞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们又怎能忘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发出了巨人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自此,一条巨龙从东方崛起,在《东方红》乐曲的指领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不仅结束了国将不国、满目创痍的历史,而且摆脱了贫穷落后、落后挨打的局面。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我们党又领导中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夺取了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向世界展开了一幅人民富裕、国家强大的巨幅画卷,华夏儿女共同唱出富国强民的赞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们还不会忘记,党的十八大引领中国人民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践行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个个更加耀目的成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恰似高照的艳阳,唤起了一个激昂的追求,擎起了一个崭新的希望,昭示了一个灿烂的前景,汇聚了一曲高亢而不朽的赞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辉煌中国》心得体会:《辉煌中国》中国梦的成绩单由中宣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日起在央视播出以来引起热烈议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看了《辉煌中国》第一集《圆梦工程》很震撼、很振奋。
道路通,百业兴。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构建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时就将兰渝铁路列入了中国铁路系统中最重要者。
然而,公里的兰渝铁路需要穿越海拔米的秦岭,地势复杂多变。
被称之为鬼门关的公里胡麻岭隧道打了年才贯通。
兰渝铁路通车后,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兰州与重庆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由公里缩短至公里,客车运行时间由小时缩短为小时,货运年吞吐量达万吨。
届时,中欧班列的国际货物运输时间也将节省个小时,实现了时间的高效压缩,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如今,中国的高速铁路网已超过万公里,居世界第一,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而且近六成是这五年建成的。
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高铁创造诸多世界奇迹,海南环岛高铁与大海美丽邂逅,兰新高铁尽览西部风情,哈大高铁冰天雪地里的黄金线路,京广高铁一日体验四季更替,宁杭高铁目睹江南水韵……不仅如此,中国还勾画出八横八纵的高速铁路网络新版图,目标在年将高速铁路网提升至万公里,覆盖%以上的大城市。
滚滚车轮将会滚动出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更滚动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空间、新动力。
中国高铁用装备技术、人才创新和营业里程创造出中国品质、中国速度、中国实力和中国底气。
《辉煌中国》是在回顾五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晒出了中国梦的成绩单,是给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的贺礼,同时也是一个砥砺奋进的起点。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单一的遗产保护模式已力不从心。它忽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精准翻译与解读,更严重缺乏有效的文化传播手段,导致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同大众割裂开来,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革除这种传统文化行业现状中的弊病,真正实现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答案是必须敏锐洞察遗产地发展的核心问题,立足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与提升,力求在实践中融合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将真实准确的历史研究,转化为大众文化的盛宴。
正是肩负着深入挖掘遗产地文化资源,完成相关产业支撑技术创新研发和集成应用,推进遗产地市场化产业化开发的使命,整合了清控人居集团旗下文化遗产和技术研发领域的核心专业团队的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城睿现)应运而生了。
一、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整体解决方案
清城睿现是集学、研、产为一体的综合团队,提供从遗产本体认知、价值挖掘,到保护、传承,展示、传播的全链条专业技术服务。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文化遗产的数字再现、保护设计、教育传播等,专业技术人员覆盖遗产保护、建筑、规划、考古、地理、环境、经济、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与国际国内遗产地管理机构、科研、教育、文博、旅游系统建立了密切的协作网络,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上,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文化创新活力和价值。
通过深入挖掘遗产地的文化资源价值,进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融合实践,清城睿现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文化遗产本体认知、价值挖掘、保护、传承、展示、传播于一体的高技术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度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规模化整体解决方案,让文化遗产真正为当代社会所理解,创造新的价值。清城睿现积极引导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发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带动相关就业人口和GDP的互利性增长。
清城睿现团队注重以科技支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合多学科研究成果,辅助保护工作科学决策,建设了有专业特色的科技保护实验室,运用无人机航拍航摄、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对文化遗产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尺度层面上进行测绘和信息采集记录,建立文化遗产综合信息平台,辅助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发展,探索创新文化遗产测绘、保护和展示中的适用技术和适用标准。
二、秉承清华大学优秀学术传统的专业团队
清城睿现团队以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教授为总设计师,以该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为学术依托,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嵩山古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北京恭王府府邸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杭州雷峰塔遗址保护工程、新疆库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多项重大文物保护规划和保护工程,获得了全国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综合大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银质奖、建设部部级城乡建设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设计优秀奖、北京市规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银奖、智慧北京优秀示范应用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奖项。
清城睿现团队承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现辉煌’数字圆明园研究及文化旅游应用示范”项目,这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领域的重大科研课题;与新疆龟兹研究院开展了多光谱成像技术在获取克孜尔石窟模糊壁画和题记方面的应用课题,探讨高科技测绘技术在石窟研究中的应用;合作或独立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基于数字化技术平台的圆明园虚拟复原与造园意匠研究”,嵩山文明课题“少林寺寺院形制与建筑演变研究”,“圆明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信息采集与保护研究”等科研课题。作为上述科研项目重要成果之一的“数字再现圆明园”移动导览与展示系统,可以让用户在平板电脑上生动直观地看到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众多景点的原貌,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兴建演变的过程。这套系统已经投放移动应用于市场,并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内投入使用,获得广大用户与游客的好评。清城睿现还出版了《中国古代建筑史—宋、辽、金西夏卷》、《东来第一山—保国寺》、《华堂溢彩》、《一代宗师梁思成》、《20世纪东方建筑名作》、《乾隆御品圆明园》、《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圆明园的记忆遗产—样式雷图档》、《数字再现圆明园》、《库车老城区》、《库车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百余篇。
三、面向全社会的遗产分享与教育
清城睿现团队积极致力于向公众传播文化遗产价值,先后在国家图书馆、圆明园等地以及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举办多场专题展览,都收获了高度赞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多次参加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通过新颖的多媒体手段,让公众直观体验到文化遗产的魅力。
由清城睿现团队主办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CHCD)国际论坛已经在2010和2012年成功举办了两届,论坛围绕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展示利用、教育传播,坚持清华大学严谨的学术研究作风,依托国际国内多个领域的综合实践团队,打造国际化的学术与产业交流平台,引领全球文化遗产学科和行业发展方向。论坛不仅关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前沿理论与实践,特别注意文化遗产价值的传播与分享。论坛得到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CIPA)等国际组织的关注与支持,吸引了国际国内30余家教育、科研和遗产管理机构参与并建立了合作关系,多位院士参加了论坛并做了重要发言,150余位国际国内专家参加了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论坛发布了关于“基于计算机的文化遗产可视化”的《伦敦宪章》中文版,出版发行论文集两部。论坛受到多家国际国内媒体关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今年9月,以“翻译:将消逝的遗产带回当代”(Translating Lost Heritage into Our Time)为主题的第三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CHCD2014)将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规模空前,除了为期2天的大会外,还有为期4天的国际班(workshop)和一系列文化遗产公众参与的社会活动。该国际班是ICOMOS-CIPA授权在中国大陆举办的首个官方活动。清城睿现团队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MPG)艺术史研究所、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展开了合作科研。清城睿现与西班牙虚拟考古学会合作开展了国际“虚拟考古学硕士”(INNOVA)培训课程,参与了国际文化遗产数字复原项目教材编写及案例分析工作。结合科技保护实验室的建设,清城睿现正在筹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培训中心。除了专业教育培训领域,清城睿现还关注文化遗产事业在公众与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合作,试点开展了面向初、高中学生的多门特色教学课程,让文化遗产教育走进了中学课堂,把文化遗产带给青少年,把青少年带向文化遗产。
清城睿现是扎根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专业团队,是兢兢业业长期从事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团队,是秉承科技创新支持文化发展理念的服务团队,是人居产业中一支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清城睿现的理念是:用科技,绽放历史辉煌!做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翻译者,文化科技行业平台的缔造者,以及遗产地文化创新和消费模式的变革者,为在人类诗意的栖居中传承与传播文化遗产的价值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立足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发展全局,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着力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切实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有力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一、新中国70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历程
风雨70载,教师队伍建设开天辟地,锐意进取,走过了筑牢基础、开拓进取、提质增效的历史进程;
壮丽70年,教师队伍建设攻坚克难,成就卓著,书写了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傲人业绩。
(一)筑牢教师队伍建设坚实根基(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为快速建立适应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党和政府从创建教师队伍管理体系、制度机制、培养培训等基础工作入手,抓重点抓根本,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加快创建管理体系。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宣告成立,负责管理全国教育事务,从此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中央与地方分类统筹分层管理的全国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体制。1950年至1952年,国家相继出台各级学校的暂行规程,初步建立了基本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大力兴办师范教育。1951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由师范大学和独立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及初级师范学校构成的师范学校系统,初步确立了我国师范院校培养各级教育师资的基本方略。
三是全面推动培训工作。195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教师进修问题的通报》,对各级政府筹办教师进修学院、教师业余学校、函授学校等进行了制度部署。教师培训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转变,中央政府统筹管理、以各地方为主的教师培训体系基本形成。
(二)开创教师队伍建设全新局面(改革开放初至21世纪初)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党和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工作举措,推动教师教育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教师管理的综合改革,确保教师地位待遇稳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卓著。
一是强根基、补短板,完善教师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强化教师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专项计划的系统性建设。颁布教师法,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编制制度、教师职称制度,实施“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和各类专项政策,从根本上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调布局、优结构,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之初,在恢复和重建师范教育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师范教育改革发展力度。198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第四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并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师范教育层次由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的“旧三级结构”向硕士研究生、高师本科、高师专科“新三级结构”转型的结构调整方案,并实施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三是提待遇、强保障,提升教师社会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保障教师待遇,通过立法明确教师法律地位,通过设立教师节提升教师专业地位,通过提高工资标准、统一设立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等保障教师收入,通过分类指导、聚焦重点、奖补结合的政策措施保障乡村教师等不同教师群体的工资水平,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幸福感、认同感显著增强。
(三)谱写教师队伍建设时代华章(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教师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全面谋划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一是更加突出教师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充分肯定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以及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中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把教师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体力量,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将教师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提升到空前高度。
二是更加优化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相继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从哪里来”到“到哪里去”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教师工作的根本遵循。
三是更加凸显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印发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的师德违规处理办法,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师德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四是更加有力地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打好教师教育振兴战,在严控师范类院校更名、扩大师范生公费教育规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国培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源头上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是更加完善管理制度。近年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校长园长标准,以标准为引领,全面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并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能力。
二、新中国70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7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书写了特色鲜明的光辉历程。迄今,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师政策体系和教师教育体系,教师队伍社会地位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创造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成就,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教师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70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强化教师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专项计划的系统性建设,涵盖各级各类教师工作的全方位、全领域政策框架基本建成,构建了中央有宏观政策、部门有专项措施、地方有具体举措的政策网格结构和衔接机制,牢固形成了一套更加健全的指导和保障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教师教育体系日臻成熟
新中国教师培养经历了独立封闭师范教育的体系化建设、师范教育体系的系统性重构、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等发展历程。教师培训实现了从无到有、恢复重建、改革扩展、全面转型和协同发展,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学校五级培训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参与,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截至2018年,我国举办教育硕士专业的院校有144所,在校生人数达6.94万;
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的院校有395所,在校生人数达158.58万;
举办师范类专科专业的院校有420所,在校生人数达77.88万。
(三)教师队伍规模日益壮大
70年来,我国始终加强教师培养力度和教师供给工作,教师规模取得了跨越提升。截至2018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共有专任教师1673.83万人,相比1949年的93.43万人增长了17.9倍。各级各类教师队伍规模实现了大翻番。
(四)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7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师资配置实现了大改善。从1949年到2018年,全国各学段生师比都有了大幅提高。中小学45岁及以下教师数量在相应学段占比总体稳定,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教师职称结构也实现大优化。目前,全国已有9854名中小学教师(含180名幼儿园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
普通高校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大幅提升,正高级教师比例由1991年的8.88%上升到2018年的18.25%。
(五)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将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队伍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一大批优秀杰出教师和先进教育组织相继涌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学历合格率大幅提升,其中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从1978年的9.8%提升到2018年的99.86%,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从1978年的45.9%提升到2018年的98.41%。近年来,上海连续两次参加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中国教师的专业表现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
(六)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升
70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013年至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16.2万亿元,年均增长7.9%,一直是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同时调整优化结构,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连续多年超过50%,促进了教师地位待遇的提升。同时,国家教师荣誉制度不断健全,“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设置,让教师地位待遇更加受尊重、受关注。
(七)教师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
随着大国外交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教师融入国际教育交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空前提升,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世界先进知识、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近5万名专兼职中国教师在全球149个国家(地区)的500余所孔子学院和千余个孔子课堂上,致力于面向全球开展汉语教学、推动文化互鉴。在国际评价中,我国教师代表在“教师教学国际调查”多项指标评比中稳居世界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教席和教师教育中心,充分彰显了我国教师队伍在国际教育舞台上扮演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新中国70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放眼过去,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壮丽辉煌;
展望未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正扬帆起航。过去70年,成就与经验相伴;
奋进新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兴国必先强教、兴教必先强师。立足新时代,聚焦新矛盾,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一)坚持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坚持遵循历史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中国本土、放眼国际大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和客观要求,纵览全局、协调各方,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始终发挥着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教师队伍的规模增长、素质提升、结构优化,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这是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进一步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前进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障。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在党和人民事业中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思路举措,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二)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下好教育发展先手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以优先部署、优先保障、优先发展的战略设计,大力推动师范教育改革,狠抓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核心,把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和地位待遇作为基础保障,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优先谋划、优先投入、精准施策,下好教育发展的先手棋。
(三)坚持强化全社会尊师重教,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
70年来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表明,广大教师之所以能长期热心从教、安心从教、静心从教,是因为党和政府始终亲切关怀教师的工作生活,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加强教师职业保障,改善教师工作条件,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为广大教师创造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加激发广大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更好地鼓励广大教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精彩人生。全党全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构建教师职业的荣誉体系,加大表彰力度,扎实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坚持将提升教师素质作为核心任务,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优化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培养培训质量,教师素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能力,要全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广泛厚植教师教育优势基础,着力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大国良师,为培养时代新人筑牢坚实基础。
(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师道路
-----2013年国内小包投递会战工作总结
在刚刚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邮政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在国内小包投递会战中,我们西安邮政人用自己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斗志,又一次创造了一个邮政史上前所未有精彩传奇。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告诉我们所面临的鏖战是何等惊心动魄:今年11月全局小包进口量达24.87万件.较10月增幅91.59%。进口高峰期从11月14持续至11月22日,9天时间累计进口11.13万件,日均进口量1.24万件,最高日全局进口量达1.58万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把如此海量的国内小包准确无误的投交到用户手中,不仅年轻的职工未曾经历,就是那些拼搏多年的老邮政人也是闻所未闻。当“十万火急”的预警信号在西安邮政拉响后,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在关键时刻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这场会战不仅验证了我们西安邮政人勇于挑战的能力,同时也再一次验证了我们西安邮政人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组织能力和应对挑战的非凡实力,让我们今天在这里共同回味总结那非同平常的十几个日日夜夜吧!
一、科学预测、精心组织,细致筹划、落实到位
在国内小包投递会战之前,集团公司、省公司、西安邮政局各级领导根据各种信息汇总分析,就已经敏锐的判断预测在“双11”过后,国内小包将会呈现“井喷”趋势,为了迎接挑战,各级领导多次在各级会议上提醒告诫全体员工要高度重视,准备迎接挑战。市局相关部门精心测算各个发投公司服务部的区域环境、增长流量,制定了随时应对国内小包上量的应急预警方案。从人员、车辆、时间等各种细小环节上,精心策划,精心布臵。未雨绸缪的应急预案在这次国内小包投递会战中,发挥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发投公司作为这次国内小包投递会战的前沿单位,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和未来将要面对的严峻考验,早在会战前多日就成立了以经理骞建武、书记陈红安为组长、公司各部室成员,发投服务部经理及业务主管为小组成员的会战领导小组,每个投递站设立一名国内小包投递会战专门联络员,畅通管理,统一时效,及时反馈各种信息。并在会战前夕11月7日再次召开了“国内小包投递会战”启动大会。对会战期间将要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并且对全体员工发出了总动员令,要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把这次国内小包投递工作提升到一个高度来认识,让员工充分认识了解到战胜“双十一”国内小包高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全员戒备。紧密团结,随时准备应对最困难的局面出现。西安邮政在这次国内小包投递会战之前的各级预警工作中,完美的展现了自己的科学管理,科学指导,科学安排的组织能力,为这次会战在及其艰难的条件下,有条不紊、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全局动员,盛况空前,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在这次国内小包投递会战中,市局举全局之力,动员各级部门全员参与,调集全局上下可利用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为会战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充分展现了一个企业和谐统一、共同奋进的风貌。会战期间,省公司周总和市局张琳局长亲临一线,到各个小包投递现场查督导小包投递工作,主管发投工作的李自强局长,非常关心会战进展情况,每天密切关注小包进口量的变化,随时指导工作。11月14日,小包进口量猛增到8575件的时候,在第一时间里市局应急指挥部发出了紧急调度令,市局各部室、各专业局、分局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纷纷前往各个发投服务部。
市局计财部、监保部、市场部率先到了进口量较大的雁塔路、电子城、小寨发投部,紧接着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党工部、工会等部门,实业公司、电子商务局、函件局、邮票公司、保险局、档案科、分销业务局、教育中心等专业局,土门、钟楼、高新、北关、三桥等分局的人和车,也快速挺进到了投递一线,纷纷按照市局部署到达了自己对口支援地点,为国内小包投递会战汇入了一股股强劲的力量。
市局市场部作为这次会战的总指挥部,从“双十一”会战启动开始,每天随时和发投公司保持高频次的联系,了解国内小包流量的增长点,询问需要支援的区域和支援的规模,根据实际情况,紧急调度,协调指挥各单位车辆、人力,向小包流量最大的区域地点集中支援。吴疆、孙鹏两位负责人常常在夜半时分认真负责的与发投公司有关方面了解会战动态,并且把中心局获取的小包流量信息及时反馈到各个基层单位,有效的促使每个参战单位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及战前准备。市局各部门支援会战的人员,在一线工作中表现出了机关工作人员应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在各个支援点上与基层职工早出晚归,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在会战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退缩,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冲向哪里。11月19日,工业园服务部辖区内的雅乐居小区、蓉发新苑小区的国内小包多达40多件,投递员无法带出,关键时刻,在此支援的市局党工部副主任董建华主动请缨,带着这些小包外出投递,忙碌了一天,终于把这两个小区的小包全部妥投完毕。
各专业局的领导和同志们积极的参与到小包会战中,每天高度关注小包投递情况,电子商务局、实业公司、大客户处理中心、教育中心等单位主动和对口单位联络,全力提供车辆和人员安排投递帮扶。各邮政分局在小包会战也发挥了巨大的帮扶作用,钟楼分局刘钰副局长,土门分局赵辉副局长亲任支援联络人,和对口支援的发投部保持高频次的紧密联系,要人给人,要车给车,绝无二话,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援,把国内小包投递会战当做自己单位的大事来抓。尤其土门分局在三级预案启动前三天已开始对同一院内的土门发投进行小包投递帮扶。开办小包自取业务的理工大、交大南区等邮政所,也积极联系用户,有序的开展着小包自取业务,妥投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之上。
土门发投服务部是这次国内小包增幅最大的部门之一,实业公司和土门分局各分别支援一车三人,但是在小山般的小包面前,仍然是捉襟见肘,在危机关键时刻,市局工会的人来了、市场部的来了、档案科的人也来了,他们甩开膀子就干,不惜挥汗,不知疲倦,土门分局的汤建军、杨亚娟和一名男司机一到土门发投服务部就提出要去流量最大的区域去投递,他们承包了鱼化寨整城中村和外事学院南北校区的投递任务,他们说干就干,认真投递,从11月12日到会战结束,十多天的时间累计投递妥投国内小包达2000多件。
国内小包投递会战结束了,西安邮政人依靠自己企业强大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凝聚能力,完成了一个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在多部门、多工种人员的强力支援配合下,我们顺利平稳的挺过了“双11”投递“大考”。在这里,我代表市局党委向全体参与这次大会战的每一个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礼,正是你们爱邮政。爱企业的无私奉献精神,谱写出了一曲令我们自豪无比的企业赞歌。
三、会战前沿,背水一战,发投公司,勇挑重担。
此次国内小包投递会战,正值发投公司2014年报刊大收订关键时期,两条战线齐头并进,都是重中之重,如何在这两个刻不容缓的战役中,科学安排,合理统筹,完善完胜,对发投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在大战即临,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发投公司一班人沉着应对,不慌不乱,在准确掌握判断市场动态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本身的能力和潜在的可开发动力,发投公司自己首先量身制作了自己本公司的应急处理预案,对将要发生的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他们都一一进行了认真评估,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处理办法。
在会战前的两个星期之前,发投公司所有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放弃了正常的双休假日,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往返奔波于全市各个服务站点,了解各个站点服务动态及应急处理准备细节,现场处理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困难问题,发投公司上上下下有条不紊的科学安排,灵活机动的部署处臵,信息处理的准确流畅,轰轰烈烈的战前动员,干部职工的情绪高涨,已经为这次前所未有的国内小包会战取得完美胜利埋下了伏笔。大会战开始后,发投公司机关各部门除了留守值班人员,全部奔赴国内小包流量最大的服务站点,各个服务部经理在会战期间,几乎清一色的都充当了机动车驾驶员,每天在流量最大的国内小包投交点上争分夺秒的来回奔波,每天夜幕降临归来,还要了解当天的投递状况及第二天的国内小包流量信息,并且还要关注当日的报刊收订进度状况,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是本单位最后一个深夜离开人----战斗在全市各个角落的投递员,作为国内小包投递会战的主力军,在此次关键时刻,迸发出了罕见的巨大能量,每天在投递正常信件报刊和收订报刊的同时,都最大程度的载运小包超负荷投递,由于投递量大,投递时间延长,几乎所有的投递员都放弃了午休时间,几乎所有投递员的午饭都是在投递途中仓促而就,然后再匆匆上路;会战期间,发投公司所有一线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中听不到抱怨声,听不到叫苦声,一----国内小包会战期间,无论走到那个发投服务部,都能听到许多感人的故事:
三桥发投服务部地理偏远,每天下午运送小包邮件的躺车到达时间比较偏晚,而且这些小包的用户大都集中在边远地区,只能依靠机动车晚班投递,每天别的单位部门同志下班时间也正是三桥三辆机动车出发之时,服务部内部管理人员每天在这一时刻陪同李强、王昕、孙浩强三位司机一起出征,他们到达投递区域后基本上已经夜幕落下,他们打着手电与每一位用户进行认真履行交接,每天投交完最后一个小包回到单位时都已是人去楼空,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三桥发投服务部在会战期间的国内小包当日妥投率,一直稳定的保持在92%以上;
小寨、土门、雁塔路等服务部在投递员外出投递带不上过多的小包时,及时开展接力投递,中午时分派发机动车载满小包将其送到投递员的路途中,然后投递员再利用午休时间将小包一一送到用户手中;
韩森寨服务部根据自己区域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投递手段,在国内小包成倍增加的时刻,他们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全力以赴,在国内小包投递会战期间,每天都保持者100%的妥投率,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佳绩。方新村服务部在投递员小包量大带不出去的情况下,经理牛路兵、班长张波,业务管理王强建等人每天大包大揽,将全部剩余小包装到机动车上外出投递,一次投递不完就接着二次投递,直到投完为止,有效的保证了本服务部每天小包的当日妥投率一直处在领先位臵;
小寨发投公司是本次会战小包进口量最大的发投部之一,每天平均进口量在1000件左右,每个投递员的投递量都成倍增加,投递员周海军服务的区域都是大型小区,他每天投递的小包都在七八十件,相当于社会快递公司快递员一天最多的专投量,而他还要投递其他的报刊邮件,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劳动强度,面对如山般的小包,他每天自己增加了投递频次,会战期间他每天出班投递四五个频次,午饭时间和晚上在他服务的小区里都能看到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雁塔路服务部在投递员外出时带不上过多的小包时,及时开展接力投递,中午时分派发机动车载满小包将其送到投递员的路途中,然后投递员再利用午休时间将小包一一送到用户手中;在这里,只有上班时间的统一,当日的国内小包全部投递完毕才是每个投递员的下班时间。
11月是19日,对电子城发投服务部全体人员来说是一个难忘的纪念日,当天国内小包进口1400件,达到了这个服务部小包进口最高值,再加上连续两个双休日滚存下来的300余件小包,当天需要妥投的国内小包达到了1700多件,电子城服务部在市局支援人员的的协助下,全员上阵,全力冲刺,所有人员尽己所能,尽几所力,利用各种时间投递,利用各种工具投递,当外出投递小包人员在夜幕中归来时,看到空空如也的小包存放库房后,许多人被震惊了,一个难于逾越的高峰被他们超越了,一个听似神话的传奇在他们的努力下诞生了,当天他们总共妥投国内小包1700件,这个数字相当于正常时期全市国内小包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其干劲令人咂舌、其能力令人钦佩、其精神令人尊重!
在这次国内小包会战中最引人嘱目的一支队伍,就是机动车投递驾驶员,他们在此次会战中是最忙碌和最辛苦的群体之一,大多数司机不仅要在投递机关政府、大型企业的邮件同时,还要不分时间段的随时转送散落各处的小包投递点的小包,而且在小包流量飙升的时刻,他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的的卷入到了投递洪流之中。在会战中最大化的发挥出了机动车运载量大、速度快、投递里程远的功能。为此,他们也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艰辛,哪里小包流量最大,哪里小包投递距离远,哪里就可以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电子城驾驶员贾雷被身边人誉为投递小包的“铁人”,在会战期间,他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每天驾驶车辆平均投递小包200余件,14天会战中,一人投出国内小包2896件,战绩卓著,令人叹为观止。
在会战期间,我们全体干部职工接受了无数次来自各方面的挑战,11月23日,正直国内小包到来的高峰时期,天公不美,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这对我们外部作业的同志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恶略的气候条件下,我们全体会战人表现出了更加奋勇的斗志,依然如故的加快投递进度,雨水湿透了邮政人的衣衫,但是也同时点燃了每个参战人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万丈豪情。当天全市国内小包进口6799件,但是全市小包投递妥投率仍然达到了74〃85%,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感动的数字,这天是社会星期六,由于许多机关企业放假,正常的晴朗天气里,小包投递也很难达到如此高水平的妥投率,但是我们邮政人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完美的做到了
投递国内小包有一个显著特点,在到达用户指定投交点后,要用电话首先与用户取得联系,确定准确的投交方式及投交地点,有些用户要反复多次电话联系后才能最后确认,截止11月25日统计,会战期间,全市共投出国内小包11万件,这也就意味着全体邮政参战者要至少打出11万个电话,如果把这个声音汇聚到一起,这无疑就是一个响彻天际的惊雷----
用一组真实的数字来记录我们全局国内小包投递会战的辉煌业绩吧:
11月1日---25日,发投公司进口小包16、75万件; 当日妥投率达到88.47%;超出国家集团公司80%的标准 三日内妥投率达到98.74%;超出国家集团公司95%的标准 当日投递信息及时接收率99.76%;超出国家集团公司99%的标准 当日及时投递反馈率99.8%;超出国家集团公司98%的标准 当日及时投递率99、8%,超出国家集团公司99%的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集团公司制定的国内小包投递标准,是针对正常作业时间,正常作业流量制定的,但是我们西安邮政人在国内小包会战期间,小包流量超出数倍的艰难情况下,五项投递指标全部超出了国家集团公司的标准。这个来自不易的成绩,是我们全体西安邮政人的骄傲,这个令人自豪无比的业绩,必将书写在我们邮政人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中。
国内小包投递会战暂时结束了,但是西安邮政全体干部职工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身影似乎还在我们的眼前闪现,这场会战不仅验证了我们西安邮政人勇于挑战的能力,同时也再一次验证了我们西安邮政人打硬仗的组织能力和应对挑战的非凡实力,这次会战与其说我们西安邮政人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准确的说我们西安邮政人应该是经受了一场完美的战斗洗礼。在电子商务时代渐渐走进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时候,我们邮政人通过这次洗礼,面对自己、面对社会,我们可以信心百倍的说,我们完全可以站在时代潮流之中,用自己完美的服务,去迎接一切挑战,去完成历史赋予我们邮政人的光荣使命。
在这里,我代表市局党委向这次参加国内小包投递会战的所有全局干部职工再次表示敬意!
【中国的辉煌历史】推荐阅读:
辉煌中国纪录片07-10
《辉煌中国》第三集 解说词06-10
辉煌中国观后感600字09-13
《辉煌中国》第五集 解说词11-10
庆祝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辉煌中国60年06-23
再创辉煌的意思10-27
人生是如此的辉煌07-15
回忆曾经的辉煌作文11-09
辉煌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11-04
《苦难辉煌》的经典观后感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