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公司行政部职责(精选8篇)
及所属人员岗位职责
一、组织架构及编制
(一)办公室:4人,其中主任1人,人事文秘专员1人,劳资保险专员1人,安全督察专员1人。
(二)保安:12人(指在立交商场与普惠商场合并之前应保持人数),其中:立交商场3人;普惠商场6人;普惠商场物流部库房夜间值班保安2,石佛岗车场保安1人。未计划普惠商场白天值班和新建中山路办公楼配备保安;未包括库管员中的兼职夜间值班保安2人。
(三)炊事员:3人,其中:石佛岗食堂2人,维修部食堂1人。未计划普惠商场食堂和中山路新建办公楼食堂可能增加的炊事员。
(四)保洁工:3人,其中:立交商场1人,普惠商场2人。未计划新建办公楼应配备的保洁工。
二、岗位职责
(一)主任工作职责:
1、对外联络方面:受总经理委托,代表公司负责牵头与政府职能部门和与公司行政、后勤工作相关联的其他单位进行工作联络、协调、接待工作。具体负责有关报告、申请、洽谈、合同(协议)起草、签订;出席有关会议、活动;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变更、年检,公司活动占道许可申报等有关事项。
2、对内服务与管理方面:按照公司赋予的管理职能,受总经理委托负责全面领导管理行政办公室工作。具体负责:
3、主持行政办公室工作,召集行政部门会议,布置、检查、考核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
4、负责公司行政规章等重要文件的起草或审核。
5、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对公司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情况,组织对重大违规违纪、失职、事故等事件的调查、处理。
6、组织召开公司办公会议及公司其他有关会议。
7、负责公司水电气费缴纳。集团通讯网络人员增减调整。
8、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公司安全管理,布置、检查、督促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
9、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工作任务。
10、指导、协调公司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工作。
11、审查对外报表(不含财务报表)、公函、报告。
13、审核各部门办公用品采购、生日礼金发放申请
13、审批转正申请。
(二)人事文秘专员:对部长负责。主要工作职责是:
1、人事管理:负责招聘、入职、离职、转正、劳动合同签订、职工调动、考勤、培训、建立人事档案和培训档案等具体工作。
2、文件管理:负责收文、发文的登记、保管;文稿的校对、打印、分发、借传阅、整理归档等具体工作。
3、负责公司办公会和行政部门工作会的会议记录。
4、负责职工食堂管理。
5、劳保用品和办公用品的(发放、台账)管理。
6、负责工会经费开支、职工生日慰问金发放和台账管理。
7、负责公司档案管理。
8、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服从部长工作安排,主动配合本部门同事工作,完成领导临时交办工作任务。
9、应负责的记录、报表:
1)《职工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入职时间、所在部门、职务(岗位)、住址、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每月统计记载,每年末编制电子版和纸质报表备案存查(统计信息截至12月31日止)。
2)《合同台账》:(流水账形式记录汇总,内容包括所有员工首次合同起止时间,试用期期限及起止时间,历次续签合同的起止时间、终止或解除、变更合同时间等基本内容)。
3)《人事变动情况月报表》:(月末在册职工人数及分布情况,当月人员增、减变化情况)
4)《出勤汇总统计表》:(分部门,到个人,“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迟到”、“早退”、“旷工”、各种假期名称及天数,数据无误,假条、证明、签字等手续齐全)
5)《加班统计表》:依据各部门报经领导审批同意加班报告,编制加班工资表。
6)职工食堂、工会经费、生日礼金收支明细表,做到收支有据、账目清晰、有领导确认。
7)公司收文登记薄、发文登记薄 8)会议记录、签到表
9)公司各部门办公家具用品、劳保用品台账记录(要求采购、领取发放、报损等手续齐全)。
10)其它与工作相关的记录资料及报表
11)每月10日前或年终,编制本职工作范围的相关统计报表(资料)报送部长,部长审核后各留存一份,用作备查和绩效考核。
(三)劳资及保险专员:对部长负责。主要工作职责是:
1、工资管理:负责每月按时编制公司在编人员应发工资人员名册、后勤人员工资表编制、公司应扣工资项目及金额报表,报主任审核,总经理批准,交财务部兑现。
2、保险管理:
1)社会保险:负责办理职工社会保险的申报参保、退保、保险费确认、工伤申报、伤残等级鉴定申报、工伤医疗费用报销、工伤赔付等事务。做到社保档案资料保管完善,参保人头、项目、缴费标准、缴费金额准确无误。
2)商业险:负责公司有关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和车辆保险办理及理赔工作,负责保险档案资料的整理、保管。协助乡镇经销商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及理赔工作。做到保险档案资料保管完善,参保信息准确无误(包括人员名单,参保项目名称,缴费标准,保险项目及金额标准,参保时间,保险到期时间等),负责保险理赔手续办理。
3)参与劳动争议、保险赔付方面的调解或诉讼事宜。
面的有关日常事务,包括招聘登记、报岗登记、合同签订、考勤记载、文件收发等工作。
4)服从部长工作安排,完成领导临时交办任务;
5)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配合人事文秘专员共同负责办理人事、考勤、劳动合同管理方面的工作;配合安全督查专员共同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6)每月10日前或年终,编制本职工作范围的相关统计报表(资料)报送主任审核,各留存一份用作备查和绩效考核。主要报表如下:
A.应发工资人员名册(应与人事统计口径一致)
B.员工工资扣款统计表(考勤部分应与人事统计结果一致)C.社会保险报表:包括应缴、实缴社保费申报统计明细表、社保维护情况统计明细表、工伤、生育保险理赔情况统计表等 D.商业保险统计报表、资料 E.工作需要的其它报表或资料。
(四)安全及督察专员:对部长负责。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公司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实施巡视、监督检察,具体主抓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直接领导管理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保安(含商场、库房值班人员)。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督察巡视工作:每天对商场巡查一次,每周对公司其它部门至少巡查一次,对纪律、制度执行情况、安全隐患情况等进行检查、记录、处理或报告。对违规违纪的处理流程及要求:
1).记录:包括录像、摄影、《督察巡查记录》、《询问笔录》等;需告知当事人;文字、表格记录需交当事者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2).处理:制度规定明确,情节轻微的,对照文件规定直接起草处理决定张贴公示,同时分别交所在部门领导、行政部、部财务各一份;事情重大,需向领导请示报告才能处理的,则向办公室主任报送调查处理报告(对《报告》的要求:事实经过描写详细清楚;询问笔录、监控记录、物证、证人证言等证据材料充分;定性准确;处理意见或建议的依据清楚、态度鲜明)。部长根据报告内容,决定是否再报总经理审批或由公司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后再作处理决定。
2、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公司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对商场保安队和夜间值班员的领导管理工作,负责有关安全资料的整理建档。其工作内容是:
1).巡查:在督察巡视的同时或单独对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经营、消防、治安等方面的安全情况进行巡视排查。
2).记录:填写安全巡视记录、提出整改措施意见或建议、落实整改措施。重大问题向领导报告。
3).处理:参与领导、组织公司各类安全事件处置(包括应急事故救援的预案制定和演练)
4).负责对公司安全员、保安队、夜间值班员的工作情况、各种记录、违规失职情况等实施监督管理。
3.负责政府职能部门有关安全管理的报表资料的编制报送。一是公司内部报表或资料:包括消防设施(设备)台账记录、安全巡查记录表、督察巡查记录等;二是对外报表:包括安监局、商务局、消防支队等要求报送的各种报表或资料:包括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企业安全信息备案登记、巡查记录等;三是与工作相关的其它报表、报告或资料。
4.组织执行对公司各种活动安全保卫工作
5.负责办公家具管理。根据公司《办公用品管理制度》,接收各部门《办公用品申请》并报送部门领导、总经理核准;建立办公家用具台账(需对应部门和人员)和易耗品办公用品领用登记表,具体经办采购、发放、盘点、报损等相关管理事务。
(五)保安(值班)及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负责对办公室、商场营业厅、库房、通道、周边环境的安全巡逻、隐患排查、危险排除和事故报告或处理,以保障公司生产经营安全、消防安全和治安安全。
2、检查、保护、维护好消防、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设备。当班保安或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应填报的主要记录、报表如下(由安全督查专员检查确认):
1)《每日防火巡查记录》(平时自己保管备查,年末报行政部存档)
2)交接班记录(平时自己保管备查,年末报行政部存档)3)日常安全巡查记录(平时自己保管备查,年末报行政部存档)4)异常情况发现、处置记录、报告(发生时记录、编报)
(六)炊事员职责:
1、负责按时提供工作餐;
2、负责职工食堂清洁卫生;
3、按公司确定的伙食标准,合理搭配菜品;
4、随时保持个人卫生;
5、服从食堂管理人员工作安排。
(七)保洁人员职责:
1、服从工作安排。
2、注重个人卫生。
3、随时保持所管责任范围场地、物品的清洁、整洁。
1 全面理解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
1.1 六大职责
1.1.1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 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 实现协同配合, 强化信息沟通, 形成工作合力。一般来讲, 各级政府设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当设在卫生行政部门, 有利于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过去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无法律层面的规定, 现在法律确立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的作用和地位。
1.1.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包括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卫生行政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 主要是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作用, 及时确定食品安全隐患的性质、范围和严重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任务的主要来源是各监管部门, 实际操作中, 卫生行政部门更多的是需要依靠相关环节监管部门去核对和确认食品安全隐患, 在采取措施的同时, 如有必要应将情况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1.1.3 制 (修) 订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 卫生部批准发布。据了解, 卫生部将用5年左右时间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 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从而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对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应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在标准的制 (修) 订、备案和宣贯等方面可以做一些辅助性工作。
1.1.4 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安全法》要求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规定了卫生部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信息的范围和内容, 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应当相互通报获得的食品安全信息。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顺畅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报告机制, 按照法律规定和权限, 确保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权威地发布。
1.1.5 新产品的许可和检验资质条件的认定
《食品安全法》规定, 卫生部负责对新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进行评估和许可, 批准尚未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负责制定食品检验规范和资质认定条件, 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保证食品检验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做一些指导服务性工作。
1.1.6 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法》规定,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调查。为有序有效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故,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协助当地政府制 (修) 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预警机制、报告机制、查处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
1.2 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地位
2004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下称《决定》) 规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三项职责, 简单看即将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将两个部门的职责对调了一下, 实际并不然。 (1) 这次赋予卫生行政部门六项主要职责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 远远多于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的三项职责。 (2) 就系统完整性而言, 有的职责是全新的, 如风险监测评估、检验资质条件的统一认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制 (修) 订、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调查等。 (3) 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卫生行政部门六项主要职责, 纵观《食品安全法》104条, 与六大职责有关系的约有40条, 分量不轻。近5年内, 特别是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有超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 如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体系等。这既是对卫生行政部门长期以来从事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成效的肯定, 也是人民群众对卫生行政部门寄予的高度信任和重托。必须全面分析把握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思路和方法, 增强综合协调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积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各项职责。
2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2.1 职能调整带来执法管理模式的转变
1995年10月30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8项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如监督检查、监测、卫生许可和食物中毒调查等, 2004年9月的《决定》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其主要工作特点就是深入现场开展具体的卫生执法工作。相比之下, 《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6大职责, 除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共性外, 可以说是全新的工作职责, 综合协调是其根本特点。因此, 执法管理模式必将带来根本性转变, 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2.2 职能调整带来执法队伍的调整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批准的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定”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由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 同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并相应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进行整合。《食品安全法》以法律形式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六大职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疾控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就目前的执法现状而言,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共3人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三项职责;市疾控中心没有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专业人员;市卫生监督所与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卫生执法有关的监督人员共20人左右 (按工作比例推算) ,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处共3名监督员, 均没有系统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经验。各县 (市、区) 的情况也大致相当。从大部制改革角度看,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都归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因此职能调整基本上属于内部调整 (有些如食品安全标准制订、检验资质条件认定等还与质量监督等部门有关) , 由此带来的执法队伍调整也应当属于内部调整范围。因此, 要大幅度增加人员编制的可能性不大。现实的问题是, 省、市 (地)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是两个独立、平级的部门, 上级分管领导也不是一个, 执法队伍调整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可以想象的, 因为职能的调整将不可避免涉及到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
2.3 职能调整带来工作的衔接
《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实施后, 卫生行政部门监管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将无法律依据, 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六大职责上来。目前, 省及省以下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调整的工作方案尚未出台, 时间又非常紧迫, 调整过程中涉及的机构编制、人员安排和工作机制等具体内容比较复杂, 如果处理不当, 将给执法工作的依法履行和顺利衔接带来困难, 造成监管上的空白和混乱。期间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 政府将无法向百姓交代。
3 结合实际, 依法科学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3.1 尽心尽职做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1.1 统一思想, 保持卫生监督队伍的稳定性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 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承担具体的食品安全执法工作。卫生监督工作最初就是从食品卫生执法工作开始, 很多同志做了几十年, 对食品卫生工作很有感情, 社会、政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随着职能的调整, 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职能。因此, 思想认识应随着形势的发展有所转变和提高, 要积极调动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稳定监督员队伍。从目前的形势来看,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将愈加重视, 需要从事食品安全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3.1.2 立足当前, 确保卫生监督工作的连续性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日益临近, 当前卫生行政部门仍要依法履行好现在的职责, 继续做好“十小”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整治等相关工作, 站好“最后一班岗”, 避免出现执法脱节, 造成真空。在监管职能未调整前, 特别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 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3.1.3 认真学习, 深刻理解食品安全法律精神
当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要重点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学习和宣贯, 正确理解《食品安全法》的各种法律制度, 把握要点, 深刻领会法律的精神和相关要求, 做好职能调整的准备。
3.2 转变观念依法科学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3.2.1 转变观念, 适应新的监管模式
卫生行政部门和从事食品安全的卫生监督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筹兼顾, 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肩负的职责, 改变原来餐饮业卫生执法的管理模式, 从监管食品安全的具体环节转变为加强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努力改革创新, 提高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从另一个视角履行好人民健康卫士的神圣职责。
3.2.2 整合资源, 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食品安全法》赋予卫生行政等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已十分明确, 当前各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科学合理、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 整合相关资源, 建立上下一致、职责明晰、协调高效的新的运行机制。按照大部制改革精神, 突破部门和身份界限, 结合本地实际, 通盘考虑、整合分散于原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疾控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从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餐饮监管和卫生监测的专业技术资源。具体来说就是, 市、县卫生局成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 (科) , 履行综合协调等职责, 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协助做好六大职责中的相关工作。从卫生监督所抽调部分专业人员到疾控中心协助卫生局开展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事综合协调, 卫生监督所从事餐饮服务监管的队伍可相互适当调整。真正建立起权责一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2.3 明确职责, 制定新的工作体系
3.2.3.1 建立完善综合协调工作体系
对外来讲就是要建立健全协调议事规则和督办考核制度, 受地方政府 (食品安全委员会) 委托组织制定年度监督管理工作计划和检查考核制度, 细化、落实部门分段监管职责, 依法科学合理地协调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 实现部门职责的无缝衔接, 有利于形成监管合力, 有效防止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对内而言, 可以明确疾控中心主要协助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卫生监督所主要协助开展综合协调、投诉举报、受理答复和企业标准备案等工作。
3.2.3.2 建立完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
为提高监测水平和效率, 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 综合利用不同专业和技术能力的检验机构。卫生部决定在现有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监测网的基础上, 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 会同食品安全各相关部门, 搭建起与国际接轨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和风险评估技术平台、信息共享和分析系统, 建立覆盖全国各省、市 (地) 、县级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提高对食品中污染物、非食用物质和新发现物质的食品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能力, 从而建立起能够“先发制人”的监测机制。
3.2.3.3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查询备案体系
供公众免费查询, 引导食品及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
3.2.3.4 建立完善新产品许可与检验机构规范工作体系
建立联系上级审核认证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工作平台, 充分体现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服务功能。
3.2.3.5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公布体系
明确规定信息收集公布的主体、内容和要求等, 同时建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 公布投诉举报受理电话, 依职做好与食品安全有关投诉举报案件的受理答复、核实处理工作。加强信息互通共享, 动员全社会关注、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力争食品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 有效处置。
3.2.3.6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体系
小背景是与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积累,招致巨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关。大背景应该是我们正面对全球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资产价格泡沫。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人民币升值,以及连带产生的贸易顺差大幅增长,资本快速流入,资产价格不断上涨,银行全面开放,都可能使中国成为全球金融大爆炸的战场的前沿阵地。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全球金融大爆炸。要保护自己,必须在坚持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治本之策的同时,近期果断采取措施,消除外汇快速积累带来的人民币必然升值的货币幻觉,遏制资本的不断流入,防止过剩流动性继续推高资产价格泡沫,最后引爆泡沫带来的危机。
所以说“政府投资公司”是“临危受命”也不过分。
从短期来看,“政府投资公司”要通过发债购买央行的外汇,协助央行进行流动性管理;同时也使外管局的外汇储备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降低人民币由于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加大的升值压力;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局势,保证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过程中稳定的外部环境。
从长期来看,“政府投资公司”将担负起国家和人民外汇资产管理,财富积累和增长的重大责任。“政府投资公司”是受国家和人民的委托,行使国家外汇资产管理的职能,在国际市场上分享全球化的好处,为全国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进一步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
新公司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创造一个国有资产市场化、国际化管理的新体制。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最值得思考。
首先,“政府投资公司”虽然冠以“政府”,但是绝不能按照政府机构的体制建成一个政府的行政部门。新公司可以派遣部级官员的政府代表,但这只能是说明公司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和对国家的重要性,而不意味着公司应该成为国务院下面的一个部委,并且按照部委的机制和行政管理方式运行。我们讨论很多是要复制“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模式。其实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这个公司不是政府机构。如果仅仅从名字上去复制,就可能出现把“老虎”画成 “形”不似,“神”更不似的“犬”。
其次,“政府投资公司”也不能办成一个大国企。至今一些国企仍然过多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缺乏独立的核心竞争能力,创新精神,防范风险的意识。在国际市场上更是胜少失多。新公司从一开始就必须面向国际市场,面对全球经济、市场风险和竞争,不可能有任何意义上的保护和侥幸。新公司必须从机制、人才、责任按照现代国际金融投资机构高度的全方位的市场化运作,才能真正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特别是在用人机制方面,要有所突破。
如果“政府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国际化建设的思路明确,政府投资公司就一定会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短期内,能够为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稳定分忧,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新的层次,闯出一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道路,保国泰也保民安。长期来说,能为国家和人民管好外汇资产,增加外汇财富,建设一个真正的世界级的、国际水平的金融航母,为国富亦为民强。
一、预算业务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预算管理, 在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财会部门是预算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 在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监督和考核过程中, 发挥着统筹安排、上下沟通、监督执行的作用, 应与其他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主管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 根据工作计划、有关预算编制的政策编制预算, 核对有关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财务规定、预算金额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肃性。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有效防止无预算、超预算现象的发生。定期对上期的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通报, 对国家或上级相关部门近期出台的财务制度和规定进行关注, 分析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做好预算考核评价工作。
二、收支业务控制
应该在财会部门设置合理的岗位, 并且对相关的岗位所担负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规定, 以保证在内部审批与支出、申请收款与会计核算、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岗位之间的分离执行。
(一) 收入业务控制
统一核算, 单位预算以及统一管理都应该被包含在财会部门的工作中, 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其他部门及个人严禁办理收款业务防止出现设立账外账的问题。合理设置财务岗位, 确保开票、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将业务部门签订的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等有关材料作为账务处理依据, 对收入金额进行定期检查, 审核收入金额与合同所约定的内容是否一致, 检查各项收入是否做到及时入账, 应收尽收, 如果出现应收未收的项目则要对原因进行详细阐述, 对责任主体以及催收责任都做出明确标记。根据收入预算、所掌握的合同情况, 定期与业务部门对账, 对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二) 支出业务控制
财会部门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对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项支出限定以及标准和支出的管理流程加以明确。对支付、审核、归档、核算和分析等各个岗位所担负的职责加以强调。 (1) 加强审核控制。对审核单据的来源、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 确保单据的使用和审批手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所有的流程都要在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的范围内。 (2) 加强支付控制。对报销业务流程进行明确规范, 在办理资金支付手续时遵守相关的规定。支持支票、公务卡结算的使用, 减少现金结算。 (3) 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在对支出凭证进行确认后, 要及时的将准确的信息登记在账簿中, 将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和报告等材料进行整合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4) 加强支出业务分析控制。对支出业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编制并提交分析报告, 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资产业务控制
(一) 货币资金控制
资金活动贯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是单位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 应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合法、有效。
(1) 加强出纳人员管理。任用出纳人员之前应对其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充分调查了解, 避免埋下隐患, 对其岗位职责进行限制性规定, 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2) 加强印章管理。对收付款项所需的所有印章都不能一人保管。财务专业人员保管财务专用章, 本人以及授权人员才可以保管个人名章。为保管印章的人员提供独有的保管工具, 必须做到除专人外无人可以接触到专用章。 (3) 授权审批控制。严格执行货币资金审批制度, 对涉及到会计和相关工作的人员的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规定, 对其授权范围、责任、程序、权限等都要有严格的限定, 使职责分明、有职有责。 (4) 货币资金核查控制。对于库存现金要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 保证账面余额和现金库存的一致;对银行的存款余额进行核对, 保障账面余额和对账单余额的调节信息相同, 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5) 专项资金控制。对单位的日常经费和专项资金进行要有严格的划分界限, 对明细账目进行统一核算, 使专项资金的来源明确, 去向清晰, 防止出现挪用、滥用专项资金的现象。
(二) 实物资产控制
(1) 实物资产的预算控制。财会部门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 参与编制实物资产支出预算, 减少支出预算错误发生的可能。 (2) 实物资产的付款控制。根据审核通过实物数额限定, 财务人员对验收入库单、采购报批件以及采购发票等有关附件完成审核手续的办理, 审批流程完成后, 办理付款手续。 (3) 实物资产的入账控制。按照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规范建账, 规范会计核算, 依会计软件中的实物资产管理模块, 对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保证账账相符。 (4) 实物资产的处置控制。单位预算还包括处置收入、对外投资收益、相关的费用支出还有通过实物资产的出借、出租以及担保等获取的收入, 这些收入都要进行统一的审核和管理验证。 (5) 实物资产的清查控制。财会部门要定期与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对账审核, 确保账目的真实性, 如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就要及时查明情况, 根据相关的规定对此事做出解决。
四、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随着越来越多的货物、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财会部门应当加强政府采购业务的管理, 在单位内部宣传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政策, 加强政府采购意识, 提醒有关部门关注政策采购项目的变化, 确保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执行政府采购的规定, 符合定点采购的相关要求, 在费用结算环节对政府采购验收单进行核查。规范政府采购会计核算, 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明细科目, 便于对账和统计工作。
五、合同控制
(一) 合同的订立控制
各种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合同, 合同是与外部单位发生经济往来的重要依据, 财会部门应当参与合同的订立, 对合同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进行监督, 识别合同风险, 提出专业意见。
(二) 合同的履行控制
财会部门要增加对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有效沟通, 对于涉及到付款的合同, 要保证该合同符合预算管理的限定范围, 结合预算管理和合同管理。按照合同条款规定对价款结算以及账务处理进行处理, 对于不按照合同条款履行的情况, 在付款之前财会部门要与有关负责人进行沟通报告。
摘要: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作为研究角度, 就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的财会部门的职责进行了阐述,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动态管控经济活动, 防范经济活动风险, 以期在财务工作过程中内部能够得到较好地控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会部门,职责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的通知[S].2012.
第一条 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1.全面领导并具体主持行政办公事务工作。
2.召集公司办公室每周例会,制定每周工作计划。
3.审核批准公司×元以下行政费用开支报告。
4.审核上报公司×元以上行政费用开支计划。
5.负责公司防火、防盗及交通等安全管理工作。
6.管理公司员工及住宅问题。
7.负责对外经济合同的审核签章及公司法律事务协调。
8.管理总经理办公室人员编制。
9.负责对外联系的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条 行政主管岗位职责
1.按合同实施物资采购和小型用品采购。
2.具体安排员工午餐。
3.缴纳电话费。
4.管理环境卫生。
5.安排外来宾客的住宿。
6.具体办理车辆的年检、年审、保险、维修并与管理部门联系。
7.办理经批准的公司员工的暂住证,负责与安委会的工作联系。
第三条 前台文员岗位职责
1.接转交换机电话。
2.负责传真收发与登记。
3.负责前台接待、登记。
4.引见、招待、接送来宾。
5.负责监督打卡和汇总考勤。
6.负责请假及加班电报单的保管、汇总、造表。
7.负责锁门,管理电梯,检查灯光、门窗。
8.收发报刊函件及整理保管报纸。
第四条 办公室副主任岗位职责
1.督办与上报全公司各部门每周的工作计划。
2.落实谈心制度。
3.反映员工的思想动态,研究、报批与实施引导激励员工的激励机
4.安排布置内部会议的资料。
5.组织与安排员工生日及公司集会。
6.负责公司发文管理及报批。
7.协助全公司各部门的资料整理。
8.管理档案。
9.审查文件、记录及内刊。
第五条 文 员
1.负责文件、资料的打印、登记、发放、复印、装订。
2.管理饮水。
3.保管、登记和按规定发放公司办公文具与器材。
4.制定办公用品计划并报主任审批。
5.接待与通报总经理室客人。
第六条 司 机
1.保证公司业务部门用车的及时出行与安全。
2.保证公司领导上下班用车及来宾接送用车。
3.负责使用车辆的保管及日常清洗、维护、保养。
行政文员主要工作内容有:
1、协助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维护工作秩序;
2、负责公司员工的考勤管理;
3、负责公司全体员工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发放办公用品、印制名片、办理餐卡、定水、定票、复
印、邮寄等事务;
4、负责接待来宾,接听或转接外部电话;
5、负责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类文件的归档管理;
6、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根据各个公司需要而定)。
行政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制定、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2、负责起草各种文件、计划、总结和汇报。
3、负责公文的收文管理,包括签收、登记、拟办、分发、传阅、承办和催办;负责公文的发文管理,包括核发、登记、印制、分发。
4、负责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图表、声像、记录、磁盘、光盘等电子文档的归档管理工作。
5、负责人事、劳资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
6、负责有关维修资金政策调研工作。
7、协调各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各区县房管部门及银行等相关单位的关系。
8、节约开支,严格购、领物规定。购买前应经主任确认签字,大件物品的添置、更换须以书面上报,批准后方可购买;购买的办公用品建帐、入库专柜保管,领用实行登记备查制度。
9、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组织职工考核。
该建筑共有3层, 两个办公区的平面布局成一定角度, 之间区域是主入口和带有人行天桥的大堂。办公区位于建筑两侧, 便于采光通风和观景。其中一端跨越了一个平缓的水池, 成为建筑的一个活跃元素。
两个办公区中间的区域还设有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议空间以及开放空间和内部的垂直交通空间。开放空间和天窗有利于夜间通风, 也可以将自然光引入大堂。
建筑的第三层是一个带有屋顶露台的多功能室, 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为了在透明和隐私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 并且满足听觉舒适度。独立工作单元则可以划分为小型工作组或组合成大型景观办公室。
1.负责公司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协助总经理处理日常工作;
2.前台的电话接听、转接、记录
;
3.负责客人来访迎送等日常接待工作;
4.负责公司办公设施的维护管理;
5.管理公司网络、邮箱;
6.负责日常办公用品、礼品等相关物品采购、发放、登记管理;
7.负责行政用车及司机的管理;
8.完成各部门及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辅助工作。
公司行政人员职责21、负责前台、人力资源等综合工作;
2、做好业务部门的后勤服务工作;
3、负责各种会议的筹备。
公司行政人员职责3
-协助完成资料整理、录入工作;
-对相关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其他相关的协助工作。
公司行政人员职责41、做好办公室日常行政事务管理;
2、推进各项人事、行政制度的监督执行;
3、配合部门领导做好行政专项工作;
4、协助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5、组织策划公司年会、员工活动等;
6、出色完成上级分配的其他工作。
公司行政人员职责51、管理公司员工每日考勤、日常环境卫生、日常办公用品采用、出差人员票务等综合事项工作;
2、会务相关工作,会前通知、准备等,会后___及内容收集等;
3、协助办理会议、培训、公司集体活动组织与安排、节假日慰问等;
4、合同、标书、项目等文档资料的准备、完善、撰写等;
公司行政人员职责6
1.维护公司正常运营,是公司的大管家,管理公司内部事务;
2.是公司的小棉袄,懂得调节公司氛围,坚持有韧性、乐观有活力、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比如组织公司内部各项定期或不定期活动;
4.负责公司办公环境卫生、纪律等;
公司行政人员职责71、人员管理:
负责公司人员入职与离职相关手续的办理,包括:考勤管理、社保、公积金的增减;负责人员招聘工作;负责出差人员车票的购买。
2、事务工作:
负责去拿水电费、电话费等的发票:负责油卡充值;负责接待一些外来人员。
3、物品管理:
负责公司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办公设备的采购、登记、核查管理工作;制定办公用品计划,报主任审批;做好每月的分发、调配、保管工作,建全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
4、安全保卫:
负责公司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定安全防火制度,负责公司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安排节假日保洁、保安的值班;负责安全台账的制作。
5、证照年检:
负责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年检、组织代码证等一些证件的年检。
6、会议、活动组织:
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包括公司内、外部各类公关、宣传、演示、文体等活动的组织、宣传、安排工作;负责公司各类会议的组织、安排、服务工作。
7、环境卫生:
负责公司及现场指挥部办公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审计委员会的本原性质在于:它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一部分, 它直接代表股东利益负责企业注册会计师审计事务, 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对经理人的独立性, 从而降低企业治理成本;同时审计委员会还参与指导、监督企业的内部审计行为。为符合此本原性质, 审计委员会应由具有会计、财务和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 具独立于经理人的人员组成, 直接对股东负责。经理人生产和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消除经营者和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必然要求, 但要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须安排由对股东负责的审计委员会组织注册会计师审计事务的开展和指导、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因此,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的, 核心是监督经理人为主的管理层。
(一)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审计委员会职责的规定
2002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了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 其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 并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具有如下职责: (1) 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 (2) 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 (3) 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 (4) 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 (5) 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概括而言,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评价、沟通, 其中以监督职责为核心。
(二) 基于审计委员会的本原性质对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构建
依据审计委员会的本原性质,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现状, 对审计委员会在我国的职责体系构建如下:
如表所示: (1) 审计委员会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经理人所做的财务报告的质量, 因此把监控财务报告的质量和监督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同时指导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2) 把审计委员会的评价和沟通职责作为次要职责, 是主要职责的补充, 是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增加报告职责, 就审计委员会执行监督、评价、沟通职责后发现的问题或建议汇总成报告, 提交给董事会、监事会或股东大会, 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地反馈和解决。
(三) 审计委员会职责发展的新特点
1. 强调审计委员会对非审计服务的监督和批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 注册会计师提供诸如复核、鉴证等非审计业务的服务越来越多, 强调审计委员会对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进行监督和批准已成为各国制定审计委员会规则的突出特点。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 所有的审计和非审计服务必须经过审计委员会的批准, 任何未经审计委员会批准的非审计服务均须在定期报告中向投资者披露。美国证监会 (SEC) 的最终准则要求所有许可范围内的非审计服务以及证券法律要求的审计、复核及鉴证业务均须得到审计委员会的事先批准, 而审计委员会也必须建立详细的批准政策和批准程序。
2. 提倡审计委员会与各方的全方位沟通。
审计委员会的本原性质决定了沟通作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沟通, 审计委员会才能处理好与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风险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才能履行好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如欧盟“欧洲现代公司法管制框架”的最终报告规定:每个季度至少与外部审计师会晤一次, 每年至少有一次会晤是管理当局不在场的情况下举行;从注册会计师处接受致管理当局函, 并考虑信函内容是否应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与负责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人员进行定期会晤。
二、审计委员会的法律责任—基于美国法律相关规定的探讨
(一) 审计委员会可能承担的法律风险和责任
1. 注意义务与“商业判断”规则
审计委员会成员注意义务是从英美法系普通判决中引申出来的法律原则, 它是指审计委员会成员在管理公司事务过程中须持有普通人在类似情况下的善意和谨慎。西方国家公司法对注意义务的规定都具有相对的弹性, 并规定了审计委员会成员对判断上的错误免责的情形 (如受到“商业规则”的保护) , 而忠实义务由于取决于其个人的品德、操守, 在涉及忠实义务时, 不存在责任豁免的情形。与西方国家的公司立法比较, 我国现行《公司法》对于审计委员会成员乃至其他董事注意义务的规定几乎空白, (1) 美国法律对审计委员会成员注意义务的规定值得我国借鉴。
审计委员会成员注意义务应遵循一定的标准:第一, 谨慎行事标准。美国通常被引用的有关谨慎行事的标准规定于1984年5月标准公司法6第8.30条, 即 (审计委员会成员) 履行义务时必须 (1) 怀有善意; (2) 要像一个正常的谨慎之人在类似处境下应有的谨慎那样去履行义务; (3) 以他合理地认为符合公司最大利益的方式。第二, 时间和关注标准。首先, 时间和关注标准表现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在监督公司事务时为避免承担责任应投入必要的时间, 否则, 应就其未关注公司事务而产生的未履行义务或严重忽略而承担责任。其次, 时间和关注标准还表现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在监督公司事务时为避免承担责任而对公司事务所予以必要的关注。最后, 依赖标准。审计委员会成员注意义务的履行与否往往与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经营管理层等的建议紧密联系在一起, 确定审计委员会成员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依赖这些人员对于判断其是否履行注意义务往往至关重要。
但是, 商业环境千差万别, 上述定义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一来就使审计委员会成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 无法确定自己行为是否符合董事义务, 势必造成在处理事务时过分小心, 瞻前顾后, 审计委员会成员处于对责任的过分担心之中, 不利于审计委员会的运行。为解决这一矛盾, 美国判例法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董事免责的标准, 即审计委员会在从事其在报告中披露的活动时, 只要符合规定的要件, 审计委员会的决定就能获得“商业判断”规则 (2) 的保护。该规则规定如果审计委员会成员没有放弃职守或在决策时尽到了谨慎义务时, 则可免除责任。“商业判断”规则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审计委员会承担的法律风险。
2. 更高的注意义务标准
根据修改后的美国公司示范法, 董事的注意义务包括:以善意行事, 董事合理的认为是为公司的最大利益服务, 而监督义务的行使则“需要尽到一个处于类似位置的人在类似的情况下认为是合理适当的关注”。在实践中, 法院对审计委员会成员较之其他董事施加了更高的注意义务, 这就意味着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承担了更高的法律风险。如, 在许多案例中, 由于审计委员会报告中所涉及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业惯例, 若审计委员会成员没有从事该行为, 则要承担违反注意义务的责任。另外法院将审计委员会成员与其他独立董事进行了区别对待, 他们认为与其他独立董事相比审计委员会成员具有“内部人信息”, 故应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总之, 法院认为由于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内部人地位”, 就需要与内部管理层承担同样的法律责任, 审计委员会成员由于其职责所需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了解和对审计报告的审阅, 使其具有“内部人信息”, 进而导致其承担比其他独立董事更高的法律风险。
(二) 构建减轻审计委员会法律责任的保护机制
正如前文所述, 审计委员会成员即使在“商业判断”规则的保护下仍承担着更高的风险和法律责任, 加之审计委员会成员时间与专业所限, 其监督功能的发挥在现实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审计委员会成员在勤勉尽职后仍不能避免公司虚假或误导信息的发布, 如何保护善意当事人免于承担过苛的法律责任, 避免审计委员会的萎缩, 有效发挥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责成为审计委员会制度建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减轻审计委员会成员所承担法律责任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第一, 审计委员会可以与公司缔结董事责任免除合同, 即由审计委员会成员违反注意义务造成民事诉讼由公司为其承担赔偿责任。第二, 在公司章程中减轻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责任。美国的一些州允许公司在公司章程中制定董事责任减轻条款, 从而减轻审计委员会成员因违反注意义务而承担的赔偿责任。第三, 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可以要求公司预先支付诉讼费用和其他开支。但是否予以垫付却完全由公司自主决定。最后, 审计委员会责任保险。公司可为其审计委员会成员提供责任保险。这是最有效的方式。由于审计委员会成员责任保险不受公司偿付能力的限制, 因而是一种更为可靠的保护。
综上所述, 免责合同、立法限制、预先支付和审计委员会责任保险是四种最常采用的减轻审计委员会成员法律责任的方式。但是, 构建减轻审计委员会成员法律责任的保护机制并不是让审计委员会成员逃避责任甚至免除法律的追究, 这些机制建构的目的是使相比其他董事要提供更多的职责和承担更多法律风险责任的审计委员会成员来说, 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为其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和保证财务报告公允可靠奠定合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阿瑟.H.比尔.审计委员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104-113.
[2]乔春华.审计委员会权限初探.中国审计.2004, (12) .
[3]杨继.公司董事“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辩.比较法研究.2003, (3) .
[4]胡晓珂.论我国公司法修改中对董事注意义务规则的完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 (4) .
[5]杜枢.美国对目标公司反收购行为的规制:商业判断规则的运用.商业研究.2003, (4) .
[6]王光远, 刘秋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国际变革.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 (9) .
[7]曾小青.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与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厦门大学2003年博士毕业论文.
[8]桂芳.基于公司治理需求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湖南大学2004年硕士毕业论文.
【总公司行政部职责】推荐阅读:
的公司行政助理职责01-07
公司行政部工作内容09-12
公司行政部六月工作计划11-07
公司行政制度01-07
公司行政部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05-24
公司行政部二〇一〇年度工作总结12-08
公司行政工作明细09-10
公司行政人事例行工作10-23
公司行政助理年终总结10-29
公司行政人员常用范文12-21